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固体废弃物物如何进行重复高效利用吗?

杭州冠宇混凝土生产废弃物处理高效-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杭州冠宇混凝土生产废弃物处理高效
www.concrete365.com   []  
&&& 杭州冠宇混凝土有限公司的业务,就是将石子、沙子和水泥加水搅拌成混凝土之后,用罐车运送到建筑工地。罐车卸空回到公司后,每次都要用水清洗罐内,否则混凝土会粘结在罐的内壁,影响下一次的罐装。
&&& 每天60多吨污水源源不断排入余杭塘河的那条污水管,现在已经封闭,与该河仅隔一条小路的原排污单位杭州冠宇混凝土有限公司,从去年7月起就不再向外排一滴污水。令人惊奇的是,美化了环境之后的“冠宇”,每年反而能节省28万元的生产资金。
&&& 每次清洗每辆罐车的用水量都有数吨之多,20多辆混凝土罐车一天清洗下来的污水就达60多吨。以前该公司将洗车污水稍加沉淀就排入余杭塘河,带有泥沙的污水排入河中使河底淤泥不断加厚,由于这些污水碱性较强,所以河里的鱼、虾及水生植物等均无法生存,影响着生态和环境。该公司对沉淀物的处理方法则是,工人从大池里将其捞出,一堆堆地堆放在露天,水沥干后,出钱雇人拉出去倾倒。这些沉淀物沥干后被风一吹或者在装运时,整个公司内及周边上空尘土飞扬,空气很差。
&&& 去年7月,该公司从台湾引进了混凝土生产废水废渣处理回用系统设备后,从此不再向外排放污水。罐车内洗出来的废渣稍加沥干后,就由工人装运到专门地方作为沙石原料重复使用。废水排入池中,由电脑控制,在下一次搅拌混凝土时按每立方原料加150公斤清水和50公斤废水的比例进行重复利用。由于废水中带有水泥浆之类,所以在生产时不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 冠宇公司实现了污水零排放后,不仅有利外界的生态和环境,公司内部也十分干净,而且节约了大量资金。
&&& 据公司测算,全年产生的固体废渣有7500多吨,公司花费的外运处理费用约8万元。这些固体废渣重新利用后,节约的砂石原料费可达16万元。废水重复利用每年节水约1.8万吨,节约水费3.6万元。全年总共可节约资金近28万元。也就是说只用一年时间就能收回引进设备的投入。
&&& 据悉,杭州有30多家混凝土公司,冠宇作为首家实现污水零排放的企业,对杭州市的混凝土行业治理污染,保护环境,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和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发表的作品,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信息
相关新闻和网友评论
服务电话:8  联系市场部:6 010-  24小时服务热线:3
兄弟网站: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经营许可证编号:000202  ICP证:浙B2-
法律顾问:永鼎律师事务所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第七讲固体废弃物.ppt 63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第七讲固体废弃物.ppt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第 七 讲 固体废弃物 固体废弃物 定义
在生产、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通常称为垃圾。 “废弃物”是一个相对概念,是有一定时空条件的。往往一种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可以成为另一过程的原料,所以废弃物也有放在错误地点的原料之称。 固体废弃物的危害 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途径
固体废弃物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转移及各种物理、化学、生化反应,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固体废弃物中的有害成分以及经过各种反应产生的有害物质可以通过水、气、土壤、食物链等途径污染环境和危害人体健康。例如城市生活垃圾由于腐烂还会导致空气污染,一般工业、矿业等废物中所含化学成分进入当地水系会形成水体污染,人畜粪便和有机垃圾是各种病原微生物的孽生地和繁殖场所,又可能导致疾病传播。
观看视频资料《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势在必行 》
了解建筑垃圾是如何有效地被处理成为铺设道路的骨料和砖坯的。
城市生活垃圾
1997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量达1.4亿吨,城市人均年产生活垃圾440公斤,而且以每年8~10%的速度增长。有近一半的垃圾未经处理随意堆置,致使2/3的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
城市垃圾的特点 城市垃圾的资源化处理 城市垃圾的无害化处理 堆肥
垃圾中的可降解有机物借助于微生物发酵降解作用,使垃圾转化为肥料的方法。 制沼气
利用有机垃圾、秸秆、粪便和活性污泥等制取沼气。沼气发酵是有机物质在隔绝空气和保持一定水分、温度、酸碱度等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过程。 填埋
观看视频资料《一个现代化的堆肥案例 》
了解垃圾中的可降解有机物是如何借助于微生物发酵、降解作用,使垃圾转化为肥料的方法。
观看视频资料《2015年北京市生活垃圾七成资源化处理 》、《餐厨垃圾 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
了解生活垃圾如何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观看视频资料:《城市生活垃圾去何处 》
了解城市中每天的生活垃圾是如何处置的,什么处置方法相对而言较好。
垃圾分类 定义
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处理。
观看视频资料《垃圾分类》
了解垃圾是如何分类、处理及回收利用的。
国内生活垃圾分类 可回收物 厨房垃圾 有害垃圾 其它垃圾 ?
为了让市民轻松对垃圾分类投放,垃圾桶的设计将按照国家垃圾分类标准PANTONE分类,也就是不同分类垃圾箱采用不同颜色,比如,红色,表示堆放有害垃圾;蓝色表示堆放可回收物;绿色表示堆放厨房垃圾;黄色表示堆放其他垃圾。
可回收物:再生利用价值较高,能进入废品回收渠道的垃圾。主要包括:纸类、金属、玻璃、除塑料袋外的塑料制品等。
厨房垃圾:厨房产生的食物类垃圾以及果皮等。主要包括:剩菜剩饭与西餐糕点等食物残余、菜梗菜叶、动物骨骼内脏、茶叶渣、水果残余、果壳瓜皮、盆景等植物的残枝落叶、废弃食用油等。
其它垃圾:除去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房垃圾之外的所有垃圾的总称。主要包括:受污染与无法再生的纸张、受污染或其他不可回收的玻璃、妇女卫生用品、一次性餐具、贝壳、烟头、灰土等。 有害垃圾:含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垃圾。主要包括:电池、废旧灯管灯泡、过期药品、过期日用化妆用品、染发剂、杀虫剂容器、硒鼓等。
观看视频资料《台湾垃圾分类启示 》
了解台湾的垃圾是如何分类并处理的,对生态环境有何影响。
每课一题 通过今天的课堂学习,谈谈如何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做到垃圾源头的减量,为垃圾的生态管理做贡献。
* 广州市常住和流动人口已将近1200万人,日产生活垃圾5300吨至5600吨,并以每年6%左右的幅度增长。
数量大 品种多 变化快 城市垃圾的数量随生活水平提高而增加 0.82kg 2003年北京 0.5——0.6kg 低收入国家 0.5——0.9kg 中等收入国家 0.7——1.8kg 发达国家 人均日产垃圾数 国家水平 全市日产1.15万吨 城市垃圾是废纸、厨房垃圾、废塑料、废电池、树叶、脏土、碎砖瓦、混凝土碎块、渣土等的混合物。 第五节
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
导火筒式固体垃圾焚烧炉 安全土地填埋场示意图 为何要实行垃圾分类? 国人每人每年平均产生300公斤垃圾;许多城市都面临垃圾围城的局面; 生活垃圾被认为是最具开发潜力的、永不枯竭的“城市矿藏”,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垃圾分类后被送到工厂而不是填埋场,既可以减少占地,降低垃圾处理成本,又避免了填埋或焚烧所产生的环境污染,还可以变废为宝; 垃圾分类收集是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前提和基础,是发展循环经济的突破口,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1吨废塑料 = 可回炼600公斤的无铅汽油和柴油
1吨塑料饮料瓶 = 可获得0.7吨二级原料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废弃物】如何有效利用农业废弃物? — 爱问知识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第一批)pdf下载_爱问共享资料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第一批).pdf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第一批).pdf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第一批).pdf
简介:本文档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第一批)pdf》,可适用于工程科技领域,主题内容包含附件: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符等。
侵权或盗版
*若权利人发现爱问平台上用户上传内容侵犯了其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等合法权益时,请按照平台要求书面通知爱问!
