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文物爱好者”“大木场爱塔传奇三”

《粉墨春秋》国外忙巡演 文物爱好者省内享“大餐”
时间: 11:05 点击:
次 作者:黄子韬
[导读]《粉墨春秋》用舞蹈语汇表现中国戏曲人生,扎靠、水袖、髯口、踩跷……在这部舞剧中一一展现。 来源:百度 舞剧《粉墨春秋》是我省的一张文化名片,在全国巡演 是山西的文化使
《粉墨春秋》用舞蹈语汇表现中国戏曲人生,扎靠、水袖、髯口、踩跷……在这部舞剧中一一展现。
来源:百度 舞剧《粉墨春秋》是我省的一张文化名片,在全国巡演 是山西的文化使者,而当它走向世界时, 会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言人。近日,受国家文化部委派,山西艺术 学院华晋舞剧团出品的原创民族舞剧《粉墨春秋》,作为我国“中华风韵”项目代表,赴比利时布鲁塞尔、瑞士日内瓦、德国法兰克福巡演,担当起“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文化使者。《粉墨春秋》由香港著名编剧李碧华编剧,讲述20世纪初北国梨园3个武生起起落落、淋漓尽致的戏曲人生。该剧首创用舞蹈语汇表现中国戏曲人生,扎靠、水袖、髯口、踩跷……手眼身法步,唱念做打武,鲜明绝妙的中华戏曲功夫,浓郁热烈的山西风情,荡起舞剧艺术朵朵浪花,传递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品格和时代精神。此次巡演将至6月4日,相信《粉墨春秋》浓郁的山西味道、鲜明的中国 色定会赢得外国友人的赞赏。当《粉墨春秋》走向世界时,我省的一幅农民画作品也走向了全国。不久前,“中国精神·中国梦”全国农民画创作展在中国美术馆拉开帷幕,共展出200余幅作品。山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郭梅花与赵泽伦合作的《黄土地开花——万物生》从1450余幅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我省唯一入选此次大展的作品,填补了我省的空白,受到专家和学者的一致好评。画作受到好评,我们的地方志工作也不甘落后。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公布了入选中国年鉴精品工程“中国精品年鉴”名单,《山西年鉴(2016)》位列其中,为省级唯一“中国精品年鉴”。全国共有三部综合年鉴入选,其他两部是《温州年鉴(2016)》《北京海淀年鉴(2016)》。中国年鉴精品工程是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推出的“十大工程”之一,于2015年12月底开展。在评审中,专家一致认为“《山西年鉴(2016)》栏目框架结构完整,栏目层次分明,内容记述详实客观”。真是赞啊,各方面文化工作都做得这么好!当然,作为文物大省的咱山西,文物工作也是有建树的。这不,一年一度的“全国文物艺术品山西交流会” 于5月26日至28日在太原文庙举行了,同时龙城国际饭店还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2017全国国有文物商店专场拍 会”。随着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全民收藏成为文物艺术品交流的新常态,文物收藏已经从小众的行为成为大众的活动,藏宝于民实现了文物保护的全覆盖。作为文物大省山西的 活动,今年是山西省文物交流中心举办的第十届全国文物艺术品山西交流会,该项盛事已成为广大藏友必不可失的寻宝、寻友、寻道的重要节日。会上,有50余家国有文物商店携宝参会,传统的古董,新潮的珠玉,均将汇聚文庙,为广大文物收藏爱好者呈上丰盛的文化盛宴,上手的机会、捡漏的惊喜、收藏的乐趣尽在其中。正因为山西有着厚重的文化,所以才能办起这样的文物艺术品交流会。华夏古文明,山西有着好风光,是实打实的。为了把我们的好风光宣传出去,去年经省委宣传部批准,举办了首届“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微电影大赛,近日,这个大赛颁奖了。经评委会认真评选,山西传媒学院报送的动画片《伯俞泣杖》荣获 作品奖,山西传媒学院报送的动画片《志女求鱼》、晋城市文化局报送的剧情片《美丽乡村那些事》、山西晋绚视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报送的纪录片《上党味道》获得一等奖,《车窗记》等5部作品获得了二等奖,《山西记忆》等8部作品获得三等奖。