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华人年轻工程师而言,视频亚洲欧洲华人哪个国家长远发展的

对华人年轻工程师而言,欧洲哪个国家长远发展的前景最好,到了中年成就期望极值最大? |
我的图书馆
对华人年轻工程师而言,欧洲哪个国家长远发展的前景最好,到了中年成就期望极值最大? |
【涛吴的回答(132票)】:
昨晚乍看到题目多少有点被提问者的气势镇住。大概是我习惯被命运掐着喉咙,很久没有碰过这种指点江山的命题——好吧也许小学时手捧两战战史面对欧洲地图纵横捭阖、中学时通宵熬夜在《文明》里惨淡经营的时候有过,但现在我觉得,人生只能到处种树然后守株待兔;像题目里这样在选择出现之前就去考虑该选择什么,很容易徒增烦恼。
不过也并不是说这个问题就大而无当。甚至这样的问题或许也只能在大尺度 / 统计数据上看才有意义,而不是单独靠列举个案来说明某个论点。我相信即便理论上能得出 B 国比 A 国优渥的结论,也总可以找到某甲在 A 国风生水起,同时也有某乙在 B 国朝不保夕。当然也是因为我阅历还离能够根据提问者的情况给出切实中肯的建议相差太远,虽然我也很难想像能有一位四五十岁在欧洲各国摸爬辗转过多年的老华人工程师会在知乎上站出来为后生们指点迷津。
不说废话了。欧洲经济目前最好,这个应该没什么疑问。英德法三国相比,无论 GDP、GDP per capita、失业率、基尼系数这些看得到的数字,还是社会安定程度、政治混乱程度乃至妇女平权程度这种无法量化的主观感受,德国都要好一些。而对于技术来说更重要的是,德国的工业企业领域宽广,数量众多,而且都非常务实,只要能给公司带来业绩,基本上任人唯贤,移民背景不会是太大的障碍。社会风气也不错,德国人直来直往,甚少装屄,务工的勤恳敬业,经商的坦诚实在,官吏系统虽然拖沓,但是友善廉洁。职场上人际关系比较简单,劳动强度不大,补贴齐备,假期多,医疗和养老有保障(前提是不能只依靠国家养老保险),加上气候啦申根区啦公共交通啦之类的额外优势,我认为想要安居乐业的话,德国算是综合下来的不二之选。当然我身处德国,上述结论毫无疑问地有个人偏见,并且针对其中任何一点我自己也可以举出耳闻身受的反例,但如果老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是会选择……咦,我是说德国。
瑞士是个奇妙的存在,一个领土不过四小时车程的内陆国坐拥那么多制造业和金融业巨头,而同样是小国寡民山清水秀,隔壁的奥地利就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完全想不出来奥地利有什么工业名牌……KTM?)。薪水很高,生活质量一流,美得无可挑剔。但是瑞士没有蓝卡,并且由于优先权审核机制的存在,使得找到工作虽然并不异常困难,也是非常看机缘的事情,想要长期留下更是难上加难。
对于技术移民来说德国瑞士的最大障碍是语言。不会德语生活真的相当痛苦,是任何略有智慧的人都无法忍受的别人看起来都替你难受的文盲般的痛苦。工作上则会严重限制能够选择的职位和能够要求的薪水,上升空间更无从谈起。许多跨国公司说「工作语言是英语」不假,但在这些公司工作并不意味着只使用工作语言就够了——英语和德语的替换使用是一种 code-switching 机制,德语母语者跟你说英语时是同事,说德语时是朋友,不懂德语就意味着交不到职场上的朋友。
如果只会英语是不可克服的硬性条件,那我觉得荷比卢(Benelux)地区并不是首选,原因是那里竞争太激烈,大家都抱着一样的想法去碰运气。而北欧瑞典、挪威这些福利社会可能都是更好的选择,挪威比瑞士更富裕,人口更稀少,当然可能也更无聊一点。在石油产业完蛋之前挪威经济都不会差,瑞典更是机电、通讯、医药强国。不过北欧的气候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影响可能还挺大。
另外欧洲其实还有一些比较偏门的地方,比如马耳他,可以全英语工作。这是个很奇妙的国家,如果你愿意试试而且能忍受的话。
大概就这样吧,可能也没什么帮助,至少没办法确定什么「中年成就期望极值」。我是基本认定目前阶段的第一代华人移民在欧洲升到高层的可能性不高。移民背景导致 incompetence 占一部分因素,另一部分也是因为欧洲本来就老龄化严重,企业中层领导都是大批四五十岁的人,你非要跟中国美国这样毕了业干两三年升主管的环境相比并且认为那样才是「有成就」,不合期望才是情理之中。我不认为晋升才是工程师的唯一成就。况且人生成就也许是一个以时间为自变量的函数没错,但极值定理对它是否适用是非常值得存疑的事情。如果一心去追求最值,沿途座标轴上的其他风景很容易就毁了。
最后本版同文说「中国」的这些答案,答非所问且不说,我是觉得有点盲目乐观(当然,悲观是我的中名)。德国比四川小四分之一,GDP 是四川的九倍,9 × 0.02 和 1 × 0.15 哪个多?欧洲企业去中国当然是赚钱去的,而且是赚大头。再者,以国内不到10%的人占有着80%财富的分配状况,新增长的财富会有多少分配给显然身处90%里面的工程师?
