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生产函数数真的可以估算出潜在产出吗

中国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的测算:
关于经济周期波动,现有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从经济理论的角度研究经济周期波动的形成原因,比如,Friedman(1970)川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化是引起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Prescott(1986)[’〕认为技术冲击是造成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Go记。。(l990)[’]认为价格与工资勃性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二是从数据分解的角度研究如何划分经济周期,对社会总产出数据进行分解,以揭示宏观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规律。国内现有的研究在分析宏观经济波动形成原因时,通常直接给出了每次宏观经济波动周期的起止时间,而未能给出界定宏观经济波动周期起止时间的理论依据。笔者认为,测算出每次宏观经济波动的起止时间,是分析历次宏观经济波动形成原因的前提,要研究中国经济平稳运行的机制,必须首先界定出中国近年来曾经出现过几次宏观经济波动,以及每一次波动的具体发生时间。对于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宏观经济波动周期的划分,学术界存在几种不同的意见:卢建(19...&
(本文共7页)
权威出处:
一、文献综述潜在产出主要是指在不引起加速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利用现有技术、劳动力、资本等要素投入所能够实现的最大产出水平。由潜在产出可以计算出潜在经济增速。潜在产出和潜在经济增速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尤其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正确估算潜在产出、潜在经济增速有利于制定合理的宏观调控政策。当实际产出大于潜在产出的时候,需要防止经济过热;而当实际产出小于潜在产出的时候,需要防止经济过冷。国外对潜在产出和潜在经济增速展开研究较早。1962年奥肯最先开始测算美国的潜在产出,之后大量学者开始利用不同计量方法测算各国的潜在产出和潜在经济增速。值得注意的是,OECD、IMF等国际经济组织非常重视评估成员国的潜在经济增速,以便为成员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咨询建议。IMF将成员国划分为发达工业化国家、发展中国家、转型国家,根据不同类别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采用不同方法测算其潜在产出。我国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进行经济潜在增速的研究,并将经济潜在增速、...&
(本文共5页)
权威出处:
一、引言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和国家宏观经济波动密切相关,是判断国家经济运行健康与否的重要工具。估算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可以评估通货膨胀压力,有助于决策者针对性地制定宏观调控政策以调节经济运行,烫平经济波动;在中长期,估算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是国家进行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基础。决策者只有确定经济增长的空间,才可以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以达到经济运行可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长期目标。同时,只有准确估算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才能为决策者提供定量的指导工具。通过对产量-通货膨胀交替关系的估算,确定是采取增加总量的经济政策还是调整结构的经济政策。因此,准确估算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十分重要。在国内,学术界对中国的产出缺口与潜在产出已取得一定成果,但是由于估算方法的不同导致结果出现差异性。一般来说,潜在产出的估算方法大致分为状态性分解和结构性分解两大类。前者是将现实产出看成符合某种过程的时间序列,运用计量分析工具,将其分解为趋势性成分和周期性成分,从而给出...&
(本文共10页)
权威出处:
一、引言潜在产出一般是指在非加速通货膨胀情况下,一国或地区现有的劳动力、资本和技术充分配置下实现的生产水平。产出缺口则是一国或地区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的差,体现为一国或地区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的差异。从政策分析的角度来看,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与生产要素的利用程度以及通货膨胀是紧密相连的,它们的计算与政策制定密切相关,可以为各级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重要依据。宏观经济运行中,当实际产出长期小于潜在产出时,总供给长期小于总需求,需要采取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拉动需求,缓解通货紧缩压力;当实际产出长期大于潜在产出,总供给长期大于总需求,宏观经济将面临通货膨胀压力,需要采取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抑制需求。在经济实践当中,为了达到高增长率、低失业率和低通货膨胀率的目标,通常要求经济在潜在产出或略低于潜在产出附近运行。由于经济体的潜在产出规模和产出缺口具有不可观测性,如何准确估计潜在产出,计算产出缺口,对政策制定者来说尤为重要;从经济建...&
(本文共7页)
权威出处:
一、潜在产出与宏观经济形势判断近几年,以GDP增长率衡量的宏观经济形势都表现出良好的势头,2003年我国的GDP增长率为9.1%,2004年和2005年上半年均为9.5%,有人因此判断我国的经济增长过热。实际上,这种判断是不客观的。相比过去25年间平均9.4%的年均增长,仅仅以GDP增长率判断经济过热的证据不足,特别是我们无法判断这种上升趋势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另外,通货膨胀率也没有显示出经济过热的特征。2004年5月公布的CPI达到了4.4%的增长,从全年的走势看,全国CPI走出一条逐月攀升的上行曲线,七八月时达到5.3%的最高点,这种趋势在9月份得以缓解,小幅回落到5.2%,10月份延续下行到4.3%。但是,扣除粮食和油价以后的核心通货膨胀率仍然很低。当然,也存在一些支持宏观经济过热的证据:一是GDP虽然不高,但是可能存在地方政府故意压低GDP数字的倾向;二是从投资率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那么是否能够找出一个可比较的...&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一、引言改革开放以后,国内外的经济学者对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研究一直就没有停止过,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改革开放以后到底出现过几次宏观经济波动;二是每一次宏观经济波动背后的成因是什么。实际上,解决第一个问题是解决第二个问题的必然前提,因为我国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进程中,特殊的渐进式改革历程导致宏观经济波动的成因很难简单套用西方的经典经济理论来描述清楚,所以,要想很好地分析历次宏观经济波动的成因,必须首先明确界定出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曾经出现过几次宏观经济波动,以及每一次波动的具体发生时期。对于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出现过的经济波动周期的划分,目前学术界存在几种不同的意见,刘树成、张晓晶、张平(2005)认为,我国一共经历了五次经济波动周期,分别是年、年、年、年和年;吴俊培、毛飞(2005)认为经历过两个经济波动周...&
(本文共8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xuewen.cnki.net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粉丝量:401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中国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的估算
下载积分:50
内容提示:中国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的估算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78|
上传日期: 21:50:27|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5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中国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的估算
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国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的估算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的估算
&&本文在分析比较了潜在产出的三种估算方法的基础上 ,估算出我国
1978 ―2002 年间的潜在产出、产出缺口和潜在增长率。结果表明:(1)1978 ―2002 年间我
国的产出缺口出现了波动水平正负交替的古典周期情形;(2)1995 年以前 ,产出缺口波动
比较剧烈而且频繁 ,1996 年特别是1999 年以后 ,产出缺口变化较为平缓;(3)从 1999 年开
始 ,我国产出缺口扩大的势头明显趋缓 ,但在 2002 年出现了一些反转迹象 ,这表明 1998
年开始实施的积极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您现在的位置是: &
我国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的估算
摘 要:潜在产出的分析和测算是当今宏观经济研究的一个热点,它对一个国家和地区长期经济增长和短期经济稳定的分析和判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比较了潜在产出的两大类估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构造我国的生产函数、H—P滤波方法估算出我国年间的潜在产出、产出缺口。结果表明:(1)年间我国的产出缺口出现了波动水平正负交替的古典周期情形;(2)1995年以前,产出缺口波动比较剧烈而且频繁,1996年特别是1999年以后,产出缺口变化较为平缓;(3)1999年以来我国存在着产能过剩现象。
特别说明:本文献摘要信息,由维普资讯网提供,本站只提供索引,不对该文献的全文内容负责,不提供免费的全文下载服务。
金月芽期刊网 2018中日韩三国潜在GDP的估计及比较分析--《吉林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中日韩三国潜在GDP的估计及比较分析
【摘要】:
测算经济的潜在产出对于制定合适的经济发展战略、准确把握实际经济运行态势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短期,准确地判断产出缺口的方向和大小,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宏观调控措施,以调控经济的运行、熨平经济周期的波动。在长期,制定国家的经济发展规划也必须以潜在经济增长率为基础,才能达到可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目标,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另外,只有准确地度量出潜在产出,才能正确地估计短期内产量—通货膨胀的交替关系,从而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定量的指导工具。在亚洲,日本和韩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受到人们的瞩目。通过潜在产出的估计,我们要找出他们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是什么,并且他们在面对经济危机时所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是什么,把这些情况与我国现实经济状况进行比较,希望从中获得启示,吸取教训。