赌博犯罪类
在此可输入您对该资料的评论~
添加成功至
资料评价:当前位置:&->&&>&
通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发布日期:&&&&&&&&浏览次数:6174&&&&&&&&文章来源:发改局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十三五”时期(年)是我县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时期,是抢抓国家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发展机遇,实现绿色崛起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本规划纲要根据《通城县“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思路》、《中共通城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方向和工作重点,是未来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县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第一节 &“十二五”时期取得的主要成就
“十二五”时期,县委、县政府准确把握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紧紧围绕“建设鄂南经济强县”的目标,大力实施兴工强县、兴农富民、兴商活市、兴才聚力“四兴战略”,以调整结构为主线,以“壮实力、增后劲、惠民生”为重点,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着力培育发展特色产业,着力推进城乡统筹,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态势。“十二五”时期的五年,既是我县历史上建设最快、发展最好、变化最大的时期,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质量最高、社会民生改善最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最多的时期。“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全面或超额完成,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015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9亿元,是2010年(61.58亿元)的1.77倍,年均增长12.1%。全口径财政收入8.41亿元,是2010年(3.25亿元)的2.6倍,年均增长2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04亿元,是2010年(2.07亿元)的2.9倍,年均增长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3亿元,是2010年(48.15亿元)的2.97倍,年均增长24.3%。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2010年的18.79:40.68:40.53调整为2015年的21.7:42.7:35.6。
工业经济增势强劲。“一区多园”工业平台日趋完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9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6亿元,是2010年(60.72亿元)的2.1倍,年均增长17%;涂附磨具、电子信息、绿色食品、生物医药、陶瓷建材五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115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85.2%。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粮食产能和产量稳步提高,特色农产品丰产稳产,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全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2家,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36亿元,是2010年的 3.3 倍,年均增长20 %;农产品质量安全稳步提升,“三品一标”农产品达21个;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增长,农村土地流转率位居全市前列。
第三产业实现突破性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38.78亿元,是2010年的1.57倍,年均增长8.7%;限上商贸企业达到140家,较2010年净增66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2亿元,年均增长12.5%;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137亿元,是2010年(54亿元)的2.5倍,年均增长20%;五年累计新建商品房面积达到145万平方米;生态文化旅游、健康服务业、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邮政通信、家庭服务业等其他服务业健康发展。
3、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通界高速建成通车,通嘉高速即将完工,南大线升级为国道,幕阜山生态旅游公路通城段全线开工,基本形成了以国道为主导的快速干线公路网、以县乡公路为补充的城乡公路网,纵贯东西南北的交通网络加快形成。黄龙山风力发电项目启动建设。通城220千伏、长垅、传宝岭110千伏、程凤、荻田35千伏输变电工程投产送电。水库除险加固、河道灌区改造、小农水重点县、农田改造、安全饮水等项目顺利实施。
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城区面积达到16平方公里,城市道路总长度达到118公里,人均道路面积达12.5平方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0.86%,较2010年提高8个百分点。城东、城西路网标准化建设全面铺开,“两河四岸”、城区天然气、秀水游乐园等项目加快建设,隽水坝挡水工程全面竣工,绿地系统、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全面实施,锡山风景区、城南生态区、城东新区等控制性详规编制完成。控违拆违、环境整治等专项行动强力推进,城市管理更加有序,城市品位不断提升。
镇村建设成果丰硕。隽水镇创建“全国文明镇”通过省级验收,石南镇被列入咸宁市“四化同步”示范试点乡镇。隽水、大坪、石南城乡一体化深入推进,樊牌新城、双龙新镇、七里新村、栗坪新农村建设顺利实施。石冲村、程凤村被确定为第四批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塘湖镇荻田村“旅游名村”通过省级验收。扶贫开发工作取得实效,全县共解决贫困人口5.5万人,贫困人口由2010年的12.4万人下降到6.9万人。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不断优化。
4、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强,“绿满通城”深入实施,“秀美通城”魅力更加彰显。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达到省定标准,大气环境质量和地表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城乡饮用水源水质基本达标,森林覆盖率达到49%。国家生态县创建工作稳步推进,生态村镇创建初见成效。宝塔村被评为国家级生态村,花亭村、枫树村被评为省级生态村;大溪国家湿地公园正式获批;药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正式设立。石南镇“省级生态镇”、马港镇踏水村“省级生态村”通过省级验收。东冲水利风景区被评为省级水利风景区。
5、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科技事业不断进步。五年累计实现科技投入3.89亿元,每年向国家、省、市科技部门申报科技项目,连续三年排在咸宁市第一、全省前十名。高新技术企业增至10家,建成省级技术中心达到4个,博士后产业化基地达到4家。通城经济开发区被批准为咸宁市首个高新产业示范园区。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工作先进县”,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科技创新进位先进县”。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面改薄”深入实施,投入2.6亿元,新建、改造校舍面积30万平方米;投入3000万元,实施教育装备建设和教育信息化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省级验收。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面落实。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普通高中录取清华、北大重点名校实现突破。县实验幼儿园等一大批幼儿园被评为“咸宁市示范幼儿园”,县一中被评为“湖北省绿色文明校园”,县二中成功争创“市级示范高中”。
卫计事业健康发展。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县医院外科大楼建成使用,全面完成128个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村医队伍保持稳定。医疗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县医院、中医院省级重点专科数量居全市第一。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人口计生基层基础工作不断夯实,出生人口性别比稳步下降,被评为“全省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先进县”。“单独两孩”政策平稳实施。
社会保障日趋完善。全县运营养老服务机构14家,其中公办养老机构12个,民办养老机构2个,首家民办养老机构通城县托老康复中心去年被评选为全国“最佳养老机构”和省“示范养老机构”。城乡“三无”老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基本实现了自愿条件下集中供养。五项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5.33万人次,是规划目标25.6万人次的1.38倍;五项社会保险扩面18.26万人次,是规划目标2.9万人次的6.29倍。发放廉租住房补贴4224户,受惠对象10069人;建设保障性住房2481套,切实解决了住房困难问题,全面建立了“以租赁补贴为主,实物配租为辅”为主体的保障性住房体系,逐步实现城镇低收入困难家庭应保尽保。
与此同时,法治建设全面推进,审计、物价、质监、工商、广电、粮食、供销、邮政、电信、气象、消防等工作取得新进步,“双拥”、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机构编制、方志档案、统计调查、民族宗教、人民防空、外事侨务、台湾事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共青团、工商联、工会、科协、妇女、儿童、老龄、残联等事业取得新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6、人民生活明显提高
就业稳步增长,五年新增就业31405人,是规划目标1.99万人的1.58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4.5万人,是规划目标4.2万人的1.07倍;完成各类就业培训6.38万人,是规划目标4.69万人的1.36倍。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2015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425元。
7、文化繁荣初见实效
中共通城县苏维埃旧址、药姑山遗址被列入“湖北省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龙牮纸”,瑶文化之乡顺利通过省级评审,“通城拍打舞”荣获省首届文化艺术节及第十五届“楚天群星奖”金奖。沙堆东汉大墓发掘工作圆满完成,麦市镇被列入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药姑山瑶族先民文化遗址被列入全省“一县一品”文化项目。大坪乡内冲村被列入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8、改革开放深入推进
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行政审批改革扎实推进,县政务服务中心成为全省首批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单位。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市场主体创造活力不断激发。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全面启动,食品药品、工商质监、卫生计生等机构改革稳妥到位。公立医院改革不断深化,被列入“全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县人民医院荣获全国公立医院改革创新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完成。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试点、现代服务业改革试点稳步实施。乡镇水管体制改革在全省率先完成。
对内对外开放不断深化。通城、平江、修水“金三角”对接合作率先启动,通平修次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列入国家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上升到国家层面。外贸出口稳中求进,保持合理增幅。有外贸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达到31家,在“十一五”的基础上新增了16家,出口额由“十一五”期末的1890万美元增加到“十二五”期末的3907万美元,年均递增15.4%。
