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滋补植物根茎叶,肥大肉质地下根茎,不知学名,求教?

药用植物学
【访问量:50077】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
药用植物学实验
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及徒手切片
【目的要求】
1.熟悉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及其注意事项。
2.熟练地正确制作临时标本片。
蒸馏水、水合氯醛、稀甘油(1:2)、液体石蜡、培养皿及毛笔。
【实验材料】桉叶、薄荷茎及叶
【方法步骤】
(一)显微镜的构造:显微镜的样式较多,但它的基本构造是相同的,可分机械装置与光学系统两部分。
①机械装置部分
1.镜座:是显微镜的基座,用来支持镜体,常呈马蹄形。
2.镜柱:是连接镜座上的金属短柱,可支持镜臂与载物台。
3.镜臂:呈弓形,是用手握取部分,与镜柱相连,它既支持镜筒,又支持载物台。
4.载物台:位于显微镜的中部,用来安放标本片,中心有个通光孔,台上的标本片推动器,能将标本片固定后,向前后左右移动,便于镜检。
5.镜筒:是垂直的金属园筒,与镜臂连接固定后,其上端装有接目镜,下连转换盘。
6.转换盘:可左右转动的球面金属器:其下面装有不同倍数的接物镜。
7.调接器:有粗、微二种,位于镜臂两侧,用以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焦距,使物像清晰,一般低倍镜用粗调节器,高倍镜用微调节器。
②光学系统部分
1.接目镜:简称目镜,安装在镜筒上端,其内可放目镜测微尺和指针。一般它的放大倍数为5X,10X,15X等。
2.接物镜:简称物镜,在转换盘下面,安有物镜和油镜,低倍镜为10X或5X,高倍镜为40X或60X,油镜为90X。高、低倍镜要比较熟悉地会使用。
3.聚光器:是由几个透镜组成,用来集中光线的,位于载物台的下面,有的是虹彩圈。
(二)显微镜的使用
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光学仪器,必须学会正确的操作方法,充分发挥显微镜的性能,得到可能的最好观察效果,又有利于保护仪器。
1.取、放显微镜时必须用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小心轻放。
2.放置显微镜,应注意放在距桌缘二寸左右;稍偏左侧,右侧放实验指导和实验本等。
3.使用时向内(逆时针方向)旋转粗调节器提升镜筒,然后旋转物镜转换器,使低倍镜与镜筒成一直线,用双眼向目镜内观看,先打开光源,到镜内出现明亮一致的视野为止。
4.移动标本片将欲观察的部分对准中央孔,从右侧面观看物镜与玻片之间距离,慢慢往外(顺时针方向)转动粗调节器,使物镜与玻片相距约5mm以上为止,切勿使其接触制片面损坏镜头和压破玻片。
5.左眼观察物镜,并慢慢向内(逆时针方向)旋转粗调节器,至视野内出现清晰的物像为止。如所观察部分不在视野中心,则慢慢移动载玻片使之居正中。
6.看到物像后,再转动微调节器,直到看到最清楚的物像时为止。
7.高倍物镜的使用:
(1)在低倍镜找到物像后,将欲放大作仔细观察的部分移至视野中央。
(2)从右侧面注视,小心转过高倍物镜。
(3)调节微调至看到清楚的物象为止。注意此时不能使用粗调节器,否则会损坏镜头和压破标本片。
(4)如果视野太暗或太亮,则应调节光栅使光线适中。
8.实验完毕,取下玻片,将显微镜清洁,使接物镜离开中央孔,向外转动粗调使镜筒下降,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然后放入镜箱内。
(三)显微镜保护及使用的注意事项
(1)显微镜应放在干燥的地方,使用时避免强烈日光照射。
(2)拿取及搬动显微镜时,应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使镜身直立,切勿倾斜摇摆,以免碰损或使接目镜滑出来。
(3)显微镜取出后,应先检查有无缺损,使用前用布揩干净,镜头有污秽时用擦镜纸揩试。决不能用手或手巾擦。
(4)使用时,镜身应放在坐台前面适中位置,以利于观察。
(5)做显微化学反应时,必须将制片由载物台上取下再滴加试剂,然后盖上玻片,并用吸水纸吸净盖玻片外的多余试剂,以避免腐蚀镜头和载物台。
(6)加热处理的制片,必须放冷后,加盖玻片才能观察。
(7)实验完毕后,必将显微镜全部擦净。
(四)常用临时标本片的制作
1.盖、载玻片的清净法
取绸布一块,盖于左手的拇指与食指之间,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持玻片l/3拖擦,不得往返,直到将玻片对光视其表面无任何尘埃及指纹为宜,再颠到另一端用同样方法拖擦。干净备用。
检查盖、载玻片是否清洁,可在载玻片上滴上一滴水,水呈球形即可,否则再水洗及拖擦,每次实验完后,所用过的盖、载玻片必须水洗与拖擦干净,下次实验备用。
2.徒手切片
本法操作简便,节省时间,只须一刀片就可切成薄片,能看见材料的天然色泽。取薄荷茎一段,长约1~2厘米,以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夹住材料。中指顶住材料的底部,左臂贴身,左手固定不动,将材料上端露出食指约2~3毫米,不宜过长,用右手的拇指与食指挟持刀片的两侧,使刀片成水平方向(与材料横切面平行)移动右臂使刀口向内自左向右拉削,切勿来回拉切,切时可先在材料切面或刀刃上润湿,切下的薄片用毛笔刷下放入有水的玻皿中备用,刀片用后立即擦干水分涂上液体石蜡,下次备用。
若用手指难以挟住薄的或细小的材料,如叶片,幼根及种子等。可取通草一段,在中间纵切一缝,然后夹入材料、切法同前。
观察叶的表面观,气孔类型等,将要观察的叶,放在左手的食指上,其拇指和中指压住叶片两端,右手持镊子内铡的尖刺破叶片,然后挟住材料慢慢地向外撕取(用力要均匀)。撕下的一层薄膜立即放到有水的净玻片上,若有卷叠,必须用解剖针弄平,在用镊子挟住盖玻片复盖,用滤纸屑吸去余液,才可置显徽镜下观察。
在已清洁的载玻片上,滴蒸馏水一滴,用镊子选已切好的薄荷茎薄片,放入试液中,
检查无折迭现象,方可用镊子夹住盖玻片的一端,另一端接触试液逐渐盖上,用滤纸屑吸去余液,才可置显微镜观察。盖片时,注意不要产生气泡。
【实验报告】
完成实验报告。
植物细胞及其壁的特化
【实验目的】
掌握植物细胞的构造及其壁的特化与鉴别特征。
0.1%碘试液,8%NaCl,5%间苯三酚醇液,浓HCl苏丹Ⅲ醇液,氯化锌碘液等各一瓶。
【实验材料】
