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北京南苑机场跑道长度度计算中最不利条件是指什么?

以下试题来自:
单项选择题确定飞机基准飞行场地长度的标准条件为:机场标高()米,气温(),静风,跑道坡度()。
A.10,+15度,15度
B.10,-15度,15度
C.0,+15度,0
D.0,0度,0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A.小于500米,500至800米,800米至1200米,1200米以上
B.小于800米,800至1200米,1200米至1800米,1800米以上
C.小于500米,500至1000米,1000米至1500米,1500米以上
D.小于1000米,米,1500米至2500米,2500米以上
A.适用于起飞时作地面滑跑使用的跑道长度
B.可用起飞滑跑距离加上净空道的长度
C.可用起飞滑跑距离加上停止道的长度
D.适用于着陆时作地面滑跑使用的跑道长度
A.适用于起飞时作地面滑跑使用的跑道长度
B.可用起飞滑跑距离加上净空道的长度
C.可用起飞滑跑距离加上停止道的长度
D.适用于着陆时作地面滑跑使用的跑道长度
A.适用于起飞时作地面滑跑使用的跑道长度
B.可用起飞滑跑距离加上净空道的长度
C.可用起飞滑跑距离加上停止道的长度
D.适用于着陆时作地面滑跑使用的跑道长度民航机场自学第三章78
您的位置: →
民航机场自学第三章
第三部分 民航机场工程项目施工相关法规与标准一、国家关于民航机场建设和净空管理的相关规定(一)民航机场建设的相关规定民用机场是公共基础设施,分为运输机场和通用机场。运输机场是指为从事旅客、货物运输等公共航空运输活动的民用航空器提供起飞、降落等服务的机场。通用航空机场是指为从事工业、农业、林业、渔业和建筑业的飞行,以及医疗卫生、抢险救灾、气象探测、海洋监测、科学实验、教育训练、文化体育等飞行活动的民用航空器提供起飞、降落等服务的机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所称民用机场不包括临时机场。民航机场的建设和使用应当统筹安排、合理布局,提高机场的使用效率。运输机场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的安全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词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投入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新建、扩建民用机场,应当由民用机场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布公告。公告应当在当地主要报纸上刊登,并在拟新建、扩建机场周围地区张贴。在运输机场放使用的情况下,不得在飞行区及与飞行区临近的航站区内进行施工。确需施工的,应当取得运输机场所在地地区民用航空管理机构的批准。在运输机场开放使用的情况下,未经批准在飞行区及与飞行区临近的航站区内进行施工。按规定将由民用航空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二)民航机场净空管理的相关规定禁止在依法划定的民用机场范围内和按照国家规定划定的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内从事下列活动:1、修建可能在空中排放大量烟雾、粉尘、火焰、废气而影响飞行安全的建筑物或者设施。2、修建靶场、强烈爆炸物仓库等影响飞行安全的建筑物或者设施。3、修建不符合机场净空要求的建筑物或者设施。4、设置影响机场目视助航设施使用的灯光、标志或者物体。5、种植影响飞行安全或者影响机场助航设施使用的植物。6、饲养、放飞影响飞行安全的鸟类动物和其他物体。7、修建影响机场电磁环境的建筑物或者设施。禁止在依法划定的民用机场范围内放养牲畜。违反《民用机场管理条例》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民用机场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1、排放大量烟雾、粉尘、火焰、废气等影响飞行安全的物质。2、修建靶场、强烈爆炸物仓库等影晌飞行安全的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3、设置影响民用机场目视助航设施使用或者飞行员视线的灯光、第 1 页 共 41 页标志或者物体。4、种植影响飞行安全或者影响民用机场助航设施使用的植物。5、放飞影响飞行安全的鸟类,升放无人驾驶的自由气球、系留气球和其他升空物体。6、焚烧产生大量烟雾的农作物秸秆、垃圾等物质,或者燃放烟花、焰火。7、在民用机场围界外5m范围内,搭建建筑物、种植树木,或者从事挖掘、堆积物体等影响民用机场运营安全的活动。8、国务脘民用航空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影响民用机场净空保护的行为。《民用机场管理条例》对保护机场电磁环境又做了强调: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在民用航空无线电台(站)电磁环境保护区域内从事下列活动的,由民用机场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1、修建架空高压输电线、架空金属线、铁路、公路、电力排灌站。2、存放金属堆积物。3、从事掘土、采砂、采石等改变地形地貌的活动。4、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影响民用机场电磁环境保护的行为。民用机场新建、扩建的公告发布后,任何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法和有关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依法划定的民用机场范围内和按照画家规定划定的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内修建、种植或者二、民航机场场道相关工程技术要求及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二.1、民航机场飞行区土(石)方与道面基础施工的技术要求(一)民航机场土(石)方施工技术要求一般规定:1、施工前,应做好临时防汛、防洪、排水设施,并尽可能结合正式防洪、2、施工前应做好临时供水、供电设施。3、施工前应修筑临时道路,保证行车安全。4、对填土、土基填筑的相关规定:1、填方施工前土基作业区及借土区的草皮土、种植土、腐殖土、树丛、树根、淤泥等以及各种建、构筑物应清除干净。2、土基范围内的原地面的坑、洞、墓穴、沟、塘等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妥善处理。3、土基基底原状土的土质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进行换填,换填深度应不小于30cm并应按要求的密实度予以分层压实。4、土基填料不得使用淤泥、沼泽土、白垩土、冻土、有机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树根和含有腐朽物质的土。采用盐渍土、黄土、膨胀土填筑土基时,应按设计要求施工。5、经分解稳定的不含磁性的钢渣、粉煤灰以及其他工业废渣,在其有害物质不致污染环境情况下可用做土基填料。6、土基填方前应对原地面进行平整、压(夯)实,达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后,方允 许在其上填筑。7、用透水性不良的土填筑土基时,应控制其含水量在最佳压实含水量的±第 2 页 共 41 页2%以内。8、土基填筑应分层填筑、分层压(夯)实。采用一般能量机械压实时,每层的最大松铺厚度不应超过30采用能量较大的压(夯)实机具时,每层最大松铺厚度应通过 试验确定。9、土基填土时土块应打碎;填石或填土石混合料时石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层厚的2/3。10、采用爆破后的石碴填筑时,颗粒应有一定级配。当石块级配较差、粒径较大、填层较厚、石块间的空隙较大时,可在每层表面的空隙里填入石屑、石渣或中、粗砂等细料,再用振动压路机反复碾压,使空隙密实。11、原地面自然坡度陡于1:5时,原地面应挖成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lm,高宽比1:2),台阶顶面应向内倾斜,并用压(夯)实机加以压(夯)实。填筑应从最低一层台阶填起,并分层压(夯)实。12、土基填土宜采用同类土,至少要求各层填土用同类的土,不得将不同土壤混填,同时应将透水性强的土壤填在上层。13、土基填石时,当石料岩性相差较大时,应将不同岩性的石料分层或分段填筑。土基填土石混合料时,当土石混合料其岩性或土石混合比相差较大时,应分层或分段填筑。如不能分层或分段填筑,应将含硬质石块的混合料铺于填筑层的下面,同时石块不得过分集中,上层再铺含软质石料的混合料,然后整平碾压。14、土石混合料中,石料含量超过70%时,应先填筑大块石料,放置平稳,用小石块、石碴或石屑嵌缝找平,然后碾压;当石料含量少于70%时,土石可混合铺填,但应避免大块硬质石料集中。15、用寒载机、自卸车、推土机及挖掘机等运填土时,应有专人指挥卸土位置、分层厚度、土壤分类,并配备推土机或平地机平土,以保证填土均匀。16、填方分几个作业段施工时,两段交接处如不在同一时间填筑,则先填地段应按1:1坡度分层预留台阶;若两个地段同时填筑,则应分层相互交叠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m,两段施工面高差不得大于2mm。17、填筑高度10m及以上时,应埋设沉降观测点,定期观测沉降。18、填筑高度20m以上时属高填方,除了满足土基密实度要求外,还应满足设计沉降要求。19、填筑接近设计高程时,应对高程加强测量检查。20、为保证土基表面平整,在已竣工的土基上,不允许施工机械在其上行驶;雨后湿软,禁止任何车辆和行人通行。土面区填筑的相关技术标准:1、除下列各点之外,土面区填筑技术要求与土基填筑相同:①土面区内的沟、坑、塘等不要求进行特殊处理,但应排除积水,晾干淤泥。②土面区填方地段的植物土可不挖除,但应清除树根、草丛和稻根。③除跑道端安全区和升降带平整区表面下20cm深度外,泥炭、淤泥、草皮土、腐殖土、膨胀土、盐渍土等,晾干后均可作为土面区填土。但不同类土壤不宜混填。2、石方或土石混合料填筑接近设计高程时,距设计高程15cm内应采用不得夹有石块的土填至设计标{。土(石)方开挖的相关技术标准:1、土(石)方开挖时,对用在土面区的植物土和其他表土应存放在指定地点。2、对挖出的适用的土类,不同类别的土壤不应混杂堆放。3、土方开挖应自上而下进行,不得乱挖、超挖,严禁掏洞取土。4、土方开挖如遇特殊土第 3 页 共 41 页质时,应报请监理工程师和设计部门提出处理。5、弃土应运至建设单位和有关部门指定地点堆放。