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诗中的后一句应用了用排比和比喻写一句话的修辞手法,我知道用用这种修辞手法的诗句,还有。

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1530套总数:5885151套专访:3372部会员:401265位
当前位置:
& 2016版高考语文考点分类汇编 专题九 仿用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2016版高考语文考点分类汇编 专题九 仿用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33次
资料类型:期中/期末
文档大小:182KB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专题九 仿用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A组 2013年高考题
1.(2013大纲全国,20,6分)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平和犹如绿叶,春天衬万紫千红却无妒意,秋天托累累硕果而不张扬。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和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的能力。仿写句子要做到:①理解例句的意义,特别是隐含意义,保证仿写的句义与原句一致。②注意例句的句式特点,特别是分句间的关系,甚至关联词也要一一对应。③注意例句的修辞手法,仿句要与之保持一致。④注意例句的用词特点,如词语的褒贬、雅俗、色彩等,仿句用词要与之相似。⑤注意例句的感情基调,如忧伤、喜悦、沉重、明快等,仿句要与之一致。最后可将仿句与例句及要求对照,看是否完全符合要求。解答仿写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本题示例以“平和”为话题,写了一个比喻句,再用“春天”与“秋天”对比,写出各自的特点,从而突出“平和”的内涵与作用。可就近联想话题,如“淡泊”“从容”“宁静”等。
答案(示例):坚毅犹如青松,夏季迎灿烂阳光却无轻浮,冬季遇皑皑白雪而不屈服。
2.(2013山东,17,4分)以下是某中学庆祝教师节文艺演出的一段主持词。仿照画线部分的句式,在空缺处补写相应的语句。要求:句式一致,字数相等,语意相关。
学生甲:老师,您坚守一方净土,用粉笔书写忠诚,默默无闻;
学生乙:老师,您勤耕三尺讲台,①          。
学生甲: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付出的辛劳;
学生乙:②            。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句子要做到四统一:句式一致、字数一致、内容一致、修辞一致。所以①处要注意仿“用……写……”加一个四字短语的格式,紧扣老师“勤耕三尺讲台”的话题,赞扬老师的奉献精神;②处要注意仿一个四字短语加“算不尽……”的格式,用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表现老师的工作特点与辛勤付出。
答案:(示例一)①用汗水浇灌希望,孜孜不倦 ②诗词歌赋,颂不完您带来的感动
(示例二)①用双手托起未来,无怨无悔 ②赤橙黄绿,画不完您多彩的人生
3.(2013浙江,7,5分)仿照下面示例,用比喻的手法描述一组事物。要求合乎事理,句式和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青天”“月亮”“芭蕉叶”“露珠”作为描述对象。
青天,是一片芭蕉叶,
月亮是一滴露珠。
手指,轻轻一点,它就落了。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仿写语句题有一定的综合性,它往往涉及句式、表达方式、修辞运用、风格和谐等许多方面,也间接地考查考生的知识储备及文化修养。解答仿写类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本题例句前两句运用了比喻中的暗喻,采用“……是……”的形式,而且两个比喻的本体和喻体都有内在联系;最后一句要承第二个比喻写一个哲理性句子。仿写的句子要符合上述要求。
答案:(示例一)心灵,是一片夜空,烦恼是一颗流星。眼睛,微微一眨,它就灭了。
(示例二)荷叶,是一个大玉盘,水滴是一个音符。微风,轻轻一吹,它就响了。
4.(2013北京,5,3分)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运用,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微风习习,远处飘来阵阵歌声,也飘来了缕缕的花香。
B.蜜蜂酿出了甘甜的蜂蜜,也为人们酿出了美好的生活。
C.萧瑟的秋风吹落枝头的黄叶,却吹不去她满腹的惆怅。
D.风和日暖,小院关闭了柴门,却关不住那满园的春色。
解析:A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A项,没有使用拈连手法,“飘”后的宾语是具体存在的事物;B、C、D三项,“酿”“吹”“关”后的宾语都是抽象的事物,使用了修辞手法中的“拈连”。
5.(2013重庆,20,4分)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两种自然景物,另写两句话。要求:运用拟人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
例句:身后的那片鲜花,可能是听了小草讲的笑话,乐得咧开了嘴,嬉闹在明媚的阳光里。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和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仿写句子,要做到“三看”:(1)看要求。看句式、修辞手法以及字数等方面的要求。(2)看语境。看仿句要符合什么样的语言环境。(3)看表达。看例句在表达上有什么样的特点,句子间有怎样的内在联系,句子前后是怎样衔接的。
答案:(示例一)天边的那朵白云,可能是听了风儿说的蜜语,羞得飞红了脸,躲藏在遥远的青山后。
村前的那条小溪,可能是看了鱼儿做的表演,逗得乐开了花,雀跃在清幽的山谷里。
(示例二)山间的那股溪流,可能是看了小树跳的舞蹈,乐得唱起了歌,奔跑在陡峭的岩石上。水边的那片树林,可能是听了山泉唱的歌曲,喜得摇动了身子,起舞在蜿蜒的小溪边。
