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馨,以小标题

优秀作文《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十篇 300字|500字|600字|800字|1000字_zuciwang.com
当前位置: >
> 优秀作文《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十篇 300字|500字|600字|800字|1000字
优秀作文《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十篇 300字|500字|600字|800字|1000字
作文一:《六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2300字六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测验
姓名 班级 学号 得分
第一部分 阅读 (58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36分)
(一)默写。(2*7分)
l.采得百花成蜜后,
2. ,流响出疏桐。
3. ,床底松声万壑哀。
4.曾识姮娥真体态, 。
5. ,俯看积气蒙蒙。
6.生平未报国, 。
7. ,南望王师又一年。
(二)阅读下文,完成8一10题 (11分):
上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牢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8.引文选自 ,作者是 (朝代) (人名)。(1*3分)
9.带点字解释:(1*6分)
斯是陋室 ( ) 惟吾德馨 ( )
谈笑有鸿儒 ( ) 何陋之有 ( )
无案牍之牢形 ( ) ( )
10.作者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用意是什么?(2分)
(三)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11一14题(11分)
荆①人有②老虎而捐③其子者,以为虎已食之矣,弗求④矣。人有见而告之曰:“尔⑤子在,盍⑥速求之!” 弗信。采薪者以归⑦子之⑧。他日,遇而争之,其子弗识矣。
【注】 ①荆:楚国。 ②有:遇到。 ③捐:丢弃。 ④弗求:不去寻找 ⑤尔:你,你的 ⑥盎:何不。 ⑦以归:带回去。 ⑧子之:当作儿子。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2分)
① 以为虎已食之矣 ( ) ② 采薪者以归子之 ( )
12.解释下列句子。(3分)
荆人有老虎而捐其子者。
13.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本文大意。(3分)
14.读了本文后,你获得了什么启示?(3分)
二、生活中的语文(6分)
15.找出下面这条“蚊香”广告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3分)
默默无蚊 错别字 ,改正字
16.万小诗同学酷爱古典诗词,最近,他写了一首五言绝句,寄给《诗刊》并被刊载,若《诗刊》以每字1.5元付稿费,万小诗同学这首诗(题目、作者、注释及标点符号不计稿费)应
得稿费 元。(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5一19题。(16分)
藏羚羊跪拜
①这是听来的一个西藏故事。故事发生的年代距今有好些年了,可是,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要想起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
②那时候,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就是在今天,可可西里的枪声仍然带着罪恶的余音,低回在自然保护区巡视卫士们的脚印难以到达的角落。当年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马、野驴、雪鸡、黄羊等,眼下已经成为凤毛鳞角了。
③当时,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个肩披长发,留着浓密大胡子,脚蹬长统藏靴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那支磨蹭得油光闪亮的杈子枪挂在他身上,身后的两头藏耗牛驮着沉甸甸的各种猎物。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饿时大火煮黄羊肉,渴时一碗冰雪水。猎获的那些皮张自然会卖来一笔钱。他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她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那些磕长头去拉萨朝觐的藏家人,心甘情愿地走一条布满艰难和险情的漫漫长路。每次老猎人在救济他们时,总是含泪祝愿:上苍保佑,早安无事。
④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促使他放下手中的杈子枪是在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以后一一应该说那天是他很有福气的日子。大清早,他从帐篷里出来,伸伸懒腰,正准备要喝一铜碗酥油茶时,突然瞅见两步之遥对面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送上门来的美事!沉睡了一夜的他浑身立即涌上来一股清爽的劲头,丝毫没有犹豫,就转身回到帐篷拿来了杈子枪。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企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就从它眼里流了出来。老猎人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藏区流行着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语:“天山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此时,藏羚羊给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饶命了。他是个猎手,不为藏羚羊的求饶所动是情理之中的事。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它倒地后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地留着。
⑤那天,老猎人没有像往日那样当即将猎获的藏羚羊开宰、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现着给他跪拜的那只藏羚羊。他觉得有些蹊饶,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这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唯一见到的一次情景。夜里,躺在地铺上他久久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
⑥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腹腔在刀刃下打开了,他吃惊得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恍当一声掉在地上,,,,原来,藏羚羊的子宫里,静静卧着一只小藏羚羊,它已经成型,自然是死了。这时候,老猎人才明白为什么那只藏羚羊的身体肥肥壮壮,也才明白它为什么要弯上笨重的身子向自已下跪:它是在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呀!
⑦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⑧老猎人的开膛剖腹半途而止。
⑨当天,他没有出猎,在山坡上挖了个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那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杈子枪,,,,
⑩从此,这个老猎人在藏北草原上消失。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17.联系上下文,理解第⑥段中加点词。(2分)
忐忑不安:
18.第④段中\'杀生和慈悲在老猎人身上共存\'在全文结构上起的作用是
。(3分)
19.第④段中藏羚羊\'跪了下来\',并且流出\'长泪\'是为了
。(3分)
20.第⑨段中,老猎人在掩埋了藏羚羊的同时,也埋掉了杈子枪,这时因为:
。(3分)
21.展开合理想象,请你写一写老猎人的去向。(80字左右)(5分)
第二部分 写作(40+2分)
人有七情六欲,其实世间万物,凡是有生命的,都有感情,都有梦想,请你以某种动物的身份,写一篇《我的梦想》的作文(\'我\'可以是青蛙、蛇、鱼、蚯蚓、炸蜢、藏羚羊,,,,),500字左右。
作文二:《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1400字安县秀水镇第二小学校                                                                  集体备课教案
安县秀水镇第二小学校                                                                  集体备课教案
安县秀水镇第二小学校
集体备课教案
安县秀水镇第二小学校                                                                  集体备课教案
安县秀水镇第二小学校                                                                  集体备课教案
2、四人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小组内互相读读画出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根据学生发言,投影出示相关句子。)
①“不遗余力”是什么意思?
问题要问吗?
(既然课文要写鲁滨孙造船,为什么还要写他花大力气去修船呢?)      ③全班交流。      (文章写鲁滨孙先修船不成,后决心造船直至成功,这样的情节变化和曲折
经历有力地表现了鲁滨孙虽然身处逆境却不退缩、不逃避,而是敢于正视并勇于克
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但是,我要去海岛对面大陆上的愿望不但没有减退,反而因为难以实现而
更加强烈。”
①指名朗读句子。
③全班交流。      ②你觉得鲁滨孙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不但,,,,反而,,,,表现了鲁滨孙面对困难敢想敢做,去克服困难的精神;
又表现了他也并不盲目瞎干,而是能够审时度势,调整自己的行为。)
“我费尽辛苦才把树砍倒,,,,这种劳动之艰辛真是一言难尽。”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一言难尽”。      ②从这句话你体会出了什么?      ②从“白费”、“浪费”“三四个星期”这些词语你体会出什么了?有什么    我不遗余力去干这件工作,结果白费心思和力气,浪费了我整整三四个星期    (这些语句都生动地表现出鲁滨孙身上的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勇于战胜困难去
争取成功的惊人毅力和顽强意志。)
③观察书中插图,想象鲁滨孙造船时的劳动场景。      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四、交流感受。      读了这故事,文章哪个地方最令你感动?为什么?      (相机指导朗读)      五、拓展练习。      1、抄一抄下面的名言。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      ——(法)巴尔扎克      ○患难及困苦,是磨炼人格的最高学府。      ——(古希腊)苏格拉底
——(英)牛顿
现代鲁滨孙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肯努力奋斗,是没有不成功的。      2、读一读下面的短文。
您读过英国作家笛福所著的长篇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吗?