文章的第一章主要是关于潜在产出的研究现状的文献综述。目前使用的潜在GDP的估计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方法是基于统计分解趋势方法;第二种方法是利用基于菲利普斯曲线和奥肯定律的状态空间模型(Apel and Jansson, 1999);第三种方法是基于生产函数的方法,包括生产函数法和经济增长率的方法。通过比较发现,生产函数法在估计潜在产出时有它显著的优点:它在经济的供给方面看起来很明确,明确的说明潜在产出是对生产能力的量度,表现出潜在产出的加速;能够让分析者将实际的或者潜在的产出的增长分解,每一种因素产生什么增长。在第一章的最后还介绍了一些关于潜在产出其它方面的研究现状,包括关于它的有用性的讨论和它与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
第二章介绍了潜在产出、景气波动和经济增长。对于潜在产出的定义通常可以分为两大类:1)一个国家所有的生产要素被最大利用时所获得的GDP;2)在中,长期GDP保持一种稳定的增长率时的GDP水平。必须值得注意的是潜在产出与最大产出的区别。潜在产出不是一个经济社会所能生产的最大产出或经济的物质生产能力,而只是在充分就业、不提高通货膨胀率条件下所能维持的最高的实际GDP水平。潜在产出的估计值建立在下述假定的基础上:在经济中存在着正常的摩擦失业,同时即使在经济运行相当好时,也有一些生产能力没有被完全利用。但在实际的实证分析中,我们一般应用的确是与潜在产出相关的两个概念:产出缺口和产出缺口率。并给出了GDP缺口和GDP缺口率的计算公式: GDP缺口=实际GDP -潜在GDP GDP缺口率=(实际GDP -潜在GDP)/实际GDP≈㏑(实际GDP)-㏑(潜在GDP)
根据经济学家W.Mitchell和A.Burns给经济周期下的典型的定义“:经济周期是主要按商业企业来组织活动的国家的总体经济活动中所看到的一种波动:一个周期由几乎同时在许多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扩张,随之而来的同样普遍的衰退,收缩和与下一个周期的扩张阶段相连的复苏所组成;这种变化的顺序反复出现,但并不是定时的;经济周期的持续时间在一年以上到十年或十二年;它们不在分为具有接近自己振幅的类似的特征的更短周期。”我们把经济周期划分为若干个周期,并介绍了用于划分周期的方法——由Gerhard Bry和Charlote Boschan发明的B-B法(Bry-Boschan Method)。对于经济的源泉,我们指出不仅仅只有资本和劳动,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的增长也起很大的作用。
第三章,主要介绍了用于计算潜在产出的几种典型的方法。第一种是H-P滤波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在估算潜在产出时将经济周期性波动对现实产出的影响剔除掉。具体做法是利用平滑化工具将现实产出分解为趋势成分与周期成分,其中的趋势成分也就是潜在产出,周期成分就是产出缺口。第二种是状态空间模型的方法。在一般的统计模型中出现的变量都是可以观测到的,这些模型以反映过去经济变动的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利用回归分析或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利用回归分析或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估计参数,进而预测未来的值。状态空间模型的特点是提出了状态这一概念,因为经济系统中存在的某些状态都是一种不可观测的变量,正是这种观测不到的变量反映了系统所具有的真实状态,所以被称为状态向量。这种含有不可观测变量的模型被称为UC模型(Unobservable Component Model), UC模型通过通常的回归方程式来估计是不可能的,必须利用状态空间模型来求解。第三种是生产函数法(production function method,PF),它的基本思想是首先利用现实数据估算出总量生产函数,并得到全要素生产率(即所谓的索洛残差),然后利用消除趋势法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从而得到了趋势全要素生产率;再估算出潜在就业,将趋势全要素生产率和潜在就业带入总量生产函数便得到了潜在产出。第四种是增长率推算法。增长率推算法(growth rate extrapolation method,GRE)的基本思想是认为潜在产出增长率在长期或至少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内是恒定的。这样只要能够确定这一增长率,并且给出一个能够代表经济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基年,便可推算出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任一时期的潜在产出。
在第四章,我们应用第三章的生产函数法的理论,对中国、日本和韩国的潜在GDP给出定量估计。我们使用的具体的生产函数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估计的模型为: y_t = a_t +αl_t +βk_t +ε_t
我们的估计过程是:首先根据实际的产出、劳动和资本对生产函数进行估计,根据估计的残差得到趋势的TFP,然后输入潜在的投入得到潜在产出。在数据的选取与处理上,对于资本存量根据在竞争市场资本有约束性的限制而且资本的使用是最优的,我们假设实际的资本存量等于潜在的资本存量。我们使用永续盘存法计算了中国和韩国的资本存量,日本资本存量的计算则根据日本内阁办公室给出的具体的计算模型进行计算;对于劳动力,实际的劳动我们使用的是各国的实际就业人数;潜在的劳动,使用Elmeskov(1993)的方法对日本和韩国的自然失业率给出了估计,根据工作人口和趋势的参与率给出了潜在劳动的估计,由于中国缺乏数据,作为变通我们应用H-P滤波得到了潜在的劳动。对于劳动,我们还考虑了加入人力资本和不加入人力资本两种情况,目的是更加真实的反映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另外,为了便于各国进行数量上的比较,我们应用PPP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对产出和资本存量进行了转换。
得到估计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在第五章,我们应用第四章的估计结果,对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进行比较分析。首先,通过各国人均实际和潜在GDP的比较,我们发现,我国作为发展中的国家,人均生活水平还是很低,发展的任务还很重。接着,我们把产出缺口率的波动与经济比较,可以看出中日韩三国GDP缺口率的波动与景气波动一致,中国和日本的GDP缺口率相对景气波动的峰值有一些滞后,韩国的一致效果最好。因此,产出缺口率可以作为指导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及发展目标的一个依据,并且实际产出偏离潜在产出的程度还可以作为决定政策调控力度大小的依据我们利用产出缺口率对各国的经济周期进行了比较。为了深入分析各国经济增长的源泉,我们将潜在产出进行分解,研究生产要素及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对潜在产出增长率变化的贡献。得出目前促进各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还是资本的投入,中国所占的比重更大一些。目前中日韩三个国家的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还是很小。根据统计,在美国,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般在一半左右,但在中日韩三国,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都很低,尤其是日本,在经济危机时期的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是负的,也可以说,日本长期经济停滞的主要原因是TFP的下降以及工作时间的减少,TFP的下降主要是由于投入资源的无效分配。
