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下不定位奇偶性技巧谁懂这个呢

裸考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连裸的技巧都不知道!
公考没复习?不要紧,看下面!裸考也要杀出重围!
1.对手:很多人都不知道行测的对手是谁!同职位?自己?监考老师?。。。其实我想说的是时间啊!有人做过调查,把一份行测题目不限时间,丢给一群高中生去做,考出来的成绩跟你训练过的高手考出的成绩是差不多的!所以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能把时间这一对手给战胜了,我们自然也就成功了,最起码不会被同职位的其他人给拉开了!
2.技巧:如何去战胜时间呢?本人总结了一下技巧,限于篇幅,就稍微罗列一点,平常大家自己可以多去思索一些:
A.监考老师会提前五分钟分试卷,并会提醒大家不要做答吧!不管他,他拿我们没办法,速度开始做答,这可以节约差不多五分钟时间,很可观的。
B.大家涂卡是怎么涂的?一个一个涂?最后涂?一部分一部分涂?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涂,我可以清楚的告诉你,不要到最后涂就是了,不想悲剧的人自己可以试下(我亲眼见到一个人,到后面时间来不及,就乱涂,结果试题只有120题,他把140题都涂上了),涂卡的技巧,有些人喜欢涂满,其实没必要,简单涂一涂!这样比你好好涂最起码节省五分钟!
C.第三,卷子上,草稿纸上,试题上不是需要写名字吗?而且监考老师会不停的提醒,不要理他,到收卷时再写,收到你卷子时,你再写,监考老师总不会不让你写吧!
D.不会做时怎么办,当然随便选一个啊,随便选也有随便选的方法,总不会像高中时代选C吧,我记得14年时,我一朋友15道全部选C,结果没有一个对了,如果给他对了三个,他就上面试了!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跟大家说,每一道题在55秒内都有办法解决掉,命题组的规律是这样的,让你把这55秒用光,简单的题目,选项放在CD,难的题目就帮你省点时间,选项放在AB,当然这是概率事件,我只说大部分的情况是这样的,不信的朋友可以去验证下。。。。还有挺多小技巧可以节省一点时间,大家自己去推敲!
2申论裸考篇
1.对手:当然是阅卷老师了,阅卷老师是什么人?师大的文学系的而已!阅卷时间是多少?大家自己去算一下,100个人,每题两个老师,每天八小时,改七天,10万份卷子!平均下去,只有几十秒一份卷子!这么短的时间,这么没有政治水平的老师改卷,什么最重要,第一当然是字迹了,第二当然是政治术语了!
2.技巧:A字迹:我不要求每个人都像我字写的那么刚劲有力,但最起码的要整齐,我一笔一画刻出来的,卷面没改动过一个字,包括标点,有点也不改,没人会发现的,发现了也不会扣你分的!B:政治术语:对于的人来说,会有什么政治术语积累,所以呢,走捷径,根据材料,也就是抄材料(我的申论就是通篇的抄,当然抄的有技术了),到后面改卷的那群文学系的看到一两句都会感动的一塌胡涂,“此人有一定的政治功底”,熟不知,这些全部都在材料中,他们根本就没看,就算有看,7000字的材料,他们都记得住几句!申论的话,是有套路的,除了大作文分成四大部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陈述)其他的都分成三大段!现在就教大家怎么抄材料,材料在三十分内速度读三遍,碰到重点语句自己划线!提出问题就是抄材料的背景事件材料再述而已,分析问题就是把材料中的争议观点用自己的话概况罗列而已,解决问题,不用多说就是那些所谓的专家的话,政府负责人的观点抄下来,再添加几句,总结陈述大家都会了吧。。。具体怎么抄的有技术,自己去练一下,或者去看一些真题解析,他们都挺不错的!我只能点到为止!
3行测蒙题篇
1、选项:若选项A正确,则不用看BCD;若选项ABC错误,则直接选D。有时,ABCD四个选项全看也有必要,特别是言语,可以排除错误、无关的选项,提高正确率。不盲目选择、计算,综合运用排除、对比、绝对项错误、排除同义表述、一对矛盾选项中必有正确选项等技巧。蒙题不能靠人品,要靠技巧,看选项布局。如果计算部分能通过选项布局(二二、一三)直接选出,那么不计算此题,节省时间;有些题目,直接通过常识可以选出正确答案;有些题目,可以直接读问题,得出答案,忽略题干,节省时间。
2、答题顺序:资析可考虑放最前。言语、推理、数量、常识。如果正常顺序,除数算外别的部分,可均给数量(5)、资析(10)各腾出五分钟时间,共计十五分钟,做题前分配时间时注意预留。常识正确率最低,分值不高,建议最后答常识。复习要把弱项作为重点,考试要先从强项入手。
3、能推出、不能推出、正确的、不正确的等等,在题干最后标注“√”或者“×”,明确题目要求。或者正确的不用标识,选择错误的要在题干后面打“×”。
4、有舍才能有的,短时间做不出的题目要勇于放弃。
5、分值分配标准:言语0.6;数量1;判断:图形0.5、定义0.8,类比0.5,逻辑0.8;常识0.5,资析1。
6、瞎学习,瞎看书,全忘光,关键是考试时候能想起多少。
1、没有计算的部分可以直接涂卡,节省时间,注意题号,不要涂串行。
2、一部分一部分涂卡,蒙之前把会做得全涂上,蒙题不用在卷子上画,直接涂卡。
1、先读问题,再读题干。
2、细节判断题:先读选项,再回到原文对照:时态、数量、话题、概念、逻辑等方面的错误。
3、判断选项时,看主语是否符合题干的论述主体。
4、语句排序先进行首尾句猜测,注意运用关联词判断。(也可以找出连贯的两句,然后排出他项,很多题目不知道首尾句也可以用此得出正确答案。)不能完全信任选项分布,选完读一遍才行,或者看前三个顺序对。不要纠缠不清,得不偿失。
数量:如15道题目,先做简单的,答10道题目就可以了,不用都做,因为一定有难题,不可能都做完。
1、能秒杀就秒,充分运用选项,倍数等关系。每道题都计算不现实,要学会放弃,最不济蒙B\C。
2、要敢于设“1”或设具体数值,带入公式求解。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3、排列组合之错位排列:D1=0;D2=1;D3=2;D4=9;D5=44;D6=265。
4、牛吃草问题:Y=(N-X)T,Y是草存量,N是牛数量,X是草增速,T是耗用时间。
5、时针与分针一昼夜重合、成180度角22次,垂直44次。
6、不要只看题干就开始计算,答案选项永远是题干的一部分,计算之前看一遍选项,磨刀不误砍材工。秒杀的前提是选项。对选项先排除,后构造。
7、不要被纸老虎吓倒。
8、行程问题若时间严重不够可以直接放弃,一般都需要画图,浪费时间。
9、年龄问题:能代入先代入,或者利用年龄差不变,不能解再列方程,解方程比较浪费时间。
10、数列中有小数、负数的选项,其它选项为正整数,小数、负数是正确答案的可能性较大。
1、有的推理只需读问题和选项就可以得出答案。所以,读题顺序:问题(判断是否用读题干)---题干---选项。
2、主体、无关概念、因果联系的运用帮助选择正确答案。
3、图推,立体图形,一个面寻找特殊面,两个面看特殊面是否相对、相邻,三个面看时针顺序、求同消去。
4、除了一笔画,还有两笔画。
5、加强:轻度(重复),强度(旁人不行,没我不灵)
6、削弱:举反例、说明条件和结果没有联系
列方程求解很没有前途。一道题目之所以成为选择题是因为有选项,要关注选项布局,
资析很重要,分值重,对整体正确率起关键作用,可考虑先做,或者用常识时间抵扣,或者用其它多余时间细做(不太现实)。
1、表格、图形、混合、文字顺序,一定做不完,由简入难。资析时间不够可以从简单的图表入手;题目时间不够,可以从简单入手,不做最后判断题目;最后判断题目时间不够,可以从简单入手,看简单的选项的对错。
2、要是题目和材料在两页,可以把试卷用格尺撕开,放到一页上去看。哈哈。高。
3、先看问题,阅读时勾画关键词。
4、判断、组合题先从容易的入手。
5、中心词阅读,数据略过就好。
6、A的增长率为a,B的增长率为b,则a、b的混合增长率介于A\B之间,不用计算。
7、遇到计算量大并且计算困难的题目,一定要学会放弃。
常识:准确率几乎最低的模块
1、施主你就放弃吧,看看历年的真题,真的是无能为力。就放在最后,扫描几个自己会的,剩下的乱涂卡吧,把相应时间给出去,有能力能答对的那几道正确率和蒙的也差不多了。没有花费时间做的价值了。
2、有的常识只需读问题和选项就可以得出答案。所以,读题顺序:问题(判断是否用读题干)---题干---选项。
数列问题:
1.全奇必是奇:数列给出的项如果全是奇数,答案必是奇数;全偶必是偶:数列给出的项如果全是偶数,答案必是偶数。
2.奇偶奇偶间隔走:数列给出的项如果是奇数和偶数间隔,答案必须符合此规律。
3.从怪原则:选项中有0、1等多数为正确选项。
4.题目中全部都是整数,选项中出现分数或小数多为正确答案;同理题干全部都是小数或分数,选项中出现整数多为正确答案。
5.看出整体有单调性,如果题目为单调递增,选项中只有一个是大于题干中最后一个数字的,那么一般是正确答案。
6.分数数列中,分母多为质数,分数多需要分子,分母拆分找规律。
数学运算:
1.分析选项整体性,三奇一偶选其偶,三偶一奇选其奇。
2.选项有升降,最大最小不必看,答案多为中间项;答案排序处在中间的两个中的一个往往是正确的选项。
3.选项中如果有明显的整百整千的数字,先代入验证,多为正解。
4.看到题目中存在比例关系,在选项中选择满足该比例中数字整除特性的选项为正解。
5.一个复杂的数学计算问题,答案中尾数不同,直接应用尾数法解题即可。
6.极值问题中,问最小在选项中多为第二小的,问最大在选项中多为第二大的(先代入验证)。
选词填空:
1.注意找语境中与所填写词语相呼应的词、短语或句子。
2.重点落在语境与所选词语的逻辑关系上,而不是选项的词语上。
3.选项中近义词辨析方向是从范围不同角度辨析的,选择范围大的。
4.从语意轻重角度辨析的,选项要么选最重的,要么选最轻的。
5.辨析题选择晦涩难懂的。
片段阅读:
1.选项要选积极向上的。
2.选项是文中原话不选。
3.选项如违反客观常识不选。
4.选项如违反国家大政方针不选。
5.启示、告诉、道理材料的片段阅读,不选文字内容层面的选项。
6.启示、告诉、道理材料的片段阅读,选择激励人的选项或在精神上有触动的选项。
7.提问方式是选标题的,选择短小精悍的选项。
8.提问方式是“错误的”“不正确的”,要通读材料在选择选项,不能断章取义。
逻辑推理:
1.数字比例与题干接近的选项要注意。
2.定义判断题注意提问方式是属于还是不属于。
3.定义判断若出现多定义,不提问的定义不用看。
4.削弱型和加强型推理题题干中未提信息若出现一般为无关选项。
5.评价型推理题正确答案一般兼顾双方。
6.结论型推理题正确答案一般为语气较弱的选项。
7.排除弱化项、主观项、论题偏离项,剩下往往是答案。
1.图形本身变化不大考虑对称、旋转、平移、翻转等。
2.图形本身变化较大考虑元素数量、叠加等。
3.若图形复杂多变且出现怪图,重点考虑共性,如共同元素数量、位置关系等。
4.空间型图形推理注意合理利用橡皮、小刀等工具模拟题干。
希望考生们都能考到自己梦想的职位,技巧只是辅助,关键是要踏实学好基础方法,并不断练习!
