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踺断裂手术后短手臂石膏拆后如何锻炼去掉后怎样锻炼

跟腱断裂康复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跟腱断裂康复
位于小腿后方,起始于小腿中部,止于跟骨结节后面中点。由上而下逐渐变厚变窄,从跟骨结节上100px处向下又逐渐变宽直达附着点。跟腱在起始部和附着点部分均有较好的血液供应,但其中下部即跟腱附着点以上2-150px处,血液供应较差,肌腱营养不良,易发生肌腱退行性变性而发生断裂。跟腱断裂在小腿和足部软组织损伤中较为常见,多发生于青壮年。有开放性断裂与闭合性断裂两类,前者因有明确外伤诊断较易,其治疗原则同其他伸肌腱断裂。跟腱自发性断裂即为闭合性断裂,由于有时断裂原因不明显,易延误诊治。自发性跟腱断裂多发生于演员,运动员和其他职业的运动损伤。断裂的机制是当踝关节背伸位及(或)使跟腱处于紧张状态时,受到与跟腱垂直方向的重物碰打,或由于肌肉突然猛烈的收缩所致。某些职业运动员由于反复强化运动,导致跟腱血运障碍、发生肌腱营养不良的退行性变和跟腱钙化等病理变化的基础上更容易发生自发性断裂。有些不常参加体育活动脑力劳动者,偶尔参加剧烈体育活动,或高处跳下、跑跳跨越障碍物等,也可导致跟腱自发性断裂;或老年人因跟腱疼痛采用跟腱局部激素封闭治疗后。一般断裂部位多见于跟腱付丽点上方2-150px处。
跟腱断裂康复临床治疗
跟腱断裂康复新鲜跟腱断裂
新鲜跟腱断裂的治疗有保守和手术两种不同方法。前者采用膝上管形石膏把足固定于极度跖屈位或采用屈膝、足跖屈位夹板固定法治疗。保守疗法常因跟腱断裂间瘢痕组织较多而失去坚韧性,而跟腱相对延长而使跖屈力减弱,效果较差;故多数学者赞成通过手术治疗恢复跟腱的完整性和坚韧性,尽快恢复小腿三头肌的肌力。儿童跟腱断裂,由于腓肠肌张力不大,组织修复和再生力强,因而手术采用粗丝线“8”字缝合,同时用肌腱成形术或筋膜修补术。在运动员都应修补[1]
术后踝关节跖屈,屈膝30°长腿石膏固定;
3周后改为高跟短腿石膏,并常规进行股四头肌锻炼;
6-8周后拆除石膏行踝关节功能锻炼;
跟腱断裂康复陈旧性跟腱断裂
因有腓肠肌萎缩、挛缩,断端间有距离,故陈旧性断裂常需作跟腱修补术而不应勉强作对端吻合,以免因跟腱短缩而发生足下垂畸形[2]
跟腱断裂康复跟腱修复术
跟腱开放修复术是通过小腿后方切口来暴露跟腱完成的。打开腱旁组织后将肌腱断端并置缝合在一起。这里可能会有很多不同的缝合方法,不同的医生可能会有不同的选择。如果跟腱断端的条件比较差的话,也可采取圆周缝合的办法。手术结束要闭合腱旁组织和皮肤,并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此时需要佩戴一个足底夹板来防止足的背屈,以免修复组织再断。有些医生更喜欢用管形石膏或前夹板来达到同样的目的。10-14天伤口拆线以后患肢可以穿上一种带轮盘的固定靴,它可以方便检查伤口以及早期关节活动。在所有的处理中,对软组织的仔细处置和腱旁组织的闭合也是至关重要的。
跟腱断裂康复术后康复
跟腱修复术后的康复应从术后2-6周开始。为了保护修复的跟腱,康复医生必须交代一些注意事项。比如,术后12周之内应该禁止被动牵拉跟腱。另外,负重过程也应该是在手术医生的指导下逐步进行。在术后的整个康复过程中治疗师必须明确跟腱愈合的4个阶段(炎症期、增生期、塑性期和成熟期)。在愈合的最初6周内(炎症期和增生期)跟腱时最脆弱的,在接下来的6周-12个月内(塑性期和成熟期)强度慢慢增加。患者的康复是一个标准的功能性恢复过程。
跟腱断裂康复第一阶段
保护和愈合期(第1~6周)
术后第一阶段
术后第一阶段的康复对于保护修复的跟腱控制渗出和疼痛,减少瘢痕形成以及提高关节活动度都是至关重要的。术后负重程度和支具的类型都由医生决定。负重程度是左佩戴支具的下由不负重过度到部分负重,一直到患者能承受的最大限度。在手术后的2~8周之内需要在保护下负重。随着外科和康复技术的发展,当前常用的方法是让患者穿一种带轮盘的固定靴,并且在拐杖保护下观察部分负重情况。
早期关节活动和保护下负重是术后第一阶段最重要的内容。因为负重和关节活动可以促进跟腱愈合和强度的增加,并且可以预防制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如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退行性关节炎、粘连形成和深静脉血栓)
患者在指导下每天要做多次主动的关节活动,包括踝的背屈、跖屈、内翻和外翻。膝关节屈曲90°时主动踝背屈应限制在0°(中立位)。应当避免被动关节活动和牵伸,保护愈合中的跟腱免于被过度拉长或断裂。
当患者开始部分至完全负重时,这时便可以引入固定自行车练习。在蹬自行车时应告诉患者用足后面(或足跟)负重而不要用前足。按摩瘢痕和轻微的关节活动可以促进愈合,并防止关节粘连和僵直。
冷疗和抬高患肢可以控制疼痛和水肿。应该告诉患者全天内都要尽量抬高患者,避免长时间持重体位。也可以建议患者用冰袋冰敷几次,每次20分钟。
近端髋膝关节的练习应采用渐进性抗阻训练方案。限制负重的患者可以使用开链练习和等张练习。
跟腱修复术后愈合不良和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因此在术后的第一阶段康复医师和患者经常检查切口至关重要。一旦发现切口愈合不良或感染应该立即通知医生。
