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国际国际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计划和国际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工程

国务院关于印发积极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方案的通知-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务院关于印发积极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方案的通知
日 18:35 来源:中国政府网
内容摘要:
作者简介:
  (二)做好项目的遴选论证、培育倡议和启动实施。
  立足我国优势特色领域,根据实施条件成熟度和人力财力保障等情况,遴选具有合作潜力的若干项目进行重点培育,发出相关国际倡议,开展磋商与谈判,视情确定启动实施项目。要加强与国家重大研究布局的统筹协调,做好与“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等的衔接,充分利用国家实验室、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基础条件和已有优势,实现资源开放共享和人员深入交流。
  (三)建立符合项目特点的管理机制。
  依托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实验室、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科技社团,通过科研机构间合作或政府间合作等模式,整合各方资源,组建成立专门科研机构、股份公司或政府间国际组织进行大科学计划项目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积极争取把新组建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总部设在中国。每个大科学计划可成立项目理事会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对项目实施作出决策部署和提供专业化咨询建议。
  (四)积极参与他国发起的大科学计划。
  继续参与他国发起或多国共同发起的大科学计划,积极承担项目任务,深度参与运行管理,积累组织管理经验,形成与我国牵头组织的大科学计划互为补充、相互支撑、有效联动的良好格局。积极参加重要国际组织的大科学计划相关活动,主动参与大科学计划相关国际规则的起草制定。
  四、组织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管理。
  在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下,召开牵头组织大科学计划专题会议,由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农业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知识产权局、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会、国家国防科工局、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中央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和中国科协等部门和单位参加,统筹和审议大科学计划的战略规划、发展方向、领域布局、重点任务、项目启动、运行管理机制、知识产权管理和开放共享政策等。
  成立由科技界、工程界、产业界等高层次专家组成的大科学计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对大科学计划的优先领域、战略规划、项目论证等进行咨询评审,为国家决策提供参考。战略规划和项目设置等重大事项,经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审议后,按程序报国务院,特别重大事项报党中央。
  (二)建立多元化投入和管理机制。
  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资金渠道,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在我国牵头组织大科学计划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吸引地方、企业、外国及国际组织的投入。根据实际需求,测算和编制项目经费概算,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充分借鉴国际经验,通过有偿使用、知识产权共享等多种方式,吸引国内外政府、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科技社团、企业及国际组织等参与支持大科学计划的建设、运营及管理。
  (三)加强高水平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更加积极开放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依托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培养和引进大科学计划所需人才,建立支持相关人员参与大科学计划的激励机制。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全球人才招聘制度,公开招聘世界一流科学家、国际顶尖工程技术人才。加强我国牵头组织大科学计划多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
  (四)建立大科学计划监督评估机制。
  建立健全监督评估与动态调整机制,定期对大科学计划的执行情况与成效进行跟踪检查,并将监督评估结果作为项目目标、技术路线、研究任务、预算、进度等调整的重要依据。监督评估结果和调整建议及时报国务院。
姓名: 工作单位: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张文齐)
用户昵称:
&(您填写的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最新发表的评论0条,总共0条
查看全部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C)
by www.cssn.cn. all rights reserved我国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明确“三步走”发展目标|科学|叶冬柏|国际_新浪军事_新浪网
我国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明确“三步走”发展目标
我国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明确“三步走”发展目标
原标题:为建设科技强国提供有力支撑——我国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明确“三步走”发展目标
“世界巨眼”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为人类认识宇宙提供历史新机遇;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力争给人类带来无限的清洁能源;人类基因组计划探寻生命奥秘……近些年,我国在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中身影频现,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
如今,科学研究进入大科学时代,许多科学问题的范围、规模、复杂性不断扩大,已远远超出单一国家的承受能力,使国际大科学合作成为一种必然。新时代中国如何为全球重大科技议题作出贡献?
3月28日,国务院正式印发《积极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我国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三步走”发展目标。这意味着我国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迈入“快车道”,将为解决世界性重大科学难题贡献中国智慧。
国家工程,重在提升科技核心能力
20世纪50年代,席卷全球的大科学浪潮将世界目光推向新高度。国际空间站计划、Cassini卫星探测计划等一批需要巨额投资的“工程式”研究相继问世,需要跨学科合作的大规模前沿性科学研究项目应运而生,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科学家既分工又协作,举多国之力破技术难题成为大趋势。
“大科学多学科、多目标、多主体的特点,需要通过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来实施,以期携手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推动世界科技创新和进步。”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叶冬柏如此概括“大科学”的内涵。他介绍,积极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一项重点任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国家“十三五”规划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等都对这项工作作出了部署。
《方案》指出,要坚持“国际尖端、科学前沿,战略导向、提升能力,中方主导、合作共赢,创新机制、分步推进”的原则。明确了我国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面向2020年、2035年以及本世纪中叶的“三步走”发展目标,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科研成果,全面提升我国科技创新实力,增强凝聚国际共识和合作创新能力,提升我国在全球科技创新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和话语权。
在叶冬柏看来,牵头组织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是解决全球关键科学问题的有力工具,体现了中国在应对人类共同挑战方面负责任大国形象。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标志,这一举措对于我国增强科技创新实力、提升国际话语权具有积极深远意义。
他认为,通过参与大科学计划,不但可以平等拥有原创的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而且能带动科研人员特别是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将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实力雄厚,着力推进全球创新治理
当前,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是世界科技创新领域重要的全球公共产品,也是世界科技强国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提升本国创新能力的重要合作平台。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为什么强调中国主导?
