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大学生相当可以做什么工作?

10,911被浏览1,270,441分享邀请回答2K56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weixin.qq.com/r/6EQAGKPEFf5qred79xH6 (二维码自动识别)4815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热点:&&&&&
英语语言学习的最佳实践经验、趋势和未来
  文秋芳:在我说之前,我想要借此机会来感谢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邀请我来参加这次讨论,很遗憾,我本人并没有很多很有趣的个人经历来跟大家分享,所以我只能跟大家谈一些严肃的话题了。我要谈的是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是一个回顾和展望。
  回顾过去的几十年,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是经历了一个很大的改进,在2004年,中国英语教学做了一个大纲,2007年,我们对英语教学大纲做了修订,然后我们就推进了一个新的英语教学模型,也就是基于计算机的课堂英语教学,我们希望吗计算机引入英语教学。在全国,我们一共有一百个大学作为试点,来运行这个新的模型。
  另外一方面,在新大纲颁布之前,我们英语教学主要是阅读和理解,在英语教学大纲推出以后,我们现在更加重视听说的能力。
  此外,我们也更加关注学生的整体水平,以及学生的自学能力。
  最后,四级和六级考试也进行了改革,我们要体现英语沟通能力。我们也改变了这些衡量的水平,我们不会进行全国排队,所以四六级考试的竞争力并不是那么强了,各个大学之间也不会为了更高的分数来你争我夺。当然,我们听到社会上对大学英语教学有诸多的抱怨,比如说投入很多,但是成果并不是很好,我想的确,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还没有完全满足政府以及社会对英语教学的需要,有很多原因。
  第一,就是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还有很多的改进余地,比如说很多的大学英语老师是获得了语言学、翻译学和文学的硕士,或者是博士,但是很多英语老师并没有接受过英语教学方面的培训,所以他们不知道怎么去教英语,怎么样在课堂环境下更好地教学。也就是说,他们可能只能够从他们自己的老师那儿学到一些教学方法,我想如果我们把这种教英语的老师的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话,我们的英语教学水平也会提高。
  另外一方面,社会上的很多人对英语教学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目前大学英语的课程是一周只有四个小时,两年的英语教学的课程时长也只有288个小时,所以这样的教学实现比较短,肯定是很难达到大家的预期了。说到这一点,我们必须要讨论讨论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大学要学四年,在大学的头两年,要学十四门课,中国人教英语专业的学生教了很多年,即使是每个礼拜有十四门英语课,教了两年以后,这些英语专业的学生在两年级结束的时候,也没有办法能够用英语自由地讨论。所以考虑到这种情况,我们怎么能够要求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很自如地用英语交流呢?这是不现实的。
  第三,目前的英语教学方法并不是特别的多元化,目前我们在推的是一个计算机化的教学模式,以及课堂教学模式,中国是一个地域差异非常大的国家,所以我想我们不应该用一刀切的办法,我们也不可能找到唯一的一种最好的教学方法,只有因材施教,找到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够提高英语的教学水平。
  另外一方面,在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基本上没有得到重视,所以我们很多的中国学生没有办法用英文来介绍中国的情况。
  第四个问题,在大学里面,英语水平高和英语水平低的差距是越来越大了,中国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加强了英语教学,像教育部就进行了新课标的推广,在今年,所有入学的学生,都是通过新课标的教学方法来进行的。我们认为中国高中生的英文水平相对于过去几年来说,已经有很大的提高,大部分的中国高中毕业生,尤其是大城市的高中毕业生,英语水平还是很高的。但是中国广大的偏远地区,西部地区,农村地区,他们的英语水平就非常低,所以在大学校园里面,我们就会有很大的学生水平的差异。
  如果展望未来,我想讨论几个重要的趋势。首先第一个趋势就是,作为外语来讲授的英语教学,肯定要取代英语作为母语来教学,把英语作为母语来教学,和把英语作为外语来教学,是非常不同的,它们的评估标准也是不一样的。英语现在是一个国际语言,不仅仅是在非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和英语国家之间进行交流,也可能是两个来自不同非英语国家进行交流的工具。所以我们不知道我们要交谈的对象是谁,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就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因此,我们可能会出现很多差异性,我们必须要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英语,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一开始的时候要学习以母语为基础的英语,到高级阶段的时候,我们的学生应该进一步了解在世界其他地区是怎么样使用英语的,这样中国人可以用英语来描述中国自己的故事。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让中国人有效地用英语来沟通。
  第二个趋势是,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他们的英语学习目标,我们的目标大概有三个等级,初级、中级和高级,大学可以让学生去自由选择,我们要让英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都有不同的分级,所以学生自己去选择他们在听说读写译这些能力方面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当他们达到了基本的目标以后,他们可以再去选择这五项技能里面其中的三项技能,或者再去选择他们有兴趣学习的一些技能,这样子他们可以进一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这个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很有帮助的办法,这些是很现实的。我认为在实际生活中,工作职场对听说读写译的要求可能不是一致的。
  第三个趋势,我认为有一些大学英语考试水平要与大学本身的教育脱钩,也就是说,他们是不是能够拿到相关大学课程的成绩,不要去跟全国的大学英语考试挂钩,我是建议这些大学自行选择是不是要挂钩。与此同时,我们还会进一步改进大学英语四六级的考试,可能涉及到一些职场环境的一些内容。
  所以总结一下,随着全球经济化的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英语学习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部分,他们也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他们可以通过学习英语来找到更好的工作,生活也会更好,刚刚俞先生也给我们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的政府也用不着做更多的事情了,因为全社会都有这么一个共识,中国政府需要做些什么呢?也就是说要为英语教学方面投入更多的资源,尤其是充实中国的边远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教学力量,非常感谢。
  许才德:刚刚文教授给我们描绘了一个非常全面的英语教学的情况,下面有请席小明博士。
  席小明:我昨天晚上只睡了三个小时,我很疲劳,我连水瓶都打不开,我希望我的话能让你们清醒一点。我本来是准备了一个PPT的,可能其他嘉宾并没有做PPT。我想在这三个演讲嘉宾中间,我是唯一一个需要做介绍的人,我在ETS工作,我在美国工作,对于很多中国老师并不是很了解,我的PPT主要是一些图片,可能字比较少,如果大家能够拿到80%我想传达的信息的话,我就很满意了,所以大家不要睡过去了。
  我的话题是,通过语言测试的角度,来讨论英语教学,因为我本人是做英语测试的。我想英语语言能够为每个人打开一扇大门,他们可以由三种不同的职业路径,而且英语可以为我们,比如说在台上的三个嘉宾打开了不同的大门。
  我想交际的语言测试,应该能够反映,并且进一步推动英语良好的教学手段,并且鼓励学生的英语学习。我昨天晚上跟一些中国的同事进行了交谈,我们中国人有一个应试教育的传统,如果我们的考试能够改变这些传统的观念的话,可能会更好一些。我们能够引进一些新的理念,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同样的道理,这些新的理念能够再反过来影响我们的测试设计。
  我想以托福为例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英语考试的一些演变过程,托福考试的形式和全球英语教学和学习基本上是息息相关的,和不同阶段的教学法是相关的,比如说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我们讨论到一些听说能力的教学之类的。所以从1964年到1979年,托福的考试纸质的考试只有读写和听的考试。八十年代以后,英语教学界更进一步地强调了交际功能,所以从1979年到2005年的时候,我们就重新设计了一些托福考试,后来托福考试有三个部分,有阅读、听力和写作。
  近几年,所谓的以任务为导向的语言教学方法是越来越流行了,在2005年,托福开始进行网考,托福的网考是用了真实的语言材料,俞老师刚刚已经讲过这个事情了,这个考试是衡量一个学生多方面的语言应用能力。
  我下面要讲一讲我们现在的情况,以及我们未来的计划。首先我想最重要的一个趋势是,从你知道什么,转向你能够用英文做些什么这个过程。这个就是托福网考的一个大背景,所以我们的托福考试使用的真实语言材料是越来越多了,我们有一个专门的语料库,这个语料库可以帮助出托福试题的这些人寻找他们需要的材料,这个语料库反映了英语在实际生活中是怎么应用的。
  在目前的这个阶段,大部分的以交流为基础的这些语言测试,都会有四个部分,就是阅读、口语、听力和写作,比如说你读了一篇文章,你听一听相关的文章,然后让你去说一说这个话题,然后你把它写出来。所以托福的网考就是要把这四项基本语言技能整合起来,我想这个趋势也会进一步继续下去的。
  我们也可以看到,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这使我们能够更加逼真的考试,而且也能够进行更加高效的打分,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将会看到一些移动设备也会被应用到测试当中,比如像iPad和键盘等等。同时,在我们的打分当中,也有新的改进,就像我刚才所说的那样,我们有自动打分这样的技术,而且利用自动打分技术,把它和人工打分相匹配,我们现在还做不到完全使用自动打分,尤其是针对那些高风险的考试。所以现在还是用人工打分,但是在将来的话,会以人工打分和自动打分共同使用的情况来进行打分。
  在我进行发言的时候,我常常会提到这一点,我可能要花一段时间去进行阐述,但是我觉得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我现在和这些计算机语言学家进行密切地联络,我们开展了很多合作科研,我们在看计算机能够为语言测试带来什么样的益处。
  我呢,是说中文为母语的,我觉得我不如用中文来进行发言,我最初被告知要用中文来进行发言的时候,我真的是很害怕,因为说实话,我还没有接受用中文来进行学术讨论这样的技能的培训,因为专业性的东西是你学了什么,你就希望用这个来进行沟通,而不在乎它是母语还是非母语。而考生有必要提前了解他们学习这个语言是为了什么样的目的,比方说是学术环境下的使用,还是在职场的使用,还有一些是面向外语教师的培训和测试。所以他需要了解它的目的是什么?
