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不一定有收获辩论的哲学家的例子

拒绝访问 | www.wenzhangba.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wenzhangba.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f9eaa5b3268438e-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别被想像的困难吓倒别被想像的困难吓倒有趣之家百家号的确,人生的航船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大大小小的风浪,这就是困难。面对困难,很多人往往采取绕道而行的方式,把它看成一座不可撼动的大山。其实,有些困难并没有我们头脑中想像的那般艰巨,只要勇于尝试,很容易就能解决。每个人都知道在完成自己的目标之前,多多少少都会遇到困难,但却不是每个人在碰到困难时都会思考:这个困难,到底算不算是“困难”?自从玛丽嫁到这座农场来的时候,那块石头就已经在这里了。石头的位置刚好在后院的屋角,而且是一块形状怪异、颜色灰暗的怪石。它的直径大约一公尺,从屋角的草地里凸出将近两公分。如果不小心的话,随时都有可能被它绊倒。有一次,当玛丽使用割草机清除后院的杂草时,不小心碰到了石头,割草机高速运转的刀片就这样被碰断了。因为常常造成不便,所以玛丽就对丈夫说:“能不能想个办法,把这块石头挖走呢?”“不可能挖起来的。”丈夫这么回答,玛丽的公公也表示同意。“这个石头埋得很深。”公公对玛丽说,“从我小时候,这块石头就已经在这里了,从来没有人尝试把它挖起来”。石头就这样继续留在后院里,年复一年。玛丽的孩子们出生了,然后都成了家,接着是玛丽的公公去世了,到最后,玛丽的丈夫也去世了。在丈夫的葬礼过后,玛丽开始打起精神清理房子,这个时候她看见了那块石头,因为它的关系,周围的草坪始终无法良好生长。于是玛丽拿出了铁铲和手推车,准备花上一整天的时间挖走这块石头。但是没想到才用了十几分钟,石头就已经开始松动,一会儿工夫就被玛丽给挖出来了。原来,这块石头只不过几十公分深而已。那块原本每一代都认定没办法移动的石头,就这样简单地被移走了。如果玛丽没有亲自动手去做,关于这块石头困难的“神话”,或许也就这么继续流传下去了。困难到底是不是困难,必须动手去做才会知道。如果你只会在一旁空想,那么这个世界对你而言,将会是个被重重“困难”包围的可怕环境,而你,永远也无法破除困难,往前再进一步!就科学史而言,其实是一部失败史。当我们把科学作为动态过程来考察的时候,就会发现,其中不仅有丰富多彩的辉煌成果,更多的却是难以计数的失败和挫折。这后一部分,是更深刻、更富于启发性的,同样也是丰富多彩的。华罗庚教授在谈到科学史时指出:“不要认为科学研究是一帆风顺的,一搞就成功。一切发明创造都是经过许多失败的经历而后成功的。”科学史是这样,对于从事科学活动的人来说,也是这样。法拉第曾说:“就是最成功的科学家,在他每十个希望和初步结论中,能实现的也不到一个。”英国科学家威廉·汤姆生,一生发表了600多篇学术论文,申请了70种发明专利,得到了250多所学校和团体的荣誉头衔。他在回顾五十年的奋斗历程时,竟用“失败”二字来代表自己一生的事业。这既是汤姆生的自知和伟大,也是对他个人事业史最发人深省的总结。我们常常看到,很多人不是在克服困难过程中掉队的,而是被失败吓跑的。如果我们能够像华罗庚、法拉第、汤姆生那样,充分理解失败对于科学事业的意义,那么,我们就该有应付各种最坏可能的思想准备。在从事任何事业的时候,特别是那些开创性事业的时候,这种思想准备是必须的、不可替代的。所以说,不管是谁,如果想获得事业的成功,就要准备经受失败,不害怕失败。人既要敢做成功的英雄,也要准备做不怕失败的英雄,而且只有做好后者的准备,才有成为前者的可能。不怕失败,这是一种可敬的英雄性格。鲁迅曾经说过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我每次看运动会时,都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些虽然落后而仍然跑至终点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的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才是中国将来的脊梁。”