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写题: 杭州是一座湖北历史名城城。宋代的柳永和苏轼分别用词和诗来描绘这座城市的壮丽风景:柳永描绘了杭州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略述柳永苏轼词之异同
  摘要: 柳永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苏轼其词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本文从题材内容、表现手法、风格形式三个方面,分析苏轼、柳永两人所作词之异同。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9/view-3193043.htm  关键词: 宋代文学 苏轼 柳永 豪放派 婉约派  前人论词,有婉约和豪放之说,而柳永和苏轼均是两大派系的突出代表。柳永:(987?~1055?),字耆卿,初号三变。因排行七,又称柳七。祖籍河东(今属山西),后移居崇安(今属福建)。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苏轼()北宋人,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享年66岁。南宋高宗朝乾通6年,赠太师,追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汉族,是父亲苏洵的第五个儿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  二人在宋词的发展上,虽说柳永属婉约派的代表,苏轼属豪放派的代表,但都作出功不可没的贡献。两人既然是不同派系的代表,他们的词在题材内容、表现手法、风格形式等方面当然会有所异同。  题材内容之异同  柳永把词从花樽间的传统题材中解放出来,除了写离愁别恨,男欢女爱,个人幽思等题材外,还多方面多角度的描写都市生活,反映当时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的生活状况。大量描写歌妓舞女的生活与情感,表现世俗女性大胆泼辣的爱情和她们的内心痛苦,并对其不幸寄予深切的同情,从而大大拓展了词的题材范围和词的境界。如:1、描写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生活风尚,《望海潮》最为有名。这是一首最早出现的,由文人创作的长调慢词,形象地描绘出钱塘江的秀美景色和繁华富庶。2、描写男女情爱,这类词中有表现下层人民不幸以及作者对他们的深切同情的,有写妓女悲苦和她们对轻薄男子怨恨的,及妓女渴望自由、渴望真正爱情生活的。 3、江湖落拓的感慨是他词作的另一重要内容,“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八声甘州》)、 “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夜半乐》)和“是处红衰翠减,冉冉物华休”(《八声甘州》)中主人公颓唐的心情将秋日景象涂抹上浓重的阴影。词人的离愁别绪与冷落清秋的景物相互交融,达到了高度的艺术境界。  而苏轼却在柳永的基础上,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它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扩展为男性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表现爱情之词变革为性情之词。不仅在词中大量描写词人日常交际,闲居读书及躬耕、射猎、游览等生活场景,他也在词中表现对人生的思考,发出“人生如梦”的慨叹,虽深切感到人生如梦,但并不由此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脱,始终保持着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苏词还对自然山水的描绘,或以奔走流动的气势取胜;或以清新秀美的画面见称,有时则把对自然的观照与对历史、人生的反思结合起来,在雄奇壮阔的自然美中融注入深沉的历史感和人生感慨。  表现手法之异同  柳永词改变了前期以小令中调为主的状况,大量创作了慢词,加长了词的篇幅,为词作家在小令、中调等短小形式之外提供了可以容纳更多内容的新形式。但柳永也只是在承袭前期词人典例精工含蓄的特点,创造性使用了铺叙白描的手法和改变以往词人在书面的词汇中提炼、高雅绮丽的语言,而运用市井语言填词,显得平易、浅显、充满了平民化的语言色彩,善于巧妙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布景、言情,而创出独特的回环往复式的多重时间差结构,是一典型的“婉约”词派的代表。而苏轼在柳永的基础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提出了词须“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其内涵包括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一方面,苏轼自觉从精神实质上把诗和词贯穿起来,打破了诗言志词言情、诗庄词媚、词为艳科的传统观念。