  讲到未来英语教学趋势的话,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强调出于某个具体的需求来进行语言教学,比方说在泰国,他如果要进行航空交通的管理控制的话,那么他所学的英文课程肯定是和中国学生要到海外去求学学习的英文课程是完全不同的。
  另外,涉及到能力、标准的话,我们可以看到这方面的研究也非常多,大家可能也都了解了CEF2这个框架,对此有很多的争议,特别是把这些测试的打分,把它统一到一个框架下,这个大家争议很多,不过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但是在今天我们可以看到,把这些能力标准加以一致性方面的统一,可能是有它的必要性。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在我那一代人,我虽然还不是那么老,但是我要说,在我们当时主要还是依赖书本和磁带来进行外语学习的,这是一套磁带性的教材。而近来,人们越来越多依赖计算机技术进行学习,有一些学习软件是供大家自学的,他可以自己把握这个进度,还有一些是在课堂进行的,不管怎样,我都要在这里强调,通过计算机手段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这是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的学习教学过程。
  技术辅助性学习,这其实是我们每一个学习者的梦想,通过技术的帮助,能够很快地掌握语言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现在一些语音识别技术等等,在很大程度上,这些技术都帮助我们来学习。我们可以看到计算机技术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很快地对我们的听说读写做出反馈,来指导我们进行教学,这也是ETS在未来科研的重点,我相信这也是自动打分技术能够带来的一个很重要的优势,能够在一个良好的技术环境下面,来很快地指导学习者的学习。
  这种混合式学习也是世界上的一个重点趋势,它把传统的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与计算机辅助的教学手段相结合,而且这些数字材料和课程进行了无缝的对接,很好地嵌合到了我们语言教学当中。比方说现在有一个Edusoft,我相信大家知道它是一个很好的混合式的语言教学手段。
  我们刚才很快地看了一下在目前世界上语言教学方面的趋势,而语言测试工具对于全球语言教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我们ETS非常自豪于我们的工作,我们也会不断地践行我们的使命,来改善全球的教育质量。
  英语语言教学已经在全球更多的转向成为为了一个明确的目的,在计算机技术的帮助下,来进行开展,我看到中国也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我们ETS愿意在这个过程当中帮助大家,谢谢。
  许才德:我们大家有没有一些问题?是关于英语语言教学和英语语言学习的。
  提问:我是一个私立学校的英语老师,刚刚老师说,如果师资好的话,英语的教学水平就会提高了,我想问问俞敏洪先生,你们学校有很多很有才华的英语老师,他们有不同的英语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考分考得更高。作为一个老师,我想要帮助我的学生提高他们的分数,同时我们也想帮助我的学生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我听到新东方的一些教学方法,是让学生不用去读懂英文的文章就能够做题,我就想问一个问题,你觉得对中国学生来说,英语老师应该有什么样的能力呢?
  俞敏洪:我想这是两个不同的内容,如果只是讲托福培训的话,基本上是只要让他们考高分就行了,而如果教英语课程的话,我想应该是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我认为我们应该教他们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全面发展,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托福高分。如果他的英语水平并不是很高的话,我们再对他们进行托福的应试技巧的培训,也不会提高很多的分数,可能也就提高十分左右。如果想要真正地考出托福的高分,这个学生必须要听说读写都非常强。我就鼓励我们的老师,在向学生讲述托福的考试经验,或者说小技巧方面的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我们希望让学生对应于感兴趣,花更多的时间来学英语,把英语学习和参加托福考试,和他们自己的梦想结合起来,我们要鼓励他们有更美好的,更大的梦想。 所以就是这样子要求我的学生的,在这种精神的鼓励之下,我们的学生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所以这些小技巧并不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我经常跟我的员工讲,你用这些小技巧来吸引学生是没有问题,但是这个并不是最关键的,如果你要去培训他们英语综合能力的话,他们能够获得更好的回报。
  另外,我也反复告诫我的员工,不要让学生有这种想法,就是学了这些小技巧,他就一定能够考高分。所以我们认为在课堂里面你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你需要在课外做大量的工作。
  提问:各位下午好,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俞先生说了很多关于英语学习的环境的问题,我的问题是,是不是所有的中国学生要去美国或者其他英语国家实际生活在那里来学习,或者说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呢?
  俞敏洪:不,我不认为是必须的。我想你可以看英语电影、电视节目,可以用一些小玩意,比如说iPhone,或者iPad,还可以下载一些对话的软件等等,现在你可以在火车上、机场,用iPhone去听很多的英语节目,如果你有海外朋友的话,你也可以与这些外国朋友练口语。现在在中国有很多这样子的外国人,他们在自己的国家找不着工作,然后来到中国能够来教英语,所以这个是越来越多的机会的。
  提问:我的第二个问题是,托福考试的费用问题,我们想在中国的大学来推广托福考试,但是我得到了一个反馈,有一个学生告诉我,说托福考试的报名费太贵了,因为我要参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我只要花三十块钱人民币就够了,ETS能不能够考虑下调托福考试的报名费呢?
  席小明:我是搞这个研究的,所以我这方面并没有办法来跟大家说。
  许才德:如果大家没有其他的问题的话,我们第二场讨论就到这里结束了,非常感谢。
(责任编辑:卜范龙)
11-12-14·
11-12-14·
11-12-14·
11-12-14·
11-12-14·
11-12-14·
11-12-13·
11-10-17·
11-09-28·
10-06-20·
搜狐出国会客厅
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在本科阶段就来到美国求学,语言考试是横面前的一道坎儿…
搜狐时尚文化生活精品
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Alessandra Rich品牌的礼服裙出现在每一个重大活动中…[]
网友点击排行
网友评论排行
搜狐教育培训大视野
教育·大视野
高清影视剧
2011《搜狐王牌留学服务团队评选》五强团队及十佳顾问盛大颁奖…
11月14日,2011年美国门户开放报告新鲜出炉。搜狐出国……[]
艺伎学校坐落在日本热海商业街小巷深处,门口挂满灯笼,上面写着艺伎表演的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时尚文化中心[转载]曲刚的英语学习介绍
关于英语难学的分析
关于英语音标、发音
关于语法、造句、写作
4.&& 关于背英语单词
5.&& 关于英语阅读
6.&& 关于英语口语
7.&& 关于英语听力
8.&& 关于语言风格
9.&& 关于英语考试
10. 关于少儿英语
11. 关于综合问题
1.关于英语难学的分析
中国人学英语难的三大原因
网友提问:中国人学英语为什么会这么难,学了多年也还是听不懂、说不了、单词记不住,中国人的英语为什么久学不会?
曲刚答复:
英语一点都不难学,全世界都承认英语是最简单的语言,在美国、英国,三岁的小孩就会讲英语,五岁的小孩则可以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就连美国、英国的傻子、弱智都会讲没有语法错误的傻话英语,英语怎么可能是难学的语言呢?
中国人近百年来学不会英语,不是因为英语难学,也不是因为中国人不用功,更不是因为中国没有英语环境,而主要是因为中国人学英语当中存在三大问题,这三大问题是造成中国人学英语难的主要原因。第一大问题是学英语基本功的问题和两大步骤的问题,第二大问题是学英语工具的问题,第三大问题是学英语的错误习惯和错误认识的问题。
首先说学英语基本功的问题和两大步骤的问题。
学习任何东西都可以分成两大步骤,第一步是基本功的学习,第二步是基本功的发挥和运用,且基本功的学习最为重要。基本功就像一座大楼的地基一样,是大楼的基础。盖大楼的第一步是先打好地基,学会一种复杂能力的第一步是先学会基本功。比如要学会弹钢琴,最重要的第一步是要先学会乐理、乐谱、指法等弹钢琴的基本功,等到基本功过关后才能学会弹奏复杂的钢琴乐曲;又比如要学会舞蹈专业,第一步是要先学弯腰、踢腿、劈叉、跳跃、翻跟头等舞蹈专业的基本功,等到基本功过关后才能学会复杂的舞蹈动作。学英语也是同样道理,也应该分两大步,第一步是学英语的基本功,第二步是学复杂的基本功运用。英语的基本功是语音、词汇、语法、语言风格四大基本功,英语的运用是听说读写四大能力。
中国人学英语多年来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发现英语的基本功是什么,因而在整个学英语的两大步骤中,缺少了最重要的第一步,即缺少了基本功的学习。中国人学英语一上来就是听说读写,一下子就听说读写了多少年,却怎么也学不会听说读写,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中国人从来就没有想到过英语的基本功是什么,也不知道缺少了基本功会造成什么后果。其实母语人学会母语也是走过了基本功学习和听说读写学习两大步骤,只不过这两大步骤是混合在一起不知不觉地进行的。母语人表面上只学母语的听说读写,好像没有什么其他步骤,但其实母语人的听说读写中暗含着母语基本功的学习,只不过母语人自己感觉不出来。母语人不知不觉学会了母语的基本功,因此母语人讲不出自己母语的基本功是什么。而学外语的人就应该清清楚楚地知道学外语要分基本功学习和听说读写学习两大步骤,并且最重要的第一步是扎扎实实地学好外语的基本功。
表面上看,我们过去似乎也学过英语的语音、词汇、语法、语言风格四大基本功,其实大大不然,我这里所说的四大基本功,是经过多年研究后重新发现和重新定义的四个全新概念,这四大基本功不仅更科学、更完整、更系统,而且还改进了以往同类概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语音的学习,不仅包括音标的学习,还包括发声方法学习、口腔发声部位的学习,
8大语调的学习、变速发音的学习和国际音标的改进;比如词汇的学习,不仅学习单词的意思,还要学习单词的组成方法和记忆方法,特别是要学习快步英语所提出的英语单词的“发音记忆法”;再比如语法的学习,不仅要学习以往以用词为主的“微观语法”,还要学习以造句为主的“宏观语法”,学习英语句子的组成结构;语言风格则是中国人目前还不十分清楚的内容,但它却十分重要,不了解英语的语言风格,即使你认识再多的英语单词,背下了再多的英语句子,也难以了解和认识英语,难以彻底学会英语。因此我所说的四大基本功,是全新的概念,需要从头理解和学习。
第二说学英语的工具的问题。
即使中国人发现了学英语基本功的问题和两大步骤的问题,下决心学会英语的四大基本功,也难以做到,因为中国人多年来所使用的学英语工具(如国际音标、语法书、英语字典等等)有十分严重的缺陷,这些缺陷导致了中国人根本就没有办法学会英语的四大基本功。比如字典上的英语音标是近似的,用这种近似音标难以学会准确的英语发音;比如英语语法书中的很多概念是有缺陷的,用这些有缺陷的概念很难学会语法;比如国际音标不包括卷舌音,用国际音标没法学会美国英语的发音等等。这些缺陷都是由历史的原因造成的,不发现和改正这些工具上的缺陷,中国人学英语就会受到学习工具的严重干扰和制约,使学英语的道路上充满困难。关于目前学英语工具的各种缺陷,我在后面的答疑中会详细讲解。
第三说错误习惯和错误认识的问题。
中国人多年来凭直觉学英语,不知不觉中形成了数不清的错误习惯和错误认识,这些错误的习惯和认识好像是一个个陷阱,使中国人在学英语的道路上一不小心就会误入歧途。比如应试英语教育就是一个最大的历史性错误,它每年造就几百万的“聋哑”英语大学生,导致学英语的彻底失败。再比如中国人忽视英语发音的学习,认为英语发音好不好无所谓,这导致英语学习的极大困难;再比如中国人将听说读写分开学习,这也是一个致命性错误。听说读写就像是一个汽车的四个轮子,要么一起跑,要么全停下,不可能一个轮子跑,其它三个轮子停下。再比如中国人误认为“全外教”授课就可以学好英语,却没有发现外教们根本不懂什么是英语的基本功,他们除了陪你练练口语外,别的根本做不了什么。再比如中国人背英语单词只记“形”而不记“音”、误认为大量背课文就可以提高英语、误认为没有环境就没法练习口语、误认为只要出国呆上几年就可以攻克英语……等等,这些都是错误的习惯和认识。不改正这些错误的习惯和认识,中国人学英语就总会往错路上走,即使知道了学英语的正确方向和步骤,也难免不受错误习惯的干扰,难免不走弯路。
以上三大问题,是造成中国人学英语难的根本性原因,它使中国人学英语实际上多年来一直处于一种高度迷茫的状态,导致英语越学越难,越来越学不会,而且越来越走入一种灾难性状态,即长时间学英语,耗费大量人财物力,却收获甚微。中国人要想走出目前学英语的困境,走出长久以来学英语的迷茫状态,就必须从根本原因抓起,发现以上三大问题,解决这三大问题。
世世代代用了这么多年的学英语工具,为什么会有问题?
