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家庭成员内部称呼自己母亲 日语母亲ははうえ和おかあさん那个更常用

日语听说读写_求日语里家庭成员称呼的所有日文及罗马音__沪江网
网页版学习工具
求日语里家庭成员称呼的所有日文及罗马音
在沪江关注日语的沪友不想生病君遇到了一个关于的疑惑,已有1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知识点疑惑描述
求日语里家庭成员称呼的所有日文及罗马音
知识点相关讲解
所有带前面“お”的就是尊敬的,去了前面的“お”就是较随意的
おじいさん o jii sang
おばあさん o baa sang
おとうさん o tou sang -- ちち qi qi
(后面这个是对外人提到自己家人的时候用的自谦形)
おかあさん o kaa sang -- はは ha ha
おにいさんーーあに o nii sang -- a ni
おねえさんーーあね o nee sang -- a nei
おとうと o tou to
いもうと i mou to
おじさん o ji sang
おばさん o ba sang
—— Miya_belly
其他相关知识点拒绝访问 | www.incnjp.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incnjp.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ecc0fee0d48439a-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  转载+整理    最近想学习日语,所以比较关注日语。    我很赞同文中所说的:“学日语的人并不是去当汉奸”。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闲聊日语之1】听日本的广播,为什么听不懂?     我同事的孩子,自学日语,已有一定的水平,每天晚上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的日语新闻,能听懂大意。但前几天,他找到日本广播协会(NHK)的网上广播,一听,才发现好多内容都听不懂,于是他觉得自己的日语水平,原来没有那么高,他问我这是怎么回事。     我讲,你听不懂 NHK 的日语广播,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有许多日本的时事,比如前几天铃木宗男被逮捕,铃木宗男是谁,你大概都不知道,反之,中国的日语新闻,基本上都是中国的事情,所以容易听。     二是有些日本人名、地名、公司名等,比如职业棒球的队名、术语等,你听不出来,这就影响你的听力,反之,中国的日语新闻,基本上没有这些东西,所以容易听。     他问,那有什么好办法吗?我说有,首先,你随便找一家日本报纸,比如《读卖新闻》,去它的网站(网址 1),把当天的新闻标题与简介,大概浏览一下,心里有个基本印象,比如今天日本的大事是什么,国际的大事是什么,等等。随后,再去听 NHK 的网上广播(网址 2),情况就好多了,因为此时你心中已经有点谱了。     (1)http://www.yomiuri.co.jp  (2)http://www.nhk.or.jp/rj/ram/jp/japanese.ram     他按照我说的这个办法,试了试,感觉还可以。所以我把它写出来,供有兴趣的朋友参考。     ▲备注:这个帖子发表后,有几个网友跟我讲,第二个网址不能用,听不到 NHK 的网上广播。抱歉,都怪我没说清楚。第二个网址,不是在 IE 里面用,而是在 RealPlayer 里面用,后者是一个网上音频视频软件,免费的,许多网站都可以下载,当然也可以从它的公司下载,网址是:     http://www.real.com           【闲聊日语之2】用一句话,判断真、假日本人     在日本,有许多中国人和韩国人,都能讲流利的日语,并且相貌与日本人很接近,所以,从语言和相貌方面,很难判断一个人,到底是哪国人。日本有一位著名学者水谷修先生,认为用下面这句话,可以判断真、假日本人。     電車が遅れているようだけれども、もう来るでしょう。     它的中文意思是:电车好象晚点了,但是也该来啦。你用这句话,问一个人,“谁”该来了,假日本人一般说,是“电车”该来啦,而真日本人一般说,是“说话者所等的那个人”该来啦。这里的关键,就是格助词“が”。“電車が”的语法功能仅仅延伸到“けれども”,不再向后延伸,但非日本人体会不到这种微妙之处。     ▲备注:这句话,我还真试过几次,好象没有水谷修先生先生说的那样灵。有些网友也试了,也说没有那样灵。所以这句话,仅供各位参考吧。     
  【闲聊日语之3】留日经历对一个人未来生活的消极影响     假设有两个人,小张和小王,小张去日本(学习、工作、结婚等),小王去加拿大。下面让我们做一些比较。     (1)日本国土狭小,资源缺乏,人口密集,加拿大则国土辽阔,资源丰富,人口稀疏。     (2)日本是单一民族国家,日本人的内心深处,其实很看不起中国人,加拿大则是多民族的移民国家,加拿大人在本质上,对各个种族的人民完全包容。     (3)日本的工作压力较大,责任意识较强,心理负担较重,加拿大正好相反,人们比较注意劳逸结合,几乎没有所谓“过劳死”。     (4)日本虽然是民主、开放国家,但保留了许多非民主、非开放的传统,加拿大则是完全的民主、开放国家,没有任何政治上的禁忌和教条。     其实,还有其他一些可比较的因素,我这里就省略了。我们假设,小张和小王五年之后都回国了,我发现小王在未来生活中,由于他在加拿大的人生经历,他总体上更加积极,更加乐观,更加务实,心理上没有任何问题。     但小张的情况稍有不同。同以前在国内时相比,他的生活节奏更快了,心理压力更大了,察言观色的能力更强了,活的比以前更累的,心态没有以前好了,总之,留日经历给他的未来生活带来了一些潜移默化的、很难表述的消极、负面影响。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观察,并没有实验对象与实验数据,也没有定量、定性分析。我的看法是:如果你有相同的条件,既能去日本,也能去西方,我建议你优先去西方。我并不是一个反日者,我的外国朋友中,多一半都是日本人,我只是阐述一下我对留日问题的个人看法。     ▲备注:这个帖子发表后,少数人表示赞同,多数人表示反对,而后者,又几乎都是留日朋友。真是抱歉,这个帖子,只当是我放屁好啦。
  【闲聊日语之4】从“あなた”这个词看语言的微妙性     楼下的朋友谈到“あなた”(你),让我想起了一本书上,提到的一个关于法语人的小故事。     假设你在法国人的一次聚会上,看到有男女二人谈话,双方互称对方为 vous(相当于あなた),那么你可以断定,这两个人是刚刚认识的,还不太熟,互相比较客气。假设不久之后,又有一次聚会,男女二人又去了,这次双方互称对方为 tu(也相当于あなた),并且态度亲昵,关系密切,那么你有 80% 以上的把握,可以断定这两人已经上过床了。     我说这个小故事,绝对没有色情含义,只是想说明语言的微妙性。所以我觉得,孤男寡女在一起,如果不想引起非议,最好不用这种含义微妙的代词,要么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比如“山田さん”,要么使用没有主语的句子(在日语中很常见)。     ▲备注:这个帖子是发表在网易《日语学习》版上的,但《法语学习》版的版主也看到了,他跑过来发言,认为我的这个小故事,没有典型性。我不太懂法语(只能看懂大意),所以,请以这位版主的意见为准。           【闲聊日语之5】怎样识别日本公司里男女之间的暧昧关系?     昨天我写了一个关于“あなた”的贴子,有个朋友给我发邮件,让我介绍更多的细节,所以我想了这个题目。     现在有不少中国人,去日本公司工作。我这里说的日本公司,不是指中国国内的外企,而是指日本国内的公司。在日本公司中,男上级与女下级之间发生暧昧关系,是很常见的现象,但由于语言、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原因,中国人一般观察不出来。我这里简单谈谈如何通过语言,来进行识别。当然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识别,比如安装微型摄象机,偷拍,不过那不属于本文的论述范围。我的目的不是倡导大家窥探别人的隐私,而是增加对日本语言与文化的理解。     一、如果男、女双方经常使用人称代词“あなた”,则双方可能有染。     二、如果男、女双方经常使用“あの...”等意义含糊的称呼,则双方可能有染。     三、如果女方经常使用一些女性特有的助词,比如终助词“わ”,则双方可能有染。     四、如果女方经常使用一些女性特有的语调,比如将接续助词“けれども”念成升调,则双方可能有染。     当然,这只是一般说说,实际操作起来,对中国人来讲,还是很困难的,需要结合当时的气氛、表情、手势、甚至双方眼睛是否直视等,综合判断。     ▲备注:有几个在日本公司工作的朋友,给我发邮件,说他们公司里的女职员,都有自己的工作,除非特殊情况,一般不会主动找男上级汇报,因此看不出来谁和谁有染。我回答说,看不出来就算啦,本来就是闲聊,别因为看人,影响您的工作。     
