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氧化还原反应计算方程

上传时间: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56官方微信
扫一扫发现精彩2O2+CH4+2OH-=CO32-+3H2O,其中还原剂是CH4.
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可以拆开写成两个“半反应式”,一个是“氧化反应”式,一个是“还原反应”式.如2Fe3++Cu═2Fe2++Cu2+的拆写结果是:氧化反应为:Cu-2e-═Cu2+;还原反应为:2Fe3++2e-═2Fe2+.①请据此将反应:Fe+4H++NO3-=Fe3++NO↑+2H2O拆写成两个“半反应式”:氧化反应为Fe-3e-=Fe3+;还原反应为4H++NO3-+3e-=NO↑+2H2O.②已知某一氧化还原反应为:CH4+2OH-+2O2=CO32-+3H2O;其中氧化反应的半反应可写为:CH4+10OH--8e-═CO32-+7H2O,则还原反应的半反应可写为2O2+8e-+4H2O=8OH-.
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可以拆开,写成两个“半反应式”,一个是“氧化反应式”,一个是“还原反应式”.如2Fe3++Cu=2Fe2++Cu2+,可拆写为氧化反应式:Cu-2e-=Cu2+,还原反应式:2Fe3++2e-=2Fe2+.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将反应&&2Al+2OH-+2H2O=2AlO2-+3H2↑拆写为两个“半反应式”:氧化反应式:2Al+8OH--6e-=2AlO2-+4H2O,还原反应式:6H2O+6e-=6OH-+3H2↑.(2)已知某反应的两个“半反应式”为:CH4+10OH--8e-=CO32-+7H2O,O2+2H2O+4e-=4OH-,则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H4+2O2+2OH-=CO32-+3H2O.
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可以拆成两个“半反应式”:一个是“氧化反应式”,一个是“还原反应式”.如:2Fe3++Cu→2Fe2++Cu2+的拆写结果是:氧化反应式是:Cu-2e-→Cu2+;还原反应式是:2Fe3++2e-→2Fe2+(1)完成并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K2Cr2O7+□KI+□H2SO4→□Cr2(SO4)3+□I2+□K2SO4+□H2O①上述反应中还原剂是KI,每生成1mol&Cr3+转移电子3NA个.②请将上述反应拆写成两个半反应式:(用离子表示)氧化反应式是:2I--2e═I2;还原反应式是:Cr2O72-+6e+14H+═2Cr3++7H2O(2)已知某个反应的半反应式:CH4+10OH--8e-→CO32-+7H2O,O2+2H2O+4e-→4OH-则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H4+2OH-+2O2═CO32-+3H2O.
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可以拆写成两个“半反应式”,一个是“氧化反应”式,一个是“还原反应”式.如2Fe3++Cu=2Fe2++Cu2+的拆写结果是:氧化反应为:Cu-2e-=Cu2+;还原反应为:2Fe3++2e-=2Fe2+.(1)请据此将反应3NO2+H2O=2H++2N3-+NO拆写为两个半反应式.氧化反应2NO2-2e-+2H2O=4H++2NO3-;还原反应NO3-+2e-+2H+=NO+H2O.(2)已知某一反应的半反应式CH4+10OH--8e-=C32-+7H2O,O2+2H2O+4e-=4OH-.则总方程式为CH4+2O2+2OH-=CO32-+3H2O.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分解规律分类:
①若在酸性环境中反应,一般要分解成低价氧化物或碱性更强一点的化合物,以便更好地中和酸性环境中的酸。如:Mn2O7在酸性环境中要分解为碱性最强的锰的氧化物——即最低价的氧化物MnO;Na2O2在酸性环境中要分解成强碱性氧化物Na2O等。
②若在碱性环境中反应,一般要分解成较高价的氧化物或酸性更强的化合物,以便更好地中和碱性环境中的碱。如Mn2O7只能分解为+6价锰的氧化物Mn2O6(在碱性环境中)。
③若在中性环境中反应,一般只能分解成+4价元素的化合物或两性化合物,以便使反应体系不呈酸性或碱性而呈中性。如Mn2O7在中性环境中只分解为+4价锰的氧化物MnO2(中性或两性)。
④若在强氧化性的环境中,就只能分解成中心原子的高价化合物或较强氧化性的化合物,以便同性共存。
⑤若在强还原性环境中,一般分解成中心原子更低价的物质或比中心原子还原性更强一点的化合物和氧化性更强的原子,以便同性共存和中和还原性物质。因异性相吸而不能共存,如HClO在还原性环境中则分解为氧化性更强的原子氧,而不是原子氯;HFO在还原性环境中则分解为氧化性更强一点的原子氟,而...