洋葱,紫鸭跖草叶,枸杞果实,水蕰藻幼叶,薄荷茎,黄柏皮,大叶黄杨叶。
【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用镊子撕取洋葱下表皮层薄膜,用蒸馏水封片,置低倍镜下观察,可见膜状物由许多极微小“室”构成,即植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选择一个细胞转高倍镜下,详细的观察其结构。
1.细胞壁:是原生质体在生命活动中分化出来的纤维素所形成的膜状物,叫细胞壁。我们可观察到每个细胞都具自己的壁,壁与壁之间有类似果胶质的细胞质的沉积,把细胞彼此紧密地连接起来,没有细胞间隙,但可看到壁在较薄的地方有纹孔,纹孔总是成对,有利于细胞间的物质交换。
2.原生质:为细胞壁内所有的部分
(1)细胞质膜:取水蕰藻的嫰叶用蒸馏水封片观察,细胞质膜紧贴细胞壁,用8%NaCl溶液一滴由盖玻片的右上角滴入,用时在左下角用滤纸屑吸之,立刻在镜下观察与细胞壁紧贴处有一膜,因进入了高浓度的8%NaCl失去水分而逐渐收缩,膜与壁分离,这种现象称质壁分离现象。用蒸馏水置换NaCl溶液,细胞质膜又恢复紧贴细胞壁。
(2)细胞质(原生质):取洋葱的片子在显微镜下观察,几乎充满整个细胞内是一种无色半透明的液胶体,主要由蛋白质和拟脂类组成,细胞质与细胞壁接触的表面有一层透明的薄膜称细胞质膜,它具有半透明和选择透性的特点。液泡的表面有一层薄膜叫液泡膜,细胞质膜与液泡之间的部分叫胞基质(中质),是细胞质的主要部分。细胞核、质体线粒体等分布其中。
(3)细胞核:悬浮在细胞质中,具折光性,呈球形,其位置不定,一个细胞常具有一个核,但也有二个或多个核的,细胞核由核膜、核液和核仁构成,其中含有染色质;核仁悬浮于核液中,一至几个折光性很强的小球体,主要由蛋白质与核糖核酸组成。去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与植物的遗传有重要关系。
(4)质体:是细胞质中的蛋白质和拟脂类颗粒,数目众多,由于含不同的色素,而出现不同的颜色并执行着不同的生理功能,质体分为叶绿体,白色体和有色体三种。
①叶绿体:取水蕰藻片子置于镜下观察,叶绿体为球形或卵形的颗粒,主要含叶绿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因含叶绿素较多遮蔽了其他色素,所以显绿色。存在于叶、幼茎、幼果中,其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也是合成同化淀粉和酶集中的场所。
②白色体:用镊子撕紫鸭跖草叶背面的膜状物用水封片,置镜下观察,可见许多呈六角形的细胞,细胞核被许多无色的小球所包围,即白色体(淀粉形成体)。常存在于单子叶植物的表皮细胞内。白色体内有的含有原叶绿素,因此见光后可变绿,即白色体变成叶绿体。
③杂色体:用镊子挟枸杞果肉少许于有水的载玻片上,封片置镜下,可观察到众多的杂色体,多呈杆状、圆粒或不规则形,主要含胡萝卜素和叶黄素,而呈黄、橙、红等颜色,多存在于花及成熟的果实中。
以上三种质体在一定条件可以转化,如马铃薯块茎经日光照后,皮下变成绿色,是因白色体转化为叶绿体;番茄的果实成熟时变成红色,是因为叶绿体转化为杂色体;胡萝卜的根头露在地面,经日光照射变成绿色,是因杂色体转化为叶绿体的缘故。
(5)线粒体:悬浮于细胞质中比质体小的粒状或线状体。它可转变成质体,首先转变成白色体,再转变为其他质体。
(二)细胞壁的特化:细胞壁是原生质体生命活动的产物,一般由纤维素组成。纤维素遇氯化锌碘液显示兰紫色,细胞壁常渗入其它物质,致使细胞壁发生特化,主要有三种:
1.木质化:细胞壁内渗入木质素,可增强细胞壁的硬度,当壁加得很厚时,细胞趋于衰老和死亡,如管胞,木纤维,石细胞等。木质细胞壁加间苯三酚醇液和浓盐酸显红紫色,于载玻片上滴1~2滴5%间苯三酚醇液,放入薄荷薄片,在灯陷上微热,挥掉醇液后加一滴浓HC1放2~3min后,用甘油封片,置镜下观察,在什么部位?有何颜色反应?为什么?填入实验报告上。
2.木栓化:细胞壁内渗入了木栓质,使壁不透水,不透气而成为死细胞,木栓化细胞壁加苏丹Ⅲ醇液显红色,于载玻片上滴1~2滴苏丹Ⅲ醇液,放入黄柏皮切片,在灯陷上微热,冷后封片,置镜下观察,在什么部位?有何颜色反应?为什么记入实验报告上。
3.角质化:在表皮细胞的表面积聚一层角质,形成无色、透明的角质层,角质层加苏丹Ⅲ醇液染成红色。切大叶黄杨叶横切片用苏丹Ⅲ封片置镜下观察,在表皮细胞的表面上有何颜色反应?为什么?记入实验报告上。
【实验报告】
1.绘细胞构造图。
2.细胞壁的特化及其鉴别特征
加间苯三酚醇液+HCI
木质部与韧皮部的厚壁细胞
加苏丹Ⅲ醇液
根与茎的木栓组织
加苏丹Ⅲ醇液
表皮细胞表面上层一层
细胞后含物及测微尺的使用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胞后含物的主要种类、性状及性质。
2.了解测微尺的使用。
碘液一瓶、甘油醋酸一瓶、醋酸一瓶、50%硫酸一瓶、95%酒精一瓶、苏丹Ⅲ醇液一瓶。
马铃薯块茎、莨菪叶(或柑桔叶),半夏块茎横切片,大黄根茎横切片,鸢尾根茎纵切片,牛夕根横切片,大丽菊根(用老根切成小块浸泡在95%酒精一周),蓖麻籽(去种皮在乙醚内泡数日),向日葵籽。
【方法步骤】
1.淀粉的形状与性质:取马铃薯一块在有水的载玻上转几圈封片,置镜下观察,可见淀粉呈各种大小的卵园形或园形。你能见到脐点吗?脐点的形状和位置?能见到层纹吗?马铃薯的淀粉是单粒、复粒、半复粒?你根据哪些特征来确定?绘图表示。观察完毕后取下片子加碘液一滴于盖片右上角,于左下角用滤纸屑吸之,置低倍镜下观察淀粉粒有何颜色反应?为什么?
2.草酸钙结晶的形状与性质:取莨菪(或柑桔)叶靠近叶脉部分纵切,用水合氯醛2滴在火焰上透化,切不要烧干,用稀甘油一滴封片,冷后置镜下观察,是何种晶形存在并绘图?观察完毕后取下片子,加50%硫酸一滴,用滤纸屑吸去四周的,待半小时后,置镜下观察,是否有硫酸钙针状结晶析出?
又分别取永久封藏片大黄根茎横切片,半夏块茎横切片,鸢尾根茎纵切片与牛夕根横切片置镜下,分别观察,它们是何种草酸钙晶形?并绘图。
3.菊糖的形状和性质:取浸泡的大丽菊根纵切成薄片用酒精封片,置镜下观察,有扇形放射状的纹理出现即菊糖,观察完毕后用一滴蒸馏水滴在盖片右上角处,左下角处用滤纸屑吸之,继续观察菊糖是否消失?为什么?绘菊糖图。
4.糊粉粒的形状和性质:取蓖麻籽种子横切薄片移入95%酒精中几次,挑取薄片用甘油液封片观察,糊粉粒散在于细胞中,多由一个多边形和一个园球形的蛋白质结晶体所组成。观察完毕后加碘液呈何颜色?为什么?
5.油的形状和性质:作向日葵籽横切片,用水封片观察,可见多数园形油滴,观察完毕后,加一滴苏丹Ⅲ醇液呈何颜色?