本文由大连转载发布 (微信公众号:dlhuatu)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在这里我希望纠正大家一些观点,&br&1.我的这篇文章不是去谈论学习的捷径。学习没有捷径可走,如果有那么早已经被世人所知了。你们不知道的是,我现在每天依然会高强度学习8个小时左右。所以我个人在学习中是从不去推荐什么捷径的,但是不妨碍我们去使用科学适合的方法学习。&br&2.我的方法强调的是&b&基础!!基础!!基础!!&/b&&br&没有基础,什么都是扯淡。&br&3.您认为您高中时代的理解能力多强?&br&很多人指出,我的文章为什么不像别人的文章一样去让我从这个或者那个角度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呀。你感觉高中那样做适合吗?你感觉你在高中8门课的重压之下还有时间这样玩?敢这样玩的&b&都是智商剩余人事,我们不是;所以认清事实&/b&!!!很多人真正去问一个概念的各种为什么,在生活中很常见吗?&b&都是大学,有足够空闲时间了;晚上回家了,有足够空闲时间了&/b&!!请考虑高中的实际情况好不好!?到大学你学习一个概念可以问1万个为什么都没关系,时间够呀!!诸位感觉一天12个小时学习时间可以吧,一共5门课=12/5=2.4小时。你感觉解决一个为什么需要多久?概念的为什么都解决了,解题的为什么呢?每个模块知识点之间的为什么呢?认清现实:高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b&极其有限的时间内&/b&,快速提高成绩!!&br&为什么现在很多老师强调学习中多去问为什么,那是因为老师学过;已经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和框架了。&b&他明白那两个知识点是依靠什么联系起来的&/b&,所以上课一引导学生都可以做出来。&br&但是下课没老师,我们就要自己去解决这个问题了;&b&我们就要自己寻找知识点的联系了&/b&,找到联系基础是我们要有宏观知识结构呀!!这个就是最困难的事情了。&br&4.您认为您高中时代的那些为什么解决起来很容易?&br&我强调了刻意练习,&b&你通过题目中的异同去比较一下;这个是最快速也是最省力的问题!!当你比较足够多,就能看到共同的东西----这就是这个题目的!!这个知识的本质!!这样你才能灵活运用!!&/b&前人的经验,可以直接借鉴;如果能一次把一个知识点的三个题目弄明白就是三个角度了。而高手,顶尖学霸可以轻松去问为什么是因为别人在之前已经经过刻意练习活天生智商问题具有那种能力了。再说,当我们问为什么的时候是需要一定基础的;当基础不怎么样的时候却去问为什么。如果那个为什么本身就是一个死胡同,进去了走出来不会浪费时间吗?&br&5.为什么衡水和毛坦厂升学率那么高。&br&因为其在刻意练习的量特别大,大到已经可以让学生一眼看出题目的异同了。如果其在思考总结方向再加强,他们每年每个学生都考上清华北大也正常!!!&br&但是如果我们没有那么高强度的刻意练习,就需要在其他方面去补充!!思考,总结;知识结构!!!&br&&br&&br&&p&&b&***************************************************************************************************************&br&&/b&&/p&&p&&b&****************************我叫分割线****************************************************&/b&&b&*****************&/b&&/p&&p&&b&****************************************************************************************************************&/b&&/p&&br&&br&&p&&b&&a data-hash=&244c9f2e1e943e36af7ba& href=&//www.zhihu.com/people/244c9f2e1e943e36af7b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梁小良& data-hovercard=&p$b$244c9f2e1e943e36af7ba&&@梁小良&/a& ;指正了我关于索引的错误。&br&&/b&&/p&&p&&b&&a data-hash=&c281dbd0c48df& href=&//www.zhihu.com/people/c281dbd0c48df&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视界之外& data-hovercard=&p$b$c281dbd0c48df&&@视界之外&/a& , &a data-hash=&c41feda9ca4b235bebb4b2& href=&//www.zhihu.com/people/c41feda9ca4b235bebb4b2&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williamed& data-hovercard=&p$b$c41feda9ca4b235bebb4b2&&@williamed&/a& ;指正了我关于毛坦厂和衡水的错误。&/b&&/p&&p&&b&特别感谢上述朋友在我的文章中指正出来的不足&/b&&/p&&br&&p&&b&目录&/b&&/p&&p&&b&一:题主问题的原因分析&/b&&/p&&p&&b&二:3个小问题&/b&&/p&&p&&b&三:学习方法小结&/b&&/p&&p&&b&四:3个小问题解答&/b&&/p&&p&&b&五:实际学习案例(强烈建议,先看这一部分;再回头开始看!!!)&/b&&/p&&p&&b&六:现实生活中教育案例分析&/b&&/p&&p&&b&七:文章中涉及的软件&/b&&/p&&p&&b&***************************************************************************************************************&br&&/b&&/p&&p&&b&****************************一:题主问题的原因分析****************************************************&/b&&/p&&p&&b&****************************************************************************************************************&/b&&/p&&br&&br&第一:为什么有很多学生在老师讲课的时候什么都懂,很多时候是学生不懂而装懂!!&br&&br&站在老师的角度而言,因为长时间的锻炼已经形成一种惯性逻辑;也就是说碰到问题会自然知道那样解决。因为老师是真正的理解,在其脑海中其实早已经有了对应的知识框架,以及适用的场景并且会灵活运用了。但是站在学生角度而言,接受一个知识,他们绝大部分都是了解,了解,了解!重要的说三遍! 所以所谓的什么都懂,其实本质上就是了解(可能是了解定义,可能是了解定义,内涵,外延;但肯定不是完全理解)而已。我个人认为,真正的懂应该是这样的:了解→刻意练习→思考,加深理解,知道适用场合→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灵活运用→理解。&br&但是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刻意练习太少,课下的时候虽然刻意练习;却很少思考,最后的结果就是根本不理解。换而言之学生在第一步都做的不错,但是后面的步奏都没做好;最终的结果就是不理解。&br&&br&第二:但是做题却不会做。&br&&br&这个问题其实是和上面那个问题相关的,我个人感觉有两个原因。1.因为很多学生在刻意练习之后没有及时的反馈思考,这里面的反馈思考包含:运用了什么知识,为什么用在这里,其在这里求出了什么,不用行不行。很多学生做完题目一丢,OK;我搞定了,去玩了。。。这样很明显缺乏思考以及反馈,只有思考了,才能及时反馈在大脑里面;进而形成思维惯性(解题思维)。&br&2.很多的学生在第一开始对这个知识了解的时候,也就是老师上课讲解的时候就没有尝试搭建自己的知识结构;等到刻意练习遇到难题而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就会打乱原本零散的知识点,最终是哪些知识会比老师课堂讲解的时候还乱。老师肯定是按照一定逻辑来讲解的,所以第一开始的了解中肯定是有一个知识结构的;大部分学生连老师的那个结构都没能拿过来用,更别谈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了。&br&&p&&b&***************************************************************************************************************&br&&/b&&/p&&p&&b&**************************** 二:3个小问题*****************************************************************&/b&&/p&&p&&b&****************************************************************************************************************&/b&&/p&&br&&br&&p&首先我需要提出一些问题,希望大家在看我这个文章的时候,记在纸上;这样你会感觉收获更多。&/p&&p&1.你还记得你和初恋的第一句话吗?&/p&&p&2.你还记得你和初恋认识的那副场景吗?&/p&&p&3.当你解决一个问题(无论是学习中的还是生活中的)的时候,你是不是直接就开始做?在你经历的事情中,你自认为是详细考虑的占多大比例?&/p&&p&上面的问题先放着,下面我会解答。&/p&****************************************************************************************************************&br&&b&三:学习方法小结&/b&&br&&br&&b&① 大致了解&br&&br&② 细致却零乱的了解&br&&br&③ 系统的了解&br&&br&④ 刻意练习与思考&br&&br&⑤ 小框架变成大框架&/b&&br&&br&&p&&b&****************************************************************************************************************&/b&&/p&&br&第一:&b&老师的课堂讲解---&/b&&b&大致&/b&&b&了解。&/b&&br&&p&1.其实老师的课堂讲解,看视频自学也罢;问别人也罢,我们只是做到了对某个知识的&b&了解&/b&而已。我们对于一个知识的内涵和外延等一系列其实都是不清楚的;而老师在课堂上其实已经讲了,但是因为我们注意力的问题很难全部接受。所以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只是了解层次;也就是仅仅知道&b&定义&/b&。对于少部分比较出众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掌握了&b&定义,内涵,外延&/b&&b&。当然还有更厉害的学生,掌握了&/b&&b&定义,内涵,外延,使用场合&/b&&b&。这就是所谓上同样的课,但是有的学生效率高,有的效率低。&/b&这种原因我个人认为是因为我们的思维大部分时间都是出于认知吝啬状态,也就是说会用最简单的方式去解析我们接受到的信息。&br&但是对于一个知识而言,真正懂了应该包括:&b&定义,内涵,外延,使用场合。&/b&所以这里就导致一个学生对一个知识所谓“懂”的定义就存在歧义了,因为掌握的程度不同。也就是说学生知道一个知识的一部分(例如只知道定义或者知道定义和内涵)就认为她/他懂这个知识了。&/p&&p&更有甚者,根本不知道自己哪里不会;反正就是不会做题。&/p&&p&&b&对老师而言:我个人看法是先听学生说一下对问题的理解,看下学生到底是哪个方面不足;这样才可以对症下药。否则老师讲解的很可能不是学生不会的地方。&/b&&br&2.老师在课堂讲解的时候,一定是按照一个基本的思路(&b&知识结构&/b&)来的;大多数情况下就是课本的目录了。因为课本目录是经过好几代人积累总结出来,对于绝大部分同学都是适用的。