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帮助学生建立起千克,克,吨等质量效应3帮助技工单位的概念

《吨的认识》 教学反思
&& 《吨的认识》 教学反思范文
《吨的认识》 教学反思
本文由公文易网()编辑 tk 精心整理,可为2017年写作与“动物,学生,单位,质量,物体”有关的文章提供参考,需要更多范文资料请进
栏目,我们为您准备了更丰富实用的最新资料,或从右侧的搜索框重新搜索,会有更多发现。
《吨的认识》教学的对象是三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然而“吨”这个非常大的质量单位,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何将“吨”这个抽象的概念,以具体、形象、可直接感知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如何让学生体验“1吨”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虽然学生已学习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对质量单位有一定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也许见到过“吨”,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只凭观察得到,再说像“吨”这么大的质量单位,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更谈不上有什么体验。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1吨”到底有多重,我先让每位学生轮流抱一抱一袋10千克的大米,说说感觉,再选一位班中的“大力士”来抱一抱一次能抱几袋大米,然后推算100袋这样的大米重1000千克既“1吨”;再让学生做游戏,同桌互相抱一抱,说说感受,如抱两、三位同学又有什么感觉呢?按三年级学生每人25千克计算,全班40位同学约重1吨,并让40同学起立、一起跳一跳,体验1吨物体落地的感觉;然后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重约1吨重?(如2头牛、10头猪、200只鸭、电梯的载重量等)。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中,借助100袋大米、全班同学总重量、2头牛等具体的实物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表象。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学习。然后,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用所学“吨”的知识解决小动物的“过桥问题”、“货车、电梯的载重量”、“多少物体的重量约1吨”、“哪些物体的质量要用吨作单位”、“估计一些大动物的质量”等,使学生体验到“吨”的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学习“吨”的知识能解决许多生活实际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但有的学生对“千克”、“克”的质量的表象还不清晰,对以“吨”为单位的物体质量的估计就有些离谱。因此,我进一步总结:手能拖起的物品通常以“克”为单位,需要背的、抱的、扛得、自行车、电动车运的物品通常以“千克”为单位,需要汽车、火车、轮船运的物品以及非常庞大的动物通常以“吨”为单位。这样大部分学生很好的掌握了本课内容。
更多相关文章
关键词搜索:
您还可以返回
栏目浏览更多相关范文。
(日 责任编辑:tk)
栏目查看更多相关文章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文档分类: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
下载前请先预览,预览内容跟原文是一样的,在线预览图片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进度条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第3单元
千克、克、吨.doc
文档介绍:
第三单元千克、克、吨一、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吨,了解1千克、1克、1吨有多重,了解用秤可以称物体的轻重。2、掌握千克,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3、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感受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二、单元教学重点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2、建立1吨的概念。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三、单元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四、课时安排共4课时有多重1课时1吨有多重1课时练习四2课时第1课时有多重(认识千克、克)一、教学内容课本P18-20页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三、教学重点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四、教学过程(一)设情景,感知轻重。1、游戏导入。教师请三位学生做“背一背”的游戏。2、实践体验。教师再请学生掂一掂桌上或带来的物体,感受物体的轻重并互相说一说。(二)实践体验,建立概念。1、认识称教师先让学生说说要知道物体到底有多重,可以怎么办。再让学生说说看到过哪些称,教师出示各种称的挂图或实物。2、建立千克的质量概念。(1)称一称:请学生用台秤或弹簧称称一下两袋盐的质量,感知1千克。(2)掂一掂:请学生掂一掂两袋盐的质量,感受1千克。(3)估一估:请学生拿一个塑料袋装苹果,再掂一掂,估计一下大约几个苹果是1千克,然后再称一称,互相说说1千克苹果大约有几个。(4)找一找:请学生在组内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质量也大约是1千克,并称一称,掂一掂。