6.测微尺的使用:测微尺是在显微镜下用来测量物体大小,由于各个显微镜放大倍数不同,故必须在测量物体之前,先要标化接目镜的测微尺。
(1)接目镜测微尺的标化法:将接目镜测微尺放在目镜之横格(光阑)上(注意尺的正反面)再把接物镜测微尺放于载物台上,调好光后,先测低倍镜,后测高倍镜。
方法:在低倍镜下把目尺调节适当,使平行的二个尺的左端对准零位,再从右端由远而近地划出二者的重合点,分别记下它们格数,将物尺数、目尺数,可得出目尺上每一小格在低倍镜下的μm数。高倍镜下目尺每小格的μm数求法同上。
(2)物体大小的测定:取去物尺,换上要测定的物体的载玻片,在镜下观察,轻轻移动载玻片,用目尺去量物体的直径或长度,记下格数,就可计算出实际的大小。
例:高倍镜下测目尺的刻度为0—70格,与测物尺的刻度为0—30格处二点相重合。
0.38格(即在高倍镜下目镜量尺1格相当于物镜量尺0.38格)
0.38×10μm=3.8μm
若测得物体长为目尺的4格:3.8×4=15.2μm,即在高倍镜下实物的大小。
低倍镜下目尺的标化法同上,但要注意在高、低倍镜下目尺所测实物的长度要近似,不能悬珠太大。
取马铃薯的淀粉粒,用甘油醋酸液封片,置镜下测其大小。
【实验报告】
1.绘草酸钙晶体,淀粉粒与菊糖的详图,并写出理化性质。
2.使用测微尺量出马铃薯淀粉的大小,算出其结果。
保护与分泌组织
【目的要求】
掌握保护与分泌组织的特征,类型及作用。
常规药品(略)
【实验材料】
洋地黄叶、曼陀罗叶、薄荷叶、胡颓子叶、白英叶、毛蕊花叶、忍冬叶、艾叶、按叶、常山叶、芦竹叶、黄柏一年生技条、生姜根茎、陈皮、当归(或白芷)根横切片,小茴香果横切片。
【方法步骤】
(一)保护组织:存在于植物体表面,可防止水分过度蒸发及免受外界不良环境的伤害,还有控制气体交换的能力。保护组织分为表皮和周皮。
1.表皮:初生保护组织,是由原生分生组织衍生出来的一列细胞。用镊子撕取洋地黄叶的下表皮,使表皮正面向上用蒸馏水封片置镜下观察。
1)表皮细胞:正面观细胞垂周壁呈波状弯曲(有的植物为多边形或长方形),不含叶绿粒,外壁常角质化,并在表面形成连续的角质层,有的角质层上还有蜡被,可防止植物体内水分蒸发。有些表皮细胞常分化形成气孔或向外突出形成毛茸。
2)气孔:气孔是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对合而形成的。保卫细胞质较丰富,核较大,含叶绿体,由于该细胞壁厚薄不均,因此,当保卫细胞充水膨胀时,气孔隙缝就张开,当保卫细胞失水萎缩时,气孔隙缝就关闭。所以气孔有控制气体交换和调节水分蒸发的作用。保卫细胞与其周围的副卫细胞排列的方式叫气孔器的类型。双子叶植物叶有平轴式、直轴式、不定式、不等式与环式五种;单子叶植物有禾本科型。
分别取常山叶,薄荷叶,洋地黄叶,曼陀罗叶,桉叶,芦竹叶,分别撕其下表皮用水合氯醛液加热透化,稀甘油封片,冷后置镜下观察各属何气孔器类型,填入下面括号内并绘图。
①平轴式:气孔周围的副卫细胞常为2个,其长轴与气孔的长轴平行,如(
②直轴式:气孔周围的副卫细胞常为2个,其长轴与气孔的长轴垂直,如(
③不定式:气孔周围的副卫细胞数目不定,其大小基本相同,如(
④不等式:气孔周围副卫细胞一般为3~4个,但大小不等,其中一个特别小,如(
⑤环式:气孔周围的副卫细胞数目不定(5~8)围绕气孔周围排列成环状,如(
⑥禾本科型:二个保卫细胞呈哑铃形,两个副卫细胞略成三角形,如(
3)毛茸:是部分表皮细胞向外的突出物,具有保护和减少水分蒸发的作用,毛茸分二类,一类没有分泌作用叫非腺毛,另一类具有分泌作用的叫腺毛。
①非腺毛:无分泌机能,无头、柄细胞之分。取薄荷叶,洋地黄叶,毛蕊花叶、艾叶、石苇、胡颓子叶等,分别撕下表皮或毛茸用水封片,置镜下观察,绘图。判断各属何种非腺毛?填入下面括号内。
A.单细胞非腺毛,如(
B.多细胞非腺毛,如(
C.分技非腺毛,如(
D.丁字非腺毛,如(
E.星状非腺毛,如(
F.鳞状非腺毛,如(
②腺毛:有分泌机能,有头、柄细胞之分。分别取洋地黄叶,白英叶,银花叶,薄荷叶等撕下表皮或毛茸,用水封片,置镜下观察,绘图,判断各属何种腺毛?填入下面括号内。
A.单细胞头和单细胞柄组成的,如(
B.单细胞头和多细胞柄组成的,如(
C.多细胞头和多细胞柄组成的,如(
D.多细胞头和单细胞柄组成的,如(
2.周皮,次生保护组织,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在茎叫绿皮层)组成,主要起保护作用。木栓层由数列扁平长方形细胞(横切面)木栓化所组成:加苏丹Ⅲ醇液l一2滴能染成红色。
(二)分泌组织:是由具有分泌机能的细胞所组成,根据在体表和体内,分别为外部分泌组织和内部分泌组织两大类。
1.外部分泌组织:位于植物体表,其分泌物直接排出于体外,其中有腺毛和蜜腺。
1)腺毛:是由表皮细胞分化而来的,有头部与柄部之分,头是分泌的地方。头的细胞覆盖着角质层,而分泌物则积聚在细胞与角质层之间形成的囊中,如(
2)蜜腺:是分泌蜜汁的腺体,由一列表皮细胞或其下列数层细胞分化而来,蜜腺的细胞具有浓厚的细胞质。能产生蜜汁。蜜腺常存在于花瓣基部或花托上,如毛茛花等,取薄荷叶上表皮,用水封片观察,是属何种体外类型?
2.内部分泌组织:是单个散在的分泌细胞,其分泌物贮存于细胞内,分泌细胞在充满分泌物后,就成为死的贮藏细胞、有的是油细胞,含挥发油,如(
);有的是粘液细胞,含粘液质,如半夏、白芨等。
1)分泌腔:它是由多数分泌细胞间裂开形成,分泌物大多是挥发油贮存于腔室内,腔室的形成,一种是由于分泌细胞间裂开形成,分泌细胞完整地围绕着腔室,叫离生性分泌腔,如(
),另一种是由许多聚集的分泌细胞本身破裂溶解而形成的腔室,腔室周围的细胞常破碎不完整,叫溶生性分泌腔,如(
2)分泌道:“它是由多数分泌细胞形成的管道,分泌物贮存于管道内,分泌道中的是挥发油,叫油管,如(
);有的是树脂或油树脂,叫树脂道,如松茎,两者都叫离生性分泌道(或管)。乳管:是溶生性分泌管,由一个或多个细长分枝的乳细胞形成,乳细胞是活细胞,具有强烈分泌作用,其分泌物贮存于细胞内的大液泡里,多呈白色或黄色。由单个细胞构成的乳管叫无节乳管,如夹竹桃。由数个细胞连通,其连接处细胞壁消失,成为多核的巨大管道系统,叫有节乳管,如桔梗、蒲公英等。
分别取姜、陈皮作横切片水封片,又取当归(或白芷)小回香横切片置镜下观察,判断各属何种内部分泌组织?填入上面括号内。
【实验报告】
绘气孔器的类型图和毛茸的类型图。
机械与输导组织及维管束类型
【目的要求】
掌握机械与输导组织的特征、类型及作用和维管束类型。
氯化锌碘液一瓶,间苯三酚与浓盐酸各一瓶,浓甘油一瓶。
益母草茎横切片,黄柏粉末,杏仁,苎麻茎(解离),松木茎纵切片,凤仙花茎纵切片,曼陀罗茎纵切片,南瓜茎纵切片,玉米,木通茎,南瓜茎,鸢尾根茎,贯众根茎与毛茛根等横切片。
【实验步骤】
(一)机械组织:是细胞壁明显增厚的一群细胞,在植物体内起支持作用,根据其为纤维素增厚及部位和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两类。
1.厚角组织:它的细胞是活细胞,常含有叶绿体,细胞壁由纤维素和果胶质组成,非木质化,呈不均匀的增厚,一般在角隅处增厚。存在于双子叶植物地上部分幼嫩器官(茎、叶柄、花梗)中,起支持作用,如益母草,薄荷。取益母草茎横切片观察,细胞壁特别增厚在什么部位?怎样证明它是活细胞。
2.厚壁组织:它的细胞是死细胞,因为细胞壁全面增厚,并有层纹及纹孔,成熟后细胞腔变小而死亡。根据细胞形态的不同,可分为纤维和石细胞。
1)纤维:一般为死细胞,通常成束。每根纤维细胞呈细长而两头尖、似梭形。
①韧皮纤维:在韧皮部,主要是纤维素增厚的壁,韧性大拉力强,一般较长,如苎麻、大麻等。取少许解离的苎麻用稀甘油封片观察,呈何形态?绘出它的图形,加氯化锌碘液,有何颜色反应?
