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为未来担忧,自己总害怕犯错,焦虑一直困扰着我,上班焦虑症害怕上班都不敢去了,长沙本地有能心理咨询的吗?

宇辉心理宇辉心理更多内容关注个人公号:宇辉心理(yuhuixinli2017)关注专栏更多最新文章{&debug&:false,&apiRoot&:&&,&paySDK&:&https:\u002F\u002Fpay.zhihu.com\u002Fapi\u002Fjs&,&wechatConfigAPI&:&\u002Fapi\u002Fwechat\u002Fjssdkconfig&,&name&:&production&,&instance&:&column&,&tokens&:{&X-XSRF-TOKEN&:null,&X-UDID&:null,&Authorization&:&oauth c3cef7c66aa9e6a1e3160e20&}}{&database&:{&Post&:{&&:{&title&:&RL002 “我总感觉自己很差劲,配不上你的喜欢”|理解恋爱中的自卑感&,&author&:&IMauriceQ&,&content&:&\u003Cp\u003E或许你常常有这种体会:喜欢上某个小哥哥或小姐姐,但自我感觉不够优秀,只好远远地看着不敢去撩;有很爱很照顾自己的另一半,但觉得配不上对方,无法尽情地投入这段关系;总担心对方看到真正的自己后,会嫌弃地离开,每天生活在焦虑和恐惧中。朋友可能会鼓励说:“你条件又不差,不用担心那么多啦。”但无论怎么说服自己,我们还是会感觉很卑微,很难相信我们真的值得被喜欢,这段亲密关系是安全而稳固的。为什么在谈恋爱的时候,我们总是那么缺乏自信,没办法坦然地去爱和被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亲密关系中感觉很自卑,其实是因为\u003Cb\u003E伪装的面具卸下,那个真实的,不被理解和接纳的自我逐渐暴露出来\u003C\u002Fb\u003E。每个人都有两层自我,一个是真实的,不设防的自己。另一个是伪装的,察言观色的自己。如果我们敞开心扉和别人交流,换来的却是被忽视和拒绝的结果,那我们可能会形成一个悲观的预期:“真正的我,是不被别人喜欢的。”所以为了融入集体,我们会给真实的自我穿上一层厚厚的伪装:察言观色,迎合别人的期待,从而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可能这样一个虚假,圆滑的自己,让我们很好地适应环境,在事业上获得巨大的成功。\u003Cb\u003E但是我们内心也有隐隐的恐惧:抛开这层假面,还会有人喜欢我吗?\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种恐惧在恋爱中会无限地放大。在和周围朋友相处时,人际距离没那么近,我们还能用圆滑的伪装包裹住真实的自己。\u003Cb\u003E而在边界消融,两颗心逐渐贴近的亲密关系中,情绪逐渐占据上风,我们再也无法保持足够的理性来维持假面。\u003C\u002Fb\u003E心里那个自卑,不讨人喜欢的小孩逐渐暴露出来。我们强烈地担心:他会喜欢那个真实的,不起眼的我吗?还是会像其他人一样不屑地离开?距离的拉近激活了曾经付出信任又被深深伤害的恐惧。于是在喜欢的人面前,我们再次变成从前那个自我怀疑,缺乏价值感的小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亲密关系中感觉卑微,也有可能是\u003Cb\u003E价值条件化,认为只有足够好的自己才配得上这段感情。\u003C\u002Fb\u003E当我们说:“我不值得你喜欢”时,其实在把双方的价值放在天平上称量。如果自己的条件不够好,或者对方的付出明显多于自己,我们会感到深深的不安和愧疚,很想告诉另一半:“我何德何能被你爱。”这让我联想到一个场景:家长对孩子说,这次考试达到九十分以上,你才算我的好孩子,才能得到一个新的玩具熊。\u003Cb\u003E好像我们只有满足某种要求,某个条件,才配得上别人的爱和关心。\u003C\u002Fb\u003E亲密关系注入了太多功利的因素,仿佛变成一种等价交换,需要我们不断积累资本去换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长期浸泡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会逐渐习惯“付出,然后得到回报”的亲密关系模式,变得不敢奢求无条件的,纯粹的爱,更加习惯冰冷的,现实的人际关系。而且看着周围同伴轻而易举地得到疼爱,而自己为了一句认可都要费尽心思,委屈,低人一等的观念在潜意识里慢慢扎根:“我是个糟糕的人,没资格得到别人无条件的照顾。”所以在感情中,我们只有为对方付出很多,牺牲很多,才敢开口去要求一些什么。\u003Cb\u003E如果对方单纯地对我们好,不提要求不图回报,消极的自我观念就会跳出来指责我们:“你什么都没做,有什么资格享受这一切?”结果爱唤醒的是强烈的惶恐和不安。\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种卑微,或许也是\u003Cb\u003E接收了太多自卑性的投射,习惯了用自己的弱小去衬托别人的权力感和控制感\u003C\u002Fb\u003E。很多心理发展不够健康的父母,会希望自己一直被孩子依赖,能够成为他们永远的支柱。如果爸爸妈妈需要让自己那么强大,那么无所不能,孩子只能把自己变得弱小,呈现出需要被照顾的状态,这样才能配合父母膨胀的心理。而当我们习惯了这种不平等,缺乏力量感的关系模式,在和恋人相处的时候,也会不自觉地把从前那一套照搬过来:\u003Cb\u003E摆出低姿态来讨好对方,通过满足他自我夸大的愿望来体现我们的价值。\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应该如何摆脱这种低自尊的状态呢?很重要的一点,是\u003Cb\u003E更多地展示真实的一面,在他人的肯定中积累良好的自我认同\u003C\u002Fb\u003E。或许从前付出信任又被粗暴对待的经历,让我们感觉做自己并不安全,流露真实的想法和情绪是会被攻击的。但如果因为曾经的创伤就把真实的自我完全封闭起来,结果就是身上的包袱越来越沉重,过得压抑而且不快乐。\u003Cb\u003E如果我们能够在值得信任的人面前打开心扉,得到他们正面的回应,那就会不断获得一种感觉:“真正的我也是会被接纳的”,慢慢累积起积极的自我认同感\u003C\u002Fb\u003E。而当真性的自体逐渐成长起来,发展得足够强大,我们也就不再担心卸下伪装后,恋人看到不够优秀的自己而失望离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去除价值条件化,相信无需满足外界的期待,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因为“我是我”而被爱。\u003C\u002Fb\u003E当我们太习惯达到别人的要求,自己的需要才被看到的状态,亲密关系仿佛变成了一场现实的交易:如果我们拿不出对应的筹码,满足特定的条件,就不配去拥有。这也让我们在面对一段美好的感情时,可能因为自卑和羞愧感无法尽情地投入进去。或许一个解决的方法,是\u003Cb\u003E反思自己根深蒂固的,价值条件化的思维\u003C\u002Fb\u003E,告诉自己:“我不用做到九十分,也是一个好孩子,也可以得到想要的玩具熊。”当我们清除亲密关系中功利化的部分,意识到有一种爱是无条件的,做自己不去迎合别人也能够被喜欢,因为不匹配而导致的焦虑感就会大大降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区分早年和现在的状态,准确认识自己的能力,不因恐惧一次次地重复糟糕的关系模式\u003C\u002Fb\u003E。有时候,亲密关系中的低价值感是我们主动的选择。或许曾遭受过太多的贬低和打击,我们习惯了放低姿态,讨好对方,保护自己不受太多的伤害。当我们陷入惯性的低价值感中,不妨问问自己:“感觉很卑微无力的时候,我的状态是一个有力量的成年人,还是从前那个弱小的,没法反抗的孩子?”我们需要清楚地认识到,现在的我,不再是从前那个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小孩。我已经长成有判断力和主动性的成年人,可以对贬低自我抬高他人的心理游戏说不。\u003Cb\u003E当我们从过去的无力感中挣脱出来,以成年人的视角看待亲密关系,恐惧伤害而放低姿态的情况也会得到极大的缓解。\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远程心理咨询请私信或公众号了解和预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经授权发布的案例可见:\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zhuanlan.zhihu.com\u002Fp\u002F\&\u003E(个案记录1)自愈力:在苦难中灿烂的向日葵女孩 - 知乎专栏\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个人公号 : 宇辉心理 (yuhuixinli2017)。关注实操和自我成长,倾听陪伴你的咨询师,欢迎关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我和堆糖网合作的恋爱情绪管理课\u003C\u002Fb\u003E(视频形式加线上互动):\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link.zhihu.com\u002F?target=https%3A\u002F\u002Fwww.duitang.com\u002Fclass\u002Fcourse\u002Fdetail\u002F%3Fcourse_id%3D92\&\u003E堆糖Class\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6:46:01.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96,&likeCount&:567,&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4:46:01+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1.zhimg.com\u002Fv2-af7b545a209209dceeef9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96,&likesCount&:567},&&:{&title&:&RL003 “恋爱后,我总是害怕你会离开我”|为什么在爱情中我们如此缺乏安全感?&,&author&:&IMauriceQ&,&content&:&\u003Cp\u003E你有过这样的体会吗?恋人一生气板着脸,我们心里就委屈又害怕,急急忙忙地去向对方解释,百般讨好;聊着聊着另一半突然没有回应,我们就像天塌了一样崩溃,无法自拔地往最坏的方面去想,沉浸在深深的负面情绪里;恋人忙于工作没有太多时间陪伴,自己感觉像是被全世界抛弃,陷入孤苦无依的痛苦和无助中。为什么在亲密关系里我们变得那么敏感和脆弱,没有办法放下强烈的不安全感,好好地享受这段感情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u003Cb\u003E爱情让我们越来越多地聚焦在恋人身上,把亲密关系当成生活的全部\u003C\u002Fb\u003E。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有了心爱的男\u002F女朋友后,恨不得每天和对方腻在一起,不自觉地慢慢放弃爱好和小伙伴。的确,热恋带给我们极大的快乐和满足,甚至让我们感觉:“这辈子只要有他\u002F她就足够了。”只是把鸡蛋都放进同一个篮子里,我们也会不自觉地担心:“这段感情可靠吗?”“如果他抛弃我怎么办?”\u003Cb\u003E当我们把情感需要都寄托在恋人身上,依赖另一半来满足自己,实际上已经把主动权完全交给对方\u003C\u002Fb\u003E。