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患者治疗时一般不采用皮下和肌肉注射时的三查七对药物为什么

休克患者可以采用皮下或肌肉注射吗,为什么?
是可以进行这些方式给药来治疗休克的,而病人只是各种原因引起,而需要及时进行抢救治疗处理而出现了,通常是需要及时送医院,由于医生结合病情进行相关方式进行处理的。而你说的给药方式可以加快药物吸收来缓解病情
休克患者一般不采用皮下注射或者肌肉注射药物治疗,因为皮下或者肌肉注射药物作用慢,而且不易补充水分,一般都采用静脉注射,而且多才用深静脉注射来完成。
没有满意答案,您还可以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赵东奇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肌肉注射中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肌肉注射中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 & &局灶性&  (1)注射性肌挛缩症:是肌肉注射引起的局灶性中最常见的一种。本病的发生与局部反复接受肌肉注射有密切关系。肌注既存在针刺创伤引起局部渗血、水肿;也存在药物的局部刺激和吸收不良的情况,这种创伤性、化学性刺激导致局部肌膜、肌肉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变化,进而导致骨膜增厚、肌肉纤维化及瘢痕挛缩,造成局部功能障碍。由于肌注部位的不同,因而可发生虎口处的手内在肌挛缩症、三角肌挛缩症、臀肌挛缩症等多种类型。其中以臀肌挛缩症最多见,几乎发生于儿童期患者身上,近年国内资料报道,发症有增多的趋势,其中独生子女患病率又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值得注意。本症国内以往认识不足,近年逐渐引起重视。但广大基层在诊治上延误的现象仍不少,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病一般于多次局部注射后2~3年,才逐渐出现症状,可见预防的关键在于应尽量减少及避免滥用肌肉注射,掌握好注射的深度,避免将药液注在肌膜上。对于确需反复多次肌注治疗者,应选用局部刺激性轻的药物,对局部作必要的热敷、按摩、TDP照射,活血化瘀舒筋活络药液的局部离子导入法处理等,可预防及减轻本病的发生或发展。应避免对小儿采用合谷穴、曲池穴、三角肌等处的反复注射,注射过程严格无菌操作等,都是预防其他部位肌挛缩症发生的方法。  肌挛缩症一旦发生,轻症患者对生活及活动影响不大,经非手术治疗及功能锻炼,可望恢复正常或好转。对于症状明显、功能障碍严重者,应及早进行手术治疗。对局部挛缩组织作切断及部分切除术,能有效地松解粘连,治愈绝大部分患者。  (2)局部硬结:本病发生于各年龄组,尤多见于长期反复进行肌肉注射的患者。局部注射刺激性大、吸收困难的药液,注药深度不够,未能深达肌肉组织,而仅在皮下或肌膜中造成吸收不良,这些因素均造成对局部的刺激而产生硬结。为防止本病的发生,应避免滥用肌注,避免或少用刺激性大的药物,掌握好肌注深度,避免反复在同一注射点上注射给药。一旦硬结发生,可采用下述措施进行处理。①新鲜马玲茨箔片贴敷法:取新鲜马玲茨洗净,切箔片贴敷于硬结表面,干时即更换新的箔片,每日4~6次;②枝子红花酒局部离子导入治疗,每日1~2次;③热醋患部湿敷,每次30分钟;④TDP局部照射,每日2次,每次30分钟;⑤硬结周围注射2%普鲁卡因2ml加地塞米松2~5mg,隔日1次,4次为1个疗程。  周围神经损伤&  肌注时选位不正确,或因局部神经走向异常,均可造成对神经的直接损伤。注射部位过于靠近周围神经,注射刺激性较大的药液时,可因药液的渗透刺激而造成神经损伤。因臀部肌注最多,因此发生坐骨神经损伤的机会也最多,在小儿更易遇到,应引起重视。坐骨神经损伤,年龄稍大者能诉说患肢放射性窜痛,但年幼者仅表现为烦躁哭闹、患肢拒动、被动活动时每致患儿哭闹突起或加剧。患肢运动障碍,跛行,膝踝关节屈曲无力,久病者可出现患肢肌肉萎缩,肢体变细。掌握准确的肌注部位,避免用刺激性大的药液是预防本病发生的关键。一旦发症,首先应停止再局部肌注,同时对局部进行红外线或电磁波照射、按摩理疗等处理,再结合全身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措施。中药可选用活血通络、舒筋活络的汤剂内服或外用薰洗。  局部感染  主要发生在注射局部清洗消毒不严的情况下,因此应强调无菌操作,在无菌条件差的农村卫生站或个体医疗站,更应强调无菌操作的重要。久病卧床或大小便失禁、的患者,由于容易引起细菌感染,因此更应注意局部的无菌消毒,最好使用先碘酊后酒精的消毒法,以确保安全。