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闹含雨的成语及解释释有哪些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报告总结,计划方案,规章制度,心得体会,述职报告,研究分析,教学考试,优秀作文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含足的成语及解释112个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包含闹的词语(共100个)_汉语大词典 cidian.wenku1.com
包含闹的词语(共100个)
包含闹的词语(共100个):热闹,闹嚷嚷,闹腾,闹哄,凑热闹,打闹,闹新房,闹饥荒,喧闹,闹吵吵...
热闹rè nào 1.
喧闹繁盛。
●《朱子语类》卷二五:「季氏初心也须知其为不安,然见这八佾人数热闹,便自忍而用之。」
●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一摺:「你看这郊外人稠物穣,都是赏心乐事,真个好热闹也。」
●《古今小说·杨思温燕山逢故人》:「走到大街上,人稠物穣,正是热闹。」
●巴金《憩园》一:「以前僻静的街巷,现在也显得很热闹。」 2.
谓兴致正浓。
●《金瓶梅词话》第九回:「正吃酒在热闹处,忽然把眼向楼窗下看,只见武松似凶神般从桥下直奔酒楼前来。」
●《红楼梦》第八十回:「香菱说到热闹头上,忘了忌讳,便接口道:‘兰花桂花的香,又非别的香可比--’」
●老舍《骆驼祥子》十:「大家正说到热闹中间,门忽然开了,进来一阵冷气。」 3.
闹腾;活跃。
●《英烈传》第四五回:「即在帐下设一个大宴会,齐集众将,高歌畅饮,扮戏娱情,一连的热闹了七八日。」
●《红楼梦》第六三回:「平儿采了一枝芍药,大家约二十来人,传花为令,热闹了一回。」
●巴金《创作回忆录》六:「后来萧珊的同学游罢石林归来,我们的生活就热闹起来了。」 4.
指热闹的景象或生活。
●宋陶谷《清异录o紫明供奉》:「朕非不能取热闹快活,正要与弦管尊罍暂时隔破。」
●《儒林外史》第五二回:「我也跟你瞧热闹去。」
●《红楼梦》第十一回:「我说老祖宗是爱热闹的,今日不来,必定有个缘故。」
●冰心《冬儿姑娘》:「我们冬儿她爸爸在海淀大街上看热闹,这么一会儿的工夫就丢了。」★「热闹」在《汉语大词典》第9842页 第7卷 240★「热闹」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088页参见:熱鬧
闹嚷嚷nào rāng rɑng 1.
亦作「闹攘攘」、「闹穣穣」。喧闹嘈杂貌。
●元杜仁杰《耍孩儿·庄家不识构阑》套曲:「来到城中买些纸火,正打街头过,见吊个花碌碌纸榜,不似那答儿闹穣穣人多。」
●《醒世恒言o吕洞宾飞剑斩黄龙》:「却说吕先生坐在困魔岩,耳畔听得闹嚷嚷地,便召山神。」
●《雍熙乐府·端正好·凭智力将俊材收》:「党锢兴也哥,私卖官也哥,因此上逗引的闹攘攘群雄鼎沸起。」
●清学秋氏《续都门竹枝词》:「看座报来浑不信,几多少票闹攘攘。」
●清吴锡麒《醉花阴·题赵渭川同年希璜梅梦图》套曲:「前头村大,认酒帘三尺横拖,来么,闹穣穣垆头请坐。」
●茅盾《锻炼》二七:「这时候,四周围闹嚷嚷的人声也就达到了高潮,甚至把火车的声音也压倒了。」 2.
●明沈榜《宛署杂记o民风一》:「岁时元旦拜年,道上叩头,戴闹嚷嚷:以乌金纸为飞鹅、蝴蝶、蚂蚱之形,大如掌,小如钱,呼曰‘闹嚷嚷’。大小男女,各戴一枝于首中,贵人有插满头者。」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o花儿市》:「《余氏辨林》云:京师孟春之月,儿女多剪彩为花或草虫之类插首,曰闹嚷嚷。」参见「闹蛾」。★「闹嚷嚷」在《汉语大词典》第17526页 第12卷 725★「闹嚷嚷」在《现代汉语词典》第937页参见:鬧嚷嚷
闹腾nào téng 1.
吵闹;喧闹。
●老舍《骆驼祥子》十九:「她忍了两天,就又闹腾起来。把收生婆又请了来,还是不到时候。」
●梁斌《红旗谱》三四:「各区里都有人在闹腾,一致说要反割头税,打倒冯老兰!」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梁建﹞躺在床上,脑子里像有千军万马在闹腾。」 2.
气氛热烈地做某事。
●老舍《二马》第五段二:「她一在报纸上闹腾,行了,她一天能接几百封求婚书。」
●浩然《艳阳天》第一○六章:「马之悦一出头,就算闹腾起来啦,东山坞就算变天啦!」亦指气氛热烈。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二章七:「他也跟上我那大小子李玉山四到五处闹腾地打仗!」 3.
谓聚在一起说笑逗乐。如:孩子们唱呀跳呀,闹腾得挺欢。 4.
反覆做;折腾。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二章:「我们闹腾了多少年,原来是在‘受罪’?」如:顾客挑挑拣拣,闹腾半天,最后还不一定购买。 5.
●阮章竞《漳河水》第二部:「骒马也想上大阵?不准上我地瞎闹腾!」
●郭澄清《大刀记》第二章:「还有一伙子正在七嘴八舌地争论日本鬼子还能闹腾几年。」★「闹腾」在《汉语大词典》第17526页 第12卷 725★「闹腾」在《现代汉语词典》第937页参见:鬧騰
闹哄nào hōng 1.
●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摺:「休烦恼你个小先锋,不争你九里山前厮闹哄。」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五章:「青稞,娃们吃了肚里难受,愣闹哄哩。」 2.
●元无名氏《小孙屠》戏文第十一出:「下官职判开封一郡黎民,今日早衙,门前闹哄,不知甚事?」
●《水浒传》第四四回:「戴宗、杨林见人多,吃了一惊,乘闹哄里,两个慌忙走了。」一本作「闹哄」。
●柳青《铜墙铁壁》第十五章:「村里又开始喧闹起来……整整闹哄了多半夜,才渐渐安静下来。」 3.
●浩然《艳阳天》第一三四章:「所有的人都不干了,你光棍一根,还闹哄什么呀!」闹哄(2)nào hōng(无)闹哄(3)nào hōng(无)★「闹哄」在《现代汉语词典》第937页闹哄nào hōng(參見鬧哄,鬧鬨)
凑热闹còu rè nào 1.
加入进去以增添热闹气氛。
●《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便是安老爷、安太太再请上几个旁不相干的人来凑热闹,那燕北闲人作起书来,也一定照孔夫子删《诗》《书》修《春秋》的例,给他删除了去。」
●邹韬奋《萍踪寄语》六:「船长也拿着烟斗,夹在水手群中凑热闹。」
●老舍《二马》第四段三:「我过节再去行不行?我已经答应了温都太太在家里凑热闹。」 2.