氧化还原反应的分解规律分类:
①若在酸性环境中反应,一般要分解成低价氧化物或碱性更强一点的化合物,以便更好地中和酸性环境中的酸。如:Mn2O7在酸性环境中要分解为碱性最强的锰的氧化物——即最低价的氧化物MnO;Na2O2在酸性环境中要分解成强碱性氧化物Na2O等。
②若在碱性环境中反应,一般要分解成较高价的氧化物或酸性更强的化合物,以便更好地中和碱性环境中的碱。如Mn2O7只能分解为+6价锰的氧化物Mn2O6(在碱性环境中)。
③若在中性环境中反应,一般只能分解成+4价元素的化合物或两性化合物,以便使反应体系不呈酸性或碱性而呈中性。如Mn2O7在中性环境中只分解为+4价锰的氧化物MnO2(中性或两性)。
④若在强氧化性的环境中,就只能分解成中心原子的高价化合物或较强氧化性的化合物,以便同性共存。
⑤若在强还原性环境中,一般分解成中心原子更低价的物质或比中心原子还原性更强一点的化合物和氧化性更强的原子,以便同性共存和中和还原性物质。因异性相吸而不能共存,如HClO在还原性环境中则分解为氧化性更强的原子氧,而不是原子氯;HFO在还原性环境中则分解为氧化性更强一点的原子氟,而不是氧。
⑥当酸性或碱性环境中与氧化或还原性的环境共存时,一般主要以酸性或碱性环境论处,因此极少有④、⑤种情况出现,下面将具体举例说明。例如:KMnO4在酸性环境中变为+2价的锰元素,即其中的Mn2O7分解为O;在碱性环境中分解为+6价的锰,即变为K2MnO4;在中性环境中则变为+4价锰,即变为O2,具体分析如下:
例1. 2KMnO4+16HCl2MnCl2+2KCl+5Cl2↑+8H2O
【分析】KMnO4与盐酸反应,是在酸性环境中进行的,同时又加热,有利于分解,所以必是生成+2价锰的化合物。具体推导如下:
第一步:首先发生离子反应——复分解反应,KMnO4与HCl先发生复分解反应:
KMnO4+HCl=KCl+HMnO4·····(复分解反应)①
第二步:第一步生成的HMnO4不稳定易分解,因在酸性环境中分解,同时又加热,所以必分解为MnO:
2HMnO42MnO+H2O+5〔O〕···(分解反应)②
第三步:第二步生成的MnO是碱性氧化物,可跟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
MnO+2HCl=MnCl2+H2O·······(复分解反应)③
第四步:第二步生成的〔O〕能跟HCl发生置换反应:
2HCl+〔O〕=H2O+Cl2············(置换反应)④
反应到此终止,加热还有利于减少气体Cl2在水中的溶解度,所以在此不需考虑Cl2与H2O的反应,所以:①×2+②+③×2+④×5整理得总反应式为:
2KMnO4+16HCl2MnCl2+2KCl+8H2O+5Cl2
从上述推导和总反应式都可以看出,16摩尔HCl中,只有10摩尔作还原剂,升高化合价,有6摩尔作为酸,起酸性作用。
例2. KMnO4与KOH反应式为:
4KMnO4+4KOH=4K2MnO4+O2+2H2O
第一步:KMnO4在碱性环境中分解,一般只能生成+6价的锰的产物,由于KMnO4不易分解,而HMnO4则很易分解,所以KMnO4可水解,目的是为了生成HMnO4。
KMnO4+H2O=KOH+HMnO4······(水解反应)①
第二步:第一步生成的HMnO4分解为+6价的锰的化合物:
2HMnO4=Mn2O6+H2O+〔O〕·····(分解反应)②
第三步:第二步生成的Mn2O6又跟KOH反应生成盐和水:
Mn2O6+4KOH=2K2MnO4+2H2O·(复分解反应)③
第四步:第二步生成的〔O〕由于不有还原剂跟它反应,所以它本身就两两结合生成O2。
2〔O〕=O2··················(化合反应)④
反应到此终止,①×4+②×2+③×4+④整理得总反应式为:4KMnO4+4KOH=4K2MnO4+2H2O+O2↑
例3.