6.(2013辽宁,17,6分)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小草伸出稚嫩的纤手,向你描绘原野的新绿;
树叶掬起温润的阳光,向你展示森林的生机;
溪流吟唱欢快的歌曲,向你诉说春天的故事。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解答仿写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本题例句写了三个拟人句,另选话题时,也要使用同类修辞、句式。
答案(示例):大树伸开宽广的臂膀,向你送去夏日的清爽;花朵露出灿烂的笑脸,向你昭示世界的祥和;浪花跳起优美的舞蹈,向你展示大海的汹涌。
B组 年高考题
1.(2012新课标全国,17, 5分)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吐蕾,意在教导我们:学会坚强;
昙花于万籁俱寂的深夜绽放,意在提醒我们:不要张扬。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式和运用修辞的能力。作答本题时,要选好同类的两个对象,使用到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和原句相同。在仿写时要注意内容恰当贴切,合理通顺,并且是完整的。
答案(示例):胡杨在飞沙走石的沙漠里屹立,意在启迪我们:学会忍耐;小草在五彩缤纷的花丛中生长,意在告诫我们:不要自卑。
2.(2012辽宁,17,6分)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爱心是昏暗夜空中的歌谣,使孤独者感到了慰藉;
爱心是茫茫沙漠中的绿洲,使跋涉者感到了希望。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式和使用修辞的能力。作答时注意要求是“自选话题”,也就是说我们仍可以以“爱心”为话题,也可以另选。仿写时要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和原句相同;注意比喻要恰当贴切,内容要合理,并且是完整的。
答案(示例):友谊是寒冷冬日里的阳光,使饥寒者感到了温暖;友谊是干旱沙漠中的清泉,使濒危者感到了新生。
3.(2012山东,16,4分)根据语境,仿照下面句子中本体(画线部分)的句式,补写出两个恰当的喻体。
作诗填词,本来是为了传情达意。如果写出的诗词不能传情达意,这就有如       ,又如       ,还有什么用呢?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和仿写。基本格式为“……的……不能……”。在选择时,一定要比喻得当,这是得分的关键,其中后半部分主要是作用,要找到与本体的联系。
答案(示例):(1)做出的饭不能吃 缝好的衣服不能穿 (2)盖的房子无法居住 修建的高速路不能通车
4.(2012四川,19,5分)补写下列有关节日的两副对联。注意:①内容与节日相关;②可以不考虑平仄。
(1)端午 上联:赛龙舟不忘楚风余韵
(2)中秋 下联:明月千里寄相思
解析:此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属于续写式仿写。对联是我们的国粹,要求内容相关、词性相同、字数相等、平仄相谐。不要求平仄的是宽对。题目要求与节日有关,这一点不可忽略,最好与给出的上联或下联同属一个节日,从该节日的习俗等入手。
答案(示例):(1)端午 下联:闻粽香尚思屈子忠魂 (2)中秋 上联:清风一缕拂丹桂
5.(2012天津,22,4分)请补写出空缺处的语句,与前两句构成排比,使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
作一次心灵旅行,就以那一本本零落的古卷残页为车票,感受着穿越时空的欣喜。我与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拍遍栏杆,          ,          。无论是漠北黄沙,还是江南水乡,我都一一留下足迹。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就本题而言,除了题目中的几个要求之外,还要注意化用诗词这一隐性要求。写作素材最好在唐诗宋词中选择。
答案(示例):(1)与岑参同赏“梨花” 与柳永泛舟钱塘
(2)与李贺送客咸阳 与柳永伫倚危楼
6.(2011安徽,19,6分)下面是某班黑板报上的一段文字。请参照上下文,在横线上仿写出恰当的句子。
我不想知道你的电脑多么高级,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了解世界的窗口;
我不想知道你的语言多么华美,① 
我不想知道你的理想多么远大,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学海航行的灯塔。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及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答题时,应着眼于整个语段,做到“形神兼备”,既要使整个语段形成排比句式,又要在①③两处使用比喻(暗喻)修辞。
答案:(示例)①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与人沟通的桥梁
②我不想知道你的藏书多么丰富
③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通向成功的阶梯
7.(2011四川,19,5分)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作开头,仿照例句写一句话。要求:①体现景点或意象特征;②句式一致;③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康桥 边城 雨巷 蜀道
例句: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和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四个关键因素:恰当的意象、合适的句式、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生动的语言。
答案(示例):康桥,你的明净艳丽,你的温婉灵动,你的宁静神秘,不正好唤醒了我生命的觉悟吗?