在人生这个大运动场上,那些不怕失败,始终向着既定目标迈进的“竞技者”,确实是最令人尊敬的,也是最有希望获得成功的。兵法有云:“胜败乃兵家常事。”纵观数千年中外军事史,很难找出一位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所谓“百战百胜”,只不过是一句带有夸张色彩的形容词而已。换言之,纵观数千年中外英才史,亦难找出一位名副其实的常胜之才。在1980年,体育界爆出两条轰动一时的新闻:一是号称“拳王”的阿里败北,二是号称“棋王”的胡荣华输于新手。穆罕默德·阿里在1960年夺得世界轻量级拳击冠军的宝座,一举成名。当时,他只有18岁。之后,他又夺得世界重量级拳击冠军,成为誉满全球的“拳王”。正因为这样,在1980年年底,他失去了“拳王”桂冠,震惊了拳坛。同样,胡荣华雄踞中国棋坛霸主地位达二十年,曾十次蝉联中国象棋全国冠军。各地选手都十分注意研究胡荣华的棋路,甚至把胡荣华历年来与各地选手对局棋谱编成专集。然而,1980年在四川乐山举行的全国象棋比赛中,胡荣华却惨败而归,仅落在甲组第十名!紧接着,胡荣华在《新体育》、《羊城晚报》举办的全国冠军象棋赛中又遭败绩。对于阿里和胡荣华之败,有人叹息,有人摇头,有人甚至说他们从此“完蛋”了!实际上,阿里和胡荣华虽然失利,但是他们仍不失为体坛和棋坛上的一代雄才。“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胜与负一样,都是正常的,只有具备这样的心态,才不致在失败面前产生恐惧心理,被想像的困难吓倒。由成功走向失败,本身是很残酷的,但如果你摆正心态去看待成功与失败,对你来说成败之间的转化也就自然了,正所谓“倾不足喜,逆不足忧”。要真正成才,每个人都要经历成功与失败的严峻考验,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日本围棋名将吴清源的经验,值得我们好好借鉴一下。吴清源曾称雄于日本棋坛,屡次登上冠军宝座,有一次竟输于新手坂田。吴清源认真反省了失利的原因,发现自己在参战时老是为了“保”名声,而处于“应战”状态,不敢采取攻势。后来,他以一个普通棋手的姿态出现,向坂田“挑战”,结果反败为胜。任何想要成功的人,都应当像吴清源那样,永远是一个进取者,而不要因为害怕而采取保守姿态。有趣的是,另一次有一位新手与吴清源对弈,新手战战兢兢,心里很害怕。吴清源便给新手讲了一个故事:在一座山庙里,住着老和尚和小和尚。老和尚叫小和尚到山下买油,并且叮嘱他由于庙里经济紧张,千万不可把油撒了。这使得小和尚端着油碗上山时,心情非常紧张,双眼盯着油碗。到了山顶,油都快撒光了。老和尚并没有责怪小和尚,反而笑了,他叫小和尚走路时不必去想油,平常怎么走,就怎么走。第二次小和尚照办了,结果来到庙里,碗里的油仍是满满的。新手听了故事,懂得了其中的含义,心胸坦然,与吴清源开战,竟胜了这位棋坛宿将。所以,要想取得胜利,必须学习如何在困境中向前迈进。在困难或危机来临时,你如果下定决心渡过难关,而不是犹犹豫豫被困难吓倒,就一定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用勤劳换取幸福生活每个人都应该珍惜劳动的权利,用辛劳的汉水换来甜蜜的果实。不劳而获的人这世上肯定有,而且不在少数,但他们却往往生活得很平庸,与成功无缘,与幸福无缘。上世纪80年代的一首歌唱道:“幸福在哪里?朋友啊告诉你,她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她在辛勤的工作中,她在美好的祝愿里。啊,幸福,就在辛勤的汗水里……”一个人奋发向上的勤奋努力是取得成就、赢得幸福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一种杰出成就都必然与好逸恶劳的懒惰品行无缘。事实上,人类任何一个优秀成果都只能通过辛勤的实干才能取得,没有辛勤的汗水,就不会有成功的喜悦与幸福。有一位哲学家说过:“真正的幸福决不会光顾那些精神麻木、四体不勤的人们,幸福只在辛勤的劳动和晶莹的汗水中。”的确,只有懒惰才会使人们精神沮丧、万念俱灰,而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生活,给人们带来幸福和欢乐。