这些作品用镜头生动聚焦华夏古文明,用光影精彩呈现山西好风光,用影像新颖讲述山西好故事,希望大众可以通过更多的渠道看到这些优秀的微电影作品。说到电影,那 接着说两部开拍的。由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影视美学博士靳斌编剧和执导的科幻悬疑电影《三界》于近日在大同开拍。该片讲述了现实世界、高度仿真数字虚拟社区云泉谷1、云泉谷2这三个世界之间的一系列故事。影片既是一次现实与虚拟的魔幻穿越之旅,也适当融合了历史文化名城大同的故事元素,例如“煤海探秘游”, 是剧中的场景之一。这部致力于将故事性、科幻性、观赏性、哲理性等融为一体的影片,到底如何通过电影的形式,阐释出“这一个”全新的三界,值得期待。另外一部开拍的是禁毒公益电影《毒网》。该影片在晋中市榆次区开拍,以禁毒战线真实案例为题材,充分 了一线公安民警在打击毒品犯罪过程中的勇敢、坚韧和奉献精神以及毒品对社会尤其是青少年带来的巨大危害。影片预计今年7月杀青。 本报记者 白洁
责任编辑:黄子韬
下一篇:没有了
扫一扫 更健康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辽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锦州张作相公馆面临毁灭
2012年秋,赴锦州寻亲访友,无意间听老乡说起附近有一座张作相旧居,规模宏大,以前曾在辽宁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知道这处建筑,一直不知道具体地点,没想到就在眼前。这所大宅在一处部队大院内,难怪鲜为人知。借老乡之便,终得以进入探访,这里过去曾是营房,现已闲置多年。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又在部队大院里,以为状况会不错,没想到所见令人震惊,庞大的建筑群荒废多年,屋顶、院子里长满杂草,不少附属建筑已完全坍塌,几乎所有建筑都渗漏严重,没塌的也是苟延残喘。
锦州的张作相公馆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张作相为其父张景泉修建的,占地二十余亩,分为东西并列的三组建筑,最东边的主体是一座中西合璧的二层楼阁;中间是一组三进四合院;最西边有门房、游泳池等。共有房屋一百余间,院子四角还建有二层角楼。
虽然是一处近代建筑,但规模庞大,结构布局完整,十分难得,这是一处国保级的文物。
然而现状令人叹息,最东边的“小姐楼”屋顶长满杂草,渗漏严重,不少顶棚已脱落,且有多处明显的墙体开裂。渗漏是建筑的大敌,如不能及时抢救这座楼将面临坍塌。
居中的三进院损毁最重,几乎所有房子都渗漏严重,两侧回廊基本完全坍塌,最后一进院的正房更是塌了一半,已坍塌的房屋木料腐朽殆尽。
最西部的门楼状况尚好,原游泳池等已长满草木。
院子四角处的角楼更是早已坍塌。
这处省保单位内大部分房屋都成了危房,渗漏腐蚀多年,有的已经坍塌了,如不能及时抢救将在未来几年内完全毁掉,这会是又一处完全毁掉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吗?
“小姐楼”屋顶长满杂草,渗漏严重
小姐楼内因渗漏脱落的顶棚
小姐楼内潮湿脱落的顶棚
中间三进院完全坍塌的回廊
中间院子坍塌的回廊
中间最后一进院正房坍塌的前廊
中间最后一进院坍塌的正房屋顶
中间最后一进院坍塌的正房屋顶
渗漏严重的屋顶,顶棚已完全塌落在地上
张作相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人物,锦州张作相官邸2008年以“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进入辽宁省保,这处建筑群无论从建筑角度还是历史角度、人文角度都极具保护价值,然而今日之现状却是面临毁灭,寄望辽宁能尽早采取措施挽救这座珍贵的建筑群,它已经没时间等了。
抢救山西古建:
断代分析:
普及知识:
访古之旅:
媒体报道:&&
我的更多文章:
( 09:57:20)( 10:10:25)( 18:08:27)( 09:31:22)( 13:08:10)( 16:56:17)( 15:48:20)( 22:49:02)( 16:12:56)( 23:05:35)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文物爱好者 您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
五分钟可以做什么?等一趟地铁,煮一碗泡面,或者打开微信玩一会“跳一跳”?如果我说,你可以用五分钟的时间认识一件国宝、了解一段历史,你愿意接收这条来自国宝的留言吗?
