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否具有自我完善能力,能否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让学习驱动您的世界
查字典教育系列APP
语文、作文、板报等APP
客户端二维码
手机浏览器打开查字典
1、直接输入
2、扫描二维码,用手机
访问查字典手机版
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浅谈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自我完善论文
上传者:查字典论文工作室|上传时间:
本文是由查字典论文工作室上传的:浅谈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自我完善论文。您可以通过本文底部的“下载”来下载本文的文档。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财务管理工作只有摆脱传统模式,树立市场观念和效益观念,以下就是由查字典数学网为您提供的浅谈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自我完善。
从事后算账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方向发展,充分发挥财务工作渗透力强的特点,积极参与到管理当中去。不断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力求通过财务管理的强化、优化,增强企业的综合素质,发挥企业生产要素潜能,才能为企业获得持续性核心竞争力,实现长远的发展保驾护航。
完善财务核算体系是保障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需要。企业财务管理是一个必须与时俱进,并伴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完善、发展的动态概念。企业面对的市场经济格局,企业生产要素的配置整合,管理层对所处环境感受认知度的深化,都要求企业财务管理机制必须自觉地、不断地自我完善,以保持生机和活力。企业的财务管理职能单一,是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的迅速发展的,因而,企业要想实现长远的发展,获得持续性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完善财务管理,这既是适应客观形式发展的需要。也是财务管理本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完善企业财务管理职能,应完善财务管理体制,完善财务流程,完善以会计控制为核心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建立信息披露体系。完善财务管理体制可以增强投资效率和抗风险能力,确保企业战略计划、方针的贯彻执行,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使企业的发展适应市场变化,为企业绩效的飞跃打下坚实的基础。 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是充分发挥会计监管职能的需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地向纵深发展,经济领域中不规范的经济行为与违法犯罪出现的频率也呈逐步上升趋势,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从而维护经济秩序、防治****、在提高效益等方面的作用日益重要。企业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是导致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的内部原因。所以通过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建立和完善内部监控体系。能够真实、客观、全面、公正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过程和经营活动结果,并把加强监管与企业完善管理紧密结合,寓服务于监督之中。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可
想免费下载本文?
赠获查字典积分换实物礼品
免大量免费文档可下载
辑创建文辑分享文档
文档浏览排行榜如何推进质量管理体系实施
如何推进质量管理体系实施
09-09-21 &匿名提问
组织在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应紧密结合组织的产品实现过程、行业的特点和组织的其他实际情况。一般主要有五个环节。第一环节是:最高管理者(总经理)统一领导层思想,设立目标。首先,最高管理者应该统一领导层思想、确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进度目标;其次,应该成立组织的贯标领导组和工作组,将具体责任落实到人。通常情况下是由质量部担当此任的。再次,主导部门应根据时间进度目标制定组织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具体工作计划;最后,应分层次地组织全体员工进行2000版ISO 9000族标准的培训。此目的是使全体员工建立一种全员参与的意识,要知道体系是要靠全员的参与来实现的。在制定组织的质量方针和在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质量目标时应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这是因为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第二环节是:产品策划,职能分配。首先要策划产品实现所需的过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组织应确定以下方面得适当内容:a)产品得质量目标和要求,即识别产品质量特性,建立其目标值、质量要求和约束条件,并应能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的全部要求。b)针对产品确定过程、文件和资源的需求,即识别并确定产品实现所需的过程和子过程,并针对产品确定需建立哪些过程文件,以确保过程有效运作并得到控制;确定这些过程所需的资源以确保产品能实现。c)产品所要求的验证、确认、监视、检验和试验活动,以及产品接收准则。d)为实现过程及其产品满足要求提供证据所需的记录。其次,要根据ISO 标准的要求进行现状调查,找出薄弱环节;这里先申明一下,对于贯标的组织,有两种:一种是新组织,还没有投产,需要建体系;另一种是老组织,运行了一定的时间,刚刚开始要建体系。在这里讲的进行现状调查,找出薄弱环节,是指老组织。对于新组织,重点是找出关键的环节,作为过程控制的重点。再次,确定各个过程和子过程中应展开的质量活动;根据企业生产的特性和要求,对各个环节做相应的策划。最后,要进行质量职能分配;制(修)定各部门的质量管理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进行质量管理职责和责任的考核;同样,对于新组织是制定各部门的管理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对老组织来讲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做适当的修改,目的是使之职能分配更清晰,各职能之间的接口得到更好的完善。第三环节是:编写体系文件,资源提供。这里所指的需编写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有5方面的内容:质量方针和目标、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记录。目前我们公司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标准规定的6个必备的程序文件均挂在质量手册中。在进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会审后,经由最高管理者(总经理)批准后方能正式发布;我公司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是由最高管理者(总经理)批准的,在公司网上发布的;作业指导书和记录是由各部门主管/经理批准,由工程部文档中心发布的。在各类文件发布后,就应该相应的开展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宣传教育,可以采取召集人员做集中培训、贴宣传布告或是网上发布等形式,其目的均是为了使员工了解体系文件。此环节中还有非常重要的一块是资源的提供。其中包括了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工作环境;资源是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组织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必要条件。最高管理者必须确保获得与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必要的资源。第四环节是:体系运行,评审评估。第四环节是对上述三个环节的验证。一般,会按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试运行三个月左右,然后根据在此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不足来做相应的改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体系遵循“PDCA”“策划-实施-检查-处置(改进)”螺旋式上升的运行模式,通过如此循环才能使组织的体系在自身的运行中不断地自我完善。如果组织在此时还没有内审员,那么在此期间还需要培训内审员,一般采用外训的形式(获证),以保证其的资质,并由最高管理者(总经理)聘任授权。由内审员进行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和纠正措施的跟踪,一般组织做内审的频次由组织的规模、复杂程度和人员的能力决定,我公司目前是一年做两次内审。此内审的结果将作为后续管理评审的输入。管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总经理)亲自主持。我公司一年进行一次管理评审,评审输入除审核的结果之外还包括客户的抱怨投诉、质量方针目标的达成状况等,对于首次作管理评审的组织,其主要目的是对体系的适宜性、有效性和充分性做评审。评审的结果将作为体系改进的要求。第五环节是:体系维护――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指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它要求组织不断寻求改进的机会,以改善产品的特性和提高用于生产或交付产品的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改进措施可以是日常的改进活动,也可以是较重大的改进项目。组织应对以下5项活动进行策划和管理,以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a) 评审质量方针:组织可通过更新和实施新的质量方针来激励员工不断努力,营造一个不断改进的气氛与环境。b) 评审质量目标,明确改进方向。c) 对现有过程的状况(包括已发生的和潜在的不合格),进行数据分析和内部审核分析,确定改进的方案,不断寻求改进的机会。d) 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其他适用的措施,实现持续改进e) 组织管理评审。可以看出这第五个环节与前四个环节是相关联的,体系的维护始终是遵循“PDCA”的运行模式的。 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当管理与质量有关时,则为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实现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有效地开展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就叫质量管理体系。    指企业内部建立的、为保证产品质量或质量目标所必需的、系统的质量活动。它根据企业特点选用若干体系要素加以组合,加强从设计研制、生产、检验、销售、使用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活动,并予制度化、标准化,成为企业内部质量工伯的要求和活动程序。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ISO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普遍采用的质量管理体系.I      SO标准是有ISO(国际标准化组织)TC176制定的质量管理系列标准之一.质量管理体系的内涵质量管理体系应具有符合性欲有效开展质量管理,必须设计、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对依据ISO9001国际标准设计、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决策负责,对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和提供适宜的资源负责;管理者代表和质量职能部门对形成文忏的促序的制定和实施、过程的建立和运行负直接责任。质量管理体系应具有惟一性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建立,应结合组织的质量目标、产品类别、过程特点和实践经验。因此,不同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有不同的特点。