选择欧洲除去悠闲之外就是要规避风险,国内每天都在上演僵尸片,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多人相信自己是一定会活到最后的主角,而不是出镜一秒就被花样生吞活剥的龙套——明明已经有那么多人装备着砍刀、十字弓、霰弹枪、火焰喷射器甚至M1A1都照样挂点,换你就算开一辆勒克莱尔或者豹2去,胜算又能提升多少?没有背景、没有野心、只有一技之长的非投机主义者并不适合回国拼杀,呆在欧洲挺好的。也许在这里发展更像一部风光片,一成不变的青山绿水城堡教堂看太多固然乏味,但至少你确定地知道,剧情里不会死人。
【ShuopengWang的回答(18票)】:
做IT的话,即使是工作语言也是大部分德语的。纯英语,有,这几天办公室有个美国同事来交流,感觉这帮德国人英文意思是清楚的,流畅度打个问号。如果以移民为目的,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德语会是非常大的一道坎。至于SAP之类企业会不会有所差别,且等大神回答。传统行业如比较守旧的零配件或者机械设备提供商或者能源行业确实难,毕竟德国是中小企业为骨干。
正好了解一些的职场情况。实际并不乐观,经济总体形式差德国很多,消费也高很多,工业方面不及德国中小企业万花齐放。至于英文当然是个很大的优势。有朋友因为伴侣在德国,正好公司业务整合,就在德国找了个企业的工作,工作语言是英文,但是依然在生活方面有巨大障碍。
结论,德国欢迎人才,德语是个大坎,德国经济形势很好,德国移民政策较好。国内居民相对来源还算单一,住得离大城市远一些便没太多土人阿人,整体大部很宜居。
但是想干到管理层或者技术中坚,我觉得还是少期望的好。普通工程师已经金钱上很/足够幸福了,至少我满足了。
【樊越的回答(0票)】:
荷兰最近也不行,philips招人大把大把的通过中介啊。
现在荷兰的政策是30岁以下没有荷兰本地毕业证的起薪38600欧一年,30岁以上的52000多欧翌年。30岁以下的这个还有希望,30岁以上这个估计就危险了。
【王一的回答(0票)】:
如果一点都不打算学德语,想从国内申请过来直接工作,难度很大。建议你先在国内开始试着找德国这边的工作,找到了再考虑来不来的问题。你现在想得有点多了。
如果是技术上的顶尖牛人,可能性相对大一点。
【bins的回答(0票)】:
总体欧洲工作机会好的地方不如美国多,唯一具有大城市竞争力的只有伦敦。伦敦本身很多政策上已经脱离了欧盟,工作氛围与竞争也与其他英国城市不同,基本伦敦工作的外国人占多数,美国的成就来自于移民,伦敦也是这样。所以伦敦肯定是在欧洲发展最好的城市
如果要比中年成就,中年成就不管在美国还是欧洲都不如中国发展好,中国发个快速发展的国家,很多机遇是发达国家无法比拟的。欧美你到中年只会过的比较惬意,医疗保险都有充足保障,不会为未来担忧太多,但你事业不会有太大突破,有雄心的还是回国发展好
【韩杨的回答(1票)】:
这个,我觉得看人的选择吧。做IT,基本上最好还是在美国。世界最好的计算机研究机构,最好的计算机专业大学,最好的计算机领域公司,最顶尖的人才都在美国。美国机会多世人皆知。如果能去,去美国吧。
