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中国高中生叛逆严重怎么办教育的“严管”与“散养”的两种教育

  刚开学,收到小儿子班主任的短信:学生作业不符合要求,放学后在学校重做作业,请家长协助·····最后一句话让我有点儿烦,但很无奈,回短信:谢谢老师。  如果我在意儿子的学习成绩的话,我在家长签字的时侯顺便看看他的作业,再指导指导就行了······实际上,我有意不看,总是按照儿子的要求在老师规定的位置签符合老师要求的内容。  唉,现在的老师,用那点所谓“知识”拼命向孩子们脑子里灌,这还不算,老师还要给家长布置作业,好像“学习”是天大的事似的。  前几天跟一位高校的校长闲聊,话题转到我小儿子身上。  校长:你小儿子是不是有点天才?
  我说:有可能。
  校长:你发现他身上有明显的缺陷吗?   我说:没有,他很健康,发展全面。
  校长:你对儿子不关心,孩子凡有过人之处,必定有明显不足。  我说:冤枉啊,怎么可能!我家的孩子是散养的,别人家的是圈养的。你是根据圈养的经验得出的结论。  什么是圈养?见过养鸡场、养猪场了吗?那就是圈养。家就是第一个圈,从少就给他灌输要出人头地。能出人头地的,就是好的、对的;  然后严格要求,不惜血本,有钱的人家,要花钱上双语幼儿园,家境一般的家长也要找个能学点“东西”的幼儿园。
楼主发言:67次 发图: | 更多
  学校是第二个圈,上了小学孩子的苦难就开始了,考试至少要求95分,要努力拿100分;成绩要前5名,努力拿第一。  为了达到目标恩威并施。  先恐吓:要努力,不努力就打不好基础,就会赶不上别人,就考不上好的初中、高中、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就没钱,总之,不努力死定了。  然后励志树榜样,如果在班里第十名那就要拿第五名,方法就是别人读五遍,你读十遍。你看谁谁谁比你学习好,就是因为用功······  可是,这样的孩子永远都没有机会提拿第一,因为家长和老师这些话就是在不断地告诉孩子:你笨,你只有拼时间这么一条死路,你一定要老老实实的去死!  如果孩子不想死,于是又给他准备了另外一顶帽子“叛逆或不听话”,让你比死还难受!  除了家庭、学校还要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特长班,呵呵,跟猪和鸡的区别就是鸡和猪只有一个圈,而孩子是以爱的名义不断地从一个圈转到另一个圈。  什么是散养?散养是让孩子不受世俗是非、成败、对错、善恶观念的束缚,让他亲身去感受,去选择,有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  实际上这更难,那么多“好心人”要把他们自认为好的对的观念灌输给他,让他小受干扰,保持一个相对自由的成长的空间容易吗?
  散养的不如圈养的 比如说鸡这玩意 野鸡就是不如家鸡香
  我家的做法是上学前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只要保证安全,玩什么都行,只要与“学习”无关;  上学后还是只要做完作业玩什么都行,有人白送我收费8000元的《少年领袖》课我不要,我的理由很简单:我的儿子我都舍不得管,怎么能让别人管呢。  人生一辈子学到全部知识不过三种,即戒、定、慧。戒,有所不为;定,有所为;慧,为所欲为。戒与定多了,慧自然就小了。  定,对我的孩子来说就是玩,一定要玩,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玩出花样最好;戒,不做完作业不能玩,做完就行,好坏对错不管,交给老师。  大儿子是半散养的,区别是上学前玩的时间曾经教了几百个字,弄的我现在都觉得对不起他的同学:别人不管怎么努力只能争第二名。
  吸取教训,对小儿子一个字不教,与“学习”有关的培训一概不参加,在家只负责玩,所以小儿子玩什么都玩得好。现在考试偶尔得个第三名就要炫耀好多天。  三年级时,发神经,想给小儿子励励志:爸爸、妈妈、哥哥小学三年级时都考第一名,你不会比我们都差吧。  小儿子瘪瘪嘴:我们家只有我会开发软件。  呵呵,以后再也不提第一名的事了。
  大儿子到高三才找到玩的感觉,别人都在拼命学,他每个星期跟一帮社会青年或跳街舞或打篮球,直接后果就是腿变得比同学的腰还粗,体检得了最低分,体重严重超标,根据“科学”标准定为“肥胖”,呵呵!  高三下半年济南举办全运会,他是闭幕式演员,仅全天排练就花了半个月,前前后后共折腾了一个多月,还得意洋洋的炫耀:全部演员中只有我一个高三学生。
  离高考还有一月时,就更有创意了,让人胆战心惊:晚上一点半或两点起床,打开电视,足球赛刚好开始,看了半个月。
  高考还是考上了重点大学并且进了国家级重点班(标准的211)。
  现在跟他老师通话,老师总是夸:你儿子太优秀了,很成熟,组织能力特强······他也自夸:我在班里威信很高······
  儿子出生时我就考虑一个问题:我需要孩子给我带来什么?
  钱,不需要;  成名成家给我带来的荣耀,不需要;  完成我未实现的梦想,不需要。   答案是:我需要的仅仅是他平安、健康、幸福、快乐而给我带来的安心与满足!   孩子对幸福的理解怎样?我不知道。
  成名成家就幸福快乐吗?不一定!
  腰缠万贯就幸福快乐吗?不一定!
  位高权重就幸福快乐吗?不一定!
  既然我不知道,那么只能由他来选择。我能做的,就是保证他有实现自己幸福快乐的能力!
  他认为高人一等幸福,很好!那么他要有高人一等的能力。
  他认为作一个平平淡淡的普通人幸福,没问题!那么他要有宽广的胸怀和一颗平静的心。
  既然我不知道他的幸福标准,我就把选择幸福的权力尽可能完整的留给他,不让别人把似是而非的幸福观强加给他,同时也把实现幸福的能力交给他。
  孩子的学习力、辨别力远超我们的想象。
  退一步说,即使把功名利禄作为幸福的标准,也没见几个仅凭学习好,就能取得成功的人,除非像陈景润这种天才(也可以说是蠢材)。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孩子长于逻辑、有的长于记忆、有的长于模仿、有的长于沟通,没法以一个标准定论谁长谁短谁好谁坏,他们应该在生活中、在与人的接触中不断地比较总结他自己的长板和短板,并学会如何扬长补短,但现在学校教育最薄弱的就是这一点,学习成绩的高低成了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别跟我提三好学生之类的话题,你都不信)。
  我之所以让孩子随便玩,是因为他玩的总是他最感兴趣的东西,要玩得好他必须不断思考,不断总结,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想办法改进,然后主动学习自己要玩所需要的知识。
  简单说,那是因为你有能力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所以不需要这些,为什么你有这些?因为你从小认真学习,拼命学习,所以有了更好的社会地位,不缺钱,你觉得自己不自私吗,你一样自私,你也是让儿子替你完成梦想,但是玩的梦。但你儿子呢?如果这么玩着,他能像你现在这样,还有能力保证他儿子的幸福吗?
  小儿子九岁就无师自通开始编写软件,他肯定不是天生就会编写,他是对此有强烈的兴趣才会主动学习。  有朋友据此认为这是小儿子的特长,建议请个名师指导,我不同意:喜欢编程是他现在的爱好,过一段时间他的兴趣可能就转移到别的地方去了。  他最有价值的收获是主动学习的习惯和敢于创造的精神,学到的知识和技巧虽已远超他的同龄人,但这对他来说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而名师指导的却恰恰是专业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妨碍了他向更广阔领域发展的可能性,不但无益而且有害。
  山锐则不高,水狭则不深。   9月15号到东营刘希林处吃他散养的鸡,回来后再到邹平北牧农场李新征处吃散养的猪。鸡和猪每天都吃,为什么还要跑那么远的路,因为散养的比圈养的味道好。  鸡和猪都是散养的好,何况孩子!