犹言赶浪头,赶时髦。
●《羊城晚报》:「要当有风格的作家,不能甘当起哄凑热闹的作家。」 3.
夹杂进去增添麻烦或困难。如:院子小,赶上公休日,各家都洗衣服晒被子,晾不下,家里有老人的就抓紧平常日子洗涮,不赶公休日凑热闹。★「凑热闹」在《汉语大词典》第7895页 第5卷 1440★「凑热闹」在《现代汉语词典》第219页参见:湊熱鬧
打闹dǎ nào 1.
嘈杂;混乱。
●元杨显之《酷寒亭》第三摺:「我与你打闹处先赸过,拿笠儿忙盖合,心惊的我面没罗。」
●《水浒传》第二五回:「西门庆见踢倒了武大,打闹里一直走了。」 2.
争斗;争吵。
●元郑光祖《三战吕布》第三摺:「你两个一来一往、一上一下有似飞,见元帅打闹哩。」
●《红楼梦》第一百回:「譬如迎姑娘倒配的近呢,偏时常听见他和女婿打闹,甚至于不给饭吃。」 3.
玩耍笑闹。
●赵树理《三里湾·不能只动一个人》:「妇女们咭咭呱呱的聒噪,小孩们在谷穗堆里翻着斤斗打闹。」
●敖德斯尔《欢乐的除夕》:「当天夜里,队部的大帐篷中挤满了人,有的在热烈的争论,有的在打闹,帐篷里荡漾着一阵阵笑声。」★「打闹」在《汉语大词典》第8314页 第6卷 331★「打闹」在《现代汉语词典》第235页参见:打鬧
闹新房nào xīn fáng新婚之夕,亲友在新房中喧闹逗乐。
●清吴荣光《吾学录初编·昏礼门》:「世俗有所谓闹新房者,闺闼之间妇女所聚,乃群饮喧呼,恣为谐谑。」
●张天翼《畸人手记·「艺术」的效果》:「晚上还来一手所谓‘闹新房’,不过新娘子比较一般的来得老练些,不怎么害羞。」亦省作「闹房」。
●清俞蛟《梦厂杂着·乡曲枝辞下·闹房毙命记》:「世俗娶妻,花烛之夕,亲朋毕聚于新妇室中,欢呼坐卧,至更阑烛跋,甚者达旦不休,名曰‘闹房’。」
●《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一共倒有十几个人,都进来闹房。」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五回:「这里的拜堂、合卺、闹房、回门等事,都是照例的,也不必细细去说他了。」★「闹新房」在《汉语大词典》第17525页 第12卷 724★「闹新房」在《现代汉语词典》第937页参见:鬧新房
闹饥荒nào jī huāng 1.
遭遇荒年。
●张天翼《大林和小林》第十五章:「海滨正在闹饥荒,这里有人募集了一些粮食,装了四节车厢,要运到海滨去。」 2.
比喻经济困难。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九回:「你们这件事闹翻了,他们穷了,又是终年的闹饥荒,连我养老的几吊棺材木,只怕从此拉倒了。」 3.
争吵;吵架。
●《儿女英雄传》第九回:「姑娘的话也有个不信的!可是说的咧!不过怕来个人儿闯见,闹饥荒。」
●老舍《骆驼祥子》十四:「人家那三天两头打架闹饥荒的不也活得怪有趣吗?」★「闹饥荒」在《汉语大词典》第17526页 第12卷 725★「闹饥荒」在《现代汉语词典》第937页参见:鬧饑荒
喧闹xuān nào喧哗热闹;吵闹。
●唐杜甫《雨过苏端》诗:「亲宾纵谈谑,喧闹慰衰老。」
●元乔吉《两世姻缘》第四摺:「是甚人喧闹?」
●《古今小说·赵伯升茶肆遇仁宗》:「听得人说,差人远接新制置,军民喧闹。」
●冰心《我的学生》:「自己是乱头粗服,孩子们也啼哭喧闹。」
●王西彦《古屋》第五部五:「在白天,这里应该是客商云集,十分喧闹的地方。」喧闹(2)xuān nào喧哗吵闹。
●宋叶适《故知广州薛公墓志铭》:「岳家军马素齐整,无故忽喧闹。」★「喧闹」在《汉语大词典》第3857页 第3卷 451★「喧闹」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474页参见:喧鬧
闹吵吵nào chāo chao亦作「闹抄抄」。亦作「闹炒炒」。 1.
喧哗嘈杂貌。
●《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崔宁﹞与三四个相知方才吃得数杯,则听得街上闹炒炒。」
●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二摺:「闹炒炒栖鸦噪暮天,悲切切玄猿啸晚风。」
●《白雪遗音o马头调·逛庙》:「满城的苦瓜,都来把香烧,男女闹吵吵。」 2.
●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摺:「须记的您娘亲三年乳抱,怎禁这桑新妇当面闹抄抄。」 3.
●元乔吉《金钱记》第一摺:「闹炒炒嫩绿草聒鸣蛙,轻丝淡黄柳带栖鸦。」★「闹吵吵」在《汉语大词典》第17522页 第12卷 721参见:鬧吵吵
闹装nào zhuāng亦作「闹妆」。亦作「闹妆」。 1.
用金银珠宝等杂缀而成的腰带或鞍、辔之类饰物。
●唐白居易《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贵主冠浮动,亲王辔闹装。」
●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四摺:「呀,你可便看我结束头巾砌珍珠,绣袄子绒铺,闹妆带兔鹘。」
●《金瓶梅词话》第四八回:「西门庆这里是金镶玉宝石闹妆一条,三百两银子。」 2.
即闹装花。
●清佚名《燕台口号》之二:「乌金纸剪飞蝴蝶,嚷嚷婴孩插闹妆。」参见「闹装花」。★「闹装」在《汉语大词典》第17525页 第12卷 724★「闹装」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鬧裝
闹吵nào chǎo亦作「闹炒」。 1.
喧闹;喧嚷。
●元马致远《黄粱梦》第一摺:「功名二字,如同那百尺高竿上调把戏……笛悠悠,鼓冬冬,人闹吵,在虚空。」
●元石德玉《曲江池》第四摺:「那门外又是什么人闹炒?」
●《醒世恒言o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钱青吃打慌了,但呼救命。船上人听得闹吵,都上岸来看。」 2.
大声争吵,闹事。
●明梁辰鱼《浣纱记·养马》:「那个掌石室的官要我的拜见钱,日逐在此闹炒。」
●《醒世恒言o张廷秀逃生救父》:「瑞姐见廷秀在厅前这番闹炒,心下也是骇异。」★「闹吵」在《汉语大词典》第17522页 第12卷 721参见:鬧吵
闹咳咳nào hāi hāi亦作「闹垓垓」。 1.
●元马致远《黄粱梦》第二摺:「闹垓垓,幺喝十字街。」
●《水浒传》第二回:「社稷从今云扰扰,兵戈到处闹垓垓。」一本作「闹垓垓」。
●《雍熙乐府·点绛唇·洪武天开》:「乐民楼端的民安泰,则见那人攘攘闹垓垓。」 2.