(5)猜一猜:1千克棉花和1千克铁哪个重。(6)拎一拎:让学生拎2千克的大米,感受2千克的质量。(7)说一说:让学生说说以千克为单位的生活中熟悉的物品。(8)小结:生活中常用千克做单位表示物体有多重。3、建立克的质量概念参照千克的教学过程,先让学生感受建立比千克要小的质量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通过称一称、掂一掂、找一找、说一说等实践活动,感受和建立克的质量概念。称物体质量时,教师可以用天平帮助学生称,主要应让学生感受到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并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常看到的以克为单位的物品。4、单位换算(1)让学生通过称一称、算一算等活动,理解1千克=1000克。如可以通过称2袋500克的盐,也可以称5袋200克的米等活动。(2)“kg”表示“千克”,用“g”表示“克”,并让学生说说在哪儿看见过这种符号。(三)巩固练习,实践活动。1、做练一练第1、2题(教材第20页)2、填单位练习:一个乒乓球重1();一袋洗衣粉重1()一管牙膏重100();一只鸡重2();一个小朋友重23()。板书:有多重1千克=1000克(四)小结本节课主要学到了什么?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五)作业布置教学反思第2课时一吨有多重(认识吨)教学内容课本P21-22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2、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教学重、难点1、建立1吨的概念。2、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教学过程一、猜一猜:请同学们猜一猜大象的质量,引出质量单位“吨”。二、看一看,算一算:出示:一桶油重100kg,10桶油重1吨。一头牛重350kg,3头牛大约重1吨。一袋面粉重50kg,20袋面粉重1吨。小朋友每人大约重25kg,40人大约重1吨。得出:1吨=1000千克1t=1000kg三、说一说:先看一看书上的图,说说图意,第一幅图是这座桥最多能承受“50吨”的质量。再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单位要用吨。四、练一练:1、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再让学生同桌间相互说说思考的方法。2、第2题:先请学生讲讲比较的方法,即先将单位换算成相同的单位再比较大小。再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第3题:联系生活中的实际物体填合适的单位,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建立千克、克、吨的质量概念。教学时,先让学生填一填,再同桌议一议,然后全班交流。五、数学故事(1)估算。刚才同学们听了“曹冲称象”的故事,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曹冲称了几次才称完?(挂图或多媒体出示)船上的石头称了8次才称完,记录表如下:第几次质量/kg你知道这头大象有多重吗?请看一1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
文件大小:0 KB
下载次数:《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1页 第第7页。教材编写特点 :联系现实生活选材,向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数学内容。倡导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给学生的学习留有较大的探索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经验来构建知识。加强估算与解决问题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与综合,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知结构。充分发挥数学文化的作用,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 实践活动,特色鲜明。活动与练习形式多样。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确定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要注意全面体现教学目标,既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从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还要使学生的情感与态度不断地得到发展1,在实际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初步建立克 、千克 的概念;2 通过实践、观察和推算,认识1吨,初步建立吨的概念;3 知道吨、千克、可的实际意义及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4,培养学生操作实践能力。知识目标: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千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能力目标: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和互相合作学习的能力。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解决方法:为学生创造充分的感受、体验的机会。教材分析:克 、千克、吨是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第一次认识质量单位,主要为后面的解决问题做准备。