网友提问:国际音标既然叫国际音标,一定是经过国际上的专家们一致认可的音标,既然是国际专家都一致认可的音标,怎么会出问题呢?另外语法书我们也都看了多少年了,世世代代都看,怎么会出问题?究竟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曲刚答复:
由于先入为主的原因,我们学英语时不知不觉地就从老师或前辈那里接受了国际音标和语法书等学英语工具,并且在潜意识里认为这些工具是完美无缺的法则,从来就没有怀疑过这些工具的权威性,因此即使是在今后若干年里学不会英语,也只会怪自己不聪明或没毅力,而从不去怀疑是学英语的工具出了问题。目前的学英语工具有缺陷,并不是说创造这些工具的前辈语言学家们不努力和不勤奋,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历史的局限性造成的。
首先是时间的问题。这些工具的蓝本大都问世于一百多年前,那时候人们对语言的理解还很肤浅,用来进行语法研究的理论和工具还很落后,因此难以像今天这样,可以用计算机等现代工具来统计语言,发现语言语法中的简单规律。当初人们创造这些工具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普通人学外语,而是为了搞专业的语言研究,有的工具用来搞语言比较,有的工具用来搞语言调查和统计,有的工具用来搞大脑智能研究,有的工具用来在语言学家之间交流研究成果,比如国际音标就是各国语音学家们相互交流研究成果的符号。由于这些工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不是大众化的工具,因此若将它们用做大众化的学外语工具,很不合适。
其次是历史检验问题。汉语拼音是世界上最理想的拼音系统,易学易用,学龄前儿童就可以学会,就因为汉语拼音在推广之前经过了中国人大量的使用检验,发现问题及时完善,逐步就完美无缺了。而国际音标和英语语法书等学英语工具,只是少数语言学家早期发明出来的东西,至今在英国、美国等说英语国家里无人使用,英国人、美国人甚至根本就不认识国际音标,没看过英语语法书,这种缺乏大众检验的学习工具必然会留下许多不完善之处,有待于历史去改进甚至彻底推翻。
再有是研究者错位问题。一种语言的规律问题,最好不要由那个语言的母语人来研究,而改由外国人来研究。语言学里有一个现象,叫“语言的异族敏感性”,即母语人很难发现自己母语的规律,而外国人却往往容易轻易地发现别国语言的规律。比如中国人都会讲汉语,可如果让中国人每人写一本汉语的语法书,大多数人却无从下手。英语也是一样,英国人虽然都能讲英语,却很难发现英语的语言规律,若让英国人写出英语的语法书,则实际上是勉为其难,写出来的语法书也难免是语言现象的堆积,难以反映出规律。而目前人们所看到的各种英语语法书均是由英国人或是美国人自己写出来的,这种听起来极为正宗的语言规律书实际上却有可能是效果很不理想的书。由于世界上的语言之间各不相同,不同的民族在学习同一种外语时所遇到的困难是各不相同的。中国人学英语有中国人的难点,日本人学英语有日本人的难点。比如学习语法,中国人学英语时应该用中国人自己写出来的中国版的英语语法书,日本人学英语时也应该用日本人自己写出来的日本版的英语语法书,依此类推。由外国人来写语法书,可以与自己的母语相比较,发现学习难点和克服方法,写出来的语法书才有针对性。而目前的各种英语语法书、发音书均是全世界一个样式的,没有对于中国人或是日本人的特殊考虑,这样的书就像是万金油,用在哪个国家都可以,却哪个国家的人看了都稀里糊涂。
最后是学科划分问题。语言的规律应该由什么人来研究,这是语言学界多年来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一般人都知道,科学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块,自然科学揭示客观世界的秘密和规律,社会科学研究制度、文化、艺术、思想。一直以来由于认识上的不到位,学术界一直十分错误地把语言研究划归到了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围,认为语言仅是思想文化,是文科人研究的东西,这造成极为重要的语言形式上的规律始终难以被真正地发现,几百年前在西方问世的一些简陋的语法知识和语音认识便成了人们一直使用的不变“真理”。曲刚经过研究后发现,语言科学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要想全面揭示语言的规律,必须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角度来研究。曲刚提出语言学应划分为语言形式学和语言文化学两块,人们通常所知道的语言词汇、语言习俗、语言思想和语言历史等应交由语言文化学来研究,属社会科学部分;而语言的文字符号特征、发音特征、语法规则、音标体系、造句规律等属于自然科学问题,应交由语言形式学来研究,属自然科学研究的范围。中国人学习英语,所关心的应该是后者,即如何掌握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符号,用于交流,而对语言文化上的要求应当因人而异,不要求统一掌握。
过去由于没有语言形式学和语言文化学的划分,语言学问题统统交由社会科学家来研究,造成本来应该由理科人发现的规律,却由文科人去研究,结果角度不对,力不从心,本来很简单的语言形式规律,却近百年来难以发现。没有统一科学的语言认识,历史上人们所发明的外语教学方法也就千奇百怪五花八门,竟达数千种之多,各种英语学习方法像走马灯一样地在中国人的眼前换来换去,令人眼花缭乱,却就是解决不了一个简单的学英语问题。语言学应该尽快划分出语言形式研究和语言文化研究两部分,并尽快意识到语言形式研究的重要性,并鼓励自然科学家参与语言形式研究,用归纳、演绎、推理、统计等自然科学的方法发现语言学中的自然规律。
中国人学不会英语,深究起来有各种各样的历史原因,但各种原因汇集起来仅是一个原因,即认识上的保守原因和思想方法上的障碍原因。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但那主要是唐宋时代以前古代的事情,自宋朝以来的一千多年里,中华民族逐渐走向封闭保守和墨守成规,创新精神大大降低,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落后,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缓慢,都和创新精神不够有很大关系。中国现在正处于改革开放,但克服一千年来所形成的墨守成规的民族习性仍十分严峻,我们太不善于否定和怀疑,太不善于破旧立新,常常是毫不怀疑地继承历史论,并且一代一代地坚持下去。目前几十年难改的应试教育,几十年难改的四六级英语考试,包括二十年难以推陈出新的春节文艺晚会等等,都是创新精神不足的表现。英语本来真的很简单,只不过就是外国人嘴里的一种讲话,在英美国家谁都会,可在中国学会英语却是几十年来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一切仅因为墨守成规的认识问题。走过了改革开放的二十世纪末,中国人迎来了思想解放的二十一世纪,衷心地希望中国人能抓住这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会,解放思想,破除迷信,破旧立新,大胆前进,解决好各种问题,不仅走出学英语的悲哀和迷茫,同样走出各个领域里的认识误区,使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解放出来。
2.关于英语音标、发音
中国人学英语应该学好英语音标
网友提问:中国人学英语到底该不该学习音标?
曲刚答复:
中国人学英语是需要学习英语音标的,英语音标是什么,就是提醒单词发音的拐棍儿,英语国家的人学英语不需要认识英语音标,因为他们身边到处都是英语,随时有人提醒他英语发音,而中国人在中国学英语,身边没有人提醒英语发音,因此在学英语的过程中,就需要有音标这样的拐棍儿来提醒英语单词的发音,但英语音标的学习不是扔不掉的拐棍,随着学习的深入和展开,学习者应逐步发现英语发音的规律,练习出像外国人那样见字读音的能力,等具备了这个能力后就不再需要英语音标,这个拐棍就自动扔掉了。
国际音标有问题
网友提问:汉语拼音是小孩就可以学会的东西,可英语音标为什么这么难学,连中国的大学生也掌握不了英语音标?