一旦发生感染,除可对局部做抗炎封闭治疗外,应该积极结合全身使用抗生素治疗,局部加用红外线照射,可加速治愈。  局部无菌性炎症反应&  这种现象在以往使用青霉素油剂时代时较容易遇到;对于一些反复在同一部位中注射较难吸收的药液的病例,也可遇到。这是由于注入的药液在局部吸收不完全,药液滞留于局部,形成假性囊肿的缘故。预防本病关键在于避免长期反复局部注射难于吸收的药液,同时掌握好选位和注射的深度。一旦发生无菌性假性囊肿,应及早作局部穿刺抽吸或切开排除滞留局部的药液,滞留药物一经清除,假性囊腔即行关闭。  出血、断针&  出血:多为注射时损伤局部血管而引起,因此注射时应注意避开表浅静脉,一旦发生穿刺针口出血,可用消毒棉签压迫局部2~3分钟,一般可以止血,多无大碍。若遇有出血倾向的患者(血友病、坏血病、出凝血功能障碍的其他疾病),局部压迫不能控制出血时,应静脉注射促凝剂,必要时可输全血治疗。  断针:肌注时可因患者(尤其是儿童)躁动不安,使针头扭曲而致断针;也可因针头使用日久,针梗与针栓交接处裂痕而致折断;极少数可因操作者基本功差、进针方法失误而致断针。一旦发生断针,首先应使患者安静,防止患者惊恐,身体躁动而使断针移位;同时用手固定断针处皮肤,使断针近端尽量暴露于体外,并用止血钳钳夹拔出。若备有高强磁铁,则可快速将断针吸出,并避免断针随肌肉收缩(尤其是臀肌)运行而深入组织内。预防本病关键在于掌握正确注射法,勿使用有裂痕、起钩秃针或弯曲的针头,进针后应使针梗尽量有13~14长留在皮肤外,尽量使患者肢体安静。  坏死性筋膜炎  这是一种险恶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可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本病发生,是由于局部无菌技术差,致使细菌从注射口深入筋膜组织而引起筋膜感染坏死,甚至发生败血症。局部注射刺激性大的药物、注射深度不足未达肌层而仅在筋膜层,也是导致筋膜脶伤坏死的因素。预防本病,应着眼于无菌操作,掌握正确注药深度,使药液不致于滞留在筋膜层,同时应注意尽量少用刺激性强的药物。一旦发生坏死性筋膜炎,首先应作全身的抗感染、抗治疗,同时应积极彻底清除坏死的筋膜组织,防止毒素的再吸收。& & 本文转载自http://user.qzone.qq.com/
与医生电话交流
网上免费问医生
发表于: 20:58
赵东奇大夫的信息
赵东奇大夫电话咨询
赵东奇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网上咨询赵东奇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赵东奇大夫提问
赵东奇的咨询范围:
颈肩腰腿痛以及相关中医内外妇儿皮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
赵东奇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推拿科好评科室休克急救的药物有哪些
休克急救的药物有哪些
  国外严重过敏反应的病死率小于0.001%,而国内的病死率远高于此。作者通过对检索分析过敏性休克引起的死亡病例发现:国内在严重过敏反应抢救中,存在着三大用药错误。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你整理休克急救的药物清单,希望能帮到你。
  休克急救的药物清单
  去甲状腺素/多巴胺
  去甲肾上腺素主要通过兴奋&受体(较肾上腺素有更显著的&效应)血管收缩而升高平均动脉压,其代偿性迷走活性升高超过&受体兴奋加速心率的作用,综合效应为心输出量不变或下降,对心率和每搏输出量的影响较小。
  低剂量和中等剂量(&10 &g/kg/min)的多巴胺一方面降低肠系膜和肾脏一些血管丛区域性动脉阻力,另一方面又轻度升高部位血管床的动脉阻力,因此对总外周阻力影响不大。较低剂量的多巴胺即可增加心输出量,因此对心脏收缩功能低下的患者更为有效,但比去甲肾上腺素更容易引起心动过速和心律失常。
  多巴胺输注期间肾脏和肠道等器官血流减少是最常见的危险。考虑到高剂量多巴胺因显著激活&受体引起血管强烈收缩,因此在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联合用药时,建议多巴胺使用中低剂量。
  多巴胺/多巴酚丁胺
  与多巴胺相比,多巴酚丁胺能更大程度升高心输出量而心律失常不良反应相对减少,在需要同时升压效应(高剂量的&效应)和增加心排出量,而又没有显著的心动过速或心室兴奋增强的患者中,多巴酚丁胺是首选的正性肌力药。
  多巴酚丁胺由于对&2 受体的激活效应强于对&受体的效应,因此它「强心兼扩血管」,所以在心源性休克中,尽管多巴胺会增加内脏局部血流灌注,但是其降低内脏和肠道循环中组织对氧的摄取率,所以任何剂量下都会减慢肝肠代谢。等浓度的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的输注可以既增加心输出量,又避免血管过度收缩,比任何一种单药治疗收益更多。