另一方面,苏轼把词和诗置于同等式重要的位置,有意识的以诗的笔法和意境入词,突破音乐对词的束缚,以及词对音乐的依附性,使词成为独立的抒情诗体,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词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以婉约为正宗的风气,别开生面地开创了豪放词派,并开创了在词中大量用典的写作手法。  风格形式之异同  古人评价柳苏二人,说柳永的词适合十七八岁的姑娘手拿红牙板敲着节拍来唱“杨柳岸,晓风残月”,而苏轼的词则须让关西大汉弹着响亮的铜琵琶,敲着铮铮作响的铁板来唱“大江东去”。如同是滚滚长江,柳永用“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来寄托满腹哀愁,而苏轼则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来表达满怀豪情。同是风花雪月的爱情,柳永描绘的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缠绵悱恻,而苏轼流露的却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的风流倜傥。同是醉人之酒,柳永有的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空幻之思;而苏轼却作出“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的疏狂之举。同是袭人之雨,柳永渲染的是“望处雨收云断,凭栏悄悄,目送秋光”的忧伤气氛;而苏轼体现的则是“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英雄本色。  从以上三个方面,总结出:苏轼、柳永有“豪苏腻柳”之称。柳词如江南二八少女,清新婉约,细腻独到。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他还描绘了都市的繁华景象及四时节物风光,另有游仙、咏史、咏物等题材。柳永发展了词体,以旧腔改造或自制的新调,对词的解放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柳永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他的词讲究章法结构,词风真率明朗,语言自然流畅,有鲜明的个性特色。他上承敦煌曲,用民间口语写作大量“俚词”,下开金元曲。柳词又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于音乐美。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艺术境界。苏轼的风格多样化,豪放旷达、婉约 清淡古雅、奇艳缠绵等风格兼而有之且各尽其妙。  参考文献:  [1]王水照.《苏轼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5月版  [2]曾枣庄.《苏轼评传》.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9月第1版  [3]《苏轼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5月版  [4]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文学出版社.1998年8月第1版  [5]《乐章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年5月  [6]赵长征.《柳永-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 年10月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词人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cí rén]
词,是的一种,始于代,形成于代而极盛于代,故名“”。宋词是皇冠上光辉夺目的巨钻,历来与唐诗并称 “双绝”。宋代最著名的词人有、、、等人,其中苏为的代表,他把词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艺术,山川胜迹、农舍风光、优游放怀、报国壮志无不成为题材;柳和李则为“婉约派”的代表,其风格典雅清婉、曲尽情态。
词人字面解释
擅长文辞的人。指骚﹑赋作者。 2.擅长文辞的人。指诗人。 3.擅长文辞的人。指填词的人。
宋代词人数量位居历史长河之冠
词人辛弃疾
年,南宋诗人。字幼安,号,济南历城人。耿京聚兵山东,
节制忠义军马,留。绍兴三十二年,令南归,高宗召见,授。宁宗朝累官至浙东,加待制,进卒。曾寓居江西、达十余年。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有《》。
词人王安石
年,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宋神宗时宰相。创新法,改革旧政,世称王。文学上的主要成就在诗方面,词作不多,但其词能够“一洗五代旧习”,境界醒
豁。今传《》、《王文公文集》。