KMnO4与H2O反应式为:
4KMnO4+2H2O=4MnO2+4KOH+3O2↑
此反应可设计为下列三步:
第一步:KMnO4在中性环境中分解应生成+4价锰的化合物。由于KMnO4相对HMnO4更难分解,所以KMnO4必首先水解生成HMnO4:
KMnO4+H2O=KOH+HMnO4······(水解反应)①
第二步:第一步生成的HMnO4分解为MnO2等产物:
2HMnO42MnO2+H2O+3〔O〕··(分解反应)②
第三步:分解出的MnO2和〔O〕都不可能继续与反应物反应,所以〔O〕就必然两两结合变为O2。
2〔O〕=O2·····················(化合反应)③
反应到此终止,①×4+②×2+③×3整理得总反应为:
4KMnO4+2H2O=4MnO2+4KOH+3O2↑
例4.
KMnO4在酸性和氧化性的环境中反应,始终是按在酸性的环境中进行一样,生成+2价锰的化合物。如:
2KMnO4+5H2O2+6HCl=2MnCl2+2KCl+8H2O+5O2↑
此反应设计为下列:
第一步:KMnO4先跟HCl反应生成HMnO4,以便更利于分解:
KMnO4+HCl=KCl+HMnO4·····(复分解反应)①
第二步:第一步生成的HMnO4很易分解,在酸性环境中生成MnO:
2HMnO4=2MnO+H2O+5〔O〕····(分解反应)②
第三步:第二步生成的碱性氧化物MnO又跟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
MnO+2HCl=MnCl2+H2O·······(复分解反应)③
第四步:第二步生成的〔O〕跟H2O2中的2发生置换反应:
5H22+5〔O〕=5H2O+5O2↑······(置换反应)④
反应到此终止,①×2+②+③×2+④整理得总反应式为:
2KMnO4+5H2O2+6HCl=2KCl+2MnCl2+8H2O+5O2↑
例5. KMnO4在酸性和还原性的环境中进行反应,始终是按在酸性环境中进行反应一样,生成+2价锰的化合物。如KMnO4和H2S及HCl混和反应。
第一步:KMnO4先跟HCl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更易分解的HMnO4:
KMnO4+HCl=KCl+HMnO4·····(复分解反应)①
第二步:第一步生成的HMnO4分解生成MnO:
2HMnO4=H2O+2MnO+5〔O〕····(分解反应)②
第三步:第二步生成的MnO又跟酸发生复分解反应:
MnO+2HCl=MnCl2+H2O·······(复分解反应)③
第四步:第二步生成的〔O〕跟还原剂反应:
H2S+〔O〕=H2O+S··············(置换反应)④
若反应到此终止,则总反应式应为:①×2+②+③×2+④×5整理得:
2KMnO4+5H2S+6HCl=2MnCl2+2KCl+8H2O+5S…(1)
若第四步反应生成单质S继续跟〔O〕反应,那么反应式则为:
第五步:S+2〔O〕=SO2·········(化合反应)⑤
第六步:第五步生成的SO2在水溶液中可被过量的〔O〕氧化生成SO3:
SO2+〔O〕=SO3·················(化合反应)⑥
第七步:第六步生成的SO3在水溶液中一生成就立即与水反应生成H2SO4:
SO3+H2O=H2SO4················(化合反应)⑦
若反应到此终止,总反应式则为:①×8+②×4+③×8+④×5+⑤×5+⑥×5+⑦×5整理得:
8KMnO4+5H2S+24HCl
=8MnCl2+8KCl+12HO+5H2SO4······(2)
若反应要求生成SO2,那么,反应到第五步就终止,这样①×6+②×3+③×6+④×5+⑤×5整理得总反应式为:
5H2S+6KMnO4+18HCl
=6MnCl2+6KnCl+14HO+5SO2······(3)
例6.