当然,任何人只要劳动,就必然要耗费体力和精力,劳动也可能会使人们精疲力竭,但它绝对不会像懒惰一样使人精神空虚、精神沮丧、万念俱灰。因此,一位智者认为,劳动是治疗人们身心病症的最好药物。有人说:“没有什么比无所事事、空虚无聊更为有害的了。”一个人的身心就像磨盘一样,如果把麦子放进去,它会把麦子磨成面粉,如果你不把麦子放进去,磨盘虽然也在照常运转,却不可能磨出粉来。那些游手好闲、不肯吃苦耐劳的人不愿意好好地工作、劳动,却总是想出各种漂亮的借口来为自己辩解。比如“那山太难爬了!”或者“那没必要试——我已经试过多次了,都没有成功,无须再试了”。针对这种种辩解,一位文人曾写信给一位年轻人批评说:“你这懒惰行为,所谓没有时间等等,都只是一种借口,你总是用种种漂亮的借口来为自己辩解,我看你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不肯努力,不肯下功夫,你的理论就是这样:每一个人都会把他能干的事情干好的,如果有哪一个人没有干好自己的事情,这表明他不胜任这件事情。你没有写文章表明你不能够写,而不是你不愿意写,你没有这方面的爱好证明你没有这方面的才干,这就是你的理论体系。如果你这个理论体系能为大众普遍接受的话,它将会产生多大的负作用啊。”确实,一心想拥有某种东西,却害怕或不愿意付出相应的劳动,这是懦夫的表现。无论多么美好的东西,人们只有付出相应的劳动和汗水,才能懂得这美好的东西是多么地来之不易,因而愈加珍惜,才能从这种“拥有”中享受到快乐和幸福。即使是一份悠闲,如果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得来的,这份悠闲也就并不甜美,充其量只不过是一种无聊而已。换句话说,不是用自己劳动和汗水换来的东西,你没有为它付出代价,你就不配享用它。一位学者这样认为:“一个无所事事的人,不管他多么和蔼可亲、令人尊敬,不管他是一个多么好的人,不管他的名声如何响亮,他过去不可能、现在也不可能、将来更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生活就是劳动,劳动就是生活。让我看看你能干什么,我就知道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一向认为,热爱自己的工作、尊重劳动是保持良好品德的前提条件,因为只有热爱工作、尊重劳动,才能抵御各种卑劣思想、腐朽思想的侵蚀,才能抵抗各种低级趣味的引诱。我想进一步说明,只有热爱劳动、尽职尽责,才能摆脱由于沉溺于自私自利之中而带来的无数烦恼和忧愁。无论是谁,他既不可能躲避烦恼和忧愁,也不可能避开辛苦的劳动。”有些人总想干点轻松的、简单的事情,但大自然是公平的,这些“轻松的”、“简单的”事情对于懒惰者而言也会变得很艰难。同样,那些一心只想逃避责任的懦夫也迟早会受到应得的惩罚,因为这种人总是对高尚的、有利于公众的事情不感兴趣,于是他的私欲、各种卑劣、庸俗的念头就会在大脑中膨胀起来,这种人的心思本来可以用在有益的、健康的事业上,从而成就一番作为,结果都由于私心杂念过于膨胀,自己的心智脑力被各种各样琐屑、卑鄙甚至是幻想出来的烦恼和痛苦白白地耗费了。有人说:“即使当我们被雇用的时候,当我们从事艰苦劳动的时候,我们也感到很幸福、很快乐;适当的休息、必要的休闲是人人所希望的,但这一份清闲必须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赚来的,通过自己的辛苦劳动赢来的,这样才有意义,才会使人享受到劳动之余的乐趣。也只有这样活着,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无限幸福。”的确,劳动是让人幸福、使人快乐的最有效方法之一。经常勤奋地参加一些劳动,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大有裨益的。一旦离开这种经常性的、有益于身心的劳动,人们就会百无聊赖、无精打采,进而头昏眼花,神经系统也会紊乱不堪,久而久之,身体自然会莫名其妙地垮下来。千万不要陷进这种状态之中。战胜无聊和苦闷的最好办法就是勤奋地工作,满怀信心地劳动。一个人一旦参加了劳动且付出了自己的努力,那么你自然很容易地感受到欢乐,无聊与单调的感觉就会逃之夭夭。勤奋地去做事吧,去做自己想做并且有益的事情,当你付出了足够的汗水和努力之后,你将不仅会成为一个幸福的人,而且而会成为一个大有收获的人。