患者的渗出也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要告诫患者合理负重,抬高患肢(限制持重体位时间),主动关节活动,以及每天数次冰敷。
跟腱断裂康复第二阶段
早期关节活动(第6~12周)
进入第二阶段,在负重程度、增加关节活动度及肌力增强上都有明显的变化。患者首先要在拐杖保护下佩戴支具完成患肢的完全负重,然后摆脱拐杖穿鞋完全负重。从足部支具到鞋的转换过程中,可以在鞋中放一个足跟垫(通常会使踝跖屈20°~30°)。随着关节活动度的增加,足跟垫的高度应随之递减。当患者的步态恢复正常时,就可以不用足跟垫了。正常的步态时脱拐行走的先决条件。
如果手术切口愈合良好的话。就可以在水下踏车系统上练习步态了,这样可以降低患肢负重程度。当水面在胸部水平行走时可以减重60%~75%,而当水面到腰部水平行走时,则可以减重40%~50%。
无限制地练习主动活动度,但要避免关节被动活动。正常行走可以促进恢复功能性的关节活动度。虽然在本阶段内关节活动度最好恢复到正常,但是牵伸是不可取的。
本阶段可以开始轻度的内外翻等长肌力练习,在后期可以借助皮筋来练习。患者可以通过在一个多轴装置上用自己的踝关节画出字母的形状来增加肌肉力量。当已获得足够的关节活动度时,就可以开始练习小腿跖屈的两块主要肌肉略(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在术后6周时可以开始练习膝屈曲90°位的跖屈抗阻练习。到第8周可以开始膝伸直位的跖屈抗阻练习。
在本阶段还可以利用膝伸直位蹬踏装置和屈腿器械来练习跖屈。此时的固定自行车练习要用前足负重,并逐渐加量。
在踏车进行倒走可以强化离心性的跖屈控制能力。这些患者通常会发现倒走更舒服,因为他降低略启动的需求。也可以引入向前上台阶练习,台阶的高度可以逐渐增加(250px、375px、500px)
早期的神经肌肉和关节活动度练习最好在一种具有生物力学的踝关节平板系统(BAPS)上进行,开始时坐位练习,逐渐过渡到站立位练习。另外,在平衡控制系统或等力平板系统上进行双侧下肢负重练习,也可以促进本体感觉、神经肌肉和平衡的恢复。随着力量和平衡的恢复,练习模式也由双下肢过渡到单侧下肢。需要时应继续进行瘢痕按摩、理疗和轻微的关节松动术。
跟腱炎(或)疼痛时第二阶段很常见的并发症。患者脱拐或不再穿带轮盘的固定靴后通常会增加活动量,但此时正在愈合中的跟腱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承受增加的活动量,因此跟腱自然会疼痛和发生炎症。所以必须告知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的限度,纠正其错误的行为,使其在无痛的范围内活动。同样,如果康复计划的设计使得关节活动度和力量练习进展过快的话,也会引起跟腱疼痛和发炎。康复医师在改进康复方案时必须综合考虑患者的主诉和客观的测量结果,并且要强调对家庭训练计划的依从性。
跟腱断裂康复第三阶段
早期肌力练习(第12~20周)
当患者第二阶段康复达标后,就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康复了,目标是恢复踝关节全范围的主动活动度,跖屈肌力恢复正常,并提高平衡以及神经肌肉的控制能力
正常的跖屈肌力是指患者具有单脚提踵10次的能力。当然,患者首先要无恐惧的完成平面上双脚提踵,然后按下表中的流程逐步恢复正常。
当以上这些动作都能无恐惧地很好地完成以后,就可以开始通过一些器械(比如训练阶梯、Versa攀梯)来完成更高强度的力量和耐力训练。
向前下台阶练习时台阶高度要逐渐增加(250px、375px、500px)。平衡训练的难度也是逐步递增的,包括单腿负重、多向支持平面(弹簧垫、震荡板、泡沫滚筒等)和干扰训练。
等速练习可以进一步加强踝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和耐力。等速练习是在固定速度的基础上施加适当的阻力。因此可以预先设定一定的速度,使得踝关节在全范围活动的情况下抵抗最大的动力性阻力。
一旦患者达到正常的步态、全范围的被动关节活动度和正常的肌力,便可以在没过胸部的水中进行跑步练习。利用水下踏车系统具有的浮力特性可以减轻跟腱的负重程度。
患者在家中的治疗性练习项目是要根据再评估的结果进行不断的调整。
应用NeuroCom或Biodex平衡系统对平衡进行评估,并与健侧对比。到本阶段末最好能达到与健侧同样的平衡水平
由于关节活动度和(或)肌力仍未达到正常,所以要经常鼓励患者坚持修正自己的动作。此阶段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由于患者私自加大活动量造成的肌肉酸痛和跟腱炎。在没有足够的下肢力量情况下患者可能会自行增加活动量,康复医师必须继续向患者强调活动限度问题。如果患者到健身房进行康复训练的话,则必须遵循治疗计划,不能私自加量。
跟腱断裂康复第四阶段
晚期肌力练习(第20~28周)
术后第四阶段
随着小腿肌力的正常化和运动水平的提高,患者的康复到略一个恢复更高层次动态运动的阶段。治疗策略主要是为了安全恢复患者/运动员个性化的运动水平做准备。