历险人物:法国三兄妹米高、爱德华、柏特莉莎。
他们于1936年随同父亲一起乘坐一架福特三摩打客机,飞往菲律宾马拉巴
莱。途中因飞机引擎发生故障脱离航线,并坠毁在一个无名小岛的浅滩上,所有成    1989年,渔民们在南太平洋的一个荒岛上,发现了现实生活中鲁滨孙式的
安县秀水镇第二小学校                                                                  集体备课教案
作文三:《语文六年级上第六单元》2800字第六单元
诗歌知识: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李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世人称“诗仙”。杜甫,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人称“诗圣”,与李白合称“大李杜”,“小李杜”指李商隐和杜牧。“诗鬼”是李贺。“诗佛”是王维,“诗豪”是刘禹锡。
●古诗句中点字成金的典型事例:①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敲”;②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③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
●古代诗歌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分为律诗和绝句。古代诗歌按内容分可以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物诗、悼亡诗和讽喻诗。
●近体诗有一种音乐美,因为它讲究韵律。
●古诗和现代诗的不同:古诗有着较为固定的语言形式,有着比较严格的韵律要求,它们在字数上比较整齐,讲究押韵和对仗。现代诗在语言上和形式上比较自由,写起来比较洒脱。
《诗经.采薇》写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回想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昔:从前。   矣:语气助词。    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    矣:语气助词。
雨:作动词,下(雨、雪)等。    霏霏:雪花飞舞的样子。
诗意:回想当年我出征时,正值春天,微风吹拂着柔嫩的柳枝。如今我归来之日,却已是满天飞雪的冬天。
《春夜喜雨》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细致地刻画了春雨的夜景,表达了他对春雨来得及时的喜悦心情。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乃:就。     发生:催发植物生长。    潜:暗暗地,悄悄地。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野径:乡间小路。    俱:全,都。    晓:天刚亮的时候。     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诗意:及时的雨好像知道时节似的,当春天到来的时候就飘飘洒洒地下起来了,催发着植物生长。春雨伴着春风悄悄地在夜晚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春天的植物。雨意正浓,田野与天空一片昏暗,唯有江边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早晨起来,那潮湿的泥土上一定会满是红色的花瓣,成都的大街小巷也必将是一片万紫千红。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时间是夏天的夜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所熟悉的月、鹊、蝉、蛙、星、雨、店、桥、溪,然而作者把这些形象巧妙地组织起来,却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作者笔下的一个个画面,流露出他对丰收之
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词牌名。     黄沙:黄沙岭。    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见:同“现”
词意:明月升上树梢,惊动了喜鹊飞离树枝,清风习习,入夜,有蝉在不时地鸣叫。空气里散发着稻花的香味,人们谈论着丰收的情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天空中轻云飘拂,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间细雨蒙蒙。从前曾经游玩过的茅舍小店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里,山路忽然一转,那曾经的小桥、溪流突然出现在眼前。
《天净沙.秋》是元代散曲家白朴写秋景的一首小令。秋天的傍晚有点萧瑟,作者先用了孤村、落日等6个典型景物来表现。接着用“飞鸿”这一句,把静寂的景物和飞翔的大雁联系起来,静中有动,最后把美丽的秋景呈现在眼前。“白草红叶黄花”虽然只是3个词语并列,但色彩鲜明地描绘出了秋天的美景,这支曲,全曲没有悲凉的情绪。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天净沙:曲牌名。    残霞:快消散的晚霞。    寒鸦:天寒即将归林的乌鸦。    飞鸿影下:雁影掠过。
白草:秋霜打白的小草。
曲意:夕阳西下,天边留下一抹残存的晚霞,在孤零零的山村上空升起了缕缕炊烟,落光了叶子的老树上,栖息着几只乌鸦,天空掠过一只大雁。远处
是一片青山绿水,其间是白草、红叶、黄花,好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太阳的话》诗人艾青借太阳象征光明、进步,表达了诗人对进步、民主的新生活的向往。
《白桦》是俄国著名诗人叶赛宁的抒情诗。白桦是那么高洁、挺拔,是高尚人格的象征,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我们去看海》是金波的一首儿童诗,全诗以“我们去看海”的呼唤贯穿始终,表达了诗人对海的向往、赞美、热爱之情。
《致老鼠》是一首有趣的儿童诗,小诗人用一颗童心,写出了和一般人眼中不同的老鼠,虽然老鼠爱做坏事,但还是喜欢它们,让老鼠和猫作朋友,更是孩子美好的愿望。
《爸爸的鼾声》以“爸爸的鼾声”作为写诗的题材,因为他觉得爸爸的鼾声很有趣。在诗里小诗人善用形象的比喻,全诗童趣盎然,充满父子亲情。 《给诗加“腰”》告诉了我们平时写文章要注意遣词造句,要注意词语的锤炼,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苏东坡“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黄山谷“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苏小妹“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诗中的“秋”》台湾作家桂文亚回忆自己儿童时代读古诗的乐趣,她文中所列举的都是关于“秋”的古诗。
课外积累:
描写四季的诗句:
●春天: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夏天: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秋天: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冬天: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描写风景名胜的诗句:
●庐山: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泰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长江: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黄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西湖: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劝人珍惜时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朋友送别: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思念家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赞美老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鼓励自己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赞美母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描写兄弟情: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劝人爱惜粮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诗中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黄河入海流。
诗中云: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诗中鸟:两个黄鹂鸣翠诗中日:白日依山尽,
作文四:《六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21400字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一、单元整体概述
本单元的主题为“咏物抒情”,安排了《广玉兰》、《夹竹桃》、《古诗两首》三篇讲读课文。前两篇课文是文质兼美的散文,后一篇是两首咏物诗,分别通过不同的表达方法,形象地描写了大自然景物的动人情景,抒发了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寄托了自己的情志。在表达特色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景物的细致刻画,抒发情感即“情景交融”。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积累优美句段,学习咏物抒情法,我们又增选阅读《白杨礼赞》、《梅花》、《竹石》、《马诗》几篇相关的文章,用以加深对“咏物抒情”的认识。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玉琢冰雕、生生不息、数世同堂、韧性、微风乍起、融洽、奉陪、千锤万击、若等闲、清白、清气、满乾坤”等词语的意思。并在习作中学会运用这些词语。积累描写四季的成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品味赏析并理解背诵课文重点段落,感知作者在细致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感受,字里行间里自然流露的情感,感受文章的画面美、情感美、语言美。
3.学习并了解作者“咏物抒情”的写作方法,感受古诗“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4.感受诗文意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激励学 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激发学生对花草树木对大自然及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5.仿照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随堂小练笔;并拓展阅读《白杨礼赞》、《梅花》、《竹石》、《马诗》,积累语言。
三、课时安排:本单元共需6课时 四、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在课前能完成自主学习任务,能根据预习单完成基础知识的练习.学习过咏物抒情的散文及托物言志的古诗,所以,本单元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学、合作地学、扎实地学、愉快地学”。根据新课标的精神,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语文教学与媒体运用相结合 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情景资源、创设情景;运用教材,感知课文;整合课程资源,深入研究学习;拓展练习,处理、内化信息等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致力于帮助学生语文素质、语文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真正体现“学——练——用”的有机结合。
五、单元教学整体设计
第一课时  单元导读课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本单元生字词,初步理解新词并试着运用。 2.读熟课文,背诵古诗,初步把握课文大意,感知单元主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本单元的生字新词,初步理解新词并试着运用,读熟课文,背诵古诗。
难点:初步感知课文表达顺序,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知单元主题。 三、前置学习活动
1.练习正确熟练地认读本单元的生字新词。并通过查字典或联系课文句子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在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写下感受,困惑的地方做出标记。 2.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3.搜集有关广玉兰,夹竹桃等课外资料。
教师:课前检查学生的预习单,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以学定教。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读,明确目标
同学们,结合课前预习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本单元三篇课文分别讲了什么内容?课本又为什么把这三篇课文编排在了同一个单元呢?
《广玉兰》这篇散文描写了广玉兰花的色美、行秀、香幽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夹竹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写了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古诗两首》均是咏物诗。《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的作品,诗人托物言志,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了石头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墨梅》是元代诗人、书画家王冕的作品。作者善画梅,也喜咏梅,这是他的一首题画诗。诗人借墨梅为喻,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予了他鄙视流俗、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
本组课文围绕着“托物言志”这一主题编排了三篇课文。 (二)认读字词,相机正音 1.出示生字,认读生字。
(1)自由练习读 (2)教师相机纠正字音。 (3)同位之间互相检测。 2.认读词语。
(1)出示:
(2)自由读,同位互读。  (3)指名读。
(4)交流:横着看每一行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
第一行:事物名称。指导读准音,重点指导“铁锈”、“花蕊、”“墨痕”的读音。 第二、三行:形容事物美的词语。叶影参差中的“参差”是多音字,重点指导学生读正确。“玉琢冰雕、叶影参差 、花影迷离”等词语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
第四行:赞美了事物的品质。指导结合语境来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第五行:指导结合语境来读准字音,重点指导“熏透”, 指导读准平翘舌音以及前后鼻音。
(5)全班进行齐读。
3.师小结: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最神奇的文字,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掌握了汉字这一特点去学习,能帮助我们更轻松的认读、识写。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培养书写习惯。
出示刚才认读的生字,指导学生说出生字的易错点,争取把字写正确、规范。(师 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进行范写指导。)
1.再次认读,识记字形。
2.认真观察,想想怎样才能把这几个字写得不仅正确规范,而且美观漂亮?  3.在学生交流探讨的基础上,教师通过范写加以强调: 4.学生练写,组内互评。
5.展示评价,把不满意的生字再写一遍。  (四)朗读课文,理解词语
1.本单元一共有三篇课文,课前读了几遍,做到正确、流利了吗?把自己认为难读 的句子再练一练,读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2.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最喜欢的句段读给大家听。 预设一:
圆茎上面缀满了像细珠似的紫红色的小颗粒,这就是孕育着新生命的种子。一颗种子就能孕育一个——新生命,那缀满了种子就能孕育——无数的新生命,这就是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齐读——我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我们对广玉兰的喜爱。
指导试背:这么优美的文字,我们怎能不把他留在心间。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语句试着背一背。当然如果你能背上整段文字,就更了不起了!同学们自由地练一练吧。
快速浏览《广玉兰》第3节,找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请边读边想:你看到了哪些形态的广玉兰花?