词人李清照
(1084~约1155),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今山东)人。其父为当时著名学者,其夫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搜集整理。明诚病死后,李氏的境遇孤苦。而由于金兵入据中原,李氏只得流寓南方,一时可谓生计维艰。李清照所作之词,前期多反映其悠闲生活,后期则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尤其是在词作中倾注了对国家世事的关切之情,使得其词晶大为拓展,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其词在形式上善于用,自辟途径,语言清丽。由于她深谙词调“体气”,故此李氏论词调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有近人《》收罗相关资料颇为详赡,大可参考。
词人晏几道
约年,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临川(今江西)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颖昌府镇监、、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感缠绵、顿挫。有《》。
991~1055年,字,抚州临川(今江西)人。北宋景德中以神童入试,赐同。庆历中官至,兼。其词擅长,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性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的影响。原有集,已散失,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又编类书《类要》,今存残本。后人称之为“词人宰相”。
苏轼 年,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人。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在政治上属旧党,累遭贬黜。其文汪洋恣肆,为“”之一。其诗清新豪健,词属豪放一派,意境开阔。其书画也自成一家。
~约1053年,北宋词人。字耆卿,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
柳永纪念馆
,排名第七,故名,崇安(今福建)人。进士,官。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死时靠妓女捐钱安葬。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词作流传极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有《》。
?年,字尧章,鄱阳人。号,中,曾上书乞常雅乐,一生布衣,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
四库全书提要:夔,为等所推,词亦精深华妙,尤善自度新腔,故音节文采,并冠一时。
年,北宋词人。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人。历官博士、正字,兼国史馆编修等职。坐。后累遭贬调。
文辞为苏轼所赏识,是“”之一。工词诗,词多写男女情爱,伤感身世之作,是婉约词人中一大家。诗风与词相近。有《》、《淮海?士长短句》。
年,南宋诗人,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为诗人之一。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著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二卷。
(937-978),初名从嘉,字,号,中主第六子。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
李煜虞美人
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975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封。太宗即位,进封公。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将他毒死。追封,葬洛阳。
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人间词话》所言:“词至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后主本有集,已失传。现存词四十六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
词人黄庭坚
(),字,号,又号。分宁人。治平四年进士,初以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死与。
