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只能形成一个一个细菌芽孢的形成过程这个过程中没

关注今日:30 | 主题:245400
微信扫一扫
【整理】丁香园基础知识之医学微生物学
页码直达:
丁香园准中级站友
这个帖子发布于2年零99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来丁香园很久了,看了很多东西都忘了,故将在丁香园的很多相关知识专门汇总,作为自己的整理参考,其他战友不必跟帖,以免对版面造成混乱,谢谢支持!注明:本帖的所有内容均来自病理学笔记的整理,整理工作中不断完善,现在还暂时没有一个具体的想法及模式。说明:请阅读本帖的战友千万不要跟帖(什么学习了,辛苦了,mark,赞之类都不要发,谢谢大家配合,以免破坏版面的完整性)谢谢大家支持注明:本帖子绝大部分内容直接引用来自丁香园论坛,所以名字取名《丁香园临床知识》意思是来自于丁香园,主要是将很多的知识归纳终结,供自己学习,也很想注明出处及原战友的名字,因为范围太大,怕影响总体的连贯性故省略,特别注明的就是:版权及知识产权属于丁香园原作者! 【1】微生物学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1. 微生物的分类: 种类细胞结构核酸特点代表非细胞型微物无典型细胞结构构DNA或RNA,两者不同时存在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增值病毒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无核膜、核仁,仅有核糖体DNA和RNA 古生菌、细菌(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很高,有核膜核仁,细胞器完整DNA和RNA 真菌3、病原微生物:少数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类、植物病害的微生物。
机会致病性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的微生物。4,郭霍法则:①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种疾病中查见,在健康人中不存在;②该特殊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③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产生同样病症;④自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体内能重新分离得到该病原菌纯培养。
郭霍法则的特殊情况5、免疫学:㈠主动免疫;㈡被动免疫。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卖肾注册丁香园 编辑于
丁香园准中级站友
【1】微生物学第一篇
细菌学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第一节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1、观察细菌常采用光学显微镜,一般以微米为单位。 2、按细菌外形可分为:①球菌(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
②杆菌(链杆菌、棒状杆菌、球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③螺形菌(弧菌、螺菌、螺杆菌)第二节 细菌的结构1、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2、革兰阳性菌(G+):显紫色;革兰阴性菌(G-):显红色。3、细胞壁结构革兰阳性菌 G+革兰阴性菌 G-肽聚糖组成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构成坚韧三维立体结构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构成疏松二维平面网络结构肽聚糖厚度20~80nm10~15nm肽聚糖层数可达50层仅1~2层肽聚糖含量占胞壁干重50~80%仅占胞壁干重5~20%磷壁酸有无外膜无有 4、G-菌的外膜 {脂蛋白、脂多糖(LPS)→【脂质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脂质双层、}脂多糖(LPS):即G-菌的内毒素。LPS是G-菌的重要致病物质,使白细胞增多,直至休克死亡;另一方面,LPS也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并有抗肿瘤等有益作用。