能分别选用文中一个词语概括吗?(相机师生共同板书:含羞待放、刚刚绽放、盛开、开过的)
请四位同学分别为我们朗读描写这四种形态的的花的语句,想一想,你最喜欢哪种形态的广玉兰花呢?把你最喜欢的这一种形态介绍给大家,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让我们来读读这段话: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想到自己坎坷的经历,看着这坚韧的夹竹桃,季羡林先生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读: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该怎样读好这句话呢?练读,指名读。
指导朗读后齐读。(“悄悄地一声不响”要读得轻柔些,而“又开出、又长出”要读得重些。)
第二句:“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从这句话里又能体会到什么呢?(生命力顽强,一年三季充满生机,花期长。)      “无日不迎风吐艳”是什么意思?(边叙述边板书:无日不迎风吐艳)为什么不说每天都迎风土艳?(哦,双重否定,语气更加强烈,更能体现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不管怎样
的季节,怎样的环境,夹竹桃都始终如一,迎风吐艳。多么顽强的生命力!你能读好它吗?              要读出不同季节不同环境的坚强)各自练读,男女生分读。 预设四:
朗读课文《石灰吟》
指导学生边读边划出不理解的字词。重点理解“千锤万击”、“焚烧”、“若等闲”等词语意思。  用“增、删、调、补”的方法读懂诗句。
(1)逐字逐句理解,难以理解的可联系上下文理解。锤:敲打。击:撞击。若:好像。等闲:平常事。人间:人世间。
(2.)把省略的词语补充进去,调整词语顺序,逐句说说句子意思。 (3) 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看图想像意境,体会感情。师启发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是什么样的?作者见此情景有什么表现,会怎样想、怎么说、怎么做呢?
指导朗读。(用高亢、赞美的语调来表明诗人的坚贞、高洁的志向。) 学生练读,指名试读,齐读。 小结并尝试背诵。 (五)布置作业
1.继续熟读课文,在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写下感受,困惑的地方做出标记。  2.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积累下来。
板书设计:                     第六单元
广玉兰           形态各异   顽强的生命力
赞美 、喜爱             夹竹桃           韧性可贵    幻想       古诗两首                                托物言志       吴林中心小学边常青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第二课时“品读感悟”课   《广玉兰》
一、教学目标:
1. 抓住“我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中心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整体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理清层次。
2. 抓住文中关键词语,在理解语言、想象画面、诵读悟情、品析语言等学习方法中,感知作者在细致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感受,字里行间里自然流露喜爱之情。
3.学习作者咏物抒情的写法,细致观察喜欢的一种花,仿照课文第三、四段话,在细致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感受,用一段话写出这种花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抓住文中关键词语,在理解语言、想象画面、诵读悟情、品析语言等学习方法中,感知作者在细致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感受,字里行间里自然流露喜爱之情。 三、前置性学习活动:
利用早读时间自主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设计: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诗歌导入,总体感悟美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首诗歌(指名读)。
她幽香清丽、洁净高雅           她玉琢冰雕、生生不息
她的美 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      含羞待放是她的甜柔
挺立枝头是她的刚劲             终年不败是她的豪放
始终透着生气,透着活泼         向世人展示着 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同学们,你们知道她是谁吗?
2.她就是广玉兰 !下面我们先睹为快,去欣赏一下。(课件展示广玉兰娇美的身影)
3.看来,大家都陶醉在广玉兰曼妙的风姿里了!谁来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描述你的所见、所闻、所感?
4.过渡:作者也很喜欢这样美丽的广玉兰,找一找课文哪句话直接表达了喜欢之情?
其实不仅仅是这句话,整篇课文的字里行间都能体会、品味出这种浸透纸背、浓得化不
开的情感。
(二)读通感知,理清脉络层次
1.通过读课文,广玉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文中具体描绘广玉兰的是哪几个自然段?这样,文章就可以分为几部分?
3.质疑:读课文的过程中,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炼重点问题。
4.小结过渡: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我们就随着作者一起走进课文,走近广玉兰,用心去感受。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三)阅读品味,感悟语言
1.自己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作者赞美广玉兰的词语。  (板书:洁净高雅)
2.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中读懂了广玉兰洁净、高雅的特点?在文中划出有关句子,读读想想。
(1)这段文字从哪些方面来写玉兰花的?(色彩、质感)
哪些词语写出了它的色彩?(纯白、淡淡的青绿色)哪些词语写出了它的质感呢?(玉琢冰雕、柔韧而有弹性)
这些词语确实体现出了广玉兰花的洁净、高雅!
(2)作者连用两个“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说它吧,,,,又,,,,”的句式,这是什么样的手法?(排比)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对广玉兰的赞美、喜爱之情,你们喜爱它吗?带上你的喜爱之情去读一读。 (指读、齐读)
3.引读:纯白中,带有点淡淡的青绿色,玉琢冰雕,又是那样柔韧而有弹性,这就是作者眼中的广玉兰,因此,作者觉得(生读)“只凭几个,,,,全部内涵的。” 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过渡:广玉兰如此纯洁、幽香,在五六月份开花的季节里,让我们走近它,好好地欣赏一番。
4.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节写了同一棵树上广玉兰花的哪几种形态?并且完成填空:(出示)广玉兰开花有早有迟,在同一棵树上,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_________,有的_________,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
(1)交流填空题。
(2)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形态的花?找出有关句子,好好地读一读。
(3)分别让四名同学朗读语句,并且理解句子,进行指导朗读。
a“有的含羞待放,,,,,鲜嫩可爱。”
引导学生抓住“含羞待放”“碧绿”“鲜嫩可爱”等词语体花苞的美丽可爱及作者的喜爱之情。
过程:出示句子——圈划词语——图片欣赏——感情朗读
b“有的刚刚开放,,,,约有一寸长。”
“迫不及待”是什么意思?连小蜜蜂都急切地来采蜜了,可以足见广玉兰花实在是十分地幽香。让我们用急切、喜悦的心情来读。(过程同上)
c“盛开着的玉兰花,,,,甜美、纯洁、惹人喜爱。”
这里用什么手法来写的?(比喻)为什么把广玉兰比作婴儿的笑脸?它们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婴儿的脸,你抚摸过吗?什么感觉?(洁白、柔嫩)
婴儿的笑脸看过吗?什么感受?(甜美、纯洁、惹人喜爱)
那盛开的广玉兰花给人的感受也是如此。请你好好读一读。
d“先前热热闹闹,,,,,新生命的种子。”(看图欣赏玉兰花的花蕊、种子)
广玉兰花虽然凋谢了,但她并没有就此衰败,你可以体会到什么?
(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让我们用充满快乐、充满希望的心情朗读好这段文字。
(4)引读“远远看上去,一株广玉兰就像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
理解“数世同堂”“生生不息”在文中的意思,感受广玉兰花无比旺盛的生命力。(板书:生生不息)
(5)配乐范读 ,学生静听,想一想你能从朗读中体会到些什么?
(6)指名朗读,学生评价、齐读。
过渡:好花还需绿叶扶,那广玉兰的叶子又有什么特点呢?
5.自由读课文4、5自然段,找一找叶子特点的句子。
(1)指名说,(密集油亮的绿叶,,透着活泼。)从中体会到什么?(生:充满活力)(板书:终年不败)
(2)还有哪些句子体现了广玉兰充满活力?(第5自然段)从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把它当作人来写)
(3)那课文有没有把它叶片的形状描写清楚呢?(齐读有关语句)
(4)写广玉兰就写广玉兰,为什么还要写叶子呢?(指名说)
(5)学生齐读:“有了它的衬托,玉兰花便显得格外皎洁、格外清丽了。”
(6)是呀,红花还要绿叶衬。
6.总结。
(四)练习背诵,积累语言
这么美的文字,光读好还不够,我们还得把它作为宝贝永久珍藏。我们试着背一背。 学生交流背得快的方法。(边想象画面边背,理清层次,抓住关键词列提纲背诵)
1.作者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得到?