  多巴酚丁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合用也是较好的组合,去甲肾上腺素代偿性迷走反射增强效应可以减弱多巴酚丁胺增加心率效应,多巴酚丁胺对血管的扩张效应也可以削弱去甲肾上腺素引起肾脏、肠道等器官血流灌注减少的效应。
  有证据显示,相对其他血管活性药物组合中,在取得同样水平的平均动脉压下,胃肠道粘膜的血流灌注和组织对氧的利用率在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酚丁胺的组合中增强效应最明显。
  尽管多巴酚丁胺的综合效应也呈现剂量依赖性,但是证据显示在剂量高于 5 &g/kg/min 时,血流动力学和氧气输送方面的受益增加有限,同时心动过速的不良反应逐渐明显起来。
  肾上腺素/多巴胺
  两者的共同点是在一定剂量下兼具「强心缩血管」效应。肾上腺素由于其用药过程中引起乳酸和血糖的升高,因此常作为二线用药。
  在败血症休克治疗中,多巴胺没有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容易取得理想的升压效应,其在 3~10 &g/kg/min 中等剂量时心输出量增加会带来收缩压的升高,对外周阻力效应不明显,对舒张压影响不大。当剂量&10 &g/kg/min 时引起明显的&受体兴奋,外周血管收缩,外周血管阻力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
  肾上腺素在&0.05 &g/kg/min 时&受体效应非常微弱,&2 兴奋的血管舒张效应抵消了&兴奋的血压升高效应。此时净效应仅仅是收缩压升高(每搏输出量增加),伴有舒张压下降(&2 的外周扩张效应);
  在 0.05~0.3 &g/kg/min 时,&1 受体兴奋效应引起肾素的释放,从而激活 RAAS 系统,血管收缩的效应开始逐渐明显。
  而当剂量&0.3 &g/kg/min: &兴奋效应明显增加,表现为血管强烈收缩,血压升高明显。
  因此肾上腺素和其他正性肌力药或血管收缩药联合用药时,一般建议在 0.05~0.3 &g/kg/min 的低剂量范围内。其和多巴酚丁胺联合用药是较好的组合,有助于弥补肾上腺素对胃肠道粘膜血流灌注的影响。
  多巴胺和肾上腺素会升高肺动脉楔压,增加肺循环分流,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因此对于血液瘀滞于静脉血管导致前负荷比较高的患者可能加重肺水肿而需谨慎使用。而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酚丁胺对肺动脉楔压没有影响,必要时可以搭配使用。
  米力农/多巴酚丁胺
  两者都有「强心」效应,相对来说米力农降低血压的效应更明显。因此在休克治疗中米力农往往均和一种血管收缩剂联合使用。在持续性代谢性酸中毒时,&及&受体敏感性会下调,从而会影响多巴酚丁胺的临床效应,而米力农的效应是非肾上腺素能受体介导的,可以避免这部分影响。
  从药动学上讲米力农半衰期相对长,起效慢,药物停用后药效消退也缓慢一些,一般建议用负荷剂量,而多巴酚丁胺半衰期短,起效快,便于随时根据临床反应进行剂量滴定调整。重症时往往伴随肾功能受损,此时米力农需根据肾功能影响程度调整剂量,而多巴酚丁胺不用进行剂量调节。
  总之,这类药物的临床效应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同时伴随剂量的升高不良反应也相应增大,所以低剂量组合应用的方案往往优于单品种高剂量使用。在临床使用中常有医生困惑剂量上调过程中是否有规范的滴定方案供参考,最后附上这类药物剂量滴定使用方案供大家参考。
  休克用药的错误
  错误一:肾上腺素皮下注射
  患者,女,52岁。日,因转氨酶升高,遵医嘱予以异甘草酸镁150mg+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滴。输液约2分钟时,患者出现嘴唇发绀、叹息样呼吸、四肢发冷,颈动脉搏动不能扪及。立即停药,胸外心脏按压、吸痰、吸氧,乳酸钠林格注射液500ml,静滴;肾上腺素1mg,皮下注射。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用药分析:
  1、肾上腺素为治疗严重过敏反应的首选药物,没有绝对禁忌症,对老年患者和既往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利大于弊。