弃土堆的边坡不应陡于1:1.5。土方挖至接近设计高程时,应对高程加强测量检查,并根据土质情况预留压(夯)实沉降值。6、遇到挖方地区的暗坑、暗穴、暗沟、暗井等不良地质体,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妥善处理。7、挖方过程中如遇地下水应采取排水措施; 挖土时应避免挖方段地面积辍8、开挖石方应根据岩石的类别、风化程度和节理发育程度等确定开挖方式。对于软质岩石和强风化岩石,可采用机械挖或人工开挖;对于坚硬岩石应采取爆破法开挖。9、石方进行爆破作业时,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爆破证书的专业人员施爆。施工单位制定的爆破方案应报建设单位批准。10、土基区的石方开挖,应按土基设计高程超挖30?40cm,换填普通土; 土面区宜超挖15?20cm,换填普通土或草皮土。11、石方爆破,特别是进行中、大型爆破时,必须做好确保周围建筑物、各类设施及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措施。土、石方压实的相关技术标准:1、土方应有足够的密实度。土方压实过程中,应按照设要求,严格控制土壤含水量和密实度。为提高土方压实效果,土壤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佳含水量±(1%?2%)的范围内。2、土基区和土面区的土方密实度要求不得小于规定值。3、填土必须分层填筑,分层压实。不同土质的土不得混填。按土质类别、压实机具性能等,经过试验确定最大松铺厚度。当填筑至土基顶面时该层最小压实厚度应不小于10cm。4、碾压工作一般是先用轻型后用重型机具,先慢后快。每次运行碾压机具应从两侧向中央进行,主轮应重叠15cm左右。压实时应特别注意避免引起不均匀沉陷。碾压机具的时速宜控制在2?3km/h。5、原地面碾压过程中,如发现碾压机械的轨迹突然增大时,应检查下面是否有暗坑、暗沟、暗井、墓穴或不稳定土壤,并应采取措施妥善处理。6、电缆沟、排水沟和小坑塘的填土,当不能用大型机械碾压时,可用小型机械或人工分层夯实,并应在整个深度内均虻卮锏揭蟮拿苁刀龋庇ψ⒁獠坏盟鸹迪侣竦墓怪锖偷缋隆7、挖方区的设计面、填方区的原地面及各层填土的密实度,需经试验室取样试验合格后才允许进行上一层的施工。8、施工中应防止出现翻浆或弹簧土现象,特别是在雨期施工时,应集中力量分段突击填土碾压。填土应加强临时排水设施。如发现翻浆或弹簧土现象时,应采取下列措施 处理:①成片翻浆或弹簧土地段,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或在雨期施工时,应在土基两侧 设置盲沟。②当土基在冰冻线内,处理局部翻浆或弹簧土时,应与设计单位研究处理措施。9、采用强夯夯实时,根据土、石方材料性质通过试验确定有关施工参数。10、石方填筑在碾压之前,应用大型推土机摊铺平整,个别不平处应用人工配合以石屑找平。11、石方填筑和土石混合料填筑的密实度采用固体体积率控制,可用灌砂法或水袋法检测,土基区应不小于83%,土面区应不小于72%。其标准干密度应根据每一种填料的不同含石量的最大干密度做出标准干密度曲线,然后根据试坑挖取试样的含石量,从标准干密度曲线上查出对第 4 页 共 41 页应的标准干密度。(二)民航机场道面基础施工技术要求一般规定:1、基础工程应在对其下部的土基和相关隐蔽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合格后施工。2、基础为多层时应在对其下层质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允许进行上层施工。3、施工前应对料场和已进场的材料,按设计的规格和质量要求进行检验。不合格的材料严禁使用。4、应避免在做好的基础上重挖埋设电缆管线、供油管线或其他管线。不能避免时,对被破坏的基础应恢复到设计要求的平整度和密实度后,方可进行上部的道面工程施工。5、基础厚度较大或层次材料不同时,应分层施工。6、基础工程在正式开工前应铺试验段,检测各项技术指标能否达到设计要求。水泥稳定土。材料质量标准和混合料组成设计:1、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均可用于水泥稳定土。2、水泥强度等级宜采用32.5的水泥。不应使用快硬水泥及早强水泥。宜选用初凝时间3h以上和终凝时间6h以上的水泥,如达不到要求可掺缓凝剂。3、禁止使用已受潮变质的水泥。4、使用水泥稳定中粒土和粗粒土时,水泥剂量不宜超过6%。5、各类饮用水均可用于水泥稳定土施工。如遇可疑水源应进行试验。混合料拌合、运输、摊铺和压实:1、在正式拌制混合料之前,应先调试所有设备,使混合料的颗粒组成和含水量达到规定的要求。2、水泥稳定土混合料采用专用稳定土集中厂拌时,土块最大尺寸不得大于15mm。配料应准确,保证集料的最大粒径和级配符合要求。3、拌合混合料的用水量应根据集料和混合料含水量的大小及时调整,含水量宜略大于最佳值,使混合料运到现场摊铺后碾压时的含水量不小于最佳值。4、严格控制混合料的拌合时间,保证混合料拌合均匀。5、每盘搅拌机混合料的体积,不得超过搅拌机上标示的搅拌机的容量。6、水泥稳定土混合料运输宜采用自卸机动车,并以最短时间运到摊铺现场。7、混合料从搅拌站运至摊铺现场时应保持水分,必要时应对运料车辆加盖。8、运输道路路况应良好,避免运料车剧烈颠簸,致使混合料产生离析现象。9、混合料运到现场后,应采用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或稳定土摊铺机摊铺混合料,摊铺机宜连续摊铺。10、在摊铺机后面应设专人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11、基础分两层施工时,在铺筑上层前应在下层顶面先洒水湿润。12、混合料每层摊铺厚度应根据碾压机具体类型确定。用12?15t三轮压路机碾压时,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15用18t或20t三轮压路机和振动压路机碾压时,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20采用能量大的振动压路机碾压时,经过试验可适当增加每层的压实厚度。压实厚度超过上述规定时,应分层铺筑,每层最小压实厚度为10cm。13、水泥稳定土混合料的密实度(重型击实法) 上基层不得少于98% ; 底基层不得小于97%。14、水泥稳定土施工时严禁用薄层贴补法进行找平。15、当混合料的含水量达到最佳含水量时,应立即用轻型两轮压路机并配合12t以上压路机在结构层全宽内进行碾压。碾压时应重叠1/ 2轮宽,后轮第 5 页 共 41 页应超过两段的接缝处。后轮压完道面全宽时为一遍,一般需压6?8遍,直到达到要求的密实度为止。16、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头两遍以1.5?1.7km/h为宜,以后逐渐增加到2.0?2.5km/h。17、为保证稳定土层表面不受损坏,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地段上调头或急刹车。18、碾压过程中,水泥稳定土的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如水分蒸发过快,应及时补洒适量的水。19、碾压过程中,如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应采取有效措施处理,达到质量要求。20、水泥稳定土应尽可能缩短从加水拌合至碾压终了的延迟时间,延迟时间不应超过2h。宜在水泥初凝前并应在试验确定的延迟时间内完成碾压,达到要求的密实度。碾压结束之前,其纵横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21、用摊铺机摊铺混合料时,不宜中断,如因故中断时间超过2h,应设置横向接缝。设置横向接缝时,摊铺机应驶离混合料末端,人工将末端含水量合适的混合料修整整齐,紧靠混合料处放置与压实厚度相同的方木,整平紧靠方木处的混合料,方木另一侧应支撑牢固以防碾压时将方木移动,用压路机将混合料碾压密实。在重新摊铺混合料之前,将固定物及方木移去,并将四周清理干净。摊铺机返回到巳压实层的末端,重新开始摊铺下一段的混合料。22、宜采用多台摊铺机前后相距5?8m 并排同步向前推进摊铺混合料,以减少纵向接缝数量。在纵向接缝处,必须垂直相接,严禁斜面搭接。纵缝的设置,在前一幅摊铺时,靠中央的一侧用方木或钢模板做支撑,支撑高度与稳定土层的压实厚度相同。养护结束后,在摊铺另一幅之前,拆除支撑。水泥稳定土冬、雨期施工:1、水泥稳定土结构层施工期的日最低气温应在5°C以上,在有冰冻的地区,并应在第一次重冰冻(一5?一3°C)到来之前半个月至一个月完成。2、水泥稳定土在雨期施工时,应注意天气变化,降雨时应停止施工,对已经摊铺的混合料应尽快碾压密实。3、雨期施工时应采取措施保护水泥和细集料,防止雨淋。4、应根据集料和混合料含水量的大小,及时调整搅拌时混合料的用水量。级配碎石。材料质量标准及混合料组成:1、轧制碎石的材料可采用各种类型的坚硬岩石、调石或矿渣。圆石的粒径应是碎石最大粒径的3倍以上; 矿渣应采用已崩碎稳定的,其干密度不小于960kg/m3。2、碎石中针片状颗粒的总含量不应超过20%。碎石中不应有黏土块、植物等有害物质。3、石屑可采用碎石场中的细筛余料或专门轧制的细碎石集料;也可采用级配较好的天然砂砾或粗砂代替石屑。4、级配碎石的颗粒组成和塑性指数应满足相关的规定。5、当粒径小于0.5mm细粒土塑性指数偏大时,塑性指数与小于0.5mm 以下颗粒含量乘积应满足:在年降雨量小于600mm的地区,地下水位对土基没有影响时,乘积不应大于120; 在潮湿多雨地区,乘积不应大于100。6、级配碎石所用石料的压碎值对于基层不应大于26% ; 对于底基层不应大于30%。级配碎石的拌合、运输、摊铺和压实:1、在中心搅拌站级配碎石混合料可采用强制式拌合机、卧式双转轴桨叶式拌合机或普通水泥混凝土拌合机等机械集中拌合。2、不同粒径的碎石和石屑应分别堆放。雨期施工期间,石屑等细集料第 6 页 共 41 页应有覆盖,防止雨淋。3、在搅拌之前应调试搅拌设备,要求混合料配料准确、搅拌均匀、含水量达到规定要求。4、级配碎石混合料运到现场后应采用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或其他碎石摊铺机摊铺碎石混合料。摊铺机后面应设专人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5、整形后,当混合料含水量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立即用12t以上三轮压路机、振动压路机或轮胎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时由两侧向中心,后轮应重叠1/2轮宽,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后轮压完道面全宽时即为一遍,一般需碾压6?8遍,直至达到要求的密实度为止。