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岁的老人,老人胆结石能活多久啊脱落了,怎么治疗

93岁抗战老兵成功取掉胆结石
&&93岁抗战老兵黄全福患上了胆结石,被疾病折磨得彻夜难眠,高烧不退,牵动了不少人的心。昨日,记者从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获悉,黄全福在几天前在该院成功手术,目前已经恢复。&&昨日,成都商报记者在病房内见到了黄全福,他躺在病床上,脸色不错,笑着和记者聊起了抗战时期的故事。黄全福老伴说,黄全福身体一直不错,但最近老是喊腹部痛,不仅面色蜡黄,还高烧不退,整个人都没精神。去了好几个医院,黄全福被确诊为肝内胆总管结石、化脓性胆管炎。因为黄全福年纪太大,心肺功能不好,手术风险很大。后来,黄全福来到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求治。医生覃岭称,患者情况比较特殊,手术风险很大,但是如果不做手术,病情会继续恶化下去。经过充分考虑和准备,医院决定对黄全福采取内镜下行ERCP微创手术,取出了结石并解决了化脓性胆管炎。“手术很成功,目前黄全福老人恢复情况良好”。&&成都商报实习记者 黄文
[] [] [] []
发帖区已有条跟帖&&&&
html +='立即抢购';
html +='';
$("#tg-content").html(html);您当前的位置:
记者热线:
编辑热线:
投稿邮箱:.cn
广西人民医院成功为93岁高龄患者取出胆结石
&& 南宁3月5日讯(通讯员 李菁)日前,自治区人民医院成功为一名93岁高龄的胆石症患者取出胆总管结石,目前这名老人恢复顺利,腹痛和黄疸都明显得到了缓解,开始进食流质食物。这也是医院消化内科目前施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以下简称ERCP)手术年龄最大的一位患者。
&& 这位93岁高龄的胆石症老人今年春节前就出现了右上腹痛和发热症状,并且频繁呕吐,当地医院诊断后认为,患者的胆总管结石并胆管扩张。诊断结果对于已过耄耋之年的患者来说,不仅要忍受疾病带来的疼痛,而且由于结石造成了胆总管的梗阻、引流不畅,很容易导致急性化脓梗阻性胆管炎,这将是对老人的一次致命打击。病人家属带着老人辗转区内多家医院,都因为老人年纪太大,并伴有高血压病,手术取石风险巨大而一直给予内科保守治疗,病情一直不见好。病人家属为了给老人治病四处奔走打听,后听人介绍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内镜下取石手术做得好,家属随即带着希望来到区医院消化内科就诊。
&& 据介绍,入院时,老人腹痛难忍、黄疸,血压高达208/108mmHg,主管医师首先给予患者解痉、抗感染、控制血压等对症处理,并联系科内ERCP诊治学组的农兵主任医师和梁运啸主治医师共同查看病人,制定治疗方案。由于患者高龄,血压控制不稳定,且在外院经过抗炎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如何取出阻塞患者胆总管的结石就成了老人病情能否恢复的关键。为制定最适合老人的治疗方案,科内联系了心内科、呼吸科、肝胆外科等多科室会诊,评价患者心肺功能和手术风险,最后一致认为ERCP+ 取石术是老人的最佳治疗方案。农兵主任和梁运啸主治医师多次查看患者,并与家属反复商量,最后决定在严密监护下给患者进行ERCP取石术。
&& &手有金刚钻,敢揽瓷器活&,凭着近年来为近百位80岁以上老人施行ERCP取石的丰富经验,凭着过硬的内镜技术,农兵主任和梁运啸主治医师密切协作,成功为93岁高龄老人实行ERCP+取石术,取出结石并置管引流,现老人恢复顺利,腹痛和黄疸都明显得到了缓解,开始进食流质。
&& ERCP不仅仅用于胆石症的治疗,对胆管炎症、肿瘤及其他不明原因的胆道梗阻也有诊断和治疗的作用,近年来,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开展的ERCP取石术的年度手术例数持续递增。而手术适应证也由单纯胆总管结石向胆总管结石及左右肝管结石扩展,插管成功率明显提高,手术操作时间缩短,并陆续开展了内镜下胆道超声诊断胆道病变,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解除良恶性胆道狭窄等新技术。正是有了这些软硬件条件的保障,新手术使越来越多的胆石症患者避免了外科手术。这位93岁高龄患者成为该科目前施行ERCP手术年龄最大的一位患者。
编辑:陈丽婕&
作者:李菁】
高清图集推荐
广西近期人事调整93岁老太体内生30块胆结石 胆管嵌支架引流胆汁
病童候诊痛苦躺地无人让,悲!
您还看国足比赛吗?
交警拔枪逼停酒驾该不该?