②木质纤维:在木质部,主要是木质素增厚的壁,比较坚固,支持力强。如椴树等,取少量木削加1~2滴间苯三酚及一滴硫酸,有何颜色反应?
2)石细胞:细胞壁木化增厚成为死细胞,胞腔小,纹孔呈细管或分枝状,常单个散在或成群,总的形态是短而宽,形态多种,有圆形,椭圆形或分枝状。通常存在于皮、果皮、种子中,如黄柏皮、桂皮、木瓜、杏仁等,取杏仁种皮少许用水合氯醛液透化稀甘油封片观察,石细胞呈何形状?加1~2滴间苯三酚醇液,各加l滴硫酸,封片,滤纸屑吸去余液,置镜下观察石细胞。接上法观察黄柏粉末的片子,绘图比较它们的形状?有何颜色反应?
(二)输导组织:是植物体中输送水分,无机盐和营养物质的组织,其共同特点是细胞长形,常上下相连,形成适于输导的管道,可分为木质部中的导管和管胞及韧皮部中的筛管与伴胞两类。
1.导管与管胞:是专管自下而上输送水分无机盐的输导组织,存在于植物的木质部中。
①导管:是被子植物最主要的输水组织,少数裸子植物如麻黄,也有导管。导管是多数纵长的管状死细胞连接而成,导管分子两端平或稍斜,相接处的横壁常贯通成大孔,管壁一般木质化增厚,形成不同的纹理,有环纹,螺纹,梯纹,网纹,孔纹及具缘纹等导管。
分别取凤仙花及曼陀罗茎纵切片,置镜下观察各种导管纹理的形状,分别填于下面的括号内。
环纹导管:增厚部分呈环状,导管直径较小,存在于植物幼嫩器官中,如(
梯纹导管:均匀增厚部分(为连续的)与未增厚部分(为间断的)间隔呈梯形,多存在于植物的过渡器官中,如(
网纹导管:未均匀增厚部分呈网状,网孔是没有增厚的壁,其管直径较大,多存在于植物的成熟器官中,如(
孔纹导管:壁大部分的均匀增厚,未增厚处为单孔或双孔,导管直径大,多存在于植物的成熟器官中,如(
②管胞:多存在于蕨类和裸子类植物中,少数被子植物也有,为死细胞呈狭长形,两端尖斜,未端不穿孔,壁木质化加厚形成孔或梯纹,依靠纹孔(未增厚部分)输导水分,因此流速较慢,为原始的输导组织类型。取松茎纵切片观察,它的特点是什么?
2.筛管与伴胞:是输送光合作用制造的营养物质到植物其它部分的输导组织,存在于植物的韧皮部中。
筛管:是由一列纵行的长管状活细胞构成的,其组织的每一个细胞,叫筛管分子。筛管分子上下两端横壁由于不均匀地纤维素增厚而形成筛板;筛板上有许多小孔,叫筛孔,上下相邻两筛管分子的细胞质,通过筛孔彼此相连,形成输送的通道。
伴胞:位于筛管分子侧边较小的薄壁细胞,是被子植物所特有的,取南瓜茎纵切片观察,找出筛管的筛板下筛孔及伴胞。
(三)维管束类型:
分别取木通茎、玉米茎、南瓜茎、鸢尾根茎、贯众根茎与毛莨根横切片观察判断属何种维管束类型,填入括号内,并绘简图表示:
①无限外韧型:韧皮部位于外侧,木质部位于内侧,中间有形成层,如(
②有限外韧型:与无限外韧型不同之处是中间无形成层。如(
③双韧型:木质部在中心,其内外两侧有韧皮部,因此,有内、外形成层,如(
④周韧型:木质部在中心,韧皮部围绕在木质部周围,中间无形成层,如(
⑤周木型:韧皮部在中心,木质部围绕在韧皮部周围,中间无形成层,如(
⑥辐射型:韧皮部与木质部交互相间排列呈辐射状,如(
【实验报告】
绘石细胞、纤维、厚角组织、环纹、螺纹、梯纹、网纹、孔纹导管及维管束类型的简图。
根的外形和组织特征
【实验目的】
1.熟悉根的外形特征及种类。
2.掌握根的内部构造(初生与次生构造)。
【实验材料】
芥菜苗、葱(或蒜苗),蛇莓,毛茛根横切片,蚕豆根横切片,玉米根横切片。
【实验内容及步骤】
1.熟悉根的外形特征及种类:分别取芥菜苗,葱(或蒜苗),蛇莓观察其根系。
2.掌握根的初生构造
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取毛茛根横切片,由外向内观察下列各部分:
1)表皮:根最外一列薄壁细胞,排列紧密,有的细胞壁向外突出形成根毛。
①外皮层:紧靠表皮,有2~4列薄壁细胞,排列比较紧密,不含叶绿体(与茎相区别),
表皮细胞脱落后,常木栓化增厚。
②中皮层:为皮层的主要部分,薄壁细胞近圆形,排列疏松,细胞间隙较大,常含晶体与淀粉粒等后含物。
③内皮层:为皮层最内一列细胞,排列紧密,多数侧壁增厚(凯氏点),少数未增厚的细胞叫通过细胞。
3)维管柱:为内皮层以内所有组织。
①维管柱鞘:紧靠内皮层,一般为一列薄壁细胞,具潜在的分生能力。
②维管束:辐射型(初生韧皮部与初生木质部相间排列成辐射状)。
a.初生韧皮部:由筛管、伴胞、韧皮薄壁细胞,韧皮纤维组成。
b.初生木质部:常为2~5原型,外始式。由导管、木薄壁细胞、木纤维等组成。
③髓部:无(或仅几层薄壁细胞组成),(与茎相区别)。
④单子叶植物根初生构造:取玉米根横切片,由外向内观察识别下列部分:
1)表皮:常为一列薄壁细胞,但有些植物根,在表皮形成时,分裂形成多列木栓化的组织叫根被,如百部、麦冬等。
2)皮层:与双子叶植物根皮层相近。内皮层凯氏点特别清楚。
3)维管柱:为内皮层以内所有组织。
①维管柱鞘:为1~2列薄壁细胞,不具潜在的分生能力。
②维管束:辐射型,一般8~30束。韧皮部与木质部相间排列,无次生生长。
③髓部:极发达(与双子叶植物根相区别)。
3.根的次生构造:取蚕豆根横切片仔细观察,根的形成层由初生构造中的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之间的某些薄壁细胞恢复分生能力而形成的。这些细胞首先在初生木质部放射状束的凹陷部分(初生韧皮部内侧)恢复分生能力,逐渐地扩展到左右两侧,并向外推移到中柱鞘,这时中柱鞘的一部分细胞(位于初生木质部尖端的部分)也恢复了分生能力,结果在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之间形成波浪式的形成层环,早中期形成的形成层环,二原型根中的形成环层是卵圆形的,三原型的成三角形,五原型的成五角形等。
由于形成层的活动,根也不断加粗,此时常在根的维管柱鞘细胞恢复分生能力,形成木栓形成层,向外分生木栓层,向内分生栓内层,栓内层为几层排列疏松的薄壁细胞,不含叶绿体,与茎相区别。木栓层细胞多呈扁平状,排列整齐、紧密、常多层相叠,细胞壁木栓化,呈褐色。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三者合称为周皮。木栓层以外的皮层和表皮层得不到水分和营养物质逐渐枯死脱落,表皮被木栓组织代替。
中药材的根皮是指形成层以外部分,主要包括韧皮部和周皮。
绝大多数单子叶植物和蕨类植物的根,由于没有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因而,没有次生构造,整个生活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初生构造。
【实验报告】
分别绘出蚕豆与玉米根横切面简图,并标明各部位名称。
茎的外形和组织特征
