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里的那些个谓语啥的介词宾语是什么意思思

名词在句子中起重要作用,了解它的作用对掌握句子至关重要。它在句子中有15种作用,如作主语、宾语、表语等。它是句子中最为重要的词。它可以用作:

表示“谁……”或“什么……”,亦即动作的执行者。一般都放在句首。

表示动作的承受者,通常放在及物动词后面。

双宾动词(Dative Verb)后有两个宾语:指人的间接宾语,如:John,children;指物的直接宾语,如fan,stories。

表示主语是谁,成为什么。主语和补语通常指同一个人或同样东西。句子的动词多为系动词(Link Verbs)。补语多放在系动词后面。

对宾语作补充说明,表示它成为什么,被认为如何等等。它和宾语有密切关系,通常紧跟在宾语后面。与之相对,说明主语是谁或成为什么,称为主语的补语。主语的补语和宾语的补语都对另一名词作进一步说明。试比较下面句子:

主语的补语 宾语的补语

6.第1类用法中动词后没有宾语或补语,这种动词称为不及物动词(Intransitive Verbs)。第2类用法中的动词有宾语,这种动词称为及物动词(Transitive Verbs)。第3类用法中动词有两个宾语,这种动词称为双宾动词(Dative Verbs)。第4类用法中,动词后有一个补语,这种动词称为系动词(Lin-king Verbs或Link-verbs)。第5类用法中宾语后还有一个补语,这种动词称为宾补动词(Factitive Verbs)。这些名称有助于说明动词的性质及所要求的结构,值得注意。

表示与介词有关的东西,和介词表示一个较完整的意思。这种宾语一般紧跟在介词后面,它和介词一起构成介词短语。

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表示长度、时间等,在多数情况下前面还有修饰语,如:(each)minute,(next)week.有时也可单独用作状语,如:It lasted hours.He’ll be back Mon-day.

这种名词通常表示时间(长度)、距离、重量、价格等。由于看起来有些像宾语,有人也称它为状宾语(Adverbial Objec-tive)。

是对讲话对象的直接称呼,如上面的John,Sea和Lord.呼语可放在句首,句子中间或末尾。

可用作感叹语,如上面的John,Fire,Mother,它有独立作用,与后面部分有时并无直接关系。

用来修饰后面另一名词,或与另一名词构成合成词,如上面的country,harvest等。

13.所有格形式的定语:

表示“……的”,即后面名词表示的东西属于谁。

14.动名词逻辑上的主语:

表示动名词(如going,getting)的执行者。

15.分词逻辑上的主语:

表示这是谁的情况,如John生病,太阳落山等。

16.(和for连用)不定式逻辑上的主语:

17.最后3类有共同之处。动名词、分词和不定式不是谓语,本来不应有主语,但从意义上说,所表示的动作也有执行者,因此可以有逻辑上的主语(Logical Subject),也有人称作意义上的主语(Sense Subject)。

名词的位置一般根据它的作用来决定。主语一般在谓语的前面,宾语在及物动词的后面等等。这些从上面Ⅵ的例句中可以看出。但有时有一些特殊情况,值得初学者注意。

例如作主语的名词和谓语之间有时可插入其他成分,如定语(1)、状语(2)或插入语(3)。

其他作用的名词也有类似情况。

另外,为了强调、对比等需要,名词可以放在特殊位置,如:

1.主语放在谓语后面:

2.宾语放在谓语前面:

3.补语放在动词前面:

根据在句中的作用,名词可以分为3种情况,称为“格”,即:

1.主格,由主格的代词(I,we,he,she等)代表:谓语的主语:John(He)came.

3.宾格,由宾格的代词(me,us,him,her等)代表:及物动词宾语:I know Mary(her).

不定式意义上的主语:For Henry(him)to do it is good.用作同位语的名词和前面名词的格相同:

九、一个名词和另一名词在数上的一致性

在某些句子中,一个名词和句中另一名词有数上的一致性,如:Jim is a friend of mine.(Jim和friend同为单数)但在某些习惯用法中却有时违反这种一致性,如:

You have the head of ten persons.这里be friends with为习用语,head有抽象意义,因此句子是对的。这里再举一些类似的句子(里面黑体词为主要名词,斜体词为其他名词):

但在指某些具体情况时后面名词要用复数:

在指一般性情况时后面名词用单数:

不可数名词只能用单数,在某些习惯用语中也如此:

十、词与词之间的多种关系

一个句子中的词和另外的词归纳起来有下面12种关系:

1.主语和谓语的关系;

2.意义上的主语与非谓语动词(即动名词、分词及不定式)的关系;

3.及物动词与宾语的关系;

4.双宾动词与其间接宾语及直接宾语的关系;

5.系动词和主语补语的关系;

6.宾补动词和其宾语及补语的关系;

7.被修饰词与修饰语的关系;

8.名词与其同位语的关系;

9.介词与其宾语的关系;

10.并列连词与所连接的两个并列成分之间的关系;

11.从属连词,与它引起的从句,与句子其他部分的3方关系;

现在我们研究一下上面所讲的12个问题:

1)上面涉及27种句子成分,也就是词在句子中的27种不同的语法作用。在1、2、3、5、7、8、9类中各包含两个成分,在4、6、10、11中各包含3个成分。在第12类中只有一个成分。

2)任何一个词在句子中必须至少担任一个句子成分,起一种句法作用。

3)没有一个词在句子中是完全孤立的,它必然和句子中另一个词或另一些词有某种关系。上面清楚说明了这种关系。如果有一个词是谓语动词,必然在某处有它的主语。如果某一词为及物动词,必然在某处有它的宾语。总之,句子成分从不单独存在。在1、2、3、5、8、9六类组合中各有两个成分有这种相互关系。

4)在4、6、10、11四类组合中,有3个成分之间存在相互关系。只要有双宾动词,必然同时也要有间接宾语及直接宾格。反过来也一样,只要有间接宾语,在近处也一定有双宾动词及直接宾语。如果有一并列连词,必然会有两个并列成分,一个在它前面,一个在它后面。

5)必须指出,在27种句子成分中,独立成分是唯一与句子其他部分没有关系的成分,如:

6)一个句子必须具有主语及谓语,除此之外,还可以有一个非谓语动词及其意义上的主语,3、4、5、6类句子中的动词可以是谓语动词或非谓语动词,如:

7)被修饰的词若为名词,其修饰语多为形容词,如:

被修饰语若为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短语、连词乃至是整个句子,其修饰语多为副词,如:

He works(被修饰动词)hard(修饰语副词).

It is very(修饰语副词)easy(被修饰形容词).

8)每个成分的位置多如前面所列位置。主语通常放在谓语动词前面。宾语一般放在及物动词后面。介词常常放在其宾语的前面。但有时也有例外情况,如:

至于7,11,12三类中成分却无一定位置。

9)每个成分不仅可以是单词,也可以是短语,如:

John(单词作主语)came(单词作谓语)yesterday(单词作状语).

He likes(单词作谓语)coffee(单词作宾语).

He is(系动词)angry(单词作补语).

有些成分还可用从句表示,如:

10)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有时在句中可有两种作用,即可担任两个成分,如:

代词是用来代替名词以避免重复的词,如:

在这些句子中,Mary和John重复过多,若使用代词句子就好得多:

从实用观点,代词可以分为5类:

本章中主要讨论人称代词。其他代词将在以后讨论。例如,疑问代词将和疑问副词、疑问形容词一起讨论,因为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样的关系代词将和关系副词、关系形容词一起讨论。

人称代词有3种人称和2个数。I用来代表说话的人,可说是第一人称;you表示谈话的对象,可说是第二人称;he,she,it表示所谈的人或物,为第三人称。I,you(你),he,she,it为单数。we,you(你们),they为复数。

每个人称代词,不管是单数还是复数,都有5种形式:

1)如果是主语,要用主格形式(I,she,it等):

2)如果是宾语,要用宾格形式(me,her,it等):

3)如果是表示所有,要用所有格形式(my,her,its等):

在这种代词前可加own来加以强调,表示某人自己的,而非任何别人的。

4)如果所有格(物主)代词所修饰的名词刚刚提到过,可以用其绝对形式(mine,hers,its等),以避免重复前面的名词,它的意思等于“物主代词+前面刚提过的名词”:

5)如果宾语和主语表示同一人或物,可用自身代词的形式(或称反身代词)(myself,herself,itself等):

这种自身代词也可用来强调前面的名词或代词,这时可称为强调或自身代词:

下面各节将讨论人称代词的某些特别用法。

(可和must等词连用,也指一般人,但欠客气。)

注意:这些代词也可指某些特定的人,如:

注意:them不能这样泛用。

b.“And(Or)+代词”结构:

(你我已经尽了力了。这里our包括了对方)

(your中也包含了他在内)

2.物主代词(所有格代词)

下面句子表明了物主代词各种不同意思:

也可表示作者、拟定者等:

9)He raised his(not the) hands.(用在表示身体部位等的名词前。这时译为汉语时,代词常不译出。)

b.用the代替物主代词的情况:

1)表示说话人客观态度。

2)表示动物身体的一部分:

3)当一名词和一介词连用时,表示身体的一部分(这时不宜用物主代词):

偶尔也有例外情况,如:

4)用在某些习用语中:

c.物主代词被省略的情况:

在某些词组中物主代词可用可不用,意思不变:

有时可用可不用,但意思不同:

d.在下面情况下物主代词不可省略:

e.在和some,most,all等词连用时,根据包括谁来决定用什么代词:

g.在某些习惯用法中,of me,of him这类结构比用物主代词时更多:

One’s own有许多用法,如:

c.表示“甚至……”:

4.物主代词的绝对形式

物主代词绝对形式的用法可以从下面例句中看出:

(用在书信末尾的套语)

注:物主代词不能和指示代词连着用,而应放到of引起的短语中:

(是一些比较文气的说法。)

5.用主格还是用宾格的问题

a.在下面这类句子中,在较文气的语言中用主格,在口语中用宾格:

b.在下面句子中,口语用主格,但宾格则更普遍:

c.两种格都可用,但意思不同:

d.在下面句子中用宾格更好一点:

4)It is her that I saw.(通常在作补语时,用什么格取决于句子主语,但在这里受后面从句的影响,作及物动词saw的宾语,因而用宾格)

e.在口语中,在下面这类句子中两种格可以同时用:

a.当某人或某物既是动作的执行者又是动作的承受者时,可用自身代词作宾语,表示动作的承受者。这样用时,这种代词也称为反身代词(Reflexive Pronouns)。动作的执行者可以由主语或宾语表示:

1)主语为动作的执行者:

(这里自身代词用作动词的宾语)

She looked at herself.(动作承受者的自身代词在这里作介词的宾语)

有些由自身代词构成的介词短语有其特殊的意义:

2)宾语为动作的执行者:

(动作的承受者为不定式 to defend的宾语)

3)动作的执行者由物主代词或名词所有格表示:

4)动作的执行者由one‘s或for one表示:

b.自身代词还可在口语中用来代替普通的人称代词(如I,me,she,her等),使意思更加清楚:

Myself will go.(这类句子很少见,甚至是错误的,自身代词一般不能作主语,应当说: I myself will go.)

c.如果用在介词短语中表示位置,可以用 me,him,her等,而不宜用自身代词:

d.自身代词还可用来对前面的名词或代词加以强调。省掉它全句的意思不受太大的影响,这是和反身代词不同的地方。这样用时也可称作强调代词(Emphasizing Pronouns)。

1)强调代词的意义在不同情况下可有不同意思:

2)强调代词可以强调各个位置的成分:

(这里强调主语John)

(这里强调用作宾语的John)

3)在强调主语时,它可以放在不同位置,紧跟在主语之后的情况最多:

以上三句意思差不多,但下面这句的意思不同:

4)有时用来强调宾语或补语,这类句子虽然不错,但很少见:

It有许多不同的用法,主要有下面几种情况,最常用的是:

a.指前面提到的东西:

(It用在系动词look后面时,可指前面出现的一个名词或形容词。)

b.指句子后部的东西:

It也常代表句子后部的某些词、短语或从句。可用作主语,也可用作宾补动词的宾语:

It is…that…结构:用来对句子的某部分加以强调:

(对原句的宾语me加以强调)

(对原句的介词短语加以强调)

1)作主语,表示天气、时间或距离:

2)作宾语,不代表什么东西,只给句子某种特色,有一些俚语的味道:

b)作介词of或for 的宾语:

3)作主语,代表作主语的另一人称代词,常和系动词和with引出的短语连用:

a)“Who is it?”“It is me. It cannot be John.”‘Is this Mr.Huntington?’‘It is.’(It用来表示一个身份尚不明确的人,译为汉语时常不译出,如上面句子可译为“是谁?”“是我。”“不可能是John。”“是的。”)

What an ass it is!(用在感叹句中,表示鄙视。)真是个大笨蛋!