在术后20周时应该对踝关节的跖屈肌、背屈肌、内翻肌和外翻肌进行一次等速肌力评定。相对于等长的徒手肌力测定,等速评定对动态肌力有更为精确的结果。等速评定可以提供医生客观的指标和可重复的数据,并能监控患者的状态。通过得到的客观数据可以明确小腿肌肉力量和耐力是否已恢复正常。如果患侧下肢的数据达到健侧的75%,且患肢完成单脚提踵10次的话,就可以启动踏车上的跑步训练了。踏车上的前向跑步练习应强调从短距离、低到中等速度以及患者主观无痛的水平开始。
此阶段应继续加强踝背屈、跖屈、内翻和外翻肌力和耐力的等速练习。
渐进抗阻练习和柔韧性练习继续在可耐受范围内进行,基于个体化运动水平而定的灵敏性练习也应加入到康复计划中。跑步和体育锻炼开始应该在直平板上进行,然后逐渐增加难度和要求,比如交叉步、编织步、八字步、加速及减速训练等。也可以通过一条运动带施加阻力来进一步增加难度。
像在第三阶段提到的那样,平衡训练仍然很重要。但是,此时的干扰训练要和挑战踝关节的肌肉力量和控制能力结合起来。可以在弹簧垫、振荡板、泡沫滚筒等上面加入干扰练习。
本阶段可以开始轻度的功能性往复练习,此种练习通过周期性地伸缩跟腱来增加肌力。运动中要求患者全范围的关节活动度、良好的柔韧性和正常的肌力。更重要的是无痛、无恐惧地完成动作。增强式弹跳功能往复运动可以由双侧练起。比如双脚定位跳、双脚跳上箱子可以减少冲击力。随着康复的进行,难度较大的练习方式可以逐渐被运用,比如两边跳和象限跳。
患者的家庭治疗性训练计划,要根据再评定结果和功能水平及时调整。
由于患者仍有功能的缺陷,所以还需要不断的鼓励,使其坚持合理的活动量。康复医师在引入踏车跑步练习和灵活性练习时一定要强调无痛原则。很多患者/运动员在恢复跑步训练阶段时会出现很高的积极性,以至于已经出现不适还会坚持练习。康复师必须密切观察患者虚弱和疲劳的迹象,并对跑步练习做出合适的调整。正确的跑步练习是由低速短距离开始,逐渐过渡到正常速度中/长距离。而且应该建议患者坚持练习自己的跖屈肌力,使其充分恢复,同时也会降低过度使用带来的风险。跑步练习的量控制在最小,利用交叉练习的方法(游泳、骑自行车)来避免跟腱的再损伤和炎症。
跟腱断裂康复第五阶段
全面恢复也体育技能(第28周~1年)
根据患者对运动水平的要求和身体状况的不同,最后阶段的康复可以从术后28周起持续到术后1年。在此阶段,任何肌力和柔韧性方面的缺陷都应该得以弥补。为了满足体育运动中对功能的需求,此阶段应充分利用体育专项练习,以及更高级的功能往复运动和灵活性练习来达到这一目的。
为了达到体育运动所需的正常肌肉耐力水平,应该继续进行等速训练。功能往复运动在此阶段升级为单脚练习,比如单脚跳、单腿两侧跳和象限跳。当患者准备恢复全面的体育运动时,功能性的评定,比如垂直跳跃评定,可以用来明确患者处于动态运动中的功能状态。垂直跳跃评定是一种有效的测量肌肉力量的方法,还可以测定下肢功能性运动的限度。它要求患肢的功能达到健侧的85%,并且得到医生的允许才能恢复体育运动。
在患者参加高水平的运动之前,如功能往复运动和体育专项训练,必须关注其是否已经具备略足够的肌力、关节活动度和柔韧性。患者在过渡到更高难度的运动直至最后恢复体育运动之前,应该能够无恐惧地完成低水平的运动。用来进行功能性评定的方法应该可以再现竞技体育的专项要求,从而保证患者能够安全地恢复全面的运动。选定的功能测试项目应能再现运动员的专项运动要求,以确保其安全重返全项活动。
跟腱断裂康复各阶段注意事项
跟腱断裂康复第一阶段
保护和愈合期(第1~6周)
目标:保护修复的跟腱
控制水肿和疼痛
减少瘢痕形成
改善背屈活动度到中立位
增加下肢近端各组肌力到5/5级
医生指导下的渐进性负重
独立完成家庭训练计划
注意事项:避免被动牵伸跟腱
应把膝关节屈曲90°位下的主动踝背屈限制在中立位(0°)
避免长时间下垂位
治疗措施:医生指导下使用腋仗或手杖时,穿戴轮盘固定靴下渐进负重
主动踝背屈/砋屈/内翻/外翻
近端肌力练习
晋级标准:疼痛和水肿得到控制
在医生指导下可以负重
踝背屈达到中立位
下肢近端肌力达到5/5级
跟腱断裂康复第二阶段
早期关节活动(第6~12周)
目标:恢复正常步态
恢复足够的功能性关节活动,以满足正常步态(踝背屈15°)及上台阶的要求(踝背屈25°
恢复踝背屈,内翻和外翻肌力到正常的5/5级
注意事项:避免治疗性练习和功能活动中出现疼痛
避免被动牵伸跟腱
治疗措施:在保护下可闹手负重到完全负重练习步态,无痛时则可脱拐
水下踏车系统练习步态
鞋内足跟垫帮助恢复正常步态
本体感觉训练
等长/等张肌力练习:踝内翻/外翻
术后6周:膝屈曲90°位渐进性抗阻踝砋屈/背屈练习
术后8周:膝伸直0°位渐进抗阻踝砋屈/背屈练习
用屈腿装置和膝伸直位脚踏装置进行砋屈肌力练习
自行车练习
脚踏多轴装置上描绘字母
向前上台阶练习
晋级标准:正常步态
足够的被动踝背屈角度(20°)
踝背屈,内翻,外翻肌力达到徒手肌力评定达5/5级
跟腱断裂康复第三阶段
早期肌力练习(第12~20周)
目标:恢复全范围主动关节活动
踝砋屈肌力到正常5/5级
恢复正常平衡能力(用NeuroCom或Biodex平衡系统评定
恢复无痛的功能性活动
下台阶能力
注意事项:避免治疗性练习和功能性活动中出现疼痛
避免跟腱高负荷(即整个体重下过度背屈踝关节或跳跃)
治疗措施:等张/等速的内翻/外翻练习
固定系行车,训练阶梯,Versa攀梯练习
本体感觉训练:本体感觉平板/BAPS/泡沫滚筒/弹簧垫/NeuroCom
加强踝砋屈渐进性抗阻来练习(强调离心运动)
亚极量专项运动技能练习
渐进性本体感觉练习项目