博客劲爆点
第一视频推荐
24小时排行榜
  心脏下支架不稀罕,胆管下支架你听说过吗?更何况,患者是一位93岁的高龄老人!12月28日,在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肝胆科病房,记者见到了这名刚刚接受完手术的老人。据悉,此新型手术技术用于如此高龄老人,在东北尚属首例。  体内有30块胆结石  耳不聋、眼不花,腰板挺直,记者很难把病床上这个老人与93岁高龄联系起来。“真没想到,我还能活过来,还能吃吗吗香!”老人幽默地说。  老人叫宫凤琴,家住庄河农村,有7个子女,四世同堂。10天前,一向身体硬朗的老妪突然发起高烧,脸色蜡黄,额头遍布豆大的汗珠。儿女们不敢怠慢,赶紧把老母亲送到当地医院。测试体温后,众人惊呆了:高烧!随后,经拍CT片显示:老人患有胆结石,约有30块,把胆总管全都堵死了!  家人驾车载着老人相继赶到大连市多家医院,得到的反馈很一致:年岁太大,手术做不了!  越洋电话带来曙光  眼看着操劳一辈子的老人生命危在旦夕,全家人想到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宫凤琴的孙子吕国冬。25岁的小伙子正在日本奈良大学攻读软件专业,他会不会有办法?越洋电话打过去,小吕急中生智,自己的导师曾谈及有位同学在沈阳主攻微创腔镜手术,这会不会是一线希望?  12月21日,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孙铎接到来自日本的电话,致电者正是在日本的老同学。“年龄不是问题,关键看老人的身体状况。”孙铎医生在电话中对小吕说。这句话,点燃了吕家人的希望。  事不宜迟,22日早7时,宫凤琴老人被送抵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经查,她患有是急性重症胆管炎,合并胆管结石,梗阻性黄疸、感染性休克。  取出4颗“山楂”大的结石  “马上送手术室!”肝胆外科孙巍主任下令,并为老人开辟了“绿色通道”……  通过微创腹腔镜测查,老人体内原本小手指粗(直径约半厘米左右)、8厘米左右长的胆总管增粗了5倍,直径足达2.5厘米,里面镶嵌有30块大小不一的结石,最大的结石像山楂一样大。  考虑到老人的身体承受状况,医生首次取出了4块体积较大的结石,随后下了一根引流管,把堵住的胆汁引流出来。  近1个小时后,手术结束了。术后,老人发烧、呕吐、昏迷等症状得到缓解。  隔了几天后,待老人身体有所恢复,医院又安排了第二次手术:用一枚细如圆珠笔芯的支架,代替了引流管,随后拔出引流管。“支架起到隔断、拦截作用,使得分泌过量的胆汁顺利排出体外。”医生说,此次手术不超10分钟,克服了老人无力咳痰、随时可能猝死的风险。  “术后待老人身体恢复到一定程度,我们将陆续为她取出剩下的26块‘石头’!”医生说。(记者 唐葵阳 文并摄)
相关报道:
【】【】【】【】【】【一键分享93岁老人,身体四肢轻微水肿,肚子胀气
93岁老人,身体四肢轻微水肿,肚子胀气
发病时间:最近一个月
病情描述:93岁老人,身体四肢轻微水肿,肚子胀气!吃不下固体物质,最近1月都是流质,已经下不了床,这是什么毛病啊?县医院什么都不说,外面太远的,怕老人受不了。以前就是胆结石问题!
病情分析:根据你的描述,患者是肢体远端水肿,很可能是心脏、肝脏、肾脏等疾病引起的。指导意见:建议:1、老人虽没有诊断出疾病,但是利尿消肿是必需要做的。2.另外,尽量诊断才能正确治疗,去上一级医院。
疾病常识&·&胆结石
结石在胆囊内形成后,可刺激胆囊粘膜,不仅可引起胆囊的慢性炎症,而且当结石嵌顿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后,还可以引起继发感...&九十三岁不老杨希明
我的图书馆
九十三岁不老杨希明
&&&&&&&& 九十三岁的杨希明,耳聪目明,思维敏捷,仍能为人看病。问及他保持健康的秘诀,他说豁达的心境、运气调养、打五禽戏、多吃素、多读书都必不可少。他尤其强调自己预防老年痴呆的秘方——每天吃五个核桃、三个大枣。
  杨希明的健脑零食
  杨希明建议,从40多岁开始,每天吃5个核桃、3个大枣。他说,核桃补肾健脑,大枣健胃补血,能够预防老年痴呆症。当然,切忌吃过量,老年人牙齿不好,可以把核桃和大枣炒熟研成粉,冲泡喝下去,这样更容易吸收,比用嘴巴咀嚼吸收好。
  身体周刊记者&汪海燕&&
  93岁的杨希明,耳聪目明,思维敏捷。他的病人喜欢猜他的岁数,有人说70多岁,有人说80岁出头,谁都想不到他生于1919年。
  在80多岁的时候,他还骑自行车上百里路,到山脚下,再爬山采药。问及他保持健康的秘诀,他说豁达的心境、运气调养、打五禽戏、多吃素、多读书都必不可少。
  平和的心境
  杨希明的人生跌宕起伏,问他当初可会觉得生错了时代?这位历经风浪的老者毫无怨言,实实在在只说了一句话:“现在享福了,要感谢邓小平。”
  因为在肝病上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所以有很多人来买他的验方,其中包括很多外国人,出价好几个亿的都有,但他不为所动。
  对于横发一笔大财的事情,他一点兴趣都没有,“人都是有寿命的,嫉妒、贪财的人寿命短,乐善好施、不嫉妒人、孝顺父母的才会长寿。我的验方是为中国老百姓服务的,哪里能让他们拿去赚钱。做人要心境平和,闲着的时候别想三想四,私欲过度人就无寿。”
  他认为那些把中国验方卖给外国人的医生,虽然自己发财了,但是外国人拿到中国的验方后,生产出药品再销回中国,赚中国老百姓的钱,这些人就是败类。
  多吃素菜
  在杨希明家的日子里,我发现他喜欢吃素菜。他喝一碗西红柿青菜鸡蛋汤,吃一个馒头差不多就饱了,餐桌上的大鱼大肉都是给孩子们吃的。
  他对我说:“我喜欢吃青菜、豆腐,吃杂粮、素菜心情也好。如果一个人经常吃素菜,一下子多吃荤肠胃也会受不了。”&
  杨希明一天吃4顿饭。
  早上7点多,他还没起床就喝两个鸡蛋(生鸡蛋用开水烫开作汤),吃5片饼干。鸡蛋是自己家喂的草鸡下的,饼干是普通的钙奶饼干。
  早上9点,再吃早饭,这一餐主要是一晚粥,吃一块馒头就青菜。
  中午12点多,吃午饭,这一餐没有粥,主要是馒头和素菜。
  下午五六点,是晚饭时间,主要是喝粥,吃馒头和素菜。
  他吃的素菜主要是菠菜、油菜、白菜、山药,一天共能吃4个鸡蛋。他还爱吃红薯,给病人看病的间隙吃点大枣、核桃、柿饼、栗子。
  预防老年痴呆
  90多岁的老人大多患有老年痴呆症,杨希明的大脑反应却与年轻人无异。他说,目前还没有根治老年痴呆症的方法,只能预防。
  来他这里看病的人,他一直都做着统计,发现在中国70多岁的老人有30%出现老年痴呆症,80多岁的患者约有70%,90多岁的就快要百分之百痴呆了。在病人出现轻微症状时,如果抓紧治疗,还能让病情止步,但等90岁再去治疗已彻底失去机会。
  我问他:“你能治老年痴呆?”