可惜的是很多学生根本不看目录,根本不看每一节的小目录。这样就导致,一旦稍微分神就是连接不上知识点。如果看了目录至少知道老师讲到哪一块了,刚才分神的是哪一块;这样的结果就是:尼玛,反正我听不懂了;我不听了。所以事先有一个整体的知识框架很重要。&b&如果你能把课本的基本知识框架给了解了,完全掌握了;你就很厉害了。可能你看完我后边的内容,就一心想着搭建自己的知识框架;个人认为不可取。先模仿别人的框架,当你模仿一定程度就会形成自己的了。我自己就是每次都模仿课本框架,其实模仿别人的框架就是在模仿别人的思考方式呀!!别人的思维方式能出书,就说明一定比我们强!!!!!!&/b&&/p&&p&所以对于学生而言我们就需要对于一节课的内容做一个大致了解了:请找一张草稿纸,一支笔;翻开书。花费10s,快速扫描课本当天要上的内容的小目录并且在纸上写下来。有时老师也会讲解,很重要。&/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1ee9eb866d8936aab63b_b.png& data-rawwidth=&498& data-rawheight=&4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8&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1ee9eb866d8936aab63b_r.png&&&/figure&&br&&p&这个就是我在上课之前简单写的框架,不管字是否好看。&/p&&p&这样做的目的在于:&/p&&p&1.你瞬间对这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了,当然如果你告诉我,你不认识课本上的字或者你不会写字。那么当我没说。&br&2.即使你在某个时刻分神了,回头听听老师讲到哪里了;对着草稿纸一看,至少知道老师现在在讲解哪一块知识了。下课也知道该补哪一块知识了。&br&3.如果老师也是按照课本的目录讲解,你瞬间就会有一种&b&即时满足感&/b&;因为你发现你老师下面要讲什么,虽然你没听过但是你知道。(就是这么6,有木有!?)&/p&&p&第二:详细的记录相关知识点涉及到的小知识点--------&b&细致却零乱的了解&/b&&br&&b&这一步完成的是相关知识点整体记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b&&b&!!&/b&&/p&&p&&b&虽然我们已经有了整体架构,但是没有血肉还是不行的;和房子一样,光有空壳能怎么样呢。&/b&&/p&&p&&b&所以这一步我们需要记录相关的零散知识点,很多的小知识点是老师随口一说;他自己也没思考,但是这个小知识点可能就是解题的关键。因为老师经过长时间的锻炼了,已经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了;她已经具备搞定这个问题的能力了。但是她可能没有考虑到我们是否知道的问题,但是她还是说了出来;所以一定要抓住呀!!&/b&&/p&&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ec2edcbbb103_b.png& data-rawwidth=&498& data-rawheight=&6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ec2edcbbb103_r.png&&&/figure&&br&你看这张笔记是英语的,我就是随时记得;我写的再乱,但是我自己能看明白就可以了。但是这些对于理解真的很重要!&/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0cbc98cdb34e06deb0d9c631_b.jpg& data-rawwidth=&687& data-rawheight=&9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7&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0cbc98cdb34e06deb0d9c631_r.jpg&&&/figure&&br&&p&这个是数据结构与算法的笔记,很多都是我们老师所谓的“废话”;但是我发现没有这些废话,我根本很难理解。&/p&&p&尤其是老师讲解的例题,更要是眼睛盯着老师;手随时记。这样下课你会节省相当多的时间去理解例题,而且因为你记录了;你也在模仿老师的解题思路了。&/p&&p&各位,老师早已是老司机;我们是刚考牌呀!!&/p&&p&在这里特别强调,记得乱,字写的差;但是你要记到关键点,别什么都记!!那是逗比。&/p&&p&还有人要求,字写的漂亮;老师讲的慢。你以为老师是你买的复读机!?&/p&&p&&b&当我们完成这两部分的时候,我们回头看一下:已经有了整体结构,还有了零散的各种小知识点。&/b&&/p&&p&第三:搭建一下自己的体系,这个时候想不起来的可以看看书和笔记。--------&b&系统的理解&/b&&b&。&/b&&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ff56fef80e538ef27781e9a_b.png& data-rawwidth=&524& data-rawheight=&9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ff56fef80e538ef27781e9a_r.png&&&/figure&&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37a1ad9b_b.png& data-rawwidth=&553& data-rawheight=&3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3&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37a1ad9b_r.png&&&/figure&&br&&p&一个是政治的笔记,一个是英语的笔记。这样你基本就是达到:&b&定义,内涵,外延。&/b&都清楚的程度了。&/p&&p&第四:刻意练习--------&b&定义,&/b&&b&内涵,外延,使用场合&/b&&b&;&/b&&b&加深理解&/b&&b&。&/b&&/p&&p&&b&Learn by doing!!&/b&&br&&b&Learn by doing!!&/b&&br&&b&Learn by doing!!&/b&&/p&&p&借由刻意练习,你可以在题目中去明白这个知识的内涵,外延;以及使用场合。&br&上面的前三步,其实还是处于浅层次的理解;因为我们并没有把这些东西具体化。我个人认为,任何一个知识;如果不能具体化是很难被理解的。&/p&&p&这一步虽然强调刻意练习,但是练习之后一定要思考!!!思考什么呢?&/p&&p&例如数据结构与算法&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4f34fb798a291d170a44dc8_b.png& data-rawwidth=&540&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4f34fb798a291d170a44dc8_r.png&&&/figure&&/p&&p&你可以发现画图很重要,那我就明白了;碰到这一块问题;画图肯定是一个重点。&/p&&p&例如数学,你把几个长的比较像的题目放在一起;找出共同的地方。找出不同的地方!!!&/p&&p&&b&相同的地方告诉你这是同一个知识点,不同的地方告诉你这个知识点可以换着花样玩。也就是所谓的不同出题角度!!!也就是所谓的面对一个知识点的多角度思考。OK!? 可以理解吗?&/b&&/p&&p&所以对于几个放在一起题目,我的策略就是;先找出异同点(袄,原来同一个知识点有玩法),然后再详细的用红笔把每一步思路写出来(袄,原来这个是这样玩;哎,卧槽居然还能这样玩)!&b&!&/b&这个时候其实你的大脑已经开始去意识到了这个知识点的多角度考虑,只是你没感觉到而已(认知吝啬)!!当你做到这步,你再把5个题目放一起;这个时候就可以明白很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了!&/p&&p&每5个题目分析一次,我基本保证;10个题目你基本就对这些&b&定义,&/b&&b&内涵,外延,使用场合&/b&&b&都了解了。&/b&&/p&&p&&b&这里,我没有强调什么这个角度思考;那个角度思考。因为这个扯淡,为什么扯淡呢。我上边给出答案了。&/b&&/p&&p&第五:再去完善原有的知识体系--------强化的知识体系。&/p&&p&因为你上面刻意练习是为了加强理解,而且做题中你会有一些新的感受;当你再开始回头再去做知识结构的时候,很多东西就会自动补出来了。这样你的知识结构就可以变的很强大,很牛逼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0cbfdc383ab75db1e9f3_b.png& data-rawwidth=&553& data-rawheight=&3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3&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0cbfdc383ab75db1e9f3_r.png&&&/figure&&p&各位,你们可以看出这幅政治知识图和上面那副的差别吗?&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6c3e6e71a8e9924fcd5ebe3d4c938936_b.pn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8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6c3e6e71a8e9924fcd5ebe3d4c938936_r.png&&&/figure&&/p&&p&这里强调一下,对于不同的知识而言;这一步你所需要补充的有的多有的少。数学可能就几句话,政治可能一大堆;英语反而被删减了很多。都是有可能的,正如一个房子一样,茅草房你可能要加茅草;观光大厦可能需要把外面的瓷砖给去掉。不过剩下的基本就是精华了。&/p&&p&当你完成这一步,恭喜---你真的理解了。这个时候你可以试试,闭着眼睛在一张白纸上能不能比较完整的写出来(不要想着完完整整写出来,那是打印机);并且每一个题目都可以想到一个或者多个相关的题目。或者尝试讲解给其他同学听,如果讲的比较清楚;那就不错了。反而哪一块有问题,那么请回头再去看看是不理解定义还是不会做题。&/p&&p&第五:将一段时间学习的小知识点,小框架变成大框架!&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7666484bea95b49f0ca0bb8fb006d844_b.pn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2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7666484bea95b49f0ca0bb8fb006d844_r.png&&&/figure&&/p&&p&这一步的目的是希望可以把每个知识点练习起来,当你做出这幅图的时候;你既是对过去知识回顾,也是在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p&&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d16f3ceecbaf_b.png& data-rawwidth=&4924& data-rawheight=&71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2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d16f3ceecbaf_r.png&&&/figure&&b&***************************************************************************************************************&/b&&p&&b&****************************四:3个小问题解答***********************************************************&/b&&/p&&p&&b&****************************************************************************************************************&/b&&/p&1.