吵闹;争吵。
●元岳伯川《铁拐李》第四摺:「一个家嗔忿忿,一个家闹咳咳。」
●元李直夫《虎头牌》第四摺:「你休得要闹咳咳闹咳咳使性窄,我须是奉着官差,法令应该。」臧懋循音释:「咳音孩」。★「闹咳咳」在《汉语大词典》第17523页 第12卷 722参见:鬧咳咳
嚷闹rǎng nào 1.
●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三摺:「自从与相公分别之后,妾再不留人求食……不想老虔婆逐日嚷闹,百般啜哄。」
●郭沫若《漆园吏游梁》:「他从前辞谢楚国的聘请的时候,和他的夫人也嚷闹过几回。」 2.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几乎无事的悲剧》:「然而世界上有一些人,却确是嚷闹,表扬,夸示着这一类事。」
●茅盾《子夜》十四:「他们故意撞进了嚷闹的女工堆里。」
●沙汀《一个秋天的晚上》:「在他的嚷闹当中,公所的大门,呀呀地敞开了。」★「嚷闹」在《汉语大词典》第3963页 第3卷 557参见:嚷鬧
吵闹chǎo nào 1.
喧哗,喧嚷。
●《敦煌变文集·董永变文》:「人生在世审思量,暂时吵闹有何方(妨)。」
●曹禺《日出》第二幕:「门内有一阵说笑声,顾八奶奶推开左面的门,麻雀牌和吵闹的声音更响。」 2.
●《儒林外史》第二三回:「牛玉圃上前同他吵闹。」
●《红楼梦》第十九回:「只听宝玉房中一片声嚷,吵闹起来。」
●老舍《骆驼祥子》十四:「打牌的人们以为刘四爷又和个车夫吵闹,依旧不肯抬头看看。」★「吵闹」在《汉语大词典》第3614页 第3卷 208★「吵闹」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55页参见:吵鬧
闹剧nào jù 1.
喜剧的一种。特点是情节滑稽,表演夸张,场面热闹。也叫趣剧、笑剧。
●夏衍《论上海现阶段的剧运》:「无原则的‘闹剧第一主义’阻碍了演出和演技的进步。」 2.
比喻滑稽可笑的事情。
●许杰《台下的喜剧》:「关于这骤然发生的闹剧,这时我才有些眉目。」
●《花城》1986年第6期:「姐妹相认就相认吧,为何又演出了这一幕‘胡同里跌跤磕头’的闹剧哩」★「闹剧」在《汉语大词典》第17525页 第12卷 724★「闹剧」在《现代汉语词典》第937页★「闹剧」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鬧劇
闹哄哄nào hōng hǒng喧闹貌。
●明冯梦龙《山歌o山人》:「耍了闹哄哄介挨肩了擦背,急逗逗介作揖了平身。」
●《白雪遗音o南词·舟遇佳期》:「大姐听的闹哄哄,急急忙忙出舱中。」
●叶圣陶《记金华的两个岩洞》:「游人很不少,工人、农民、学生都有,外洞内洞闹哄哄的。」参见「闹轰轰」。闹哄哄(2)nào hōng hǒng(无)闹哄哄(3)nào hōng hǒng(无)★「闹哄哄」在《现代汉语词典》第937页闹哄哄nào hōng hǒng(參見鬧哄哄,鬧鬨鬨)
合闹hé nào犹取闹。
●宋魏泰《东轩笔录》卷十一:「庆历中,西师未解,晏元献公殊为枢密使,会大雪,欧阳文忠公与陆学士经同往候之,遂置酒于西园。欧阳公即席赋《晏太尉西园贺雪歌》,其断章曰:‘主人与国同休戚,不唯喜悦将丰登。须怜铁甲冷彻骨,四十余万屯边兵。’晏深不平之,尝语人曰:‘昔日韩愈亦能作言语,每赴裴度会,但云‘园林穷胜事,钟鼓乐清时’,却不曾如此合闹。’」一本作「作闹」。
●清钱谦益《咏雪三十韵》:「闷想陪鳃酒,闲搜合闹诗。」★「合闹」在《汉语大词典》第3564页 第3卷 158参见:合鬧
闹蛾nào é古代一种头饰。剪丝绸或乌金纸为花或草虫之形。
●明刘若愚《酌中志o饮食好尚纪略》:「自岁莫正旦,咸头戴闹蛾,乃乌金纸裁成,画颜色装就者;亦有用草虫、蝴蝶者。」
●清王夫之《杂物赞·活的儿》:「以乌金纸剪为蛱蝶,朱粉点染,以小铜丝缠缀针上,旁施柏叶。迎春,元日,冶游者插之巾帽,宋柳永词所谓‘闹蛾儿’也,或亦谓之‘闹嚷嚷’。」
●清陈维崧《望江南·岁暮杂忆》词之一:「人斗南唐金叶子,街飞北宋闹蛾儿。」参见「闹鹅」。★「闹蛾」在《汉语大词典》第17525页 第12卷 724参见:鬧蛾
热闹场rè nào chǎng 1.
热闹的场所。
●元无名氏《货郎旦》第四摺:「无过是赶几处沸腾腾热闹场儿,摇几下桑琅琅蛇皮鼓儿,唱几句韵悠悠信口腔儿。」
●《三侠五义》第六十回:「每逢热闹场中,必要去游玩。」
●夏衍《谈自己》:「在热闹场中挂了红条子挤来挤去,有意使观众觉得你是一个特殊人物。」 2.
●清沈覆《浮生六记o浪游记快》:「余自绩溪之游,见热闹场中卑鄙之状不堪入目,因易儒为贾。」★「热闹场」在《汉语大词典》第9842页 第7卷 240参见:熱鬧場
胡闹hú nào 1.
行动没有道理;胡吵瞎闹。
●叶圣陶《火灾·祖母的心》:「她深幸自己有见识,没有任凭儿子媳妇去胡闹。」
●老舍《四世同堂》二:「他是个能用理智控制自己的人……不愿大喊大叫的胡闹。」
●徐怀中《西线轶事》三:「你妈骂你说:‘再这么胡闹,没有你的饭吃。’」 2.
指搞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康濯《我的两家房东》:「听说也胡闹坏女人哩!」★「胡闹」在《汉语大词典》第9202页 第6卷 1219★「胡闹」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48页参见:胡鬧
闹别扭nào biè niǔ亦作「闹蹩扭」。 1.
意见不相投合而产生矛盾或不快。
●朱自清《论老实话》:「将玩话当真话,往往闹别扭,即使在熟人甚至亲人之间。」
●老舍《四世同堂》七:「虽然孙七平日好和小崔闹别扭,及至小崔受了委屈,他可是真诚的同情小崔。」 2.
●张天翼《最后列车》:「事情闹蹩扭啦,管不着官长不官长,不跪怎么着?」★「闹别扭」在《汉语大词典》第17525页 第12卷 724★「闹别扭」在《现代汉语词典》第937页参见:鬧彆扭
闹动nào dòng 1.