花瓣虽然凋谢了,花蕊却依然挺立枝头,它已长成尽两寸长的圆茎。圆茎上面缀满了
像细珠似的紫红色的小颗粒,这就是孕育新生命的种子。
远远望去,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
密集油亮的叶子终年不败,始终透着生气,透着活泼。
秋冬时节,许多树的叶子凋落了,广玉兰却披着一身绿叶,与松柏为伍,装点着自然。
2.齐读广玉兰生命力旺盛的句子。
3.小结:难怪作者说,我爱,,,,更爱,,,,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品读赏析
(五)总结写法,迁移运用
1.我们真要好好感谢作者为我们呈现了如此纯洁、高雅、生命力旺盛的广玉兰花。现在,让们再完整地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能把广玉兰写得这么富有神韵呢?
2.交流后小结:仔细观察,描写细腻,运用修辞,表现特点,层次分明,首尾呼应。
3.学习是为了在实践中运用。 让我们学习作者咏物抒情的写法,细致观察喜欢的一种花,仿照课文第三、四段话,在细致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感受,用一段话写出这种花的特点。
4.交流习作,加深对咏物抒情的认识。
(六)课下延伸
像《广玉兰》这样咏物抒情的文章很多,课下搜集一两篇和同学交流,加深对这类文章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
花瓣 高雅洁净
广玉兰  形态 姿态各异       喜爱
绿叶 终年不败
咏物                    抒情
第三课时     读写结合课
一、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夹竹桃的段落和语句,感受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
3.继续推进作者咏物抒情的写法,学习本课由眼前景物产生合理想象的写作方法,描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把自己由眼前植物产生的想象写进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理解夹竹桃最值得作者留恋和回忆的原因,感悟夹竹桃花期之长的韧性可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启发想象,理解月光下的夹竹桃叶影参差,花影迷离。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
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播放夹竹桃视频,放松心情,导入新课。
1.这节课老师带着你们听听音乐,赏赏花,好好享受一下我们的语文生活。(播放夹竹桃视频文件)
2.你们刚才看到的那些美丽的花,知道是什么花吗?(夹竹桃)(板:夹竹桃)
知道为什么叫它夹竹桃吗?
3.引导:细心的同学刚才欣赏夹竹桃时可能发现了它的叶子像哪种植物的叶子?(竹子)花像哪种植物的花?(桃花)也就是说它兼有竹子和桃花的特点,介于竹和桃之间,所以人们送它一个非常优雅的名字——夹竹桃。下面就让我们做客当代作家季羡林先生花园一般的小院,认识夹竹桃,了解夹竹桃,欣赏夹竹桃吧。
4.齐读课题
二、总览全文,引出中心
1.要求学生在总览全文的基础上,找出文中强烈表达作者对夹竹桃情感的一句话——“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的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2.(课件出示)“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的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指导学生读句。
3.用心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地方道出了夹竹桃的韧性和能给人许多的幻想。划出相应的句子,在最让你的内心很不平静的语句旁,写上一两句自己的感受。
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三、抓住重点,感悟妙处
组织交流时,先给学生充分说的机会。当学生交流到相关内容的时候,适时点拨读悟。
(一)对比“万紫千红,花开花落”,感悟“花期之长,韧性可贵”。
1.学生自读第四自然段,圈划出表现夹竹桃可贵韧性的词句,对所找句子作小组交流。
2.要求学生结合所找句子,仔细读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夹竹桃与这一段中所描写的十四种花有什么不同?点拨学生结合自读收获交流所感受到的夹竹桃的可贵韧性:
(1)抓住“悄悄的”、“一声不响”等词语,对比“花团锦簇”、“满院生辉”、“怒放”等词,感受夹竹桃不事张扬的谦逊;
(2)抓住“一嘟噜”、“又一嘟噜”等词句体会夹竹桃顽强旺盛的生命力;
(3)抓住“无不”、“无,,,,不,,,,” 点拨学生体味这种双重否定的表达方式,所传达的正是作者对夹竹桃花期长、特别能坚持的由衷赞誉,并组织学生结合文本语言,对“无不”、“无,,,,不,,,,”这两种表达方式进行小练笔训练。
3.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体会夹竹桃的可贵韧性。
4.小结夹竹桃的可贵韧性。点拨学生理解第三自然段虽不在直接写夹竹桃,却反衬了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并感受这种对比衬托在文中的的作用。
(二)想象“叶影花影,神奇幻化”,感悟“参差迷离,充满幻想”。
1.学生自读第五自然段,圈画描写月下夹竹桃的句子,看看月下夹竹桃能引发怎样的幻想。
2.要求学生结合所找句子,仔细读读第五自然段,想想:月下夹竹桃为什么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
读悟月下引发幻想的特定情景。
抓住“参差”、“迷离”点拨学生感受月下夹竹桃花叶投影的错落有致和扑簌迷离,感受这种特定情景弥漫出的幻化不定,正是文中作者说“我最喜欢月下的夹竹桃”的原因。
解读神奇幻想。
(1)点拨学生关注这段写幻想的句子,其内容的展开都是启动了丰富的合理想象,这是将事物写具体的一个重要方法。
(2)指导学生感受这段话中排比的运用,以磅礴的语言气势,渲染了月下夹竹桃花叶影子扑簌
迷离,幻化不定的神奇境界。并要求读出这种幻化无穷的气势。
(3)仿照课文描写幻想的句子,再写一两句话描述月下夹竹桃的花影迷离,充满幻想。
3.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四、回归整体,感悟赞美
吟诵中心句,深化主题。
反复吟诵“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的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夹竹桃”,领会这一句是如此鲜明地揭示了夹竹桃的可贵之处,从而自然体会到季老先生对夹竹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在此基础上,上溯课文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此时再读句子“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的感受,从而进一步提升夹竹桃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五、拓展延伸,体悟升华
运用由眼前景物产生合理想象的写作方法,进行小练笔。
板书设计 :
花色 奇妙有趣
夹竹桃                  花期 韧性可贵
花影 参差迷离
吴林中心小学   边常青
第4课时“古诗赏析”课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能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出诗句的意思,感受到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通过比较两首古诗的异同,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想象能力,并在小组学习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能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出诗句的意思,感受到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2.通过比较两首古诗的异同,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想象能力,并在小组学习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通过比较两首古诗的异同,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想象能力,并在小组学习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前置学习活动:
学生:1.反复诵读诗歌,尝试运用已有方法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搜集描写梅花的诗句。
教师:制作课件。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我们诵读了许多经典的古诗词,认识了许多伟大的诗人,你能和大家交流一下你印象中的诗人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两位伟大的诗人明代的于谦、元代的王冕。
2.通过预习,你对他们有哪些了解?(学生根据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交流。)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古诗《石灰吟》、《墨梅》。
(二)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2)指名朗读,说说停顿的方法与押韵。(按构成句子的词或词组,读出诗的节奏美,体会押韵构成的声音回环之美,读出韵律美。)——注意韵脚的处理:“山、闲、间”朗读时,必须给韵脚以呼应,哪怕不是重音,也要适当比其它音节读得响亮一些。
(3)指名读古诗,按照斜线的提示读出节奏,教师适当指导。
(4)展示读古诗。
①教师范读,学生模仿。
②自由练读,组内展示。
③全班诵读,读出节奏和韵味。
(5)出示《墨梅》出示诗的停顿,练读。
元  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
(6)指名读,齐读,打节拍读。相互评价。
3.练习背诵两首古诗。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诗意。
1.再读《石灰吟》、《墨梅》:
(1)通过预习你明白了哪些词语的意思?能读懂诗句的意思吗?现在,把你的收获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提出你不能理解的词句。
(2)全班交流。预设:学生交流词语时,指导学生理解含有这些词语的诗句。
①说说你对“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的理解。
②吾家:我家。(洗砚池:画家洗砚的水池。传说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洗砚池边练习书法,池水因此变成黑色。)
③淡墨痕:用淡墨圈画出梅花花瓣的痕迹。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淡墨、浓墨、焦墨等。(出示《墨梅》画,学生欣赏。)
2.交流:你看到的梅花和我们以前看到、读到的梅花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会对这“淡墨痕”的梅花情有独钟呢?对于“清气、乾坤”你是怎样理解的?