你还记得你和初恋的第一句话吗?&br&&p&2.你还记得你和初恋认识的那副场景吗?&/p&&p&3.当你解决一个问题(无论是学习中的还是生活中的)的时候,你是不是直接就开始做?在你经历的事情中,你自认为是详细考虑的占多大比例?&/p&&p&上面的问题先放着,下面我会解答。&/p&&p&答案:第一个和第二个问题是想让大家明白我们的大脑其实大多数时期都是出于一种认知吝啬的时期,也就是大脑喜欢记忆图片;不喜欢文字,&b&当我们接受信息的时候,我们大脑会自动使用最省时省力的方式去解析信息。&/b&其实你仔细回忆一下,即使是我们生活中重大的事件;我们脑海中保留的也只是当时的场景(图片)居多。&/p&&p&如果还是不能理解,那么想想你晚上躺在床上脑海中蹦出来的是文字还是图片。&/p&&p&所以上面的方法中的很多都是作图,这样大脑就很happy去记忆这个了。&/p&&p&第三个问题是想告诉大家,其实我们很多的时候做事都没有详细思考过;当然你要是告诉我你每一件事都是详细思考过的。那么大师,请收我为徒;教教我吧!而实际情况我们用的是思维惯性!!也就是所谓的经验内化形成的思考方式。&/p&&p&而刻意练习以及不断思考正是帮助我们不断的强化直到内化成我们的思考方式一种重要方法。同时,刻意练习可以把一个知识给具体化;通过上面的认知吝啬你也该明白了:大脑讨厌抽象,喜欢具体。&/p&&p&&b&***************************************************************************************************************&/b&&br&&/p&&p&&b&五:实际学习案例&/b&&br&&br&&b&① 高中数学&br&&br&② 高中化学&br&&br&③ 高中生物&br&&/b&&/p&&p&&b&***************************************************************************************************************&/b&&br&&/p&&p&&b&① 高中数学&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aaa86bfd6ebe_b.jpg& data-rawwidth=&497& data-rawheight=&4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7&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aaa86bfd6ebe_r.jpg&&&/figure&&/b&&b&你们看出来没有,理科类别的错题需要分类对比的!!!所以我的错题都是分类的!!这个是章节的分类,还有更细的题目类型分类。只有在这个情况下你才能明白一个知识点是如何玩的,就是所谓的多角度!!&/b&&/p&&p&&b&数学先学习集合,再学函数(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三角,数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没列完,一共八个模块)。&/b&&/p&&p&&b&你们想过为什么这样吗?&/b&&/p&&p&&b&第一:因为集合是语言,没有集合语言为基础;后面的定义域,值域,单调区间都没办法表示。&/b&&/p&&p&&b&第二:学习函数的那么多性质,一开始是抽象的;然后再学习指对冥,把抽象的函数知识具体化了。但是指对&/b&&b&冥里面我们讨论的是&/b&&b&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单调性,奇偶性这几个性质。还有一个周期谁来负责,那就是三角;所以基本三角题目都要求周期!!&/b&&/p&&p&&b&第三:上面是一般函数,普遍之中有特性!!谁是特殊函数,数列!!因为数列的定义域只能是正整数!!所谓数列的通项不就是函数的解析式,递增数列和递减数列不就是函数的单调性!?&/b&&/p&&p&&b&这样普遍的函数,以及特殊的函数全部研究完;所有的性质也都涉及到了。&/b&&/p&&p&&b&第四:这些还是很抽象怎么办?形无数难至微,数无形少知觉;数形结合千般好!&/b&&/p&&p&&b&这个就是为什么出来了解析几何,因为解析几何就是图形;就是形这一块的主要代表。&/b&&/p&&p&&b&无论是直线还是圆,乃至椭圆都是几何图形;看懂了吗?&/b&&/p&&p&&b&第五:到现在为止,都是二维;而我们生活在三维立体世界。&/b&&/p&&p&&b&所以立体几何出来了,立体几何就是拓展我们的空间想象力的;OK,可以明白吗?我的讲解够细了嘛?&/b&&/p&&p&&b&所以数学是一门相互联系紧密的学科。&/b&&/p&&p&&b&第六:从坐标轴来看&/b&&/p&&p&&b&集合一维坐标轴就可以搞定,无论是交集还是补集。&/b&&/p&&p&&b&函数,数列,三角,解析几何需要二维坐标轴,横坐标其实就是定义域;纵坐标是值域,图像是解析式;变化趋势是单调性,是否关于原点和Y轴对称是奇偶性。&/b&&/p&&p&&b&立体几何需要三维坐标轴表示,求各种夹角;平行,异面情况等等。&/b&&/p&&p&&b&这就是站在坐标轴的角度看数学,可够清楚的?&/b&&/p&&p&&b&各位学过高等数学的大神,你们可以告诉我高等数学的结构体系吗?&/b&&/p&&p&&b&为什么目录是那样安排的吗 ?&/b&&/p&&p&&b&② 高中化学&/b&&br&&/p&&p&&b&&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a46df2fa3bf280b4d86b2_b.png& data-rawwidth=&1090& data-rawheight=&7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9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a46df2fa3bf280b4d86b2_r.png&&&/figure&认识这个吗?这个是高中的元素周期表,你要是告诉我不知道;回家和泥玩去。&/b&&/p&&p&&b&我把初中高中学过的每一种元素标出来了。&/b&&/p&&p&&b&1.你们想过为什么高中上来就学习Cl,Br,i;单志碘的2打不出来。因为这是一个引子,我们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时候知道,每一主族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而&/b&&b&Cl,Br,i就是典型的例子。相似性在于都是非金属,都可以和金属反应;都可以和水反应等等。但是有特性呀,那就是形成的酸的酸性不同;这个叫做差异性!!&/b&&/p&&p&&b&2.为什么要单独学习F,因为F反常更明显!!通过这一个主族就告诉我们同一主族既有相似也有差异。为什么不学习At,那玩意有毒;想死了?在学校搞那个!?&/b&&/p&&p&&b&所以高中化学第一本书主要集中精力搞这几个!!&/b&&/p&&p&&b&3.你再看后边每一个主族就不学习那么多元素了,因为前面学的够了!!N和P,同一主族。S&/b&&b&和O,同一主族。&/b&&b&C和Si,同一主族。Al和Mg单独学;因为他们是金属!!而且&/b&&b&Al还是两性的特殊存在!!&/b&&b&到这一步,金属非金属都已经学完了。我讲解的可清楚?&/b&&/p&&p&&b&4.为什么单独学习第一主族,因为第一主族特殊;特殊在既有金属也有非金属!!Na和H,就是特殊的存在;学习的目的就是对比,强化。&/b&&/p&&p&&b&5.为什么学习Fe和Cu,因为我们上面学习的都是主族元素;这两个是非主族元素。&/b&&/p&&p&&b&到这一步,主族,非主族;金属,非金属;两性单质全部研究完毕。再利用元素周期表,去串联各种元素。&/b&&/p&&p&&b&6.我们学习每一种元素,都是一个模式。先研究物理性质,再看化学性质。&/b&&/p&&p&&b&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有没有毒,水溶性,密度。&/b&&/p&&p&&b&化学性质:和单质&/b&&b&反应&/b&&b&,和化合物&/b&&b&反应&/b&&b&;和&/b&&b&盐&/b&&b&反应&/b&&b&,&/b&&b&和酸碱反反应。&/b&&/p&&p&&b&7.为什么不是先学习化学性质再去学习物理性质?&/b&&/p&&p&&b&因为存在是第一要素,都不存在了;你研究你妹呀。所以物理性质要第一研究,化学性质第二研究!&/b&&/p&&b&8.物理性质为嘛研究那几个,我研究其他的不行?&/b&&br&&b&因为颜色是我们用于鉴别的!物质状态会决定我们制取过程装置!物质有没有毒会决定我们对尾气处理!水溶性和密度决定我们怎么收集(排水,向上排空,向下排空;)!&/b&&br&&b&化学性质在这里的体现就是制取的方程式,OK? 到这一步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美结合。每一个物理性质都有其存在原因。&/b&&br&&b&你学习的每一种元素不能很扯淡,具体化!!这个就是实验题目的含义!!&/b&&br&&b&9.为什么学习那么多理论:强弱电解质呀,水解呀,电离呀。&/b&&br&&b&很简单,就是通过这些理论把每一种单独存在的物质联系起来;联系;联系!!!&/b&&br&&b&你回头看看,强电解质一大堆;能水解的一大堆!!&/b&&br&&b&到这一步,基本所有生活中涉及的元素研究完毕;每一种元素的理化性质研究完毕;所有的元素通过一堆理论联系起来。&/b&&br&&b&化学我讲的可详细!!&/b&&br&&b&③ 高中生物&/b&&br&&b&这个地方没有找到合适图,不贴了;有空我自己做一张。&/b&&br&&b&1.高中生物学了什么。&/b&&br&&b&先学习细胞的物质基础,光合与呼吸作用,分化和分裂,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遗传,环境,相关先进技术!&/b&&br&&b&我不按照这个顺序学不行呀,我凭什么听课本的;不行,就是不行!!&/b&&br&&b&2.&/b&&b&细胞的物质基础&/b&&br&&b&学习这个干什么,抱歉;物质存在是基础。所以我们先学习五种基本物质,然后学习了由五种基本物质构成的各种细胞器;然后细胞器+细胞质=细胞!!但是有木有非细胞,有哇:病毒!!到这一步,由基础的物质&/b&&b&我们可以组装出一个细胞了或者非细胞了。&/b&&br&&b&3.你已经存在了,但是你要活着呀;你要赚钱要消费呀。&/b&&br&&b&你以为细胞不需要,哈哈;小朋友我看你骨骼惊奇,你回家辟谷去吧。细胞怎么消费,呼吸作用;细胞怎么赚钱;光合作用。哇哈哈,幸福的小细胞。&/b&&br&&b&4.亚当还有夏娃呢,对吧。&/b&&br&&b&所以细胞需要分裂出更多数量进而分化成不同类型,数量是类型的基础。这就是为什么学习分裂与分化!&/b&&br&&b&5.卧槽,我是一个人了;而且我的细胞能吃能喝能赚钱。可是我不想生病呀。&/b&&br&&b&所以三种调节机制应运而生,天降调节机制于细胞/个体。这三种机制就是为了保证&/b&&b&细胞/个体&/b&&b&能活的更好的;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的。&/b&&br&&b&到现在请回头看看:元素&/b&&b&→五种基础&/b&&b&物质→细胞器+细胞质&/b&&b&→细胞&/b&&b&→&/b&&b&细胞+&/b&&b&光合与呼吸&/b&&b&→活着的细胞+分化/分裂&/b&&b&→人+调节机制=happy!&/b&&br&&b&少年,你只能猜中开头;你猜不中结尾的。&/b&&br&&b&6.我可以能吃能喝的并且对各种危险有一定抵抗能力了,But单身狗伤不起。&/b&&br&&b&遗传就出现了,精子与卵子么么哒;后代就有了。哈哈,老夫也是有后代的人了。&/b&&br&&b&7.就两人,整天对着时间久了;也不行呀。让我们一起去愉快的风花雪月吧。&/b&&br&&b&所以这个时候就是个体与环境了;这个就是我们为什么学习环境知识的原因了。&/b&&br&&b&8.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新兴技术使我们更嗨了;神马胚胎培植,剖腹产;呸呸,口误~不对,笔误;卧槽,手误。&/b&&br&&b&好了,我们的生物之旅到此结束了!!&/b&&br&&br&&br&&br&&p&&b&***************************************************************************************************************&br&&/b&&/p&&p&&b&***************************&/b&&b&六:现实生活中教育案例分析&/b&&b&*************************************************&/b&&/p&&p&&b&****************************************************************************************************************&/b&&/p&待补&br&&p&&b&***************************************************************************************************************&br&&/b&&/p&&p&&b&******************************&/b&&b&七:文章中涉及的软件&/b&&b&******************************************************&/b&&/p&&p&&b&****************************************************************************************************************&/b&&/p&待补