6、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头两遍以1.5?1.7km/h为宜,以后逐渐增加到2.0?2.5km/h。7、采用12t以上三轮压路机碾压,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16 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碾压时,每层压实厚度可达20cm。碾压过程中应设专人添加细料,以填满空隙达到密实稳定。8、碎石混合料按重型击实试验法确定的密实度,对于基层应不小于98% ,对于底基层应不小于96%。9、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或正在碾压的地段上调头或急刹车。10、横向接缝的做法是,用摊铺机摊铺混合料时,靠近摊铺机当天未压实的混合料,可与第2天摊铺的混合料一起碾压,应注意结合部分混合料的含水量。必要时应人工补充洒水,使其含水量达到规定要求。11、应减少纵向接缝。纵缝必须垂直相接,不应斜接。在前一幅摊铺时,在靠后一幅的一侧应用方木或钢模板做支撑,方木或钢模板的{度与级配碎石的压实厚度相同。在摊铺后一幅之前,将方木或钢模板除去。二.2、民航机场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道面施工的技术要求(一)民航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的道面施工质量控制及道面技术要求民用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原材料的技术要求。一般规定:1、原材料必须持有出厂质保书,进口材料必须经海关商检合格。2、任何材料进入现场都应按规定进行检验并登记,签发材料验收单。 1、水泥应选用收缩性小、耐磨性强、抗冻性好、含碱量低的水泥。2、水泥应选用旋窑生产的道路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应为42.5MPa以上,不宜选用快硬早强型水泥。水泥的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水泥混凝土面层设计28d抗折强度为5.OMPa时,所选用的水泥实测28d抗折强度宜大于7.5MPa。3、袋装或散装水泥,进场时应有产品合格证及化验单,并应对其工厂名称、生产许可证编号、品种名称、代号、强度等级、包装日期和编号以及数量等进行检查验收。4、工地应设置水泥仓库或水泥罐,位置应选高地势处。对不同强度等级、品种、包装日期的水泥不得混合存放,不同品种的水泥严禁混合使用。水泥生产日期超过3个月,必须对其性能进行检验,符合要求方可使用。5、试验室应对进场的每批水泥及时进行检测1、道路水泥、硅酸盐水泥和普通水泥中可掺入适量Ⅰ、Ⅱ级原状或磨细干粉煤灰,以提高水泥混凝土强度和耐久第 7 页 共 41 页性能。各种混合水泥不得掺用粉煤灰,不得使用潮湿粉煤灰,禁止使用已结块的湿排干燥粉煤灰。2、粉煤灰在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中应采用超掺法,超掺系数Ⅰ级灰1.2?1.4;Ⅱ级灰 1.5 ?1.7。3、水泥混凝土道面中使用Ⅰ、Ⅱ级粉煤灰时,应确切了解所用水泥中已经掺加混合材料的种类和数量,并通过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确定合适的掺量、相应的混1、细集料可采用天然河砂、海砂、山砂,经设计单位同意也可采用人工机制砂。应优先采用河砂。2、细集料宜采用细度模数为2.65?3.20的天然中粗砂,质地应坚硬、耐久、洁净。3、砂的坚固性用硫酸钠溶液检验,试样经5次循环后质量损失率应小于8% 。4、水泥混凝土道面面层用砂,应进行碱活性检验,可采用化学法和砂浆长度法进行集料的碱活性检验。经检验判断有潜在危害时,应采取有效处理措施。1、粗集料应采用碎石或机轧砾石,质地应坚硬、耐久、耐磨、洁净,符合规定的级配,最大粒径应不超过40mm。应尽量采用碎石,若当地无碎石,可采用机轧砾石,不得 采用天然砾石。2、水泥混凝土用碎石和机乳砾石的强度,采用压碎指标值进行质量控制,压碎指标值符合的规定。3、碎石或机轧砾石,颗粒级配应按5?20mm、20?40mm两级规格控制。颗粒粒径应采用圆孔筛,也可使用方孔筛,但应符合相应的换算系数。4、碎石的坚固性用硫酸钠溶液法检验,在一般条件地区及最冷月平均温度为-15?-5°C地区,试样经5次循环后质量损失应不大于5% ,在最冷月平均温度低于-15°C地区,5次循环后的质量损失应不大于3%。5、水泥混凝土道面面层用的粗集料应进行碱活性检验。经检验确定为有潜在危险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严禁选用含有非晶质活性二氧化硅的岩石(如蛋白石、方石拌合、冲洗集料及养护用水宜采用饮用水。使用其他水源时其水质应符合下列要求:1、水中不得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和硬化的有害杂质,如油、糖、酸、碱、盐等。2、硫酸盐含量应小于2.7mg/cm3。3、pH值应大于4。4、含盐量应小于5mg/cm31、水泥混凝土中掺用外加剂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其品种及含量应根据施工条件和使用要求通过水泥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试验选用。2、为防止产生碱集料反应,不宜选用含1、钢筋的品种、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对每批进场的钢筋,应有出厂质量检验单,同时施工单位应自行进行检测,符合质量要求方可使用。2、钢筋应顺直,1、混凝土配合比,应按设计要求保证混凝土的设计强度、耐磨、耐久和混合料和易性的要求,在冰冻地区还应满足抗冻性的要求。2、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水灰比与强度关系曲线及经验数据进行计算和试配确定。配合比设计应按抗折强度控制。水泥混凝土道面面层强度应以28d龄期的抗折强度为标准。3、混凝土的单位水泥用量,应根据选用的水灰比和单位用水量进行计算。单位水泥用量不应小于300kg/m3。4、混凝土混合料的稠度试验,采用第 8 页 共 41 页坍落度测定时,坍落度应小于0.5 采用维勃稠度仪控制稠度时应大于20s。5、混凝土中粗集料粒径应按5?20mm、20?40mm二级级配组成不同比例,选择单位密度最大、混凝土抗折强度较{的级配比例。6、现场施工使用的配合比,宜按设计强度1.10?1.15倍进行配制。确定水泥用量、水灰比、砂率后,采用绝对体积法计算砂、石用量,经试配,确定混凝土混合料的理论配合比。在施工时,应测定现场粗、细集料的含水率,将理论配合比换算为现场施工实际配合比,作为混凝土配料的依据。民用机场水泥混凝土拌制的技术规定:1、混凝土混合料必须采用搅拌机进行搅拌,并宜采用双卧轴强制式搅拌机。2、投入搅拌机中的砂、石料、水泥及水应准确称量。3、混凝土混合料应按重量比计算配比。4、用水量应严格控制。5、投入搅拌机每盘混合料的数量应按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和搅拌机容量计算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①投入搅拌机中的砂、石料、水泥及水应准确称量,每台班前检测一次称量的准确度,经常清除秤底盘上面及其侧面的残余料。应采用装置有电脑控制混合料重量、有独立控制操作室、配有计算机自动系统和逐盘打印记录的设施。②混凝土混合料应按重量比计算配比,其允许误差为:水泥――±1%; 水――±1%;砂、石料――±2% ;外加剂――±1.5%。③用水量应严格控制。施工单位工地试验室应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时测定砂、石料中含水量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用水量和砂、石料数量。④每台班搅拌首盘混合料时,应增加适量水泥及相应的水与砂,并适当延长搅拌时间。6、采用散装水泥时如水泥温度较高,应先将水泥储存在储存仓内,待其温度降低到30°C以下才能使用。7、混凝土混合料搅拌,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搅拌机装料顺序宜为砂、水泥、石或石、水泥、砂。进料后边搅拌边均匀加水,水应在搅拌时间的头15s内全部进入搅拌机鼓筒。②混凝土混合料应搅拌均匀,每盘的搅拌时间,根据搅拌机的性能和容量通过试拌确定。搅拌时间从除水之外所有材料都已进入鼓筒时起算至混合料开始卸料为止。搅拌最短时间,双卧轴强制式搅拌机宜不小于60s,立轴强制式搅拌机宜不小于90s。采用其他类型搅拌机时,搅拌时间应根据机型确定。搅拌最长时间不得超规定 的最短时间的一倍。③混凝土混合料中掺外加剂时,应经过试验确定。外加剂应按规定的掺用量准确投入,同时必须搅拌均匀。④每盘搅拌混合料的体积,不得超过在搅拌机上标示的搅拌机的容量。民用机场水泥混凝土运输的技术规定:1、运输混凝土混合料宜采用自卸机动车,并以最短时间运到铺筑地段。运输过程中应符合下列规定:①装混合料的容器应清洗干净,不漏浆。运料前应洒水润湿容器,停运后应把容器冲洗干净。②混合料从搅拌站运至铺筑现场期间应保持水分,必要时应加盖。混合料从搅拌机出料直到卸放在铺筑现场的时间,最长不应超过30min。严禁用额外加水或其他方法来改变混凝土混合料的稠度。③运输道路路况应良好,避免运料车剧烈颠簸致使混合料产生离析现象。不得采用已明显离析的混凝土第 9 页 共 41 页混合料。④混凝土搅拌机出料口的卸料高度以及铺筑时自卸机动车卸料高度均不应超过1.5m。2、混合料铺筑前,应对基层的高程、模板的支设、防雨等设施项目进行检查。3、混合料的摊铺,主要应符合下列规定: 混合料的摊铺厚度应按所采用的振捣机具的有效深度确定;混合料的摊铺厚度应预留振实的坍落度;混凝土混合料的摊铺应与振捣配合进行; 摊铺混合料所用工具和操作方法应防止混合料产生离析现象。4、混合料的振捣,主要应符合下列规定:振捣器的功率应根据混凝土混合料的摊铺厚度选用;振捣器在每一位置的振捣时间,应以混合料下沉、不再冒气泡并表面泛浆为准;分层摊铺混凝土时,应分层振捣;振捣过程中,应辅以人工找平。(二)民航机场沥青混凝土道面的道面施工质量控制及道面技术要求民用机场沥青混凝土道面原材料的技术要求。一般规定:1、原材料必须持有出厂质保书,进口材料必须经海关商检合格。2、任何材料进入现场都应按规定进行检验并登记,签发材料验收单。沥青混凝土道面原材料:沥青混凝土道面的上面层、中面层和下面层应采用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目标设计阶段,通过集料级配设计和由马歇尔试验得到的密度、稳定度、流值、饱和度、孔隙率确定沥青用量后,还必须对沥青混合料进行抗轮辙、水稳定性等性能的检验。沥青混合料的集料粒径大小以方孔筛为准。沥青玛脂碎石混合料(SMA) 可用于沥青道面的上面层,但在不停航条件下施工,必须事先经试验论证。