●《水浒传》第四十回:「你这小去处,砍得两个人,闹动了世界,我便挨入来看一看,打什么鸟紧!」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鼓乐喧天,闹动了一个村坊。」 2.
●《水浒传》第一一九回:「三军众将,只道是方腊,一齐闹动,抢将拢来看时,却是阮小七,众皆大笑。」
●《水浒传》第一一九回:「正在那里闹动,早有童枢密带来的大将王禀、赵谭入洞助战。」★「闹动」在《汉语大词典》第17524页 第12卷 723参见:鬧動
闹鬼nào guǐ 1.
迷信谓鬼怪作祟。
●曹禺《雷雨》第一幕:「那时这屋子就闹鬼,二少爷是小孩,胆小,叫我在他门口睡。」 2.
犹捣鬼。暗中使用诡计。
●《红楼梦》第十六回:「我说呢!姨娘知道你二爷回来了,忽剌巴儿的打发个屋里人来,原来你这蹄子闹鬼!」
●康濯《东方红》第一章五:「再说齐占富他们闹鬼呀,那也没什么大了不起。」★「闹鬼」在《汉语大词典》第17523页 第12卷 722★「闹鬼」在《现代汉语词典》第937页参见:鬧鬼
闹头nào tóu 1.
热闹之处。
●《二刻拍案惊奇》卷五:「你在人千人万处失去了,却在此问张问李,岂不误事!还是分头再到闹头里寻去。」 2.
明代走马古局戏中所用的赏钱。
●明秦征兰《天启宫词》之六:「局竟出帘谁第一,闹头先压玉门关。」自注:「走马古局戏,时宫中盛行之。先按骰子色,某占某闲,合局共十二闲,仿《周礼》天子闲有十二之旧也。随各出赏钱置玉门关上,名曰闹头儿。」★「闹头」在《汉语大词典》第17526页 第12卷 725参见:鬧頭
闹元宵nào yuán xiāo民间风俗。农历正月十五,击鼓鸣锣,通宵张灯,供人玩赏。相传始于汉,后世相沿不衰,内容更丰富。是夕吃喝玩赏,热闹非凡,故称「闹元宵」。
●元王德信《北西厢记·斋坛闹会》:「老的少的,村的俏的,没颠没倒,胜似闹元宵。」
●李锳《正月十五》诗:「正月十五春风高,家家闹元宵。」
●袁鹰《一声绣金匾》:「正月里闹元宵,金匾绣开了。」参见「元宵」。★「闹元宵」在《汉语大词典》第17522页 第12卷 721参见:鬧元宵
闹竿nào gān亦作「闹杆」。一种悬挂各种玩具或诸色杂货的竹竿。古代货郎所用。
●宋吴自牧《梦粱录o诸色杂货》:「小儿戏耍家事儿,如……闹竿儿。」
●《词林摘艳·<摊破金字令·春游>曲》:「花篮儿和闹杆并食垒,秋千下共相随,花压帽檐低。」
●《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看时,却是人头、人脚、人手挂在屋檐上,一似闹竿儿相似。」参阅顾学颉王学奇《元曲释词·闹竿儿》。★「闹竿」在《汉语大词典》第17523页 第12卷 722参见:鬧竿
闹场nào chǎng 1.
旧时迷信,在赛神活动中,被鬼神附身的人,手持杠子,在戏台上沿场舞弄,边喝酒,边随口应答别人所问休咎,谓之「闹场」。
●《醒世姻缘传》第八六回:「昨日到大王庙还愿,那妇人被柳将军附在身上,在那里闹场。」 2.
开台锣鼓。
●田曲《脸谱》:「从闹场起直到拜台为止,足足有七八个小时的光景。」参见「闹台」。★「闹场」在《汉语大词典》第17524页 第12卷 723★「闹场」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鬧場
混闹hùn nào胡闹;无理取闹。
●《红楼梦》第八一回:「我还听见你天天在园子里和姐妹们玩玩笑笑,甚至和那些丫头们混闹,把自己的正经事,总丢在脑袋后头。」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一回:「有一回,吕洞宾座下的柳仙下凡,到剃头店里去混闹,叫他们剃头;那头发只管随剃随长,足足剃了一整天,还剃不干净。」
●老舍《老张的哲学》第七:「我是怕我走后老张和叔父你混闹。」★「混闹」在《汉语大词典》第7833页 第5卷 1378参见:混鬧
笑闹xiào nào 1.
哄笑吵闹。
●沈从文《从文自传·辛亥革命的一课》:「那表哥当真就爬上台去重重的打了县太爷一个嘴巴,使得台上台下都笑闹不已,演说也无法继续。」 2.
取笑逗乐。
●黄飞卿《五伯娘和新儿媳》:「大明早就来了,也是在角落里静静地干,为的是避免青年们的笑闹。」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一:「他们三三五五地走着,抽烟,谈讲和笑闹。」★「笑闹」在《汉语大词典》第12269页 第8卷 1113参见:笑鬧
闹市nào shì热闹的街市。
●《子华子o晏子》:「门如闹市,惟利是视。」
●唐寒山《诗》之二三三:「看取开眼贼,闹市集人决。」
●《警世通言o旌阳宫铁树镇妖》:「回至家中,厌居闹市,欲寻名山胜地以为栖身之所。」
●柳青《铜墙铁壁》第二章:「卖瓜果、鸡蛋和饼子的,也在人群里乱窜,成了聒聒噪噪的闹市。」★「闹市」在《汉语大词典》第17522页 第12卷 721★「闹市」在《现代汉语词典》第937页参见:鬧市
闹篮nào lán热闹多事的场合。
●《五灯会元o临济宗·万年昙贯禅师》:「闹篮方喜得抽头,退鼓而今打未休。」
●《五灯会元o昭觉勤禅师法嗣·大沩法泰禅师》:「文殊走入闹篮中,普贤端坐高楼看。」
●宋李曾伯《水调歌头·幕府有和再用韵》词:「休诧穿杨妙手,乘早闹篮抽脚,谁拙又谁才。」
●元刘致《满庭芳·自悟》曲:「撮艳处从今怕揽,闹篮中情愿妆憨。」★「闹篮」在《汉语大词典》第17526页 第12卷 725参见:鬧籃
炒闹chǎo nào吵闹;喧闹。
●宋洪迈《夷坚丁志·吴升九》:「母诣邻家求寄一宿,邻人曰:‘婆儿子性气恶,我留你必遭炒闹。’」
●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一摺:「兀的不欢喜杀老尊堂,炒闹了众街坊。」
●元无名氏《货郎旦》第二摺:「俺因公干来到这洛河岸上,一簇人为什么炒闹?」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高愚溪恼怒不过,只是寻是寻非的炒闹,合家不宁。」★「炒闹」在《汉语大词典》第9638页 第7卷 36参见:炒鬧
闹镬铎nào huò duó 1.
哄闹;吵闹。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譬如这里闹镬铎,把似书房里睡取一觉。」
●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摺:「你怎敢便带领着二十人到军寨里闹镬铎。」
●元郑光祖《伊尹耕莘》第二摺:「更和那人马可便闹濩铎。」 2.