在这里我希望纠正大家一些观点, 1.我的这篇文章不是去谈论学习的捷径。学习没有捷径可走,如果有那么早已经被世人所知了。你们不知道的是,我现在每天依然会高强度学习8个小时左右。所以我个人在学习中是从不去推荐什么捷径的,但是不妨碍我们去使用科学适…
首先报分&figure&&img data-rawheight=&70& data-rawwidth=&502& src=&https://pic3.zhimg.com/b14971e12fcd1bf263ea_b.pn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b14971e12fcd1bf263ea_r.png&&&/figure&&br&回答的好像有点晚呃,不知道题主还用不用得上~估摸着题主考完T也该考G了,所以接下来我就把GT和英语学习的方法掺在一块说了。&br&&br&&br&&br&&u&&b&读:循序渐进地练习阅读的方法是单词——句子——篇章。&/b&&/u&&br&&p&词汇是阅读的基础。词汇量达不到空谈阅读速度和做题技巧是没用的。诚然,通过阅读提高词汇量是最有效记忆最深刻的方法。不过试想一下刚开始读的时候一个句子有一大半的单词不认识,而且这个状态要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种长期努力却进展缓慢的挫败感真的会让人万念俱灰无法坚持。所以,最人性的方法就是最土的背单词。&/p&&p&我刚上大学时的词汇量也就是高考要求的3500词,后来先考GRE的时候把词汇量扩充到了一万多(所以GRE考的不咋样。。),后来托福考试的时候没有额外背过单词,但是托福阅读基本上就没有生词了。背单词其实没有什么方法,就是不断地重复。第一次考试之前我把要你命三千背了差不多三四十遍的样子。刚开始背的时候就是快速地扫单词,每三天至一周就把三千扫一遍,只看单词和中文意思。目的不是记住多少,只求有个大致印象。扫个十几遍之后开始认真记忆。我是用了最土的抄写的方法。虽然GRE和托福并不考单词拼写,但是每个单词抄个十几遍之后,大致通过词根词缀也能把单词记住了,印象相当深刻。当然只抄十几遍还不行,每天晚上背完单词后都要把当天没记住的单词再复习一遍,第二天开始背新单词之前再把昨天没记住的单词再背一遍。还是记不住的单词就存到有道单词本里利用坐车蹲坑等各种零碎时间复习。总之原则就是重复重复再重复。当然这是一个相当需要毅力的艰苦卓绝的工程。第一次考G前的大二暑假,我每天一早开始做试验,晚上八九点钟回到寝室后背五到六个小时的单词到夜里两三点,然后开始看世界杯。。。。。。不过年轻人精力充沛,不睡觉也不怎么困。后来大三暑假二战的时候就懒了些,完全靠app来督促自己背单词。这里推荐一下magoosh的flashcard和supermemo两个软件。Flashcard内含magoosh自己总结的1000个GRE考试中的核心词汇,考试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而且基本上都是3000里面没有的。第一遍背的时候真的是。。。。一个都不认识。Supermemo的好处就是可以自己导入任何单词库,然后它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给你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非常科学。我当时用supermemo把要你命3000复习了一遍,感觉效果很好。&/p&&p&单词有了一定基础之后就要开始练习句子的理解。我就推荐一本书,杨鹏长难句。里面对GRE考试中出现的所有变态句子都有详细的拆解和分析,如果能全部啃下来对句子的理解将会产生质的飞跃。这本书我当时都没有看完,150句只看了70句左右,托福阅读的长难句就基本可以一遍扫下来不用回视了。所以准备托福的话就用更难一些的材料虐自己一下回过头来再看托福阅读就觉得真的是小儿科了(当然LSAT更好)。&/p&&p&然后就是篇章的训练。在单词和句子的水平都达到了之后,理解文章是水到渠成的事。剩下的只是一些应试技巧上的修炼。关于这个做TPO就够了。关注一下ETS的出题思路,其实都是非常简单粗暴的。基本都是原文中明确提到的,答案中非常精确一字不落的转述出来,选的时候简直连脑子都不用动。偶尔有推测题,也是基于文本,逻辑非常严密的,稍微拐个弯就能选出来,不像很多国内的英语考试,阅读题出的跟脑筋急转弯一样。所以,托福阅读就是要细心,做题的时候要放空,千万堵上脑洞。&/p&&br&&p&&u&&b&听:其实听力和阅读就是相通的。&/b&&/u&大部分人听力不好的原因是阅读不好。有些人阅读速度慢的背后是单词结构反应慢和重复阅读。而反应慢和回看句子的缺陷在听力当中就会被无限地放大。如果一个单词你连见都没见过你又怎么可能在听力中迅速地反应出它的意思呢?总而言之,你只能听懂你能读懂的东西。除了阅读能力,口语能力在听力中也至关重要。一般发音准的人听力都不会太差。所以要想练好听力,先打好阅读基础,学好音标。&/p&&p&在基础打牢之后就要进行专门的听力训练以进一步提高听力。一般是精听和泛听相结合。当时我选择的精听材料是Sixty Second Science。因为它是跟托福最相近的听力材料,而且短小精悍,用词精准,听一篇也用不了多长时间。精听最好的方法还是听写和跟读。推荐一下扇贝听力的软件。它会把材料分成单独的句子,然后挖空让你听写(一般挖空的都是比较常见单词,生僻的专业单词已经给出),直到把一句话中所有单词都写出来才会进行下一句。这样可以确保你句话每个词都在没看文本的情况下听懂了。都听写完之后会整篇播放,一般我会在这个时候用影子跟读法练习跟读。所谓跟读就是在不看原文的情况下以落后原文听力一到两个单词的速度跟着原文读。这是一个快速的输入理解和模仿的过程,一方面可以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可以习惯native speaker的语速和语调,对提高口语很有好处。SSS我练了二三十篇,刚开始听写一篇要一个小时,后来听写一篇只要十分钟的样子,基本第一遍就能听得差不多,这样再听托福听力就没有问题了。泛听的话美剧广播材料很多,多听就行,不用纠结带不带字幕。如果在基本啥都听不懂的情况下强行看生肉相信大家也坚持不下来吧。。。泛听主要还是兴趣为主导,只要经常让自己沉浸在英语环境中培养语感就行了。&/p&&p&接下来就是对托福考试的针对训练,我只用了TPO这一个材料,而且还没做完,但是已经够了。托福听力中的校园场景用词不难,特点是语速较快。不过也不需要speaker讲的所有话都记住。这时对语调和语速的熟悉可以帮助我们抓住听力的重点。语调突然上扬或者反复重复的一定是重点,语速很快信息量很大的地方基本都是鸡肋。这在日常生活的对话中也是很实用的技巧,毕竟托福就是为了我们适应之后的校园生活的实用性考试。学术性讲座除了有一些专有名词可能影响理解之外,相对语速还是比较慢的,没有什么难度。对于听不懂的单词可以按照发音用大写字母记一下,这些单词往往会有考点,出题的时候一点印象都没有就懵逼了。托福听力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记笔记。网上也有很多记笔记的方法如果能学会更好。不过不管什么技巧最终都是为了听懂而服务。边听边记是个大挑战,如果光是听懂都费劲哪还有精力分心去记笔记。我没有系统研究过笔记的记法,就是能记多少记多少,哪里有空往哪写,单看笔记根本猜不出来听力内容。但是即使这样的笔记也有两点作用,第一就是保证我在听听力的时候不会走神,第二就是在答题的时候通过笔记中的关键词提醒回忆起原文中的相关内容答题。其实,听力就像做阅读一样,只不过做题的时候看不到文本,是一个对理解力和记忆力的双重考验。并没有什么统一的方法,只要能听懂,能记住,就怎么舒服怎么来,从头到尾不记笔记的神人也是有的。&/p&&br&&p&&u&&b&说:口语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发音。&/b&&/u&如果在初学英语的时候音标基础没有打好的话就很容易发音错误,以及造成听力听不懂。所以如果是这种根本性的问题的话就好好再学一遍音标,平时查单词的时候注意听听词典中的发音,慢慢纠正自己的发音。在发音正确之后就要有语调语速表达等更高的追求。这些也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就是靠大量的听力输入和模仿。基本上听力练好了口语都不会太差。如果想要口语更进一步就用前文提到的影子跟读法,材料可以用生活化的美剧,比如老友记,绝望主妇等。或者电影,最好是动画片,因为用词简单语气夸张。或者是你喜欢的CNNBBC等各种材料。当然准备托福的同学最好还是用托福的听力练习跟读。通过跟读不仅可以进一步改进你的语音语调,而且可以让你积累一些native speaker常用的短语和句子,丰富你的表达。在发音和内容这两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开口说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其实不需要在发音和表达都不完善的时候强行开始练习,因为练口语刚开始形成的坏的发音通过练习可能会根深蒂固,以致后期要很久才能改过来。而且在单词和表达没有一定积累的情况下一张嘴就大脑一片空白,对自信心也是个不小的打击。所以要打好基础,循序渐进。&/p&&p&然后说说练习。口语毕竟还是交流的工具,所以能用到实际交流中是最好。一战之前两个月我开始打BP辩论,每周两次的英文辩论训练和两次参加全国性比赛的经历可以算集中训练了我的听力和口语。虽然有的时候依然会chinglish和犯语法错误,但是有了辩论时的快速反应和每次必须脱稿扯满七分钟的训练,托福考试中讲满45秒或者一分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但是,虽然有了辩论的训练,我一战的托福口语分数还是只有23分。二战时,我改变了训练重点。其实托福口语并不要求内容的深度和逻辑的严密,只要言之有物,表达清楚让考官听得明白就行了。所以一定要慢下来,就像平时跟人谈话一样,力图简洁自然。尤其是一二题,随便扯点什么犊子都行,可以只说一个观点,只举一个例子,但是表达要清楚自然。我通过短时间内集中训练一二题,让自己可以在15秒内迅速地从狂乱的头脑风暴中冷静下来,找到一个最容易展开的切入点,用细节和例证条理清楚地展开一段描述。三四五六题主要是转述。我一战的时候基本完全就是把听力内容照说一遍,所以虽然要点很全,但是依然都是fair。后来看了论坛上一些帖子,我明白了我之所以得分低就是因为没有用自己的话转述。其实转述并不要求所有的细节都说到,只要把要点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就行了,因为即使是三四五六题考的也是表达而不是听力。所以二战的时候调整了策略和心态,在考场上也相对轻松自然,果然第二次就提了五分。&/p&&br&&p&&b&写:&/b&写作一直是我的弱项&b&。&/b&因为我的语法很弱,而且平时不注重积累好的表达,所以GT的作文都不高。。。不过作文毕竟目的还是表达思想,所以言之有物最重要。学习英文的目的其实也是为了换一种思维方式。关于培养英文思维方式以及积累表达,可以用翻译的方法。就是看着英文文章的中文译文,把它翻译成英文,然后再和原文比较。我曾经翻译过一段时间新三和新四,感觉有一定的进步,可以没有坚持下来,很是后悔。&/p&&br&&p&答主目前还在焦急等offer中,答题攒人品。希望题主轻松达到110,也希望我的申请不要全聚德了哈哈~&/p&&p&——————————————————————&/p&&p&3.4更新&/p&&p&————————————————————————&/p&&p&很多人私信问我要不要上培训班。其实你们问我不如去抛硬币,因为抛的一瞬间你就知道自己心里的答案了?ω?而且不同人的自制力,领悟力,信息收集能力不一样,我不了解你们的情况,如果让我替你做决定,等你将来后悔又来怪我就不好了。。。&/p&&p&新xx的培训班我上过,不过我个人觉得,真正的水平的提高还是在于自己多练习,上课的时间这么少,老师只会给你推荐一些参考资料(如烟似海,能不能看完就看你自己了)和一些答题技巧(老师的个人经验不一定适用于每个人)。而且,这些资料上各大TG论坛,比如寄托,小马过河,chasedream都能找到,而且勤于收集的人会找到比培训班老师给的多得多的信息。至于答题技巧更是见仁见智,平时做题注意总结记录,自己的经验比谁告诉你的都好使。所以我的态度你们明了了吧。但有些人不撞南墙不回头,那你可以在开始准备初期报班入门一下,毕竟培训班的老师经验丰富,可以让你对考试有个大概的认识。等你自己体验过,综合考虑自己的水平和财力再决定要不要接着上吧(? ̄ ?  ̄?)&/p&
