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味素治疗方式

您所在位置:
&& 文章详情
中西医结合微创手术治疗脑出血
作者:高觉民&汤忠华&樊炼&周柏建
【关键词】&
中风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其死亡率较高,高于心脏病和癌症。出血性中风约占1/3,自发性脑内大量出血,目前多主张外科手术治疗。笔者近期收治脑出血43例,均采用早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同时中西结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26例,女17例,年龄41~73岁,平均年龄61岁。既往有高血压史者25例,占58%,入院时血压≥140/90mmHg36例,占84%。有糖尿病史6例,占14%。
1.2 分级 按王忠成主编《脑血管病及其外科治疗》的五级分类法,入院时意识状态:①Ⅱ级:意识模糊,含嗜睡、昏睡,6例;②Ⅲ级:浅昏迷,9例;③Ⅳ级:昏迷,含一侧瞳孔散大、脑疝,26例;④Ⅴ级:深昏迷,双瞳孔散大,2例。
1.3 头颅CT 全部病人均CT确诊入院,①基底节区血肿32例,含部分血肿破入脑室7例;②脑室内铸形血块为主或伴梗阻性脑积水者5例;③脑叶皮层下血肿4例;④小脑内血肿2例。
1.4 出血量 除2例小脑内出血量分别为15ml和20ml外,幕上血肿均大于30ml,最多达120ml,平均62ml。血肿量的估计使用多田计算法=(π/6)×长×宽×层数(每层1cm)。
2 治疗方法
2.1 手术方法 是本研究课题的重点,入院时有手术指征者急诊手术,所有病人均在发病后24h内完成手术。传统手术方式有两种:①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②钻孔穿刺抽吸术。在传统手术熟练的基础上,我们应用改良手术进行治疗,新手术的特点:早期微创CT导向,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方法:①根据CT定位,以血肿为靶点,确定手术入路,小骨窗应选在血肿距头皮最近处,无大血管或重要功能区。②头皮切口一般采用直切口,约6cm长,牵开头皮和肌肉,颅骨钻孔扩大成2cm×2cm大小骨窗“锁孔入路”。③用脑针穿刺抽吸出部分液态血肿,使颅内压降低,“+”字形剪开硬脑膜,平行脑回切开皮层约1.5cm裂口,用脑压板或鼻镜分开脑实质达到血肿腔,鼻窥镜可避免脑组织的反复牵拉伤,暴露良好,应避免损伤血管。④到达血肿腔应先吸除直视下血块,血肿周围有一假包膜,清除血肿不宜过快,血块中间吸除后,等待2~3min,随着周围高颅压及脑搏动,逐渐将没有清除的血块挤压到直视范围内再吸除。必须在假包膜内清除血肿;⑤发现出血点或新鲜出血,可用双极电凝止血,少量渗出血可用明胶海绵止血;⑥止血彻底血肿腔内可留置引流管一根,缝合头皮。⑦术中必要时可应用手术显微镜,减少损伤。⑧脑室铸形血块患者行双额钻孔引流术。
2.2 中医治疗 ①急性期1~2周内是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水肿高峰期,辨证属热中脏腑,气血两燔之证,用清热、醒脑、利水、化瘀法。中成药:安宫牛黄丸、麝香注射液、醒脑液。中药组方:至宝丹合犀角地黄汤。药用:犀角、大黄、菖蒲、生地、郁金、胆星、天竺黄、冰片、丹参、牛膝等,经口服、鼻饲或静滴。
②稳定康复期:发病1~2周后,此期已脱离脑水肿高峰期,血肿、水肿仍未完全吸收,辨证属血瘀脑络型,治宜活血化瘀。中成药:复方丹参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乌灵胶囊;中药组方:补阳还五汤加味,药用:生黄芪、桂枝、当归、桃仁、红花、川芎、地龙、丹参、牛膝、鸡血藤,同时配合针灸治疗。
2.3 西医治疗原则 早期止血、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激素、神经营养药物,抗生素预防感染、对症处理等。昏迷病人24h后鼻饲流质,扩血管药物治疗,稳定康复期,肢体锻炼、高压氧治疗。
3.1 观察意识状态的变化及GCS评分的变化 术后1周,神清16例,嗜睡11例,昏迷13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2例。手术后1个月,清醒29例,嗜睡7例,昏迷3例。期间,再出血死亡1例。
3.2 头颅CT 术后1周复查,示血肿基本清除31例,占72%,术后28天,检查仍有少量血肿者5例,占12%。
3.3 术后1个月疗效 按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1995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①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26例;②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7例;③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4例;④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左右,2例;⑤恶化或死亡:4例。
Ⅱ~Ⅳ级脑出血病人手术明显优于内科治疗,已是神经内、外科医师的共识,早期手术能迅速清除血肿,减轻对周围脑组织压迫,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微创神经外科学”是21世纪中国神经外科发展方向。微创手术包含两层意思:①最大程度地切除病变;②将手术的副损伤减少到最低程度,确保病人术后获得良好生存质量。根据这种思想,我们在传统手术熟练的基础上,创新开展微创手术清除血肿,结合传统手术优点,早期创伤小,CT导向直视下血肿清除,止血彻底,迅速降低颅内压,术后愈合快,颅内压波动小。麻醉可根据病情决定,全麻或基础麻醉加局麻。早期指发病24h手术,血肿已形成,而周围脑组织尚未受压出现细胞肿胀坏死,CT简易定位,能于直视下立即大部分血肿清除,用五官科鼻窥镜暴露方便,减少继发性脑损伤。这种手术适合各种年龄的脑出血。术后根据脑出血的不同时期进行辨证加用中药治疗、尽快地使脑瘀血脉络通畅、推陈致新则出血可止,溢出络外的瘀血逐渐消散乃至最后吸收。实验证实此类药物可增加血流量,改善血循环和微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加快创伤早期愈合,调节代谢等。急性期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可促进颅内血肿吸收,降低颅内压和恢复神经功能,尤其中药对加快颅内血肿吸收有独到之处,达到了病情恢复快、后遗症少的治疗目的,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作者单位:210029江苏省中医院神经外科&
(编辑 何蓓)
&&订阅登记: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论文写作技巧&&&&&&&&& & 正文
味精可治神经衰弱? 十大补脑食物推荐
  脑力劳动者吃什么好?营养专家研究发现,一些有助于补脑健智的食品,并非昂贵难觅,而恰恰是廉价又普通之物,日常生活随处可见,脑力劳动者的饮食也是很讲究的,下面我们来看看这12种健脑食物。  1、牛奶  牛奶是一种近乎完美的营养品。它富含蛋白质、钙,及大脑所必须的氨基酸。牛奶中的钙最易被人吸收,是脑代谢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此外,它还含对神经细胞十分有益的素B1等元素。假如用脑过度而时,睡前一杯热牛奶有助入睡。  2、  它们可以向大脑提供优质蛋白质和钙,淡水鱼所含的脂肪酸多为不饱和脂肪酸,不会引起血管硬化,对脑动脉血管危害,相反,还能保护脑血管、对大脑细胞流动有促进作用。  3、鸡蛋  大脑流动功能,记忆力强弱与大脑中乙酰胆碱含量紧密亲密相关。实验证实,吃鸡蛋的妙处在于:当蛋黄中所含丰硕的卵磷脂被酶分解后,能产生出丰硕的乙酰胆碱,进入血液又会很快到达脑组织中,可增强记忆力。国外研究证明,天天吃1、2只鸡蛋就可以向机体供应足够的胆碱,对保护大脑,进步记忆力大有好处。  4、  玉米胚中富含亚油酸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有保护脑血管和降血脂作用。尤其是玉米中含水量谷氨酸较高,能匡助促进脑细胞代谢,常吃些玉米尤其是鲜玉米,具有健脑作用。  5、小米  小米中所含的维生素B1和B2分别高于大米1.5倍和1倍,其蛋白质中含较多的和。临床观察发现,吃小米有防止朽迈的作用。假如平时常吃点小米粥、小米饭,将益于脑的保健。&${FDPageBreak}&  6、花生  花生富含卵磷脂和脑磷脂,它是神经系统所需要的重要物质,能延缓脑功能衰退,按捺血小板凝集,防止。实验证明,常食花生可改善血液轮回、增强记忆、延缓朽迈,是名符实在的“长水果”。  7、菠萝  菠萝含有良多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锰,而且热量少,常吃有生津、提神的作用,有人称它是能够进步人记忆力的生果。  8、辣椒  辣椒维生素C含量居各蔬菜之首,胡萝卜素和维生素含量也很丰硕。辣椒所含的能刺激味觉、增加食欲、促进大脑血液轮回。近年有人发现,辣椒的“辣”味仍是刺激人体内追求事业成功的激素,使人精神抖擞,思维活跃。辣椒以生吃效果更好。  9 、  可以刺激大脑物质交换,减轻的压力。  10、味精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它在胃酸的作用下可转化为谷氨酸。谷氨酸是参加人体脑代谢的唯一氨基酸,能促进智力发育,维持和改进大脑机能。常摄入些味精,对改善智力不足及记忆力障碍有帮助。由于味精会使脑内乙酰胆碱增加,因而对症也有一定疗效。&& 推荐阅读:  作为脑力工作者,如何通过日常饮食为大脑提供全面营养,保持脑力充沛和提高工作效率呢?下面一份补脑餐单供您参考。  谁不希望脑子能更聪明一些?于是不少人纷纷花大钱买保健品,却忽略了生活中的一些补脑食物,这岂非舍近求远。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类营养补脑食品。
(责任编辑:吴敏 )
文章关键词:
饮食上要多吃易于消化(消化食品)又富于营养的食物,保证足够的蛋白质(蛋白质食品),辅助地吃一些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维生素食品)C的食……
多种食物中含有健脑、补脑的成分,堪称食物中的“脑黄金”。 现为你推荐的九种食物是天然脑黄金!
寒潮来了,“天寒地冻”。面对这么冷的天气谁都想窝在被窝中但是我们不得不顶着寒风上班去,勤勤恳恳地工作,实在是无奈。有什么食物可以御寒补脑……
很多家长都绞尽脑汁帮自己孩子多补补脑,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那什么样的食物更补脑呢?下面就赶紧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海鳗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且含有较多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对胎儿大脑发育极为有利的DHA。
相关健康数据
擅长:脑血管病的预防、急救、治疗和康复,在脑卒中后神经可塑性、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分化和远隔性损害研究方面具...
擅长: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眩晕(脑血管病相关性眩晕和其他类型眩晕)、脑部...