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还是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而且质量单位不象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学生可以很方便的用自己的尺子去量物体的长度,不能靠观察得到,因此使学生初步建立质量的观念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所以教科书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学习内容的特点,采用以实际感受为只要形式来构建只哦市的教学模式。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 、想一想、说一说的系列活动来逐步建立质量及 质量单位的概念。首先教科书设计了一个主题图,用生动的日常生活场景和人物的对话引起学生对质量及质量单位的兴趣。这里出现的质量单位有克 、千克、吨。让学生感受质量单位认识的重要性和学习质量单位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学习的欲望,营造学习的良好氛围。主题图以图中创设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对质量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验作用于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是生活中重要而又应用广泛的计量单位。教材在主题图后介绍了常用的称量工具,强调计量单位和计量工具的联系。这里没用&轻重&来代替质量一词,就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生活经验来理解所学内容,这也是有学生的认知特点决定的,意在扩大学生的视野,了解各种不同的称量工具及常规用途。例1认识克。 重点设计了&认识&&体验&&归纳&&应用&四个环节,构建本单元的一种简单的建构模式。首先通过教材的介绍和天平称盐让学生认识克,再通过掂一掂的体验加深学生对克的认识,通过简单的归纳以后,用盘秤称东西的方式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例2认识千克。 编排与例1基本相似,但教材启用了&500克+500克=1千克&的方式,沟通克与千克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知结构。另外在体验的方式上增加了一个&称一称&的方式,强化学生对千克的体验。考虑到一些学校的条件有限,教材把称体重放在课堂活动中,突出这个体验的选择性。例3认识吨。用类推的方式认识吨。这是因为吨这个单位太大了,没有办法进行直观体验。教材还用简单的应用突出吨与千克的换算,加深学生对吨的理解根据我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我觉的应重于以下几方面的思考:一、 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和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 例2认识千克。 编排与例1基本相似,但教材启用了&500克+500克=1千克&的方式,沟通克与千克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知结构。另外在体验的方式上增加了一个&称一称&的方式,强化学生对千克的体验。考虑到一些学校的条件有限,教材把称体重放在课堂活动中,突出这个体验的选择性。例3认识吨。用类推的方式认识吨。这是因为吨这个单位太大了,没有办法进行直观体验。教材还用简单的应用突出吨与千克的换算,加深学生对吨的理解根据我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我觉的应重于以下几方面的思考:一、 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和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
谈起对作文教学的热情,相信很少有老师或学生会对教材中的习作训练动情的。究其原因,我觉得用“过时”二字来概括大概也不算过分之言。因为翻开教材,映入我们眼帘的总是数十年如一日的那几个题目,诸如《暑假中的一件事》、《我尊敬的人》、《好——》、《一件难忘的事》等等。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写作本身就是一种艰苦卓绝的脑力劳动,而学生的写作欲望能否被激发出来,与作文题目的设置有着密切的关联。这样的题目,且不说它内容宽泛,无从下手,单是从立意上看,这一味地求善求美的主题已经远远地脱离了如今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2.编制选课指导手册,在选课前及时提供给学生。选课指导手册一般包括以下几个要素:高中课程结构介绍、学分的分配与获得、选课程序和课程说明(主要包括课程名称、代码、课程内容简介、适合的学习对象、有无选修课的要求和任课教师介绍等)。3.做好选课前的动员工作,让教师、学生和家长充分参与进来,充分了解高中课程方案及其核心精神。4.信息技术教师在上课时,凡涉及选修课程某一模块的知识,要顺便对该门选修课作适当介绍,让学生了解该门课的开设目标、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激发学生选修该门课的兴趣和积极性。克和千克创新新教案-海文库
全站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管理学
克和千克创新新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方案教材分析:《克和千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本节课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质量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学情分析: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为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教师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游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去发现,获取新知,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创造良好的基础。