质量管理体系应具有系统性质量管理体系是相互关联和作用的组合体,包括:①组织结构——合理的组织机构和明确的职责、权限及其协调的关系;②程序——规定到位的形成文件的程序和作业指导书,是过程运行和进行活动的依据;③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是通过其所需请过程的有效运行来实现的;④资源——必需、充分且适宜的资源包括人员、资金、设施。设备、料件、能源、技术和方法。质量管理体系应具有全面有效性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应是全面有效的,既能满足组织内部质量管理的要求,又能满足组织与顾客的合同要求,还能满足第二方认定、第三方认证和注册的要求。质量管理体系应具有预防性质量管理体系应能采用适当的预防措施,有一定的防止重要质量问题发生的能力。质量管理体系应具有动态性最高管理者定期批准进行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定期进行管理评审,以改进质量管理体系;还要支持质量职能部门(含车间)采用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改进过程,从而完善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应持续受控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请过程及其活动应持续受控。质量管理体系应最佳化组织应综合考虑利益、成本和风险,通过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使其最佳化。质量管理体系的特点(一)它代表现代企业或政府机构思考如何真正发挥质量的作用和如何最优地作出质量决策的一种观点。(二)它是深入细致的质量文件的基础。(三)质量体系是使公司内更为广泛的质量活动能够得以切实管理的基础。(四)质量体系是有计划、有步骤地把整个公司主要质量活动按重要性顺序进行改善的基础。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当管理与质量有关时,则为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实现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有效地开展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就叫质量管理体系。它可以有效达到质量改进。ISO 9000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采购标准你在准备实施前,需要一本标准。你需要读懂,读通。参考相关文献和软件有许多有关质量出版物,软件工具帮助你理解,实施并注册质量管理体系。组建队伍制订策略你通过与最高管理层制订策略,组织策划全面实施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的职责在于高级管理层,所以在开始实施体系时需要高级经理参与。考虑培训无论是质量经理还是高级经理负责实施体系,都需要提高ISO ,总体意识。小组活动,研讨会和培训课可以起到帮助作用。选择顾问你可以得到保持中立的顾问建议如何更好地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他们有丰富的经验实施QMS并保证你少走弯路。选择认证公司认证公司是第三方机构,如BSI。可以前往并有效地审核贵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如果符合标准,BSI将颁发证书。由于种种市场原因,选择认证公司可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考虑的因素包括:工厂经验,地理范围,价格和服务水准。关键是找到最适合你需要的认证机构。找BSI你可能站的更高些。撰写质量手册质量手册是高级别文件,它要列出你对质量管理的要点。WHAT,WHAY和HOW在业务中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支持性文件建立程序文件以支持质量手册。清晰简练,列出为完成一项工作的要点,WHO,WHAT和HOW。实施你的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关键是沟通和培训。在实施阶段,所有执行程序的人都要收集记录已证明;规定的做到了,做到的符合规定。预审核服务预审核服务通常是在体系实施后6周进行。目的是找出哪些区域没能达到标准。这将使你在初审之前考虑改进的方向。获得认证你与你的认证机构安排初审。在此阶段认证机构将审核你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建议是否发证。后续审核一旦你获得认证并拿到证书,你就可以对外宣传你的企业已成功获得认证。为保证认证资格你需要继续实施所有质量体系。认证机构定期对标准执行情况要进行检查。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步骤建立、完善质量体系一般要经历质量体系的策划与设计,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质量体系的试运行,质量体系审核和评审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可分为若干具体步骤。质量体系的策划与设计该阶段主要是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包括教育培训,统一认识,组织落实,拟定计划;确定质量方针,制订质量目标;现状调查和分析;调整组织结构,配备资源等方面。一、教育培训,统一认识质量体系建立和完善的过程,是始于教育,终于教育的过程,也是提高认识和统一认识的过程,教育培训要分层次,循序渐进地进行。第一层次为决策层,包括党、政、技(术)领导。主要培训:1.通过介绍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发展和本单位的经验教训,说明建立、完善质量体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2.通过ISO9000族标准的总体介绍,提高按国家(国际)标准建立质量体系的认识。3.通过质量体系要素讲解(重点应讲解“管理职责”等总体要素),明确决策层领导在质量体系建设中的关键地位和主导作用。第二层次为管理层,重点是管理、技术和生产部门的负责人,以及与建立质量体系有关的工作人员。这二层次的人员是建设、完善质量体系的骨干力量,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要使他们全面接受ISO9000族标准有关内容的培训,在方法上可采取讲解与研讨结合。第三层次为执行层,即与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有关的作业人员。对这一层次人员主要培训与本岗位质量活动有关的内容,包括在质量活动中应承担的任务,完成任务应赋予的权限,以及造成质量过失应承担的责任等。二、组织落实,拟定计划尽管质量体系建设涉及到一个组织的所有部门和全体职工,但对多数单位来说,成立一个精干的工作班子可能是需要的,根据一些单位的做法,这个班子也可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成立以最高管理者(厂长、总经理等)为组长,质量主管领导为副组长的质量本系建设领导小组(或委员会)。其主要任务包括:1.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2.制订质量方针和目标;3.按职能部门进行质量职能的分解。第二层次,成立由各职能部门领导(或代表)参加的工作班子。这个工作班子一般由质量部门和计划部门的领导共同牵头,其主要任务是按照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具体组织实施。第三层次:成立要素工作小组。根据各职能部门的分工明确质量体系要素的责任单位,例如,“设计控制”一般应由设计部门负责,“采购”要素由物资采购部门负责。组织和责任落实后,按不同层次分别制定工作计划,在制定工作计划时应注意:1.目标要明确。要完成什么任务,要解决哪些主要问题,要达到什么目的?2.要控制进程。建立质量体系的主要阶段要规定完成任务的时间表、主要负责人和参与人员、以及他们的职责分工及相互协作关系。3.要突出重点。重点主要是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及关键的少数。这少数可能是某个或某几个要素,也可能是要素中的一些活动。三、确定质量方针,制定质量目标质量方针体现了一个组织对质量的追求,对顾客的承诺,是职工质量行为的准则和质量工作的方向。制定质量方针的要求是:1.与总方针相协调;2.应包含质量目标;3.结合组织的特点;4.确保各级人员都能理解和坚持执行。四、现状调查和分析现状调查和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地选择体系要素,内容包括:1.体系情况分析。即分析本组织的质量体系情况,以便根据所处的质量体系情况选择质量体系要素的要求。2.产品特点分析。即分析产品的技术密集程度、使用对象、产品安全特性等,以确定要素的采用程度。3.组织结构分析。组织的管理机构设置是否适应质量体系的需要。应建立与质量体系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并确立各机构间隶属关系、联系方法。4.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能否适应质量体系的有关要求。5.技术、管理和操作人员的组成、结构及水平状况的分析。6.管理基础工作情况分析。即标准化、计量、质量责任制、质量教育和质量信息等工作的分析。对以上内容可采取与标准中规定的质量体系要素要求进行对比性分析。五、调整组织结构,配备资源因为在一个组织中除质量管理外,还有其他各种管理。组织机构设置由于历史沿革多数并不是按质量形成客观规律来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的,所以在完成落实质量体系要素并展开成对应的质量活动以后,必须将活动中相应的工作职责和权限分配到各职能部门。一方面是客观展开的质量活动,一方面是人为的现有的职能部门,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一般地讲,一个质量职能部门可以负责或参与多个质量活动,但不要让一项质量活动由多个职能部门来负责。目前我国企业现有职能部门对质量管理活动所承担的职责、所起的作用普遍不够理想总的来说应该加强。在活动展开的过程中,必须涉及相应的硬件、软件和人员配备,根据需要应进行适当的调配和充实。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  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内容和要求,从质量体系的建设角度讲,应强调几个问题:1.体系文件一般应在第一阶段工作完成后才正式制订,必要时也可交叉进行。如果前期工作不做,直接编制体系文件就容易产生系统性、整体性不强,以及脱离实际等弊病。2.除质量手册需统一组织制订外,其它体系文件应按分工由归口职能部门分别制订,先提出草案,再组织审核,这样做有利于今后文件的执行。3.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应结合本单位的质量职能分配进行。按所选择的质量体系要求,逐个展开为各项质量活动(包括直接质量活动和间接质量活动),将质量职能分配落实到各职能部门。质量活动项目和分配可采用矩阵图的形式表述,质量职能矩阵图也可作为附件附于质量手册之后。4.为了使所编制的质量体系文件做到协调、统一,在编制前应制订“质量体系文件明细表”,将现行的质量手册(如果已编制)、企业标准、规章制度、管理办法以及记录表式收集在一起,与质量体系要素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新编、增编或修订质量体系文件项目。5.为了提高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效率,减少返工,在文件编制过程中要加强文件的层次间、文件与文件间的协调。尽管如此,一套质量好的质量体系文件也要经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多次反复。6.编制质量体系文件的关键是讲求实效,不走形式。既要从总体上和原则上满足 ISO9000族标准,又要在方法上和具体做法上符合本单位的实际。质量体系的试运行  质量体系文件编制完成后,质量体系将进入试运行阶段。其目的,是通过试运行,考验质量体系文件的有效性和协调性,并对暴露出的问题,采取改进措施和纠正措施,以达到进一步完善质量体系文件的目的。在质量体系试运行过程中,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1.有针对性地宣贯质量体系文件。使全体职工认识到新建立或完善的质量体系是对过去质量体系的变革,是为了向国际标准接轨,要适应这种变革就必须认真学习、贯彻质量体系文件。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体系文件通过试运行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全体职工立将从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改进意见如实反映给有关部门,以便采取纠正措施。3.将体系试运行中暴露出的问题,如体系设计不周、项目不全等进行协调、改进。4.加强信息管理,不仅是体系试运行本身的需要,也是保证试运行成功的关键。所有与质量活动有关的人员都应按体系文件要求,做好质量信息的收集、分析、传递、反馈、处理和归档等工作。质量体系的审核与评审质量体系审核在体系建立的初始阶段往往更加重要。在这一阶段,质量体系审核的重点,主要是验证和确认体系文件的适用性和有效性。1.