失去控制感和防御的铠甲,我们开始变得敏感而脆弱,无法承担一点失去的风险。如果产生矛盾,恋人有敷衍和不耐烦的迹象,我们会陷入深深的不安中——因为感情中的一点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带给缺乏防护的我们巨大的伤害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缺乏安全感,也是因为\u003Cb\u003E太沉迷于恋人的爱和保护,忘记了我们其实可以有自己的生活,自我满足的能力\u003C\u002Fb\u003E。每个人都希望和恋人建立紧密的情感链接,得到另一半的理解和照顾。只是有些人在恋爱中会退回到小孩子的状态:吃饭要陪着,难过的时候要哄着,好像没有恋人的关心就无法继续生活。的确,能够去信任和依赖一个人的感觉非常好,很令人着迷。只是亲密关系终究是有间隙的,有恋人不在场或者无法参与的场合。如果我们忽略去经营自己的生活,寻找其他情感的支点,那在独处时心里会产生强烈的焦虑感:“他不在身边,我该怎么过啊?”这时候,我们好像从成年人退化成嗷嗷待哺,无法自理的婴儿,只有另一半的爱能够滋养,支撑自己活下去。\u003Cb\u003E如果不去正视亲密关系中的“巨婴模式”,学会自我满足,减轻对恋人的给予的依赖,那不安会化成一片挥之不去的阴影,紧紧笼罩着这一段感情。\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强烈的不安,也来源于\u003Cb\u003E深深的自卑,不相信自己值得被爱,这段亲密关系能够长久地维系下去\u003C\u002Fb\u003E。在感情中很悲观,表面上看是另一半没有给足安全感,现实中有太多不确定和不可控因素,让人产生深深的无力感。实际上这一切的根源,可能是我们心中藏着一个渺小的,习惯被忽视和否定的自己。每个人从小都渴望无微不至的照顾,自己的需要得到及时回应,被肯定被夸奖。拥有这样经历的孩子,会坚定不移地相信:我是好的,能得到爱和关心的。所以在亲密关系中,即便和另一半聚少离多,他们也有走下去的自信,不担心被抛弃和小三插足。而从没被这样爱和关心过的孩子,他们不能从和父母的关系中感受到积极的自我,发展出“我的需要会被满足”的底气。这个遗憾,可能会演变成他们内心巨大的空洞,需要另一半很多很多的爱才能填满。\u003Cb\u003E所以安全感的缺乏,或许不是恋人做得不够好,而是我们借助这个机会呼唤更多的爱,弥补从前情感需要被忽视的创伤\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在亲密关系中总是缺乏安全感怎么办?很重要的一点,是\u003Cb\u003E把握好对恋人的依恋程度,在亲密关系中保持合理的距离,在两人世界外经营好自己的生活\u003C\u002Fb\u003E。很多时候缺乏安全感,不是因为自己和恋人离得太远,而是靠得太近,完全失去独立性和其他人生目标。当我们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感情上,就像拿着放大镜去看这段关系,可能一些小波澜都会引起内心巨大的震荡。所以在感情逐渐成为生活的全部时,我们需要提醒自己:“过犹不及。在亲密关系中留一些空间,反而会和他相处得更好。”\u003Cb\u003E在享受感情的同时,把时间也分配到读书健身等自我提升的活动上,分散注意力的同时成就更好的自己,提升亲密关系的质量\u003C\u002Fb\u003E,降低恋人少说一句晚安或少打一通电话所带来的焦虑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外,也需要\u003Cb\u003E改变完全依赖另一半给予的“巨婴模式”,提高自我满足的能力\u003C\u002Fb\u003E。不安全感,往往也来源于一种婴儿般的思维:没有你,我无法独立地生活。当依赖变成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我们会忘记其实自己早已具备自我满足的能力,没有另一半的照顾我们同样可以过得很好。所以当我们在亲密关系中感觉害怕和无助时,不妨告诉自己:“我是有自我照顾能力的成年人,不是需要依赖别人的小孩。我依靠自己就能过得很好。”发掘更多满足情感需要的渠道,比如写心情日记,和闺蜜倾诉,参加各种兴趣班和线下聚会。\u003Cb\u003E学会把亲密关系逐渐从巨婴模式调整到成年人模式,我们能体会到更多的信心和力量感,减少内心的恐惧\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后,我们也需要\u003Cb\u003E面对过去的创伤经历,不让早年的遗憾影响自己的亲密关系\u003C\u002Fb\u003E。当我们感觉对方的承诺和证明不够,心里很不安时,不妨问问自己:“是他做得不够好,还是我在要求他弥补我曾经情感上的缺失呢?”如果我们能认识到,不安全感的根源不是另一半,而是自己早年的创伤经历,那我们就能把恋人和从前伤害自己的形象区分开来,减少对另一半的怀疑和敌意。\u003Cb\u003E当我们不再把过去的关系模式代入到现在的感情中,让自己从被忽视,被粗暴对待的角色中解脱出来,累积被爱被尊重的体验,那我们就能慢慢树立起积极的自我观念,缓解恋爱中的不安全感。\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远程心理咨询请私信或公众号了解和预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经授权发布的案例可见:\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zhuanlan.zhihu.com\u002Fp\u002F\&\u003E(个案记录1)自愈力:在苦难中灿烂的向日葵女孩 - 知乎专栏\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个人公号 : 宇辉心理 (yuhuixinli2017)。关注实操和自我成长,倾听陪伴你的咨询师,欢迎关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我和堆糖网合作的恋爱情绪管理课\u003C\u002Fb\u003E(视频形式加线上互动):\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link.zhihu.com\u002F?target=https%3A\u002F\u002Fwww.duitang.com\u002Fclass\u002Fcourse\u002Fdetail\u002F%3Fcourse_id%3D92\&\u003E堆糖Class\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8:13:56.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60,&likeCount&:311,&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6:13:56+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3.zhimg.com\u002Fv2-ab9def9da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60,&likesCount&:311},&&:{&title&:&RL004 “亲爱的,我希望你完全听从我的安排”|理解恋爱中的控制欲&,&author&:&IMauriceQ&,&content&:&\u003Cp\u003E或许你有过这样的体会:一旦喜欢上某个人,我们会变身福尔摩斯,忍不住想要翻查他的好友列表和聊天记录,不放过一丝暧昧的痕迹;恋人在外应酬没有及时回电话,自己心里就产生种种猜疑, 夺命连环call和短信轰炸轮番上阵,把另一半也折腾得很紧张;要求对象完全听从自己的安排,如果他不愿配合,就会软硬兼施,想尽一切办法逼迫对方就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可能刚开始恋人能够忍受被支配的状态,让我们体会到十足的权力感。但长期缺乏自主权,另一半也会滋生不满和反抗的想法,最终将亲密关系变成一场“冰与火”权力的较量。当控制欲终于摧毁了我们的爱情,发热的头脑才慢慢冷静下来:“为什么我就不能稍微放手,给他多一些自由?”曾经克制而理性的我们,为什么会在亲密关系中变成控制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控制欲增强,是因为\u003Cb\u003E爱情让我们暴露越来越多的软肋,不相信恋人会喜欢这个卑微的自己,需要用对方的包容和服从来确认自己值得被爱\u003C\u002Fb\u003E。或许在外人眼中,我们强大而冷静,能够井井有条地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情况。但只有我们自己才清楚,其实内心深处一直藏着一个自卑,不起眼的小孩。正是因为感觉自己不够好,配不上别人口中的称赞,才会拼命地推动自己认真生活,用外界的肯定来缓解心里的不安和自我怀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是在亲密关系中,苦心经营的形象再也支撑不住了。随着相处时间的增长,恋人对我们的了解越来越深入。那张完美的假面被揭开,他开始看到隐藏在伪装之下,那个惶恐不安的小孩。\u003Cb\u003E如果真实的自我从来没有被爱被肯定,我们又如何能说服自己,亲爱的他会是个例外,会喜欢上这个平庸不堪的自己呢?\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u003Cb\u003E强烈的自我怀疑也投射到恋人身上,变成了对恋人的猜忌\u003C\u002Fb\u003E:“你也不会喜欢上这个没用的我。你了解我之后,也会像别人一样嫌弃地离开”,对另一半充满了敌意和不信任。当我们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也不会相信在别人眼中自己是美好的,就需要用“爱我,就让我控制你”的方法和恋人相处,\u003Cb\u003E在另一半的牺牲和隐忍中确认自己的价值\u003C\u002Fb\u003E。虽然结果往往是对方忍无可忍奋起反抗,我们在失败的亲密关系中变得更加自卑和不确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想要控制另一半,是因为我们\u003Cb\u003E无法消除内心的不安,只好把目光投向外界,通过监控感情中的风吹草动来获得安全感\u003C\u002Fb\u003E。还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为了走山路不被石头扎脚,国王下令杀牛取皮铺路,缓解自己行走的痛苦。这时候有个大臣建议:“国王啊,与其铺路,用牛皮包住您的双脚不是更好吗?”或许在亲密关系里,我们就是那个国王。想要恋人给我们很多很多承诺,确保感情万无一失,我们不会有被抛弃的风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强烈的焦虑下,我们似乎觉得,安全感的获得只有一条路:\u003Cb\u003E让恋人完全顺从自己的想法,把亲密关系中所有的细节都掌控在自己手上\u003C\u002Fb\u003E。就像用牛皮把石子路覆盖住,这样我们就不会被可能的风险伤害到了。虽然焦虑和不安的根源,是我们在感情中变得非常脆弱,恋人的一点不耐和冷漠都会带来巨大的伤害。\u003Cb\u003E我们似乎忘记了,除了拼命刺探另一半的私密空间,我们还可以通过壮大自己的方式来缓解不安,用自给自足而不是控制恋人的方式来获得安全感\u003C\u002Fb\u003E。就像双脚有了牛皮的包裹,就不需要覆盖所有的石头来保护自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爱情中变成控制狂,也是为了\u003Cb\u003E完全地占有另一半,像是把对方揉进自己的身体里,体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极致的亲密,弥补早年亲子关系中控制感的缺失\u003C\u002Fb\u003E。