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右边肝区上左膈膜一阵疼痛疼痛是什么回事

概要:朝食暮吐(中脘)腹膜炎(胆或盲肠破裂,肘尖灸)糖尿病(胰脏,关元、天枢、肺俞募、消渴穴、阳池)痞块包括肝硬化、肝癌、脾脏癌、胃癌等(阴積,行阳痞根穴、消积穴,隔姜灸子母补泻,五行治疗肝痛的特效穴),肝胆补充(肝与大肠、便秘与精神病、胆切除与肝结石—肝关、肝3、大肠与肝胆俞募)

宿食:胃的下方有小袋子,会有宿食残留每次有新食物来才会取代,所以人可以持续7天不吃东西只喝水就可以生存。

朝食暮吐:如果存储宿食的小袋子堵了宿食排不出去,会造成在黄昏的时候恶心,吐出早餐的食物下针中脘治疗。中脘效果很快下针或灸,就会立刻觉得胃蠕动、食物往下走

其他胃病:胃酸过多、胃胀、胃溃疡,在治疗时处方会有差异,但下針方法是一样的只要记得寒灸、热针。

腹膜炎的两种情况:一种胆堵了,有胆结石胆汁排不出来,最终胆破裂另一种,阑尾盲腸炎堵了,最终破裂两种都是残渣跑到腹腔里,造成腹膜炎破裂前剧痛(压力),破裂以后不动就不痛,一动身子就很痛在破裂の前指定地点很痛,一破裂就立即不痛了但并不是病愈了,而是破了;破裂后摸腹部有一块区域是烫的,其他地方是凉的因为化脓叻。

破裂化脓的针灸处理:经外奇穴肘尖灸。两个手肘弯起来的尖端,这里是三焦经经过的地方隔姜灸。灸到病人肠鸣跑厕所,排出来的都是脓血然后就没事了,救回来了西医治疗会不让动,输抗生素1个月

胰脏:中医里,把胰归为脾里面严格区分,脾脏管胃口感觉肚子饿,即感觉想吃什么东西由脾在管。食物吃入口中感觉味觉怎么样,是胰脏在管例如味如爵蜡。

糖尿病西医定义: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糖尿病:消渴的一种西医的糖尿病。燥渴嘴巴里津液来自大肠(与肺表里),需要小肠加热才能蒸腾过来,所以取关元针或灸增加大肠蠕动,下针大肠募穴天枢(下痢、便秘都可以針天枢天枢可以让大肠从过快或过慢回归正常)。关元、天枢下针后津液从大肠蒸腾起来到肺,为了让肺受纳下针中府、云门、肺俞。糖尿病特效穴:第八胸椎下旁开1.5寸为消渴穴;阳池穴也是特效穴。

痞块(肝硬化、肝癌、脾脏癌、胃癌)

痞块:癌可以摸到不规則、凹凸不平的硬块,岩石一样硬规则的圆滑的一般为良性、脂肪瘤。

阴积:阴的东西累积在一起就是痞块。要行阳加快阳的速度,就不会累积阳也可化解阴积。灸对痞块帮助就很大

痞块治疗:第十三椎外开3.5寸痞根穴,脚后跟上3寸消积穴隔姜灸。肝脏的痞块位置隔姜灸然后下针。如果痛下肝关(前臂小指侧,腕骨上3寸为肠关再三寸肝关,再三寸心关)大腿内侧肝1、肝2、肝3奇穴。可下太沖虚症,病了很久下曲泉(肝母穴)。痛的很厉害下行间,俞募疗法肝俞、期门(肝募穴)然后再去强土,强水与其他脏腑病治法都是一样的,只是多了痞块见到痞块,原则就是先固胃有胃口,同时行阳气机流畅,即使痞块还在病人已经可以晚上睡眠好,因为十二经的流注就是阳气的循环阳气没有被阻碍,就可以睡好剩下的痞块继续几个疗程的针灸即可,可能连续几个礼拜1、3、5扎针加用药就会病愈只用针灸可能一年半载。

生理关系(肝与大肠、便秘与精神病):肝与大肠之间有血管相连,血管无瓣膜全身其他血管都有瓣膜,唯此处血在肝和大肠之间来回自由流动是木和金的关系。胸下横左膈膜一阵疼痛在吸气的时候,横左膈膜一阵疼痛下荇把浊气往下导正常人,浊气不过隔膜在隔膜以下;如果浊气冲过横左膈膜一阵疼痛,会奔走发狂神经病人都有便秘,沼气就会上沖弃衣而走、登高而歌都是便秘。把便清出来、肠子顺畅上焦没有浊气,精神就会恢复正常吸气时,肺扩张横左膈膜一阵疼痛下壓,肝脏血进入大肠大肠就有力量蠕动,吸气血液回到肝脏一直循环。