8.(2011大纲全国,20,6分)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
谅解是一场绵绵的细雨,能洗涤飘落在人们心头的尘埃;
谅解是一束温暖的阳光,能驱散积聚在人们心上的阴云。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仿用句式和正确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使用修辞,采用整句,是语言表达能力成熟的一种标志。其诀窍在于长期的锤炼与仿写训练,而且要展开想象,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这样才能形成倚马可待的语言表达能力。仿写整句,是高级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虽然我们反对语言表达上堆砌华丽辞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使用修辞,采用整句来表达,具有鲜明、生动、形象的效果。这种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依赖于长期的仿写训练和思维训练。
答案(示例):宽容是一盏明亮的路灯,能照亮徘徊在人们心里的黑暗;宽容是一朵芬芳的鲜花,能驱走沉淀在人们心中的阴霾。宽容是一首动听的歌曲,能驱赶累积在人们心头的乌云。
9.(2011新课标全国,17,6分)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平凡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
平凡是苗圃,孕育着烂漫,只要你肯浇灌;
平凡是细流,孕育着浩瀚,只要你肯积聚。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和运用修辞的能力。作答本题注意,要选用一个对象,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和原句相同。在仿写时注意比喻要恰当贴切,内容要合理,并且是完整的。注意“孕育着”后面的词语是喻体的特征,每个句子的最后一个动词是对喻体的具体实施动作。明白了这些细节,即可仿写了。
答案(示例):奋斗是山峰,孕育着崇高,只要你肯攀登;奋斗是蜡烛,孕育着光明,只要你肯燃烧;奋斗是道路,孕育着未来,只要你肯奔跑。
10.(2011浙江,6,4分)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段话。
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树在,叶去;叶在,花去;花在,香去;香在,闻它的人去。
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分析例句,我们发现后面排比句中的二、三、四分句的前一意象,均对应前句的后一意象。并且其选择的意象也有一定的关联。所以,在仿写的时候,选择意象与仿照句式是关键。另外,其谓语部分不必拘泥于“……在,……去”,可以做一些变化,比如“……去,……在”、“……有,……无”等。这样,思路就相对宽广了许多。
答案(示例):(1)家在,房去;房在,人去;人在,心去;心在,想念的人去
(2)村庄在,行人去;行人在,院落去;院落在,秋千去;秋千在,荡秋千的佳人去
11.(2010天津,22,3分)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请你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三副内容适合的对联,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和摄影小组,以示祝贺。
①现出庐山真面目 留住秋水旧丰神
②藏古今学术 聚天地精华
③常向秋山寻妙句 又驱春色入毫端
④天涯雁寄回文锦 水国鱼传尺素书
⑤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戏剧社(  ) 文学社(  ) 摄影小组(  )
解析:⑤写的是演员与所扮角色之间的关系,适合送给戏剧社,③写的是在欣赏自然景色(秋色、春色)的过程中产生创作冲动形成作品(妙句等),故而适合送给文学社,①写的是将景物再现或定格,这是摄影的功能,适合送给摄影小组。
答案:戏剧社(⑤) 文学社(③) 摄影小组(①)
12.(2010山东, 17,4分)请仿照给出的句子,另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在孤独中,书是朋友,读书使平淡的生活丰富多彩。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根据题干要求,明确“语意连贯”“句式一致”,所以仿写时注意所选对象具有积极意义,句式“在……,……是……,……”。注意其隐含信息,要用暗喻,且最后一句句意和喻体衔接连贯。
答案(示例):(1)在失意时,书是良师,读书使颓废的生活日渐昂扬。
(2)在得意时,书是诤友,读书使浮躁的心境平淡如水。
13.(2009天津,23,4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旅途是一幅展开的山水长卷。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松间明月,石上清泉……一路走来,尽收眼底;细细品味,意趣盎然。那岸边的垂柳,柔条如发,随风摇曳;    ,    ,    。置身于旭日清风的抚慰,流连于茂林修竹的环抱,静听鸟语,轻嗅花香,有何胸中块垒不可化解?有何尘世污秽不可荡涤?