  “只能做到让病情停止发展,还是没法根治。”
  杨希明透露,他和同学一起在50多岁的时候开始吃核桃、大枣、柿饼防止老年痴呆。这三四十年下来,他每年吃掉100斤核桃。他们这五六个人创造了90多岁思维敏捷的奇迹。
  这位老人特地嘱咐我,“虽然只有我们五六个人用了这个方法,样本很小,但我还是希望你能写出来,和读者分享这个方法。”
  中医的内养功
  问及如何锻炼身体,他说年轻的时候天亮就起床,围着村子逛逛,然后打华佗创造的五禽戏,现在年纪大了有些动作做起来就吃力了,所以不太打了。
  不过,中医有太多养生的方法了,他现在主要靠内养功。内养功,是以默念字句与呼吸锻炼相结合的一种功法。该功法配合意守,侧重呼吸锻炼,通过意守和呼吸锻炼,达到大脑静、脏腑动的目的。
  问及这种功法什么时候练习效果最好,他说,随时随地都可以练习,有时候坐着或者躺在床上都能练。
  读经上瘾
  杨希明说,除了静心养气之外,在精神上也要保养自己。
  杨希明家里藏书很多,打开他的书橱,发现他都根据各类病症做好了归类,其中肿瘤一类的医书摆了满满几层。除了医书,就以《易经》和佛教书居多。
  他透露,《易经》是中医的老根,不懂易经就无法辨识阴阳,就不会给人看病。易经全书没有多少字,但是注解都不一样,所以他家中有易经百余部。他说,年轻人也要读读《易经》,搁哪里都能用。
  他最喜欢看的是佛教书,“看看有好处。南怀瑾写的书很好,我也买了他几本书看。他懂佛教懂道教,对人的身体研究得很透。”
  这位自小在私塾里读四书五经长大的民间中医,谈起读书,滔滔不绝。
  面对难懂的著作,我问杨希明的孙子杨斌:“你可看得下去?”杨斌和所有的年轻人一样,爱玩手机,他好不容易才舍得从屏幕上挪开眼睛说:“看不下去。”
  我说:“但是爷爷好像特别喜欢看呀。”
  “他喜欢看这些,和有些人喜欢看小说一个道理。”
  “可是我为什么觉得,我看小说也不会这么上瘾。”
  杨斌一乐,继续玩手机。
  夜幕来临,杨希明的思绪已经沉浸书香里,他看着远方说:“这些书太深沉了,看起来很简单,细品可深沉了。”
  是夜,繁星点点,尤家埠子村在这夜色里安静地睡着了。
  此时的上海,因为各种污染,难得看到一两颗星星。对于很多人来说,夜生活还没有开始。
  此时的杨希明,正在床头看医书,近百之年,笔耕不辍,不断钻研,全为了他的病人。
  此时上海大医院的医生们,想必也在忙碌着,疲于面对各种病人,疲于应付各种考试,疲于应对这个大城市里的竞争。
  尤家埠子村到上海,2小时20分钟。
  上海到尤家埠子村,还是2小时20分钟吗?
“现代病”怎样调养
&&&&&&& 行医70余年间,杨希明发现中国人的身体经历着很多变化。从一开始没有疫苗对抗瘟疫,到现在如何治疗肿瘤、富贵病,医生不断面临着挑战。
  擅长治疗不孕不育、肝胆、肿瘤疾病的杨希明为我们一一解读,这些“现代病”的生成原因和中医治疗方法。
  胆结石要不要手术
  身体周刊:得了胆结石要做手术吗?
  杨希明:动手术是西医的办法,切除不是快嘛。但是中医就是吃药不住院开刀,中医和西医是两回事。
  切除了胆囊就少了一个脏腑,人的身体就有缺陷。切除了胆囊,还得用管子接到肝脏里嘛。人如果没有胆汁就不消化,大便就是白的,胆汁是杀菌的,没有胆汁,人吃下去食物就没有杀菌的东西了,人就没有抵抗力了,容易感冒、消化差。
  治疗胆结石主要是排石,调解好了就不生了。人体内有脏东西,当然要排除,用桃胶、鸡内金等十几种药配合起来,就能做成排石药方。
  身体周刊:有人说胆不好,胆量就小,这是真的吗?
  杨希明:这两者一点都没有关系。
  身体周刊:为什么有人还会生胆囊息肉?
  杨希明:胆囊息肉都长在血管上,是血管有点堵塞,血不流通了导致的。通过活血化淤的办法,慢慢就消除了。
  身体周刊:胆结石和肾结石结成的原理一样吗?