专栏1-1通城县“十二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实现情况
地区生产总值(亿)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
财政收入(亿)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亿)
三次产业比重
19:36:45
21.7:42.7:35.6
高技术产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城镇化率(%)
服务业增长率(%)
总人口(万)
耕地保有量(公顷)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元)
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元)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套)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城镇调查失业率(%)
五年累计新增就业人数(人)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
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
单位GDP能耗降低(%)[累计]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单位GDP CO2减排(%)
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
森林覆盖率(%)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化学需氧量(%)
城镇污水处理率(%)
城镇垃圾处理率(%)
第二节 &“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我县不仅面临国家长江经济带建设、湖北省幕阜山片区连片开发等发展机遇,还面临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宏观环境和激烈的区域竞争。总体来说,机遇大于挑战,我县将迎来历史上又一个难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将从低速调整进入到温和增长期,全球科技和产业变革孕育新突破,这将有利于我县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抢抓机遇,在加快发展壮大涂附磨具等特色优势产业,改造提升陶瓷建材等传统产业,培育发展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一些发达国家实施工业4.0和再工业化战略,吸引高端制造业不断回流,一批中低收入国家利用劳动、土地、环境资源和汇率优势,继续大力发展中低端制造业,利用比较优势吸引中低端制造业向这些国家转移,全球供需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科技、资源、文化、人才的竞争更趋白热化,围绕全球利益格局的战略博弈更加复杂,围绕国际规则主导权的争夺更加激烈,我县工业转型升级和外向型经济发展将面临更为复杂的国际环境。
从国内环境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将释放巨大制度红利,创新驱动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新型城镇化孕育着巨大发展潜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加快实施,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为通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完善立体交通体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区域发展格局正在重塑,区域竞争更为激烈,资源环境和劳动力制约更为严峻,生态文明建设任务更为艰巨,社会转型更加紧迫,这对我县现有的产业结构、增长模式和社会治理体系提出了严峻挑战。
从省市环境看,湖北省深入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幕阜山片区连片开发计划,全省及幕阜山片区区域发展格局、城乡发展格局、经济社会结构、产业空间布局等将出现深刻变化。咸宁市全面实施“绿色崛起”战略,在中部打造绿色崛起的标杆城市。作为鄂南门户、“一脚踏三省”的省际边界地区,我县可以在充分发挥生态和区位优势,积极融入武汉城市圈,建设通平修经济合作示范区,打造幕阜山综合开发示范县上大有可为。
从我县实际看,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经过“十二五”时期的快速发展后,全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社会事业长足发展,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实现绿色崛起创造了良好条件。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体量偏小、县域总体实力不强、经济结构不优、产业发展不够及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贫困原因复杂仍是我县面临的最大实际,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从根本上解决。
总体上,“十三五”时期我县将进入多重战略机遇叠加期,改革红利释放期,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期,“四兴战略”发力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推进改革创新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跨越赶超的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经济新常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全力以赴协同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大建设,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轨道上来。
第二章&&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第三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牢牢把握绿色、市场、民生“三维纲要”,按照全市“绿色崛起”、建设“五个咸宁”的总要求,立足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位,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把改革创新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把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作为发展导向,以深化改革释放发展活力,以创新驱动增强发展动力,以绿色低碳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包容发展增进社会凝聚力,积极抢抓长江经济带建设、幕阜山片区扶贫开发机遇,大力实施“四兴战略” (兴工强县、兴农富民、兴商活市、兴才聚力),努力在保持经济增长、创新驱动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城乡协调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突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四节 &基本理念
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进一步挖掘增长潜力,培育发展动力,增强发展优势,拓展发展空间,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确保发展速度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推动经济总量上新台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坚持创新发展。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营造大众创新创业环境氛围。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空间、网络经济空间,构建产业新体系,用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力。
——坚持绿色发展。始终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低碳循环发展,促进“四化”同步发展,加快实现绿色崛起。
——坚持协调发展。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城乡一体,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坚持区域协同,推进通平修次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增强发展协调性,在协调发展中拓展发展空间。
——坚持开放发展。积极融入武汉城市圈综合改革、幕阜山片区扶贫开发、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等国家、省级战略,进一步深化对内对外开放,积极探索“负面清单”管理,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引技和引智并举,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坚持共享发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公共安全等方面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全县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实现全面小康。
第五节 &发展定位
经过五年努力,将通城建成幕阜山综合开发示范县、中三角区域合作示范区,围绕发展定位大力创建:
——国家生态功能县。以生态立县为统领,以绿色发展为基调,坚持绿色富县、绿色惠民,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建设“美丽通城”,创建国家级生态县。
——城乡统筹示范区。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统筹城乡产业布局和人口布局,统筹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以城促镇、以镇带村、城乡一体、共同发展,创建省级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
——新型工业强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电子信息、涂附磨具、生物医药、绿色食品、陶瓷建材等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积极打造“中国涂附磨具之城”、“华中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全省重要的新能源产业集聚区、“楚天瓷都”,建成重点生态功能区新型工业化先进示范县。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
——优特农产品基地。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做大基地、做强龙头、做优品牌,推进生猪、油茶、药材、茶叶等特色板块建设,打造一批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的知名品牌,争创中国驰名商标、湖北省名牌产品、湖北著名商标,建成全省重要的优特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区,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油茶之乡”、“生猪大县”、“药材之乡”、“茶叶之乡”。
——生态旅游新区。全面整合旅游资源,推进瑶文化、佛道教文化、陶瓷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和温泉养生等特色旅游资源深度开发,促进旅游业及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将通城打造成集瑶族文化体验、健康养生、新农村休闲、山水生态观光为一体的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创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边贸服务重镇。发挥通城区位优势,布局建设一批重点物流基础设施,培植一批市场化、规模化、专业化、全方位现代物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边区贸易。把通城建设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现代物流体系中的重要节点、鄂湘赣交界区域边贸中心。
第六节 &发展目标
“十三五”时期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面建设鄂南强县。经济增速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五化协同”进程明显加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成就,与全省全市同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力争在全省发展方阵中位次前移,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将我县建设成为小康通城、活力通城、秀美通城、法治通城、幸福通城。