“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中国是有经验、有能力的。”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主任罗德隆说。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日益增强,我国参与了国际大洋发现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等一些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例如,为实现和平利用核聚变,彻底解决能源问题,中国、美国、欧盟等7个国家和组织共同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项目,这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多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中国作为重要的参与者和建设者,在核能技术发展和国际化管理能力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作为4个联合主席国之一,中国参与建立GEO多边合作机制,致力于建立综合、协调和可持续的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为全球提供从原始观测数据到信息服务的全流程公共平台。
——作为创始国,中国在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这一典型的国际大科学工程的核心天线技术包中贡献了唯一设计方案,并当选为联盟新任主席国,体现了中国实力。
——相继启动建设同步辐射光源、全超导托克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等数十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积极探索以我为主的国际合作。
“‘内功’如何,是决定能否提出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项目的关键所在。”叶冬柏说,中国牵头组织国际科技合作具有优势领域和经验积累,便于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和智力资源打造创新能力开放合作新平台,推进构建全球创新治理新格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项目培育,通过共商共建实现共享
按照“三步走”发展目标的安排,我国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将培育一系列项目以提高原始科技创新能力,并在国际科技创新治理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持续为全球重大科技议题作出贡献。
这些项目从何而来?如何优中选优?
“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项目,不是人为规划出来的,要本着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遴选培育。”叶冬柏说,遴选项目的首要条件是要有广泛而坚实的国际合作基础,必须是参与国科学家感兴趣的领域,并且要将科学家自身兴趣上升到政府行为,激发起参与国投入科研的热情。他表示,在这方面,我国具有雄厚的科学积累和技术优势。
“至于重点领域,除了根据目标、参与国家的科研优势外,还要考虑国际科研环境和条件等因素。”叶冬柏说,目前中国在物质科学、空间天文、地球系统、环境保护、能源材料等领域具有一定优势,到底哪一领域能够纳入大科学计划,则主要看具体项目的实力。
他表示,培育的项目并不是独立的、割裂的,还要加强与国家重大研究布局之间的统筹协调,要做好与“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等科技发展规划的衔接。
“中方主导,就是发挥牵头人的作用,不断拿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案,说白了就是尽好我们的义务、为大家做好服务。”叶冬柏说,“中方主导”就是为解决世界性重大科学难题主动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并非要把中国的意志强加给他人。当然,由于各国关注的侧重点不同,还需要共商拿出具体方案,通过共建实现共享。
叶冬柏表示,中国将借力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这一聚集全球优势科技资源的高端平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构建全球创新治理体系,为解决世界性重大科学难题贡献中国智慧。(郭萌)
阅读排行榜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二十国集团国际经济合作论坛
提出“积极牵头实施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今日科苑》2016年09期
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二十国集团国际经济合作论坛
提出“积极牵头实施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
【摘要】:正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于9月4日下午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致辞。习近平提出: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释放更强增长动力。抓住科技创新就抓住了发展的牛鼻子。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是中国发展的迫切要求和必由之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创新第一动力的作用,努力实现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推广发展理念、体制机制、商
【分类号】:F124.3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宗博;;[J];当代经济;2010年03期
;[J];杭州(下旬刊);2010年06期
;[J];重庆与世界;2010年07期
;[J];中国政府采购;2009年04期
陈素权;;[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9年04期
萧舒;宫玉萍;;[J];当代世界;2009年11期
;[J];金融博览(银行客户);2009年10期
于海洋;;[J];中国经济周刊;2010年26期
张茂荣;;[J];国际资料信息;2010年07期
陈素权;;[J];东南亚纵横;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叶玉;;[A];全球治理:新认识与新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刘洪;[N];人民日报;2009年
;[N];人民日报;2010年
夏晓阳 卢山;[N];文汇报;2010年
徐勇;[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吴绮敏 莽九晨;[N];人民日报;2010年
本报高级编辑
丁刚;[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贾秀东;[N];人民日报;2012年
姜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钟声;[N];人民日报;2013年
G20与新兴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张其佐;[N];光明日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颜晓敏;[D];复旦大学;2014年
王彤;[D];外交学院;2012年
张笛;[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张夏馨;[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白亮;[D];辽宁大学;2012年
陈小珺;[D];外交学院;2010年
周睿;[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王艳阳;[D];辽宁大学;2013年
汪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李军政;[D];外交学院;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来了
原标题:“大科学”来了
经中央批准,《积极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近日正式印发。什么是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实施这一《方案》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有什么重要意义?未来如何组织实施?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叶冬柏4月3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详细解读了这一《方案》。
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是世界科技创新领域重要的全球公共产品
叶冬柏介绍,大科学是20世纪50年代国际科技界提出的概念。主要表现为投资强度高、多学科交叉、配置昂贵且复杂的实验设施(设备)、研究目标宏大等,具有多学科、多目标、多主体、多要素等特点,其复杂程度、经济成本、实施难度、协同创新的多元性等往往都超出一国之力,需要通过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来实施。