曲刚答复:
英语音标,是中国人学英语的大难题,是中国人学会英语的第一道障碍。学过英语的人都学过英语音标,但能掌握英语音标的人却寥寥无几,很少有人能自信地把每个音标的音都发得很准,更没有人能一口气背出英语音标。中国人学英语音标难,不是因为英语音标真的难学,而是因为目前人们所使用的国际音标等音标符号有很大的缺陷。
由于历史的原因,在目前的英语教学界里,尚没有一套完整统一的英语音标。人们目前所见到的各种音标(如国际音标、美音音标等、KK音标、DJ音标等)版本繁多、符号不统一,就连国家正式出版的各种教材中的音标符号也不统一。另外,国际音标虽然叫做“国际”音标,但它实际上是由英国人、欧洲人搞出来的英国音标,只能用来标“英音”,无法标“美音”,特别是标不出“美音”里大量的卷舌音。美国英语里有大量的卷舌音,这些卷舌音是无法用国际音标标出来的。比如car一词在美国英语发音里发[kar],发音时是卷舌的,而它在英国英语发音里发[ka:],发音时是不卷舌的。若用国际音标的[ka:]来标注car的美国英语发音,则不仅标不准,而且完全是错误的。中国人目前主要学习的是美国英语发音,各种教材的配音磁带几乎全是由美国人来配音,但书中使用的音标符号却是用来标注英音的国际音标,这样书上的国际音标就成了一套“仅供参考”的音标,而无法成为可以信赖的准确音标。以上情况在国家目前正式出版的教科书中尚且如此,就更不必说一般的出版物了。美国英语里有一套自己的美国音标,是美国的语言学家们将国际音标和美洲印地安语符号结合起来设计的一套音标符号,它既能标出英音,又能标出美音特有的卷舌音,是一套比较理想的音标符号。但由于先入为主的原因,它的影响比国际音标要小,世界各地的英语字典上绝大部分使用的是国际音标,这极大地影响了人们接受美国音标,另外美国音标的版本种类繁多,各版本的音标符号的写法一直不统一,这也影响了美国音标的统一和流行。由于国际音标无法标出美音的卷舌音,美国音标又不通行,国内的很多出版物(特别是电子字典和软件辞典)便采取了“群英会”的办法,即在一个单词的底下把各种常见版本的音标符号全部标出来,表面上看起来这是“大全”,其实反而把学习者搞糊涂了,学习者掉进一大堆相似符号的海洋中无所适从,越学越乱,越学越不敢相信音标,这种情况造成了音标学习的困惑,连老师们都不知道到底该教学生们哪一种音标,同样,老师们自己也难以掌握一种音标。没有一套可以信赖的音标,中国人学英语发音便只好依靠自己的耳朵和眼睛,每当看到外国人发英语音时,便竖起耳朵和瞪大眼睛来听看和死记硬背,靠感觉来学会英语发音,这种没有音标的发音学习也使得英语发音教学失去了标准的参照,使中国人糊里糊涂地永远也学不会英语的发音。
英语音标亟待统一,不统一音标就没法学习英语音标。
英语音标难学的另一个原因是各种音标的“非口型化排列”问题。学过汉语拼音的人都能背出一个顺口溜,b,p,m,f,d,t,n,l……
别小看这个顺口溜,它里面学问大,这个顺口溜是按照发音口型来编排的,如b,p,m,f是嘴唇音排在一起,d,t,n,l是舌尖音排在一起,z、c、s是平舌音排在一起,zh、ch、sh、r是卷舌音排在一起……
这个顺口溜的编排得朗朗上口,便于复习,因此刚上学几天的小孩就可以学会汉语拼音。英语音标里由于缺少这么个按发音口型把音标进行排列的顺口溜,因此人们没法有效地复习英语音标,没法细致地体会每个音标的发音口型,因此难以学会音标。
英语音标难学的再一个原因是国际音标中不必要地区分出了长元音和短元音,学过音标多年的人也不容易说明白国际音标中的[B:]与[B]、[C:]与[C]、[E:]与[E]的区别是什么。其实元音根本就不应该区分出长短,也完全没有区分的必要。长音产生在重音的位置上,发重音时自然会发得重长,短音产生在轻音的位置上,发轻音时自然会发得轻短,因此只要区分出轻音和重音就足够了,若硬要分出长音和短音,则必然会产生长短元音的区分难题,造成一大堆相似元音的发音难以区别,增加了学习发音的难度。英语元音没有绝对的长音和短音的区分,长音可以发得很短,短音也可以发得很长,说话速度快时所有的元音发得都短,说话慢时(如唱歌时)所有的元音发音都长,若硬要用发音符号[:]区分出长短音和短元音,则这个符号也应该可以加在每一个元音的后面,而不应该只加在少数的几个元音[B:]、[C:]、[E:]的后面。
英语音标难学的再一个原因是标音错位问题,即张冠李戴,用张三的字母去标李四的发音,如用[ei]标a的发音,用[i:]标e的发音,用[ai]标i的发音,用[Eu]标o的发音,用[ju]标u的发音。英语音标的作用之一是标出哪个字母发哪个音,使人们认识到一个单词的发音来自哪个字母,但这种标音错位现象却极大地打乱了发音和字母的对应关系,使单词的音标和拼写字母之间形状相差悬殊,干扰了人们发现英语单词的发音规律。理想的音标符号应该能反映出一个发音来自哪个字母,如用[a]做a的音标,用[e]做e的音标,用[i]做i的音标,用[o]做o的音标,用[u]做u的音标……
使人们学会一个音标的同时,又知道这个音标是由哪个字母来发音的,这样学习者就可以逐渐知道一个单词为什么要发这个音,逐渐就可以学会见字读音的能力,从而彻底学会发音而放弃音标这个拐棍。而若像现在国际音标这样音标的字母与单词的拼写字母错位,就会使学习者总也发现不了英语单词的发音规律,总也学不会英语发音,总也离不开难以掌握的音标。
以上多种原因造成了英语音标成为了学英语的第一大难题。快步英语发现了这些问题,并用“语音大表”把这些问题一一解决,语音大表解决了各种版本音标符号的统一问题,解决了按口型排列的问题,解决了长元音和短元音的问题,解决了发音与字母的对应问题,这样就彻底打垮了英语音标的学习难度,使小学生一周内就可以掌握过去大学生都难以学会的英语音标。背下一张大表,就可以一举多得,既认识了英音音标、也认识了美音音标,认识了一套音标,就认识了多种音标。
学习"收拢式口腔后部发声方法",发出一口地道、流利、优美的英语音
网友提问:
曲刚老师,你好!我是英语专业大二的学生,英语发音对我来说太重要了,我做梦都想过在发出一口流利优美的英语音,因此我拼命地练习英语发音,可就是发不好英语音,英语在我的嘴里老是别别扭,我拼命地练习英语发音,把一段英语在嘴里说来说去,而且把自己说的英语录下来和外国人的录音反复对照,但就是觉得差别很远,周围的同学也说我的发音不好听,我这样练习已经一年多了,似乎根本没什么效果,请问这是怎么回事,这里面是否有什么秘诀?
曲刚答复:
  学英语的人无不梦想能发出一口流利优美的英语音。流利优美的英语音可以大大拉近你和外国人的距离,能使你和外国人之间迅速建立起友好亲近甚至信任的感觉,非常有助于你和他们之间的相处和合作。我曾问过一个在外企中负责招聘的老外,问他在面试中国学生的时候按什么标准来判断中国学生的英语水平高低,他直言不讳地说按照pronounciation,问他为什么,他说发音良好的人一起谈话会很舒服,一起工作会很愉快,而且发音良好的人学英语会很快,一起工作几天后英语水平就会有大大提高(原来外企招聘人的秘密就这么简单)。
  不仅如此,发音还是学好英语的第一步,英语是拼音文字,听说读写的基础都是英语发音,背英语单词更是要靠“语音记忆”,没有发音就没法学好英语。
  可对中国人来说,发出流利优美的英语音好像比登天还难,包括很多英语专业学生、老师、翻译、甚至电台里的英语播音员都难以发好英语音,这是怎么回事呢?而且感觉英语发音难的不光是中国人,整个亚洲人都如此。北京晚报上报道过韩国人和中国人有着相似的学英语发音难的处境,绝望中的韩国人竟然万般无奈地想出了一个“割舌”的方法来学会英语发音,家长们纷纷带领十几岁的孩子到医院里去做割舌手术,认为割掉了舌头的一部分就可以发好英语音。但几年过去了,从韩国那边一直没有传来有谁割掉舌头后真的学会了英语发音的消息。
  花费了巨大的努力而发不好英语音,有些人便发出悲观的感叹,中国人的这张嘴,长得就和外国人不一样,是无法发出优美流利的英语音了,除非重新生一次,变成外国人。这种悲观消极的思想目前在英语教学界里仍占主流。
  其实英语发音没那么困难,英语是人类发明出来的一种语言,而且是早期人类发明出来的一种语言,人类怎么可能发明一种连人类自己都没法掌握的语言呢?经过认真仔细的研究后,我发现了英语发音的秘密,中国人发英语音难,原来是由“发声方法”的原因造成的。
  什么是发声方法呢?如果我现在面对面对你讲话,说上一两个英语句子给你听,就很容易讲清楚,但现在是写文章,用书面方式表达,听不到声音,效果就差一些,我一边说你一边想象一下吧。
  英语和汉语是发声方法完全不同的两种语言,汉语用的是口腔的“敞开式前部发声方法”,而英语用的是口腔的“收拢式后部发声方法”,敞开嘴巴的前部发声法是一种比较放松的、动作较大的、速度较慢的粗旷发声方法,它难以细腻区分英语的很多相似音,并且不适合于发速度较快的英语音。而收拢嘴巴的后部发声是一种发音拘紧的小动作快速发音方法,它可以细腻地区分英语的相近音,并适合于英语的快速发音。
   为什么汉语和英语要采用一放一收(或叫一前一后)的发声方法呢?说起来道理也特别简单,只要你了解了英语发音的几大特点后就可以理解发声方法的妙处。英语发音归纳起来总体上有三个特点,即:音多、音相近、发音速度快。首先是音多,英语单词由于是多音节文字,使英语是一种讲起话来很“费音”的语言,汉语几个音就说清楚的东西,用英语说就要滔滔不绝地说上一大堆音,比如说“国际”两个音,用英语说是international,要五个音。英语一句话几十个音、上百个音是很平常的事,这说明英语发音比汉语的负担大,汉语发音可以放开嘴巴大动作地大大方方地舒舒服服地发每个音,而英语发音就必须收起嘴巴小里小气地发每个音,甚至还要轻发和省略好多音,不然的话音太多发不过来。其次是音相近,汉语发音由于是大动作发音,音和音之间相差很远,即使放开发音也混不到一起去,而英语发音天生就是“小动作”发音,音和音之间区别很小,一不小心就会混到一起,不能敞开了发音,必须小心翼翼地细腻发音。比如衣服的“衣”字,在汉语发音里很容易,怎么发都不会和谁混到一起去。而英语里“衣”字有两个音,[i:]和[i],区别十分小,一不小心就会混。[i]和[e]也容易混,[u:]和[u]也容易混,[u]和[反C]
也容易混,[e]和[ae(即张大嘴的爱)]就几乎难以区分,这些音在单念音标时尚不容易区分,在念英语文章时就更容易混成一团,若说英语时放开嘴巴发音,则往往会出现一团糟的发音状况,因此英语发音时必须采用收式口型来发音。第三是发音快,音多了要想发得过来,自然就得快发音,这是很好理解的,快发音就要求发音时嘴巴紧张快速,把每个音发得短小精悍,不能敞开嘴巴缓慢地动作。
  那么怎么样来做到英语的收拢式后部发声呢?英、美两种语言的处理方法不同,英国人采用的是“消极方法”,美国人采用的是“积极方法”,两种方法各有千秋.曲刚设计了一套地道英语发音训练课,教会中国人如何克服汉语发音障碍,学会发出地道优美的英语音.但由于发音的学习靠文字说不清,必须有声音才行,在此不详细讲解该套课程的的详细内容,但请你相信,有了这套系统科学的发声训练方法,地道流利的英语发音再也不是梦想,而且小学生就能做到.反之,若没有科学的方法和认识,仅凭拼命练习和胆大敢说,就难以见效。由于语言的发声方法有隐密暗含的特点,过去一百多年来人类也没有发现英语发音的收式发音特征。而语言的发声方法却又是客观存在的,并具有小动作、大结果的特点,不知道发声方法的存在就会用错发声方法,就会用汉语“敞开”的方法去发英语的“收拢”音,就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就会发不好英语音还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就会出现世世代代对英语发音的迷茫。
  希望上面的讲述对你有启发,祝你早日走出英语发音的迷茫,早日发出一口流利优美的英语音。
长、短元音不必分
网友提问:seat
和sit的发音怎样区别,bad和bed的发音怎样区别,我发音时别人总是听不懂,分辨不出来,请问怎样才能发好长元音和短元音呢?谢谢!