  杨希明:那当然不一样。大部分人生胆结石是因为有蛔虫,蛔虫钻到胆管里出不来,死在里边了,就成为结石,如果把结石取出来,那不是石头,就像塑料似的。
  肾结石是人的尿酸沉淀形成的,肾虚了,尿酸排不干净,就容易有肾结石。肾结石取出来的话,就是石头,像盐一样硬。生肾结石的人还容易生肾囊肿,有囊肿就有结石。肾结石的形成与水有关系,喝的水不干净,有沉淀物、碱性大,就容易得这个病。
  以前生肾结石的病人很多,因为喝的不卫生,猪大部分都有肾结石,也是因为吃的不卫生,猪就活几个月,人要活很多年呢。喝好的水,没有沉淀物了,就不会生肾结石。
  冬虫夏草与囊肿
  身体周刊:为什么很多人生囊肿?
  杨希明:生囊肿都是吃激素太多了,没有激素药就没有囊肿病。以前没有人生囊肿,1958年以前,这种病人我一个都没碰见过,现在成了普通病了,身上哪里都能长,除了头发上不长。因为人吃含激素的东西,把脏腑吃得不平衡了。
  现在吃的食物里掺的东西太多了,鸡鱼肉蛋蔬菜里都被打了东西,吃过量了。现在很多老年人都长肾囊肿,治疗很麻烦,时间长了,脏腑都变形了。其他的不说,就光说买的鸡,因为激素吃多了,内脏抠都抠不出来,把骨头都顶坏了。人吃了能不生病吗?
  这病不好治,属于肿瘤一类,囊肿里边都是水,还都是多发性的。生病的人,要特别注意饮食,多吃点植物好。
  身体周刊:冬虫夏草现在变得很贵,这药真的很神吗?
  杨希明:冬虫夏草其实不是很好的草药,因为说能治癌症,一下子价格就上去了。现在15块钱1个,一斤五万多。以前给人治病用这个,不起什么效果,治病没什么用。以前说的灵芝,治病也不太管用。
  如何调养身体
  身体周刊:现在的人,为什么有些长得特别胖?
  杨希明:胖是因为吃得好,1958年的时候怎么没胖子呢?以前吃得不那么好。以前也没有糖尿病,脑血管病、心血管病都没有,这都是富贵病,属于营养过剩,吃的激素药太多,导致内脏变形。有些人晚上吃得饱饱的就睡觉,就易患糖尿病,晚上可以喝点稀饭。
  身体周刊:现在,大城市里的年轻人生活压力大,如何调养身体?
  杨希明:年轻人经常出差,但外边传染病太多,最重要的还是预防,要打疫苗,要特别注意卫生。女孩子要学点防身术,学学太极就不错。
  在工作的时候要注意调节,不能一直持续干,中间要活动活动筋骨,做什么都是过犹不及。要注意按时间休息、饮食,要锻炼身体,吃清淡点就长寿,也少得病,吃太腻了就得病多,得富贵病。
  还要保养精神,读读《易经》、《道德经》、《金刚经》这三大经,读的时候看看注解,光看原文很难懂。细细品,多读几遍会获益匪浅。
如何生养聪明宝宝
&&&&&&& 近些年来,杨希明医治的不孕不育病人越来越多,这让从医70多年的他也感到意外。
  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变化,使得女性的身体也发生着变化,从青春期的少女,到准妈妈,再到母亲,女性改如何保养身体?身体周刊对话妇科专家杨希明,解读女性特别是妈妈们对身体的疑问。
  痛经闭经怎么办
  身体周刊:很多小姑娘爱美,喜欢减肥,但为什么有些人减着减着就闭经了呢?
  杨希明:营养不够了,当然会闭经。吃的减肥药,都是利尿的药,看起来体重轻了,实际上是人体的水分不够了。人不能减肥,减肥会令内脏、大脑都受损,全身受了损害,人就要生病了。真想减肥,就把饮食调节一下,吃得少些。其实,人吃半饱更长寿。
  身体周刊:有人说女性生了孩子就不疼了,有人说生了孩子反而疼了。
  杨希明:痛经的生了小孩也痛经。以前没有这个病,因为以前的女性穿的衣服都是长袖的,裤腿都是扎起来的。现在的妇女夏天都穿裙子,容易受凉,吃凉东西又多,吃上几次雪糕就痛经了。
  身体周刊:痛经的女性怎么办?
  杨希明:得吃温性药。
  身体周刊:吃益母草吗?
  杨希明:益母草不行,它是凉性药,虽然和血,但是微寒。如果症状较轻,弄点姜、大枣、艾叶,熬成水喝就好了。
  &&&&&&& 吃什么容易怀孕
  身体周刊:流产的女性应该怎么保养?
  杨希明:那得好好保养,以前吃老母鸡、喝鸡蛋。现在,大部分鸡都是饲料喂的,所以得吃点中药才能养好了。
  身体周刊:准备怀孕的女性吃叶酸行吗?为什么有人吃了月经就不调了?
  杨希明:吃叶酸行,能保胎。如果月经不正常了,那就得停了,要不然怎么怀孕?
  身体周刊:吃什么比较容易怀孕?
  杨希明:吃些温暖子宫的食物,吃姜就不错。当然,凡事都有一个度。吃乌鸡和乌鸡蛋也不错,男女吃都很好,女能生卵泡,男能生精子。准备怀孕时,男女双方都不能喝酒。
  身体周刊:吃阿胶管用吗?
  杨希明:那个最好了,主要治妇科,补血,不生育喝阿胶就能生育。不过现在这药太贵了,1000元1斤。以前,我刚开药铺的时候,两三块钱一斤,还卖不了,现在有多少卖多少,成了营养品,其实这是一种中药。现在阿胶的制作也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东阿县有一口古井,把驴买来,喝三个月古井水后才杀了熬阿胶。
  身体周刊:有人说女人不生小孩就生瘤?