——经济总量进一步壮大。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指标有较大幅度增长。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75亿元,年均递增10%;财政收入达到16.6亿元,年均递增1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9.73亿元,年均递增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5亿元,年均递增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8亿元,年均递增11%。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基本形成生态产业体系,生态文化旅游形成支柱产业,高效生态农业稳步发展,生态工业形成较大规模,高新技术产业有较快发展。到2020年,一二三产业比例,由“十二五”21.7:42.7:35.6调整为20:35:45;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70亿元,年均增长8.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20家;旅游业收入占GDP比重提高到20%以上。
——新型城镇化再上新台阶。县域城镇体系得到健全,全县城镇化有新进展,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5%,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城市发展构架基本形成。到2020年,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氨氮排放总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下降计划完成省市分配指标。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7%、二氧化碳排量完成省定目标;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饮用水源不安全因素基本消除,主要河流、湖库达到生态功能区划要求;森林覆盖率达到50%,PM2.5浓度下降1.8%,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96%;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建立,绿色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全面推行。
——人民幸福指数明显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到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194元;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9%;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应参保尽保;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8%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
专栏6-1“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1)地区生产总值(GDP)(亿元)
(2)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4)对外贸易总额(含服务贸易)(亿美元)
(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6)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
(7)城镇化率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8)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
(9)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10)互联网普及率
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
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
(1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12)总人口
户籍人口(万人)
常住人口(万人)
(13)人均预期寿命(岁)
(14)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6)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17)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万人)
(18)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19)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20)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套)
(21)每千名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张)
(22)耕地保有量(公顷)
不低于28931
(23)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亩)
(24)万元GDP用水量降低(%)
(25)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
(26)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27)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28)森林发展
森林覆盖率(%)
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
(29)空气质量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细颗粒物(PM2.5)未达标城市浓度下降(%)
(30)地表水质量
达到或好于III类水体比例(%)
劣V类水体比例(%)
(31)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化学需氧量
控制在省市
下达指标内
第三章&&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坚持创新发展,促进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协同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第七节 &坚持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是兴县、富县、强县之本,坚持创新是引领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产业竞争力。
1、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集聚创新资源,突出效益效率。实施“中小微企业成长工程”、“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工程”、“产业应用能力工程”(工程研发平台建设、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产业服务工程”(科技孵化器建设、科技企业加速器建设、国家产业基地建设),支持科技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建设,支持企业申报建设省级、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支持企业申报建设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支持企业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产业创新能力、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管理水平。
2、支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
统筹协调技术创新主体,围绕涂附磨具、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绿色食品、陶瓷建材等特色优势产业,支持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支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大学、科研院所共同参与建设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鼓励创新技术成果推广应用,促进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提升。
3、实施“互联网+”行动
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实施“互联网+”协同制造行动,加强数字化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示范试点,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结合,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速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动互联网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结合,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实施“互联网+”旅游行动,推动旅游业大发展。实施“互联网+”高效物流行动、“互联网+”电子商务行动,创新现代物流业发展方式,促进电子商务服务业发展。
第八节 &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不断深化改革和进一步扩大开放,严格按照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定位着力发展绿色工业、低碳工业,持续打造工业升级版,争创重点生态功能区新型工业化先进示范县、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
1、加快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
继续加强经济开发区、陶瓷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医药工业园、乡镇工业园等工业发展平台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一区多园”管理体制机制,统筹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强化产业发展规划的刚性约束,实施“回乡创业工程”、“承接产业转移工程”,争创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加大产业招商力度,积极发展飞地经济,因地制宜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集聚发展,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提升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
专栏8-1“一区多园”产业发展重点
  经济开发区 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陶瓷产业园 重点发展建筑陶瓷、日用陶瓷、工艺陶瓷、高压电瓷、园陵陶瓷等。
  高新技术产业园 重点发展涂附磨具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等。
  医药工业园 重点发展医药制造业。
  乡镇工业园 定位为“返乡农民工创业园”。
2、发展壮大五大支柱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是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高技术制造业,充分发挥我县已有的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基础,通过“做大做强一批、引进培育一批”,不断延伸产业链,促进通讯设备制造类企业、电子器件制造类企业、电子元件制造类企业集聚发展、特色发展,建成湖北省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武汉·中国光谷”电子信息产业后方供应基地、华中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示范基地。发展重点:支持瀛通电子新厂区建设,争取成功上市,实现产能和效益“双倍增”;加快三赢兴电子、格莱德电子、恒兴达电子、永能电子、卡尼光学膜生产等项目建设;将云母绝缘材料列入市级战略新兴产业,支持以平安电工、中天云母为龙头企业的云母绝缘材料制品产业发展,建成全国最大的云母绝缘材料生产制造基地;支持亚科微钻加大研发力度,开发新产品。
专栏8-2 &电子信息产业骨干企业发展重点
  湖北瀛通电子公司 总投资26000万元,规划用地329亩,建设1栋国际性的产品实验室、1栋产品科研楼、1栋行政办公楼、1栋生产车间及职工宿舍等。