  【闲聊日语之6】学会自己创造外来语单词     刚才看到楼下朋友写的日文信,其中“社区”、“关键词”等,他不知道日文,只好写中文,放在括号中。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的词汇,特别是专业词汇,日语中是没有的,完全可以自己创造,日本人可以创造,中国人也可以创造。     要想自己创造外来语单词,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知道外来语单词的英文原文,比如“社区”的英文原文是 community,”关键词“的英文原文是 keyword。这个条件一般来说比较容易实现。     第二个条件是将英文原文,转换为符合外来语单词“拼写规则”的片假名。我为什么要在“拼写规则”这四个字上加引号呢?这是因为日语并没有官方正式颁布的拼写规则,全部都是民间约定俗成。这就需要你掌握一定数量的外来语单词,观察他们的拼写与英文原文的对应关系,比如英语中现在分词 ing 最后那个 g,一般被转换为“グ”,英语中两个连续的辅音(比如 pp),一般被转换为促音“ッ”,等等。     具备了这两个条件,你就可以自己创造外来语单词了,比如将 community 转换为“コミュニティ”,将 keyword 转换为“キ-ワ-ド”。     您可能会说,我自己创造的外来语单词,万一不对怎么办?岂不让人笑话?我告诉您,不会的。我们先转移一下话题,说说中国。比如在中国的白领阶层中,流行汉语夹英语,明明想说“给我一张纸”,非要牛逼一下,说“给我一张 paper”,听的人,如果懂 paper 的意思,当然最好,如果不懂,他也不敢问,一问,就好象他比人家矮一截,所以只好不懂装懂。这种洋奴买办文化,现在越来越流行(呸)。     我们再把话题转移回日本。如果你仔细观察,日本人也有这种毛病,视外来语为时髦,即使听不懂,也假装听懂了,否则让人笑话:“连英语都不懂”。所以我说,只要你自己创造的那个外来语单词不太离谱,基本符合拼写规则,就没有问题。     ▲备注:有个网友给我发邮件,称:自己创造的外来语单词,可能对,也可能不对,因此,口头说一说,还是可以的,如果是写成正式的东西,最好还是查查词典,以免搞错。这个观点我同意,还是严谨一点为好。               【闲聊日语之7】用日语方言来增进感情     假设你是一个广东人,认识一个外国人,突然有一天,那个外国人用广东话问候你,你肯定觉得很惊奇,但同时你也很高兴,因为你从那个外国人的嘴里,听到了自己的乡音,你和他的关系会更加亲近。     同样的道理,你在同某个日本人交往时,如果你事先知道他的籍贯(都道府县),临时学几句当地方言,突然说出来,也会收到同样的效果,甚至是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有个亲戚,与日本商社做生意,有时他的翻译不在(出差或生病),就临时请我去帮一下忙。我在正式翻译之前,都先跟那个主要的日本人简单寒暄一下,寒暄时,我特意问一下他的籍贯。当然不能像警察审问犯人那样,直来直去的问,可以技巧一些,比如,“听您的口音好象是关西地方的人啊”,那人回答,“是啊,是大阪人”。这就行了。     在谈判过程中,你不用考虑方言问题,该怎样说,就怎样说。但是,一旦谈判双方僵持下来,火药味浓了,气氛紧张,这时,你不妨故意说一句关西方言,逗逗他,比如“そら、ちゃうで”(您说的那个不对),此时,那个日本人会觉得很突然,楞一下,然后露出笑容,于是气氛就缓和了。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我连标准日语都还没学好了,哪里有时间和精力去学日语方言。其实你不用专门去学,只要学一点点皮毛即可。比如在关东方言中,推量型用“べえ”,又比如在关西方言中,经常用“おる”代替“いる”等。     有的朋友可能问:从那里能学到这些方言呢?网上就有,我一般是在 Google 输入 Japanese dialect(日语方言)来查询。例如下面就是一个专门介绍关西方言的网站(抱歉,是英文的)。     http://www.coara.or.jp/~ht/KANSAI/osaka.html     ▲备注:这个帖子,没有读者反馈意见,我估计是没有人对日语方言感兴趣,故以后不再写这方面的帖子了。     
  【闲聊日语之8】你能猜出这个词的含义吗?     我们中国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经常使用简称,比如将“首都钢铁公司”简称为“首钢”,这个很容易理解,但有些简称,实在很难理解,比如“黑信办”,乍一看,还以为是专门处理匿名诬告信的办公室,其实它的全称是“黑色金属信息统计办公室”。     类似这样的情况,在日本也很常见。我想说一件好多年前的事。那时的日本商社,还普遍使用电传(telex)收发邮件,内容都是罗马字。有一次,我亲戚让我帮忙,翻译一份特别重要的邮件,那份邮件,除了一个字,我全能看懂,那个字是 koukou,翻译过来是“こうこう”,上下文是“这种产品可以在 koukou 看到”。我当时想到了“高校、港口、航行”等汉字,但全都对不上号,翻了翻《和汉辞典》,还找到“斯斯、皎皎、孝行”等,也对不上号。真给我急死了,这 TMD 是个什么词呀?!     当时是夏天,但很快就要立秋了,这刺激了我的灵感,我突然想出了这两个汉字,原来是“广州秋季商品交易会”中的“广交”。你说绕人不绕人。     ▲备注:大家一致说:饶!(笑)             【闲聊日语之9】为什么说日语是野蛮人的语言?     我本人是一家语言学网站 language-museum.com 的负责人,喜欢看一些语言学方面的文章。我发现,一些尚未完全开化的民族,比如巴布亚新几内亚(Papua New Guinea)丛林中的食人部落,他们的语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只有狭义词汇,没有广义词汇。     有一篇文章说,在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Tasmania)岛上,有一种土著语言,在这种语言中,有岛上所有树的名称,比如 A树、B树、C树、D树、等等等等,惟独没有这些树的统称“树”(tree)。如果要写一篇文章,介绍当地的树,讲英语的人就容易多了,用两个单词 all trees,就可以表示所有的树,而当地土著人写,光是各种树的名称,就得写满满两页纸,否则无法表达出 all trees 这个意思。     所以在语言学界,研究一个民族时,不用看其他方面,只要看它的语言,就可以基本判断出它的文明、开化程度。现在让我们回过头看看日语。在近代,由于受到西方语言的影响,特别是受到荷兰语的影响,日本人创造了“动物、植物、生物”等广义词汇,但在古代,日语中并没有这些广义词汇。所以,我个人认为,从语言学的角度看,日语在本质上属于野蛮人的语言。     看到这里,“哈日族”朋友可能指责我“反日”。我绝对没有那个意思。我本人一贯响应中国政府的号召,倡导中日友好,我只是从语言学方面,谈谈我对日语的一点个人看法,千万不要跟其他方面联系,特别不要跟“南京大屠杀”等战争暴行联系。     ▲备注:这个帖子发表后,遭到广泛的批评,有些朋友甚至认为,我是在“胡说八道”。《强国论坛日本版》的一位网友指出,在传统日语中,广义词汇虽然不多,但还是有的,比如“草木”这个词,既包括草,又包括树,应当等同于“植物”这个词,但广义的“动物”,好象没有。   
  【闲聊日语之10】一个嫁给冲绳县农民的中国女人     我认识一对老夫妇,都是教师,现已退休,他们只有一个女儿,30 多岁了,大学毕业,离过婚,但没有孩子,95 年去日本,与日本人结婚了,但具体住在那里,我也不知道。前几天,老先生拿着一个信封找我,里面有两封信和一张照片,其中一封是他女儿写的中文信,另一封是他的日本外孙子(上小学)第一次写来的日文信,此外还有一张全家合影。老先生让我给翻译一下日文信。     那封日文信的内容很简单,几乎没有汉字(小学生认识汉字不多),大部分是假名,歪歪扭扭的。让我大吃一惊的,是信封上的邮戳,原来这封信是从那霸(冲绳县首府)发出了。再看那张照片,我操,那个日本男人,典型的歪瓜裂枣,虽然衣着服饰很华丽,但凭我多年对日工作的经验,一看,就知道是个没什么文化的乡下人。     网易《日语学习》版上,有不少网友,属于初学者,对日本不太熟悉。我先举一个中国的例子。假设你有一个姐姐,不嫁本市人,不嫁本省人,偏偏要嫁青海省某县某乡某镇某村的一个老农民(绝没有贬义),你父母以及你,肯定都要说你姐姐是疯了。我上面提到的冲绳县,就相当与我们国家中最偏僻、最贫穷的省份。     看到这张照片,我真觉得有些心酸。我心酸,并不是因为别的,而是觉得我们中国人怎么这么不值钱,为了过上稍好一点的日子,竟然什么都不顾了,去那种地方,嫁那种人。认识我的人中,有些人称我是“反日老手”,其实我本人对日本人民并没有敌意,我的外国朋友中,多一半都是日本人,我怎么会是“反日老手”呢?中国女人嫁到日本,并没有错。我只是觉得在这个故事中,那个女人有点太委屈自己了。     ▲备注:有一位嫁给日本人的刘女士,给我发邮件,说她看完这个帖子,哭了。她虽然是在东京,丈夫对她也很好,但她毕竟是独生女,父母的年纪,越来越大了,身体也不太好,没有人照顾,每当想到这里,她就觉得很伤心,又很无奈。我只好安慰她一下,让她常回国,看看父母,进进孝道。     另外有一位网友给我发邮件,称冲绳县那霸市是一个繁华的旅游城市,比青海省西宁市要好的多。这个我承认,确实举例有点不妥。
  【闲聊日语之11】怎样记忆日语中的拟态词?     拟态词(imitative word),顾名思义,就是模拟状态的单词,比如大雨“哗哗”地下,雷声“轰轰”地响,等等,引号中的那个词。初学日语的朋友,可能遇不到拟态词,但是进入中、高级之后,特别是阅读日本文学作品后,就会遇到。     我为什么要聊日语的拟态词了?这是因为,有些学日语的朋友对我说,日语的拟态词,有两个难点,一是没有汉字,从字面上,根本猜不出它的准确意思,二是有一些拟态词,《和汉辞典》里查不到,他们怀疑,这些拟态词可能是作者自己创造的(没错)。     其实,日语的拟态词,既复杂(上面两个难点),又简单,所谓简单,是指它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比如:     (1)“カ”行假名开头的拟态词,一般描述“干燥、坚硬”的状态,比如“カラカラ”。     (2)“サ”行假名开头的拟态词,一般描述“爽快、潮湿”的状态,比如“サラサラ”。     (3)“ナ”行假名开头的拟态词,一般描述“光滑、发粘”的状态,比如“ヌルヌル”。     (4)“ハ”行假名开头的拟态词,一般描述“轻盈、飘动”的状态,比如“フワフワ”。     所以,我个人建议,一个拟态词,你要是从词典里查不到,你也不用找人问了,你就参考上面介绍的这个规律,大概估计一个意思就行了。     ▲备注:这个规律,不是我总结的,而是一位日本著名学者金田一春彦先生总结的,我只是介绍一下罢了。不过,这个帖子发表之后,有一位日本朋友给我发邮件,称这个规律,并不准确,有许多例外的情况,他还举了几个例子,很抱歉,我把那封邮件误删了,所以没办法告诉大家了。   
