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17年gdp是少GDP到底少算了多少

近几年来中央公布的GDP和各省公布的GDP的总和差距一直处于比较大的水平,这就导致对地方GDP数据的真实性的质疑。

首先来了解下什么是GDP,根据定义,GDP(Gross Domestic Account)即国内生产总值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我国现在的核算标准是和国际接轨的SNA(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体系,而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使用的是类似苏联的收入核算。在老的收入核算体系下,只有物质产品才进入核算,而GDP既包括了物质产品也包括了非物质产品。

在SNA体系下,有三种方式计算GDP,分别为收入法,支出法和生产法。 生产法统计的是所有行业最终生产产值减去中间投入的增加值。支出法统计的是最终使用的角度来计算投资消费的总额。而收入法是根据各个生产要素的收入来计算的,一般分为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不管使用哪种方法,只要数据真实有效,其结果近似的也是近似的。

了解完GDP 的含义后,那么地方GDP和全国GDP的差距到底来源自哪里呢?

来看看最近五年三大产业省级GDP合计和全国GDP的差额,尽管我国GDP总量增加还是比较大的,但是地方GDP和全国GDP的差距是越来越小的,所以可以看出不管怎样我国在这方面是取得了进步的。

从产业来看,很明显就可以看出第二产业是差额的主要来源。第一产业几乎全国和地方口径一致,而第三产业虽有一定差距,但是由于绝对值更大,差额统计更小。

我国全国GDP和地方GDP之间的差额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总的来说应该是由于如下几个原因,但根据数据来看,可能现阶段最主要的是重复计算的问题。

1、纯粹的统计范围样本不一样

我国GDP统计现在统计制度实行分级管理。而这个所谓的分级管理实际上有两套班子,一套是地方统计局和其所属的地方调查队,另一套是国家统计局和其所属的国家统计局地方调查队。

这种情况很可能造成了在核算地方和全国GDP时所用的基础数据是不同的。地方统计局负责计算本地的各项数据。而国家统计局负责计算全国范围的各项数据, 而由于我国现在实行的任然是全面调查为主而非抽样调查,这样两套班子调查的企业不同,行业不同都有可能这样会造成巨大的误差。

而随着“四大系统”和企业统一上报制度的慢慢形成,这种情况肯定会慢慢改善。

重复计算也是差额的一个重大来源。 特别是对于第二产业来说,这也解释了为什么 误差的来源主要是第二产业。打个简单的例子,A地的产品使用来自于B地的中间投入,记得在生产法中GDP的计算是产出减去中间投入,所以实际上B地的这个中间投入产品如果是用在国内产品的生产商(如果作为出口就可以计入GDP),那么B地就不应该把它统计进来,而只应该统计A地生产的产品。不过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B地把本该去除的算进了地方GDP,这就是重复统计。 此外还有子公司和总公司,等等都会造成重复计算。

而第三产业,由于基本很少使用实物中间投入,所以自然重复统计少一些,

不过绕来绕去还是绕不开数据造假这个话题。不光是地方GDP,全国GDP实际上也受到了很多学者的质疑。那么到底中国的GDP到底有多可信呢?

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就是不管怎么说,全国GDP肯定要比地方GDP要靠谱。这是因为地方统计局虽说名义上是国家统计局的下属机关,但是实际上任然受地方政府的领导,而又由于长期以来官员的晋升是有经济成果决定的,衡量经济成绩的最好指标便是GDP,那么自然地方政府又有极大的激励来数据造假。这种情况我们已经见识过了。

另一种情况则是技术上的,即中国长期较为落后的统计系统和极快的增长使得统计根本跟不上发展的步伐。实际上,有许多西方学者根据多方面指标对中国GDP进行估测,然而并没发现有明显系统性造假的证据(总结性文章可以参考Holtz,2014),那么数据的误差很可能主要来源于技术。不过西方学者也承认由于制度上的各种原因(如果国家统计局在许多领域的数据需要依靠其它部委),导致数据失真的几率大大增加。

马从辉. (2005). 关于“地方gdp汇总增速超过全国3.9个百分点”的理性思考.财政研究(5), 53-56.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2017年gdp是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