曲刚答复:
英语发音中根本就没有长元音和短元音的区别,而且我相信世界上所有人类语言的发音中也不应该有长元音和短元音的区别。元音是气流从嘴里无阻挡地流出时所发出的音,辅音是气流在嘴里有阻挡地流出时所发出的音。既然元音是气流无阻挡流出的发音,就应该任意长和任意短,如唱歌中的元音发音就全变成了长元音,快速朗读中的元音发音就全变成了短元音。长、短,是根据发音的需要任意变化的,不应该有固定的长、短元音的差别。其实英语元音的区别不是长短的差别,而是口型的差别。比如seat和sit,前面的ea和后面的I在发音口型上有差别,两者发音时舌头的位置是一样的,都是用舌根向上贴,但两者嘴唇张开的程度不同,前者嘴唇张开的开度小一点,听起来近似汉语的“衣”,后者嘴唇张开的开度大一点,听起来近似汉语的“耶”,因此不要用长、短来区别元音,而要用口型来区别元音。
字典上的音标是简易发音的近似音标
网友提问:曲刚老师,您说英语字典上的音标是近似的,这太让人不可思议了,哪些音标是近似的?如果字典上的音标是近似的,我们还怎么学英语啊?
曲刚答复:
快步英语提出了英语单词有“慢速发音”和“快速发音”两种发音。英语单词和汉字不同,汉字是单音节文字,一个字一个音,一个汉字的慢速发音和快速发音都是一样的。英语单词就不同了,英语单词是多音节文字,一个单词里有一串音,这些音一个一个地慢慢发音和连起来快速发音是不一样的,一个一个地慢速发音是准确的“原始发音”,而连起来快速发音则是带有简易性质的“近似发音”。比如“China(中国)”这个单词,它的慢速发音是[tFai-nB],它的快速近似发音是[tFai
n[],两种发音中,a字母的发音是不一样的,慢速时发[B],快速时发[[]。那么快速发音和慢速发音哪一种更重要呢?对于外国人来说,他们只知道快速发音就行了,而对于中国人来说,慢速发音更重要,因为慢速发音反映出了单词的发音和字母的对应关系,使学英语人知道单词的哪个字母发哪个音,这样学英语人就可以懂得一个单词为什么发这个音,这样不仅能准确无误地发准英语音,而且更重要的是能用发音来记单词,即用快步英语的“发音记忆法”来扎实地记英语单词。然而遗憾的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现在在字典上所能看到的各种英语字典上的英语音标均不是“慢速发音音标”,而是近似的“快速发音音标”,这使学英语人学多少年英语也难以发现英语单词的发音原理,总也搞不清一个单词为什么发这个音,便稀里糊涂地永远也搞不清英语发音是怎么回事。慢速发音比快速发音更重要,慢速是根本,快速是简化,慢速发音学会了,英语发音才能真正学会。
那么为什么字典上的音标是“快速发音音标”而不是“慢速发音音标”呢?这主要因为字典是由外国人写的,外国人由于从小生活在英语环境中,小时候就已经不知不觉地学会了英语的慢速发音,因此他们不需要知道英语单词如何慢速发音,他们只需要知道英语单词的日常快速发音就行了,因此若让外国人来写英语字典,给英语单词标上的音标自然就是“快速音标”,而不是中国同学需要的“慢速音标”。快步英语提出让中国人从根本上学会单词的慢速发音,并在《快步英语丛书》的背单词系列中为每个英语单词标上了“曲刚慢速音标”,这样大家就可以从根本上学会准确的英语发音,并且用准确的发音来记忆英语单词了。
语调是语言的“发音表情”
网友提问:我的英语发音为什么不好听?曲刚老师你好!我的英语口语也还可以,参加英语讲演时基本能流利表达,但我总觉得我说出的英语不好听,不像外国人那样生动,是什么原因,怎样改进?
曲刚答复:
英语说出来不好听,估计你的问题是出在英语“语调”上。
语调是发音时上下拐出来的“弯儿”,会拐弯儿的英语不仅好听,而且生动,因此语调是语言的“发音表情”。由于传统英语发音理论里过于简单地认为英语里只有“升调”和“降调”两个语调,导致丰富多彩的英语语调使用规律不被人们学会,至使中国同学不会用英语语调,发音时无法优美,同时也听不懂英语的语调,听力也困难。
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语调,汉语用的是固定的“四声”语调, 即:一﹑/﹑V﹑﹨,
说一个汉字时必须使用那个汉字的语调,语调变了,说话的意思就变了,如:妈、麻、马、骂。而英语用的是自由式的语调,即没有规定的语调,每个英语单词在发音时语调可自由地上下拐动,而且拐不同的“弯儿”会有不同的意思,比如说话高兴时语调容易上拐,说话难过时语调容易下拐,说话激动时语调容易上下拐,说话心情平静时语调容易偏平不拐。另外不同国家的人说话时语调风格也不一样,美国人说英语时语调容易偏平不拐,英国人说英语时容易拐动较大。人说话时肯定要带有各种各样的心情,如疑问﹑肯定﹑坚信﹑耐心﹑反感﹑强调﹑犹豫﹑急切……
数不清的心情都会产生上下波动的语调,因此英语语调显然不能简单地分类成“升调”和“降调”。
我经过大量研究后,统计出了英语的8个基本语调,英语中丰富拐动的英语语调就是由这8个基本语调组合成的。我在“五线谱”的启发下又画出了“四线音图”,使英语语调的使用情况直观易懂地跃然纸上,学习者看着四线音图,用“看图学发音”的方法就可以学会英语语调。有关这方面的问题,请看《快步英语丛书》的“英语发音一点通”里面的语调部分。
3.关于英语语法、造句、写作
传统语法书是“素材”书,而不是“规则”书,这造成英语语法特别难学
网友提问:英语语法太难学了,请问曲老师,如何可以把繁杂的英语语法学会呢?
曲刚答复:
  英语语法,是学好英语的第三大基本功,中国人倒是十分重视英语语法的学习,看厚厚的语法书来研究英语语法,英语考试中的改错和选择题也基本全部围绕英语语法,可就是英语语法学起来十分费力,从小学到大学十几年也学不会英语语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而在英国、美国,不懂事的3岁小孩就可以学会英语语法,英国、美国的三岁小孩一定能听懂这句话:“宝宝,你今天一定要乖,如果你乖的话,妈妈带你去动物园看老虎”,当三岁小孩能听懂这句话时,他已经掌握了“条件状语从句”;三岁小孩也一定能听懂这句话:“宝宝,咱们家要是有架飞机就好了,那样爸爸就可以开飞机带你到处旅游了”,当三岁小孩能听懂这句话时,他已经掌握了“虚拟语气”。
  曲刚经过多年研究后发现,中国学生学不会英语语法的根本原因不是因为英语语法难度大,而是因为人们一直所使用的英语语法理论有很大的缺陷,人们所看的语法书是一本内容繁杂的语法“素材”书,而不是一本整理出规则的语法“规则”书。
  英语语法书有问题不是因为以前的作者们不认真写书,而是由历史原因造成的,目前的英语语法书中的主要概念和观点主要都来自外国人写的语法书,而外国人实际上并不懂英得自己语言的语法规则,就像我们中国人不知道汉语的语法规则一样,这是语言学里的一大现象,叫“语言的异族敏感性”。给中国人一张纸让中国人写出汉语语法,你会发现大家几乎什么也写不出来,但学汉语的外国人却对汉语语法头头是道。
  目前的英语语法书就像是一个大箩筐,里面放了一大堆语法素材,有的部分杂乱无章,有的部分缺乏,很多语法素材的名称起得复杂而难懂,比如反身代词所有格、动词的非限定形式、独立主格结构等等。还有很多重要的语法概念的名称起得有问题的,如不定式、过去分词、现在分词、动名词、语气、语态、16个时态等等名称均不合理或不科学。看这样的语法书会使人掉进一大堆复杂而难以理解的语法术语中,越看越糊涂,看来看去也找不到语法的规律。曲刚提出了“宏观语法”的概念,就是从浩瀚的语法细节当中提取简单的语法规律,这个简单的规律被发现后,应该是英国、美国三岁小孩就可以掌握的那个规律,应该被中国人容易地学会。曲刚将他所找到的英语语法规律画成了一张一目了然的“语法大表”,使这个简单的规律跃然纸上,它就好像是一张“语法地图”,使语法的学习大大容易,无论是学英语多年的大学生还是刚刚开始学英语的小学生,都不用死记硬背英语语法,而只要将这张语法大表贴在墙上、摆在桌前、竖立在走廊里、操场边,学英语的时候随时查阅这张大表,天长日久就可以自然地记住大表的内容,这是学语法的最自然方法,也是最扎实、最快速、最彻底的方法。
16个时态是错误的
网友提问: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里有16个时态,不要说学会它,就是让我把16个时态的名词说出来,英语语法怎么这么难学?