  【闲聊日语之12】中日两国“同文同种”论的谬误与本质     我听过不少人说,中日两国是“同文同种”。所谓“同文”,就是指在汉语和日语中,都有汉字,属于同一种语言。所谓“同种”,就是指中国人与日本人的相貌一样,来自同一个种族起源。乍一听,好象很有道理,但实际上,这个“同文同种”论,却是百分之百的谬误,下面我就给您简要解释一下。     先说说语言。在语言分类学上,汉语属于 Sino-Tibetan(汉藏语系),日语则属于 Language Isolate(孤立语言),也就是尚不能分类的语言。所以说,汉语与日语没有任何关系,绝对不是“同文”。     有些朋友可能会问:那为什么日语中有许多汉字呢?我先绕开这个问题,谈谈 Papua New Guinea(巴布亚新几内亚),这个国家比较落后,不少部落刚刚放弃食人习惯。巴国的语言比较多,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语言,在总体上,这些语言属于 Austronesian 语系。我们以其中一种 Keopara 语为例,这种语言很原始,许多现在社会的词汇,比如电话、电视、飞机、气球等等,它都没有。如果他们需要这些词汇,他们就把英语词汇拿过来,直接使用,久而久之,Keopara 语中有许多英语词汇。但你能说 Keopara 语和英语是“同文”吗?当然不能!同样的道理,汉语与日语也不是“同文”。     再说说人种。在人类学上,中国人(汉族)的起源地,就是目前我们居住的中国大陆,这个已有定论,而日本人(大和民族)的起源地,学术界尚没有定论,有人认为是 Malaya-Polynesia(马来亚-波利尼西亚),有人认为是 Koryo(高丽),有人认为是 Mongolia(蒙古),当然,也有人认为是我们中国。     有些朋友可能会问:那为什么中国人与日本人很相像呢?。我再绕开这个问题,比如说芬兰人,他们是 Scandinavia(斯堪的那维亚)人种,英国人,他们是 Anglo-Saxon(盎格鲁-萨克逊)人种,我们把五个芬兰人和五个英国人放在一起,让他们赤身裸体,请你分辨一下,谁是芬兰人,谁是英国人,你行吗?你肯定要说,他们长的都一样,我看不出来呀。所以说,长的像,不能构成“同种”的理由。同样的道理,中国人与日本人也不是“同种”。     那为什么有许多人相信中日两国“同文同种”呢?据我观察,这里有两种人,第一种人是无知,他们确实不知道这里面的原因,人云亦云,我就不说了。我重点说说第二种人。我有个台湾朋友小林,他爷爷今年 70 多岁了,但身体很好,眼不太花,耳不太聋,偶然还能看看电视,听听广播。小林说,他爷爷只要在电视上,看到日本天皇,就会条件反射似的站起来,做立正的姿势。小林说:这种情况,在台湾的老一代人中,很常见。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当年的日本总督府,不断向台湾民众灌输,中日“同文同种”,理应“共携共荣”,既然大家都是“一国人”,你们就不要反抗啦,好好跟我们合作吧。所以我说,中日两国“同文同种”论的本质,就是日本军国主义为侵略中国、控制中国而编造的一种无耻理论。     ▲备注:这个帖子发表后,《强国论坛日本版》的网友,认为说的对,但也有日本网友批评我,下结论太轻率。   
  【闲聊日语之13】日语与日本人的精神     小杨,辽宁沈阳人,北京一家外贸公司的日语翻译。小杨有一次跟我聊天,他说:我们沈阳那里,从中学就开始学日语,大约四年,以后考上辽宁大学,又学日语,又是四年,最后去部里在日本的公司实习,又是一年多。前前后后,我学了大约十年日语。     前几天,部里开办了一个“外贸日语翻译人员提高班”,主要介绍外贸日语的最新动态,请了两位日本专家,给我们讲课。课后聊天时,日本专家称:你们这些人的日语,都已经过关了,如果现在让你们去日本生活,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只要你们一开口讲话,我就能判断出你不是日本人。这并不是因为你们的发音不准确,或者语法有错误,都不是。是什么呢?是因为你们虽然掌握了日本人的语言,但并没有掌握日本人的精神,所以我们能把你们分辨出来。     小杨问我,那个日本人所说的“精神”,应该怎样理解呢。我说,你这个问题实在太复杂了,我要是详细解释,恐怕一天也讲不完,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吧,希望你听后,能够举一反三。我们中国人,喜欢说“是”,也喜欢说“不”,比如我问你:你想喝咖啡吗?你回答:不想喝,喝了之后睡不着觉。这个对话很正常,没有任何问题,我们中国人都这样说。     如果是一个日本人问你这个问题,你肯定也会按照这个模式,回答“いいえ、飲みません”。这个对话,也没有问题,双方完全能够理解。但是,如果我们谈到日本人的精神,这句话可就有问题了,而且是很大的问题。问题就出在这个“いいえ”上。     在日本人的精神生活中,贯穿着“和”的精神,也就是“和谐、和睦、和善”的意思,表现在语言上,就是日本人喜欢说“はい”,很少说“いいえ”,以免给对方造成冒犯、冲撞、不敬的印象。所以上面这个喝咖啡的问题,如果是日本人回答,他应当这样说“はい、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が、(后面省略)”,中文意思就是:喝,非常感谢,但是,喝了之后睡不着觉,所以实在不好意思(也就是不喝了)。这样说,才能体现出日本人“以和为贵”的精神。(真 TMD 罗嗦!)     当然,日本人的精神,还有其它许多方面,我就不再一一列举了。有的朋友可能要问:那我怎样才能真正掌握日本人的这些精神呢?很抱歉,除非你生在日本,长在日本,死在日本,一辈子与日本人在一起,否则一个民族的精神,外国人是不可能通过学习或模仿来掌握的。     ▲备注:前几天,发表了一个丑化日语的贴子,遭到一些日本网友的激烈指责,故特意写一个比较积极的贴子,以挽回不良影响。
  【闲聊日语之14】普通的单词也能闹误会     日语中有些单词,看上去很普通,比如“あつい”(热的)和“みず”(水)。下面我就以这两个单词为例,来说个小故事。     有一个外国人,懂一点日语,去一个小城市旅游,住进一家旅馆。卫生间里有冷、热水龙头,他想用热水洗洗脸,一拧热水龙头,里面没有热水,于是,他找来服务员,向她要一点热水,他是这样说的:     あついみずをください。     这句话,没有语法错误,完全正确。没想到哪个服务员,脸上竟然流露出莫名其妙的神情,想了好一会儿,竟然回答说:实在抱歉,我们这里没有“あついみず”。这个人很生气,这么大的旅馆,怎么会没有热水呢?其实,那个旅馆里,确实有热水,那个服务员也是个老实人,决不会对客人故意撒谎,这个人怎么也想不明白。     您想明白了吗?其实原因是这样的:日本自古就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国家,在日本人的潜意识中,“みず”就是指那种清澈、干净的凉水,比如河川中的凉水,瀑布中的凉水,小溪中的凉水,等等,那个外国人要“あついみず”,在服务员的理解中,实际上是要一种“又热同时又凉的水”,世界上当然没有这种奇怪的水,所以她琢磨好半天,只好说没有这种东西。     看到这里,有些朋友可能要问:热水用“あついみず”,难道不行吗?当然行,但是这样表述,不是地道的日本式说法,最好的说法是用“おゆ”,这才是一个地地道道日本特有的词汇,专门表示热水。如果那个外国人当初用这个词,绝不会闹误会。类似这样的例子,日语中还有一些,比如“はたけ”(田地)等,以后有时间,我再跟您聊。     ▲备注:有好几个朋友给我发邮件,问我是干什么工作的,是否在日本。兄弟我是北京一家网络公司的负责人,最近公司不太忙,闲来无事,信口开河,随便写几个贴子,与各位切磋一下日语,一旦公司忙了,兄弟我只能失陪啦。
  【闲聊日语之15】日语的两大缺点     我因为家庭方面的原因,从小就能说日语。由于有这样一个特殊条件,我爱人一直想让我教我儿子学日语,我就是不教,我爱人问我为什么,我说原因复杂,三言两语也说不清楚。     后来,仔细想了想,觉得原因还是能说清楚的。与学习其他外语相比,我个人觉得,学日语有两大坏处,或者换句话说,日语有两大缺点。第一个缺点是:日语的学习强度太大。国外学者做过这样一个统计,英国孩子只要记住 1000 个单词,即可看懂日常英文文章的 80%,法国孩子是 1000 个单词 84%,西班牙孩子是 1000 个单词 81%,而日本孩子 1000 个单词只能看懂 46%。日本孩子要想看懂 80%,至少需要记住约 4000 个单词。你说这个学习强度是不是太大。     第二个缺点是:日语的语言效率太低。由于日语本身的一些特点,比如动词放在句子的最后面,名词放在定语的最后面,等等,日语在国际交往中,被公认为是效率最低的语言之一。上面这几句话,专业性有点强,我举一个通俗的例子。     比如火车站上的广播(翻译成中文):各位旅客,前往新泻的列车就要进站了,本次列车,中途在大宫、熊谷、高崎、、、、、、(后面还有一长串地名),听到这里,旅客一般都会认为,这些地名,肯定都是火车中途的停车站,所以并不注意去听,没想到播音员说着说着,最后竟然是“止まりません(不停车)”。有个旅客是去涩川,听到这里,大吃一惊,由于刚才没注意听,不知道那一长串地名中,是否有涩川,于是赶快跑到站长室去询问。由于语言自身的缺点,造成社会重复劳动,这就是语言效率低的典型表现。     所以我的结论是:除非您有特殊的理由,比如哈日,爱看日剧,想去日本留学等,你可以学习日语,如果没有特殊理由,我建议您优先学英语。     ▲备注:一些网友认为,第一个缺点,确实是缺点,日语单词的数量,确实比较大,但第二个缺点,有些勉强,文章中提到的那个例子,完全可以变换另外一种说法,比如,“本次列车,中途不停车的地点是:大宫、熊谷、高崎等”,这样一来,就不会有问题了。是的,我同意。