3.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4.整体感知诗意,引发深入学习。
两首诗读懂了。从题目来看,这两首诗分别吟诵了什么?(石灰、梅花)仅仅是吟诵这两种事物吗?借助石灰、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志向,又是怎样来表达这种情志的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体会。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四)抓文眼,品味《石灰吟》的优美意境
1.自读自悟会诗意——教师引导学生图文结合,抓住关键词理解古诗的意思。
(1)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首诗的每一句话写了什么意思你能读懂吗?自读古诗,在小组内交流交流,你读懂了哪句诗?还有什么疑问? 把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
(2)合作交流,读懂大意。
2. 品“千锤万击”
(1)因为石灰石大部分都埋藏在深山之中,所以必须要先开采出来,这就需要——千锤万击
你如何理解“千锤万击”(锤指的是“敲打”,击指的 是“撞击”)
“千锤万击”指的是经过多次的敲打撞击。
(2)谁能来说一说第一句的意思(石头是经过多次的敲打撞击才从深山里开采出来)
(3)看着“千锤万击”这四个字,你能想像石灰在运出深山之前,承受怎样的煎熬啊?(同学们,你们的手指被扎伤过吗?如果我们的手指被针或者小刀扎伤了,会有什么感觉----很疼)而石灰石却是被“千锤万击”,它们又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每一次的敲打一定是很疼的,石灰石有的可能被铁锤击破了头,砸断了腿,有的可能被凿子挖开了心,掏出了肚)
过渡:但这一些都不算什么,开采出来以后,石灰还要经过——
3.经过烈火的焚烧——烈火焚烧
(1)看着这四个足以灼热你心灵的文字,你似乎感受到此时的石灰正处于怎样的状态?(烈火的高温已经让石灰浑身发烫,仿佛要化了一样)
(2)石灰有怎样的表现?你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的?(若等闲,出示课件)
你知道“若等闲”是什么意思吗?“若”的意思是好像,“等闲”的意思是平常的
(3)那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呢!(烈火焚烧好像是平平常常的事)
石灰把烈火焚烧自己不过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你能替烈火中的石灰对那熊熊烈火发出一句呐喊吗?(让烈火来得更猛烈些吧!我根本不在乎!)
过渡:(出示课件)经过了烈火的焚烧,石灰石就变成了生石灰,把生石灰放入水中,水就会立即沸腾起来,经过这次沸腾之后生石灰就变成了粉末状的熟石灰,这就是诗中写到的——
4.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粉骨碎身。
相机解释“粉骨碎身”。(身体粉碎)
5.在我们看来难以承受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石灰为什么能“若等闲”“全不怕”呢?(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是怎样把清白留在人间的?
(我们教室的墙壁就是石灰粉刷出来的,这就是石灰留下的清白。)
石灰之所以忍辱负重,承受煎熬,原来是因为有着这样远大的理想好崇高的气节。
6.指名说说整首古诗的意思。
7.品词析句想画面——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想象生动的画面。
8.感情朗读。
(五)把握诗蕴,品读赏析。感悟诗人志向,感受情怀
1.感情朗读,入情入境。
(1)指生读《石灰吟》,听听,石灰具有哪些特点?是哪些字词写出来的?(引导抓住“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留清白”感知石灰的特点是经历一个“锤击、焚烧、粉碎”的过程,由石灰石变成了“洁白”的石灰。)
(2)“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赞颂了什么精神?
(不畏艰险磨难,敢于粉身碎骨的献身精神和清白高洁的优秀品质。)
(3)石灰是一种没有生命的事物,经历这样一个形成的过程也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你再来读读每句诗的最后三个字“出深山、若等闲、全不怕、在人间”,你从中读出怎样的一种情感?(引导感知面对磨难的过程“不怕”的精神,要留“清白”的志向。)请把你的理解读出来。
2.拓展诗蕴,深化感知。
(1)这首诗借石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2)由这样的石灰你会想到什么样的人?
(刚强勇敢、勇敢奉献、勇于牺牲的英雄。)
诗人用什么方法写出这种深情厚谊呢?(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方法,形象生动,语言也铿锵有力。)
3.石灰具有这种精神吗?是谁具有这种精神?现在你体会到诗中描写石灰,是仅仅写石灰吗?(体会是在写人,写诗人自己。)
4.你课前预习有没有关注了解“于谦”呢?(学生交流)
补充资料:
于谦: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民族英雄。
于谦从小就仰慕文天祥,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勉励自己,发誓要做一个像文丞相那样“殉国亡身,舍生取义”、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志士。明正统十四年七月,蒙古瓦剌部落首领也先率领骑兵大举南犯。英宗被俘,也先屡次以其相要挟。国难当头,社稷为重,于谦和大臣们果断地拥立英宗的弟弟郕王即位,于谦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全权指挥保卫北京的战役。于谦背水一战、誓死卫城,他将二十二万兵士分列于京师的九门之外,自己则身披甲胄亲赴兵营督战.大挫瓦剌也先的锐气.其后,于谦设伏,以少量骑兵且战且退,诱敌深入,击溃瓦剌军.景泰八年正月,石亨等人趁景帝病重之际,发动了“夺门之变”,重新推举英宗即位。他们怀挟私心,诬陷于谦谋反。于谦被诬谄杀害。
——结合诗句,你从哪里读出了这种“石灰”精神?在小组内交流。组织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结合资料说说自己对于谦的认识。
5.了解了诗人,你能谈谈于谦是怎样借助写石灰来表白自己的吗?诗中表白了一个怎样的于谦,你想用哪些词语来说?(远大志向、爱国情怀、不怕牺牲、捍卫清白等。)
6.这首诗如果把作者表达的意思浓缩为一个词,你觉得应该是哪一个?(不怕、留清白等都可以,尊重学生的理解。)
7.看插图,于谦,一位爱国将领,一生光明磊落,据说他少年时路过石灰窑,石灰烧制的经历,石灰所经历的考验让他心动不止,他也要保持自己人生的清白,于是他慷慨激昂地道出了自己的志向。你能把诗中蕴含的情感、志向表达出来吗?指导朗读,再现诗情,提升诗人伟大形象。
8.根据理解背诵这首诗。
峄城吴林曹庄小学  梁传真
第5课时“古诗赏析”课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一)复习导入
1.有感情朗读、背诵《石灰吟》,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追求?
2.总结上节课学习古诗的方法。(诵诗境-知诗人-悟诗情-品诗蕴)
3.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王冕的《墨梅》,看看从他的诗句中我们又能感受到怎样的追求和志向。
(二)赏画品诗,感悟诗意
1.赏画。
(1)同学们,谁见过盛开的梅花?老师拍了好多幅梅花的照片,想不想欣赏?(课件:几幅盛开的梅花照片)
照片中的梅花什么样子?你能用上一、两个词描述一下吗?
(2)组织学生观察王冕笔下的梅花,并回答问题:图中梅花有什么特点?
(3)师点课件,出示《墨梅图》。这就是王冕的代表作《墨梅图》,仔细观察一下,这淡淡的墨梅又给了你怎样的感觉?(素洁、淡雅;美得有特色,不俗气,,,,)
(4)指导朗读:你们说的老师深有同感。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读。(指点:“淡墨痕”淡雅的,要读得轻一点。)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补充;图中一枝梅花横贯画面,构图新颖;长长的枝干舒展挺秀;花朵只用淡墨轻染,仅花蕊加重笔墨,显得清新俏丽。整个画面虽无艳丽的的“好颜色”,但看上去,梅花的“清气”似从纸中流出。
2.品诗:作者笔下的墨梅是怎样的一种美?
引导抓“花开淡墨痕”感知没有艳丽的色彩,只是淡淡的墨痕点画。
引导抓“只流清气”感知淡雅的香气。
(1)品“淡墨”
王冕笔下的梅花从外表上看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默读前两句诗,思考一下。(淡墨;痕迹一般浅;颜色不够骄人,,,,)
①梅花的鲜艳是有名的,粉如霞、红若火、白似雪,这是一般观赏者的心醉之处。为什么作者在画梅时偏偏舍弃了它的娇艳,着黑色,淡淡的黑色,墨一样的黑色,还美吗?美在哪里呢?说说你的理解。
②抓住名句,比较阅读。
预设一:“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①指名学生朗读这两句。
②小组讨论学习。
③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指导学生理解。
④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我家洗砚池边的这棵梅花树上,朵朵花都是淡淡的墨痕。) ⑤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直接描写墨梅。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
⑥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评读等,采用各种形式的读。)
(2)品“清气”
梅花的鲜艳是有名的,粉如霞、红若火、白似雪,这是一般观赏者的心醉之处。为什么作者在画梅时偏偏舍弃了它的娇艳,着黑色,淡淡的黑色,墨一样的黑色,还美吗?美在哪里呢?说说你的理解。
出示:“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
①指名学生朗读这两句。
②小组讨论学习。
③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指导学生理解。
④你从“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两句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这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虽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流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三)拓展诗蕴,深化感知,感受人品。
1.天下众花,诗人为何独爱梅?诗人想借梅花表达什么呢?