(1)“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化用了唐朝诗人    《使至塞上》的诗句。
(2)“茂林修竹”出自晋人王羲之的    。
答案:《兰亭集序》
(3)仿照“岸边的垂柳,柔条如发,随风摇曳”一句,在下面横线上将上文补写完整。
解析:本题着重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仿用,要注意审题,判断被仿的句子的语言格式:话题、主旨、修辞、句式、语言色彩等内容。通过审题可知所选的话题应该在“旅途”这个范围之内,主旨是旅途中的兴味意趣,修辞运用比喻的手法,句式采用四字短句,语言色彩应该是甜美喜悦的。在审题的基础上,可以选择话题来仿写。
答案(示例):路边的小花 纤蕊若丝 带露绽开
14.(2009海南、宁夏,17,6分)仿照下面的示例,自拟一个描写对象,写一组句子,要求所写句子使用夸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这满山遍野的桃花,开得热火朝天,惊天动地,是一幅立体的画,一首无声的诗,把青春挥洒得淋漓尽致。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和运用修辞的能力。例句是“……的……,是……的……,……的……,把……”的句式,修辞上采用了比喻、拟人和夸张。仿写追求“形似”这只是其表,追求“神似”才是其根本。仿写时要注意在句式上、语气上、修辞上、风格上与例句保持一致。
答案(示例):这沟沟坎坎的溪水,流得飞花溅玉,铮铮淙淙,是一只活泼的精灵,一首动人的歌曲,把激情抒写得完美澎湃。
15.(2009江苏,4,5分)汶川大地震过去一年了,地震博物馆已经建成。请你在博物馆的留言簿上写一段话,表达对生命或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要求运用排比手法,不超过30个字。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内容要符合要求,运用排比手法。
答案(示例):(1)生命脆弱短暂,生命坚韧沉毅,生命绵延永续。
(2)自然是生命的家园,自然是无情的力量,自然是人类反思的源泉。
(3)逝去的是同胞的生命,传颂的是民族的精神,留下的是人类的警醒。
A组 2013年新课标高考模拟题选粹
1.(江苏盐城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顾炎武是清代著名思想家,爱国学者。他在著作《日知录》中提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其一生思想的高度概括和写照。日是顾炎武诞辰400周年纪念日,其家乡昆山将发起网上纪念活动。请你在网上留言,表达颂扬和纪念之意。要求:仿照对联,写成两句,上下句字数相同,不要求严格对仗。不超过40字。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和运用修辞的能力。对联一般都有严格的限制,比如字数、平仄等。本题没有提供上联或下联,而是要求直接写出,增加了难度。审题时注意“表达颂扬和纪念之意”,表达流畅即可。
答案(示例):①著文章,播真理,鞠躬尽瘁,真正学问泰斗;
挽狂澜,救国家,死而后已,岂止一介匹夫?