沥青材料:飞行区指标Ⅱ为D、E、F的机场其沥青混凝土道面应采用机场道面石油沥青,对于飞行区指标Ⅱ为A、B、C的机场,可采用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矿料:粗集料由岩石破碎加工而成,其料源应充足,能保证工程所需的数量。岩石的石质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硬度,与沥青有良好的粘附性。经加工的碎石应清洁、干燥。细集料可以采用石屑、机制砂和天然砂。细集料应清洁、干燥、石质坚硬、耐久、无杂质。沥青混凝土拌制现场设置的拌合场应符合下列条件:1、沥青分品种、标号储存。各矿料分别隔离堆放,不得杂混。堆放的细集料宜设防雨棚。2、拌合场进出料交通应流畅。3、拌合场应配备间歇式拌合机,其生产能力应满足施工进度要求,并有独立控制操作室。4、拌合场应具有足够容量的沥青混合料储料仓。5、严格控制各种材料和混合料的配合比和加热温度。6、拌合好的沥青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粗细集料分离、结块成面以及干散等现象。不合格的沥青混合料,禁止使用。7、出厂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应测温并使用地秤称重,现场签发的运料单应一式三份,分别交司机、现场和拌合场的质检人员。民用机场沥青混凝土运输的技术规定:1、拌合机向运料车卸料时,注意卸料高度,以防粗细料离析。2、运料车应备有篷布覆盖设施,以保温、防雨、防风及防止污染环境。3、混合料运料车的数量应与拌合能力、摊铺速度相匹配,以保证连续施工。4、混合料运至摊第 10 页 共 41 页铺地点后,应有专人接受运料单,并检查温度与拌合质量。5、摊铺机摊铺混合料后,应用3m直尺及时随即检查平整度。特别是摊铺改性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应尽量一次成型,不宜反复修补。6、每班摊铺工段长度,应根据摊铺厚度、幅宽、拌合机生产能力、运输车辆、碾压设备等因素确定。二.3、飞行区排水及附属工程的技术要求(一)民航机场飞行区排水工程技术要求排水工程开槽的主要技术要求。一般规定:1、开槽前应根据水文和地质资料,结合施工现场具体情况以及人力、机具设备等条件拟定开槽边坡和支护方案。2、在现场未备足安装的管或浇筑混凝土及垫层所需的材料、配件等之前,沟槽不宜开挖。3、开槽时应同时采取防水、排水措施,避免槽底受水浸泡或受冻害。应尽量缩短开槽的暴露时间,尤其是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施工。开槽宜安排在枯水期和少雨期施工。对于开挖明沟、盖板沟、管道、涵洞等的沟槽,宜由出口开始向上游进行。井及进出水口等个体基坑开挖时,应注意排水,以防泡槽。4、搅动槽底土壤,如发生超挖,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回填。5、开槽后如不能立即进行下一道工序,应保留10?30cm的深度不挖,待下道工序施工前整修为设计槽底工程。当机械挖槽时,应预留厚20cm左右的一层用人工清挖。6、开槽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沟槽边坡是否稳定,特别是在雨期或地下水位较高时,一经发现变形、裂缝或支撑走动,必须立即停止施工,进行处理。7、开挖的沟槽底部高程和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8、当开挖沟槽时若发现地下文物或其他设施,应采取保护措施,1、在确定开槽断面时,应考虑出土和堆土的位置以及沟管结构物施工时的方便与安全,同时应少挖土方和少占地。2、开槽底宽应便于支撑和沟管的安全施工,如果设计无规定时,可按排水结构物的基底宽度两侧各增宽30?50cm。3、开槽断面应符合下列规定: 在天然湿度的土中开挖沟槽,当地下水位低于槽底时,可开直槽且不加支撑。4、当槽深超过规定时,宜采用混合槽,分层开挖,头槽在条件许可时,可采用无支撑的梯形槽;中槽和下槽,可用直槽加支撑。5、槽深超过3m用人工开挖多层槽时,每层槽深不宜超过2m,层间留平台宽度:直槽时不小于0.5m,安装井点时,平台宽度不应小于1.5m。直槽放坡坡度宜用1:0.05(高:宽)。6、采用机械开槽时,沟槽分层的深度应按机械性能确定。1、开槽挖土时,严禁掏洞挖土;2、不扰动天然地基或地基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31、挖出土方,应妥善堆放。放坡若稳定,土方可堆在沟槽两侧,应距离槽边lm以外,高度不大于l.5m,坡度不大于1:1。在计划运送材料及有下管机械操作的槽边,其运输车道及施工机械应与槽边有足够距离,保证车辆和施工机械的安全行驶和施工操作。2、多余土方应选择适当地点堆放并及时外运。3、堆土不得掩埋消火栓、雨水口、测量标志、第 11 页 共 41 页各种地下管道的井室及施工料具等。在高压线下及变压器附近堆土,应按照供电部门的有关规定办理。 1、盖板沟的浇筑顺序,宜自上游向下游逐段延伸施工。2、浇筑混凝土应在两接缝之间沟段连续一次浇灌。3、盖板沟浇筑完毕,应及时进行养护。4、盖板沟质量标准:盖板沟的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5、外观检查:按每段沟计蜂窝麻面的总面积,不得大于表面积的0.5% ,每处面积 不应大于2cm,其深度不应超过lcm,并不得露筋。蜂窝麻面应修补完毕后洒水养护。6、盖1、砖、石料及砂浆应符合下列要求(砖的规格、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砖的强度不得低于设计要求,形状方正、边角整齐、尺寸准确;石料应石质均匀、不易风化、无裂纹,浸水后抗压强度应不低于30MPa,规格、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片石的中部厚度不得小于15 在砌筑石料前应将表面泥垢清除干净;砂浆的类别及强度等应按设计要求配制,配合比应经试验确定。砂浆应随伴随用,离析的砂浆应重新拌合,已凝结的砂浆不得使用)。2、砖石砌筑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应在经检验合格后的基础上进行沟墙砌筑。在混凝土基础上砌筑沟墙时,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以上时施工;若为砖石砌基础时,应在砌筑用砂浆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时砌筑沟墙。②禁止在基础上堆放大量材料或拌制砂浆。③砌块在使用前应将表面泥垢清除干净,并洒水润湿。④砌筑沟墙时,若基底为混凝土或砖石砌基础,应先将表面清洗干净,湿润后做浆砌筑。⑤砌块底浆应满铺且安放稳固,砌块间应砂浆饱满、粘结牢固,不得有空鼓、裂缝等现象。砌体隐蔽面砌缝应随砌随刮平。⑥砌体应分层砌筑,一般分段留在沉降缝或伸缩缝处,若砌体较长需分段砌筑时,两相邻工作段砌筑高度差不宜超过1.2 m。砌体间断处应留有余槎,恢复砌筑时,应将已砌筑表面的松散砂浆清扫干净并洒水润湿。⑦砌筑墙体的沉降缝缝位应与基础沉降缝位对正,缝面需平整,缝宽应符合设计要求。3、砖砌沟墙:①砌筑前应将砖的表面泥垢清除干净,并洒水润湿。②应水平分层,内外搭接,上下错缝,不得有竖向通缝,墙面应平整垂直,砌缝宽度应在10mm左右,不宜小于8mm或大于12mm,砂浆必须满铺,不得有空鼓、裂缝等现象。③砖墙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与墙体同时砌筑,如需预留间断处,应砌出余槎。4、石砌沟墙:①石砌沟墙的块石宜分层卧砌,每层块面高度大致一致,上下错缝,内外搭砌,砌缝宽度不大于30mm,上下层竖缝错开距离不小于100mm,砂浆必须饱满。砌体外露面预留深约20mm的空隙以备勾缝。②沟墙在转角、交叉和洞口处应选用较平整的石料砌筑。③石砌体的临时间断处应留阶梯形接槎,砌好的石层空隙用砂浆填满,避免石块松动;再砌筑时,原石层表面应仔细清扫干净,并洒水润湿。5、钢筋混凝土箱涵:箱涵施工采用现场浇筑混凝土,当条件具备时,宜在两温度缝之间一次成活,否则应先浇筑底板,墙与顶板宜一次连续浇筑成型,不留施工缝。6、管道:第 12 页 共 41 页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圆管的规格、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外观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管节端面应平整并与轴线垂直;管壁内外侧表面应平直圆滑;在运输、装卸过程中应采取防碰措施,避免产生裂纹及其损伤。②在运输、装卸过程中应采取防碰撞措施,避免产生裂纹及其他损伤。③管座形式、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浇筑管座时应使混凝土与管子密切贴合,施工方法有以下两种:1)先浇筑混凝土平基,待有一定强度后支管,并做完管子接口。2)套。管接口的管子,可先浇筑每节管子的中间部分,待做完套管接口后,再浇筑接口及管子两侧部分。④在经检验合格的基础上进行下管。下管时混凝土基础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的70%。⑤根据管径大小、管的长短及操作方便原则来选用下管方法,保证施工安全。在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沟槽边坡有无崩坍危险。⑥各管节应顺水流坡度成平顺直线,当管壁厚度不一致时应使内壁管口相接齐平。当管径为700mm以上时,可进入管内检查,防止错口现象。承插管应将插口铺上游,承口铺下游。⑦铺设管子时,应将管内外清扫干净,调整管子高程、位置,使中心线位置符合要求。垫块固定后的管位应平稳。7、砌石明沟:①明沟的平面位置、断面尺寸、边坡及纵坡应符合设计要求。②明沟的开挖,宜自下游向上游进行,在挖方地段避免超挖,以防扰动原状土。③排水沟护砌为现浇混凝土、铺砌混凝土预制板或砖石护砌时,应在经检验合格的土沟面或垫层上施工,垫层的施工质量要求应符合有关规定。沟底不得有建筑垃圾,如石子、砂浆及草梗等杂物。④接缝位置、缝宽、填料等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质量要求应符合有关规定。勾缝及抹面质量要求应符合有关规定。⑤现浇水泥混凝土、预制混凝土板或砖石护砌的明沟,施工完毕均应及时养护。⑥砖石材料强度、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砖石砌筑、砂浆拌制及勾缝抹面的施工质量标准应符合有关规定。⑦现场浇筑混凝土及混凝土预制板护砌明沟的模板制作、安装、拆模的期限,以及混凝土材料质量标准、砂浆的配制及勾缝等应符合有关条款规定。⑧现浇水泥混凝土及预制水泥混凝土板的混凝土强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板面不应有裂缝,混凝土制板的平面尺寸及厚度应准确,不应有缺角掉边现象。