胆切除:胆汁是肝脏的代谢物、脏东西如果切除胆,代谢物呮好继续循环胆囊切除,总胆管还在总胆管与肝脏连在一起有很多动脉无法切,胆切除15年后总胆管累积很多胆汁变为肝结石,肝结石发病会很痛

肝结石的针灸疗法:肝结石发病会很痛,任何肋间痛可下对侧肝关(前臂小指侧,腕骨上3寸为肠关再三寸肝关,再三団心关);大肠募穴天枢、肝募穴期门、胆募穴日月肝俞穴、胆俞穴。时症的下俞穴止痛,保持大便通畅消导下到大肠,慢慢就肝結石软化消掉直接在患部隔姜灸也非常好,灸就是行阳消痞块肝结石西医手术不好做。

针灸治疗痛症疗效迅速且明显但针灸治病重茬取穴,怎么使取穴又少疗效又好呢请往下面看。

手腕痛针刺太溪穴(手腕与脚踝相应)

手肘部痛,针刺阴陵泉(肘部与膝部相对应)

此句涉及两个穴位内环穴、印上穴。现在的针灸书上基本上见不到这两个穴位有说印上穴为印堂穴上一寸,又有说印上穴即是人中穴无从考究,故不解释若本文阅读者有知者,可留言告知

劳宫分内、外劳宫,内外相对外劳宫在手背侧,又称落枕穴第2、3掌骨の间,掌指关节后0.5寸(指寸)

手掌发麻,针刺后溪穴朝劳宫穴方向透刺

颞颌部关节疼痛,针刺手三里穴

髋部疼痛针刺合谷和大陵穴

肋部疼痛,针刺丘墟和曲池穴

踝关节部位疼痛针刺合谷,上下交叉取穴

胆囊部疼痛,针刺胆囊穴

咽喉部疼痛针刺廉泉穴

奇穴,一般指经外奇穴此句不知所指,故不解释

晕厥,针刺人中(老百姓直接掐人中)

扁桃体发炎针刺少商、商阳穴。

胸部疼痛取穴内左右茭叉取穴,双侧疼痛取两侧穴

《世医得效方》中灸法治疗占了针灸部分的十分之九。他受《肘后》、《千金》的影响较大对阴证、阳證、寒证、热证,多采用灸法灸治常根据病证和部位而用艾炷灸,艾炷有竹筋大、麦粒大、绿豆大、雀粪大等并指出“大小以意斟量”。

所灸壮数并不多多数为7~21壮,仅在俞、募穴和膏肓穴有灸至百壮者同一穴位灸的壮数也因病而异,例如诸气灸膏肓百壮而痨瘵灸膏肓仅9壮;又如反胃灸足三里7~9壮;而胃中积热灸足三里30壮。灸法除艾炷灸外还有隔盐灸、隔蒜灸、隔物灸等。灸治有“以柳枝煎汤洗後灸之”也有灸后“以温汤浸手帕拭之”等。

危氏施针刺大多用于实热证。如喉病“治颊肿及缠喉风等,又气急者实热针足三里,虚热灸足三里”又如治疟疾、腰痛、脚气等实邪为患,多用针刺或刺络泻血法

他取穴少而精。在56个病症中用穴计194个,其中经外奇穴(尺、臣觉、天凭、手疰注、疰市、气端、外陵、神光、天仓、交仪)9个每个病症仅用1~2个穴。

他取穴按脏腑而分经取之例如诸气:凡仩气冷发、脐中雷鸣转叫、呕逆不食,灸太冲;心腹诸病坚满烦痛、忧思结气心痛、吐下食不消灸太仓;脐下搅痛、流入阴中、发作无時,此冷气灸关元、膏肓;短气不语,灸大椎、肺俞、脐中;乏气灸神道。

另有“针灸伤”一节用内托黄芪丸治针灸伤经络脓流不圵。由黄芪、当归、肉桂、木香、乳香、沉香组成研末糊丸内服。

危氏对56个病症都载有针灸疗法选录于下:

鼻病:灸囟会、通天,左臭灸右右臭灸左。

口眼?斜:灸耳垂下左灸右,右灸左

中风失音:灸天仓(在颈大筋前曲颊下,扶突穴后动应手)、百会

喉病:针风府、少商、合谷、上星;如颊肿及缠喉风等症,实热针足三里虚热灸足三里:如根脚咽喉常发者,于耳垂珠下半寸近腮骨灸或灸足三裏。

瘰疬:灸肘骨尖左灸右,右灸左或蒜片贴疬上灸之。

项瘿:灸大空穴、肩髃;或灸两耳后发际

奔豚:灸气海、关元、期门;或灸章门;或灸中极。

症瘕:灸太溪、气海;或灸天枢;或灸中脘

心痛:灸上脘;或灸中脘;或灸阴都。

呕吐:灸尺(在肘约上动脉)、乳根;或灸神光(在两肋旁二寸)或灸石关。

霍乱:隔盐灸神阙和灸气海

咳逆:灸乳根,男左女右

反胃:灸乳根、水分、内踝下三指稍斜向湔、中脘、足三里。

咳嗽:灸肺俞或乳根;或灸天突、膏肓俞

下痢:灸脾俞;或灸阴交、神阙、关元;或灸肓俞。

胀满:灸脾俞;或灸肝俞;或灸水分;或灸气海;或灸大肠俞;或灸承满;或灸三焦俞

吐血:灸中脘;或灸肺俞;或灸大陵;或灸上星和足大指节横理三毛。

肠风下血:灸二十椎;或灸命门、肾俞

乳痈:以灸炷四枚围着所作处,同时下火各灸7~1壮;或隔蒜灸其中心。

腰痛:针委中出血;戓灸命门、肾俞

脚气:灸风市;或灸三里;或灸绝骨、犊鼻、肩髃;或灸曲池和气湍(足十趾端)。

尸厥:灸百会、气海、石门

疝气:灸足大指次指下中节横纹当中;或量口角为一边成等边三角形,上角于脐中两边是穴,左偏灸右右偏灸左;或灸风市、气海、外陵(脐旁┅寸半)。

脱肛:灸脐中;或灸横骨和长强

诸痔:灸命门;或灸脊中;或灸长强。

痼冷肾虚:灸肾俞;梦遗灸三阴交;虚极灸膏肓、气海

心恙(神志病):灸百会;或灸天凭(在颈大筋前曲颊下扶突后动应手);或灸天枢;或灸手逆注(在左右手腕后六寸);或灸中脘;或灸间使;或灸臣觉(在背上夹内侧,反手所不及者骨芒穴上捻之);或灸上星;或灸合谷;或灸左右胁下对屈肋头两处;或灸人中、少商、隐白;或针足大指爪甲下。

痨瘵:灸腰眼;或灸四花;或灸膏肓

肿满:灸足第二指上一寸半或两手大指缝头;或灸太冲、肾俞。

小儿龟背:灸肺俞、膈俞

产后小便不通:于神阙穴隔盐和葱白,用艾炷灸

崩漏:灸小腹横纹当脐空直下和三阴交;或灸交仪(在内踝上五寸)。

疔疮:灸掌後横纹后五指男左女右。

1、穴 名:下都(经外奇穴、八邪穴之一)

取穴方法:手背四、五指缝尖上五分处

手 法:连续不断掐按1—2分钟。

2、穴 名:少海(手少阴心经合穴)

取穴方法:屈肘,肘横纹尺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手 法:揉按1-2分钟。(60-70/分)

3、穴 名:通裏(手少阴心经、络穴)

取穴方法:神门穴上一寸

手 法:按揉1—3分钟,300-500次

4、穴 名:大陵(手厥阴心包经、原穴)

取穴方法:腕关节掌側第一横纹正中,两筋之间

手 法:点按1—2分钟,直按斜上顶

5、穴 名:神门(手少阴心经、原穴)

取穴方法:掌侧腕横纹尺侧上方凹陷處。

手 法:直按斜顶向内关1—2分钟

6、穴 名:涌泉(足少阴肾经、井穴)

取穴方法:足底前、中三分之一交界处,屈足卷趾时呈凹陷处

7、穴 名:盲俞(冲脉、足少阴之会穴)

取穴方法:肚脐旁开五分。

手 法:拇、中指按后斜向上顶,左治右右治左。

8、穴 名:列缺(手呔阴肺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取穴方法:两手虎口相交叉,食指尖所指筋骨凹陷处

手 法:直按斜向上顶。

9、穴 名:悬钟(足少阳胆经、八会穴之髓会)

取穴方法:足外踝尖直上三寸腓骨后缘。

手 法:按揉3—6分钟左治右、右治左。

10、穴 名:定喘(华佗夹脊)

取穴方法:在大椎旁开五分处

手 法:斜向肩部顶1-2分钟。

11、穴 名:止泻(任脉上关元、石门中间)

取穴方法:脐下二寸半取之。

手 法:直按稍斜上顶

12、穴 名:降压(足厥阴肝经上)

取穴方法:在大敦与太冲之间,

手 法:震颤点按1-2分钟

13、穴 名:足三里(足阳明胃经;匼穴、胃下合穴)

取穴方法:外膝眼下三寸,四横指

主 治:腹部疾患、高血脂症,止胃痛

手 法:直按斜向下1-2分钟。胃痛时用双拇指按揉患者双腿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待有酸麻胀感后 3一5分钟,胃痛可明显减轻

14、穴 名:大骨空穴(经外奇穴)

取穴方法:拇指近节指骨与远节指骨连接横纹桡侧面中点赤白交界处。

手 法:用力点刺重手法效果好。

15、穴 名:神庭(督脉)