擅长:在神经肌肉病和遗传病、头痛、眩晕、癫痫、脑血管病的诊断、治疗和咨询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 对脑血管病、脑炎、多发性硬化、重症肌无力、格林巴利综合征等神经免疫疾病、及多种神经性疼痛、头痛头晕...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专家在线解答网友疑惑
擅长: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血尿、尿失禁、肾结石……蔬菜治百病2
我的图书馆
蔬菜治百病2
蔬菜治百病(瓜茄类)
  黄瓜又名胡瓜、王瓜、刺瓜,属葫芦科一年生攀援状草本。基蔓生有刚毛,卷须不分歧。叶五角状心脏形,两面有粗毛,浓绿或黄绿色。花冠黄色,椭圆状披针形。瓜果柱形,幼嫩者青绿色,表皮疏生短刺,刺基有瘤状突起,老则变黄。  黄瓜原产印度,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引进国内培植,最初称之胡瓜。然羯族人赵国君王反对呼北方少数民族为胡民,故如杜宝《拾遗录》云:“隋大业四年避讳,改胡瓜为黄瓜。”如今,全国各地普遍种植,为夏季蔬菜。其肉嫩多汁,芳香脆甜,生吃、凉拌、炒食、腌渍、酱制均宜。如江苏扬州的罐装乳黄瓜,畅销欧美许多国家;山西临猗的酱黄瓜,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奖。  黄瓜入药始载于唐代《本草拾遗》,中医认为其性凉味甘无毒,入脾、胃、大肠三经。能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消肿利尿,治咽喉肿痛、四肢浮肿、热痢便血。《日用本草》称其“除胸中热,解烦渴,利水道”。小儿如饭后嚼食去皮黄瓜100克,对消渴大有裨益。若治小儿夏季热,取数条黄瓜入水煮沸后捞出,调入100克蜂蜜烧沸,喝汤吃瓜;或以250克黄瓜与500克豆腐,共煮服食。如今,民间仍沿袭古方,以嫩黄瓜蘸蜜吃,治小儿热痢。若治水病肚胀至四肢浮肿,《千金髓方》用“胡瓜一个,剖作两爿不出子,以醋煮一半,水煮一半,俱烂,空心顿服。须臾下水”。黄瓜烧存性、平胃散末各3克,枣肉3枚,共捣为丸,黄酒送服,治反胃吐食颇验。  黄瓜皮、子、叶、藤、根,亦入药治病。诸如取老黄瓜皮30克,水煎日服二至三次,治各种原因引起的浮肿。老黄瓜皮又叫金衣。加入配方治水肿时,可加强利尿作用。取黄瓜子炒开口研末,空腹服食6克,日服三次,可治心肺伏热吐血;若以黄酒送服黄瓜子末3克,日服二次,治筋骨挛痛。黄瓜叶晒干研末,每次10克,小儿减半,米汤送服,治腹泻。黄瓜叶不拘量,水煎服,治痢疾。黄瓜藤60克,水煎后用鸡蛋汁冲服,治胆囊炎。以黄瓜藤阴干,水煎服,治产后腹痛。民间用成熟的干黄瓜藤750克,煎汤分两天饮完,连服一星期治癫痫。严重复发期,服后次日即停止发作。若治黄疸,用黄瓜根捣烂取汁,每日清晨空腹饮一杯;或取黄瓜皮煎汤,日服三次;或以黄瓜藤一条,水煎后冲入一只鸡蛋搅匀,再稍煮成蛋花汤服食。  黄瓜全株亦可外用治病。譬如取一条成熟的黄瓜切去瓜顶,挖掉瓤子,填满芒硝或明矾,仍以原先瓜顶封盖,用竹签钉牢,悬挂阴凉通风处,等瓜皮不断析出白霜,刮下装瓶封存备用,每日数次吹入喉内,治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咽喉炎。  春末、盛夏、初秋,以鲜嫩黄瓜洗净,坚持每日数次取汁点眼,顿感眼内清凉,闭目约十分钟,搓眼皮促使眼球充分吸收,可冲去眼内异物,解眼睛热爆,治火眼肿痛,消血丝红点。若将黄瓜捣烂取汁,调入研成细末的硼砂,擦白癜风患处,每日数次有一定效果。鲜黄瓜切片,擦痱子及蜂虫蜇伤有效。以鲜黄瓜横切面,擦治水火烫伤患处,每晚睡前一次,每次五分钟,次日清晨洗净。或取老黄瓜去皮挖子,置瓶内化水后搽治烫伤。六月黄瓜浸水,可搽治跌打损伤。若取黄瓜藤焙焦研粉,调入香油可涂治脓疱。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黄瓜具有丰富营养物质,含蛋白质、脂肪、糖类、多种维生素、纤维素,以及钙、磷、铁、钾、钠、镁等成分。近年对黄瓜医疗作用的研究又有新进展,所含丙醇二酸,可抑制糖类物质转变为脂肪,有减肥和预防冠心病的功能。其瓜藤可扩张血管,减慢心率,降低胆固醇和血压。所含葡萄糖苷、甘露醇、果糖、木糖,不参与通常糖代谢,故糖尿病患者以此代粮充饥。非但不升高血糖,甚至还能使之降低。所含丙氨酸和谷氨酰胺,国外学者以此治酒精性肝硬化获得疗效,故嗜酒者食黄瓜,可预防酒精中毒。所含精氨酸,为制造人体骨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重要原料,可使因肥胖而致性功能减退者得到改善。所含较多维生素E,可抗过氧化,起抗衰老作用。美国化学家经多次试验,黄瓜皮含脱氢酒精,这种物质是蟑螂的克星,一旦粘附住蟑螂的触须,便产生强烈的痛感,则迅速逃离。故蟑螂出现之处放些黄瓜皮,即见佳效。  黄瓜还可抗癌症,治艾滋病。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黄瓜头部含葫芦素C,能激发人体免疫功能,对原发性肝癌可消除病痛,且延长生存期。所含多而细嫩的纤维素,可促进胃肠蠕动,易使肠道内败物残渣排泄,可预防大肠癌。据此,癌瘤病人大量食用,有一定的治疗价值。最近,《美国科学院学报》报道,科学家从黄瓜根中提取出一种蛋白质GLQ223,能够辨认和攻击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人体免疫系统的两种细胞,既能杀死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细胞,又不损伤正常细胞。这不仅为防治艾滋病提供药源,也为黄瓜研究开辟广阔前景。  黄瓜还含有丰富的黄瓜酶,能有效地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收到润肤护发的美容效果。现在我国已研制成功黄瓜香波、营养霜、护发素等系列化妆品。若从黄瓜头延伸三厘米处,切片贴面轻揉,可治被晒黑的皮肤及皮肤粗糙。常用黄瓜汁搓洗脸孔,或捣烂敷面一小时后洗净,既舒展皱纹,又润肤消斑。若取鲜黄瓜切条,贴上清洗过的脸部,十五分钟后剥去,用湿毛巾擦洗干净,可使皮肤红润白皙,尤对油性皮肤有益。  黄瓜诚然益处多,但脾胃虚寒或腹痛吐泻者则不宜多吃。又黄瓜生长、采摘、运输、出售过程易受大肠杆菌、痢疾杆菌、蛔虫卵等病菌污染,故生吃或凉拌前,务必洗净用开水烫过。还应注意不与含维生素较多的菠菜、辣椒、油菜混炒或与水果同吃,只缘黄瓜所含维生素C分解酶,会使这些果蔬中的维生素C被分解受损失。高温又会使黄瓜里的维生素损耗过半,故最佳吃法为凉拌或生吃。若调入醋或蒜泥,既调味又消毒灭菌。
  种瓜人都说自己的瓜甜,为何竟有一种瓜以“苦”字命名呢?这里有个民间传说。很早以前,成都梁家巷有个孤身老汉,他从故籍广东带来一种小白瓜试种,因气候土质适宜,结出的瓜又香又甜。某年夏天凌晨,老汉走进瓜园,发现小白瓜被啃得坑坑洼洼,就干脆在地边搭个瓜棚看守。一天月夜,他忽然看见地边井里爬出一匹小野马,闯进瓜棚下胡乱地啃瓜。老汉抡起扁担追打,受惊的小野马来不及跳井,跑到附近温江县一条河里不见了。从此被小野马啃过的小白瓜变成满身癞疤疙瘩,味道也变苦了。加上老汉孤身种瓜十分辛苦,故称之为苦瓜,苦瓜亦由此得名。  苦瓜又名癞瓜、癞葡萄、锦荔枝、红姑娘,属葫芦科一年生攀援草本。茎有柔毛,卷须不分叉。叶淡绿色,掌状深裂。  花冠黄色,裂片卵状椭圆形。瓜果纺锤或长圆筒形,表皮瘤状突起,成熟时橘黄色。种子椭圆扁平,有凹凸条纹。原产印度尼西亚,大约宋元时期传入我国,如今,分布全国各地,南方有较多栽培,为夏秋蔬菜之一。南方民间多以青皮者煮肉或盐酱渍之充蔬,若与其他菜拼烹,如瘦肉片炒苦瓜,或炒鱼焖,食之开胃爽口,别有风味,有“君子菜”之称。苦瓜熟透裂开,生吃包裹种子之外的鲜红瓜瓤,味如甘蜜,这时却与“苦”字绝缘了。  苦瓜始载于明代《救荒本草》,中医认为其味苦无毒,生则性寒,熟则性温,入心、脾、胃三经。生者清暑泻火,涤热除烦;熟者养血滋肝,润脾补肾。《泉州本草》载苦瓜“主治烦热消渴引饮、风热赤眼、中暑下痢”。《本草纲目》称其“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益气壮阳”。诸如把鲜苦瓜剖开去瓤,切碎煮茶,盛夏凉饮,消渴治烦热。取一条鲜苦瓜截断去瓤,纳入茶叶后再接合,悬挂通风处阴干,每次5~10克,水煎或泡入沸水代茶饮,治中暑发热,解六经实火。取一条鲜苦瓜,洗净捣烂如泥,加糖适量调匀,两小时后滤汁,一次饮完,治急性痢疾。以一条苦瓜剖开去瓤,晒干焙为末,每次取5克,灯草煎汤送服,治目赤眼痛。若治胃痛,以苦瓜煅焙研末,温开水送服。若治血尿,以去瓤苦瓜、除内脏黄鳝各250克,加水适量煮汤,一天分二次淡食。若治皮肤疮疖,苦瓜剖开去瓤切碎,煎汤饮服。  苦瓜子、瓤、花、叶、藤、根,亦入药治病。诸如苦瓜子炒熟研末,每次以黄酒送服10克,日服三次,十天为一疗程;或取苦瓜子10克,水煎取浓汤,兑入山药粥内,加花粉蜜一匙服食,两方均治阳痿、遗精。苦瓜瓤煮熟食,治流行性感冒。  鲜苦瓜花12朵,捣烂取汁入适量蜂蜜,若为赤痢再加红曲3克,若为白痢则改换六一散10克,温开水冲服,可治痢疾。  苦瓜叶晒干研末,每次以黄酒送服15克,可治疔毒。苦瓜藤洗净阴干,以文火烘干研末,每次以温开水冲服3克,治小儿腹泻。苦瓜根6克,水煎服,治小儿呕吐。鲜苦瓜根150克,煎汤饮服,治大便出血。  苦瓜及其瓤、叶、根还可外用治病。譬如取苦瓜捣烂,敷湿疹、痱子、痈肿患处,显效。瓜瓤涂敷火烫伤,则良。瓜叶捣烂外敷,治狗咬伤、疮肿、热毒。若以苦瓜叶煎汤,洗鹅掌风患处,再用米糠油涂之,见效。苦瓜根捣烂敷下关穴,治风火牙痛。若以苦瓜根焙干为末,调入蜂蜜可敷治疔疮。  现代医药研究发现,苦瓜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粗纤维、维生素C、苦瓜苷、喹宁,以及钙、磷、铁等成分。研究人员试验证实,正是苦瓜的苦味所含大量喹宁,才具有清火解热佳效。苦瓜苷可降低血糖,凡给患四氧嘧啶性糖尿病的动物灌入苦瓜浆汁后,其血糖明显降低。据此,以鲜苦瓜煮汤,分次日饮数碗,可辅助治疗糖尿病。至于从苦瓜中提取所含大量蛋白脂类物质,注入患有淋巴癌的鼠体内,则可延长其存活期。可见苦瓜有助于抑杀癌细胞,常食之可使人体免疫系统抵抗癌细胞活动。由此可预想,探研苦瓜将成为治癌新药的前景可喜。苦瓜也可作为一种美容品,譬如取苦瓜挤汁,调入冰糖炖食,能悦面驻颜。以苦瓜汁擦身,可护肤洁肤。  苦瓜诚然益处多,但脾胃虚寒者贪吃苦瓜,易引起吐泻腹痛,以忌食为慎。
『金丝瓜』
