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小学一年级用 才能 造句期中考试全班最后一名,怎样才能快速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抱歉!由于 yqm 的隐私设置,您不能访问当前内容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培养出成功的孩子?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培养出成功的孩子?》的相关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培养出成功的孩子?》 精选一我之所以能够在这谈谈家庭教育的心得,确实是因为我接触的孩子太多了。从我在北大开始教书,一直到后来办新东方,到现在从新东方走出去的700多万学生。我看到过很多幸福的学生,也看到了很多被耽误的学生;我看到了很多家长因为孩子的成功感到无比的幸福,也看到了很多家长因为孩子的不成功而痛不欲生;我看到很多贫困家庭最后因为孩子有出息而生活的满心幸福;我也看到很多亿万富翁的家庭,最后因为孩子问题父母甚至患上精神分裂症。好多父母都和我说:“俞老师,我把我所有的钱都捐给你,只要你能把我的孩子变成正常的、幸福的孩子。”我常常对他们说:“现在你们说这个已经太晚了,因为孩子是从一出生开始到18岁就基本定型了,所有的事情都要在18岁以前做完。”中国有句古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现在中国社会处于巨大的转型期中,从农业社会一下进入了商业社会。而现在的中国对商业道德和商业伦理本身的认识又不完整,中国人在商业社会里坑蒙拐骗的现象时有发生。很多小企业都陷入这样一个慌乱中间,而在这样一个慌乱中我们应该怎样教育孩子?比如说我们教育孩子诚恳,但孩子诚恳后又在外面受别人欺负;我们教育孩子善良,结果我们发现善良的孩子得不到社会的认可。我们就会反思,是不是该教孩子取巧一点,是不是该教孩子更加凶悍一点。我们成人做的一些事情,有些时候会不知不觉给孩子展示了不好的东西,对孩子本身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带来重大影响。因此,我们教育孩子的方针出了问题。家庭教育的头等大事:人品教育现在的中国进入了对家庭教育非常复杂的时代,社会里面有标准,家庭里面有标准,而且,这些标准还有可能是错误的标准。比如说,我们的标准是要求孩子在班里进前5名,孩子只要能考上北大、清华就算成功,到哈佛、耶鲁就更加成功。这虽然是标准,但在我看来,都是错误的标准。为什么错误?因为它最后变成了家庭的唯一标准。而孩子的成长有很多标准,比如说人品是否高洁是一个标准,个性是否健康是一个标准,做事是否有创造力、想象力是一个标准,有没有吃苦精神、有没有勤奋精神是一个标准,有没有摔倒在地上敢于爬起来的精神也是一个标准。中国现在的社会,把成功限定在一个特别狭小的范围之内,对孩子们来说考高分,成绩好就是标准;孩子五六岁会弹钢琴,就会得到奖赏。我们中国的成人世界里从不以一个人拥有多少真心朋友作为成功的一个标准,我们成人世界里的标准就是这个人有钱,有地位,有财富。我自己深深地陷入到这样的痛苦之中,许多人见到我后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俞老师,你现在也进入中国富豪榜了!”没有人会说:“俞老师,你的人品不错。”第二句是:“你作为新东方的掌门人,新东方很赚钱啊。”假如说有一天新东方倒闭了,我一分钱都没有了,还有人认为我是一个成功者吗?如果我成了一个身无分文,必须要靠自己的力气赚钱的人时,还会有人过来告诉我:“俞老师,你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那时候我才觉得这个人是我真正的朋友,真正认可了我的成功。我本人认为自己是一个成功者,不是因为我有新东方,我赚了钱,而是我有一个做人的基本准则,我始终认为我是一个善良的人,我是一个心中没有邪恶念头的人,从小到大,我没有做过一件伤害别人的事情。当然有时候话语上一不小心说了一句伤害别人的话,这是有可能的。有些话脱口而出,别人会觉得不舒服,我可以向他表示道歉,但是伤天害理的事情我肯定没有做过。我觉得我成功的第二点,在于我非常愿意去帮助别人。其实一个人无论在什么地位都是可以帮助别人的。我现在有条件可以向甘肃的地震灾区捐款300万元,可以为甘南建造一所新东方希望小学,我很乐意去帮助他们。当我们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你也可以帮助别人。大家都认为做事情需要自己有才能,但还有另外一种办法,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从小就特别热爱劳动,我干农活,干家务活,我在 14岁的时候,就获得了我们县里的插秧冠军,17岁时,我是县里优秀的手扶拖拉机手,我父母的勤劳带动我的勤劳。我这个人成绩一直不好也不坏,老师根本就不关心我。但我想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所以我从小学一年级起就一直打扫教室卫生。到了北大以后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为宿舍打扫卫生,这一打扫就干了四年。所以我们宿舍从来没排过卫生值日表。另外,我每天都拎着宿舍的水壶去给同学打水,把它当作一种体育锻炼。大家看我打水习惯了,最后还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有的时候我忘了打水,同学就说:“俞敏洪怎么还不去打水?”但是我并不觉得打水是一件多么吃亏的事情,因为大家都是同学,互相帮助是理所当然的。有人说我傻,有人问我这样打水有什么好处。我相信好处是会有的,你做一件善事,它的回报今年可能会出现,也有可能是10年后出现。如果你做了一件好事,当天就要求回报,那你一定是个势利眼,也是个心胸狭窄的人。你不要求回报,回报也会来。当你有困难的时候,周围的人都觉得你是好人,他们能不伸手帮你吗?当然,我打水的时候并没有想到我有困难时他们会来帮我。但是10年后的1995年,新东方已经做到了一定规模,我希望找合作者,就跑到了美国和加拿大去寻找我的那些同学。我为了诱惑他们回来特意换了一大把美元,每天在美国非常大方地花钱,想让他们知道在中国也能赚钱,我想大概这样就能让他们回来。后来他们回来了,但是给了我一个十分意外的理由。他们说:“俞敏洪,我们回来是冲着你过去为我们扫了4年的地,打了4年水。”他们说:“我们知道,你有这样的一种精神,所以你有饭吃肯定不会给我们粥喝。”这些人的加入奠定了新东方发展的基础,新东方才会不断地做大,做成美国的上市公司,做成了今天的规模。从我的经历我想告诉父母,如果你的孩子没有教育好,在外惹是生非,别人指责你的孩子时就会说:“这个孩子家教不好!”他们不会说老师没教好,新东方外语没教好,叔叔阿姨没教好,人家会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你的孩子没出息,问题一定出在家庭教育上。孩子长大后出问题,一定是父母种下的根源。孩子的成功与否,与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否正确息息相关。我们教孩子教的是人品和道德,是否把孩子的人品和道德教育好,是孩子一辈子成功与否的关键。只要他是被尊重的人物,他的一辈子就会活得特别顺利。父母亲可以想一下,你们是想做一个倍受欢迎的人,还是一个处处被防范的人?好多家长无形中都在教孩子小家子气,教孩子占便宜,教孩子怎样想办法超过别人,把别人踩在脚下,最后的结果是,孩子不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怎样生存。你给孩子什么东西,孩子未来就是什么样的人。我女儿学习水平现在处于中等,但我从来不以此作为女儿是否要努力的标准。我和我老婆的教育理念相反。我老婆是女儿不进前5名就会生气,而我刚刚相反,我女儿第15名我很高兴,我每次都会对女儿说:“你看你们班40个同学,你15名,后面还有25个人,你多厉害!”从孩子一辈子的角度来说,你的孩子分数是好是坏,进北大还是进普通大学,没有任何的本质区别。真正能把孩子一辈子距离拉大的,是与他为人处事有关系的人品问题。人品的树立来自于榜样的力量,父母作为孩子的榜样是不能逃避的。我们要求孩子的东西没有效果,是因为父母没有做到。比如说,家长一边打麻将,一边呵斥孩子去学习,孩子当然不愿意学习。当父亲说:“老子没出息,你也想跟老子一样没出息吗?”孩子就会想,你说你没出息,那打麻将时我看你也挺开心,你没上大学也挺开心,为什么非要我上大学呢?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但是我在树立榜样方面遇到很多问题,我的工作是要用电脑的,但是我打开电脑,我女儿就会以为我在做其他的事情。虽然我对女儿讲我是在工作,但是我女儿不相信。没办法,后来只要我女儿学习,我就拿一本书在我女儿旁边看,这样一来,就有一个规矩感在里面,榜样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我的父母对我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的父母是不认字的,但是父母身上的优点我耳濡目染,成为我做人的准则。我以我父亲为例。我父亲是个木工,是架大梁的,他是我们那方圆15里的专家。我父亲是一个一高兴就可以不要工钱的人,因为架大梁家的人都要请喝酒,我父亲一喝高兴就不要钱了。因为往家拿不回钱,我母亲就跟我父亲打架,我父亲长得很壮,我母亲很瘦小,结果每次都是我母亲打我父亲,父亲从来不还手。我从父亲那里学到,不管别人说什么,他都特别的无所谓,任何时候都不伤害我的母亲。我母亲属于个性特别刚强的人,有时候说的话我听着都挺难受,但我父亲从来没有还过嘴。所以呢,我老婆怎么训我,我都是不回嘴的,我觉得我应该向父亲学习。父亲的大度变成了我身上的一个优点。我母亲带给我的东西更多,有两样东西是我从小就学会的。第一,要勤劳勇敢。城市里的家长让孩子勤劳勇敢是家庭教育最核心的东西。好多人会说,我们孩子连学习功课都忙不过来,怎么勤劳勇敢啊?家务我都帮他做完了,他怎么勤劳勇敢啊?虽然我现在条件很优越,但我还是想办法让子女们勤劳勇敢。不像我那个时候,你不劳动的话,就饿死了,农村的环境注定不需要我父母说我就会去做。我母亲带给我的第二点,要乐于助人。我母亲是一个特别喜欢帮助别人的人,小时候有两件事给我印象最深。第一件事情,有一次下大暴雨,我当时八、九岁,这个时期的孩子最容易受父母影响。当时,家家户户都晒着玉米,我母亲带着我姐姐,我,我父亲,我们一家四口人一起把邻居家的稻谷全都收回去了,等到要收我们家的稻谷时发现那些稻谷已经被淋湿了。当时我很不理解,母亲就给我讲了两点,首先,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就要去帮助人家,他们家里没有人,如果我们不帮他们收,他们家一年的粮食就会淋湿。其次,如果邻居之间相处得不好,是不可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互相帮助的。