  湖北三赢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总投资12000万元,新建100级无尘车间,购置半导体封装设备60台套,建设COB全自动半导体封装线8条、SMT自动贴片生产线12条,TPD影像显示测试线16条等,专业从事数码影像类模组和数码影像类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格莱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总投资8000万元,规划用地70亩,主要生产平板电脑、手机的电容式多点触摸屏及延伸制成品。
  卡尼电子公司 引进瑞士设备,专业研发生产销售各种用于显示屏的电动电膜。
  湖北惠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规划用地60亩,主要生产销售插头内架、温度传感器等。
  湖北平安电工材料有限公司 总投资1.2亿元,规划用地52亩,建设期计划4年完成,重点生产天然云母粉,微米级无碱玻纤纱布、航空用合成云母、纳米电热元件等。
  湖北中天云母有限公司 规划用地80亩,建厂房、仓库及配套设施,建成后年产云母带1300吨。
  通城县云奇云母制品有限公司 围绕人工合成云母纸制关键技术开展攻关,提升人工合成云母纸的电气性能和工艺性能。
  通城县麦卡电工材料有限公司 生产无碱玻纤布,为通城县生产电机用耐火云母带和耐火电缆用云母带提供优质原材料。
通城同力玻纤公司 打造国内外唯一的电子级玻纤薄布生产企业,实现具备年产玻纤纱1000吨、玻纤布2000万米的生产能力。
湖北宝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计划总投资20亿元,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建现代化生产线5条,专业研发生产高强度超薄视窗玻璃防护屏及蓝宝石智能终端应用产品,预计年产值可达80亿元。
“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品牌效应,促进涂附磨具产业集群提质增效升级,向产业链相对完整、专业特色鲜明、品牌形象突出、服务平台完备的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发展,不断壮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竞争力。以玉立集团为龙头,以经济开发区为载体,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涂附磨具产业集群,建成全国“砂布城”。发展重点:完善产业集群政策,支持集群龙头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开发新产品,丰富产品种类,促进砂布产品提档升级,拓展砂布产品的应用领域;支持上下游企业、配套企业集聚发展,延伸产业链;支持企业信息化建设,促进企业提高智能制造和智慧管理水平;支持玉立集团、宝塔砂布厂等骨干企业集团化发展,“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支持明仁研磨、中研磨具等配套企业加快发展;健全集群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信息服务中心、质检中心、融资服务中心、人才培训中心、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行业协会等集群
专栏8-3 磨具产业骨干企业发展重点
玉立集团 开拓产品的高端应用领域;成立境外公司,开拓海外市场;成功上市融资发展;争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示范企业;建好玉立樊牌工业园,建设超宽度、高人工智能、节能环保的超宽砂带基体处理线和制造线。
  湖北宝塔研磨有限公司 引进德国施瓦贝公司生产线及设备,专业生产高档聚酯布基砂带、干磨砂带、耐温型超涂层砂纸,形成集固结磨具、涂附磨具、工业百洁布等三大产业生产基地和产业。
  湖北中研磨具有限公司 总投资4200万元,新增生产设备30台套,新建生产线1条,专业生产中研牌高档碳化硅耐水砂纸、抗堵塞干磨砂纸、砂带及各种异形产品、JB-5中软布带、钢纸片等系列产品。
  湖北明仁研磨科技有限公司 引进国际先进水平的多功能自动化生产线和高级纸基处理线,加快精密聚脂薄膜抛光研磨砂带产业化生产,提供“量身订制、专业打磨”系列打磨抛光产品。
  湖北丰普研磨科技有限公司 引进国际水平的自动化生产线,年产自主品牌“THREESTAR”、“峰峦”、“锋利”、“双鱼”等各类系列涂附磨具3000万平方米。
  通城县金虎砂纸有限责任公司 采用进口高压静电植砂的先进技术,生产高档砂布、砂纸、砂带及异型产品和辅助材料等。
  湖北承利磨料磨具有限公司 主要进行涂附磨具深加工(含千叶轮生产、砂布丝轮生产、百叶片生产、砂带转换等),以及石墨布生产、钢丝棉生产和百洁布转换等。
生物医药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业是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高技术制造业,充分发挥我县药材资源优势、药商人脉优势及已有的医药制造业基础,建设医药制造业基地。发展重点:依托福人药业、福通药业、福人金身等优势中药企业,做大做强金刚藤胶囊、金刚藤糖浆、金刚藤洗液等一批中药,建成省内最大的金刚藤种植基地;支持福人药业新厂区建设、信息化建设和原材料基地建设,实现集团化经营,建成妇产用药、心血管用药、医疗器械及卫生医疗材料等生产研发基地;支持金诺药业、泽中医药等企业发展,支持医药工业园、泽中物流园等园区建设;支持施普惠医疗器械、兴蒙制药等一批新项目建设。
专栏8-4 医药产业骨干企业发展重点
  福人公司 扩建厂房12000平米,新上2条全自动大孔树脂吸附分离金刚藤提取液生产线,形成年产胶囊剂2100万盒生产能力。与湖北省中药资源与中药化学重点实验室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鞘蕊苏种植基地,开发用于治疗哮喘、咳嗽、头晕等症的鞘蕊苏胶囊。
  福通药业公司 新建提取车间、口服液车间,实现年产5000万支金银花口服液。
  通城县医药公司 规划用地60亩,主要从事中药饮片生产和药品经营。
  金诺药业公司 总投资7000余万元对金药膏进行技术创新,围绕产品疗效和产品质量进行工艺创新和设备改造升级。
  湖北泽中医药有限公司 投资1000万元,用地208亩,充分利用药姑山天然药库资源,根据古老配方,采用现代先进科技研发具有清火、润肠的古苇清润茶,打造国内润茶第一品牌。
绿色食品工业。充分发挥我县农业资源优势和食品产业发展基础,培育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食品工业(含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形成油茶加工、白酒酿制、豆制品、生猪加工、矿泉水、茶叶深加工等多元化发展格局,建成全省重要的食品工业生产基地。发展重点:支持黄袍山公司提高油茶精深加工生产能力;支持百丈潭酒业提高白酒生产能力;支持七里山矿泉水开发;支持双狮茶叶、锦山有机茶等企业提高茶叶精深加工生产能力;加快新三汇、牌合的肉食加工项目建设;引导麦市豆制品引入现代食品制造技术,开发旅游与休闲食品;支持精米制品加工。建成湖北省重要的绿色食品工业集聚区、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食品)示范基地。
专栏8-5 绿色食品产业骨干企业发展重点
  湖北黄袍山绿色产品有限公司 建设300亩油茶深加工产业园及5000亩油茶籽种植示范基地,年处理1万吨油茶籽,年生产420吨茶皂素,建1万吨食用油储备库。力争五年创产值50亿元,实现利税11亿元,带动周边100万亩高产油茶基地种植及6万余户农民家庭投入油茶相关产业。
  通城县双狮茶业公司 规划用地120亩,建厂房仓库、办公科技楼等,建筑面积共2万平米,购置设备300台,开展茶多酚、茶氨酸联合分离提取项目。
  新三汇养殖专业合作社 总投资5000万元,建厂房、大型冷库、办公楼及配套设施等。
  百丈潭酒业有限公司 投资2亿元,扩建厂房、办公楼和新上包装、生产线和酒窖等,年产优质白酒1万吨。
  通城县玉蓉食品公司 规划用地60亩,主要生产销售速冻马铃薯系列制品。
  湖北省通城三毛姐食品有限公司 总投资4000万元,规划用地50亩,建车间、仓库、办公楼及配套设施等,主要从事紫苏酱等食品研发生产。
  卡非食品公司 规划用地30亩,主要生产果蔬食类小食品,实现年创产值1亿元,创利税300万元。
  银珠米业公司 开展优质稻、有机稻生产,推进良种生产和绿色水稻生产、加工一体化经营,大幅提高优质粮食生产的品质和附加值。
  七里山矿泉水有限责任公司 投资1000万元,购买进口全自动高档矿泉水生产线一条,碳酸饮料生产线一条,达到GMP标准,生产、管理等全面升级,通过ISO国际质量标准认证。
陶瓷建材产业。坚持调整存量、优化增量的原则,优化发展陶瓷建材产业,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发展重点:加快陶瓷产业园建设,形成建筑陶瓷、日用陶瓷、工艺陶瓷、高压电瓷、园陵陶瓷等多元化发展格局,鼓励建设陶瓷创意产业园,大力发展陶瓷创意产业,重振“陶瓷大县”风采,打造“楚天瓷都”;支持杭瑞陶瓷、亚细亚陶瓷达标达产;以楚窖一号项目为契机,促进工艺瓷、日用瓷开发;适度鼓励新型墙体材料、建筑材料产业发展,力争到2020年左右建成1—2个年产值过亿元的综合性新型墙材生产企业。
专栏8-6 &陶瓷建材产业骨干企业发展重点
  亚细亚陶瓷公司 总投资8亿元,规划用地1000亩,建大型厂房、辅助车间、办公楼、宿舍楼及配套设施,主要生产高档瓷砖。
  杭瑞陶瓷公司 总投资4亿元,规划用地280亩,主要完成杭瑞二期厂房和新型生产线建设、设备购置和技术改造升级工程,生产各种中高档通体砖、仿古砖、抛釉砖等。
  楚风瑶韵陶瓷公司 建设厂房、展示厅、宿舍及配套设施,生产融合楚文化的特色工艺陶瓷制品。
  新宏昌工艺陶瓷公司 总投资1亿元,规划用地160亩,研发、生产融合楚文化的特色工艺陶瓷制品。
  通城县盛达电瓷公司 生产高、低压输变电线路用瓷、电站用瓷,开关电瓷等产品,发展高电压等级电瓷电器,开发智能化配电网络产品。
  银丰高岭土公司 建设一条满足高新技术领域需求的高纯、超细、改性精细加工的高岭土功能材料生产线,主产品应用于功能陶瓷、玻璃熔窑用高档耐火材料、高性能玻璃纤维及制品、超薄陶瓷板、石化、电子、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领域。
  诚兴矿业 为陶瓷企业配套提供部分原材料。
3、培育发展二大新兴产业
新能源产业。在优化发展小水电的同时,推动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和生物质能发电“三箭齐发”,突破性发展壮大新能源产业。重点推进玉立光伏发电、大柱茶场茶光互补太阳能发电、百丈潭水光互补太阳能发电、黄龙山风力发电等新能源产业项目建设。探索能源作物种植和能源林综合开发途径,积极推进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建设,推进秸秆、垃圾焚烧和垃圾填埋气发电项目,实现并网发电。继续实施新农村沼气开发工程,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创建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县。
专栏8-7&新能源产业发展重点
  黄龙山风力发电 规划装机容量7.4万千瓦,拟安装37台2000千瓦的风力发电机组。年设计上网电量12630万千瓦时,年等效满负荷小时数为1706小时,新建1座110千伏升压站,风电场以110千伏电压等级接入系统。
  水光互补太阳能电站 由国电光伏(江苏)有限公司、奇亚特能源公司联合投资建设,总投资20亿元,主要利用水库坡面建设200兆太阳能光伏发电站。
  玉立樊牌新城光伏发电 由湖北银海科技集团提供技术,一期投资3000万元,建成一个面积46000余平方米,装机容量为3兆瓦的光伏发电站并网发电,优化樊牌新城能源需求结构。二期装机容量3兆瓦、三期装机容量4兆瓦。
  油茶生物质能源 引进凯迪新能源集团,依托通城县丰富的油茶资源,利用油茶壳等农林废弃物加工生产生物质燃料颗粒,开展发电发热项目。
  通城县天然气公司 总投资10086万元,建设天然气门站一座、CNG标准站一座、中压输配管网65.3Km,达产后年输配气规模8706万标方。建设天然气城乡管网和汽车加气站。
  农村新能源建设 新建农村沼气池1200户,垃圾清洁焚烧发电和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工程2-3个,家庭式光伏屋顶1000户。
节能环保产业。推进工业固体废物、废气、废液回收与循环利用,加强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培育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九节 &优化发展现代农业
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重点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着力优化农业空间布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走产出高效、产出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积极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1、优化农业空间布局
按照“创建专业大县,发展特色板块,打造优势产业”的思路,依托优质稻、茶叶、油茶、中药材、生猪、蔬菜、水产等优势农产品,立足基地建设,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力空间布局,建设具有特色的现代农业种养业板块。
专栏9-1农业“七大基地”建设
优质稻基地:以大坪、四庄、沙堆、马港、关刀、塘湖、麦市为重点,继续推动30万亩优质稻食用、育种基地建设,做大做强“银珠”品牌。在五里、石南、北港新建5万亩饲料稻育种基地。
茶叶基地:以鄂南乌龙茶、锦山有机茶、霞光茶业等为重点,继续壮大鄂南幕阜山早春优质高效茶基地。在北港、石南、五里、马港、沙堆等地新建10万亩茶叶种植园。
油茶基地:以四庄沙堆片、塘湖麦市片、马港五里片为示范,新造油茶林15万亩,年均3万亩;改造老油茶林5万亩,年均1万亩。建设500亩以上油茶连片基地50个,1000亩以上油茶连片基地25个,继续做大做强“本草天香”品牌。
中药材基地:以塘湖镇为主,壮大金银花和“三木”药材基地;以大坪、石南、麦市为主,新建5万亩金刚藤基地;以隽水、五里、沙堆、大坪、石南为主,形成2万亩鞘蕊苏、药用桑、酸模、牛至专用原料基地;以马港、隽水、五里为主,扩大常规药材基地规模。
生猪基地:以石南、沙堆、大坪、关刀、五里等乡镇为重点,实施华中“两头乌”猪(通城猪)种源场建设项目,着力建设年出栏15万头以上的优质商品猪生产大镇,到2020年全县生猪出栏突破200万头,建成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和标准化生产大县。