①脂质A: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成分,无种属特异性,不同细菌的脂质A骨架基本一致,故不同细菌产生的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均相似。②核心多糖:有属特异性,位于脂质A的外层。③特意多糖:即G-菌的菌体抗原(O抗原),是脂多糖的最外层。5、细胞壁的功能:维持菌体固有的形态,并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G-菌的外膜是一种有效的屏障结构,使细菌不易受到机体的体液杀菌物质、肠道的胆盐及消化酶等的作用。6、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菌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为细菌细胞壁缺陷型。
原生质体:G+菌细胞壁缺失后,原生质层仅被一层细胞膜包住
原生质球:G-菌肽聚糖层受损后尚有外膜保护■细菌L型的诱发因素,如:溶菌酶,青霉素,溶葡萄球菌素,胆汁,抗体,补体等。
溶菌酶:能裂解肽聚糖中N-乙酰葡萄胺和N-乙酰胞壁酸之间的β-1,4糖苷键,破坏聚糖骨架,引起细菌裂解。
青霉素:能与细菌竞争合成肽聚糖过程中所需的转肽酶,抑制四肽侧链上D-丙氨酸与五肽桥间的联结,使细菌不能合成完整的肽聚糖,在一般渗透压环境中可导致细菌死亡。■细菌L型需在高渗低琼脂含血清的培养基中生长。 G+菌细胞壁缺损形成的原生体,在普通培养基中很容易胀裂死亡,必须保存在高渗环境中。7、细胞膜:细胞膜的主要功能:①物质转运;②呼吸和分泌;③生物合成;④参与细菌分裂:细菌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称为中介体。8、细胞质:①核糖体:链霉素(与细菌核糖体的30S亚基结合)和红霉素(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结合)均能干扰其蛋白质合成,从而杀死细菌,但对人体核糖体无害。②质粒: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③胞制颗粒:贮藏有营养物质。异染颗粒(也成迂回体,嗜碱性强,用甲基蓝染色时着色较深呈紫色)常见于白喉棒状杆菌。9、核质:细菌的遗传物质。10、细菌的特殊结构⑴荚膜:包绕在细胞壁外的一层粘液性物质,为多糖或蛋白质的多聚体,用理化方法去除后并不影响菌细胞的生命活动。①厚度≧0.2微米边界明显的称为荚膜或大荚膜;厚度﹤0、2微米的为微荚膜。②若粘液物质疏松地附着于菌细胞表面,边界不明显且易被洗脱者成为粘液层。③大多数细菌的荚膜为多糖,多糖分子组成和构型的多样化使其结构极为复杂,成为血清学分型的基础。④荚膜对一般碱性染料亲和力低,不易着色。■荚膜的功能:①抗吞噬作用;②粘附作用;③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⑵鞭毛:包括:单毛菌、双毛菌、丛毛菌、周毛菌
鞭毛由基础小体、钩状体、丝状体三部分组成。■鞭毛的功能:使细菌能在液体中自由游动,速度迅速。细菌的运动有化学趋向性,常向营养物质处前进,而逃离有害物质。有些细菌的鞭毛与致病性有关。⑶菌毛:必须用电子显微镜观察①普通菌毛:与细菌粘附有关。②性菌毛:仅见于少数G-菌。具有传递遗传物质作用。⑷芽胞:细菌的休眠形式,营养缺乏尤其是C、N、P元素不足时,细菌生长繁殖减速,启动芽胞形成的基因。■细菌的芽胞由内向外依次是:核心、内膜、芽胞壁、皮质、外膜、芽胞壳和押宝外衣。■芽胞的形成与发芽:芽胞具有完整的核质、酶系统和合成菌体组分的结构,能保存细菌的全部生命必须物质,芽胞形成后细菌即失去繁殖能力。一个细菌只形成一个芽胞,一个芽胞也只能生成一个菌体。■芽胞的功能:细菌的芽胞对热力、干燥、辐射、化学消毒剂等理化因素均有强大的抵抗力。此外,当芽胞成为繁殖体后,能迅速大量繁殖而致病。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准中级站友
【1】微生物学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第一节 细菌的理化性质1、细菌的化学组成:水、无机盐、蛋白质、糖类、脂肪、核酸2、细菌的物理性状:①光学性质;②表面积;细菌的相对表面积大,有利于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③带电现象;④半透性:细菌的细胞膜和细胞壁都有半透性,有利于吸收营养和排除代谢产物;⑤渗透压:细菌所处一般环境相对低渗。第二节 细菌的营养和生长繁殖一、细菌的营养类型1、自养菌:化能自养菌、光能自养菌2、异养菌:腐生菌、寄生菌所有的病原菌都是异养菌,大部分属寄生菌。 二、细菌的营养物质1、水2、碳源3、氮源:作为菌体成分的原料4、无机盐:常用元素(P、S、K、Na、Mg、Ga、Fe)微量元素(Zn、Cu、Mn、钴)