我母亲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第二件事情,有一年粮食欠收,我们家就剩下不到20斤的粮食,母亲居然分出一半的粮食送到邻居家,当时我很不愿意,而母亲却说:“没事,我们家人少,还可以用菜掺着米吃,邻居家人多又没有米,不分给他们米会有人被饿死的。”从此那户人家和我们的关系就特别好,经常主动帮我们收割,因为他们认为我们是好人。到现在,我母亲都是我们村最受尊敬的人。做任何一件事情,你都要想一想,我有没有伤害别人。比如说,我们大人有的时候喜欢在背后说邻居和同事的坏话,而且说的时候不回避孩子。我跟我老婆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我们议论东家长西家短,哪个人人品好,哪个人人品不好,哪个人小气,哪个人不小气。结果有一次我女儿从学校回来,跟我讲她们班哪个同学好,哪个同学不好,哪个同学小气,哪个同学势利眼。我跟女儿说不能说同学的坏话,同学天天跟你在一起,她们身上如果有你认为的缺点,你放在心里,更重要的是你要学习同学们的优点。我女儿立刻反问一句:“你跟妈妈在一起的时候,不也议论很多叔叔阿姨吗?我为什么不能说同学的坏话?”一句话让我无言以对。从此以后我就跟老婆定了一个规矩,在孩子面前不能议论别人的缺点,一定要说对方的好话。培养孩子对生命的爱心:心情教育如上所述,现在家庭教育要做的头等大事就是教育孩子有良好的人品,第二就是要进行心情教育。我女儿天生就比较内向,是一个很文静的孩子,我儿子就很外向,每天都要爬上爬下好几次,我女儿做事情慢条斯理,我儿子就比较急躁,这些都是天生的不同。除此之外,孩子的智商也不同,我目前还没有看出我女儿和儿子智商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因为他们年龄差距比较小。我们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在一个班里,有的孩子永远是第一名或者第二名,他智商确实高。而我们的孩子不管怎么努力都在中间,甚至后面。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们应该怎么办?孩子是有区别的,但是只要你的孩子没到白痴水平,只要孩子能正常的走进教室上课,就能够做出重要的大事来。比如胡雪岩只上了两个月的学,但最后变成了最厉害的商人,而且还心怀大志,这就是很好的例子。我是中国企业家协会的副会长,这个协会有一千多个企业家,北大清华复旦毕业的还不到二十个,剩下的全是普通高校毕业的,甚至还有的是农民、工人、大专生、中专生等等,但他们都成为了成功的企业家。所以教育只能决定人生的一部分,不能决定一切。我们家长必须有一个本领,在任何情况下,既能督促孩子进步,又能保持孩子的自尊不受伤害。你要保证孩子得第一名高兴,得最后一名也高兴,让孩子觉得活在世界上很美好,培养孩子对于生命的热爱,是家长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里的男主角是美国最有钱的人士之一,但他曾经也是穷光蛋,家里贫困,没上过大学,靠推销东西为生。有一次他在纽交所门前碰到了一个满面笑容的人,那个人是个,他就以为当股票经纪人很幸福,于是他就努力当股票经纪人。后来他认识了一个股票经纪人培训班里的人,那个人开始看不起他,后来发现他玩魔方很厉害,而这个人恰巧也有同样的爱好,于是被这个人的魔方技巧深深的吸引了,他们两个也成为了好朋友。这个人因此获得了机会,变成了美国最有名的股票经纪人,实现了亿万富翁的梦想。这个电影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在影片的最后,这个人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讲述他自己的故事。他启发我们每一个人,真正的幸福不是别人送来的,而是自己努力争取来的。而现在的家长对孩子是十分娇惯的,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比如孩子看上一个玩具,家长不买他就不走,最后家长没办法只能给买了。于是孩子就有了这样的心理,只要他坚持家长就会让步。我在给儿子买东西前,会分析他要的东西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就坚决不买,如果合理也不能轻而易举的给他买,我是必须让孩子完成一项任务才给他买。比如我女儿在国外上学时,班上的孩子每人都有一台笔记本电脑。我家虽然有台式电脑,但是用笔记本电脑会比较方便,而且家里也不缺钱,不给她买也不对。我就告诉她,爸爸一定给你买,但是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白白得来的东西,你现在已经是一个大孩子了,需要付出劳动获得想要的东西。如果她能背诵下来30篇新东方的英文励志文章,就给她买。结果两个星期不到,她就背得滚瓜烂熟了,我就给她买了笔记本电脑。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学会了付出才能得到的道理,也把孩子喜欢的方式变成她做另外一件事的动力。给予适当鼓励,激发无限潜力:鼓励教育关于如何鼓励孩子的问题,我先讲一个故事。美国有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上初中刚开始学物理的时候,他的物理成绩很差,只考了8分。物理老师找他谈话,让他好好学物理。学生说我不喜欢就是学不好,老师特别聪明,他告诉这个学生,别的同学都是60分及格,你下次只要考到9分就算及格。学生一想我随便划个勾就能及格,很容易,于是就答应了,结果下次考试考了28分。虽然28分,老师还是没有理由在全班面前表扬他,因为还是不及格的分数。这个老师很聪明,她让全班同学把上次的考试成绩和这次的成绩做一个减法,上次考了90,这次还是 90,一减就是0,上次95,这次93,一减就是﹣2,这样减到最后,就一个同学剩下了20分,就是这个同学。老师把所有同学两次考试的分数差写在黑板上,问了个问题:“哪个同学进步最大?”全班同学异口同声说某某,这是一个铁的事实,因为只有他一个人进步了20分。这种鼓励方式不但没有侮辱色彩,而且有很大激励色彩。这个学生一下就兴奋起来,他想无论我考到48、68、88都是全班进步最大的,我有无数进步的空间。老师做了件聪明的事情,孩子就觉得有广阔进步的空间,从此这个孩子就喜欢上了物理,并最终成为了全世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老师的教育方式十分重要,但是家长的教育方式更重要,因为孩子更加看重家长的一言一行。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你的孩子是全班最后一名,你怎么对待你的孩子呢?大部分家长的反应都是打一顿或者骂一顿。孩子明明知道自己错了,但是没有办法,他就考了0分你怎么办呢?你还不断地伤害他,到最后他可能就不学了。我建议家长朋友们站在长远的角度上去想一想,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到底有多少差距。难道没上大学孩子一辈子就没出息了吗?绝对不是!就像我刚才说的,只要把孩子教育好了,不管做什么都是有出息的。我可以举自己的例子。在高考的时候,我第一年没考上,第二年没考上,第三年才考上了。我用了三年的时间和我的同学拼了一年,我在北大毕业的时候,我们全班50个同学,我是全班倒数第五名,但成绩并没有阻碍我做成自己的事业。人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绝对不是你在小学、大学所得的分数决定的。分数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但是不能因为孩子分数低就认为孩子没出息。请家长一定要改一改判断成功的标准。孩子分数高是成功的标准之一,但是千万不要把它当作是必然的标准,更不能当做是惟一的标准。否则你的孩子就会受到无数的伤害,因为任何一次考试只有一个第一名。如果一个班里有40名学生,难道除了第一名,其余的39个孩子都是笨蛋吗?都是失败者吗?绝对不是!所以我有一种自我解嘲的说法:其实当第一名也确实不容易,因为他走得很辛苦,往前面一看,一个追赶的人都没有,往后面一看,全班都在追自己,追的自己半死不活,所以第一名没有什么好当的。当最后一名多幸福呀,往前一看,都是被自己追的半死不活的人,往后一看,一个追自己的人都没有,你想这种生活多潇洒呀!当然这种观点不能和孩子说,你一定要学会怎么鼓励孩子。这次考倒数第一,下次我会鼓励他考倒数第二,这次他考20分,下次我会鼓励他考30分。千万不要说你的孩子,这次考了60分,你告诉他下次不考90分就别进家门。你这么说,有的孩子当然会拼命学,但有的孩子拼了命也到不了90分,那他怎么办呢?难道真的不让他进家门么?你肯定让他进家门,你让他进家门就意味着你说话不算数,孩子以后就知道了,我爸爸妈妈是说话不算数的,那我以后就无所谓了,他反正不会不让我进家门,父母就这么被孩子刺中了。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记清楚,绝对不能让孩子吃住你,绝对不能要什么给什么。教育孩子和驯养动物是一模一样的,现在很多做父母的还不如动物园的驯兽员。驯兽员驯动物有两种方式,第一,鼓励,绝对的鼓励;第二,限定,甚至是惩罚。我曾经问一个驯养海豚的驯兽员,为什么他训的海豚能从水中跃出,并从那么高的圈钻过去?他说其实海豚开始是不会做的,他先把这个圈放在水里面,被训的海豚谁钻过去就给它一条鱼吃,没钻过去的就不给吃。海豚也不笨,很快明白了吃鱼的方法,后来海豚就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当然动物肯定不能像我们人一样那么聪明,比如说我告诉你,这个圈你钻过去,我就让你上北大,你肯定就钻过去了,因为你知道这个东西对你有利。海豚不会知道利益的关系,但是海豚明白一个道理,只要我钻过这个圈我就有鱼吃,没钻过去就会挨饿。紧接着驯兽员就把这个圈提出水面一半,让海豚继续钻。海豚发现圈不在水中了,只能跳过去。逐渐的,圈被不断提高,大概要提10-20次,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海豚跳圈的训练就完成了。大家有没有注意,在看海豚表演的时候,凡是从那个圈跳过去的海豚一定会游到驯养员的身边去要鱼吃,因为它知道每次跳过去都能吃到东西。从上面海豚的例子中家长应该明白一个道理,鼓励和限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十分重要。比如说孩子得了0分,你要鼓励孩子下次考到10分,那孩子一想,考到10分还是挺容易的,你就可以加些条件。比如说这个孩子爱吃麦当劳,你就可以把它当成一种诱惑,答应孩子考到10分,就带他去吃麦当劳,然后再把孩子的分数一点一点加上去。比如说你的孩子考了60分,你千万不要说下回你要考到90分,或者把孩子臭骂一顿。你要对孩子说,60分已经不错了,下回你能不能考到70分,我不把你跟班里的同学比,我只看你今天要比昨天进步,你明天要比今天进步,这个孩子的分数在潜移默化中就上去了。他每上去一点,你都要鼓励他。当分数考得更低的时候,你要告诉孩子,这次可能是偶然的失误,爸爸妈妈支持你,千万不要伤害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在鼓励的同时,父母也要给孩子定规矩。我儿子特别喜欢吃冰激凌,我老婆每天就让他吃很多,把牙齿都吃坏了。