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有趣之家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定时每天吗更新有趣的资讯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机会也不是“等”来的机会也不是“等”来的西西风雨行百家号成功的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均等的,但是它不会主动地降临到任何人的头上,一味的空等是“等”不来的,它需要你靠勤奋来争取,靠努力去把握,这也是将理想变成现实的惟一途径。比尔·盖茨说过:“你能够使成功成为你生活中的组成部分,你能够使昨日的理想成为今天的现实。但是,靠愿望和祈祷是不行的,必须动手去做才能让你的理想实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也许,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理想,无论是大还是小。但是,如果你只是一味的“想”,等待成功的机会落到你头上,那么你就只能永远“等”下去了。要知道,真正的成功来源于自己的努力,如果你不愿意付出相应的努力,那么即使具备优越的条件,也无法实现你的梦想。曾经在美国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名叫西尔维亚的美国女孩,她的父亲是波士顿有名的整形外科医生,母亲在一家声誉很高的大学担任教授。她的家庭对她有很大的帮助和支持,她完全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西尔维亚从念中学的时候起,就一直梦寐以求当上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她觉得自己具有这方面的才干,因为每当她和别人相处时,即便是陌生人也都愿意亲近她并和她长谈。她知道怎样从人家嘴里掏出心里话。她的朋友们称她是他们的“亲密的随身精神医生”。她自己也常说:“只要有人愿给我一次上电视的机会,我相信我一定能成功。”但是,西尔维亚为达到这个理想而做了些什么呢?她什么也没做,而在等待奇迹出现,希望一下子就当上电视节目的主持人。西尔维亚不切实际地期待着,而结果什么奇迹也没有出现。因为谁也不会请一个毫无经验的人去担任电视节目主持人。而且,节目的主管也没有兴趣跑到外面去搜寻人,相反都是别人去找他们。另一个名叫辛迪的女孩却实现了西尔维亚的理想,成了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辛迪并没有白白地等待机会出现。她不像西尔维亚那样有可靠的经济来源,所以只好白天去打工,晚上在大学的舞台艺术系上夜校。毕业以后,她开始谋职,跑遍了洛杉矶每一个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但是,每一个地方的经理对她的答复都差不多:“不是已经有几年经验的人,我们不会雇用的。”但是,辛迪不愿意退缩,也没有等待机会,而是继续走出去寻找机会。她一连几个月仔细阅读广播电视方面的杂志,最后终于看到一则招聘广告,北达科他州有一家很小的电视台招聘一名预报天气的女主持。辛迪是加州人,不喜欢北方。但是,有没有阳光,是不是下雪都没有关系,她只是希望找到一份和电视相关的职业,干什么都行!她抓住这个工作机会,动身到北达科他州。辛迪在那里工作了两年,然后在洛杉矶的电视台找到了一个工作。又过了五年,她终于得到提升,成为她梦想已久的节目主持人。西尔维亚那种失败者的思路和辛迪的成功者的观点正好背道而驰。她们的分歧点就在于,西尔维亚在十年当中,一直停留在幻想上,坐等机会,期望时来运转,然而,时光却流逝了。相反,辛迪则是采取积极的行动。首先,她充实了自己;然后,在北达科他州受到了训练;接着,在洛杉矶积累了比较多的经验;最后,终于实现了理想。成功者,永远都是那些勤奋的人,他们从来不指望运气的降临,而是脚踏实地把事情做好,实实在在去解决问题。而失败者则恰好相反,他们常常抱怨别人的成功是靠运气,因而总是不采取行动,守株待兔,想着哪天成功的“大馅饼”会自动掉到自己的手中,这种人不能成功自在情理之中。一万个幻想,不如一个行动人生所有的设想和计划只有付诸行动才会有可能变为现实,不管是多么伟大的构想,如果不做就不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什么收获,所以,人生的关键就是行动。