KMnO4在碱性和还原性环境中反应,仍按在碱性环境中反应一样,生成+6价锰元素的化合物。
如KMnO4与K2SO3和KOH混和反应,反应可设计为下列几步:
第一步:KMnO4先水解生成更容易分解的HMnO4:
KMnO4+H2O=KOH+HMnO4······(水解反应)①
第二步:第一步生成的HMnO4分解,在碱性条件下只能分解生成酸性比MnO2、MnO更强的Mn2O6,在还原剂的诱导下分解出对还原剂很有吸引力的物质——氧原子〔O〕:
2HMnO4=Mn2O6+H2O+〔O〕·····(分解反应)②
第三步:第二步生成的Mn2O6马上又与强碱KOH反应生成盐和水。
Mn2O6+4KOH=2K2MnO4+2H2O··(复分解反应)③
第四步:第二步生成的〔O〕又与K2SO3反应:
K2SO3+〔O〕K2SO4··············(化合反应)④
反应到此终止。
①×2+②+③+④整理得总反应式为:
2KMnO4+K2SO3+2KOH=K2SO4+2K2MnO4+H2O
例7.
KMnO4在碱性和氧化性的环境中反应,仍按在碱性环境中反应一样,也只能生成高价锰的化合物。
如:KMnO4与KOH和H2O2混和反应,反应可设计为以下几步:
第一步:KMnO4先水解,目的是为了生成更易分解的HMnO4:
KMnO4+H2O=KOH+HMnO4······(水解反应)①
第二步:第一步生成的HMnO4在碱性条件下分解生成酸性较强的Mn2O6和H2O及〔O〕:
2HMnO4=H2O+Mn2O6+〔O〕·····(分解反应)②
第三步:第二步生成的酸性氧化物Mn2O6跟KOH发生复分解反应:
Mn2O6+4KOH=2K2MnO4+2H2O··(复分解反应)③
第四步:第二步生成的〔O〕与H2O2发生置换反应:
〔O〕+H2O2H2O+O2·············(置换反应)④
反应到此终止。
①×2+②+③+④整理得总反应式为:
2KMnO4+H2O2+2KOH=2K2MnO4+2H2O+O2↑
当然,以上只能说明一般性规律,有时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也将发生变化,一般情况下,反应温度越高,生成低价产物的可能性越大。相反,反应温度越低,生成较高价产物的可能性越大些。
氧化还原反应的分解规律(二)
任何物质在反应过程中都是想方设法使自己变得更稳定些,在反应过程中,分解出什么物质要视周围反应物的需要和反应条件而定,一般总是尽可能分解出周围的物质或反应物最需要的物质(或者说总是尽可能分解出对周围的物质或反应物最有吸引力的物质),这一规律,不妨叫做物质的分解原理。
例如:HMnO4在碱性环境中就不可能分解出+2价锰的化合物MnO,因为MnO的碱性比MnO2和Mn2O6的碱性强,碱性环境中的强碱最需要酸性更强一点的物质。在锰的氧化物MnO、MnO2和Mn2O6中“酸性”总是随着中心原子——锰原子化合价的升高而增强。按理应分解出Mn2O7,但若HMnO4还与还原剂混和在一起,那不可能分解为Mn2O7,因为这样分解,就满足不了还原剂的需求。还原剂很喜欢氧原子〔O〕,所以HMnO4得分解出〔O〕,这样HMnO4在碱性和还原性的环境中就得同时满足碱和还原剂的需要,鉴于此,HMnO4只有分解为Mn2O6和〔O〕时,最能同时满足碱和还原剂双方的需要。
那么,哪些物质之间最有吸引力呢?