我看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就规定他一天只能吃一个冰激凌,而且必须吃完晚饭半小时以后才能吃。我儿子那时刚4岁多,不知道半小时是什么概念。我就告诉他,那个长的针走到什么地方就是半个小时。我儿子一会儿看一下那个钟,半小时看了100多次。总算熬到半小时了,迫不及待的吃到了冰激凌。第二天时,就变成看十几次了,到了第三天就变成看两三次了,到第四天他知道反正一时半会儿也不能吃,就玩去了,等到他想起来吃的时候半小时已经过去了。只要是正确的事情,父母都要鼓励孩子,同时要给孩子定规矩。立了规矩以后,父母一定不能随便更改,更改就会出现问题。最后我要谈家长会犯的另外一种毛病,叫做才能综合症。父母特别想让孩子变成小天才,其实这是父母的虚荣心在作怪。中国父母会犯一个毛病:凡是自己不会的东西要让孩子会,希望孩子在某个领域中获得成就。所以很多家长就强迫孩子从小学这个学那个,没有任何意义。孩子最重要的是让他慢慢的成长。我女儿很喜欢弹钢琴,从5岁就开始弹,弹着弹着就变味了,一级一级的考上去,每个星期都要上课,每次都坐一个小时不能动,结果把我女儿弹钢琴的兴趣全部扼杀掉了。我女儿不想学了,而我老婆强迫她学。我问我老婆,你的孩子在10岁的时候就过了钢琴十级,请问她10岁以后还学不学弹钢琴?如果她10岁以后不学,那从她1岁到10岁学钢琴有什么用?你如果不是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伟大的钢琴家,那么你让孩子10岁就通过十级考试是没有道理的。第二,你让孩子这么学,让她对钢琴失去兴趣了,她根本就不爱弹钢琴了。我和女儿说,爸爸不强迫你学,也不让你考级。爸爸这辈子很后悔的事情就是不会演奏乐器,演奏乐器可以排解郁闷。学习钢琴原则上不是为了让你考级,而是为了帮你寻找抒发心情的渠道。未来你一定会进入社交圈,如果你能在朋友唱歌的时候进行钢琴伴奏,这样你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如果你不想学,能不能保持你现在的水平。我女儿其实是很喜欢钢琴的,作业做累了,就弹半小时钢琴。这以后她每个礼拜跟老师学一次,学习钢琴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综上所述,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人品教育,其次是心情教育,第三是鼓励教育。最后一点,家长要让孩子学会吃苦。最后我想告诉家长朋友们,你把所有的一切,你的生命、财富、地位全部交给孩子,你的孩子终身都不一定会幸福。你只有教会孩子如何做一个成功的人,教会孩子学会追求自己的目标,学会享受达到目标以后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你的孩子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 诚信 专业 透明携手招行 到期回购年化收益 5%—7%1—6个月 灵活APP:迈信迈信金融官网网址:www.myxinbank.com热线:400-022-6685《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培养出成功的孩子?》 精选二↑点击“”可以关注哦!杨澜,既是一名资深传媒人,也是一双儿女的母亲,她的智慧和练达,不仅体现在成功的事业上,更反映在对子女的养育上。她说:“做父母并非易事,身教比言传更有说服力,别把劲儿都使在孩子身上,如果自己充实、快乐,有责任感,有情绪管理能力,孩子会模仿你的。””最重要的是让孩子看到父母如何做人作为一名职业女性,我也曾困惑于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每次收拾行李准备出差时,就觉得做了一件特别对不起孩子的事。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觉得对一个孩子而言,更重要的是看到母亲和父亲如此享受自己的工作,享受自己的人生,他们如此充实,见到这么大的世界,带回来这么有趣的故事,而且他们能够在孩子遇到困惑的时候给予一些指导。你怎样去做人,你的态度、你的行为孩子都会尽收眼底。我询问了很多在职业上很有成就的妈妈,发现她们中很多人的孩子都成长得很好,这给了我信心和答案。孩子到了一定的阶段,需要跟他最亲近的人进行思想的碰撞和交流。当孩子的思辨能力开始产生时,他更需要一个有实力的伙伴,而这个时候如果父母仅仅满足于常常“赖”在他们身边,却不能给他们思想的养料,孩子们会感到不满意。儿子已经16岁了,开始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看到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时,也有自己的批判思想,这时候,他非常渴望一个同样有独立精神和批判思想的母亲跟他对话,此时如果只是一天到晚围着他问“你到底要吃红烧肉还是烧带鱼呢”肯定不行。无论是常年在外忙碌的父亲,还是能够多花时间陪孩子的母亲,最重要的是让孩子看到你是一个充分享受人生的人,尤其是作为一名母亲,首先应该过非常充实和快乐的生活,让孩子们知道:这样的人生是可以做到的。夫妻吵架,如何减少对孩子的伤害?有一次,我跟先生发生了非常激烈的冲突,把孩子吓着了。情绪稍微稳定后,我俩都意识到刚才自己做了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我们来到孩子的房间,单腿跪在地上,用完全平视的角度跟孩子说:“爸爸妈妈刚才做了一件非常错误的事,我们在你面前那样争吵,而且用了很不雅的语言,我们想跟你说,大人有的时候也会做出一些很愚蠢的事情,比如刚才我们做的事情就很愚蠢,我们俩真诚地向你道歉。请你原谅我们。第一,爸爸妈妈彼此之间还是相爱的;第二,我们不想让你受到任何的惊吓和伤害。”提醒为人父母者,要尽量在孩子面前控制自己的情绪。社会上存在着一些焦虑的妈妈,有的甚至会对孩子歇斯底里地咆哮。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示范”,这样的母亲让自己非常负面的东西完全不加节制地宣泄出来,虽然可能会在当时把孩子暂时压制下去,但孩子将来也会用同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无论是对朋友、同事,还是对待自己的孩子,可能都会陷入一种潜意识的习惯当中。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遗传”。面对网络和电视,选择相信孩子现在的孩子是电子化的一代,电视和网络对于他们犹如空气一样不可或缺。但与此同时,电子化也造成了诸如网瘾少年等问题,作为家长,如何把控孩子在电视和网络方面的使用?鼓励孩子读书、旅行,体验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但孩子比较小的时候,都喜欢看“喜羊羊”,拦着孩子们不是办法,于是我就坐在旁边陪着孩子们看,有一天,孩子说:“妈妈,你实在太幼稚了,我实在没办法再陪你看这个了。”——孩子在电视中找不到太多适合自己看的节目,不再喜欢坐在电视机前了。我并不认同为了减少孩子和电子产品的接触,就让家里的电视、电脑等产品全部消失,人为地进行隔绝。这会极大地影响孩子在班里的社交。这样做的结果是,当班里的孩子都在说他们热衷于看的某一个卡通片和一个游戏的时候,孩子只能无话可说。随着孩子们步入学校,和网络的接触越来越多,学校几乎所有的功课都要在网上完成,他们还经常通过网络看一些喜欢的卡通片、电影,跟同学聊天。看到孩子一直坐在电脑前面,我也开始慌张,但我明白,如果经常问孩子到底在做什么,是对孩子的不信任。最后,我跟孩子们达成了一个“交易”:从眼睛的保护、身体的发育、颈椎的成长以及学习等各个方面考虑,星期一到星期五不上网看无用的东西,不玩游戏;星期五晚上、星期六和星期天每天只玩一个小时。孩子同意了。既然谈好了,就充分尊重他们的选择。看到孩子待在电脑前,虽然心里很想知道他在干什么,但我就跟自己说:“不要问他,他一定在做作业。”我选择了相信。我坦言自己也犯过错误儿子5岁的时候,曾逼他练钢琴。钢琴老师问儿子:你为什么要学习钢琴呢?儿子回答:是妈妈让我学的。在学琴的4年中,儿子痛苦,我也不愉悦,“为学琴冲他歇斯底里地叫喊过”。终于有一天,儿子说:“妈妈,我想把钢琴砸了”,我意识到儿子是真的不喜欢弹钢琴,于是终止了儿子的学琴生涯。女儿却喜欢弹钢琴。由此感叹,哪怕是同样的父母、同样的家庭,每个孩子也不尽相同,孩子的天性真的有神秘之处,必须要对此敬畏。“男孩穷养女孩富养”的根本是近年来,“男孩穷养女孩富养”的说法在不少爸妈中盛行,这种说法认为,只有穷养男孩,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将来他才可担当大任;只有富养女孩,在物质上开阔其视野,在精神上丰富其思想,将来她才能见识广,有主见,一生幸福。其实,对男孩太严苛了会让他习惯顺从权威,男孩从小过分穷养也可能让他变得惟利是图。有一些人在成年以后走上歧途,恰恰是因为他们小的时候过于贫穷,以至于有钱高于一切从小在他思想里扎了根,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同样,有的家庭经济条件非常优越,把女儿娇宠到傲慢、无知的程度,殊不知,溺爱只能让女孩长大后娇纵无礼,“谁愿意娶这样的女孩进门?”不管父母是穷还是富,孩子将来都要自己经营人生。因此,父母要让孩子学会从小把钱、情感、价值、精神能够放在一个相对合理的位置上。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一个理念:18岁以后,妈妈把大学的学费都交齐了,你们就自己过日子了。接受了这样的理念,孩子们正确的财富观自然就会慢慢培养起来。暑假的时候,儿子去博物馆实习,跟工人们一起拆木箱、钉钉子、做记录,因为是高中生,博物馆并不给他付工钱。中午在外面吃饭,班上有一些同学吃比萨,还有一些同学甚至吃更贵的寿司等,但儿子觉得自己还没有挣钱,就买一个5元的三明治吃了。回来以后,我对儿子的行为大加表扬。我跟儿子说,你要算算,假设你刚刚大学毕业每个月可以挣多少钱,如果一顿午饭就花40元,意味着你根本养不活自己。“穷养、富养,归根到底是一个财富的价值观的问题。”不论男孩还是女孩,最关键的是要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财富观。而过分纠结于穷养、富养问题,“往往是父母自己过于看重金钱的结果”。别把劲都使在孩子身上,让自己充实快乐富足,身教重于言传!本文来源:LANCOME婚纱《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培养出成功的孩子?》 精选三前言  据北京晚报报道,一个孩子的父亲是做,母亲在银行上班,他们从小对孩子进行""。最近发现孩子变得越来越"财迷",捡空水瓶、废纸卖钱,为同学存钱付利息,用收来的钱给同学放债赚同学的钱。  另一个孩子的家长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后,孩子见钱眼开,看到钱就往自己兜里装,谁要是从他手里把钱要出来,就像是要他的命,会歇斯底里,成了""。  