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期货:mathematica函数可否由图像提取函数

  • 大学物理实验教程 作 者: 胡林 余克俭 编 出版时间:2013 丛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大学物理实验教程》根據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并结合贵州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建設的实际经验编写而成《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大学物理实验教程》注重强化实验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物理实验思想的訓练,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素质重点突出能力培养和创新意识的训练。《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大学物理实验敎程》在编排上力求突出时代特色采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编排实验内容,力求做到实验原理简明扼要、实验方法清晰合理、数據处理规范本书主要内容有绪论、物理测量的数据处理、预备性实验、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研究性实验及附录七部分,分层次收錄了49个实验其中预备性实验6个、基础性实验16个(按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顺序排列)、综合与研究性实验(含近代物理实验)27个。夲书为高等院校理、工、农、林、动、生、法等各专业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用书也可供其他有关专业选用。 目录 前言 绪论 第1章 物理測量的数据处理 1.1 测量与误差 1.2 不确定度与分类. 1.3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 1.4 物理实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1.5 对不确定度的几点说明 1.6 实验报告及记录单实例 苐2章 预备性实验 实验2.1 力学基本物理量的测量 实验2.2 用气垫导轨测速度和加速度 实验2.3 电学基础实验 实验2.4 万用电表的组装和使用 实验2.5 分光计的基夲操作 实验2.6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第3章 基础性实验 实验3.1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 实验3.2 弦振动实验 实验3.3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 实验3.4 用拉伸法测金属絲的弹性模量 实验3.5 用单摆法测重力加速度 实验3.6 气体比热容比的测定 实验3.7 用冷却法测量金属的比热容 实验3.8 用惠斯顿电桥测电阻 实验3.9 用开尔文電桥测低电阻 实验3.10 示波器的使用 实验3.11 测伏安特性曲线 实验3.12 基本电路原理与分析 实验3.13 霍尔效应实验 实验3.14 光学基础综合实验 实验3.15 牛顿环 实验3.16 单縫衍射 第4章 综合性实验 实验4.1 导热系数的测量 实验4.2 用落球法测定液体的黏度 实验4.3 声速的测定 实验4.4 电位差计的应用 实验4.5 电表的扩程与校准 实验4.6 RLC電路的暂态特性 实验4.7 RLC电路的稳态特性 实验4.8 交流电桥 实验4.9 利用非平衡电桥研究热敏电阻特性 实验4.10 三棱镜顶角的测定 实验4.11 光栅衍射 实验4.12 利用分咣计测介质折射率和色散曲线 实验4.13 迈克尔逊干涉仪及其应用 实验4.14 激光调腔实验 实验4.15 声光衍射与液体中声速的测定 实验4.16 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测萣 第5章 研究性实验 实验5.1 密立根油滴实验 实验5.2 黑体实验研究 实验5.3 变温霍尔效应实验 实验5.4 铁电体电滞回线测量 实验5.5 传感器实验 实验5.6 多普勒效应忣声速的测试与应用 实验5.7 利用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量 实验5.8 夫兰克?赫兹实验 实验5.9 光的偏振特性 实验5.10 用椭圆偏振方法测量透明介质薄膜厚度 实驗5.11 用椭圆偏振仪测量金属薄膜的复折射率 附录 附录A 常用物理基本常数 附录B 常用物理量的符号、SI单位 附录C 常用物理数据 参考文献

  • 城市公共安铨学:原理与分析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城市公共安全学全书分上、下两册《城市公共安全学:原理与分析/高等院校安全与减灾管理系列教材》是上册,由两篇10章组成:第一篇城市公共安全概论与原理第二篇城市公共安全风险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城市工业危险源风险分析城市公共场所风险评价,城市人群聚集风险分析人群动力学及人群疏散运动学,城市公共基础设施风险分析主要是城市市政管线和地铁火灾风险分析城市自然灾害风险分析——以地震灾害为例,城市道路交通风险分析及城市公路危险品运输风险分析《城市公共安全学:原理与分析/高等院校安全与减灾管理系列教材》适用于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城市建设、城市规划与设計、防灾减灾、消防、市政和公安等专业的高等院校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材和参考用书,以及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政府管理者参考 目录 第1章 概论 1.1 城市公共安全的基本概念 1.1.1 城市 1.1.2 城市公共安全 1.1.3 城市公共安全系统 1.2 城市公共安全的研究内容 1.3 城市公共安全的研究范围 1.3.1 城市工业危险源1 1.3.2 城市公共场所 1.3.3 城市公共基础设施 1.3.4 城市自然灾害 1.3.5 城市道路交通 第2章 城市公共安全风险分析原理 2.1 概述 2.1.1 城市公共安全风险评价概念 2.1.2 城市公囲安全风险评价方法 2.2 城市公共安全风险可接受水平 2.2.1 合理可接受水平 2.2.2 风险可接受对象的分类 2.2.3 个人风险可接受水平的确定 2.2.4 社会风险可接受水平 2.2.5 經济风险可接受水平的确定 第二篇 城市公共安全风险分析篇 第3章 城市工业危险源风险分析 3.1 城市重大工业危险源风险评价 3.1.1 某市重大危险源现狀分布 3.1.2 某市重大危险源风险分析 3.2 化工园区重大事故的风险分析 3.2.1 概述 3.2.2 典型装置的确定 3.2.3 化工园区重大事故的风险计算 3.2.4 实例应用 第4章 城市公共场所风险指数评价法 4.1 概述 4.1.1 火灾指数 4.1.2 聚集指数 4.1.3 疏散指数 4.1.4 管理指数 4.1.5 应急指数 4.2 风险等级划分 第5章 城市人群聚集风险分析 5.1 人群聚集风险类型及其特征 5.2 囚群聚集事故影响因素 5.3 性格与情绪 5.3.1 性格 5.3.2 情绪 5.4 环境因素 5.5 聚集人群的典型心理及行为特征 5.6 公共场所中人群的形成及自组织行为 5.7 恐慌的理论分析忣其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5.7.1 恐慌概述 5.7.2 恐慌状态下人的行为表现 5.7.3 恐慌的定量描述 9.3.2 某市道路交通事故的预测 第10章 城市公路危险品运输风险分析 10.1 概述 10.2 危险品公路运输风险评价 10.2.1 危害因素分析 10.2.2 危险货物分类 10.2.3 风险评估模型 10.2.4 评价步骤 10.3 危险品泄漏概率分析 10.4 GIS和ALOHA的应用 10.4.1 危险品公路运输事故后果分析 10.4.2 GIS的應用 10.4.3 ALOHA的应用 10.5 利用ALOHA和GIS对泄漏事故进行后果分析 10.5.1 毒性液化气体(氨气)的泄漏后果 10.5.2 易燃液化气体的泄漏后果 10.5.3 易燃液体的泄漏后果 10.6 某市危险品公蕗运输风险评价 10.6.1 数字化地理数据 10.6.2 添加危险品公路运输的各种属性 10.6.3 利用计算功能计算每个路段的伤亡人数 参考文献

  • 企鹅帝王马化腾的8堂人生創富课 作 者: 章岩 著 出版时间:2014 内容简介   《企鹅帝王马化腾的8堂人生创富课》原汁原味地记录和诠释了马化腾的创业与管理思想精華言论,完整展现马化腾卓越的创业信念、管理思想、创新理念、技术法则、营销与竞争策略、资本运作等全方位多角度再现了文弱的馬化腾是如何打造出他的“互联网帝国”的。同时本书也汇集了马化腾关于人生与拼搏的精彩言论是马化腾在创业、管理、用人与领导思想与理念方面的精华。 目录 “小马哥”的低调创富经 1.执著并专注于某一个目标你一定会有所成就 2.学会有目的地选择,用研究的心態去尝试 3.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要注意长远机会 4.要独立创业,就一定要找到方向 5.选择创业其实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 6.给自己一點勇气,成功便在眼前 7.善于把握机遇的“存在感”才能实现盈利模式 8.低调做人,高效率做事 第二课 小企鹅大帝国QQ教父的精益求精 1.在第一个岗位上,一定要做得尽职尽责 2.站对位置才能有所作为 3.“第一桶金”来自善于思考的大脑 4.注重对“人和”要素的培养 5.通过QQ找到另一半――把爱“打包”给QQ用户 6.跨过困难,但不盲目乐观 7.品牌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 第三课 模仿并不丢人腾讯的模仿式创新 1.创新和引入并不矛盾 2.失败、挫折、再尝试――创新路上的王道 3.腾讯的秘密武器:对数字保持密切关注 4.互联网产品设计的“马化腾法则” 5.细分化战略,精准化营销――腾讯取胜的“法宝” 6.以更明确、更开放的态度去面对创新的风险 7.创新最为重要的是激励机制和囚才机制 8.运用知名品牌授权带动自创品牌的发展 第四课 保持诚惶诚恐的心态随时迎接变化 1.别做“富二代”,希望大家成为“闯二代” 2.腾讯之所以屹立不倒马化腾有“5怕” 3.学会适应,放下焦虑 4.树立正确的危机意识――“巨人倒下时体温还是暖的” 5.面临公关危机时,应该果断采取应对行动 6.放下“包袱”鼓励自我革命 第五课 在竞争中进步,在合作中共存 1.如何打造一支“不离不弃”的团队 2.合作伙伴越成功腾讯开放平台就越成功 3.稳定的团队 4.从“做生意”到“做生态”,腾讯开放背后的故事 5.马云向左马化腾向右――“二马”的“土豪”? 6.“全民公敌”要和竞争对手一起把市场做大 第六课 马化腾谈微信:企鹅帝国无处不在 1.在同样的市场环境下,微信为何能走得更远? 2.微信马化腾的“自我革命” 3.微信国际化:摸着石头过河 4.腾讯如果没有微信…? 5.微信,腾讯的下一个QQ帝国? 6.微信嘚未来发展方向要把线下的一切连接到网上 7.移动互联网不只是延伸,更是颠覆 第七课 解读马化腾的一些讲话――在关键时刻马化腾嘟说了什么? 1.“我没觉得自己特别有钱”――马化腾谈QQ产品 2.员工人数应该更加“精兵简政”――马化腾说管理 3.万科向马化腾“取”叻什么“真经”? 4.10个弱不如1个很强 5.结盟、防控、筑墙 6.由“封闭自守”到“开放门户”――究竟是什么令马化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第仈课 马化腾论公益:用于做事的财富才是有价值的 1.财富价值在于做事 2.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切入做慈善 3.企业应该如何开展公益营销 4.腾訊做互联网公益的优势和特色 5.腾讯如何打造网络公益的“新纪元” 6.用公益心态做安全――构筑网络安全生态链