  【闲聊日语之16】如何破译简单的日文密码     许多日本商社,在世界各地都有分社,总社与分社之间通信,为了保密,一般都对电文进行加密。重要的通信,一般采用复杂的加密,不重要的通信,一般采用简单的加密。我这里就介绍一下,如何破译简单加密的电文。本文的目的,一是增加各位对日语语音的了解,二是普及密码学知识,请不要用于非法目的。     我们以单词“さくら”(樱花)为例。总社首先将这个词转换为罗马字,就是 sakura,每个字母向后退一位,于是变成了 tblvsb。总社把这个词发出去。分社收到这个词后,每个字母向前进一位,于是又变成 sakura。就这么简单。     上面的情况,是向后退一位,有时则是向前进一位,有时则是后退或前进多位,有时则是将字母的 ASCII 代码加上或减去一个数值,以商社制定的当日加密规则为准。     在语音学上,日语有三大特点。第一,每个假名均由一个辅音和一个元音组成(あ行假名除外),比如“さ”是 s 和 a。第二,日语只有 5 个元音,分别是 a、i、u、e、o。第三,这 5 个元音在单词中出现的概率,早已经被密码学家统计出来,按数值大小依次是:     a: 16  o: 12  i: 10  e: 7  u: 5     假设我们现在手里有一份日文加密电文,我们首先找出,哪个字母出现的次数最多,假设 d 出现的次数最多,我们可以基本断定,d 就是 a,也就是说,a 向后退了三位,变成了 d。以后的事情,就好办了,每个字母都向前进三位,明文就出来的。当然,我上面所说的这一切,都是在电脑上完成的,用手工完成太慢。     ▲备注:有些朋友怀疑,日本公司会使用这样简单的加密方法。对此,我是这样看的,首先,日语在国际上,就属于小语种,在我们中国,确实有不少人学,但在其他一些国家,比如葡萄牙,学的人很少很少,因此日语的保密性,要比英语强。其次,将普通的日语,转换为罗马字,相当于第一次加密。最后,将这些罗马字,进位或退位,相当于第二次加密。所以,如果是不重要的通信,确实采用这种方法。另外,发表这个帖子时,恰好赶上美国电影 Wind Talker 上映,这就是一部关于破译密码的影片。
    go on !     虽然有些部分写得过激或者有失偏颇,但对于日语初学者来说,还是有意思的。  
  【闲聊日语之17】三个单词,一个意思,怎样使用呢?     我同事老李的孩子,在北外学日语,今年好象是二年级了,经常给我打电话,问我有关日语的问题。那天他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在日语中,有些时候,一个意思,最多可以用三个单词表达,比如“访问”这个意思,第一可以用日语固有词汇“訪れる”,第二可以用汉语词汇“訪問”,第三可以用外来语词汇“ビジト”(即visit)。他问我,遇到这种情况,应当如何使用呢?     假设现在是 200 年前(或更早),那时的日语中,根本没有第二、三类词汇,只有第一类词汇,也就是只有固有词汇。固有词汇有一个缺点,就是含义较多,不够严谨,比如“上げる”这个词,我手头有一本袖珍《和英词典》,查了一下,至少有四个意思(raise、give、turn、hold),您看这四个意思,差别还是很大的。但当时日本闭关锁国,不与世界交往,这些固有词汇,已经足够了。     以后可就不行了。随着荷兰人、美国人、英国人等等,陆续进入日本,日本与国际社会的交往,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交往,日本人根据西方语言(主要是荷兰语),自己创造了一批词汇,这些词汇传统上用汉字表示,不用假名表示,比如“訪問”。您看这个词,意思就很单一了,不再有多个意思。如果日本与外国签署条约,用这个词,肯定不会闹误会。     进入 20 世纪之后,日本已经完全融合到国际社会中,表现在语言方面,就是词汇越来越不够用,比如“无线电”这样的词,传统日语中根本没有,所以,日本人以英语为主要对象,引进了大量的外来语单词,比如“ラジオ”。我有时去外语书店转转,看到《日语外来语词典》,一本比一本厚,这说明在现在日语中,外来语单词的数量越来越多。     简单介绍了一下历史之后,我个人对上面那个问题,是这样看了:(1)如果你写一篇文章,内容属于传统性质,或者文学性质,比如介绍日本的历史、民俗,或者创作和歌、徘句等,你最好使用第一类词汇,古色古香,清淡优雅,让人看着很舒服。(2)如果文章内容属于学术性质,或者条约性质,你最好使用第二类词汇,比较严谨,比较正规,让人看着放心。(3)如果文章内容属于科技性质,或者娱乐性质,你最好使用第三种词汇,人家会觉得你很时尚,很前卫,能够跟上时代的潮流。     当然,这只是一般而言,具体用那一类,还要看当时的具体情况,但这个总的原则,希望能够供您参考。     ▲备注:这个帖子没有读者反馈意见。
  【闲聊日语之18】日本人的蹩脚英语     有一次,日本朋友斋藤兄来我家做客,看见我儿子的《幼儿英语》,很好奇,就问我:中国的幼儿园,还教英语吗?我说:只教大班孩子,都是最简单的,比如“你好、再见、谢谢”等等。斋藤指着一个单词,念道:“アッポ-”,我儿子正好在旁边,悄悄问我:他说什么啦?我说:他在念 apple(苹果),我儿子听了,直笑。我对斋藤兄开玩笑说:中国幼儿园小朋友讲英语,都比你们日本人讲英语好听。斋藤兄听了,脸刷的一下子就红了,因为这句话,恰好说到点子上了。日本人讲英语,实在是太难听啦。今天上午,我在网上闲逛时,还偶然看到了一个关于日本人讲英语的笑话,绝对经典,值得珍藏。     话说,日本前首相森喜郎,有一次要会见来访的美国总统克林顿,森喜郎让他的翻译教他两句二人见面时常用的英语,翻译说:一见面,您首先说 How are you?(你好吗?),克林顿就会回答说 Fine, thank you. And you?(我很好,谢谢。你呢?),这时您再说 Me too(我也是,即我也很好),就行了。没想到森喜郎一见克林顿,有点紧张,把 How are you? 说成了 Who are you?(你是谁?),克林顿大吃了一惊,心想,这家伙怎么连我都不认识啦,大概是跟我开玩笑吧,于是也开玩笑地说 I’m husband of Hillary(我是希拉里的丈夫)。森喜郎当然听不懂啦,他只知道说了第一句之后,现在该说第二句了,于是他就说 Me too(我也是)。     日本人讲英语非常蹩脚的原因,与种族、智力等无关,完全是日语本身造成的。大家都知道,日语的每个音节(也就是每个假名),通常是由一个辅音加一个元音构成的,比如“か”,它是由辅音 k 和元音 a 构成的。而在英语中,一个音节,由多个辅音构成,是很常见的,比如 script 这个单词(中文意思是脚本),它的国际音标是 [skript],也就是由5个辅音和1个元音构成,但算做一个音节。     这个道理,咱们中国人,你只要学过英语,就能够理解。学过英语的日本人,嘴上也说能理解,但是内心深处,还是不能理解,他非要把一个好端端的音节 script,活生生拆散,拆成五个音节,即“スクリプト”,才觉得合理,才觉得顺嘴。您说可笑不可笑?!     你要想看一个日本人在这方面出洋相,我告诉您一个损招:带他去卡拉 OK 厅,点一首英文歌曲。咱们假设那首英文歌曲,总共有 100 个音节,但那个日本人至少能拆成 300 个音节,所以当歌曲结束,音乐停止时,那个家伙刚刚唱了三分之一。     ▲备注:一些反日朋友,喜欢这个帖子,但也有一些朋友,不喜欢这个帖子,他们的主要理由有两个,一是说,有些日本人,英语也很好,比如田中外相,二是说,许多日本人,虽然口语不好,但理解力很好,能看懂任何英语文章。这两点,都是真的,我没有意见。
  【闲聊日语之19】留日经历对一个人未来生活的积极影响     吴先生是北京某外语院校日语系的讲师。他那个学校,以前有一个好传统:不论是讲师,还是教授,每个学期开始之前,都必须把自己所要教的课程,写出完整的教案,比如这个问题,我应当怎样讲解,万一有学生刨根问底,我应当怎样回答,等等,非常详细。     后来,社会上的功利主义风气,吹到了大学,老师们也变得浮躁起来。刚开始,大家马马乎乎还写一点教案,以后越写越少,到最后干脆什么都不写了,上了讲台,要么即兴发挥,要么照本宣科。这样的教学质量,可想而知。     工作几年后,学校送吴先生去日本上智大学(Sophia University)进修一年,主要学习日本外语院校的教学方法。吴先生的导师叫河上(Kawakami),50 多岁了。河上每次来教室,都夹着一个厚厚的笔记本,但讲课过程中,从不翻开,下课再把这个笔记本夹走。有一次,吴先生好奇,就问河上,您那个笔记本是什么呀?河上回答:是我教书 30 年所积累的教案,你可以看看啊。     吴先生看了看,大吃一惊,只见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非常工整的小字,时间从昭和某年某月某日,一直延续到平成某年某月某日,凡是外国学生提出的比较典型、比较复杂的问题,河上都写出了相应的教案。毛主席曾经说:一个人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同样,一个人写教案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写教案,而且自始至终那样认真。看到这些,吴先生突然明白了,什么叫做敬业,什么叫做为人师表。两人都是教师,自己与河上相比,实在太惭愧了。     回国之后,吴先生把这个故事讲给系里的同事们,大家也很感慨。但感慨归感慨,不写仍然不写。因为懒惰的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再改回去了。况且在一个大环境里,大家都不做,你偏要做,反而显得你很特别。所以吴先生到现在为止,仍然不写教案。     看到这里,有的朋友可能会说:看来留日经历,确实没有积极影响呀!非也!吴先生说:我虽然现在随大流,但我心里明白,这是不对的,对学生是不负责的,一个国家,如果人人都这样不负责,这个国家就要完蛋了。我可以这样,但我儿子将来不能这样。他虽然才上小学,但我已经开始教育他,要学那个日本河上爷爷,做事要认真,要持久,从小养成好习惯,长大才能干大事。     在吴先生的教育下,他的儿子确实改正了不少坏习惯,现在已经能够安下心来,踏踏实实干一件事了。儿童时代的行为,对他将来长大成人,有最直接的影响。在这个故事中,日本人民一些特有的优秀品格,教育了吴先生,反过来,吴先生又在日常生活中,教育他的子女。所以我认为,从小的方面说,留日经历对吴先生的未来生活产生了积极、正面的影响,而从大的方面说,这正是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的基础。     ▲备注:我曾写过一个帖子,叫做《留日经历对一个人未来生活的消极影响》,遭到留日朋友的一致批评。我的一位上海朋友,也是留日的,非让我再写一个积极、正面的帖子,消除不良影响,于是我写了这个帖子,其中提到的吴先生,就住在我们小区里,跟我很熟。这大概是我所写过的唯一一个“亲日”帖子,惭愧惭愧!