在文章的最后,也就是第六章,我们分析了日本和韩国在经济周期的变动过程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发挥的作用。特别是对市场失灵的矫正、对资源倾斜配置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国民经济结构重塑与调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经济稳定化实现程度上的作用。并把它与当前中国经济形式进行比较,为我国继续保持经济平稳、高速增长提出政策建议。
我们通过以上对潜在产出的估计和相关的实证分析,我认为,我国应该继续增加有效的财政支出,尤其是在固定资产的投资和教育的投资,刺激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7【分类号】:F222.33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逸楠;[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梅兰;[D];暨南大学;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石柱鲜,陈磊;[J];世界经济;1999年11期
石柱鲜,蒋学雷,李龙振,石圣东;[J];世界经济;2001年04期
石柱鲜,黄红梅,石庆华;[J];世界经济;2004年08期
许召元;;[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12期
郭雄;李亚琼;;[J];统计与决策;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曾国平;王正攀;曹跃群;;[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钟辰;刘飞;;[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钱志权;;[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昌盛;[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李声明;陈晓毅;;[J];商业研究;2008年07期
袁晓玲;张宝山;杨万平;;[J];商业研究;2009年01期
鄢军;陈海宁;;[J];商业研究;2010年11期
宋静;;[J];商业研究;2011年01期
遇芳;;[J];商业研究;2011年12期
王云平;;[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鄢军;;[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曲兆鹏;姜晓华;;[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汪阳洁;姜志德;王继军;;[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刘宪;;[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干春晖;郑若谷;;[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刘宪;;[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胡永刚;;[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薛占栋;;[A];2010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中国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曹林峰;刘黄金;;[A];江苏省现场统计研究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李晓西;;[A];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授牌仪式暨“转轨时期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艳秋;[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王思薇;[D];西北大学;2010年
蒋欣;[D];南开大学;2010年
马元;[D];南开大学;2010年
迟诚;[D];南开大学;2010年
张宏霞;[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周明海;[D];浙江大学;2011年
葛小寒;[D];浙江大学;2010年
汤向俊;[D];西北大学;2011年
赵红强;[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金景仲;[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杨嵘;[D];湘潭大学;2010年
徐丹;[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吕小锋;[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张瑞军;[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李薇;[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袁赢;[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刘春燕;[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戎梅;[D];安徽财经大学;2011年
李亚峰;[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江;;[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张灿;;[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08期
顾铭德;刘斌;傅勇;;[J];银行家;2011年01期
陈乐一;;[J];财经问题研究;2007年03期