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制作,中宣部、国家文物局、中央电视台共同实施的国家涵养工程百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从1月1日起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
《如果国宝会说话》展示了100件文物,共100集,分为四季播出,每季25集,每集5分钟。在5分钟的时间里穿越古今王朝、探访先贤今人,讲述一件国宝背后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和曲折经历。
100集?5分钟?这样的播出信息是不是有点熟悉?没错,《如果国宝会说话》与日播出的《故宫100》来自同一个主创团队,所以说讲文物的故事,他们是专业的。为拍摄该纪录片,摄制组足迹遍布全国,拍摄了近百家博物馆和考古研究所,50余处考古遗址。
《如果国宝会说话》依然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观众平等对话,“诉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传奇。不过,这次,从文案到解说都透出了一股“皮”和“萌”的气质。
早在《如果国宝会说话》开播之前,名为“CCTV纪录-特别呈现”的微博(cctv9百集纪录片《故宫100》、纪录片《china·瓷》的官方微博)就发了一组不太正经的海报
就连“三连”模式也没有放过《如果国宝会说话》
第三集的《陶鹰鼎》中,解说用“胖胖腿”、“萌萌哒”这些可爱的词汇形容本应该给人霸气感觉的“鹰”。可能是觉得“萌萌哒”不足以概括陶鹰鼎的特点,于是《如果国宝会说话》团队还发明了一个新词——“肌肉萌”。不过,陶鹰鼎获此美誉也算是实至名归。
第十二集,解说和文案干脆放飞自我。在介绍“妇好”青铜鸮尊时不忘将鸮尊与愤怒的小鸟比较一番,不过我们这位可爱的“小鸟”可要比外国的那只小鸟早上3000多年。
除了偶尔皮一下外,《如果国宝会说话》的文案真的是清新脱俗,如散文一般传达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岁月的慨叹。
你来自泥土,头微微扬起,仿佛仰望天空
出生如光明照耀,死亡如黑夜降临,人类一次次地发出悠长的疑问,也一次次地溶解在沉重的泥土
六千年仿佛刹那间,村落成了国,符号成了诗,呼唤成了歌
为了成就一件完美的陶器,匠人们需要等,等土干,等土旺,等陶凉
这双眼睛穿越五千年,注视着我们,引领我们一步步走向历史的深处
它们沉默不语,它们无需言语,这双见证过中国最早王朝的眼睛,依然看着人来人往,星辰轮转
此刻,我们写出的横竖撇捺,曾经一笔一划地刻在骨头上,因为刻骨,所以铭心
妇好的玉凤,恰似她优美的风姿,定格在历史的风景线上,为后人所敬仰
从高贵到不详再到呆萌,猫头鹰一直就是那个猫头鹰,但是人心变了好多回了
还有一些网友将每集中的精美词句抄录下来,友情提示:中学生在写作文时也是可以用到的。
《如果国宝会说话》豆瓣分数已经以9.4分超过《国家宝藏》
豆瓣网友湖南路小生:和综艺《国家宝藏》比起来,更爱央视爸爸的这部作品《如果国宝会说话》,没有喧哗的明星,没有过多的娱乐演绎,静静的面对每一个国宝。国宝们去掉了人为设定的包装,他们回归本体,为自己代言,和你丝丝入扣的交流,言语间处处干货。《如果国宝会说话》画面精美到让人感动,文案举重若轻优美洒脱,尤其是配音,耳目一新,良心制作,值得我花每一个5分钟。