d.在某些情况下 it可以省略不用。

8.用名词代替代词的情况

名词有时也可用来代表第一、第二或第三人称的代词,来表示某些特定的意义。为了同样目的也可用特别的代词代表普通的代词。

a.一种情况是用名词或名词短语代替第一人称的I或We:

(这里用the present writer代替I,使报导显得更客观,仿佛是第三者所见情况,这时全文要自始至终从第三者的角度叙述,要用he,his等代词代替I,my等代词。)

(为信末套语,在英国用得较多。)

有时可用we代替I,如:

10)口语中谦逊的说法:

b.有些名词或名词短语可用来代替第二人称的 you:

有些代词有特别的意思,如:

c.有些名词或名词短语可用来代替第三人称的代词,表示特殊的意义:

(这样说以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注意)

另外,she或her有时可用来代替船只、电车、汽车、管道、引擎、手表、工具、项链及任何讲话人极感兴趣的东西。

9.似乎多余的人称代词

在口语中有时会用一个似乎多余的代词,放在另一名词的前面或后面。在书面语中这种用法应当避免,例如下面的这些情况:

a.一个名词(或其他东西)后面多余的代词:

b.一个名词(或其他东西)后面的多余代词:

另外注意,代词一般用在它所代替的名词后面,位置不能对调。但在下面这类句子中,代词可以放在它所代替名词的前面,两者的位置可以互换:

I.形容词的用法及位置

形容词有5种用法,10个位置。

1.形容词作定语时通常放在它所修饰的名词前面,被修饰名词可称为主体词(Head-word),形容词和主体词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单一的意思:

2.在某些特殊的组合中,形容词可放在主体词的后面:

B.作补语(表语)的用法

3.和名词一样,形容词也可用在系动词后作补语(表语),修饰主语或说明主语的情况:

如果形容词需要强调而主语又有较长的修饰语,形容词可放在系动词及主语的前面:

如形容词前还有how修饰,也可放在前面:

4.和名词一样,形容词也可用在宾补动词后作宾语的补语,对宾语加以修饰或说明:

如果宾语很长,形容词也可放在动词后面(紧跟动词):

5.有些形容词,常和别的词结合,对主语进行解释,它和主语间常用逗号隔开(这时它带有状语的作用,说明为什么有这种情况):

6.解释性的形容词,也可放在主语后面,这时强调性较弱,它前后都有逗号把它和句子的其他部分隔开:

7.这种形容词放在句末时强调性最强,这时句子的谓语大多为不及物动词,表示一个动作。如果句子短,前面可以不加逗号:

8.解释性形容词一般对主语进行解释,偶尔也用来说明宾语:

9.形容词可用在句首,起独立成分的作用,和句子的任何其他词都没有联系,只对整个句子作某种说明,多和一些其他词结合使用,单独用时较少:


}

。为汉语里的主要语法手段。语序变动,可组成意义不同的词组、句子。按

的排列顺序可分为SVO、SOV、OVS和

按句子中心与受其支配的宾语的关系可分为VO、OV两种。语序是汉语句法结构中的一个主要的

手段,同样的词排列顺序不同,句法结构关系也不同,所表达的意义也有所不同。

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句子六种成分的位置基本是相同的,可以表示为:〔状语〕,(定语)主语 ‖〔状语〕谓语〈补语〉( 定语)宾语。但是在古代汉语中也有和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古代汉语中常用的疑问代词有“谁、孰、何、曷、胡、恶、奚、安、焉”等,可用于问人、问事、问地点。先秦汉语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必须放在

例:寡人将谁朝而可?(《战国策·燕策》)

盗者孰谓?谓阳虎也。(《公羊传·定公元年》)

大王来何操?(《史记·项羽本纪》)

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

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

如果动词前有能愿动词,

也应放在能愿动词之前。例: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三年》)

的时候,也应放在介词之前。例: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贾谊·论积贮疏》)

许子奚为不自织?(《孟子·滕文公上》)

何以战?(《左传·庄公十年》)

学恶乎始,恶乎终?(《荀子·劝学》)

而今安在哉?(苏轼《前赤壁赋》)

(二)否定句代词作宾语:

这种句式需要同时具有两个条件:1、句子必须是否定句,必须有表示否定的副词或代词“不、未、无(毋)、莫”等。2、宾语必须是代词。例:

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论语·卫灵公》)

主贤明,能听汝;不明,将不汝听。(《韩非子·外储说下》)