蔬菜基地:抓好城郊“菜篮子”工程建设,以隽水、五里为主,加强乡镇特色蔬菜大棚和高山蔬菜种植等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特色蔬菜和蔬菜加工技术,形成通城特色蔬菜板块。
水产基地:以下畈渔场商品鱼养殖、种苗繁育,四庄乡网箱养鳝、关刀甲鱼良种厂、左港水库网箱养虾等为重点,大力发展特种水产养殖。小龙虾产业发展纳入全省规划。
2、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深入实施“五大工程”,促进农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贯彻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稳定粮油种植面积,突破性发展双季稻、玉米生产,积极发展蔬菜、水果、茶叶、木本油料等特色优势作物。加快畜牧业和水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健康养殖业。
专栏9-2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五大工程”
粮食稳产高产工程: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56万亩以上。建设一批基础条件好、生产水平高和调出能力强的水稻、小麦核心生产区;扩大玉米、大豆等旱粮生产。力争到2020年,单季稻亩产达到700公斤、双季稻亩产900公斤、小麦亩产500公斤、玉米亩产600公斤。
油菜产业壮大工程:积极构建双低油菜籽生产新模式,培植和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着力培植双低品牌,建立双低油菜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力争到2020年,全县油菜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左右,全部达到双低标准;油菜籽单产达到150公斤,总产量达到2万吨以上。
蔬菜产业提档工程:以蔬菜标准园创建为抓手,加大高标准蔬菜基地建设力度。积极发展高山蔬菜、设施蔬菜和蔬菜集约化育苗,推行蔬菜标准化、产业化生产。力争到2020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5万亩,总产量20万吨,总产值6亿元。
特色产业培育工程:加大水果、茶叶、中药材、木本油料等经济作物区域结构调整力度,大力推进设施水果、设施茶标准化基地建设,推动中药材和木本油料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力争到2020年,全县水果、茶叶、中药材、木本油料等经济作物总面积达到70万亩以上,实现产值50亿元以上。
水产养殖增效工程:加快渔业养殖基础设施改造升级,重点改造进排水渠道分离、池塘清淤和护坡。优化水产业品种结构,重点发展小龙虾、泥鳅等名优特色品种。实施渔业生态环境修护工程,提高水产集约化养殖水平。加强水生动物防疫检疫监测,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力争到2020年,全县放养水面稳定在8万亩左右、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7万吨,总产值2亿元以上。
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以建成“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为目标,发展粮棉油、水果、蔬菜、中药材、生猪产业精深加工业,实施农产品加工倍增计划。重点推进一壶酒,一头猪,一坛酒,一袋茶,一瓶水“五个一”工程。鼓励黄袍山、新三汇、百丈潭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支持黄袍山油茶产业园建设,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油茶加工企业。壮大通城县农产品加工园区,创建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继续创建精品名牌,重点打造“本草天香”、华中“两头乌”、“百丈潭”、“龙窖山”、“七里山”、“锦山有机茶”等知名农业品牌。提升产后贮藏、保鲜、烘干、分级、包装等技术研发和装备水平,延伸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接机制,指导龙头企业开展“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提高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的收入。
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农业。优化乡村自然生态,规划布局生态休闲农业基地,大力发展田园风光、农家乐、乡村度假、休闲农庄等生态休闲农业产品。制订完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夯实以农业观光、乡村采摘、农事体验为主的生态休闲农业项目。
3、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努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推进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提高农业服务水平,构建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4、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
全力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以实现水稻、油菜全程机械化为重点,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抓好农机技术推广普及,加大对工厂化育秧、机械插秧、油菜机播机收、秸秆还田、小麦条播、玉米机械化收获和脱粒等薄弱环节技术推广力度。以实施农机购机补贴和农机装备推进等重大政策和项目为抓手,以农机社会化服务和跨区作业为主要形式,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发展。
积极打造农业科技产业链。围绕优质稻、油茶、蔬菜等优势农产品,推动“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整合资源加强农业产业重大科技攻关,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农业科技产业链,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
全方位建设“智慧农业”。充分利用信息化发展成果,探索“互联网+农业”发展新模式,培育一批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种养加”生态农业新业态。制订全县农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创建国家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实施农业物联网工程,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培训,组织实施农业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培育一批种养业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等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带技术、带资金回乡从事农业创业。
5、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
以建成“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目标,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加强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证。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努力构筑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业标准化生产、产地准出管理、市场准入管理、监督检查和应急处置等“七道”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线,建立县、镇、村三级组织健全、责任明确、保障有力、监管有序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实行严格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召回制度、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实施清洁田园、清洁能源、清洁水源的“三清”工程建设,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为重点,大力推广综合配套生态技术,严控禁用农药生产、经营和使用,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绿色循环的现代生态农业。围绕粮食、蔬菜、畜禽等农产品,加强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
第十节 &加快现代服务业大发展
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举,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实施消费倍增计划,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推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1、加快发展四大生产性服务业
现代物流业。促进物流企业聚集发展,提高物流产业集中度和辐射力。加快推动泽中物流园、富源商贸物流中心、建材钢贸物流中心、鄂南边贸物流中心、宏锦果蔬冷链物流园、新三汇农副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县粮油物流产业园、鸿森钢材机电物流中心、县万村千乡市场配送工程、乡镇综合配送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以专业市场发展为依托,强化物流与贸易功能的整合,建设大宗生产资料交易中心。支持物流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改造,推进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推进物流经营业态创新。完善促进物流园发展的土地、财政、金融激励政策。优化物流业服务环境,改善物流企业设立登记审批服务,改进对物流企业的资质审批管理方式。积极推进物流行业标准化建设。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配送工程”,力争乡镇覆盖率达到100%,行政村覆盖率达到50%以上,形成支撑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物流配送体系。努力建成区域性钢铁、建材、小商品、中药材等资源配置中心,打造湘鄂赣边贸物流中心。
金融业。实施“县域金融工程”,加强金融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各类金融机构落户通城。在中心城区着力打造“金融街”。力争引进中等规模的金融、新金融及类金融机构1—2家,形成一个以大型金融机构为中心,中小金融、类金融机构为支撑,业态配比最优,活力彰显的现代金融区。发挥小额担保贷款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作用,重点支持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创业妇女、创业残疾人等群体,不断推广青年小额贷款、农村青年创业贷款、大学生创业贷款和助学贷款等贷款品种。大力推进幕阜山连片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做好困难就业群体、贫困人口就业再就业的金融支持与服务工作。强化对“三农”的金融服务,建立村级惠民金融服务联系点,支持涉农银行运用惠农通、惠农卡、转账电话和POS机等多种方式,提高无金融网点覆盖的行政村及农户、农民工金融服务便利度。加快完成林权、农房、土地承包经营权等“三权”确权工作,全面推广“三权”抵押贷款业务。扩大种植业、养殖业、林业保险业务范围,不断提升农业保险的渗透度,发挥保险防范农业灾害风险的作用。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以银行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建设为突破口,鼓励发展多样化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模式,发展供应链金融等各类信贷业务,集合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融资性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渠道。加大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等债券力度。鼓励组建融资超市等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机构,创新银企对接平台,建设中小企业融资综合性辅助体系。力争每年小企业信贷投放的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速,存贷比不低于50﹪。加强和改善金融监管,完善监管协调机制,推进金融创新,防范金融风险,不断增强金融体系抗风险能力。