  我说的散养是针对现在有圈养条件的家庭来说的。现在还有一些父母整天在为生计而到处奔波,根本就没有能力关注孩子,象这种孩子我也接触了不少,这种情况不在在本文考虑之内。将在合适的时间专门讨论。  下面介绍一些散养细节:  两个儿子的作业我都不看,但两个儿子情况不同:  大儿子很省心,一直都是老师表扬的对象,不用看。我要做的就是把他赶出去玩,不过他经常是一会儿就失望而归,因为邻居家的孩子都在家里“学习”。随便补充一下,在家学习的孩子玩的没我儿子好,高考中考成绩也是这样。  我对小儿子的作业之所以不看,是因为小儿子的作业开始上学时写的有些惨不忍睹,字很难看,错误也多,看了总是忍不住要批评他,一批评,他好长时间没精神玩。  再一个,我的字写得也很难看,象蛆爬的,高中所有的语文考试作文从未超过25分(满分50),因为我写的字老师没法看。后来我也发现规律了,作文只认真写一段,其他乱写,写满卷子就行,反正没人看,唯一的好处是作文从不跑题,因为老师根本就不看,跑了题也没人知道。
  粗心马虎也是我的特点,像物理化学这样的科目也从未考过满分,粗心常常是失分的唯一原因,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我做不到做不好的让小儿子做到,说话底气不足,好像也不太合理。  所以结果就是:好的也不看,不好的也不看,只是签字。  当然我不看还有另外的想法,我相信儿子比我聪明,我做不好的他会有办法做好,我做不到的他有办法做到。   我不看作业不代表我不管,考试后卷子一般会让家长签字,考的即使有时挺差,我也不会生气,仍会高高兴兴的拍拍儿子的头,并签上“不错”;好一点就会签上“很好,满意”;再好就签“太棒了”之类的话,让儿子知道成绩不好老爸仍然相信他,有进步老爸会很高兴。   这很好理解,当你工作没做好领导仍然信任你,继续给你机会,你会怎样?工作七分成绩,领导给你十分充分的肯定,你会怎样?  大人小孩一个样。我不需要管那么多!   我永远不签也不说的是“加油”“继续努力”之类的话,我认为这是负面的话,至少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话。   我喜欢说的是“你这么聪明,自己想办法”“我也不知道,你知道了告诉我”。   鼓励儿子玩还有另一个原因,我很在意儿子的学习效率,我的小算盘是儿子知道做完作业就可以随心所欲的玩,他想玩的话,就会以最快的速度做完作业,这样效率最高。
  @爱慕千百 7楼
11:20:31  简单说,那是因为你有能力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所以不需要这些,为什么你有这些?因为你从小认真学习,拼命学习,所以有了更好的社会地位,不缺钱,你觉得自己不自私吗,你一样自私,你也是让儿子替你完成梦想,但是玩的梦。但你儿子呢?如果这么玩着,他能像你现在这样,还有能力保证他儿子的幸福吗?  -----------------------------  玩也不是无止境的瞎玩 感谢支持
  对错并不是我该关心的,有老师处理,这一点我对老师还是很有信心的。有人担心老师不负责任怎么办?我只能说这种情况我还没遇到过。如果你一定要举例说明这种情况存在,我只能说:老师又不是只教你家一个孩子,无所谓。   现在有些孩子边学边玩,效率很低,结果学也没学好,玩也没玩好。  为什么会这样?责任不在孩子。家长对孩子要求与孩子的意愿不一致,家长强行规定每天要学多长时间,做完老师的作业还要作家长的作业,孩子肯定不愿意,小的时候又不能以“逆反”的形式硬对抗,就只能进行软对抗,边学边玩,结果肯定与家长的意愿背道而驰。   我不跟儿子讲“笨鸟先飞早入林”的故事来励志,这办法也只有笨鸟才想得出来。   有的家长在上学前就要求孩子“学习”。美其名曰: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就抢跑。  人生就像马拉松,你能抢多远?你后劲在哪?  用我老家的话说:四条腿的,你最聪明。  还有:人生的终点都一样——死亡,有必要那么着急吗?   我也不会讲成功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来强调努力是成功的关键,我会将伟人原话说出“成功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而这份灵感更为重要”,来还原伟人原话的本意是强调灵感的重要。  我所做的是不断提醒儿子:你聪明,想想办法,你肯定行。  考得跟别人差不多,我会告诉他,你玩的比别人多,但成绩并不差,说明你聪明;  考得比别人差的话我还会找理由,别人在此之前学过了,你又玩的多,成绩差点也不能说明他们聪明;你玩的比他们好多了,还是你聪明;
  简单说,那是因为你有能力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所以不需要这些,为什么你有这些?因为你从小认真学习,拼命学习,www.embasoul.nhet所以有了更好的社会地位,不缺钱,你觉得自己不自私吗,你一样自私,你也是让儿子替你完成梦想,但是玩的梦。但你儿子呢?如果这么玩着,他能像你现在这样,还有能力保证他儿子的幸福吗?
  感觉现在小学注重体育胜过前些年,每个星期有三节体育课。课间也赶学生出去玩一会,但是还是圈养为主,课本应试模式教育,每天家庭作业都要家长签字,一切以成绩衡量学生,会拍马溜须会比较讨老师喜欢,呵呵,老师素质还是可以,
  能找到他认为的幸福生活就是幸福生活,不用承载社会、家庭的责任。贵族的教育方式,实现自我价值,某些领域会出出类拔萃的风流人物。哈林不愁吃喝玩嘿哈,食不果腹了你还要追求嘿哈的快感,吃风就别埋怨啦,这也是幸福生活?每个阶层有每个阶层的生活,长颈鹿总是笑话梅花鹿低头吃相,这就不是慧了。
  教妇初来,教子婴孩,易曰:童蒙,吉。
  不管怎样我总能找到儿子聪明的理由。聪明人肯定成绩不会太差,即使现在差,将来也会赶上去!不着急,继续玩!  我不给儿子树正面典型。   有网友认为“我是因为儿子优秀了所以是站着说话不腰痛”,这话我得说明白,我说儿子优秀是因为评价儿子的标准是我根据儿子的情况量身定作的,我认为优秀,别人怎么看我不管。其他人要是认为自己的孩子“笨、不听话、没出息”,那确实是这样,因为标准也是他自己定的。   有一句话挺有意思:  BECAUSE I SEE SO.   大体可以理解为:我认为这样所以就这样。并且是我认为我行,只有一个理由即我认为,是虚的假的,没有任何依据;而我认为我不行,却可以找出很多理由,并且这些理由都是真实的。   最奇怪的是我认为我行,正确!我真行;我认为我不行,也正确!我真不行。这其中的道理我一直没琢磨明白,哪位高人知道请赐教!  当然举反例抬抬杠增加增加人气也欢迎。  上面几句话有点拗口,下面继续来点简单的务实的。  人各有所长,发挥特长事半功倍,学习也是这样。   我在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化学成绩名列前茅(粗心,未得第一),而生物倒数第三,政治倒数第一。   我很迷惑,我到底是聪明还是笨?好像都有理由,但又都不对。
  这个问题虽然一直没搞明白,但关键问题还是解决了。   经认真总结发现,我对物理化学感兴趣,每当新课本发下来,我都会利用假期将他们全部自学完毕,即使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就考期末的卷子我考个80分(满分100)也不成问题,而对生物政治不感兴趣,上课听不进去,总想睡觉。而大家都说,这两门课是死记硬背的课,复习时突击突击背背笔记就行了。我做了,但结果就是一个倒数第一,一个倒数第三。  原来强记是我的弱项,而逻辑是我强项,于是我就用学物理、化学的方法学生物、政治,仔细看书发现,这两门课逻辑性也挺强,但难度少很多,对我来说就是送分的,于是期末考试两门都是第一名。   后来我同桌问我:没见你用功背笔记,为啥考的这么好?  我很得意的告诉他:我看了一遍书,就全记住了。  结果是他很佩服我的记忆力。  实际上如果让我背课文,我还是读一百遍也记不住,课文的逻辑性差,我虽然10倍努力,但还是记不住。   每个孩子都有特长,关键是如何发现,如何发挥。每个老师要教50多个孩子,并且现在评价老师和学校的标准也是学习成绩,不要说“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对老师学校也是这样,所以只要能提高分数的办法老师无所不用其极,常用的是给家长布置作业,现在有的学校简直是在作孽——进行军事化管理!