各类无机盐的公用:①构成有机化合物,成为菌体的成分;②作为酶的组成成分,维持酶的活性;③参与能量的储存和转运;④调节菌体内外渗透压;⑤某些元素与细菌的生长繁殖和致病作用密切相关。5、生长因子:生长因子是指,某些细菌细菌生长所必须的但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由外界供给的物质。三、细菌摄取营养物质的机制1、被动扩散:2、主动转运系统:①依赖于周浆间隙结合蛋白的转运系统;
②化学渗透趋势转运系统;
③基团转移。 四、影响细菌生长的环境因素(简答)1、营养物质: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因子为细菌的代谢及生长繁殖提供必需的原料和充足的能量2、酸碱度(pH):多数病原菌最适pH为7.2--7.6,而结核杆菌最适pH值为6.5--6.8,霍乱弧菌最适pH值为8.4--9.2。3、温度:病原菌最适温度为37度。4、气体:O2:根据细菌代谢时对氧气的需要与否分四类:①专性需氧菌:具有完善的呼吸酶系统,需要分子氧作为受氢体以完成需氧呼吸,仅能在有氧环境下生长。②微需氧菌:在低氧压(5%-6%)生长最好。③兼性厌氧菌:兼有有氧呼吸和无氧发酵两种功能,在有氧、无氧环境中均能生长,但以有氧时 生长较好。大多数病原菌属于此。④专性厌氧菌:缺乏完善的呼吸酶系统,只能进行无氧发酵,必须在无氧环境中生长。CO2:对细菌生长也很重要,大部分细菌在代谢中产生的CO2可满足需要,个别细菌初次分离时需人工供给5-10%CO2。5、渗透压:五、细菌的生长繁殖1、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繁殖方式----细菌以简单的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繁殖速度----繁殖一代所需时间(代时)约20-30min。但少数细菌代时较长,如结核分枝杆菌代时为18小时。2、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退期
繁殖规律----生长曲线
迟缓期:细菌被接种培养基的最初一段时间,主要是适应新环境,同时为分裂繁殖作物质准备,此时细菌体积比较大,含有丰富的酶和中间代谢产物。对数期:细菌分裂繁殖最快的时期,菌数以几何级数增长,研究细菌的最佳时期。稳定期: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代谢产物的堆积,繁殖数与死亡数几乎相等。活菌数保持稳定。一些细菌的芽胞、外毒素和抗生素等代谢产物大多在稳定期产生。衰退期:繁殖变慢,死菌数超过活菌数。细菌形态发生改变,生理活动趋于停滞。第三节 细菌的新陈代谢和能量转换一、细菌的能量代谢■细菌能量代谢活动中主要涉及ATP形式的化学能。细菌的有机物分解或无机物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通过底物的磷酸化或氧化磷酸化合成ATP。■生物体能量代谢的基本生化反应是生物氧化,其方式包括:加氧、脱氢和托电子反应,细菌则以脱氢或氢的传递更为常见。■发酵:以有机物为受氢体的生物氧化。呼吸:以无机物为受氢体的生物氧化。以分子氧为受氢体的是有氧呼吸,以其他无机物为受氢体的是厌氧呼吸。■病原菌合成细胞组分和获得能量的基质主要为糖类,通过糖的氧化或酵解释放能量,并以高能磷酸键的形式(ATP/ADP)储存能量。1、EMP途径,又称糖酵解。大多数细菌共有的基本代谢途径,有些专性厌氧菌产能的唯一途径。2、磷酸戊糖途径,又称一磷酸己糖途径。为生物合成提供前提和还原能。3、需氧呼吸,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进行需氧反应。4、厌氧呼吸,专性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都能进行厌氧呼吸。 二、细菌的代谢产物㈠分解代谢产物和细菌的生化反应㈡合成代谢产物及其医学上的意义1、热原质(致热源):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产生热致源的细菌大都为格兰阴性菌,热致源即其细胞壁的脂多糖。 2、毒素及侵袭性酶:①外毒素:多数G+菌和少数G-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菌体外的蛋白质;
②内毒素:G-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外毒素毒性强于内毒素。
③侵袭性酶:某些细菌产生的,能损伤机体组织,促使菌体的侵袭和扩散,是细菌重要的致病物质。3、色素:①水溶性;②脂溶性。4、抗生素: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抗生素大多由放线菌和真菌产生。5、细菌素: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细菌素仅对与产生菌有亲缘关系的细菌有杀伤作用。6、维生素: 第四节 细菌的人工培养一、培养基1、基础培养基2、增菌培养基3、选择培养基4、鉴别培养基5、厌氧培养基二、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㈠ 液体培养基㈡ 固体培养基菌落:单个细菌分裂繁殖成肉眼可见的细菌基团。1、光滑型菌落2、粗糙型菌落3、粘液型菌落㈢ 半固体培养基三、人工培养细菌的用途1、医学:①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