(二)民航机场飞行区附属工程技术要求民航机场飞行区附属工程包括:围栏(墙)、巡场路等。围栏(墙)净高不低于2.5m。当机场外部村庄稀少时,围栏(墙)可采用简易刺丝网构筑,但要有效防止大型动物侵入。跑道端围栏(墙)应设置向外开启的应急出口,其宽度不小于4m,围栏(墙)对外应设有警告标志。巡场路的位置可布置在平整区外缘,可以采用砂石路面,路面宽度3.5m,两侧修筑0.5m道肩,道路设计荷载按公路-I级汽车荷载标准值的0.6倍取值。巡场路应满足巡场人员的视线要求。三、民航机场空管工程环境场地要求三.1、民航机场无线电导航系统设置及其对场地、环境的要求第 13 页 共 41 页(一)仪表着陆系统设置及其对场地、环境的要求航向信标台设置及其对场地、环境的要求航向信标是仪表着陆系统的组成部分,工作在108?112MHz频段,与机载导航接收机配合工作,为进场着陆的飞机提供相对于航向道的方位引导信息。航向信台场地附近的地形地物,对其发射的电波信号的反射和再辐射所产生的多路径干扰,可使辐射场型发生畸变,导致航向道弯曲、扇摆和抖动,直接影响飞机着陆的安全。航向信标台的设置:航向信标台通常设置在跑道中心线延长线上端停止道之外,距跑道末端的距离应根据下列因素确定:1、机场净空规定;2、航向道扇区宽度的要求;3、天线阵附近的反射或再辐射体的情况;4、设施升级的可能性;5、机场扩建计划;6、建台费用。通常,航向信标台距跑道末端的距离一般为250?400m。航向信标台距跑道入口的最小距离为2200m,最大距离不宜超过4000m。航向信标天线的辐射单元至仪表着陆系统基准数据点之间应无视线遮挡。当需要架高天线时,天线辐射单元距地面的高度不得超过10m。由于地形条件限制,航向信标台不能设置在跑道中心线延长线上时,可以采用偏置设置。偏置角(决断高度所在地点和航向信标天线的连线与跑道中心线延长线构成的水平夹角)的最大允许值为5°,偏离跑道中心线的横向距离不宜超过160m。偏置设置的航向信标台的保障条件,限于仪表着陆系统的I类运行标准。航向信标台场地及环境要求:1、航向信标台的场地保护区是一个由圆和长方形合成的区域。圆的中心即天线阵的中心,其半径为75m。长方形的长度从天线阵开始沿跑道中心线延长线向跑道方向延伸至300m或跑道末端(以大者为准),宽度为120m,如图1D所示。如果使用单方向辐射的天线阵,天线的辐射场型前后场强变化比20dB以上,则保护区不包括图中的斜线区。2、航向信标台机房应设置在天线阵排列方向的±30°范围内,根据当地的地形、道路和电源情况,设置在天线的任意一侧,距天线阵中心60?90m,如图1D所示。航向信标台机房及天线高度不应超过机场端净空。3、在场地保护区内不应有树木、高秆作物,不应修建建筑物、道路、金属栅栏和架空金属线缆。4、保护区内地表应平坦。跑道端和天线阵之间的纵向坡度为0.5%?1% ; 横向坡度为±1%,并应平缓过渡。5、在保护区内,不应停放车辆或飞机,不应有任何的地面交通活动。6、在航向信标天线前方±10°,距天线阵3000m的区域内,不应有高于15m的建筑物和大型金属反射物、高压输电线等。7、保护区内的杂草高度不能超过0.5m。第 14 页 共 41 页下滑信标台设置及其对场地、环境的要求:下滑信标工作在328.6?335.4MHz频段,与机载下滑信标接收机配合工作,为迸场着陆的飞机提供相对于下滑道的垂直引导信息。下滑信标台受场地及其附近的地形地物的影响,可使其辐射场型发生畸变,引起下滑角变化,造成下滑道弯曲、扇摆和抖动,直接影响飞机着陆的安全。下滑信标台的设置:下滑信标台,根据场地地形及其环境条件,可设置在跑道的任何一侧,距跑道中心线横向距离为75?200m,最佳距离为120m。下滑信标台距跑道中心线横向距离的具体数值,可根据所用天线的高度,按相关规定计算确定。下滑信标台距跑道入口的纵向距离由下列因素决定:下滑角;基准数据点高度(应为15m+3m);沿跑道纵向的地面坡度和下滑反射面的纵向坡度。通常,下滑信标台距跑道入口的纵向距离为200?400m,下滑信标台距跑道入口纵向距离的具体数值,按相关规定计算确定。下滑信标台场地及其环境要求:下滑信标台的场地保护区,如图1D所示。1、场地保护区的“A区”,不应种植农作物,杂草的高度不超过0.3m,纵向坡度与跑道坡度相同,横向坡度不大于±1°,并平整到设计坡度的±4cm范围内。在该区内,不应停放车辆和飞机,不应有任何的地面交通活动。2、场地保护区的“B区”,地面应尽可能平坦,地形凹凸高度的允许值,与天线到地形凹凸处的距离、天线的高度等因素有关。3、“C区”内不应有高于10m的金属建筑物、高压输电线、堤坝、树林、山丘等存在。该区域的坡度应不超过±15%。4、“A区”、“B区”和距天线中心线延长线(与跑道平行)60m以内,不应有金属栅栏、架空线缆、单棵树木和建筑物存在。5、为保证保护区内有良好的排水性能,可沿下滑信标台一侧的跑道旁和“C区”与“A区”交界的“C区”一侧,构筑适当宽度的排水沟。6、下滑信标台的机房应设置在紧靠下滑信标天线的后方,距天线杆约2?3m处。进入下滑信标台的电线、电缆穿越保护区时,应埋入地下。指点信标台设置及其对场地、环境的要求:指点信标工作在75MHz,与机载指点信标接收机配合工作,为飞行员提供固定地点的标志。指点信标台受地形地物的影响,可使辐射第 15 页 共 41 页场型发生畸变,从而引起标志位置的偏差。指点信标台设置:当指点信标台和无方向信标台设置在一起作为双信标着陆设备时,其天线设置在跑道中心线延长线上,距无方向信标台天线10?30m。当场地条件不允许时,指点信标天线也可以直接安装在无方向信标台机房的房顶上。指点信标台作为仪表着陆系统的组成部分时,按外、中、内指点信标台的要求,设置在跑道中心线延长线上,距跑道着陆端的距离为:1、外指点信标台m;2、中指点信标台外、中指点标偏离跑道中心线延长线应不超过75m;3、内指点信标台75?450偏离跑道中心线延长线应不超过30m。如果在同一机场上已配有双信标着陆设备,仪表着陆系统的外、中指点信标台,可由双信标着陆设备的远、近距指点信标台兼任。但呼号和调制频率必须符合仪表着陆系统的要求。指点信标台场地及其环境要求:指点信标台的场地保护区,如图1D所示,在保护区内,地形应平坦、开阔,不应有超出以地网或天线阵最低单元为基准、垂直张角20°的金属建筑物、架空线缆、树木等地物存在。(二)全向信标台-测距台设置及其对场地、环境的要求全向信标台:全向信标工作在112?118MHz频段,与机载导航接收机配合工作,能全方向、不间断地向航空器提供方位信息,用于引导航空器沿着预定航路飞行、归航和进场着陆。全向信标台周围场地的地形地物,对其发射的电波信号的反射和再辐射所产生的多路径干扰,可使其辐射场发生畸变,导致航道弯曲、扇摆和抖动,影响飞行安全。1、全向信标台的设置:机场全向信标台设置在跑道的一侧,距跑道中线的距离以符合机场净空要求为准。也可以设置在跑道中心线延长线上,满足机场端净空的要求。航路全向信标台设置在航路中心线上,通常设置在航路的转弯点或走廊口。2、常规全向信标场地及其环境要求: ①以天线为中心,半径200m以内不应有建筑物(机房除外);半径200m以外,金属结构建筑物的高度不应超过以天线基础为准的1.2°垂直张角,木质结构建筑物的高度不应超过以天线基础为准的2.5°垂直张角。②以天线为中心,半径150m以内不应有树木,距天线150?300m不应有高于9m的独立树木,300m以外树木不应超过以天线顶部为准的2°垂直张角。③以天线为中心,半径150m以内不应有金属栅栏和拉线以及交通流量大的铁路、公路、金属建筑物等,150m以外金属栅栏和拉线的高度不应超过以天线基础为准的1.5°垂直张角。④以天线为中心,半径360m以内不应有架空金属线缆,360m以外架空金属线缆的高度不应第 16 页 共 41 页超过以天线顶部为准的0.5°垂直张角;径向进入全向信标台内的电源线和电话线应从200m以外埋入地下。3、多普勒全向信标场地及其环境要求:①以天线为中心,半径100m以内不应有建筑物(机房除外);半径100?300m金属结构建筑物的高度不应超过以地网为准的1°垂直张角,木质结构建筑物的高度不应超过以地网水平面为准的2.5°垂直张角;300m以外,金属结构建筑物的高度不应超过以天线基础为准的2.5°垂直张角,木质结构建筑物的高度不应超过以天线基础为准的5°垂直张角。②以天线为中心,半径50m以内不应有树木,距天线50?100m不应有成片的树木,独立树木的高度不应高于地网水平面4m;150?300m树木的高度不应超过以地网水平面为准的2°垂直张角;300m以外树木不应超过以天线基础为准的4°垂直张角。③以天线为中心,半径100m以内不应有金属栅栏和拉线以及交通流量大的铁路、公路;100?200m金属栅栏和拉线的高度不应超过以地网水平面为准的0.5°垂直张角;200m以外金属栅栏和拉线的{度不应超过以天线基础为准的1.5°垂直张角。④以天线为中心,半径100m以内不应有架空金属线缆,半径100?300m架空金属线缆的高度不应超过以地网水平面为准的1°垂直张角;300m以外架空金属线缆的高度不应超过以天线基础为准的3°垂直张角。⑤径向进入全向信标台内的电源线和电话线应从100m以外埋入地下。⑥地网下相对于全向信标台天线呈阴影的区域内,允许无源建筑物存在。测距台:测距仪工作在962?1215MHz频段,与机载测距询问器配合工作,能不间断地向航空器提供距离信息,用于引导航空器沿着预定航路飞行、归航和进场着陆。测距设备台周围场地的地形地物,会对其发射的电波信号产生诸如反射和再辐射的多路径干扰,使其测距精度下降,影响飞行安全。1、测距台的设置:测距台和仪表着陆系统相配合时,可以设置在下滑信标台或航向信标台。测距台和全向信标相配合时,测距天线可和全向信标天线同轴安装,也可视情况偏置安装。2、测距台场地及其环境要求:①和ILS相配参照仪表着陆场地及其环境要求;②和常规全向信标台相配参照常规全向信标对场地及其环境要求;③和多普勒全向信标台相配参照多普勒全向信标场地及其环境要求;④单独设台参照多普勒全向信标场地及其环境要求。(三)无方向信标台设置及对场地、环境的要求航空无线电导航是以各种地面和机载无线电导航设备,向飞机提供准确、可靠的方位、距离和位置信息。来自非航空导航业务的各类无线电设备,高压输电线,电气化铁路,工业、科学和医疗设备等引起的有源干扰和导航台站周围地形地物的反射或再辐射,可能会对导航信息造成有害影响。无方向信标工作在190?1750kHz频段,与机载无线电罗盘配合工作,用以测定航空器与导航台之间的相对方位角,引导航空器沿预定航线飞行、归航和进场着陆。无方向信标台场地及其附近的反射、再反射和吸收电磁波的地形地物,会干扰或影响机载无线电罗盘的正常接收和测向,从而引起定向误差、指针摆动和导航覆盖缩小。第 17 页 共 41 页机场无方向信标台的设置:用于保障简单气象飞行的无方向信标台,可设置在机场内或跑道中心线延长线上,并符合机场净空规定的适当地点。用于保障复杂气象飞行的远、近距无方向信标台,应设置在跑道着陆方向的跑道中心线延长线上。远距无方向信标台距跑道着陆端的距离为m,最佳距离7200m,近距无方向信标台距跑道着陆端的距离为900?1200m,最佳距离1050m。航路无方向信标台的设置:航路无方向信标台一般设置在航路上。通常设置在航路转弯点和空中走廊口。同一航路的两个相邻无方向信标台间距为300km。场地及环境要求:1、以无方向信标台天线为中心,半径100m的范围内,应平坦、开阔、地势较高。2、无方向信标台场地及其周围宜为电导率高的腐殖土或黏土,尽可能不选用砂石或岩石场地。3、无方向信标台天线中心点与各种地形地物之间所允许的最小间隔距离见表 1D、进入无方向信标台的通信和电源线缆应从距无方向信标台天线中心点150m以外埋入地下。