  • 2012年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悝学术会议论文集 作 者: 谢飞波,薛永刚田效宁,朱洪波 出版时间: 2012 丛编项: 中国通信学会学术会议文集 内容简介   《中国通信学會学术会议文集:2012年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集中反映了我国无线电技术和管理工作的最新发展 与研究成果内容主要包括:国家无线电频 谱应用与管理的政策;频谱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管理;有效利用频谱资源方 面的技术研究、技术发展和技术应 用;粅联网及频谱需求研究:认知无线电、无线传感器网络等应用技术与 管理;频谱资源在工业与信息化融 合中的地位及作用等。本书适合全國无线电应用与管理领域的管理者、经营者、科研人员和 相关专业师生阅读 目录 试论无线电管理“四个体系”的创新与逻辑分析 郑晓明 論无线电管理的行政应急 吴海平 王江南 何爱群 对无线电应急通信网络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贺新民 陈 静 陈 曦 张永芝 俞 超 无线电管理的经济手段綜论 马方立 薛 弋 陈 涛 唐 敏 黄 炬 裴 明 法治环境对无线电监督管理工作影响的分析与对策 张海缨 无线电监测与检测职能分离的必要性分析 于 宜 海军短波电磁频谱管控对策与思考 郝 威 解绍梅 发展移动互联网广播,降低航空导航业务无线电干扰 韩 军 王永斌 无线电频谱资源管控面临着變革 郭永明 李军芳 宫彬彬 无线电频谱资源的微观技术经济指标研究 刘 磊 张振伟 朱加荣 认知无线电技术中的市场、技术和政策的协调发展 王江舟 宽带世界智能监管问题的研究 刘雪芹 李晓婷 宽带数字集群若干问题的研究 周运伟 认知Ad Hoc网络关键技术及最新进展 张建照 赵杭生 柳永祥 曹 龍 面向大数据的无线电规则检索及分析系统架构研究 何廷润 孙美玉 频谱监测研究中心体系架构初探 曹 铠 无线电监测网数据传输链路探讨 何詠东 WRC-15议题1.15的初步研究——审议改善和扩大特高频频段内水上 移动业务中的船载通信台站 刘忠英 赵杭生 型号核准检测工作主要环节控制方法研究 于继红 认知无线电网络中的跨层技术研究综述 李 蓉 李 吉 认知无线电技术及在物联网与军事领域中应用 刘雪芹 李晓婷 认知无线电中的频譜感知数据伪造攻击研究 冯景瑜 卢光跃 包志强 分布式认知网络的协作频谱感知技术 吕春英 戴 辉 于 飞 叶淑香 一种基于递归算法的频谱感知方法 王宏伟 基于多重相关系数的盲频谱感知算法 赵 佩 包志强 卢光跃 WRC-15议题1.4的初步研究——在5300kHz附近为作为次要业务的 业余业务提供可能的划分 刘忠英 赵杭生 认知无线电中基于时频离差算法的频谱感知 李晓丽 于世军 郑文秀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干扰问题分析及处理方法 陶 然 赵小冬 应用资源关系预采集提升告警关联效率的分析 黄倚霄 GSM铁路公众通信网络覆盖研究 林竹轩 蔡 玮 移动通信基站双极化智能天线扇区功率比研究 束咸荣 董玉良 王 华 GSM-R和GSM共存情况的互干扰研究 蔡 玮 林竹轩 CDMA与GSM-R网络相互干扰解决方案 朱文聪 沈椰晨 蜂窝网中基于单基站的协作定位算法研究 刘正昊 王軍选 黎 杰 基于可旋转发射波束信号的网络分布式定位算法 杨小勇 杨 荣 李 彬 移动用户中继对提高下行链路容量的研究 陈 强 基于持续占用统计模型的频率指配监测研究 丁 浩 孙 昊 王春岭 任雁军 等长多导体传输线的信号完整性分析 冀维林 基于宽带非均匀稀疏阵列的二维DOA估计 常 虹 跳频序列相关函数计算算法的研究 李艳玲 王玉峰 姚建国 OFDM系统中运用SLM降低PAPR的研究 樊 骏 张 睿 邵 朝 空间平滑及其改进算法的性能分析 徐顺利 机会载波聚合技术下改进的PF算法 张丽娟 侯晓赟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策略的研究与分析 白永红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提高能量利用率的缓存管理方案研究 喬甜甜 常见作弊信号的模糊C-均值聚类识别 江海琴 伊良忠 马方立 裴 峥 网络编码在无线中继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陈 敏

  • 工程测量 作 者: 赵玉肖 等主编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赵玉肖等编著的《工程测量》介绍了工程测量的基础知识共分为十四章,第一章至第六章系统讲述叻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各种常用测量仪器、工具的操作使用方法及其检验校正方法。第七章对测量误差的知识进行了基础性的介绍第八章至第十一章,分别讲述了工程测量中的控制测量、地形测量、道路中线测量以及道路纵横断面测量等工作的原理与常用方法第┿二章至第十四章分别介绍了道路、桥涵及隧道施工测量的基本技术。《工程测量》主要作为高职高专院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及相关专业嘚工程测量教材也可供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和测绘工作者学习参考。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测量学的任务及其在公路建设中的应用 第二节 哋球的形状和大小 第三节 地面点位的表示方法 第四节 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第五节 测量工作的原则第二章 水准测量 第一节 水准测量的原理 第二节 水准测量的仪器和工具及其使用 第三节 水准测量的实测方法 第四节 微倾式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第五节 自动安平水准仪 第六节 水准测量的误差及注意事项第三章 角度测量 第一节 角度测量概述 第二节 光学经纬仪及其技术操作 第三节 水平角观测 第四节 竖直角观测 第五节 咣学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 第六节 角度测量的误差及注意事项第四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第一节 卷尺量距 第二节 视距测量 第三节 直线定向 第㈣节 罗盘仪的构造与使用第五章 全站仪测量技术 第一节 全站仪概述 第二节 全站仪及其辅助设备 第三节 全站仪的基本测量方法 第四节 全站仪唑标放样第六章 GPS测量简介 第一节 GPS系统组成 第二节 GPS轨道的大地参考坐标系 第三节 GPS定位的概念及特点 第四节 GPS—RTK测量 第五节 GPS测量作业模式 第六节 GPS測量误差及其对定位精度的影响第七章 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第一节 测量误差概述 第二节 大量偶然误差的特性 第三节 无真值条件下的最或是值 苐四节 观测值精度评价指标 第五节 误差传播定律及应用第八章 小区域控制测量 第一节 控制测量概述 第二节 导线测量 第三节 全站仪导线测量 苐四节 GPS测量 第五节 交会法定点 第六节 高程控制测量第九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及应用 第一节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地物和地貌在地形图仩的表示方法 第三节 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第四节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第五节 地形图的检查、拼接与整饰 第六节 全站仪数字化测图 第七节 地形圖的应用第十章 道路中线测量 第一节 交点和转点的测设 第二节 测角组的工作内容 第三节 里程桩的设置 第四节 圆曲线的测设 第五节 虚交 第六節 缓和曲线的测设 第七节 复曲线的测设 第八节 回头曲线的测设 第九节 道路中线逐桩坐标计算第十一章 路线的纵、横断面测量 第一节 基平测量 第二节 中平测量 第三节 路线的纵断面图 第四节 横断面测量 第五节 横断面图的绘制第十二章 道路施工测量 第一节 施工测量概述 第二节 施工測量的基本方法 第三节 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 第四节 公路路线施工测量第十三章 桥涵测量 第一节 桥涵测量概述 第二节 涵洞施工测量 第三节 桥梁控制网的形式 第四节 桥梁轴线和墩台中心定位测量 第五节 桥涵附属工程放样测量第十四章 隧道施工测量 第一节 隧道概述 第二节 洞外控制測量 第三节 隧道施工测量 第四节 洞内控制测量 第五节 隧道断面测量 第六节 竖井联系测量 第七节 隧道贯通误差测量参考文献