还有一个接受了"理财教育"的孩子,刚五岁就成了"小财迷",没事就数钱,姥爷逗她说用她的压岁钱请大家吃饭,脸立刻耷拉下来连饭都不吃。买鞋要买"金色的",说金子值钱。  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后出现的情况,家长很吃惊,并感到很无奈。究竟要不要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何时进行更为妥当?很值得研究。  ===================================================  《"理财教育"要缓行》  (正文)  现在,我们国家是市场经济社会。据说是为了让学生适应现实的社会生活,有人主张对中小学生进行"理财教育",灌输"财富观念",掌握理财技能。甚至有人主张在幼儿园、中小学给孩子专门开设一门"理财教育"课程,及早对孩子进行理财方面的系统训练。  这种主张,表面看起来像是很"时髦",是"与时俱进",有"市场经济观念"。其实,这是对市场经济社会的一种浮浅的认识和理解,也是教育思想上浮躁的一种表现。  "理财",顾名思义,即管理、经营金钱。它不仅仅指的是如何使用金钱进行消费,也包括把金钱投入企业,使金钱再生金钱,也就是进行"投资",以获得经济回报。这是很复杂的经济行为,只有成年人才能操作。中下学生还没有走向社会,没有独立生活,不能挣钱,手里只有家长给的一些零用钱,或过年时获得的一些压岁钱。不用说进行"投资",就是花多一点的钱都得由家长掌控。他们还是未成年人,就是有钱,按照法律规定,也不能独立进行任何的商业投资和经营活动。不仅不能投资股市,甚至连购买彩票都不允许。《中国电脑福利彩票发行规则(试行)》中第四章(投注)第二十条,就明确规定:"未成年人不得参与投注。"这个规定是与国际"接轨"的,外国和我国的港台地区,基本上都是这样明确规定的。因为那是成年人玩的游戏。  "理财教育"是对成年人进行的一种成人教育。对未成年人来说,还谈不上对金钱进行"管理经营",没必要这么早学习"理财"的知识和技能,更没有必要在学校专门开设"理财教育"课。要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至多也就是"消费教育",教孩子学习一些花钱购买日常学习和生活必须品的常识。  警惕过早进行"理财教育"的负作用  对未成年人过早地进行不合时宜的"理财教育",灌输"财富观念",可能会产生许多的负作用。比如,因为金钱对人具有巨大的诱惑力,过早地引导学生过度关注金钱,很可能会诱使孩子忽略、甚至荒废孩子们"主业"——基础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基本道德品质的修养,使他们的人格扭曲,得不偿失,会大大限制他们以后的发展。  现在,我们虽然是市场经济社会,但也不可能人人都去经商;就是将来经商,要做成大事,首先需要具备的是高度的文化、科学和道德的修养。要成为真正的理财高手,必须首先具备这些素养。因为我们的社会,并不缺少摆地摊的小商小贩,缺的是有知识、有思想、有远见、有魄力,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企业家。  未成年人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树立起来。在这个时候,过早地灌输"财富观念",很容易会诱使他们钻进"钱眼"里,沾染上"铜臭气",将"利益"作为唯一的价值取向,一切都用金钱来衡量,就像某些惟利是图的商人那样:"大利大干,小利小干,无利不干"。由于未成年人尚缺乏社会生活经验,还不能区分不同生活领域的不同的处世原则,很容易会出现这种情形:不管做什么事,首先不是从"道义"上看该不该做;而首先看它"值不值",经济上划算不划算。要是处处、事事都这样考虑问题,就是把商业活动中的"等价交换"原则,任意"泛化",错误地运用到了人们正常交往的日常生活领域之中,这就是"滥用"。长此以往,就会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完全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那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现实生活中,已经在未成年人中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  比如,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跟自己的孩子签订"家务老务合同";孩子干完活儿,便理直气壮地对家长说:"拿钱来!"家务劳动对于家庭成员来说,本来是一种伦理道德范畴的义务,却错误地当成有偿劳动。长此以往,就会使本来属于伦理范畴的父母子女关系,渐渐变为"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孩子现在没钱,家长用金钱诱使他给你干活儿;一旦他有钱了,不需要你的钱了,那时你也衰老了,他还能给你干家务活儿吗?他会孝敬你吗?  有的中小学生懒得做作业,花钱雇佣同学写作业。出钱雇同学的和受雇的同学都认为这是"等价交换","公平交易","各取所需",皆大欢喜。这样,就把本来很纯洁的同学关系,变成了"劳资双方"之间的商业"雇佣关系"。中小学时代雇人写作业,上大学雇人做论文,自欺欺人,很可能因此彻底毁了自己的前程。  有的家长听说小孩子"手气"好,让小小的孩子去为自己抓彩票。中奖了,大大地犒赏孩子;没中奖,孩子挨一顿臭揍。还有的家长是"老股民",热衷于用压岁钱教孩子炒股,其中不乏一些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就涉足此道。有的小学生,刚刚三四年级,说起,"什么时候买涨,什么时候买跌",滔滔不绝,俨然是炒股的行家里手。有个别的学生已经沉迷于此,无心求学。  也有的学生背着家长和老师购买彩票,白天上课时神志恍惚,晚上躺在床上做黄粱美梦,成天梦想获大奖,无心学习,说"获了大奖就不用读那破书、写那些可恶的作业了。将来也不用上班了,可以坐吃山空,尽享荣华富贵。"就这样,终于荒废了学业,等等。  这些情况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有人说,早一点儿进行"理财教育",孩子不会吃亏。要说在今天的社会里,人"精明"一点,"成熟"一点,是有必要的,因为生存环境复杂。但"精明"、"成熟"的分寸和尺度是很难把握的,弄不好就会过头。  中国有句成语:"过犹不及"。过早地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很容易使孩子"早熟",变得"过于精明",甚至变得"世故";从而使孩子过早地丧失天真烂漫的童贞,失去慷慨、大方、大度、宽容、朴实、厚道、乐于助人、艰苦奋斗等中华民族最基本的传统美德。如果小小的年纪,就学会在金钱和利益方面斤斤计较、锱铢必较、抠抠唆唆、小气吝啬,养成一些小市民的习气。那样,就会让人讨厌了,也难以与人和谐相处,融入社会群体。  有的家长早早地就教孩子学会"算计",难道就不担心将来家长被孩子给"算计"了?  "新鲜事"不等同于"新生事物"  当今社会是开放的社会。所谓"开放",就是包容度增大。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新鲜事儿"层出不穷。不过,我们必须明白,"新鲜事儿"并不等同于"新生事物"。"新生事物"是反映社会发展趋势,具有生命力的新事物。我们不能把"新鲜事儿"混同于"新生事物",随意推而广之。  比如,据媒体报道,有的学校或地区组织中小学生开办"跳蚤市场",让学生买卖用不着了的书籍、玩具等,学着大人的样子"讨价还价"、"争斤掰两"。家长和教师还津金乐道,说是培养了孩子的商品意识、金钱观念。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某些领导自以为这是进行"素质教育",是"创新",为此举扬扬得意。某些大众传媒也跟着瞎起哄,大肆宣传、吹捧。  其实,这种做法不是"新生事物",而仅仅是一件人们见得不多的"新鲜事儿"。教未成年人做买卖,这不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任务;学习买东西进行消费,在日常生活中由家长带领就可以学会。这种"新鲜事儿"的出现,不是"与时惧进",不是什么"创新";恰恰反映了主办者对市场经济社会在认识上的浅薄、教育思想的浮躁,是教育改革中的"作秀",不宜推广。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领导与家长这样做,也许是以防孩子一旦将来一事无成,好摆个地摊养家糊口。要是这样考虑,也未尝不可。可现实生活中,有哪个摆地摊的小商小贩,受过这样专门的培养和训练?还不都是在实践过程中自学成材。组织学生把用不着的书籍、玩具,无偿捐献给那些家庭生活困难的同龄人,倒是我们应当大力提倡和推广的。通过捐献获得"道义"上的教益,要比通过买卖获得的经济利益要大得多,珍贵得多。  我以为,先不要教孩子们学会"算帐",倒是我们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领导、家长们,该先算算这笔帐:拿出那么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教学生学习商品交易,究竟是有益无害,是得失相当,还是得不偿失?  "理财教育"不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  近些年来,一些人在谈到中国教育问题时,往往习惯于拿外国如何如何做说事。似乎外国人怎么做,中国就必须怎么做;中国人做得对不对,都是以外国为标准来衡量。这让人感到有点儿别扭。  我们承认,有的国家在教育改革上是走在了前头。在社会开放的今天,我们要向外国学习;但不是只要外国有人做,我们就不加分析取舍地一概照抄照搬。因为中国毕竟不是外国的殖民地或附属国。  就比如说,一些人介绍外国对学生进行的所谓"理财教育"的情况,实际上与对成年人的"理财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名曰"理财教育",事实上基本上还是"消费教育"的内容,诸如认识金钱、计划用钱、节约用钱、理性消费,培养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品质等内容。我们的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中也已有这些内容。  在外国,是有家长鼓励孩子靠打工挣,也有孩子做家务给零花钱的。但这些做法早已引起了教育专家的担忧和质疑。  美国一位大学教授就指出,家长不能让孩子过度从事这种业余的打工活动。因为长时间的业余打工会干扰孩子完成学业,剥夺他们参与重要的家庭和社会交往的机会。同时,他认为,不应该将家务劳动和零花钱直接挂钩。孩子做家务不是因为他们可以从中得到钱,而是因为他们应该分担作为一名家庭成员的责任。  所谓在未成年人教育中"理财教育"的名分,完全是一些人杜撰的。那些写文章极力推崇"理财教育"的人,其实并没有到外国进行实地考察,介绍的外国情况只不过是道听途说的只言片语而已。有的人虽然到过外国,但听到的只是个别人的主张,见到的只是一些个别的事例,并没有看到全面的情况,就硬说外国的"理财教育"已经"普及"了。