有些人习惯于夸夸其谈,实际动手的能力不足,常常是想的和说的多,而实际实现的很少,最终导致人生失败。要知道,没有行动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完成,只有行动才会把理想变成现实。高楼大厦是一砖一瓦垒起来的,万里长征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所有的大事业都是由小事情一点一点发展起来的。生活或工作中,有些人就是看不见小事情,不愿意做小事,总想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可是一直没有大事让他展现自己的才能,所以,常常感叹英雄无用武之地。其实,这些人都有眼高手低,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愿干的坏习惯。你要想人生有所作为,走向成功,就必须培养从小事做起的习惯。有一个人很有才华,整天想着要写一本世界名著,看不上豆腐块的小文章,结果,许多年过去了,名著没写出来,小文章也没有,白白地让满腹才华失去了表现机会。相反,另一个人才能一般,但是多年来一直写小文章,积少成多,由小变大,最后著作等身,收获颇丰,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两种人生,两种不同的结果,它告诉我们:人生就是从小事上起步的,成功者的丰碑就是由这些小事雕刻出来的。成功就在于你认准了目标就行动,不要想那么多,在做的过程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结果就必定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不做,就可能一直等下去,永远也不会有什么成果。大家可能都读过这样一则寓言:在四川的偏远地区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呢?”穷和尚说:“我有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多年来就想买船沿着长江而下,现在还没做到呢,你就凭这些去?”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归来,把去南海的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深感惭愧。穷和尚与富和尚的故事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光说不动是达不到目的的。克雷洛夫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行动才会产生结果,行动是成功的前提。任何伟大的目标、伟大的计划,最终必须落实到行动上才能得到实现。成功开始于一个好的方案,成功要有明确的目标,这都没有错,但这只相当于给你的赛车加满了油,弄清了前进的方向和线路,要抵达目的地,还得把车开动起来,并保持足够的动力。你要明白,你采取多大行动才会有多大的成功,而不是你知道多少、就会有多大的成功。所以,不管你现在决定做什么事,不管你设定了多少目标,你一定要立刻行动起来,因为惟有行动才能使你获得成功。对于行动的重要性,富人深有体会:没有行动,理想永远是句空话。只有行动,理想才会变成现实,人生才能走向成功。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理想,都希望能够改变自己的生活,但是真正为这个理想去实践的人实在是太少了。我们把问题看得太严重了,把困难想像得太大了,因而在还没有做以前,就自己把自己否定了,所以我们总是和最终的成功相距甚远。成功者都有这样的体会:成功的喜悦不在结果,而在于达到结果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行动的过程,人在行动的过程中才能享受创造成功的快乐。我们很多人对生活都有一种良好的愿望,但是并没有把这种愿望变成现实,原因就是只想着结果,没有看到产生这个结果的过程。