引出诗人简介:
听完刚才的文字材料,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王冕。读“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
一样清”。
2.是呀,“画梅须具梅骨气,他与梅花一样清”啊,王冕写梅花其实就是在写自己呀,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语言文字,再次用心细细品悟。
3.这首诗如果把作者表达的意思浓缩为一个词,你觉得应该是哪一个?(流清气等都可以,尊重学生的理解。)
4. 看插图,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过着隐居的生活。他喜欢画梅,点点墨痕画下心中的梅花,他把自己比作一株梅,虽然扭转不了乾坤,但天地间自己多了一份清气,你能把诗中蕴含的情感、志向表达出来吗?指导朗读,再现诗情,提升诗人伟大形象。
5. 根据理解背诵这首诗。
环节三——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四) 弄清诗中“意象”, 感知托物言志的写法。
1.对比诵读两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2.探究“意象”。
(1)同学们朗读了这两首诗,我们知道作者吟咏石灰、梅花,其意不在此物,而是在于表达自我。这种写法在古诗词中经常使用,这叫做——(托物言志)。
诗人为言志借以吟咏的“物”,在诗作中发展成为“意象”,就像诗中的石灰、梅花,它们已经不在仅仅是石灰、梅花,而是被诗人赋予了一种情感、志向、精神,成为了一种精神的代言,这就是“意象”。
(2)你能说说石灰、墨梅在这里代指什么情志吗?(表面上写石灰和墨梅的特征,真正抒发的却是于谦和王冕自身的生命价值追求与情感品位特征。作者借石灰的自吟来表现诗人自己那种不畏艰险,不怕磨练、敢于粉身碎骨的献身精神和清白高洁的优秀品格。借墨梅的朴素淡雅、清气袭人来寄托自己淡泊名利、坚贞纯洁,实在是妙不可言。)
(五)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1.其实,在我们学习的课文、古诗中,有很多用这种托物言志的写法的。你们还知道这样的古诗吗?出示几首托物言志的古诗作为欣赏和积累。教师诵读。
2.你们还收集了哪些诗句?(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交流,比一比哪个小组收集的最多。鼓励学生谈谈诗歌中象征着诗人怎样的志向,并将好的诗句像老师一样粘贴在黑板上。)
3.自由诵读。合作探究:你发现在诗中大多借以抒发怎样的情怀?
咏煤炭(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早梅(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雪梅(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白梅(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六)语言积累,迁移写话
1.如此美妙的场景,你能结合自己对古诗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写“要留清白在人间”、“只流清气满乾坤”的意境来吗?可以用上你积累的好词好句,先在心里组织一下语言。
(1)说给你的同位听听。
(2)注意抓住特点描写,理清写作顺序。
2.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展示评改。
(七)回顾古诗,总结学法
总结:今天我们收获了很多,不仅读懂了诗意, 读出了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写“要留清白在人间”、“只流清气满乾坤”的意境来。学会了诵诗境-知诗人-悟诗情-品诗蕴的学习方法。今后还会遇到像这样托物言志诗歌,只要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仔细推敲诗句,相信我们的感受会更深。
(八)课下延伸
收集积累背诵托物言志这一类的古诗。
六.板书设计:
石灰吟     →     托物言志     ←        墨梅
(明)于谦                             (元)王冕
千锤万击                                花开淡墨痕
烈火焚烧 →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峄城吴林曹庄小学梁传真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第五课时“方法实践”课   古诗《墨梅》
一、教学目标:
1.仿照学习《石灰吟》的学习方法,阅读本首诗。抓住“淡墨痕”感知“墨梅”的特征;抓住“不要人夸好颜色”感受诗人淡泊的情怀。
2.继续推进古诗“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抓住“清气”初步感知诗中“意象”和“情感、志向”之间的密切联系。
3. 比较两首古诗的异同,初步学习借助“意象”读懂古诗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古诗“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从“清气”入手,弄清诗中“意象”和“情感、志向”之间的密切联系。
三、前置性学习活动:
利用早读时间自主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设计: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读了那么多的书,老师考你们几个课外知识怎么样?“岁寒三友”是哪“三友”?
2.是啊,松竹梅总在万物凋敝的严寒季节中傲霜斗雪,人们把它们作为坚强品格和高贵气节的象征,我们常在文人墨客的诗词佳作中见到它们的身影。能背背描写松、竹、梅的诗吗?(指生背)
3.今天,我们再学一首咏梅的诗,诗题叫《墨梅》。(板书课题)他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王冕。说到王冕,你一定不陌生,我们曾经学过一篇关于他的课文,叫——少年王冕,你能再说说你对王冕的了解吗?
4.补充介绍:王冕,字元章,元代著名画家、诗人。他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画梅,被称为“画梅圣手”。他曾在自己隐居的居所旁种梅千株,称为“梅花屋”,所以王冕又别号“梅花屋主”。
5.从这段资料中,你又对王冕有了什么新的了解?
6.如此爱梅的王冕,一生画过许多幅梅花,他还喜欢在画面空白处题上诗,以留下当时
的心情感受。这首《墨梅》便是王冕的代表作《墨梅图》上的题画诗。
7.想想“墨梅”是什么意思?(指只用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
8.学贵有疑,读了诗题,你有没有产生什么疑问?(为什么不画有颜色的梅花?)
9.不用着急,通过下面的学习,你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二)初读诗句,理解诗意
1.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反复读,出韵律
古人写诗有五言、七言,《墨梅》就是一首标准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出来,不仅要读,还要吟唱,七言绝句的节奏一般是××/××/×××/ 。
请同学们试着有节奏地来读这首诗,读出诗的韵味。自由练习,再指读,齐读。
3.再读诗,理解诗意
下面,老师给同学们一段时间,结合书上注释,自学这首诗。看自己能读懂多少,把读懂的内容用铅笔写在书上,把自己读不懂的地方打上“?”。
(1)生自学。
(2)小组内交流,并讨论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
①结合注释能理解的重点词有:淡墨、痕、清气、乾坤
②交流每句诗的意思。师小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作者采用淡墨手法画的一株盛开的梅花。
③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④带着对这首诗的理解自由读读这首诗。
(4)师引导: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读懂了这么多,没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吗?
可能提出的问题:
①作者为什么要画“墨梅”,而不画鲜艳的梅花?
②这是一幅画,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
③为什么说“不要人夸好颜色”?
师小结:这些问题提得好,可见同学们读诗时动了脑筋,有“大疑”必有“大进”,这就是会读书。当然,同学们不用着急,我们继续学习,来解决这些问题。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三)抓词语,明诗意
1、品“淡墨”
(1)同学们,谁见过盛开的梅花?老师拍了好多幅梅花的照片,想不想欣赏?(课件:几幅盛开的梅花照片)
照片中的梅花什么样子?你能用上一、两个词描述一下吗?
(2)王冕笔下的梅花从外表上看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默读前两句诗,思考一下。(淡墨;痕迹一般浅;颜色不够骄人,,,,)
(3)师点课件,出示《墨梅图》。这就是王冕的代表作《墨梅图》,仔细观察一下,这淡淡的墨梅又给了你怎样的感觉?(素洁、淡雅;美得有特色,不俗气,,,,
(4)指导朗读:你们说的老师深有同感。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读。(指点:“淡墨痕”淡雅的,要读得轻一点。)
2、品“清气”
过渡:同学们,这梅花如此浅淡,貌不惊人,从没引起过别人的注意,从没受到过别人的夸赞,但它却在洗砚池边不畏严寒地怒放着,呈现出勃勃生机。
(1)老师这儿有一个问题不懂,“墨梅”这样做心里是怎样想的?揣摩一下,谁来帮一帮老师?(指生说)
现在明白“不要人夸好颜色”了吗?指生说。
(2)正如诗中所说(课件出示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谢谢同学们,在你们的帮助下,老师读懂了“墨梅”。
这真是一株清香、迷人的梅花啊!女生读
这真是一株洒脱、淡定的梅花啊!男生读
这更是一株自信、不俗的梅花!齐声读
(四)把握诗蕴,品读赏析,感受情怀
1.过渡:(对照板书)这梅花是痕迹一般的淡墨色,但却素洁高雅,而又清香怡人。可这是一幅画呀,“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谁已经明白你们提出的问题了?生回答。
(1)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完整地读一读,让墨梅的形象走进你的心中吧。生自读。
(2)把书扣在桌上,闭上眼睛,让你的思维跨越时空,让你的想像飞起来,飞到元代
王冕家的小院子里(老师的语气要饱含深情,有一种静谧之感)。(配乐)
淡墨色的梅花开了,多么淡雅,多么高洁啊!指一生读。
淡淡的清香弥漫在小院子里,充满了天地间,也飘到了我们的教室里,让我们静心闻一
闻吧。指一生读。
2.看得出同学们都陶醉于这梅香中了,老师相信你们对这首诗的思想内涵已有所感悟
了。但是如果我们仅仅把这首诗理解为墨梅,也许它并不会有这么强的生命力能留传至今,它还写了什么?