首先报分 回答的好像有点晚呃,不知道题主还用不用得上~估摸着题主考完T也该考G了,所以接下来我就把GT和英语学习的方法掺在一块说了。 读:循序渐进地练习阅读的方法是单词——句子——篇章。 词汇是阅读的基础。词汇量达不到空谈阅读速度和做题技巧是没用…
谢邀!&br&&br&我从小学开始英语成绩一直不错,但是从来都不是班里拔尖儿的,高中的前两年英语成绩总在120分左右徘徊不前(满分150),后来找了个软件(轻轻松松背单词)开始背大学英语单词,连续背了俩月后,英语成绩产生了飞跃,来到并保持在了140分这个档位,终于在高中结束前有了那么点儿独占鳌头的感觉。 &br&&br&上大学之后,我们学校宿舍就在清华南门旁边,一次很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群在清华IUP读书的美国常春藤精英(其中一个美国妹子还成了我的第一任女友,当然这都是题外话),本来以为自己英语很牛逼,结果每次跟人这帮人厮混的时候,跟他们对话没有问题,但是他们之间的对话我撑死能听懂一半,而且跟他们一起看Garden State之类的文青独立电影发现自己完全无法理解其中内涵。&br&&br&这时候开始逐渐意识到, &b&一个人的英语水平其实是由Communication(交流沟通),Pronunciation(发音),Critical Thinking(逻辑思辨)和 Cultural(文化积累)四大要素所掌控的,有点像木桶效应,说一口流利地道的英语这四大要素缺一不可。&/b&我认识的绝大多数的中国英语学习者都仅仅是在Communication这个层面上挣扎,因为这是最容易取得突破的一个。就好比一个学中文的老外,他可以在很短时间内习得问路买菜的语言能力,但是让他听懂郭德纲的相声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而大一时候的我也一样,单词和语法都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剩下那三项仅仅是scratch到了surface。找到了症结所在,我决定开始发力解决问题:&br&&br&&blockquote&&b&发音&/b&&/blockquote&首先我想问的是: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你有没有刻意矫正过自己的发音呢?是不是还在按照中国英语课本上所谓的“国际标准音标”在发音? 有没有分辨各国不同口音,甚至同一国家不同地区英语口音的能力?有没有完美模仿一种英语口音的能力?&br&&br&关于发音的启蒙,我是从高中开始听广播上赖世雄老师的节目开始的,当时头一回注意到,赖世雄讲的美式发音规则好像跟学校老师讲的“国际音标”不太一样啊,而且赖世雄老师的发音明显更地道一些,所以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开始下定决心开始学习美式发音,并且在看大量美剧和美国电影和模仿的基础上不断地矫正,力求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大二大三那两年我平均每天花在看美剧的时间不少于四个小时,不仅仅有当时流行的越狱绝望主妇老友记,真人秀The Apprentice,Surivor,还有稍微非主流点的Veronica Mars, Curb Your Enthusiasm等,
此外我还看大量类似于Conan O'Brien和Jay Leno之类的美国深夜脱口秀,付出总有回报,现在我出国旅行的时候很多人都以为我是在南加州长大的。 &br&&br&&blockquote&&b&Critical Thinking &/b&&/blockquote&再说Critical Thinking,虽然高考将近140分,我大一的时候说英语还是会磕磕巴巴,不是很流利。后来大二时候报名考GRE,很多人误以为GRE是一门英语考试,其实不然,它是美国研究生入学标准考试,其实就是用英语来考你的critical thinking的能力,这就是为什么申请美国研究生院既要你托福/雅思成绩,又要你GRE成绩的原因,因为前者考察的是语言,而后者考察的是你用这门语言思辨的能力,而这个能力又是决定你英语是否流利的决定性因素。&br&&br&我这些年逐渐摸索出来一条理论:“&b&把你的大脑比作一台计算能力有限的CPU,在这个前提下,只有你能用英文思考问题,你的英语才能够达到流利的水平,不流利的原因是因为你还在用中文思考,思考过后的输出结果需要在脑中翻译成英文再说出来,这样你的CPU计算能力不够用,肯定会卡。&/b&&br&&br&经过大二那一年的GRE备考,特别是大二暑假写了40篇GRE的Analytical Writing,我突然发现自己的口语变得异常流利,连上文中提到那个大一跟我谈恋爱的美国妹子再次回到中国见到我的时候都惊叹我的英语怎么突然变得如此的“natural”, 我想通过备考GRE习得的critical thinking能力功不可没。&br&&br&&blockquote&&b&文化积累&/b&&/blockquote&最后来谈谈文化这一项,个人认为这也是最难提高的一块儿,特别是对于那些从没出过国,也没有机会在国外读书的朋友们。我想问的是,请问你们读过原版的莎士比亚,简奥斯汀,艾米丽勃朗特吗?有听过Run-DMC和Beastie Boys的饶舌吗?有真正看懂过库布里克的电影吗?看Comedy Central的搞笑节目有笑点吗?如果你的答案是,没有,那说明你文化积累这块儿还做得不够。&br&&br&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我虽然雅思口语考了8.5,依然在恶补文化层面的英语。提高文化积累不仅仅要求你关注每天发生的时事,还要对过去发生的历史和各种文化现象略知一二。在大量消化新闻,美剧,音乐,脱口秀,纪录片,电影,英文原版书的基础上,还要善用Google和Wikipedia这样的网络工具进行刨根问底式的深究,要达到知其所以然的境界。&br&&br&&p&所以说学习任何一门语言,要想达到Mastery的级别,都是需要付出一生的努力的。&/p&&br&&blockquote&&b&结语&/b&&/blockquote&现实生活中经常会有人问我英语是几级的,碰到这个问题我总觉得很尴尬,我该说四级好呢,还是六级好呢?一个人英语能力真的能用几级来衡量吗?我见过很多过了专业八级的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说得烂的大有人在,这些人的英语基本功不差,但是别忘了,一个只有一块儿长板的木桶是乘不了多少水的。 &br&&br&谨以此文与所有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瓶颈的朋友们共勉,希望大家都能说一口流利地道的英语。 &br&&br&&b&本文系数字游民部落原创,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并标明出处。&/b&&br&&b&微信公众号:数字游民部落(ID: szymbl) &/b&&br&&b&数字游民部落官网:&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jarodise.co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Jarodise | 数字游民部落&/a&&/b&&br&&br&日更新: &br&--------------------------------------------------&br&没想到这篇随手写的答案这么快就过了百赞,从一些评论可以看出很多朋友还希望我能提供一些更为具体的有关英语口语学习的建议和方法论, 其实我之前在知乎有写过两篇更为详细的有关英语学习方法的答案,现在把链接挪到这里,希望能够帮助到一部分朋友: &br&&b&第一篇适合于英语基础没打好,或者参加工作多年把英语丢掉想重新捡起来的朋友,同时我也在里面重点介绍了一些APP,书籍和美剧资源。 链接如下:&/b&&br&&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从零基础学英语?零基础怎样学英语更快? - Jarod Zhang 的回答&/a&&br&&br&&b&第二篇是我在知乎上目前赞同数最高的文章,适合那些有一定基础,正在备考雅思口语却找不到突破口的朋友们,同时即便你不参加考试,我认为这篇也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口语学习指南,链接如下: &/b&&br&&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在一个月左右迅速提高口语(雅思口语)水平? - Jarod Zhang 的回答&/a&&br&&br&希望这两篇答案能够解答你心中的疑问。
谢邀! 我从小学开始英语成绩一直不错,但是从来都不是班里拔尖儿的,高中的前两年英语成绩总在120分左右徘徊不前(满分150),后来找了个软件(轻轻松松背单词)开始背大学英语单词,连续背了俩月后,英语成绩产生了飞跃,来到并保持在了140分这个档位,终…
&p&我是一名辅导高考、研究高考的地理老师,想从教师的角度给同学点建议,希望同学们能够受益。&br&&/p&&p&你们这些参加高考的莘莘学子,正是青春年华,为了高考被迫放弃玩耍的时间、睡眠的时间,太可怜了。作为一名指导高考的教练(我一直认为老师是指导学生参加高考竞技的教练),有责任让学生少花时间多得分。怎样做到这一点呢?研究!研究!再研究!&/p&&p&&b&研究&/b&&b&1&/b&&b&:高考地理考什么?&/b&&/p&&p&初中地理四本书,高中必修三本,选修一本,共八本书。喔!老天这么多?!不学了,不学了!同学别怕、也莫烦!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我要带你找到最近的路去走!怎么做呢,我要教你练就一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你就会去繁就简,事半功倍!现在咱们一起来剥去“白骨精(高考)”的外衣, 其实高考内容离不开下面的两个圈:&/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35e5c446f9fe421d5ec500f13ecc1e63_b.jpg& data-rawwidth=&1964& data-rawheight=&9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6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35e5c446f9fe421d5ec500f13ecc1e63_r.jpg&&&/figure&&br&&p&
图1高中地理命题内容&/p&&p&无论是自然圈还是人文圈的内容侧重的都是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成因、影响、评价。&/p&&p&&b&研究&/b&&b&2&/b&&b&:知识与能力的关系:&/b&&/p&&p&知识是砖头,能力是盖房子的技能。没有砖头肯定盖不了房子,只有砖头没建房子的技能也盖不起来房子。房子盖的好坏就是你能力的高低啦!高考要的就是你盖房子的能力!&/p&&p&&b&研究&/b&&b&3&/b&&b&:高考地理考的是那些能力?&/b&&/p&&p&3.1.