至于留欧还是回国,要看个人意愿。职业发展角度,欧洲不如中国。欧洲被人称为老欧洲是没错的,有志向的年轻人都往美国跑,很少人愿意留在欧洲。可以看看欧洲人年龄构成就知道了,老人多。老人多意味着思想观念保守,没什么创新意识。所以不适合做IT研发方向。欧洲也缺少计算机领域的公司,进科研所倒也不错,只不过机会太少了,而且没什么钱可赚。本来码农这个职业应该是收入偏中上的,在欧洲排不上吧。
欧洲也有计算机公司,多是XX驻XX分公司。由于欧洲人力成本更高,导致如微软、谷歌等把研发中心设置在本土或者中国或者印度。欧洲比较出名的可能就是SAP了吧。英国比其他欧洲国家好一些。至于职业发展,这么说吧,欧洲公司外国人很少能爬到高层的,不是因为人少,而是你懂的原因。
国内机会就多了。BAT或者其他公司也都行,个人发展因人而异。不细说。
但是最终留在哪,不单单是取决于职业发展。也与你所在的环境有关。如果留在北上广,你工资没有m,买房就要靠家里(有房者除外)。然后买车结婚生孩子,成本都比国外大。而且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环境污染这些在中国都是无法避免的。所以我个人倾向于即使发展机会再多也尽量不要留中国,因为我觉得健康安全得活着比啥都强。
当然,如果你能混得和霸道总裁一样,说喝奶茶就喝奶茶,说买别墅就买别墅,那在中国就挺好。赚够钱,老了去移民国家养老。是不是很开心?
对了,其实加拿大澳大利亚也挺好的。
【支浩宇的回答(0票)】:
日本比欧洲好些,欧洲没啥前景,又有时差
【知乎用户的回答(3票)】:
到了中年,在欧洲国家的社会地位是不会有什么提高的,财富积累不会超过同等级欧洲人,而且,在同等级能力的情况下,但他们的上升通道,明显比你宽
要想获得较大的认同感,大部分人还是只能从中国人中找,想获得成功感,可能还得回国找,还不一定能找到,因为好的生活环境,好的工作氛围,不是靠你的个人努力得来的,它本来就在那
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环境都已相对完善,薪资、福利都是有数的,如果只是当打工的,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前景是很清楚的,无所谓期望值极大。
【Huangzhidu的回答(1票)】:
既然问的是中年成就期望…那我觉得是中国,但看到限定条件是欧洲国家,那也许是德国,有近中年的码农朋友在德国发展,现在神爽,但单说事业上,其实一直很关注中国的消息。抛开事业,他想留在德国,仅供题主参考!(中国的“陷阱”比程序里多多了,感觉是适合发展但不适合生活的地方,去留取决于题主的期望方向)
【BryantKobe的回答(13票)】:
谢大神 邀请!
我的回答是中国!
对的,就是中国。
我觉得中国的发展前景比你说的所有地方都好。
在德国积累几年经验而后回国发展是最好的。
还有我想提醒你下,在德国(欧洲其他地方我不清楚)非常罕见有中国人做技术进入上层的,到现在为止我只听说过一个叫万钢的。
所以啊,中国其实很好,你要是感兴趣可以来德国工作一段时间再回去。
要是码农的话是可以用英语做工作语言的,这没问题。但是,德语还是要学的。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啦!