【目的要求】
1.熟悉茎的外形特征、类型及茎的变态。
2.熟悉茎的内部构造——初生茎与次生茎构造。
【实验材料】
桑枝、大叶黄杨枝、石松标本、蛇莓、豌豆(带卷须)、小旋花(带缠绕物)、黄精(或姜)、根状茎、荠、马铃薯、蒜、仙人掌、钩藤、皂荚刺、葡萄枝、竹节蓼、三叶草茎横切片、玉米茎横切片、椴树茎横切片(三或四年生)、木通茎横切片、鸢尾、贯众根横切片、南瓜茎横切片。
【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正常茎外形特征:取桑枝观察其外形特征。
(二)依着生方式的不同,分别取桑枝、葡萄、小旋花与蛇莓等判别各属何类型,填入括号内。
①直立茎:直立着生的茎,如(
②攀援茎:需要依附它物才能上升的茎,其依附它物的部分有的是吸盘,有的是(叶或茎)卷须,如(
③缠绕茎:依靠茎本身缠绕它物上升的茎,如(
④匍匐茎:水平着生或葡地面,节上有不定根,如(
(三)变态类型:分别取葡萄、皂荚、钩藤、竹节蓼、仙人掌、黄精、荠、马铃薯、蒜等判别其各属类型,填入括号内。
①卷须茎:常卷状,细长,柔软,卷曲而有分枝,位于叶柄对侧,由茎的主轴变态而来,如(
②刺状茎:常刺状,短粗,坚硬,位于叶腋处,由茎的侧轴变态而来,如(
③叶状茎:常叶状扁平,绿色,如(
④仙人掌茎:常肉质肥大,成片块状,圆球状或棱柱状,叶片部分或全部退化成针刺状,如(
⑤花茎:即花梗或花托,如(
⑥根状茎:茎部肉质肥大呈根状,茎节明显,节间较短,其上有鳞叶,如(
⑦球茎:茎部肉质肥大呈球状,茎节明显,节间较短,其上有鳞叶,如(
⑧块茎:茎部肉质肥大呈不规则块状,茎节、节间叶都部明显,仅于表面凹陷处有芽眼,如(
⑨鳞茎:茎部退化而小,呈盘状或锥状,茎节不显,节间极短,其上着有生有肉质肥大的肉质鳞叶及膜质鳞叶数枚。如(
(四)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取三叶草茎横切片置显微镜下由外向内观察:
1.表皮:位于茎最外一列薄壁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外壁常有角质层或蜡被及气孔,毛茸等。
①外皮层:紧靠表皮,含叶绿体,所以幼茎多呈绿色(与根相区别),具有厚角或厚壁组织。
②中皮层:多列疏松薄壁细胞。
③内皮层:一般不明显,故皮层与维管区域之间无明显分界,少数茎如南瓜、蚕豆茎含淀粉叫淀粉鞘。个别有凯氏点。
3.初生维管束:由初生韧皮部,束中形成层与初生木质部组成。初生木质部内始式一相区别,双子叶植物多为外韧维管束,少数双韧维管束。
4.髓部:位于两个维束管之间的薄壁细胞叫髓射线(初生构造);位于中央的大形薄壁细胞称髓部。髓大(与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相区别)。
(五)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构造:取木通茎横切片观察,束中形成层与束间形成层分化,产生了次生韧皮部与次生木质部,形成层连接形成形成层环。
取椴树茎横切片观察
1.表皮,残存。
①木栓层:位于最外层,由数层排列整齐的木栓细胞组成。
②木栓形成层:薄壁细胞扁狭,切向排列紧密整齐。
③栓内层:在茎叫绿皮层,为次生皮层,含叶绿体(与根相区别)。
3.皮层:由薄壁细胞组成。
4.维管柱(中柱)
注意维管束的大小,束中形成层、束间形成层以及年轮。
整个木质中心部分叫心材,靠边部分叫边材。观察每个年轮中早材(春材)和晚材(秋材)在组织上有何区别。
①髓:位于中央,由薄壁细胞组成。
②髓射线:由两个维管束之间薄壁细胞组成,呈喇叭状(内窄而向外加宽),另外在木质部及韧皮部中还有些薄壁细胞组成的木射线和韧皮射线,合称为维管射线(次生构造)。
(六)单子叶植物茎构造:取玉米茎横切片置镜下由外向内观察:
1.表皮:位于茎的最外一列扁平而较整齐的细胞组成,外被角质层。
2.基本组织:
紧靠表皮有1~3列木栓化的厚壁或厚角组织和数列薄壁细胞,内皮层不清楚,无髓射线和髓之分。
3.维管束散生
①维管束周围的薄壁细胞有时木化。
②维管束多为闭锁性外韧型,韧皮部为数个细胞组成,外侧有纤维束,木质部中导管常有3~4个呈U字形排列,有木纤维。
(七)单子叶植物根茎的构造:取鸢尾横切片置镜下由外向内观察:
1.表皮:为根茎最外一列薄壁细胞,有的木栓化。
2.皮层:宽广,由数列排列疏松的薄壁细胞组成,细胞内充满淀粉粒。粘液细胞中有草酸钙柱晶,皮层中有时可见叶迹维管束(多为外韧型),内皮层的凯氏点明显。
3.维管柱(中柱):为内皮层以内部分,散在多数周木型维管束,单子叶植物根茎维管束多为有限外韧型(如玉米)。
【实验报告】
1.种子植物正常茎的外形特征是什么?举例绘简图并标明各部名称。
2.绘出双子叶植物木通茎横切面简图,并标注各部名称。
3.绘单子叶植物玉米茎横切面简图,并标注各部名称。
叶的外形和组织构造
【实验目的】
1.掌握叶的组成与内部构造。
2.掌握叶序及单叶与复叶的区别。
3.了解叶的变态及托叶的类型。
【实验材料】
桑叶、马尾松、沿阶草、柳、薄荷、金丝梅、何首乌、马齿苋、枸骨、大蒜、紫苏、慈竹、美人蕉、棕榈、拔葜、辛荑、虎杖、酢浆草、刺五加、象牙红、云实、水黄莲、南天竺、柑桔、夹竹桃、银杏(短枝)、仙人掌、豌豆叶等,茶叶横切片。
【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取桑叶观察其组成特征,绘简图并标明各部名称。
(二)分别取马尾松、沿阶草、柳、薄荷、何首乌等叶观察,判断它们叶片的全形填入括号内:
2.条(钱)形(
3.披针形(
4.椭圆形(
(三)分别取马齿苋、枸骨、薄荷、大蒜等叶观察,判断它们各是什么叶的质地,填入括号内:
1.肉质叶(
2.革质叶(
3.纸质叶(
4.膜质叶(
(四)分别取紫苏、车前等叶观察,判断它们各是什么叶脉,填入括号内:
1.网状脉:网状脉(
2.平行脉:弧形脉(
(五)分别取豌豆、慈竹、虎杖等叶观察,判断各是什么托叶,填入括号内:
1.侧生托叶呈卷须的(
2.侧生鞘状托叶(
3.腋生鞘状托叶(
(六)分别取桑叶、月季叶观察,判断它们各是什么叶,填入括号内:
它们的鉴别要点有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七)分别取酢浆草、象牙红、刺五加、月季、云实、水黄莲、南天竺、柑桔等叶观察。判断它们各是什么复叶,填入括号内:
1.三出掌状复叶(
2.五出掌状复叶(
3.一回羽状复叶
①一回三出羽状复叶(
②一回奇数羽状复叶(
4.二回偶数复叶(
5.三回羽状复叶(
6.多回羽状复叶(
7.单身复叶(
(八)分别取桑叶、薄荷、夹竹桃、银杏(短枝)、马尾松等叶观察,判断它们的叶序是什么类型,填入括号内:
1.互生叶(
2.对生叶(