曲刚答复:
8个时态是英语语法大表对传统语法的重大改革之一。传统语法里不合理地认为英语谓语动词有16个时态,使时态的讲解十分复杂,以至于学英语多年的人也不容易一口气说出英语的16个时态的名字来,其实英语的谓语动词只有8个时态。
时态指英语谓语动词的书写形式随着动作发生时间的不同要发生变化,动作发生在8种不同的时间里,动词便有8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即8种时态,它们分别是:
1.一般现在时态
2.一般过去时态
3.一般完成时态
4.过去完成时态
5.一般将来时态
6.过去将来时态
7.一般将来完成时态
8.过去将来完成时态
传统语法里16个时态的错误在于把“进行”当成“时态”,因此多出了下面8个带“进行”二字的时态,即:
1.一般现在“进行”时态
2.一般过去“进行”时态
3.一般完成“进行”时态
4.过去完成“进行”时态
5.一般将来“进行”时态
6.过去将来“进行”时态
7.一般将来完成“进行”时态
8.过去将来完成“进行”时态
大家都知道“被动语态”不是时态,它和时间没有关系,仅表示动作的
“被……”,既然“被动”不是时态,那么“正在进行”不也不是时态吗?它仅表示动作“正在进行”,而进行的时间可以在任何时候,若把“正在进行”当作时态,则会凭空多出上面8个带“进行”二字的时态来,使时态的数量从8个猛增到16个。更糟的是,由于错误地把不属于时间的“进行”当成了“时态”讲解,造成概念的混乱,致使传统语法里时态的问题怎么也不容易讲清,怎么也不容易学会,时态问题成了英语学习的大难题。
像“被动语态”一样,快步英语把“正在进行”也当成一种语态,叫做“进行语态”,取消了16个时态中带有“进行”二字的8个时态,使时态的讲解清晰合理,很容易讲清楚。
不定式、动名词等等都有问题
网友提问:能否详细说说不定式、动名词、现在分词、过去分词等概念的区别在哪里?
曲刚答复:
&“不定式”的提法也有问题。传统语法中把“to
v”叫做动词的“不定式”,这种命名十分不当。我们知道英语动词有“变形使用”的特点,即动词的样子总在变化,动词的词尾不是加个“s”,就是加个“-ed”,要么加个“-ing”,总是变来变去,没有固定的时候。而“to
v”却是一种例外,它的样子老是一种固定的样子,几乎总保持一种不变的样子,是英语语法中最容易学会的一种现象。然而传统语法书中却偏偏把它叫做“不定式”,令人十分费解,很多人学英语多年也说不清楚“不定式”的“不定”二字为何意,到底什么东西不定,什么又是定的。其实“不定”二字的原意指“不受限定”,但由于这个命名太容易引起误解,使几乎所有人都把“不定”二字理解为“不固定”,这样就极大地影响了人们学会这个语法现象,学来学去也是糊涂。快步英语中把“to
v”称为to v“定式短语”,取消了一个“不”字,就把这个十分难以理解的概念讲清了,学习起来就容易了。
“动名词、现在分词、过去分词”等概念也有类似的命名缺陷。比如,“现在分词”的“现在”二字提法就不合理,v-ing的动作可以发生在多种时间里,不一定非要发生在现在,如下面句子中,v-ing的动词就发生在不同的时间里:
The person waiting me there is my teacher.
那边等我的人是我的老师。(waiting发生在现在)
Yesterday, I saw him standing over there.
昨天,我看见他站在那里。(standing发生在过去)
The person coming soon is a friend of mine.
马上要来的人是我的一个朋友。(coming发生在将来)
可见“v-ing”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里,而若把v-ing叫做“现在分词”,则很不合理。另外传统语法中把v-ing既叫做“现在分词”又叫做“动名词”,这种提法也十分容易引起混乱,外形一样的东西分别叫两个名字,造成人们很难说清楚“现在分词”和“动名词”的区别。其实动名词和现在分词很难区分,也没有区分的必要,它和“to
v”一样,只是一种动词的固定使用形式。另外,“现在分词”的“分”字到底是何意思,是“区分”还是“分类”还是“分开”?为什么不叫“合词”?
这个含糊的用字也造成了理解的难度,大大影响了人们学会它。与此类似,以往语法理论中把“v-ed”称为动词的“过去分词”,这也十分不合理,“v-ed”同样也可以发生在现在、将来等各种时间里,若把“v-ed”称为“过去分词”,同样会导致概念上的混乱。
快步英语的“语法大表”中取消了“不定式、动名词、现在分词、过去分词”等等既难懂又不科学的这些复杂名词,把他们统一地称做动词的“to
v”、“v-ing”、“v-ed”三大“定式短语”,澄清了混浊的概念,使这些学习难点迎刃而解,并使讲解大大容易。
不会造句是因为没学过“宏观语法”
网友提问:
老师您好:我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学校时英语语法的考试基本都得高分,但写作时却十分困难,有时想说的词都在脑海里,可怎么说出来就是不知道,不会造句,请你给我指教指教!
曲刚答复:
 不会造句,是因为英语语法没学会造成的。英语语法是什么,就是造句的法则,就是用英语单词正确组装英语句子的法则。因此学习语法的最终目的是要会造句,学会造句了才算真正学会了语法。那么为什么中国人学过英语语法书却不会造句呢?这是因为中国人过去所学的英语语法中缺少了一个重要的内容,即缺少了英语“宏观语法”的学习。按照快步英语的新观点,英语语法分“宏观语法”和“微观语法”两大块,宏观语法研究句子的宏观结构,即造句的组成法则,即研究一个英语句子由哪几部分组成,谁放在前面,谁放在后面,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何。学习了宏观语法后,学习者对英语句子的宏观结构就会一清二楚,造句时就会得心应手,给他一些单词,他就会快速组装出一个句子。相反,微观语法研究句子中一个具体的单词如何使用,研究句子的用词细节,如名词是用单数还是用复数,形容词是用比较级还是最高级,动词用哪个时态等等。微观语法学得再好,也难以学会造句,因为它只研究句子的细节,给你一堆单词,让你组合出一个句子,你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目前的语法书中虽然也有句法的讲解,但它讲的主要是英语句子的常见句型,而不是英语句子的组成零件和组合规则。这样的句法没有讲到根本上,列举了大量句型还是讲不清英语造句。人在讲话时很难去照搬照抄一个现成的句型,除了使用背诵过的句子外,大部分句子是靠自己边说边创造的。学会造句的方法不是去浏览和背诵多少个常见句型,而是要发现英语句子的根本组成规律。
  曲刚英语发现了组成英语句子的18个句子零件,并把这18个句子零件的组合规则称之为“宏观语法”,它使学习者从源头上看清英语句子的组成方法,从而学会英语造句。
  学会了18个句子零件的组合规则后,英语阅读的能力也会大大提高,因为掌握了复杂句子的组成方法后,就能看懂复杂句子的语法关系,看懂别人写出来的复杂句子。
  曲刚英语从宏观语法的角度讲解英语语法,使语法的整体感十分清楚,不仅语法的细节井井有条,总框架也历历在目。从宏观的角度讲解英语语法,也使语法的讲解变得简单,用一张“语法大表”就可以讲清英语语法,而且老少皆宜,人人都可学会。
  中国同学不会英语造句,就因为不知道英语的宏观语法,学了多年语法都是在微观语法上打转转,在英语用词上打转转,在句子的细节上打转转。有学生曾问我:“老师,我的英语语法考试都得了满分,可为什么还是不会造句?”,我的回答是,目前的英语考试,考得都是微观语法,考得都是句子用词的细节,整天研究句子的细节,当然就不会英语造句了。请大家想一想,目前的英语语法考试是不是这样的,拿来一个句子,去掉其中的一个词,给你四个词,让你从中选一个正确的词填上,这不就是语法考试吗,做这样的语法考试题时,你从头到尾考虑的都是选哪个词合适,而不是如何造句,当然就考了高分而不会造句了。
  中国学生只学微观语法而不学宏观语法的状态,还可以用“蚂蚁上树”的例子来比喻。一棵大树的宏观结构本来很简单,有树根、树干、树枝、树叶,很容易就可以看清楚。但若让一只蚂蚁来看清一棵大树就不容易了,因为蚂蚁看不见大树的整体结构,它只能看见大树的微观细节。若让一只蚂蚁去看清一棵大树,它便只好去爬上大树,去查看大树的每一个细节。可是不管这只蚂蚁在大树上怎样费力地爬,怎样费力地寻找大树的每一个角落,怎样努力地研究大树的每一个细节,它还是不知道大树的样子,因为它每天只在细节上打转转,怎能看到大树的整体?若给它树枝、树叶、树干、树根,让它连接成一棵大树,它肯定做不到,因为它不知道大树的宏观结构。
  英语单词就像是树枝、树叶、树干、树根,英语句子就像是一棵大树,造句就像是把树枝、树叶、树干、树根连接成大树,中国学生不会英语造句,不会将英语单词连接成句子,就因为像蚂蚁上树一样,只学过英语语法这棵大树的细节,没见过大树的结构。要想学会造句,就要学宏观语法,要研究英语句子的整体结构。
  关于宏观语法和英语造句,请看《曲刚英语培训实况》中的“语法培训班”。
写作考试过于简单
网友提问:我准备考四级考试了,感到最苦恼的部分还是写作,老师在押题中教了几个写作的模式往里套,可我觉得好像也不那么容易,有没有办法快速提高写作?
曲刚答复:
说起大学生的写作,真让人不能乐观,学了那么多年的英语,都是大学生了,英语写作考试居然简单得让人可怜,半个小时写120个字,几乎就是一个留言条,难道这也叫“写作”?难道这就是十几年学英语的答卷?写作是任何语言中最难的一部分,也是真实地考察一个人英语水平的最无情办法,不管学生们在完型填空上得多少分,哪怕得满分,一到写作部分,学生们十分低的真实英语水平就暴露得一览无遗。我觉得学了十几年英语的大学生的写作水平不应该是半小时写120个字,而应该是写1200个字,这才对得起十几年的英语学习。面对这么低要求的英语写作考试,我们应该深刻地反思我们英语教学怎么这么失败。现在有好多关于英语考试写作的书,告诉人们怎么写开头、写论点、写论据、写结尾……&&
要我看什么也别写了,120个字也就是几句话,连开个头都不够,能写出什么论点论据?因此我真的没有办法告诉你怎样用可怜的120个字写作,只想说别在这种低水平的写作上下功夫了,也别研究可笑的120个字的写作模式和押题了,赶快想办法提高英语水平吧。大学生都是有思想的成年人,大学生学英语写作,根本就不需要教他们如何写论点论据,而要教他们英语造句,一旦他们学会了用英语造句,他们写出的论点论据没准比老师的水平都高。因此大学生学英语写作,就是学造句。
4.关于背英语单词
英语单词要“发音记忆”
网友提问:英语单词怎么老是记不住啊,越记越多,越记越混,而且一不背就忘记,怎样才能记住这么多的英语单词啊?