5、陡峭的山麓、山谷地带不宜设置无方向信标台,但山顶场地可以设置无方向信标台。无方向信标台天线中心点与各种地形地物之间所允许的最小间隔距离 表1D433013二.2、塔台空管设备配置、空管雷达站场地设置及其环境要求(一)民航机场塔台空管设备配置塔台席位的功能及设备配置:塔台席位可以分为塔台管制席、助理管制席、飞行数据处理和放行许可席、地面管制席、通报协调席和主任管制席。每个席位对应一个控制台。1、塔台管制席负责菅制所辖范围内航空器的飞行,按管制方式可分为雷达管制席和程序管制席。2、雷达管制席应配备高亮度雷达显示器、话音交换系统面板、进程单架、气象信息显示终端、时间显示单元等设备。3、程序管制席应配备话音交换系统面板、进程单架、气象信息显示终端、时间显示单元等设备。4、助理管制席协助管制席监视、管制航空器。应配备话单交换系统面板、进程单架、时间显示单元等设备。5、飞行数据处理和放行许可席负责处理飞行数据、放行许可,应配备话单交换系统面板、进程单打印机、时间显示单元等设备。6、地面管制席负责管制、监视在场场面活动的航空器和车辆等。应配备场内移动通第 18 页 共 41 页信话机、进程单架。配有场面监视雷达的机场,应配备场面监视显示器。7、通报协调席负责向各有关部门通报信息、协调事务,应配备终端信息自动通播系统、电话。8、主任管制席监视、管理各席位的设备运行状态和各管制员的工作情况,负责应急协调。设备配置类同雷达管制席或程序管制席,并应增配场内移动通信话机。以上塔台席位的功能划分不等同于运行中的人员岗位。裉据工作量的大小,一个岗位可负责一个以上席位的工作。气象信息显示设备:塔台管制室必须随时掌握以下气象信息:风向、风速、能见度、跑道程(必要时)、云底高、温度、露点、场面气压、修正海平面气压。飞行数据输入输出设备:塔台管制室都应配置一套飞行数据输入输出设备和进程单打印机。终端自动通播信息系统:终端自动通播信息系统的通播内容包括机场名称、通播代号、观测时间、时近方式、使用跑道、跑道道面、刹车作用、过渡高度、过渡高度层、地面风向、地面风速、阵风风速、风向变化范围(起始风向、终止风向)、能见度、跑道视程、天气现象、云量、云状、云高、大气温度、露点温度、修正海平面气压、本场场压、风切变情况等。甚高频通信设备:管制席上的话音交换系统面板应配置甚高频通信设备的控制器以及耳机、话筒。空管雷达终端显示设备:装备有空管雷达的机场,塔台应配备空管雷达终端显示设备。 场面监视雷达及显示设备:Ⅱ、Ⅲ类以上仪表运行的机场等可根据需要配置场面监视雷达。在能见度较差的地区修建机场时,应在塔台或机场其他适当位置预留安装场面监视雷达的位置。设有场面监视雷达的机场,塔台管制室应配置场面监视雷达显示器。话音交换系统:应能为塔台各席位提供对甚高频通信波道、相关管制席位及需协调的管制单位的直通电话功能。必要时塔台应有专用电话线与附近机场的管制部门相连。塔台应配置飞机失事及消防通报电话、应急救援电话、与塔台设备室相连的电话等。电源设备:塔台的主要电源应由双回路交流市电提供,应保证三相、Y形连接,380V、50Hz输入。输电线路应当包括电涌防护。塔台设备的电源应经过稳压电源和不间断电源,并提供一路备用发电机电源,不间断电源应能保证设备正常工作15?30min。记录/重放设备:所有与飞行管制有关的话音,包括甚高频通信和电话都应输入到记录/重放设备进行录音。所有采用自动或人工方式输入系统的数据以及信息系统生成的结果都应被记录。助航灯光及导航监视设备:塔台管制室应配置跑道灯光、进近灯光、机场导航的监视设备。(二)空管雷达站场地设置及其环境要求第 19 页 共 41 页空管远裎一次监视雷达:空管远程一次监视雷达一般工作在MHz频段,可在360°方位和半径不小于370km范围内测定和显示飞机的方位、距离信息。通常它与远程航管二次雷达配合使用,监并引导航空器沿航线正确飞行。空管远程一次监视雷达的探测性能受视距限制,地形地物对电波的反射和遮挡,将会直接影响其覆盖。空管远程一次监视雷达的配置地点应能保证其所辖区域的各个空域和主要航线均能进行有效的探测,对航空器在所辖空内应连续观测。空管远程一次监视雷达通常与空管二次远程监视雷达配置在一起,设置在地势较高的高地上,也可以独立安装。选择空管远程监视雷达站的配置地点时应使雷达的顶空盲区避开其所保障的主要航线。空管远程一次监视雷达站的场地应开阔、地表粗糙、地势较高、四周无严重的地形地物遮挡,地物杂波干扰小,并可获得足够的高、中、低空覆盖。以空管远程监视雷达天线为中心,半径450m的范围内,不应有金属建筑物、密集的居民楼、高压输电线等;半径800m的范围内,不应有产生有源干扰的电气设施(如气象雷达、高频炉等)。在平原地区,为减少地物杂波干扰,雷达站场地周围最好无高大植物或高建筑物,无视线遮挡。在山区,应选地势较高、周围无严重遮挡的山顶作为设备场地,并适当利用低仰角的地形遮蔽作用,以减少地物杂波的干扰。在城市附近选择雷达站场地时,应选远离公路、铁路的地点,以防止高速行驶的车辆可能形成的动目标显示。 空管近程一次监视雷达一般工作在MHz频段,可在360°方位和半径不小于110?160km范围内测定和显示飞机的方位、距离信息。通常,它与空管二次雷达配合使用,监视并引导航空器进场着陆。空管近程监视雷达的探测性能受视距限制,地形地物对电波的反射和遮挡,将会直接影响其覆盖。空管近程一次监视雷达的配置地点应能保证对机场区域的各个飞行空域和主要空中定位点均能进行有效探测。空管近程一次监视雷达通常与空管二次雷达合装在一起,建在机场内或距机场较近的高地或建筑物顶上。有时也可以独立安装。选择空管近程一次监视雷达的设置地点时,应使雷达的顶空盲区避开进场着陆航线。空管近程一次监视雷达的设置地点,对于其所保障的主要航线,特别是进场着陆航线,不应构成使动目标显示失效的切线航线(切线飞行的航线)。空管近程一次监视雷达站的场地应平坦开阔、地表粗糙、地势较高、四周无严重的地形地物遮挡,地物杂波干扰小,并可获得足够的中、低空覆盖。以空管近程一次监视雷达天线为中心,半径450m的范围内,不应有金属建筑物、密集的居民褛、高压输电线等;半径800m的范围内,不应有能产生有源干扰的电气设施(如气象雷达、高频炉等)。在平原地区,为减少地物杂波干扰,雷达站场地周围最好无低矮植物或低矮民房群。在山区,雷达站场地应选在地势较高、周围无严重遮挡的山顶上,并适当利用低仰角的地形遮蔽作用,以减少地物杂波的干扰。在大城市附近选择雷达站场地,应远离公路、铁路,以防止高速行驶的车辆可能形成的动目标显示。第 20 页 共 41 页精密进近雷达工作在MHz频段,可在20°方位、9°仰角和30?40km距离的空域内测定和显示飞机的方位/距离和仰角/距离信息。管制人员可通过观察显示器上航空器的位置信息,引导航空器进入进场航道和下滑着陆。精密进近雷达的设置地点直接影响对进场着陆航空器的观测,地形地物的遮挡,将影响雷达的覆盖。精密进近雷达站的设置地点,应保证使航空器着陆地点处于航向扫描中心线的±10°范围内;跑道中心线延长线上,距航空器着陆地点800m的一点,处于航向扫描中心线的±5°范围内。精密进近雷达站通常根据场地环境条件和方便管理的原则,确定设置在跑道的任意一侧。精密进近雷站距跑道中心线的距离为120?250m; 距航空器着陆地点的后撤距离,对称装定时为大于或等于760m,不对称装定时为大于或等于480m。精密进近雷达站场地周围应平坦开阔。在其覆盖区、距天线500m范围内,不应有高于以仰角天线(位于零度)反射体下部为基准的0.5°垂直张角的地形地物。空管二次雷达工作在询问频率1030MHz、应答频率1090MHz上,可在360°方位和半径160km (近程)或半径大于370km (远程)范围内测定和显示装有应答器飞机的方位、距离、高度、代码以及特殊编码、紧急编码等信息。通常它与一次近(远)程雷达配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监视并引导航空器沿航线飞行或进场着陆飞行。二次雷达的探测性能受视距限制,地形地物对电波的反射和遮挡,将会直接影响其覆盖距离和应答效果。二次雷达的配置地点应根据其特性(进近或航路),能保证其对所辖区域的各条航线和主要空中定位点均能进行有效的探测。空管二次监视雷达站通常配置在机场内地势较高的高地上,建筑物顶上或机场外(航路上)较高的地点。选择二次雷达站的配置地点时应使雷达的顶空盲区避开进离场航线和主要航路,并尽量保证主要航路航线。二次雷达站的场地应开阔、地势较高、四周无严重的地形地物遮挡,并可获得足够的高、中、低空覆盖。以空管二次雷达天线为中心,半径450m的范围内,不应有金属建筑物、密集的居民楼、高压输电线等;半径800m的范围内,不应有产生有源干扰的电气设施(如气象雷达、高频炉等)。在平原地区,为发挥设备最好性能,雷达站场地周围最好无高大植物或高耸建筑物;也可选将雷达建在坚固建筑物顶上。在山区,应选地势较高、周围无严重遮挡的山顶作为设备场地。四、民航机场航站楼弱电系统工程相关技术要求四.1、信息类弱电系统工程(一)航班信息显示系统技术要求航班信息显示终端可视距离的一般要求:1、LED显示屏的可视距离范围应达到3?2 5 m,可视角±60°;2、LCD显示屏的可视距离范围应达到3?25m,可视角±60°;3、PDP显示器的可视距离范围应达到2?10m,可视角度±80°;4、CRT显示器的可视距离范围应达到2?8m,可视角度±50°;5、CATV-TV的可视距离范围应达到2?5m,可视角度±50°。第 21 页 共 41 页航班信息的传输方式:1、显示终端的终端控制计算机与计算机地面信息系统主服务器的物理连接应利用航站楼内的综合布线系统。2、终端控制计算机与所控的各个显示终端的物理连接,应根据显示终端的接口类型与控制系统的控制方式确定。宜采用航站楼综合布线系统的水平子系统进行连接;特殊情况可采用单独布线的方式连接。3、系统的传输设计要满足系统的可靠性要求,减少传输线缆的数量和施工难度。部件安装与线路敷设:1、系统中所用部件应具备防止电磁波辐射和电磁波侵入的屏蔽性能。室外使用的部件还应有良好的防潮、防雨和防霉措施。在有盐酸雾、硫化物等污染区使用的部件,还应具有抗腐蚀能力。2、部件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①部件及其附件的安装应牢固、安全,并便于测试、检修和更换。②应避免将部件安装于{温、潮湿或易受损伤的场所。③在室内安装系统输出口用户面板,其下沿距离室内地面的高度应为0.3m、1.5m 或2.5m。3、FIDS网络设备及CATV前端设备宜组装在结构坚固、防沉、散热良好的标准箱、柜或立架中。部件和设备在立架中应便于组装、更换。立架中应留有适量的空余位置。4、FIDS机房宜设置控制台。控制台正面与墙的净距不应小于1.2m; 侧面与墙或其他设备的净距,在主要通道处不应小于1.5m , 在次要通道处不应小于0.8m。5、电缆分支器、分配器、适配器等部件可安装在楼内的吊顶和墙壁上,并应便于维修。6、FIDS机房内的电缆宜敷设在防静电活动地板下的电缆线槽内。对改建工程或不宜设防静电活动地板的机房,也可采用电缆桥架或电缆沟敷设。7、电缆线路路由设计,应使线路短直、安全、稳定、可靠,便于维修、检测,并应使线路避开易受损场所,减少与其他管线的交叉跨越。8、电缆在航站楼的主干线路宜采用电缆桥架,至用户各支线缆的敷设宜符合下列规定:①在新建航站楼或有内装修要求的已建航站楼内,可采用暗管敷设方式;对无内装修要求的已建航站楼,可采用线卡明敷方式。②弱电系统的信息电缆与电源线不能同管敷设,若在同一电缆桥架内敷设应用金属隔板隔开。