  【闲聊日语之20】介绍一个提高日语听力的廉价、有效方法     我在各个日语 BBS 闲逛时,经常看到类似这样的贴子:小弟自学日语已经有一年啦(或者更长时间),但听力老是上不去,请各位大侠给我出出主意。     提高日语听力,当然可以有多种方法,比如你是大款,你可以花钱雇一个日本人,天天陪着你,跟你说日语,或者干脆去日本,住上一年,听力也就上去了。但您也明白,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没有这个条件,所以我们必须找一种适合中国国情、比较经济、又比较有效的方法。下面我给您介绍一种,您可以试试,看看效果。     首先,您必须学过日语,并且掌握了大约 1000 个单词,这是前提条件。我这里所说的“掌握了”,是指,我单独说出一个单词,比如“さくら”,你就能听出来,哦,是“さくら”,中文意思是“樱花”,但是把这个词放在一个长句子中,你就听不出来了,因为你的听力比较差。     随后,你必须从今天开始,坚持每天晚上 8 点钟,收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的日语新闻,大约是十分钟,不会占用你很多时间。CRI 的这个日语新闻,国内许多大、中城市的 FM 都可以收到,万一收不到,也可以改听日本广播协会(NHK)、美国之音(VOA)甚至北韩的日语新闻,但我不知道具体的频率。     在你听之前,你必须准备好一张纸和一杆笔,日语新闻开始后,你就必须认真听,一定要认真听,周围环境最好要安静,每听到一个自己熟悉的单词,就立刻把它写在纸上,比如听到了“こちら”,马上写下来,听到了“はじめ”,马上写下来,等等等等。     第一天,你可能只听懂了 15 个单词,没关系,第二天,可能就增加到 27 个,只要你坚持(我特别强调坚持),一个月后,你至少能听懂几百个,半年后,你掌握的那些单词,基本上都能听出来了。     这样边听边写,有三大好处:第一个是练习听力,第二个是温习单词,这两点,我就不用多说了,第三个,非常非常重要,假设你刚刚听了一条新闻,是关于中东局势的,并在纸上记下了 4 个相关单词,分别是“爆炸、七人、死亡、轰炸”,其他单词都没听懂,但这已经没有关系了,因为根据你的国际知识,你已经能够猜出来:巴勒斯坦又在以色列制造了自杀爆炸,七人死亡,以色列马上进行报复,对巴勒斯坦进行轰炸。     如果你今后日语越学越好,终于有一天,有家大公司聘你为日语口译,你就必须具备这种速记、速猜、速译能力,因为在实际谈判中,对方往往要讲一大段话,才停下来,此时,你必须能够抓住几个关键词,再根据你的记忆,把这一大段话的中文译文串出来。     ▲备注:许多国内网友表示,这是个好办法,并表示一定会这样做,坚持下去,力争早日提高日语听力水平。这正是兄弟我写本文的目的。
  【闲聊日语之21】“が”和“は”的区别     “が”和“は”是日语中最常用的两个助词,它们之间的区别,是日语初学者普遍感到比较难的一个问题。我翻过一些教科书和语法书,那里面详细介绍了两者的区别,比如“が”应当怎样怎样用,“は”应当怎样怎样用,很具体,很详细。不过,我发现,在这些书中,好象都遗漏了一个很重要区别。下面我想通过一个例子,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很重要的区别。     假设张三和李四在树林里散步,张三突然看到树枝上有一只鸟(请注意,此时李四还没有看到,这是第一个关键处),于是张三用手指给李四,并说:     あそこに鳥がいます。(那里有一只鸟)     张三用手一指,于是李四也看到了(这是第二个关键处),张三的眼神很好,能够分辨出这只鸟的种类,他继续说:     あの鳥は鸚鵡です。(那只鸟是鹦鹉)     这个例子到这里就结束了,现在我来告诉您这个很重要的区别是什么:如果谈话对方的脑海中,尚没有出现某个事物(第一个关键处),你需要用“が”,一旦谈话对方的脑海中,已经出现了某个事物(第二个关键处),你就需要用“は”了。     ▲备注:有一个网友给我发邮件,说他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个区别的介绍,跟我说的差不多。
  【闲聊日语之22】说日语,要学会察言观色     我以前写过一个贴子,叫《留日经历对一个人未来生活的消极影响》,其中我说,留日人员察言观色的能力,比出国以前更强了。我有个上海朋友谢先生,就是留日的,他给我发邮件,说他坚决不能同意这个说法。我回答他说:你虽然在日本留学几年,但你每天的活动场所,不是实验室,就是图书馆,要么就是宿舍,你是典型的“三点一线”,你从未真正跟普通日本人的日常生活接触过。如果你真正走入日本社会,你就能明白我的意思。谢先生于是又给我发邮件,让我举一个具体例子。好吧,我这里就举一个具体例子。     比如你去看望一个日本朋友,没想到,那个朋友不在家,他夫人在门口接待你,说:今ちょっと出かけておりますが、もうそろそろ帰ってまいりますから、しばらくお待ちくださいませんか?这句话的中文意思是:他刚刚出去,但是也该回来了,您是否稍等一会儿呢?     如果在中国,听到这样的话,我们通常都会反问一句:要等多长时间呢?回答:大约 10 分钟吧,或者,他可能下午才回来。如果是 10 分种,我们就进屋去等,如果是下午才回来,我们就先回去,下午再来。     但是,在日本,你如果用这种方式和口气,反问日本女主人,那是不礼貌、不客气的,会给女主人留下不愉快的印象。日本人说话,许多情况下,是很含糊的,比如上面那句话,这就是日语的特点,中国人要想听懂这种含糊的话,就必须掌握察言观色的能力。     怎样掌握呢?以这个例子为例:第一,你要看那个女主人是慌慌张张跑出来接你,还是从从容容走出来接你。如果是前者,说明她此时可能有事,比如正在干家务活、做饭、看孩子等,这种情况下,你就应当告辞,不要打搅人家。如果是后者,说明她此时可能没事,你要是进屋等一等,跟她聊聊天,说不定她还很高兴。     第二、即使那个女主人是从从容容走出来接你,你也要看一下周围的环境,比如院里绳子上,晾着许多洗过的衣服,都已经干了,而且天很阴,好象要下雨。这时,你就应当想到,女主人即使不出来接我,也可能要出来收衣服,所以,你应当暂时告辞。     第三、你还需要考虑那个男主人的行动规律,比如他是一个不喜欢社交、不喜欢运动的人,周末就喜欢呆在家里,很少出门,如果出门,很少去远处,无非是去附近的超市买包烟,很快就能回来,所以,你可以进屋等一等。     第四、你还要考虑那个女主人所使用的词汇,以及敬语所达到的尊敬程度。比如“一会儿”这个意思,在日语中有多个副词,都可以描述,但相互之间有很细微的差别。这就需要你结合上面几点,综合判断女主人是否是真心欢迎你进屋去等。     ▲备注:我这个帖子,仅仅是举一个虚构的例子,加深各位对日语的理解。在实际生活中,你要是想去日本人家里访问,一般打电话,事先约好了,就可以了。
  【闲聊日语之23】因为一句话,砸了自己的饭碗     我以前看过一个小故事,很有意思,我想在这里给您讲一讲。话说,有一家公司,急需招聘一名业务人员,没有什么特殊条件,只要相貌一般(不是丑八怪),能够接待顾客就行了。招聘广告登报后,果然有两个人来应聘。其中 A 的相貌比较好,B 的相貌稍差一点。大家都认为,老板肯定会选 A 。没想到老板最后选的是 B。于是有人问老板,您为什么要选 B 呢?老板说:面试的时候,我问了他们几个比较难的问题,两个人都不知道,但 A 每次都回答:“私は知りません”,而 B 每次都回答:“私は知らないんです”,所以我选 B。说到这里,大家都明白了,您明白了吗?     “私は知りません”的中文意思,就是“我不知道”,再没有任何隐含的意思。“私は知らないんです”的中文意思,也是“我不知道”,但与上一句相比,学问可就大了。根据日本人的说话习惯,这句话隐含着下面的意思:     私は知らないので。(因为我不知道,所以。。。)     而这句话又隐含着下面的意思:     私は知らないので教えていただきたいと思います。(因为我不知道,所以想请您指教)     看到这里,您明白了吧。B 说话,让老板觉得舒服,让老板隐隐约约有一种坐轿子的感觉,所以老板选中了 B。中国人常说,嘴甜好办事,其实日本也一样。A 仅仅因为一句话,就把自己的饭碗砸了,乍一看,好象很不合理,其实您仔细想一想,还是很合理的:假如 A 在工作中,由于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得罪了顾客,让顾客觉得不舒服,公司的生意是要受到影响的。     ▲备注:帖子发表后,有一个在横滨的网友给我发邮件,说他当初第一次应聘时,就是因为敬语不过关,被淘汰了,所以他后来“恶补”了一下敬语,现在已经没问题啦。
  读起来真有趣~
  【闲聊日语之24】明明是现在的事,为什么用过去时态?     我朋友的孩子,曾在北京月坛附近的一家日语中学上学。那所学校很有名,好象是北京地区唯一的日语中学。每年夏天,都有日本的同龄孩子来学校,与中国孩子一起过暑假,中日两国学生通过日常交往,分别达到提高日语、汉语的目的。我觉得这个做法确实不错。     有一次,这个孩子给我打电话,说他发现,那些日本同学讲话,明明是现在的事,却使用过去时态,比如“ました、でした”等,他觉得很奇怪,问老师,老师也含含糊糊,只是讲,“那是习惯说法吧”,就把他打发了。他觉得老师的这个解释,好象不能接受,于是问我,这是怎么回事。     我说:一句话,如果明明是现在的事,却用过去时态,那么这句话,往往隐含着其它意思(日本人能够理解,中国人一般猜不出来)。比如你去日本的书店,买一本书,恰好那本书卖完了,没货了,店员一般会说:あの本はございませんでした。他为什么要用过去时态呢?因为这句话有一个隐含的意思:我店本应该事先就把这本书给您准备好,但由于疏忽,没能准备出来,实在是我店的失职啊。“事先”当然是过去的事,所以这句话使用了过去时态。     再比如你去日本的理发店理发,理完之后,离店之前,店员会向您表示感谢,说: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这句话隐含的意思是:自从刚才您走进我店,在我店理发,就已经是照顾我店的生意了,这实在是我店的荣幸啊。“刚才”也是过去的事,所以这句话也使用了过去时态。     有朋友可能会问:假如我是那个店员,我不用过去事态,就用现在时态,行不行?我说:当然行,没有问题。但如果你想赢得顾客的谅解或满意,在这种情况下,你最好使用过去时态,因为这样说话,能让顾客觉得舒服。     ▲备注:这个帖子没有读者反馈,大概是内容太简单了吧。以后要注意。
  【闲聊日语之25】从日语词汇看日本人的封闭性和排他性     我有个朋友,也是北京人,90 年代初就去日本了,娶了日本老婆,生了日本孩子,为了工作、生活方便,还取了一个日本名字。有一次他回国,请我吃饭,一起聊天。他讲:去日本十多年了,最大的感触就是:不论你怎样努力,你也进不了日本人的那个圈子,大家总是隔着一层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原以为到日本混了那么长时间,不管怎样,至少也应当交一、两个日本朋友吧?其实一个也没交成,混来混去,到头来,才发现,原来还是在中国人的圈子里转。     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日本人具有特别明显的封闭性和排他性,一个外国人,如果没有特殊原因,很难进入日本人的活动圈子里。同样,一个日本人,如果没有特殊原因,也不会企图进入外国人的活动圈子里。     我记得有这样一件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澳门大学葡文学院,每年暑假期间,举办一期“葡萄牙语言与文化课程”,学员来自世界上各个葡语国家(我参加了99年那期)。由于许多日本人在巴西生活、工作,所以每期都有许多日本人参加。其他国家的学员,一起吃,一起玩,大家很快就融合在一起,惟独那些日本学员,自始至终保持一个小集体,除了在大课堂听课之外,其他所有活动,都是单独进行,从不与外人接触,当然更谈不上让外人进入了。     日本人这种封闭性和排他性,也表现在语言上。如果你注意观察,你就可以发现,日语中有许多词汇,将日本的事物与外国的事物,清清楚楚地划分开,比如以“和”字开头的一些单词,例如“和食、和服”等,以“邦”字开头的一些单词,例如“邦人、邦楽”等,以“国”字开头的一些单词,例如“国語、国史”等。在这里,“和、邦、国”等字,都表示这些事物,百分之百是日本的,没有任何外国成分。     经常有中国朋友,特别是那些正在学习日语的中国朋友,在 BBS 上发贴子,表示自己想交日本朋友。这些朋友当然是很真诚的,这也说明我们中国人,本质上是很包容的,很友善的。但是,每当我看到这种帖子,我就暗自发笑,我心想:你想跟人家交朋友,人家可不想跟你交朋友,真是单相思。(笑)     ▲备注:有几个网友给我发邮件,表示基本同意我的看法。其中一个网友说:在日本呆了五年了,感觉与日本人的交往,都是些表面文章,不能“交心”。不能“交心”这句话,说的好,正是我想表达的意思。
  待续。。。
  能给我元贴地址吗?