豆瓣网友amber:我认为这个比国家宝藏强太多。好在哪里,一个是它把中国历史文明的放在了一个全人类的角度去探讨,人类的惆怅人类最初的凝望与呼唤。我认为这就“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越是历史悠久到千年的文物就越是值得思考探索人类繁衍生存至今的奥秘,而不是一场爱国狂欢。文案,有深度不较劲不瞎几把吹。满分
豆瓣网友有个叶子:这个真的好赞,不像国家宝藏,有时会因为演员不惹人喜欢被人吐槽,影响对文物的鉴赏,这个就着力在文物本身。而且文案写的超级棒,简直就是文曲星下凡的节奏,旁白也很给力,文物不少也萌萌哒!!!就是有些文物太牛太拉风,估计出了周边也买不起。
豆瓣网友星尘:不愧是开年首播的央视巨制,立意、摄影、特效、文案、解说都十分用心、极富人文情怀,唯一的不完美大概就是每一国宝的介绍篇幅太短了、根本看不过瘾………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瑰宝珍物更是不计其数、灿若星河,可以讲述和聆听的故事太多了,很感动也很自豪,期待这个系列的后续内容。国产纪录片强推
豆瓣网友乱:25件国宝,跨度从史前新石器时代、商、周、春秋、战国到秦,仅仅只是陶器、甲骨文、青铜器、玉石也足够说上几天几夜,片子已经很简洁又深刻地描述了这些瑰宝,让人惊叹骄傲之余,又在思考如果要述尽中华几千年的文明。
《如果国宝会说话》在b站上的分数更是高达9.9分,离满分只有半步之遥
b站网友凡華水灩:灵动诗意的文案,卖萌俏皮的旁白,跨越千年岁月的古今对话,五分钟写一首厚重飞逸的国宝抒情诗。从甲骨文到汉字,因为刻骨,所以铭心,这是中华的诗意;从抟土造人到土制陶罐,以土化愁,以手相承,这是中华的精神。
b站网友林家轻寒:泱泱华夏五千年,我们一直为之自豪,为之挺直着脊梁,然而是有多少人真正了解我们的民族,了解我们的文化。一个纪录片,传承的是我们中华文化,更是铮铮傲骨。
b站网友野生透明一只:一本正经卖萌的旁白,优美的文案,以及形象生动的后期。每一个环节都非常用心,进去就出不来了。
b站网友夜渚月明:如果说《国家宝藏》适应新鲜形式引起了当下大众对文物文化关注的入门课程,那《如果国宝会说话》就是同样新鲜有感染力但内容更充实深入的进阶套餐~制作精美大气有质感,每集五分钟的短小精悍,追更停不下来~
b站网友弘也,果然:后期强大,解说牛逼,文案炸裂,满分作品无疑。承包“肌肉萌”、“黑科技”、“萌萌哒”and其他。因为刻骨,所以铭心!
以#如果国宝会说话#为名的微博话题阅读量达到8731万
微博网友陈大花是24孝好XX:啊啊啊《如果国宝会说话》好好看!短小精悍,制作精良,每集五分钟多一点点,文物拍得特别美还随时可以见缝插针的看,没别的纪录片那么多废话又冗长,赏心悦目还能涨点小知识,超级推荐推荐推荐!
微博网友蓝二哥哥我是你的无羡啊:墙裂安利《如果国宝会说话》!!!央视新出的一个文物纪录片,5分钟一集,短小精悍,剪辑画面和bgm的运用都属于上乘!!看完以后,最大的感受是,文案大大我要为您爆灯!!您太优秀了!!
微博网友辞mY:实在忍不住想给全世界安利我的心头好了,最近沉迷央视新出的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 》,虽然依旧带着有央视喜欢的玄幻神秘画风,但是画面文案旁白全部满分啊!!让喜欢逛博物馆又历史盲的我无法自拔啊!