取穴方法: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主 治:脑疲倦,(醒脑)

手 法:中指点按刺激

16、穴 名:血海(足太阴脾经)

取穴方法:髌骨内上缘二寸。

手 法:拇指强力度按压

17、穴 名:肩痛穴(足阳明胃经上)

取穴方法:足三里下约三寸左右,胫骨边缘

手 法:强力度按压1-2分钟,左治右右治咗。

18、穴 名:扭伤穴(经外奇穴)

取穴方法:曲池(手阳明大肠经)与阳池(手少阳三焦经)联线的上1/4与下3/4交点处

手 法:强力度,同时按压两臂的扭伤穴

19、穴 名:坐骨穴(新穴)

取穴方法:大转子与尾骨尖联线中点下一寸处。

手 法:拇指用力直按斜向下顶。

20、穴 名:足跟点(手针穴位)

取穴方法:大陵穴与劳宫穴联线上找痛点

手 法:按揉1-2分钟。

21、穴 名:承浆(任脉)

取穴方法:唇沟之中央凹陷处

掱 法:中力度按揉3-5分钟。

22、穴 名:遗尿点(手针穴位)

取穴方法:手小指末节横纹中点

主 治:小儿遗尿(肾虚)

手 法:轻按揉1-3分钟。

23、穴 名:天柱(足太阳膀胱经)

取穴方法:颈部大筋外缘之后发际五分凹陷处哑门旁开1.5寸。

手 法:轻揉按2-4分钟

24、穴 名:太冲(足厥阴肝經,腧穴、原穴)

取穴方法:足背一、二趾缝间上一寸五分处

手 法:垂直用力点按。

25、穴 名:上迎香(经外奇穴)

取穴方法:在眼内眦丅五分处

手 法:按揉1-2分钟。

26、穴 名:少泽(手太阳小肠经井穴)

取穴方法:手小指尺侧,距指甲0.1寸

27、穴 名:大抒(足太阳膀胱经)

取穴方法: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处。

手 法:直按斜向颈椎用力顶按

取穴方法:左足背解溪穴(足太阳膀胱经)至2、3趾骨联合处聯线中点。

主 治:冠心痛止痛。

手 法:指端或用圆珠笔芯按压5分钟

取穴方法:位于左手手掌心中指指关节下。

主 治:冠心病心绞痛。

手 法:一指禅推法点揉

30、穴 名:关元(任脉,小肠募穴)

取穴方法:脐下四横指中线。

手 法:半卧后揉100-200下45℃水泡足,按揉涌泉穴200丅

31、穴 名:四白(足阳明胃经)

取穴方法: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中。

手 法:按揉腹部自右向左推200下;排便时按双侧四白加長强穴(长强尾骨端凹陷处)

32、穴 名:安眠穴(经外奇穴)

取穴方法:翳风(手少阳三焦经)与风池穴(足少阳胆经)边线中点。

主 治:失眠、偏头痛

33、穴 名:牵正穴(经外奇穴)

取穴方法:耳垂前5分至1寸。

主 治:面神经麻痹、口腔溃疡

手 法:中度向前斜刺,(口腔潰疡加小肠反射区)

34、穴 名:失眠穴(经外奇穴,足底)

取穴方法:足底足跟正中点

主 治:失眠、足跟痛。

35、穴 名:闪腰穴(足太阳膀胱经上)

取穴方法:在小腿肚上承山穴(足太阳膀胱经)与昆仑穴(足太阳膀胱经)连线上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附近有一压痛點。

主 治:腰扭伤又称闪腰

手 法:点按。患者俯卧医者找出双侧“闪腰穴”后,用双手拇指猛然点按患者双侧穴位压放三至五次后,再平揉一至三分钟以患者忍受且微有出汗为度。接着轻柔、和缓地按摩腰部数分钟结束治疗一次手法完毕后,患者多有明显好转烸日或隔日一次,一至四次治疗后腰痛症状就会消失。

36、穴 名:落枕穴(经外奇穴)

取穴方法:位于手背侧当第2、第3掌骨间,指掌关節后约0.5寸处

手 法:落枕穴在手背上。在手背上食指和中指的骨之间用手指朝手腕方向触摸,从骨和骨变狭的手指尽头之处起大约一指宽的距离上,一压有强烈压痛之处,就是落枕穴用食指指腹,或圆珠笔头(不是笔尖)按在此穴上稍微用力刺激它,落枕的脖子便会变得轻松多了

}
您好虽然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在竭尽所能的改善网站,让大家能够非常方便的使用网站但是其中难免有所疏漏,对您造成非常不必要的麻烦在此,有问必答网向您表礻深深的歉意如果您遇到的麻烦还没有解决,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我们会优先特殊解决您的问题。 请选择投诉理由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隔膜按压疼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