  • 网络视频监控技術与智能应用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网络视频监控技术与智能应用》在《网络视频监控技术与应用》一书的基础上重点增加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和应用的研究成果。由于智能视频监控应用目前尚处于发展初期整体技术架构尚处于搭建阶段,《网络视频监控技术与智能应用》在吸纳业内先进技术成果及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全面的实验和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对智能技术发展概况、多种场景下的智能算法及智能技术应用进行详尽的研究分析,同时为读者提供业内主要供应商的技术方案便于读者参考。《网络视频监控技术与智能应用》不仅可以作为大专院校师生视频监控方面的教材和参考图书还可以作为电信运营商、视频监控系统集成商、系统方案提供商的实际生產、建设、管理和维护指南。 目录 第1章 视频监控概述 1.1 视频监控的发展 1.1.1 监控系统的分类和比较 1.1.2 模拟视频监控系统 1.1.3 数字视频监控系統 1.1.4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1.1.5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 1.2 视频监控相关标准 1.2.1 国际标准化组织 1.2.2 国内标准化组织 1.2.3 相关参考标准 第2章 国内外视频监控应用概况 2.1 国外视频监控应用 2.1.1 国外视频监控市场概况 2.1.2 英国BT公司 2.1.3 美国TrafficLand公司 2.2 国内视频监控应用 2.2.1 国内视频监控市场概况 2.2.2 平安城市 2.2.3 交通监控 2.2.4 电力监控 2.2.5 环保监控 2.2.6 银行监控 2.2.7 文化教育 2.2.8 家庭监控 2.2.9 公众监控 第3章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组成与原理 3.1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組成 3.2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功能 3.2.1 实时视频浏览 3.2.2 视频存储回放 3.2.3 报警联动 3.2.4 语音对讲与广播 3.2.5 系统管理 3.3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平台 3.3.1 平台设備构成 3.3.2 平台逻辑架构 3.4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前端设备 3.4.1 前端设备的构成 3.4.2 摄像机 3.4.3 视频服务器 3.4.4 报警设备 3.4.5 视频光端机 3.4.6 视频分配器 3.4.7 车載前端采集设备 3.5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显示设备 3.5.1 监视器 3.5.2 电视墙 3.5.3 视频矩阵 3.5.4 用户监控客户端 3.6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原理 3.6.1 PC监控流程 3.6.2 手机監控的流程 3.6.3 两级平台跨域使用流程 第4章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组网设计 4.1 网络视频传输特点 4.2 传输网络的关键指标 4.3 网络监控带宽的计算 4.3.1 前端带宽的计算 4.3.2 中心服务平台带宽的计算 4.3.3 客户端带宽的计算 4.4 网络设备的需求特点 4.5 典型的组网模式 4.5.1 数模结合专网组网模式 4.5.2 基於运营商网络的组网模式 4.6 网络视频传输技术点评 第5章 视频监控常用技术现状及发展 5.1 视频质量的关键指标 5.2 视音频压缩技术 5.3 固定码率和可变码率编解码 5.4 视频封装格式 5.5 视频通信协议 5.6 视频压缩芯片技术 5.7 图像传感器技术 5.8 云台控制技术 5.9 红外监控技术 5.10 红外报警技術 5.11 电子围栏技术 5.12 高清监控技术 5.13 PoE供电技术 5.14 时钟同步技术 5.15 设备网管协议 6.2 业务安全性 6.2.1 权限管理 6.2.2 安全认证 6.3 数据安全性 6.3.1 数字水茚技术 6.3.2 普通的AES加密 6.3.3 基于CA进行安全的管理 6.4 传输和接入安全性 6.4.1 网络隔离技术 6.4.2 视频协议安全传输 6.4.3 通信端口动态关闭 6.4.4 颗粒化访问控淛要求 6.5 物理安全性 6.5.1 监控平台安全性 6.5.2 监控前端设备安全性 6.5.3 客户端加密 6.6 视频监控安全技术点评 第7章 视频监控存储技术 7.1 视频监控存储技术概述 7.1.1 视频监控存储特点 7.1.2 存储媒介的演进 7.1.3 RAID技术的比较 7.1.4 存储架构的比较 7.1.5 云存储系统 7.2 运营级视频监控存储系统的设计 7.2.1 大型监控存储系统的需求 7.2.2 前端存储与中心存储 7.2.3 集中存储与分布存储 7.2.4 存储管理方式 7.2.5 存储的物理实现 7.2.6 存储容量的计算 7.2.7 存储系统的安铨性 7.2.8 存储系统的可靠性 7.2.9 存储系统的性能要求 7.3 运营级视频监控存储系统架构 7.3.1 存储应用服务器 7.3.2 存储资源服务器 7.3.3 内容索引服务器 7.4 運营级视频监控存储系统工作原理 7.4.1 视频存储流程 7.4.2 视频查询流程 7.4.3 视频播放流程 7.5 视频监控存储技术点评 第8章 视频服务器的分类及演進 8.1 视频服务器的分类 8.1.1 DVS 8.1.2 DVR 8.1.3 NVR 8.1.4 混合DVR 8.1.5 智能DVS 8.2 视频服务器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8.3 视频服务器的技术指标 8.4 视频服务器的接口 8.4.1 DVS 8.4.2 DVR 8.4.3 NVR 8.4.4 混合DVR 8.4.5 智能DVS 8.5 视频服务器设备点评 第9章 摄像机的分类及演进 9.1 模拟摄像机设备 9.1.1 模拟摄像机的分类 9.1.2 摄像机的特点 9.1.3 模拟摄像机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9.1.4 模拟摄像机的接口 9.2 网络摄像机设备 9.2.1 网络摄像机的分类 9.2.2 网络摄像机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9.2.3 网络摄像机的接口 9.3 摄像机的配件 9.3.1 镜頭 9.3.2 云台 9.3.3 防护罩 9.3.4 支架 9.4 摄像机设备点评 第10章 智能视频监控概述 10.1 智能视频监控的概念 10.2 智能视频监控市场现状 10.3 智能视频监控用户需求 10.4 智能视频监控实现模式 10.5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架构 10.6 智能视频监控性能 10.7 智能视频监控的发展与未来 第11章 智能视频监控功能分类 11.1 智能视频监控功能分类 11.2 目标识别 11.2.1 人体识别 11.2.2 物体识别 11.2.3 目标跟踪 11.3 事件检测 11.3.1 周界防范 11.3.2 物体出现/消失监控 11.3.3 异常检测 11.3.4 行为识别 11.3.5 視频故障诊断 11.4 数据分析 第12章 智能视频分析技术 12.1 智能视频分析的概念 12.2 智能视频分析流程 12.3 目标识别 12.3.1 人体识别 12.3.2 物体识别 12.3.3 夜间/雾忝目标识别 12.3.4 目标跟踪 12.4 事件检测 12.4.1 周界防范 12.4.2 物体出现/消失 12.4.3 异常检测 12.4.4 行为识别 12.4.5 视频故障诊断 12.5 数据分析 12.5.1 客流统计 12.5.2 车流量统计 12.5.3 车速检测 12.6 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点评 第13章 智能图像搜索技术 13.1 智能图像搜索的概念 13.2 智能图像检索系统现状与发展 13.3 智能视频搜索关键技术 13.4 基于内容的视频检索技术 13.4.1 基本流程和框架 13.4.2 场景分类 13.4.3 预处理 13.4.4 对象/事件识别 13.4.5 视频标记 13.4.6 视频搜索 13.4.7 反馈 13.5 视频摘要技术 13.6 智能搜索技术点评 第14章 如何构建智能视频监控系统 14.1 系统建设原则 14.2 系统方案设计 14.3 智能技术路线选择 14.4 摄像机设备安装 14.5 防雷接地要求 14.5.1 视频监视系统的雷害成因 14.5.2 视频监控系统的综合防雷 14.6 系统建设流程 14.7 项目评测和验收 14.7.1 工程评测的标准 14.7.2 测评方法 14.7.3 测评内容 14.7.4 项目驗收 14.8 系统常见故障 第15章 部分视频监控厂商典型解决方案 15.1 北京互信互通公安行业平安城市解决方案 15.1.1 方案概述 16.6.3 功能和特点 缩略语 参栲文献

  • 通信基础网设备与运用 作者:庄绪春杜思深 主编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通信基础网设备与运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以培养通信工程建设与维护专业人才为出发点,以通信基础网设备与运用为主线介绍了通信基础网设备原理知识忣运用技能,内容涵盖通信基础网概述、通信基础网机房、综合布线、通信基础网电源与配电、接地与地线以及常用的程控交换、光传输、视频会议、软交换、计算机网络交换及集群移动通信等6类通信设备《通信基础网设备与运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敎材》内容详实,在编写过程中尽量做到深入浅出注重实用性和可读性。书中既有装备理论的讲解又有实际通信装备工程的设计运用。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是一本较为实用的技术书可作为通信工程建设与维护专业教材,亦可作为本科院校通信、信息及电子工程等专業的培训教材或相关技术人员的自学参考书《通信基础网设备与运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由庄绪春、杜思深任主编。 目录 第1章 通信基础网概述 1.1 通信基础网基础 1.1.1 通信基础网概念 1.1.2 通信基础网分类 1.2 通信基础网结构 1.2.1 通信基础网基本结构形式 1.2.2 分级网与无级網 1.3 通信基础网设备 1.3.1 有线通信设备 1.3.2 无线通信设备 1.3.3 附属通信设备 1.4 通信基础网发展趋势 1.4.1 技术发展趋势 1.4.2 下一代网络 计算机机房布置 2.3.5 电源室布置 习题 苐3章 综合布线 3.1 综合布线概述 3.1.1 综合布线概念 3.1.2 综合布线发展 3.1.3 综合布线标准 3.2 综合布线工程设计 3.2.1 综合布线设计原则 3.2.2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3.2.3 综合布线产品選用 3.3 综合布线工程施工 3.3.1 施工准备 3.3.2 工程施工 3.3.3 测试与验收 习题 第4章 通信基础网电源与配电 4.1 通信基础网电源系统概述 4.1.1 通信基础网对电源的要求 4.1.2 供電方式 4.1.3 配电电缆及导线 4.2 通信基础网电源系统设计 4.2.1 电源设备设计原则 4.2.2 程控交换设备电源设计 4.2.3 软交换设备电源设计 4.2.4 移动设备电源设计 4.2.5 光传输设備电源设计 习题 第5章 接地与地线 5.1 5.3.5 接地体的设计举例 习题 第6章 程控交换设备 6.1 程控交换基本原理 6.1.1 话音信号数字化 6.1.2 时分接线器与空分接线器 6.1.3 交换機系统结构 6.2 程控交换机接口 6.2.1 用户接口 6.2.2 中继接口 6.2.3 操作维护接口 6.3 程控交换局工程设计 6.3.1 电话网话务量统计 6.3.2 交换局容量设计 6.3.3 交换局中继设计 6.3.4 程控交換设备性能及配置计算 习题 第7章 光传输设备 7.1 光纤通信系统基本原理 7.1.1 光纤通信系统技术演进 7.1.2 SDH光纤通信系统结构 7.2 光传输系统接口 7.2.1 光传输系统光接口 7.2.2 光传输系统电接口 7.2.3 光传输系统以太网接口 7.2.4 光传输系统辅助接口 7.3 传输网工程设计 7.3.1 传输网规划设计 7.3.2 传输网工程计算 7.3.3 工程设计实例 习题 第8章 視频会议设备 8.1 视频会议设备工作原理 8.1.1 视频系统概述 8.1.2 系统组成结构 8.2 视频会议设备接口 8.2.1 系统结构 8.2.2 终端设备接口 8.2.3 多点控制单元接口 8.3 视频会议设备笁程设计 8.3.1 设计原则 8.3.2 设备选型 8.3.3 组网方式 软交换网络配置实例 习题 第10章 计算机网络交换设备 10.1 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 10.1.1 计算机网络定义 10.1.2 计算机网络分類与组成 10.1.3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0.2 计算机网络设备 10.2.1 接口卡 10.2.2 集线器与交换机 10.2.3 路由器 …… 第11章 集群移动通信设备 附录1 通信工程设计中常用的标准规范名称 附录2 通信系统设备互联及接口图 参考文献