3.轮生叶(
4.簇生叶(
5.丛生叶(
(九)分别取仙人掌、豌豆、大蒜、辛荑观察,判断它们各是什么变态,填入括号内:
1.刺状叶(
2.卷须叶(
3.革质鳞叶(
4.肉质鳞叶(
5.膜质鳞叶(
(十)叶的内部构造:取茶叶横切片
上表皮:为一列扁平细胞组成,排列紧密,不含叶绿体,表皮上常被角质层,在表皮下常有厚角组织。
叶肉:即同化薄壁组织,分栅栏与海绵组织。
①栅栏组织:位于上表皮之下的1~2列圆柱状薄壁细胞组成,垂直于表皮细胞,并紧密排列呈栅栏状,内含叶绿体。
②海绵组织:位于栅栏组织之下,与下表皮相连,细胞形状多不规则,排列疏松,细胞间隙大,状如海绵。
叶脉:即维管束,贯串于叶肉内,外韧型。主脉维管束的下方常有厚壁组织,在维管束周围有许多薄壁细胞,维管束由木质部与韧皮部及形成层组成。
①木质部:位于上方,略呈半月形,由导管、管胞等组成。
②韧皮部:位于下方,由筛管、伴胞组成。
下表皮:下表皮细胞似上表皮,气孔、毛茸较上表皮多。
【实验报告】
1.绘出茶叶横切面简图并注明各部名称。
2.举例绘出叶序的类型。
典型花的组成及类型
【目的要求】
掌握典型花的组成及类型
丁香油一瓶
牵牛、还亮草、百合、鱼腥草、菘兰、长春花、桔梗、毛茛、金丝梅、锦葵、槐花、桂竹香、括搂、红花、益母草、槐花米、桔梗花蕾、夹竹桃、云实等花。
【方法步骤】
(一)取桂竹香花由外至内地逐层解剖观察,判断典型花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二)分别取毛茛花、槐花观察,判断它们各是什么对称花?填入括号内。
①辐射对称花(整齐花):通过花的中心可必做出两个以上的对称面如(
②两侧对称花(不整齐花):通过花的中心只能做出一对称面如(
(三)分别取槐花、百合花、鱼腥草花观察,判断它们花被的组成,各是什么花?填入括号内:
①重被花:即花有花萼与花冠。如(
②单被花:即花仅有花萼或花冠。如(
③无被花:即花无花萼与花冠。如(
(四)分别取松兰、槐花、牵牛、长春花、桔梗、红花、蒲公英、益母草等花观察,判断它们各属于什么类型花?填入括号内:
①十字形花,如(
②蝶形花,如(
③漏斗状花,如(
④钟状花,如(
⑤高脚碟形花,如(
⑥唇形花,如(
⑦管状花,如(
⑧舌形花,如(
(五)分别取槐花米、桔梗花蕾、夹竹桃花蕾、云实花蕾观察,判断它们的花被片在花蕾期中各是什么排列?填入括号内:
①镊合状:即花被片彼此互不覆盖。如(
②包旋状:即花被片彼此互相覆盖。如(
③覆瓦状:即花被片其中一片或一片以上者覆盖其邻近两侧被片的花。
1)真蝶形花:即旗瓣在外,覆盖两翼瓣,翼瓣覆盖龙骨瓣。如(
2)假蝶形花:旗瓣在内,两翼瓣在外,覆盖旗瓣,同时也覆盖龙骨瓣。如(
(六)分别取毛茛、菘兰、益母草、金丝梅、槐花、锦葵、红花等花观察,判断它们花的雄蕊?填入括号内:
①分生雄蕊:即雄蕊多数,彼此分离,长度相近。如(
②四强雄蕊:即雄蕊6枚,彼此分离,4枚较长,2枚短。如(
③二强雄蕊:即雄蕊四枚,彼此分离,2枚较长,2枚较短。如(
④多体雄蕊:即雄蕊多数,于花丝彼此联合成多束。如(
⑤二体雄蕊:即雄蕊定数或多数,于花丝彼此联合成两束。如(
⑥单体雄蕊:即雄蕊多数,于花丝彼此联合成管状。如(
⑦聚药雄蕊:即雄蕊花药彼此联合成管状,花丝分离。如(
(七)分别取锦葵花、括搂花观察,判断它们各是什么子房位置?填入括号内。
①子房上位(花下位):即雌蕊子房着生于凸起或平坦的花托上,其侧壁不与花托愈合,
叫子房上位。由于花的其它部分位于子房下面,所以又叫花下位。如(
②子房下位(花上位):即雌蕊子房着生于凹陷的花托上,而子房侧壁与花托完全愈合,叫子房下位。由于花的其它部分的基部位于子房上面,所以又叫花上位。如(
(八)分别取槐花、还亮草、锦葵(或桔梗)花观察,根据心皮数联合与否判断是单子房或复子房,填入括号内:
①单雌蕊:花中只有一个雌蕊,由1个心皮构成,所以叫单雌蕊或单子房,如(
②离生雌蕊:花中有若干个彼此分离的雌蕊,每个雌蕊由一个心皮构成,所以叫离生雌蕊,如(
③合生雌蕊:花中只有—个雌蕊,由2个或2个以上的心皮合生而成,所以叫合生雌蕊或复雌蕊或复子房,如(
(九)取红花花药封片置境下观察,注意花粉粒的形状大小,表面光滑或有雕纹及萌发孔的有或无,绘简图并标出名称。
【实验报告】
1.举例说明雌蕊种类。
2.举例说明子房位置的类型。
花序及花的记载
【目的要求】
1.掌握花序分类的依据及其类型。
2.掌握花的文字和花程式的记述方法以及了解花图式的绘制法。
荠菜、女贞、麻叶绣球、刺五加或常春藤、小茴香、车前、小麦、天南星、银杏雄花序、喜树、无花果、旋覆花、附地菜、香雪兰、大叶黄扬、大戟(或五杂云)益母草等花序,毛茛、蔷薇、槐花、紫花洋地黄、白英或龙葵、射干或鸢尾、百合等花及花蕾。
【方法步骤】
(一)花序:花在花轴上捧列的方式叫花序。花轴有主轴与侧轴之分,一般由顶芽萌发出的为主轴,由腋芽萌发出的或自主轴分枝的为侧轴。
花序的类型很多,主要根据主轴顶端是否能无限生长或花开放的顺序,主侧轴的长短,分枝状况及质地等来划分。通常分为无限花序和有限花序两大类:
一)无限花序:即花序轴顶端能不断生长,花开放的顺序,一般是由下向上或由边缘向中心陆续依次开放,这类花序有12种。
1.总状花序:主轴无限生长,不分枝,其上着生近于相等的花柄,花开放的顺序是由下而上。如(
2.复总状花序:与总状花序相似,所不同的是主轴要分枝作总状排列,形成尖塔形,因此又叫圆锥花序。如(
3.伞房花序:与总状花序相似,所不同的是花柄下长上短至顶端彼此几乎近于平顶状的花序。如(
4.伞形花序:主轴无限生长,主轴短,顶端生出花梗近等长的花,呈伞状。如(
5.复伞形花序:与伞形花序相似,所不同的是主要分枝再作伞状排列。如(
6.穗状花序:与总状花序相似,所不同的是花轴上着生许多无柄的花。如(
)7.复穗状花序:与总状花序相似,所不同的是主轴要分枝,分枝作穗状排列。如(
8.葇荑花序:与穗状花序相似,所不同的是主轴纤细葇软而花序下垂。如(
9.肉穗花序:与穗状花序相似,所不同的是主轴肉质肥大呈棒状,总苞叶很发达,有的状如烛焰,所以又叫佛焰苞,凡具佛焰苞的花序叫佛焰花序。如(
10.头状花序:与穗状花序相似,所不同的是主轴肉质肥大呈头状或盘状,形如花篮,有的又叫篮状花序。如(
11.球穗花序:与头状花序相似,所不同的主轴肉质肥大呈球状,花放射状。如(
12.隐头花序:与头状花序相似,所不同的是主轴肥大呈罐状,由于花隐藏罐内,因此叫隐头花序。如(
分别取荠菜、女贞、麻叶绣球、刺五加、小茴香、车前、小麦、旋覆花、喜树、银杏雄花、天南星、无花果等花序,进行识别,分别填入括号内。
二)有限花序;即花序主轴顶端先开一花,因此主轴的生长受到限制,而由侧轴继续生长,但侧轴也是顶花先开放,故其开花的顺序为由上而下或由内至外陆续依次开放,这类花序有5种。分别取附地菜、香雪兰、大叶黄扬、大戟或五朵云、益母草花序,进行识别,分别填入下面的括号内。