②细菌学的研究
③生物制品的制备2、工农业生产3、基因工程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准中级站友
【1】微生物学第三章 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第一节 消毒灭菌的常用术语1、灭菌:杀灭生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2、消毒: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 微生物,并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3、防腐:防止或抑制皮肤表面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4、无菌:无菌即不存在活菌,多是灭菌的结果。无菌操作: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5、清洁:减少微生物数量的过程。第二节 消毒灭菌的方法一、物理消毒灭菌法:热力、辐射、滤过、干燥和低温等。㈠热力灭菌法:分为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1、干热灭菌法:一般细菌繁殖体在干燥状态下,80-100℃经1小时可被杀死,芽胞则需要更高温度才能被杀死。
①焚烧:废弃物、尸体②灼烧:接种环、试管口③干烤:(160~170℃,2h)利用干烤箱灭菌,一般加热至171℃经1h或160℃ 2h或121℃ 16h。适用于高温下不变质、不损害、不蒸发的器皿(如:玻璃器皿)。④红外线(0.7~1000um波长的电磁波):医疗器械2、湿热灭菌法:最常用,在相同温度下湿热灭菌法比干热灭菌法效果更好,因为:ⅰ湿热中细菌菌体蛋白较易凝固变性;ⅱ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ⅲ湿热的蒸汽有潜热效应存在。①巴氏消毒法:用较低的温度杀灭液体中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以保持物品中所需的不耐热成分不被破坏的消毒方法(61.1-62.8 ℃ 30min 或71.7℃15-30s,主要用于牛乳消毒和酒类)。②煮沸法(100 ℃,5min)食具、注射器等消毒③流动蒸汽消毒法(100 ℃ 15-30min)④间歇蒸汽灭菌法(100 ℃ 5-30min,37 ℃24h×3天)⑤高压蒸汽灭菌法:*压力—103.4KPa(1.05Kg/cm2)*温度—121.3 ℃*时间—15-20min*效果—杀灭包括芽孢在内所有微生物*应用—所有耐高温、高压、耐湿的物品㈡辐射杀菌法:①紫外线:波长240—300nm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其中以265—266nm最强。紫外线杀菌机理是干扰细菌DNA合成,导致细菌变异和死亡。手术室空气消毒常采用紫外线消毒②电离辐射:高速电子、X射线、γ射线③微波:波长为1—1000mm的电磁波,不能穿透金属表面。微波主要靠热效应发挥作用,且必须在有一定含水量条件下才能显示出来。㈢滤过杀菌法㈣干燥杀菌法㈤低温杀菌法二、化学消毒灭菌法原理(填空):⑴破坏菌体蛋白;⑵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和代谢;⑶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第四节 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㈠微生物的种类微生物对消毒灭菌的敏感性高低排序大致如下:真菌、细菌繁殖体、有包膜病毒、无包膜病毒、分枝杆菌、细菌芽胞。㈡微生物的物理状态㈢微生物的数量㈣消毒剂的性质、浓度及作用时间㈤温度:消毒剂的杀菌作用速度随温宿升高而加快。㈥酸碱度㈦有机物第五节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一、病原微生物的分类第一类:能够引起人类或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第二类:能够引起人类或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动物与人间传播的微生物。