这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其实,就像中国有个别小学开设"四书五经"课或有的中学按学生性别分别开办"女中"、"男中"一样。这种情况是有,但只不过是少数学校进行实验和探索而已。有的外国人到中国走马观花地看了一下,就到外国说中国的学校全都"复古"了。这都是典型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谓外国学校的"理财教育",绝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已经普及"了,更没有哪一个国家把"理财教育"作为教育法律的内容被规定下来。  不久前,北京市重新发布的《中小学生守则》中规定要对学生进行"消费教育",教孩子学会计划用钱、节约用钱、理性消费,这个提法是比较实际的。  综观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新修订的《中小学守则》及行为规范,没有一个文件规定要对中小学生进行"理财教育"的内容。对小孩子进行"理财教育"的提法,并没有法律或规定的依据,这只不过是个别人的主张而已,不足为据。  还是先打好"底色"  在当今社会,"理财教育"是应该进行,但主要对象应当是成年人。孩子们中间,将来会有人专门以"理财"为事业,但毕竟还是少数人;绝大多数人并不会当商人,更不是所有人都能当商人,专门经商。  而理财又是一种综合能力,真要"理"好"财",需要丰富的社会阅历,也还要学好多种知识,切实具备知识、文化、道德、心理等综合的素养。说实在的,理财教育到大学阶段进行也不迟,不必太着急,不要把对成年人培训的内容提前到未成年阶段。  我们是要重视早期教育,但不能什么教育内容都要争先恐后地搭上这早期教育的"头班车"。我们是要进行素质教育,但素质教育不是一个"筐",不能什么东西都要往里装。  我们每个人一生中就只有九年集中接受义务教育的时间,机会难得,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要让学生集中精力,努力完成义务教育的任务,可不能随意给荒废了。现在,社会上对孩子们的诱惑就已经够多的了,学生们的课业负担也够重的了,别再在未成年人的教育中挤进什么"理财教育"的内容,免得干扰孩子们的"主业"。我主张"理财教育"要缓行。  现在,人们一提到孩子奢侈浪费、乱花钱的毛病,就归罪于缺乏"理财教育"。事实上,这种毛病主要是因为缺乏艰苦朴素、勤劳节俭的品德素养和自我克制能力,是品行问题,是价值取向问题,是世界观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企图通过"理财教育"来解决,就像是医生看病"把脉不准",治病用错了药,不对症。  要孩子们将来做好事情,必须首先教他们学会做人,掌握基础性的科学文化知识。我们中小学阶段的教育应当是在给孩子们打"底色","底色"打好了,就可以画出美丽的图画。  我们还是先不要过早地教孩子们""、"赚钱当富人";而首先要进行基础文化和道德教育,培养孩子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宽厚坚实的人。也许这样更实际一些,孩子们将来的选择更多一些,发展得更好些,更健康些。责任编辑朝潮《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培养出成功的孩子?》 精选四究竟该如何培养?3到12岁这10年你要这么做 时间:日 19:25:03 中财网   曾经有一位6岁孩子的母亲,她发现儿子特别喜欢买玩具,越贵的,越要买,玩具在家中堆积如山,儿子往往喜新厌旧。后来这位母亲与一位心理学者谈到这个现象。学者问她,“是不是日常花很少时间去陪伴孩子?是不是通过买玩具给儿子来作为补偿?”  其实,孩子是通过不断买玩具、买贵的,来确定自己在母亲心中的位置,来确定到底母亲爱不爱他。他不明白为什么母亲宁愿工作也不愿意花时间和他在一起,为什么让玩具来陪伴自己。这位母亲终于明白孩子的情感诉求是通过买东西曲折地表现出来的。  后来,她渐渐挤出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与孩子多了语言上的沟通;带孩子到她工作的地方,让孩子了解母亲工作的辛劳,渐渐体会母亲赚钱的不容易。最终,母子之间,多了彼此的了解与尊重,孩子不再强求买玩具,甚至学习如何储蓄。  还有一个孩子,从小喜欢收集汽水瓶盖、钱币与邮票。他6岁卖出第一块口香糖、10岁卖爆米花、11岁买,他专注于学习投资、实践投资,他善于总结的原因,并努力避免亏损的风险。在35岁的时候,他已经成为百万富翁。若干年后,他成为世界最富有的人之一。  他回忆10岁那一年,曾是股票经纪人的父亲带他去纽约证券交易所,拜访了规模最大的经纪公司之一的负责人。那一次的交易所之行,激发了他一生对证券热爱,他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巴菲特。智商上的学习能力、情商上的专注,成就了他一生富有的财商智慧。  毫无疑问,巴菲特拥有超高的财商,财商决定未来富裕与否。同时,我们也看到,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也许幼小时某一次偶然事件就能奠定未来。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必须向巴菲特学习,学习投资、学习卖东西,因为每个孩子的天赋、兴趣不一样。作为父母的我们,在孩子长达十几年的成长过程中,所需要做的,是唤醒他们的财商潜力,给孩子灌输正确的金钱概念。  短期来说,财商的训练,可以让孩子养成不乱花钱的习惯;长期来说,有利于孩子培养独立的生活能力与经济承担能力,让孩子拥有成为富翁的武器!  与语文、英语、数学学科的学习不同,在财商能力的学习与培养上,幼儿直至少年时期主要是受家庭、朋友和媒体的影响。一个人的理财观念,大约在12岁前就建立了。而在学龄前和小学阶段,孩子与父母接触最多,父母就是孩子财商教育的启蒙老师,父母的理财观念与习惯将潜移默化孩子的财商观念与品质。因此,我们提倡,施教者首先是父母亲。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进行财商教育  和国外相比,对于财商教育,我们在近几年才开始关注。而且作为父母的我们在年少时,学校或家庭也不曾给予过这方面的教育。  不同年龄的孩子,财商教育的重点是不同的。那么,作为家长,怎样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对他们进行适当的财商教育呢?  此前,美国知名育儿杂志《家长》的一篇文章,给3~12岁儿童财商启蒙教育提供了一些建议,当然这只是参考,不能照搬。  正如美国国家Erica Sandberg所说的,“我们要牢记,每个孩子成长成熟的节奏都不同”,“但你只要把握住以下这些基本的时间线,你就会拥有一个极好的开始,同时也不会错过每一个培养孩子财商的最佳时机。”  3岁:练习等待  在这个年龄,孩子应该学会等待,培养耐心,也该明白——在愿望不能马上实现的时候应该怎么做。简单的“延迟满足”训练,能让他们受益终身。  . 方法:告诉你的孩子,你会给他一块饼干,但如果他多等10分钟,你就可以给他两块。鼓励他选择多等10分钟。  . 收获:明白耐心等待往往能得到更好的结果。  4岁:学数数  你的孩子可能还无法了解金钱的意义,但他已经能够很好地数数了,有些孩子还能掌握简单的加法。因此,你可以开始把简单的数学技巧和财商教育联系起来。让孩子明白“数学有用”,同时还能提高他学习数学的兴趣,真是一举两得。  . 方法:给孩子一堆面值各异的硬币,让他数数一共有多少钱。每个星期向他介绍一种新的硬币,比如“这是一个一毛钱,这是一个一块钱”。让他练习从一堆钱里把特定的硬币全部找出来。一旦孩子弄明白了所有硬币的名称,让他给所有硬币分类。每个星期都给他更多硬币,增加挑战的难度。  . 收获:硬币的名称和大小  5岁:拒绝不合理要求  这个年龄的孩子开始学会相互攀比了,我们要在他开始叫喊“可是Tommy有一个”的时候制止他。  . 方法:告诉孩子“我不可能给你买所有你想要的东西,所以你只能选择最重要的。”  当孩子在商店里看到两样东西的时候,让他只选一个。无情的事实是:让妈妈对孩子说“不”有时候比让孩子接受拒绝还要难。  . 收获:让孩子明白——买东西是需要花钱的,所以你无法得到所有想要的东西。  6岁:发放零花钱  许多专家都建议,在孩子6岁的时候,为他们提供零用钱,这就意味着——当他们想要什么东西的时候,他们可以自己决定如何存钱来实现目标。  . 方法:每个星期给孩子一定数量的零用钱。具体数量根据家庭和个人情况调节。通用的做法是,几岁的孩子就发几块钱。  不过要注意的是,国内一些专家认为——零花钱不应该和家务挂钩。零用钱只是用来教会孩子理财的工作,而家务是必须承担的家庭责任。  . 收获:如果你需要什么东西,你必须弄清这样东西值多少钱,要想得到它,你必须学会储蓄。  7岁:“长大以后做什么?”  在这个年龄,老师会问孩子“长大之后想做什么?”因此,现在是和孩子谈论未来职业的最好时机。你还应该向孩子提到,尽管工作是为了挣钱,但如果足够幸运,你同时也会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努力让孩子感到:工作挣钱是积极向上的事情。  . 方法:问问孩子,他未来想做什么工作,让他把自己梦想中的工作画出来。和他一起动手,也给你自己的工作画幅速写。向孩子解释,你在工作中承担什么责任,你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工作,以及你为什么喜欢自己的工作。  . 收获:让孩子明白,人们工作是为了挣钱,但他们可以尽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作为事业。  8岁:了解成本  孩子所掌握的加减法已经足以让他轻松了解金钱的来源和去向了。  . 方法:从现在开始,在你支付账单的时候,让孩子坐在身边。数据——特别是租金和贷款——对他来说数额巨大,无法完全理解。但你可以让他帮着做一些简单的记账工作,或者把一些数字加加减减。  . 收获:让孩子明白,成年人必须支付账单,但只要有足够的收入和积蓄,付账就不是问题。  9岁:开一个存款账户  到了9岁,孩子已经有足够的自制力,可以了解存款的意义了。这是给孩子开立存款户头的最佳年龄。  . 方法:带孩子去开户,在里面存上比如30块钱。但不要让他随意取款——如果他想要花一大笔钱,比如说买一辆自行车,让他先来征得你的同意。你还要告诉他,如果他想存款,你随时可以带他去银行。孩子每存一块钱,考虑给他一块钱作为奖励。  . 收获:攒钱太有趣了!  10岁:传授用卡知识  在孩子小学快毕业的时候,肯定早就有人向他提起过的用处了。在他被同龄人的错误信息和坏习惯误导之前,把正确的知识传授给他。  . 方法:把你皮夹里所有的卡片都拿出来。告诉孩子哪些是储蓄卡,哪些是信用卡……向孩子解释不同卡片之间的区别。等你到商店消费的时候,让孩子帮助你刷卡。同时告诉孩子,刷卡会对账户带来什么改变。如果你们使用的是信用卡,你可以这样说:“刷这张卡,就等于向发卡机构借了一笔钱——如果我不按时偿还,他们会对我罚款,但我一直都会按时还款!”  . 收获:的原理,以及按时还钱的重要性。  11岁:理性消费观  这个年龄的孩子会得到各种各样的信息,人们会告诉他们:买这个很酷,买那个很时髦。