黄庭坚是“”之一,诗与苏轼齐名,人称“”,诗风奇崛,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为的开山鼻祖。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词与秦观齐名,艺术成就不如秦观。晚年近苏轼,词风疏宕,深于感慨,豪放秀逸,时有高妙。有《》。
(),字鹏举,相州(今属河南)人。出身贫寒,二十岁应募为“敢战士”,身经百战,屡建奇功,是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将。(1140)统率岳
家军大破金兵于,进军,准备渡河收复中原失地。但朝延执行投降政策,勒令其退兵。后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流传下来的作品不多,但都是充满爱国激情的佳作。有《》,为后人所编。
词人宋徽宗
() 即,神宗之子,时封端王。年在位。任用、等人主持国政,穷奢极欲,兴建宫观,滥增捐税,以致国政日堕,河北、等地都爆发了农民起义。七年(1125)金兵南下,年底,传位与(钦宗),自称。靖康二年(1127)被金兵所俘,后死于(今黑龙江)。在位时广收古物和书画,扩充翰林图画院,并使文臣编辑《》、《》、《》等书,对绘画艺术有很大的推动和倡导作用。吹弹、书画、声歌、词赋无不精擅。书法方面自创“瘦金体”。平生著作极多,都散佚无存。存世画迹有《芙蓉锦鸡》、《池塘秋晚》、《四禽》、《雪江归棹》等图。有词集《宋徽宗词》。
()字元晦,号晦庵,徽州(今属江西)人,南宋诗人
、哲学家。的,继承了北宋、的理学,完成了的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学识渊博,对经学 、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不少作品的用语看得出都经过斟酌推敲,比较讲究。但其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代表作有《》(一)、《》(一)、《》、《》(二)等。其中以《菩萨蛮》(一)最有特色,该词运用回文,每两句互为颠倒,八句共四对,十分自然和谐,毫不牵强,而且颇有意境,构思之精巧极矣,足见晦庵对语言的驾驭能力。除词外,还善作诗,《》和《》是他最脍炙人口的诗作。其词结有《晦庵词》。
词人文天祥
(1236——1282) 字,二字履善,号,吉州庐陵(今江西)人。理宗宝佑四年(1256)举进士第一。恭帝德佑元年(
文天祥塑像
1275),元兵长驱东下,文起兵抗元。次年,被围,除兼,奉命往敌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拘,后得以脱逃,转战于赣、闽、岭等地,兵败被俘,坚贞不屈,就义于大都(今北京)。能诗,前期受江湖派影响,诗风相对平庸,后期多表现爱国精神之作,风格变得十分慷慨激昂(著名的如《》)。其存词不多,但大多笔触有力,感情强烈,风骨凛然,表现了诗人威武不屈的英勇气概,有震撼人心之力量。三首《酹江月》是他最著名的作品,其中又尤以前两首流传最广。“蛟龙(元)不是池中物”之句常为后人所引用。有《》。
() 字伯纪,邵武(今属福建)人。徽宗二年(1112)进士。历官太常少卿。钦宗时,授、。靖康元年(1126)金兵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所排斥。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五天即遭罢免。绍兴二年(1132),复起用为湖南兼知潭州,不久,又罢。多次上疏,陈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后抑郁而死。宋代著名爱国,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代表作为《》、《》([一]、[三]、[六])、《》(三)、《》、《》([二]、[七])、《》([一]、[三])、《》、《》(三)、《》([一]、[五]、[十])等。其中《六幺令》以水云歌月以及疏钟古寺高楼等背景映衬词人“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之感古伤今之情怀和“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之坚韧不拔之操守,读来令人肃然起敬。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词人杨万里
() 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曾任、广东提点刑狱、郎中兼太子、等。主张抗金,正直敢言。宁宗时因奸相专权辞官居家,终忧愤而死。诗与、、陆游齐名,称。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自成一家,时称“”。其词风格清新、活泼自然,与诗相近。其中两首《》是其最著名的词作,尤其是第二首短短四十个字却描摹了“舟、花、香、水、雨、声、梦、荷、珠、烟、水银、清波”等等或真切清新或飘渺空灵的虚实景物,可谓纷呈,意象万千,共同造筑了引人入胜之人间佳境,真是令人不禁倾倒、欣然神往。廷秀著有《》。
词人其他词人
的词风以浓艳为主,描摹细腻,有柔情似水,“剪不断,理还乱”的妙处。譬如《》第一首写春情闺思,虽说景物不外乎帘月之类,情感亦不出于愁泪伤心这一些个,但词语的连缀和整体意境的熔铸方面却颇见工夫,有动人心弦之魅力;而第二首写美人的“艳色韶颜”和“婉转”,“轻敛呈皓齿,莺转一枝花影里”,“声声清迥遏行云,寂寂画梁尘暗起”,真是秀词满篇,沁人心脾,使人不禁有“醉心摇摇,欣然神往”之感。