每个人都渴望无微不至的关怀,自己的需要被悉心而妥帖地照顾,有求必应。如果在原生家庭里,我们得到过这种爱的滋养,那就会潜移默化地相信:“我是好孩子,我的需要会被满足的。”所以\u003Cb\u003E安全型依恋\u003C\u002Fb\u003E也慢慢建立起来,我们相信:自己可以放心地去探索世界。因为不用回头就知道,有一个人会在身后不远处陪伴我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可惜的是,很多妈妈无法给孩子这样的体验。她们或许被生活和情感的重担压垮,没有足够的精力来好好照顾小孩;或许不曾被温柔对待过,所以只会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应付孩子。只被要求听话和服从,没有得到过情感和控制感满足的孩子,内心会有深深的\u003Cb\u003E遗憾\u003C\u002Fb\u003E。他们会担心地想:“如果我很痛苦,或者变得很差劲,会有人来爱我照顾我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们不能相信别人,也无法相信自己。\u003Cb\u003E为了对亲密关系有更多的掌控感,让自己能够放心地去爱和依赖,他们想要完全地控制恋人,贪婪地索取另一半的爱和关心,让自己成为对方生活和注意力的中心。\u003C\u002Fb\u003E在控制感的满足中,我们会重新体验亲密、安全感和良好的自我形象,逐渐弥补早年缺失造成的巨大创伤。所以控制欲增强,也是把对父母的期待转移到恋人身上,满足自己一直被压抑的需要。\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u003Cb\u003E那该如何缓解控制欲,减少它对亲密关系的破坏性呢?\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1) 找到更多自我认同的方法,避免通过控制恋人来提升价值感。\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很多时候,\u003Cb\u003E控制感来源于我们对自身的不接纳\u003C\u002Fb\u003E。正是因为觉得真正的自己不够好,不值得被爱,才会担心恋人在看到我们真正的一面后会离开,才需要通过对方的服从和妥协来确认“我是会被接纳的”,从而获得安全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其实除了向另一半索要爱的证明,我们还可以发挥主动性,自己去寻找认同感的满足\u003C\u002Fb\u003E。比如回忆过去生活中积极的“\u003Cb\u003E例外\u003C\u002Fb\u003E”,找到曾经被无条件包容的例子,说服自己相信,有人不会因为看到我们的黑暗面而嫌弃离开;开展一项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活动,比如健身,绘画,旅行,\u003Cb\u003E在自我提升中找到信心和价值感\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或者主动给朋友或恋人发“\u003Cb\u003E信息调查表\u003C\u002Fb\u003E”,询问他们在了解真实的我们后有什么感受,在他人的反馈中调整对自己的看法。或许自认为很糟糕的我们,在另一半眼里却是正常,甚至是可爱的。当我们感受到\u003Cb\u003E来自恋人的接纳和肯定\u003C\u002Fb\u003E,自我怀疑会释然很多,也就不会控制对方来缓解内心的焦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2) 学习沟通和冲突解决技巧,提升亲密关系的质量,增强自我保护,维持感情的能力。\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变成控制狂,有时候也是逼不得已的选择。当我们在亲密关系中处于\u003Cb\u003E缺乏防护,无比脆弱\u003C\u002Fb\u003E的状态,感情中的一点风吹雨打都可能带给我们巨大的伤害。所以想要完全控制另一半,警惕任何可能的风险也就非常容易理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这种控制环境的方法有很多弊端。我们无法百分百保证爱情的小船不会说翻就翻,另一半心甘情愿地被支配和主导。或许一个更好的方式,是\u003Cb\u003E把对恋人的强求变成对自己的修炼\u003C\u002Fb\u003E。我们可以\u003Cb\u003E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u003C\u002Fb\u003E,心平气和地与恋人交流,让对方更愿意理解并满足我们的需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出现矛盾时\u003Cb\u003E避免一味地埋怨对方\u003C\u002Fb\u003E,用攻击、命令恋人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委屈,把亲密关系变成一次又一次的互相伤害;学会增加生活的情趣,比如布置烛光晚餐,安排共同的旅行,分享喜欢的书或电影,\u003Cb\u003E提高两人相处的质量\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当我们在亲密关系中不断成长,学会如何应对危机,通过积极健康的方式满足自己爱的需要,也就不会再使用控制感这个杀伤力极大的策略了。\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3) 摆脱早年经历的限定,避免把过去的感觉迁移到现在,逐渐建立起安全型的依恋模式。\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强烈的控制欲,也是因为一部分的我们仍然停留在幼年阶段,好像不获得照顾者的爱和关注,就没法树立起信心,好好地生活下去。\u003Cb\u003E当我们心里仍然住着一个弱小,需要照顾的孩子,就会强烈地依赖另一半,牢牢控制住对方不许他离开。\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我们是因为要弥补早年的缺失而控制对方,可以告诉自己说:“我已经长大了,可以把自己照顾得很好。我虽然需要他,但是也可以独立地生活。”当我们\u003Cb\u003E从巨婴模式切换到独立的成年人模式\u003C\u002Fb\u003E,就能够降低对恋人的依赖,放下过度的控制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同时,我们也可以\u003Cb\u003E给这段亲密关系做个评估\u003C\u002Fb\u003E:“从我们相处的情况看,另一半对我是爱和包容,还是像从前那些人一样忽视和伤害我?”当发现不安是过去其他关系中感受的迁移,并不是恋人造成的,那我们内心的焦虑会极大地降低,也能慢慢建立起良性的亲密关系模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远程心理咨询请私信联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经授权发布的案例可见:\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zhuanlan.zhihu.com\u002Fp\u002F\&\u003E(个案记录1)自愈力:在苦难中灿烂的向日葵女孩 - 知乎专栏\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个人公号 : 宇辉心理 (yuhuixinli2017)。关注实操和自我成长,倾听陪伴你的咨询师,欢迎关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我和堆糖网合作的恋爱情绪管理课\u003C\u002Fb\u003E(视频形式加线上互动):\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link.zhihu.com\u002F?target=https%3A\u002F\u002Fwww.duitang.com\u002Fclass\u002Fcourse\u002Fdetail\u002F%3Fcourse_id%3D92\&\u003E堆糖Class\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22:52:57.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45,&likeCount&:409,&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06:52:57+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4.zhimg.com\u002Fv2-f82bc8a03fafa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45,&likesCount&:409},&&:{&title&:&RL005 “冷战后,我总是首先挽回的那一个”|为什么在恋爱中习惯性地讨好对方?&,&author&:&IMauriceQ&,&content&:&\u003Cp\u003E有没有这样一段感情:我们全心全意地在乎对方,眼睛里只有他,哪怕失去自我也在所不惜?或许争吵时我们总是首先服软的那一个,过不了多久就主动道歉,哀求和恋人重归于好;对方一皱眉,我们就紧张又担心,反思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想出一切办法来哄他开心;费尽心思了解恋人的喜好,拼命向那个标准靠拢,努力变成他们期待的另一半,即便成为“伪装者”让我们身心俱疲。为什么在感情里我们会不自觉地放低姿态,习惯性地去迁就恋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u003Cb\u003E将对方看得太好太完美,把自己摆在卑微的位置上。当价值的天平偏向恋人,我们会不自觉地把讨好和让步当作一种砝码,拼命去填补“高攀”“配不上”的低自尊感\u003C\u002Fb\u003E。在每一次低声下气的道歉背后,或许都隐藏着这样一种信念:“能够跟他在一起就够幸运的了,多容忍一些也是应该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讨好变成一种弥补恋人的方式。耀眼的你选择跟这样平庸的我在一起,我无以为报。只能通过更多地迁就你,包容你的任性和坏脾气来稍稍回馈你的爱。当我们缺乏自尊和价值感,会觉得自己何德何能被恋人喜欢,好像对方和自己在一起是吃亏或者迁就了。所以为了\u003Cb\u003E降低不对等造成的失衡感,我们会用讨好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尽力维持一段势均力敌的亲密关系\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习惯性地讨好另一半,是因为\u003Cb\u003E情感需要的满足都寄托在对方身上,恋人变成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支点,失去他好像整个世界都会崩溃。强烈的恐惧,也让我们变成总是首先挽回的那一个\u003C\u002Fb\u003E。在谈恋爱的时候,很多人把期待全部放在恋人身上,希望对方把自己宠成“小公举”,满足自己对爱情的种种幻想,也渴望自己的情感需要得到悉心的照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热恋期,对方会尽力展现最美好的一面,让我们体会到完全信赖一个人,“被宠废”的幸福感。