你所要做的,是把孩子拉回现实。  . 方法:一起翻看杂志,给孩子看各种品牌广告。猜猜看广告商都为广告付出了多少费用,告诉孩子,他们在设法操控消费者的情绪,使其购买商品。  . 收获:学会理性消费。  12岁:示范理智购物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的时候,他们应该学会理性购物。家长应该告诉他们——什么时候可以购买便宜的商品,什么时候应该购买高品质的商品,以及如何判断商品的品质。  . 方法:带着孩子去购物,向他们展示价格便宜的商品和同类的高品质商品。告诉他们如何分辨两者的差别(比如,衣服的材料和剪裁,名牌商品等等)。当你选择便宜的那件,解释原因;当你选择更贵的那件时,告诉孩子你为什么愿意为它付出更多钱。  . 收获:价格并不是做出消费选择的唯一条件——做出聪明的选择比仅仅选择好的或者选择便宜的更加重要。(每.日.经.济.新.闻)来源:《每日经济新闻》国内统一刊号 CN51-0127 全国邮发代号 61-149《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培养出成功的孩子?》 精选五财商究竟该如何培养?3到12岁这10年你要这么做时间:日 19:50:03 中财网曾经有一位6岁孩子的母亲,她发现儿子特别喜欢买玩具,越贵的,越要买,玩具在家中堆积如山,儿子往往喜新厌旧。后来这位母亲与一位心理学者谈到这个现象。学者问她,“是不是日常花很少时间去陪伴孩子?是不是通过买玩具给儿子来作为补偿?”其实,孩子是通过不断买玩具、买贵的,来确定自己在母亲心中的位置,来确定到底母亲爱不爱他。他不明白为什么母亲宁愿工作也不愿意花时间和他在一起,为什么让玩具来陪伴自己。这位母亲终于明白孩子的情感诉求是通过买东西曲折地表现出来的。后来,她渐渐挤出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与孩子多了语言上的沟通;带孩子到她工作的地方,让孩子了解母亲工作的辛劳,渐渐体会母亲赚钱的不容易。最终,母子之间,多了彼此的了解与尊重,孩子不再强求买玩具,甚至学习如何储蓄。还有一个孩子,从小喜欢收集汽水瓶盖、钱币与邮票。他6岁卖出第一块口香糖、10岁卖爆米花、11岁买第一只股票,他专注于学习投资、实践投资,他善于总结投资失败的原因,并努力避免亏损的风险。在35岁的时候,他已经成为百万富翁。若干年后,他成为世界最富有的人之一。他回忆10岁那一年,曾是股票经纪人的父亲带他去纽约证券交易所,拜访了规模最大的经纪公司之一的负责人。那一次的交易所之行,激发了他一生对证券投资的热爱,他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巴菲特。智商上的学习能力、情商上的专注,成就了他一生富有的财商智慧。毫无疑问,巴菲特拥有超高的财商,财商决定未来富裕与否。同时,我们也看到,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也许幼小时某一次偶然事件就能奠定未来。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必须向巴菲特学习,学习投资、学习卖东西,因为每个孩子的天赋、兴趣不一样。作为父母的我们,在孩子长达十几年的成长过程中,所需要做的,是唤醒他们的财商潜力,给孩子灌输正确的金钱概念。短期来说,财商的训练,可以让孩子养成不乱花钱的习惯;长期来说,有利于孩子培养独立的生活能力与经济承担能力,让孩子拥有成为富翁的武器!与语文、英语、数学学科的学习不同,在财商能力的学习与培养上,幼儿直至少年时期主要是受家庭、朋友和媒体的影响。一个人的理财观念,大约在12岁前就建立了。而在学龄前和小学阶段,孩子与父母接触最多,父母就是孩子财商教育的启蒙老师,父母的理财观念与习惯将潜移默化孩子的财商观念与品质。因此,我们提倡,施教者首先是父母亲。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进行财商教育和国外相比,对于财商教育,我们在近几年才开始关注。而且作为父母的我们在年少时,学校或家庭也不曾给予过这方面的教育。不同年龄的孩子,财商教育的重点是不同的。那么,作为家长,怎样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对他们进行适当的财商教育呢?此前,美国知名育儿杂志《家长》的一篇文章,给3~12岁儿童财商启蒙教育提供了一些建议,当然这只是参考,不能照搬。正如美国国家个人Erica Sandberg所说的,“我们要牢记,每个孩子成长成熟的节奏都不同”,“但你只要把握住以下这些基本的时间线,你就会拥有一个极好的开始,同时也不会错过每一个培养孩子财商的最佳时机。”3岁:练习等待在这个年龄,孩子应该学会等待,培养耐心,也该明白——在愿望不能马上实现的时候应该怎么做。简单的“延迟满足”训练,能让他们受益终身。. 方法:告诉你的孩子,你会给他一块饼干,但如果他多等10分钟,你就可以给他两块。鼓励他选择多等10分钟。. 收获:明白耐心等待往往能得到更好的结果。4岁:学数数你的孩子可能还无法了解金钱的意义,但他已经能够很好地数数了,有些孩子还能掌握简单的加法。因此,你可以开始把简单的数学技巧和财商教育联系起来。让孩子明白“数学有用”,同时还能提高他学习数学的兴趣,真是一举两得。. 方法:给孩子一堆面值各异的硬币,让他数数一共有多少钱。每个星期向他介绍一种新的硬币,比如“这是一个一毛钱,这是一个一块钱”。让他练习从一堆钱里把特定的硬币全部找出来。一旦孩子弄明白了所有硬币的名称,让他给所有硬币分类。每个星期都给他更多硬币,增加挑战的难度。. 收获:硬币的名称和大小5岁:拒绝不合理要求这个年龄的孩子开始学会相互攀比了,我们要在他开始叫喊“可是Tommy有一个”的时候制止他。. 方法:告诉孩子“我不可能给你买所有你想要的东西,所以你只能选择最重要的。”当孩子在商店里看到两样东西的时候,让他只选一个。无情的事实是:让妈妈对孩子说“不”有时候比让孩子接受拒绝还要难。. 收获:让孩子明白——买东西是需要花钱的,所以你无法得到所有想要的东西。6岁:发放零花钱许多专家都建议,在孩子6岁的时候,为他们提供零用钱,这就意味着——当他们想要什么东西的时候,他们可以自己决定如何存钱来实现目标。. 方法:每个星期给孩子一定数量的零用钱。具体数量根据家庭和个人情况调节。通用的做法是,几岁的孩子就发几块钱。不过要注意的是,国内一些专家认为——零花钱不应该和家务挂钩。零用钱只是用来教会孩子理财的工作,而家务是必须承担的家庭责任。. 收获:如果你需要什么东西,你必须弄清这样东西值多少钱,要想得到它,你必须学会储蓄。7岁:“长大以后做什么?”在这个年龄,老师会问孩子“长大之后想做什么?”因此,现在是和孩子谈论未来职业的最好时机。你还应该向孩子提到,尽管工作是为了挣钱,但如果足够幸运,你同时也会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努力让孩子感到:工作挣钱是积极向上的事情。. 方法:问问孩子,他未来想做什么工作,让他把自己梦想中的工作画出来。和他一起动手,也给你自己的工作画幅速写。向孩子解释,你在工作中承担什么责任,你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工作,以及你为什么喜欢自己的工作。. 收获:让孩子明白,人们工作是为了挣钱,但他们可以尽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作为事业。8岁:了解成本孩子所掌握的加减法已经足以让他轻松了解金钱的来源和去向了。. 方法:从现在开始,在你支付账单的时候,让孩子坐在身边。数据——特别是租金和贷款——对他来说数额巨大,无法完全理解。但你可以让他帮着做一些简单的记账工作,或者把一些数字加加减减。. 收获:让孩子明白,成年人必须支付账单,但只要有足够的收入和积蓄,付账就不是问题。9岁:开一个存款账户到了9岁,孩子已经有足够的自制力,可以了解存款的意义了。这是给孩子开立存款户头的最佳年龄。. 方法:带孩子去开户,在里面存上比如30块钱。但不要让他随意取款——如果他想要花一大笔钱,比如说买一辆自行车,让他先来征得你的同意。你还要告诉他,如果他想存款,你随时可以带他去银行。孩子每存一块钱,考虑给他一块钱作为奖励。. 收获:攒钱太有趣了!10岁:传授用卡知识在孩子小学快毕业的时候,肯定早就有人向他提起过信用卡的用处了。在他被同龄人的错误信息和坏习惯误导之前,把正确的知识传授给他。. 方法:把你皮夹里所有的卡片都拿出来。告诉孩子哪些是储蓄卡,哪些是信用卡……向孩子解释不同卡片之间的区别。等你到商店消费的时候,让孩子帮助你刷卡。同时告诉孩子,刷卡会对账户带来什么改变。如果你们使用的是信用卡,你可以这样说:“刷这张卡,就等于向发卡机构借了一笔钱——如果我不按时偿还,他们会对我罚款,但我一直都会按时还款!”. 收获:借记卡和信用卡的原理,以及按时还钱的重要性。11岁:理性消费观这个年龄的孩子会得到各种各样的信息,人们会告诉他们:买这个很酷,买那个很时髦。你所要做的,是把孩子拉回现实。. 方法:一起翻看杂志,给孩子看各种品牌广告。猜猜看广告商都为广告付出了多少费用,告诉孩子,他们在设法操控消费者的情绪,使其购买商品。. 收获:学会理性消费。12岁:示范理智购物当孩子进入青春期的时候,他们应该学会理性购物。家长应该告诉他们——什么时候可以购买便宜的商品,什么时候应该购买高品质的商品,以及如何判断商品的品质。. 方法:带着孩子去购物,向他们展示价格便宜的商品和同类的高品质商品。告诉他们如何分辨两者的差别(比如,衣服的材料和剪裁,名牌商品等等)。当你选择便宜的那件,解释原因;当你选择更贵的那件时,告诉孩子你为什么愿意为它付出更多钱。. 收获:价格并不是做出消费选择的唯一条件——做出聪明的选择比仅仅选择好的或者选择便宜的更加重要。(.每.日.经.济.新.闻)来源:《每日经济新闻》国内统一刊号 CN51-0127 全国邮发代号 61-149《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培养出成功的孩子?》 精选六,认真做好·不给国家添乱拥抱政策,保障资金安全来源:钱文忠教授演讲面对动辄就强调快乐教育,体罚被教育禁绝的中国,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的这番演讲,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对于一个孩子的教育,必须有惩戒,甚至是严厉的惩戒,尤其是面对独生子女的一代。很多所谓的素质教育、快乐学习完全是被误导的口号,希望这些能警醒一些家长和老师。以下为钱教授演讲全文各位尊敬的校长、老师:非常高兴来到本次。本来,我的演讲题目是俞敏洪校长规定的,但是,听了四中校长和郑州外国语学校校长的发言之后,我想临时改改。我打算以一个学生、一个家长、一个老师的身份,来谈一谈我对教育的看法。-1-中国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问题今天我们对中国教育所有的看法也许都起源于一种错误,我们没有认真思考到底什么是教育。我们在不断地让步,为自己找理由,为孩子们开脱。我想说,教育不是这样,也不应该是这样。中国正面临着很多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面临过的问题,比如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是自地球上有人类这个物种以来所出现的一个从来没有过的“亚种”。