年,字方回,号庆湖遗老,(今河南)人。族孙。中、太平州,后退居吴下。其词题材较丰富,风格也多所变化,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善于融化前人成句。守格律、重用韵。今传《》一卷、《贺方回词》二卷。
990~1078年,字子野,(今浙江湖州)人。宋仁宗朝进士。官至。晚年往来于杭州、间,过着优游的生活。词作与齐名,号称“”。今传《安陆词》、又名《》。
1248~?年,字叔夏,号,晚又号,(今杭州)人。六世孙,宋亡,落拓而终。他的词尤以咏物词名重当时,其作词圣“清空”之说,词有《山中白云》及词学专著《词源》传世。
宋女作家。号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州治今),南宋初年时在世。生于仕宦家庭,相传因婚嫁不满,抑郁而终。能画,通音律。词多幽怨,流于感伤。也能诗。有诗集《》、词集《》。
(公元1080看前后在世),北宋(今属山东省)人。考取进士后,做过编修官(编写史书的官)。
(903--960),字正中,五代(今江苏省)人。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
(),别号简斋,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
(),字希真,洛阳人。靖康、建炎间,屡召不起。(1133)以荐补右,五年(1135)赐守正字。历兵部郎中、、、都官员外郎、提点刑狱,,居。晚落致仕,除鸿胪少卿,死,依旧致仕。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
(),别号,南宋庐陵(今江西省)人。进士出身。做过濂溪书辽(当时讲学的地方)院长。他对专权误国的不满。后来坚决不肯担任官职。宋亡后,埋头著书。在南宋遗民里面,他的词反映的爱国思想是比较强烈的。
(),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人。祖籍济南,流寓(今浙江湖州)。宋德右间为(今年内属浙江)令。入元不仕。著有《齐东野语》、《》、《》、《志雅堂要杂钞》等杂著数十种。善书画音律,能诗,尤好藏弃。其词远祖清真,近法姜夔,风格清雅秀润,与并称“”,词集名《频洲渔笛谱》、《草窗词》。
(),字至能,自号居士。(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历官司至。以诗著称。有《石湖集》。
(),字少蕴,号石林居士,(今属江苏苏州)人,居乌程(今浙江湖州)。四年(1097)进士。时,累官司。南渡之初,官江东安抚大使兼知府,总四路漕计,为支援抗金作过重要贡献。词风简淡,感怀国事之作有雄杰之气。
字子澄,淮南人。生卒年不详。初官尉上书陈治道,南唐后主征为,累官至舍人。随后主归宋,仍入史馆,迁。后归家(今江苏常州)。现存词二十七首。其作大多为艳情词,风格介乎温庭筠、之间而倾禹于韦庄。用字工炼,章法巧妙,描绘细腻,用语流便。
(989-1052),字希文,(今属江苏)人。大中祥八年(1015)进士。官司至。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庆历新政”的主要主持者。也是有名的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词只存五首。
() 字,号于湖居士,简州(今属四川)人,卜居历阳(今安徽和县)。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第一。曾因触犯,下狱。孝宗时,任,院。隆兴元年,为(今南京市)留守,因赞助北伐而被免职。后任荆北路,治水有政绩。进显谟阁直学士。其词早期多清丽婉约之作,南渡后转为慷慨悲凉,多抒发爱国思想,激昂奔放,风格近苏轼;但有些词作也有不够清新生动,远离生活之弊。其中代表作有《》(一)、《》、《》(一)、(二)、《》(十一)等,其作与的爱国词章一起,对后来辛派词人的创作很有影响。作品有《于湖集》,词集为《于湖词》。
年,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人。一生未仕,但平生所交,皆一时显贵,作词较多,是一位重要词人。其词典丽而工,多雕琢,音律。今传有《梦窗词》 。
王灼云:若本朝妇人,当推词采第一。作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阁巷荒谣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藉也。(碧鸡漫志)
?年,字邦卿,号,汴(河南)人。当国时,他是最亲信的堂吏,负责撰拟文书。韩败史受,死于贫困中。今传有《》。其词工于咏物。
?~约1290年,南宋词人。字圣与,号,又号中仙,人。宋亡,归隐,在结社唱和。有《》、一名《》。碧山词多咏物,寄托遥深,哀婉动人。
(读作mo qi莫齐,是复姓) (?-?) 字,里居不详。哲宗元佑间,即以词著名。中废科举,以取士,遂进取,纵情歌酒,自号大梁词隐。每制一腔,哄传京中。年间,为大晟乐府。高宗绍兴五年(1120),补下州文学。其词多颂谀、风月之作,注重音律,构思新颖,风格淡婉工雅,其中《》,《》等词皆有名。原著《大声集》已佚。近人辑得其词二十九首。