审核与评审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1)规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否可行;(2)体系文件是否覆盖了所有主要质量活动,各文件之间的接口是否清楚;(3)组织结构能否满足质量体系运行的需要,各部门、各岗位的质量职责是否明确;(4)质量体系要素的选择是否合理;(5)规定的质量记录是否能起到见证作用(6)所有职工是否养成了按体系文件操作或工作的习惯,执行情况如何。2.该阶段体系审核的特点是:(1)体系正常运行时的体系审核,重点在符合性,在试运行阶段,通常是将符合性与适用性结合起来进行;(2)为使问题尽可能地在试运行阶段暴露无遗,除组织审核组进行正式审核外,还应有广大职工的参与,鼓励他们通过试运行的实践,发现和提出问题;(3)在试运行的每一阶段结束后,一般应正式安排一次审核,以便及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对一些重大问题也可根据需要,适时地组织审核;(4)在试运行中要对所有要素审核覆盖一遍;(5)充分考虑对产品的保证作用;(6)在内部审核的基础上,由最高管理者组织一次体系评审。应当强调,质量体系是在不断改进中行以完善的,质量体系进入正常运行后,仍然要采取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各种手段以使质量体系能够保持和不断完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其本质来说,就是依据时代要求和实践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研究和回答中国革命、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寻求和不断开拓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由此赋予马克思主义以强大的生命力。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强调:“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去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才能认识到什么程度。”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寓于其实践性之中。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作为社会生活现象和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理论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当然在本质上也具有实践性———它既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实践,又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离开实践这块沃土,马克思主义之花就会枯萎;脱离具体的实践抽象地谈论马克思主义,就会把马克思主义变成毫无价值的东西。  依据不同的时代主题和时代需要,研究不同时代条件下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和特殊规律,形成了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铸就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发展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课题,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众所周知,社会主义在由理论变为现实的过程中,并不像马克思所预言的那样,首先发生在先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发生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度里。这就要求共产党人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从各个历史时期和各国具体国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有效的实现形式。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错误倾向进行斗争,并在实践中构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体制模式。这种体制模式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但随着时代主题的变化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发展,越来越阻碍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历史的过渡性和局限性日益显露。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就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既取得了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又出现过严重的曲折和失误。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展开和不断推进,我们党才正式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范畴和理论体系,才真正自觉地解决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发展社会主义这个当今时代的重大课题。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的新的重大贡献。  伟大的实践催生科学的理论,科学的理论指导伟大的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适应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解决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应运而生的,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结晶和升华。它是以我国近现代的整个发展为客观依据的,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波澜壮阔的实践为其产生提供了现实基础。不了解这一点,就不可能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必然性,也不可能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它以严格的科学性、强烈的现实性和高度的开放性反映了当今时代发展的潮流和中华民族振兴的要求。所谓严格的科学性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以客观事实为根据,以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示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规律,并以严整的逻辑形式加以科学的理论表达。所谓强烈的现实性,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从实际出发,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产生,接受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的科学理论。所谓高度的开放性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固步自封,不因循守旧,而是面向世界,正确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积极吸收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面向未来,求实创新,开拓进取,不断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这个理论体系既反映了世界社会主义的普遍性,又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的特殊性;既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又必定越出一国的范围而对世界社会主义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我们所从事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大业。这样的大党,这样的大国,这样的大业,要求我们坚定不移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全党同志只有深刻把握和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奋发图强,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其本质来说,就是依据时代要求和实践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研究和回答中国革命、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寻求和不断开拓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由此赋予马克思主义以强大的生命力。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强调:“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去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才能认识到什么程度。”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寓于其实践性之中。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作为社会生活现象和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理论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当然在本质上也具有实践性———它既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实践,又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离开实践这块沃土,马克思主义之花就会枯萎;脱离具体的实践抽象地谈论马克思主义,就会把马克思主义变成毫无价值的东西。  依据不同的时代主题和时代需要,研究不同时代条件下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和特殊规律,形成了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铸就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发展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课题,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众所周知,社会主义在由理论变为现实的过程中,并不像马克思所预言的那样,首先发生在先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发生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度里。这就要求共产党人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从各个历史时期和各国具体国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有效的实现形式。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错误倾向进行斗争,并在实践中构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体制模式。这种体制模式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但随着时代主题的变化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发展,越来越阻碍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历史的过渡性和局限性日益显露。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就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既取得了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又出现过严重的曲折和失误。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展开和不断推进,我们党才正式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范畴和理论体系,才真正自觉地解决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发展社会主义这个当今时代的重大课题。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的新的重大贡献。  