我们只看到布什当了总统,而忽略了他当总统的全部过程,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是艰苦的,是琐碎的,但不经过这个过程,他是永远当不上总统的。任何一个愿望都有实现的可能,把这个可能变成现实就需要你付出艰苦的劳动,没有付出就不会有结果。很多人付不出这个代价,只能让愿望成为泡影。行动是很实际的一件事情,你要制定行动的计划,你要学会行动的方法,你得一件一件地去做,就像愚公移山一样,每天挖山不止,最后才能够搬走阻碍你向前的大山。任何人都可以空想,但是把空想变成现实,就需要有实际行动。为什么很多失败者只空想而不行动呢?因为任何事情一旦做起来就会有很多困难,就是这些想像中或者实际中的困难挡住了这些人成功的道路。要想有所成就,你就必须立即行动,不要被臆想的困难所吓倒。因为每一次行动都会带来许多风险、困难与变化。假设你从芝加哥开车到旧金山,一定要等到“没有交通堵塞、汽车性能没有任何问题、没有恶劣天气、没有喝醉酒的司机、没有任何类似意外”之后才出发,那么你什么时候才能到达呢?你永远到不了的。所以,当你计划到旧金山时,先在地图上选好行车路线,检查一下车,并且尽量考虑一下排除其他意外的做法,这些都是出发前需要准备的事项,然后就不要再有任何犹豫,立即发动汽车,向你的目标驶去。当然,如果真要遇到困难时,你要勇敢地面对现实,积极去解决困难。那些成功的人们并不是在行动前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而是在行动遭遇困难时能够想办法克服。不管从事工商业还是解决婚姻问题或是其他任何活动,一遇到麻烦就要想办法处理,正像遇到沟壑时就跨过去一样自然。沉浸幻想,不付诸行动,那是弱者的行为。20世纪初,美国密西西比州奥克斯福镇有一个小伙子,天资聪颖,富有才华。他当过兵,读过一年大学,还干过当地的邮政所长,他很早就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模仿前辈浪漫派诗人写一些缠绵的诗歌。他自诩为“诗人、哲学家、生活的学生”。但是他什么都干不长:大学读一年就退学了,邮政所长干了不到半年就辞职了,他还干过船老大、油漆工、书店营业员……他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脑中挤满了感伤的诗句和古典的形象,因为他要写诗。到了将近30岁,他还是这副老样子,镇上的人都看不起他,因为他一无所有,因为他从没有真正写过一首好诗。他很忧郁地离开故乡,来到新奥尔良。他继续过着从前的生活。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一位功成名就的老作家。他们成了朋友。老作家对他说:“你是个乡下小子,你应该好好写写你的家乡,写写你那个邮票般大小的家乡。”这位“生活的学生”如梦初醒!他回到家乡,闭门谢客,开始全力以赴地潜心写作。此后,他再也没有写过诗,而那些描写他南方故乡的小说却为他赢得了世界性的荣誉。这位直到将近30岁才大梦方醒的人,就是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威廉·福克纳。人生只有在行动过程中,才会创造财富,才会改变命运,当然也会带来无限的满足。你现在已经想到一个好创意了吗?如果有,就不要空想,把它变成行动,现在就开始做吧!与其抱怨命运,不如改变怨恨很大程度上是由自卑导致的,而自卑正是形成健康人格的最大敌人。所以,与其整天抱怨命运的不公,倒不如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干,以改变自己的命运。要知道,怨天尤人只能徒增烦恼,自强自立才是强者之路。如今,贫困大学生已经成为社会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他们的心理问题受到很多人的关注。由于自身经济条件的原因,一些大学生常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当别人接到父母的汇款时,自己却为背负的沉重助学贷款而叹息;当别人穿着时尚服装时,自己却总是担心被别人笑话“土气”;当别人过生日大方地请客时,自己却时常为节省一顿菜钱而精打细算;当别人天南地北侃侃而谈时,自己却因插不上嘴而自怨自艾……同样在一个社会里,同样是一个学校里的学生,为什么命运这么不公平?很多学生因贫穷而自卑、委屈,进而产生怨恨心理,从怨恨父母、怨恨家庭,发展到怨恨他人、怨恨社会。