()原名大中,字居仁,世称,(今安徽)人。初授。徽宗宣和六年(1124),为编修官。后迁职方。高宗绍兴六年(1136),召赐,历官、权院。因忤秦桧罢官。著名诗人。其诗颇受黄庭坚、影响,又学李白、苏轼,继承和发展了江西诗派的风格,诗风明畅灵活。其词以婉丽见长,也有悲慨时事、渴望收复中原故土的词作。感情浓郁,语意深沉。代表词作有《》、《》、《减字木兰花》、《》(一)等,其中《采桑子》描写一女子的,从不同角度看同一个“”,恨恋人“不似”和“却似”,比喻巧妙,写法新颖别致,又饶有民歌风味,令人回味无穷,堪称妙手天成的上乘之作。词《蝶恋花》结句中的“眉尖一点”的指代也十分新巧,值得一提。东莱著有《东莱诗集》、《》、《江西诗社宗派图》。后人辑有《》。
(?-?)字通叟,(今属江苏)人。仁宗嘉佑二年(1057)进士。历任丞、知县等,官至翰林学士。相传曾奉诏作《》一首,描写宫廷生活,高太后认为亵渎了神宗,第二天便被罢职,遂自号逐客。其词学,情景交融,生动风趣,近于俚俗,却又谑而不虐。代表作有《》、《》、《》等,其中《卜算子》一词以眼波,以山指眉峰;设喻巧妙,又语带双关,写得妙趣横生,堪称杰作。《》词写人生短暂,从而提出人生应追欢及早,写法亦颇有特色。著《冠柳集》,不传;今有赵万里辑本。
()字小隐,号竹坡居士,(今属安徽)人。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敕令所删定官。历任编修官、右司。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军。诗著名,无典故堆砌,自然顺畅。也能词,风格与诗近,清丽婉曲,无刻意雕琢痕迹。譬如《踏莎行》(一)写离人别情:游丝飞絮,斜阳烟渚,愁情无数。给人的感觉是情深意切,景物迷离。堪称难得的上乘之作。其中“泪珠阁定空相觑”一句的用词尤其巧妙,最后这一问更是催人泪下。其他如《》(一)、(三)、(四),《》(二)、(五)、(七),《》,《》、《卜算子》等都是佳作。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词》。
()字邦衡,号澹庵,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高宗建炎二年(1128)进士,授抚州事军判官。绍兴七年(1137)任编修官。因坚持抗金,上书请斩等三人,遭秦桧迫害,谪。桧死,始得内迁。孝宗时,起为工部、。能文工词。词作不多,但风格较为多样,其中反对和议的愤世之作都笔墨酣畅,意气雄迈。代表作有《》、《》、《》、《》等。其中在《好事近》里词人对“豺狼当辙”的现实进行了怒斥,表明自己“处涸辙以犹欢”的志向情操,写得一气呵成,慷慨激昂。而词《菩萨蛮》则是另一种风格,写情人恨别,竟至于发痴愿,希望老天垂怜,使“今宵长似年”,真是良宵苦短,离恨绵长,令人不禁同情感伤。原著《澹庵集》多散佚;今有《澹庵文集》、《澹庵词》。
() 字师宪,(今属福建)人。(1138)进士第一,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后被秦桧诬陷,罢归。桧死复起,仕至尚书考功。其咏梅词有好几首,盖是欣羡梅傲雪凌霜之品性故也。公度作品多运用朴词造感人之深境,可谓深得“词浅意深”之妙,艺术造诣很高。代表作有《》([一]、[二])、《卜算子》(二)、《》、《》、《》、《眼儿媚》 、《》(一)等。其中《菩萨蛮》(一)写离人愁思,“愁绪促眉端,不随衣带宽”,人因愁而渐瘦,衣带渐宽,而眉头却依旧紧锁,不见有渐宽的迹象,写得妙趣横生。《卜算子》(二)中“薄宦各东西,往事随风雨”,“愁共落花多,人逐征鸿去”都是词浅意哀的佳句。类似的佳句在各词作中还能找出不少,此足见公度素有潘江陆海之高才也。有《知稼翁集》,词集为《》。
(?-1009)字逍遥,大名(今属河北)人,一说广陵(江苏扬州)人。太宗至道元年(995)召对,赐进士第,授四门国子博士。后以“狂妄”罪名被斥,飘泊江湖,以卖药为生。真宗时释其罪,出任(今安徽滁州)参军。与、、等交游唱和。尝往来于苏杭,现存词几乎皆是歌咏景色,颇具浪漫色彩,笔调清新,多有佳句,其中以《》(一)、(二)、(三)为最著名。《酒泉子》( 二)描写,气势宏大,惊心动魄,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堪称古今“潮诗第一”;诗中的弄潮儿形象激励人勇往直前,充满了力度,极其令人振奋。有《》,词集为《》。
() 字勉仲,延平(今福建)人。神宗(1082)进士第一。历官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卒赠少傅。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让人心醉,观赏把玩不已。代表作有《》、《永遇乐》([一]、[二])、《》(一)、《》(二)、《减字木兰花》、《》(三)、《》([五]、[十三])等,其中以《减字木兰花》为最著名,流传很广。该词写龙舟竞渡夺标的场景,以红旗、绿柳、烟波、金碧等富有特色的景物和鼓击、欢声等震耳欲聋的声响来渲染热烈的气氛和紧张的行动,再现了当时的火暴场面:“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其震动人心的效果可与那首著名的描写钱塘江潮的《》相媲美。有《演山先生文集》,其词结为《演山词》。
