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贫血的时候为什么尿胆原增高,而尿胆原和尿胆红素阳性

尿胆原增加的可能疾病
以上疾病都不是您要找的? 试试工具
您最近浏览的症状
猜您要查找的疾病是:
尿胆原增加相关疾病症状尿胆原阳性是什么意思_医学健康_养生之道网
///文章正文
尿胆原阳性是什么意思
之道网导读:尿胆原阳性是什么意思?尿胆原全称为尿胆素原,缩写是URO。尿胆原是尿液检查的一个常规项目,其结果用阴性或阳性显示,阴性或弱阳性表示正常。那么,尿胆原阳性是什么意思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一、什么是尿胆原?
尿胆原指老旧的红细胞在肝脏或会遭到破坏,此时红细胞中的血红素会变成间接胆红素,含在胆汁中输送到肠内(小肠),在肠内被肠内细菌所分解代谢而变成尿胆原。尿胆原大部分会随粪便一起排泄出体外。但一部分会由肠壁吸收回到肝脏,再从肝脏进入或血液中,随尿液一起排泄,接触空气后变为尿胆素。
二、尿胆原正常值:
定性&&阴性或弱阳性;
定量&&男性0.3~3.55&mol/L;女性:0.00~2.64&mol/L;儿童:0.13~2.30&mol/L。
三、尿胆原阳性是什么意思?
尿胆原 阳性见于溶血性、疟疾、严重烧伤所致黄疸肝细胞严重受损。出现弱阳性可以复查,并继续观察。尿内尿胆原在生理情况下仅有微量,但受进食和尿液酸碱度的影响,在或碱性尿中,由于肾小管对尿胆原的重吸收减少和肠道尿胆原生成增加,故尿中尿胆原也会稍微增加。
四、尿胆原的病理变化:
肝脏障碍或损坏引起溶血时,尿液中的尿胆原就会变多。人们常说&肝脏不好的液会变浓&,就是因尿中胆质原变浓所致。尿胆原是由胆红素转化而来,所以血液中的胆红素值升高时,就会出现黄疸,如排出不受阻的话,尿胆原的值也会变高。
五、尿胆原检测有什么临床意义?
尿胆原定性试验多用于溶血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的鉴别诊断。阻塞性黄疸时尿胆原可为阴性,当尿胆原为阴性时还应该参考尿胆素测定结果,当二者都为阴性时可确定患者患有完全阻塞性黄疸。尿胆原增加则多见于溶血性黄疸和肝实质性(肝细胞性)黄疸。尿胆原结果须结合尿胆红素检查结果一起分析:
1、尿胆原阴性+尿阴性:见于剧烈或给予后肠内细菌减少。
2、尿胆原阴性+尿胆红素阳性:见于高度肝内胆汁淤积、完全梗阻性黄疸、肝炎。
3、尿胆原正常+尿胆红素阴性:能否定黄疸,或见于Gilbert综合征。
4、尿胆原正常+尿胆红素阳性:见于肝内胆汁淤积、不完全梗阻性黄疸、部分Dubin-Johnson综合征、部分Rotor综合征。
5、尿胆原阳性+尿胆红素阴性:见于性黄疸、部分Gilbert综合征、旁路性高胆红。
6、尿胆原阳性+尿胆红素阳性:见于肝细胞性黄疸,如、、等,Dubin-Johnson综合征以及部分Rotor综合征。
看了以上的介绍,现在你知道尿胆原阳性是什么意思了吧。尿胆原阳性的人要尽快查出原因哦。
01/1701/1701/1701/1701/1701/1712/2612/2612/2612/26
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
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
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
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
养生之道网春节养生专题,为您详细介绍春节习俗、春节吃什么、春节饮食养生、春节饮食禁忌等与春节有关的饮食养生文化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的春节有关的饮食养生文化知识,请关注养生之道网春节养生专题。...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不知道你是不是医学生,因为这个问题翻一下诊断书就能知道的。。。如果不是的话,那这里面有几个概念得先弄明白。1.溶血性贫血:由于红细胞破坏速率增加,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而发生的贫血。2.非结合胆红素:即不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常于红细胞破坏后产生。3.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在肝细胞内转化,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结合胆红素。