  金丝瓜又名金瓜、面条瓜、粉丝瓜、搅瓜、笋瓜,为葫芦科一年生草本。本品呈椭圆形,表皮坚硬,橘黄或淡黄色。茎圆筒形蔓生,卷须多叉。叶肾形,有软毛。花黄色,花冠筒状,裂片向外反折。本品原产印度,明代万历年间,由上海崇明岛引种落户。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尝过金丝瓜,啧啧称赞脆嫩爽口,当初被看作珍稀名菜。如今,全国各地均有种植,一般以色泽鲜艳、个大无斑点、崇明出产为佳。其吃法:将洗净的金丝瓜横切两半,蒸熟后用筷子由内向外顺时针搅出粉丝般的金丝,拌入佐料作凉菜点缀餐桌,有“植物海蜇”之称。  中医认为,金丝瓜性温味辛甘微酸无毒,具有良好的药膳效能。能补中气而益元气,健脾胃而利湿浊,清心火而除烦渴,润肺止咳,为肺热咳嗽、脾虚食少、暑热烦渴最宜。民间取金瓜丝300克,白萝卜丝100克,海蜇皮切丝50克,调入食盐、姜、葱、蒜泥等佐料,然后浇上煮热的食油凉拌。经常食之,可治肺热咳嗽、慢性气管炎。取金瓜丝100克,白萝卜丝50克,加水煮汤,经常服食,可治体肥痰多之病证。用金瓜丝500克,莴笋丝200克,配以佐料调味品凉拌,夏日时时服食,可治暑热烦渴、不思饮食之病证。若用瘦猪肉50克切丝炒一下,再加水及调料煮沸,倒入100克鲜金瓜丝,稍煮即成,为辅助治疗消化道肿瘤的药膳。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金丝瓜除含有蛋白质、铁、钙、磷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瓜氨酸、天门冬氨酸、亮氨酸,以及一般瓜蔬中少含有的胡芦巴碱、丙醇二酸等。实验表明,金丝瓜含糖量极低,所含胡芦巴碱、丙醇二酸等物质,能有效地调节人体新陈代谢,抑制糖类转化为脂肪,可起到减肥作用。所含维生素C被人体吸收后,在胃内迅速与亚硝酸盐结合,阻止体内亚硝酸盐和引起消化道肿瘤的致癌物质亚硝酸胺会合,还能与细胞紧密完善结合,在胃内形成保护层,可延缓晚期肿瘤的发展。  金丝瓜虽有药膳功效,然其能抑制体内脂肪的形成,故体虚瘦弱者不易多食。
  茄子又名落苏、矮瓜、酪酥、草鳖甲、昆仑瓜,属茄科一年生草本。茎直立粗壮,高可达一米。幼枝、叶、花梗、花萼,均有星状绒毛。叶片卵状椭圆形,边缘波状浅裂,暗绿或紫绿色。聚伞花序,花冠紫蓝色。浆果球形、倒卵形或长柱形,深紫、淡绿或黄白色,表皮光滑。原产印度,汉晋时传入我国,现在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为夏秋主要蔬菜之一。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载“茄子煮熟者,食之厚肠胃”;“僧人多炙之,甚美”。清代曹雪芹《红楼梦》描述“刘姥姥吃茄子只觉口齿盈香”。如今,可烹调多样菜肴,生吃、凉拌、炒食、干制、盐渍皆可。其肉质细嫩柔软,未成熟时食之尤佳。  茄子入药始载于唐代《食疗本草》,中医认为其性凉味甘,入脾、胃、大肠三经。能清热凉血,通络散瘀,消肿止痛,治痰热咳嗽、痔疮便血、热毒疮痈、皮肤溃疡。《本草纲目》载“茄子治寒热、五脏劳,治温疾”。《滇南本草》称其“治肠风下血不止及血痔”。如用白茄60克,煮后去渣,调蜂蜜适量,早晚各温服一次,治肺虚久咳及无痰热咳。用浸湿草纸包裹一只大茄子,置火内煨熟,趁热放盛有酒的瓶内,密封三日,去渣以暖酒空腹饮用;或将经霜秋茄焙干研末,每日清晨取6克用黄酒送服,此两便方皆治肠风下血。将两只茄子洗净切开置碗内,加少许油盐,隔水蒸熟服食,适用于内痔肿痛出血,兼治高血压。若治黄疸肝炎,取紫茄与粳米各适量煮饭吃,连吃数日有一定疗效。若治水肿,茄子晒干研粉,每取1克以温开水日服三次。若治跌打肿痛,茄子焙干为末,以温酒送服。  茄蒂、茄叶、茄秧、茄根,亦入药治病。我国民间常用茄蒂煎汤,以黄酒饮服,治子宫脱垂。若治妇女白带过多,白茄蒂10克,土茯苓30克,水煎服。取茄叶薰干研末,每次6克以温酒或米汤送服,治血淋疼痛、肠风下血。茄秧30克水煎服,治风湿病及手脚麻木。茄根烧灰,加等量石榴皮研末,冲红糖水服,治痢疾。茄根4条煎汤,冲红糖以酒饮服,治产后腹痛。白茄根、木防己根、筋骨草各15克,水煎服,治风湿关节痛。  茄子全株不只内服有药用价值,外用亦可治多种疾病。  诸如民间常把茄子切开,搽擦虫螫、蜈蚣咬伤部位,或加适量白糖敷治均显效。茄子捣烂调醋,敷治肿毒。茄子烧灰研末,摊上涂有凡士林的纱布,治乳腺炎、疔疮、痈疽。秋茄阴干焙为末,加适量冰片调匀,撒敷创面,用纱布扎,治皮肤溃烂。霜打茄花焙干研末,以香油调匀,敷治乳头干裂。秋后茄花焙焦研末,敷治牙痛。民间以含苞未放的茄花14朵,置新瓦片上焙干研末,于产后或月经来潮后,以黄酒一次送服,连续一星期,可以避孕。茄蒂浸烧酒以棉球蘸塞齿孔,治龋齿。茄蒂烧存性研末,敷治口疮。取茄秧适量,辣椒秧减半,煎汁去渣,然后煎敷浓缩成膏,涂治冻疮。若治烂脚,用紫茄皮连续一星期日敷二次。茄皮擦面可减轻疤痕色素,尤其外伤后配以蜂蜜敷面,可使伤口愈合如初。  现代医药研究发现,茄子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及多种维生素,还含胡芦巴碱、胆碱、龙葵碱、皂草苷等成分。其中所含维生素E、维生素P是突出的特点。  医学上称维生素E为“抗不育维生素”,可用来防治不育症和习惯性流产。维生素E还具有抗氧化功能,可保护并延长维生素A的贮存期,可间接预防癌肿的发生。维生素P具有保护血管健康的作用,对血管硬化病变及咯血等出血症均有辅助疗效。茄子所含的皂草苷,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故多吃茄子可预防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症的发生。  茄子固然益处多,但其性凉滑,脾胃虚寒者不宜多食,肠滑腹泻者慎服。
  “剪剪黄花秋后春,霜皮露叶护长身。生来笼统君休笑,腹内能容数百人。”君若问所写何物?答曰:“冬瓜。”冬瓜又名白瓜、水芝、地芝、枕瓜、蔬?,属一年生攀援草本,为葫芦科植物冬瓜的果实。其果实呈圆、扁圆、长圆筒形。嫩瓜绿色或间有淡绿花斑,密生刺毛,老熟时刺毛脱落,表面有一层白色蜡质粉末,肉质白色肥厚。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采摘。去皮、子、瓜瓤,洗净食用,是夏秋两季的家常瓜蔬。  冬瓜入药始载于汉朝《神农本草经》,中医认为其性微寒味甘淡无毒,入肺、大小肠、膀胱三经。能清肺热化痰,清胃热除烦止渴,甘淡渗利,去湿解暑,利小便,消水肿最宜。诸如《名医别录》曰:“主治小腹水肿,利小便,止渴。”《本草备要》载冬瓜“寒泻热,甘益脾,利二便,消水肿,止消渴,散热毒痈肿”。《滇南本草》称其“治痰吼,气喘”;“润肺消热痰,止咳嗽”。譬如用鲜芦根、冬瓜子各90克,煎汤代茶饮,治肺痈。  鲤鱼一条,冬瓜子一把,同煮,食鱼喝汤,通乳汁。冬瓜子研成的末、冰糖各30克,加水炖服,日服二次,治白带。冬瓜配玉米须、赤小豆同煮食,消全身水肿、急慢性肾炎水肿、妊娠水肿。《随息居饮食谱》载冬瓜加火腿煮汤,“补脾开胃,滋肾生津,益气血,充精髓,治虚劳怔忡,止虚前泄泻,健腰脚,愈漏疮”。鲜冬瓜捣烂绞汁,大量饮服,可解误食河豚中毒。  冬瓜不仅内服治诸多疾病显效,外用也可解毒去暑。  《本草衍义》曰:“患发背及一切痈疽,削一大块置疮上,热则易之,分散热毒气。”如小儿夏日痱子及暑邪,用冬瓜切片,捣汁涂之,每日服食数次,连续数天则愈。取冬瓜煎汤洗痔疮患处,可止疼痛。以冬瓜皮适量,熬水洗冻疮患处显效。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冬瓜除含大量水分外,还含有蛋白质、糖类、粗纤维、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尼克酸等物质。冬瓜含钠量较低,对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肾炎水肿等疾病有良好疗效。  冬瓜还可用于美容减肥。《本经》载冬瓜“令人悦泽,好颜色”。《食疗本草》称其“令人面滑净如玉,可入面脂中用”。  如用冬瓜子肉仁150克,桃仁120克,白杨树皮100克,分别研细和匀,每次饭后服3克,连服六至九个月,可使皮肤洁白红润。若取一个冬瓜,加水及少量白酒共煮,去渣熬膏,长期搽用,亦可使面容白皙。若常用冬瓜瓤洗脸,又可以消退皮肤雀斑。若治酒糟鼻,取鲜冬瓜适量,捣烂取汁,涂擦患处,每天一至二次。又因冬瓜所含丙醇二酸,能阻止体内脂防堆积。加上瓜皮和瓜肉都含多量维生素B1,能改变食物中的淀粉和糖类,使其不转化为脂肪。故常食冬瓜,能排除体内过多水分,降低血脂,减轻体重。这与《食疗本草》“欲得体瘦轻健者,则可常食之”之说,完全相符。据此,其简便减肥法:以适量冬瓜,放少许盐煮汤饮;或用30克冬瓜皮煎水当茶,日饮三次,亦有疗效;或制成冬瓜粉,冲茶饮更为适宜。  冬瓜固然有良好药用价值,然其药性偏凉,故病证属热性患者,服之甚佳;若体质虚寒,脾阳不足,形体消瘦,大便溏泄。则不宜服食。不然则加重水钠排泄,引起水分消耗过多而损伤人体正气。
  明代吴承恩所撰神话小说《西游记》描述:太上老君炼成的神丹妙药,总是装在葫芦内。尽管这是神话故事,但葫芦装药却是真实生活的写照。我国古代医生常用葫芦盛装各种膏丹丸散,尤其民间云游四方的江湖郎中,更是随身携带葫芦,不只以此装药,摇铃行医济民,还是他们开业就诊的标志,凭借葫芦招揽病家。正如古籍记载:“腰系葫芦数十,广施药饵,疗人易效。”这也许就是古代医药与葫芦的密切关系吧。  葫芦又名瓠瓜、蒲芦、壶芦、夜开花、葫芦瓜,为葫芦科一年生攀援草本。其历史悠久,为我国最古老的瓜蔬之一。早在春秋时期,《诗经》就有“齿如瓠犀”的记载。本品全株苍绿,卷须分两叉。叶片心脏状卵圆形,边缘有细齿。夏季开白花,有细柔绒毛。葫果较大,中间缢细,上下部膨大,幼嫩时略柔软,淡绿色,成熟后外皮变硬,近于白色。种子白色,数量多。葫芦原产印度,现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多在春季播种,秋季采收,是我国南方夏秋季家常蔬菜。主要品种有南京香瓠子,浙江长葫芦,湖北孝感瓠子,广州长颈葫芦等。一般以个大、肉厚子少、皮质细嫩者为优,刨皮后切片煮汤或炒食均宜。  葫芦入药始载于南朝梁代《本草经集注》,中医认为其性平微寒味甘淡无毒,入肺、脾、肾三经。能利尿通淋,除烦润肺,清热解毒,为水肿、臌胀、黄疸之要药。《滇南本草》载瓠瓜“利水道,通淋,除心肺烦热”。《本草再新》谓其“治腹胀,黄疸”。《陆川本草》称之“治肺燥咳嗽”。《本草纲目》葫芦条附30余方,遍述治风痰鼻窒、头痛目眩、风虫牙痛、痈疽恶疮、四肢浮肿、死胎不下等多种疾患。古代民间常取60克鲜葫芦切片,30克虫笋切段,加水煎汤常服,治四肢浮肿、小便不利、淋沥涩痛、尿路结石,疗效显著。取一个鲜葫芦捣烂绞汁,调入适量蜂蜜,每日二次,各饮服一小杯,可治湿热黄疸、烦热口渴。取葫芦50克加水煎汤,每日代茶饮,可治肺燥咳嗽。以葫芦50克,冬瓜皮、西瓜皮各30克,红枣10枚,加水共煮至浓缩后去渣,一日分二次服一剂,可治慢性肾炎、面目浮肿。以嫩葫芦500克,洗净切块煮汤,加冰糖调服,可治暑热烦躁、口舌生疮、胃脘胀闷、食欲不振、高血压等病证。  此外,作瓢具的葫芦壳又称蒲壳,亦可供药用。如取葫芦壳30~60克,冬瓜皮、西瓜皮各30克,水煎汤,治疗水肿、腹水臌胀,有良好利水作用,多服久服也无副作用。秋后摘下成熟的葫果,剖开取出种子晒开,也可入药。如用葫芦子240克,牛膝120克,每服15克,煎水含漱,每日三至四次,可治齿龈红肿,齿摇疼痛。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葫芦含胡萝卜素和丰富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C,以及葡萄糖、矿物质,还含多种微量元素等。果实成熟时木质素含量增多,而莽草酸含量减少。实验表明,葫芦利尿通淋特别显著,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臌胀、黄疸、尿路结石。而且行水利尿较虫笋略强又持久,故两者合用则更显佳效。这些发现,正与古代前贤治疗诸如此类疾病的学说相符。  葫芦固然药食兼优,然其性寒滑,脾胃虚寒、风湿腹痛、大便溏泄者,则不宜食用。另据报道,有些葫芦味苦有小毒,源于生长时氮肥过多、水分缺乏、日照不足所致,以忌食为慎。据此。取种培植或作蔬服食,均应加以筛选。