他们表面上显得很自强,甚至很自负,但实际上内心却很脆弱、很自卑。他们往往自暴自弃、不思进取,或者是不切实际地盲目攀比,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我觉得老天不公,为什么要把我生下来,生下来又不生在一个好人家。”很多生活困难的学生有着这样的想法。他们认为生活没有给予他们和其他同学一样的机会。其他同学除了学习,就是玩乐,而他们除了紧张地学习,还得为学费、为养活自己操心、奔波。他们认为出身的不平等造成了机会的不平等,他们对社会这种不平等表示出愤慨,甚至对社会充满了敌意。谭文生是北京某大学二年级学生,出生于福建一个普通农民家,父母靠卖水果维持生计并供养他读书。“赚钱很难,有时候荔枝只卖到三四毛钱一斤。”谭文生说,高中时代他一直深感自卑,“我不愿意告诉别人自己的父母是农民。有段时间,我甚至仇视我的家庭。”他为了和同学们一样,拥有一台自己的电脑,铤而走险,去学校的机房偷盗,结果案发后被学校开除。有些生活困难的同学往往缺乏对生活的信心和积极性,面对挫折往往感到不知所措,逃避退缩,很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目标,对牵涉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很敏感,甚至产生仇视财富仇恨社会的心理。这种心理使这些同学无心读书,进而厌倦大学生活,已经严重地影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及社会稳定。专家指出,生活困难的大学生的适应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人由于其改变和适应没有很快得到理想回报,从而变得十分消极,不再试图改变自己。问题摆出来了,我们回过头来想想,一旦受到挫折,就愤世嫉俗,迁怒于社会的不公,这样对吗?贫困不是我们的错,然而对其所取的态度却取决于我们自身。抱怨命苦,怨天尤人,把贫穷的原因一股脑儿地推给命运,这的确是一种愚蠢的行为。“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古人这么简单的几句话已经把道理说得很明白了,只有那些甘愿贫穷胸无大志的人才一味地怨天尤人。孟子说的更直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贫困当作是对自己成大业的一种磨砺呢?也许贫困的生活像枷锁一样困扰着你,没有亲朋好友,无依无靠,因此你急切地希望减轻自己身上沉重的负担。然而,你似乎陷入了黑暗的深渊之中,负担是那么的沉重,几乎压得你透不过气来。你也许会不停地抱怨,感叹自己的命运不好,会抱怨自己的出身、父母、上司,甚至会抱怨使你遭受贫困,却赐予他人富足和安逸生活的不公正的上苍。这种时候,我们应该停止抱怨,让烦躁的心情平静下来。喜欢抱怨的人在这个遵循法则的世界中,是没有立足之地的,而烦恼忧愁更是心灵的杀手。假如你没有一个正确的心态,就好像收紧了身上锁链的束缚,让自己身陷黑暗之中。有位哲人曾经说过:“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便怎样对待你。”一旦你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改变,生活处境也会随之改变。增强信念,丰富自己的知识,让自己置身于更优越的环境之中,就能获得更多的机会。但一定要记住,什么事都要努力去做,千万不要为了摆脱命运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为即便你这样做获得利益,也必定是短暂的,很快就会失去,甚至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再也没有回头的机会了。就像学生必须先掌握一门功课,才能接着学习下一门课程一样,在拥有你梦寐以求的丰硕成果之前,你必须先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圣经》中说,如果滥用、忽略或低估我们的能力,即使我们所具有的能力很多,也会慢慢减弱,这是因为我们的所作所为不配拥有这样的能力。总是听到有人抱怨说,这个世界根本就不公平——机会常降临在权贵、富有者身上。