  杨希明:这没根据。
  身体周刊:为什么有人的输卵管会不通呢?
  杨希明:输卵管不通还是因为受凉多,受凉就萎缩,萎缩就不通,子宫受凉也萎缩。
  婴儿吃什么配食
  身体周刊:如何生养一个聪明的宝宝?
  杨希明:孕妇多吃清淡的东西,比如豆类、青菜、山药等。少吃荤的,吃荤多了,孩子记忆力就差。当然,如果有孕妇身体反应太大,那她想吃什么就弄点什么给她吃,要补充营养。其实那些怀了孕却不知道的、没什么反应的孕妇,她生出来的宝宝更好。
  身体周刊:生了孩子一定要坐月子吗?
  杨希明:坐月子的时候可得好好养,不好好养,对身体可不好。坐月子主要是养气血,因为生孩子对身体破坏得太厉害,气血被破坏了,见凉就容易受风。产妇一定注意不能见凉风,不能用凉水洗手。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指导书,应该买来多看看。
  身体周刊:孩子吃多久母乳比较合适?
  杨希明:在农村,婴儿吃母乳都是1年。现在,在外边工作的妈妈,孩子几个月就断奶了。
  身体周刊:为什么喂奶粉的孩子比较胖?
  杨希明:那是因为奶粉中掺了别的东西,一些孩子不就是吃奶粉吃出问题了吗?吃出肾结石的、拉肚子的,这都是因为奶粉有造假的,其实只要是好的奶粉孩子吃了都挺好。
  身体周刊:婴儿得了肾结石怎么办?
  杨希明:孩子小,慢慢的自己就能排出来。
  身体周刊:除了奶粉,婴儿吃什么配食比较好?
  杨希明:最好还是干饭,小米饭最好。我小的时候,没有奶粉,喂孩子都用米粉(小米碾碎的粉)。现在图省事,米粉不用了,都用奶粉。
&&&&&&& 从药铺的小小学徒,到沂蒙山区的一代名医。七十多年来,杨希明爬遍沂蒙境内孟良崮、大青山、五彩山、北大山等三千多座山头,他走过的路,读过的书,采集的草药,问诊的病人,已经难以统计。他说:“干中医这事,要拜千人师,跑万里路。”
  身体周刊记者&汪海燕&
  从15岁弃儒从医开始,杨希明背着药篓,爬遍沂蒙境内孟良崮、大青山、五彩山、北大山等3000多座山头,遍尝百草,济世救人,尤善治疗肝胆疾病、不孕不育症、心脑血管疾病。
  行医之外,他不断阅读、著述。自1958年,他将山中的草药采集回来,用笔画出,再对照工具书,查阅名称,写下药效,分类归档。直至今日,沂蒙山中的花花草草,被他记录下来的已逾3700多种,药方万余种,而国人家喻户晓的《本草纲目》所记载的药物也不过1892种。这部被他称为《蒙山本草》的书,随着岁月的累积,还在继续增厚。
  从药铺的小小学徒,到沂蒙山区的名医。杨希明走过的路,读过的书,采集的草药,问诊的病人,已经难以统计。他说:“干中医这事,要拜千人师,跑万里路。”
  拜师不容易
  中医基本都是世家。杨希明解释了其中的奥妙,因为仅靠一代人的智慧不行,需要几代人的智慧,有些药方都是过了好几代才成熟的。
  从8岁上私塾开始,一下课他就到自家的药铺跟长辈学习药理知识。长辈们对他呵护有加,教他念汤头歌、脉诀,识别草药。渐渐地,长辈为病人把脉之后,也让他尝试把脉。
  15岁的时候,他念完了私塾,就是在这一年,父亲杨殿升因病去世。他目睹民间缺医少药之状况,倍感请医求药之艰难,便彻底弃儒从医,跟随外祖父高志传,攻读岐黄之术,决心以医鸣世。这将是他毕生为之付出太多心血的职业。
  19岁,他到青岛中西药房拜蔡永生大夫为师,学习中西医外科。
  21岁回到乡里,开业行医,主治不孕症、产后风、崩漏症等。当时,沂蒙山区缺医少药,医疗卫生条件差,许多产后风患者因得不到及时治疗而去世。产后风是女性生孩子的时候因为受了风,身子抻得很直,咬紧了牙关——以前人生孩子不讲究卫生,在地上就把孩子给生了,剪脐带甚至是牙齿咬的。现在医院生产,很少有这种病了。
  他回忆说,要花一两年内的时间配足药,研成末,时刻准备着去出急诊,那时病人发病很急,不管是半夜还是凌晨,他与外祖父提着药壶带着药就往病人家里奔跑,到了就熬药给病人喝下去。有时候,天天晚上出发,一晚上都没得睡。
  1942年,乡村流行的黑热病夺命无数。年轻的杨希明缺乏治疗此病的经验,开始四处拜师。听说临沂郯城的张熨专治黑热病和痘疹,他便去登门求教。不想,张蕴对这位聪明好学的年轻人喜爱有加,不仅悉心传授治疗经验,还与其一起研究医籍经典,3年后,杨希明的医术日臻精妙,接治黑热病和其他病症,常常药到病除。
  1958年,沂蒙山区流行黄疸性肝炎,儿童患者尤其多。面对挤满庭院的患者,杨希明苦无良方,愧疚地劝走一个个病号。焦虑至极之时,想起他曾经的老师谢芳春,恰巧是临沂肝炎疗养院的业务院长。谢芳春对他记忆犹新,当时就安排他在疗养院跟班见习。
  一年后,杨希明带着肝病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回到故里,为乡亲们治疗肝病。从此,他专心研究肝胆脾病,用草药配制药方,他神奇的医术,常常令人拍案叫绝。
  杨希明说,学医就是要拜师,那些专长,如果不拜师,自己一辈子也学不来。他一生拜过几十个老师,也收过几十个徒弟。
  我问:“拜师容易吗?”