微博网友歪歪8029:我的妈啊!太太太好看了!后期制作也很棒!文字的设计、动画的呈现,短短五分钟处处见精华骨笛那一期,笛声一起,眼泪都要飙出来了。
微博网友韩唳:轻轻掸去陶器上的灰尘仿佛重现岁月的懵懂,骨笛尘封千年之后发出第一声悠远的声响,玉玦在太阳的折射下透着独有的温润光芒……我终于理解为什么挖到文物要“上交给国家”了,国家会给予它们最好的保护,满载着虔诚和敬意,令它们重现昔日的辉煌。
目前,《如果国宝会说话》的第一季25集已经播放结束,至于第二季将在什么时候播出,官博说:“你们这样想啊,一年12个月,一共播四季~所以~~~”嗯,如果小编数学还能及格的话,应该是在4月播出,大家慢慢等吧!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任丘一文物爱好者向博物馆捐献明代石碑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文化名人访文物爱好者发现四座碉堡遗迹 寻访赵辛店碉堡群之谜
新发现的3号碉堡从外部看,结构相对完整,两座碉堡均无文保身份
新发现的4号碉堡隐藏在杂草中,很难被人发现
2号碉堡已有文保身份,但并无详细史料,从内部看上面密布着机枪眼
  法制晚报讯 (记者 崔毅飞)近日,有市民在丰台区赵辛店村发现了一处碉堡群,系近代军事遗迹。
  当地老人回忆,碉堡是侵华日军所建,但缺少文字记载加以佐证。碉堡身份未知,为其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法制晚报记者了解到,有市民还为此张贴了《寻史启事》,期望收获有价值的线索。
  赵辛店村尚存碉堡群
  2015年,丰台区文物部门对赵辛店村附近的两座碉堡进行了修缮,并设立文保碑。而在近日,长辛店街道合成公社区主任尹喜军发现,赵辛店村现存的碉堡遗迹还不止这些。
  喜爱收藏老物件的尹喜军经常走街串巷,最近他有了新发现,赵辛店的碉堡遗迹还有两座,总数达到四座,呈现出碉堡群的格局,占丰台区现存碉堡文物数量的一半。
  尹喜军说,这些遗迹是当地特定历史时期的独特见证,也许还有他没发现的。但最让他苦恼的是,建造者到底是日军还是中国军队?因缺少相关史料,碉堡的身份难有定论。
  在丰台区文委官网公布的文物名单中,赵辛店村碉堡显示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也未说明建造者信息及年代。
  法制晚报记者在现场探访发现,四座碉堡分布在赵辛店村方圆一公里左右的范围之内,位置偏僻、隐蔽。新发现的两座未曾进行修缮,一座被民房和杂物包围,另一座藏在灌木丛中,存在局部坍塌。
  这些碉堡大小基本相同,砖混结构,圆筒形建筑的直径在6米左右,高出地面约2.5米,上扣圆拱形顶盖,形似一块生日蛋糕。每座碉堡开一小门,记者1.85米的身高,在碉堡内可从容站立。
  碉堡设高低位射击孔10余个,好像一双双深邃的眼睛,对周围虎视眈眈,接近360度的防御角度,让人无处躲藏,只不过老建筑历经沧桑,已经没了当年的杀气。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关心碉堡身世的,还不止尹喜军一人。
  退伍军官张贴《寻史启事》
  云岗路与周口店路交会的丁字路口,是由丰台西部进出市区的主要通道,每天车流不断。细心人会注意到,路口西北角的绿化带内,就隐匿着一座碉堡,一半面对道路,另外一半被圈进了朱家坟五里1号院。在赵辛店碉堡群当中,这座位置最为显眼。
  碉堡的门外,贴着一张《寻史启事》:为确定此碉堡是否为侵华日军修筑,特寻找知情人,如果您掌握相关的历史,如修筑军队、人员、时间等,请与郭延宝联系。
  张贴这张启事的郭延宝,1991年来到赵辛店附近的装甲兵工程学院攻读军事专业,之后工作并且在当地定居。与此同时,他对小区里的这座碉堡产生了兴趣,并将其命名为“朱家坟碉堡学校”,用于国防公益教育,经常组织小学生以及他的战友前来参观。