【知乎用户的回答(9票)】:
馆藏&70402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北美华人汽车工程师协会2016年会员大会成功举办(组图)发布时间:
11:03:36.0
&2016年3月26日,北美华人汽车工程师协会于Bloomfield图书馆举办2016年度会员代表大会。来自东南密西根、加州洛杉矶和硅谷、加拿大和中国的协会代表近60人参加了会员大会。其中大底特律地区上任理事和协会骨干以及当地资深专家和协会志愿者也参加了大会。协会副会长杨笑风博士主持了大会。他首先代表协会欢迎各位在百忙之中参加大会,并介绍了会议日程。协会秘书长邹大庆博士作了“2015年活动报告”。他谈到协会在2015年度里,在协会建设、国际交流与商务、职业发展、社区文化建设等诸方面都举得了骄人成绩。这包括协会年会、车联网技术论坛、汽车技术与职业发展研讨会、上海分会年会、加拿大分会年会、一汽底特律人才招聘会、北汽底特律人才招聘会、SAE China智能交通网联论坛、CFD技术研讨会、底特律招聘会、夏季野餐、春节联欢、少年之家以及各种社团联谊等活动。邹大庆博士代表协会对2015年度特别突出贡献的会员给予了表彰。协会创始人之一、前任副会长李伟博士获得了协会最佳领袖奖;胡凤卓等30人获得了协会最佳服务奖;青年职业才俊奖由密西根大学的李骥博士获得。协会副会长董愚博士作了“协会成立五年回眸”的报告。董愚首先回顾了协会创建过程中三次筹备会议,成立大会盛况与协会核心成员分工,以及协会概况。强调了协会性质和宗旨、目标和运作、协会会员发展以及加拿大与中国分会。协会自成立以来五年中,共举办21场大型学术交流、25场商务往来和27场会员联谊活动。这些活动大大增强了协会会员之间的学术交流和联谊交往,增强了美中相关团体之间的交流,增强了与中资企业和研究院所之间的合作。董愚博士总结了协会五年来的主要业绩,建立了交流平台、商务平台、联谊平台、跨界平台、管理平台、宣传平台与奖励平台。协会五年来的运作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也需借鉴与思考。协会凝聚了一大批有热情、有热心、有闯劲、有能力、有奉献精神的专业人士和志愿者。为适应协会长远发展目标并健康、稳步、可持续性发展,协会亟需加强核心领导机构。协会的发展目标是建成一个朝气蓬勃,具有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的大型华人专业团体。协会会长石放辉博士作了“协会下一个五年规划”的工作报告。他强调协会运作走向美中”哑铃模式”,美中哑铃是协会利用地利条件,&创业者-志愿者&创志&哑铃是协会创造人和条件的举措。除了大理事会和秘书处外成立了汽车资讯, 青年家园, 通讯多媒体, 少年之家, 先进汽车电子等组织。协会越来越多的专业与商务活动,使得协会从纯志愿者的参与,到创业者转型。协会是一个拥有企业元素的协会。&石放辉博士郑重提议,经协会核心管理层认真考虑以及律所的反复咨询,协会从原注册的会员制改为董事会制。这一协会发展历程中的重大决策,是为加速推进NACSAE作为具有企业元素的协会,进一步确立创业者和志愿者作为协会共同拥有者的目标,使协会在下一个五年之内,再登上一个台阶,并取得长足发展。与会者经过热烈讨论一致举手表决通过了此项提议。Dickinson Wright律师事务所刘芳律师从法律角度介绍了协会章程修改草案。她首先明确了董事会的责任和权利,董事会与理事会的关系;介绍了会员、荣誉会员、杰出会员和理事会理事成员的责任和权利;介绍了董事会成员的选任及职责,理事会的组成、选任与职责。与会者通过了协会章程修改草案。协会副会长杨笑风博士主持了2016年度大理事会理事的提名与选任。他强调了大理事会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能广泛联系不同的国家、区域、公司、机构和群体。2016年度理事人数为95 人,其中新任理事20人,代表着全球华人汽车精英。他对每位2016年度选任的理事一一作了介绍。协会副会长董愚博士根据新会章5.1节关于董事人选的规定,宣布首届董事会由以下7人组成:石放辉博士、刘海峰博士、杨笑风博士、董愚博士、邹大庆博士、周士建博士和黄劲博士。根据上届理事会提名2016年度会长人选。现任会长石放辉博士当选2016年会长。刘海峰、杨笑风、董愚、邹大庆、周士建、阎凌燕、商松平、黄劲、陶献和王丽莎等10人为副会长。邹大庆兼任协会秘书长。协会秘书长邹大庆博士宣布了2016年度协会管理团队秘书处组成。王磊、李建伟、欧阳新、高卫楼、巩莉、龚秋明、肖琳、林辛凡、鹿鹏、张臣、吴冉、朱翔、苏克、李冬旭、潘月军、李磊为协会副秘书长。本次会员代表大会,是协会创立与发展五年来重要的里程碑。可以相信,协会在董事会的带领下,在大理事会、秘书处和各职能部门的齐心协力下,必使协会登上新的高度,使协会立足于世界汽车之林。(北美华人汽车工程师协会胡凤卓报道,赵安臻摄影)部分与会者合影协会会长石放辉博士作协会下一个五年规划工作报告&协会秘书长邹大庆博士作2015年活动报告副会长董愚博士作协会成立五年回眸的报告&副会长杨笑风博士主持2016年度理事的提名与选任