●元石德玉《曲江池》第四摺:「阶垓下闹镬铎,闹火火为什么?」★「闹镬铎」在《汉语大词典》第17527页 第12卷 726参见:鬧鑊鐸
趁热闹chèn rè nào赶热闹;凑热闹。
●《歧路灯》第一回:「孝移一问,也只当在前院趁热闹看行李哩。」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十八:「比号的第三天下晚,人越来越多。有的来站队比号,有的来呐喊助威;还有那自问比不上的也来趁热闹。」亦省作「趁闹」。
●《平妖传》第十一回:「又有一等闲汉儿童,虽不念佛投斋,都来趁闹观看。」★「趁热闹」在《汉语大词典》第13639页 第9卷 1122参见:趁熱鬧
闹烘烘nào hōng hōng喧闹貌。
●《清平山堂话本o西湖三塔记》:「行过断桥四圣观前,只见一伙人围着,闹烘烘。」
●《官场现形记》第十五回:「衙前聚了好几百人,为首的还是两个武秀才,闹烘烘的一齐要见本官。」
●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十二:「小女儿继芳也被府里的闹烘烘的空气所兴奋,到这时光还不肯去睡觉。」参见「闹轰轰」。★「闹烘烘」在《汉语大词典》第17524页 第12卷 723参见:鬧烘烘
闹着玩nào zhe wán亦作「闹着顽」。戏弄,开玩笑。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六回:「昨夜吃酒的时候,﹝戒指﹞被蜚卿闹着顽,要了去带在手上,这本是常有的事。」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十八:「你当这是闹着玩?这是祖辈千秋的大事。」
●逯斐《夜航》一:「你流产过两次了,可不能再逞强,这不是闹着玩儿的。」★「闹着玩」在《汉语大词典》第17524页 第12卷 723参见:鬧着玩
胡闹八光hú nào bā guāng方言。无理的行动。亦谓行动任意,不合理。
●老舍《老字号》:「多少年了,三合祥除了在灯节才挂上四只宫灯,垂着大红穗子,没有任何不合规矩的胡闹八光。」
●老舍《四世同堂》四四:「现在,给她丢人的反倒是她的心上的肉,而不是高第。她不能再激怒了高第,使高第也去胡闹八光。」★「胡闹八光」在《汉语大词典》第9202页 第6卷 1219参见:胡鬧八光
闹钟nào zhōng能按预定时间发出声响的时钟。
●周立波《铁水奔流》三:「镜架跟前放着一口永远不闹,短针老指着五点钟,就是工厂下班时刻的小闹钟。」
●《人民文学》1981年第8期:「我安安稳稳睡了一宿,被床头的闹钟惊醒。」★「闹钟」在《汉语大词典》第17526页 第12卷 725★「闹钟」在《现代汉语词典》第937页★「闹钟」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鬧鐘
闹茶nào chá 1.
●《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既这样,不用闹茶了。」 2.
犹言闹新房。
●《人民文学》1981年第9期:「‘闹茶’开始了,这是一种已经衰落的乡俗,带着远古野蛮的痕迹。胆大的一声喊,男客们在轰闹中,可以对新娘表示有限的放肆和亲热,而主家则不能见怪,免得冲散喜气。」★「闹茶」在《汉语大词典》第17523页 第12卷 722参见:鬧茶
闹嚷nào rāng亦作「闹攘」。喧闹嘈杂貌。
●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四摺:「出家儿心地本清凉,怎禁得直恁般闹攘。」
●明祝允明《新水令·秋闺》套曲:「一弄儿助凄凉,没来繇闲闹攘。」
●《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干闹嚷了一夜,一毫无干。」
●吴组缃《山洪》六:「人众中又七嘴八舌的闹嚷起来。」★「闹嚷」在《汉语大词典》第17526页 第12卷 725参见:鬧嚷
闹事nào shì聚众捣乱,惹起事端。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二回:「藩台起初只知道儿子和师爷在外闹事,不曾知道打伤人一节。」
●康濯《东方红》第一章五:「何况那伙人偏要瞅着干部们不在的工夫来闹事,这其实也显出了他们是邪不压正,胆怯心虚。」★「闹事」在《汉语大词典》第17523页 第12卷 722★「闹事」在《现代汉语词典》第937页参见:鬧事
闹意见nào yì jiàn因意见不合而引起不满的情绪。
●柳青《铜墙铁壁》第十八章:「越到困难处就越要讲究个团结,闹意见还误战士们吃饭。」
●杜鹏程《保卫延安》第四章三:「一顿不吃饭肚子就闹意见;十日半月不营养思想,人还不一定能感觉到。」★「闹意见」在《汉语大词典》第17525页 第12卷 724★「闹意见」在《现代汉语词典》第937页参见:鬧意見
要闹yào nào 1.
指繁华热闹之地。
●唐张继《寄元员外》诗:「门巷不教当要闹,诗篇转觉足工夫。」 2.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o马行街铺席》:「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宋司马光《乞开言路札子》:「仍颁下诸路州军于所在要闹处出榜晓示。」★「要闹」在《汉语大词典》第11918页 第8卷 762参见:要鬧
赶热闹gǎn rè nào到热闹场所去凑趣消闲。
●茅盾《动摇》十:「赶热闹的闲人,把五六亩大的空场挤得密密层层。」
●徐铸成《报海旧闻》三二:「四乡的农妇村姑,穿着红布棉袄,坐船来赶热闹,庙前的河面上,停满了小船。」参见「赶热」。★「赶热闹」在《汉语大词典》第13658页 第9卷 1141★「赶热闹」在《现代汉语词典》第422页参见:趕熱鬧
闹架nào jià吵架。
●鲁迅《书信集·致曹靖华》:「此杂志停刊了……其原因除压迫外,也有书店太贪,或编辑们闹架。」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四十:「张正典自己不按时浇地,过了时候才来,便同刘满挤在一道争水,于是两人就常常闹架。」★「闹架」在《汉语大词典》第17523页 第12卷 722★「闹架」在《现代汉语词典》第937页参见:鬧架
闹荒nào huāng 1.
发生灾荒。
●洪深《五奎桥》第一幕:「何以洋人洋东西没有到中国来的过去五千年,中国人照样可以种田,而且不年年闹旱闹荒呢?」 2.