第三类:能够引起人类或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第四类: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动物疾病的微生物。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分级:根据生物安全防护水平(BSL)及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一级:二级:三级:对人体、植物、动物或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主要通过气溶胶使人类传染上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疾病,或对动物植物或环境具有高度危险的致病因子。通常有预防治疗措施。四级:对人体、植物、动物或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主要通过气溶胶途径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或未知的危险的致病因子。没有预防治疗措施。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关于丁香园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病毒和细菌的区别
  病毒和细菌的区别  细菌和病毒的区别可以从三个方面来阐述:  1.形态方面  细菌的大小远比病毒大,通常细菌的大小以微米来衡量,而病毒的大小以纳米来衡量。  细菌的外部形态大多为球状、杆状、螺旋状,并且也因此命名为球菌、杆菌以及螺旋菌。而病毒为多面体结构,为了能达到最佳稳定结构,以及最佳比表面积,病毒多位一十二面体。  2.结构方面  虽然细菌没有细胞核只有类似的拟核结构,但是细菌仍具有一定的细胞结构,即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更进一步的,根据细菌细胞壁结构和成分的不同,发展出的革兰氏染色机制,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病毒不具有以上所述的细胞结构,它由核衣壳包裹物质所构成。  3.生存繁殖方面  细菌根据其生存方式可以分为自养性和异样性,即一部分细菌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比如一些蓝藻Cyanobacteria)或者是将无机物转化成为有机物质的化能(比如一些硫细菌)方式而达到生存的目的;另一部分细菌则和人一样不能自己合成有机物质供自身的生长繁殖,必须从外界摄取营养来养活自己。病毒就没细菌那样能干了,它们只能依靠寄生于宿主(host)体内的形式而存活,当然这并不是说病毒完全不能脱离宿主,它们可以暂时脱离宿主,以休眠体的形式待在外界对于它们而言非常&恶劣&的环境中。  在繁殖时细菌主要采用二分裂的方法,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个变两,两变四的方式。病毒则必须侵入到宿主体内,利用宿主的合成机制来合成它们自己所需的等物质来构建自己的&身体&。  细菌是微生物,而病毒是DNA(脱氧核糖核酸),与蛋白质一样,是由氨基酸合成的。病毒、细菌在结构与感染的方式不同所产生的。病毒是一种非细胞形态的微生物,它体积小,小到高倍数的光学显微镜也看不到,只能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无细胞器,由基因组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基因组仅含一种类型的核酸,或者是核糖核酸(RNA)或者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在感染后的生存方式上,细菌与病毒有很大的区别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在人体内合适的条件下,如各种粘膜上就可能自我繁殖使人致病。只要改变细菌的繁殖条件就可能杀死细菌把病治好。而病毒则是非细胞微生物,缺乏完整的酶系统,不能进行代谢活动,因而不能像细菌一样进行自我繁殖。病毒感染后,先进入人体血液内,形成病毒血症。随后只能严格地寄生在人体靶细胞内,利用细胞的生物合成机器进行自身的复制并释放子代病毒。换言之,病毒只有进入了人体细胞内才能生存和复制,此时只要能识别病毒并能区分哪是被感染细胞哪是健康细胞,把病毒和被感染细胞杀死就能把病治好。可惜的是,到目前为止,现有的合成药物和治疗方法还不具备这种识别和区分功能,又不可能把人体所有细胞都杀死。而具备这种特异性识别功能的只有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和免疫球蛋白。