“当前,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是世界科技创新领域重要的全球公共产品,也是世界科技强国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提升本国创新能力的重要合作平台。”叶冬柏告诉记者,多年以来,美、德、法、俄及欧盟等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在诸多领域积极组织了数十个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携手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提升了自身的国际地位和影响,推动了世界科技创新和进步。
据了解,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有重点选择参与了国际大洋发现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国际地球观测组织和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等一些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这些参与推动了我国在基础理论研究、重大关键技术突破等方面逐步实现了由学习跟踪向并行发展的转变。与此同时,我国也相继启动建设了同步辐射光源、全超导托克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等数十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积极探索以我为主的国际合作。
“这些都为我国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叶冬柏表示。
为解决世界性重大科学难题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发出中国声音
积极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一项重点任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国家“十三五”规划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等都对此作出了部署。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积极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方案》,并于近日由国务院正式印发。
新时代我国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具有重要意义。“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是解决全球关键科学问题的有力工具。”叶冬柏介绍,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以实现重大科学问题的原创性突破为目标,是基础研究在科学前沿领域的全方位拓展,对于推动世界科技创新与进步、应对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有利于发挥我国主导作用,为解决世界性重大科学难题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发出中国声音,提供全球公共产品,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还是聚集全球优势科技资源的高端平台。“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有利于面向全球吸引和集聚高端人才,培养和造就一批国际同行认可的领军科学家、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工程师和管理人员,形成具有国际水平的管理团队和良好机制,打造高端科研试验和协同创新平台,带动我国科技创新由跟跑为主向并跑和领跑为主转变。”叶冬柏表示。
此外,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也是构建全球创新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据了解,开展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在优化全球科技资源布局、完善创新治理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已成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的重要议题。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作为科技外交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对落实国家整体外交战略发挥积极作用。
我国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将分三步走
那么,我国将如何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
叶冬柏说,《方案》从顶层设计、组织实施和统筹协调方面同时部署,形成了我国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实施的蓝图。
据介绍,《方案》提出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要坚持的基本原则。
——国际尖端,科学前沿。适应大科学计划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特点,聚焦国际科技界普遍关注、对人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影响深远的研究领域,选择能够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共鸣的项目,力求攻克重大科学问题。
——战略导向,提升能力。落实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三步走”战略,服务于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战略需要,集聚国内外优秀科技力量,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科研成果,全面提升我国科技创新实力。
——中方主导,合作共赢。发挥我国在大科学计划核心专家确定、研究问题提出、技术路线选择、科技资源配置、设施选址等问题上的主导作用,尊重各国及各方的优势特长,坚持多国多机构共同参与、优势互补,采取共同出资、实物贡献、成立基金等方式,共享知识产权,实现互利共赢。
——创新机制,分步推进,根据实施条件成熟一个、启动一个。
《方案》明确了“三步走”的发展目标。叶冬柏介绍,计划到2020年,培育3—5个项目,研究遴选并启动1—2个我国牵头组织的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初步形成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的机制做法,为后续工作探索积累有益经验。到2035年,培育6—10个项目,启动培育成熟项目,形成我国牵头组织的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初期布局,提升在全球若干科技领域的影响力。到本世纪中叶,培育若干项目,启动培育成熟项目,我国原始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在国际科技创新治理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持续为全球重大科技议题作出贡献。
《方案》还从四个方面提出了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的重点任务。提出要战略先行,组织编制我国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规划;同时围绕物质科学、空间天文、地球系统、环境与气候变化、健康、能源、材料、农业、信息以及多学科交叉领域遴选具有合作潜力的若干项目进行重点培育,加强与国家重大研究布局的统筹协调,按照试点先行、分步推进原则,充分论证,成熟一个,启动一个。(记者 冯华)
作者: 冯华
[责任编辑: 李浩]
大科学,中国智慧
经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和有关机构监测分析,4月2日8时15分左右,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再入大气层,再入落区位于南太平洋中部区域,绝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结束了长达7年的太空之旅。
当前,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是世界科技创新领域重要的全球公共产品,也是世界科技强国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提升本国创新能力的重要合作平台
吴岳良,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62年2月生于江苏宜兴,籍贯江苏宜兴。拒绝访问 | www.sxgov.cn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sxgov.cn)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40c0c4e3d18a43b3-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工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