  越瓜又名梢瓜、菜瓜、生瓜、白瓜,属葫芦科一年生攀援草本。茎蔓生有刺毛,卷须不分叉。叶片卵圆形,两面有柔毛,边缘有锯齿。花冠黄色,花萼片钻形。瓜果长圆筒形,长者可达60厘米,外皮光滑有纵长线条,淡绿或绿白色。瓜肉淡绿或白色,质脆多汁。种子细小,白色。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主产于长江流域以南温暖地带,为夏秋蔬菜。李时珍曰:“其瓜生食,可充果、蔬,酱、豉、糖、醋藏浸皆宜,亦可作菹。”如今凉拌、煮汤、炒食均宜,若剖成两爿去瓤子,以盐腌制或酱制成品,作下饭佐菜,香脆适口,风味殊美。  越瓜首见于梁代《本草经集注》,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无毒,入肠、胃二经。具有利小便及解热毒功效,可治烦热口渴、小便短赤不利。《本草逢原》载“越瓜,惟解酒毒,利小便宜之。烧灰敷口疮及阴茎热疮,以其能解热毒,收湿气也”。  《本草拾遗》称其“去烦宣泄热气”。譬如生吃越瓜,生津止渴,通利小便。若取越瓜250克,切碎捣烂绞汁,调入适量蜂蜜饮服,清胃、肠或膀胱之热,去烦通大便。若酒醉者,以醋调入鲜嫩越瓜片内,频频食之,可醒酒。若取越瓜去瓤子阴干,焙为粉末调入适量香油,涂敷口疮或阴茎热疮患处,清凉消毒,疗效良好。  现代医药研究发现,越瓜含多种维生素及蛋白质、糖类、钙、磷、铁等人体需要的成分。其药理作用与古医籍所载药用价值相符。本品虽说药食兼备,然其性寒凉,脾胃虚寒或天行病后者,以忌食为宜。
  巴西有个叫达维的小城,每年秋天都举行吃辣椒比赛。  曾有一位五十多岁的男子,竟在十分钟内吃下125只“辣魔”尖椒,由此获得冠军。坦桑尼亚某些地区有庆祝辣椒节的传统,那天,总有成千上万的姑娘,头戴身披许多红绿相间的辣椒,煞是漂亮。男士们则殷勤地向意中人献椒,充分表达爱慕之心。  辣椒又名辣茄、辣虎、番椒、鸡嘴椒,属茄科一年生草本。  茎高50厘米左右,叶片卵圆形,边缘无缺裂。花腋生,白色或淡紫。浆果未熟时绿色,成熟后为红色或橙黄,有长圆锥形或扁球形。种子扁圆淡黄,小而多。辣椒的故籍在南美洲热带,15世纪西班牙探险家将辣椒首次变成商品,横渡太平洋传到东南亚,接着传入我国。现在各地普遍种植,品种繁多,广为繁衍,为夏秋常见蔬菜。  常见的圆锥椒、长角椒、簇生椒,因其味很辣而有“佐料之王”的美称。尤其红椒中的尖头者,磨为辣糊或晒干作调料,色味俱佳。我国不少地区素有吃辣椒的习俗,若用湖南人话说:“没有辣椒不算菜。”湘潭辣椒更因毛泽东的名声而扬名天下,大型历史电影《巍巍昆仑》有镜头描写他不见辣椒不吃饭。至于四川、贵州等地,无论家庭便餐还是贵宾酒席,以辣椒拼配佐菜佳肴屡见不鲜。除辣味甚浓者外,还有一种肉质肥厚的扁圆形翠绿甜椒,被居民主要作蔬菜食用,可烹调多样菜肴。  辣椒入药始见于明代《食物本草》,中医认为其性热味辛无毒,入心、脾二经。能温中散寒,开胃消食,治寒滞腹痛、呕吐、泻痢等病证。《食物本草》载辣椒“消宿食,解结气,开胃口,辟邪恶,杀腥气诸毒”。《药性考》称其“温中散寒,除风发汗,去冷癖,行痰逐湿”。譬如用一只辣椒与粳米煮粥,吃后出微汗去湿,治寒滞腹痛。秋冬之际,郊野山区村民外出露天干活,吃些辣椒可驱湿御寒,预防感冒。《食物宜忌》谓之“治呕逆,疗噎膈,止泻痢”。如清晨用热豆腐皮裹辣椒食,治痢疾水泻。若治毒蛇咬伤,嚼生辣椒10~12只,则解毒消肿定痛,伤处起小泡,出黄水而愈。《纲目拾遗》记述:“有小仆暑月食冷水,卧阴地,至秋疟发,百药罔效。延至初冬,偶食辣酱,颇适口,每食需此,义用以煎粥食,未几,疟自愈。”据此,民间按每岁取一粒辣椒种子,以二十粒为限,用温开水日服三次,连续三至五天,治疟疾病。若手脚无力如瘫痪,取辣椒头二个,鸡脚15对,花生仁60克,红枣6枚,加水与酒各半炖服。若以辣椒头同猪精肉煎汤服,治肾囊肿胀。若治功能性子宫出血,辣椒根15克或鲜品30克,鸡脚2对,共煮日服一剂。  辣椒水煎熏洗或捣敷外用,亦可治多种疾病。《百草镜》载辣椒“洗冻瘃,浴冷疥”。初起冻疮局部红肿发痒,以辣椒浸白酒频频搽擦,日用三至五次,防治冻疮。风雪寒冬,长途旅行,以辣椒粉两份与八份凡士林调匀成膏,搽涂耳郭、手臂、足跟,可预防冻伤。以辣椒浸白酒搽擦秃发部位,日擦数次,可促进毛发再生。兹提供几则临床处方:治腰腿痛患者,取辣椒与凡士林等份,加适量黄酒调成糊状。用时涂于油纸贴患部,外加胶布固定。半小时内局部发热,一小时后有烧灼或触电感,最长持续两天,全身发热出汗,关节活动灵活,柔软轻快。治外科炎症,取老红辣椒焙焦研末,每日一次撒于患处;或以油调成糊剂,每日一至二次局部外敷。治腮腺炎、蜂窝织炎、多发性疖肿共数百例,用药二至十天,均有效果。治外伤瘀肿,以红辣椒晒干研末,按1∶5加入熔化凡士林调匀,制成油膏。用时敷于扭伤、击伤、碰伤后引起皮下瘀肿及关节肿痛等病证,每天或隔日换一次药,治愈率达83%。  现代医药研究发现,辣椒除含有大量维生素C外,还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以及辣椒碱、红色素、挥发油。一只红辣椒所含维生素C达300毫克,如食用得法,能满足一人一天的需要。美国科学家实验指出,红辣椒除了预防癌肿、坏血病、风湿症,还可抑杀胃肠道内的寄生虫,并刺激神经活动起镇痛作用,且有控制心脏病及冠状动脉硬化的奇功。辣椒还可视为一种美容品,当人们吃辣椒后身上产生热乎乎感觉,则是体内贮存的脂肪燃烧的结果。人体消耗多余的脂肪,就可控制体重,从而达到减肥目的。又因辣椒碱极为辛辣,刺激唾液分泌,促进胃壁蠕动,可强心活血,扩张颜面皮肤血管,供给脸部血液营养,使肌肤滑润,增进美容。  吃辣椒纵然有好处,但并非吃得越多越好。诚如美国科学家辩证提醒,辣椒能够防癌,但也有致癌作用,其总效取决于进食的多少。经调查流行病研究后发现,吸入大量辣椒素则可能成为导致结肠癌的诱因,而在肝脏内贮存的辣椒素也可变成一种如同抗癌剂一样的有益物质。可见,大量贪吃辣椒不足取,适量吃些则对人体健康有益无弊。至于阴虚火旺、咽喉炎、肺结核、高血压、胃肠炎、目疾、痔疮者均应忌食。
  日本北海道有个叫夕张的村庄,不论贫富贵贱皆以南瓜为主食,几乎无一人患糖尿病。这个消息传开后,顿时南瓜的身价倍增,整个日本掀起一股南瓜热。如今,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地,相继出现专售南瓜食品的“料理店”,其炒、炖、煎、炸之类的菜式繁多,甚至还有南瓜饼干、南瓜雪糕等新奇品种。  南瓜又名番瓜、倭瓜、饭瓜、北瓜、窝瓜,属葫芦科一年生蔓生藤本。茎中空五棱形,卷须分叉。叶五裂似心脏形,生有稍硬茸毛,边缘略呈波状弯曲,且有小齿,叶脉间有白斑。  花黄色呈漏斗形。瓜果扁圆或长圆形,表皮暗绿或绿白相间,老熟后有白粉,黄褐或赭色,有波状网纹。原产亚洲南部,我国分布面最广,耐贫瘠干旱,生命力强,既可在田园大面积种植,又可在房前屋后或地角田头零星栽培。其产量极高,一棵结瓜多达数十只,最大者上百斤。  南瓜为夏秋家常蔬菜之一,李时珍云:“去皮瓤瀹食,味如山药。同猪肉煮食更良,亦可蜜煎。”清朝王士雄曰:“既可代粮救荒,亦可和粉作饼饵。”如今,南瓜可烹饪多种菜肴,或捣烂拌入面粉等佐料制成各式糕点,风味殊美。若将南瓜削皮挖瓤,切块以油盐炒,同大米煮饭,食之香甜油润。瓜花清炒或煮汤,鲜嫩爽口。瓜子炒食,清脆香糯。  南瓜入药始见于明代《滇南本草》,中医认为其性温味甘无毒,入脾、胃二经。能润肺益气,化痰排脓,驱虫解毒,治咳嗽哮喘、肺痈、便秘等病。《滇南本草》称其“横行经络,利小便”。如民间常用南瓜、粳米各30克煮粥,调入一匙红糖,治肾炎水肿,通利小便。《医林纂要》谓之“益心敛肺”;《本草纲目》言南瓜“补中益气”。譬如取南瓜500克,牛肉250克,不加油盐煮熟,连服一周后,改服六味地黄汤5~6剂,治肺气脓肿。用南瓜500克,姜汁、蜂蜜、冰糖各50克,隔水炖二小时,日服二次,治哮喘。以去皮南瓜500克,红枣15枚,加适量红糖煮烂服食,治慢性气管炎。若取一只中等老南瓜挖去瓤子,填入五味子3~5克,冰糖600克,蒸熟食瓜,连服数日,治咳嗽痰喘。民间以南瓜煮豆腐服食,治便秘。南瓜与猪肝各适量煮食,治夜盲症。临床用生吃南瓜驱蛔虫,成人每次达500克,儿童减半,吃后两小时服泻剂,连服两天,排出蛔虫最多者上百条。  南瓜全身中药多,瓜蒂、瓜子、瓜花、瓜叶、瓜根等,均可治病保健。兹分别举例如下:南瓜蒂烧灰,同血余灰、冰糖各适量,米糊为丸服,治鱼骨鲠喉。若以3~5个南瓜蒂,水煎服或烧存性为末,分二次冲服,治先兆流产。取3~5个南瓜蒂煎汤,连服数次,治呃逆、小儿呕吐。生南瓜子30克,带壳一次嚼食,驱蛔虫。南瓜子研末,开水调服一匙,日服二次,连续数天,驱蛲虫。南瓜子炒熟,取100~300粒研细,调入蜂蜜日服二次,驱绦虫、姜片虫。若遇血吸虫病急性感染期,用炒熟南瓜子60克,每日三次去壳吃仁,连吃数日可愈。南瓜子炒熟研粉,赤砂糖茶调服少许,每日数次,治百日咳。南瓜子30克炒熟,水煎服,治产后手脚浮肿。  南瓜花药用,如同《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记述:“消肿,除湿热,解毒,排痰,下乳。治黄疸病及痢疾。”如治黄疸、痢疾、咳嗽,以南瓜花10~15克,水煎服。经常服食南瓜花,能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对头痛、中风、便秘及婴儿贫血有辅助治疗效果。还可调节神经,改善失眠,预防出血。南瓜叶治风火痢,《闽东本草》载“南瓜叶七至八片,水煎,加食盐少许服之,五至六次即可”。若治小儿疳积,南瓜叶60~90克,水煎服。南瓜藤,《本草再新》言之“平肝和胃,通经络,利血脉,滋肾水。治肝风,和血养血,调经理气,兼去诸风”。若治肺痨内热,《随息居饮食谱》载“秋后南瓜藤,齐根煎断,插瓶内,取汁服”。若以之煎汁服,治胃病肠炎、月经不调。南瓜藤60克煎汁,调入白糖日服二次,治肺结核。  南瓜藤上的卷须,沸水冲服,治妇女乳头内缩,免受剧烈疼痛。南瓜根,通乳汁,治淋病,《分类草药性》云:“治一切火淋,火症,行大肠气胀。”若煎汤饮,治牙痛;浓煎灌肠,治便秘。民间以南瓜根炖黄牛肉,去瓜根吃肉,治湿热发黄。至于南瓜阴芽,即种子在南瓜内萌发的幼苗,解表祛湿,理气止痛止痉;若以水煎服,治感冒、惊风、风湿热。  南瓜作外用药亦显效。诸如生南瓜捣敷,治火药伤人及烫伤。南瓜煮熟以纸敷贴干性肋膜炎、肋间神经痛患处,可消炎止痛。南瓜子煎水薰洗内痔,每日二次,连用数天可愈。  老南瓜蒂焙研为末,以麻油调敷,治疔疮。南瓜蒂烧灰调入香油,可敷治对口疮、乳头破裂或糜烂。南瓜叶晒干研末,敷治刀伤。新鲜南瓜叶,直接外擦牛皮癣患处见效。