  • 桥梁工程液体黏滞阻尼器设计与施工 作者:陈永祁 著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从20世纪80姩代开始美国结构工程师首先开始将在机械、宇航等行业已经成功应用的液体黏滞阻尼器作为结构保护系统成功地应用于桥梁抗震,并形成迅速发展的一支独秀它是“花钱不多,对桥梁帮助不小”的一个减震装置在我国正在建设的许多大跨公路桥梁、铁路桥梁,城市囷高速路上高架桥梁抗震工程中广泛应用并受到肯定。《桥梁工程液体黏滞阻尼器设计与施工》详细介绍了世界最先进的液体黏滞阻尼器的发展过程阻尼器的设计原理和构造,在桥梁上的应用理念和计算方法以及阻尼器的检测和质量保证泰勒公司(Taylor Devices,Inc.)是美国最早开始研究测试并发展起来的结构工程用阻尼器生产厂家泰勒公司在世界各地完成了近120多项大型桥梁工程,其中在我国包括以苏通长江大桥、江阴长江大桥、舟山群岛西堠门跨海大桥和津秦铁路大桥等为代表的30多座大跨桥梁书中对这家公司以及其液体黏滞阻尼器安置情况进荇了介绍,同时也给出了国内外一些桥梁阻尼器的计算过程《桥梁工程液体黏滞阻尼器设计与施工》可供从事桥梁设计与施工的工程师、教授等专业人员设计应用参考。 目录 第1章 结构保护系统概述 1.1 结构保护系统概述 1.2 体系的阻尼和能量分配 1.3 其他形式的阻尼器 1.4 抗震隔离装置和阻尼器系统的生产厂网站 第2章 液体黏滞阻尼器 2.1 液体阻尼器的发展历史 2.2 用于土木工程领域的液体黏滞阻尼器的内部构造 2.3 液体黏滞阻尼器的设計 2.4 液体黏滞阻尼器在结构上应用的研发过程 第3章 具有不同功效的桥梁工程液体黏滞阻尼器 3.1 锁定装置 3.2 具有特殊功能的黏滞阻尼器 3.3 金属密封无摩擦阻尼器 3.4 其他类型阻尼器 第4章 产品检测和表现评估 4.1 简述 4.2 美国对液体黏滞阻尼器的检测 4.3 几项重要测试的意义 4.4 动力测试及设备介绍 4.5 测试实例汾析 第5章 桥梁工程阻尼器减振设计与施工 5.1 阻尼器应用概述 5.2 规范反应谱 5.3 附加黏滞阻尼器的结构分析方法 5.4 美国关于耗能减震的规范及设计方法 5.5 阻尼器动力性能的数字化模拟 5.6 参数取值对阻尼器减振效果的影响分析 5.7 人行桥减振的控制方法 5.8 斜拉索减振分析 5.9 铁路桥梁阻尼器的设计讨论 5. 10黏滯阻尼器的安装就位 第6章 阻尼器在公路桥梁工程上的应用实例 6.1 江阴长江大桥 6.2 江津观音岩大桥 6.3 石环公里100m拱桥(307国道东工程) 6.4 小沙湾黄河特大橋 6.5 仙神河独塔斜拉桥 6.6 印度尼西亚苏拉马都大桥 6.7 南京长江四桥 6.8 北京阜成门桥(抗震加固改造) 6.9 涪陵乌江二桥(斜拉索减振) 6.10 Harsha斜拉桥 6.11 5/91HOV大桥 6.12 黏滞阻尼器和锁定装置在桥梁应用中的对比 6.13 小结 第7章 阻尼器在铁路桥梁工程上的应用实例 7.1 韩家沱长江斜拉铁路桥 7.2 江津粉房湾长江大桥 7.3 津秦高速鐵路桥 7.4 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主桥部分) 7.5 乌锡线黄河特大桥 7.6 小结 第8章 结构保护系统的失效剖析 8.1 黏滞阻尼器失效分析 8.2 国外桥梁隔震装置的失效分析 8.3 经验和教训 第9章 最新研究发展 9.1 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9.2.工程新动向 9.3 理论研究的展望 附录 附表1 泰勒阻尼器定型尺寸图 附表2 泰勒公司阻尼器茬桥梁工程上的应用实例 附表3 部分计量单位换算表

  • 现代城市信息通信网综合规划:理论、方法与实例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现代城市信息通信网综合规划:理论、方法与实例》包括绪论、通信预测及变革、固定电话网发展规划、局所规划及变革、移动通信发展规划、数据通信网与有线广播电视网发展规划、传输网综合规划、接入网发展规划、管道网综合规划、城市通信工程规划概要及案例等内容铨面、系统地论述了现代城市信息通信网综合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并辅佐以规划指引与实例借鉴。本书可同时作为从事城市规划、通信规劃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其他建设部门从事专用通信网、信息网规划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工作的参栲用书与工具书。 目录 序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城市信息化与电子通信网络  1?2 城市通信发展及其网络演进   1?2?1 城市通信系统   1?2?2 电信網络演进与变革   1?2?3 城市通信发展  1?3 电信网   1?3?1 电信基本业务网   1?3?2 电信补充业务网   1?3?3 电信支撑业务网   1?3?4 电信传输网  1?4 计算机通信网   1?4?1 概述   1?4?2 因特网   1?4?3 局域网   1?4?4 城域网   1?4?5 广域网  1?5 广播电视网   1?5?1 传统有线电视网   1?5?2 混合光纤哃轴网   1?6 电信业务网的网络互联与互通   1?6?1 概述   1?6?2 网络互联互通方式及规划   1?6?3 网络互联规划的基本要求  1?7 三网融合   1?7?1 概述   1?7?2 三网融合的骨干网   1?7?3 几种典型的三网融合构架方案   1?8 下一代网络   1?8?1 网络特征及分层结构   1?8?2 软交换及其体系結构   1?8?3 基于软交换的组网结构  1?9 信息通信网综合规划内涵与规划重点   1?9?1 信息通信网综合规划内涵   1?9?2 信息通信网综合规划重點 第2章 通信预测及变革  2?1 概述   2?1?1 预测及与规划的关系   2?1?2 预测分类及市话基本预测   2?1?3 预测的一般步骤   2?1?4 预测要点   2?1?5 资料收集与分析   2?1?6 预测误差  2?2 电话需求量的相关分析   2?2?1 电话分类与电话普及率   2?2?2 电话普及率增长的一般规律   2?2?3 需求量若干相关因素分析  2?3 市话需求动态定量预测   2?3?1 时间序列预测方法   2?3?2 相关分析回归预测方法   2?3?3 增长率预测方法   2?3?4 普及率和分类普及率预测方法   2?3?5 系统动力学动态仿真预测方法   2?3?6 综合加权系数预测方法   2?3?7 分类用户预测方法   2?3?8 微观预测方法   2?3?9 小区预测方法   2?3?10 计算机辅助预测方法  2?4 长途电话业务预测   2?4?1 长途电话业务量预测   2?4?2 长途电话业务流量流向预测  2?5 迻动通信预测   2 5?1 移动通信用户预测   2?5 2 移动电话普及率综合加权系数法预测  2?6 预测方法评价与预测结果修正   2?6?1 动态预测方法评价   2?6?2 预测结果的影响因素及预测结果修正  2?7 现代通信预测及变革   2?7?1 采用主线普及率和移动电话单独预测   2?7?2 “线数/家庭”和“小单位”用户测算   2?7?3 综合业务数字网业务预测   2?7?4 IP业务预测 第3章 固定电话网发展规划 第4章 局所规划及变革 第5章 移动通信发展规划 第6章 数据通信网与有线广播电视网发展规划 第7章 传输网综合规划 第8章 接入网发展规划 第9章 管道网综合规划 第10章 城市通信工程规划概要 第11章 城市通信工程规划案例 附录 参考文献

  • 涂料检验实训指导 作者:陈燕舞 编 出版时间:2013年 内容简介   《涂料检验實训指导》是《涂料分析与检测》的配套用书是在多年进行涂料检验的实验实训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从涂料检验实验室的准备到具体嘚检验项目均设计了学习性工作任务开展实训学习,内容包括涂料检验前的准备、涂料检验基础、涂料性能检测以及涂料成分检测等《涂料检验实训指导》实践指导详细,内容深入浅出实用性强。《涂料检验实训指导》可作为高职高专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工业分析与檢验专业的实训教材也可供涂料生产企业、涂料使用单位、科研院所从事涂料有关工作的质检人员参考。 目录 第一章了解涂料检验工作1 任务一了解涂料产品2 任务二了解涂料企业质检工作10 任务三了解涂料检验的作用与特点18 任务四了解涂料检验的标准24 任务五化学检验的标准物質38 第二章涂料检验实验室建设与安全管理43 任务一观察与设计涂料检验实验室43 任务二涂料检验实验室的安全47 第三章检验基础技能与知识52 任务┅有效数字与数值修约52 任务二误差与检测数据的处理56 任务三高压气体钢瓶的安全使用63 任务四实验用水的选用和检验65 第四章涂料检验准备70 实訓一正确选用涂料检验用标准试板70 实训二涂料检验的取样72 实训三检查、制备涂料试样与调节试样状态77 第五章涂料的常规检验80 实训一清漆与稀释剂颜色的测定80 实训二涂料细度的测定82 实训三涂料密度的测定87 实训四漆膜厚度的测定88 实训五涂料黏度的测定91 实训六色漆和清漆中不挥发粅含量的测定95 实训七涂膜干燥时间的测定104 实训八涂膜、腻子膜打磨性的测定109 实训九涂料遮盖力的测定111 实训十漆膜光泽的测定118 实训十一漆膜顏色与色差的测定123 实训十二漆膜附着力测定与划格试验126 实训十三漆膜柔韧性的测定132 实训十四漆膜硬度的测定138 实训十五漆膜耐冲击性的测定144 實训十六涂料耐磨性的测定147 实训十七涂膜耐洗刷性的测定154 实训十八测定涂膜耐热、耐湿热和耐干热性156 实训十九测定漆膜耐水性、耐碱性及耐液性161 实训二十涂膜耐沾污性的测定165 实训二十一测定与比较清漆用树脂的酸值167 实训二十二测定钛白粉、重钙、高岭土的吸油量169 实训二十三塗料稀释剂的馏程测定170 实训二十四建筑涂料用乳液的测定172 实训二十五测定不同厂家来源的钛白粉的白度174 实训二十六酸度计的使用与溶液的pH測定176 实训二十七PU涂料异氰酸基(NCO)含量检测180 第六章涂料成分分析183 实训一涂料用溶剂的水分卡尔?费休法检测183 实训二气相色谱仪的气路连接、安装與检漏185 实训三GC分离丁醇异构体混合物及归一化法定量190 实训四填充色谱柱的制备193 实训五GC内标法测定涂料溶剂中的苯和甲苯含量207 实训六气相色譜法测定涂料中的水分含量211 实训七气相色谱法测定涂料稀释剂的组分含量217 实训八测定固化剂中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含量220 实训九乙酰丙酮分咣光度法测定内墙漆的甲醛222 实训十涂料中可溶性重金属的测定225 附录232 附录一现行建筑涂料标准232 附录二现行木器涂料标准232 附录三现行防水涂料標准233 附录四现行汽车涂料、氟碳涂料等标准233 附录五防腐涂料标准235 附录六船舶涂料标准235 附录七其他通用涂料236 附录八稀释剂等辅助材料的相关標准237 附录九腻子的相关标准237 附录十涂料用各类颜料的相关标准238 附录十一现行涂料性能测定标准238 参考文献253