  2、肾上腺素肌内注射吸收较快,皮下注射吸收较慢。严重过敏反应抢救时,肾上腺素最佳使用方式是臀部肌肉注射。国外皮下注射法早已寿终正寝,希望国内再也见不到这一用法。
  3、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严重过敏反应一经确诊,即刻肌肉注射0.1%肾上腺素注射液(1:1000),剂量按0.01mg/kg计算,成人最大剂量为0.5ml(0.5mg)。肾上腺素可以重复应用,但是要至少间隔5分钟。当需要反复肌注肾上腺素的患者,应该给予肾上腺素静脉注射。
  错误二:把糖皮质激素作为首选药
  患者,女,84岁,诊断为&慢性胃炎,肺部感染&。入院后给予抑酸护胃药、抗感染药、止咳化痰药、补液支持等综合治疗。日,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500ml。在输液1分钟左右,患者突发胸闷、气急,颜面紫绀,呼吸困难,血压测不到。立即停药,予气管插管,吸痰,呼吸机辅助通气,同时强心、升压,心脏按压,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5mg抗过敏治疗,数分钟后死亡。
  用药分析:
  1、严重过敏反应是一严重的系统性反应,累及呼吸和或循环系统,表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如喉鸣、喘息或低血压。快速治疗是发作期治疗非常关键的因素。
  2、严重过敏反应治疗的首选药物是肾上腺素,激素及其他药物均为辅助治疗。激素起效慢,也尚未充分证实其能否降低迟发反应的危险。
  3、氢化可的松或甲泼尼龙通常用于静脉途径。国内临床研究证明,甲泼尼龙与地塞米松相比,临床见效快,表现的不良反应较小。
  错误三:静注或滴注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
  患者,女,48岁。因胸片示支气管炎症,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3g+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输液约10分钟,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发绀,血压未测及,脉搏消失,意识丧失等。立即停药,给予吸氧,肾上腺素1.5mg肌内注射,地塞米松10mg缓慢静脉注射和10%葡萄糖酸钙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最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用药分析:
  1、肾上腺素1.5mg肌内注射,剂量过大。如果应用过量可能引起髙血压、心肌缺血以及心率失常;也可能出现短暂的面色苍白、心慌和头痛等症状。即使在心肺复苏中,由于大剂量肾上腺素不利于长期生存,也不再被推荐。
  2、国内外指南均未推荐10%葡糖糖注射液用于严重过敏反应和心肺复苏的抢救。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均表明,心搏骤停患者应用钙剂治疗是无效的,补钙过多导致的高血钙可能对机体有害。只有高血钾、低血钙或钙通道阻滞剂中毒时,钙剂治疗才有效,其它情况均不用钙剂治疗。
  错误一:肾上腺素皮下注射
  患者,女,52岁。日,因转氨酶升高,遵医嘱予以异甘草酸镁150mg+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滴。输液约2分钟时,患者出现嘴唇发绀、叹息样呼吸、四肢发冷,颈动脉搏动不能扪及。立即停药,胸外心脏按压、吸痰、吸氧,乳酸钠林格注射液500ml,静滴;肾上腺素1mg,皮下注射。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用药分析:
  1、肾上腺素为治疗严重过敏反应的首选药物,没有绝对禁忌症,对老年患者和既往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利大于弊。
  2、肾上腺素肌内注射吸收较快,皮下注射吸收较慢。严重过敏反应抢救时,肾上腺素最佳使用方式是臀部肌肉注射。国外皮下注射法早已寿终正寝,希望国内再也见不到这一用法。
  3、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严重过敏反应一经确诊,即刻肌肉注射0.1%肾上腺素注射液(1:1000),剂量按0.01mg/kg计算,成人最大剂量为0.5ml(0.5mg)。肾上腺素可以重复应用,但是要至少间隔5分钟。当需要反复肌注肾上腺素的患者,应该给予肾上腺素静脉注射。
  错误二:把糖皮质激素作为首选药