南瓜荫苗,捣烂炒热熨腹部,治小儿盘肠气痈。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南瓜还含有营养成分,如糖类、淀粉、脂肪、蛋白质、瓜氨酸、精氨酸、抗坏血酸、天门冬素、胡萝卜素、维生素、果胶,以及胡芦巴碱、钙、磷、铁、锌、钴等。缺锌往往导致少年发育迟缓,成人性欲减退,还会引起皮肤痤疮,特发性低味觉症,厌食或偏食。而每千克南瓜含锌量为18毫克,故适当吃些南瓜对补锌有裨益。又如缺乏微量元素钴,则为患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的原因之一,缺钴越多病情越重。而南瓜含钴颇丰,居五谷杂粮和蔬菜榜首,患者常吃南瓜有利于上述病情好转。近年国内外医学实验表明,若每天吃一把炒熟的南瓜子,可治前列腺肥大,有预防前列腺癌的作用。若取两个生南瓜蒂焙烧研粉,每天早晚各以黄酒送服一次,可治初期乳腺癌。南瓜还能中和食物中某些农药及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对肝肾功能减弱者能增强细胞再生能力。  现在回到本文开头提及夕张居民不患糖尿病的趣闻,也许有人要问,这果真是南瓜的作用吗?日本内分泌科医师山本名和,经过调查证明,那里的人确实都爱以大量南瓜常年煮饭做菜。他为此做临床试验,给病区糖尿病患者每天吃100~500克嫩南瓜,一月后惊喜地发现全部受试者,血糖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病情明显好转,有的则奇迹般地痊愈出院了。据此,每天炒食500克嫩南瓜,治糖尿病甚良。轻度者,若以500克南瓜同250克绿豆煮食,尤显佳效。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南瓜所含大量果胶,与淀粉类食物混吃时,会提高胃内容物的黏度,并调节胃内食物的吸收度,使碳水化合物吸收减慢,从而推迟了胃内食物排空。果胶在肠道内又会形成一种凝胶状物质,使消化酶和营养物质的分子不能均匀混合,延缓了肠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从而控制饭后血糖升高。又因南瓜中所含微量元素钴,能增加体内胰岛素释放,促使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正常化,对降低血糖有意想不到的疗效。这一药理作用,就是南瓜防治糖尿病的关键所在。  南瓜尽管全身都是宝,然瓜内有含糖量较多的瓜瓤,若长时存放且保管不善,瓜瓤则进行无氧发酵而水解成酒精。  在瓜内发生这种化学反应,外观却很难觉察。一旦食用酵解的南瓜,食后容易中毒。其症状:轻者头晕嗜睡;重则上吐下泻,难受不堪。故食用久存南瓜,务必精心检查,凡瓜皮光亮,肉质橙黄、瓤无异味,食用安全。此外,若久食多食,皮肤有可能出现黄染现象,那是由于胡萝卜素未经变化而随汗液排出所致,停食一段时间则自行消退,对健康无任何妨碍。  凡湿阻气滞,痞闷胀满,舌苔厚腻者,则不宜食用。若属疳疟脚气、产后痧痘患者,皆应忌服。
  前几年,日本《每日新闻》刊登一则趣事:八旬高龄女作家平林英子,脸上光洁白嫩,竟然没有一条皱纹。奥秘何在呢?答曰:从未使用过任何化妆品,全靠天然美容品丝瓜。  丝瓜又名蛮瓜、绵瓜、天罗瓜、倒阳菜,属一年生攀援草本。茎有棱角,最长可达10米,卷须分叉。叶掌状分裂,幼时疏生刺毛,先端渐尖,边缘具细齿。花披针形,淡黄或黄色。瓜果下垂,呈长圆柱形,幼时表皮绿中泛粉白色,有深绿色纵纹,老熟时皮变黄绿色,瓜肉形成网状纤维。种子黑扁呈长方卵形,边缘有翅。丝瓜原产印度尼西亚,大约宋代时引种于我国南方,如今,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二月播种,喜高温潮湿,夏秋采摘为蔬,嫩丝瓜与鸡蛋、肉片、虾仁拼配,做汤或炒食,堪称美馔佳肴,清香适口。  丝瓜入药始载于明代《本草纲目》,中医认为其性凉味甘无毒,入肝、胃二经。丝瓜的药用价值,诚如《陆川本草》曰:“生津止渴,解暑除烦。治热病口渴,身热烦躁”。《本草纲目》云:“煮食除热利肠。老者烧存性服,去风化痰,凉血解毒,杀虫,通经络,行血脉,下乳汁;治大小便下血,痔漏崩中,黄积,疝痛卵肿,血气作痛,痈疽疮肿,齿?,痘疹胎毒。”例如拿一条老丝瓜阴干,烘成焦黄研粉,每次取9克以黄酒温服,然后盖被发微汗,连续三天,每晚睡前服用,可治乳汁不通。  以数条连蒂嫩小丝瓜切块,置沙锅内煮烂取浓汁服,可治哮喘。嫩丝瓜捣烂取汁,日用三次各饮一匙,治咽喉发炎肿痛,若以适量蜂蜜调入瓜汁冲服,治咳嗽多痰;若将丝瓜汁炖热加冰糖饮服,治小儿百日咳。丝瓜焙干水煎,入少许红糖,以黄酒冲服,治月经不调。取一条干老丝瓜焙成炭,陈皮10克,共研为末,每日以开水二次各服10克,治小肠疝气。丝瓜与槐花各适量,烘干共研末,每日二次分服6克,治大便下血。  丝瓜络、子、花、叶、藤、根,亦入药治病。兹各举两例如下:诸如取丝瓜络烧存性研末,每次10克以黄酒温服,治胸肋疼痛。丝瓜络15克,乳香、没药各10克,水煎分二次饮服,治风湿骨痛。取生丝瓜子剥壳取仁,清晨空腹嚼食,禁食二小时后,成人每次50粒,儿童减到30粒,连续两天各服一次,驱蛔虫。剥取黑瓜子仁研末,早晚空腹以温开水送服,五天为一疗程,治肝硬化腹水。以丝瓜花20克,捣烂置盛有沸水的保温杯内,日服二次,治鼻出血。用50克绿豆煮到将熟,取汤同10朵丝瓜花煮沸,待温饮服,治夏季中暑。以15克丝瓜叶炒黑研末,用黄酒温服,治妇女血崩。若治夏季外感发热,取鲜丝瓜叶10片洗净,煎水饮;若加入西瓜青皮50克,荷叶5片,效果尤佳。取丝瓜藤焙干研末,每日二次各3克,以黄酒温服,治慢性腰痛。选霜降前后粗大丝瓜藤近根处切断,取汁日服三次,各次10~20毫升,治咳嗽痰喘。以鲜丝瓜根90克,两只鸭蛋加水煎煮,等蛋熟食蛋饮汤,治偏头痛。取鲜丝瓜根及近根之藤50克,洗净切碎,同瘦猪肉100克炖汤一次服完,五天为一疗程,治萎缩性鼻炎。  丝瓜及其络、花、叶、藤、根等,作外用药治病亦良。譬如丝瓜烧存性研末,搽敷腮腺炎。丝瓜络烧炭研末,以猪油调匀涂患处,治手脚冻疮。丝瓜花、秋葵叶各等份,晒干研末加少许冰片调匀,撒布伤口可止血止痛。鲜丝瓜叶捣烂敷于患部,治神经性皮炎、无名肿毒、皮癣、痈、疔、疖。老丝瓜藤干品烧存性研末,以菜油调敷,治牙龈肿痛、黄水疮及湿疹。丝瓜根煅烧成灰,长年石灰、雄黄研为细末,加猪胆汁、鸡蛋清、香油各适量,调敷患处,治痔漏脱肛。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丝瓜含蛋白质、脂肪、淀粉、糖类、维生素、胡萝卜素、瓜氨酸、皂苷,以及钙、磷、铁等矿物质。药理研究表明,丝瓜叶所含皂苷,止咳祛痰,对肺炎球菌有一定抑制作用。至于丝瓜子杀虫,瓜藤提取物治慢性气管炎及慢性鼻窦炎。如此等等,均与中医学说基本相符。  现在回到本文开头所载高龄女作家脸无皱纹之事,补述丝瓜实为天然美容品。诚如平林英子直言:“我只不过每天早晨拿纱布蘸丝瓜水擦脸,几十年从未间断。这是我母亲传授的,她活到九十多岁,脸上的皱纹也很少。”其制法:将高出地面60厘米正在生长的丝瓜茎割断,丢弃上面的藤蔓,使留在地面的茎切口向下弯曲,插入洁净的玻璃瓶内,瓶嘴上裹一圈脱脂棉,用铝箔包扎。再把半截瓶固定在泥土中,以便丝瓜汁液通畅流入瓶内,然后将采得丝瓜水隔一夜,用纱布过滤后直接擦脸。这就是平林英子舒展脸上皱纹的秘诀。  若调入适量甘油、硼酸和酒精,还有消毒杀菌,增强润滑作用。平日还可用简便法取鲜丝瓜绞汁,调入适量酒精和蜂蜜擦脸,也可减少皱纹。此外,以嫩丝瓜及其叶、藤捣烂,滤渣取汁搽擦脸孔,还有消除粉刺、面疣、毛囊炎及皮肤分泌过多的作用。至于洗澡时,用丝瓜筋络着力擦拭皮肤,可使毛孔通畅,有助于排出废物,既洁肤护肤,又减缓皮肤老化。  然丝瓜亦有美中不足之处,其性寒滑,多食易引起滑肠致泻,脾胃阳虚者宜忌食。
  很早以前,在南美洲森林里,有一种植物挂满红果,人们给它起个古怪的名字叫狼桃。传说狼桃有剧毒,谁也不敢触动一下。有位姑娘因失恋痛苦,不久又患贫血症,通夜恶梦,头昏难忍。一天,她狠心摘几只熟透的狼桃吃下,躺在床上等待死神降临。谁知吃后非但未中毒,相反使喉干舌燥消失,食欲睡眠均宜。继而又吃了一段时间,贫血症也逐日好转了。但姑娘怕羞不传,加上古代消息闭塞,长期以来人们仍不敢品尝。  16世纪,英国一位英俊勋爵到野外嬉花弄草,偶见这色泽鲜艳的红果,点缀在青枝绿叶中,迎风摇曳,十分美丽动人,抑制不住满怀喜悦,勇敢地采一颗献给漂亮的公主,作为求爱礼物,但女方只一味欣赏,听说有毒却畏食。到了18世纪法国一位画家知情后,他到密林寻找美景写生,越加觉得这艳果极其可爱,心里动了跃跃欲尝的念头,便大胆摘一只吃了,不仅没发生意外,却尝出好滋味。一位厨师获此喜讯,将它烹成菜肴,宾客食之无不交口称赞,一改狼桃为爱情果、金苹果、红宝石等美名,这就是现在世界各地普遍种植的番茄。  如今,我国广泛地栽培番茄,从外域引进固然不可否认,但我国自古早有番茄也确系事实。云南大理和西双版纳有一种野生“酸汤果”,当地居民以此作汤而得名。果实虽小如豌豆,但食者都说味如番茄,这就是野生番茄。山西农科院曾试种广西地区的野生番茄,植株蔓生,结果成串,繁殖后只是未见性状改变罢了。上世纪60年代初,又有人在位于川滇交界的渡口山区,采到野生番茄。倘使追溯到古代,我国成都博物馆研究人员1983年在四川成都凤凰山一座西汉墓室底层,从随葬藤笥中发现一些未炭化的植物种子,为避免盛有种子的器具干裂,他们用湿布覆盖其上,不料从中萌生出40多株嫩芽。再经移植培育,这些幼苗开花结果,红色枣形果实竟是番茄,其抗寒性和果实滋味特别良好。证明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种植番茄了。  番茄又名番柿、西红柿、洋柿子,属茄科一年或多年生草本。茎易倒伏,羽状复叶,聚伞花序,花冠黄色,浆果扁圆或圆形,呈红、黄或粉红色,肉厚汁多,为夏秋佳蔬。生吃细嫩酸甜,熟食滋味鲜美。可烹饪番茄肉片汤、番茄炒蛋,制作糖渍番茄、番茄酱、番茄罐头等。若将番茄用水烫后剥皮去子,捣烂调入白糖存入冰箱,饮用时兑入冰水,即成清凉酸甜的饮料。  番茄还颇得古今医家赏识,其性微寒味甘酸,生津止渴,凉血养肝,清热解毒,治高血压、坏血病,预防动脉硬化、肝脏病等。《陆川本草》载番茄“健胃消食,治口渴、食欲不振”。  现代医药研究表明,番茄含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B2、维生素C、纤维素及钙、磷、铁、锌等人体需要的成分。高血压患者,连续半月在清晨空腹吃两个番茄,有降压作用。  以番茄代水果每天吃二至三次,两星期后治牙龈出血见效。  番茄汁与西瓜汁各半杯,混合饮服,退热止烦渴。番茄汁同甘蔗汁,或同山楂汁混合饮服,治胃热、口干舌燥。  近年医家又发现,番茄所含有机酸,软化血管,促进钙、铁元素吸收,对肠道黏膜有收敛作用。所含苹果酸和柠檬酸,帮助胃液消化脂肪和蛋白质。所含糖类多半为果糖和葡萄糖,既易于吸收,又养心护肝。所含纤维素,可促进肠道腐败食物排泄,有助于预防肠癌。所含番茄素,有消炎利尿作用,对肾脏病患者尤有裨益。所含少量番茄碱,能抑制多种细菌和致病真菌繁殖。番茄去皮与蜜糖拌服,还可治便秘。  番茄切片熬汤,入少许食盐当茶饮,有祛热消暑功效。番茄虽含有微量草酸,但又同时含多种能制服草酸有害作用的盐类,如柠檬酸盐、酒石酸盐、草酸盐,有助于破坏风湿病和痛风病患者的钙质沉淀,故两病患者吃番茄有益无害。  番茄还具有美容功效。本品含维生素高而热量相当低,是人们需要节制饮食时的良好解饥食品,对保持女性身材苗条有一定作用。将番茄捣烂取汁,加少量蜂蜜及新鲜黄豆粉调匀,涂面部和手臂,15分钟后洗去,常用则消去皱纹。若每天用番茄汁一杯,入5克鱼肝油饮服,或常饮番茄汁,或用番茄汁洗脸,能使面容光泽红润。番茄所含谷胱甘肽是维护细胞正常代谢不可缺少的物质,能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使沉着于皮肤和内脏的色素减退或消失,起到预防蝴蝶斑和老人斑的作用。  古代有人传说番茄含剧毒,诚然已被事实证明不可置信,但现代药理研究也发现,未完全成熟的番茄含番茄碱。  若在短时间内大量吸入人体,往往容易引起中毒。其症状:恶心、呕吐、头昏、流涎和全身发热,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故未成熟的番茄切莫生食,即使熟食也应烧透。若在烧煮时加点醋,则能破坏其中的番茄碱而避免中毒。凡患急性肠炎、菌痢及溃疡活动期病人,则不宜食用,不然会加重病情。