指旧社会农民遇到荒年时进行抗租、吃大户等情况。如:不闹荒就得活活饿死。★「闹荒」在《汉语大词典》第17523页 第12卷 722★「闹荒」在《现代汉语词典》第937页参见:鬧荒
闹装花nào zhuāng huā古代一种头饰。剪丝绸或乌金纸为花或草虫之形。
●清翟灏《通俗编o服饰》:「闹装花:《余氏辨林》:‘京师儿女多翦彩为花或草虫之类,曰闹嚷嚷,即古所谓闹装也……’元强珇《西湖竹枝词》:‘湖上女儿学琵琶,满头多插闹装花。’」参见「闹蛾」、「闹鹅」。★「闹装花」在《汉语大词典》第17525页 第12卷 724参见:鬧裝花
哄闹hōng nào犹吵闹。
●吴玉章《辛亥革命》二:「四川湖南湖北和广东等省反对借外债筑路的运动,山东山西等省反对借外债开矿的运动,也都是在谘议局里面哄闹起来的。」
●茅盾《子夜》十四:「吴为成他们都攒住了屠维岳哄闹,说他太软弱。」★「哄闹」在《汉语大词典》第3725页 第3卷 319★「哄闹」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35页参见:哄鬧
闹热nào rè繁盛;热闹。
●唐白居易《雪中晏起偶咏所怀》:「红尘闹热白云冷,好于冷热中间安置身。」
●《醒世恒言o钱秀才错占凤凰俦》:「船头俱挂了杂彩,鼓乐振天,好生闹热。」
●巴金《春》七:「满屋子都是客人,闹热得很。」★「闹热」在《汉语大词典》第17525页 第12卷 724★「闹热」在《现代汉语词典》第937页参见:鬧熱
闹天宫nào tiān gōng孙悟空不理睬天宫神圣不可侵犯的教义,抡起金箍棒,打上灵霄宝殿,闹得玉帝不安,派天兵捉拿。见《西游记》第五回。后以「闹天宫」比喻放纵,不受约束。
●许地山《狐仙》:「你岂不知今晚是她第一千次的团圆节,满了这次的礼拜,她就可以‘闹天宫’了。」★「闹天宫」在《汉语大词典》第17522页 第12卷 721参见:鬧天宮
闹喳喳nào zhā zhā吵闹貌;喧闹貌。
●明汤显祖《南柯记·启寇》:「他守着个闹喳喳的画卯堂着甚科,倒把个翠臻臻画眉台脱了窝。」
●明汤显祖《邯郸记·合仙》:「闹喳喳孝堂何处也,你个痴人。」
●清杨米人《都门竹枝词》之六六:「三大钱儿卖好花,切糕鬼腿闹喳喳。」★「闹喳喳」在《汉语大词典》第17524页 第12卷 723参见:鬧喳喳
闹轰轰nào hōng hōng喧闹貌。
●唐姚合《恶神行雨》诗:「哮吼忽雷声揭石,满天啾唧闹轰轰。」
●《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酒肴尽多,何不把些赏厨下男女?也教他闹轰轰,像个节夜。」
●明梁辰鱼《浣纱记·打围》:「闹轰轰翻江搅海,翻江搅海。」★「闹轰轰」在《汉语大词典》第17527页 第12卷 726参见:鬧轟轟
争闹zhēng nào争辩吵闹。
●《水浒传》第四九回:「那邹润往常但和人争闹,性起来,一头撞去。」
●《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梁尚宾旧愤不息,便骂道:‘贼泼妇!只道你住在娘家一世,如何又有回家的日子?’两下又争闹起来。」
●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二:「那位浓眉圆眼睛的男子早已满脸怒容,几次像要跳过来争闹。」参见:爭鬧
闹粜nào tiào谓饥民强迫粮主平价粜粮。
●《彭德怀自述》一:「当年大旱,饥馑严重,地主富商囤积居奇,饥民自发闹粜,吃排饭,我也参加了。」编辑组注:「旧社会灾荒之年,官府、地主、商人常囤积粮食,抬高市价。饥民被迫起来斗争,强迫他们平价粜粮,叫闹粜。」★「闹粜」在《汉语大词典》第17527页 第12卷 726参见:鬧糶
刺闹cì nào亦作「刺挠」。皮肤发痒难受。
●《西游记》第五二回:「那怪睡不得,又翻过身来道:‘刺闹杀我了!’」
●老舍《老张的哲学》第五二:「李应脸上像用钝刀刮脸那么刺闹着。」
●郭澄清《大刀记》开篇一:「想打架吗?你是身上刺挠了?还是活腻歪啦。」★「刺闹」在《汉语大词典》第2400页 第2卷 656参见:刺鬧
讹闹(I)é nào耍赖哄闹。
●樊增祥《吏房褚世荣息词》:「秦氏夫故乏嗣,同房办公者自应管顾,但秦氏不应讹闹耳。」讹闹(II)é nào耍赖哄闹。
●樊增祥《吏房褚世荣息词》:「秦氏夫故乏嗣,同房办公者自应管顾,但秦氏不应讹闹耳。」★「讹闹」在《汉语大词典》第15434页 第11卷 75参见:訛鬧
闹啾啾nào jiū jiū吵闹貌。
●元无名氏《货郎旦》第二摺:「你还待要闹啾啾,越激的我可也怒齁齁。」
●明郭子章《郭氏六语·魏黄初谣》:「胡孙死,闹啾啾,也须还我一百州。」
●《吴骚·醉花阴·春怀》:「闹啾啾蝉鸣柳梢,絮叨叨虫吟砖窍。」★「闹啾啾」在《汉语大词典》第17524页 第12卷 723参见:鬧啾啾
闹乱子nào luàn zǐ惹祸;惹出麻烦。
●《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只看今年头场便有许多闹乱子的;除那个自尽的合那亲兄弟两个一齐发了疯的,直算个显应了。」如:别喝了酒去开车,那容易闹乱子。★「闹乱子」在《汉语大词典》第17525页 第12卷 724★「闹乱子」在《现代汉语词典》第937页参见:鬧亂子
闹情绪nào qíng xù因不满意而情绪不安定。
●《花城》1981年第5期:「不能光怨做具体工作的同志闹情绪,给我出难题。」
●《花城》1981年第6期:「眼下他啥事也不管,正闹情绪哩。」★「闹情绪」在《汉语大词典》第17524页 第12卷 723★「闹情绪」在《现代汉语词典》第937页参见:鬧情緒
闹五魁nào wǔ kuí明清科举考试时庆祝五经魁首揭榜的一种活动。
●《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到了填五魁的时候,那场里办场的委员,以至书吏衙役厨子火夫,都许买几斤蜡烛,用钉子钉的大木盘插着,托在手里轮流围绕,照耀如同白昼,叫作‘闹五魁’。」★「闹五魁」在《汉语大词典》第17522页 第12卷 721参见:鬧五魁
闹银nào yín成色低劣的银子。
●《金瓶梅词话》第九四回:「他一个钱儿不拿出来,止与了这根簪儿,还是闹银的。」
●魏子云《金瓶梅词话注释》:「还是闹银的」:「此所谓‘闹银’,自亦是当时流行的语言,当系指银子的成色不足,混有锡铅在内的银器。」★「闹银」在《汉语大词典》第17525页 第12卷 724参见:鬧銀
闹丧nào sàng 1.
旧时办丧事所用的鼓乐。
●清杭世骏《质疑·礼记》:「后世遇丧用乐,名曰闹丧。」 2.