如果感染者此时的低下,特异性抗体不足以清除病毒,病毒性疾病难治就是不言而喻的了。而且乙型肝炎病毒进入肝细胞后,它还可改变肝细胞膜的性质。使体内的免疫系统发生紊乱,误把自身的肝细胞当做&敌人&来破坏,而造成肝细胞损伤。即使你用抗病毒药物杀死了病毒,但自身的免疫功能仍会继续对肝细胞发生攻击。因此乙型肝炎比较难治愈,除抗病毒治疗外,还需进行免疫调节治疗。细菌是一大类能独立生活的单细胞微生物,它们的新陈代谢就是从周围环境中摄取营养,以获得能量和合成自身组分的原料。细菌的表面积大,新陈代谢活跃且多样化,生长繁殖迅速。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不同菌可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有些产物对人有害,例如细菌产生的毒素和酶与其致病性有关;有些产物对人有利,例如细菌产生的维生素;有些产物对鉴别诊断细菌有作用,例如色素及糖分解产物等。一、细菌的营养1.水分:占细胞浆的70%~90%,水是细胞的组成成分,也是良好的溶剂。2.碳源(carbonsource):碳源既是细菌的组成成分,又是细菌的能量来源。3.氮源(nitrogensource):氮是组成细菌蛋白质、酶和核酸的成分。4.无机盐类:细菌所需无机盐包括磷、硫、镁、铁、钾、钠、钙、氯、锰、锌、钴、铜等。其中磷、硫、镁、钾、钠、铁需要量较多,其他只需微量。5.生长因子(growthfactors):生长因子是某些细菌生长所必需而其自身又不能合成的一类营养物质,包括维生素、嘌呤和嘧啶等。营养物质主要功用:①供给细菌所需要的碳源和氮源;②用以产生能量;③有的营养物如维生素主要用于调节新陈代谢。二、营养物质的吸收1.扩散(diffusion):是一种简单的吸收方式。受渗透压及溶质浓度的调节。2.促进扩散(facilitateddiffusion):不需代谢能,不能逆浓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参与。3.主动运输(activetransport):细菌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逆浓度梯度积累营养物质的过程称为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透性酶或结合蛋白。4.基团转位(grouptranslocation):需要代谢能量主要存在于厌氧微生物中。葡萄糖、果糖等单糖以及核苷与脂肪酸的运输均以此种方式进行。三、细菌的营养类型根据细菌对碳源利用情况的差异,可将细菌分为两大营养类型:1.自养菌(autotrophicbacteria):此类细菌能利用二氧化碳或碳酸盐作为唯一碳源。2.异养菌(heterotrophicbacteria):需要利用有机物质碳作为营养和能源的细菌。异养菌又可以分为两类:(1)腐生菌(saprophytes):有些异养菌能从无生命的有机物质中摄取营养。(2)寄生菌:有些异养菌寄生于活的动植物体内,从宿主体内的有机物质中获得营养和能量,这类细菌称为寄生菌(parasites)。大部分致病菌属于寄生菌。  1、细菌:原核生物的一种,主要特点是没有核膜,其遗传物质分散在细胞质内一个相对固定的区域内,称为核区。细菌的外边包裹着一层细胞壁,一般为多糖聚合而成。  2、病毒:构造很简单,外面是一层蛋白质,称为病毒外壳。蛋白质外壳内部包裹着病毒的遗传物质,可以是DNA,也可以是RNA。病毒自己不能完成新陈代谢,也不能完成繁殖,需要寄生在其它细胞内完成。  病毒和细菌的绝大部分是对人类没有害的,有害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有的病毒对人类是有益的,比方说烟草花叶病毒,是使植物烟草叶片感染的一种植物病毒,感染的烟草叶片象绣上了美丽的花纹。这种病毒用来进行转基因研究,对科学家帮助很大。  细菌也有很多是有益的。如人体大肠内寄生的大肠杆菌,帮助人类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可以给人体提供多种维生素。牛、羊等动物能够消化植物纤维,是因为他们的消化道内寄生了一种细菌,这种细菌可以分解纤维素;要是没有这种细菌的话牛和羊是没法吃草的。同时人们依靠细菌生产药品、食品、饲料、、味精、调料等。同时细菌也是大自然的分解者,分解动物的粪便、动植物的尸体等。没有细菌的世界是无法想象的世界,所有的生物将无法生存。  抗生素只能杀灭细菌。比方说青霉素,能破坏细菌细胞壁上的多糖,使细菌的表面暴露,失去了应有的保护作用,细菌也就不能生存了。病毒外部是蛋白质,抗生素对它们是没有作用的。但干扰素可以干扰病毒DNA或RNA的复制,使病毒的数量不再增加,然后依靠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清除剩下的病毒。  人得病的时候发烧,发烧是人体对外界侵入的积极反应.许多人认为发烧就是感冒,这种认识存在很大的误区.通常引起发烧的最常见的原因有感冒、肠炎、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等四种。