  有意思,支持
  【闲聊日语之26】汉奸是怎样炼成的?     前苏俄有一部著名小说,叫做《钢铁是怎样的炼成的》,记述了一个革命者的成长历程。我想仿照这个标题,介绍一个当代汉奸的成长过程。孙先生出生在吉林长春,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没什么可说的,但他爷爷却值得一提。孙老爷子年轻时,在“满铁”工作,是为数不多的“满洲籍”中上层干部。“满铁”这个词,20 岁左右的年轻人,大概没听说过,它是“满洲铁路株式会社”的简称,是“伪满洲国”时期,日本在东北最大的铁路运输企业。     孙先生还是孩子的时候,孙老爷子就给他讲“满铁”的故事。孙老爷子说:东北这地方,以前没有铁路,日本人来了,成立了“满铁”,这才开始兴建,到 45 年日本投降,东北的铁路,已经有不小的规模了。“满铁”的管理很好,列车都很正点,说 12 点到,就 12 点到,决不会晚一点,或早一点。我因为学过日语,跟上司关系又好,升的很快,一直干到 45 年,老毛子来啦(苏联红军解放东北)。由于孙老爷子的影响,孙先生从小就有了“日本人有本事,能干事”这种印象。     改革开放后,日本文化重新进入中国,还在上中学孙先生,自然而然地成为日本文化的崇拜者。孙先生学日语,听日歌,看日剧,收集日本英俊 GG、漂亮 MM 的照片,等等。以后,他考上辽宁大学,学日语。大学毕业后,自己来到北京,通过外企服务公司的介绍,进入某日本商社(恕不点名)。这家商社,在中国各地都有生意,孙先生刚来,并且年轻,所以经常随日本上司出差。每次出差时,孙先生一定要把日本上司伺候舒服了、满意了,自己再去休息。所以时间一长,商社里面的日本人,都对孙先生印象很好,孙先生也从最低级的办事人员,提升为中层干部。     97 年,商社在广东东莞开了一家合资工厂,商社派孙先生去那家工厂当第二把手(一把手是个日本人)。这个工厂,属于劳力密集型企业,招收了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民工,年龄都不大。咱们国家虽然有《劳动法》,但许多外资企业并不认真贯彻执行,孙先生这家公司就是这样,那里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工作报酬低,总而言之,是一个典型的“血汗”工厂。有些工人实在忍受不了了,就给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和妇联写信,反映问题。     政府受到举报后,肯定要派人来查一查,这时,孙先生就会亲自接待,花言巧语,瞎话连篇,把事情摆平。政府工作人员一走,孙先生立刻露出凶相,让人把写信的工人带来(他在工人中间安插了密探,有工贼向他告密),进屋之后,二话不说,啪啪,就是两个大嘴巴,然后指着鼻子,臭骂一顿,就差上刑了,最后告诉他,你被开除了,立刻离厂。孙先生话音刚落,几个如狼似虎的保安人员早已扑上来,连推带拽,将这个工人及其行李,扔出大门外。至此,一件劳动纠纷就这样圆满解决了。     不久前,我去深圳办事,饭桌上又看见了孙先生,以及他的日本主子。看着孙先生那副奴颜婢膝的操性,我就想,假如日本鬼子再来中国,孙先生要么干“特高科”,要么干“维持会”,绝不会干别的事。八路军要是逮住孙先生,肯定只有一个结局:毙了这个王八蛋!     ▲备注:这个帖子发表后,不少网友发表感想,普遍认为,孙先生这样的人,确实有,但是少数,希望这些人,还能把自己当成中国人,不要对自己的同胞太狠啦。另外,我的一个日本老网友(懂中文),也发邮件给我,尊称我为 ahou,兄弟我也没客气,回敬丫一句 shabi。
  【闲聊日语之27】怎样念没有声调的外来语单词?     有一个学日语的朋友问我这样一个问题:他有一本《日语外来语词典》,里面的单词不少,解释也很详细,但就是没有声调(0、1、2、3 等等)。他翻了翻其它同学的《日语外来语词典》,也是这样,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声调。他问老师,没有声调怎样念?老师说:他也不知道,你看着念吧(真 TM 不负责任)。他问我应当怎样念。     常用的日语外来语单词,比如“ラジオ”,早已经有约定俗成的声调,是 1 调,你只要翻一下《和汉辞典》,就能查到,我就不多说了。下面我只说说那些在《和汉辞典》中查不到声调的外来语单词,特别是那些专业词汇、外国人名、外国地名等。     (1)由两个假名组成的单词,比如“ミニ”,一般都念 1 调,念 0 调的情况比较少见。     (2)由三个假名组成的单词,比如“カップ”,念 1 调可以,念 0 调也可以,不论你念哪个调,都正确,日本人都能听懂。但我个人倾向于念 1 调,感觉比较自然一些。     (3)由四个假名组成的单词,如果其中没有坳音和拨音,比如“トラブル”,我倾向于念 0 调,如果有坳音和拨音,比如“チャンス”,我倾向于念 1 调。     (4)由五个以及五个以上假名组成的单词,比如“アフガニスタン”,念 0 调可以,念 N-1 调也可以。所谓 N-1 调,就是说:你先计算一下单词的假名数量,比如有 7 个假名,那好,你就念 6 调。     当然,这只是一般说说而已,并不是官方的、正式的说法。但凭我长期讲日语的经验,这个说法基本上还是可行的。     ▲备注:这个帖子发表后,遭到一些批评,认为不够严谨。有些网友还举出例子,批驳我的说法。惭愧!兄弟我自抽嘴巴一个,以示薄惩。不过我想强调一句,外来语单词的声调,并不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念错了,也没有关系,各位不要在这个问题上,花费过多的心思。
  【闲聊日语之28】打电话的小学问     如果你有条件,比如你在外贸公司工作,经常能接日本人的电话,你可以做这样一个小实验:电话铃响了,你拿起话筒,那个日本人说“もしもし”(喂),你回答“はい”(是的),那个日本人说“こちら、三菱重工の前田です”(我是三菱重工的前田)。说到这里,你不要出声,稍等片刻,那个日本人就会再次说“もしもし”,你再次回答“はい”,那个日本人再次说“こちら、三菱重工の前田です”。如果你仍然不出声,这几句话,说不定还要重复一次。     我发现,许多中国人都遇见过这种情况。我问一个朋友,这是为什么?他说:这是因为日本人说话太罗嗦。我说:不对,你要是这样想,可就犯大错了,可能影响到你今后同日本人的交往。     与世界其它国家的人相比,日本人打电话时,特别希望在通话过程中,不断获得对方的响应。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简单地说就是:只要那个日本人的讲话语气稍有停顿,你就应当马上说一声“はい”,这并不表示你赞同他的每句话,只表示你此时此刻正在听他讲,让他有一种被倾听、被理解、被尊重的感觉。对日本人来说,这种感觉非常重要,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能够决定谈话的内容和深度。所以上面那个电话,你应当这样接:     喂。(はい)  我是三菱重工的前田。(はい)  上周我们讨论的那个项目,(はい)  我已经向东京总社汇报了,(はい)  总社表示很感兴趣,(はい)  我今天给您打电话,(はい)  。。。。。。     我有个日本朋友土屋,有一次跟他老婆一起,来中国旅游。他大概一直没有给家里打电话,所以有一天,我突然收到他母亲的电话,问土屋两口子的情况。土屋他母亲是山形县人,口音很重,而且罗里罗嗦,但她每说一句话,我就条件反射似地回答一声“はい”。土屋回日本后,他母亲对他说:你那个中国朋友张先生,真是个好人啊,很热情,很耐心,等等等等。你说逗不逗。所以我说,搞中日友好,不用干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要会说“はい”就行了。(笑)     ▲备注:上海有一家中日合资企业,他们网站的网管给我发邮件,称我这个帖子,他们公司想采用,编入职工培训教材中,问我行不行?我说当然行啦,没问题,这是兄弟我的荣幸。
  【闲聊日语之29】“雨男”是什么意思?     昨天看《北京晚报》,偶然看到一个新名词,叫做“北大荒”。我要是不告诉您,这里面还有其它含义,您肯定以为就是指东北的那个北大荒。其实,这里的“北大荒”是指:住在北京,30 岁以上,没有结婚,也没有固定的男朋友,目前还“荒”着的大龄女青年。(笑)     在这一点上,日本人跟中国人很相似,都喜欢创造一些有趣的新名词。比如“雨男”这个词,我不告诉您意思,您能猜出来吗?我曾问过我周围的人,他们都认为是“雨中的男人”。错啦!它的意思是:在日本,有这样一种怪人,你只要跟他一起外出,过不了多久,天就会下雨,淋个落汤鸡。当然,这里说的怪人是男人,如果是女人,就是“雨女”。您没想到吧。     再比如,“广广”这两个汉字,第一个广字里面,有一个大写字母 K,第二个广字里面,有一个大写字母 O,这样组成一个单词。这个词,与赴日留学有一点点关系,我曾问过几个留日同学,没有一个人知道。它的意思是:庆应大学。庆的发音是 Kei,应的发音是 Ou,由于繁体汉字,笔画较多,于是该校同学就发明了这个非驴非马、非日非英的怪词。     这个贴子,跟日语学习没什么关系,只是突然想到了,写出来,供各位学习之余解解闷。     ▲备注:早稻田大学的一位同学告诉我,上面提到的庆应大学的写法,早已经落伍啦,现在他们那里,都是直接写“KO 大学”。