1.单歧聚伞花序:即主轴节上只有一侧轴分出的花序
①镰状聚伞花序:即主轴节上只有一侧分出,而侧轴继续向同侧(或同一个方向)不断再分出一侧轴,其形状似镰刀,所以叫镰状聚伞花序。如(
②蝎尾聚伞花序:与镰状聚伞花序相似,所不同的是主轴节上的一侧交互向两边不断分出侧轴,其形如蝎尾,所以叫蝎尾聚伞花序。如(
2.二歧聚伞花序:即主轴节上同时有二侧轴分出,其各侧轴又作类似分枝的花序。如(
3.多歧聚伞花序:即主轴节上同时有三个以上侧轴分出,其每一侧轴形成一聚伞花序。如(
4.轮状聚伞花序:即对生叶腋处各着生一聚伞花序,排列成轮状。如(
(二)花的记载:
一)花的记载法:即以花各部的形态名词及术语,按一定条理,层次记载花的结构,其特点较确切,但不够形象。
二)花程式记载法:是用简单的字母、数字及符号写成一定的公式,以表示花的各部组成、排列位置、花对称性以及彼此间的关系等。此法能迅速简明记载出花各部的结构。但不能完全反映出萼片,花瓣等部的排列情况。
1.花和各部简写:一般用花各部的拉丁名词的第一个字母来表示。其简写如下:
P:表示花被,是拉丁文Perianthium的略写。
C:表示花冠,是拉丁文Corolla的略写。
K:表示花萼,是拉丁文Kelch的略写。
A:表示雄蕊,是拉丁文Androecium的略写。
G:表示雌蕊,是拉丁文Gynoeclum的略写。
2.以数字表示花的各轮数目:以数字1、2、3、4、…10表示花的各部数目,写在代表字母的右下方;以∽表示数目在10个以上,或数目不定;以0表示缺少或退化;雌蕊之后,如括号内有3个数字,第一个表示整个心皮数目,第二个表示每一个子房的室数,第三个表示每室的胚珠数(一般只用第一或第二数字),如G1:1:1-∽,G(5,5,1),G∽,1,1,G3,1,∽等。
3.以符号表示花的情况:
①↑或↓表示两侧对称花。
*表示辐射对称花。
②括弧“(
)”表示连合。
③ “+”表示排列轮数的关系。
④ “一”表示子房的位置,若子房上位,如
,如子房下位,如。
表示两性花;
♂表示雄花;表示雌花。
⑥←在两字母上,表示雄蕊贴生情况。
花程式的写法顺序是:花性别、对称情况,花各部分由外而内的依次进行记述。P或K、C、A、G,并在字母的右下方写明数字表示花的各部分数目。举例说明如下:
①豌豆花:↑5 A 9+1 G 1:1:∞
表示两性花,两侧对称。萼片5枚合生,花瓣5枚分离,雄蕊10枚,9枚合生,l枚分离成二体雄蕊,子房上位,单心皮雌蕊,一室,每室胚珠数不定。
②苹果花:﹡K (5) C 5 A∞ ( 5 : 5 : 2 )
表示辐射对称,萼片5枚合生,花瓣5枚分离,雄蕊多数离生,子房下位,雌蕊,由5枚心皮合生,合成5室,每室二个胚珠。
③桔梗花:﹡K (5)C 5A 5 ( 5 : 5 : ∞ )
表示两性花,辐射对称,花萼5枚合生,花瓣5枚合生,雄蕊5枚,分离,子房半下位,由5枚心皮合生成5个子房室,每室胚珠多数。
④桑花:﹡P 4 A 4;♀﹡P 4 G( 2 : 1 : 1 )
表示单性花,雄花,花被片4枚分离,雄蕊4枚分离;雌花花被片4枚分离,子房上位,由2心皮合生成1室,l枚胚珠。
⑤百合花:﹡P 3 + 3
G( 3: 3 : ∞ )
表示两性花,辐射对称,花被两轮,每轮有3枚花被片,分离,雄蕊6枚两轮,每轮3枚,分离,子记上位。由3枚心皮合生形成3个子房室,每室胚珠多数。
三)花图式记载法,以一定符号表示一种花的横切面投影图。此法能较形象的反映花各部的结构与排列。但记载稍繁而费时,又不能表达出子房的位置及胚珠数等纵向结构。
花图式的绘制规则:
(1)用“O”表示花轴,绘在图的上方。表示花着生在花轴上,在花轴相对的一方(或侧方)绘“⌒”表示苞片,这样表示出着生在花轴和苞片之间的腋部,如为顶生花,则以上二者均不绘。
(2)花的各部分绘在花轴和苞片之间,萼片用“”表示,花瓣以“”表示,如果萼片和花瓣都是离生,各弧线彼此分离,如为合生则以实践连接各弧线,绘制时要注意花萼、花冠各轮的排列方式(镊合状、复瓦状)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相互位置(对生、互生),若萼片或花瓣具有距,则以弧形线延长来表示。
(3)雄蕊以花药横切面“
”表示,应注意表示出排列的方式和轮数、连合或分离、花药的内向或外向、雄蕊与花瓣之间位置的关系是对生或互生,若雄蕊退化则以虚线图表示。
(4)雌蕊以子房的横切面表示,注意表示心皮的数目,合生或离生、子房的室数、胎座的类型以及胚珠着生情况等。
文字、花程式、花图式都很少单独使用,往往都是综合使用。
分别取毛茛、蔷薇、槐花、紫花洋地黄、益母草、白英、鸢尾及百合等花,写出花程式与文字描述,百合花蕾绘出花图式。
【实验报告】
写出豌豆花花程式,并进行文字描述。
果实及种子
【目的要求】
1.熟悉果实及种子来源与组成。
2.了解果实的分类依据,掌握果实的类型。
3.了解胚珠的类型。
4.掌握种子有无胚乳。
【药品及材料】
桑、八角、茴香、枸杞、括搂、木瓜、杏、柑、蓖麻、曼陀罗、罂粟、莨菪、石竹、油菜、荠菜、绿豆或豌豆、还亮草、板粟、向日葵、小茴香、菘兰、蒲公英、玉米等果实;银杏、蚕豆、蓖麻、大豆、马钱子或锦葵等种子。
【方法步骤】
(一) 果实和种子的来源及组成:
(二)果实的主要分类依据有二:
①是一朵花?还是一花序受精发育而成的果实?
②果皮是肉质?还是干燥(开裂、裂果,或不开裂、闭果)?
(三)分别取桑堪、八角、茴香、木瓜等观察,判断它们各是什么类型的果实?填入括号内:
1.聚花果(复合果、复果)如(
2.聚心皮果(聚合果)如(
3.单果如(
(四)分别取枸杞、括搂、木瓜、杏、柑等果实观察,判断它们各属肉果的什么类型:填入括号内:
①浆果如(
②核果如(
③柑果如(
④瓠果如(
⑤梨果如(
(五)分别取百合、蓖麻、曼陀曼、罂粟、莨菪、石竹、油菜、荠菜、绿豆、还亮草等果实观察,判断它们各是什么类型的裂果?填入括号内:
1)室背开裂如(
2)孔裂如(
3)室间开裂如(
4)齿裂如(
5)离轴开裂如(
6)盖裂如(
7)长角果如(
8)短角果如(
9)荚果如(
10)骨葖果如(
(六)分别取板粟、向日葵、小茴香、菘竺、蒲公英、玉米等果实观察,判断它们各属闭果的什么类型?填入括号内:
①坚果如(
②瘦果如(
③双悬果(
④翅果如(
⑤颖果如(
⑥菊果如(
(七)分别取蓖麻籽、大豆观察的外形和组织特征,绘简图并标出各部名称。
(八)分别取银杏、马钱子或锦葵、蓖麻籽观察,判断它们的胚珠各是什么类型?填入括号内:
①直生胚珠如(
②横生胚珠如(
③弯生胚珠如(
④倒生胚珠如(
(九)分别取蓖麻籽、大豆等种子观察,判断它们的子叶多少?有无胚乳?填入括号内
①双子叶有胚乳种子如(
②双子叶无胚乳种子如(
③单子叶有胚乳种子如玉米
④单子叶无胚乳种子如泽泻。
【实验报告】
1.果实有些什么类型?