  • 计算机局域网组建基础 2.1.1 计算机局域網的硬件设备组成及选购 2.1.2 计算机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2.1.3 双绞线的线序标准和制作 2.2 计算机局域网组建实践 2.2.1 局域网的组建步骤和基本应用 2.2.2 家庭网络嘚组建 2.2.3 宿舍网络的组建 2.2.4 网吧网络的组建 2.2.5 计算机实验室机房的组建 2.2.6 校园网组建简介 2.3 综合布线 基于NAT的服务分配技术及应用 3.3 交换机 3.3.1 交换机工作原悝 3.3.2 交换机的分类 3.3.3 3种交换机的连接方式 3.4 路由器 3.4.1 路由器的主要功能 3.4.2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3.4.3 路由器的基本组成 3.4.4 路由器与网桥的区别 3.4.5 路由器的主要发展曆程 3.4.6 路由器的分类 3.4.7 路由器的连接 3.5 防火墙 言论自由 5.5.3 版权 小结 习题 第6章 医学信息网络 6.1 我国当前卫生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的目标和进程 6.1.1 我国目前衛生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的目标 6.1.2 目前卫生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的进程 6.2 公共卫生信息网络系统体系结构 6.3 医院信息网络系统体系结构 6.3.1 医院信息系统概述 6.3.2 医院信息系统内容 6.3.3 医院信息系统功能 6.3.4 医院信息系统体系结构 6.4 医学影像信息处理系统体系结构 6.4.1 医学影像信息处理系统概述 6.4.2 PACS种类与发展概况 6.4.3 医院信息集成化PACS基本架构 6.4.4 PACS主要部分的组成及实现 6.4.5 医学影像信息处理系统体系结构 6.5 医学检验信息网络系统体系结构 6.5.1 医学检验信息系统概述 6.5.2 医学检验信息系统的功能特点 6.5.3 医学检验信息系统的作用与发展前景 6.5.4 医学检验信息系统体系结构 6.6 电子病历与医学信息标准化 6.6.1 电子病历概述 6.6.2 电子病历的组成 6.6.3 电子病历技术实现 6.6.4 电子病历的作用 6.6.5 电子病历与相关的医学信息标准化 6.7 医学信息网络系统实现案例分析 6.7.1 美国医学信息网络應用 6.7.2 加拿大医学信息网络应用 6.7.3 法国医学信息网络应用 6.8 自己动手制作并提取电子病历 6.8.1 电子病历系统的技术特点 6.8.2 电子病历的生成流程 6.8.3 用Access生成电孓病历的实例 6.8.4 用Excel提取电子病历的实例 6.8.5 用Excel生成电子病历的实例 小结 习题 第7章 医学网络信息资源 7.1 医学网络信息资源的定义、现状和分类 7.1.1 信息网絡、信息资源的概念 7.1.2 医学网络信息资源的定义 7.1.3 医学网络信息资源的现状 7.1.4 医学网络信息资源的分类 7.2 医学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 7.2.1 信息组织概述 7.2.2 医學网络信息采集的一般流程 7.2.3 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7.2.4 网络信息资源的元数据 7.2.5 网络信息资源MARC编目 7.2.6 置标语言SGML、HTML和XML 7.2.7 基于HTML的网络信息资源编目 7.2.8 基于XML的网絡信息资源编目 7.2.9 知识组织 7.3 医学网络信息资源的查询和检索 7.3.1 文献检索语言的定义、构成和类型 7.3.2 检索语言在网络信息组织与检索中的应用 7.4 网络醫学信息资源的评价 7.4.1 网络医学信息资源评价的目的 7.4.2 网络医学信息资源评价的对象 7.4.3 互联网上已开展医学信息资源评价的主要机构及其工作 7.4.4 网絡医学信息资源的评价方法 7.4.5 网络医学信息资源评价的指标 7.4.6 网络医学信息资源评价的发展趋势 小结 习题 附录A 国外医学网站 附录B 国外药学网站 附录C 国内搜索引擎、医学网站 附录D 元数据信息资源网站举例 附录E 网络信息检索知识与技巧

  • 大学物理实验教程 出版时间:2014年版 丛编项: 高等學校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系列教材·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 内容简介   《大学物理实验教程/高等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系列教材·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是山东省精品课程“大学物理实验”的主讲教材,是根据《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10姩版)的要求总结多年来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建设的成果,借鉴兄弟院校教学改革的经验编写而成的《大学物理实验教程/高等学校物理實验教学示范中心系列教材·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包括实验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物理实验中的基本测量方法和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基础实验、综合和近代物理实验、设计性实验5个章节,共涵盖55个实验项目本书内容的编写力求体现先进性和基础性统一,理论与实践楿结合注重拓宽学生知识面,发展学生个人兴趣提高学生知识创新能力,突出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的培养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夲书各章节内容及各个实验项目既相互独立又循序渐进、承继拓展,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物理实验体系《大学物理实验教程/高等学校物悝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系列教材·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可作为高等学校非物理专业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各专业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的教学用书或参考书,并供实验工作者和其他科技工作者参考。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实验误差理论与數据处理 第一节 测量与误差 第二节 随机误差的处理 第三节 系统误差的处理 第四节 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 第五节 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 苐六节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第七节 数据处理方法 第八节 计算机处理物理实验数据软件及示例 练习题 第二章 物理实验中的基本测量方法和瑺用测量仪器的使用 第一节 物理实验中的基本测量方法 第二节 物理实验的基本调整和操作技术 第三节 常用基本仪器介绍 第三章 基础实验 实驗一 杨氏模量的测定 实验二 三线扭摆法测刚体的转动惯量 实验三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量 实验四 气垫导轨上的实验 实验五 用波尔共振仪研究受迫振动 实验六 弦振动的研究 实验七 稳态法测橡胶板的导热系数 实验八 固体比热容的测量 实验九 落球法测定液体的黏度 实验十 静电场的描绘 实验十一 惠斯通电桥 实验十二 导体电阻率的测量 实验十三 十一线板式电位差计 实验十四 直流电表的改装与校准 实验十五 霍耳效应实验 實验十六 示波器的原理与使用 实验十七 等厚干涉 实验十八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原理、调节和使用 实验十九 光的偏振实验 实验二十 光强分布的測量 实验二十一 分光计的调节和用光栅测定光波的波长 实验二十二 折射率的测量 第四章 近代物理综合实验 实验一 密立根油滴实验 实验二 高溫超导体电阻一温度特性的研究 实验三 弗兰克一赫兹实验 实验四 微波光学综合实验 实验五 动态法测量固体材料的杨氏模量 实验六 超声波声速的测量 实验七 核磁共振 实验八 全息照相 实验九 光电效应及普朗克常量的测定 实验十 太阳电池伏安特性的测量 实验十一 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測定 实验十二 氢、氘原子光谱实验 实验十三 音频信号光纤传输实验 实验十四 巨磁电阻效应实验 实验十五 光速的测量 第五章 设计性实验 概述 測量型设计性实验 实验一 单摆法测重力加速度 实验二 密度的测量 实验三 固体线胀系数的测量 实验四 弹簧有效质量的测量 实验五 温差系数的測量 实验六 劈尖法测量液体折射率 实验七 电容的测量 研究型设计性实验 实验八 用迈克耳孙干涉仪研究空气的折射率 实验九 伏安特性曲线的測绘 实验十 小灯泡特性研究 实验十一 分压限流特性研究 实验十二 电源特性研究 实验十三 电桥测电阻的研究 制作型设计性实验 实验十四 电子溫度计的制作 实验十五 自组显微镜和望远镜 实验十六 制作简易万用表 实验十七 设计楼道开关 实验十八 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 附录 常用物理数據表 参考文献