(1)氧化剂与还原剂之间最有吸引力,且它们的同一化性(指氧化性或还原性)相差越大,吸引力就越强。相反,相差越小,吸引力就越弱。
(2)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之间最有吸引力,且它们的同一化性(指酸性和碱性)相差越大,吸引力就越强;相反,相差越小,吸引力就越弱。
(3)阴阳离子(或电荷)之间最有吸引力,且电荷密度越大,吸引力越强,即它们的性差越大,吸引力越强。
碱性
各种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顺序规律和酸性碱性强弱顺序规律在前面第二节已经讲了,忘记了的,请翻阅一下。
例8. MnO2与HCl混和加热,反应吗?若反应,又应生成什么物质?
【分析】MnO2是两性偏酸性的物质,对盐酸的吸引力非常弱,所以MnO2不可能直接跟HCl发生复分解反应。但MnO2可分解为MnO和〔O〕,MnO是低价金属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对HCl很有吸引力,同时分解出的〔O〕比Cl元素氧化性强些,所以能从
-1价氯元素的化合物中置换出Cl2,说明两者有一定的吸引力,而本反应加热又有利于MnO2的分解,所以它们必能反应,具体反应设计如下:
第一步:MnO2先分解出对酸(HCl)和对还原剂(HCl)都具有很强吸引力物质MnO和〔O〕:
MnO2MnO+〔O〕··········(分解反应)①
第二步:第一步生成的MnO立即跟HCl反应生成盐和水:
MnO+2HCl=MnCl2+H2O······(复分解反应)②
第三步:第一步生成的〔O〕跟HCl发生置换反应:
〔O〕+2HCl=H2O+Cl2↑·········(置换反应)③
反应到此终止。(在加热情况下Cl2不可能溶于水而跟水反应)。
①+②+③整理得总反应式为:
MnO2+4HCl(浓)MnCl2+2H2O+Cl2↑
例9. Na2O2和H2O或CO2能反应吗?若反应,又应生成什么物质呢?
【分析】由于Na2O2是由Na2O继续氧化而得,反应式如下:2Na2O+O2=2Na2O2,那么逆向反应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进行呢?根据相关信息平衡移动原理,要使反应逆向进行,就应设法减少Na2O和O2的浓度,Na2O跟酸性物质和水等许多物质都能剧烈反应,所以我们可以加入这些物质来减少Na2O的浓度,加热有利于O2的跑掉,加上逆向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加热会更有利于Na2O2的分解。综上分析,加入H2O或一切酸性物质不是为了吸收放出的〔O〕,而是为了吸收Na2O2分解生成的Na2O。
反应可设计为下列三步:
第一步:Na2O2在H2O的作用下分解出Na2O:
Na2O2=Na2O+〔O〕············(分解反应)①
第二步:第一步生成的Na2O立即跟水反应:
Na2O+H2O=2NaOH·············(化合反应)②
第三步:第一步分解出的〔O〕无还原剂跟它反应,故它本身两两结合变成O2分子:
2〔O〕=O2··················(化合反应)③
反应到此终止。
①×2+②×2+③整理得总反应式为:
2Na2O2+2H2O=4NaOH+O2↑
Na2O2跟CO2反应时,分解出的强碱性氧化物Na2O立即跟酸性氧化物CO2反应:
Na2O+CO2=Na2CO3·············(化合反应)④
那么①×2+④×2+③整理得总反应式为:
2Na2O2+2CO2=2Na2CO3+O2↑
依次类推,Na2O2凡跟酸性氧化物反应一般都是生成这种氧化物的含氧酸盐和氧气。如:
2Na2O2+2SO2=2Na2SO3+O2↑