肝细胞转化非结合胆红素的能力是有限的,且在大量溶血导致的贫血时,肝细胞处在缺氧、缺血的状态下,其摄取、结合非结合胆红素的能力必然会进一步降低。4.尿胆原:红细胞破坏后,含在胆汁中输送到肠内(小肠),在肠内被肠内细菌所分解代谢而变成尿胆原。尿胆原大部分会随粪便一起排泄出体外。但一部分会由肠壁吸收回到肝脏,再从肝脏进入肾脏或血液中,随尿液一起排泄。5.尿胆红素: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加,可通过肾小球膜使尿中结合胆红素量增加,即尿胆红素。所以说,哪怕溶血后产生的非结合胆红素再多,肝细胞能转化出的结合胆红素的依然有限,故尿胆红素(前身为结合胆红素)自然不会升高。再上张图,应该就不难理解了。解释乱,画图渣。。。如果错漏,见谅。
要回复问题请先或
关注: 1 人诊断学环球医学教科书
您当前位置: >
第一章 血液一般检测第二章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第三章 骨髓细胞学检查第四章 血液流变学检测第五章 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测第六章 肾功能实验室检测第七章 肝脏常用实验室检查第八章 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测第九章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测第十章 临床常见病原体检测第十一章 其他检测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
一、发病特点:急性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所引起的缺血、缺氧及其代谢产物,可到重要脏器损害,严重者可致昏迷、休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临床上并非罕见,其起病急骤、病情凶险。迅速进行急性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尽快查明原因,以利于积极有效的治疗,因此,及时确立溶血性贫血的诊断十分重要,是抢救急性溶血性贫血成败的关键。 二、溶血性贫血临床分类:在临床上,溶血性贫血一般可分为急性溶血和慢性溶血。急性溶血起病急骤,可突发寒战、高热、腰背酸痛、气促、乏力、烦躁,也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如是大量血管内溶血,可出现血红蛋白尿,尿色呈浓红茶或酱油样,并可伴有轻度黄疸;如是误输异型血引起溶血反应,可发生少尿、无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在严重的急性溶血,患者因贫血、缺氧可出现神志淡漠、昏迷、休克和心功能不全。在慢性溶血患者,贫血和黄疸可突然加重,称为急性危象。其原因往往与中毒、反复感染等因素有关。临床上,急性溶血危象可有三种不同的类型。 (一)再生障碍性贫血危象(再障危象):最常见。其发病机理为红细胞再生的一时性衰竭。临床上,再障危象常表现为网织红细胞突然下降,贫血急剧加重。骨髓细胞学检查可有2种主要类型:①有核红细胞甚少,甚至完全缺少。骨髓中仅见粒系和巨核系统。再障危象一旦恢复,红细胞系统先出现原红细胞,继之早幼红细胞和中幼红细胞,最后出现晚幼红细胞;②外周血中网织红细胞计数很低,但骨髓中细胞增生活跃,红系有成熟障碍现象。再障危象一般可持续5天~12天。 (二)溶血危象:较为少见。临床上因红细胞破坏增加,患者黄疸加重,贫血明显,外周血中网织红细胞显著增高。其原因与脾脏破坏红胞增多有关。 (三)巨幼细胞性危象:较罕见。发作缓慢,骨髓细胞学检查可见典型巨幼红细胞贫血的骨髓象。其原因与合并叶酸缺乏有关。 三、溶贫诊断流程或思路: (一)首先确定有无溶血性贫血,是至为重要的第一步,对一个在短期内迅速出现严重贫血的患者,如判定无明显的急性失血,又能排除骨髓造血障碍的恶性血液病(如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瘸、恶性组织细胞病等),就要考虑急性溶血的可能。酱油样小便及黄疸的出现,是急性溶血的重要线索,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增高,骨髓幼红细胞明显增多,是急性溶血性贫血的有力佐证,血红蛋白尿试验阳性则可基本确立诊断。进一步检查可发现间接胆红素增高,尿胆原增加。此外仔细观察外周血片,见到盔形、三角形或红细胞碎片,也提示存在微血管内溶血的可能。 (二)从实验室检查角度来说,诊断溶血性贫血一般不困难。