但如果我们太贪恋这种照顾,把重心完全转移到两人世界上,也在无形中埋下一个隐患:\u003Cb\u003E情感无法独立,是否被满足完全取决于恋人,抗风险能力几乎为零\u003C\u002Fb\u003E。一旦对方变得冷淡,我们就像天塌了一般,整个人绝望又痛苦。正是因为这种\u003Cb\u003E被动和有求于人\u003C\u002Fb\u003E的局面,我们会变得患得患失,小心翼翼地讨好另一半,无法承受哪怕一点失去对方的风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容忍和迁就恋人,也是因为曾\u003Cb\u003E遭受过太多的嘲笑和打击,逐渐默认了这种伤害性的相处模式,不敢再去期待平等的亲密关系\u003C\u002Fb\u003E。有这样一个“\u003Cb\u003E习得性无助\u003C\u002Fb\u003E”的小故事:鳄鱼被困在有玻璃挡板的小池子里。刚开始,它会疯狂地撞击挡板想要逃离。而在一次次头破血流的失败后,鳄鱼绝望了。它逐渐接受“无法逃脱” 的命运,即便挡板被抽掉,也不再试图逃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个故事同样适用于我们。如果长期浸泡在父母强势的控制或责骂中,要求理解却无法实现,我们会逐渐产生这样的感觉:我是弱势的,需要迁就别人,配不上平等的对待。带着根深蒂固的卑微感,即便走出了原生家庭,遇到体贴和尊重自己的恋人,我们仍然会忍不住担心:“他会不会像爸妈那样粗暴地对待我?”“当我提出要求,他愿意答应吗?”\u003Cb\u003E充满伤害的过去,让我们不敢相信自己能摆脱讨好模式,放松自在地和另一半相处。\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u003Cb\u003E那我们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更平等地与恋人交流呢?\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1.破除把人商品化,放在价值天平上称量的思维,把感情当作相互扶持相互关心的过程,而非付出和回报必须对等的交易。\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或许从前我们卑微地讨好恋人时,心里会这样想:“我的条件比恋人差,自己处于劣势,多包容一些是应该的”,根据双方手上的筹码和物质条件来确定话语权。在这种思维框架下,我们很容易因为价值低而自卑,在感情中抬不起头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可以告诉自己:“虽然现在更多是他在照顾我,但等以后我成长起来,也可以为他分担一些,大家相互扶持着走下去。”当我们能够抛开把人物化的思维,\u003Cb\u003E用动态的、长远的眼光看待这段感情,而不是将它当成一场即时的等价交换\u003C\u002Fb\u003E,和恋人相处时心态也会更平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2.把鸡蛋放到不同的篮子里,寻找其他滋养自己内心的方式,做到情感独立,不依附于另一半而活。\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很多人都意识到经济独立的重要性,知道自由也需要有稳定的收入作为保障。但在恋爱时,我们却往往被极致的亲密冲昏头脑,忘记了放弃自己也是放弃尊严的开始,把所有情感需要都转移到恋人身上,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卑微和虚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要改变讨好型的相处模式,我们就需要\u003Cb\u003E在情感上保持自我满足的能力\u003C\u002Fb\u003E,比如做好职业规划,不断在\u003Cb\u003E工作\u003C\u002Fb\u003E中获得成就感;保持让自己放松和平静的\u003Cb\u003E习惯和爱好\u003C\u002Fb\u003E,坚持运动,读书和定期的旅行;继续经营自己的小圈子,不时和闺蜜出去逛逛街或者大吃一顿,从\u003Cb\u003E友谊\u003C\u002Fb\u003E中获得充足的愉悦和滋养。\u003Cb\u003E当我们在亲密关系外保留自己的世界,有多种情感支持的渠道和后路,那面对恋人时也会少几分害怕失去的恐惧\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3.打破思想观念的枷锁,给自己敞开心扉,尝试新亲密关系模式的勇气\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很多人都说过,因为从小受到太多的嘲讽和打击,自己已不敢相信会得到平等和尊重的爱,总担心放弃讨好模式会引发极其严重的后果。就算恋人不会像父母那样对待我们,自己也会因为害怕而延续原生家庭中包容和退让的相处方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要逃出“习得性讨好”的状态,我们需要不断积累新的,被理解和尊重的体验。就像太极“阴”和“阳”此消彼长的状态,\u003Cb\u003E当我们不断体会到新的,积极的相处状态,内心的恐惧也会向安全感转化,让自己更有勇气迈出做出改变,不过度讨好的一步\u003C\u002Fb\u003E。同时我们也要不时提醒自己:“现在环境安全了,我也已经成年,有足够的能力去创造和享受健康的亲密关系。”能够\u003Cb\u003E认识到环境的改变和自身的力量,也就更有勇气去突破内心的限制,摆脱让自己痛苦的讨好模式。\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远程心理咨询请私信联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经授权发布的案例可见:\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zhuanlan.zhihu.com\u002Fp\u002F\&\u003E(个案记录1)自愈力:在苦难中灿烂的向日葵女孩 - 知乎专栏\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纸媒及公众号合作请私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我和堆糖网合作的恋爱情绪管理课\u003C\u002Fb\u003E(视频形式加线上互动):\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link.zhihu.com\u002F?target=https%3A\u002F\u002Fwww.duitang.com\u002Fclass\u002Fcourse\u002Fdetail\u002F%3Fcourse_id%3D92\&\u003E堆糖Class\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6:57:01.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60,&likeCount&:186,&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4:57:01+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1.zhimg.com\u002Fv2-1f21c553918cbadafb3d3af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60,&likesCount&:186},&&:{&title&:&RL006
“恋人遇到冲突就装鸵鸟和玩失踪”|如何与回避型依恋的TA好好相处?&,&author&:&IMauriceQ&,&content&:&\u003Cp\u003E你会不会感觉,和习惯逃避的恋人相处特别心累?想要听几句甜言蜜语,对方却眼神游离,支支吾吾一句承诺都说不出口;掏心掏肺讲了很多心里话,期待真诚深刻的交流,恋人却轻描淡写地“嗯”一声,冷漠得好像完全没听到;争吵后对方一连几天玩失踪,电话不接消息不回,自己气得快要爆炸他却说只是静一静。为什么回避型依恋的TA总是习惯保持距离,无法给我们期待中的亲密和坦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恋人习惯逃避,是因为\u003Cb\u003E冲突的强度超过他的心理承受范围。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他会在情绪崩溃前选择离开,减少自己内心的震荡\u003C\u002Fb\u003E。每个人的\u003Cb\u003E耐受力\u003C\u002Fb\u003E都是有限的,就像个容器,只能承载一定限度的负面情绪。当预期中外界带来的压力过大,超出自己内心的“红色警戒线”,那我们可能会想要立刻逃走,回避带来强烈刺激的“压力源”。\u003Cb\u003E对于回避型依恋的另一半来说,他承载情绪的瓶子容积太小,一点矛盾就能触发他心里的“报警机制”。强烈的焦虑,就激发了他想要回避甚至逃跑的冲动。\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或许有些人理智上知道不能逃跑,这样会显得幼稚而软弱,给亲密关系带来严重的伤害。但是过度的痛苦,会让他们不由自主地给自己加上一层厚厚的保护罩,把自己和恋人隔离开来,也把争吵带来的负面情绪阻挡在门外。于是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他表面的无动无衷,好像完全没听到我们说话,冷漠得让人失望和愤怒。\u003Cb\u003E如果能像洋葱一样一层层地剥开他的心,我们或许会看到一个无助的小男孩或小女孩。TA因为无法招架冲突爆发的痛苦,捂住耳朵蜷缩在角落里,把自己和外面的世界完全隔离开来,没办法再及时地作出回应。当我们和习惯回避的另一半冷战时,也许双方都在承受深深的痛苦。\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另一半表现出回避型依恋模式,是因为\u003Cb\u003E对亲密关系抱有悲观的预期。他们内心害怕这段感情有一天会破裂,自己敞开心扉却被恋人抛弃和伤害。所以在恋爱升温,双方变得更加亲密时,他们反而会把对象推开,刻意地保持一定的距离\u003C\u002Fb\u003E。或许我们心里有这样的想法:“关系发展到现在,你也该多说些甜言蜜语哄哄我,让我可以更相信和依赖你。”但是做出承诺,建立更深入的情感联系,会唤起恋人的不安全感:“我付出那么多,如果走不到最后怎么办?”他们可能会放大两人相处时的摩擦,不断提醒自己这段感情是有风险的,需要回避承诺和暴露脆弱的一面。\u003Cb\u003E根深蒂固的不安全感,和较低的风险承受能力,让恋人难以回应我们对他的爱和期待。\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习惯装鸵鸟和玩失踪,也可能是恋人\u003Cb\u003E缺乏自我觉察和表达能力,难以很好地捕捉情绪,并用语言和我们进行沟通\u003C\u002Fb\u003E。很多人其实不擅长表达自己,特别是比较激烈和负面的情绪。可能在被要求和发生争吵时,恋人会有很多的情绪在流动:比如要做出承诺时的焦虑和自我怀疑,对两人未来的不安和害怕,或者争吵时的愤怒和委屈。如果我们无法洞察和掌握自己的情绪状态,顺利地和另一半交流,那心中莫名的烦躁可能会占据主导。我们会变得情绪化,用冷漠和逃避来对待自己爱的人,让他在煎熬中体会我们难以言说的焦虑和不安。\u003Cb\u003E所以习惯性回避,或许也是在用行为来说“潜台词”,让恋人“听”懂我们内心的负面情绪。\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u003Cb\u003E那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与回避型依恋的TA交流呢?