  他说:“当然不容易。年轻的时候,听到哪里有好中医,特别是有一技之长的,就赶去拜师。有去十趟八趟的也拜不上,有一位老师我去拜访了二十多趟,才收我做徒弟。”
  “你去之后怎么和老师说?”
  “我一般带着礼物,直接到老师的药铺去。一次两次混得熟了,就在药铺帮忙。老师也要观察我,觉得我行,就写门生帖。我磕了头,这才算拜师。当然,老师还得请客,把他的同事都叫上,介绍一下他收的徒弟。”
  “老师还得请客?”
  “嗯,这个过程比较隆重,所以老师收徒弟都很慎重。”
  “跟老师大部分时间学多久?”
  “一般二十几天就出师了。”
  “这么快?”
  “学生都有基本功。老师的方子里可能有十味药,但他在流传出来的方子上可能只写五味。拜了老师,他就会告诉你剩下的五味是什么药。老师再教会我加减分量就行了,中医最讲究用料多少了。”
  “这么秘密?”
  “以前可讲究了,虽然拜了老师,但不能做影响老师的事情。老师教会我看这病,我给病人看了相同的病,赚的钱要给老师送去。”
  拜师之后,除了学艺,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借到书。民国的时候,市面上的医书不多,而且价格昂贵。
  杨希明说:“现在想买什么书都能买得到,以前农村不卖书,得到城里去买。那时候一本书的价格相当于一亩地,有些医生真的就卖亩地,再去买本书,但家里哪有那么多地可以卖呢。所以大部分人都借书,但借书也很难,人家好不容易买来的,当然不舍得,还得带着礼物去借书。借来了书,就开始抄书,边看边抄,借书的人都规定还书的日子,所以还得抓紧时间抄。拜师之后,老师就会借给我他的医书看。”
  上山采药行万里
  杨希明表示,中医除了会理论,会开药方,还要能辨识草药。跑万里路就是为了认识草药,很多中医认字不认药,这就比较麻烦,假药太多,容易上当受骗。老中医既认识鲜草药,也认识干草药。
  杨希明从17岁开始就上山采药,方圆800里的沂蒙山处处留有他的脚印。去深山采药,听起来好浪漫,其实危险重重。他说,人能到的地方,是采不到药的,只有人迹罕至的地方才有药。
  在沂蒙山区,有一次他爬上悬崖,把在山上放牧的一位老大爷给吓了一跳。那位老大爷说:“我活了70多岁,第一次见有人从悬崖上爬上来。”
  当时已经71岁的杨希明回答说:“老哥,采药人就是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只有在人迹罕至的地方,才能采到贵重的药材。”
  我问:“这么危险,有人愿意跟你一起去?”
  杨希明答:“我们都是志同道合的同行,五六个人一起,背着药篓子,扛着钁头,带着一把镰刀,翻山越岭。”
  “同去的人现在还联系吗?”
  “有些去世了。我也带着徒弟去,他们现在也都给人看病。”
  杨希明介绍,药篓子主要是装标本,把不认识的草药带回来,种在家里,对照工具书,直至找到药名,了解到药效为止,“有的标本带回来,在家种了两三年都不知道叫什么名字。”
  带着钁头容易理解,便于挖草药,也便于扛药篓子,可是这镰刀只能割草,那草药不就死了吗?他说:“镰刀其实是防身的,蛇最怕这个了,很多动物都怕。”
  回忆起最惊险的一次是,他们一行人遇上一条热水瓶一样粗的蛇,长一丈多,正在咬黄鼠狼,盘头而立,眼放红光。当他和同伴拿起镰刀准备自卫之时,那大蛇竟然打道回府了。
  “沂蒙山里毒蛇多吗?”
  “不是很多,不过有一种鸡冠蛇很毒。”
  “为什么叫鸡冠蛇?”
  “头长得像鸡冠。”
  “听起来长得就很诡异。”
  他笑。
  每次去山里采药,经常一去就是一个月,白天披荆斩棘,跋涉在崇山峻岭之间,晚上,寄宿在山里人家或林场小屋整理采集的药物标本,并绘出它们的图形。他说:“山里的人可实在了,比山外的人好,对我们太好了。”
  有一次,他们在山顶看到一户人家,就去讨水喝。一位90多岁的老妈妈接待了他们,这位老妈妈自20岁上山之后,便没有下过山,山外70年风雨沧桑,山内一片世外桃源。这位五世同堂的老人,看到来客高兴异常,问这问那,山外对她来说一切都是新奇的。临走,老妈妈还送他们一碗新腌制的香椿芽。
  每次采药的回报是很明显的,老山参、高粱三七、猕猴桃、荷叶树、铁线莲、附子、蒙山全蝎、草乌等塞满药篓。
  此外,杨希明还借着去外地为人治疗的机会,采集药物标本。东北长白山茫茫林海中也有他的足迹,当然那里的山更危险,遇见的蛇更多更长,他说,“这种动物都是一堆堆地出现,特别危险。”
  奇怪的药方
  杨希明广涉方书,博极医源,精研《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本草纲目》、《难经》等医学经典。但是他说,经典是基本功,剩下的还是要靠自己去探索。
  一开始,杨希明跟外祖父学习治疗产后风,所用的草药都是自己配的。他说,那些药说出去都会被人嘲笑,但是病人喝了就好。
  我问:“都是什么呢?”