曲刚答复:
  中国人记英语单词难,主要问题就出在只记单词的“形”,而不记单词的“音”。
  “音、形、意”是任何语言文字的三大要素,但不同语言文字的记忆原理不同。汉字是象形文字,记汉字主要靠记住汉字的“形”;而英语单词是拼音文字,记住拼音文字的关键是记住文字的“音”。中国人没有人背过汉语拼音,却都会使用汉语拼音在计算机上打汉字、在手机上发短信,就因为记住了汉字的发音,按照发音就可以写出汉语拼音,这就叫“语音记忆”。英语单词也是一样,每个英语单词是由
个字母组合出来的一组声音,如果能记住单词的“声音”,就可以按照“声音”写出单词的字母拼写。拼音文字靠发音来记忆,这是天经地义的客观规律,
违背了这个客观规律,去记单词的“形”,那就相当于死背一个电话号码,要记住成千上万个英语单词,就相当于要记住成千上万个电话号码,谁的脑袋有这么大的记忆力?因此就会出现记了忘、忘了记,记来记去还是记不住的灾难性后果。
为什么过去中国人没有人想到过英语单词的“语音记忆”呢?这是因为过去大家没有发现英语单词的音形对应规律。很多人都抱怨说,汉语拼音是音形对应的,怎么发音就怎么写,当然可以语音记忆,可英语单词的发音是没有规律的,一个字母有好几种发音,因此没办法用语音记忆。这种认识是极为错误的,英语单词其实存在着极为有规可循的对应规律,不然外国人怎么来记忆单词?造成中国人普遍没有发现这一对应规律的根本原因是人们一直没有发现英语单词的“慢速发音”,即慢速、饱满、大声的精确发音。
  什么叫慢速发音呢?每
一个英语单词都有两种发音:一种是众所周知的人们在字典上可以看到的用音标标出来的发音,叫“快速发音”,另一种是大家不知道的(或根本没想到会存在的)英语发音,叫“慢速发音”。
  快速发音是一种简化、模糊的小声发音,是一种不十分精确的近似发音,就像我们平时用汉语快速讲话的发音一样,深究起来很多音都是简化发音,比如说快速说“学英语”三个字时,听起来很容易像“徐一语”。快速发音虽然不严格精确,但它却是日常生活中人们自然使用的正常发音,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说话时把每个汉字的音都发得咬牙切齿地准确,那反而会把人吓跑,觉得你不正常。然而在初学一种语言文字的发音时,慢速发音却是事关生死地重要,“学英语”三个字就必须发成“
xue ying yu
”,若一开始就发成了“徐一语”,那往后的学习还不乱套?十分遗憾的是,中国人目前在字典上、磁带上、教科书上所看到的一切英语单词的发音音标,都是按照快速发音的样子标出来的,这使得中国人学英语多年来其实一直也不知道自己所背的那些单词到底是什么发音,因此一直也就没法发现英语单词的音形对应规律,因此就只好把英语单词当成电话号码死记硬背。
  “慢速发音”就是英语单词的慢速、饱满、大声的发音。这听起来好像容易做到,其实试一下你就会发现很难做到,这就好比快骑自行车时容易,慢骑了反而不容易,有人甚至还会摔倒。因为过去大家看到的单词音标都是带有重音的音标,这种音标只在重音的位置上准确标音,而在轻音的位置上都是快速模糊的近似标音,真让你把轻音的地方发准了,你会发现还真就做不到,甚至从来没想过轻音的位置该如何发音。只有听到了单词的慢速、精确、大声的发音,你才能恍然大悟地发现英语单词的音形对应规律,才能发现用语音来记忆单词的绝妙的规律。
  比如单词 astronomy( 天文学 ) ,它的快速发音是 [ 反estr反Cn反emi]
,这个音标是人们在字典上可以看到的快速音标,其中除“ tr反C
”外,其它音都是近似标音,听见这个发音时你没有办法写出单词的拼写,因为音标 [反e] 是一种近似发音,它对应 a 、 e 、 i 、
o 、 u 等多个字母,你不知道该写出哪个字母。而 astronomy 的慢速发音是 [ a s- tr反C-n反eu-mi]
,这个音标是人们在字典上看不到的精确发音音标,这个音标的发音与单词的拼写音形对应,听到它你完全可以不费力地写出
as-tro-no-my 这个单词。这种靠慢速发音写出英语单词拼写的方法就叫“慢速发音记忆法”
  有同学可能会问,英语中听到一个发音时有时可写出好几个字母,比如听到音标 [ 反v] 时,写 u 和
都有可能,这怎么办呢?不要担心这个问题,不要以为汉语拼音是一一对应的,可以用声音来记忆,其他文字只要不是一一对应,就必须要死记硬背。其实拼音文字的音形之间除一一对应外,还有其他的对应方法,比如英语单词的对应规律就叫做“顺口对应”,它虽然有一个发音对应多个字母的现象,但一个字母在单词中所采用的发音应该是最顺口的那个发音,凭着这个规律也能判断出单词的拼写,再加上开音节、闭音节等其他发音规律的配合使用,判断出单词的拼写还是有足够依据的。对于少数确实不遵守对应规律的单词(比如外来语单词),也还可以通过眼睛阅读来熟悉他们的形状,只要你听说读写同时进行,你会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来看到并记住“学校”的拼写是
school ,而不是 skool ,“电脑”的拼写是 computer ,而不是 komputer 。
  有的同学还可能会问,改记“形”为记“音”,不还是要记忆吗,记“音”是否也一样困难?请不要担心这个问题,人的大脑记音的能力比记形要强一千倍,人记住
个电话号码不容易,但记住成千上万的声音却十分容易。人可以毫不费力地记住从小到大所听过的一切歌曲的主旋律,可以毫不费力地记住从小到大所认识的一切人的声音,可以不知不觉地记住和分辨出自然界里的一切声音。如果电视里有一个歌星在演唱一首歌曲,或着有一个政治家在发表演说,不用看人你也能一下子听出他是谁。多年不见面的老朋友,一打电话就可以听出是他的声音。人的大脑有先天强大的记音的优势,人类正因此才发明了语言,把世上万物命名为声音,然后用声音记住它们,并用于交流。用声音来记忆语言文字,特别是记忆具有拼音文字属性的英语单词,则好比龙归大海,鹰飞长空,将出现势如破竹游刃有余的记忆优势,将彻底解决你多年来烦恼的学英语难题。
  还有的同学还会问,用慢速发音记住了单词,那单词的快速发音还会不会呢?更不要担心这个问题,慢骑自行车要是过了关,加快还用学吗?
  还有的同学还会问,那过去已经知道的“字根”、“联想”等记忆方法还有没有用呢?回答是“有用”,但不关怎么说,字根、联想等记忆方法还属于记形,而不是记音,不是根本的记忆方法,中国学生目前背英语单词最大的问题是忽视语音记忆,走出背单词苦海的最根本办法还是记音。
  还有的同学还会问……
  不要问了,记英语单词,就应该靠记音,这是没什么好商量的事情,是客观规律。外国人都是这么做的,因此外国人没有背单词这码事,中国人不知道英语单词的准确发音,去记形,因此才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记忆困难。有了英语发音,英语单词怎么记都容易,没有了发音,什么问题都出来了,请赶快学会用准确的语音来记忆英语单词吧,它将使你走出背单词的迷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为什么过去没有人想到过英语单词的“发音记忆”
语音记忆,就是用学会单词发音和记住发音的方法来记忆英语单词。这个方法的关键就是要掌握英语单词的音形对应规律,即知道哪个字母发哪个音,但过去人们常常抱怨英语单词的音形对应规律很乱,没有办法对英语单词进行语音记忆,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如果真的没有规律的话,外国人也得像背电话号码那样死记硬背英语单词,他们也同样背不下来,而到外国去根本找不到有哪个外国人在“背”英语单词,这就说明他们肯定也在用某种规律来认识和记忆英语单词,只是他们自己说不清而已。
  中国人觉得英语单词的发音和字母之间不对应,也是因为受到汉语拼音先入为主的影响,误认为只有像汉语拼音那样发音与拼写字母一一对应的文字才能用语音记忆法来记忆,若出现一个字母对应两个或三个字母,就没发用语音记忆法来记忆。其实拼音文字的发音与拼写字母的对应方法除了一一对应以外还有其他对应方法,这些对应方法同样可以用来记忆英语单词。就我自己对英语单词多年的研究经验来看,我发现英语单词的发音和拼写之间遵循的是一种“顺口对应”的关系。什么是顺口对应呢,就是英语单词的最高发音境界就是“顺口”,为了发音顺口,一个字母可以有几个发音来供选择,但最后选择的结果一定是让这个字母在单词中发音顺口。若有时选几个音都顺口的话,就尊重英语的历史,查查字典,看看英国人至今为止选择的是哪个音。按照顺口规律,一个英语字母的几个发音都不是随随便便存在的,而是为了使发音顺口的需要。这样英语单词的发音便有了依据,根据这个依据就可以猜测出一个单词为什么发这个音,反过来也可以根据这个依据记忆英语单词。比如字母
d 的发音,它在英语单词中有两个发音,一个是 [d] ,一个是 [d3 ] ,第二个音的存在就是为了发音顺口,它用在字母 d
的后面连着字母 u 的时候(如education), u 这个字母的发音是 [ju]
,它在发音时最大的口型特征就是嘴唇向前撅起,为了发好这个嘴唇向前撅起的 u ,它前面的 d
在发音时也不得不悄悄地把嘴唇提前撅起,结果本来想 [d] ,却不知不觉地发成了 [d3 ] ,因此字母 d 就多了一个发音 [d3 ]
。反之,当听到发音 [d3] 时,若后面连着一个音 [ju] ,你就多了一个猜测单词字母的线索,这个字母就是 d
。与此情况类似的还有字母 t ,它也有两个发音,一个是 [t] ,一个是和sh一样的音 ,前者名正言顺,后者也是用在 t 后面连着字母
u 时的发音(如future)。再比如字母 u ,它除了发 [ju] 的音外,还发一个音 [u:]
,这个音也不是凭白无故存在的,也是为了发音顺口,比如单词 blue ,里面的 u 本来应该发 [ju]
,发音时嘴唇向前撅起并略张开,但由于 u 前面的字母 b 、 l 都是口型紧闭的音,若 u
字母的发音嘴唇向前撅起并略张开,就会发音不顺口,因此 u 的发音改成了口型紧闭的 [u : ] ,以保持口型一致。反之,当听到发音
[blu:] 时,便可以自信地猜测出这里的音 [u:] 对应字母 u (特别是当有机会还见到过这个英语单词时)。
  以上这样讲解尽管有道理,但大家看了后还会感觉复杂,担心顺口对应规律是否会很复杂,运用起来是否会分析来分析去,请大家不必担心,我已经将这个规律归纳成了两张表格,“语音大表”和“英语字母发音表”,这两张表格很简单,是朗朗上口的两个口诀表,小学生几天就可以背下这两个口诀表,之后就可以运用这两个表中的口诀猜测英语单词的发音和记忆单词了。