电子商务服务业。加强电子商务公共平台建设,创建一批交易规模大、商品类别全、市场覆盖面广、特色鲜明的大型综合性电子商务平台,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电商主体。支持瀛通电子商务平台、黄袍山微商平台、湖北通城网、湖北巨宇网络传媒、通城“哈哈生活网”等扩张壮大,形成线上线下资源互补、应用协同的销售体系。创建政府主导的“通城淘宝馆”、“通城京东馆”展示通城工农业名、优、特产品,成为通城对外开放的电商政府公共平台。支持我县成为阿里巴巴“农村淘宝”试点县;积极探索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大宗商品电子商务等新型电子商务。扩大电子商务创业基地,建好一个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功能较强、管理规范的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引进电商、服务商及其他配套服务企业入驻,争创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科技服务业。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文化氛围。鼓励企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孵化器、加速器,加快构建“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服务。实施产学研合作计划,支持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支持支柱产业的细分行业建设产业技术研发服务平台。大力推进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的宣传培训与人才培育。实施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培养计划。
2、积极发展四大生活性服务业
旅游业。进一步提升“楚风瑶韵、隽秀通城”旅游品牌形象,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将通城打造为集瑶族文化体验、山水生态观光、新农村休闲、健康养生为一体的区域性旅游目的地。按照隽水镇游客集散区、县西北瑶族文化旅游区、幕阜山生态休闲旅游区、县东北农业示范观光旅游区四大功能区优化全县旅游业空间布局。隽水镇游客集散区以隽水镇为依托,主要包括锡山、宝塔花园、隽水、秀水等旅游景区(点),大力改善接待设施和交通条件,建立游客接待中心。县西北瑶族文化旅游区涵盖大坪乡、石南镇、北港镇,主要包括药姑山、牌合新农村等旅游景区(点),以药姑山为依托,利用瑶族先民居住地——大风洞、大风磅独特的文化资源与自然风光,结合中药材资源优势,开展瑶族文化体验旅游。幕阜山生态休闲旅游区包括麦市镇、塘湖镇及关刀镇南部部分区域,主要包括黄龙山、天岳关、云溪湖、荻田红色旅游村、黄袍山等旅游景区(点),重点打造黄龙山避暑胜地,突出黄龙山黄龙禅宗与黄袍山(荻田)红色主题。县东北农业示范观光旅游区涵盖四庄乡、沙堆镇、关刀镇北部区域,主要包括青山水库、关刀农场等,以发展乡村农业休闲旅游为主。主打瑶族风情游、绿色养生游、美丽乡村游、红色观光游“四张牌”,加强全县旅游业营销推广。瑶族风情游以瑶族风情园为核心,主推以瑶族拍打舞、瑶族药浴、节庆、瑶族吊脚楼、餐饮、文化创意等载体的风情游。绿色养生游充分发挥药姑山、黄龙山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和我县人文历史优势,主推以温泉、中医、佛教文化为载体的养生游。美丽乡村游主推以农业观光、乡村采摘为基础的乡村旅游。红色观光游以湘鄂赣省委党校旧址、罗荣桓元帅早期革命活动纪念馆、天岳关抗日将士阵亡纪念陵墓、黄袍革命烈士陵园等为基础,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开发以红色观光旅游、怀旧旅游为主要产品的红色经典旅游产品。到2020年,全县接待游客总人数达到5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30亿元,旅游从业人员10000人,带动全县建设5个新景区、100个乡村旅游点发展,实现全县GDP增加值200亿元。旅游区生态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善,旅游景区生态环境质量达标率为100%,争创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专栏10-1 旅游业重点建设项目
  隽水镇旅游集散中心 旅游集散中心、盘王文化广场、瑶族风情购物街、锡山风景区、宝塔新农村、特色酒吧一条街、“四水”保护开发、“盛世通城”旅游商业综合体、重建“通城八景”
  县西北瑶族文化旅游区 药姑山瑶族风情文化产业园、华中药博园、大坪乡瑶族特色村寨、“鄂南花乡”——花卉苗木产业园、牌合新农村
  环幕阜山生态休闲旅游区 黄龙山风景区、黄龙山藏一阁艺术创作基地、黄袍山—荻田红色旅游区、云溪湖风景区、尧家岭文化遗址公园、中华牮纸文化园、八百壮士纪念馆
县东北乡村农业观光旅游区 大溪湿地公园、油茶产业示范区
商贸服务业。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优化商业网点空间布局,推进中心商务城、城北商务中心建设,提升现有两大商业中心的商业集聚能力和服务功能,发展适应不同需求层次的现代购物中心和各类专业网点。加快特色商业街的规划建设,着力培育解放西路步行街、建设民主路商业特色街、龙湾城及博仁广场室内步行街。加强传统商贸服务业整合提升,形成多层次、多元化、多业态的商贸批零网络体系。加大专业市场建设力度,以鸿森钢材机电市场、通泰建材市场、富源小商品市场为核心,推动汽车贸易、家居、陶瓷建材、木材、再生资源回收、旧货等一批专业市场建设。改造升级农贸市场,着力引导推进银山综合农贸市场、古龙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四庄、大坪、马港、塘湖、关刀等5个乡镇农贸市场建设,构建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引导酒店餐饮业健康规范发展,推介通城招牌菜,评选一批餐饮行业名品店,推动美食文化城建设,做响“吃在通城”品牌;建设改造一批本地经济适用型酒店,引进一批知名连锁酒店落户通城。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全面推进社区商业“双进工程”(便利服务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引导美容美发、家电维修、洗染等居民生活服务业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家政、家庭用品配送等新兴业态,构建社区综合服务体系。
健康与养老服务业。大力发展医疗服务,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坚持公立医疗机构面向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主导地位,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医疗服务业。优化医疗服务资源配置。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充分发挥中医医疗预防保健特色优势,提升中医健康服务能力。推动“医养融合”发展,鼓励各类医疗机构、养老院、零售药店提供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积极发展健康保险,丰富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积极发展健康体检、咨询、心理健康服务,形成多样化的健康服务体系。支持发展第三方的医疗服务评价、健康管理服务评价、健康市场调查和咨询服务,由政府主导,第三方机构参与,系统分析,检验我县结石病、癌症等普遍影响我县群众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的形成机理及致病成因,提出有效的防治办法。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开展乡镇、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发展居家养老便捷服务。积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建民办养老服务机构。鼓励企业和机构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繁荣养老服务消费市场,拓展养老服务内容,开展健康服务、精神慰藉、法律服务。
房地产业。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加强保障、稳定市场、优化结构、促进发展”的原则,着力强化城镇住房保障,大力推进公租房建设和城市危旧棚户区改造,逐步构建解决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住房保障体系,全面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着力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推进产业升级,促进房地产平衡健康发展,大力加强市场调节,优化土地和商品住房供应结构,加快普通商品房建设,缓解市场供求矛盾,规范市场秩序,以满足自住型普通住房需求为重点,逐步构建基本满足不同层次住房需求的商品住房体系;着力加快房地产关联服务业发展,提升行业服务水平和综合实力,构建起完善的多层次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全面提升我县城乡居民的居住水平和居住质量。到2020年,全县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约40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控制在10%左右。城区新增开发用地供应为500亩;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100亩,建设公共租赁住房10万平方米,城市棚户区改造50万平方米,个人危房改造5万平方米,完成9000户城市居民棚户区危旧房的改造任务。培育1-2家突破5亿元的房地产企业,年收入在50万元以上的物业服务企业1-2家。
第十一节 &合理布局基础设施
坚持基础优先取向,强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水利和能源保障水平,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底盘。
1、打造综合交通网络
强化运输通道布局,加快构建“一纵一横”十字形综合运输通道结构;优化城乡路网结构,不断完善“五纵四横三射七连”公路网运输骨架;到2020年,形成辐射周边、高效畅通的多式联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公路。重点实施106、353国道通城段,474、259、362省道通城段等国省干线公路改扩建工程。做好通修高速公路建设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成。加快推进武深高速通城连接线(樊店互通)、重点建好五保线、庄相线、九二线、谭高线、关云线及部分沿河村级公路。加快幕阜山生态旅游公路支线二条(马港至壁山、塘湖至崇阳县洪下)、黄龙山风景区旅游公路(关刀至云溪旅游公路)、大溪湿地公园旅游公路、里港至黄袍老苏区红色旅游公路、药姑山风景区旅游公路、百丈潭风景区旅游公路等旅游通道建设。加强国防战备公路建设。改造优化通村公路、村组连通公路建设。加大农村公路危桥及渡改桥力度,完成渡口改造10处,渡改桥10座,新建桥梁21座。强化公路安保工程建设,提升路网养护管理水平。
——铁路。做好岳阳——咸宁——九江铁路规划研究工作,力争开工建设。新建通城火车站。大力争取咸(宁)——韶(关)铁路、长沙——平江——咸宁城际铁路纳入国家规划。争取三州(兰州——荆州——福州)高铁过境通城。
——水运。加快隽水航道整治,新建湿地公园码头1处,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水运联系,积极融入咸宁市水运体系。建设大溪海事所和海事办公楼。加强水上交通安全保障工作,完善水上交通服务体系。
——航空。做好湘鄂赣边区通用机场前期研究工作,力争列入国家规划。
——站场。加快通城客运枢纽站建设,完成城南、城西、城东客运站升级改造以及北港、马港、沙堆等13个农村客运站改扩建。开通沙堆——城区——大坪乡——通城火车站、五里——城区——大坪乡——通城火车站、关刀——隽水、石南——隽水等四条公交线路。巩固“村村通客车”工程成果,加强农村客运站点、候车亭等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客运通达深度和便捷度。加快县农村综合运输服务站和北港、关刀、沙堆、塘湖、四庄等乡镇货运站建设。
2、完善水利保障体系
以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保障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提升水安全和水资源保障能力。
——防洪抗旱减灾工程。加强主要河流、湖泊治理。完善城市排水防涝系统,推进陆水干流重点河段防洪治理、隽水河神龙坪上游防洪工程等城镇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完成秀水河山洪沟治理、东冲河山洪沟治理等5项山洪沟治理项目。加强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完成云溪水库大坝,王腊坪拦水闸、白马洲拦水闸等5座水闸以及30座新注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重建关刀镇永乐堰拦水闸。加强抗旱应急水源建设。
——水资源利用工程。加强重点水源工程建设,提高蓄水能力和水资源配置能力。新建鹰嘴岩水库一座中型水库和石港水库、下冲水库、赵家洞水库、小坳水库、彭段水库等5座小型水库,扩建杨泗庙水库。
——民生水利工程。新建城市供水厂,改扩建输配水管网,改造升级水厂制水工艺,提升供水能力。实施农村饮水提质工程,加强治安水库、雁门水库、左港水库、东冲水库、龙潭水库、阁壁水库、百丈潭水库、云溪水库等饮用水水源保护,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新建云溪水厂及配套配水管网。加强灌区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推进东冲灌区、左港灌区、百丈潭灌区、云阁龙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实施节水灌溉增效项目示范工程。加快大中型泵站更新改造,完成一批大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任务。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着力改善末级渠道、泵站、堰塘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提高旱涝保收程度。加强基层水利建设,完善水利信息化系统。
3、优化能源保障结构