②为民族而奔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以天下为己任,殚精竭虑,名垂史册。
2.(天津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考)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两部,仿照画线句子联系语境再写两个句子。
《家》 《三国演义》 《老人与海》 《唐·吉诃德》 《水浒传》 《边城》
长大后,我不再满足于童话带来的欢乐,于是瞄上了“大部头”。我时而在莺歌燕舞的花果山上嬉戏,时而在曲径通幽的大观园中流连,              ,             。文学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从句式来看,句式特点表现为“时而在……时而在……”;从语境内容来看,例句中有“花果山”“大观园”,明显与名著相关。根据以上两方面仿写即可。
答案(示例):时而在刀光剑影的三国战场觅计 时而在水波荡漾的梁山水泊猎奇
3.(河北馆陶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仿照例句,任举一个事物,分别从正面和反面立意,写两个有人生警示意义的句子。
正面:为了让别人赏心悦目,献上自己七彩的人生。
反面:只务虚而不务实,决定了它只能昙花一现。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和运用修辞的能力。审题时抓住列举事物的特点是做好本题的关键。
答案(示例):竹 正面:气节和谦虚的完美结合,使你生机勃勃。
反面:既有内心空虚的不足,又有节外生枝的恶习。
4.(山东济南高三模拟考试)请仿照给出的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如果你想得到聪慧,就将自己变成一尾鱼,到书的海洋中去遨游。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和运用修辞的能力。先看清是单句还是复句,是单句的,要分析句子成分的关系(主谓式、动宾式、动补式等);是复句的,要分析分句之间的关系(并列、因果、假设等),再按例句的结构仿句,同时注意语气、内容、修辞等方面的要求。
答案(示例):如果你想得到甜蜜,就将自己变成一只蜂,到花的园林中去采撷;如果你想拥有广阔,就将自己化作一只鹰,到天空的怀抱里去飞翔。
5.(广东揭阳高中毕业班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依照下面的情景对话形式,另写一组“老板”与“员工”的对话。要求切合人物身份,有弦外之音。
有的老板喜欢讲马戏团的一只猴子以为生活无忧,没有压力,不认真表演,最后被其他猴子取而代之的故事;有的员工喜欢讲自行车的气已经打足,还要拼命增加压力,最后轮胎被炸掉的故事。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以抽象思维为考查点的仿写题,一般要求就具体事物揭示生活哲理,或揭示形象语句的精神实质,这需要研究事物的特征,使“物”与“理”相得益彰。体现对比思维的仿写题,最好利用事物之间的相对性、相反性,思考解答。
答案(示例):(1)有的老板喜欢讲一头驴子拉磨时不听话,和主人讲条件,最后被主人剥了皮的故事;有的员工喜欢讲一只狼过于狠毒,为了满足自己贪婪的欲望,咬死了草原上所有的羊,最后自己也被饿死的故事。
(2)有的老板喜欢讲一只青蛙被放在慢慢加热的水里,因为安于现状,最后无力挣扎终于死掉的故事;有的员工喜欢讲驯象师虐待、折腾大象,最终被大象踩死的故事。
6.(广西柳州、玉林、贵港、河池四市高中毕业班模拟考试)模仿画线的句子,在语段后的三个画线处各补写一个句子。
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在风狂雨骤间,在云烟明灭时,这些绝壁上的松树都像一个个活着的人:像站立在船头镇定又从容地与激浪搏斗的艄公,像        ,像         ,像         。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和运用修辞的能力。要求喻体是人,描写恰切,品格与黄山绝壁松有相似点。
答案(示例):把守着阵地英勇无畏、永不败逃的战士 穿行于风雨不慌不忙、气定神闲的农人 远离世俗而风骨峻健、文风超逸的艺术家
7.(山东青岛二中高三阶段性检测试题)下面是一位作家写的一首散文诗。请你模仿这种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写一首《    的联想》(可任选一种标点符号作为联想的对象,不少于4句)。
句号的联想