\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1)设定冲突时的“休战”信号,给对方自我调整的时间和耐心。\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可以和另一半约定:他\u003Cb\u003E感觉压力很大想要逃避时,可以主动发出终止争吵的信号,并且预估冷静所需要的时间。比如说:“我要中场休息,两小时。”\u003C\u002Fb\u003E我们听到这话,不管心里对他有多不满都暂时克制住,等稍微平复下心情再回来沟通。当这样的冲突解决模式形成,恋人会感觉:“我是安全的,可以随时叫停和调整。”\u003Cb\u003E随着安全感和信任感的建立,恋人对于负面情绪的容纳能力增强,不会一有风吹草动就触发“报警装置”,随时准备开启逃跑模式\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2)帮助恋人找到适合自己的调节方法,鼓励他及时排解负面情绪。\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时候,另一半的回避主要是\u003Cb\u003E外界因素\u003C\u002Fb\u003E导致的,比如最近工作压力很大,或者和老板同事处得不开心。\u003Cb\u003E带着满满的负面情绪,可能两人间的些许矛盾都激活他逃避的冲动\u003C\u002Fb\u003E。要避免为外界因素“背锅”,我们可以鼓励对象积极健身,时不时和朋友出去打球,或者聚会时大吃一顿。\u003Cb\u003E当恋人找到宣泄负面情绪的方法,并且形成及时调整的良好习惯,那就不容易堆积情绪到临界点而选择逃避\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3)给恋人提供稳定的情感支持,让他体会到被理解和接纳的感觉,逐渐建立对亲密关系的信心。\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对象有回避型的依恋模式,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u003Cb\u003E强烈的焦虑和不信任感。TA总担心感情会破裂,我们离TA而去。\u003C\u002Fb\u003E要破解这一点,就需要用坚定的言语,神态和肢体动作告诉对方:“亲爱的,我会在这里陪着你,不离不弃。”在TA想要躲闪的时候,默默地给TA空间调整;当TA需要温暖的安慰时,也及时出现满足TA的心理需要。经过数次的试探,恋人会慢慢相信:“有人愿意包容我,给我理解和支持。”\u003Cb\u003E积累足够的安全体验后,另一半也会改变对感情的悲观预期,不会再对承诺那么顾虑和回避\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4)和恋人一起理解他的情绪,引导他用语言来表达自己。\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如果情绪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那就很有可能通过行为来传递。而我们的感受就像一面镜子,能够照射出另一半想要让我们了解的“潜台词”。\u003C\u002Fb\u003E比如当自己希望另一半多说些甜言蜜语,让我们获得情感安慰却没有回应时,就可以利用自己的情绪去理解恋人:“亲爱的,当你没有回应我的时候,我真的感觉很失望,很痛苦,也很没有安全感。你是不是感觉心里没有底,担心满足不了我的期待呢?”而等他说:“是啊,我心里很焦虑,总担心……”的时候,就可以\u003Cb\u003E引导他慢慢打开话匣子,把内心的顾虑都讲出来,而不是一味地用逃避来呈现自己的负面情绪\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远程心理咨询请私信联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经授权发布的案例可见:\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zhuanlan.zhihu.com\u002Fp\u002F\&\u003E(个案记录1)自愈力:在苦难中灿烂的向日葵女孩 - 知乎专栏\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个人公号 : 宇辉心理 (yuhuixinli2017)。关注实操和自我成长,倾听陪伴你的咨询师,欢迎关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我和堆糖网合作的恋爱情绪管理课\u003C\u002Fb\u003E(视频形式加线上互动):\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link.zhihu.com\u002F?target=https%3A\u002F\u002Fwww.duitang.com\u002Fclass\u002Fcourse\u002Fdetail\u002F%3Fcourse_id%3D92\&\u003E堆糖Class\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7:59:02.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381,&likeCount&:1873,&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5:59:02+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2.zhimg.com\u002Fv2-157a9d2d83f95d3c7c961dfea7f378ca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381,&likesCount&:1873},&&:{&title&:&SR001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总为达不到别人的期待而自责怎么办?&,&author&:&IMauriceQ&,&content&:&\u003Cp\u003E\u003Cb\u003E被认证小黄标盖住的一句话简介\u003C\u002Fb\u003E:武大心理学学士,宾大教育学硕士\u002F留美的心理咨询师,提供远程咨询服务\u002F了解详情和预约可私信或公众号(ID: yuhuixinli2017)\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7e72a9df4739dedff86872.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5\& data-rawheight=\&91\&\u003E\u003Cp\u003E好像总有这样的时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明明很用心地学习,爸妈却一再讲别人家的孩子。看到他们一脸羡慕,我们心里很愧疚:“如果再优秀一点该多好。”已经拼命地省钱,但经费只够搓一顿馆子。发现女朋友连饮料都舍不得点,自责一下子涌上心头:“能让她没那么委屈就好了“工作失误耽搁了进度,内疚感一下子炸锅:“事情做得那么烂,哪还有脸见老板和同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为什么我们总会被内疚感消耗,没法心安理得地生活?\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u003Cb\u003E镜中我 (looking-glass self)\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p\u003E心理学家Cooley () 认为,\u003Cb\u003E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他人评价的感知\u003C\u002Fb\u003E。如果从父母紧皱的眉头中读出“你让人失望”的想法,我们也会潜移默化地接受这个观念,转化成“我很差劲“的自我评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同时,很多家长把“挫折”和“耻辱”联系在一块,不断将这种观念灌输给孩子。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考得那么差,我的脸都被你丢光了。”“就你这幅德性,连XX一根手指头都比不上。”当小孩因为犯错而被羞辱,他们会逐渐\u003Cb\u003E内化\u003C\u002Fb\u003E“做不好就要挨骂”的关系模式,甚至内心产生一个\u003Cb\u003E自我谴责的声音\u003C\u002Fb\u003E。即便有天离开原生家庭,来到温暖鼓励的环境,这个严苛的声音仍会不停回放,让我们在犯错时有强烈的内疚感。\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d51a641f.gif\&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177\& data-thumbnail=\&https:\u002F\u002Fpic2.zhimg.com\u002Fv2-d51a641f_b.jpg\&\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u003Cb\u003E归因方式 (attribution)\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p\u003E心理学家Weiner (1972) 认为,人们对于行为原因的推断,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控制点(locus of control)\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导致这个结果的是内部或外部因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稳定性(stability)\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个因素是稳定的还是易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可控性(controllability)\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影响因素是可控还是不可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活得心安理得的人,一般把成功归为内因,把失败归为外因。工作做得好是自己能力出众,出现失误是运气太差。即便对错误进行反思,他们也倾向于找易变而非稳定的因素。任务没办好,那就多花时间提高专业技能,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他们不会觉得自己能力太差,内心充满自卑和焦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总被内疚感困扰的人,太习惯\u003Cb\u003E把责任全往身上揽\u003C\u002Fb\u003E。项目不顺利,就一直挑自己毛病,仿佛他们是“罪魁祸首”,导致错误的所有原因。他们就像主动的“背锅侠”,把别人的“锅”也算在自己头上,很少从外界找原因。当所有责任都一个人扛,三分的愧疚感会\u003Cb\u003E放大\u003C\u002Fb\u003E到七分,沉重得喘不过气来。