蔬菜治百病(根茎类)
  苤蓝又名擘蓝、芥蓝、茄莲、玉蔓菁、球茎甘蓝,属十字花科二年生粗壮直立草本植物的块茎。高30~60厘米,光滑无毛。离地面2~4厘米处,茎膨大成坚硬的球形,外皮淡绿或绿或紫色,内部肉质白色。球茎上生出蓝绿色叶片,呈长卵圆形,边缘有锯齿,叶柄细长。春季开黄白色花,排列成总状花序。角果长圆柱形,种子小呈球形。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以北方较为普遍,高原地区每年一作,平原地带可春秋两季栽培,喜冷凉气候。4~7月播种,夏秋季采收;9月播种,冬春季采收。  苤蓝肥大球茎作蔬菜,如清代《素食说略》称其“切薄片,或切丝,以烧滚酱油、醋淬之,覆以碗,少顷,将酱油、醋倾出,再淬两三次。柔软而脆,殊为可口”。如今,炒食或做汤,素荤皆宜。尤其腌制成酱菜,色泽绛红半透明,清脆香嫩爽口,人都爱食。种子可榨油供食用。  苤蓝入药始见于明代《滇南本草》,其性凉味甘辛无毒。  能清热解毒,凉血通淋,消食积,散积痰,治小便淋浊、大便下血、脑漏、肿毒。《滇南本草》载苤蓝“治脾虚火盛,中膈存痰,腹内冷疼,小便淋浊;又治大麻风疥癞之疾;生食止渴化痰,煎服治大肠下血;烧灰为末,治脑漏;吹鼻治中风不语。  皮能止渴淋”。《四川中药志》言其“利水消肿,和脾”。《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称之“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例如取适量苤蓝切片,水煎服食,治小便淋浊、脘腹满闷。若调入少许红糖,早晚各服食一次,治便秘便血。苤蓝煮汤代茶饮,还可宽胸解酒。《农政全书》记述:“芥蓝茎叶,用芝麻油煮,如常煮菜法食之,并饮其汁”,可散积痰。又进言“叶及子,消食积,解面毒”。譬如取苤蓝茎叶100克,调入麻油煮熟后食之,治积痰停饮。若取鲜苤蓝叶50克,水煎服,治食积腹胀。  苤蓝不只内服治病,捣敷或研末作外用药亦见效。如四川民间以苤蓝与商陆各适量,切片捣绒外敷,治阴囊肿大如斗。以干苤蓝焙焦研末,拌入香油涂入鼻内,可治鼻炎引起的鼻塞及流涕不止。苤蓝子研末,涂恶疮肿毒患处亦见效。  现代医药研究表明,苤蓝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粗纤维、维生素C、尼克酸、核黄素、硫胺素,以及钙、磷、铁等成分。本品虽然药食两用,且含有营养,但其性寒凉,脾胃虚寒或大便泄泻者,不宜多食。又因损气耗血,故病后及患疮者忌食。
  竹笋又名竹芽、竹萌、鞭笋,为禾本科常绿植物竹的幼芽。竹笋出土前生于竹鞭上,外有壳膜包裹,以肉厚质嫩色白者为佳。我国是世界著名笋乡,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其生命力强,不择土壤肥瘠,地势陡缓,沟谷山坡,随地生长,正如扬州八怪郑板桥诗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国人民吃笋有三千多年历史,公元前六世纪《诗经》记载:“其蔌维何?维笋及蒲。”可见竹笋早已同香蒲为蔬。晋代戴凯著《竹谱》介绍竹的不同品种,风味独特。唐代白居易诗云:“每日遂加餐,经时不思肉。”宋代赞宁《笋谱》汇总历代流传煮笋经验。陆游诗曰:“色如玉版毛头笋,味抵驼峰牛尾狸。”清代画家吴昌硕为《竹笋图》题诗:“客中虽有八珍尝,哪及山家野笋香。”李笠翁誉之为“素食中第一品”,谓其可与嫩猪肥羊媲美。至于历代赞颂“嫩笋香如鸡舌汤”、“笋尖玉兰片”、“佳蔬绿笋茎”,更是每每可见。如今,以竹笋拼配荤素,炒、煮、煨、炖,或制成笋脯、笋干、罐头,皆成佳肴,风味各异,鲜美可口,人均爱食。  竹笋入药始载于南朝梁人陶弘景《名医别录》,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无毒,清热解渴,化痰益气,利膈爽胃,治热痰咳嗽、胸膈不利、心胃有热、二便不畅。《本草纲目》载竹笋“主治消渴,利水道,益气,可久食。利膈下气,化热消痰爽胃”。  《本草纲目拾遗》称之“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若痰热壅肺或痰饮引起胸中烦闷,用鲜竹笋60克,橘红6克,杏仁、贝母各10克,水煎服可愈。取鲜笋炒食,治小儿痰多头痛、腹脘胀气。《本草求原》载“竹笋同肉多煮,益阴血,痘疹血热毒盛,不起发者,笋尖煮汤及入药,俱佳”。如民间取适量鲜竹笋同瘦肉共煮,入少许调料食之,治阴血虚亏、通畅二便。以笋芽10~15个,黄豆60克,煮熟后喝汤吃笋、豆,每日吃三次,助麻疹早透。鲜竹笋同粳米煮粥食,治久泻久痢、便结脱肛。若饮酒过多或酒醉者,以鲜竹笋60克,水煎代茶饮,则解酒。  虫笋即被虫蛀过的笋干,洗净切段入药,主治腹水肿胀。  据临床报道,治晚期血吸虫病腹水,取虫笋、葫芦各9克,每天三次煎服,二十剂为一疗程。治疗期间忌盐,酌情给予维生素B、维生素C和葡萄糖、铁剂,服药后大多患者腹水消失或显著减少。又如治肾炎水肿,每日用虫笋、金葫芦各9克,水煎日服三次,连续治疗,利尿消肿,治愈率达90%。病程越短,奏效越快。虫笋对其他病因引起腹水或浮肿,亦有不同程度疗效,还可治脚气病。  竹笋出土长成青竹,去节劈开,用火烤便有汁液流出,以器盛之即为竹沥,此为治痰圣药。《本草衍义》载“竹沥引痰,通达上下百骸毛窍诸处,如痰在巅顶可降,痰在胸膈可开,痰在四肢可散,痰在经络脏腑可利,痰在皮里膜外可行。又如痰壅狂乱,风热发痉者可定,痰厥失音,人事昏迷者可省,为痰家之圣剂也”。又《本草选》谓“竹沥乃阴虚有大热者仙品,中年痰火,舍此必不能成功”。竹沥还可清心火,降肝火,止牙痛,养血明目,润燥止渴。竹沥当茶饮,治流脑高热、乙脑呕吐;淡竹沥点眼,或入人乳饮服,治小儿目赤。  也许有人认为竹笋尝鲜可取,但无多大营养,甚至说“吃一餐笋,刮三日油”。此说实为误解,何以为证?据现代科学化验分析,鲜竹笋营养价值高,除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外,还含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维生素C及钙、磷、铁、镁等人体需要的成分。同时在竹笋所含蛋白质中,至少含16~18种不同成分的氨基酸,尤其人体必需的赖氨酸、色氨酸、丝氨酸、丙氨酸等,以及在蛋白质代谢过程中占重要地位的谷氨酸和有维持蛋白质构型作用的胱氨酸。竹笋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淀粉、多纤维的特点,故食之可减少体内脂肪积蓄,促进食物发酵,帮助消化和排泄,起到减肥作用。近年日本学者还发现竹沥中存在着微量的锗、硅等有机化合物,能活化人体细胞,具有保健药理作用,其分离出的有效成分及竹叶酒,可治便秘、痔疮、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养生学家认为,竹林丛生之地的人们多长寿,且极少患高血压,这与经常吃竹笋有一定关系。  但吃竹笋还得注意,因本品含有较多的草酸钙,影响人体钙质吸收,故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儿童少食为宜。又草酸钙属难溶性物质,肾炎或尿路结石患者不应多食。竹笋性寒冷利,脾虚肠滑者最好不食。
『胡萝卜』
  民国初年,河北邑东境褚姓,夫妻争吵反目。夫扬长离开家门,妻含恨吞下砒石。夜间砒毒发作,她心中热渴难忍,见锅内盛有泡干胡萝卜叶温水,就一碗又一碗尽量饮服,顿时热渴渐消。糊涂的丈夫晚归后,对此事竟全然不知。不久,她丈夫的胞妹在婆家也吞吃砒石,生命垂危。其妻知情后,开始讲明自己十多天前用胡萝卜叶温水解砒石毒的经过,嘱丈夫携带一筐经秋霜打过的干胡萝卜叶,直奔胞妹家中,赶紧用开水浸透,继而使之频频多饮,终于将胞妹从垂亡中救活。  胡萝卜又名金笋、胡芦菔、红芦菔、丁香萝卜,属伞形科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的根。其根粗壮,圆锥形或圆柱形,肉质紫红或黄色,叶柄长,三回羽状复叶,复伞形花序,花小呈淡黄或白色。原产地中海地区,有四千多年历史。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将胡萝卜带回内地,从此在我国各地扎根繁衍。  胡萝卜喜温耐旱,适于松软湿润土壤生长,冬季采挖。虽有野蒿药味,但营养价值颇高,既可熟食,又可生吃,可烹调多种菜肴。  胡萝卜入药始见于明代《本草纲目》。中医认为其性平味甘无毒,虽有紫红和黄色两种,但性能大致相同。本品入肺、脾二经,补脾健胃,宽中下气,消热解毒,主治咳嗽、角膜干燥、消化不良、饱闷气胀、夜盲症、高血压、糖尿病等病证。  诸如《本草纲目》载胡萝卜“下气补中,利胸膈肠胃,安五脏,令人健食”。《医林纂要》曰:“润肾命,壮元阳,暖下部,除寒湿。”《岭南采药录》云:“凡出麻豆,始终以此煎水饮,能消热解毒,鲜用及晒干用均可。”临床常以胡萝卜、荸荠各60克,芫荽减半,水煎代茶饮,治小儿麻疹发热。若在上三味中加适量风栗,煎汤饮服,治水痘。若治小儿百日咳、支气管炎、咽喉痛,取胡萝卜120克,红枣12枚,以三碗水煎成一碗,随意服用,连服十余次。胡萝卜250克,入少许盐煮烂,去渣取汁,一日分三次服完,连续二天,治小儿消化不良。胡萝卜煎水代茶饮,可辅助治疗白喉。取三只胡萝卜以凉开水洗净,连续生吃十天,治夜盲症。胡萝卜捣烂取汁,每取90克,日服二至三次,治高血压。胡萝卜捣烂取汁,加白糖蒸服,治便秘。除此,胡萝卜缨250克或干品120克,水煎分二次一日服完,治急性黄疸肝炎。胡萝卜子微炒香研末,配伍等分川椒末,水泛为丸,每取3克空腹日服二次,驱蛔虫。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胡萝卜含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木质素、烟酸、蛋白质、脂肪、糖类,还含有钙、磷、铁等矿物质。  