由于系统升级,评论功能临时关闭!&&·&&··············&&···················&&··········&&··········&&······   黑色星期五,加元汇率大跳水,盘中一度较昨日收盘价兑美元跌破75美分,创出近7个月的新低。 ...[]中国留学圈一直都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很多人宁愿选择美国二流大学也不去加拿大一流大学。 ...[]·············································································································· [
]·················· [
]········· [
]·········· [
]······· [ 移民路上,有我们相伴! ]······ [ 分享加拿大生活经验 ]····· [ 拿起键盘,敲出你的精彩 ]··············································
优鹤国家公园、加拿大班芙国家公园路易斯湖、努纳武特、劳伦斯河观鲸、…·········
在纽约,姑娘们纷纷爱上骑车,自行车时髦造型铺天盖地卷来!伦敦及巴…·········
你是否想过他或者她的一些小动作,是在为你表露爱意?但是,自己又因为怕表…·········
友情链接 |
| Copyright &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彭博:中国机会太诱人,大量硅谷华人归国发展_网易科技
彭博:中国机会太诱人,大量硅谷华人归国发展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Chinese Workers Abandon Silicon Valley for Riches Back Home)
网易科技讯1月12日消息,彭博社日前载文称,中国国内科技创新动力增强、薪水的快速增长以及广泛的发展机遇,正吸引在硅谷工作的科技人才和在美的留学生回国发展。以下是这篇文章内容的摘要:几年前,王翌(Wang Yi)还活在美国梦想之中。他毕业自普林斯顿大学,在谷歌谋取了一个职位,在硅谷购置了一套宽敞的一套宽敞的公寓。但是在2011年的一天,他让妻子坐在厨房的桌子旁并告诉她,他想回到中国。他厌倦了在这家搜索巨头做产品经理的工作,觉得有种吸引力在拉他回自己祖国开办自己的公司。不过,说服自己的妻子放弃加州的生活而一起回到上海可不是容易的事情。“那时刚发现她怀孕了,”今年37岁的王怡说,“在我们作出决定前的几个星期里,我们感到非常不安,但最终她还是回来了。”他的赌注得到了回报:他受到欢迎的英语教学应用“流利说”(Liulishuo)去年7月份获得1亿美元融资,使他成为不断壮大的从硅谷回到中国创业的成功人士之一。他的回国决定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趋势,这种趋势对对Facebook、Alphabet公司旗下谷歌等硅谷巨头来产生了令人不安的影响。接受美国教育的中国留学生人才正成为推动中国企业进行全球扩张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国努力主导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下一代技术尝试的关键力量。留学生毕业后在硅谷谋得一份工作并且获得绿卡,曾经是令人羡慕和梦寐以求的。但是今天,许多人转而希望在国内寻找职业发展机会,国内现在风投充足并且政府提供激励的财政政策以推动前沿课题研究。“越来越多的人才正在回归,因为中国创新领域真正有了动力,”全球知名猎头公司史宾沙(Spencer Stuart)的猎头肯奇(Ken Qi)表示,“这仅仅是个开始。”中国人在海外工作或学习回国后被称作“海龟”。获得在美国一家科技巨头的工作职位曾经被赋予了几乎无与伦比的地位,但如今在本土企业——从腾讯这样的科技巨头到诸如新闻巨头头条(Toutiao)这样的后起之秀——谋得工作也同样享有盛名。百度聘用前微软知名高管陆奇(Qi Lu)领导其人工智能业务,使他成为近年来最知名的海归之一。阿里巴巴的成功是一个催化剂。这家电子商务巨头在2014年成功完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首次公开招股(IPO),推动了中国企业的规模和创新发展。阿里巴巴和腾讯现在已经步入全球市值最高公司前十强之列,全球估值最高的五家创业公司位于北京,而非美国的加州。科技已经取代了金融,成为海外华人回国的最大吸引力,据全球化智库(CCG)和职业招聘网站智联招聘(Zhaopin.com)在2017年对1821人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这方面人才占回国留学生的15.5%。这个数字较2015年的调查数字上升了10%。并非所有人都选择放弃硅谷。据来自LinkedIn网站在2017年公布的报告称,全美国85万人工智能工程师中,有7.9%是华人。当然,这包括许多与中国大陆没有紧密联系或不愿意回中国大陆工作的华人。不过,在美国有华人血统的人工智能工程师数量还是多于中国,即使这些人只占美国人口的1.6%比例。搜寻海归已经刺激了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猎头行业。