() 字文潜,号柯山,淮阴(今江苏清江)人。神进士,历任临淮、、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徽宗初,召为。后被指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之一。诗学白居易、,平易舒坦,不尚雕琢,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词流传很少,语言香浓婉约,风格与、秦观相近。代表作有《》、《》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赵万里辑本。
的词流传的相当少,而且从前也少有称道。其实他的词作象秀竹青翠,十分赏心悦目,读起来相当有味,真是有“粉而不腻,浓而不艳”的妙处,很值得仔细吟味研究。以下所录的几首都是不错的词作,譬如《》描摹闺中之美人的娉婷风姿和“柳夭桃艳”的娇态,写得尽态极妍,令人心仪神往,为之倾倒。
() 字师川,号居士,洪州分宁(今江西)人。黄庭坚之甥。因父死于国事,授,累官右。绍兴二年(1132),赐。三年,迁,擢,,官至。后以事提举洞霄宫。工诗词,语言秀丽,意境开阔。代表作有《》、《》([二]、[三])、《》([一]、[三])、《》(一)等,其中以《念奴娇》为最著名。该词联想丰富,意象纷呈,浩气弥漫,颇有李白《月下独酌》和苏轼《水调歌头*中秋》的那般放荡不羁和雄迈气象。有《》,不传。
,字孟文,陵州人。为荆南高从诲书记,历检校秘书,兼。其词以情景交融、婉约缠绵见长。代表作有《》、《菩萨蛮 》、《》、《》、《》、《更漏子 》、《》、《南歌子》、《》等。其中《清平乐》写一青春少女因为“连理分枝鸾失伴”而产生的春恨愁思,“掩镜无语眉低,思随芳草凄凄”,写得极其哀婉,令人同情。有集五十馀卷。
(音xiong,第四声),建时,给事内庭,擢。后复事,官至。善填各种结构上迥然不同的词,词风绮丽却不浮靡,意象十分清新生动,情致极其悱恻缠绵,有些词作(如《》)还化用口语,琅琅上口,增加了谐趣和可读性。顾夐实在是不可多得的词工巧匠,其填词之用语和手法都很值得研究借鉴。所录各词尽是佳作。
(1167—?) 字式之,天台(今属浙江)入。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尝居南塘山,因自号石屏。著名诗人,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风格。曾从陆游学诗,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其词中亦颇有爱国之思,语言清丽,风格豪放,接近。代表作为《》、《》、《》(一)、《》、《》(一)、《》(一)、《减字木兰花》(三)、《》([四]、[五])、《》(三)、《渔父》(二)、《》、《》([一]、[三])等,其中尤以《柳梢青》和《洞仙歌》两首流传最广。《柳梢青》写词人登临,远眺,望见秋水深深,波光万顷,楼头独立,吟诗朗朗,好不痛快;然念及国家危难,山河破碎,知音寥落,又不禁唏嘘感慨,心情沉痛。眼前只有不老,自古如今。《洞仙歌》则以清新俚俗之语言描绘画城中重阳时节的酒肆风光,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式之诗词结有《》、《石屏词》。
(音di迪)() 字纯甫,汴京(今)人。绍兴中,为建王内知客。孝宗,以潜邸阳人,授权知阁门事。初,除开府,加少保、醴泉观使。趋奉宫廷,词多应制之作。其词语言婉丽,风格柔媚。代表作为《》、《》(三)、《西江月》(一)、《》([二]、[三])、《》、《》、《》(一)、《》(五)等,其中以《阮郎归》一词为最著名。该词虽是一首咏燕词却通篇不着一燕字,庭院深深,杨柳阴浓,燕子双双终日呢喃,独占风光;凌空飞舞,仿佛池中点点浮萍散漫,又象风中飘扬的柳絮那样轻盈。末尾两句词人借燕子惜花表现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怜惜之情。全词画面生动,描摹传神,结构上浑然天成,不愧佳作。纯甫词结有《》。
(?-?) 字伯可,一字叔闻,号退轩,滑州(今属河南)人。南渡后居嘉禾(今浙江)。高宗建炎初(1127)上“中兴十策”不为用。后依附,为秦门下之一,被擢为台郎。桧死后,编管钦州,复送牢城。其词多应制之作,不免歪曲现实,粉饰太平。但音律严整,讲求措词。代表作为《卜算子》、《》、《》、《》、《》、《减字木兰花》、《》、《》等。其中《长相思》写西湖胜景,“,,一片湖光烟霭中”,在这一片湖光山色之中词人想起南齐钱塘名妓的外偶遇骑青骢马之少年之故事,想来当年她对着这胜景一定是春愁满胸、情思绵绵吧!《卜算子》一词写物是人非的沧桑变换之感,“潮本无心落又生,人自来还去”,“老尽东西南北人,亭下潮如故”等都是选取精当,语言完美的切题之佳句。伯可著有《顺庵乐府》五卷,不传;今有赵万里辑本。
,远约1122年(宋徽宗)前后在世,生平不详,工词。《》词四首皆是颇具意境的佳作。例如第一首写闺阁愁思:佳人高楼远望,只见连天芳草,千里萋萋,而所思之人更在天涯芳草之外;又听得声声悲鸣,痛“不忍闻”。暝色渐入庭院,主人公在“雨打梨花”的滴沥声中步归绣阁,但心中愁思无疑比此前更加凝重,全词可谓写得一派愁气弥漫。
代表人物:、苏轼、、等
代表人物:、、、、、等
代表人物:、为晚唐人,其余多数为五代文人包括流寓、游宦者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湖北历史名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