(1)诗歌表面写墨梅,其实在字里行间隐隐的藏着诗人王冕自己的影子。现在请同学
们根据这28字,猜测一下王冕是一个怎样的人?
(2)学生合作,大胆猜测。
(3)组织交流:
(4)王冕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出示材料:“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人们
是这样称赞王冕的。现实中的王冕与他笔下的梅花一样,坚贞不屈、孤芳自赏。相传由于王冕的画画得特别的好。当地的县官和一个有权势的大财主慕他之名,几次想见他都遭到了拒绝,最后,当县官亲自下乡见他时,他听到消息后赶紧躲了起来,又让县官吃了闭门羹。
(5)现在谁再来说说王冕与他笔下的墨梅有什么相同之处?点出:“清”字一语双关,“只
流清气满乾坤”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品格,也反映了作者的品行高洁淡泊名利,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6)这首诗表面上写梅花,实际上讲述的是自己的志趣,志向。知道这叫什么手法了
吗?这就是“借物喻人,托物言志”。“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正是王冕一声追求的志向,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句。
3.现在让我们回到课始提到的问题,指名提出问题的同学:你明白作者为什么画“墨梅”
了吗?生回答。
师评:你们真正读懂了《墨梅》,读懂了王冕,老师很高兴。
4.升华读:同学们,看着这幅墨梅图,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墨梅、对王冕说吗?
指生说,该生接着读出自己的情感。
师:同学们,让我们把千般喜欢、万般敬佩化成一首诗,表达出对墨梅对王冕的由衷赞
5.背诵《墨梅》!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品读赏析
(五)品味异同,探究“意象”
1.回忆一下前面学过的《石灰吟》,《墨梅》与这首诗对照一下,有什么相同之处?(板
书:借物喻人,借物言志)
2. 诗人为言志借以吟咏的“物”,在诗作中发展成为“意象”,就像诗中的石灰、梅花,
它们已经不在仅仅是石灰、梅花,而是被诗人赋予了一种情感、志向、精神,成为了一种精神的代言,这就是“意象”。
(1)你能说说石灰、墨梅在这里代指什么情志吗?(表面上写石灰和墨梅的特征,真
正抒发的却是于谦和王冕自身的生命价值追求与情感品位特征)
(2)为什么诗人把自己要表达的这种志向、情感接这种事物来表达呢?说说这两者之
间的联系。(引导抓“烧”暗指牺牲、死亡;“清白”指自我的坚持;“好颜色”是别人的赞誉,表面现象;“清气”指内在的美)
(3)两首诗的第三句都出现了“不”字,你能从这个字中读出诗人怎样的情感?(一
种坚定、坚守)。正是诗人这种的坚守,这两首诗才成为千古传颂的名诗,当我们诵读诗句时,心中其实看到的是一个个伟大的诗人。诵读古诗,表达我们对这些伟大诗人的敬仰之情。
(六)借助“意象”,赏析《竹石》、《马诗》
1.像这样托物言志的诗还有很多,比如《竹石》、《马诗》,我们来读一读。
2.谈一谈这两首诗的“意象”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情志?
(七)课下延伸
1.积累背诵更多咏梅诗。
2.收集积累背诵借物言志这一类的古诗。
六、板书设计:
墨梅———借物喻人———王冕
淡墨———借物言志———不与世俗
清气          同流合污
(吴林肖桥小学       秦兴涛)
第6课时 回顾提升课
一、教学目标:
1.展示和复习本单元积累描写事物好词好句好段和课外的经典文章、诗词《白杨礼赞》、
《梅花》、《竹石》、《马诗》,并积累语言。
2.回顾作者“咏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巩固由眼前景物产生合理想象的写作
3.仿照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小练笔。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总结学习方法,扎实基础知识。
难点:回顾作者“咏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巩固由眼前景物产生合理想象
的写作方法并完成拓展性作业。
三、前置学习活动: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季羡林、的故事,积累本单元的优美词句、精彩语落等。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单元回顾,深化主题
1.谈话引入:
同学们,第六单元的内容我们已经学完,学习这一单元的课文时我们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相信通过回顾梳理,大家还会有新的收获。
2.这一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课文?每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预设:《广玉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它描写了广玉兰的色美、形秀、香幽及叶片的独
特情趣,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花的喜爱之情。整篇文章语言优美,用词准确、生动,比喻贴切,描写细致而且形象。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
《夹竹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在万紫千红的、五彩缤纷的季节里,夹竹
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本文多处运用比衬手法突出夹竹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一年三季花开花落,而夹竹桃沐和风、抗暴雨、斗清冷,总是迎风吐艳,突显其可贵的韧性。另外,描写月光下的夹竹桃笔触细致入微,整齐的排比句式,字美、文美、景美、情美,引人遐想不已。
《古诗两首》都是脍炙人口的好作品。两首均为七言绝句、咏物诗。《石灰吟》为明代
诗人于谦所作。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即使“粉身碎骨”,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了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3.这几篇课文在内容方面有哪些相同点?
(1)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2)师小结:本单元的主题为“咏物抒情”,安排了《广玉兰》、《夹竹桃》、《古诗两首》
三篇讲读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很多语句值得我们背诵欣赏。
(二)积累词句,夯实基础
1.过渡:课文的内容我们仍然记忆犹新,蕴含的道理也领悟的很透彻,那么通过这几课
的学习,你积累了那些好的词句呢?
2.展示值得积累的词语。
(1)指名读,齐读词语。
(2)以上词语,哪些你已经记在了积累本上?把没有摘记的再记上。 (3)你能任选几个词语,用上它说句话吗?
(4)学生练习用积累的词语说话。
2.展示值得积累的语句。 (1)《广玉兰》这篇课文中有两个生动的段落。
出示:在绿油油的叶丛中,花朵是那样的洁净、高雅。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
色彩,说它纯白吧,又似乎有一种淡淡的青绿色渗透出来;我也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质感,说它玉琢冰雕吧,它又显得那样柔韧而有弹性。总之,只凭几个优美的词句是不能概括它的全部内涵的。
广玉兰开花有早有迟,在同一棵树上,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羞待放,
碧绿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几只小蜜蜂就迫不及待地钻了进去,那里面椭圆形的花蕊约有一寸长。盛开着的玉兰花,洁白柔嫩得像婴儿的笑脸,甜美、纯洁,惹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广玉兰花呢,花瓣虽然凋谢了,花蕊却依然挺立枝头,它已长成近两寸长
的圆茎。圆茎上面缀满了像细珠似的紫红色的小颗粒,这就是孕育着新生命的种子。远远看上去,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
(2)《夹竹桃》这篇课文中也有精彩的语句,例如:
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
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3)谁愿意再来读一读?指名读。
(4)你能说出这些句子好在哪里吗吗?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三)回顾方法,学以致用
过渡:本单元的主题是“咏物抒情”,换句话说,三篇课文都是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来寄
托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也叫托物言志。你在课下搜集整理了哪些类似的文章呢,能给大家讲一讲吗?