伟大的实践催生科学的理论,科学的理论指导伟大的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适应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解决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应运而生的,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结晶和升华。它是以我国近现代的整个发展为客观依据的,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波澜壮阔的实践为其产生提供了现实基础。不了解这一点,就不可能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必然性,也不可能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它以严格的科学性、强烈的现实性和高度的开放性反映了当今时代发展的潮流和中华民族振兴的要求。所谓严格的科学性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以客观事实为根据,以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示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规律,并以严整的逻辑形式加以科学的理论表达。所谓强烈的现实性,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从实际出发,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产生,接受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的科学理论。所谓高度的开放性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固步自封,不因循守旧,而是面向世界,正确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积极吸收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面向未来,求实创新,开拓进取,不断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这个理论体系既反映了世界社会主义的普遍性,又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的特殊性;既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又必定越出一国的范围而对世界社会主义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我们所从事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大业。这样的大党,这样的大国,这样的大业,要求我们坚定不移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全党同志只有深刻把握和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奋发图强,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1、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存在价值规律。(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但并不是商品经济中唯一的经济规律。商品经济中有许多经济规律,价值规律是基本的规律。(2)价值规律作为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同其他任何规律一样,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2)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要遵循等价交换原则的原因:①在商品交换中,商品的生产者总想提高价格,而消费者又想降低价格,所以在长期的市场交换中,必然形成等价交换的趋势。②在商品交换中,如果一方总占便宜,另一方总吃亏,那么这样的商品交换是不能持续下去的。3、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理解这一问题,要注意三点:(1)价格与价值“不一致”的原因:虽然价格由价值决定(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但价格不只受这一个因素的制约,价格还要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供求的变化影响价格,使价格上涨或下跌。如下图:(2)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原因:虽然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使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但另一方面,价格的变化也会影响“供求”,使供求趋于平衡。如下图所示:(3)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的原因:①价格的波动是以价值为轴的,不是脱离价值的无限上升或下降,所以仍然是价值决定价格。②虽然每一次交易中价格与价值并不一致,但从较长时间看,商品的平均价格和商品的价值是一致的。(二)、价值规律的作用1、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分的分配;2、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3、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二、重难点讲析(一)、等价交换1、等价交换是商品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则。所谓等价,就是交换双方的商品价值量相等。2、不等价交换会挫伤一部分商品生产者的积极性。只有实行等价交换,才能维护各个生产者、消费者的利益,才能形成平等的竞争环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从而促进商品经济快速、健康地发展。3、货币出现后,商品和商品就不直接交换了,而必须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换:商品—货币—商品。每次交换都是商品与货币直接交换。商品的价值量用货币来表现就是价格。因此,商品与商品之间的等价交换,在货币出现以后就逐渐变成了价格与价值相符。4、等价交换是在动态中实现的。货币产生后,商品之间的交换,就变成了商品交换时价格与价值相符。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供求与价格的双向制约而导致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从某个静止的点看,价格与价值不完全一致是经常的,完全一致也是偶然的。但是从长远看,从整个商品交换发展过程看,价格高于价值的部分与价格低于价值的部分是可以抵消的。价格和价值是相符的,等价交换的原则并不是体现在每一次具体的买和卖的关系当中,而是从一定时期,从社会的总体来看买和卖的关系时,才体现着等价交换的原则。5、等价交换原则要求商品价格既要反映商品价值,又要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一般情况下,商品的价格与它本身的价值成正比。所以商品价格要反映商品价值。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当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低于价值;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高于价值。所以,商品的价格又要反映供求关系。(二)、价值规律的作用1、价值规律的第一个作用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这是因为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实行等价交换的原则,而等价交换又是通过价格和供求双向制约实现的。所以,当供不应求时,就会使价格上涨,从而使生产扩大;供过于求会使价格下跌,从而使生产缩减。这里价值规律就像一根无形的指挥棒,指挥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流向。当一种商品供大于求时,价值规律就指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从生产这种商品的部门流出;相反,则指挥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流入生产这种商品的部门。当然,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也会造成社会劳动的巨大浪费,因而需要国家宏观调控。这里,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可以比资本主义国家更有效。2、价值规律的第二个作用由于价值规律要求商品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来交换,谁首先改进技术设备,劳动生产率比较高,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谁就获利较多。因而,同部门同行业中必然要有竞争,这种情况会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工具,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经营管理,降低消耗,以降低个别劳动时间。3、价值规律的第三个作用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这是第二个作用的结果。在商品经济中存在竞争,由于竞争,促使商品生产者想方设法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也会促使优胜劣汰。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生产资料是公有的,因此,优胜劣汰不会导致我国出现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两极分化局面。优胜劣汰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以促进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但对于破产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来说,毕竟不是一件好事,会给这些企业及其职工带来较大影响。这就需要国家、企业、职工三方面的努力:作为国家,要依法治国,规范市场行为,保护下岗职工的基本权益;作为企业,必须不断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市场竞争力;作为职工,要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其本质来说,就是依据时代要求和实践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研究和回答中国革命、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寻求和不断开拓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由此赋予马克思主义以强大的生命力。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强调:“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去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才能认识到什么程度。”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寓于其实践性之中。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作为社会生活现象和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理论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当然在本质上也具有实践性———它既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实践,又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离开实践这块沃土,马克思主义之花就会枯萎;脱离具体的实践抽象地谈论马克思主义,就会把马克思主义变成毫无价值的东西。  依据不同的时代主题和时代需要,研究不同时代条件下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和特殊规律,形成了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铸就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发展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课题,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众所周知,社会主义在由理论变为现实的过程中,并不像马克思所预言的那样,首先发生在先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发生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度里。