句号是谦虚者的起点,骄傲者的终点;句号是一面镜子,让你认识自己;句号是一只救生圈,让弱者随波逐流;句号是一只敲响的战鼓,让强者奋勇直前……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和运用修辞的能力。①例文具有哲理性,仿作也要有深刻的思想内容;②例文借形象表达思想,仿写时要看清例文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③追求高远的意境。
答案(示例):问号的联想。问号是一把钥匙,让求知者打开知识的宝库;问号是一把镰刀,让勤劳者收获成功的喜悦;问号是一只警钟,让犯错误的人追悔反思;问号是一条湍急的河流,让懦夫望而却步……
8.(贵州六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请以“慈善”为话题,再写两句话,与现有句构成排比句,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现有句相同。
慈善是一种美德,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它是融化冰雪的阳光,是消除阴霾的春风;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仿写句子的能力。本题为续写式仿写题,仿写时需要注意把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审清楚。基本形式是“慈善是一种……,当别人……时,它是……,是……”,同时要注意这里面包含两个比喻句。内容上要注意体现“慈善”这一主题,比喻一定要贴切。同时,还要注意仿写的语句要与例句构成一个整体。
答案(示例):慈善是一种胸怀,当别人陷入窘境时,它是缓解干渴的雨露,是滋润心田的泉流
慈善是一种境界,当别人遭遇坎坷时,它是躲避风暴的港湾,是带来慰藉的星光
9.(青岛第一次模拟考试)根据语境,仿照语句补写两个句子,使语意完整。
淡定,不是看破红尘、不思进取,是经过岁月磨砺后的沉稳含蓄;① 
淡定的人,善待生命,沉稳而不缺少热情;②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首先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例句,然后仿写。
答案(示例):①淡定,不是不屑一切、不顾一切,是历经世事变迁后的从容淡薄 ②淡定的人,处事不惊,安详而不缺乏快意
B组 年新课标高考模拟题选粹
1.(2012吉林长春调研)仿照下面的示例,自拟一个描写对象,写一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晶莹的露水,即使是一滴,也会感激草尖的柔嫩,拥抱朝霞的艳丽,向往蓝天的广阔。
解析:答题时,除了要注意“即使……也……”这个句式外,还要注意拟人和排比这两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答案(示例):枯萎的落花,即使是一瓣,也会怀念春风的和善,牢记细雨的叮嘱,承载花根的希望。
2.(2012山西太原调研)结合语境,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段话。
生生死死的水草,在季节的轮回中起起落落,却不曾泯灭绿色的梦想。一尾藏在草里的鱼,记忆的深处,栖着一双飞鸟的翅膀。
解析:解答时,一要注意前后两个句子的关联,二要注意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答案(示例):弯弯曲曲的河流,在高低的磕绊中坎坎坷坷,却不曾迷失追求的方向。一粒挟在水里的沙,灵魂的深处,嵌着一片火山的熔岩。
3.(2012山西太原第一学段测评)结合语境,仿照画线句子续写两句话,使之与画线句子构成排比句。
静物是凝固的美,动景是流动的美; ,
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感悟美的心灵。
解析:例句中“静物”与“动景”相对,“凝固”与“流动”相对,仿写时要注意这一点,另外要注意语言的简洁、优美。
答案(示例):直线是流畅的美 曲线是婉转的美 喧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 宁静的村庄是淡雅的美
4.(2012山东潍坊模拟)仿照下面的示例,运用比喻修辞手法,自选诗人,仿写两个句子。
高适诗是大漠沙场的一轮皓月,瑰丽雄健,“男儿本自重横行”,豪情填膺。
解析:注意示例中运用的比喻手法和引用的诗句。
答案(示例):(1)杜甫诗是幽咽泉流中的一曲琵琶,忧愤慷慨,“安得广厦千万间”,胸怀黎民。
(2)李白诗是仰天长啸的一柄长剑,逸兴遄飞,“且放白鹿青崖间”,纵情山水。
5.(2012河北普通高考模拟考试)根据提供的材料,仿照画线句,续写出两句分析说理的话,构成排比句。
  企鹅身躯笨重,没有能攀爬的前臂,也没有会飞翔的翅膀,怎么能从水里上岸呢?