知识与技能:1p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掂一掂、称一称p比一比 量一量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意识。重点:认识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难点: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教法:在本届课中,我恰当利用创设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我是通过让学生经历看一看,掂一掂、称一称p比一比 ,量一量,估一估,称一称,说一说等活动,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体验轻重。(环节目标 :唤醒学生经验,从生活中开始提取学习资料)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一只手托起一本书一只手托起一个乒乓球。请学生说说相比之下在感觉上有什么不同? 师:看来物品有轻有重,(板书轻 重)我们把物体的轻重叫做物体的质量(板书质量)。那怎样才能准确知道物体到底有多重呢?(可以用秤称)二、认识秤,揭示课题。(环节目标:拉近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并从生活中提取质量单位,做好正式学习的铺垫。)师: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出示课本p86 秤的图片。用秤可以知道物体的质量,课前老师让小朋友们调查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的质量,谁来汇报?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克和千克” 板书:克和千克三、认识“千克”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环节目标:认识千克,感受1千克,初步估量1千克和几千克。会使用盘秤称重。)1、认一认,学看盘秤。(板书千克 kg)2、称一称,用盘秤找重1千克的物品。3、掂一掂,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1)掂一掂,1千克重的物品(2袋500g盐)(2)掂一掂,比1千克重和1千克轻的物品。(3)数一数,1千克苹果大约有(
)个,1千克果冻大约有有(
)瓶矿泉水约重1千克。估一估,学生自己的书包有多重并验证。概念体会比较轻的物体用克做单位更加合适。)1p掂一掂,说一说,感受1克。导入克(板书
g )(1)掂一掂,1克重的物品(2分硬币,1克的砝码)(2)说一说,自己身边大约重1克的物品。2p估一估,称一称,建立几克的表象。(1) 估一支铅笔,一本练习本,一本数学书,大约有多重并验证。(2) 学生估计自己的橡皮等大约有多重?3p掂一掂1克的物品和1千克的物品,谈感受。五、认识千克与克的关系。(环节目标:知道1千克=1000克。)
1p算一算,一包盐重500克。2包呢?(1000克)
2p称一称,2包盐重几千克?(1千克)3p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1千克=1000克)4p议一议,什么情况下用千克做单位合适?什么情况下用克合适?六、解决问题。(环节目标:巩固所学)1p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一个乒乓球约重3(
)。小胖今年七岁,约重28(
)一个苹果约重150(
)一个鸡蛋约重60(
)一个篮球约重450(
)一包方便面重100(
)2p判断:(1)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2)小刚今年八岁,体重约30克(
)(3)一本数学课本约重200千克(
)(4)一只鸭子约重4克(
)(5) 一袋洗衣粉重500千克。(
)(6)5000克=5千克。 (
3p在○里填上<>或=50克 ○ 500千克
800克 ○ 8千克600克 ○ 700千克
1千克 ○ 1000克七p小结:(整理所学知识)想一想,通过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板书:
太重1000克=1千克
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教学反思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概念。但是教材呈现给我 们的是一个静态的知识,它所创设的情境有些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在备课时,我们教师要吃透 教材的编写意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找准“知识的最近生 长区”,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本节课中,我先让学生交流平时购物中的一些发现,学生学 会了认识商品的质量标注,从而感受到克和千克的知识是真实的,是亲切的,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为学生学数学建立了充足的信心。一、用活教材,诱发学习的动机我在设计教学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抛弃了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将教材知识与 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寓数学知识于学生课堂实践的活动中。 1、拿出一本数学教课书,和一只笔,提问:哪个重一些?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掂一掂”,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激发学生投入到对知识的追求和探索中去,这样学起来就很轻松了。