谓人死之后死者亲属找种种理由向丧主搅闹。
●老舍《牛天赐传》十六:「有两个办法可以避免闹丧:爸多给他们钱,或是爸坚持到底。」★「闹丧」在《汉语大词典》第17524页 第12卷 723参见:鬧喪
热闹话rè nào huà谓日常应酬的话。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聪明的试相度,惺惺的试窨付,不同热闹话,冷澹清虚最难做。」
●《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舅太太以新亲礼相待,照例烟而不茶。彼此无非谈些天气春和、诸事吉利的热闹话。」★「热闹话」在《汉语大词典》第9842页 第7卷 240参见:熱鬧話
瞎胡闹xiā hú nào胡搞,没有来由地乱闹。
●老舍《龙须沟》第三幕:「大妈,这是瞎胡闹,烙铁不会教水冲了走,您岁数大,得给大家作个好榜样。」
●金近《选爸爸做代表》:「妈妈说,好吧,可别在会上瞎胡闹。我笑着点点头,就跟着妈妈走了。」★「瞎胡闹」在《汉语大词典》第10847页 第7卷 1245参见:瞎胡鬧
闹鹅nào é即闹蛾。
●《宣和遗事》后集:「京师民有似云浪,尽头上戴着玉梅雪柳闹鹅儿,直到鳌山下看灯。」
●《水浒传》第六六回:「却说时迁挟着一个篮儿,里面都是硫黄、焰硝放火的药头,篮儿上插几朵闹鹅儿,踅入翠云楼后。」参见「闹蛾」。★「闹鹅」在《汉语大词典》第17526页 第12卷 725参见:鬧鵝
小玩儿闹xiǎo wán ér nào方言。无业游荡的青年。相声《追韩信》:「‘正在街上走着哪,迎面来了几个小玩儿闹。’‘小玩儿闹?那叫纨绔子弟!’‘纨绔子弟怎么解释?’‘浪荡公子。’‘浪荡公子用现在的话说?’‘嗯!是小玩儿闹!’」★「小玩儿闹」在《汉语大词典》第3347页 第2卷 1603参见:小玩兒鬧
疯闹fēng nào任性无节制地吵闹。
●《红楼梦》第一○三回:「前几个月头里,他天天赤脚蓬头的疯闹。」
●《人民日报》:「一天下课后,一名男学生把红领巾摘下来剪了两个洞蒙在脸上,模仿影片主角佐罗的样子和同学疯闹。」★「疯闹」在《汉语大词典》第11498页 第8卷 342参见:瘋鬧
闹扫nào sǎo亦作「闹埽」。唐代宫女梳的一种发髻。
●唐张氏女《梦王尚书口授吟》:「鬟梳闹扫学宫妆,独立闲庭纳夜凉。」
●明王志坚《表异录·士庶》:「闹埽,髻名。」
●清王丹林《银塘曲》诗:「团扇承恩夏日长,晚装闹扫追微凉。」★「闹扫」在《汉语大词典》第17524页 第12卷 723参见:鬧掃
耍闹shuǎ nào 1.
方言。挥舞。
●康濯《徐水平原的白天黑夜》上篇:「他抡起镐头,一上来就像机器开动一般,叠连连耍闹水流星似地就往冻土上刨了二三十下。」 2.
方言。游戏喧哗。★「耍闹」在《汉语大词典》第11937页 第8卷 781★「耍闹」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13页参见:耍鬧
闹阔nào kuò摆阔气。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九回:「去年又想闹阔了,然而苦于没有题目,穷思极想,才想得一个法子,是给他娘做阴寿。」
●《负曝闲谈》第二五回:「春大少爷本是个糊涂虫,只晓得闹标闹阔,于银钱上看得稀松。」★「闹阔」在《汉语大词典》第17526页 第12卷 725参见:鬧闊
瞎闹xiā nào胡闹;乱搞。
●《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纪献唐一咕碌身爬起来,道:‘先生,你这才叫本事!我一向直是瞎闹!’」
●洪深《五奎桥》第一幕:「全生,不要瞎闹。」★「瞎闹」在《汉语大词典》第10848页 第7卷 1246★「瞎闹」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401页参见:瞎鬧
闹猛nào měng方言。繁忙;热闹。
●陈卫伯《社会主义第一列飞快车》:「在一九五八年二月二十六日早晨,机务段十分闹猛,同志们都来参加义务劳动。」
●周云麟《马永贞初进上海滩》:「上海人欢喜看闹猛,难怪人多得像潮水。」★「闹猛」在《汉语大词典》第17524页 第12卷 723参见:鬧猛
嘈闹cáo nào吵闹。
●《廿载繁华梦》第七回:「骆子棠即把这事对住持说知,就唤三五僧人,先要赶散那些无赖子弟,免再嘈闹。」
●郭小川《一个和八个·一个傲慢的犯人》诗:「叫喊声、跺脚声、叱责声……足足地嘈闹了有五分钟。」★「嘈闹」在《汉语大词典》第3891页 第3卷 485参见:嘈鬧
【五鬼闹判】成语解释:许多小鬼戏弄判官。剧目名。旧时也比喻居上位者被对自己不满或轻蔑的人所戏弄。【五鬼闹判】成语出处:鲁迅《小说旧闻钞·三保太监西洋记》:“惟其中有五鬼闹判一语,不知所出;以问余,亦无以应也。”【五鬼闹判】成语故事:【五鬼闹判】成语标签:主谓式成语,四字成语,五的成语,五开头的成语,W开头的成语
闹气nào qì方言。生气吵架。
●老舍《龙须沟》第二幕:「回头别叫四嫂知道,省得又闹气!」
●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在矿井里》:「吃点亏算了,跟他闹气没有好处呀!」★「闹气」在《汉语大词典》第17523页 第12卷 722★「闹气」在《现代汉语词典》第937页参见:鬧氣
闹病nào bìng生病。
●沙汀《卢家秀》:「碰到母亲闹病,还得在锅灶边搭个凳儿,站在上面做饭。」
●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三章一:「瞧瞧,要打仗了,可是自己班里有个闹病的,而那个战士闹病是因为自己关心不够。」★「闹病」在《汉语大词典》第17524页 第12卷 723参见:鬧病
闹翻天nào fān tiān形容大吵大闹。
●周立波《盖满爹》:「一联组平常开会都平静,这回在小学校里,也闹翻天了。」
●沪剧《罗汉钱》第二幕第三场:「见亲娘寻死作活闹翻天,真叫我,心乱如麻多烦厌。」★「闹翻天」在《汉语大词典》第17526页 第12卷 725参见:鬧翻天
嬉闹xī nào嬉笑打闹。
●李锳《下岗后》诗:「好像很久没有相见了,都一齐来和我们嬉闹。」
●《小说选刊》1981年第9期:「成群的孩子们跟在骆驼身边嬉闹。」★「嬉闹」在《汉语大词典》第5476页 第4卷 408★「嬉闹」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394页参见:嬉鬧
闹肚子nào dǔ zi腹泻。
●老舍《四世同堂》四二:「近来,我常常闹肚子!」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立了秋再喝这些冰凉的东西,要闹肚子的。」★「闹肚子」在《汉语大词典》第17522页 第12卷 721★「闹肚子」在《现代汉语词典》第937页参见:鬧肚子
闹火火nào huǒ huǒ喧闹貌。
●元石德玉《曲江池》第四摺:「阶垓下闹镬铎,闹火火为什么?」亦指喧闹声。
●元曾瑞《留鞋记》第二摺:「背着这闹火火亲身向莲台拜,只见他静悄悄月明千里人何在。」★「闹火火」在《汉语大词典》第17522页 第12卷 721参见:鬧火火
作闹zuò nào起哄闹事。
●《旧唐书o武宗纪》:「时有纤人告中尉仇士良,言宰相作赦书,欲减削禁军衣粮马草料。士良怒曰:‘必若有此,军人须至楼前作闹。’」
●《水浒传》第三八回:「在楼下作闹的是谁?」★「作闹」在《汉语大词典》第1258页 第1卷 1258参见:作鬧
赶闹子gǎn nào zǐ方言。赶集。
●叶蔚林《蓝蓝的木兰溪》:「赶闹子的人,没听清他的话,以为是叫卖什么东西。」
●韩少功《西望茅草地》:「碰到‘赶闹子’,总是人群拥挤不通,热热闹闹。」★「赶闹子」在《汉语大词典》第13658页 第9卷 1141参见:趕鬧子
闹表nào biǎo 1.