1.学生准备交流。
2.出示要求:一定是咏物抒情的文章或古诗。
3.汇报交流
《白杨礼赞》课文
《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环节三、总结——讲练结合,拓展阅读。
(四)总结写法,实践运用
1.回顾课文,总结写法。
过渡:同学们,刚才大家讲了咏物抒情的文章,有的还不错,那么怎样才能这样的文章
写好呢?我们来总结一下课文的写法:
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课件出示:
要善于观察,抓住特点来写,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来衬托气势等。
例如《广玉兰》:
圆茎上面缀满了像细珠似的紫红色的小颗粒,这就是孕育着新生命的种子。远远看上去,
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
《夹竹桃》: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我的心里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石灰吟》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墨梅》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白在人间。
2.指导练习,实践运用。
(1)现在就让我们学习课文的写法进行一次小练笔:
仿照《广玉兰》一文描写广玉兰颜色和质感的语句描写你熟悉的一种植物,要把特点写
3.修改草稿,完善习作。
根据刚才的赏析评价,我们可以取长补短,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五)推荐阅读,拓展延伸
推荐阅读:1.季羡林先生一生学贯中西,他的文章如《夹竹桃》,质朴而不失典雅,被
人称为“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的一生,是孜孜不倦的一生, 1935年10月,季羡林到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期间说:“我梦想,……我能读一点书,读点古代有过光荣而这光荣将永远不会消灭的文字。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捉住这个梦。”
2.布置课外阅读季羡林先生的散文集《二月兰》。
六、板书设计
《广玉兰》 “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     说它        吧”……
咏物抒情《夹竹桃》“无不”、“无……不……” 点拨学生体味这种双重否定的表达方式
《古诗两首》    拟人     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
(峄城区吴林街道肖桥小学   黄   灿)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语文教案编写信息统计表
作文五:《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6500字第六单元 教材简析: 本单元课文包括《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负荆请罪》 《西江 、 、 月 夜行黄沙道中》和一个练习。第二十课主要写司马迁是怎样发 愤写史记的;第二十一课主要讲了将相以国家利益为重,求大同、 存小异,紧密团结;第二十二课主要讲了作者在路上的见闻和喜悦 心情;练习六主要安排了“不”字的声调变化、用词造句、熟记成 语、口语交际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词。 2、会背诵指定课文。 3、培养学生团结奋发向上的精神。 4、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理念: 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分析、创新。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生字、理解新词,培养学生的奋进精神。 教具准备: 小黑板、道具、投影仪。 方法措施: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点拨。 课时安排: 20.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21.负荆请罪 22.西江月 练习六 夜行黄沙道中 2 课时 2 课时 2 课时 3 课时
备课教师:于志京 教学目标:
备课时间:11.16 20.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义 2、联系分段、学会概括课文大意和段落大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4、凭借具体语言文字,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写《史记》 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感受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精神 教法设计: 自主学习、领悟、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 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时间: 两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初读、划分段落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读懂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正确划分段落。 教学进程: 一、 揭题解题 1、介绍《史记》 ,板书课题。 2、简介司马迁(略) 3、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划出生字新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3)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 (1) 指读生字正音。 (2) 临写生字。 (3)指读课文,再让学生说一说词义。 (可以让差生说一说 词义。 ) 讲述:把道理或事情讲出来。 记载:把事情写下来。 研读:钻研并阅读。 横祸:意外的祸患。 搜集:到处寻找,并聚集在一起。 三、再读课文,指导学生划分段落。 1、默读思考: (1)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 。 (2)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发愤写《史记》的。 (3)他又是怎样写的?结果怎样? 2、对照上面的问题,分段并概括大意。 第一段(第 1、2 自然段)父亲对司马迁的临终嘱托。 第二段(第 3 自然段)飞来横祸,忍辱负重写〈史记〉 。 第三段(第四自然段)用毕生心血和生命写成〈史记〉 。 3、指名分段朗读。 4、讨论并归纳本文主要内容。 (1)分组,学生自
由讨论。 (2)指名回答。 (3)学生评价。 教师总结。 5、学生质疑,集体讨论,学生答疑,教师适时鼓励。 6、教师回答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或留下悬念以待下节课解 决。 四、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查资料,找一找有关司马迁的故事读一读,然后讲给大家 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指导,感知课文,总结课文。 教学目标: 全面理解课文内容,特别是司马迁忍辱负重写《史记》部分, 总结课文。 教学进程: 一、学习第一段。 1、指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2、司马迁受了父亲什么影响? 3、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是怎样做的? 4、朗读本段。 二、学习第二段。 1、轻声朗读,思考:正当司马迁专心写〈史记〉时,飞来一 场什么横祸? 2、讨论理解“横祸”“酷刑” 、 。 3、司马迁受刑后,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默读课文本 段,在文中画出相应的句子。 (有关想的句子用“——” ,有关做的句子用“,,,,” ) 4、学生交流。 5、出示投影。 “司马迁悲愤交加,,,,我一定要写完这部书! ” (1)他为什么血溅墙头,了此残生? (2)他为什么打消了这个念头。 6、投影出示: “司马迁重又摊开 (1)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2)学生齐读。 指导读好司马迁的想法和做法的句子,体会司马迁事业高于 一切的可贵精神。 三、学习第三段。 1、指读思考: 工整的隶字。 ”
为什么说《史记》是司马迁用生命写成的? 组织学生讨论。 指名读,突出具体数字,以及“整整”“终于”“前无古人” 、 、 、 “耗尽”“生命”等词语。 、 齐读最后一段。 作业设计: 书面完成课后作业 4。 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复述课文时,可同桌进行,然后指名复述,并进行小结) 。 附板书设计: 受父亲影响与嘱托—专心致志 司马迁发愤 写《史记》 受酷刑—克制自己 发愤写作 终于完成
21、负荆请罪 主备人:于志京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联系课文内容, 说说“负荆请罪的来源。 2、通过阅读课文,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 质。 3、学会阅读剧本,练习排演话剧。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学会阅读剧本,练习排演话剧。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谦颇和蔺相如的精神风貌。 3、能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的来源。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活 动,进而感受人物的精神风貌。 2、课内充分阅读剧本,课外自愿组合排演。 3、个人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具准备: 投影、挂图、道具等。 教时划分: 2
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2、进步学习有关剧本的常识。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负荆请罪”的意思,理清脉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化情趣。 1、简单提示阅读剧本的一般方法。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什么剧本,根据已有 知识说说剧本有哪些物点? 阅读读剧本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2、板书:21、负荆请罪,齐读课题。 3、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放手试读,整体把握。 1)通过初读课文,我学会的生字有,,,, 2)通过初读课文,我弄懂的词语有,,,, 3)通过初读课文,我不懂的词语有,,,, 4)通过初读课文,我知道课文讲了,,,, 2、小组内交流。 3、展示自学情况。 1)生字重点指导:庸(yong)蔺(lin)荆(jing) 2)词语点拨“厉害、惧怕、宽恕、昏庸” 3)分角色读读课文。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1、理解“负荆请罪” 1) “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 2)谁向谁请罪?为什么要“负荆请罪”?结果怎样? 2、默读课文,思考:这两幕剧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每一幕又 分别讲了什么? 3、小组讨论交流 4、指生说,师小结 四、指导书写,课堂练习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找出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词语 3、自制道具,排演话剧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排演话剧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剧中主人公的可贵精神风貌。 2、能根据语言文字提示排演话剧。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排演体会人物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指名回答“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来源? 二、围绕话题,选择重点,读中感悟,以读见悟。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做上 记号。 2、集体交流 3、指导归纳不懂的问题,再默读思考 1)为什么说蔺相如“真是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提示:从人物动作、语言、神态) 2)廉颇是个怎样的人? 4、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5、指名汇报,讨论交流。 1)廉颇是个怎样的人?从哪儿看出来的? 板书: 对不住你 知错就改 语言 宽恕 2)投影出示: 你真是一个宽容在度,深明大意的人哪! 1)理解“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 2)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体现在哪里? 动作:背、跪
教师引导小结。 3)把感叹句改为陈述句,引导学生对此体会,进而读出赞叹 之情。 6、引导看图,激发想象。 出示插图,观察,想象一下他们当时的神情、心情活动。 7、指导分角色朗读 三、排演小话剧
1、师讲表演时应注意什么?(表情、神态、动作等) 2、学生练习表演。 3、指名读,师生评议。 四、总结课文 1、学习本课,你认为廉颇、蔺相如他们有什么品质? 2、教师小结,启发教育学生。 五、作业 1、阅读历史故事《将相和》 2、自由组合,排练话剧 3、用关联词语填空 1) ( 2) ( )秦王很厉害, ( )想到赵国的安全, ( )蔺相如一点不害怕。 )蔺相如处处避让廉颇。
附:板书设计: 21、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 廉颇 (勇于改过) 为了赵国的利益 蔺相如 (破全大顾)
22、西江月 备课教师:于志京 教学目标:
夜行黄沙道中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自学生字新词。理解句子里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说 出每个句子的意思。 3、能借助图画,通过语言文字,了解这首词所描写的情景。 学会边读边想,想象这首词所描写的景象,写一段话。 4、通过语言文字,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培养热爱大自 然、关心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句子里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每个句子的意 思。 2、想象这首词所描写的景象,写一段话。 3、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 教学难点: 能借助图画,想象这首词所描写的景象,写一段话。 教法设计: 创设情境,在读中感悟本词的情境,在图画中进一步领略,在 写中培养学生的感悟力和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课时划分: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新词。理解句子里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说 出每个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揭题揭题,简介作者 1、板书课题,交代: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词牌,“夜行黄 沙道中”是题目。 2、讨论题意。 (1)你从课题上读懂了什么?(夜,点明时间;行,点明事 情;黄沙,点明地点。) (2)用自己的话说出题意。(夜间行进在黄沙岭的道路上。) 3、简介作者。 4、辛弃疾,是我国南宋卓越的爱国词人,出生时家乡已被金 人占据,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统一中国。他曾造贬闲居江西上 饶多年,对黄沙岭较熟悉。 二、初读课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英雄雨来课文小标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