Na2O2跟酸反应也与此相似。如Na2O2跟HF反应时,Na2O2分解出的Na2O立即跟HF发生复分解反应:
Na2O+2HF=2NaF+H2O········(复分解反应)⑤
①×2+⑤×2+③整理得总反应式为:
2Na2O2+4HF=4NaF+2H2O+O2↑
生成的H2O和〔O〕在常态下(或较冷条件下)能化合为H2O2
H2O+〔O〕=H2O2
所以此总反应式可写为:
2Na2O2+4HF=4NaF+2H2O2
同样,Na2O2与还原剂混合时,Na2O2也会分解出对还原剂很有吸引力的物质〔O〕,以便跟还原剂反应。
如:Na2O2和H2S就可以剧烈反应。因为Na2O2分解出Na2O和〔O〕分别对反应生成的H2O和H2S产生很强的吸引力,使它们互相反应。具体反应式可设计为以下三步:
第一步:Na2O2在还原剂的诱导下分解出对还原剂很有吸引力的物质〔O〕。
Na2O2=Na2O+〔O〕············(分解反应)①
第二步:第一步生成的〔O〕对H2S很有吸引力,发生置换反应:
H2S+〔O〕=H2O+S···········(置换反应)②
第三步:第一步生成的Na2O对第二步生成的H2O很有吸引力,反应生成NaOH:
Na2O+H2O=2NaOH·············(化合反应)③
若反应到此终止,则总反应式为:
①+②+③整理得:
Na2O2+H2S=2NaOH+S↓··················(1)
若在此反应的基础上有H2S过量,那么H2S会跟NaOH发生中和反应:
H2S+2NaOH=Na2S+2H2O········(中和反应)④
总反应式应为:(1)+④整理得:
Na2O2+2H2S=Na2S+2H2O+S↓·············(2)
若在(1)的基础上有Na2O2过量,那么②式生成的单质硫S就会被氧化为SO2,再过量,SO2也会被氧化为SO3,具体设计请读者自己进行。
【注意】以上所述的分解规律,当然也是有一定局限性的,有的特殊情况除外,但总的还是遵循上述所述规律的。如:HNO3的分解就不看酸碱性或氧化性和还原性等,而只看水的多少,因为HNO3分解出的氧化物一般都不是酸性氧化物,而是不成盐氧化物NO或NO2。由于NO2和NO及H2O有如下关系:3NO2+H2O=2HNO3+NO,由于任何反应,我们都可以看作是可逆反应,所以看此反应式可知,H2O越多时,反应越可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而生成NO;相反,H2O越少时,反应越可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而生成NO2,或者HNO3浓度越小时,反应越可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而生成NO;HNO3浓度越大时,反应越可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而生成NO2。
例10. HNO3(浓)和Cu加热反应,设计如下:
第一步:HNO3先分解出还原剂需要的物质〔O〕,浓HNO3分解生成NO2。
2HNO3(浓)2NO2+H2O+〔O〕··(分解反应)①
第二步:第一步分解出的〔O〕马上跟Cu反应:
Cu+〔O〕=CuO··············(化合反应)②
第三步:第二步生成的CuO是碱性氧化物,对酸很有吸引力,所以它们可反应生成盐和水:
CuO+2HNO3=Cu(NO3)2+H2O···(复分解反应)③
反应到此终止。
①+②+③整理得总反应式为:
Cu+4HNO3(浓)Cu(NO3)2+2NO2↑+H2O····(1)
若是Cu跟稀硝酸反应,则为:
2HNO3(稀)H2O+2NO↑+3〔O〕·(分解反应)④
①+②×3+③×3整理得总反应式为:
3Cu+8HNO3(稀)3Cu(NO3)2+4H2O+2NO↑··(2)