  现在学校在推行素质教育,效果如何,大家都清楚。  让老师去办好像对老师的要求也太高了点。   孩子天生就有一定的不同,各有所长和所短,现有填鸭式教育只适合发掘单一类型孩子的特长。而玩耍(准确的说应该是学习与实践的结合)最容易让孩子发现自己的特点和兴趣;也最容易让家长发现孩子的特点,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启发和引导。  我小时候的玩具很多都是自己做,做玩具就是一种玩法,所以上物理课时看到实验仪器立马就被吸引:比我的玩具精致多了,好玩多了。老师再一讲解,立马就被吸引住了,不用老师要求预习,我很快就把书全部看完了。   这种看书法与预习不同,预习是一种学习方法,只要看个大概,有问题可以听老师讲,自己看与“学习”关系并不太大,更像是一种爱好,副产品是成绩轻轻松松就出类拔萃,在工作中也能灵活运用。因为这种看书法要求必须全部看懂,不能留尾巴,否则无法继续向下看。   化学也一样,上小学玩的时候,偶尔看到蓝矾,觉得漂亮,就放在水里用锯条做的刀搅着玩,发现有锈的地方不变色,而刀刃变红,我就把锈磨掉,然后向同伴炫耀我发现了给刀镀铜(当时不认识,猜测是铜)的办法,很牛了一把。当上化学课作实验,证实那确实是铜,并讲了原理,我的兴奋无以言表。不用老师说,两个星期,课本全部看完,看书的过程是兴奋的,一点都不累。
  要是没有玩怎会有如此强烈的兴趣?谁也不知道孩子会玩出什么花样,什么时间玩出成果。  现在如果你让孩子在假期将课本自学一遍,孩子死的心都有。  家长要做的就是及时发现孩子的特长,启发他如何加强与运用;发现不足及时创造条件并引导他去弥补,而不是把自己的一点点成功经验,甚至是道听途说的破烂理论奉为真理,强迫孩子去做。   散养不意味着不管,管的方法不一样。散养的孩子,自己是自己的主人,他有权选择,家长承认他的所作所为总是合理的。家长只是他的支持者,他的台阶,他翅膀底下的风。   而圈养孩子的家长是孩子的主宰,是孩子翅膀上的黄金,孩子只是他的从属品。  圈养这对家长的要求非常的高(现在的情况是家长的素质确实达不到要求),要管的事太多,家长非常的累,也许还要一笔不小的开支。   散养的家长省心,孩子快乐,可谓省心省钱,为什么还是那么多家长喜欢圈养?   因缺乏对孩子的信任而不敢放弃控制。  为何缺乏信任?因心存恐惧。   家长经常说孩子的辨别能力差,不管会学坏,所以“管理”就理所当然的了。   孩子辨别能力差吗?  肯定不是,任何人都会为自己作最好的选择。
  见了一个少妇,终于明白什么是如狼似虎--不好惹呀,前阵子在一朋友介绍下进了  http://t.cn/8sLcilA ,一个男欢女爱的平台,加入了高极的 VIP队列,聊了几天直接的见了面,带了三个T都不够用,我真正明白什么叫如狼似虎,完了一次没多久又要一次,被搞得都硬不起来,真有招架不住的感觉!!!  
  不管会学坏吗?  这种担心更经不起推敲:你那么好,你天天把孩子捆在身边,为什么跟你在一起那么长时间没学好?  实际上这种担心恐惧与孩子没有任何关系,不是你家的孩子不好,仅仅是因为你不自信,害怕出现自己不能掌控局面。只有牢牢地控制,一切均在掌控之中,他才会觉得更加安全。  但靠控制是永远实现不了你的期望的。  在这我透露一个秘诀,一共两句话,照着去做,你担心的情况肯定不会出现:  第一句:这挺好的。不管孩子出现什么问题,现状怎样,都高高兴兴地对自己说“这挺好的”,不要评判,更不要批判。你就会发现事情的另一面确实挺好的。   有家长说我孩子要吃糖,不给就又哭又闹。高高兴兴地对自己说“这挺好的”,为啥挺好的,孩子的目标感非常强,是干大事的料。  确实挺好的。   第二句:这是合理的。不管孩子出现什么问题,现状怎样都高高兴兴地对自己说“这是合理的”,你很快就会找到造成现状的原因,原因找到了,事情就已经解决一半了。   说第二句“这是合理的”,为啥?他一出生不这样,一开始要糖不给就哭,一哭就给;后来哭也不给就闹,闹了就给,只要闹得凶,总能吃到糖,原来原因在我。那我就改改吧。  还怪孩子吗?还生气吗?知道怎么作了吗?  跟孩子一起成长挺轻松挺快乐挺简单的嘛!
  有朋友说,散养挺好,但在现在的大环境下没法推广。我用一个小故事来回答这个问题,故事是这样的:  一个老人站在荒凉的墨西哥海滩欣赏落日时,望见远处的海岸边有一个小男孩,似乎在岸边捡起东西又丢进海里,老人走近那小男孩,发现他是把海浪冲上岸边的海星一次一个的丢回海里。  老人好奇的问:“请问你在做什么?”  小男孩回答:“我把这些海星丢回海里。你看,海水已经退潮了,如果我不把它们丢回海里,它们就会死在这里”。   老人当然能了解这种情形,但是他仍旧感到疑惑:“海滩上有成百上千万的海星,而你不可能把它们全丢回海里啊!它们有如天上的繁星,更何况在这么长的海岸线,这样的情形很多,你这样做并不能改变什么的嘛!”
  小男孩微笑着弯下腰,再捡起一只海星,当他把海星丢进大海的时候,大声的说:“但是,这只海星的命运改变了”。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一己之力实在太小了,不能改变大的环境,但我们一个小小的举动或许就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也许因为高中作文从来不及格,表达能力欠佳,写了以上这些,造成一些朋友误解,认为我在传授教子经验,我也就打肿脸充胖子,假冒了几天教子“砖家”。  几天前,画皮终于被揭下,有一位朋友毫不客气的指出我是“不懂教育的人乱讲”,这位朋友一眼就看出我根本不懂教育,实话实说,我是从网友的回复中才知道有《教育学》《儿童心理学》这些课程,从来未读过,肯定不懂。  我虽然挺自负,但也还有点自知之明。  实际上,我一直是在分享如何作家长。 作“家长”的要求低得多,孩子一出生,就荣升家长,懂不懂都得作,好像也没有法律规定做家长需要学《教育学》之类的课程,比尔盖茨、乔布斯的家长好像也没学过中国的《教育学》,所以我可以心安理得的继续分享我的一些做法。  有人说了,教育孩子与作家长,有区别吗?  个人认为区别大了去了:
  @拆了_ 21楼
14:33:21  好贴留名,赞同楼主大部分观点  ---------------------------  谢谢 你的支持
  @昭自华来 15楼
11:55:06  能找到他认为的幸福生活就是幸福生活,不用承载社会、家庭的责任。贵族的教育方式,实现自我价值,某些领域会出出类拔萃的风流人物。哈林不愁吃喝玩嘿哈,食不果腹了你还要追求嘿哈的快感,吃风就别埋怨啦,这也是幸福生活?每个阶层有每个阶层的生活,长颈鹿总是笑话梅花鹿低头吃相,这就不是慧了。  ------------------------  说的不错
  @小明澜澜我爱你们 14楼
11:48:40  感觉现在小学注重体育胜过前些年,每个星期有三节体育课。课间也赶学生出去玩一会,但是还是圈养为主,课本应试模式教育,每天家庭作业都要家长签字,一切以成绩衡量学生,会拍马溜须会比较讨老师喜欢,呵呵,老师素质还是可以,  -----------------------------  整个的环境都是如此
  @da13500 13楼
11:40:41  简单说,那是因为你有能力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所以不需要这些,为什么你有这些?因为你从小认真学习,拼命学习,www.embasoul.nhet所以有了更好的社会地位,不缺钱,你觉得自己不自私吗,你一样自私,你也是让儿子替你完成梦想,但是玩的梦。但你儿子呢?如果这么玩着,他能像你现在这样,还有能力保证他儿子的幸福吗?  -----------------------------  网址都留错了 哈哈
  教育孩子的焦点在孩子,就是如何玩转孩子,让孩子成为你想要的人。孩子是被管教、被指导、被辅导的对象,孩子要成为啥样的人由家长说了算:  家长认为上个好大学重要,那孩子就要考高分;家长认为“特长”是成功的捷径,那孩子就要学音乐美术舞蹈奥数;家长认为在早睡早起好,那孩子晚起肯定不行。总之,孩子的行为由家长规范、未来由家长规划。孩子生活在家长划定的一个个圈圈里,家长处于支配地位。  而如何做家长,焦点则在家长自身,即家长以怎样的心态,怎样的行为,支持孩子成为孩子想成为的人。  说的再明白一点:散养与圈养不同的根本之处,不是孩子玩不玩,作不做功课,家长如何签字,上不上辅导班的问题。其核心区别是家长是否真心相信孩子比自己更优秀,就这么简单。
  何为优秀?标准由家长自己定。  有些家长可能是期望太高,也可能心术不正,期望自家的孩子不是比自己优秀,而是要比同事家的、亲戚家的、领导家的孩子优秀。以便在自己亲戚朋友同事面前沾沾自喜,在自己领导面前找回自尊“我混的不如你,但我孩子比你孩子强”。而另一些家长则把考个好学校作为孩子有个好出路的唯一途径,所以“教育”不惜血本。   没上学就学“文化”,学特长;  上学后天天认真辅导,累的要死,你别说,一开始效果不错,虽然从未考过第一名,成绩还有值得炫耀的地方,于是干劲大增;  后来发现孩子的成绩开始慢慢后退,于是对孩子提出更严格的要求,自己也更加努力的辅导,最后连请老师吃饭送礼就为调个好同桌这种下三滥的招数都出来了。  再后来,成绩越来越差,自己也无力辅导了,就只能花钱上辅导班,请家庭教师,求爷爷告奶奶花钱找关系也要上个好点的中学。  再后来只能无奈的责备孩子:我给你创造这么好的条件,你怎么这么不争气!