人体需要的8种氨基酸,胡萝卜则含有5种之多,尤以赖氨酸含量最高。又据科学研测,人体每天所需维生素A,约有95%从植物性食物内摄取胡萝卜素合成,而胡萝卜含大量胡萝卜素,若将胡萝卜同猪肝煮汤调味佐餐,尤能补充维生素A的不足。倘使要从胡萝卜中获取多量胡萝卜素,在吃法上则大有讲究。实验证实:炖食可保存胡萝卜素93%,炒食则存留达80%,生食或凉拌仅吸收10%。如此权衡,以炖食为佳,炒食为良。又因胡萝卜属脂溶性物质,最好用油炒或与肉共煮,食后易在肠壁所含胡萝卜素酶的作用下,转变为维生素A,从而被充分吸收。此外,还含有槲皮素、山萘酚等,可促进冠脉血流量。所含琥珀酸钾盐是降压药有效成分,故高血压引起头痛的患者,食之可缓解病情。胡萝卜还可调节新陈代谢,增强人体抵抗力。尤其处在生长期的青少年,吃些胡萝卜则有助益。  胡萝卜防治癌症有功效。近年英国癌症研究会药理实验表明,维生素A能使动物患癌症的机会减少40%。据此,维生素A供应量低的人群,癌症发病率比正常人高2倍,而胡萝卜素则是人体合成维生素A的主要成分。胡萝卜素中的木质素能吞食癌变细胞,可增强机体对癌瘤的免疫力。意大利医学专家调查结果表明,吸烟人群中不吃胡萝卜的与每星期吃一次以上胡萝卜的相比,前者发生肺癌的危险是后者的2.9倍。又据美国和加拿大科学家大量研究材料提示,摄入维生素A的数量与肺癌发病率成反比例。β胡萝卜素对致癌物质引起的鳞状上皮化生与重度吸烟者气管上皮化生起逆转作用,β胡萝卜素则来源于胡萝卜,故嗜烟成癖者,多食胡萝卜可预防肺癌发生。  胡萝卜还是一种廉价美容佳品。例如将鲜胡萝卜洗净切碎,同适量粳米煮粥,每天早晚空腹服食,可滋润皮肤,防止干燥老化。若取胡萝卜横断面擦脸,五分钟后洗净,常用可防止或消除色素沉着,减少脸部皱纹。若取胡萝卜汁每天早晚揩脸,干后用涂有植物油的手帕擦脸,同时喝一小杯胡萝卜汁液,有消除雀斑的佳效。除此,以胡萝卜磨浆搽脸,可除去粉刺。经常吃些胡萝卜,还可治头皮多屑症,使头发富有光泽。  值得注意的是,胡萝卜素容易被酸性物质破坏,故烹饪时不宜放醋。若过量服食胡萝卜,往往引起皮肤黄染,不过不必紧张,停食两月,则会自行消退。
『大头菜』
  大头菜又名葑、芜菁、蔓菁、诸葛菜、九英崧,属十字花科二年生草本芜菁的块根。茎直立达90厘米,上部有分枝。  基生叶深绿色,羽状长倒卵形,散生少许白色刺毛,边缘有大小不等的锯齿。总状花序细长,春季开鲜黄色小花。肉质块根肥大,呈圆或扁圆或长椭圆形,下部灰白上部绿色,直根周围多生须根。我国是大头菜的故乡,其历史悠久,为最古老蔬菜之一。早在春秋时期,《诗经》有“采葑采菲,无以下体”的记载。如今,南北皆有栽培,喜清凉土壤生长。  李时珍称大头菜“削净为菹甚佳”,“燕京人以瓶腌藏,谓之闭瓮菜”。如今,南北皆有,四时常见,春食苗,夏食苔,秋食茎,冬食根。大头菜鲜食时,可煮可蒸可做汤,通常以块根腌藏为咸菜,食之脆嫩芳香,咸淡爽口。  大头菜入药始载于南朝梁人陶弘景《名医别录》,其性平味苦辛甘无毒,入肝、脾二经。能开胃消食,下气利湿,消渴解毒,治食积不化、小便不利、咳嗽、黄疸、风肿等病证。《食疗本草》载大头菜“下气,治黄疸,利小便。根主消渴,治热毒风肿”;“冬月作菹煮作羹食之,能消宿食,下气,治嗽”。《饮膳正要》称其“温中益气,去心腹冷痛”。例如取120克大头菜切片,100克芥菜切段,加水煎汤服,可治食积不化、脘闷腹胀、饮食减少。生大头菜捣汁饮服,治鼻中衄血及疯狗咬人复发甚效。大头菜子入药亦见良效,《本草纲目》云:“蔓菁子,可升可降,能汗能吐能下,能利小便,又能明目,解毒,其功甚伟。”据此,以大头菜子一升,浸入白酒过夜,取出蒸20分钟后晒干研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每日二次用米汤各送服6克,则补肝明目,治青盲眼障。大头菜子60~90克,捣烂置一杯开水内,然后用纱布绞汁空腹饮服,治腹中胀气、大小便秘结,片刻泻泄,便通即愈。生大头菜子研末,以温开水调服,每服6~10克,治急性黄疸、小便色赤。  大头菜及其子、叶捣敷,可治多种外科疾患。诸如取鲜品大头菜入少许食盐捣烂,敷乳痈、疮肿、无名肿毒患处,甚良。大头菜捣烂,敷治男子阴囊肿痛。大头菜捣汁,挑破豌豆疮,以汁涂患处,可愈。大头菜、铁生衣等份,捣涂于疔肿有根部位,有脓则换药,用药期忌油腻、生冷、五辛、黏滑、陈臭食品,能收到很好疗效。大头菜子200克,炒后研末调入醋,敷治眉毛脱落。大头菜子研末,以纱布包裹日更敷一次,治骨疽、骨结核、骨髓炎。熬大头菜子熟捣,用纱布包裹,置手足肩突患瘭疽部位,疗效良好。若治小儿秃疮,大头菜子炒后研末,以醋日调涂二次;或以大头菜烧灰,用猪油调和,以浓茶汁将患处洗净后,日调敷一次。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大头菜含蛋白质、脂肪、糖类、多种维生素、胡萝卜素、粗纤维、尼克酸、烟酸,以及钙、磷、铁等成分。大头菜水提取物可抑制大肠杆菌生长,块根皮内的黄色油状物,对细菌、真菌、酵母菌及人体某些寄生虫有抑制作用。以此提取物饲喂动物试验证实,能干扰甲状腺素后阶段的合成。  大头菜固然药食兼备,但过食易引起胀气,故食之适量为宜。
  荸荠又名乌芋、地栗、马蹄、凫茨、凫茈、红慈菇,为莎草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荸荠的球茎。地上茎管状直立丛生,浓绿有节,节上生膜状退化叶,穗状花序,花褐色。侧生地下匍匐茎,先端膨大为球茎。呈扁球形,表面光滑,初生时白色,老熟后呈深栗色或枣红色,有三至五圈环节,下端中央凹入,上部顶端有短喙状顶芽及聚生侧芽,由枯黄色鳞片包裹。  《本草纲目》对荸荠曾这样描述:“凫茈生浅水田中,其苗三四月出土,一茎直上,无枝叶,状如龙须。肥田栽者,粗近葱、蒲,高二三尺,其根白蒻,秋后结颗,大如山楂、栗子,而脐有聚毛,累累下生入泥底。”荸荠原产印度,我国南方各地低洼地区均有栽种,尤以江浙一带为多。其肉质细嫩,爽脆多汁,鲜甜可口,可果可蔬可药,有冬春佳果之称。明代散曲家王磐曾赞道:“野荸荠,生稻畦,苦薅不尽心力疲,造物有意防民饥,年来水患绝五谷,尔独结实何累累。”本品春夏育苗,秋末冬初采收,洗净鲜用,或风干备用。一般以个大、新鲜、皮薄、肉细、味甜、汁多、脆嫩、无渣者为优。  荸荠入药始载于南朝梁人陶弘景《名医别录》,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无毒,入肺、胃二经。能清热生津,开胃消食,润燥化痰,清音明目,对热病口渴、咽喉肿痛、口疮目赤、燥热咳嗽等病,均为适宜。《名医别录》谓其“主消渴,痹热,温中,益气”。《食疗本草》称之“下丹石,消风毒,除胸中实热气。可作粉食,明耳目,消黄疸”。《本草求真》载荸荠“力能破积攻坚,止血治痢住崩,擦疮解毒发痘,清声醒酒”。《温病条辨·五汁饮》载“荸荠汁、梨汁、鲜苇根汁、麦冬汁、藕汁,临时斟酌多少,和匀凉服,不甚喜凉者,重汤炖温服”。治疗太阴温病、口渴甚、吐白沫黏滞不快等病证。用荸荠绞汁冷服,每次150克,治疗咽喉肿痛。取荸荠250克打碎,煎汤代茶饮,治疗黄疸湿热、小便不利。用鲜荸荠120克,鲜萝卜250克,捣烂取汁,加入麦门冬15克,煎汤服,治疗阴虚肺热、咳嗽痰多。清代名医王士雄所创名方“雪羹汤”:用荸荠、海蜇头各60~120克煎汤,每日二至三次服用,治疗高血压、淋巴结结核。用荸荠60克,捣烂绞取汁液,加入米酒一杯煎热,空腹饮服,可治大便下血。民间取荸荠捣烂绞汁灌服,治疗误吞铜钱或其他铜物、硫酸铜中毒。  荸荠作外用药,亦不逊色。如取鲜荸荠洗净去皮捣烂,用纱布绞汁点眼,每日三至四次,可治风火赤眼。取鲜荸荠掰开,用其白色果肉摩擦疣体,待其角质层软化脱落,微有痛感,并露出针尖大小的点状出血为止,每日三至四次,可治寻常疣。取鲜荸荠去皮,捣烂取汁,涂搽脸面或直接用去皮鲜荸荠擦搽脸面皱纹或色斑处,可滋养皮肤,消减皱纹和色斑。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荸荠除含有淀粉、蛋白质、糖类外,还含有钙、磷、铁、维生素A原、维生素B、B、维生素C等成分,还有不耐热的抗菌成分———荸荠英,以及抗癌、降低血压的有效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产气杆菌、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所含维生素C、维生素A原,能抑制皮肤色素沉着和脂褐质沉积。  荸荠生吃熟食皆可,但因生长在水塘烂泥中,外皮易受细菌及寄生虫卵吸附,尤其易受姜片幼虫的浸染。故生食时需先洗净剥皮,或煮熟食用,以免幼虫进入肠道引起肠黏膜发炎,出现腹痛、腹泻、贫血、全身无力等危害人体健康的症状。此外,荸荠性寒而滑,凡肺寒咳嗽、肠胃虚寒泄泻、小儿遗尿者则当慎食。
『黑芋头』
  黑芋头原名蒟蒻,又叫星芋、磨芋、虎把、花杆莲、魔芋,属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块茎。高可达2米,叶柄粗壮圆柱形,淡绿色有暗紫斑。掌状复叶,小叶又作羽状全裂,椭圆至卵状长圆形,叶脉网状。夏季开淡黄色花,着生在肉穗花序圆柱上,外裹暗紫色漏斗状佛焰苞。浆果扁球或球形,成熟时黄赤色。地下块茎肥大,呈扁球形。黑芋头产于我国和越南,分布我国西南及长江中游一带,生长在疏林下、林缘、溪边,或栽培于园圃。喜高温和雨水适量的气候,以肥沃砂质土及腐殖质土为宜。秋末采收备用。其食用部位为根部膨大块茎,可制成嫩滑的魔芋豆腐等多样菜肴,加工成糕、丝、片等各种食品,还可酿酒。  黑芋头入药始载于宋代《开宝本草》,其性温味辛有小毒。能化痰散积,行瘀消种,攻毒抗癌,治痰嗽、积滞、疟疾、经闭、疔疮、丹毒、肿瘤、瘰疬结块、跌打损伤等症。《医林纂要》言其“去肺寒,治痰嗽”。《草木便方》称之“化食,消陈积,癥聚,久疟”。《开宝本草》载黑芋头“主痈肿风毒,摩敷肿上。  捣碎以灰汁煮成饼,五味调和为茹食,主消渴”。据《三元延寿书》记述:“有人患瘵,百物不忌,见邻家修蒟蒻,求食之,美,遂多食而瘵愈。又有病腮痈者数人,多食之,亦皆愈。”句中的“瘵”,意为肺结核病。慈举数例如下:取黑芋头、何首乌各适量,炖鸡服食,治久疟不愈。以30克黑芋头,先煎二小时,再加苍耳草、贯众各30克,蒲黄根、七叶一枝花各15克,共煎汤滤取清汁服,治脑部癌肿。黑芋头30克,先煎二小时,再加枸杞根、鸭跖草各30克,七叶一枝花15克,共煎汤滤取清汁饮服,治鼻咽癌。黑芋头30克,煎二小时,然后加苍耳草、贯从各30克,蒲黄根、海藻、玄参各15克,共煎汤滤取清汁饮服,治甲状腺癌。黑芋头30克,煎二小时,然后加黄药子、天葵子、红木香、七叶一枝花各15克,共煎汤滤取清汁饮服,治淋巴肉瘤。  黑芋头以醋磨或煮熟捣敷,作外用药治病亦效。如黑芋头捣烂拌入嫩豆腐,敷治丹毒。黑芋头块茎切片,摩擦脚癣部位显效。鲜黑芋头、韭菜、葱白、黄酒各适量捣烂,敷治跌打扭伤肿痛。鲜黑芋头、青木香、半边莲各适量,共捣烂外敷,治毒蛇咬伤,即解毒消肿。若治眼镜蛇咬伤引起红肿剧痛,以鲜黑芋头根适量,鲜滴水珠根两个,黄连少许,捣烂外敷。另取其鲜花茎30~60克,鲜生姜30克,捣烂绞汁,第二次米泔水冲服。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黑芋头含蛋白质、葡萄甘露聚糖,还含葡萄糖、蔗糖、果糖等成分。药理试验证实,黑芋头温浸液可扩张末梢血管,降低血压,兴奋离体肠管。尤其所含葡萄甘露聚糖,能抑制饮食中过量胆固醇被人体吸收,预防心血管疾病,降低动脉硬化,减少高血压的潜在危害。又因葡萄甘露聚糖不被唾液淀粉酶水解,故食之既可减肥,又有益于糖尿病患者。本品还可促进肠道蠕动,清除肠壁堆积物,推动有毒物质排出体外,可有效防治便秘、胆结石、结肠癌。经过美蓝试管法筛选试验,发现对白血病白细胞有抑制作用。  就防治癌症而言,其药理与中医临床实验完全相符。  然黑芋头全株以根头毒性最大,故需经化学方法加工或用石灰水漂煮后,再烹调菜肴或制作食品,不宜多食。若为药用,勿误服药渣,以免中毒。若不慎或误食一旦引起中毒,其症状为:喉舌灼热、痒痛、肿大。此时需随即采取解毒法:饮服稀醋或鞣酸、浓茶、蛋清;或者用食醋30~60克,加生姜汁少许,内服或含漱。亦可取防风60克,生姜30克,甘草15克,以四碗清水煎成两碗,先含漱一碗,后内服一碗。任用上述中的一法,均可奏效。