  他说:“用的都是沂蒙人家很常见的草。过去,老房角落都留一两个通风口,夏天用于通风,到了冬天就塞上豆秸保暖。那豆秸被冬天的风吹过后,就成了一味祛风的药。”
  我瞪大了眼睛,“这也行?”
  “怎么不行的?还有木制窗格子上糊窗户的纸、两头尖、红鸡冠子花、红月季、旧蓑衣上的疙瘩、蒲扇把子,都能拿来入药。”
  我问:“这里边我觉得月季和鸡冠花还有点能入药的样子,剩下的不都是人家不愿要的东西吗?”
  “我以前和别人说起这个药方,他们都笑了。大家都觉得这东西太便宜,而且不卫生,但是祛风特别好,见效很快。”
  “配制这副药还要看季节?夏天的豆秸就不行了?”
  “不行。必须被风吹过的。”
  “那一副药配制出来还得很久?”
  “一般来说,一副药配制好得两三年。”
  “《红楼梦》里薛宝钗的冷香丸,配制的时间节点就很讲究,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夏天开的白荷花蕊,难道也是有道理的?不是曹雪芹为了文学而摆谱?”
  “中医确实特别讲究气候和节气。”
  “我还看书上说,有中医用的药引子也特别奇怪,有人用船上木头刮下来的末来做药引子。”
  “不奇怪。你明白他的理就行了。这些都能治病,但是得分病例,中医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的。”
  “病人的体质都不一样,你用同一副药却能救活她们,那不是万能钥匙吗?”
  “这里边也有讲究,我带着成方去病人家里,根据实际症状加减用料,这也是中医特别强调的。”
  在学习了如何治疗肝病之后,杨希明不断探索,他根据祖国医学辨证施治原则,采取“扶正祛邪,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淤”的方法,治疗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肝硬化,早、中期肝腹水取得显著效果。对于脾大患者,不用手术,施以中草药即能治愈。他甚至用自己调制的药方治好了不少癌症患者。
  1968年,东北一位首长患肝癌,特地请杨希明北上为其诊治。杨希明背上药袋、装上自制的治疗肝癌的“马钱子丸”,来到了长春市一座部队营房。在部队医院,他见到了那位卧床不起的首长。在杨希明之前,已经有三位专家为其治疗三个月,丝毫不见起色,而杨希明是唯一一位乡村医生。他在查看了病人的症状后,开出了中药方,同时服用他带去的马钱子丸,早晚各一次,每次一钱。
  一位主治医生反复看了方子几遍,疑惑地问,“剂量都有半斤了,不会出问题?”
  在此之前,杨希明用这个方子已经治好了很多病人,马钱子虽然是剧毒药物,但是因为药丸是他精心炮制的,所以临床上从未出现问题。他从容地回答说:“不会有问题。”
  但是这个剂量,吓坏了中药房的司药,他说必须开方大夫签上“确保无虞”的字据才行。后来还是首长选择了相信杨希明,毅然在药方上写下了“同意服用”四个字。
  在患者服用中药和药丸的同时,杨希明用“以水排水法”,为患者排掉了腹水。10多天后,患者食欲增进,疼痛减轻。连续治疗6个月,患者诸症消退,恢复健康。从此,他的医名在长白山下、松花江畔广为传颂。
  能治好肝癌这件事,在沂蒙山区传开之后,很多没钱去住院的病人都来找他看癌症。但是癌症作为世界医学难题,不是所有的病人都能治好的。
  在和杨清溪谈到癌症治疗的时候,他说,“我们家的药方至少能缓解病人的痛苦,让他们生活得有质量一些,延长他们的生命。比如西医说只能活三个月,吃我们的药,可能多活两年。”
  通宵著述不出版
  正是这些采药、治病经历,给了杨希明丰富的药理知识,1958年他决定开始编写《蒙山本草》一书。
  白天,他为人诊病,晚上对照工具书查询草药名称。在酷暑的夜晚,他伏案而坐,不顾及蚊虫叮咬,挥汗如雨;漫长的冬夜,他忘记严寒,常常通宵达旦。
  几十年后,我们看到了共分18集的《蒙山本草》,载药3700种,附方一万余首,插图3000多幅。每味药分正名、别名、生长形态、生长环境、采集加工、性味功能、主治、用量、单方与验方。
  问他为何不出版这套书?他谦逊地说:“这部著作集合了我们一家三代人的心血,还有不少同行的帮助,但还有两三百种草药没有归档。”
  “为什么不归档?”