原来将要上岸时,企鹅猛地低头,从海面扎入海中,拼力沉潜。潜得越深,海水产生的浮力和推力就越大。企鹅一直潜到适当的深度,再划动双足,迅猛向上,犹如离弦之箭蹿出水面,腾空而起,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落于陆地之上。
这种沉潜是为了蓄势,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人生何尝不是如此?有时候低头是为了更高地昂头,                , 。
解析:仿写句子要做到形神兼备,也就是既要形式上与例句相同(后两句与例句构成排比),内容上也要与之相衔接。
答案(示例):有时候后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 有时候沉默是为了更猛烈地爆发
6.(2012河北普通高考模拟考试)针对学生心理压力过大的问题,学校成立了“心理咨询室”。请你给它拟副对联,并写条横批,以彰显它的作用。
要求:上下联每句不得少于5字,横批至少4字,可不考虑平仄。
解析:拟写对联是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上下联在用词上、结构上、意义上要对应起来。
答案(示例):①上联:打开心结 倾诉才能解脱 下联:化解烦恼 交流方可释怀 横批:心灵按摩
②上联:声声诉说似摆脱泥泞沼泽 下联:款款细语如驶入温馨港湾 横批:放飞心情
7.(2012河南洛阳高三下学期统一考试)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不要怕土地贫瘠,只要你愿耕耘,收获就在金秋;
不要怕冰雪寒冷,只要你有热情,春天就会来到;
不要怕人生短暂,只要你肯创造,生命就会不朽。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的仿写能力,首先确定形式上的条件关系“只要……就”,然后明确所仿写的句子前半部分谈的是困难或者说是消极的因素,后半部分强调的是积极结果。
答案(示例):不要怕路途遥远,只要你有意志,天涯就在咫尺;
不要怕高山耸峙,只要你肯登攀,峰顶就在眼前;
不要怕长夜漫漫,只要你能忍耐,光明就会出现。
8.(2012湖北八市高三联考)某校高三进行选修课总结,有多位同学在课堂上交流了各自深切的体会。请仿照甲同学的表述,将乙同学的发言补充完整。内容从选修课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外国小说欣赏》两个模块中进行选择。
  甲同学 学习《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我能深刻地感受到散文中抒发的思想感情:林语堂对北平故都文化的敬仰与赞美,余秋雨对都江堰工程及李冰父子的歌颂与倾倒,张承志对戈壁滩汉家寨几间泥屋的尊崇与依恋。
  乙同学 学习       ,我能 :
       ,       ,       。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的仿写能力,同时也考查到了对所学教材的综合分析能力,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对文本意识的强调。不管选哪一本选修课本,一是形式上要对应例句中所用的排比句式,二是内容上要做到所感受到的思想情感与后文所写的作者及文章之间的对应。
答案(示例):(1)学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我能真切地体会到诗歌中蕴含的爱国情怀 屈原塑造的湘水女神的哀怨与执著 杜甫感受的五更鼓角的悲壮与苍凉 陆游描写的沙场驰骋的激愤与豪迈
(2)学习《外国小说欣赏》 我能深刻地感悟到小说里体现的人格魅力 丹柯带领大家走出黑暗的果敢与智慧 牧羊少年寻梦之旅的勇气和执著 朗德纳克侯爵在濒临绝境时的赏罚分明与指挥若定
9.(2011深圳第一次调研)请根据以下材料,为悼念史铁生写一副挽联。不需要拟横批。
  据新华社专电 著名作家史铁生未能走过2010年的最后一天。日凌晨3时,59岁的史铁生因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去世。
北京市作家协会秘书长王升山介绍,根据史铁生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肝脏将捐给有需要的患者。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年轻时双腿瘫痪,后来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一直靠透析维持生命。“文革”期间,史铁生下放陕北,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成名作是《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小说《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2002年,他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其著名散文《我与地坛》影响最大,感动了无数读者。史铁生在电影创作上成绩丰硕,所创作的电影剧本《多梦时节》《死神与少女》等充满诗意,为电影类型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并在国内外获奖。
解析:本题从拟写对联的角度考查正确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对联知识的考查,从大的角度看,是对学生的语文素养、传统文化知识的考查;从语言的角度看,又是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
答案(示例):(1)腿残肾衰心犹壮;文丰笔劲风长存。
(2)斯人已逝,地坛只剩旧辙;英灵宛在,文坛永存福音。
(3)一生痛苦长存《病隙碎笔》;数载思考感悟《我与地坛》。
(4)六十度春秋半生以病为业截肢瘫痪尿毒症轮番来袭忍受多少痛苦;卅余载文坛一直笔耕不辍老屋地坛清平湾交相生辉留下无限沉思。
10.(2011辽宁实验中学调研)仿照下面所给例句,以“母爱”为开头再写两个句子。
  母爱就像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
母爱就像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仿用句式和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注意找准“母爱”的喻体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答案(示例):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母爱就像一阵和煦的春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6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那一句诗用了比喻手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