  洋葱又名葱头、玉葱、圆葱、球葱,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鳞茎。其鳞茎大,呈球形或扁球形,外包赤红色皮膜。  叶中空圆柱形,表面有蜡质。花葶高达1米,伞形花序,密集呈白色。夏季采收,品种有红皮洋葱、黄皮洋葱、白皮洋葱,以鳞片肥厚、抱合紧密、只身干燥、大小均匀为上乘。用时撕去外面紫色皮膜,削除损坏的鳞片。  洋葱有强烈的香气,自古倍受国外重视。欧美国家誉之为“菜中皇后”,一位美食家说:“没有葱头,就不会有烹调艺术。”洋葱原产亚洲西部高原地区,公元前已传入古埃及,10世纪传入希腊和罗马,常用来作为昂贵的婚嫁礼品,13世纪十字军东征时,从叙利亚带到法国,17世纪传到美国。美国南北战争时,北伐军总司令培兰特曾向陆军告急:“没有洋葱,我不能调动军队。”次日,陆军部载送三列车洋葱,拯救了军队遭受痢疾的危困。现在美国洋葱产量居世界首位。我国引种洋葱是近百年的事,如今各地均有栽培。  洋葱在我国入药始见于《药材学》,中医认为其性温味辛辣无毒,能温肺化痰,解毒杀虫,疗疮消肿,为腹中冷痛、宿食不消者最宜。《草药志》载“葱头能使秃头长出毛发,治痉挛和疯狗咬伤,预防普通感冒,使容色净美,消除关节炎,减轻高血压,有助于消化”。民间常取一个洋葱头切细,加水煮粥,连食数日,可治痢疾。取老洋葱、生姜各60克,鸡脚5对,共煮熟,早晚各服食一次,治风湿性关节疼痛。用适量洋葱煎汤,时时饮服,可辅助治疗高血压、高血脂之类的疾病。以洋葱100克,洗净用开水泡后切丝,拌入少许酱油调味,每日二次,经常食用,可减轻糖尿病症状。洋葱炒牛肉丝作菜,每日一至二次,经常服用,可治慢性肠炎、维生素缺乏症。若以洋葱剖瓣,放泡菜坛中腌浸数日,待其味酸甜略有辛辣时,每日食少许,可增加胃酸,适于萎缩性胃炎及消化不良。若将洋葱捣烂入瓶封口,临睡前揭盖闻其气味,失眠者可入睡。  洋葱外用亦可治多种疾患,《药材学》称其“新鲜的捣成泥剂,治疗创伤、溃疡及妇女滴虫性阴道炎。”譬如民间用鲜洋葱剥去外皮榨汁,治滴虫性阴道炎显效。取鲜洋葱捣泥,还可敷治关节扭痛、软组织损伤、疮疖或虫咬。以捣烂的葱头,当作牙膏涂,还可治牙痛。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洋葱除含蛋白质、粗纤维、糖类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B、维生素C和钙、磷、铁,以及较多硒元素,还含多种氨基酸和咖啡酸、柠檬酸、槲皮素、苹果酸等。上世纪70年代初有则趣闻:一位法国人将食剩的洋葱给患有凝血病的一匹马吃了,不久发现马的凝血块消失,病也痊愈了。这一意外发现引起医学家普遍关注,经药理研究证实,原来洋葱还含环蒜氨酸和硫氨基酸等化合物,能溶解血栓,抑制高脂肪饮食引起的血胆固醇升高,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所含降低血糖物质,对肾上腺性高血糖有明显降糖作用。近年美国科学家还发现洋葱含有前列腺素A,能降低人体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并使血压长期稳定,对脆性的血管有软化作用。还能增加肾血流量和尿量,促使钠、钾排泄。特别是所含槲皮素,经过人体黄酮醇的诱导,具有很强的利尿作用,还有洋葱所含来自于挥发性硫化丙烯的辣味,其提取物能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等致病细菌。  洋葱还是一种防治癌症的佳蔬。据近年美国加州大学显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授研究指出,洋葱含有的“栎皮黄素”是目前所知最有效的天然抗癌药物之一,可抑制多种致癌物质的活动,有阻止癌细胞生长功能。多吃洋葱者比不吃洋葱的人,患胃癌的可能性要少25%,因胃癌致死的要低30%。  此外,洋葱中有较多的硒元素,能刺激人体免疫反应,使环磷腺苷酸增多,抑制癌细胞的分裂和生长,降低致癌物质的毒性。  洋葱还具有美容作用。所含抗癞皮病的维生素,能促进表皮细胞对血液中氧的吸收,有利于细胞间质形成,增强修复损伤细胞的能力,从而使皮肤洁健。又据报道,有人取洋葱捣烂敷脸,5~10分钟后用清水洗去,常用消退脸部色素,减少雀斑、黄褐斑,光洁皮肤。有人梳头时,头皮屑如白雪纷纷飞落,既不卫生,又欠雅观。若用纱布包裹捣碎的洋葱,反复轻擦整个头部,使葱汁渗入皮肤,隔天清洗头发,专治头皮屑过多。  甜脆白嫩的洋葱,既可单独烹调成菜,又可作为调味底料,且有良好的药用价值,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蔬菜。然食之过量会产生胀气排出,其难闻的气味给人带来不快,故不要吃得太多。另外,在切洋葱时,散发出强烈的刺激性气体,令人双目难睁,甚至流泪不止。为避免这种现象,可把洋葱浸在水里切。至于肺胃有热、阴虚及目昏者,以慎服为宜。
  蘘荷又名覆菹、嘉草、阳藿、阳荷、山姜、野姜、观音花,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蘘荷的根茎,高达1米,叶狭椭圆形,排成两行,先端锐尖,基部渐狭,中脉粗壮,侧脉羽状,上面光滑,下面疏生细长毛。穗状花序自根茎生出,有柄,夏季开花,淡黄或白色,花下有鳞片状苞片。根茎肥厚粗壮,圆柱形呈淡黄色。  蘘荷为我国古老药蔬,早在宋代《本草图经》就有记载:蘘荷“荆、襄江湖间多种之,北地亦有。春初生叶似甘蕉,根似姜而肥,其根茎堪为菹,其性好阴,在木下生者尤美”。《本草衍义》又说:“蘘荷八、九月间腌贮,以备冬月作蔬果。”现在我国长江流域及陕西、甘肃、四川等地均有分布,生于山地林阴下或水沟旁。夏秋季采收,洗净刮去粗皮,鲜用或晒干备用。  蘘荷入药始载于南朝粱人陶弘景《名医别录》,中医认为其性温味辛无毒。能去风散寒,止咳平喘,活血通经,消肿解毒,凡妇女月经不调、老年咳嗽气喘、喉痹等病证,均可用之。  《唐本草》曰:“根:主诸恶疮。根心:主稻麦芒入目中不出者,以汁注中。”《本草图经》谓其“主喉痹”。《本草纲目》云其能治“赤眼涩痛,捣汁点之”。《四川中药志》概述:“治老年咳嗽,气喘,虚性白浊,妇人血寒经冷及月经不调。”《肘后方》用酒渍蘘荷根半日,含漱其汁,治疗咽喉、口腔溃烂生疮。《补缺肘后方》用蘘荷60克,捣烂绞取汁液,兑入等量黄酒,和匀,少少服之,治疗外感风寒、卒然失音或咽喉不利。用蘘荷15克,橘皮、紫苏各10克,加水煎汤饮服,治疗恶寒畏风、咳嗽气喘。浙江民间常用鲜蘘荷根60克,鲜射干根茎30克,水煎服,治疗颈部淋巴结结核。用蘘荷根茎10克,鱼腥草30克,水煎服,治疗大叶性肺炎。用蘘荷根茎30克,水煎服,或晒干研粉,用黄酒冲服,每次10克,可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用蘘荷30~60克,煎汤取汁,兑入适量米酒调服,可治妇女血滞经闭。  蘘荷作外用药效亦不逊色。如《本草纲目》记述:“赤眼涩痛,捣汁点之。”用白蘘荷根捣烂取汁,点入目中,治疗杂物眯目不出。浙江民间常用蘘荷根茎适量,加食盐少许,捣烂外敷,治疗指头炎。  蘘荷成熟时结出黑色或暗褐色的果实,称蘘荷子。亦可药用。民间常以之治疗胃痛,如浙江民间常用蘘荷开裂的果实150~200克,加白糖适量,水煎服,治疗虚寒性胃痛。  蘘荷的花穗,称山麻雀,亦供药用。《杭州药植志》谓其治咳嗽,民间取山麻雀二朵,生香榧八粒,加水同煎服,治小儿百日咳。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蘘荷主要含α蒎烯、β蒎烯,β水芹烯等成分。其同属植物有色白与色赤两种,古人常将色赤者作菜,色白者入药。如梁代名医陶弘景说:“今人乃呼赤者为蘘荷,白者为覆菹,叶同一耳,于人食之,赤者为胜,药用白者。”现在一般多作药用。其植物的茎叶蘘草亦可代药,功用主治与根茎相似。
  薤白又名薤根、蕌头、野蒜、小蒜、薤白头,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小根蒜或薤白的鳞茎。茎高达70厘米,鳞茎近球形,外被白色膜质鳞皮。叶基生呈线形,基部鞘状抱茎,先端渐尖。伞形花序密而多花,顶生近球形,淡紫粉红色。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多在春夏季采收,去掉茎叶根须洗净用,或用水煮透干燥备用。《本草纲目》曰:“其根煮食,芼酒、糟藏、醋浸皆宜。”薤白药用始载于汉代《神农本草经》,中医认为其性温味辛苦,入手阳明经。能理气宽胸,通阳散结,健胃消食,治胸痹心痛、脘腹胀满、饮食不消、腹泻痢疾、泻而不畅。《本草求真》载薤白“下痢可除,瘀血可散,喘急可止,水肿可敷,胸痹刺痛可愈,胎产可治,汤火及中恶卒死可救,实通气、滑窍、助阳佳品也”。《本草图经》言其“补虚,解毒”,“主脚气;煮与蓐妇饮之,易产”。《岭南采药录》曰:“和生盐捣烂敷疮;被铁针伤,留铁锈于肌肉,敷之可以吸出。能发散解表,健胃,开膈。”《千金方·食治》云:“能生肌肉,利产妇。骨鲠在咽不下者,食之则去。”诸如取鲜薤白100克,捣烂绞汁顿服;或取薤白、瓜蒌仁各10克,半夏5克,水煎去渣,每日二次以黄酒温服,治胸痹心绞痛。薤白150克,薏苡仁适量,装入猪肚扎紧,加水及适量食盐、胡椒,炖熟猪肚,日服三至四次,用于脾胃虚弱,少食羸瘦,饮食不消。薤白、粳米各30克,煮稀粥服食,治痢疾或腹泻,腹胀满亦效。薤白60克,糯米适量,煮粥服食,治赤白痢疾、急性肠炎。薤白捣烂如泥,以米粉及适量蜜糖拌和做饼,炊熟食,治小儿疳痢及慢性肠炎。若治霍乱干呕,取薤白一把,煮浓汤饮服。薤白捣汁生饮,能吐胃中痰食虫积。  薤白作外用药亦效。如薤白、猪脂各等量细切,以苦酒浸经宿,微火煎去渣,敷疮肿患处可愈。生薤白一把,以热醋投入捣敷,治手足?疮。以醋捣薤根,敷治咽喉肿痛。若遇鱼骨鲠喉,小嚼薤白令软,以线系中段且捏住一端,吞薤到鲠处,可引出鲠骨。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薤白含大蒜氨酸、甲基大蒜氨酸、大蒜糖。其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味为先豆腐脑加盟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