  当然凡事总有例外,有一位妈妈为了让女儿考个好大学,女儿高三的时间直接请假一年陪读,女儿历史成绩不好,妈妈就边陪读边学历史,女儿回家边吃饭妈妈边辅导历史,最后女儿真的考上了比较理想的学校。一时间,这位英雄妈妈成为众人学习的榜样,可惜学成的好像没有。  我跟所有的家长一样,孩子一出生就认为他肯定很优秀。我不跟别人比,我只是相信我的儿子们比我优秀。我走不通的路,他们有可能走得通;我做不到的事情,他们有可能做得到;我做的好的,他们可能做得更好。  我知道这种优秀从小就会在一定的地方慢慢表现出来,具体什么地方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他们超过我的地方肯定是与我不同的地方,甚至他们的观念、作法与我完全完全相反。  如果与我有所不同或相反的就认定为错,我要求他们按照我的标准改,我相信我肯定做的比一般人好,这点小聪明小技巧我还是有的。
  @梁永山 但这这么做就消除了孩子与我不同之处,等于我自己排除了孩子超过我的可能性。因此,我尽可能不给他们画框框,让他们自由选择。只要不是有危险或明显不合理,我是不会干预的,结果就是他们的要求能满足的基本会得到满足。  有人认为我是惯孩子,是溺爱,确实是“溺爱”!   有人认为被溺爱的孩子很自私,怕吃苦等等。这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溺爱也是爱,种下的是爱的种子,开出的肯定是爱的花,结出的肯定是爱的果!  爱不会产生自私,自私是哪来的?  不是学的,就是教的!跟谁学的?谁教的?   言传身教!请自省!  我还认为现在大部分人所说的的“溺爱”,才最接近“爱”的本意,而大部分人所说的“爱”与“喜欢”更接近。  爱孩子是爱他的整体,喜欢孩子,喜欢的是局部;
  但这这么做就消除了孩子与我不同之处,等于我自己排除了孩子超过我的可能性。因此,我尽可能不给他们画框框,让他们自由选择。只要不是有危险或明显不合理,我是不会干预的,结果就是他们的要求能满足的基本会得到满足。  有人认为我是惯孩子,是溺爱,确实是“溺爱”!   有人认为被溺爱的孩子很自私,怕吃苦等等。这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溺爱也是爱,种下的是爱的种子,开出的肯定是爱的花,结出的肯定是爱的果!  爱不会产生自私,自私是哪来的?  不是学的,就是教的!跟谁学的?谁教的?   言传身教!请自省!  我还认为现在大部分人所说的的“溺爱”,才最接近“爱”的本意,而大部分人所说的“爱”与“喜欢”更接近。  爱孩子是爱他的整体,喜欢孩子,喜欢的是局部;
  Mark  
  爱是没有标准的,是无条件的接受孩子的所有特点,不管别人认为是任性还是顽皮,统统接受,不加评判,更不会批判,因为今天的任性也许就是明天对事业的坚持,今天的顽皮也许就是明天杰出的创造。喜欢却有很多标准,如听话,认真,谦虚,有礼貌等等;  爱带有关心的含义,关注点在孩子。  喜欢是喜欢自己的感觉,关注点在“我”的内心感受。  爱孩子在行动中会表现为,把自己认为最好的或孩子最需要的东西付出给孩子,而不会期望得到回报,孩子接受自然很高兴,不接受也无所谓。  喜欢则是孩子必须接受并给与回报,当然这种回报并不一定是物质性的。如果得不到期望的结果那态度肯定不一样。   有的家长认为很爱孩子,为孩子设计未来,告诉孩子那是对的,那是错的,你必须怎样怎样,否则怎样怎样。  在管教不听话的孩子时,经常会说:“我这是为了你好”。好像很爱孩子,他的下一句话不管说没说出来,肯定是“但你不听我的话”。家长自认为对孩子很关爱,其实是在责备孩子。
  家长觉得自己一直在爱孩子,不过是在爱自己,爱自己的想法和观念,爱自己的所作的一切,是在表功,又是在推卸责任。  有的家长很“聪明”,认为把自己的已取得的成功经验复制给孩子,孩子就可以少走二三十年的弯路。却忽略了你的这二三十年的自认为成功的经验中也同样包含了你二三十年失败的因素,并且这些成功的经验也有局限性,并非终极真理。自认为是成功的经验实际是一种框框,限制了孩子的发展。  如果这些经验能复制,那么他们的孩子最多和自己一样,因为复制的肯定不可能百分百,那结果就是孩子超不过自己。  更可悲的是这些家长不但想把自己的过去复制给孩子,还要把自己的理想也复制给孩子,让他去替自己实现,真的很傻很可爱。不想想,你自己全力以赴都未完成的理想,现在你让被你捆起手脚的孩子去完成可能吗,这不是坑孩子吗!  你放心,孩子对付你的办法更简单,不管有意还是无意,坑爹呗。
  有句话挺粗鲁,但绝对有道理:装B可以享受装B带来的荣耀,但也必须承担装B带来的后果。  反正人生就那么几十年,很快就会过去,高高兴兴快快乐乐,是死,辛辛苦苦哀哀怨怨也是死,最终结果没啥不一样,喜欢装就装吧。  人生本来就是一个不断作“选择”的过程,我的想法很简单,我毫不怀疑孩子比我优秀,那他肯定会比我做出更好的选择。那还需要我为他设计未来吗?  有的家长说,我教育孩子,只是让他改正缺点和错误,有什么不对?  呵呵,你别逗了,你只是说说而已,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优点,什么是缺点,标准本来就是你定的。  当你把你的标准强加给孩子的时候,你已经不是在给孩子设计未来了而是已经开始糟蹋孩子的未来了!  你的设计水平如何?自己评价一下自己的现状就可以了。如果不满意,一不要埋怨父母,二不要后悔当年不努力。  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几位家长把我当成“砖家”向我咨询有关教子方面的知识,准备用来指导孩子,我说“不要太拿自己当回事,家长根本没资格、没能力指导孩子,除非你能接受孩子将来不如你的现实”。  有人认为我偏执,我不想反驳,回忆一下自己的成长经历,再调查一下邻居朋友同事的孩子,结果在那放着呢。   你认为最对的东西,可能不一定对,因为你一直都在做自己认为最对最好的事情,结果如何,自己评价,用不着找理由。  有的家长担心,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如果成绩不好,就上不了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不好好学习怎么行?   好好学习是必须的,我当然同意。当然我说的不仅仅是好好学课本,我的期望不一样,孩子要扬长补短全面发展。
  有几位家长把我当成“砖家”向我咨询有关教子方面的知识,准备用来指导孩子,我说“不要太拿自己当回事,家长根本没资格、没能力指导孩子,除非你能接受孩子将来不如你的现实”。  有人认为我偏执,我不想反驳,回忆一下自己的成长经历,再调查一下邻居朋友同事的孩子,结果在那放着呢。   你认为最对的东西,可能不一定对,因为你一直都在做自己认为最对最好的事情,结果如何,自己评价,用不着找理由。  有的家长担心,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如果成绩不好,就上不了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不好好学习怎么行?   好好学习是必须的,我当然同意。当然我说的不仅仅是好好学课本,我的期望不一样,孩子要扬长补短全面发展。
  现在社会竞争确实激烈,大学生毕业找工作很难,但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找合适的人才好像更难!  现在教育已由过去的精英化转向现在的大众化,谁家的孩子考不上大学才叫奇怪!   所以学到真本事最重要。什么是真本事?你擅长的,你不用太努力就能做到,稍微一努力就能做好,而别人努力也做不好的就是真本事,也就是特长。   什么时间学?什么时间都不晚,越早越好。  我是一个糊涂人,对好坏对错不敏感,对高低贵贱也不在意,经常傻乐。这事还引起了别人的注意:  有一位上市公司的高管,因上下级关系处理不好很痛苦竟然跑来找我:  高管:我总是在地位比我高的或比我有有钱的人面前很紧张很自卑,有话说不出。  我:你是不是在你的下属面前很自大、很凶?  高管:是。  我:那就对了。