水下踏车系统跑步练习
下肢近端肌力练习(渐进性抗阻练习)
等速项目练习
活动中所需的柔韧性练习
向前下台阶练习
晋级标准:无恐惧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正常的柔韧性
足够的肌力,表新为能单腿提踵10次
往复下台阶的能力
对称的下肢平衡能力
跟腱断裂康复第四阶段
晚期肌力练习(第20~28周)
目标:能够自如地在踏车上完成前向跑步活动
等速测定平均峰值力矩达到75%
能够满足日常胜过活动所需的最大肌力和柔韧性
恢复无限制的功能性活动
能无恐惧状态下完成更高水平的体育活动
注意事项:活动中避免疼痛和恐惧
未达到足够的力量和柔韧性之前避免跑步和体育活动
治疗措施:开始踏车上前向跑步练习
等度评定和训练
继续下肢肌力和柔韧性练习
干扰下高级本体感觉训练
轻度的功能往复运动(双脚跳跃练习)
亚极量的体育技能练习
继续自行车,训练阶梯,Versa攀梯练习
继续加强下肢近端肌力练习(渐进性抗阻练习)
晋级标准:无痛跑步能力
等速测定平均峰值力矩达到75%
正常的柔韧性
正常的肌力(踝关节所有肌力均为5/5级)
无恐惧地进行体育专项练习
跟腱断裂康复第五阶段
全面恢复也体育技能(第28周~1年)
目标:无恐惧地进行体育运动
能够满足个人体育活动所需的最大肌力和柔韧性
垂直跳跃评定患肢达健肢的85%
等度肌力测定患肢达健肢的85%(砋屈/背屈/内翻/外翻)
注意事项:治疗性,功能性和体育性活动中避免疼痛
在具备足够的肌力和柔韧性之前避免全项体育运动
治疗措施:更高级的功能训练和灵活练习
功能往复运动
体育专项练习
功能性评定,如垂直跳跃评定
出院标准:达到体育运动所需的肌力和柔韧性
能够无恐惧地完成体育专项运动
功能性评定患肢达健肢的85%
等速肌力测定患肢达健肢的85%(砋屈/背屈/内翻/外翻)
能够独立完成健身房/家庭训练计划
陆芸 周谋望 李世民等译。骨科术后康复指南,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7
于长隆. 骨科康复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跟踺断了。。
提问时间: 03:08:42|
基本信息:
病情描述:
跟踺断裂在家昨天忍不住了一下会造成二次断裂吗,
看了该问题的网友还看了:
医生回答专区
医师/住院医师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帮助网友:50263收到了:
病情分析:急性跟腱断裂可以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一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主要是让踝关节处于极度跖屈位进行石膏固定周使跟腱断端接触自行愈合在此期间需要严格扶拐行走患肢绝对不能负重也不能有小腿肌肉收缩的动作以后再用支具固定周以确保充分愈合 手术治疗一般指缝合跟腱两侧断端以缝线将跟腱断端固定使其达到充分牢固的接触以后以石膏固定-周使跟腱断端达到充分愈合 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各有优缺点保守治疗的优点在于可以避免手术但在石膏固定期间完全禁止小腿肌肉收缩是很难达到的患者在扶拐行走甚至起立时均会无意中收缩肌肉导致跟腱断端愈合不充分从而影响疗效保守治疗后的跟腱不愈合和再断裂几率很高可以高达%而手术治疗的跟腱再断裂几率只有%左右而一旦跟腱不愈合或再次撕裂就将作为陈旧性撕裂来处理治疗效果会远远不及急性撕裂手术并发症也将成倍增加手术治疗的优点在于疗效确切术后基本上可以恢复正常行走和适量运动但由于跟腱局部血供较差术后伤口不愈合或延迟愈合局部感染等几率可以高达%甚至有些患者可以导致跟腱感染并坏死 二手术治疗 尽管手术治疗存在手术并发症可能但如果患者不能接受以后的生活质量考虑到保守治疗后跟腱不愈合和再断裂的高几率以及由此产生的手术难度和并发症增加目前的主流观点还是尽早进行手术缝合 近年来为了减少开放手术的并发症发展了微创缝合技术微创缝合技术一般需要通过特殊的手术器械操作其手术切口可以小至cm左右进而术后的粘连和伤口问题均明显减小但微创缝合技术的缝合强度不如开放缝合术后的再断裂几率有相应的增加目前对微创缝合和开放缝合两者哪种技术更好尚未有定论 急性跟腱断裂最好的手术时机是伤后小时内但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很少见以后随着时间的延长跟腱的断裂部分会回缩变性最终导致不能直接缝合一般来说伤后周内的跟腱急性撕裂进行直接缝合均是可以的而对于伤后周以上的患者可能由于跟腱组织变性和回缩而不能直接缝合需要通过翻转肌腱来进行间接缝合或采用其它手术方式来处理同时这部分患者术后伤口不愈合的机率和术后的功能恢复均不如前者因此我们再一次申明:跟腱断裂需要尽早手术缝合治疗指导意见:急性跟腱断裂可以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一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主要是让踝关节处于极度跖屈位进行石膏固定周使跟腱断端接触自行愈合在此期间需要严格扶拐行走患肢绝对不能负重也不能有小腿肌肉收缩的动作以后再用支具固定周以确保充分愈合 