在微信和Facebook圈子,猎头们和来自海外的工程师在这样的社区里交流热络。吴杰(Jay Wu,译音)在过去三年已经为中国企业挖来超过100名工程师。作为跨境科技人才服务商GCP(Global Career Path)的联合创始人,吴杰建立了一个在线社区,为学生走向职业生涯提供服务。现在,这位旧金山居民已经建立十多个微信群以搜寻线索。这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毕业生表示,“微信是一个很好的渠道,可以密切关注这个圈子里发生的事情,也可以播放我们的线下活动。”他曾为阿里巴巴、京东和在线旅游网站携程举办过聚会活动。放弃美国的城市丘珀蒂诺(Cupertino)和山景城(Mountain View)而去北京,对于华人工程师来说的确是一个重要的选择。但是,中国大陆的科技巨头对他们具有吸引力的有三点,即工资的快速增长、发展机会和家的感觉。中国的互联网业飞速很快,甚至超过了美国同行。据称一家创业公司聘用了一名人工智能工程师,四年内给予的现金和股票价值高达3000万美元。对于那些不愿意归国的工程师,中国的公司正在增强招聘力度。阿里巴巴、腾讯、Uber的竞争对手滴滴出行和百度,已经在硅谷建立或正在扩展实验室。不过,职业发展机会被认为在国内会更多。尽管华人工程师在硅谷有很好的代表性,但是很少发展到顶层。在硅谷那些大型科技公司,担任领导角色的一般都是白人、黑人或印度人,很少见到中国人和其他东亚人的身影,这在硅谷似乎已经成了公司潜规则。这一现象被称为“玻璃天花板”。“越来越多在硅谷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中国工程师最终发现,加入一家快速增长的中国公司,对于他们来说在职业生涯上更有价值,”风投公司GGV管理合伙人童士豪(Hans Tung)表示,“在谷歌、LinkedIn、Uber和AirBnB,都有中国工程师,这些工程师正在试图弄清楚‘我应当留下还是回去’。” 童士豪组织了一些挖人才的活动。
中国高达7.51亿互联网用户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试验场,大笔资金和大数据对于那些想把理论变为现实的人来说是不可抗拒的。徐万红(Xu Wanhong,译音)在2010年获得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的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就职于Facebook的新闻业务岗位。他与来自中国创业公司UCAR Technology一个访问团队的一次偶然会面,导致了双方后来在网上的交流,并且在2015年提出跳槽要求。现在,他供职于“快手”( Kuaishou)。这是位于北京的一家视频服务公司,据称估值为30亿美元。(天门山)
本文来源:网易科技报道
责任编辑:王凤枝_NT254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徐杰总领事夫妇出席昆士兰华人科学家与工程师协会迎春会
  2月11日,驻布里斯班总领事徐杰和夫人曹艾斓领事出席了昆士兰华人科学家和工程师协会迎春会,与昆士兰华人专家学者共庆新春佳节。
  徐总在致辞中首先向专家学者及其家属致以美好的新春祝福,并介绍了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取得的辉煌成就。他指出,2017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017年也是中昆各领域务实合作蓬勃发展的一年,科技创新合作方兴未艾。昆州华人专家学者与中国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深入合作,推动中昆科技创新合作取得重要成果,为祖籍国的科技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徐总致辞
  徐总表示,昆士兰州是科技强州,科研实力雄厚。中国正在不断加大国家科技计划开放力度,支持海外专家牵头或参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吸引国际高端人才来华开展联合研究。中昆科技创新合作潜力巨大。各位专家学者在澳学习和工作多年,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取得了突出的学术成就,并长期致力于中昆科技创新合作,成效显著。
  徐总夫妇与在昆专家学者代表合影
  徐总希望广大在昆华人学者在新的一年再接再厉,进一步加强与国内科研人员的交流合作,推动中昆科技创新合作迈上新台阶,助力中澳、中昆友好关系、增进两国人民友谊。他表示,总领馆将一如既往支持昆华科协的工作,为大家做好各种服务工作。
  随后,徐总与昆华科协会长郭华博士共同为协会的新版官网揭幕。
  徐总与郭华博士为协会新官网揭幕
  周莉副总领事、冯安命科技领事陪同参加了活动。
推荐给朋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欧洲华人旅行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