  我:你生活在“比较”中,迷失了真正的“我”,你认为你比你的下属高一等,所以你在他们面前很自负;很自然你又认为你比有钱的和地位高的低一等所以你自卑。什么时间你觉得不比下属的地位高,你也就不会觉得你比别人的地位低了。  我:你看一下你的下属,他们有的年长,工作能力不如你;有的比你年轻,工作经验不如你,但他们都用自己的劳动换取自己的报酬。他们都上有老下有小,都有值得炫耀的过去,都有正在努力实现的梦想,你们只是分工不同,社会角色不同,没有本质区别,他们不比你低,值得你尊重。  我:同样你也是值得尊重的,你不比任何人差。  顿悟。  过了一段时间,跟他的一个朋友聊天提起他,说他现在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整天笑咪咪的,上下级关系很融洽,更夸张的是夫妻关系也因他的改变而改善了不少。  有人认为在当今社会,散养需要家长有强大的内心。我看未必,现在很多人一直生活在“比较”中,就像上边提到的那位高管。  圈养的家长也是生活在“比较”中,期望自家的孩子比别人家的孩子优秀,他们对人的身份地位分了个三六九等,列出了高低贵贱,他们瞧不起保洁员、瞧不起酒店服务员、瞧不起农民工、瞧不起产业工人······他们瞧不起比他差的,而比他们强的人又太多。
  他们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别人幸福,所以他们两眼总盯着别人,怕被后边的人超过,又想过超前边的人,斤斤计较,精神高度紧张,受不了一点挫折。以至于封闭了孩子所有的出路,只剩下死读书这一条。   只要放下“比较”,放下高低贵贱的判断,做到平等的对待每一个人,不管对自己还是对孩子都是海阔天空。  向大家推荐一篇著名的演讲词,是美国人莱恩于1914年发表的,名为《制造国旗的人们》,内容大家到网上搜一下。他的观点是所有的劳动都应得到同样的尊重。我推荐的原因是我认为,如果你自己都不尊重自己,别人怎么会尊重你呢!  我的死党谭瑛给我发来一条短信: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富人都知道穷人为什么贫穷,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穷人都不太清楚富人为什么富。正如我们常常不清楚优秀的人为什么那么优秀,而优秀的人却很清楚我们为什么还不够优秀。  我觉得这话很经典,也分享给大家。  我的儿子们未来会怎样,我不知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肯定是自尊自信的人,知道扬长补短的人。
  小儿子又迷上了玩魔方,在此之前,我们家的第一高手是他外婆,老太太用一上午的时间能复原一面,但也仅能复原一面,而我和杨教授一面也复原不了。  小儿子玩的越来越熟,玩的时候十指并用给人眼花缭乱的感觉,我佩服的不得了。  小儿子并不满足,因为在班里有人比他更快。  于是勤学苦练,电子琴不弹了,围棋也不下了。  玩的越来越上瘾,为了在学校跟同学比赛,专门在网上买了一个名牌的。  这小家伙一贯节俭,在家练手基本不用这个名牌的。  又练了一阵子,仍然有人比他快。  他改变策略,买了四阶的玩。  四阶的一买回来,他直接就把它全拆开了,看着一桌子的零件,我有点小担心:这么多零件,丢一块怎么办?  我:你可以先玩,玩坏了再拆开研究。
  说完了,看着小儿子专注的样子,我意识到我的话是多余的:虽然我的说法并不错,甚至有点合理,但先拆也没错,丢一块不能玩了,再买一个就是了。谁也没规定魔方就不能拆着玩。  我找了一个盒子给他,免得把零件弄丢了。  结果他花了两个多小时把100多个零件装好了。  四阶很快玩熟了,班里只有他一个能玩。  五阶的又买回来了,照例先拆开。  又买来异型魔方,家里有十多个了。  经过菜市场,他又花了8元在地摊上买了一个地摊货,回家后告诉我:地摊货与名牌的质量就是不一样。  第二天回家时,小儿子正用指甲剪的锉刀在磨魔方的一个部件,他发现地摊货设计不合理,正在改进。  看他吃力的样子,我找了一把大锉刀给他,他试了一下,可高兴了:用指甲剪5分钟磨不好的,用大锉刀一下就搞定了。  忙活了一晚上,第二天,他就得意洋洋的向我炫耀:现在地摊货与名牌一样好用,我厉害吧?
  我转了一下,真不是吹的:厉害!太厉害了!能发明创造了!  小儿子受到鼓励,把每个魔方都改进了一下,最后那个名牌也被改进了,有了好用的家伙,他雄心勃勃的要争第一了。  这天,还没做完作业,就打开电脑学习转魔方的技巧。  杨教授回来时,他正“聚精会神”的玩呢。杨教授有点不高兴了:没做完作业怎么能玩呢?  小儿子被打扰了,大叫:我多玩一会儿不行吗!你跟我有仇啊!  我听了感觉很好笑。  前几天,小儿子感冒了,他最好的朋友专门骑自行车到我家给他送作业本,我知道他们是最要好的朋友,所以留他在我家玩。  怕他父母担心,让他给家里打电话,家里准许他在我家玩一个小时。  一个小时转眼就到了,我很喜欢这个孩子,希望他在我们家多玩一会儿,毕竟儿子的玩伴太少了。  我:我给你爸爸打电话请假,你在我家玩一晚上行吗?  小孩子懂事的谢绝了:伯伯,不行啊,我还要学习呢。
  这孩子真好!我越发喜欢这孩子了,但他的下一句话让我大吃一惊:我要考XXX学校,如果考不上我这辈子就完了!  我一下子就想起了小儿子的话:你跟我有仇啊。  小儿子是撒娇开玩笑,而这孩子的家长怎么这么“恶毒”:这不是把孩子向“绝”路上逼吗!  杨教授下班回来了,我把这小家伙的话告诉杨教授,她说:哎呀,你看看人家的孩子,开始思考人生了,哪像我们家的孩子,傻乎乎的只知道玩儿。  小儿子听了不高兴。  我听了特别不高兴:你说啥?这叫思考人生?这是他父母告诉他的。他父母告诉他考上了这辈子就行了,考不上就完了。  什么狗屁学校,考不上就完了?  如果考不上怎么办!考上了又怎样!  杨教授觉得犯不着跟我辩论,走开了。  我安慰小儿子说:儿子,继续玩。不用担心,你没有竞争对手,你的对手都被他们父母干掉了。
  或许你可以多看一些两性文章,让自己的观念正确。  只要你有心让自己想法变通,我想要解决你的问题并不是难题。  有努力,凡是都有机会成功。  如果这里的文章可以帮你省思,帮你挽回。  我想你要挽回他的心,回到过去的样子,我想就不是大问题。  但是千万记得,要配合好的谘询老师。  因为这样的双倍效果,比较能达到你想要的目的。  情  感  咨  询  2  6  2  7  0  9  1  5  7  5  
  我为啥不高兴,因为我很忌讳给儿子树正面榜样,这一点与一些家长不同。  我认为给自己的孩子树正面榜样,特别是拿孩子身边的人说事,含有“你不如别人”的明示或暗示。除了惹孩子烦、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之外没有别的用处,不会让孩子产生向榜样学习的动力。  不信的话,你随便找一句你给孩子树正面榜样的话分析一下,是不是这样。  乐观、自信是孩子走向成功、幸福所必不可少的素质。  你会说老师不都是这样吗?政府不都是这样吗?媒体不都是这样吗?  我要说的是,他们树正面典型的目的跟你不一样,你不能学。  老师会当众表扬某些孩子,被表扬的点也就是老师期望的方向,而不是孩子发展所需要的方向,但被老师表扬的孩子受到认可、鼓励,会按照老师表扬的方向努力,老师的目的是通过树正面典型向学生传达是非善恶标准,不会对单个学生造成太大的压力。  学习成绩好又听老师话的的孩子最易成为老师表扬的对象,但老师表扬的标准也就成了被表扬孩子的思维和行为的“框框”,这是这些孩子优秀但不卓越的重要原因。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考第一就不见得总是好事。