③水平明敷的电缆与明敷的电力线间距不应小于0.3m。供电、防雷、接地与安全防护:1、民航机场航站楼航显系统属计算机信息系统,其防雷与接地是整个航站楼共用防雷与接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航站楼强、弱电系统的防雷与接地应统筹规划,协调设计,有条件时应同步进行。2、航显系统的防雷与接地主要是防止雷击航站楼的防雷装置,使共用接地系统电位升高对航显系统的反击、雷电感应及操作过电压等产生的雷击电磁脉冲和雷电波侵入对航显系统工作和系统信息设备造成干扰和破坏。3、航显系统在进行防雷与接地设计时,应认真了解航站楼强电共用防雷与接地系统的设计、航显系统的规模和具体消息设备的要求,以便做出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避免盲目性。4、为减少雷电感应的磁场强度,航显系统中央控制室应做成空间电磁屏蔽结构,即将其构成空间的钢筋混凝土顶板、钢筋混凝土墙、柱和钢筋混凝土地板内的钢筋就近连通,构成法拉第笼,形成空间屏蔽结构,并与共用接地装置连接。5、引进、引出航显系统中央第 22 页 共 41 页控制室的电气线缆宜选择屏蔽线缆,其屏蔽层应至少在两端和引进、引出航显系统中央控制室处做等电位连接,当子系统要求只在一端做等电位连接时,应采用两层屏蔽,外层屏蔽按前述要求处理。6、为减少雷电感应的电位差,沿航显系统中央控制室内四周围宜设环形等电位连接带,引进、引出室内的导电物、电力线路、信息线路等均应在进、出口处与环形等电位连接带连接,并与室内空间屏蔽结构和其他金属物、设备金属外壳连接。7、航显系统信息设备的箱体、壳体、机架等金属组件应与建筑物的共用接地系统做等电位连接,其接地网的形式宜采用“M”形网形结构。8、引入、引出航显系统中央控制室的电源线缆和信息线缆,均应做等电位连接:①屏蔽线缆至少应在电缆两端和中间连接器处,做等电位连接;②非屏蔽线缆应在引入前或引出后套10m长以上的金属管或金属线槽敷设,金属管 或金属线槽的两端要做等电位连接。9、雷电波侵入的主要途径是引入引出系统的航显金属线缆,其防护的主要方法是加装限压型电涌保护器(SPD),以便逐级泄放雷电感应能量,但电涌保护器的选择原则,必须符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年修订版)的规定。10、当加装两级电涌保护器时,应保证两级电涌保护器工作的协调性。航显系统中央控制室及电源设备间的环境要求:1、建筑面积应根据信息设备需求而定,但一般不小于20m2。2、应有良好的电气防护和防雷与接地措施。3、与航显系统无关的管线不应穿越航显系统中央控制室。4、全天温度宜为22?28°C:全天相对湿度宜为40%?75%,不得结露。5、工作台面最小工作照度为200lx,且应置应急照明和事故照明。6、室内地面等效均布活荷载不应小于4.5kN/m2,并宜设置防静电活动地板(架空高度不应低于150mm),防尘活动吊顶顶棚,双层密闭加纱玻璃窗,向外开双扇防火门且门宽不应小于1.2m、门高不应低于2.2m。7、室内设备的布置,应满足设备使用、检修和维护保养的要求,一般正面操作距离不小于1.5背后检修距离不小于1.0m; 设备维护距离不小于0.8 室内主通道不小于2.O。8、航显系统中央控制室的位置设计应综合考虑如下条件:①航显系统中央控制室的位置应尽量靠近航显系统负荷中心,但应远离发电机房、变电站、水泵房、冷冻机房、空调机房和电梯、扶梯、强电竖井等可能产生强电磁干扰的场所,否则应采取屏蔽等抗干扰措施;②航显系统中央控制室不宜设在航站楼的顶层外围结构柱处,以防雷击电磁脉冲的干扰;③当航显系统与消防及保安中心合用控制室时,其位置应首先满足消防和保安系统的要求。9、如航显系统采用集中供电方式,中央控制室应附设电源设备间,其室内环境设计应综合考虑如下条件:①建筑面积应根据电源设备需求而定;②应有良好的电气防护和防雷与接地措施,且应实现等电位连接,等电位接地网宜采用“S”状星形结构,并应与中央控制室的等电位接地网连接,连成“S”状星形和“M”状网形连接的组合结构;③与航显系统无关的管线不应穿越航显系统电源设备间;④全天温度宜为10?32°C:全天相对湿度宜为20%?80%,并不得结露,应有良好的通风;⑤工作台面最小工作照度为lOOlx,第 23 页 共 41 页且应设置应急照明和事故照明;⑥室内地面等效均布活荷载应根据UPS不间断电源设备重量和布置情况确定,并宜设置水磨石地板、密闭玻璃加纱窗,向外开双扇防火门且门宽不应小于1.5m、门高不应低于2.5m;⑦室内设备的布置,应满足设备使用、检修和维护保养的要求,一般正面操作距离不应小于1.5背后检修距离不应小于1.2 设备维护距离不应小于0.8 室内主通道不应小于2.0m。(二)航站楼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要求安装工艺要求。1、中心机房:①机房吊顶下净高不小于2.3m,应设架空活动地板;②机房工作环境温度范围18?28°C,相对湿度30%?75%;③机房电磁干扰源限制应满足《民用机场航站楼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MH/T要求;④机房照度标准值:垂直照度150?200lx,计算点高1.4m;⑤机房允许尘埃数应满足《民用机场航站褛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MH/T要求。2、设备间:①设备间净高不小于2.3m,并根据网络有源设备情况考虑设置架空活动地板;②房间电磁干扰限值及其照度准可参中心机房的要求内容。系统网络:1、主干网络传输速率不小于100Mbit/S。2、主干网络形式可根据实际选用怏速以太网、千兆位以太网及异步传输ATM网等。3、针对航站楼建筑形式,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布线以星形方式为主,并采用适当的冗余策略。4、应充分考虑电磁环境干扰的影响,在网络系统传输介质的选用和敷设位置方面,尽量避开干扰源及选用抗干扰的传输导线。电源:1、系统机房采用独立稳压稳流电源,用电等级为一级。2、系统机房应采用相应的不间断电源,后备电池容量应满足系统主机等设备正常工作不小于30min。3、重要终端计算机应配不间断电源,可维持断电下不小于15min正常使用。系统硬件:1、中心机房数据处理设备应采用主备双机热备份方式。2、中心机房数据处理设备中心站数据处理设备宜集中放置在中心站机房内;宜采用独立数据存储设备,并具有容错处理功能;应有备份方案,对重要历史数据应进行存档备以后调用。3、中心站系统管理设备:中心机房必须配备网络管理、系统管理的设备及软件。4、用户终端设备:根据管理工作需要,在航站楼内各主要生产部门和岗位配备计算机工作站及打印机等外部设备。系统应用软件:1、系统应用软件的功能应涵盖航班信息管理、机场生产指挥、地面服务管理、旅客信息管理。系统在网络操作系统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支持下,宜采用分布式系统结构及客户/服务器技术来实现应用软件。主要软件包应部分或全部包含如下内容:①航班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发布;②航班动态信息发布管理;③机场站坪服务管理;④航站楼生产运行等综合指挥管理;⑤机场运输资源分配管理:含停机坪、登机桥、候机厅、贵宾厅、行李提取转盘、值机柜台等;⑥旅客、行李等信息管理;⑦VIP及特服信息管理;⑧航班综合信息查询;⑨报文及气象信息管理;⑩弱电系统集成;○11机场生产统计。2、各第 24 页 共 41 页应用软件的设置和开发,重点应集中在属于机场管理的为航班正常运营的各项业务,并确保其高效、可靠运行。其他运营、自动化系统宜根据用户情况分步开发,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改进,或采用集成方式,以适应不同企业管理模式的需要。(三)航站楼离港系统技术要求一般规定:1、机场旅客离港控制系统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安全可靠;②开放性强、稳定性强;③易于扩充。2、确定系统规模: 系统规模可根据机场高峰小时航班旅客流量、机位数量、高峰小时航班数量等数值综合确定柜台及登机口数量。3、系统的外界通信链路必须至少有2条路由。4、设备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①产品性能符合我国民航业中(CATA)的有关规定,符合IATA中有关标准。②系统硬件应采用通用产品,软件可采用模块化产品,具有易于客户化的特点。系统设计。系统总体设计:1、值机柜台数量的确定:①根据航班高峰小时旅客量计算值机柜台数量:见右图②利用机位计算(含远机位):见右图2、根据投资确定采用主机方式或主机本地备份方式前端,设备采用传统的TMUX及图形/文字前端形式或本地局域网形式。系统功能设计。旅客离港控制系统应包括以下几个功能:旅客信息显示功能、航班控制、飞机描述及座位处理、航班关闭、登机控制、配载平衡、系统备份。系统的网络设计。1、采用传统的基于TMUX结构的系统宜单独铺设通信线路,通信线缆采用屏蔽双绞线,速率为2.4?9.2kbit/s,误码率要求小于10-7,线路衰减小于10dB。2、采用基于本地局域网结构的系统一般可借助于楼内的综合布线系统完成网络的搭接,有关线路衰减要求见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规范。3、网络集线器距最远的柜台工作站距离应符合综合布线设计要求。4、网络集线器应尽量采用交换方式,最大限度提高系统响应时间。5、与民航计算机中心离港主机的连接可采用卫星和地面线路双路由连接。①地面线路可租用当地邮电部门的光缆(如64KDDN专线或数传专线)。线路数为4对电话专线,数传速率4.8?9.2kbit/s,误码率应小于10-7,线路衰减小于20dB。②卫星小站的通信速率应在9.6?64kbit/s,接口形式应为RS―232C或V.35。③与民航计算机中心联网时接口形式采用以下几种均可,R&232C、RS-232D、V.35,通信协议采甩VDLC、X.25。6、当传输距离较远、信号衰减大大增加时,宜采用光缆传输方式。7、网络设备应集中放在值机柜台同层附近的配第 25 页 共 41 页线间内。8、网络通信协议应用通用标准(如TCP/IP、IPX等)。9、光缆的选择应满足衰减、带宽、温度特性、物理特性、防潮等要求。10、光缆外护层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当光缆在室内敷设时,宜采用聚氯乙烯外护套,或其他的塑料阻燃护套。当采用聚乙烯护套时,应采用有效的防火措施。11、传输线路路由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①路由应短捷,安全可靠,施工维护方便。②应与其他弱电系统采用统一网络及布线。③尽量沿弱电系统专用的金属桥架或线槽敷设。埋入墙内和敷设在吊顶内的穿线管可采用镀锌电线管,埋入地面或楼板内的穿线管,应采用镀锌钢管。④改建或改造工程,管线暗敷有困难时,可采取明敷方式。⑤管路通过建筑物的伸缩缝、沉降缝时,应进行特殊处理。系统主机房和值机控制室:1、主机房主要用于放置离港系统通信处理机、本地备份系统、网络服务器、网络设备等。