手术治疗一般指缝合跟腱两侧断端以缝线将跟腱断端固定使其达到充分牢固的接触以后以石膏固定-周使跟腱断端达到充分愈合 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各有优缺点保守治疗的优点在于可以避免手术但在石膏固定期间完全禁止小腿肌肉收缩是很难达到的患者在扶拐行走甚至起立时均会无意中收缩肌肉导致跟腱断端愈合不充分从而影响疗效保守治疗后的跟腱不愈合和再断裂几率很高可以高达%而手术治疗的跟腱再断裂几率只有%左右而一旦跟腱不愈合或再次撕裂就将作为陈旧性撕裂来处理治疗效果会远远不及急性撕裂手术并发症也将成倍增加手术治疗的优点在于疗效确切术后基本上可以恢复正常行走和适量运动但由于跟腱局部血供较差术后伤口不愈合或延迟愈合局部感染等几率可以高达%甚至有些患者可以导致跟腱感染并坏死 二手术治疗 尽管手术治疗存在手术并发症可能但如果患者不能接受以后跛行的生活质量考虑到保守治疗后跟腱不愈合和再断裂的高几率以及由此产生的手术难度和并发症增加目前的主流观点还是尽早进行手术缝合 近年来为了减少开放手术的并发症发展了微创缝合技术微创缝合技术一般需要通过特殊的手术器械操作其手术切口可以小至cm左右进而术后的粘连和伤口问题均明显减小但微创缝合技术的缝合强度不如开放缝合术后的再断裂几率有相应的增加目前对微创缝合和开放缝合两者哪种技术更好尚未有定论 急性跟腱断裂最好的手术时机是伤后小时内但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很少见以后随着时间的延长跟腱的断裂部分会回缩变性最终导致不能直接缝合一般来说伤后周内的跟腱急性撕裂进行直接缝合均是可以的而对于伤后周以上的患者可能由于跟腱组织变性和回缩而不能直接缝合需要通过翻转肌腱来进行间接缝合或采用其它手术方式来处理同时这部分患者术后伤口不愈合的机率和术后的功能恢复均不如前者因此我们再一次申明:跟腱断裂需要尽早手术缝合治疗
医师/住院医师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帮助网友:52045收到了:
病情分析:您好,您是跟腱断裂,而且已经手术治疗,是不会导致跟腱二次断裂的,这点不必担心,只是恢复期间,尽量避免频繁的自慰,指导意见:您好,您所说的这种情况是不会导致二次跟腱断裂的,建议您按时到医院换药,遵医嘱治疗,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您。
TA帮助了147人
目前共收到封感谢信
TA帮助了24人
目前共收到封感谢信
TA帮助了199人
目前共收到封感谢信Injury系统评价:股四头肌腱断裂修复手术的临床效果
作者:紫川秀第二
引言: 股四头肌肌腱断裂(Quadriceps tendon rupture ,QTR)是一类少见疾病,发病率约1.37/100,000人年,主要发生人群为中老年男性(M:F=4.2:1,平均年龄51.1岁)。通常这类疾病都是外伤作用的结果,自发性肌腱断裂较为少见,一般见于既往有肾功能衰竭,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痛风,激素类药物滥用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而外伤患者中最常见断裂原因是间接暴力至股四肌腱急性收缩而发生断裂,该类患者通常表现为移动患肢时大腿膝关节附近的剧烈疼痛。 单纯依靠临床表现和体检已经足够诊断QTR,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急性疼痛,伸膝功能障碍,在髌骨上方可触及的肌肉空虚感。一旦怀疑有QTR,可以使用超声或者MRI进行确诊。 QTR需要积极的手术治疗以获得良好的功能预后。修复股四头肌腱的方法已经有较多文献报道,但不同技术方法间的功能预后情况无直接比较,本综述的目的在于收集已经存在的不同修复技术的临床文献,比较相关技术修复股四头肌腱后的最终功能预后情况,并对QTR手术介入不同时间点对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期寻找到最优的技术和最佳的手术介入时间点。 材料和方法: 从Mediline,Embase及Cochrane数据库中检索近25年内发表的与QTR相关的英文文献,纳入文献的随访时间需超过12月,纳入文献的患者年龄需大于16岁。检索策略包括:股四头肌肌腱,肌腱,断裂等词的多项组合。按照上述检索策略检索到的最新的一篇文献为日发表。两位研究者独立对文献数据进行筛查和提取,当两者不能取得统一时,引入第三方进行协调。 方法学质量评估: 研究纳入的文献质量由两位独立研究者按照the Coleman Methodology Score策略进行评估,统计结果如表1,表2。分数越高代表混杂因素越少,结果越可信。 表1:纳入研究的文献列表
表2:Coleman方法学评分