  “不认识嘛,工具书上都查不到。”
  杨希明对他的著作与对疾病、对药方一样,丝毫不马虎,严谨细微。
  在编写《蒙山本草》的同时,他还潜心研究晋代名医王叔和的《脉经》与明代李时珍的《濒湖脉学》等脉书,结合自己50年临床验证,写成《脉诊机理探讨》。
  书中,他画出了27种脉的脉形模拟图以及不同脉形的比类图,用通俗易懂的歌诀解释脉象及主病,分析脉机与原理,阐幽发微。此外,他还著有《孔明故里验方集》等书。
  他说一个好的中医,既要有理论,也要有实践,实践出真知。
&&&&&&& 医要济世
&&&&&&& 杨希明生于中医世家,长辈们给人治病养家,照理说应该不愁温饱,稍有结余。但很不凑巧,当他1919年来到人世时,按他的话来说,正是土匪世界。
  那时候,当地地主家的孩子很多都被土匪绑架,索要赎金,一下子就会倾家荡产。之后,又遭遇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内战,尤家埠子以及隔壁几个村里家家户户经常去附近的山里躲着。那注定是一个让人颠沛流离的时代。
  生于乱世,学儒识医,吃过苦的杨希明因此有着不一般的济世情怀。
  不忘恩师
  8岁的时候,杨希明开始去上私塾,学习四书五经。当时的先生叫汪定一,无巧不成书的是,这位先生也是位医生,家里也开药铺。先生根据杨医生的号“希明”,为其取字为“哲三”,意思是“日、月、星辰”。
  和老师相处的那几年,杨希明是快乐的。他一直都不忘记恩师,在老师去世后,还为老师立了碑。现在,和老师的后人们还有来往。
  在跟随外祖父学医之后,没过多久就开始了东躲西藏的战争年代。他回忆说,“鬼子来了,没三天不扫荡的,家里的鸡被抢了,牛也被牵走了。我们收了粮食都扛到山上藏着。不扫荡的时候,我就抓紧时间回村里给人看病,病号还等着。一扫荡就得去山沟里。那时候真的苦,吃不上。”
  供孙辈读书
  新中国成立前,他去江苏、江西行医,在那里也拜师也收徒弟。一家人都跟着他,他说这种生活很自由,当医生饿不着一家人。
  当时的大户地主想找一位好医生是很难的,所以都请他一家人住在地主家里,一呆就是一两年。有些重病号被他医治好了,其他地方的地主也纷纷邀请他去。其实,这种自由背后也有着无奈,倘若家里过得安定富足,谁愿意东奔西跑,那个时代注定了要过这种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他在沂南县医院就职。后又因历史原因,被送回村里的大队。村里成立了卫生室,杨希明就在那里继续行医,为村里挣钱,这一干就是8年。因为当时他已经是当地很有名望的医生之一,所以给村里挣了不少钱,至于多少,谁都数不清了。
  拨乱反正后,医院邀他回去,但是他选择了自己干,他说自己干自由些。先去临沂市罗庄区开门诊,后来就回到村里,在自己家开门诊,已经30余年。
  我问:“这三十多年你除了给人看病,还做了什么呢?”
  杨希明说:“主要是安排孩子们的生活。我的儿子、女儿小时候村里不让上学,后来有了孙子孙女、外甥,都得让他们读书。我赚钱供他们念,农村里供养一个大学生可不容易,有一段时间我也感觉很难。”
  “你供养多少孩子?”
  “十几个。”
  “现在他们都成家立业了?”
  “大部分也都结婚有孩子了。”
  “都干什么工作?”
  “孩子们都不错,大部分都学医,也有学理工和外语的。他们有在沂南县城上班的,有在临沂、日照、济南上班,现在只有最小的那个孙子还念大学,去年去了韩国花了10万元。”
  “舍得吗?”
  “孩子都孝顺,逢年过节都回来看我。”
  春节的时候,在杨希明的家里,孩子们在院子里嬉戏,吵吵闹闹。院子里有他为孩子们准备的大公鸡,临走的时候,一起抓鸡,好不热闹。
  村里最受尊敬的人
  杨希明心里装的当然不仅是自己的孩子们。他一向乐善好施,扶贫济危。
  教师节的时候,他为师生送去教学和学习用品。就连村里铺设的自来水管管道里,都有他的捐款。他希望孩子们好好读书,希望村民能喝上干净的水,预防疾病传染,有一个健康体魄。因为生活在诸葛故里,县里建诸葛亮纪念馆时,他亦慷慨解囊。
  重阳节的时候,他会给村里和敬老院里的老人,送衣服送电热毯。今年春节,尤家埠子村里有一位103岁的老人,失去小儿媳妇,备受打击,他特地去看望了老人。他还很担心地表示,今年冬天不少老人都犯了气管病,老人们应该吃点能软化气管的食物。他最困扰的是,癌症、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对老年人的生命威胁太大。
  吃完午饭,我陪着杨希明围着村子散步。我走起路来,脚步声很重。但是杨希明走路没有什么声音。我觉得村子里的房子都差不多,只不过有新的有旧的而已,但他很感慨地说:“现在老房子都快没有了。”
  在村里,杨希明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辈,男女老少没有人不尊敬他,看见他过来,年轻人都主动喊一声,“爷爷。”坐在街边晒太阳的老者都会站起来,问候一声他们心中慈善的老哥哥。有身体不舒服的村民,也趁这个机会问上几句。有一位年长者抱怨说,“怎么就觉得不消化呢。”杨希明微笑着说:“多走走就消化啊。你看我,都会出来走走。”
  病人的爷爷
  围着村子走了半圈,杨希明心里牵挂的还是他的病人们。他最担心的就是,农民没有钱看病。和他相处的这些日子里,我已经习惯于他毫不啰嗦的措辞。
  “乡下还是看不起病。”
  我说:“那是因为医保还没有完全覆盖。”
  “是。”
  说完,一阵沉默。
  其实,杨希明对病人从不收取把脉费,也就是门诊费是免的,只是开了药方,病人从他家里拿了中药后才付费。这是沂蒙山区朴实的医生规矩,把脉不收费,上门也不收费,只有收药费。但就是这药费,杨希明收得也很低,现在中药材价格普遍上涨,他的收费却没有涨,就是为了能让农村人都看得起病。
  对那些没钱看病的病号,杨希明不仅不收诊疗费,甚至还倒贴他们钱买营养品。有些大老远来求医的,吃住都在他家,他当做自己的孩子对待。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他家的病人多得天天排队,他在供养孙辈读大学的时候仍会捉襟见肘。
  逢年过节,很多曾经的病人都会来看他,不管多远,有的带着礼物,有的不带礼物,但是他们都会来,只是问候一声,他们的医生爷爷“新年好”!
  此稿刊出的时候,杨斌成了新郎官,杨爷爷又多了一个孙媳妇。就像杨爷爷说的:“这三十年,日子过得确实好了。”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年人胆结石不能手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