二、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地给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学生 通过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的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我想这样可以活跃死气沉沉的课堂气 氛,改变一下单调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 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 中探索获取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形成了克和千克的表象认识。学生 通过大量的操作:称一称2分硬币、数学书、1千克重的食盐、书包等,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是 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学生由最初的表象“1克很轻”、“1千克有点重”逐步发展到用盘称 称物品、估测物品、认识物品的质量,这些生活中的数学不是由教师教的,而是孩子们自己体验 到的,并形成了一定的技能,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三、拓宽学生体验的自由空间学生们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如果仅仅停留在“1个2分硬币重1克”、“两袋盐重1千克”的认识上, 是远远不够的。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学生学习的潜能,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拓宽学生 的体验空间。在本节课中,在学生称了2分硬币,又称了数学书、文具盒等不足1千克重的物品 后,我又引导他们分小组称了称超过1千克重的物品。在交流知识的过程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同 学们体会到:同是1千克重的物品,有的体积大,有的体积小,从而拓宽了学生体验的空间。
“克”“千克”的概念在学生头脑中的建立,学生经过眼晴观察、耳朵倾听、脑子思考、嘴巴表 达、双手操作,心灵感悟,即用 自己身体亲身经历体验后逐步形成的,它必将沉淀到学生的内心深处。
在本节课中,由于大量的活动,课堂秩序不够井然。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兴趣很高,常常在老师 还没有说完活动规则时就急不可待地行动起来,影响了活动的效果。让学生理解1000克=1千克是 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在训练中应该更扎实一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多注重学生行为习惯 的养成,培养孩子细心倾听的良好习惯。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完善教学模式,将教学目标 完成得更好。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
课外实践活动方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实践活动:有多重这部分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一些让学生感受质量单位、比较物体轻重的活动,并结合活动渗透了一些统计的初步知识。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在克和千克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体验常见的物体的重量,逐步建立起质量单位的正确观念,并且明确要比较物体的轻重不能光靠眼睛观察,必须要用秤称一称,切实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另一方面通过记录同学们的体重,学习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通过使用不同的秤,认识测量质量的工具,初步学习用数学解决问题,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感受质量单位的活动,教材选取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富有情趣的活动,如称体重、互相背一背。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增加对千克的感性认识,而且还可以了解一些有关的常识,如自己这个年龄段的同学体重大约是多少、如何看体重表等。比较物体轻重的活动,教材选取了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物体,如书本、书包。首先让学生先用手掂一掂,估计一下哪个轻,哪个重,然后再用秤来验证。通过活动,学生不仅增强了对质量单位的认识,感受了物体的轻重,而且通过使用不同的秤,认识了这些测量重量的工具,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体的轻重。统计的初步知识,教材是通过记录称体重的结果的方式来渗透的。教材在这里是通过一个学生画“正”字来记录同学们的体重,也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同学们的体重,比如直接写下姓名和体重、画“△”(或○)的方法、使用统计图(统计表)等。为了使学生了解收集、整理数据的作用,这里可以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24千克的有几人?25千克的有几人?”“咱们班多重的人数最多? ”使学生初步了解到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可以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应用的意识。教学建议1.这部分内容可用1课时进行教学。结合第六单元“克和千克”进行。2.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准备测量工具。3.质量单位的感受,不只限于对千克的感受也可以是克。在活动形式上,除了参考教材上提供的内容外,还可以从本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取素材。如感受千克,农村的同学可以通过掂1千克的粮食、蔬菜来体会;城市的同学可以通过掂1千克的水果、饮料来体会。