数据提取: 文献中提取的数据:预后,包括膝关节运动度,肌肉力量强度,大腿直径,是否能恢复先前的运动强度,患者满意度,伤后到手术的时间间隔,再断裂及再手术率,并发症的类型及发生率。 结果: 共检索到474篇文献,12篇文献符合要求。所有文献报道均为回顾性分析,时间从1981年至2008年。平均CMS分数50.46分(表1,表2)。 人口学数据: 共319例患者数据纳入研究。平均年龄为57岁(13-85岁),伤后至手术的平均时间间隔7.3天(1-40天),平均随访时间47.5月(3月-20年),患者失访比例25.3%(5.1%-42.8%),有内科疾病史患者如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等占纳入患者的16%(0%-20%)。 断裂机制: 肌腱断裂的类型包括简单坠落伤(61.5%),楼梯坠落(23.4%),运动时断裂(6%),农业劳动损伤(2.3%),自发性断裂(3.2%),车祸外伤(3.2%),钝性击打伤(0.4%)。 断裂部位: 按Yepes等所建议的方法将QTR按距离髌骨上极肌腱止点距离分为以下3个区域:区域1,0-1cm;区域2,1-2cm;区域3,&2cm,纳入研究的患者肌腱断裂分布区域:区域1,35.6%;区域2,41.4%;区域3,12.1%;约6.1%患者发生双侧QTR。 治疗方法: 所有纳入文献所描述的手术方法,仅一项研究达到CMS的5分标准,其余研究手术方法仅为3分。QTR最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两种:单纯缝合和髌骨钻孔缝线,纳入研究中共22.5%的患者接受了单纯缝合法治疗,50%接受髌骨钻孔缝线;文献报道还有较多的缝合后断端加固方法,但这些技术仅用于断裂肌腱组织质量较差或者是慢性QTR而有断端回缩的患者中。有9例研究报道了金属线增强技术,共应用于15.1%(45例)的患者中;有1例研究报道使用空心松质骨螺钉技术;有4例报道使用Scuderi技术(占5%的病例)。(表3) 表3:治疗方案
术后康复锻炼: 术后康复锻炼CMS评分有7例研究达到10分,5例研究达到5分。患者术后患肢管型石膏制动的时间从3周到10周不等,大部分研究倾向于6周,有2例研究患者(18.5%)允许术后石膏固定时部分负重;在另2例研究中,患者(17.3%)接受早期被动膝关节功能锻炼+部分负重。Rougraff等研究发现,膝关节管型石膏制动3周或制动6周其功能预后指标无显著差异。在制动结束后,所有患者接受膝关节运动度及股四头肌力评估。 结果(表4及表5): 有6例研究结果标准评分(outcome criteria score)评分达到7分,平均5.2分;有2例研究结果评价程序(outcome assessment procedure)评分为11分,平均为6.3分。 各个研究采用不同的评估体系对研究结果进行评估。如Siwek和Rao,Rougraff等各自介绍了一种功能预后评分方法;Ramseier等使用等长测力器对股四头肌腱的力量进行了评估,而其他3个研究则采用了手工方法进行测量。 West等发表了一项50例患者的研究报道。所有患者术后支具固定平均7.2周,后对膝关节进行功能锻炼,屈曲运动度可达到120度。所有患者均有得到了较好的功能预后(LS=92/100)。 Puranik等报道使用3种修复技术:髌骨钻孔缝合技术(10例),单纯缝合(9例),单纯缝合+钢丝加强(3例)对QTR进行修复重建。使用髌骨钻孔技术的患者均获得极好的功能预后,而1例单纯缝合+钢丝加强的患者功能预后较差。 Ramsier等报道了3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QTR患者,其中29例获得最终随访。研究报道使用了2种手术技术,术后大部分患者接受6周的管型石膏固定。研究者最后发现所有相关危险因素并不影响患者的满意度,疼痛,肌肉力量及膝关节运动度(p&00.005)。多发伤的患者较单纯QTR的患者而言,其肌肉的体积(p=0.019)和强度(p=0.017)显著降低。研究者建议应尽早对QTR进行修复重建,并且认为术后膝关节制动时间的长短并不会显著影响功能预后。 在Wenzl的研究中,总共纳入29例患者(30例断裂),大部分患者伤后到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为21天之内。3例患者因为发现较迟而接受了延迟手术。手术治疗方式:肌腱2 区断裂,单纯缝合;1区断裂,髌骨钻孔缝合,必要时使用钢丝加强。21例(91%)患者手术治疗后能够重新返回原工作岗位,平均LS评分92.5/100,仅3例接受延迟手术治疗的患者功能预后较差。研究者认为:患者术后功能预后和手术修复方式无关但是和伤后到手术开始的时间间隔相关。 O’shea等研究27例患者接受4种手术修复技术最终的功能预后:单纯缝合,缝合+螺钉,髌骨钻孔缝合,髌骨钻孔缝合+钢丝加强。在最后随访时,19/27例患者取得较好功能预后,平均Rougraff评分22.9/55分,膝关节运动度(ROM)约116度,和健侧相当(121度),肌力等张收缩测试结果提示患侧肌肉力量较健侧无明显减弱,甚至在部分患者中强于健侧。 Debaere等对24例QTR患者进行了超过25年的随访,15例患者完成最终随访。所有患者除了2例患者分别在伤后3月和5月接受手术外,其余均在伤后2周内接受手术。在最后的随访中,4例患者髌骨周围有触痛,3例患者疤痕组织过度增生,3例患者膝关节不稳定。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患侧股四头肌萎缩,但均能达到伤前膝关节运动水平。 Rougraff等报道44例患者53个QTR手术治疗效果。41例患者获得最终随访。