能按预定时间发出声响的表。 2.
●郭澄清《大刀记》开篇十五:「只有挂在墙上的闹表,在滴答滴答地敲打着梁永生那颗因为久等而有点焦躁的心房。」参见「闹钟」。★「闹表」在《汉语大词典》第17526页 第12卷 725参见:鬧錶
闹子nào zǐ方言。乡间的集日。
●艾芜《纺车复活的时候》:「我要赶工,后天闹子,还要赶到卖哪!」亦指集市。
●《湘江文艺》1979年第1期:「告诉你,闹子封了,不准赶,说是煞资本主义歪风。」★「闹子」在《汉语大词典》第17521页 第12卷 720参见:鬧子
骚闹sāo nào骚动喧闹。
●萧红《生死场》十七:「河边的小树随风在骚闹。」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火车到站后那一霎间的骚闹,随着喷腾的火车头上的白烟消失后,又复是寂寞和空旷了。」★「骚闹」在《汉语大词典》第17665页 第12卷 864参见:騷鬧
狂闹kuáng nào犹喧闹。
●宋秦观《次韵参寥莘老》:「迅风薄高林,万象号虎豹,纷披枳与棘,尔复鼓狂闹。」
●宋秦观《送张和叔兼简黄鲁直》诗:「汝南如一器,百千聚飞蚊。终然鼓狂闹,啾啾竟谁闻。」★「狂闹」在《汉语大词典》第6477页 第5卷 22参见:狂鬧
闹混nào hùn犹胡闹。
●《金瓶梅词话》第十六回:「又被应花子猜着,逼勒小厮说了几句,闹混了一场。」
●杨朔《三千里江山》第十八段:「其实‘黑寡妇’根本没走,盘旋几圈,连扫带射闹混一阵。」★「闹混」在《汉语大词典》第17524页 第12卷 723参见:鬧混
哗闹huá nào喧闹。
●萧红《生死场》一:「林荫一排砖车经过,车夫们哗闹着。」
●宋之的《草地颂歌》二:「在哗闹的河谷,比汹涌的激流好像还要响亮似的,常常会偶而传来伐木者那回音一样的吼声。」★「哗闹」在《汉语大词典》第3863页 第3卷 457参见:嘩鬧
闹装带nào zhuāng dài用金银珠宝等杂缀而成的腰带。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三·闹装》:「闹装带,余游燕日,尝见于东市中。合众宝杂缀而成,故曰闹装。」参见「闹装」。★「闹装带」在《汉语大词典》第17525页 第12卷 724参见:鬧裝帶
闹嘴nào zuǐ吵嘴;争吵。
●田汉《名优之死》第二幕:「这有什么意思呢?姐姐又不是跟你闹嘴。」
●萧红《生死场》一:「三哥!你又和三嫂闹嘴吗?你常常和她闹嘴,那会败坏了平安的日子的。」★「闹嘴」在《汉语大词典》第17526页 第12卷 725参见:鬧嘴
闹丛丛nào cóng cóng喧闹貌。
●《清平山堂话本o快嘴李翠莲记》:「诸亲九眷闹丛丛,姑娘小叔乱哄哄。」
●明冯梦龙《夹竹桃·才有梅花》:「时过秋来便是冬,姐儿房里闹丛丛。」★「闹丛丛」在《汉语大词典》第17526页 第12卷 725参见:鬧叢叢
闹翻nào fān意见不合,以致破裂。
●曹禺《日出》第二幕:「怎么,你们又闹翻了么?」
●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觉悟》:「在我跟矿师闹翻以后,又被调回到原来的富源煤矿,照样受欺压。」★「闹翻」在《汉语大词典》第17526页 第12卷 725参见:鬧翻
闹台nào tái开台锣鼓。徐银斋《胡琴的风波》:「只见那成千上万的观众,已经在等待着我们的演出,我就连忙上台去和同志们把闹台一打,你看那四面八方的观众,还是像潮水一样的向戏场涌进来。」★「闹台」在《汉语大词典》第17525页 第12卷 724参见:鬧臺
浩闹hào nào繁盛热闹。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o潘楼东街巷》:「土市北去乃马行街也,人烟浩闹。」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o十六日》:「雅会幽欢,寸阴可惜;景色浩闹,不觉更阑。」★「浩闹」在《汉语大词典》第7672页 第5卷 1217参见:浩鬧
闹腮胡nào sāi hú络腮胡子。
●《白雪遗音o南词·闹腮胡》:「别人儿夫多风俊,奴的儿夫闹腮胡。」
●《白雪遗音o南词·闹腮胡》:「西施女,来献吴,吴王是个闹腮胡。」★「闹腮胡」在《汉语大词典》第17525页 第12卷 724参见:鬧腮鬍
闹洞房nào dòng fáng闹新房。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上任二》:「女委员问:‘你们还要闹洞房?’」参见「洞房」。★「闹洞房」在《汉语大词典》第17523页 第12卷 722★「闹洞房」在《现代汉语词典》第937页参见:鬧洞房
闹枪nào qiāng方言。拿枪打仗。
●《新华日报》:「男人们前方去‘闹枪’。」
●《新华日报》:「她还是要把那双手套送给‘闹枪的’。」★「闹枪」在《汉语大词典》第17525页 第12卷 724参见:鬧槍
闹纷纷nào fēn fēn喧闹杂乱貌。
●《杨家府演义·焦赞夜杀谢金吾》:「军校曰:‘这里闹纷纷的,我等难以从容饮酒。’」
●秦牧《赌赛》:「大家七嘴八舌闹纷纷的。」★「闹纷纷」在《汉语大词典》第17524页 第12卷 723参见:鬧紛紛
【打打闹闹】成语解释:指喧嚷地争吵和打架或用语言和行动来开玩笑【打打闹闹】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九章:“另外人家的妇女就不受这种约束了,说说笑笑,打打闹闹,跟赶集上会一般。”【打打闹闹】成语故事:【打打闹闹】成语标签:四字成语,联合式成语,D开头的成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含有数字的成语及解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