愿,吾爱之,不吾叛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今郑人贪赖其田,而不我与,我若求之,其与我乎?(《左传·昭公十二年》)

不我知者,谓我士也骄。(《诗经·魏风·园有桃》)

居则曰:“不吾知也。”(《论语·先进》)

如果动词前有能愿动词,代词宾语也应放在能愿动词之前。例: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魏风·硕鼠》)

晋君之惠也,未之敢忘。(《国语·晋语》)

否定句代词作宾语要求不如疑问代词作宾语时严格,因而同时满足了以上两个条件代词宾语也可以不前置,先秦汉语中两种格式都有出现。例: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有事而不告我,必不捷矣。(《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汉果不击我。(《汉书·赵充国传》)

(三)宾语用代词复指:

古代汉语中为了强调宾语,使宾语前置以后,还可以借助

“是、之”复指前置的宾语。句子格式为:宾语 + 是(之)+

。例: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惠之至也。(左传·僖公十五年)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左传·僖公五年》)

晋居深山,戎狄之与邻。(《左传·僖公十五年》)

秉国之均,四方是维。(《诗经·小雅·节南山》)

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于求之问。(《论语·先进》)

求!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

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左传·僖公四年》)

愎谏,违卜,固败是求,又何逃焉?(《左传·僖公十五年》)

寡人其君是恶,其民何罪?(《国语·晋语》)

宾语用代词复指的格式中,还可以在宾语之前加“唯(惟)”,形成“为……是(之)……”的固定格式,强调宾语的作用很明显。

率师以来,唯敌是求。(《左传·宣公十二年》)

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左传·成公十三年》)

当臣持竿临河时,心无杂虑,惟鱼之念。(《列子·汤问》)

,唯余马首是瞻。(《左传·襄公十四年》)

“何”作定语的定中结构短语,那么复指的

一般用“之”。例: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隐公元年》)

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列子·说符)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商君书·更法》)

如果前置的宾语是代词,有两种方法:1、沿用原来格式,复指的代词只用“之”。例: “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乎?(《左传·宣公二年》)

语曰“唇亡则齿寒”,其斯之谓与?(《谷梁传·僖公二年》)

故事求远而失近,广藏而狭弃,斯之谓也。(《新语·资质》)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2、不用复指代词,直接把代词“是”放在谓语动词之前。例:维叶莫莫,是刈是濩。(《诗经·周南·葛覃》)

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往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左传·僖公四年》)

(四)强调介词的宾语:

除了以上三种情况外,古代汉语中再强调介词的宾语时,也常把其宾语放在介词的前面。尤其是介词“以”的宾语。例:《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楚军喊杀声震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史记·项羽本纪》)

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左传·僖公四年》)

若晋军朝以入,则婢子夕以死;夕以入,则朝以死。(《左传·僖公十五年》)

侨闻之,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左传·昭公元年》)

除了强调介词“以”的宾语而使之前置以外,其他一些介词有时也具有相同的做法。例:日居月诸,东方自出。(《诗经·邶风·日月》)

其一二父兄惧坠宗主,私族于谋而立长亲。(《左传·昭公十九年》)

启乃淫溢康乐,野于饮食。(《墨子·非乐上》)

的情况是不用复指代词,直接把代词宾语放在动词之前,这个代词宾语一般只限于“是”,其它代词不多见,例:

而不复,寡人是问。(《左转·齐桓公伐楚》)

主语在前谓语在后是现代汉语的常规句式,但在古代汉语中有

的现象,主要表示感叹或疑问语气。 (一)表示感叹语气。例: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汤问》)

败矣,子所使求马者!(《列子·说符》)

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史记·鲁仲连列传》)

大哉,尧之为君!(《论语·泰伯》)

宜乎,百姓之谓我为爱也!(《孟子·梁惠王上》)

(二)表示疑问语气。例:子也,言伐莒者?(《吕氏春秋·重言》)

何哉,君所谓逾者?(孟子·梁惠王上)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1.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

2.用之.“中心词+之+后置定语”的形式。如:“其嵌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

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钴姆潭西小丘记》)

3.用“者”又用“之”。“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

也是一种很常见的语序。壮语后置的情况:1、含有介词“于”的

作状语;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2、含有介词“以”的介宾短语作状语;例:具告以事。(《