QTR缝合技术包括:单纯缝合,髌骨钻孔缝合,髌骨钻孔缝合+钢丝加强,或髌骨钻孔缝合+筋膜加强;若患者断裂时间较长则采用Codivilla及Scudery等技术。各种缝合技术间功能预后比较无显著差异,平均膝关节运动度123度,和健侧相当(125度),伸膝延迟仅发生在22%的患者中,延迟手术治疗的患者功能预后较差,运动时需要接受更多的辅助工具。患者总体满意度为8.5/10,疼痛平均评分8.6/10(10分为完全无痛)。 Rasul等回顾性分析了19例QTR手术效果。17/19例患者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膝关节运动度0-116,2例延迟手术患者也获得较好的功能预后。 Siwek等回顾性分析了36例QTR患者,早期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效果,而延迟手术的患者最终疗效不一(50%满意,50%不满意)。只有1例延迟手术患者膝关节活动度达到90度以上,而早期手术患者膝关节平均运动度可达120度。研究者建议QTR后尽早对患者实施手术重建及石膏制动固定可以获得良好的功能预后。 Konrath等对41例患者51个QTR回顾性分析,1区,单纯缝合法(4例),2区,髌骨钻孔缝合法(46例),根据患者术中肌腱强度及伤后时间选择加强或不加强:2例钢丝加强,2例Mersilerne法加强,2例Scuderi法加强。平均术后LS评分87/100分,膝关节运动度28-125度,未发现髌骨-股骨关节失协调。约53%患者在膝关节低速运动时股四头肌力减弱,在高速运动时该比例则降低为32%。84%患者可以回到原先工作岗位,但有51%的患者不能进行低强度的运动。 Larsen等分析17例患者18个QTR,平均进行46月随访(12-118月)。12例患者在伤后1周内即进行手术治疗,而5例患者接受延迟手术治疗。所有患者采用髌骨钻孔缝合法进行重建。所有患者延迟治疗均接受Scuderi加强法进行加强。15例患者取得较好效果,而3例效果较差的患者均在延迟手术组。 Vainionpa等采用Siwek and Rao评估系统对18例QTR患者进行了患侧和健侧肢体功能评估,其中12例患者获得最终随访。7例患者结果极好,4例患者结果满意,1例患者结果较差。该例满意度较差的患者在伤后7周才接受手术治疗。6例患者发生股四头肌肌力减弱,5例患者发生肌力,但11/12例患者膝关节运动度满意(超过100度)。研究者建议对早期QTR,单纯缝合已经能获得满意效果;所有再断裂患者均应再次手术治疗。 并发症: 可能的并发症包括:异位骨化(6.9%),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2.5%),深部感染(1.1%),浅表感染(1.2%),总体再断裂率2%(0-8.3%),总体死亡率6.5%(0-20%)。 表4:预后
表5:手术治疗成功率
讨论: 股四头肌腱是强大的伸膝装置,其结构和生物力学特性允许其承载较大的负重而不发生断裂。肌腱运动负荷可分为3阶段:第一阶段为初始阶段,或称toe阶段,在2%负荷范围内,肌原纤维依靠自身的力量进行运动负荷而无明显变形;第二阶段为拉伸2%-4%阶段,此时肌腱处于弹性变形状态,在此范围内,若负荷去除,肌肉纤维可恢复原长度,该阶段由肌纤维内在特性决定;第三阶段为拉伸4%至8-10%阶段,该阶段肌腱处于塑性(plastic)变形状态,此时肌肉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肌纤维的断裂,超过10%的拉伸,肌纤维将出现严重断裂。 肌腱变形是时间依赖性的,有粘弹性特点。急性过程时往往表现为塑性变形,例如在坠落过程中为获得平衡而发生的突然剧烈的股四头肌腱收缩产生肌腱塑性变形,从而导致肌腱的部分或全部断裂。更少见的情况如肌肉在负荷缓慢增大过程中超过肌腱的收缩力而产生肌腱的断裂则兼具上述3个阶段。在纳入研究的文献中发现,坠落伤是QTR最常见的损伤机制,约占所有病因的61%;低坠伤等低能量损伤发生率较高提示QTR易发生在股四头肌腱质量较差的患者中。肌腱质量被认为和年龄相关,随着年龄增长,肌腱发生相应改变如脂肪细胞退变,肌腱硬化,质量降低,肌纤维类型及性质改变,钙化等。 目前已有较多证据表明内科疾病状况可能会影响肌腱质量,导致肌腱的自发性断裂。例如肾脏病长期血透和尿毒症的患者自发性QTR比例较高,这可能是因为这类患者体内毒素会影响肌肉纤维成熟。此外,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可能会造成钙化萎缩和骨膜下骨吸收,从而减弱股四头肌腱和髌骨连接点的牢固度。也有报道糖尿病能导致股四头肌肌肉的纤维性坏死和血管破坏。其他代谢性和风湿性疾病如痛风,假性痛风,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肥胖,激素类药物使用等都可以导致股四头肌腱退变。纳入研究有内科疾病合并症的患者占14%。 近期两个关于股四头肌肌肉血管化的研究提示血液供应不平衡可能对肌腱断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股四头肌肉的血供通常来源于三大部分:内侧弓状动脉供应股四头肌腱的内侧部分,外侧弓状动脉供应肌腱外侧部分和髌骨周围血管环。髌骨周围血管环是非常丰富的血管网,供应髌骨止点1cm范围内的肌腱。