这就要求共产党人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从各个历史时期和各国具体国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有效的实现形式。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错误倾向进行斗争,并在实践中构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体制模式。这种体制模式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但随着时代主题的变化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发展,越来越阻碍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历史的过渡性和局限性日益显露。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就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既取得了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又出现过严重的曲折和失误。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展开和不断推进,我们党才正式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范畴和理论体系,才真正自觉地解决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发展社会主义这个当今时代的重大课题。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的新的重大贡献。  伟大的实践催生科学的理论,科学的理论指导伟大的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适应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解决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应运而生的,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结晶和升华。它是以我国近现代的整个发展为客观依据的,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波澜壮阔的实践为其产生提供了现实基础。不了解这一点,就不可能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必然性,也不可能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它以严格的科学性、强烈的现实性和高度的开放性反映了当今时代发展的潮流和中华民族振兴的要求。所谓严格的科学性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以客观事实为根据,以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示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规律,并以严整的逻辑形式加以科学的理论表达。所谓强烈的现实性,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从实际出发,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产生,接受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的科学理论。所谓高度的开放性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固步自封,不因循守旧,而是面向世界,正确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积极吸收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面向未来,求实创新,开拓进取,不断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这个理论体系既反映了世界社会主义的普遍性,又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的特殊性;既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又必定越出一国的范围而对世界社会主义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我们所从事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大业。这样的大党,这样的大国,这样的大业,要求我们坚定不移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全党同志只有深刻把握和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奋发图强,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组织在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应紧密结合组织的产品实现过程、行业的特点和组织的其他实际情况。一般主要有五个环节。第一环节是:最高管理者(总经理)统一领导层思想,设立目标。首先,最高管理者应该统一领导层思想、确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进度目标;其次,应该成立组织的贯标领导组和工作组,将具体责任落实到人。通常情况下是由质量部担当此任的。再次,主导部门应根据时间进度目标制定组织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具体工作计划;最后,应分层次地组织全体员工进行2000版ISO 9000族标准的培训。此目的是使全体员工建立一种全员参与的意识,要知道体系是要靠全员的参与来实现的。在制定组织的质量方针和在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质量目标时应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这是因为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第二环节是:产品策划,职能分配。首先要策划产品实现所需的过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组织应确定以下方面得适当内容:a)产品得质量目标和要求,即识别产品质量特性,建立其目标值、质量要求和约束条件,并应能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的全部要求。b)针对产品确定过程、文件和资源的需求,即识别并确定产品实现所需的过程和子过程,并针对产品确定需建立哪些过程文件,以确保过程有效运作并得到控制;确定这些过程所需的资源以确保产品能实现。c)产品所要求的验证、确认、监视、检验和试验活动,以及产品接收准则。d)为实现过程及其产品满足要求提供证据所需的记录。其次,要根据ISO 标准的要求进行现状调查,找出薄弱环节;这里先申明一下,对于贯标的组织,有两种:一种是新组织,还没有投产,需要建体系;另一种是老组织,运行了一定的时间,刚刚开始要建体系。在这里讲的进行现状调查,找出薄弱环节,是指老组织。对于新组织,重点是找出关键的环节,作为过程控制的重点。再次,确定各个过程和子过程中应展开的质量活动;根据企业生产的特性和要求,对各个环节做相应的策划。最后,要进行质量职能分配;制(修)定各部门的质量管理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进行质量管理职责和责任的考核;同样,对于新组织是制定各部门的管理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对老组织来讲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做适当的修改,目的是使之职能分配更清晰,各职能之间的接口得到更好的完善。第三环节是:编写体系文件,资源提供。这里所指的需编写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有5方面的内容:质量方针和目标、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记录。目前我们公司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标准规定的6个必备的程序文件均挂在质量手册中。在进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会审后,经由最高管理者(总经理)批准后方能正式发布;我公司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是由最高管理者(总经理)批准的,在公司网上发布的;作业指导书和记录是由各部门主管/经理批准,由工程部文档中心发布的。在各类文件发布后,就应该相应的开展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宣传教育,可以采取召集人员做集中培训、贴宣传布告或是网上发布等形式,其目的均是为了使员工了解体系文件。此环节中还有非常重要的一块是资源的提供。其中包括了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工作环境;资源是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组织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必要条件。最高管理者必须确保获得与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必要的资源。第四环节是:体系运行,评审评估。第四环节是对上述三个环节的验证。一般,会按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试运行三个月左右,然后根据在此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不足来做相应的改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体系遵循“PDCA”“策划-实施-检查-处置(改进)”螺旋式上升的运行模式,通过如此循环才能使组织的体系在自身的运行中不断地自我完善。如果组织在此时还没有内审员,那么在此期间还需要培训内审员,一般采用外训的形式(获证),以保证其的资质,并由最高管理者(总经理)聘任授权。由内审员进行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和纠正措施的跟踪,一般组织做内审的频次由组织的规模、复杂程度和人员的能力决定,我公司目前是一年做两次内审。此内审的结果将作为后续管理评审的输入。管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总经理)亲自主持。我公司一年进行一次管理评审,评审输入除审核的结果之外还包括客户的抱怨投诉、质量方针目标的达成状况等,对于首次作管理评审的组织,其主要目的是对体系的适宜性、有效性和充分性做评审。评审的结果将作为体系改进的要求。第五环节是:体系维护――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指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它要求组织不断寻求改进的机会,以改善产品的特性和提高用于生产或交付产品的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改进措施可以是日常的改进活动,也可以是较重大的改进项目。组织应对以下5项活动进行策划和管理,以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a) 评审质量方针:组织可通过更新和实施新的质量方针来激励员工不断努力,营造一个不断改进的气氛与环境。b) 评审质量目标,明确改进方向。c) 对现有过程的状况(包括已发生的和潜在的不合格),进行数据分析和内部审核分析,确定改进的方案,不断寻求改进的机会。d) 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其他适用的措施,实现持续改进e) 组织管理评审。可以看出这第五个环节与前四个环节是相关联的,体系的维护始终是遵循“PDCA”的运行模式的。 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当管理与质量有关时,则为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实现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有效地开展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就叫质量管理体系。  指企业内部建立的、为保证产品质量或质量目标所必需的、系统的质量活动。它根据企业特点选用若干体系要素加以组合,加强从设计研制、生产、检验、销售、使用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活动,并予制度化、标准化,成为企业内部质量工伯的要求和活动程序。