  患者,女,84岁,诊断为&慢性胃炎,肺部感染&。入院后给予抑酸护胃药、抗感染药、止咳化痰药、补液支持等综合治疗。日,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500ml。在输液1分钟左右,患者突发胸闷、气急,颜面紫绀,呼吸困难,血压测不到。立即停药,予气管插管,吸痰,呼吸机辅助通气,同时强心、升压,心脏按压,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5mg抗过敏治疗,数分钟后死亡。
  用药分析:
  1、严重过敏反应是一严重的系统性反应,累及呼吸和或循环系统,表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如喉鸣、喘息或低血压。快速治疗是发作期治疗非常关键的因素。
  2、严重过敏反应治疗的首选药物是肾上腺素,激素及其他药物均为辅助治疗。激素起效慢,也尚未充分证实其能否降低迟发反应的危险。
  3、氢化可的松或甲泼尼龙通常用于静脉途径。国内临床研究证明,甲泼尼龙与地塞米松相比,临床见效快,表现的不良反应较小。
  错误三:静注或滴注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
  患者,女,48岁。因胸片示支气管炎症,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3g+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输液约10分钟,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发绀,血压未测及,脉搏消失,意识丧失等。立即停药,给予吸氧,肾上腺素1.5mg肌内注射,地塞米松10mg缓慢静脉注射和10%葡萄糖酸钙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最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用药分析:
  1、肾上腺素1.5mg肌内注射,剂量过大。如果应用过量可能引起髙血压、心肌缺血以及心率失常;也可能出现短暂的面色苍白、心慌和头痛等症状。即使在心肺复苏中,由于大剂量肾上腺素不利于长期生存,也不再被推荐。
  2、国内外指南均未推荐10%葡糖糖注射液用于严重过敏反应和心肺复苏的抢救。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均表明,心搏骤停患者应用钙剂治疗是无效的,补钙过多导致的高血钙可能对机体有害。只有高血钾、低血钙或钙通道阻滞剂中毒时,钙剂治疗才有效,其它情况均不用钙剂治疗。
  休克的病因
  1.低血容量性休克
  休克图册低血容量性休克为血管内容量不足,引起心室充盈不足和心搏量减少,如果增加心率仍不能代偿,可导致心排血量降低。
  (1)失血性休克 是指因大量失血,迅速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而引起周围循环衰竭的一种综合征。一般15分钟内失血少于全血量的10%时,机体可代偿。若快速失血量超过全血量的20%左右,即可引起休克。
  (2)烧伤性休克 大面积烧伤,伴有血浆大量丢失,可引起烧伤性休克。休克早期与疼痛及低血容量有关,晚期可继发感染,发展为感染性休克。
  (3)创伤性休克 这种休克的发生与疼痛和失血有关。
  2.血管扩张性休克
  血管扩张性休克通常是由于血管扩张所致的血管内容量不足,其循环血容量正常或增加,但心脏充盈和组织灌注不足。
  (1)感染性休克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休克类型之一,临床上以Gˉ杆菌感染最常见。根据血流动力学的特点有分为低动力休克(冷休克)和高动力性休克(暖休克)两型。
  (2)过敏性休克 已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到抗原物质时,可发生强烈的变态反应,使容量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并出现弥散性非纤维蛋白血栓,血压下降、组织灌注不良可使多脏器受累。
  (3)神经源性休克 交感神经系统急性损伤或被药物阻滞可引起影响的神经所支配的小动脉扩张,血容量增加,出现相对血容量不足和血压下降;这类休克预后好,常可自愈。
  3.心源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是指心脏泵功能受损或心脏血流排出道受损引起的心排出量快速下降而代偿性血管快速收缩不足所致的有效循环血量不足、低灌注和低血压状态。心源性休克包括心脏本身病变、心脏压迫或梗阻引起的休克。抢救时,肾上腺素的给药方法对吗?