  【闲聊日语之30】从动词“くれる”谈日本人的负疚感     在日语中,我给你,我给他,张三给李四,李四给王五,等等等等,这里的“给”,都可以用一个动词“あげる”表示。但是,惟独别人“给”我,要用动词“くれる”表示。我曾看过一篇文章,称这种现象,是日语特有的,世界其他语言中,尚没有发现这种现象(至少英、葡这两种我懂的语言中没有)。     为什么会这样呢?简单、通俗地说,日本人最怕别人给自己东西,所以特意创造了一个与“あげる”完全不同的动词“くれる”。您可能觉得奇怪,别人给自己东西,难道不是好事吗?有什么可怕的?这跟日本人的民族性格有很大关系。如果你给日本人一件东西,他立刻就会产生一种负疚、欠人情、被恩惠等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心理,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他一定会尽快返还相同或相似的东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还礼”,以消除这种负疚感。我这样说,可能有一点抽象,下面我举一个具体例子。     在火车上,一位先生正在吃苹果,对面坐着一个母亲,带一个小孩子,孩子眼巴巴看着先生吃苹果,先生有点不好意思了,于是就给了孩子一个苹果。就在先生给孩子苹果的一瞬间,那位母亲已经产生了负疚感。到了下一站,火车停车三分钟,母亲急忙跑下车,在站台上,买了两份年糕,赶快拿回来,送给先生一份,此时,母亲的负疚感才消失。而实际上,那位母亲可能根本就不爱吃年糕,但为了“还礼”,她必须强装笑容,把自己的那一份,硬吃下去。     所以有人说,要想让一个日本人不安,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送给他一份礼物,送完之后,他就开始翻来覆去,左思右想,考虑用什么东西“还礼”合适,一直折腾到对方收到“还礼”为止。     我为什么要说这个话题呢?这是因为我曾在《小春留日论坛》,看到一个贴子,说有一个中国留学生,五年前刚来日本时,得到一个日本老人的照顾,后来这个留学生的情况好了,可以独立生活了,就不再理人家了,五年之中,甚至没有给人家打一个电话,问候一下。后来,这个留学生的弟弟,也要来日本,需要经济担保人之类的,这个留学生又想起了人家,想让人家帮忙,人家当然很生气,不再管他了。     看到这里,我就想,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两千多年的交往,但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实在是太少了。其实,那个留学生,只要逢年过节,给那个老头,送一点破费不多的小礼品,就完全可以让那个老头产生持续的负疚感,以后再找他办事,那不是很容易吗?所以,我希望这个小贴子,能够引起那些即将留日、或者已经留日的朋友们的注意。     ▲备注:写完这个帖子,我就想,《强国论坛日本版》的那些铁杆反日网友,估计要撇嘴啦:日本人杀了那么多中国人,怎么没有负疚感?您说的对!但这个帖子,属于日语学习文章,并不是政治文章,所以我只能说抱歉啦。
  【闲聊日语之31】关于“が”行假名的鼻音化问题     我刚才去 to-japan.net 论坛,看到有一个中国网友问一个日本网友,为什么听日语磁带,“かがく”中的第二个音“が”,好象变成“な”音;“ごご”中的第二个音“ご”,好象变成“の”音。其实,这个问题,我在其它论坛也看到过,我当时以为,这属于最基础的语音问题,老师教五十音图时,肯定会给学生们解释一下。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国内许多网友,都是自学日语,根本就没有老师。所以我想在这里,屎壳郎硬充大铆钉,给遇到这个问题的朋友,简单介绍一下。     “が”行的五个假名,即“がぎぐげご”,出现在单词的开头,就发它们原本应发的音,也就是 ga、gi、gu、ge、go,比如“がっこう”。但是,如果出现在单词的中间,或者末尾,在标准日语中,也就是东京人讲的日语中,最好鼻音化(nasalization),不再发它们原本应发的音,而发一种在口腔内部深处生成的、有些浑浊、有些模糊的鼻音,写成音标是:nga、ngi、ngu、nge、ngo。     本来我不想写 ng 这个音标,因为有一个正式的音标,只有一个符号,可惜在键盘上打不出来。那个正式的音标,与 g 很相似,但上面的小圆圈,不封口,你能想象出来吗?     “が”行假名鼻音化后,在中国人听来,特别是南方人听来,跟“な”行假名很相似,这就是上面那个中国网友遇到的问题。不过,相似归相似,但绝不是相等,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     有些网友可能要问:那你为什么不在这里教教我,怎样发那五个鼻音?很抱歉,我不打算教,这里有两个原因。第一,要想学那五个鼻音,你必须找一个日本人,或者找一个老师,亲自听,亲自模仿,亲自练习,否则学不会。第二,我刚才讲,那五个假名,“最好”鼻音化,这就是说,你不鼻音化,也可以,也正确,事实上,许多日本人,都不鼻音化,仍然发它们原本应发的音。日本人都不鼻音化,你干吗非要鼻音化?但你应当知道这里的原由。     ▲备注:据我观察,南方人经常遇到这个问题,北方人好一点。另外,有网友问我,我讲日语时,是否鼻音化,我一直都鼻音化,因为养成习惯了。
  【闲聊日语之32】从“一多一少”看日本人的功利主义性格     在北极地区,住着爱斯基摩人(Eskimo),在他们的语言中,有许多关于熊的名词,非常详细,甚至连熊身上的某块肉、某条筋、某根血管、某条肠子,都有专门的名词。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很简单:熊肉是他们的主要食物来源,他们必须知道熊身上,哪个部位比较软(留给孩子吃),哪个部位比较硬(留给成人吃),哪个部位能食用,哪个部位不能食用,等等。但在他们的语言中,没有猪这个名词,原因也很简单:因为那里从来就没有猪(有也冻死啦)。所以我们可以总结一下:爱斯基摩语是“一多一少”,多的是与熊有关的名词,少的是与猪有关的名词。     那么,日语中是否也有这种“一多一少”现象呢?我说有。日本是个多雨的国家,一下雨,必然要影响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因此日本人自古就创造了许多与雨有关的词汇,比如:春雨、秋雨、豪雨、時雨、梅雨、雨合い、雨宿り、雨垂れ,等等。相反,天上的星星,比如:牛郎星、织女星、人马座、天蝎座,等等,由于与日本人的日常生产、生活没有直接关系,所以在传统日语中,只有“星”这一个表示星座、星系的词汇。     看到这里,细心的读者可能要问:你介绍这个现象,想要说明什么?我想说:日本人自古以来,就只注意与自己有关的事物,不注意与自己无关的事物,因此日本人在本质上,属于典型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性格。这句话,有些哲学味道,过于抽象,下面我举一个通俗的例子。     比如汽车上的发动机,我们假设传统的发动机,耗油大,于是美国人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首先进行理论研究,看看发电机是否有降低油耗的可能性,假设用了一年时间,终于有了结果。随后,根据理论研究结果,绘制生产图纸,制定生产步骤,假设又用了一年时间。最后,盖厂房、买机器,雇工人,开工,终于生产出低油耗的发动机,假设又用了一年时间。美国人,前后用了三年时间,终于搞成了。     假如换了日本人,他们根本不会这样搞,在他们看来,这三项工作,都与他们无关,美国人愿意搞,那是美国人冤大头,活该。日本人只关心最后的成品,因此他们会从美国人那里,买一个现成的低油耗发动机,运回来,拆散了,这一部分,交给佐藤的小组仿制,那一部分,交给龟田的小组仿制,等等,各个小组负责一摊,最后都仿制好,拼装上,贴上 Made in Japan 的标签,就算是日本产品啦。这前前后后,可能只用了半年时间。     这种事情,往好了说,是聪明,往坏了说,就是剽窃。但几乎所有的日本人,都认为这样做是正常的。我不想评判这种事情是好是坏,我只想说,像我们中国人这种天性老实巴交、心眼实诚的民族,在这方面,还真玩不过日本人,不服不行。     ▲备注:有个网友反驳我说,谷村新司有一首著名歌曲“すばる”,也是讲星星的。没错,我还真没想到,惭愧。
  【闲聊日语之33】日本人真正害怕的是什么?     我是《强国论坛日本版》的常客,笔名 biboo。那里的网友,经常议论的一个话题,就是日本人最害怕什么?有人说:怕中国发展起来,变得强大了,也有人说,怕中国人抵制日货,不买日本的汽车、电器,等等等等,说法很多。但我觉得,这些说法,好象站不住脚。比如有人说,中国再发展 20 年,就赶上日本了,那么我请问,在这 20 年中,难道日本就不发展了吗?难道在这 20 年中,日本人什么都不干,一亿国民,都坐在家里,喝茶、下棋、聊天,静等中国变得强大?不可能吧。你发展,人家也发展,当然,你的速度可能快点,他的速度可能慢点,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中日两国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我接触过不少的日本学者,从他们的谈话中,我感觉有两件事,是日本人真正害怕的。一是北韩的导弹。我先交代一下,因为北韩有一个国际组织,他们的网页存放在我的服务器上,我跟他们关系很好,因此我不便在公开场合,过多评论这个国家,请谅解。我只想简单地说:假如北韩被逼急了,不打不行了,他们的导弹,不会打汉城,因为那里毕竟是他们的兄弟姐妹,骨肉同胞,也不会打华盛顿,因为距离太远,射程不够,要打,肯定是打东京,绝对没跑!所以,如果你注意观察东亚局势,你就可以发现,历届日本政府都急于改善日朝关系,就是这个原因。     二是中国的环境污染。中国环境污染的产物,包括废气、颗粒、沙尘、酸雨,等等等等,如果运气好的话,都会顺着风,一股脑地飘到日本上空,如果运气再好的话,遇上降雨云层,一点不浪费,全都淋在日本人的头上。你说日本人怕不怕?所以,如果有一天,你从报纸上看到,日本为中国环保提供援助的消息,你千万不要以为,那是日本人钱多了,到中国撒钱来了。     当然,我的意思绝不是要鼓吹战争,让北韩打日本,或者故意制造环境污染,来报复日本。绝不是这个意思。那样做,虽然对日本不好,对我们中国也不好,特别是环境污染,我们普通老百姓,将是最直接的受害者。我只是谈谈我在这个问题上的个人看法。     ▲备注:关于日朝关系,有一个好消息,那就是小泉首相访问北韩,与金正日总书记会谈,并签署联合公报,打破了日朝两国半个世纪的坚冰。不过,我估计,由于“日本人绑架事件”这个棘手问题,两国建立邦交的谈判不会很顺利。     另外,有几个日本朋友给我发邮件,称帖子中提到的两个问题,是政治家关心的问题,普通的日本老百姓,只关心经济是否景气。是的,对此我完全理解。