3、含有介词“乎”的介宾短语作状语;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

4、还有的句子省略了介词并且把状语后置;例如:《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一、 如何理解语法的抽象性、生成性?语法是语言的构造规则。世界上任何语言都是有语法的,哪怕是最原始的语言也是如此,没有语法的语言是不存在的。语法具有抽象性和生成性两种最基本的特征。

抽象性是语法的第一个基本特征。具体的句子是无限的,而语法规则却是有限的。换句话说,从成千上万个具体的个别的句法结构中可以归纳出一些

"一张纸/两支笔/三匹马/四碗饭/五辆公共汽车……"可以归纳出"数词+量词+名词"组合成的偏正关系的规则。各种语法规则的聚合就形成了语法。因此,语法的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抽象性"。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法规则就象是数学公式,公式的数目是有限的,但是当填入不同的数字时,就可以得出不同的结果来。因此,词语必须一个一个地学习,而语法规则却可以一套一套地学习。

抽象的语法规则表现在人们说话的话语中,储存在人们的大脑里,它是客观存在的。

生成性是语法的第二个基本特征。语法表现为一系列的规则,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有限的规则造出无数合法的句子来。这就表现为语法无限的生成性。语法规则的生成性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

二、 汉语语法的民族性表现在哪里?

,而且社会属性是它的本质属性。社会属性的集中表现就是它的民族性。

不象印欧语那样,有明显的形态变化,但是汉语不是没有语法,而是比较隐蔽。

的语法就好像一条基本上在地面上流着的明河,人们可以一目了然;汉语语法却不然,它就象一条基本上在底下流着的暗河,虽然有时候也会冒出几个泉眼,有时候也会有一小段明河,但是总的来讲,它是相当隐蔽的。所以我们要用更加先进的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它、发现它。

三、 什么叫语法上的"递归性"?请举例说明。

,是从数学中借来的术语,语法上的"

"是指各种语法结构的关系是有限的,但是在语言单位的组合过程中,可以反复无限地使用这些有限的规则。例如:名词前边加定语构成偏正结构,再以偏正结构作中心语(即替换中心名词)前边加定语,构成扩展的偏正结构。从理论上讲,可以无限制的替换扩展下去,句法结构因此由简单变得复杂,以满足表达的需要。例如:他去。

四、 什么叫"组合关系"?什么叫"聚合关系"?试举例说明。

词语跟词语发生横向的结构关系,这就叫做"组合关系"。例如:我读书/他看报/。其中"读"和"书";"看"和"报"之间是述宾的

;"我"和"读书";"他"和"看报"之间是主谓的组合关系。按照这样的组合关系还可以造出很多类似的结构来。

可以相互替换的词语语法功能如果相同,他们就形成了某种类聚,这就叫做"

"。例如上面的句子中"我"和"他"之间是聚合关系;"读"和"看"、"书"和"报"之间也是聚合关系。

五、 汉语语法的总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汉语语法四个主要特点。

语言中用来表示语法关系、表现

有多种多样,重要的有:形态变化、词序变化、虚词运用等等。有的语言偏重于形态变化,例如法语、俄语;有的语言偏重于词序变化和虚词运用,例如汉语。汉语的特点是在跟

的比较中表现出来的。它的总特点是:不依赖于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而主要借助于语序、虚词等其他的语法手段来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这一总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语序的变化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起重大影响。例如:"名词+动词/形容词"构成"

",词序一变化,"动词+名词"就构成了"

","形容词+名词"就构成了偏正结构。例如:我们同意(主谓关系)--同意我们(述宾关系)衣服干净(主谓关系)--干净衣服(偏正关系)

汉语里的虚词十分丰富,作用也特别的重要。例如:某些句法结构有没有虚词,结构关系和语义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如"爸爸妈妈"和"爸爸的妈妈"意思不同。

3、 语词类跟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里,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简单的对应关系。但是在汉语里,词类跟句法成分之间的关系就比较复杂,除了副词只能做状语,属于一对一之外,其余的都是一对多,即一种词类可以做多种句法成分。例如:名词主要做主语宾语,但有时也可以做定语、谓语等。

4、短语的结构跟句子的结构以及词的结构基本一致。例如:

结构类型 短语 词 句子

联合 哥哥弟弟 兄弟 团结,团结,在团结。

偏正 牛皮箱子 皮箱 伟大的人民!