贾康;孟艳;;[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07期
章晟;[J];财贸经济;2003年03期
王立勇;;[J];财贸经济;2010年09期
安体富,郭庆旺;[J];财贸经济;1998年11期
陈乐一;[J];财政研究;2000年03期
马金华;;[J];财政研究;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乐一;;[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闫星;[D];复旦大学;2006年
梁冰;[D];吉林大学;2008年
聂高辉;[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拓宇;[D];中央财经大学;2006年
王常健;[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贺翠珠;[D];湖南大学;2006年
张良贵;[D];吉林大学;2007年
王晶晶;[D];吉林大学;2007年
马惠;[D];湖南大学;2008年
严君;[D];暨南大学;2010年
邵明振;[D];河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范从来;[J];管理世界;2000年06期
刘树成;[J];管理世界;1997年06期
周海春;[J];管理世界;1999年03期
陈磊;[J];世界经济;2001年12期
贺菊煌;;[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2年08期
贺菊煌;;[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2年12期
任若恩,刘晓生;[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7年01期
沈利生;[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9年12期
宋海岩,刘淄楠,蒋萍,吴桂英;[J];世界经济文汇;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颜双波;张连城;;[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张悦;赵洁;王立勇;;[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董利民;吕连菊;张学忙;;[J];中国农学通报;2006年10期
张健;何彬;;[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孔哲礼;李辉;;[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沈坤荣;李猛;;[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赵昕东;;[J];经济评论;2008年06期
张萌;;[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05期
管怀鎏;;[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石柱鲜;孙皓;王婷;;[J];东北亚论坛;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乐一;;[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徐俊武;罗毅丹;;[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杨作毅;;[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李建军;;[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薛鹤翔;许志伟;罗大庆;;[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王军;;[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王重阳;;[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刘倩;;[A];第三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8年
徐守铭;黄永华;;[A];中国商会发展报告 No.3(2011)[C];2012年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郑玉坤 赵春萍;[N];中国信息报;2007年
朱艳燕;[N];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
;[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张龙清;[N];国际商报;2009年
;[N];中国信息报;2001年
罗琳;[N];上海金融报;2006年
程东升;[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部经济学博士
黄志龙;[N];上海证券报;2010年
中航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戴磊;[N];中国航空报;2011年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连平;[N];中国证券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许志宏;[D];吉林大学;2008年
孔令宽;[D];兰州大学;2008年
丁福云;[D];厦门大学;2007年
王立勇;[D];吉林大学;2007年
颜双波;[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姜梅华;[D];吉林大学;2011年
李红;[D];北京信息控制研究所;2003年
张越;[D];吉林大学;2010年
黄启才;[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郭凯;[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婷;[D];吉林大学;2007年
周梅兰;[D];暨南大学;2011年
张健;[D];吉林大学;2005年
王子博;[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贺翠珠;[D];湖南大学;2006年
吴冲;[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李辉;[D];北京大学;2010年
姜梅华;[D];吉林大学;2008年
王曼;[D];安徽大学;2010年
肖宏亮;[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es生产函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