  我上学的时候,老师是种菜园子的,所以叫“园丁”,那时科技水平不行,菜们都是露天生长,要经受风吹日晒,种菜园子的要根据菜的特点及气候条件来管理,没化肥也没激素,长出来的菜按现在的标准好像叫“有机食品”。  现在科技水平发展了,菜们都进大棚了,原来种菜园子的现在我也不知叫啥了。  菜园子里的菜与大棚菜的区别大家都知道,我不多说。  但种菜园子和种大棚有一个共同点,都追求的是总产量,并不要求每颗菜都要开花结果产种子,并且菜们是否开花结果产种子并不重要。  而家长不同,你们家可能只有一棵菜,这颗菜一定要开花结果产种子。  这就是老师与家长的不同点。  在此我暂时不谈教育体制改革问题,我只想分享我对应试教育和家庭教育关系的理解。  我一提孩子全面发展,玩是孩子的权利,有些家长就故作深沉的说“当前的大环境······”
  实际上,正是因为当前的大环境,当前家庭教育的现状,我才分享我的散养经验和看法,我们即使改变不了中国教育的现状,但我们有能力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快乐健康的成长。  现在家长热衷于送孩子进辅导班,没上学就进辅导班,并且念念有词: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看焦点访谈,一个孩子出生三天,家长就抱着去“学习”,但非常遗憾,因为被告知:你已经落后两天了。  幼儿园教育已经小学化,双语幼儿园肯定高收费,如果家长认为哪个幼儿园学不到“东西”,这个幼儿园就摊上“大事”了。  各式各样的辅导班遍地开花。  我想,辅导班老师的“教学”水平再高也比不上在校教师,辅导班老师再用心也比不上在校老师对自己的孩子用心。  根据“沙滩上建不起高楼大厦”的理论,基础最重要,小学是应试教育的基础,小学教师的条件得天独厚,白天在课堂上教,晚上在家里还教,近水楼台先得月嘛。  按理说,小学教师的孩子应该是成才率最高的(这个成材可以用升名牌大学的比例或毕业后升官、发财、成名、成家的比例中任选一项来衡量)。
  结果怎样,自己调查就行啦,小学教师的孩子小学成绩非常好,基本前5名,也懂事,说话有板有眼,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清二楚,小大人似的;初中还凑合,但前五名已经不多了,高中就不说了,中下等居多。不管是以“升学”还是以“当官、发财、成名、成家”作为成才的标准,小学教师的孩子的成才率都是最低的,与普通农民的孩子无异,甚至更低。  应试教育延伸到家庭的后果就是害人先害己。  非常可气的是有些教师把给家长布置家庭作业当成理所当然,要求家长负责批改学生的家庭作业,有些家长还真把自己当成教师了,乐此不疲。  小儿子的一位数学老师很有见地,开家长会时特别强调:我布置的家庭作业请家长监督完成,只要完成就可以了,对错不要管,交给我。但很多家长听不进去,总是自以为用心,喜欢指手画脚,胡说八道。  到了初中,批改作业已经无能为力了,还不忘空喊“努力、加油”。  家长是家长,老师是老师,老师在学校才是老师,在家里只有家长,不能用管理大棚的方法管理自己的独苗苗。  角色不同,作用不同,特别是在目前的应试教育体制下。
  应试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所有的问题都有标准答案,要么对,要么错。即使所谓的灵活运用,举一反三也是这样。这种只有对错的训练方法对人思维、行为模式的影响显而易见。  在网上流传很广的小学生日记:  老师的评语是:呵呵,老师看了都笑了。  很多家长也笑了。  实际上很多人应该苦笑,应该反省,而不是装B傻笑,这是很多家长、老师天天在孩子耳边说的话。  不服气?  有谁没有听家长或老师或语重深长或声色俱厉的对小孩子说:你不好好学习怎么能考个好中学?考不上好中学怎么能考个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怎么能找个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怎么多挣钱,没有钱怎么能幸福?
  得出结论: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当然这里的好好学习是“刻苦、努力、用功”的意思。  逻辑跟写日记的孩子一模一样。有什么可笑的?五十步笑百步!  逻辑非常荒谬,但讲得多了,好像也成了真理,很多家长老师自己都信了。  既然通往幸福的路只有一条,并且先到先得名额有限,所以必须领先。于是瞻前顾后,容不得出现一点意外。怕输,因为输不起-----只有一条路,路是直的,不能拐弯。  领先,紧张。生怕别人追上来,一定要继续努力。  有人追上来,更紧张,需要更加努力。  好辛苦!  如果还不行,那就只有上辅导班这一条路了。绝对没有第二条路,在他们的印象里是没有第二条路的概念的,或对或错,怎么能有第二条路呢?  所以幸福就寄托在辅导班身上了。  写到这,突然有个灵感贡献给辅导机构:
  为了孩子的“幸福”,家长们是不惜代价的,只要能提高成绩,家长是不在意钱的。  既然你们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就必须提高自己指导孩子“捞分”的能力。怎么办呢?是不是可以通过大幅度提高收费,甚至可以像某些医院一样,根据孩子的家庭情况收费。  收费高了,就可以招聘一些“高水平”的辅导老师来指导孩子“捞分”,注意我说的是“捞分”,是否有“真才实学”并不重要,只要有办法“捞分”,收费再高家长也心甘情愿。  这样做家长无怨无悔,培训机构也有高额利润,周瑜打黄盖,有人愿打有人愿挨,不也挺好吗?  靠低价招生是没有出路的,收费低了家长都看不上你:  这么低的收费怎么能有高水平的老师?怎么能有先进的捞分方法?我们家的幸福就值这点钱?我不多花钱将来怎么证明我已经竭尽全力?怎么证明我真心“爱”孩子,为孩子的未来着想?······  我现在都开始佩服我自己了,我考虑的太全面了:赞同我观点的人不用上辅导班,不赞同我观点的人上辅导办确实能提高成绩,可以放心大胆的送孩子上辅导班。  我太有才了。
  不赞同我观点的人到此可以不看了,下面我继续为赞同我观点的朋友分享:  我之所以说那孩子的父母“恶毒”,是因为他们给孩子设限设的太过分,竟然要封死孩子所有通往幸福的路,只留下死读书这一条:  要有一个好的未来必须考XX学校;  要考XXX学校,必须努力学习,也就是要达目标只有“努力学习”一条路可走,别无出路,并且幸福取决于“XXX学校”,问题是“XXX学校”仅是一所中学,不是清华,也不是北大。  不管孩子是懂事还是恐惧,眼前的目的达到了,孩子努力学习,星期天准时上语、数、英辅导班。  但也仅此而已。  我也问过小儿子:他学习怎么样?  小儿子:很好。  我:跟你比怎么样?  小儿子:跟我比不行。
  虽然学习“很好”,可代价也高了点。他们本是希望孩子出人头地,成功幸福,但做法却是南辕北辙。  我接触了很多的“成功”者,有富豪,有高官,有名家,他们虽然个性不同,但有两点是相同的:一是他们从来不说“我不行”,他们的骨子里永远是“我行”;二是他们从来不说“没办法”,他们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想办法!一条路走不通再找别的出路。  不知这个孩子的家长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在禁锢孩子的思维模式:要达到目标只有一条路可走。  其实这“唯一”的路,只不过是他们认为的“最佳”的路而已。  “最佳”怎么到了他们嘴里就成了“唯一”呢?  “我行”“我有办法”是“成功者”的特质,直接摧毁孩子“成功者的特质”却逼迫他成功,我说他们“恶毒”,不算过分。  又有多少家长正在干同样的事情呢!  我不鼓励孩子“刻苦,努力”,你可以到高中问一下,哪一个考第一的孩子靠的是刻苦努力!持反对意见的家长马上会说:我孩子不行,所以要努力,要上辅导班。呵呵,一边告诉他你不行,一边又要求他行,瞎折腾什么呢?是跟钱过不去?还是跟孩子过不去?还是跟自己过不去?