  【闲聊日语之34】如何掌握日语中最难的单词“気”     经常有学日语的朋友对我说:“気”这个单词,实在是太难了,后面跟不同的动词,就产生不同的意思,几个常用的意思,还可以背下来,但那些不常用的意思,实在背不下来。他们问我有什么好方法。我说,确实有一个方法,不过,这个方法,是一个澳大利亚的日语教师(也是我的老朋友)发明的,在他那里,基本上适用,但在我们中国这里,是否适用,我可就说不准了。但我可以说出来,你自己试试看。下面就是具体的方法。     第一,“気”虽然有许多意思,但有一个最基本、最核心的意思,就是 mood(心情),因此,不管“気”后面跟什么动词,都应当与“心情”有关。这是一个大方向,必须首先明确。     第二,“気”跟后面的动词,组成了一个词组。在一篇文章中,这个词组,不可能单独构成一句话,它的前后,肯定会有上下文。     第三,以“気がめいる”为例,老师先不告诉学生它是什么意思。老师先让学生翻译出上文,假设是“他最近被免职了”,然后再让学生翻译出下文,假设是“他经常喝酒”。     第四,好了,现在这个词组的上、下文都已经有了,于是,老师让学生们猜一猜,这个词组,应当表达哪种心情呢?学生们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说出了各种答案,比如:unhappy(不痛快)、sorrow(悲哀)、frustrated(消沉)等等。最后,老师说:你们这些答案,都沾边,但最准确的一个,就是frustrated(消沉)。     所以,包括上、下文之后,整个意思就是:他最近被免职了,很消沉,经常喝酒。     当然,这是有老师在场的情况下,万一没有老师在场,猜错了怎么办?其实也没有太大关系,因为这几个答案,都是表达心情的,意思还是比较接近的,即使略有出入,总的意思应该不会错。您明白了吗?     ▲备注:这个帖子没有读者反馈,看来这种方法不适合中国。
  【闲聊日语之35】日语的三个优点     我曾写过一个帖子,叫做《日语的两大缺点》。发表后,收到一位南京网友的邮件,他说,任何事物,都应当一分为二去看,有缺点的同时,必然也有优点,所以他希望我能写一写日语的优点。这位网友的观点,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我当时确实想不出日语有什么优点。不过后来,我还是认真琢磨了一下,最后想出了三个小优点(请注意,不是大优点,仅仅是小优点)。     第一个优点是:日语是公认的发音优美的语言。在语言学上,评价一种语言的发音是否优美,有一个公认的标准,那就是辅音数量和元音数量的比例,比较合适,最好是一比一,比如“さくら”,它的发音是 [s]a[k]u[r]a(我故意把辅音放在方括号中),您看,一个辅音带一个元音,正好是一比一,很规范,这样的语言,发音就好听。相反,您看这个英语单词 script,它的发音是 [skr]i[pt],五个辅音带一个元音,这样的语言,发音就难听。所以,在国际语言学界,日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是三个公认的发音优美的语言,并且日语排在第一位。     第二个优点只对我们中国人有用,对外国人无用,那就是,由于日语中的许多汉字,来源于古汉语,因此学习日语,有助于我们学习古文和成语。这样说有点抽象,我举一个具体例子。假设今天上午第一节课是日语课,日语老师教同学们一个单词“蹴る”,中文意思就是“踢”。第二节课是语文课,语文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成语“一蹴而就”,老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蹴”的意思吗?我敢保证,所有同学都会回答:知道!因为他们刚刚在日语课上学过这个汉字。     第三个优点,其实很有用,只不过我们中国人里知道这个优点的人不多。比如我们上数学课,老师说,课后同学们把圆周率背下来,要背小数点后 50 位(仅仅是假设,实际上背 3.14 就够了)。中国学生遇到这种情况,可就傻眼啦,只能一位一位地死记硬背,而且由于位数太多,很可能中间某处记错了。而日本学生可就幸运多了,因为他可以用日语,编写一句话,正好把这 50 位数字的发音包括进去,比如:     産医師異国に向う、産後厄なく、産婦御社に、(后面省略)     这句话的中文大意是:产科医生去外乡接生,产妇产后平安,产妇后来去神社烧香,(后面省略)。如果你懂日语,那么这句话从头开始,一个假名一个假名地念,就是......(后面省略)。照这样记忆,别说是50位了,就是500位,日本人也能记下来。所以在记忆数字方面,我们中国人最好低姿态,不要跟他们日本人叫板。     ▲备注:发表这个帖子之后,我才知道,我是如此的孤陋寡闻。原来,在我们汉语中,早就有类似记忆圆周率这样的句子,比如“一寺一壶酒”,就是 (3)14159,当然,还有更长的句子。多谢各位网友的指教。
  【闲聊日语之36】个别旅日华人的鸵鸟心态     我最近因为公司的事情不忙,闲得无聊,所以写了一些关于学习日语的帖子。这些帖子,既涉及到日语,也涉及到日本和日本人,主要目的,无非是加深各位朋友对日本的了解,以便更好地与日本人交流。我先后收到了大约 100 封邮件,大部分是表扬和鼓励(非常感谢),小部分是提出批评,指出我的错误(也非常感谢)。但有 2 封旅日华人朋友的邮件,值得提一提。     第一位是个女士,嫁给日本人,现在大阪。她说:我很喜欢日本,我觉得日本真的很好,不像你帖子说的那样。她希望我今后不要再写“消极、负面”的帖子,以免破坏日本在她心目中的“美好形象”。     我回答她说:您的心情,我完全理解,不过,您的这席话,让我想起了著名影星葛优的一句王朔风格的台词:你和你丈夫,如果感情真的很好,难道还怕别人说三道四吗?别人说了几句,你就扛不住啦?心理也太脆弱了吧?!     日本确实有许多优点,这些我非常欣赏。但仅仅因为他们有优点,就不许人家评论了吗?事实上,我在许多 BBS 上看到,一些刚去日本的朋友,在刚开始阶段,很不适应,觉得许多东西不可理解。为什么会这样呢?说到底,就是他们在去日本之前,对日本和日本人的了解太少啦,他们对日本的概念,不过是日剧中的一些华丽布景和英俊面孔而已(这句话,如有冒犯,敬请原谅)。所以我觉得,我们这些长期搞对日工作的人,有义务向他们介绍一下日本的真实情况。     第二位也是个女士,也是嫁给了日本人,现在名古屋。她说,我最近在我们的 BBS 上,看到了你的帖子。我们那个 BBS,基本上是我们在日华人专用的,一般只谈日本的事,不谈中国的事,我们对中国的事,特别是政治、历史、中日关系、抗日战争、南京屠城等等,一点不感兴趣。你最好不要在我们这个 BBS 上贴这种东西啦。     我回答她说:假如您没有嫁到日本,而是嫁到非洲小国 Sierra Leone(狮子山共和国),我估计您一辈子,可能也听不到中国的事,因为两国距离实在太遥远了,几乎没有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但日本可就不同啦,中日两国这么近,交往这么多,联系这么广,人员流动这么大,您不想找中国的事,中国的事也主动会找您,您想不听,都不行。     我写这里帖子的目的,绝不是说,旅日华人朋友都有“鸵鸟心态”,这一点,千万不要误解。只是有少数朋友,由于长期居日,已经与日本主流社会基本融合,于是心理上自然不自然地产生了这种心态。对此,像我这种熟悉日本的人,完全可以理解,即使您说话不好听,我也不会生气。但假如您遇到那些不熟悉情况的人,说不定你们就要吵起来,伤了和气,最后不欢而散。所以我说,如果您有这种心态,看了我这个帖子,觉得我说的对,我希望您能克服一下。觉得我说的不对,也没关系,仅当我是在放屁好啦。(笑)     ▲备注:看了这个帖子,上面提到的第一位女士,表示理解,并向我道歉。第二位女士,仍然对我充满敌意,给我发过两封很不友好的邮件,不过我没再理她。
  【闲聊日语之37】如何使用计算机编程语言识别日文     这个帖子,是关于计算机编程的,如果您不从事这方面工作,我建议您就不用看了,以免浪费您的宝贵时间。     好几年前,有一个上海的软件程序员,给我发邮件,问我一个问题:假设有一个软件,要求用户输入自己的姓名,如果是中文或英文姓名,他可以使用编程语言,识别出来,但如果是日文姓名,应当如何识别?以后陆续又有一些朋友,问我类似的问题(因为我曾写过一本关于 VC++ 的书,那上面有我的邮箱地址)。刚开始,我还觉得很奇怪,中国的软件,干吗要识别日文?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自 90 年代中期以来,有不少中国程序员,去日本的软件公司打工,由于他们以前从未接触过日文编程,所以不得不在赴日之前,临阵磨枪,恶补有关知识。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如何用计算机编程语言识别日文     在 Windows 环境中,VC++ 有一组函数,专门用来识别日文,而国内非常流行的 VB,很遗憾,没有这些函数(我本人是铁杆的 VB 爱好者)。在 VC++ 中,所有用来识别日文的函数,都以 _ismbc 开头,比如 _ismbchira,用来识别平假名,_ismbckata,用来识别片假名,等等。下面我举一个小例子,介绍这些函数如何使用。     char kana=’あ’;  if(_ismbchira(kana))  
cout && “平仮名である“  else  
cout && “片仮名である“;     很简单吧?表面上看,确实很简单,但实际上,还很麻烦,这是因为:第一,日文字符有单字节和双字节两种类型,因而有不同的函数;第二,日文字符有三种常用的编码,即 JIS、SJIS 和 EUC,因而有不同的函数;第三,日文字符分为一级字符(常用字符)和二级字符(非常用字符),因而又有不同的函数。所以在实际编程时,还需要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语家庭成员称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