但是当还原剂的还原性特别强或很强时,HNO3的反应产物就不是NO或NO2了,而是NH3或N2或N2O等。
如:
4Fe+10HNO3(很稀)=4Fe(NO3)2+N2O↑+5H2O
4Mg+10HNO3(很稀)=4Mg(NO3)2+N2O↑+5H2O
4S+3HNO3+3H2O=4SO3+3NH3↑
4Zn+10HNO3(1:10)=4Zn(NO3)2+NH4NO3+3H2O
4Zn+10HNO3(稀)=4Zn(NO3)2+N2O↑+5H2O
4Zn+9HNO3(1:10)=4Zn(NO3)2+NH3↑+3H2O
4Fe+10HNO3(稀)4Fe(NO3)2+NH4NO3+3H2O
5Cu+12HNO3(很稀)=5Cu(NO3)2+N2↑+6H2O
4Ca+10HNO3(稀)=4Ca(NO3)2+N2O↑+5H2O
其他答案(共2个回答)
反映的一些实质,我就补充一点,我们在写反映方程式之前,要理解这个反应的性质,是中和反映还是氧化还原反应,还有其他的反映。
月光花朵,你有一个美好的化学前程,努力!
要试,不过前提是你要知道反应物的化学性质,一般显氧化性的物质化合价会降低,显还原性的物质化合价会升高。而每种元素都有几个固定的化合价,大致确定化合价后在动用你的化学知识面想一想这种价态的元素的化合物都有什么(当然是反应物所含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然后写出来,试一试能否配平,如果显然是配不平的,那肯定是你写错了,然后可以再试。而且你可以举一反三,比如,知道SO2+B2+H2O会生成HB+H2SO4(未配平),那么也应知道SO2+Cl2+H2O会生成HCl+H2SO4.
我是高一的同学,以上纯属个人见解,不全面也有很多漏洞。
化学反应都要遵循实际,产物都不会凭空捏造。记住课本里的化学反应,应该能知道那些反应能进行、以及产物。两物质间的反应,首先看氧化性,氧化性强的先反应,同理,金属性...
您好,新浪有任你邮收费邮箱,新浪免费邮箱,还有新浪酷邮100邮箱,以下有这三种邮箱的介绍,请查阅。
任你邮VIP邮箱的介绍:
新浪免费邮箱的介绍:
新浪酷邮10...
就是你的用户名+@+信箱所属网站+com(net)要查看信箱设置,不同的网站格式不同+cn(不是所有...
氧化还原反应
1.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还原剂
降低被还原 氧huaji
#记住这些就够了#
还原剂-失电子-表现还原性-被氧化-化合价升高-氧化反应-氧化产物
1,最直观的是看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升高的是还原剂,降低的是氧化剂,实质是失去电子的为还原剂,得到的为氧化剂。
2,有还原性的物质可能是氧化剂,同样有氧化性的物质...
答: 现在市面上甲醛治理的方式很多,最好的办法其实就是开窗通风,但是甲醛污染的释放时间为3—15年,耗时时间长,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式进行有效的进行甲醛治理。
1、活性...
答: 机修工 -中国机械CAD论坛 & 化工机械、管道与压力容器专版
机修新工转正考试题
一、填空题(30分,每空2分)
1.钳工常用的精密量具:
答: 你好.科学教育在一些学校也是属于化学里面的.科学教育培养具有科学教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计算机和环境科学等学科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综合能力强、素质高...
答: 我是高中生,我认为化学的教育的话让人理解的同时一定要让化学的实验设备跟上,这样的话会让人更加深刻。还有的就是课外的知识老师一定要多言传身教,更多的知识对考试是相...