其实,环顾四周,你会发现,那些真正有所成就的人无一不是自己艰苦奋斗的结果,靠沾别人的光过上舒心的日子的人甚至有可能埋没自己的才能,成为一个庸人,要记住,机会常常到来,有的人抓住机会,采取行动。有的人注意到了机会,但却放过了。机会有时是一个刹那即逝的主意,机会有时是别人提出的一个点子,把这个机会抓住了,你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捍卫战士》一片的剧作者起先只是一个一文不名的穷小子,他把这个故事提供给美国空军,但空军部长觉得这个故事不好,拒绝支持拍摄,于是他又去见海军部长李曼。李曼觉得这个故事好得不得了,立即支持F-14战斗机、航空母舰拍摄。结果那几年美国海军招生办事处忙得不可开交,好多年轻人看了这部电影后要加入海军。同样的东西,有的人视为瑰宝,有的人却弃之于地,你只有找到真正欣赏它的人,才算真正抓住了机会,而不是一遇到挫折就不停地抱怨。选择依旧抱怨,抑或抓住机会,全看我们自己。依旧抱怨的话,机会仍旧赶它的路;抓住机会的话,机会会在你的怀抱里朝你会心地微笑。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两种心态:一种是“积极的心”,能够拥有财富、成功、快乐和健康;另一种是“消极的心”,阻拦所有美好的事物,使人一生庸庸碌碌。约翰·福勒的故事,就是很好的证明:约翰·福勒是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一名黑人佃户的儿子,家中有7个兄弟姐妹。他从5岁就开始工作,9岁时会赶骡子。这些一点都不稀奇,因为佃农的孩子大多在年幼时就必须工作,他们对于贫穷是十分认命的。但是,福勒有一位了不起的母亲,她始终相信一家人应该过着快乐而且衣食无忧的生活,她经常和孩子谈到自己的梦想。“我们不应该这么穷困,”她时常这么说,“不要说贫穷是上帝的旨意。我们尽管很穷,但不能怨天尤人,那是因为你们的爸爸从来不想追求富裕的生活,家中每一个人都胸无大志”。母亲的话深深地根植于福勒的心中,从而改变了他的一生。他一心想跻身富人之列,因此寻找各种方法努力追求财富。他认为推销东西是最快的致富捷径,因而选择了挨家挨户推销肥皂。12年后,他得知供货的公司即将被拍卖,底价是15万美元。谈判的结果是,他用积蓄的2.5万美元作为订金。答应在十天内筹足尾款12.5万美元。合约中还规定,若逾时未补齐尾款,将没收其订金。福勒的工作态度是十分认真的,因而极受客户们的称赞。现在他需要帮忙,他向朋友、信托公司以及投资集团借钱,到了第十天晚上,他筹到了11.5万美元,还差1万美元。曙光乍现,“我已经想尽所有的办法,”他回忆当时的情形,“时间不早了,房间里一片漆黑,我跪下来祈祷,请求上帝指引,能在时限内供我1万美元。我决定沿着芝加哥第61街走下去,心中默默请求上帝给我一线曙光。”当时是深夜11点,走过了几个路口,福勒终于看到一家承包商的办公室里还有灯光。福勒走了进去。那位承包商正埋头办公,由于熬夜加班,已经疲惫不堪。福勒和他略有交情,他鼓起勇气。“你想不想赚1000美元?”福勒直截了当地问。那位承包商回答:“想,当然想。”“借我1万美元,我会外加1000美元的利息还给你。”福勒告诉那位承包商,并且详细说明了整个投资计划。就这样,福勒的口袋里放着1万美元的支票,踏出承包商的办公室。其后,他不但从接手公司获得可观的利润,并且还陆续收购了7家公司,其中包括4家化妆品公司,1家制袜公司,1家标签公司以及1家报社。谈到自己成功的秘诀时,福勒用多年前母亲的话回答:“我们很穷,但不能怨天尤人。知道自己要什么,要能够看到机会,并且抓住机会。”每个人的机会都是均等的,关键是你要具备把握机会的能力。当你在抱怨上天给了你一个贫困的出身的时候,何不认为这是他对你的考验呢?你要用十倍的信心和勇气承担起这种考验,这样你就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贫困,改变自己的命运。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西西风雨行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每日都会更新,丰富你的精彩生活!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连续不一定可导的例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