其中血管外溶血指标有:网织红细胞增加、间接胆红素增加、游离Hb常正常、Hp常正常,尿Rous试验一般为阴性、骨髓中红系明显增生等;血管内溶血指标有:网织红细胞增加、间接胆红素增加、游离Hb明显增高、Hp显著下降、MH-Hx升高、MH-Alb升高、尿Rous试验可为阳性、骨髓中红系明屁增生、LDH明显升高等。在上述项目中,临床怀疑HA的患者首选:网织红细胞计数、胆红素测定,基本可确定HA;然后选择抗人球蛋白测定、外周血涂片观察红细胞形态、血清Hp、游离Hb等,基本可确定溶血性质。 四、溶贫的实验室诊断:急性溶血发生后血红蛋白可发生一系列代谢变化。其诊断一般分二部分:一查是否存在急性溶血,二查急性溶血的原因。下面介绍诊断溶贫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它包括血常规检查、(包括网织红细胞计数)、骨髓常规检查、血清胆红素、血浆游离血红蛋白、血清结合珠蛋白、尿液Rous试验、红细胞寿命测定等,综合这些指标可做出溶贫诊断,并可判断红细胞破坏的部位。 (一)血常规检查:是诊断溶贫最基础检查项目。患者血红蛋白量(Hb)、红细胞数(RBC)、红细胞比容(Hct)均低于正常值,MCV常增加(一般为网织红细胞增多所致)、MCH正常或偏高、MCHC正常。白细胞数和血小板数一般正常,有的可见轻度增加。血涂片观察,白细胞分类及形态一般正常;有的可见少许幼红、幼粒细胞;片中多染性红细胞较易见,并可见少许红细胞碎片,某些先天性溶贫往往在血涂片中同时可见一定数量的特殊形态红细胞(如球形红细胞,椭圆形红细胞、靶形红细胞等),所以血涂片观察红细胞形态对诊断某些先天性HA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此外,网织红细胞(Pet)计数也是诊断HA一个很重要的实验室指标,HA患者网织红细胞增加,成人一般&5%(参考范围:成人0.5%~1.5%,儿童2.0%~6.0%),有的甚至高达80%~90%。 (二)骨髓常规检查: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粒红比下降(正常范围为2~4;1),红系细胞明显增生,幼红细胞形态一般正常(少数有巨幼样变,或伴缺铁者呈缺铁改变),红细胞形态改变基本同血涂片,而粒系、巨系常无明显异常。骨髓检查是不明原因贫血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通过骨髓检查不能确诊溶贫,但结合临床可做出提示性或符合性诊断意见,并可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 (三)细胞化学染色:做骨髓常规检查时,对于贫血患者一般常规做铁染色;HA患者多数情况下正常,少数增加(如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或阴性(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常伴有缺铁)。由于有的患者红系明显增生且少数伴有形态异常,需要与红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进行鉴别,可做过碘酸一雪夫反应,后两者可阳性,溶贫一般呈阴性。 (四)胆红素测定:血清总胆红素升高(常为34.2μmol/L~102.6μmol/L),其中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并发胆结石引起胆管阻塞时直接胆红素也增加。 (五)血浆游离血红蛋白:血管内溶血时显著升高,严重的血管外溶血可轻度增高。本试验敏感性较高,所以是溶贫常规做的项目(也可用血清作为测定标本),但特异性不好,需排除标本溶血等原因引起的假阳性。 (六)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血清结合珠蛋白(Hp)下降是判断血管内溶血的最敏感的指标。血管内溶血常明显下降,严重血管外溶血也可下降。但是由于炎症、手术、恶性肿痛等时,作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Hp可以增加,所以,正常或增高不能排除血管内溶血的可能性。 (七)血浆高铁血红素清蛋白测定:MH-Alb升高见于严重的血管内溶血,只有在Hp消失后才会出现,由于分子最较大,清除慢,在血浆中存在的数天。当某些指标已经恢复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MH-Alb仍然是明显异常的。   (八)尿液Rotm试验:本试验是诊断慢性血管内溶血的较好指标。从理论上讲,只要有慢性血管内溶血存在,就可以阳性,并持续存在数周。但在溶血初期虽然有血红蛋白尿,上皮细胞内尚未形成可以测定到的尿含铁血黄素,此时本试验可为阴性。 (九)红细胞寿命测定:本试验是渗断溶血性贫血最直接有力的证据。