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幽门螺旋杆菌多少会不会得胃癌

【摘要】:胃癌仍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肠型胃癌发生的先决条件,其根除可降低胃癌发生危险性。但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中最终仅1%的患者发生胃癌,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在一些患者中起重要作用。根除幽门螺杆菌作为胃癌一级预防策略已被提出。但是,是普遍筛查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治疗所有阳性者,还是根据当地条件,在评估可行性、疗效和不良反应后进行实施尚有争议。基于我国情况,当前似乎采取后一种策略更加妥当。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高承霞;严祥;韩俭;魏莲花;王琼;;[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年11期
章玉涛;王加启;赵圣国;孙鹏;卜登攀;周凌云;李发弟;;[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张勇;李锦霞;;[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2年09期
胡纪文;熊建辉;张永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年20期
舒颖;张平安;魏新素;叶芳丽;杨相升;;[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2年06期
高承霞;严祥;韩俭;王琼;;[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3年01期
吴炜景;李立平;林延超;陈婷婷;谢子英;马艳春;赵亚刚;;[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年06期
梁晓萍;杨焕丽;张粉娟;邵明明;武永红;;[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年16期
王宏彦;徐宝宏;吴海波;;[J];中国医药科学;2013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振坤;汪金云;王巧燕;孙正林;田翔;;[A];全国高血压防治知识推广培训班暨健康血压中国行福建漳州会论文综合刊[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石绍顺;[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年
王瑞峰;[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李京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谢建辉;[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2001年02期
;[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2001年05期
;[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2001年08期
;[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2001年12期
;[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2001年01期
张伟军,林智宏,王震宇;[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4年04期
康维明,于健春,张群,陈军,樊跃平,梁乃新;[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袁立新;龚承友;;[A];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CMIT-2004)论文汇编[C];2004年
王静;贾立群;王晓曼;;[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邱晓晖;章辉庆;李双生;穆玲;;[A];2006年华东六省一市暨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任宏伟;简继华;叶杏萍;;[A];湖北省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肿瘤介入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韩力群;张化诚;;[A];2004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万晨旭;陈江华;张金元;;[A];中华医学会第11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吴云林;朱黎明;;[A];第二十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佟建华;袁媛;陈彦杰;;[A];第二届全国医学科研管理论坛暨医学科研管理处(科)长论坛论文集[C];2009年
吕有勇;;[A];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订购知网充值卡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

又到了每年的体检季,很多人在体检中被查出幽门螺杆菌呈阳性或是弱阳性,也有一些人,每年体检幽门螺杆菌呈弱阳性。有读者致电,幽门螺杆菌真的和胃癌有关系吗?反复感染会增加患癌风险吗?自己是怎么被感染的?是否可以彻底治好?

西京医院消化五科时永全主任介绍,在我国幽门螺杆菌平均感染率为57%左右,西安市幽门螺杆菌平均感染率为60%左右,处于全国平均值。感染幽门螺杆菌后,确实与胃癌有一定的关系。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比正常人可增加6倍左右的风险,而消灭幽门螺杆菌后,可降低30%—40%胃癌发生率。但由于感染幽门螺杆菌而诱发胃癌的比例仅为1%,并且从幽门螺杆菌到胃癌,需要15年—20年,甚至更长,所以说单纯的感染幽门螺杆菌并不可怕。

即使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如果没有明显的感觉,也不需要治疗,时永全主任说。但如果患有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贫血、子癫等疾病,幽门螺杆菌同时为阳性,为防止诱发胃癌,应尽快彻底治疗;凡是胃癌高危人群,如:出生在胃癌高发地区的人、直系亲属有胃癌患者、嗜烟、酒、喜欢吃辛辣刺激食物、作息时间不规律、生活方式不好的人,如感染幽门螺杆菌,也应及时治疗。另外,对于有腹胀、胃部隐痛、反酸等明显胃部不适的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后也应及时治疗。

西安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庄坤说,西安市中心医院在2013年1月—6月,对门诊22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做过调研发现,患者对原先治疗幽门螺杆菌常用的三联抗生素耐药率

较2008年调研结果有所升高。这与老百姓平时滥用抗生素、抗生素使用量不足、时间不够有着很大的关系。目前对于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来说,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四联抗生素,最少吃两周,即使没有症状,只要开始吃药,就须使用够时够量。时永全主任说,反复的感染,不会增加胃癌风险,却会增加耐药的风险。因为治好再被感染的几率仅为3%—10%,如果反复感染就应考虑是治疗不彻底,反复治疗便会增加抗生素耐药性。

时永全主任说,抽血检查主要是检查体内抗体的,曾经感染过、现在正在被感染都会呈现出弱阳性或是阳性,而要确定是否正在感染,需通过碳13或碳14以及做胃镜的方式来确定,这三种方式的准确率都可达90%—95%,但因为碳14有一定的辐射,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备孕的人最好不要选择。庄坤副主任提醒,对于治疗幽门螺杆菌的患者来说,在四联抗生素停药一个月后,需再次复查,以确保彻底消除。

口口传播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径

在感染人群中,家长传给孩子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径,时永全主任说,孩子在母亲的子宫内是无菌的,即使母亲已经感染幽门螺杆菌,也不会传染给孩子,但在孩子出生后,家长近距离的给孩子喂奶、喂饭,甚至自己尝试后再给孩子喂都会将幽门螺杆菌传染给孩子。

庄坤副主任说,经常亲孩子的嘴、脸,近距离跟孩子说话等,也可能传染给孩子。对于成年人来说,常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近距离接触、一起吃饭也会增加感染几率。因此,无论在家,还是在外,为防止感染幽门螺杆菌,应分餐或使用公筷。

}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ecter pylori)的发现可能是廿世纪末消化医学领域最伟大的发现,它的发现打破了在胃的强酸环境下不可能有细菌存活的迷思。研究者发现幽门螺旋杆菌不但与胃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有关,甚至可能与胃恶性肿瘤有关。

目前研究者都认为最可能的感染途径是经口传染,由口腔吃进后再由粪便排出,因此在落后地区或在人口密集的群落感染率偏高,且感染的年龄层偏低,很多人在孩童时期已感染此菌。感染率不低,10岁左右约10%,60岁则约60%~65%。

三、幽门螺旋杆菌与胃癌

幽门螺旋杆菌引发慢性胃炎,经年累月后慢性胃炎演变成萎缩性胃炎及肠上皮化生,再经由肠上皮化生演化成胃癌,因此幽门螺旋杆菌被认为是导致肠道型胃癌的可能杀手之一。但是腌渍、熏烤或盐制等含亚硝酸衍生物的食品,更被认为是重要的致癌物质。

胃癌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经过慢性萎缩性胃炎发展到胃癌,最终只有不到1% 的患者会发生胃癌。胃炎,就算是长期胃炎,也不一定变癌,但某种程度提高了癌变的百分比,这是一种统计学上的关系。可是我们也不能小看这1%,你可不想做这1%对不对,况且,胃痛也不好受,还是要好好的养胃啊。

胃癌的形成并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的,从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到形成萎缩性胃炎及肠上皮化生,再转化为胃癌,恐怕要有几十年的时间,话虽如此,幽门螺旋杆菌仍被国际癌症研究会(IARC)列为第一类致癌物,我们仍是不可掉以轻心。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胃癌幽门螺旋杆菌多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