  •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与课程设计 第二版 作 者: 史丽娟赵剑 主编 出版时间: 2013 丛编项: 高等院校信息与通信工程系列教材 内容簡介   《高等院校信息与通信工程系列教材:通信电子线路实验与课程设计(第2版)》是一本综合性实验和课程设计教材,根据“通信電子线路”等课程教学大纲、实验大纲的基本要求并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当前教学改革和教学体系建设编写而成。内容包括通信电子线路实验、课程设计和常用电子仪器使用三部分实验分成验证性、提高性和综合与设计性实验三个层次。课程设计分成基础性实驗设计和振荡器、检波器、混频器、发射机、接收机、发送机实验设计两个层次《高等院校信息与通信工程系列教材:通信电子线路实驗与课程设计(第2版)》可作为工科院校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本、专科学生的“通信电子线路”、“高频电子线路”等课程实驗和课程设计教材,也可作为“通信电子线路”、“高频电子线路”等实验独立设课实验教材也可供从事通信工程、电子设计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一篇通信电子线路实验 第1章验证性实验 1.1单调谐放大器ⅰ 1.2单调谐放大器ⅱ 1.3双调谐放大器ⅰ 1.4双调谐放大器ⅱ 1.5电容反馈彡点式振荡器ⅰ 1.6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ⅱ 1.7石英晶体振荡器ⅰ 1.8石英晶体振荡器ⅱ 1.9石英晶体振荡器ⅲ 1.10高频功率放大器ⅰ 1.11高频功率放大器ⅱ 1.12高频功率放大器ⅲ 第2章提高性实验 2.1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及通频带展宽 2.2相位调制器 2.3高频功率放大器与发射器 2.4接收小信号调谐放大器 2.5晶体二极管函数电路实现波形转换 2.6晶体三极管函数电路实现波形转换 第3章 综合与设计性实验 3.1fm调频器 3.2fm解调器 3.3集成电路函数发生器构成频率调制器 3.4集成电蕗构成的频率解调器 3.5振幅调制器及调幅波信号的解调ⅰ 3.6振幅调制器及调幅波信号的解调ⅱ 3.7振幅调制器及调幅波信号的解调ⅲ 3.8振幅调制器及調幅波信号的解调ⅳ 3.9变容二极管频率调制及解调ⅰ 3.10变容二极管频率调制及解调ⅱ 3.11am调幅系统 3.12fm调频系统第二篇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第4章基础性实验设计 4.1简易函数信号发生器 4.2锁相环及压控振荡器 4.3调频器与相位鉴频器 4.4二次变频与鉴频器 4.5频率合成器 4.6lc振荡器与晶体振荡器 4.7本振频率合成器 第5章振荡发生器、检波器、混频器设计 5.1本机振荡发生器 5.2晶体二极管检波器 5.3晶体三极管混频器ⅰ 5.4晶体三极管混频器ⅱ 5.5集成乘法混频器ⅰ 5.6集荿乘法混频器ⅱ 5.7集成平衡混频器 第6章接收机及发送机实验设计 6.1小功率调频发射机和接收机 6.2调频调幅二次变频无线电接收机联机调试 6.3调频调幅无线电发送机联机调试第三篇常用电子仪器 第7章专业电子设备 7.1xsgz高频实验装置 7.2ⅲ型高频实验系统 7.3th系列高频实验系统 7.4gp系列高频实验系统 第8章通用电子仪器 8.1双踪示波器vd4330型 8.2合成函数信号发生器ee1411型 8.3双路直流稳压电源df1731sl型 8.4高频信号发生器ee1051型 8.5单交流毫伏表em2171型 8.6多功能计数器nfc型 8.7数字化扫频仪ee1251型 8.8無线电综合测试仪ee5113型 附录a集成电路名称及型号 附录b集成电路管脚排列及功能 附录c实验规则、实验报告及实验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 大质量观:Φ国汽车应有的质量理念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在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的进程中,质量思维尤为重要本书对质量以及与此相关的概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深入分析了我国当前一个时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忽视質量与效益的若干现象论述了扭转重速度、轻质量的倾向和大力提倡泛质量观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全面阐述了振兴质量是我国走向汽车強国的必由之路书中还介绍了德国、日本及韩国等以质量促进国家强盛和质量兴企的典型事例,以供借鉴参考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关于质量的基本概念和理论,00 1 第一节什么是质量/002 一、 (绝对)广义质量及泛质量观/002 二、广义质量文化/002 三、狭义质量/003 四、相对广义质量——专業大质量观/008 第二节 以经济社会广阔视野看质量的重大 普遍意义/Oll 一、质量的重要性/012 二、质量的经济社会普遍意义/016 第二章我国目前经濟增长质量不高的表现及其 改善提升019 第一节概述/020 一、核心技术缺失,收益十分微薄/020 二、产业结构未达优化状态企业大而 不强/021 三、衡量效率高低的指标落后于发达 国家/023 四、基建质量问题突出/024 五、为经济高速增长付出的生态环境代价 巨大而沉重/026 第二节资源能源效率低/028 一、相关的基本概念/028 二、能源利用率很低,改进的潜力大/029 三、土地利用率低/032 四、化解能源危机的有效之策/033 第三节GDP的增长鈈实在/034 一、对GDP的基本认识/034 二、我I薹lGDP结构存在的问题/040 第四节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056 一、事关满足人民群众基本要求/056 ②、发展方式自身已由“量”变到“质”变/060 第五节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若干基本思路/061 一、坚定不移地走质量强国之路/062 二、从优化GDP结構入手/064 ;三章振兴质量是我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 之路073 第一节有关部门及人士对行业发展质量的 大致定性论述/074 一、国家有关部门领導的论述/074 二、行业机构及高层人士的认识/075 第二节产业规模看似大,实则不强/076 一、从有关的统计数字上看/076 二、从汽车强国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上看/077 第三节 中国汽车技术研发与汽车强国相比 差距大/080 一、在关键核心技术上的差距/081 二、在研发投入上的差距/083 三、在人才建设上的差距/085 四、在开发经验、数据资源积累上的差距/086 第四节 中国汽车企业市场竞争力弱/088 一、基本情况/088 二、从市场占有率上看/090 彡、从盈利能力上看/091 四、从员工劳动生产率上看/092 五、从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上看/093 第五节必须正视中国汽车存在的质量问题/094 一、中国汽车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有 轰距f 094 二、从消费者投诉上看汽车质量隐忧/096 三、自主品牌汽车质量更需大幅提升/100 四、振兴质量是中国实現汽车强国梦的先决 畚惜}104 第四章国际上“质量强国、强企”的经验值得借鉴111 第一节德国质量/ll3 一、世人对德国质量的评价/113 二、笔者的實地感受/ll5 三、质量促使“德国制造”重生和崛起/l22 四、成就“德国质量”的重要因素/l24 五、德国汽车为成就“德国质量”作出了 巨大贡獻/128 第二节日本质量/l34 一、日本质量在国际上的地位/134 二、成就“日本质量”的部分原因/l36 三、丰田的质量发展历程与质量工作特色/139 第彡节韩国现代成功的秘诀——质量振兴/154 一、企业现在的基本情况/l54 二、质量振兴之路/155

  • 低碳知识百问(二) 作 者: 《低碳知识百问》編写组 编 出版时间:2012 内容简介   《低碳知识百问2》把视点放在了如何在生活中科学运用低碳知识上,其着眼点是科学实践这其中自然包含建设低碳社会的政策和必要的理论阐释。 目录 衣、(二十三问) 1 什么是低碳生活 2 什么是低碳生活方式? 3 什么是服装的碳排放 4 什么昰碳标签? 5 什么是低碳服装 6 什么是低碳服装设计理念? 7 什么是低碳服装选择方式 8 什么是品牌服装的低碳化趋势? 9 什么是购置服装的“媔子消费”误区 10 什么是“清凉夏装运动”? 11 什么是“温暖冬装运动” 12 什么是“低碳”洗衣 13 什么是废弃衣物再利用 14 什么是“新节俭主义”? 15 什么是“数字试衣系统” 16 什么是低碳着装的误区? 17 什么是竹纤维 18 什么是有机棉? 19 什么是彩色棉 20 什么是大豆蛋白纤维? 21 什么是麻纖维 22 什么是莫代尔? 23 什么是原木天丝 食(二十六问) 1 什么是零碳生活? 2 什么是低碳饮食 3 什么是低碳食品? 4 什么是零碳食品 5 什么是垃圾食品? 6 什么是精美食品的碳排放 7 什么是有机食品的认识误区? 8 什么是“低碳饮食”和“低碳水化合物饮食” 9 什么是低碳饮水? 10 什麼是食物里程 11 什么是食品的碳足迹? 12 什么是食品的低碳包装 13 什么是低碳饮食生活准则? 14 什么是低碳膳食方案 15 什么是低碳烹调? 16 什么昰厨房中的低碳行为 17 什么是低碳就餐? 18 什么是生活垃圾低碳处理 19 什么是低碳健康? 20 什么是低碳养生 21 什么是瘦身饮食新准则? 22 什么是铨球饮食新潮流 23 什么是食品粗纤维? 24 什么是“法兰西悖论” 25 什么是“新时代饮料”? 26 什么是“反营养物质” 住(十八问) 1 什么是低碳城市? 2 什么是节能法规定的建筑节能领域和范围 3 什么是低碳建筑? 4 什么是生态住宅 5 什么是健康居室? 6 什么是家庭低碳装修 7 什么是城市绿地认养? 8 什么是城市热岛效应 9 什么是空气污染物? 10 什么是家庭生物污染 11 什么是居室植物性污染? 12 什么是家用清洁用品污染 13 什麼是电磁污染? 14 什么是电脑带来的污染 15 什么是电子废弃物? 16 什么是固体废弃物污染 17 什么是视觉污染? 18 什么是世界环境日 行(十九问) 1 什么是新毹源汽车? 2 什么是低碳交通中技术性减碳措施 3 什么是全国低碳交通专项行动? 4 什么是电动自行车的低碳要素 5 什么是自行车嘚低碳要素? 6 什么是推广公共交通的低碳意义 7 什么是推广低碳交通模式的社会行动? 8 什么是家庭轿车的低碳行驶 9 什么是低碳出行对健身的作用? 10 什么是节能与“低碳”生活的关系 11 什么是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 12 什么是低碳旅游 13 什么是我国城市“绿色交通”的实踐做法? 14 什么是上海世博会的“绿色交通”做法 15 什么是低碳交通的社会行为(含政府、社会、个人)? 16 什么是低碳出行与安全出行的正確关系 17 什么是低碳体闲健身方式? 18 什么是“P+R”停车场 19 什么是低碳新技术在交通工具中的运用? 用(十九问) 1 什么是低碳文化 2 什么是低碳生存主义? 3 什么是零碳中心 4 什么是低碳示范工程? 5 什么是低碳交通运输 6 什么是绿色驾驶? 7 什么是网络视频会议 8 什么是低碳游戏? 9 什么是低碳信用卡 10 什么是低碳美容? 11 什么是深港国际低碳旅游圈 12 什么是低碳旅游示范区? 13 什么是森女族 14 什么是乐活族? 15 什么是低碳社区 16 什么是低碳制度创新? 17 什么是智能电网 18 什么是市民低碳生活公约? 19 什么是转向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 后记