正常人红细胞的寿命为120天,HA患者的红细胞寿命明显缩短,约为14天。但是由于放射性物质的使用,以及试验具体操作方面的原因等,目前在临床上很少开展。 (十)其他检查:包括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尿酸(UA)、谷草转氨酶(AST)、尿胆原、尿隐血试验、粪胆原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如LDH、UA、AST等可出现升高,而血中尿胆原、尿中尿胆素、粪中尿胆素、尿隐血、MH-Hx等试验可以阳性或升高。此外,在HA的再障危象急性期,通过PCR技术在血清中可以见到人乳头状病毒(HPV)颗粒。近期感染后在血清中会出现特殊免疫球蛋白(IgM)抗体,之后会被IgG取代存在数年,60%正常机体内有IgG存在,提示终身免疫。
环球医学版权号:浙作登字 11-2014-A-12333,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相关责任。
 页面执行时间:&48.828毫秒溶血性贫血实验室检查项目集锦
溶血性贫血有多种临床分类方法,按发病和病情可分为急性溶血和慢性溶血。
来源:齐鲁医学检验
溶血(hemolysis)是红细胞遭到破坏,寿命缩短的过程。骨髓具有正常造血6-8倍的代偿能力,当溶血超过骨髓的代偿能力,引起的贫血即为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HA);当溶血发生而骨髓能够代偿时,可无贫血,成为溶血状态(hemolytic state)。
溶血性贫血有多种临床分类方法,按发病和病情可分为急性溶血和慢性溶血;按溶血的部位可分为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按溶血的部位可分为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按病因可分为红细胞自身异常和红细胞外部异常所致的HA。
● 血管外溶血的实验室检查
血清胆红素
血清总胆红素(TBIL)增高,以间接胆红素(IBIL)升高为主,结合胆红素(DBIL)少于TBIL的15%,慢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由于长期高胆红素血症可导致肝功能损伤,从此合并肝细胞性黄疸。
急性溶血患者尿胆原(URO)+++~++++,慢性溶血患者仅在肝功能严重受损时URO才增高,尿胆红素(BIL)阴性,隐血(BLD)阳性。
● 血管内溶血的实验室检查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
血浆游离Hb测定是最可靠、最直接的指标,急性血管内溶血可达1000mg/L以上。
血清结合珠蛋白
正常血清中含量为0.5~1.5g/L,血管内溶血是显著降低或消失,急性溶血停止3~4天后,血浆中结合珠蛋白可基本恢复。肝病时血清结合珠蛋白降低,而感染及恶性肿瘤时升高,应注意鉴别。
海因小体检查
血管内溶血时阳性细胞&5%,溶血停止时呈阴性。
尿BLD阳性,但镜检无RBC,尿PRO阳性。
血浆高铁血红素白蛋白试验
有助于鉴别血管内或血管外溶血,阳性表示严重血管内溶血。如PNH时,出现一条高铁血红素白蛋白区带,而球形细胞增多症系血管外溶血则无此区带。
含铁血黄素试验
Rous试验阳性主要见于慢性血管内溶血性贫血。
● 骨髓幼红细胞代偿性增生的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网织红细胞
RBC及Hb均下降,可见有核RBC,主要是晚幼红细胞,溶血严重者可见豪-乔小体(Howell-Jolly body)和早期的粒细胞。Ret明显增高(发生再障危象时,Ret数可减低或消失)。
骨髓红细胞增生明显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居多,粒红比例下降或倒置。
● 红细胞寿命缩短的实验室检查
可见多种畸形RBC,如球形、椭圆形、口形、靶形、短锯齿形、镰形、棘形、碎裂细胞等。可见单核细胞吞噬RBC现象,或红细胞自身凝集现象。
海因小体检查
RBC胞内有Heinz Body。
红细胞脆性试验
RBC寿命缩短,易于破坏,脆性试验增加。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yxj_jy@yxj.org.cn 来稿邮件主题为:
【投稿】医院+科室+姓名
小编微信:dq010110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尿胆原与尿胆红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