肾上腺素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在过敏性休克救治的第一时间,静脉通道未来得及建立之前,肾上腺素是皮下注射好,还是肌肉注射好?
作者丨纳洛酮
来源丨华医网
某医院急诊大厅,从大厅外面急匆匆走过来一个满脸通红的青年男子,接诊护士迎上前去,患者说自己被马蜂蜇了,可能有些过敏,想找医生看看。分诊护士把患者指引到内科二线医生诊察室,还未等男子坐到候诊椅上,医护人员就看到患者“噗通”一声摔倒在地!
蜂螫过敏!过敏性休克!快打肾上腺素!
值班护士闻讯,迅速从急救车中拿出肾上腺素,麻利地抽吸,在其他医护人员帮助下,脱掉患者衣袖,在其左臂三角肌外缘为其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5 ml,在医护人员的对症处理下,患者很快好转,治愈出院。
由于当时事情紧急,值班护士小敏执行的是口头抢救医嘱,在打肾上腺素的时候,她听得医生的口头医嘱是肾上腺素0.5ml肌肉注射,她执行前重复了一遍,还特意问值班的李医生,肌肉注射?肾上腺素不都是皮下注射吗?李医生说了一句:“皮下,肌肉都可以!”小敏清楚记得教科书《基础护理学》中过敏性休克里,肾上腺素是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当时,值班医生口头医嘱说肌肉注射,所以她又反问了一句,在得到二者皆可的情况下,她为了确保用药正确,还是执行了教科书中的皮下注射。
众所周知,肾上腺素是各科室各病区必备的抢救首选药物,无论是抢救箱里,还是急救车里,抢救药肾上腺素都牢牢占据抢救药第一位!
对于抢救药中的“老大”,无论是医生,还是护士,都要对自家医院抢救车里的这盒 10 支裝,1 ml :1 mg 的盐酸肾上腺素都要熟悉、熟悉,再熟悉,能够熟练并安全使用。
让我们先从抢救车抢救用药标签、药物说明书、《基础护理学》这几方面看肾上腺素的用法:
一、抢救用药标签
名称:盐酸肾上腺素(副肾)
用法:皮下注射、肌注、静脉注射、气管内注入、局麻药配伍
剂量:1ml:1mg
作用:1.心脏骤停;2.支气管哮喘;3.过敏性疾病;4.与局麻药合用:局部黏膜止血
不良反应:治疗量可出现焦虑不安、心悸、血压增高、震颤、无力、眩晕、头痛、呕吐及四肢发冷有时可引起心律失常,严重者可由于心室颤动而死。用量过大或皮下注射误入血管后,可引起血压突然上升而导致脑溢血。
二、药品说明书
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药品说明书记载:【用法用量】常用量:皮下注射,1次0.25~1mg(0.25~1支);极量:皮下注射,1次1mg(1支)。
⑴抢救过敏性休克:皮下注射或肌注0.5~1mg(0.5~1支),也可用0.1~0.5mg缓慢静注(以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到10ml),如疗效不好,可改用4~8mg(4~8支)静滴(溶于5%葡萄糖液500~1000ml)。
⑵抢救心脏骤停:以0.25~0.5mg (0.25~0.5支)以10ml生理盐水稀释后静脉(或心内注射),同时进行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纠正酸中毒。
⑶治疗支气管哮喘:效果迅速但不持久。皮下注射0.25~0.5mg(0.25~0.5支),3~5分钟见效,但仅能维持1小时。
⑷与局麻药合用:加少量(约1:0000)于局麻药中(如普鲁卡因),在混合药液中,本品浓度为2~5μg/ml,总量不超过0.3mg。
⑸制止鼻粘膜和齿龈出血:将浸有1:20溶液的纱布填塞出血处。
三、《基础护理学》
抢救过敏性休克,首选肾上腺素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ml ,病儿酌减,如症状不缓解,可每隔半小时皮下或静脉注射0.5ml,直至脱离险期,此药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