2、主机房根据业务需要,宜具备下列基本功能:①通过通信处理机下载当日或次日的离港信息。②提供网络管理功能,将本航站与离港主机远端集线器或其他通信机相连。③提供本地离时阜莨δ堋"芨涸鸨镜鼐钟蛲墓芾砑嗫亍"萦牒秸韭ツ谄渌低车慕涌凇3、值机控制室宜具备下列基本功能:①航班控制功能如航班座位数限制、设置省略航班、设置航班管理人员、航班初始化等。②飞机描述及座位处理功能。4、主机房和值机控制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①主机房和值机控制室宜尽量设在与值机柜台同层的区域。②值机控制室要设在值机柜台附近的地方。③基于本地局域网的离港系统,主机房最好靠近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主机房。④应采用架空的防静电地板,其架空高度不低于150mm。⑤主机房的建筑面积与设备容量有关,可以视系统的规模和设备的多少而定。但一般不应小于30m2。⑥主机房应设有火灾报警装置及消防系统,消防系统应采用气体消防。⑦主机房内设备的排列,应符合连接顺序,便于维修和操作。⑧主机房的环境温度宜为20°C±1°C,相对湿度不应大于75%。⑨主机房包括卫星系统设备,与卫星天线的距离应小于60m。系统技术要求:1、旅客的行李牌可采用条形码技术,条形码必须符合CATA标准;登机牌可采用磁条码技术。2、对于本地局域网方式的工作站应采用图形化工作界面,界面应满足中/英文对照。3、系统应同时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平台如DOS,Windows, Windows NT, OS/2,UNIX。4、采用国际推广的有效的防病毒系统,加强系统的安全性。5、系统应留有扩充余地,能方便地挂接新增终端。6、系统应具有接收和发送各种业务电报的功能,格式应满足IATA标准。7、可方便地对系统终端设置、删除、修改各种授权。8、系统采用全兼容终端设备,保证终端设备的互换通用。9、系统应具有以后升档的能力。10、值机可具有以下三种工作方式的一种或几种:①在机场任何一个值机柜台上,可以为旅客办理任何一个航班的乘机手续。②可以在一个或几个柜台上,同时办理一个航班的值机手续。③一个柜台可以同时办理任何不同航班的值机手续。11、系统应能够方便地设置保密级别及工作范围代第 26 页 共 41 页码,对不同人员有不同的授权。12、旅客的登机牌或行李牌损坏后,终端应有重复打印的功能。13、系统终端应能方便地对未使用DCS的航空公司在各终端上打印出符合CATA标准的行李牌、登机牌。14、当值机时,如果登机牌或行李牌打印机发生故障,应能允许值机操作继续在邻近柜台值机。四.2、机场运营支持类弱电系统工程(一)机场安全防范工程技术与施工要求民用机场安全防范系统:宜由防爆安检、视频安防监控、入侵报警、出入口控制、周界防护等子系统组成。民用机场安防系统的设计应考虑: ①与机场消防报警建筑设备监控旅客离港管理等有关系统联动;②视频图像的远程传输问题。民用机场安防系统应独立运行其安全管理系统和信息,网络原则上应单独设置。民用机场安捡区应设置防爆安检系统,包括射线安全检查设备、金属探测门、手持式金属探测器、爆炸物检测仪、防爆装置及其他附属设备;应设置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和紧急报警装置,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应能对进行安检的旅客、行李、证件及检查过程进行监视记录且应能迅速检索单人的全部资料。民用机场航站楼的旅客迎送大厅售票处、值机柜台、行李传送装置区、旅客候机隔离区、重要出入通道及其他特殊需要的部位应设置视频安防监控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候机隔离厅室与非控制区相通的门、通道等部位及其他重要通道要害部位的出入口应设置出入口控制装置。机场控制区、飞行区应按照《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安全保卫设施建设标准》MH的要求实施全封闭管理,在封闭区边界应设置围栏、围墙和周界防护系统,飞行区及其出入口应设置视频安防监控装置、出入口控制装置和防冲撞路障,在飞行区内的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应对飞机着陆进港和起飞离港的过程进行监视和记录,包括旅客上下飞机的情况、旅客行李和货物的装机、卸机情等,并与照明系统、警告广播系统联动,机场的货运库、维修机库、停车场、进场交通要道、塔台等部位,宜根据安防管理要求分别或综合设置入侵报警视频安防监控、出入口控制等系统。飞行区封闭设施:1、飞行区周边须修建围栏(或围墙)及其配套设施,使之与航站区及周边地区隔离,飞行区围栏(墙)应当坚固耐久,防攀(钻)越,使人员、车辆及牲畜等不能随意进入飞行区,对飞行区等级为4D(含4D)以上的机场,围栏(墙) 净高度应不低于2.5m;对飞行区等级为4C(含4C)以下的机场,视外部环境而异,围栏(墙)的高度可在2.2 ?2.5m范围选定。2、飞行区围栏(墙)应符合机场净空和导航台电磁环境保护要求,围栏的形式可以是钢栅栏、砖墙、钢板网、钢筋网、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围栏等多种形式。3、除航站楼、维修机库及其他必要的建筑外,其他作为围栏一部分的建筑物,其面向飞行区的一面不得留门,窗户应安装密集型防护钢网。通入飞行区的下水道口、水管以及其他管道口必须设有钢栅栏防护。第 27 页 共 41 页航站楼安全设施:1、旅客交运行李处应有足够的行李安全检查设备,使旅客交运行李、安全检查与办理登机手续同时进行。2、手提物品及人身安全检查通道应符合以下规定:①安全检查通道的数量要与高峰小时旅客流量相适应。一般按高峰小时旅客出港流量每200人设置一个通道,不足200人的按200人设置,所有机场都应有备份通道,对航班量少的机场备份通道和内部工作人员通道可以合用。②每个安全检查通道的安全检查现场不小于40m2,旅客候检等待通道的长度不小于20m,或旅客候检室的面积不小于40m2。③相邻无隔断的两个安全检查通道并列时,旅客候检通道应设限行栏杆。④磁场式安全门的设置,应采取频率相同的办法,不同频率的两个安全门的间距不小于3m;相邻的两个安全门不得采用同一频率,如采用同一频率,两门的间距不得小于10m。⑤每个安全检查通道应按照安检工作流程配备并合理布置验证柜台、通过式金属探测门、X射线检查设备、手持式金属探测器和开包检查台等设备。相邻的安检通道应进行物理隔离,防止旅客穿行或传递物品。3、旅客候机隔离厅(室)必须有效隔离,不得设置与非控制区相通的门、窗或通道。凡与非控制区相毗邻或相通的门、窗、通道等部位,应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并应使进入隔离厅(室)的人或物都经过安全检查。4、航站楼与机坪相通的行李传送带口应安装能锁闭的门。5、航站楼旅客流程设计应做到国际旅客与国内旅客分开,国际进、出港旅客分流;国内进出港旅客也应分流。报警与视频监控系统。1、报警系统:航站楼内售票处、值机柜台、安检工作区、小件寄存处以及安全保卫部门认为必要的其他部位应设置隐蔽报警系统。2、视频监控系统:应覆盖旅客迎送区域、售票处、值机柜台、安检工作区、行李传送装卸区、旅客候机隔离区、控制区出入口、车道边以及主管部门认为必要的其他部位。3、监控系统控制级别应符合以下规定:①机场监控系统必须遵循一个系统、共同使用、公安主控的原则。②机场值班最高领导、公安局(处)长可在控制中心或任一分控室实施最高级别控制。③正常情况下,按操纵时间先后决定优先控制权。4、监控系统功能应符合以下规定:①监控功能:在监控范围内,能对监控对象实施连续不间断跟踪。②可编程功能:摄像机到监视器的顺序指定;监视器的顺序指定;摄像机的监视时限;视像显示顺序;云台起始位置及角度预定;设定时间和日期;变焦及报警顺序等。③手动控制功能:选择任何摄像机到任何监视器;选择任一图像在任一监视器上显示;控制云台及变焦镜头;启动云台及变焦镜头到预定位置;屏蔽和恢复任何报警输入;设置、确认和重置任何报警输入及进行优先控制等。④根据机场远期建设规模具备可扩充功能。⑤具备系统自检功能。⑥设计合理、功能齐全、工作可靠、图像清晰、抗干扰能力强、操作简便。5、报警系统应符合以下规定:①航站楼内重点部位应当设置隐蔽报警系统。航站楼内重点部位是售票处、安全检查现场、验证台、值机柜台以及公安保卫部门认为有必要设置的其他部位。②隐蔽报警按钮应设置在既便于操作第 28 页 共 41 页又不会随意碰到的位置。③报警传输线路的铺设应当隐蔽、合理。④受警中心在控制中心室和分控室,其报警响应能够:切换(多台)摄像机到(多台)监视器;触发云台及摄像机到报警位置;选择视像显示;自动、手动重置报警点;提供打印的报警等。航站楼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航站楼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一般规定:1、民用机场航站楼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应采用符合PAL制式的视频设备。2、系统应由摄像、传输、显示和控制四部分组成,并应配置录制、存储、回放、视频打印等设备。摄像机的安装:1、摄像机、云台、防护罩的雨刷安装前应进行检测和粗调,并检查摄像机机座与支架或云台的安装尺寸;2、在搬动、架设摄像机过程中,不得打开镜头盖;3、在高压带电设备附近架设摄像机时,应根据带电设备的要求,确定安全距离;4、摄像机的安装应牢靠、紧固;5、从摄像机引出的电缆宜留有lm的余量,不得影响摄像机的转动。摄像机的电缆和电源线应固定,不得用插头承受电缆的自重;6、先对摄像机进行初步安装,经通电试看,细调、检查各项功能,观察监视区域的覆盖范围和图像质量,符合要求后方可固定。电缆敷设:1、敷设管道线之前应先清刷管孔。2、管孔内预设一根镀锌铁线。3、穿放电缆时宜涂抹黄油或滑石粉。4、管口与电缆间应衬垫铅皮,铅皮应包在管口上。5、进入管孔的电缆应保持平直,并应采取防潮、防腐蚀、防鼠等处理措施。光缆的敷设与接续:1、敷设光缆前,应对光纤进行检查;光纤应无断点,其衰耗值应符合设计要求。2、核对光缆的长度,并应根据施工图的敷设长度来选配光缆。配盘时应使接头避开河沟、交通要道和其他障碍物,架空光缆的接头应设在杆旁lm以内。3、敷设光缆时,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光缆外径的20倍。光缆的牵引端头应做好技术处理,可采用带牵引力自动控制性能的牵引机进行牵引。牵引力应加于加强芯上。4、光缆接头的预留长度不应小于8m,且每隔lkm要有1%的盘留量。5、光缆敷设完毕,应检查光纤有无损伤,并对光缆敷设损耗进行抽测。确认没有损伤时,再进行接续。6、光缆的接续应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员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机场跑道长度计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