大家还关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1)磷、硫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应用广泛。1)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_。2)磷酸钙与焦炭、石英砂混合,在电炉中加热到1500℃生成白磷,反应为:2Ca3(PO4)2+6SiO2=6CaSiO3+P4O10&& &&10C+P4O10=P4+10CO每生成1 mol P4时,就有________mol电子发生转移。3)硫代硫酸钠(Na2S2O3)是常用的还原剂。在维生素C(化学式C6H8O6)的水溶液中加入过量I2溶液,使维生素C完全氧化,剩余的I2用Na2S2O3溶液滴定,可测定溶液中维生素C的含量。发生的反应为:C6H8O6+I2=C6H6O6+2H++2I-&&&&&& 2S2O32-+I2=S4O62-+2I-在一定体积的某维生素C溶液中加入a mol·L-1 I2溶液V1 mL,充分反应后,用Na2S2O3溶液滴定剩余的I2,消耗b mol·L-1 Na2S2O3溶液V2 mL。该溶液中维生素C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mol。4)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钾(KIO3)和亚硫酸钠可发生如下反应:2IO3-+5SO32-+2H+=I2+5SO42-+H2O生成的碘可以用淀粉溶液检验,根据反应溶液出现蓝色所需的时间来衡量该反应的速率。某同学设计实验如下表所示: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表中V2=___________mL。(2)、稀土元素是宝贵的战略资源,我国的蕴藏量居世界首位。5)铈(Ce)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稀土元素。在加热条件下CeCl3易发生水解,无水CeCl3可用加热CeCl3·6H2O和NH4Cl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备。其中NH4Cl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6)在某强酸性混合稀土溶液中加入H2O2,调节pH≈3,Ce3+通过下列反应形成Ce(OH)4沉淀得以分离。完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Ce3++____H2O2+____H2O =____Ce(OH)4↓+____&_______
已知氧化性Br2>Fe3+。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 Fe2++b Br-+c Cl2→d Fe3++ e Br2+ f Cl-下列选项中的数字与离子方程式中的a、b、c、d、e、f一一对应,其中不符合反应实际的是
A2&& 4&& 3&& 2&& 2&&& 6 B0&& 2&& 1&&& 0&& 1&& 2 C2&& 0&& 1&& 2&& 0&&& 2 D2&& 2&& 2&&& 2&& 1&& 4
下表中评价合理的是
AFe3O4与稀硝酸反应:2Fe3O4+18H+=6Fe3++H2↑+8H2O评价:正确 B向碳酸镁中加入稀盐酸CO2-3+2H+=CO2↑+H2O评价:错误,碳酸镁不应写成离子形式 C向硫酸铵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Ba2++SO2-4=BaSO4↓评价:正确 DFeBr2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Cl2反应:2Fe2++2Br-+2Cl2=2Fe3++4Cl-+Br2评价:错误,Fe2+与Br-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为1:2
向盛KI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许CCl4后滴加氯水,CCl4层变成紫色。如果继续向试管中滴加氯水,振荡,CCl4层会逐渐变浅,最后变成无色。完成下列填空:(1)写出并配平CCl4层由紫色变成无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如果系数是1,不用填写):(2)整个过程中的还原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KI换成KBr,则CCl4层变为____________色;继续滴加氯水,CCl4层的颜色没有变化。Cl2、HIO3、HBrO3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加碘盐中含碘量为20mg~50mg/kg。制取加碘盐(含KIO3的食盐)1000k9,若用KI与 Cl2反应制KIO3,至少需要消耗Cl2___________________L(标准状况,保留2位小数)。
若(NH4)2SO4在强热时分解的产物是SO2、N2、NH3和H2O,则该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和未发生变化的N原子数之比为
A1:4 & & & & & && B&1: 2 & & & & & && C& 2:1 & & & D&4:1
下一知识点 : 重要的氧化剂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