  “文物文物,物以载文才有价值。”郭延宝介绍说,坦克是移动的碉堡,碉堡是坦克的前辈。碉堡浓缩了进攻与防御等基本作战方法,代表了一个时期的军事水平、作战文化,又是战争的证据,所以说小碉堡联系着国家的大历史。但这又是军事研究领域的冷门,比如赵辛店碉堡的身份,历史信息就存在缺失。
  确如郭延宝所说,法制晚报记者查阅了《日寇在丰台》、《赵辛店村志》、《北京市丰台区地名志》…… 对于中国军队和日军在赵辛店的活动、军事设施只字未提。
  碉堡疑为日军修造 驻扎小田部队
  现年98岁高龄的赵瑞恒老人,是土生土长的赵辛店村人,是此次最年长的受访者,由于老人听力较弱,交流并不顺畅。赵老只记得,1937年,日军在赵辛店、朱家坟一带修筑兵营,但军事物资经常丢失。为此,日军开始修筑碉堡防御,用的都是中国民工,但就碉堡的数量,他已记不清。
  88岁的赵学勤老人证实,1938年-1939年之间,日本人在赵辛店修造碉堡,他见到过三处,用于防卫兵营、把守路口。日军投降的时候,八路还从赵辛店的兵营里抢走了一些武器装备。
  此外,记者在当地还询问了10位70岁左右的老人,有人推测碉堡是中国军队修建。但多数人还是指向侵华日军,并且提到了“小田部队”的名字,称在此驻扎的日本官兵多来自于日本广岛。
  曾有碉堡10余座 靠壕沟串连
  现年74岁的李华,不曾离开赵辛店村,距离他家二三十米远,便是一座碉堡。日本人战败那年,两岁的李华尚不记事。但他听父辈们讲,1937年以后,日军在赵辛店一带布设兵营,有炮兵、步兵、骑兵。在房山坨里、涞源的战事,也从赵辛店派兵。
  李华告诉记者,村子周围有循环铁道,日本人欲控制交通,因此设兵营、造碉堡,加上一些暗堡,附近曾有10多座,碉堡之间靠壕沟联系,士兵可在战壕内行走。过去听老人讲,碉堡里成天支着机关枪,晚上老百姓都不敢出门。日本兵12人一队,经常打着“膏药旗”巡逻。
  李华回忆说,日本人走后,国民党军队曾短暂进驻这座兵营。解放军打过来时,炸毁了不少碉堡,地里都是碎砖。最后留下来的四座碉堡,和他小时候比变化不大。
  老人家特别提到,日军在赵辛店附近处决过战俘。他们自己人若在外战死,则取下头颅、带回兵营附近火化,骨灰最终送回日本。
  牲口被扣 民众不敢接近碉堡
  83岁的王俊是南岗洼村人,儿时经常在赵辛店一带放牲口,曾与日本兵发生摩擦。
  王俊回忆,过去赵辛店一带基本都是荒地,日本人来了以后,在当地屯兵设防、建造碉堡。碉堡为半地下,高出地面不多。日本兵普遍矮小,身高超过1.7米的人不多,他经常看到骑挎斗摩托车的日本兵。
  日本人在的时候,老百姓一般不敢靠近碉堡,王俊10岁那年(1943年),在碉堡附近放马、放骡子,距离碉堡二三百米远,被两个日本兵叫住:“小孩,什么地干活?”好在有惊无险,牲口虽然被扣留,但把他人放走了。
  王俊回忆,为了要回牲口,家里大人找到附近北岗洼村的老吕家,这家人可能和日本人有些来往,帮忙把牲口要了回来。
  建材工艺形似来自日本
  北京市文物古建工程公司于2015年在丰台区一共修缮了六座碉堡,其中就包括赵辛店的两座。项目负责人张宝全告诉法制晚报记者,他们在修缮之初,拿到一份批复文件中注明的是“抗战遗址”,但未说明具体的始建者。
  就他的经验判断,赵辛店碉堡用的是解放前的老砖,而且水泥标号很高、非常的坚硬,而解放前水泥很少,判断其像是日本人的工艺。
  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刘卫东分析,从碉堡密布的枪眼来看,日军修造的可能性比较大。在相关史料稀缺的情况下,当地老百姓的口碑成了判断碉堡身份的唯一参考。
  今天上午,丰台区文委文物科工作人员肖先生告诉记者,市民在赵辛店新发现碉堡遗迹,他们之前并未听说。赵辛店碉堡的建造者是谁?他们也缺少这方面的资料,感觉的确不好找,日后还是要请相关专家进行帮助。文并摄/记者 崔毅飞 新闻观察员 尹喜军
(责任编辑: 和讯网站)
分享文章到
财经新闻 你总比别人先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木场爱塔传奇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