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小学生预习习惯培养论文语文课前预习的习惯

让梦想飞翔的地方——邓俐华工作站
当前位置:&&&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
上传: 帅建权 &&&&更新时间: 5:29:28
培养小学生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一、小学语文课前预习必要性 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学生大多是小商小贩的子女,家庭背景各不相同,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关注小学语文课前预习已成为我校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预习水平,是大有裨益的。在实际教学中,通过&预习&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重视预习中的个体差异,强化训练,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不失为一个良策。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好方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动了天君(指大脑),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这是对预习重要性的精辟阐述。 二、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内涵 1、预习是一种铺垫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自一起去留学/转载请保留出处。 预习是了解课文的阶段。其实质在于把学生引导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之上,提高他们学习课文的起点,从而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为高质量的教和学打好基础。一方面预习不能是&浮光掠影&的,另一方面又不必都要求&水落石出&,适度是其关键。 2、预习是一种预测 对于教师而言,预习具有洞察性,它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也应看作备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类似文章中的&过渡段&,教师应十分重视预习过程中的信息反馈,以便恰当调整教学方案,取得较好效果。而在&明白&学生,通过预习,初知概貌,生出疑问。&测量&出自己知识的深浅,认识到课文难点之所在,然后再去学习课文,其积极意义是很明显的。 3、预习是一种自练。 预习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个阅读和独立思维的机会,一般说来,它是学生根据一定的预习要求进行自己练习的过程。这种自练,从近期目的看,是为学习具体课文作铺垫;从长远目的看,它是在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独立撷取、驾驶知识等能力&&因为这种自练本身是在&尝试了解&课文,只要没有忘记启迪心智方面的训练要求,是很有利于培养&会&的能力的。 三、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方法 很多学生不懂得如何预习,认为预习只是读读生字、课文而已,达不到预习的目的。教师加强课前预习指导,才能实现预期的效果。 学生年级不同,预习的方法也不同。先谈一谈低年级如何预习。 教师从一年级起就应注意教给小学生自主预习的方法,培养其自主预习的习惯,这个习惯应在课内培养,到中年级再逐步放到课前。在教学中,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精神和小学语文教科书课文前对小学生提出的预习要求,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校摸索出一种简易、实用的预习方法。这种方法用口诀的形式概括出来。口诀如下: 一画段,二画圈, 三画需认字,四画翘舌音, 五画疑难处,六画好词句。 这个口诀称为&六画读书预习法&。(其中前&四画&在一年级开始学习使用,&五画、六画&在二年级开始学习使用)其含义是:&一画段&即让学生预习一篇课文前,先让学生用笔在课文每个自然段前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序号。这个小序号的标画看似简单,其实在小学生标画的过程中,对文章就有了一种感性认识,知道一篇文章是由许多个自然段构成,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便于操作。&二画圈&即学生在完成&一画段&后,对照课后生字表中需要&学会&的生字,在课文中用&o&画出,这样用&o&一画就使学生明确了哪是要求&学会&的,哪是要求&会认&的。&三画需认字&就是画完要求&学会&的生字后,再对照可后要求&会认&的生字,用&v&在课文中画出,以区别要求&学会&的字。&四画翘舌音&,就是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把含翘舌音的音节用&-&在其下面画出来,以利于正确的读书。&五画疑难处&就是指学生在完成上面画法之后,再读课文的过程中,对不明白的地方用&?&再其右边画出。读完课文后对疑难问题或查字典,或问同学、老师,或交流讨论解决。&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方有所得。长此以往,真正养成了&一边读一边想&的好习惯。&六画好词句&就是指学生再读课文的过程中,可以帮助自己正确、快速的理解课文等。老师就要求教给学生用波浪线&~~&画出。这为培养学生&自能读书&奠定了坚实的一步! 那么中高年级怎么预习呢? (一)读课文 要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解课文大意。要做到这点,首先要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读正确,然后利用工具书,弄清字词的音、形、义。当&一字多意&、&一词多意&的时候,要结合上下文想一想:课文中的这个字词应当选哪一种。 (二)搜集资料 1、关于作者 新课标要求&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有些课文出自于大家之手,预习时可以利用手边的资料,网络工具对作者的生平以及代表作品有个了解。这可以比较好的帮助同学理解课文的有关内容。 2、关于背景 新课标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作为高年级的同学,应当有能力了解一些课文的历史背景,如:《金色的鱼钩》《负荆请罪》《将相和》《詹天佑》《草船借箭》等感受经典,只有搜集并查阅相关的图片、数据、光碟、文字资料,才会对课文所涉及到的历史有一个了解,才会在课堂上更易理解老师的讲授。 (三)理清脉络 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知识已有一定积淀,读了课文后需要进行一些思考,可以从这几方面: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的? 3、按照文章的写作顺序,我们可以将全文分为哪几段? 4、用一句话概括每一段的段意。 段意的概括根据文章的写法有这样几种: a、摘抄法。相关段落如果在写法上采用的是&段首概括&法、&总&&分&&总&、&总&&分&、&分&&总&的方式,就可以采用这种概括方式。 b、取主舍次法。一段中有几层意思,对最重要的一层作为概括段落大意的重点。 c、综合法。就是围绕文章的中心进行概括。 d、合并法。如《桂林山水》 (四)做批注 学习语文主要是品读。品读在预习中是最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品读含义深刻的,优美的句子或段落,从中思考作者写这篇文章赞扬了什么,批评了什么?向我们揭示了什么道理。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把自己欣赏的字、词、句,哪怕是一个标点的使用好处,都可以用简洁的文字批注在书的空白处。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字、词、句、标点来表达中心思想的。最后再综合起来,想想整篇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写作特点。这样不仅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而且长期坚持下去,探索能力会逐步提高。 &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
  著名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正所谓观念变,行动就变;行动变,习惯就变;习惯变,性格就变;性格变,命运就变;命运变,人的一生就改变。
  法国作家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追求好的习惯。&的确,行为习惯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习惯犹如一把雕刻刀,人的许多品性都是它的作品。
  让我们共同努力,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好习惯陪伴孩子们徐徐前行,进而成就孩子们美好的人生!您的位置: &
浅谈小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
优质期刊推荐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案例_中华文本库
第1页/共4页
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案例
郑家中心小学
在这些年的高年级教学中,我认为学好一门学科最主要的就是预习。预习是一种课前自学,没有课前认真的预习就会牺牲的是时间和精力。踏踏实实预习了才知道学习的难点、重点是什么,不懂的地方在哪里,做到心中有数,听讲才能主动,才能容易与代课老师产生共鸣,配合默契,积极主动地学习。达到一定的效果。六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汉字,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和理解能力,也学会使用了工具书。预习已经能达到一定的效果了。
郑文奇是我们班里的后进生,以前学习啦啦踏踏的,学习成绩却怎么也不长进。追究其问题所在原因很多,但其中反映一点问题就是该生长期形成一个很差的习惯:不喜欢也没习惯课前预习,上课稀里糊涂的,没有重难点之分,囫囵吞枣。对课文内容不熟悉,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也没有制定合理的学习方法,课文的很多都不去课前解决。长此以往,越积越多造成知识不消化,产生厌学情绪。
郑博是我们班的语文课代表,学习年年名列前茅,平时观察得知,郑博在学习中很重视课前的预习,常常做到有备无患,课前的问题课前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勾勒出来,课上认真听课。
第1页/共4页
寻找更多 ""您的位置: &
小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
优质期刊推荐浅议小学生语文课预习习惯的培养--《中国校外教育》2016年20期
浅议小学生语文课预习习惯的培养
【摘要】:预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终身受益。语文教师应该加强学法指导,指导学生会预习、常预习、勤于预习,养成预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单位】:
【分类号】:G623.2【正文快照】: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前预习,能够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小学生限于心智发育等方面的局限性,随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林雪真;;[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3年21期
隋旺波;;[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4年06期
林振辉;;[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4年09期
罗曦;;[J];成才之路;2008年31期
苗玉荣;;[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09年10期
李景伟;;[J];新课程(中);2011年09期
刘晶晶;;[J];科技视界;2014年14期
张磊;;[J];学子(教育新理念);2014年13期
吴夏莉;郑东辉;;[J];当代教育科学;2014年08期
佟立红;;[J];祖国;201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庞明蓉;;[A];2013年3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马晓娟;;[A];2014年7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王占勇;;[A];2014年4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张龙;;[A];2014年6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李欣;;[A];2014年5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刘丽梅;;[A];2014年6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低段语文预习习惯结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