继续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完善城乡配电网设施,满足负荷增长需求,优化网架结构,重点实施新建李家塘、庄前110千伏和四庄35千伏输变电工程,新建大湖山风电110千伏配电工程,扩建通城220kV变电站110kV线路配套工程,对110千伏门通线,马港、石南、水兴35千伏3座变电站及配套线路进行改造,解决低电压和供电卡口等问题,提升城乡电网整体供电质量和服务水平。推进配电自动化,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积极开展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和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大力推广农村沼气利用,兴建大、中、小型沼气工程。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重点推进玉立光伏发电项目。加快实施黄龙山风电项目。完善天然气管网及配套设施,提高居民天然气使用覆盖率,到2020年,居民管道燃气用户占70%。科学布局天然气站点,增强城镇燃气应急保障能力。合理布局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加气站点。加强电力通道及油气管廊设施保护。
4、强化信息设施建设
——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实施城市基础网络完善工程,推动光纤到楼入户和宽带普及提速,全面开展干网光纤升级,加强工业宽带建设,积极创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实施“宽带乡村”示范工程,形成覆盖城乡的光纤传输网络。
——加快实施“三网融合”普及工程。促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推进电信业务和广电业务双向进入,推进广电网络双向化、智能化改造。实施光纤“户户通”工程,推广幸福新农村互联网电视(IPTV)应用项目,完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加快发展移动互联网及下一代互联网。加快4G网络向乡镇和行政村延伸,加快移动宽带网络覆盖农村地区。鼓励多元市场主体参与无线网络(WiFi)建设与运营,采用合同能源管理(EMC)模式,实现公共场所无线网络全覆盖。县城优先建设宽带无线城域网,实现宽带业务的可移动接入,建设“宽带无线城市”。加快下一代互联网的部署和应用。鼓励开展下一代互联网规模商用,优先推动政府网站和商业网站开展下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应用示范。
——加快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建设“智慧通城”,实现城乡基础设施智能化和公共服务智慧化,建设“四大智慧服务平台”。建设惠民服务平台,推进“智慧社保”、“智慧教育”、“智慧医疗”;建设政务效能平台,推进政务信息、业务协同和流程再造,逐步实现行政审批远程申报和全流程在线办理,打造效能政府、服务政府;建设城市运营平台,大力推进“智慧交通”、“智慧城建”、“智慧环保”;建设社会治理平台,提升“法治通城”建设智能化水平。
第四章&&&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完善“一心两轴、多点支撑”的城镇体系;推进美丽宜居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创新城乡融合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
第十二节 &加快建设中心城区
1、拓展城市空间布局
坚持“东进、南控、西延、北拓”的城市空间发展策略,完善城区路网骨架,加快形成“二轴、三区、四心”城市空间格局。“二轴”是指“玉立——银山大道”+“杭瑞高速公路联接线”复合轴,“解放路”商贸行政文化轴。“三区”是由隽、秀二水所分割成的老城区、城北区、城东新区;“四心”是指城东的行政文化中心、城南的休闲体育中心、老城商业中心、城北物流中心。发挥城东新区滨河地阔优势,打造融合行政、文教、体育、居住等功能的现代滨河魅力新区。统筹城北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商业区四大功能区规划建设,加快功能配套和产城融合,打造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加大老城区整治改造力度,疏解老城区密度,改善居住生活环境,提升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水平,不断优化老城区功能,打造中部商务区。加强城南开发建设管控,设立锡山风景区,科学保护自然山体,适度开发高品质居住社区。
“东进”就是利用秀水河与菖蒲港河之间广阔、较为平坦的发展空间,老城区跨越秀水河向东发展。将行政、文教、体育、居住等功能布置于东部新区,形成以行政教育文化为主的城东功能新区;“南控”就是紧邻锡山风景区,除配套旅游服务设施以外,控制南部开发建设规模和强度。保护南部山体自然环境,优化此方向用地布局,构建以文化休闲为内容锡山板块。“西延”就是依托老城区基础,疏解老城区密度,顺势在西侧发展商业贸易服务业。改善西部居住生活环境,提升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水平,形成以市场物流为主体的城西商贸片区;“北拓”就是将工业区沿杭瑞高速公路联接线两侧布局,布置在铁柱港和菖蒲港交汇区域,物流业布置在杭瑞高速公路和咸岳九铁路之间。同时严格工业项目准入制度,审批入驻企业,建立完善污染评估治理机制,形成以工业为主,产城一体的高新区板块。构筑北工南游,两翼齐飞,借山引水,生态扩张的发展格局。
2、完善城市综合功能
全面推进中心城区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完善道路、给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燃气、绿化等市政公用设施,加快县城出口路建设,全面改造升级城内主干道。积极争取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重点实施城东新区、城西物流中心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项目。加快公共停车场项目建设,着力解决停车难问题。加大背街小巷的整治和老城区道路改造力度。开展“城市修补”,加快棚户区改造,逐步改造沿街建筑物立面外观,加强重要地段和主要建筑亮化设计,让城市亮起来。加强生态整治和景观工程建设,大力修复生态,建设城市绿地,保护自然绿地,启动建设绿色主题的市民公园,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继续推进“两河四岸”延伸工程,启动垃圾综合处理厂、锡山公园建设。加快实施通城县规划馆、城东文体中心、县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等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到2020年,城区面积达到2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20万。城市道路总长达到160公里,供水普及率达95%以上,燃气普及率达95%以上,管道供气达到6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平方米,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
3、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继续推进城市品牌创建,建成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双拥模范城。全面加强城市管理,着力推进城市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智能化,提高城市运行效能。完成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建立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全面打造“智慧通城”。建立科学高效的城市管理机制,整合管理资源,推进综合管理执法。着力创新城市管理举措,建立“数字城管”。“大城管”城市管理体系,实现执法主体“一元化”,纠正城市管理体制中机构林立、各自为政、重条轻块的现象,将原本分散的管理力量、交叉的管理网络、独享的管理资源进行统筹和优化,并根据城市管理工作的目标任务,将目标分解到所属职能部门和乡(镇)、社区(村),落实责任,监督实施;建立监督检查机制,确保城市管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彻底改变目前粗放型管理状态,深入推行全程、网格、精细的管理方式,重点实施“畅化”、“净化”、“亮化”、“美化”、“绿化”工程。逐步取缔麻木,彻底整治城市“脏乱差”、“牛皮癣”。
第十三节 &推进新型特色城镇建设
加快“四化同步”示范试点建设,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推动特色小城镇发展与城区功能相结合、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服务“三农”相结合,加快形成与其地位相适应的经济实力和城镇功能,打造专业特色镇。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贸则商贸、宜旅游则旅游要求,实现产城融合发展。隽水、大坪要把服务开发区建设作为根本任务,实现与经济开发区同步发展;石南、北港、马港等乡镇,重点围绕县内企业延伸产业链发展配套项目,逐步形成功能互补、产业配套的园区布局。五里、沙堆要与中心城区相衔接,为城区未来发展留足空间;麦市、关刀、四庄、塘湖等乡镇按照生态限制发展区定位,以保持生态、发展旅游为主要方向,走绿色发展道路。实施城镇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完善城镇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镇综合承载力和服务功能。加强乡镇专业园区建设。“十三五”期间,至少要推进1个镇和1个村作为“四化同步”市级试点示范。
第十四节 &建设美丽宜居新农村
适应农村人口转移和村庄变化新趋势,按照发展中心村、保护特色村、整治空心村的方向,科学引导农村居民点建设,加快106国道、G353国道、通四公路沿线新型村镇带建设,形成以新集镇、新农村、新社区为主体,城乡空间梯次布局,特色鲜明、独具风格的新型村镇格局。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以宝塔村、花亭村、陈塅村、高冲村、荻田村等一批美丽村庄为示范,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重点,大力建设一批省级、国家级的美丽新村。推进旅游名村、产业新村、农村新社区建设。整合涉农资金,加强安全饮水、乡村道路、清洁能源等公共设施,农村文化、教育、卫生设施和农家超市建设。
第十五节 &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
加快推进产业园区、城市新区、新农村社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四区”共建,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道路交通、供水供气、宽带通信、景观绿化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强化城乡基础设施连接,推动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共建共享。加快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推进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向建制镇延伸,协同推进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形成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市场体系、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基层党建、民主管理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构建“一主一副”和“两圈两带”县域空间形态。一主一副即主城区隽水和副中心麦市。“两圈”即以大坪、石南、北港为主体,建设北部回归创业经济圈,形成县域工业聚集区;以关刀、麦市、塘湖、四庄等乡镇和黄龙——云溪风景区、黄袍山红色旅游区、大溪湿地公园、药姑山自然保护区等旅游景区为主体建设南部生态旅游经济圈,形成文化生态旅游区;“两带”即建设106现代农业经济带、G353新型城镇经济带。
第五章&&&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统筹城乡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加强资源节约,促进各类资源科学开发与合理利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各类开发建设活动的前提条件,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加快“两型”社会建设,打造“秀美通城”。
第十六节 &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利用
1、强力推进节能降耗
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消耗强度“双控”制度。深入实施工业节能改造、节能技术应用示范等重点工程和重点产业能效提升计划,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实行能源审计和评估制度,开展能效对标,建立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商务、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和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工作。全面推进绿色建筑行动,加强公共建筑节能管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固体废弃物污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