Yepes等将股四头肌腱分为3个区域:区域2的血液供应少于区域1和区域3,因为区域1有髌骨周血管网,区域3有内侧及外侧弓装动脉供应。在矢状面上,股四头肌浅层(股直肌)的血供要好于中层(骨内侧肌和外侧肌肌腱交汇点)及深层(股中间肌)组织。基于上述研究,很多学者认为股四头肌腱关节侧深面的肌腱可能因为髌股关节面的持续作用力而发生血液供应障碍从而较易出现肌腱断裂。 Scuderi等对1958例患者股四头肌腱病变研究发现大部分病变均在髌骨上极1.3-2.0cm处,Raatikainen等报道了28例股四头肌肌腱病灶,这些病灶累及肌腱内侧,从肌肉最深层开始往外延伸。上述结果和Yepes等的研究相符合。在本综述纳入的QTR研究中,36.5%在区域1,41.4%在区域2,12.1%在区域3。尽管区域2的比例占据大多数,但区域1的病灶仍占据了较大部分,根据Rasoul等人的研究,QTR位置和患者年龄有关。年龄大于40岁的患者QTR较多发生在肌腱的髌骨止点(区域1),而年龄小于40岁的患者则较多断裂在肌腱中段(区域2),本综述纳入研究的患者平均年龄为57岁,这可能是区域1也有较高断裂比例的原因。 肌肉及肌腱的粘弹性特征决定了肌肉在断裂过程中的断端回缩程度。断裂或断裂回缩的肌腱不足以维持膝关节正常的屈伸功能,特别是QTR漏诊的患者中,股四头肌部分断裂仅可维持部分功能。此外,早期运动和拉力锻炼可以促进愈合,重塑肌原纤维,减少疤痕组织,增加肌肉强度。手术治疗QTR似乎是外科医生一个非常自然的选择。有很多学者报道了不同的肌腱修复方法,区域2,3断裂可以考虑直接断端缝合,区域1可以考虑髌骨钻孔缝合。近期有学者报道采用髌骨上置入带线铆钉代替髌骨钻孔缝合法,这种方法切口更少,手术时间更短,对患者的创伤小,生物力学和临床研究并未发现两种方法的差异,尽管如此,目前其应用尚缺乏大样本数据支持。 若缝合的股四头肌腱强度不够,则可以采用额外的方法对缝合处进行加固(augmentation),加固的方法包括钢丝,Merisilene条带,阔筋膜等。在延迟手术治疗的患者中,股四头肌腱往往发生不可逆转的挛缩,可以采用Codivilla方法对股四头肌腱进行加长和修复,方法如下:在断裂肌腱断端做全层反V字形切口,由此而多出的三角形肌腱组织可以连接远端断部分进行重建。近端反V字形切口可以进行边对边吻合。 股四头肌腱修复的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炎症反应阶段,重塑阶段,塑形阶段。炎症反应阶段开始于伤后,包括细胞激活,增生,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在此过程中,肌腱细胞缓慢迁移至断裂部位,产生III型胶原纤维。第二阶段为重塑阶段,在伤后数天开始,持续至伤后6周,此时III型胶原纤维合成达到高峰期。6周后塑形阶段开始,该阶段可以分为两期:第一期,巩固期,第6-10周,细胞化减少,I型胶原纤维增生合成,肌肉细胞及肌纤维顺压力方向重排;第二期为成熟期,第10周后,纤维组织逐渐改变成为疤痕化肌腱直至1年。 除1例报道使用不同技术会对肌腱修复预后产生影响外,其余研究均未发现使用不同手术技术对肌腱进行修复后预后有差异。若伤后3周后进行肌腱修复则被认为是延迟修复。延迟修复可能是肌腱功能预后较差的一个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Laren报道随着年龄增长,肌腱修复后的功能预后越差。 纳入研究的总体再断裂率为2%。纳入研究中有9例报道术后4.5-10周(平均)采用了伸膝位石膏固定制动,3例发现术后石膏是否制动及制动时间和最终功能预后无显著相关性。基于现有的肌腱愈合生物力学证据,作者认为术后石膏制动6周是最合适的治疗措施。在制动6周后可以开始股四头肌腱张力功能锻炼以改善膝关节功能预后。 研究的不足点:研究纳入的所有文献均为英文文献,可能遗漏了符合研究纳入要求的非英文高质量文献,造成研究结果的偏倚。此外纳入研究的文献预后标准不统一,文献间的研究数据不能进行很好的比较得出一个相对肯定的结论。 研究的优势点:对纳入文献的数据进行了系统化的分析,纳入研究的文献时间跨度广,文献分析方法科学。 结论: QTR是一个较为少见的疾病,通常影响50-60岁男性。非暴力性间接创伤是QTR最常见的原因,内分泌系统或风湿性疾病可能导致单侧或双侧的自发性QTR。最常见的断裂部位在2区,即髌骨止点上方1cm到2cm处,而年龄较大的人群中则在髌骨止点部位多见。有较多不同的肌腱断裂修复技术,在临床最终功能预后上无显著差异。在大部分研究中,肌腱修复均能获得良好的膝关节运动度及恢复伤前运动水平,而延迟手术患者预后往往较差。肌腱修复的再断裂率约2%,需要再次手术缝合。在大部分病例中均发现了股四头肌肉萎缩及肌肉强度降低(健侧20-30%水平),但这并不影响患者的满意度。内科疾病等对肌腱修复的最终功能预后无显著影响。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创伤骨科相关文章
骨科疾病相关文章
近期热门文章
下载医学时间
每天10分钟成学霸
手机扫一扫
关注丁香园微信号
关于丁香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跟腱断裂 5周拆石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