提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p&&p&
这部分相当于盖楼的地基,在地下不直接的得分,但涉及你大楼盖的高低,是你能否顺利解题的前提。地理题和数理化等其他学科不一样,已知条件大多是隐含的,需要你自己去挖去提取,这就涉及到你的地理素养和平时这部分技能的训练。&/p&&p&3.2.
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p&&p&
描述类题目分值一般在4~8分之间,应该是比较好得分的,但分值得满不易。很多同学无从下手,胡乱写写,字数填满获得心理安慰的同学得分是最少的。其实这个你不必麻,这个其实就是你小学练习的说明文,有图的多是二、三年级就练看图说话题!把图翻译成文字就OK啦!&/p&&p& 如果你连看图说话和说明文都不会写,也有办法,就是背一些答题模板,当然模板也要易懂好记会运用的那种!(这需要你的地理老师很聪明滴)。&/p&&p&
阐释地理事物(原因类题目),分数值最多,从选择题到综合题,一张高考试卷主要考查的就是逻辑推理能力,因为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这和数理化学科因果推理是一样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是地理学科是运用地、气、水、土、生去推理而已,&/p&&p&3.3.
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p&&p& 这部分要求考生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对题目作答、解释地理问题、解答生活生产问题。尤其是第三方面解答生活生产的实际问题,这部分是地理问题的最高境界,一般放在综合题最后一问,分值最高。因为往往涉及到实际生活,你们这些可怜的孩儿们,天天坐在课堂上,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体会生活,对付这种题通常比较麻爪,无从下手。&/p&&p&这部分考题原生知识点在必修3,这部分学习时一定要抽出结构,然后带着结构去看书,再在练题中去变化性的迁移结构,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待以后再给同学们说。&/p&&p&3.4.
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p&&p&
它是对答题的更高要求,要求考生: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原理问题;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p&&p&
很抱歉,这部分没想好怎样给你“白”一下,等我想好了再告诉你们吧!(白,就是大白话把书本的东西给你翻译一下的意思呦)&/p&&p&&b&研究&/b&&b&4&/b&&b&:怎样快速得分?&/b&&/p&&p& 告诉我同学,你此刻最想得到是什么?是不是高考题的答案呢?!&/p&&p&
(按我的方法,经过三个月学习,没学过地理的能考60分,有基础的上80分没问题,你若聪明的更高的分我就不说啦!)&/p&&p& 同学们知道庖丁解牛的故事吧?(不知道的可以查&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 class=&internal&&庖丁解牛的技艺如此高,为什么没有形成科学方法呢? - 哲学&/a&)庖丁可是我的偶像呦!即使你知道这个成语我也建议你查一下,因为我教你的学法就是吸收了庖大师的思想,而理解疱大师对于领会我的地理教法学法会有很大益处喔!&/p&&p& 庖丁做到别人做不到的,首先在于他研究了牛的结构,我现在就带你们解剖地理高考题答案的结构!&/p&&p& 地理高考题,这头即将被你们宰杀掉的牛的结构正如我绘制的图2所示。要想得到高分答案,就从图中的四个方面入手吧!&/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d8eebcfe75e2fc4baf00a_b.jpg& data-rawwidth=&1894& data-rawheight=&8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9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d8eebcfe75e2fc4baf00a_r.jpg&&&/figure&&p&
图2高考题地理答案的来源&/p&&p&那么接下来呢我会从&b&初中地理&/b&和&b&高中原理,答题模板&/b&和&b&题目信息&/b&这四个方面来阐述咱们高考地理的知识结构。&/p&&p&&b&4.1&/b&&b&初中地理的那些事儿&/b&&/p&&p&初中地理在高中老师都叫它区域地理,为什么不说初中地理呢,因为初高中侧重的点不一样,学法自然不同啦!初中地理侧重的记忆那儿有什么?如该区域有什么河流、山脉等,高中侧重的是那儿为什么有什么?“地理地理,知地晓理”,所以定位是首要。以后的篇幅我们就谈区域地理吧。&/p&&p&首先,&b&初中地理(区域地理)&/b&起什么&b&作用&/b&?怎样省时省力的&b&学好&/b&?&/p&&p&4.1.1区域地理的作用&/p&&p&区域地理相当于小说里的背景知识、大楼的地基、美丽秀发的头皮。(老师别屌了!他俩不是一回事吗?亲,有区别滴!初中地理不系统不深入,强调机械记忆,到高中是按高考要求来复习滴,关注的是定位和规律性的原理,重点不一样!)&/p&&p&大家都知道高考地理无图不题,尤其是综合题,背景知识都是区域地图,不直接得分,但没它的基础解不了题!美丽的秀发来源于优质的头皮!不是吗?这样比喻有点粗了,但“皮之不存毛之安附”呢?这会儿同学知道区域地理的重要作用了吧?!&/p&&p&这部分知识特点是好学难记,我可不想让同学耗费大量的时间在思考度小得分不高的地方。&/p&&p&4.1.2怎样学?
&/p&&p&区域地理“好学难记”,若按部就班的复习耗时太多,产出比太小不划算。我来教大家一个省时省力的招儿:&/p&&p&
a.形成“&b&脑图&/b&”。 b.找到区域地理的&b&共性&/b&学法,举一反三。&/p&&p&
地理综合题落在区域上,选择题多做练习,在知识无偏差的情况下,可以做对9个,能拉开分档的是综合题。综合题考的是高中原理,但都落到区域里面。解题第一区域定位要准确,第二区域地理背景知识要厚,尤其是第一步定位。&/p&&p&
a.&b&形成&/b&&b&“&/b&&b&脑图&/b&&b&” ,&/b&准确的定位:高三一轮复习后在你的头脑中要形成清晰的地图,就是“脑图”。“脑图”怎样快速形成?三分记,七分猜。三分记有技巧,先要熟记“口诀”。&/p&&p&&b&&i&世界地理:&/i&&/b&&/p&&p&主要经线穿过的地区:&/p&&p&&u&0°&/u&&u&经线:“零度经线,大不列颠伊比利亚几内亚湾”&/u&&/p&&p&&u&20&/u&&u&°&/u&&u&E:斯堪的纳维亚山,波罗的海巴尔干,波德平原地中海,刚果盆地好望穿&/u&&/p&&p&&u&40&/u&&u&°&/u&&u&E:东经40度,东欧平原穿,黑海和红海,东非高原边&/u&&/p&&p&&u&60&/u&&u&°&/u&&u&E:北沿乌拉尔,南过阿拉伯海,中有伊朗和咸海&/u&&/p&&p&西半球口诀都不用,你用彩笔描出75&u&°W经&/u&线,画出两个大三角,就像一个铁钎子穿着的两个大片肉就是北美洲和南美洲,请亲们看下面:&/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8cc413d536af6ca02bbd06c12b9d6d2a_b.png& data-rawwidth=&309& data-rawheight=&41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9&&&/figure&&p&(偶是东北人,偶的学生们都爱吃烤肉,每逢我用大肉串比喻两个大洲时,可爱的他们就两眼放光,好可爱呦!当然印象也就杠杠滴啦!&br&&/p&&p&纬线穿过的:&/p&&p&赤道:&u&“&/u&&u&刚果苏门前,亚马家里面”&/u&&/p&&p&&u&23.5&/u&&u&°N:沙漠尼罗阿拉伯,印度河口恒三角,孟湾北侧广台湾,古岛墨中回归穿&/u&&/p&&p&&u&30&/u&&u&°N:开罗运河波斯湾,伊朗高原长青川;杭州加州夏威夷,墨湾北侧弗罗里&/u&&/p&&p&&u&40&/u&&u&°N:阿尔卑斯通里海,北疆蒙古千岛寒;西部海岸中平原,五湖渥太加美连&/u&&/p&&p&&u&50&/u&&u&°N:北海波罗东欧平,西伯利亚连白令;阿拉斯加洛基山,拉布拉多哈得湾。&/u&&/p&&p&&u&23.5&/u&&u&°S: 南非马达澳洲沙,拉普拉普平原河两巴&/u&&/p&&p&&b&&i&中国地理:&/i&&/b&&/p&&p&纬线穿过的:&/p&&p&&u&30&/u&&u&°N:青藏高原横断山,四川盆地杭州湾&/u&&/p&&p&&u&40&/u&&u&°N:塔里木盆地祁连山,河套平原渤海湾&/u&&/p&&p&&u&20&/u&&u&°N;穿海口&/u&&/p&&p&&u&23&/u&&u&.5°N:“北回归线东西穿,云南两广和台湾”&/u&&/p&&p&经线穿过的:&/p&&p&&u&80&/u&&u&°E:
天山山脉塔里木,青藏高原穿西部&/u&&/p&&p&&u&90&/u&&u&°E:阿尔泰山吐鲁番,青藏高原孟加拉湾&/u&&/p&&p&&u&100&/u&&u&°E:内蒙古高原祁连山,横断山脉泰国湾&/u&&/p&&p&&u&110&/u&&u&°E:北起阴山贯“三秦”(陕北、陕中、陕南),南过巫山穿海南&/u&&/p&&p&&u&120&/u&&u&°E:兴安虎生吼,渤海水色秀,长江三角洲,台湾海峡游&/u&&/p&&p&注:背口诀前一定要用透明水彩笔&b&描&/b&这条线,找到相关的地理事物,第一遍&b&指&/b&着这些地理事物说口诀,口诀熟悉后说口诀时要闭上眼睛&b&想&/b&相关位置的地理事物呦!&/p&&p&记住这些小东东大可用不着你的宰牛刀,用无意识记忆法,利用零散时间就可搞定哦!O(∩_∩)O&/p&&p&若你现在已经高三了,或者你就是讨厌死记东西,那我还可以教你更简略的记法,不妨这样:&/p&&p&&u&欧洲可以记:小经大纬,轮廓破碎&/u&&/p&&p&&u&非洲:“小东西” ,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海岸平直,轮廓完整&/u&&/p&&p&&u&澳大利亚:“大冬瓜”--------大号东经度,形状像冬瓜&/u&&/p&&p&&u&北美洲:“南全盘西化”--------西半球西经度&/u&&/p&&p&&u&南极洲:极点为中心的大洲是南极洲&/u&&/p&&p&&u&太平洋:以日界线对中轴线,大西洋以0度经线两侧,印度洋东经80度为中轴线&/u&&/p&&p&&u&北冰洋:极点为中心的大洋&/u&&/p&&p&&u&还可以用面状、线状地理事物记呦,如黄河“小几”+“大几”字;长江:小“W”+大“W”;&/u&&/p&&p&还可以用谐音:比如:北亚的三条大记可以用“&u&毕业了&/u&”(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中亚与我国相邻的三国&u&“&/u&&u&好吉他”&/u&(哈吉塔),中国各省级行政区的轮廓都可以用形象法来搞定,这个你的地理老师都会告诉你的呦,跟住老师就OK啦!&/p&&p&但更好的办法就是描图,看见图就描,当然不是什么都描,要描考试大纲要求的,七大洲轮廓、考纲要求的八大国家轮廓、我国各省轮廓;主要河流:黄河、长江、密西西比河、亚马孙河、尼罗河、刚果河、莱茵河、多瑙河、伏尔加河等等;主要的湖泊:黑海、里海、咸海、红海、波斯湾、北美五大湖;主要的岛屿、半岛、海湾、海峡等等。描着瞄着你会发现你不自觉就对它们熟悉了,它们就变成了你的好朋友了!&/p&&p&哦,三分记七分猜还没给你们讲呢,现在给你们打个样,聪明的你一看就会触类旁通滴!&/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7ab219e4b664b7f3c19dd_b.png& data-rawwidth=&264& data-rawheight=&28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4&&&/figure&&p&看到76°W和80°W度经线,在75°W线附近,西半球西经度,又有赤道穿过一定是南美洲啦,且是位于它的西北部啦!&/p&&p&总结一下,前面说的形成脑图的关键词: 口诀 三分记七分猜