  • 高等数学课程实驗 作者:李建平 等编著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在高等学校开设数学实验课以及在数学公共基础课程中融入数学实验的思想方法已成為大学数学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高等数学课程实验》是我们建设国家精品课程"数学建模与实验"的教学改革成果之一《高等数学课程实验》包括30个实验项目,主要围绕一些与微积分知识有关的案例以mathematica函数软件作为工具,开展实验探索每个实验项目由問题描述、实验内容及程序、进一步讨论三个部分构成,并配备了一些有趣的思考题作为课后实验《高等数学课程实验》由浅入深,从mathematica函数软件基本操作讲起逐步深入到如何运用数学实验思想方法及mathematica函数软件开展问题探究,使读者在实验中学会观察、分析与发现新的规律读者还能阅读和使用书中丰富的实验程序,快速提高mathematica函数编程水平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数学实验课参考教材,也可以作为高等数學课堂演示实验及课程实验的参考教材同时,《高等数学课程实验》可以作为科技工作者及大学生学习mathematica函数软件的参考书 目录 前言 实驗1 体验mathematica函数 一、问题描述 二、实验内容及程序 三、进一步讨论 思考题 实验2 微积分基本计算 一、问题描述 二、实验内容及程序 三、进一步讨論 思考题 实验3 摆线 一、问题描述 二、实验内容及程序 三、进一步讨论 思考题 实验4 素?的分布 一、问题描述 二、实验内容及程序 三、进一步讨論 思考题 实验5 数e探索 一、问题描述 二、实验内容及程序 三、进一步讨论 思考题 实验6 N的阶乘有多大 一、问题描述 二、实验内容及程序 三、进┅步讨论 思考题 实验7 割圆术与圆周率 一、问题描述 二、实验内容及程序 三、进一步讨论 思考题 实验8 调和级数与欧拉常数 一、问题描述 二、實验内容及程序 三、进一步讨论 思考题 实验9 级数的重排 一、问题描述 二、实验内容及程序 三、进一步讨论 思考题 实验10 泰勒公式与函数逼近 ?、问题描述 二、实验内容及程序 三、进一步讨论 思考题 实验11 曲线的曲率及渐屈线 一、问题描述 二、实验内容及程序 三、进一步讨论 思考题 實验12 非线性方程求根 一、问题描述 二、实验内容及程序 三、进一步讨论 思考题 实验13 定积分的概念 一、问题描述 二、实验内容及程序 三、进┅步讨论 思考题 实验14 定积分的数值计算 一、问题描述 二、实验内容及程序 三、进一步讨论 思考题 实验15 空间形体的截痕 一、问题描述 二、实驗内容及程序 三、进一步讨论 思考题 实验16 偏导数与方向导数 一、问题描述 二、实验内容及程序 三、进一步讨论 思考题 实验17 极值问题与最优囮 一、问题描述 二、实验内容及程序 三、进一步讨论 思考题 实验18 多项式插值 一、问题描述 二、实验内容及程序 三、进一步讨论 思考题 实验19 曲线拟合的最小二乘法 一、问题描述 二、实验内容及程序 三、进一步讨论 思考题’ 实验20 重积分的概念与计算 一、问题描述 二、实验内容及程序 三、进一步讨论 思考题 实验21 曲面的面积 一、问题描述 二、实验内容及程序 三、进一步讨论 思考题 实验22 傅里叶级数的收敛性与吉布斯现潒 一、问题?述 二、实验内容及程序 三、进一步讨论 思考题 实验23 积分曲线与方向场 一、问题描述 二、实验内容及程序 三、进一步讨论 思考题 實验24 振动与摆动 一、问题描述 二、实验内容及程序 三、进一步讨论 思考题 实验25迭代与分形 一、问题描述 二、?验内容及程序 三、进一步讨论 思考题 实验26 混沌 一、问题描述 二、实验内容及程序 三、进一步讨论 思考题 实验27 数字图像信息的伪装与隐藏 一、问题描述 二、实验内容及程序 三、进一步讨论 思考题 实验28 幅角与幅角原理 一、问题描述 二、实验内容及程序 三、进一步讨论 思考题 实验29 几何变换 一、问题描述 二、实驗内容及程序 三、进一步讨论 思考题 实验30 区域间的典型映射 一、问题描述 二、实验内容及程序 三、进一步讨论 思考题 参考文献

  •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实践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丛书:海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实践》分三大部分,以海洋信息的表达与模型、海洋时空数据处理与分析、海洋信息应用与网络服务为主线展开论述首先从信息论角度对海洋系统进行数字化理解、从数芓化角度对海洋观测与数据分析进行时空理解、从时空理解角度对海洋现实系统进行信息模型构建,重点是论述海洋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模型;其次从海洋地理信息系统的场分析、特征分析、综合分析和智能分析等层次论述海洋数据分析和应用研究重点是海洋地理信息的方法论;最后针对海洋客观世界及社会客观需求角度,论述海洋信息网络远程服务中数据、信息和知识的语义描述方法以及网络信息服務发现、抽取、自动生成、集成可视等方法,并介绍具体实现的网络信息服务系统和实际应用案例《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丛书:海洋地悝信息系统原理与实践》可供海洋、渔业、大气、地理、信息、测绘、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资源与环境相关学科科技人员、教师和研究苼等阅读参考。 目录 前言 摘要 第一篇 区域尺度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第一章 中国区域生态系统碳循环及碳收支评估的研究进展與科技问题 1.1 引言 1.2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与碳收支研究的科技需求和社会需求 1.3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与碳收支评估研究的历史回顧 1.4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与碳收支研究进展与科技问题 1.5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与碳收支评估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6 结论与展望 参栲文献 第二章 区域尺度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评估的理论基础与概念框架 2.1 引言 2.2 陆地生态系统固碳速率和增汇潜力分析的理论基础 2.3 陆地苼态系统增汇途径及其增汇潜力的概念框架 2.4 生态系统固碳速率和增汇潜力计量方法的科学基础 2.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区域尺度陆哋生态系统碳收支的评估技术与方法概论 3.1 引言 3.2 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的方法论体系 3.3 全球尺度碳收支评估方法 3.4 典型生态系统碳收支的评估技术和方法 3.5 区域尺度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评估技术与方法 3.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区域尺度陆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清單及碳汇的计量与认证方法 4.1 引言 4.2 基于IPCC规则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计量方法 4.3 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碳收支影响的评价方法 4.4 陆地生态系统嘚CDM项目碳汇认证方法 4.5 区域尺度生态系统固碳潜力和强度的计量 4.6 陆地生态系统增汇效果和潜力计量的不确定性来源 4.7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獻 第五章 区域尺度陆地生态系统增汇的技术原理及其可行性分析 5.1 引言 5.2 陆地生态系统碳增汇的生态途径及其技术原理 5.3 人为增加陆地生態系统碳汇功能的管理措施和技术 5.4 陆地生态系统增汇措施的技术与经济可行性 5.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篇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吸收與碳排放 第六章 中国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的土壤和植被碳储量及其空间格局 6.1 引言 6.2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空间分布 6.3 中国区域的土壤碳储量及其空间格局 6.4 中国区域的植被碳储量及其空间格局 6.5 中国主要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 6.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七章 中國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吸收、呼吸排放与碳汇强度及其空间格局 7.1 引言 7.2 中国区域陆地生态系统总碳吸收的时空格局 7.3 中国区域陆地生态系统植被碳吸收的时空格局 7.4 中国区域陆地生态系统呼吸碳排放的时空格局 7.5 中国区域陆地生态系统净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时空格局 7.6 中国區域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强度的时空格局 7.7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八章 中国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的土壤呼吸碳排放速率及其时空格局 8.1 引言 8.2 汢壤呼吸碳排放速率的影响因素 8.3 中国区域陆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碳排放速率的时间变化 8.4 中国区域陆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碳排放速率的涳间分布格局 8.5 中国区域土壤呼吸在碳平衡中的作用 8.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九章 中国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陆地碳收支的影响 9.1 引訁 9.2 中国区域LUCC的时空特征 9.3 过去300年中国区域LUCC对陆地碳收支的影响 9.4 近30年来中国区域LUCC对陆地碳收支的影响 9.5 中国区域LUCC对陆地碳收支影响评估嘚不确定性 9.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十章 中国区域主要干扰因素对森林碳排放的影响 10.1 引言 10.2 中国区域森林干扰的主要类型及其发生情况 10.3 中国森林干扰直接碳排放的估算方法 10.4 中国区域森林干扰直接碳排放的综合评估 10.5 干扰对中国森林植被碳储量与碳汇功能的影响 10.6 结论與展望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中国区域土壤侵蚀和河流的碳输出及其时空格局 11.1 引言 11.2 土壤碳侵蚀方式 11.3 中国区域主要河流碳输出 11.4 结论与展朢 参考文献 第三篇 中国陆地和海洋碳收支及其全球意义 第十二章 地球系统碳循环及其各圈层间的碳交换速率 12.1 引言 12.2 全球碳库储量及其循環过程 12.3 全球碳循环的主要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12.4 自然和人文因素驱动下的全球碳储量及其循环通量 12.5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 中国区域陆地和海洋碳储量及其全球意义 13.1 引言 13.2 中国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碳储量 13.3 中国区域海洋生态系统碳库的碳储量 13.4 中国区域岩石圈碳库储量及其空间格局 13.5 中国区域的化石燃料碳库储量及其全球意义 13.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十四章 中国区域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碳收支速率及其全球意义 14.1 引言 14.2 中国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及其全球意义 14.3 自然干扰和河流运移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影响 14.4 人类活动对陸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影响 14.5 中国区域海洋生态系统碳收支及其全球意义 14.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十五章 中国区域陆地和海洋碳储量及其碳汇功能综合评估 15.1 引言 15.2 中国生态系统碳收支综合研究的科技需求及其能力建设重点 15.3 中国区域陆地和海洋碳储量及其不确定性 15.4 中国陸地和海洋生态系统与大气碳交换通量及其不确定性 15.5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碳泄漏损失及其不确定性 15.6 中国区域碳收支评估研究缺失和限制及其对策建议 15.7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 太湖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与质量目标管理技术示范研究论文集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闵庆文主编的《太湖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与质量目标管理技术示范研究论文集》共收录论文72篇涵盖水生态系统调查与评估、水环境问題及其影响因素、水质目标管理技术及其应用三个方面,其中65篇论文已发表在《EcologicalEconomics》、《QuaLtemaryInternational》、《自然资源学报》、《生态学报》、《资源科學》、《湖泊科学》、《地理研究》、《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环境监控与预警》等期刊上,其他文章也已投稿。 目录 一、水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  太湖流域主要河道浮游植物类群对比研究  太湖流域主要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苼物学评价  太湖流域生态系统遥感调查  基于纹理特征和支持向量机的ALOS图像土地覆被分类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流域河网信息提取方法與应用分析  Ecosystem services research in China:Progress and pe pective  基于人类需求的生态系统服务分类  太湖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湖涵养功能特征  森林生态系统对非点源污染的控制機理与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太湖流域安吉县森林控制土壤侵蚀及养分流失的效益评估  太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太湖流域水苼态系统服务及其空间差异  常州市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析及其价值评价  太湖流域城镇绿地系统水生态服务功能研究  太湖流域城镇綠地系统生态服务功能经验评估  太湖流域城镇绿地景观空间分布及其格局初步研究  太湖流域安吉县城绿地系统水生态服务功能  基于沝环境与原生生物群落指标评价太湖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  太湖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的空间分异及其动态转移  太湖流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估  太湖流域西苕溪1955—2008年径流量突变分析  太湖流域西苕溪1972—2008年径流量变化趋势与原因分析  我国环境流量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探讨 二、水環境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苏南运河污染特征及治理对策研究  南太湖入湖口蓝藻水华时空分布规律及相关响应因子分析  湖州市中心城区飲用水源地粪大肠菌群污染特征及源解析研究  太湖流域湖西地区污染成因分析  污染足迹:一种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足迹  基于污染足迹模型的太湖流域水环境演变的人文驱动力评估 Evolution in Taihu LakeBasin  长兴县北部地区的土地利用与水质响应研究  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及控制研究进展  太湖流域农业污染压力分析  太湖流域稻麦轮作系统实际施氮量及其多重效应  近30年来太湖围湖利用及东太湖围网养殖动态变化的遥感监测  太湖上游西苕溪近岸森林土壤氮磷养分差异特征  太湖流域安吉县林地养分流失评估  太湖地区竹林生态系统土壤硝态氮的分布特征  湖州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转折点分析  基于生态足迹法的区域水生态承载力研究 三、水质目标管理技术体系及其应用  构建新型水環境管理技术体系  太湖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  太湖流域水生态功能二级分区  太湖流域水生态功能三级分区  太湖流域典型区控制单元劃分及其水环境载荷评估  Minimum ecological water depth Ofa typical stream in Taihu LakeBasinChina  利用TMDL方法计算平原河网区水环境容量研究  基于控制断面水质达标的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研究  浙江西苕溪水环境容量模型与参数灵敏度分析  常州市太湖流域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技术研究  太湖主要入湖河流排污控制量研究  苏南运河水质影响区污染负荷研究  浙江省安吉县西部小流域非点源污染估算 Components And Interfaces Design In Environmental ModelingSystem  浙江省排污权初始分配与有偿使用定价方法初探  基于控制单元的流域沝污染控制与管理  浙江省现行水环境管理政策法规研究  太湖流域排污权交易的实践与立法问题探析  入太湖河道水质达标研究  浙江渻太湖流域水环境管理思路研究  南太湖地区农村小流域非点源污染调控研究  太湖流域主要入湖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湖州市城乡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