述宾 管理家务 管家 欢迎新同学。

述补 说得明白 说明 高兴得跳起来。

主谓 年纪轻 年轻 我们上课。

六、 请以"不怕辣"、"辣不怕"和"怕不辣"为例,说明汉语语法语序变化的特点。

"不怕辣"、"辣不怕"和"怕不辣"三个词:不、怕、辣,排列的语序不同,其结构关系分别是:

、述宾结构。其语义程度越来越深,其中和

有很大关系。"不怕辣"就有被动的承受,"辣不怕"动来承受"辣",因为这里的话题是明白的。"怕不辣"是"怕"的结果。

、动词的排列方法一共有六种,以下以S代表主词(主语)、V代表动词(谓语)、O代表受词(宾语),依照最常使用的语序到最少使用的排列:

SOV─像日语、韩语、

语使用SOV语序也是可被接受的用法,纵然在

中,SVO语序比较常用,详情请见逻辑语文法;在汉语中也有这样的语序(如“把”字句);另外拉丁语这个基本上语序自由的语言也最常用这种顺序,纵然六种语序皆可,德语、

以SOV做为次要语序(用于子句从句当中),而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等在受词为代名词时也使用SOV语序。值得注意的是,学语中的幼儿,在三岁前都是用SOV,而全球的手语都不约而同地是采用SOV的。

OSV─像Xavante语,萨丁尼亚人讲意大利语时经常使用此语序,英语(尤其电影《

》角色尤达讲的英语更是如此)、汉语(主要和话题优先有关)和人造语言

有时也使用此语序。汉语的

OVS─像Hixkaryana语,人造语言克林贡语等,这种语序最少被人类

所使用,许多SVO语序语言的被动式即为OVS(但汉语例外)。德语和

在主句只有一个动词时其语序可视为SVO,但是在主句有两个以上的动词或者是从句时为SOV,关于这两种语言的语法请参见

使用SOV语序和使用SVO语序的语言占了全球所有语言比例的75%以上(根据日语版

,使用SOV语序的语言占了全球语言的45%,使用SVO语序的语言占了全球语言的35%,使用VSO语序的语言占了全球语言的18%)

另一方面,SOV语序(和其他语序为宾语先于谓语的语言)语言倾向于将形容词放在名词前面,此类顺序称之为中心语后置;VSO语序(和其他语序为谓语先于宾语的语言)语言则正好相反,倾向于将形容词放在名词后面;此类顺序称之为中心语前置,但是对于SVO语序的语言而言,中心语后置和中心语前置的安排都是常见的

一、 有人说,汉语没有语法只有修辞,你同意这一说法吗?

这种说法不正确。任何一种自然语言都有其自身的语法构造。汉语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语言,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善,所以它不可能没有自己的语法。它的语法构造比之

来讲,显得更加隐蔽,更加难于把握。任何一种语言在运用过程中又是不可能没有修辞的,所以有修辞也是我们汉语成熟的一个标志。

二、有人认为:汉语语法是一种"意合语法",谈谈你的看法。

由于印欧语是有形态变化的,如有表示数、格、时、体、态、性等的形态,因此印欧语有明显的以形统意的特点,强调语法成分的形式分布。看到了语法形式,就可以说明语法关系。而汉语的语法没有明显的形式标志,于是在汉语的语流中,语言单位、成分之间结合往往显得比较松散,移动自由,往往以意治形,即所谓的

。比如:"木头桌子"可以是偏正结构,也可以是联合结构,其中没有形式标志,需凭上下文来判断语义。又比如汉语

比较松散,主谓之间可以停顿,主语也可以省略。"我没有看第一本""第一本我没有看""我第一本没有看"三句话四块语言单位在不影响语义表达的情况下排列显得松散自由。但实际上表意还是不同的。

三、关于汉语语法总特点的流行说法是:"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的立场上,拿印欧语来看汉语,这样就不免得出"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实际上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语法表现形式,特点也是和其他语言比较得来的,还有许多语言没有研究,所以这种说法有失偏颇。如果站在我们的立场上也可说印欧语缺乏语序、虚词等的说法。这种表达显然是不合适的。

例如汉语有特殊的助词系统,如体助词(着、了、过)、语气助词(的、吗、啊)都是英语没有的。汉语较少形态变化,所以往往靠严格的语序和虚词来表现

。比如在短语里,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定语在前,名词中心语在后,语序表示意义。"树叶绿"是

,"绿树叶"是偏正结构,意思不同。一些虚词表示主从关系,如"的、地、得";一些虚词表示

,如"和、同、也"。它们成为短语的结构标志,具有重要的代表性。

}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专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主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