\u003C\u002Fp\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u003Cb\u003E认知应对策略 (cognitive coping strategy)\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p\u003E有研究者表示,自我谴责(self-blame)是一种\u003Cb\u003E自我保护策略\u003C\u002Fb\u003E,是我们应对外界压力的方式 (McCrae, 1984)。很多人凭经验感觉,面对人际冲突时先自我攻击,能有效缓解对方的愤怒,降低被伤害程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女朋友看到我们打游戏而不爽,矛盾升级。如果显得很懊恼,狠抽自己一顿:“我怎么控制不了这手,真该剁掉”,冲突可能会有所缓和。表现出愧疚感,或许是在传递信息:“我已经惩罚过自己,你别生气了好吗?”自责会帮助我们缓解矛盾,避免更严重的伤害。\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38da81b4f513f90cd8caa8.gif\&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45\& data-rawheight=\&130\& data-thumbnail=\&https:\u002F\u002Fpic1.zhimg.com\u002Fv2-38da81b4f513f90cd8caa8_b.jpg\&\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那该如何调整自我谴责的倾向?\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1 明确让自己内疚的群体,降低“与世界为敌”的心理负担\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问到是否做得不好就要自责,被钉在耻辱柱上,有来访者稍带迟疑地说:“我不这样觉得,但是其他人都是这样想。”如果继续追问其他人是谁,答案可能是父母,老师,或者朋友。如果把周围的态度当做所有人的看法,反抗就像在与“全世界为敌“,会引起极大的恐慌。当明确意识到,只是身边而非所有人都这样想,调整“犯错就要自责“的观念就不再那么可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2 明确自我边界,不把取悦别人当做存在的意义\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习惯性自责的人,和他人的界线模糊不清,宛如一个整体。如果在内心世界里,自己和他人是附属与主导的关系,那会很自然地用取悦他人来确认自我价值,为无法满足对方而焦虑和害怕。所以要明确人际界线,在内心告诉自己:“双方是平等的,他可以对我有想法和期待,但我有权力选择满足或不满足。”当我们处在平等的位置上,不给对方主宰和随意评判自己的权力,愧疚感也会减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3 不断累积正向的自我认同感,对挫折经历“冷处理”\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自我认识就像太极图,有“阴”和“阳”两个部分。当某个部分占据主导时,自我形象就呈现出“积极”或“消极”的基调。如果从前累积了太多因为失败而被羞辱的经历,我们会逐渐发展出消极的自我评价,更容易在失败时自我谴责。所以要寻找一些积极的“例外”——遭遇失败,但得到关心和鼓励的经历。当我们接受挫折的存在,并将目光更多地放到正面反馈上,自我形象会逐渐从消极向积极转化,“挫折”和“羞耻”的联系也随之变淡。\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b4a5f59a4ae.gif\&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97\& data-rawheight=\&289\& data-thumbnail=\&https:\u002F\u002Fpic3.zhimg.com\u002Fv2-b4a5f59a4ae_b.jpg\&\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4 适度从外界找原因,将重心放在可控易改变的内部因素上\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所有的“锅”都自己背,即便一个小错误也会压力山大。不是要推卸责任,而是需要看到外因的影响。比如职场新人犯了错,除了检讨自己,也可以想想公司的培训制度是否完善,任务安排是否合理。如果没有资深员工带,一上手就是高难度工作,那犯错也很能理解。与其责怪自己能力太差,内心很绝望,不如把问题归结到可控可快速调整的内因,让自己找回信心和胜任感。比如数据出错,是因为统计技术掌握不到家。通过看工具书或者网络教程,自己就能把漏洞补上工作做好。如果把问题分解成可操作的目标,通过努力弥补错误,愧疚感也会有所缓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5 使用更成熟的防御机制,以较小的代价缓解人际冲突\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Garnefski, Legerstee, Kraaij, van den Kommer, and Teerds (2002) 等研究者发现,自我谴责虽然是一种应对策略,但是使用也会付出很多代价:更高的抑郁和焦虑水平。这个结论对青少年和成人都适用。或许更好的方式,是用共情和计划来缓解对方的愤怒。比如女朋友因为自己没时间陪伴而生气,我们可以真诚地道歉:“亲爱的,真的很对不起。在你需要的时候没有及时出现,我能想象你有多委屈和难过。”之后自己再加倍补偿缺席的时间,陪她逛街,旅行,好好安抚对方的情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生活在社会里,每个人都难以完全摆脱他人的影响。但我们至少可以审视那些“理所当然”的观念,知道自己有选择接纳或拒绝的权力。当我们能够主导自己的生活,不做其他人的附庸或响应者,外界的期待也无法再扰动我们内心的安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远程心理咨询请私信联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经授权发布的案例可见:\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zhuanlan.zhihu.com\u002Fp\u002F\&\u003E(个案记录1)自愈力:在苦难中灿烂的向日葵女孩 - 知乎专栏\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原文首发于个人公号 : 宇辉心理 (yuhuixinli2017)。有趣有料的心理学公号,聚焦自我探索与实操,欢迎关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公号福利\u003C\u002Fb\u003E:即日起关注我的个人号并留言,我将挑选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回答并整理成文。具体方式可后台菜单“我要上问答”了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References\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Cooley, C. H. (1902). The looking-glass self. O’brien, 126-128.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Cooley, C. H. (1992). Human nature and the social order: Transaction Publishers.\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Garnefski, N., Legerstee, J., Kraaij, V., van den Kommer, T., & Teerds, J. (2002). Cognitive coping strategies and symptoms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A comparison between adolescents and adults. Journal of Adolescence, 25(6), 603-611.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McCrae, R. R. (1984). Situational determinants of coping responses: Loss, threat, and challeng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6(4), 919.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Weiner, B. (1972). Attribution theory,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the educational proces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42(2), 203-215.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7:50:44.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28,&likeCount&:94,&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5:50:44+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4.zhimg.com\u002Fv2-c86a1cf45f147a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28,&likesCount&:94},&&:{&title&:&RL007 “我爱你,但不敢靠得太近”|为什么害怕和恋人过于亲密?&,&author&:&IMauriceQ&,&content&:&\u003Cp\u003E\u003Cb\u003E被认证小黄标盖住的一句话简介\u003C\u002Fb\u003E:武大心理学学士,宾大教育学硕士\u002F留美的心理咨询师,提供远程咨询服务\u002F了解详情和预约可私信或公众号(ID: yuhuixinli2017)\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7e72a9df4739dedff86872.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5\& data-rawheight=\&91\&\u003E\u003Cp\u003E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和恋人的感情升温时,突然感觉很焦虑,想要逃避承诺和进一步的关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交往的小哥哥邀请自己去旅游,特别不想住单人间,害怕两人世界时他有亲密的暗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恋人提出换情侣头像,在朋友圈公开。自己一下子很犹豫,总担心有一天感情破裂,高调秀过的恩爱都变成笑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时候我们明明很喜欢一个人,内心却充满种种顾虑。