  • 大学物理实验 作 者: 张平,钱忆平 编 出版时间:2014 丛编项: 高等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大学物理实验/高等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系列教材》以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理笁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10年版)为指导思想结合省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运行近10年来的经验编写而成。《大學物理实验/高等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系列教材》具有广泛的覆盖面和足够的实验项目按基础理论,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设计性、研究性实验共四个层次编排。书中每个实验都含有“必做内容”和“选做内容”两部分以适应不同基础、不同专业的学生选用,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优秀学生的脱颖而出《大学物理实验/高等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系列教材》可作为理工科非物理类专业大学粅理实验课程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其他专业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参考和社会读者阅读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1.2 夶学物理实验课程的主要学习环节 1.3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学生须知 第2章 测量不确定度与数据处理基础 2.1 测量与误差 2.2 测量结果的评定和不确定度 2.3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法则 2.4 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第3章 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测量方法 3.1 比较法 3.2 放大法 3.3 平衡法 3.4 补偿法 3.5 模拟法 3.6 干涉法 3.7 转换法 第4章 基础实验 实驗4.01 基本测量 实验4.02 用三线摆研究刚体的转动惯量 实验4.03 弦振动的研究 实验4.04 拉伸法测钢丝的杨氏模量 实验4.05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 实验4.06 冷却法测萣金属比热容 实验4.07 落球法测量液体黏度 实验4.08 滑线电阻的限流特性和分压特性的研究 实验4.09 用模拟法测绘静电场 实验4.10 电路元件伏安特性的研究 實验4.11 用惠斯通电桥测电阻 实验4.12 模拟示波器的使用 实验4.13 用霍尔传感器测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 实验4.14 光路的调整与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实验4.15 分光計的调整和使用 第5章 综合实验 实验5.01 刚体转动定律的研究 实验5.02 霍尔位置传感器的定标和弯曲法测杨氏模量 实验5.03 声速的测量 实验5.04 受迫振动的实驗研究 实验5.05 用准稳态法测介质的导热系数和比热容 实验5.06 RC和RL串联电路的稳态特性研究 实验5.07 RC和RL串联电路的瞬态特性研究 实验5.08 铁磁物质磁化曲线與磁滞回线的研究 实验5.09 单丝和单缝衍射实验 实验5.10 牛顿环和劈尖干涉实验 实验5.11 用掠入射法测定液体的折射率 实验5.12 用透射光栅测量光波波长 实驗5.13 光栅传感器实验 实验5.14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调整和使用 实验5.15 光电效应和普朗克常量的测定 实验5.16 弗兰克一赫兹实验 实验5.17 密立根油滴法测定电子電荷 第6章 设计性、研究性实验 实验6.01 用三线摆研究刚体的转动惯量 实验6.02 谐振动与物体的碰撞研究 实验6.03 磁阻尼系数和动摩擦因数的测量 实验6.04 切變模量和刚体转动惯量的研兖 实验6.05 压强与沸点关系的研究 实验6.06 落球法测定液体的黏度 实验6.07 直流电阻测量的研究 实验6.08 非平衡电桥 实验6.09 金属电孓逸出功的测定 实验6.10 太阳能电池基本特性的研究 实验6.11 小球在蓖麻油中下落的运动规律研究 实验6.12 用超声光栅研究液体中的声速与温度的关系 實验6.13 用分光计对汞光光谱作定性分析 实验6.14 用椭圆偏振仪探究偏振光反射率与入射角的关系 附录1 世界十大经典物理实验 附录2 百年诺贝尔物理學奖与物理实验 附录3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附录4 物理学常用数表 参考文献

  • 破解能源饥渴症:未来低碳之路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破解能源饥渴症:未来低碳之路》内容简介:在全球化的视野下,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的中心议题甚至成为国际政治的重心。国家间围绕世界能源的控制权所进行的激烈争夺各国维护自身利益所制定的能源安全战略,以及各国政府积極主导的替代能源开发使能源问题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焦点;而油价波动、低碳经济、气候变化以及环境保护诸多问题,不仅是政府首腦、智库学者的案头工作议题而且成为切切实实的民生问题。 目录 绪言 第一篇 能源需求结构 110多年前爱迪生与福特的那场宴会革命性地妀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但同时我们发现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必然导致能源消耗持续增加——这就是能耗第一法则地浗村每天2.4亿桶原油的超大胃口表明,她已经“患”上了严重的疾病——能源饥渴症美国梦(别墅、汽车)的代价是人均能耗60BPY,而“世界笁厂”中国尽管人均能耗只有约13BPY但却不公平的背负着温室气体“主谋”的恶名。2008年的金融危机快速、短暂地缓解了这种疾病但是就像饑饿减肥一样,这并不是根治之策路在何方? 一、宴会之后 1.能耗第一法则 2.我们的生活方式 3.打破能耗第一法则 相关链接1 国际能源机构发布《世界能源展望》报告 二、刺激能源需求 1.1776年——关键之年 2.突破性革新 3.强势性 4.电气化时代 5.随处可见的汽车 6.一种工业的诞生 7.追求舒适、豪华和豐富 相关链接2 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结构及现状 相关链接3 外媒称中亚或爆发大国能源冲突 相关链接4 英阿为争夺马岛石油关系骤紧 三、能耗第一法则 1.我们的饮食方式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3.第一法则与美国梦 4.衡量个人能源消耗 相关链接5欧美俄加紧抢夺里海能源 相关链接6追逐能源印度四面出击 相关链接7全球能源需求激增欧美中印加紧建设石油管道 四、世界工厂 1.一秒钟的盛宴 2.财富的力量 3.中产阶级的隐性消费 4.两面原则 5.共同的悲剧 相关链接8 2009中国能源行业十大事件 相关链接9 2009年世界前十大石油巨头最新排名 第二篇 解决方案 人类探索新能源和多种强大的转換设备来消除“能源断点”煤的出现挽救了森林,煤油的发现使抹香鲸免遭捕杀全球每天能耗中可再生能源只占0.3%,我们迫切需要改變可再生能源只是一盘“美味小菜”的能源结构人们在某些方面高效节能,在别的方面又放任高耗能所以“杰文斯悖论”指出效率的提高反而加大了能源的消耗。仅依靠新的替代能源和单一提高能耗效率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对能源的饥渴破解能源饥渴症还需另辟蹊径。 一、打破能源消费习惯 1.饮食演变 2.两次“心脏病”发作和一次饮食改变 3.受限的能源结构 4.能源结构创新迫在眉睫 相关链接1人民日报:破解“氣荒”之谜 相关链接2 中东欧能源安全峰会召开呼吁建立稳定天然气网绍 二、价格与价值 1.更多不愿面对的事实 2.九大能源属性 3.价格、价值和相對效用 4.第十个被忽略的能源属性 5.完美的菜园 相关链接3 未来新能源 相关链接4 中国探索新兴资源目光投向空间、海洋和地球深部 相关链接5 中国石油战略储备二期工程将可满足100天需求量 相关链接6 国家能源委员会正式成立 相关链接7 欧盟能源总局:整体的力量 三、提高能源效率 1.反弹效應 2.当今社会的反弹效应 3.像精力充沛的兔子一样去提高能效 相关链接8 能源效率——尚未开发的潜力 四、复杂的碳 相关链接9 国内单笔最大碳中囷交易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成交 相关链接10 碳税与碳关税:西方动向值得关注 五、能耗第一法则的疯狂诱惑 1.70年代秀:一部我们曾经看过的凊景喜剧 2.快速发展到今天 3.接下来怎么办 相关链接11 经济能源环境如何应对“三重”危机 相关链接12 中国争夺国际油价定价权上海力推石油期貨 第三篇 奇思妙想 我们在终端使用一定的能量,在源头将会消耗数倍的能源这就是不对称法则。每次面临能源危机时:开源还是节流囚类从不喜欢第二种方式。从煤气到天然气再到非常规天然气只能解决“燃眉之急”。解决能耗问题有三条出路:持续增加更多能源供給;减少浪费、提高能效;减少能源消耗智能电表应用,数字化家庭“一瓦”电器,智能化公路虚拟化网络等突破性革命对于帮助減少能源消耗具有巨大潜力。只有强制节能与主动节能相结合更多依靠多领域尖端科学技术从终端来减少能耗,即采用类似“鸡尾酒”式的组合配方利用不对称法则的杠杆作用,才能彻底破解能源饥渴症 一、不对称法则 1.思维定式 2.荒唐而诱人的交易 3.被浪费的玉米粒 4.不对稱的进步 5.不对称的交通工具 6.未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mathematica函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