无意识记忆 多描图&/p&&p&这些做好了,你的脑图差不多就OK喽!&/p&&p&!&/p&&p&&b&b.&/b&&b&找到区域地理的共性学法,举一反三。&/b&&/p&&p&每道综合试题的设问都离不开我前面说的两个圈,既如此,咱归纳一下,不妨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学习:&/p&&p&①.区域的&b&位置&/b&和范围&/p&&p&②. &b&自然地理&/b&特征&/p&&p&③.&b&人文地理特&/b&征面&/p&&p&总体思路是这样滴,先进行区域定位——根据区域位置,判断分析地形、气候的类型和特征——以地形、气候条件为基础,确定其相应的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以自然地理特征为条件,分析自然地理特征对主要人文地理现象的影响。然后分析评价区域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确定区域发展方向、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p&&p&下面分别阐述:&/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a9a78955abda70e11ffa4c9_b.png& data-rawwidth=&1656& data-rawheight=&5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56&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a9a78955abda70e11ffa4c9_r.pn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0cf97a66bcd30d48d94f35ac7f5505f8_b.png& data-rawwidth=&1649& data-rawheight=&6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49&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0cf97a66bcd30d48d94f35ac7f5505f8_r.pn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19b2cfa66cabe51c396f_b.png& data-rawwidth=&1608& data-rawheight=&8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19b2cfa66cabe51c396f_r.pn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cb11af07eaee208faacfe_b.png& data-rawwidth=&1590& data-rawheight=&8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9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cb11af07eaee208faacfe_r.png&&&/figure&&br&&b&
特别说明:高中地理关注的是为什么,按照上面的方法(有人也叫八股法)为的是简单好记。但复习的时候心里一定想着为什么,用位置+地形推气候,气候推水文、植被等其它自然特征,再在自然基础上推出该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别把它机械化了,按照这个思路思考原理,带着这个理去验证解决其他区域类似的问题才是事半功倍的路线。&/b&&br&&b&4.2&/b&&b&高中原理&/b&&br&&p&请原谅Dilixiaowu这部分就不能给你详细说喽,因为知乎上实在没这么大的地儿,我也没这么多时间给你说呀。前面看到一个帖子,把地理学好先要把书读薄,说的对呀。那怎么读薄呢?&/p&&p&我是这样做薄滴:&/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383604dab8d5f3cf31c712d5877836db_b.jpg& data-rawwidth=&1337& data-rawheight=&6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37&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383604dab8d5f3cf31c712d5877836db_r.jpg&&&/figure&
图4必修Ⅰ知识结构图 &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e4a70e32d18ef3bda3028f_b.jpg& data-rawwidth=&1086& data-rawheight=&10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6&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e4a70e32d18ef3bda3028f_r.jpg&&&/figure&
图5必修Ⅱ知识结构图&br&&p&社会现象有很多侧面,地理研究的是空间分布,比如农业研究作物如何高产,人口社会学家研究农民工,地理学家研究农业类型。地理侧重的是地理事物在地表的空间分布。例如:工业区------城市外缘------地租和交通变化。&/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8f0bee1220bfe9005fa_b.jpg& data-rawwidth=&1350& data-rawheight=&6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5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8f0bee1220bfe9005fa_r.jpg&&&/figure&&p&
图6必修Ⅲ知识结构图&/p&&p&必修Ⅲ的内容是利用必修Ⅰ、Ⅱ的原理在具体的区域中探讨怎样可持续发展,全国卷在综合题36和37最后一问。&/p&&p&生态环境建设就像你要学习啦,首先得克服上课不注意听讲的毛病,资源开发就是要你发扬你的优点比如爱动脑筋的习惯啦,生态环境治理好,资源开发好,再研究怎样发展农业、工业、城市化,区域就可持续发展了。&/p&&p&必修Ⅲ的内容,以案例的形式学习,各版本选的案例都不同,但原理都是一样滴。你第一要抽出结构,第二要带着结构去看书,第三要迁移结构去解决问题。这部分以你们的功力恐怕难以做到位,Dilixiaowu也是篇幅所限难以帮到你了啊!&/p&&p&选修自然灾害也可以在一堂课就把所有问题解决掉,以后有时间再说啦。&/p&&p&&b&4.3&/b&&b&关于答题模板&/b&&/p&&p&4.3.1&b&什么&/b&是模板呢?它起什么&b&作用&/b&?&/p&&p&比如要你做桃子形状面点,你得练习成千上万个才可以成型,只有面点师傅才可以一手一个。但咱们要学习六科时间有限,怎么办?做个桃子形的模子!一按一个桃子馒头,一按一个,不就OK了吗?
&/p&&p&4.3.2模板&b&怎么来&/b&的?&/p&&p&从考题(尤其是高考原题)抽取出来滴,比如:&/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2c936f34bc8ddc197faf76bdd0a8de77_b.png& data-rawwidth=&1110& data-rawheight=&5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1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2c936f34bc8ddc197faf76bdd0a8de77_r.pn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a6afb61cff5_b.png& data-rawwidth=&1354& data-rawheight=&3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5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a6afb61cff5_r.png&&&/figure&&br&当然这些作为模板还不够全面,遇到分数多的题,你的分叨不满时,还要从构成气候要素方面去补充模板,如光照、风速、海洋性/大陆性等&br&&p&4.3.3要&b&总结、归纳、积累&/b&一些模板&/p&&p&各种资料、不同老师都会给你一些模板,但太多,你要选择你要简化,变成易懂好记的才是有效滴!&/p&&p&4.3.4练习&b&运用&/b&模板&/p&&p&用你掌握的模板去做高考原题,做完后对照原题,那些是没记住模板的,那些是不会变通的。经典的题要反复做、反复琢磨,你会收获很多,你会事半功倍滴!这道题高考一定不会再考你,但考查你的&b&这方面的能力&/b&一定&b&不会变&/b&!&/p&
特别说明:近年高考题为了考察同学们的能力,有弱化模板的趋势,对于时间有限的你来说,虽然有模板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模板是万万不能滴!其实模板就是你答题的思路,要想办法结合的不漏痕就是你的高明所在啊!&br&&br&&p& 4.4.2&b&文字&/b&信息:&/p&&p&地理的文字信息给法什么样的都有,有的给的是古文,如09年全国II卷29题给的是三国志的一段内容,让考生具体和文字说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有散文入题,有诗歌入题、有各种新闻报道等等,文体花样百出,但鲜有地理语言,目的只有一个-----把你弄蒙!这样在提取信息这一环就差掉一批人!你别怕,Dilixiaowu教你用孙悟空的火眼精金剥掉白骨精的外衣,去伪存真,高手甚至这招都不用,就把和解题有关的挑出来就是。那些和解题有关,我前面讲的两个圈里的地理要素一般都解题有关。当然这需要你不断专项训练才能得到这种能力的啊!&/p&&p&4.4.3&b&图示&/b&信息:&/p&&p&读图通用技巧:“一看图名,二看图例”;先扫边在中间”。&/p&&p&图名就是这个图的中心思想,一定要看明白,现在的高考题图名不会在图下方摆着啦,都在文字信息里面,你自己去找。图例,是地图的说明语言,一般在图的左下、右下的居多,也有在上方,但都居边上的位置,目前没有一个图例是没用的信息,记住你要穷尽所有的信息!否则你就丢分啦!&/p&&p&各种图的读图技巧:这部分太多啦,得一个专题才能讲完呢,抱歉Dilixiaowu不能在这里说啦!&/p&&p&4.4.4&b&题干&/b&信息:&/p&&p&题干信息的分析技巧,先要弄明白它问了几个问题,什么事,谁干的,为什么?有什么影响?对谁有影响?有利还是不利?问的是自然原因还是社会原因?这个和其他学科差不多Dilixiaowu就不多说啦!&/p&&p&到这里,我说的基本成体系了,地理学科只要按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奇偶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