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ISO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普遍采用的质量管理体系.I      SO标准是有ISO(国际标准化组织)TC176制定的质量管理系列标准之一.质量管理体系的内涵质量管理体系应具有符合性欲有效开展质量管理,必须设计、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对依据ISO9001国际标准设计、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决策负责,对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和提供适宜的资源负责;管理者代表和质量职能部门对形成文忏的促序的制定和实施、过程的建立和运行负直接责任。质量管理体系应具有惟一性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建立,应结合组织的质量目标、产品类别、过程特点和实践经验。因此,不同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有不同的特点。质量管理体系应具有系统性质量管理体系是相互关联和作用的组合体,包括:①组织结构——合理的组织机构和明确的职责、权限及其协调的关系;②程序——规定到位的形成文件的程序和作业指导书,是过程运行和进行活动的依据;③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是通过其所需请过程的有效运行来实现的;④资源——必需、充分且适宜的资源包括人员、资金、设施。设备、料件、能源、技术和方法。质量管理体系应具有全面有效性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应是全面有效的,既能满足组织内部质量管理的要求,又能满足组织与顾客的合同要求,还能满足第二方认定、第三方认证和注册的要求。质量管理体系应具有预防性质量管理体系应能采用适当的预防措施,有一定的防止重要质量问题发生的能力。质量管理体系应具有动态性最高管理者定期批准进行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定期进行管理评审,以改进质量管理体系;还要支持质量职能部门(含车间)采用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改进过程,从而完善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应持续受控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请过程及其活动应持续受控。质量管理体系应最佳化组织应综合考虑利益、成本和风险,通过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使其最佳化。质量管理体系的特点(一)它代表现代企业或政府机构思考如何真正发挥质量的作用和如何最优地作出质量决策的一种观点。(二)它是深入细致的质量文件的基础。(三)质量体系是使公司内更为广泛的质量活动能够得以切实管理的基础。(四)质量体系是有计划、有步骤地把整个公司主要质量活动按重要性顺序进行改善的基础。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当管理与质量有关时,则为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实现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有效地开展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就叫质量管理体系。它可以有效达到质量改进。ISO 9000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采购标准你在准备实施前,需要一本标准。你需要读懂,读通。参考相关文献和软件有许多有关质量出版物,软件工具帮助你理解,实施并注册质量管理体系。组建队伍制订策略你通过与最高管理层制订策略,组织策划全面实施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的职责在于高级管理层,所以在开始实施体系时需要高级经理参与。考虑培训无论是质量经理还是高级经理负责实施体系,都需要提高ISO ,总体意识。小组活动,研讨会和培训课可以起到帮助作用。选择顾问你可以得到保持中立的顾问建议如何更好地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他们有丰富的经验实施QMS并保证你少走弯路。选择认证公司认证公司是第三方机构,如BSI。可以前往并有效地审核贵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如果符合标准,BSI将颁发证书。由于种种市场原因,选择认证公司可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考虑的因素包括:工厂经验,地理范围,价格和服务水准。关键是找到最适合你需要的认证机构。找BSI你可能站的更高些。撰写质量手册质量手册是高级别文件,它要列出你对质量管理的要点。WHAT,WHAY和HOW在业务中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支持性文件建立程序文件以支持质量手册。清晰简练,列出为完成一项工作的要点,WHO,WHAT和HOW。实施你的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关键是沟通和培训。在实施阶段,所有执行程序的人都要收集记录已证明;规定的做到了,做到的符合规定。预审核服务预审核服务通常是在体系实施后6周进行。目的是找出哪些区域没能达到标准。这将使你在初审之前考虑改进的方向。获得认证你与你的认证机构安排初审。在此阶段认证机构将审核你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建议是否发证。后续审核一旦你获得认证并拿到证书,你就可以对外宣传你的企业已成功获得认证。为保证认证资格你需要继续实施所有质量体系。认证机构定期对标准执行情况要进行检查。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步骤建立、完善质量体系一般要经历质量体系的策划与设计,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质量体系的试运行,质量体系审核和评审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可分为若干具体步骤。质量体系的策划与设计该阶段主要是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包括教育培训,统一认识,组织落实,拟定计划;确定质量方针,制订质量目标;现状调查和分析;调整组织结构,配备资源等方面。一、教育培训,统一认识质量体系建立和完善的过程,是始于教育,终于教育的过程,也是提高认识和统一认识的过程,教育培训要分层次,循序渐进地进行。第一层次为决策层,包括党、政、技(术)领导。主要培训:1.通过介绍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发展和本单位的经验教训,说明建立、完善质量体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2.通过ISO9000族标准的总体介绍,提高按国家(国际)标准建立质量体系的认识。3.通过质量体系要素讲解(重点应讲解“管理职责”等总体要素),明确决策层领导在质量体系建设中的关键地位和主导作用。第二层次为管理层,重点是管理、技术和生产部门的负责人,以及与建立质量体系有关的工作人员。这二层次的人员是建设、完善质量体系的骨干力量,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要使他们全面接受ISO9000族标准有关内容的培训,在方法上可采取讲解与研讨结合。第三层次为执行层,即与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有关的作业人员。对这一层次人员主要培训与本岗位质量活动有关的内容,包括在质量活动中应承担的任务,完成任务应赋予的权限,以及造成质量过失应承担的责任等。二、组织落实,拟定计划尽管质量体系建设涉及到一个组织的所有部门和全体职工,但对多数单位来说,成立一个精干的工作班子可能是需要的,根据一些单位的做法,这个班子也可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成立以最高管理者(厂长、总经理等)为组长,质量主管领导为副组长的质量本系建设领导小组(或委员会)。其主要任务包括:1.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2.制订质量方针和目标;3.按职能部门进行质量职能的分解。第二层次,成立由各职能部门领导(或代表)参加的工作班子。这个工作班子一般由质量部门和计划部门的领导共同牵头,其主要任务是按照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具体组织实施。第三层次:成立要素工作小组。根据各职能部门的分工明确质量体系要素的责任单位,例如,“设计控制”一般应由设计部门负责,“采购”要素由物资采购部门负责。组织和责任落实后,按不同层次分别制定工作计划,在制定工作计划时应注意:1.目标要明确。要完成什么任务,要解决哪些主要问题,要达到什么目的?2.要控制进程。建立质量体系的主要阶段要规定完成任务的时间表、主要负责人和参与人员、以及他们的职责分工及相互协作关系。3.要突出重点。重点主要是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及关键的少数。这少数可能是某个或某几个要素,也可能是要素中的一些活动。三、确定质量方针,制定质量目标质量方针体现了一个组织对质量的追求,对顾客的承诺,是职工质量行为的准则和质量工作的方向。制定质量方针的要求是:1.与总方针相协调;2.应包含质量目标;3.结合组织的特点;4.确保各级人员都能理解和坚持执行。四、现状调查和分析现状调查和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地选择体系要素,内容包括:1.体系情况分析。即分析本组织的质量体系情况,以便根据所处的质量体系情况选择质量体系要素的要求。2.产品特点分析。即分析产品的技术密集程度、使用对象、产品安全特性等,以确定要素的采用程度。3.组织结构分析。组织的管理机构设置是否适应质量体系的需要。应建立与质量体系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并确立各机构间隶属关系、联系方法。4.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能否适应质量体系的有关要求。5.技术、管理和操作人员的组成、结构及水平状况的分析。6.管理基础工作情况分析。即标准化、计量、质量责任制、质量教育和质量信息等工作的分析。对以上内容可采取与标准中规定的质量体系要素要求进行对比性分析。五、调整组织结构,配备资源因为在一个组织中除质量管理外,还有其他各种管理。组织机构设置由于历史沿革多数并不是按质量形成客观规律来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的,所以在完成落实质量体系要素并展开成对应的质量活动以后,必须将活动中相应的工作职责和权限分配到各职能部门。一方面是客观展开的质量活动,一方面是人为的现有的职能部门,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一般地讲,一个质量职能部门可以负责或参与多个质量活动,但不要让一项质量活动由多个职能部门来负责。目前我国企业现有职能部门对质量管理活动所承担的职责、所起的作用普遍不够理想总的来说应该加强。在活动展开的过程中,必须涉及相应的硬件、软件和人员配备,根据需要应进行适当的调配和充实。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  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内容和要求,从质量体系的建设角度讲,应强调几个问题:1.体系文件一般应在第一阶段工作完成后才正式制订,必要时也可交叉进行。如果前期工作不做,直接编制体系文件就容易产生系统性、整体性不强,以及脱离实际等弊病。2.除质量手册需统一组织制订外,其它体系文件应按分工由归口职能部门分别制订,先提出草案,再组织审核,这样做有利于今后文件的执行。3.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应结合本单位的质量职能分配进行。按所选择的质量体系要求,逐个展开为各项质量活动(包括直接质量活动和间接质量活动),将质量职能分配落实到各职能部门。质量活动项目和分配可采用矩阵图的形式表述,质量职能矩阵图也可作为附件附于质量手册之后。4.为了使所编制的质量体系文件做到协调、统一,在编制前应制订“质量体系文件明细表”,将现行的质量手册(如果已编制)、企业标准、规章制度、管理办法以及记录表式收集在一起,与质量体系要素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新编、增编或修订质量体系文件项目。5.为了提高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效率,减少返工,在文件编制过程中要加强文件的层次间、文件与文件间的协调。尽管如此,一套质量好的质量体系文件也要经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多次反复。6.编制质量体系文件的关键是讲求实效,不走形式。既要从总体上和原则上满足 ISO9000族标准,又要在方法上和具体做法上符合本单位的实际。质量体系的试运行  质量体系文件编制完成后,质量体系将进入试运行阶段。其目的,是通过试运行,考验质量体系文件的有效性和协调性,并对暴露出的问题,采取改进措施和纠正措施,以达到进一步完善质量体系文件的目的。在质量体系试运行过程中,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1.有针对性地宣贯质量体系文件。使全体职工认识到新建立或完善的质量体系是对过去质量体系的变革,是为了向国际标准接轨,要适应这种变革就必须认真学习、贯彻质量体系文件。