四、《2015年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根据《2015年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肌注剂量0.2-0.5(1:1000)mg,每15-20分钟重复给药一次直到临床症状改善。对于无心脏骤停的过敏性休克可用0.05-0.1mg肾上腺素(1:10000)静注。静脉用药强调要有持续心电监护防止高血压危象和室颤。微量泵泵入:0.1-0.5mcg(微克)/min/kg,可替代静推应用,应用过程中建议血液动力学检测。
五、美国临床建议
美国MayoClinic的肾上腺素用药的建议是肌肉注射,因为肌肉内所含血管比皮内或皮下丰富得多,吸收迅速,药物可很快到达全身,国外已有专供过敏患者自行使用的肾上腺素笔上市,推荐首选大腿外侧肌注——更方便过敏患者自行注射。
鉴于肾上腺素用于皮下注射,可能造成患者皮肤出现坏死;肾上腺素肌内注射吸收较快,皮下注射吸收较慢;且国外皮下注射法早已寿终正寝,故过敏性休克抢救时,肾上腺素最佳使用方式是臀部肌肉注射。
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严重过敏反应一经确诊,即刻肌肉注射0.1%肾上腺素注射液(1:1000),剂量按0.01mg/kg计算,成人最大剂量为0.5ml(0.5mg)。肾上腺素可以重复应用,但是要至少间隔5分钟。当需要反复肌注肾上腺素的患者,应该给予肾上腺素静脉注射。
附:肾上腺素用药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剂量
从肾上腺素药品说明书上 ,我们就可看出:肾上腺素 1 mg 皮下注射,是极量(护士头脑中要有这个极量的概念)。且【不良反应】里:心悸、头痛、激动不安、震颤、血压升高等,有诱发脑溢血、心律失常,甚至发展为心室纤颤的危险。抢救车配备盐酸肾上腺素的规格是1mg/1ml,可直接用于肌注。
2、静脉注射要稀释
肾上腺素静脉注射用法:抢救过敏性休克、心跳骤停时0.1 ~ 0.5 mg 缓慢静注(以 0.9% 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到 10 ml,即1:10000缓慢静脉注射。如疗效不好,可改用 4 ~ 8 mg(4 ~ 8 支)静滴(溶于 5% 葡萄糖 500 ~ 1000 ml)。 切记:过敏性休克时肾上腺素切不可直接静脉使用(静脉注射),务必稀释。若不稀释,则患者很有可能被“秒杀”。
3、输液反应时应用肾上腺素应慎重
原因是输液反应不是速发型过敏反应,用肾上腺素违背了输液反应的病理机制,肾上腺素是儿茶酚胺类药物,有快速升压效应,用于速发型过敏反应是正确的;另外,肾上腺素的升压效应会使原有高血压的病人病情恶化。当然, 在一时不能判断出是输液反应还是速发型过敏反应时,小心使用也未尝不可;在输液反应又合并血压急速下降时使用也是对的。
4、局部注射要防组织坏死
肾上腺素皮下或肌注,都有可能造成患者注射部位组织坏死。机理:肾上腺素α受体兴奋的作用让皮肤和皮下的小血管收缩,局部缺血缺氧。鉴于此,这时的局部处理一定要及时,否则后果肯定是不可逆的。抢救时,碰到肾上腺素重复给药的问题,注射时每次要轮换部位,以免局部皮肤坏死。新生儿使用肾上腺素必须是稀释到 1:10000 后才可以使用。
5、局部坏死处理措施
立即使用酚妥拉明局部湿敷,效果很好; 适当的敷料 + 扩血管药物(酚妥拉明)+ 促进循环。如果已经发生不可逆坏死的话则应尽量让坏死组织局限,及早采取外科手段介入。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肌肉注射按压时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