总担心有不好的事情会发生,自己会受严重的伤害。当恋人感觉到我们的逃避和抗拒,他可能会认为我们爱得不够,内心充满强烈的挫败感。\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76b4e5b92.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80\&\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为什么我们总是害怕太亲密,敞开心扉去爱另一半?\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1自卑感转化为对恋人的怀疑,对感情有强烈的不安\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随着亲密关系的推进,我们会慢慢暴露真实的一面。或许从外表上看自己独立而自信,能把工作和人际关系处理得很好。但我们内心清楚,如果把伪装的面具卸下,自己内心其实住着一个自卑的小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TA不相信自己值得被爱,所以拼命把工作和社交做好,用外界的肯定来确认自身的价值。如果真的敞开心扉去爱一个人,真实的状态必然会被对方看到。当他发现那个胆怯又懦弱的小女孩,还会愿意和她在一起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如果我们无法与自己和解,接纳自身的不完美,也会把自我厌恶投射到恋人身上\u003C\u002Fb\u003E。感觉在看到我们真实的状态后,他会嫌弃地离开。不欣赏自己,我们也不会对另一半有信心,觉得这段感情能长久地维系下去,内心充满安全感。\u003Cb\u003E对感情恐惧,或许也扎根于自卑感和无法自我接纳的状态\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cb378f3c34b1ce215076bbb3d7152c3e.gif\&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80\& data-thumbnail=\&https:\u002F\u002Fpic1.zhimg.com\u002Fv2-cb378f3c34b1ce215076bbb3d7152c3e_b.jpg\&\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2缺乏练习机会,需要时间去适应新的关系模式,克服心中恐惧\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些女孩子从小家教很严,父母不赞成过早谈恋爱,会给她们灌输“早恋有害论”。长大后不能晚于十点回家,交的男友需要经过父母把关。\u003Cb\u003E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她们很少有升华感情的机会,更适应情感浓度较低的亲密关系\u003C\u002Fb\u003E。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把亲密关系用水温来做比喻,她们的舒适区就是“温水”,不习惯太多的激情和承诺。\u003Cb\u003E如果从“温水”切换到“热水”模式,就需要我们跳出舒适区,进入一个相对陌生的领域。\u003C\u002Fb\u003E未知的东西是最让人恐惧的。如果没有把握能适应得很好,自己也不敢轻易跨出这一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再加上缺乏经验,我们会把父母的话当做真理,不知不觉中将亲密行为妖魔化。觉得它是危险的,会带来严重的伤害并让人后悔,因为扭曲的想象将恐惧无限放大。\u003Cb\u003E如果把自己交出去就像一个“life or death”的选择,自己也会因为事情的严重性而感到紧张\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3曾在亲密关系中受过伤害,不敢再轻易地相信\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害怕深入的亲密关系,有时不是因为恋人不够好,而是在上一段感情中受过太多伤害\u003C\u002Fb\u003E。掏心掏肺地对前任好,换来的却是他的冷漠和不耐烦。完全地信任和投入这段关系,最后却被那么轻易地放弃,好像自己对他一点都不重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我们收到太多负面的反馈,内心可能充满了挫败感,对亲密关系感到很害怕。或许连自己都没意识到,心里其实将“信任”与“伤害”紧紧联系在一起,不敢轻易放下防备去爱一个人。\u003Cb\u003E所以不是恋人存在什么问题,而是我们对亲密关系有深深的怀疑\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带着这种悲观和不信任的心态,我们总能找到很多证据来验证自己的想法。电话和信息晚回一些,自己就感觉对方变冷淡了,甚至在外面有人。冲突时恋人没有及时哄自己,立刻担心他会不会像前任,对自己的感受完全不在乎。\u003Cb\u003E当我们内心认定感情是值得怀疑的,不管恋人怎么说怎么做,自己都会充满担心。内心的看法,有时会比他实际的表现影响更大\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那该如何调整对亲密关系的恐惧?\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1接纳内心那个“不够好”的小孩,与自己和解\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总把接纳自己挂在嘴边,那究竟应该如何做呢?首先在认识上就要先自我调整,告诉自己不是非得很完美才有被爱的资格。“如果连我都嫌弃内心的小孩,还有谁会去欣赏TA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当我们放下功利的评判标准,不因为真实的自己不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而排斥TA,内心的冲突也会缓解很多\u003C\u002Fb\u003E。自我厌恶减少了,我们就不会把这种感觉过多投射到恋人身上,总害怕他嫌弃自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2累积因为我是我而被爱的经历,改变内心的自我形象\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自我被否定时,我们会尝试隐藏真实的自己,迎合外界的期待。但即便获得别人的认可,这一切也归功于那个假面的自我。内心的小孩一直处于得不到肯定,自卑恐慌的状态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所以一个解决办法,是在适应社会游戏规则的同时,有自己内心的坚持,并向懂得的人开放\u003C\u002Fb\u003E。当我们发现,并不是所有人都只看你成不成功,有些人还在乎你是谁时,那内心的小孩会得到很大的鼓励。如果能不断累积这样的体验,有更多因为真实自我而结交的朋友,对内心小孩的评价也会慢慢从消极向积极转变,避免因为自卑而恐惧感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3和恋人沟通,给自己更多跳出“舒适区”的时间\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温水煮青蛙,它能够慢慢适应升高的水温。立刻把青蛙放到沸水里,它会立刻跳出来。习惯了“温水般”的亲密关系,突然被恋人要求更多的激情和承诺,我们当然会感觉很恐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可以这样告诉另一半:“亲爱的,我这个人比较慢热,对感情也没太多经验。我需要多点时间去适应,不是对你冷漠和排斥。”\u003Cb\u003E可以从拥抱和亲吻开始,对自己和另一半的身体慢慢探索,循序渐进地进行亲密行为\u003C\u002Fb\u003E。当有缓冲期和足够的心理准备,自己的恐惧感会相对较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4分清过去与现在,不把对前任的怀疑转移到现任身上\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现实会影响我们内心的想法,而我们内在的声音,也会影响看待现实的态度。被前任伤得很深,我们可能对亲密关系怀疑和恐惧。\u003Cb\u003E只要出现在恋人这个位置上,不管他是谁,都会把这些负面情绪激发出来\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可以把亲密关系看成是一盘拼图。或许有一块是痛苦,让我们心碎的,但是这只是拼图的一部分。我们仍然有其他独立的碎片,有被爱被在乎的可能。所以在对亲密关系感到恐惧时,可以告诉自己:“\u003Cb\u003E过去只是拼图的一块,和现在彼此独立。这段感情可以是不一样的,我要了解真正的他\u003C\u002Fb\u003E。”当我们分隔开过去和现在,把前任的影响留在过去,恐惧感也会有所降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984f19dead94ed88ebf3.gif\&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320\& data-rawheight=\&180\& data-thumbnail=\&https:\u002F\u002Fpic2.zhimg.com\u002Fv2-984f19dead94ed88ebf3_b.jpg\&\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5保持适度的边界感,寻找更多情感支持的渠道\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些人一旦深爱,就会把恋人当成全部。整个世界围绕对方转,不再有自己的生活。如果对象变得冷淡了,就像抽掉唯一的情感支撑,带给我们的打击是毁灭性的。所以毫无保留去爱的人,往往被伤得最深,也最容易追问:“如果他不喜欢我了怎么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可能解决的方法,是\u003Cb\u003E在爱对方的同时,仍然经营自己的生活,寻找更多获得情感滋养的方式\u003C\u002Fb\u003E。自己有一群好哥们或闺蜜,也不要因为恋爱而完全疏远对方。可以周末抽时间出来打打球,逛逛街,感受朋友情感上的支持。喜欢画画和旅行,也不用为感情放弃所有爱好,可以在对方没空陪伴自己时,享受独处的乐趣。\u003Cb\u003E有多个情感支点,我们就不再那么恐惧被抛弃时的无助感\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与内心不完美的自己和解,学会在两人世界与自我间找到平衡,我们的亲密关系会进展得更顺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远程心理咨询请私信或公众号了解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经授权发布的案例可见:\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zhuanlan.zhihu.com\u002Fp\u002F\&\u003E(个案记录1)自愈力:在苦难中灿烂的向日葵女孩 - 知乎专栏\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原文首发于个人公号 : 宇辉心理 (yuhuixinli2017)。