  你也可以总结一下自己的求学经历,花时间最多的科,基本上就是成绩最差的科。  方法不对,努力白费。  只有建立在方法高效上的努力才是有效的,当然,“方法”指的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  人的智商相差并不大,有的孩子的思维模式刚好和老师的授课节奏合拍,他的学习成绩就比较好,显得比较“聪明”;成绩差的孩子往往不是因为智商低而是因为与老师不合拍,他们要做的是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所以家庭教育不是应试教育在家庭的延伸,而是对应试教育的弊端进行修复。家庭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鼓励孩子“想办法”,而不是把自认为最好的办法强加给他。  想靠延长学习时间来提高学习成绩,就像“勤劳致富”一样,只能用来励志,千万别当真。  老师可以用成绩来评价孩子,这说的过去,毕竟绝大部分人评价一所学校的“好”或“坏”,根据的是学生成绩或升学率。  而父母不行,辅导班虽然可以一时让孩子成绩不错,但剥夺了孩子寻找、发现自己特长的机会,“随大流”的盲目跟风,培养出来的只能是庸才。每个孩子本来都很优秀,都是独一无二的,为啥非要把他变为庸才!  没有“不行”的孩子,只有“一根筋”的家长。
  家长做家长该做的------支持孩子全面发展,让他知道自己的特点,并知道如何发挥利用,成为他自己想成为的人,做最好的自己,这就够了。  前几天,到北京大学参加优士圈组织的《北京网络营销峰会》,又跟几位朋友聊起了家庭教育:  有一位朋友问我: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点逆反?  我:不一定,我儿子没有。  你知道为啥?我告诉你我的绝招:我基本不管他们,他们很小的时候就自己的事自己说了算,我只给建议,他们爱听不听。  逆反?反啥?反的是你的标准。他不按你的标准做,你就认为他不听话,就是逆反。  你认为你的标准是对的,方法是好的。同样一个问题有很多种方法,你认为你的方法好,他认为自己的方法也不错,他的事情为什么一定要听你的?  如果两种方法都可以,你一定让他听你的,他肯定抵触;如果听你的,又错了,下一次你再强迫他听,他不逆反就奇怪了。  我基本不给儿子封闭性的指导或指令,只给他开放性的意见或启发,他怎么反?想反都找不到反的目标。
  让他尝试,即使他的方法你认为是错的,你做好托底的准备不就行了?学什么不要缴学费!  他自己学到的才是真知识,你什么事都告诉他应该怎么做,与现在的填鸭式教育有啥区别?  孩子为啥不能犯错?为啥不能走弯路?  错了他会总结,他通过总结学到的东西比按照家长的好办法一步到位更有价值,总结、探索的习惯是无价宝。  朋友:你有没有给你小儿子请个计算机方面的专家指导指导,你小儿子可能是天才。  我:指导干啥?  朋友:这是他的特长,一指导有可能成个名什么的。  我:那又有什么用?我对成名成家这方面没要求,他只要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就行,当然他要成名成家升官发财我都不反对,这是他的事。  有好几个人主动跟我联系过,都被我拒绝了。  不请专家指导,编程对他来说是玩,是创造,一指导就是学习了。不指导他这方面就很突出,一指导肯定更突出,但这必然会影响他的全面发展,那就是拔苗助长了,结果就是他只有这一条路可走。  我不会决定儿子走什么样的路,这是他的事。我要做的是给他保留所有的路,虽然他也只能选一条,但这一条一定是他自己选择的。
  我现在要做的就是让他有一个聪敏的大脑和两只灵活的手,有了这两样干啥不行?  他现在的任务是全面发展,请名师指导是得到了有限,失去了无限,我没那么傻。  朋友:现在的情商训练有用吗?  我:情商训练有没有用我不知道,我不知道他们怎么个训练法。  但情商的重要性我知道,有人说智商、情商、逆商对成功的影响度是20%、30%、50%,这个说法是否准确我没考证。  不过,小儿子能跟所有的孩子交朋友,情商肯定没问题;  不管是下围棋、玩魔方、还是开发软件,实际上他碰到了很多难题,经受了很多失败,现在失败对他来说无所谓,他根本不放在心上,他更大的兴趣是失败后找方法,他的逆商已得到充分锻炼,我不会进行这方面的专门训练。  我认为玩非常重要,不仅智商、情商、逆商都得到锻炼,最关键的是他通过玩养成了“我行”“我有办法”的习惯,玩都玩的好,即使成绩暂时差一点,只要启发他用玩的经验来学习,肯定没问题,成功可以复制。  在课外,玩好才是正事。
  朋友:你怎么看辅导班?  我:牛不喝水,你把它的头按到河里也没用。  现在流行的“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是一种典型的弱者心态,分析一下: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所以抢跑,不抢跑就会输,说明你不如别人,至少不比别人强;“不能”说明你输不起,输不起的人怎么能赢!  我之所以在小儿子上学前一个字都不教,基于两点:一我输得起,因为通往幸福的路很多,他只要选一条就行了。二我们输得起,所以不会输。  人生不但结果要精彩,全程都要精彩。
  回复第1楼(作者:@梁永山 于
10:55)   学校是第二个圈,上了小学孩子的苦难就开始了,考试至少要求95分,要努力拿100分;成绩要前5名,……   ==========  狗屎!  你敢这样做是因为你给你的儿子提供良好的学校环境。  你有本事敢把你儿子放到那些教育资源缺乏的乡村中小学读书吗?或者放到那些师资力量差校风差的学校去吗?  特别是那些连个图书室都没有的乡村中小学,照你这样的教法,就算你儿子智商200,他也会变成废才!  因为你儿子从来没碰到过想读书却买不到一本像样的书的情况,你儿子经历过从全班30人中考第一进入好的初中,再从初中30人考第一进入重点高中这样残酷的淘汰式选拔升学吗?  
  懂懂:胡律师,你的日志好像写一篇火一篇,下一篇写啥?  我:有关高考的,教学习成绩一般的孩子如何轻轻松松考一本。  杨文剑:你要是早几年写我也上一本了。  懂懂笑:你要是上了一本,现在正给人家打工呢,一个月的工资还没你卖茶叶一天赚得多。  大家:确实,现在的教育体系只能培养规规矩矩的打工仔。  这一点大家取得一致,矛头又指向我:学习成绩一般的,轻轻松松的,可能吗?  我:当然,我指导过几个孩子,效果非常理想。方法也很简单,这样这样。  杨文剑听了大叫:胡律师,你说的复习技巧怎么跟我做淘宝的核心技巧一样呢?  我:本来就一样。学习、工作、生活本来就是相通的,成功的精髓肯定一样,所以有人说“成功可以复制”。
  因在酒桌上以扯淡为主,分享的不够系统、详细,仅就高考复习部分详细阐述一下:  去年我就写过一篇《野路子的高考捞分方案》,写着写着突然感觉很无聊:高考招生总额是确定的,有人上,必然有人下,谁上不是上?分享高考捞分技巧对社会本身并无积极意义,所以匆匆结尾,懒得修改,发表三天后就删除了。  近来看了几幅有关高考的摄影作品,被深深刺痛:家长学生怎么会这么累?!这么焦虑?!学习本来是快乐的,生活本来是快乐的,有必要这么累吗?!给人自虐的感觉!  所以感觉还是有必要分享一下与高考有关的一些技巧,毕竟能看到这篇日志的不是我的朋友,就是我朋友的朋友(在此恳请看到这篇日志的朋友,不管高考是否与你直接有关,尽量给予支持,让你朋友的人生因你的转载或分享而有所不同)。  有人说:成功的人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这句话,我深表赞同,高考对很多孩子来讲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但高考的价值不仅仅是怎样顺利通过高考取得理想的成绩,更重要的是通过高考,发现自己的特点,学会扬长避短,这对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有重要价值。   高考是啥?就是一场考试,苦读12载最为关键的一次考试,既然是考试,捞分才是硬道理。
  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孩子,会有老师、家长在耳边喋喋不休的励志:咱笨,基础不好,除了用功没别的办法,拼吧。  此话纯属屁话、废话,“没办法”就闭嘴!  虽然用功是必须的,但没有人会无缘无故的成功,没有人会糊里糊涂的成功。单靠用功肯定解决不了问题,这就像龟兔赛跑,要想取胜,把希望寄托在别人不用功上,太傻了吧。  别人也在用功!  再说,你再努力你一天也不能比别人多学1小时,如果你每天比别人多学1小时,不神经衰弱才怪!  用功只能保证你不会被甩的更远,但永远没有赶超的机会。  问题是我们追求的是超越,用与别人相同的时间,捞比别人多的分,仅凭用功是不可能的,要想有个好成绩必需多个心眼才行。  现在的成绩不理想,是笨吗?肯定不是,能考上高中的孩子都不“笨”,智商没有任何问题,只要你愿意听我的,不管以前的成绩如何,冲过一本分数线都没问题。  有人问:我挺用功,成绩却不理想,这不是笨是啥?