这些病很好区别。  使用排除法:  中耳炎,使用鼻子闻耳朵,可能存在臭味。一般儿童容易得,因为小孩的耳道短,容易感染。  肠炎,经常伴随拉肚子,等。  呼吸道感染:一般咳嗽,严重气喘。  剩下的一般属于感冒了。  而发烧分为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  如果是病毒感染那么就要用抗病毒的药,细菌感染就要用抗生素。不要见发烧了同使用抗生素。这里的生就是指细菌。  病毒比细菌小得多,不在一个数量级别上。  细菌特点:  1:细菌是由真正的细胞构成的。  2:它有自我繁殖的能力。  3:体积在0.2~100微米不等,在显微镜下可以被观察到。  病毒特点  1:不是由细胞构成的,而是由DNA或RNA的一个分子构成的,这个分子被包裹在一个蛋白膜内,因此病毒实质上是一种基因信息。  2:它们不吸收营养、不呼吸、不能靠自身力量繁殖,但它们能在进入生物细胞后增殖(生物细胞包括细菌细胞和人类的细胞)。所以有一些科学家对把病毒归类为有机生物持怀疑态度。因为有机&生物&就意味着有能力吸收营养,能自身繁殖。  3:病毒要比细菌小千百倍,它们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被观察到。  按照通俗的解释就是:病毒就是还没有达到细胞的结构,比细胞小得多。另外病毒因为还没有达到细胞的结构,所以不能单独依靠自身力量进行繁殖,只有进入到别的动物的细胞,寄生其中才能法制。病毒很多由简单的蛋白质构成。  正因为病毒小,是寄存在细胞中,所以很难被杀死,现代人类还没有很好的治疗病毒的方法。所以病毒也是人类的克星。一般采取干扰素,干扰病毒的复制,或者破坏病毒的蛋白质壳。  而对于细菌,人类已经找到了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抗生素。最典型的是早期的青霉素。现在叫阿莫西林。  常见的病毒有,艾滋病毒、病毒等,我们也就知道为什么人得了这些病难于医治的原因了。例如非典中的象皇冠的冠形状病毒,就是很吓人的。  而细菌就很多了,人体内凡是和空气接触的地方都存在细菌。一般是腔肠的地方。细菌存在有益人体的,也存在有害的,所以不能一概否定。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尽量减少使用抗生素,防止杀死对人体有意的,也是怕有害的产生抗体。  尤其对于肠道,要维持细菌群体的平衡。  以经常出现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为例:包括鼻部、咽部、喉部及扁桃体等处。在上呼吸道感染中,90%为病毒感染,而一旦出现咳嗽、有痰、嗓子疼、扁桃体红肿、脓性分泌物则多为细菌感染,由此可区别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与仅仅根据白细胞的数量多少是不全面的,首先明确了发病病原和部位,才有可能更好地进行早期治疗,达到较好功效,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可能。  细菌性与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症状比较相似,但药物的治疗却不相同。因此,正确的鉴别对保证合理用药极为重要。下面从五个方面介绍细菌性与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鉴别。  1、流行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具有明显的群体发病的特点,短期内有多数人发病,或一家人中有数人发病;而细菌性呼吸道感染则以散发性多见,患者身旁少有或没有同时上感发热病人。如果容易群体传染,多是病毒。细菌很少这样。因为病毒可以通过唾液飞溅等方式传播。2、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一般鼻腔流涕症状比咽部症状明显;而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则扁桃体或咽部红肿及疼痛比较明显。若伴有腹泻或眼结膜充血,则倾向是病毒感染。  3、单纯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多无脓性分泌物,而脓痰是细菌性感染的重要证据。为什么是这样呢,这和脓痰的形成原因很有关系。  4、病毒性感染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可轻可重;而细菌感染,起病可急可缓,全身中毒症状相对较重。如果开始发热不高,2-3天后,病情继而加重,则多为细菌性感染。病毒感染比较急,并且症状不稳定,而细菌感染则开始轻后来重。这也是和病毒和细菌的机理和大小有关系。因为细菌个体大,所以开始进入比较缓慢,但是感染了,则后果严重。  