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体系文件通过试运行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全体职工立将从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改进意见如实反映给有关部门,以便采取纠正措施。3.将体系试运行中暴露出的问题,如体系设计不周、项目不全等进行协调、改进。4.加强信息管理,不仅是体系试运行本身的需要,也是保证试运行成功的关键。所有与质量活动有关的人员都应按体系文件要求,做好质量信息的收集、分析、传递、反馈、处理和归档等工作。质量体系的审核与评审质量体系审核在体系建立的初始阶段往往更加重要。在这一阶段,质量体系审核的重点,主要是验证和确认体系文件的适用性和有效性。1.审核与评审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1)规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否可行;(2)体系文件是否覆盖了所有主要质量活动,各文件之间的接口是否清楚;(3)组织结构能否满足质量体系运行的需要,各部门、各岗位的质量职责是否明确;(4)质量体系要素的选择是否合理;(5)规定的质量记录是否能起到见证作用(6)所有职工是否养成了按体系文件操作或工作的习惯,执行情况如何。2.该阶段体系审核的特点是:(1)体系正常运行时的体系审核,重点在符合性,在试运行阶段,通常是将符合性与适用性结合起来进行;(2)为使问题尽可能地在试运行阶段暴露无遗,除组织审核组进行正式审核外,还应有广大职工的参与,鼓励他们通过试运行的实践,发现和提出问题;(3)在试运行的每一阶段结束后,一般应正式安排一次审核,以便及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对一些重大问题也可根据需要,适时地组织审核;(4)在试运行中要对所有要素审核覆盖一遍;(5)充分考虑对产品的保证作用;(6)在内部审核的基础上,由最高管理者组织一次体系评审。应当强调,质量体系是在不断改进中行以完善的,质量体系进入正常运行后,仍然要采取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各种手段以使质量体系能够保持和不断完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组织在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应紧密结合组织的产品实现过程、行业的特点和组织的其他实际情况。一般主要有五个环节。第一环节是:最高管理者(总经理)统一领导层思想,设立目标。首先,最高管理者应该统一领导层思想、确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进度目标;其次,应该成立组织的贯标领导组和工作组,将具体责任落实到人。通常情况下是由质量部担当此任的。再次,主导部门应根据时间进度目标制定组织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具体工作计划;最后,应分层次地组织全体员工进行2000版ISO 9000族标准的培训。此目的是使全体员工建立一种全员参与的意识,要知道体系是要靠全员的参与来实现的。在制定组织的质量方针和在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质量目标时应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这是因为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第二环节是:产品策划,职能分配。首先要策划产品实现所需的过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组织应确定以下方面得适当内容:a)产品得质量目标和要求,即识别产品质量特性,建立其目标值、质量要求和约束条件,并应能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的全部要求。b)针对产品确定过程、文件和资源的需求,即识别并确定产品实现所需的过程和子过程,并针对产品确定需建立哪些过程文件,以确保过程有效运作并得到控制;确定这些过程所需的资源以确保产品能实现。c)产品所要求的验证、确认、监视、检验和试验活动,以及产品接收准则。d)为实现过程及其产品满足要求提供证据所需的记录。其次,要根据ISO 标准的要求进行现状调查,找出薄弱环节;这里先申明一下,对于贯标的组织,有两种:一种是新组织,还没有投产,需要建体系;另一种是老组织,运行了一定的时间,刚刚开始要建体系。在这里讲的进行现状调查,找出薄弱环节,是指老组织。对于新组织,重点是找出关键的环节,作为过程控制的重点。再次,确定各个过程和子过程中应展开的质量活动;根据企业生产的特性和要求,对各个环节做相应的策划。最后,要进行质量职能分配;制(修)定各部门的质量管理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进行质量管理职责和责任的考核;同样,对于新组织是制定各部门的管理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对老组织来讲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做适当的修改,目的是使之职能分配更清晰,各职能之间的接口得到更好的完善。第三环节是:编写体系文件,资源提供。这里所指的需编写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有5方面的内容:质量方针和目标、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记录。目前我们公司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标准规定的6个必备的程序文件均挂在质量手册中。在进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会审后,经由最高管理者(总经理)批准后方能正式发布;我公司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是由最高管理者(总经理)批准的,在公司网上发布的;作业指导书和记录是由各部门主管/经理批准,由工程部文档中心发布的。在各类文件发布后,就应该相应的开展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宣传教育,可以采取召集人员做集中培训、贴宣传布告或是网上发布等形式,其目的均是为了使员工了解体系文件。此环节中还有非常重要的一块是资源的提供。其中包括了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工作环境;资源是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组织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必要条件。最高管理者必须确保获得与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必要的资源。第四环节是:体系运行,评审评估。第四环节是对上述三个环节的验证。一般,会按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试运行三个月左右,然后根据在此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不足来做相应的改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体系遵循“PDCA”“策划-实施-检查-处置(改进)”螺旋式上升的运行模式,通过如此循环才能使组织的体系在自身的运行中不断地自我完善。如果组织在此时还没有内审员,那么在此期间还需要培训内审员,一般采用外训的形式(获证),以保证其的资质,并由最高管理者(总经理)聘任授权。由内审员进行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和纠正措施的跟踪,一般组织做内审的频次由组织的规模、复杂程度和人员的能力决定,我公司目前是一年做两次内审。此内审的结果将作为后续管理评审的输入。管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总经理)亲自主持。我公司一年进行一次管理评审,评审输入除审核的结果之外还包括客户的抱怨投诉、质量方针目标的达成状况等,对于首次作管理评审的组织,其主要目的是对体系的适宜性、有效性和充分性做评审。评审的结果将作为体系改进的要求。第五环节是:体系维护――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指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它要求组织不断寻求改进的机会,以改善产品的特性和提高用于生产或交付产品的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改进措施可以是日常的改进活动,也可以是较重大的改进项目。组织应对以下5项活动进行策划和管理,以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a) 评审质量方针:组织可通过更新和实施新的质量方针来激励员工不断努力,营造一个不断改进的气氛与环境。b) 评审质量目标,明确改进方向。c) 对现有过程的状况(包括已发生的和潜在的不合格),进行数据分析和内部审核分析,确定改进的方案,不断寻求改进的机会。d) 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其他适用的措施,实现持续改进e) 组织管理评审。可以看出这第五个环节与前四个环节是相关联的,体系的维护始终是遵循“PDCA”的运行模式的。 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当管理与质量有关时,则为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实现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有效地开展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就叫质量管理体系。  指企业内部建立的、为保证产品质量或质量目标所必需的、系统的质量活动。它根据企业特点选用若干体系要素加以组合,加强从设计研制、生产、检验、销售、使用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活动,并予制度化、标准化,成为企业内部质量工伯的要求和活动程序。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ISO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普遍采用的质量管理体系.I      SO标准是有ISO(国际标准化组织)TC176制定的质量管理系列标准之一.质量管理体系的内涵质量管理体系应具有符合性欲有效开展质量管理,必须设计、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对依据ISO9001国际标准设计、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决策负责,对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和提供适宜的资源负责;管理者代表和质量职能部门对形成文忏的促序的制定和实施、过程的建立和运行负直接责任。质量管理体系应具有惟一性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建立,应结合组织的质量目标、产品类别、过程特点和实践经验。因此,不同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有不同的特点。质量管理体系应具有系统性质量管理体系是相互关联和作用的组合体,包括:①组织结构——合理的组织机构和明确的职责、权限及其协调的关系;②程序——规定到位的形成文件的程序和作业指导书,是过程运行和进行活动的依据;③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是通过其所需请过程的有效运行来实现的;④资源——必需、充分且适宜的资源包括人员、资金、设施。设备、料件、能源、技术和方法。质量管理体系应具有全面有效性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应是全面有效的,既能满足组织内部质量管理的要求,又能满足组织与顾客的合同要求,还能满足第二方认定、第三方认证和注册的要求。质量管理体系应具有预防性质量管理体系应能采用适当的预防措施,有一定的防止重要质量问题发生的能力。质量管理体系应具有动态性最高管理者定期批准进行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定期进行管理评审,以改进质量管理体系;还要支持质量职能部门(含车间)采用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改进过程,从而完善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应持续受控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请过程及其活动应持续受控。质量管理体系应最佳化组织应综合考虑利益、成本和风险,通过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使其最佳化。质量管理体系的特点(一)它代表现代企业或政府机构思考如何真正发挥质量的作用和如何最优地作出质量决策的一种观点。(二)它是深入细致的质量文件的基础。(三)质量体系是使公司内更为广泛的质量活动能够得以切实管理的基础。(四)质量体系是有计划、有步骤地把整个公司主要质量活动按重要性顺序进行改善的基础。