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那么多没有兄弟姐妹的人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有计划地出现在一个国家。请别忘记了,我们所有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都是针对有兄弟姐妹的孩子。今天,我们的教育者在拼命反思,但是别忘了,接受教育的对象的主体已经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亚种”了。我们没有办法,不知道怎么教育这些孩子。千万不要以为他们和我们是一样的,他们和我们不一样,甚至可能完全不一样。我们今天讲快乐教育,讲我们的童年很快乐。可是,我们的童年快乐吗?至少我一点都不快乐。回忆一般都是虚幻的、快乐的,“好了伤疤忘了疼”。在座的我们,只要上过大学的,谁不是一路考试拼上来的?我们小时候也有不少作业,我们小时候还吃不饱饭,有时候还被老师揍两下、骂两句。凭什么教育是快乐的?我实在想不通,教育怎么一定是快乐的?恐怕被国外教育搞晕了吧!教育里面一定有痛苦的成分,这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凭什么对注定将要接替我们的子孙让步,我想不明白。-2-教育可以没有惩戒手段吗?现在,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大多是鼓励,没有错。那么,惩戒呢?教育可以没有惩戒手段吗?单凭鼓励就可以完成教育了?我不相信。现在的孩子骂不得、说不得、批评不得,一点挫折就接受不了!小时候,我的老师惩戒过我,但我们的感情到今天都很好。现在对孩子一味表扬,恐怕还要看家长是什么样的人吧。那惩戒呢?我是在欧洲留学的,我们常讲欧洲的教育怎么怎么好。好啊,大家看看英国的好学校规矩严到什么地步。英国议院通过了一条法规,大意是“允许教师在历经劝告无效的情况下,采取包括身体接触在内的必要手段,迫使不遵守纪律的学生遵守纪律”。说白了,就是可以适当地揍。大家都说新加坡的教育好,新加坡的中小学教室后面墙上,不是经常悬着一把戒尺?据说,孩子表现不好,按规定打三下,只许打手心,不许打手背,必须两个老师在场的时候才允许执行。但是如果说过去的教育都不对,那俞敏洪校长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徐小平、王强是怎么培养出来的?我们不是过去的教育教出来的吗?我们是随地吐痰了,还是耍流氓了?我们什么都没干,挺好。我觉得教育不能再一味地让步,我们对孩子要真的负责任。不要迎合社会上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什么素质教育、什么快乐教育、什么应试教育。应试是最基本的素质。-3-应试制度真的不公平吗?人类社会没有绝对的公平!中国不公平,美国同样不公平!现在几乎可以说唯一的一条相对公平线就是高考了。如果说按照所谓的素质来招生,那么,中国的平民子弟有多少能进北大、清华?一个孩子连公平竞争都竞争不过人家,还说素质很高,谁会相信? 所以,不要迎合社会上有些所谓的专家的话。我现在提倡恢复全国统一高考,而且是裸考,不要加分。王强是内蒙古高考的第二名,我是那年高考的上海第二名,我们都是这么考到北大的。如果高考制度不能改,我们的教育就不能改,高考是指挥棒啊!高考制度之所以不能改,是因为我们找不到比高考制度更不坏的制度。高考制度不是最好的制度,但它是最不坏的制度。问题是,我们面临的矛盾我们必须自己心里清楚。有人问我:“钱老师,您这几年电视上讲国学,讲《三字经》《弟子规》,您觉得推广《三字经》《弟子规》的最大难处在哪里?”我一般的说法是希望有关部门大力推广,进入学校。其实这不是最大的困难,最大的困难是:如果按照《三字经》《弟子规》,按照出席今天论坛的名校的标准培养孩子,那么,这些孩子到社会上90%要吃亏。你把按照《弟子规》那样忠诚、守信、孝悌、守规矩的孩子放到社会上看看,很可能就吃亏!这说明,我们的社会出了大问题。谁能否认?我们要讲传统优秀文化的最根本的理由正在于此。我自己也在一线教书,跟学生有接触,我想告诉大家,对于中国的教育,我们要有一种极度的忧患意识。我赞成对孩子真的要严格。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孩子还必须管教、必须惩戒,必须让他知道教育绝不仅仅是快乐的,学习绝不仅仅是快乐的!如果一个人能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那就很可能成为大师级人物!绝大多数人是不会的。绝大多数孩子是不得不学,是为了某种目的或知道学习对其一生的重要性不得不去学的。-4-现在的孩子,犯错成本太低我们要告诉孩子,犯了错误要付出代价。如果在全社会形成家长对孩子让步的氛围,以后的孩子是很可怕的,我们的未来是很可怕的,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是接不住中国未来发展的重担的。现在,孩子进一步,社会让一步;孩子进一步,老师让一步;孩子进一步,家长让一步。家长心疼孩子,老师也心疼孩子,就是独生子女闹的。这样的教育怎么行?更何况,现在的教育面临着巨大的冲突,根本就不能按照一般的教育学理论思考。我父亲受过很好的教育,但他就看不得儿子教育孙子。有一次,我教训孩子,我父亲在旁边就有些不愉快。我儿子说:“爸爸,你为什么用这种口气跟我说话?”我说:“因为你错了。”他说:“错了也不能用这样的口气跟我说话。”我说:“《三字经》没读过?”他说:“你不就是想说 ‘养不教,父之过’吗?”我说:“是啊。”他说:“你前两天不还讲《弟子规》的吗?《弟子规》里说‘守孝悌,次谨信’,你都不让你老爸高兴,凭什么我让我老爸高兴?”这件事就说明,我们的传统教育在今天已经全然崩塌,我们正面临着根本的冲突。作为家长,我倒是希望如果我儿子的老师看他不成器,揍他两下,罚站一会儿,这是应该的。教育部就应该定出这样的规则,对学生要有惩戒。我们现在都说鼓励孩子的自信心,赞扬他,鼓励他有自信,这是对的,但是不能过度。在这种教育下的孩子将来到社会,他面临的反差足以把他摧毁。我们应该告诉孩子,这个社会是残酷的、不公平的,要准备受到很多委屈,早受到委屈,早得到锻炼。如果校长、老师惩戒确实犯了错的我的孩子,甚至揍他几下,我会感谢老师。我相信,大多数老师是有大爱的。我希望老师一手拿着胡萝卜,一手还得拿着大棒。再不要简单地说快乐教育、素质教育、快乐学习、成功教育,都成功还了得?我看教育孩子做一个快乐的普通人挺好!-5-教育,不能一味地对孩子让步我觉得,教育是最真实的事情,老师不应该去揣摩家长、孩子的心思,不停地对孩子让步、对家长让步。孩子考不考名牌大学无所谓,我只希望他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好好过完一辈子。更何况,人类到底有多少年谁都不知道。霍金说还有200年,如果真的是这样,我会跟我的孙子说不要生孩子了。这是一句笑话吗?我们现在要让孩子尽量生理健康、心理健康,我们把未来的选择权放开给他,因为我们对孩子负不起责任。不像我们小时候,生活很困难、社会不发达、经济也不发达,但是我们的父母还能对我们负责任。我觉得我现在非常羡慕我父母,他们敢骂孩子、揍孩子,但是我们依然爱他们。今天的孩子打不得、骂不得,哪怕是一个眼神,没准明天就能把长辈杀了。老师也不敢批评学生,学生在校更不能受伤,老师害怕家长找上门来没完没了、纠缠不休。我讲《弟子规》讲到“守孝悌”时,让我的助手搜索一年以内的“不孝、杀父”的反面例子,然后打印出来,以备我选用反面例子。不一会儿,助手告诉我:“打印纸没有了!”我们对孩子没有一些控制、抑制、约束,一味以爱的名义对他们让步,这样的教育是不对的。也许这个想法很突兀,应该想办法“如何让孩子学习更成功”,但我内心“不相信”。所以我选择把我的真实想法跟各位校长、老师汇报。如果我们再不把一些虚幻的东西弄清楚,我们都要完蛋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恐怕未必应该全然简单地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这是一个大问题,我们简单地认为,教育就应该跟着社会发展而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教育是应该跟社会“对着唱的”。是社会在“教育”教育,还是教育在“教育”社会?我认为应该是教育在“教育”社会。现在是社会在“教育”教育,这样教育的本体性就不存在了,教育最基本的价值理念就不存在了。我们这个民族原来给教育赋予那么高的地位和价值,在今天都已经完全被打乱了。我们这个社会最后一道防线就是教育。我们不要轻易向社会让步,我们也不要轻易向我们的孩子让步,也不要轻易向家长让步。我们这个社会要赋予校长、老师更大的权利、更高的荣誉、更好的待遇,但是也应该赋予他们更大的责任。这是我的真心话,有不对的地方,请各位校长首先把我当成一个学生,其次把我当成一个家长,最后把我当一个晚辈老师,给予批评教育。我刚才讲的没有一句假话,全是真话。当然,季羡林先生教过我“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END ——或许您还想了解温柔点戳我|哪种充值方式最好用?注册|注册操作流程介绍什么是增金宝?关 注 欧 亚 金 融 掌 握 财 富 咨 讯新 浪 微 博:@ 欧亚理财资金周转▏合 作版权说明:再次感谢原作者辛苦创作,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培养出成功的孩子?》 精选七11月26日,《大学之路(第二版)》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吴军博士做了题为《教育改变命运》的主题演讲。教育可以改变命运吗?我今天要讲的主题是“教育改变命运”,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观点,很多人对此深信不疑。但是,有时我们看到的又是另外一回事。首先说大家相信它的地方。我在《文明之光》中里讲过一个励志故事。英国有一个从小没有上过学的穷苦工人,他到十几岁都不会写自己的名字,但是他一直很渴望学习。每到下班的时候,别人都去喝酒,而他则利用下班时间去自费接受了英国的公立教育(给穷苦人的教育)。两年后,他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21岁那年,他学会了写信。后来,他和一个大自己很多岁的女仆结了婚,生了孩子。然而不幸的是,他的太太去世了,他只能自己把孩子养大。因为他在矿上工作,经常发生矿难,他就研究发明出了安全灯。但是,当时英国一个叫戴维爵士的科学家,也发明了类似的东西,为了争夺发明专利,他们打了很多年官司。由于戴维博士的名气太大,结果也就不了了之了。这样看来,我们的这位主人公运气真的很差。但是,他本人却不在意这些得失,一直安心做自己的事,还和儿子一起上学念书。他的名字叫史蒂芬森,在历史上被称为火车之父。我们今天火车的系统从铁路到机头等都是他发明的。这是教育改变命运的一个很好的事例。我想大家小时候一定都听过很多类似的故事,所以,我们选择相信教育可以改变命运。让我们再回到现实中。今年年初,网上到处都在热议关于北京学区房的事。