5、白细胞计数,一般由病毒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偏低或正常,早期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可稍高。而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均见高。因此,如果临床不做血像检查,就难以确定病原体是病毒还是细菌。白细胞的多少是判断两者的区别之一。这和白细胞在人体内的作用有关。要知道原因则需要这方面的知识。  在正确区分是病毒还是细菌的基础上,才可采用适当的药物和治疗方法。一般细菌性使用抗生素治疗。而病毒性感染现在没有特殊的药品,一般靠自身的抵抗力。我给这样的结论可能让一些人感到灰心。但是也不要绝对相信我。因为我还不是专家。  病毒感染性发热特点  &一般多呈持续体温升高;  &退热效果不显著;  &尽管体温比较高,精神并不差;  &但孩子会很闹人,使得妈妈很着急,会使用各种退热方法,但往往是不灵验的;  &妈妈会一趟趟地跑医院;  &医生或维持原来的治疗,或开一种新的药物;  &如果正巧换了一位医生,或换了一家医院,吃了新开的药物,体温下降了,父母就会认为这位医生或这家医院的医术高,这往往是碰巧的事;  &不到病程,体温就是不降。到了病程,体温就自然而然的下降了。  病毒感染性发热应对方法  &到目前为止,没有非常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多是等到自然病程的结束,疾病也就好了。就像成人感冒一样,如果不继发细菌感染,单纯的感冒,不吃药,休息休息,多喝点水,也会不治而愈的。  &父母要了解病毒感染的特点,了解其自然病程,带孩子看病的目的,应该是让医生看一看是否合并了其他病症。如果合并了其他病症,要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如果没有其他病症,还是原来的病毒感冒,就不要吃更多的药物,打针输液更是没有必要的。如果为此而使用高级抗菌素,就更是错误的。父母一定不要求医生这样做。  &如果继发了细菌感染,必须使用有效的抗菌素,退热药即使临时把体温降下来了,也只能维持几个小时。体温会再次升高。  细菌感染性发热特点  &持续高热,退热药不能使体温下降,或虽然能降低体温,但不能把体温降到正常水平。阿司匹林类退热药可能能发挥短时间的退热作用。激素类退热药能使体温降至正常,但如果没有使用有效的抗菌素,一两天后体温会再度回升。  &发热同时常伴有寒颤,面色发白,或满脸通红,如果宝宝会用语言表述,会告诉妈妈她冷。  &如果选择了有效的抗菌素,体温会在24小时左右降到正常,但如果抗菌素疗程不足,细菌未被彻底消灭,停药后体温会再度回升。  发热与出疹的关系  一日水和风,两日为猩红,三花四麻莓,五斑六寒星。  发热一天就出皮疹,最可能考虑的是和,发热两天就出皮疹的多是猩红热,发热三天出皮疹的多考虑天花(已经绝迹),发热四天出皮疹多考虑是(麻疹就想草莓一样疙疙瘩瘩的)。发热五天出皮疹多考虑斑疹伤寒,发热六天出出诊多考虑伤寒疹(伤寒疹常长在腰间部,星星点点散在的皮疹)。  当然,这些出疹性疾病不是仅仅通过发热与出疹时间就能诊断的,还要通过皮疹类型的分析,以及其他诊断标准来诊断。  宝宝发热,父母如何护理  补充水分  宝宝发热,父母知道该多给宝宝喝水,可让父母犯愁的是宝宝不愿意喝水。怎么办?一点一点喂。会拿水杯的,直接让宝宝喝。适当放点宝宝喜欢的食物。宝宝睡觉时,用滴管滴。  降低室内温度  宝宝发热不怕受凉,只要没有对流风就行。  吃易消化食物  发热时,宝宝消化能力下降,要给宝宝吃易消化食物,宝宝短期发热时,暂时先不要考虑营养问题。  多睡觉  宝宝发热生病,体力下降,多睡觉是保持宝宝体力的方法之一,这时就不要考虑锻炼身体了。&
相关育儿知识
| 6人有用 | 17人有用 | 101人有用 | 15人有用 | 241人有用 | 11人有用
| 1人回答 | 2人回答 | 2人回答 | 2人回答 | 0人回答 | 0人回答 | 2人回答
| 1人回复 | 13人回复 | 36人回复 | 3人回复 | 0人回复 | 10人回复 | 3人回复
成长阶梯:国家计生委推荐 0-3岁宝宝能力发展测评....
宝宝成长能力测评
已有4159549名妈妈找到科学育儿方法
请选择宝宝生日:
育儿知识排行榜
“好奶粉就是香”,听过身边许多宝妈发出过类似..
有妈咪说,宝宝最近的脾气越来越大了:摔东西,..
都说宝宝是妈妈的“小情人”,这话可是一点也不..
北京世纪摇篮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所有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京ICP证010534号
客服信箱: & 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细菌是怎么形成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