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当管理与质量有关时,则为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实现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有效地开展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就叫质量管理体系。它可以有效达到质量改进。ISO 9000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采购标准你在准备实施前,需要一本标准。你需要读懂,读通。参考相关文献和软件有许多有关质量出版物,软件工具帮助你理解,实施并注册质量管理体系。组建队伍制订策略你通过与最高管理层制订策略,组织策划全面实施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的职责在于高级管理层,所以在开始实施体系时需要高级经理参与。考虑培训无论是质量经理还是高级经理负责实施体系,都需要提高ISO ,总体意识。小组活动,研讨会和培训课可以起到帮助作用。选择顾问你可以得到保持中立的顾问建议如何更好地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他们有丰富的经验实施QMS并保证你少走弯路。选择认证公司认证公司是第三方机构,如BSI。可以前往并有效地审核贵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如果符合标准,BSI将颁发证书。由于种种市场原因,选择认证公司可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考虑的因素包括:工厂经验,地理范围,价格和服务水准。关键是找到最适合你需要的认证机构。找BSI你可能站的更高些。撰写质量手册质量手册是高级别文件,它要列出你对质量管理的要点。WHAT,WHAY和HOW在业务中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支持性文件建立程序文件以支持质量手册。清晰简练,列出为完成一项工作的要点,WHO,WHAT和HOW。实施你的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关键是沟通和培训。在实施阶段,所有执行程序的人都要收集记录已证明;规定的做到了,做到的符合规定。预审核服务预审核服务通常是在体系实施后6周进行。目的是找出哪些区域没能达到标准。这将使你在初审之前考虑改进的方向。获得认证你与你的认证机构安排初审。在此阶段认证机构将审核你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建议是否发证。后续审核一旦你获得认证并拿到证书,你就可以对外宣传你的企业已成功获得认证。为保证认证资格你需要继续实施所有质量体系。认证机构定期对标准执行情况要进行检查。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步骤建立、完善质量体系一般要经历质量体系的策划与设计,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质量体系的试运行,质量体系审核和评审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可分为若干具体步骤。质量体系的策划与设计该阶段主要是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包括教育培训,统一认识,组织落实,拟定计划;确定质量方针,制订质量目标;现状调查和分析;调整组织结构,配备资源等方面。一、教育培训,统一认识质量体系建立和完善的过程,是始于教育,终于教育的过程,也是提高认识和统一认识的过程,教育培训要分层次,循序渐进地进行。第一层次为决策层,包括党、政、技(术)领导。主要培训:1.通过介绍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发展和本单位的经验教训,说明建立、完善质量体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2.通过ISO9000族标准的总体介绍,提高按国家(国际)标准建立质量体系的认识。3.通过质量体系要素讲解(重点应讲解“管理职责”等总体要素),明确决策层领导在质量体系建设中的关键地位和主导作用。第二层次为管理层,重点是管理、技术和生产部门的负责人,以及与建立质量体系有关的工作人员。这二层次的人员是建设、完善质量体系的骨干力量,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要使他们全面接受ISO9000族标准有关内容的培训,在方法上可采取讲解与研讨结合。第三层次为执行层,即与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有关的作业人员。对这一层次人员主要培训与本岗位质量活动有关的内容,包括在质量活动中应承担的任务,完成任务应赋予的权限,以及造成质量过失应承担的责任等。二、组织落实,拟定计划尽管质量体系建设涉及到一个组织的所有部门和全体职工,但对多数单位来说,成立一个精干的工作班子可能是需要的,根据一些单位的做法,这个班子也可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成立以最高管理者(厂长、总经理等)为组长,质量主管领导为副组长的质量本系建设领导小组(或委员会)。其主要任务包括:1.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2.制订质量方针和目标;3.按职能部门进行质量职能的分解。第二层次,成立由各职能部门领导(或代表)参加的工作班子。这个工作班子一般由质量部门和计划部门的领导共同牵头,其主要任务是按照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具体组织实施。第三层次:成立要素工作小组。根据各职能部门的分工明确质量体系要素的责任单位,例如,“设计控制”一般应由设计部门负责,“采购”要素由物资采购部门负责。组织和责任落实后,按不同层次分别制定工作计划,在制定工作计划时应注意:1.目标要明确。要完成什么任务,要解决哪些主要问题,要达到什么目的?2.要控制进程。建立质量体系的主要阶段要规定完成任务的时间表、主要负责人和参与人员、以及他们的职责分工及相互协作关系。3.要突出重点。重点主要是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及关键的少数。这少数可能是某个或某几个要素,也可能是要素中的一些活动。三、确定质量方针,制定质量目标质量方针体现了一个组织对质量的追求,对顾客的承诺,是职工质量行为的准则和质量工作的方向。制定质量方针的要求是:1.与总方针相协调;2.应包含质量目标;3.结合组织的特点;4.确保各级人员都能理解和坚持执行。四、现状调查和分析现状调查和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地选择体系要素,内容包括:1.体系情况分析。即分析本组织的质量体系情况,以便根据所处的质量体系情况选择质量体系要素的要求。2.产品特点分析。即分析产品的技术密集程度、使用对象、产品安全特性等,以确定要素的采用程度。3.组织结构分析。组织的管理机构设置是否适应质量体系的需要。应建立与质量体系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并确立各机构间隶属关系、联系方法。4.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能否适应质量体系的有关要求。5.技术、管理和操作人员的组成、结构及水平状况的分析。6.管理基础工作情况分析。即标准化、计量、质量责任制、质量教育和质量信息等工作的分析。对以上内容可采取与标准中规定的质量体系要素要求进行对比性分析。五、调整组织结构,配备资源因为在一个组织中除质量管理外,还有其他各种管理。组织机构设置由于历史沿革多数并不是按质量形成客观规律来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的,所以在完成落实质量体系要素并展开成对应的质量活动以后,必须将活动中相应的工作职责和权限分配到各职能部门。一方面是客观展开的质量活动,一方面是人为的现有的职能部门,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一般地讲,一个质量职能部门可以负责或参与多个质量活动,但不要让一项质量活动由多个职能部门来负责。目前我国企业现有职能部门对质量管理活动所承担的职责、所起的作用普遍不够理想总的来说应该加强。在活动展开的过程中,必须涉及相应的硬件、软件和人员配备,根据需要应进行适当的调配和充实。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  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内容和要求,从质量体系的建设角度讲,应强调几个问题:1.体系文件一般应在第一阶段工作完成后才正式制订,必要时也可交叉进行。如果前期工作不做,直接编制体系文件就容易产生系统性、整体性不强,以及脱离实际等弊病。2.除质量手册需统一组织制订外,其它体系文件应按分工由归口职能部门分别制订,先提出草案,再组织审核,这样做有利于今后文件的执行。3.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应结合本单位的质量职能分配进行。按所选择的质量体系要求,逐个展开为各项质量活动(包括直接质量活动和间接质量活动),将质量职能分配落实到各职能部门。质量活动项目和分配可采用矩阵图的形式表述,质量职能矩阵图也可作为附件附于质量手册之后。4.为了使所编制的质量体系文件做到协调、统一,在编制前应制订“质量体系文件明细表”,将现行的质量手册(如果已编制)、企业标准、规章制度、管理办法以及记录表式收集在一起,与质量体系要素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新编、增编或修订质量体系文件项目。5.为了提高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效率,减少返工,在文件编制过程中要加强文件的层次间、文件与文件间的协调。尽管如此,一套质量好的质量体系文件也要经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多次反复。6.编制质量体系文件的关键是讲求实效,不走形式。既要从总体上和原则上满足 ISO9000族标准,又要在方法上和具体做法上符合本单位的实际。质量体系的试运行  质量体系文件编制完成后,质量体系将进入试运行阶段。其目的,是通过试运行,考验质量体系文件的有效性和协调性,并对暴露出的问题,采取改进措施和纠正措施,以达到进一步完善质量体系文件的目的。在质量体系试运行过程中,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1.有针对性地宣贯质量体系文件。使全体职工认识到新建立或完善的质量体系是对过去质量体系的变革,是为了向国际标准接轨,要适应这种变革就必须认真学习、贯彻质量体系文件。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体系文件通过试运行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全体职工立将从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改进意见如实反映给有关部门,以便采取纠正措施。3.将体系试运行中暴露出的问题,如体系设计不周、项目不全等进行协调、改进。4.加强信息管理,不仅是体系试运行本身的需要,也是保证试运行成功的关键。所有与质量活动有关的人员都应按体系文件要求,做好质量信息的收集、分析、传递、反馈、处理和归档等工作。质量体系的审核与评审质量体系审核在体系建立的初始阶段往往更加重要。在这一阶段,质量体系审核的重点,主要是验证和确认体系文件的适用性和有效性。1.审核与评审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1)规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否可行;(2)体系文件是否覆盖了所有主要质量活动,各文件之间的接口是否清楚;(3)组织结构能否满足质量体系运行的需要,各部门、各岗位的质量职责是否明确;(4)质量体系要素的选择是否合理;(5)规定的质量记录是否能起到见证作用(6)所有职工是否养成了按体系文件操作或工作的习惯,执行情况如何。2.该阶段体系审核的特点是:(1)体系正常运行时的体系审核,重点在符合性,在试运行阶段,通常是将符合性与适用性结合起来进行;(2)为使问题尽可能地在试运行阶段暴露无遗,除组织审核组进行正式审核外,还应有广大职工的参与,鼓励他们通过试运行的实践,发现和提出问题;(3)在试运行的每一阶段结束后,一般应正式安排一次审核,以便及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对一些重大问题也可根据需要,适时地组织审核;(4)在试运行中要对所有要素审核覆盖一遍;(5)充分考虑对产品的保证作用;(6)在内部审核的基础上,由最高管理者组织一次体系评审。应当强调,质量体系是在不断改进中行以完善的,质量体系进入正常运行后,仍然要采取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各种手段以使质量体系能够保持和不断完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组织在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应紧密结合组织的产品实现过程、行业的特点和组织的其他实际情况。一般主要有五个环节。第一环节是:最高管理者(总经理)统一领导层思想,设立目标。首先,最高管理者应该统一领导层思想、确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进度目标;其次,应该成立组织的贯标领导组和工作组,将具体责任落实到人。通常情况下是由质量部担当此任的。再次,主导部门应根据时间进度目标制定组织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具体工作计划;最后,应分层次地组织全体员工进行2000版ISO 9000族标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