有趣有料的心理学公号,聚焦自我探索与实操,欢迎关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我和堆糖网合作的恋爱情绪管理课\u003C\u002Fb\u003E(视频形式加线上互动):\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link.zhihu.com\u002F?target=https%3A\u002F\u002Fwww.duitang.com\u002Fclass\u002Fcourse\u002Fdetail\u002F%3Fcourse_id%3D92\&\u003E堆糖Class\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4:02:24.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145,&likeCount&:1198,&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2:02:24+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1.zhimg.com\u002Fv2-9ac956bfb5d0abdb668fc9b756ff6501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145,&likesCount&:1198},&&:{&title&:&RL008 “我爱你,但说不出来”|为什么在恋爱中习惯被动?&,&author&:&IMauriceQ&,&content&:&\u003Cp\u003E\u003Cb\u003E被认证小黄标盖住的一句话简介\u003C\u002Fb\u003E:武大心理学学士,宾大教育学硕士\u002F留美的心理咨询师,提供远程咨询服务\u002F了解详情和预约可私信或公众号(ID: yuhuixinli2017)\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7e72a9df4739dedff86872.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5\& data-rawheight=\&91\&\u003E\u003Cp\u003E在恋爱中,我们似乎习惯了被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吵架时说了伤人的话,心里很后悔,但道歉的话总是说不出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冷战时总是小哥哥主动和好,就算超级难受,自己也不想放低姿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无论对方做了多少,自己都很难给承诺,虽然他会非常失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恋爱让人亲密,我们却像活在自己的保护壳里。默默享受恋人的好,关系都是他来推动,自己很难主动跨出那一步;发生冲突时,总是害怕去面对,情愿眼睁睁地看着对方失望,心寒,最后关系彻底破裂。\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5e730a858e1c912869bce.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854\&\u003E\u003Ch2\u003E\u003Cb\u003E为什么习惯了被动,让自己和恋人都受折磨?\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1
害怕主动让自己变得卑微,不被对方珍惜\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有些人把亲密关系看作一场“权力的游戏”,爱得多的一方会先输掉\u003C\u002Fb\u003E。他们担心,如果自己表现得很在乎,很主动,会不会散发出一种信号:“我需要你,离开你我会活得很痛苦。”要是对方把握住自己的“软肋”,就处于上风位置,对自己没那么在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们深信:“如果首先跨出一步,自己就会贬值,变得一点不重要。”在这样的想象中,“主动”和“卑微”联系在一起。而处于被动的状态,虽然可能错过一些美好,\u003Cb\u003E但我们至少是安全的。恋人不会变得有恃无恐,让自己付出真心又被狠狠地伤害\u003C\u002Fb\u003E。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主动去信任一个人,表达自己的爱和需要,当然有风险。因为我们放下戒备,处于没有防护的脆弱中。\u003Cb\u003E如果没有信心遇到冲突时有效解决,把亲密关系长久地维系下去,碰到最坏的情况也有自我疗愈的能力,那主动就会带来强烈的恐惧感\u003C\u002Fb\u003E。我们情愿消极等待,蜷缩在保护壳里什么都不做。 \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c9adddccf939527fcbef6c.gif\&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41\& data-thumbnail=\&https:\u002F\u002Fpic3.zhimg.com\u002Fv2-c9adddccf939527fcbef6c_b.jpg\&\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2
担心付出真心又没有回应,被恋人深深地伤害\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选择被动,也可能是受过太多伤害,对恋人严重缺乏信任感\u003C\u002Fb\u003E。或许我们曾经主动过,完全地依赖一个人,什么都愿意为他做。但是真心换来的不是珍惜,而是对方越来越恶劣的态度。不管付出多少都像是理所当然,自己的感受他一点都不在意。经历过这样的失败,我们对感情会很悲观,不敢再轻易交出自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同时,如果内在自我不够强大,防御能力很弱,那恋人回应慢半拍都会让我们焦虑,本能地想要缩回保护壳里\u003Cb\u003E。当我们越弱小,就越需要安全的环境,通过对外界的控制来弥补内心的缺失\u003C\u002Fb\u003E。要是恋人满足不了这种期待,预估亲密关系的风险超出应对能力,那我们也很难鼓起勇气主动一点。\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f50b2e82dbe0b07dc4a36c34f552585d.gif\&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77\& data-thumbnail=\&https:\u002F\u002Fpic3.zhimg.com\u002Fv2-f50b2e82dbe0b07dc4a36c34f552585d_b.jpg\&\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3
把主动想象得很难,没有信心把事情做好\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有些人习惯放大结果,用困难的情况来吓自己,最后沉浸在担心中无法行动\u003C\u002Fb\u003E。或许在冷战时,我们想主动表示一下,但心里突然会想:“如果他甩脸色,对我冷嘲热讽,甚至说要分手怎么办?”感觉事情太沉重,我们不知道怎么办,那情愿装鸵鸟不去面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不考虑现实状态,一味把自己放到特别困难,难以应对的局面里,那主动真的变得很可怕。但很多时候,极端的情况并没有发生,现实也不是地狱难度。\u003Cb\u003E不能把目光放在此时此刻,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对困难的预期,那我们很容易被内心的焦虑带跑\u003C\u002Fb\u003E。总往最坏的情况想,失去主动出击的信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把目标制定得太高,也容易让自己有挫败感,不愿去尝试\u003C\u002Fb\u003E。前一天还是任性的小公举,第二天为了让恋人不再生气,就想做百依百顺的女朋友。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目的性太强,操之过急,我们心理上也很难迅速地改变和调整。如果这个计划连自己都难以接受,也不会有很强的动力去做,逐渐从被动向主动转变。\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0b0b72bccd64b.gif\&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11\& data-thumbnail=\&https:\u002F\u002Fpic1.zhimg.com\u002Fv2-0b0b72bccd64b_b.jpg\&\u003E\u003Ch2\u003E\u003Cb\u003E那该如何调整恋爱中被动的状态?\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1
寻找积极的“例外”,不断累积主动带来的正面反馈\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想到亲密关系,我们或许会深信,它是一场权力的较量。首先迈出一步会显得尤为艰难。我们可以问问自己:“\u003Cb\u003E有没有过例外的经历,主动出击又不被对方套路呢?\u003C\u002Fb\u003E”如果有的话,当时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当我们知道如何主动会带来好结果,内心的顾虑也会有所减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知道该怎么做,我们就可以尝试在生活中“复制”这样的积极体验\u003C\u002Fb\u003E。自己可能发现,主动去关心恋人,但是又不把对方当成“救命稻草”,好像离开他就活不下去,这样的状态最理想。那就把这个方法用到现在的感情中,看看效果如何。如果收获的是正面反馈,自己先跨出一步也被恋人珍惜,那我们的害怕会减少,主动也逐渐从“例外”向“日常”转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2
不断修炼内在自我,增强抗风险能力\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总是担心可怕的后果,不敢主动,也是因为自己感觉风险超出应对能力,我们无法承受。正因为自我比较脆弱,我们倾向于蜷缩在“被动”的保护壳里,不愿冒险首先跨出一步。\u003Cb\u003E如果面对最坏的结果都能承受,有解决方案,我们内心的恐惧感也会大大减少\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自己需要把害怕具体化,一条条记录下来,然后思考可以调整和改变的地方\u003C\u002Fb\u003E。比如自己无法想象主动对一个人好,然后又失去他的局面。那就可以问自己:“如果有一天没有他,我该如何自己生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可以\u003Cb\u003E分配好两人世界和自己生活的比重\u003C\u002Fb\u003E,留百分之三四十的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害怕工作焦虑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