  不是笨,原因有二:  一是听课时你思维的节奏跟老师讲课的节奏不合拍,二是时间管理有问题。  跟上老师讲课的节奏是取得理想成绩的捷径,不过遗憾的是再优秀的老师也无法让自己的节奏与所有的学生同步,只是经验丰富的老师能与更多的学生同步而已。  我在这方面特别吃亏,和我同频的老师全被同学们以“这老师不行”为由赶走了,弄得我上课经常睡觉。后来索性逃课,别人上课我锻炼,别人休息我学习。当然这种办法我不鼓励(擅自使用后果自负),我只是想说人和人不一样。  如果你会调频,最好。不会调,能听多少听多少,听不进去睡觉、走神也不要后悔或懊恼,毕竟听课只是捷径,而非学习的唯一途径。  经常变换一下听课的姿势能对听课有一定帮助。  上课时间,是老师控盘的时间,学生除了听并没有多少自主权,如果在这期间落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咱不考清华北大就是了,其他时间利用好了冲一本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要捞高分,有一项任务必须不折不扣的完成:看书,扎扎实实的看书。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历史在春节之前必须看一遍,并且是课本上有页码的地方都要一字不漏的扎扎实实的看。  为啥?  如果没有时间限制,只要按部就班的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拿七百分都没问题,但时间有限,并且高考的题是千变万化的。  但万变不离其宗,所有的知识点全部都在课本上,老师归纳的再好,题做得再多,也不可能涵盖所有的知识点,所以看书是必须的。  看书是有方法的,不能排着头一页一页的看,这样效率低,眼睛容易“发飘”。  实际上看书的进度可以与老师指导的进度不一致,我推荐:跳读。  看书,以“节”为单位,要看那本书,先看书的目录,自己感觉想看哪一节就看直接看那一节,你千万不要告诉我那一节也不想看。  如果是带着问题看,效果就更好了。
  要捞高分,有一项任务必须不折不扣的完成:看书,扎扎实实的看书。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历史在春节之前必须看一遍,并且是课本上有页码的地方都要一字不漏的扎扎实实的看。  为啥?  如果没有时间限制,只要按部就班的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拿七百分都没问题,但时间有限,并且高考的题是千变万化的。  但万变不离其宗,所有的知识点全部都在课本上,老师归纳的再好,题做得再多,也不可能涵盖所有的知识点,所以看书是必须的。  看书是有方法的,不能排着头一页一页的看,这样效率低,眼睛容易“发飘”。  实际上看书的进度可以与老师指导的进度不一致,我推荐:跳读。  看书,以“节”为单位,要看那本书,先看书的目录,自己感觉想看哪一节就看直接看那一节,你千万不要告诉我那一节也不想看。  如果是带着问题看,效果就更好了。
  看完一节,自己评价一下效果(我看书时,效果好的话我会有一种莫名的兴奋感),如果感觉看书效果很好,可以继续看下一节,也可以返回目录再找喜欢看的。  这就像吃葡萄,每一次都吃最好的。  如果效果不好,眼睛发飘,停止看书,直接返回目录另找喜欢看的。  如果连续三次返回目录,只能说现在的时间或状态不适合看书,那就不看了,换个时间再看。  看书的效果与看书的时间有关系,有人早上看好,有人晚上看效果好,有的人睡前看好,每个人不一样,一定要找出适合自己的看书时间。  另外,留意一下自己看书的速度和姿势对看书效果的影响,一定要摸准自己看书的最佳速度和姿势。  当年我是学理科的,对我来说早自习和第二节晚自习看书效果最好,坐的姿势是两只脚平踏在地上,两小臂平放在课桌上,慢慢的一个字一个字的看,而走着或躺着没有一点效果。  我发现我的有效记忆时间是15天,因此生物、政治我平时一点都不学,考前15天刚好看一遍,基本上能考班级第一名。
  但在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前,我是用大家通用的背题做题的办法学习,期中考试生物和政治成绩是班里倒数第三和倒数第一,采用上述办法后期末是两个第一。  这也是我吹牛的资本,没人能够打破这一纪录,从倒数第一,到第一,这一纪录只能被复制,无人能超越。  虽然带有炫耀的成分,但本意是说看书和看书方法的重要性:根据自己的特点看书不但效果好,还节约了时间,也增强了自信心,在高考之前,就按85%的得分率把分记到账上了。  当然,请不要指望匆匆看一遍书就拿第一,拿不了就说胡律师胡说。  看书也是一种能力,需要多次练习才出成果。我为啥效果立竿见影,因为在此之前,这是我学物理化学的方法。  上面说的是看书的重要性和看书方法的重要性,但老师一般不会安排专门的时间看书,老师会用作业、试卷把你的时间安排的满满的。  时间哪里来?  有足够的时间,只要你不浪费时间。
  高考复习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学生们都很努力,都想一口吃个胖子,都不放过任何一个难题,特别是物理数学。  先是自己冥思苦想,然后请教同桌、前后桌、然后老师,最后终于解出来了,长舒一口气,自我安慰:拿分又多了一丝希望。  如果放过一个难题则惴惴不安:要是高考刚好碰到这个题怎么办呢?饭吃不好,觉睡不香。  家长见了大喜:刻苦、努力、懂事了。  这是典型的浪费时间。  复习不攻难题,特别是物理和数学。给自己设个限,3分钟或5分钟,找不到解题方法坚决放过,这是一条铁的纪律。  高考比的是谁能在同样的时间内,拿更多的分,必须计算时间成本。  坚决放过的理由是:难题没思路的根本原因是基础知识不扎实,不熟练,直接攻难题根本没这能力,徒劳无益。  有人问,要是考这个题怎么办?我告诉你,不会考!物理数学的应用题碰上熟题比中六合彩还难,把时间放在背难题上不合算。  把时间放在基础知识上才是正路。
  高考题目,30%属于难题,70%属于中低难度的,把攻难题的时间用来研究这基础的70%,如果能确保拿到65%的基础分,哪还有什么难题!  这就是“舍得”的正解,有舍才有得,不攻难题的目的就是要拿难题的分!  如果基础确实差或严重偏科,只拿个70%的基础分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像吃柿子,先吃软的,再吃捏吧捏吧变软的,捏不动的青柿子,放一边以后再说。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人的状态有周期性的起伏,一天之内也有所不同,在不同的状态作不同的事。  状态最好的时间优先保证看书,状态一般的的情况下用来做作业或试题,较差的时间干啥?  我推荐我的绝招:做已经做过的卷子或模拟题的选择题,如果有多项选择题那就更好了。  这要求平时做卷子的时候不要乱写乱画,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当然随便一张纸也行,保存好。  状态较差,心浮气躁的时候再拿出来做一遍。  对比两次结果,两次全对的不管,两次全错的也不管,只管对一次错一次的。  为啥?
  对一次错一次说明你至少对两个知识点有混淆、模糊。  大家有个误解,认为会做的题做错了,是“马虎”,其实更准确的说应该是“模糊”,特别是第一次对,第二次错的,你自己都不知道那是“蒙”对的,这种错误再次出现的概率很大,是失分的最大隐患。  等到状态好的时候,找到这两个知识点对应的课本彻底搞清,消除隐患。  有家长会说,然后再把两次都错的搞清楚。哈哈,那就能考清华了,我自己都没考上,怎能给出考清华的方法!我的建议是两次都错的也不管!  贪心的人往往一无所获。  这就像吃枣前,要把有蛀虫的挑出来。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政治、生物、地理、历史这些科目的最后两三道题,答题技巧很关键,这些题大都有固定的答题模式,像八股文,掌握了答题技巧,这些题是白送分的。  我的办法是找出成绩最好的一科,找有答案的卷子集中时间研究答题技巧:
  直接看答案,把答案的每一个要点由一段话压缩为一句话;再由一句话,压缩为一个词,比方说,我上面啰啰嗦嗦写了那么多,实际上用三个词就可以盖括了:枣、葡萄、柿子。然后,再练习把一个词扩展为一句话,一句话扩展为一段话。通过这样反复练习,书也会看了,题也会答了。  然后推广到其他科就行了,这个事情可以几个同学一起讨论,互相启发。  做这种题每一个要点要1、2、3、4、或a、b、c的标清楚,不能像我写日志这样一竿子到底,高考评卷是按要点给分的。  经常关注我日志的人会认为我的日志别具一格,而初读我日志的人可能有种怪怪的感觉。  为啥会这样?  实不相瞒,我写作的基本功特差,高中除了考试,基本没写过作文,原因很简单:不会写。  考试时我的办法是认真工整的写一段,其他的就乱写,我的字本来就像“蛆爬的”,远看黑乎乎,近看一片草,没人认真看,随便给个分了事,所以50分的作文得分从未超过25,不过也从不跑题,实际上,跑题也没人知道。  就我这写作水平,日志还有这么多朋友捧场,说明一个道理:不怕有弱点,就怕没特点。
  看书不难,作基础题不难,作两遍卷子也不难,但你却一直处于最高效的捞分状态,你每天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心情愉快,是:累并快乐着。  对轻轻松松考一本还有疑问吗!  如果说“找不到柿子”一句话就可以考一本,那么,如果把本文归结为一个词,那这个词就可以将成功的精髓在生活和工作中复制,不信试试。  对那些准备陪读的焦虑的家长只说一句话:不添乱能死吗!  这句话对不对,问自家的孩子,没必要回骂,因为你的素质比我高。
  @拆了_ 21楼
14:33:21  好贴留名,赞同楼主大部分观点  ----------------------------  谢谢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谈恋爱接吻严重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