2.根据子叶数目与有无胚乳分哪类型种子?
藻、菌、地衣及苔藓植物的一般特征
【目的要求】
了解藻、菌、地衣及苔藓植物的一般特征。
5%KOH一瓶。
(一)藻类:绿藻——水锦或小球藻、褐藻——海带,红藻——石花菜。
(二)菌类:伞菌(蘑菇)、茯苓。
(三)地衣类:松萝。
(四)苔藓类:地钱(雌株和雄株)。
【方法步骤】
(一)分别取水绵或小球藻、海带、石花菜等观察其所含色素的颜色等特点,判断各属何藻类门?
(二)取伞菌子实体观察其各部分的构造,又取菌折横切面封片置镜下观察子实层的结构(隔丝、担子柄、担子小柄及担孢子),绘出伞菌的外形特征和内部构造图,并标出各部名称。
(三)取茯苓粉末,用蒸馏水封片,置镜下观察其菌的构造及颜色,绘出简图。
(四)取松萝观察其外形特征,并用一横切面置镜下观察其构造,绘出其简图并标出各名称。
(五)取地钱雌雄各一株观察其外形特征,绘出其简图并标出各名称。
【实验报告】
绘出伞菌和地钱(雌雄异株)外形特征,并标出各部名称。
【实验目的】
了解蕨类植物的孢子叶、孢子囊群,孢子囊、孢子囊环带和孢子等的形状与结构。
【实验材料】
凤尾蕨、石松、贯众及其叶柄横切片,单芽狗脊,铁线蕨、粗茎鳞毛蕨,骨碎补、瓶尔小草、海金沙、木贼或问荆、紫萁。
【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取贯众,观察其外形特征,注意能育叶(即孢子叶)与不育叶的区别。取叶柄横切片观察其维管束排列情况。
(二)分别取凤尾蕨,石松观察,其孢子叶各属何类型,填入括号内:
①单生孢子叶(
②孢子叶穗(
(三)分别取贯众,单芽狗脊观察,其孢子囊群形状,填入括号内:
①园形孢子囊群(
②条形孢子囊群(
(四)分别取凤尾蕨、铁钱蕨、粗茎鳞毛蕨、骨碎补观察其孢子囊群着生方式并填入括号内:
①边生孢子囊群(
②顶生孢子囊群(
③脉背生孢子囊群(
④脉端生孢子囊群(
(五)分别取贯众,粗茎鳞毛蕨、单芽狗脊,骨碎补观察其孢子囊群盖的有无及囊群盖的形状,填入括号内:
①无囊群盖孢子囊群(
②园形囊群盖孢子囊群(
③肾形囊群盖孢子囊群(
④杯形囊群盖孢子囊群(
(六)分别取海金沙、瓶尔小草与贯众的孢子囊少许,用水合氯醛封片,观察其孢子囊壁的厚薄及环带着生的位置。填入括号内:
1.厚孢子囊:囊壁数层细胞构成(
2.薄孢子囊:囊壁单层细胞构成有以下几种薄孢子囊的环带着生:
①孢子囊的环带顶生(
②孢子囊的环带横行(
③孢子囊的环带纵行(
④孢子囊无环带的(
(七)分别取木邮嵌或问荆、石松、凤尾蕨的孢子用水合氯醛封片,观察其孢子的形状,弹丝的有无?
①孢子球形有弹丝(
②孢子四面形(体)无弹丝(
③孢子两面形(体)无弹丝(
【实验报告】
绘出贯众叶柄维管束排列简图及海金沙、贯众的环带简图。
【实验目的】
熟悉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
【实验材料】
银杏种子及叶、马尾松叶、杉木叶、侧柏叶、马尾松果、松木切片。
【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取银杏种子观察,为什么说它是裸子植物?与蕨类及被子植物有何区别?
(二)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是孢子体特别发达,都是多年生木本植物,大多数为单轴分枝的高大乔木,木质部分大多数只有管胞,极少数具有导管;韧皮部只有筛胞而无伴胞,取松木切片置镜下观察。分别取马尾松叶、杉木叶、侧柏叶、银杏叶观察,叶为针形(
),鳞片形(
孢子叶大多数聚生成球果状叫孢子叶球,通常都是单性同株或异株。小孢子叶(雄蕊)聚生成小孢子叶球——雄球化。大孢子叶(心皮)丛生或聚生成大孢子叶球——雌球花,取马尾松球果等观察属何种球花?
【实验报告】
绘银杏茎纵切面图,并标出各部名称。
被子植物检索表的使用(一)
【实验目的】
学会检索表的使用,掌握罂粟科、十字花科、石竹科与鸢尾科的主要特征。
【实验材料】
丽春花或白屈菜、松蓝、石竹或翟麦、唐昌薄或鸢尾等花。
【实验内容及步骤】
分别取丽春花、松兰、石竹与鸢尾由外而内逐轮解剖观察,写出花程式后,再用文字描述,查分科、分属检索表,写出路线图,最后查阅高等植物图鉴等书订种。
【实验报告】
观察丽春花、松蓝、石竹、鸢尾等花,写出花程式及检索到科与属的路线图并订出种名。
被子植物检索表的使用(二)
【实验目的】
学会检索表的使用,掌握毛莨科、蔷薇科、豆科、伞形科、茄科、桔梗科、菊科、百合科、姜科的主要特征。
【实验材料】
毛茛、飞燕草、委陵菜、翻白草叶、百脉根、槐花、小茴香、颠茄草、桔梗、蒲公英、百合、姜等花。
【实验内容及步骤】
分别取毛莨、委陵菜、百脉根等花由外至内逐层解剖观察,写出花程式后,用文字描述,查植物分科、分属检索表,并写出路线图,最后查阅高等植物图鉴等工具书,订种名。
【实验报告】
将以上实验用材料写出①花程式;②检索科、属路线图;③植物拉丁学名。
被子植物检索表的使用(三)
【实验目的】
学会使用检索表,掌握锦葵科、夹竹桃科、报春花科、茄科的主要特征。
【实验材料】
锦葵、过路黄、夹竹桃、白英等花。
【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分别取锦葵、过路黄、夹竹桃与白英等花由外至内逐层解剖观察,写出花程式,再用文字描述,分步检索到科到属,写出路线图,对照高等植物图鉴定到种。
(二)对白英的根茎叶花果进行文字描述。
【实验报告】
1.锦葵、过路黄、夹竹桃与白英等花的花程式及文字描述与检索的路线图及种名。
2.对白英由下而上,从外到内的进行文字描述。
被子植物检索表的使用(四)
【实验目的】
比较熟练地正确使用检索表,掌握唇形科玄参科,爵床科,马鞭草科,桔梗科,菊科,百合科等的主要特征。
【实验材料】
益母草,或夏枯草或半枝莲、紫花洋地黄或狭叶洋地黄,老鼠勒或虾衣花、马鞭草或臭梧桐、沙参、红花或苍术、蒲公英、土紫碗或旋复花,金针根或百合或吊兰等花。
【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分别取益母草、紫花洋地黄、老鼠勒、马鞭草、沙参、金针根等花写出花程式,检索到科到属,对照高等植物图鉴定到种(不文字描术与写路线图)。
(二)分别取红花、蒲公英与旋夏花等进行解剖,写出花程式,检索到科,对照高等植物图鉴定到种。
(三)试比较它们的异同点:益母草与紫花洋地黄,沙参与红花
【实验报告】
1.益母草、紫花洋地黄、老鼠勒、马鞭草、沙参、金针根与红花等写出花程式,各属何科植物。
2.试比较益母草与紫花洋地黄,沙参与红花的异同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根茎类植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