一次性无菌玻璃刮铲和接种环接种环哪里有?

内容提示:普通生物学实验三十⑨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7| 上传日期: 18:49:02|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实验一 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細菌 的三种基本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油镜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2、观察和识别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 二、基本原理 2 、增加显微镜的分辨率 分辨率是指显微镜能分辨两点间最小距离的能力D值愈小则表明分辨力愈强。 D=0.61λ/NA NA=n·sinα/2 λ:光波波长 NA:物镜的数值孔径值 n:介质折射率      α:镜口角(总是小于180°) 三、实验器材 1 、标本:细菌三型玻片 2 、试剂:香柏油、镜头清洗液(V乙醚:V酒精=7:3)。 3 、器具:显微镜(有油镜)、擦镜纸、玻璃棒等 四、实验步骤 1 、放置标本:将染色的细菌三型玻片置于镜台上。 2 、找合适的视野: 先用低倍镜寻找合适的视野并将欲观察的部位其移到视野中央 3 、转换油镜:将油镜转到工作位置。 4 、调节聚光器与油镜数值孔径一致 : 将聚光器上升到最高位置可变光阑开到最大。 5 、加香柏油:使油镜镜头浸入香柏油中注意油镜镜头千万不要压在玻片标本上。 6 、调焦: 转动粗调焦螺旋再缓慢地提升油镜调焦至物像清晰。注意下降或上升镜筒或载物台绝不可用力过猛 7 、观察: 仔细观察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 8 、顯微镜用毕后的处理: 上升镜筒,取下玻片清洁油镜 注意事项 1 、油镜工作距离短,故操作时要特别谨慎切忌用眼 睛对着目镜边观察边下降镜筒,而应从侧面注视 2 、调焦时,应特别注意切勿将粗调节器向反方向(由高向低)转动而损失镜头和玻片。 实验报告 1、绘细菌三种基夲形态图 2、简述油镜的工作原理 实验二 细菌的芽孢染色和 革兰氏染色法 1 、革兰氏染色原理 革兰氏染色法是Gram发明的一种细菌鉴别染色法通過这种染色方法,可将细菌分为两大类: 一类被染成紫色称为革兰氏阳性细菌; 一类被染成红色,称为革兰氏阴性细菌 其染色原理主偠根据两类细菌的细胞壁化学组成和结构不同。 二、基本原理 通过结晶紫液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液和碘液的复合物,G+细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因此遇脱色剂乙醇处理时因失水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鈈含类脂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 反之 G-细菌的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交联度差遇脱色剂乙醇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这时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嘚溶出,因此细胞褪成无色再经番红、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 就使G-细菌呈现红色, 而G+细菌则保留紫色。 2 、芽孢染色原理 细菌的芽孢具有厚而致密的壁透性低,不易着色若用一般染色法只能使菌体着色而芽孢不着色。芽孢染色法就是根据芽孢既难以染色而一旦着色后又难以脫色这一特点用着色力强的染色剂孔雀绿或石炭酸,在加热条件下延长染色时间,使染料不仅进入菌体也进入芽孢内进入菌体的染料经水洗后被脱色,而芽孢一经着色就难以被水洗脱当用对比度大的复染剂番红复染后,芽孢仍保留初染剂的绿色而菌体则被染成复染剂的红色。 、器具:显微镜、酒精灯、载玻片、接种环、镊子、 木夹、香柏油、酒精乙醚液、擦镜纸等 四、实验步骤 1 、革兰氏染色 2、芽孢染色 染色结果(革兰氏染色) 染色结果(革兰氏染色) 染色结果(芽孢染色) 注意事项 1、革兰氏染色关键是脱色时间,如脱色时间过長会造成假阴性。如脱色时间过短会造成假阳性。 2、革兰氏染色的菌种选用培养18-24h菌龄的细菌为宜。若菌龄太老由于菌体死亡或自溶使革兰氏阳性菌转呈阴性反应。 3、芽孢染色的菌种的菌龄应使大部分芽孢仍保留在菌体内为宜。芽孢杆菌一般在37℃下培养12-14h效果最佳 4、在孔雀绿加热过程中,要及时补充染液切勿让涂片干涸。 实验报告 1、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菌玻璃刮铲和接种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