  有的同学也许会担心,英语单词的发音与字母的对应规律很复杂,常常是一本书都讲不清,可能简化成两个口诀吗?请大家相信,如果发现了“省略发音”的秘密,原来大家所知道的杂乱无章的没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简化成很简单的口诀的。
省略发音,指英语单词里有多个元音字母相连时,往往只取其中发音顺口的一个元音字母发音,其余的元音字母不发音,比如 read 中,字母 e
发音, a 不发音; great 中字母 a 发音, e 不发音; beauty 中字母 u 发音, e 、 a
不发音。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两个或多个元音同时连接起来发音时会十分费劲,元音之间难以区分开,就算把所有字母都连起来发音听起来也往往只有其中一个较顺口的字母发音响亮,其余较不顺口的字母发音不响亮。如朗读单词
great 时,即使 e 和 a 都发音, e 的声音受前面 gr 的影响也明显弱小,被 a 盖住,因此便只有 a
发音。这个简单的规律一旦被识破,过去人们认为杂乱无章的英语单词的音形对应规律立刻变得简单,比如过去人们认为英语音标 [i : ] 对应
9 种拼写, (1)ee ,如 meet ;( 2 ) e ,如 be ; (3)ea ,如 sea ;( 4 ) ae ,如
daemon ;( 5 ) eo ,如 people ;( 6 ) oe ,如 phoenix ;( 7 ) ei ,如
receive ;( 8 ) ie ,如 believe ;( 9 ) ey ,如 key ,其实这 9
种拼写都是一种拼写,即只有字母 e 发 [i : ] ,与 e 在一起的另一个元音字母根本就不发音。
  掌握了“顺口对应”规律,并知道了“省略发音”的秘密后,就可以用慢速发音来记忆英语单词了。比如单词
astronomy( 天文学 ) ,它的慢速精确发音音标是 [as-tr反C-n反eu-mi] ,单词里第一个字母 a 放慢发音后发
[a] ,第七个字母 o 放慢发音后发 [ 反eu] ,这个慢速音标是人们在字典上看不到的音标,它与单词的拼写字母顺口对应,当听见
[as-tr反C-n反eu-mi] 时,即使是不知道顺口对应规律,一般学过点英语的人也可以很容易地写出单词的对应拼写字母
as-tro-no-my ,若再滚瓜烂熟地背下了上面提到的顺口对应规律的两张口诀表,则小学生也可以好不犹豫地写出单词
as-tro-no-my
。这样大家就不需要死记硬背这个单词的字母组合,而只要念准和记住单词的发音就可以记住单词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单词在字典上的音标是
[反estr反Cn反e mi] ,这个音标是快速模糊发音的音标,其中第一个字母 a 和第七个字母 o 在快速模糊发音时都简化成了
[反e] ,听见两个 [反e]
时人们不知道该写出哪个字母,因此没法用这个发音来记忆英语单词。因此大家觉得英语单词难以用发音来记忆,和大家目前在字典上看到的音标都是快速模糊音标有关,使大家不知道英语单词的真正发音是什么。因此首先要发现字典上音标的不足,并学会用顺口对应规律来推断单词的慢速发音。
  当然,由于历史的原因,世界上除汉语拼音外,其他拼音文字的对应规律都不是百分之百可靠的,都有一些特殊情况的单词不遵守规律,这些特殊单词仍需要大家用眼睛来记忆和分辨它们的形状。但请大家不要担心,因为这些特殊单词在英语里的数量是十分有限,而且主要集中在很简单的单词中,如
one , have , put , come
,这些简单单词的不符合规律不影响英语单词总体来说符合顺口对应的特征。我们要善于发现那些极为重要的可以被我们利用的规律来学会英语,而不要被少数特殊情况所迷惑,轻易否定极为重要的规律,更不能对极为重要的规律视而不见。
怎样进行“发音记忆”
网友提问:怎样进行发音记忆呢?
曲刚答复:
“发音记忆法”,是在发现了英语单词的“慢速发音”和“省略发音”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一种“发音记忆”的方法,它为每个英语单词都标注了两种音标,一是目前人们已经认识的
“快速音标”,二是我经多年研究后为每个英语单词重新编写出来的“慢速音标”。该方法以磁带的方式带领学习者朗读单词的慢速发音,并讲解发音和拼写的对应规律,同时插入听写时间,使学习者边听发音边写出单词的字母拼写,这样学习者只用“听”的方式就可以背英语单词,学习者只需在起床、睡前、走路、散步、晨练、坐车等零散时间里随时打开录音机听磁带跟读,就可以既学发音听力又背单词,一举多得,使枯燥的背英语单词大大轻松。
用“发音记忆法”来记单词,以听磁带为主,以看书为辅,分朗读和听写两步。首先是朗读,比如记忆英语单词astronomy(天文学),学习者首先跟随磁带反复朗读单词的慢速发音[Bs-trR-nEu-mi],然后跟随磁带朗读单词的快速发音[Es5trRnEmi],并体会快速发音来自慢速发音。其次是听写,磁带中在朗读的同时,还留出了听写时间,学习者在听到慢速发音[Bs-trR-nEu-mi]时,可以查阅语音大表中的音形对应表(即每个音标下面的红色字母部分),并按照慢速发音写出英语单词as-tro-no-my,从而彻底记住这个单词。中国学生在初中、高中总共要学习3300个英语单词,平均到每学期中也就学习270个单词,平均到每天中也就学习1.5个单词,按理说实在不算什么难事,但过去由于中国学生没有采用“发音记忆”的方法来记英语单词,因而即使这么少的英语单词也还是记不住,导致各学期积少成多,到高中时,累计起来记不住的英语单词已经过千,使记单词成为大难题。而用朗读听写记忆法来记忆英语单词,由于记忆方法合理,可以在几周内就记住一学期的200多个新英语单词,可以说一学期的单词,几周背下。
处理好记“音”和记“形”的关系
网友提问:我背了很多的字根来记单词,而你提出发音记忆,那么字根怎么办?
曲刚答复:
快步英语提出了英语单词的“发音记忆”,而有的同学可能已学习过用“形”来记英语单词,如何处理用“音”来记忆和用“形”来记忆的关系呢?请同学们用“七分靠音,三分靠形”的原则将两者结合使用,并处理好音、形之间的关系。
汉字是象形文字,英语是拼音文字,记汉字“七分靠形、三分靠音”,记英语单词则反过来,“七分靠音,三分靠形”。靠“形”来记忆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勤看勤记,练习眼熟,记住单词的“形”,但由于英语单词成百上千,记形的方法效果很差,只能用来记住简单的单词。记形的另一个方法是“字根法”,即认识组成英语单词的各种字根、前缀、后缀,来辅助记忆英语单词的意思。如“st”是字根,有“站立、停止”的意思,因此stop,
stay, state, station, stand, star等单词都和“站立、停止”有关,insist, institute,
system等单词也都因含有“st”而从“站立、停止”演化而来。认识一些字根对记忆英语单词很有好处,然而英语单词毕竟是“音”,最终还要靠“音”才能记住,认识字根只能临时地记忆英语单词的“形”和有助于猜测单词的意思,仅靠认识字根是难以长久彻底地记住英语单词的,有不少学英语人靠字根在短期内背下过英语字典,但仍然会很快忘记,然而若在认识字根的情况下趁热打铁地再用“音”来记忆英语单词,则会获得更理想的记忆效果。“七分靠音、三分靠形”,是英语单词的记忆原则。
5.关于英语阅读
要警惕刀枪不入的“假读”
网友提问:英语阅读怎么老是难以提高,我大学毕业几年了,因为想打算出国,基本没间断过英语学习,也经常找英语文章阅读,但似乎读来读去进步总是不大,老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这是怎么回事呢?
曲刚答复:
要警惕服“刀枪不入”的“假读”。很多人天天读英语,可就是阅读水平不见提高,老是猜来猜去地猜不明白,糊里糊涂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就是由“假读”造成的。什么叫“假读”呢?首先要讲讲我经过长期研究后发现的英语阅读中的“母语转移现象”。我们的大脑在阅读外语时有一个顽固的习惯,就是顽固地把一切读进来的英语单词都统统转化成汉语来理解和记忆,并且达到了顽固不化的程度,这造成一篇英语文章读完后,英语没记住什么,汉语反而记住了。请大家做一个试验,请你找一篇简单的英语文章,找旁边的一个人(比如你的同学)来让他阅读,等他读完了把书合上,你先问问他读懂了没有,如果他说读懂了,你就让他用汉语把文章的内容讲一讲,你会发现他讲得头头是道,等他讲完了汉语后,你突然地问他:“你能不能用英语把你刚才读过的文章讲一讲,哪怕讲得很简单?”这时侯你就会发现他哑口无言,基本讲不出,为什么英语在大脑里一点印象也没有留下?这就是“母语转移现象”造成的,他刚才读的英语文章在大脑里一点没剩地被全部转换成了汉语,因此他只记住了汉语,根本就没记住英语。“母语转移现象”是由大脑中汉语和英语严重的不平衡造成的,中国人的脑子里汉语十分地发达,汉语的年龄与人的年龄一样长,是一个庞大的符号系统,像一棵大树一样把大脑占据得非常牢固。只要我们的眼睛、耳朵获取了一丁点语言符号信息,我们的大脑就会毫不犹豫地立刻把它们转化成汉语来接收,这种强大的不可抗拒的母语转换力量造成了外语学习的巨大困难,使外语读来读去根本进不到你的脑子里。在你大脑里汉语是一棵大树,而英语只是一棵很弱的小草,英语哪能抢得过汉语?别看你眼睛看的都是英语文章,可读到眼睛里面后就不是英语了,而是立刻被转化成汉语了,不到一秒钟就全部被转化完了,英语刀枪不入,当然记不住。因此别看有些人天天读英语,其实根本没什么提高,是“看英语,记汉语”的“假读”,所练习的不是直接阅读英语的能力,而是英汉转换能力,是一种“拐了弯儿”的英语阅读能力,用这种“拐弯儿”的阅读能力读简单的文章还算勉强,读地道复杂的英语文章就不行了,因此很多人读英语时永远也不轻松,就算是读一张十分简单的英语产品说明书也要紧锁眉头,猜来猜去,因为大脑里汉语在那把守着呢,外语根本进不去,进去的外语也都转换成汉语了,读完后用英语讲不出来。
怎样克服“母语转移现象”造成的“假读”呢?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口语”。读进来的英语不是印象不深吗?不是要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评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