一对清华北大的夫妻在北京买不起学区房,所以就离开了北京,搬到一个二三线城市了。网友说清北的毕业生都买不起学区房,将来孩子还要上清华、北大干什么?好像从这个角度讲,教育也没有改变命运。再给大家讲一个例子。有很多年轻人是出生在小地方,甚至是农村,家庭环境不是很好,父母辛辛苦苦供他们在大城市读了一个二本学校。然后他们毕业后也未必能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也许勉强可以找到一份所谓的“白领”的工作,收入却可能还没有一个保姆多(在北京一个保姆月薪6000多)。一方面我们说教育改变命运,但又发现出现了“教育无用论”。有人说教育一定是出了问题。问题是出在学校社会家长,还是出在学生呢?这些原因可能都有,但更重要的可能是我们需要从另外一个角度和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刚才在活动之前,常青藤爸爸来采访我问到的一个问题。说现在教育资源不足是不是我们市场化做的不够,市场化开放了,有竞争了,教师的工资高了,一定的教育问题就解决了。我说“不,你不要太相信市场化”。教育资源不平衡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并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从在今天的中国,三线城市里一个像样一点的中学,可能教育水平比30年前很多的北京高中都好,教师的水平高、实验条件也好,但现在依然有中国最好的大学、最好的中学,你的孩子可能还未必进得去。我记得我读清华的时候,清华大概一年从全国招了2200人,大家基本上都是凭高考分数进去的。有一些个别的,比如计算机比赛拿第一名的人也可能进入清华,但这样的学生一共不超过二三十人。所以,在当时来讲,全国大概有2200人能上清华,我前段时间看了下清华的招生数据,现在有3400多人、不到3500人。每年基本上都是这个数量,(和我那个年代比)看着好像多了一点,但还有一个统计数字,只有55%是参加高考进清华的;剩下45%有各种各样的:比如有奥运冠军、比如奶茶妹妹,因为健美操加了很多分。还有一些是自主招生,还有一些因为得了奥数金牌,等等。而真正考试进来的占55%,大家可以算一下,55%乘以3500人,还没有我当年高考的时候进入清华的多。也就是说,虽然我们整个的教育水平不断地上升,但教育资源永远是个金字塔情况,最顶尖的这些永远很难进,这就是现实,大家必须要认清。有些家长说我一定要让孩子上清华,可能会把孩子弄得很辛苦,而且即使孩子上了清华,也并不等于将来就如父母所愿成为那样的人。第一版《大学之路》上市的时候,新东方的校长给我做了一个节目,俞校长说我们北大还有很多卖肉的,并不是说卖肉不好,但这显然不是家长所愿。所以,你一定要清楚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参见:俞敏洪:我们的教育“大道”究竟应该怎么走?)阶层真的已经固化了吗?现在,大家还有一个抱怨是“阶层固化”。如果教育不能改变命运的话,那我们阶层是不是固化了?阶层固化”这事得这么看:向上的通道必然艰辛,向下的大门永远打开。所以,你也不能说一定固化,因此有些时候不要抱怨自己没有走上去,你维持了现有的阶层可能并不差,没有走上去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去年,我在罗辑思维开了一个,有一个读者给我留言说他从一个小地方来,在北京上了大学,快毕业的时候根本就找不到工作,整个人感觉都不好了。抱怨这个社会怎么不公平,有人拼颜值、有人拼爹等。我给他回信说:这个社会不欠你任何东西,你从一个县城来也好、农村也罢,到了北京,已经是人生很成功的一步了,某种意义上你应该对自己满意,不要对自己太苛刻;另一点来讲,你有自己的特长,你努力学习、你用功、你肯吃苦,这就是你的优点。但世界上资源有各种各样,长得漂亮也是一种资源,拼爹的爹有本事也是一种资源,更何况有些时候你不要光看到自己的独立,实际上那些富二代很多并不是都在打游戏。比如从阶层说,好比社会阶层从第一层到第一百层,你从第八十层现在上升到六十层已经是不错的事了,不要指望一下上升到第五层,在第五层的人资源比你不知道多多少,他可能只努力20%,比你努力100%能做的事还多,这就是现实。所以每个人应该对教育,对自己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这才是比较好的。我刚才讲的史蒂芬森的故事当然存在,在今天的中国也照样存在,但这种故事在英国几百年来,说来说去还是这个故事,证明这种人是不是很少?所以,教育确实重要,但如果你指望因为成绩考好了,将来社会一定要给你什么,这可能就想错了,教育远比在社会上往前进一层、两层要重要得多。我在清华当班主任的时候也发现了这种情况,很多人心态上慢慢会变得不健康,实际上他就觉得自己独立了半天,很多得不到结果,就不好好读书了。其实很大程度上,最后并不是考试成绩决定了你最后成功不成功,用我的话说(有时候开玩笑说),你的命运早就注定了,而教育本身就是要让你的命运变得更好一点。“大富靠命,小富靠运”在古希腊神话中,宗教里神叫做“almighty”,意思是万能的、无所不能的。但在古希腊神话中的神有时候连人也打不过,即便是万神之神的宙斯,他也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在他背后有三个命运女神在控制他。其实很多时候你得认命,人怎么能过得比较幸福,很重要的就是“你认这个命”。讲一句俗话“大富靠命,小富靠运”,也许你觉得这是“宿命”,等我讲完你就知道我说的其实不是宿命。很多人如果从小的教育只停留在考试成绩上,可能将来会有一些比较倒霉的“命”,所以在那个时候,你的命就定了下来。刚才我跟常青藤爸爸也讲了,何谓通识教育,说白了就是学校让你们将来做事能做得更好,命更好一些。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个女孩子长得漂亮,找一个老公嫁了,嫁了之后发现老公是伪富豪(没钱的),欠了一屁股债。这个女孩子自己辛辛苦苦工作了半辈子,把老公的债给还了,又被某个给骗了,演戏演了这么多年,最后自己的钱都被骗了。我开玩笑说“这事就是她的命”。有人说为什么?我说很简单,就是不读书、圈子又窄,别人都能看出来是骗局,她都看不出来,那不是倒霉吗?为什么倒霉,因为你不读书。前两年上海有一个叫做“金融大鳄”的人。前几天我见到他,他问我:“2000年的时候我不知道比马云富多少,但今天我的钱就没怎么涨,这是怎么回事?” 因为他是小学毕业,所以我说因为你不读书。他说读书有什么用?学《数学之美》又有什么用?我说你数学学了多少?他说我现在会算数就够了。他是一个炒股炒得还不错的人,当时他很自豪地给我讲:我只会算加法,因为我就想财富不断增加,我不会做减法。然后我说:你倒霉就倒霉在这了,为什么马云2000年的时候还没有你有钱,现在钱比你多很多?因为马云是做乘法、你在做加法,马云每年的财富增加50%乘以1.5,乘十几年下来就是不得了的一件事,你天天就在那做加法。他重仓的几支,一个是长虹,他曾经是长虹;互联网公司的股票一支没有,中国互联网的复合增长率在过去的20多年是20%,也就是说投一个中等水平他还能拿到这个回报。他是今天炒点股挣100万,明天亏50万,反正来来回回比如,今年最后收入1000万,这和马云做乘法是没法比的。那阵子他还是乐视的一个,现在不是了,幸好不是了。我跟他说你自己不读书也罢,你还害了你孩子。他说我有钱,我送我的孩子到一个最好的学校,当时他特自豪得跟我讲说“我的孩子从小就会画K线”。炒股的时候你一样没有出息。柳传志教自己的孩子一定不去炒那点股,挣那点小钱,你做成一家大企业比你天天画K线挣小钱重要,你自己就那点格局,画个K线、挣点小钱。所以,过去马云没起步的时候,你比他有钱,现在你已经不如他了,你还教孩子这样。父母的格局是孩子的第一个起跑线我从来不相信起跑线一说,如果有起跑线,父母的格局是孩子的第一个起跑线。不是孩子的智力,是父母的格局。也就是说你哪怕有钱,到了智能时代以后,可能你遇到过几次很倒霉的事,你一辈子的钱就没了,然后的生活就会很糟糕。所以,一两次的好运是帮不了人的,世界上任何人不可能永远是坏运气。有人跟我说“我们家祖上有哪个朝代的状元,或者说有个姓张的说我们当时是河北清河张家”。我说你不用给我讲这个,活到今天的所有人没有五十代贫农的,五十代贫农的人早淘汰了,我们活到今天的人祖上全是王侯将相,或者你的亲戚是王侯将相。那么,就说明人永远有好运的时候,也有恶运的时候。在美国,所有中了千万以上大奖的那些人,基本上不出十年都变成了穷光蛋。只有一家人例外,中奖后跑到一个小镇隐姓埋名过普通工薪阶层的生活。这说明,一两次好运是帮不了你忙的,同时人也不会总是坏运气。运气这事很重要。所有成功人士,总会感谢说“老天爷特别照顾我,给了我好运气,所以成功了”,并不是吹牛说,我一定比别人强多少。而那个事干不成的人,则会怪自己是坏运气,说自己怀才不遇,只是运气差一点,自己本事大的不得了。从这两件事你可以看出来,人如果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话,这件事你成功的可能性要大很多。我博士毕业的时候,当时候的校长叫布罗迪,他给我们全校毕业生做了一个演讲,我到今天还记着,他就是讲运气的。他说“你们之所以能走到这一步,很大程度上是你的运气好,你要感谢这个运气,你自己要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他讲了一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在美国密苏里州的一个小镇中学,有两个学生,一个学生是“高富帅”,另一个是“丝”。当时学校最年轻漂亮的女老师布朗小姐非常喜欢那个“高富帅”,在毕业典礼的时候,布朗小姐亲了他。“丝”觉得老师不公平,老师说“你们将来要是像他一样有出息,我照样会亲你们一下。“高富帅”一直很努力,毕业以后就进入大学读新闻系,后来在新闻界很有名,还得了普利策奖。1945年,他被杜鲁门总统任命为白宫新闻署署长,可以说很成功了。而另外那个“丝”运气就没那么好了。因为家里穷他没有读大学,之后换了很多次工作,感情也很坎坷。但他坚持半工半读。后赶上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就去参战了。因为比较勇敢,被选去炮兵学院进修。出来以后,一战结束了,他丢了工作,退役回家,开了一个小店,结果还关门破产了。可以说运气真的很差。但是,他一直在坚持读书,退役后他在大学里又学了法律,就在当地谋求了一份公职,也不是什么高职位,那时候他已经快40岁了。到50多快要退休的时候,他才刚坐稳了自己的职位。那时候当地一个众议员退下来了,要补选一个众议员,他就代表民主党参选了,但没有人愿意支持他,所以他第五。这时候他的好运就来了,前四位因为某种原因都不能参加,民主党只好支持他,他就选上了众议员,从此就从政了,众议员后来又选上了参议员。1944年,罗斯福决定第四次参选总统,他知道自己活不过4年,副总统必定是自然上位就成为总统了,当时最适合跟罗斯福一块竞选的人是当时的副总统华莱士,但华莱士是一个倾共产主义的人,和苏联的关系走的太近了。所以,华莱士就被排除了。由于“丝”一直很谦卑,口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年级期中考试家长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