这样不同环境的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自己熟悉的事物建立质量单位的观念,还可以体会到自己身边的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近感。4.这里的活动可以分小组进行,小组的组数可以根据表的个数来确定,有几个表就分几组,小组轮流进行各项活动。5.活动前,教师要演示如何称体重和看体重表以及如何使用其他的工具。称体重活动时,可以让每个小组先称出每个同学的体重,并把称的结果记录下来,称完体重的同学可以互相背一背,体验一下同学的体重。教师巡视时,要注意了解学生是否会看体重表,是否会记录称体重的结果,并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避免个子小的同学背块头大的同学。活动结束后,应让每个小组汇报一下活动情况。如“小明25千克,我背了背知道25千克有多重,王华24千克,我感觉他没有小明重。”“我们这一组23千克的有1人,24千克的有3人 ……”也可以先称出一个学生的体重,比如小明25千克,让小华背一背,感受一下:“25千克这么重呀!”然后背一背另外一个并估计一下:“你不到25千克。”再去称一称,看看小华估计的对不对。6.比较物体轻重活动时,小组的每个同学可以轮流做,一个先掂一掂,估计一下,另一个称一下,判断他估计的对不对。这里除了教材中给出的书本、书包以外,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选择其他的物品。使用测量工具时,物品应放在托盘的中央,读数时,教师要加以指导。7.最后,教师组织各小组把他们的记录表交流一下,看看都有哪几种形式,哪些比较容易看出各种体重的人数。之后教师可以把全班同学的体重用画“○”或别的直观的方法制成一个大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看一看从表中可以了解哪些信息。如,哪个体重的人最多,哪个体重的人最少。
实践活动:有多重课
授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104-105页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在认识克和千克的基础上,加深理解物体重量,逐步建立质量单位的正确观念。2.学会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明确要比较物体的轻重,不能光靠眼睛,必须称重,切实感受生活中的数学。3.通过称重、记录学生体重的实践活动,初步学习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渗透统计的意识。4.初步学会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会比较物体的轻重,建立质量单位的正确观念。2、教学难点:掌握数据收集、整理的方法,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准备:体重称若干台、天平、盘秤,小组体重记录表和体重人数统计表若干张,全班体重人数统计表。教 学 过 程一、复习导入1.师生交谈师: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上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但是在进行活动之前,我们首先要闯三关,你们有没有信心闯过?2.出示练习第一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常用(
)作单位,称一般物品的重量,常用(
)作单位。1千克又叫(
)公斤第二关: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重量单位一个乒乓球大约重1(
两袋洗衣粉重1(
) 一袋大米重25(
1个梨重200(
)3.导入师:小朋友们,恭喜你们顺利闯过三关。但是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练习都与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有关?【物体的重量(克、千克)】 你们知道自己的体重吗?今天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利用学过的知识亲自动手做一个活动,看看每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板书课题:有多重)二、实践活动活动一:称一称、写一写1.全班分为几个小组,在每个小组都有一个体重秤。2.介绍体重称师:每个小组都有一台体重秤,同学们仔细观察,体重秤上都有什么? 生自由汇报。师:这台体重秤是以“千克”为单位,当它上面指针指向“0”时,表示一点重量也没有,当指针指向“1”时,就表示1千克;指针指向“10”时,就表示10千克;3.示范称重(1)称量方法师:称量的时候把双脚分别放在指针的两旁,站的时候不要乱动,不然读数时就不准;观察指针的数目时要垂直向下看,如果斜着看读数就有误差;当有物体摆上去,指针指着哪个数就是几千克。例如指针指到52,就是52千克。(2)把称过的学生体重写出来。师:我们在称量体重的时候,要写出姓名、重量和单位。(板书:***
**千克)4.学生分组称体重师:小朋友们自己到底有多重呢?让我们一起来称一称自己的体重吧!活动要求:(1)由每一个小组的组长给小组的其他学生称体重,称出一个人的体重,要读出重量数和单位。其他学生观摩并作好记录。(2)把小组里的每个人的体重记录下来,填写表格1。这种方法是收集数据。(3) 当音乐开始,表示活动开始,小朋友们开始按顺序称量体重,先由组长称,称完后由学生轮流进行称量,其他小朋友站在一旁记录数据。实践完的小组回到自己座位上汇报结果,小组讨论观察,你们组里最重的谁,重量是多少;最轻的又是谁,重量是多少?(4)每一小组的所有小朋友都称重后,小组成员互相背一背,感受一下其他小朋友的体重。比一比哪个小组完成的最快、最好? 实践活动时间(教师参与指导)(播放音乐)师:刚才小朋友们都称出了自己的体重,现在哪个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请个别生回答)。每个小组汇报交流结果。 活动二:统计不同体重的学生人数师:小朋友们都知道了自己的体重,我们要知道班上不同体重的小朋友人数有多少该怎么办呢?比如:体重23千克的学生有多少人?24千克的又有多少人?还有其他体重的同学有多少人?(学生小组讨论。学生汇报讨论的情况)生可能汇报:①数一数23千克重的有多少人,然后用画“○”的方法表示 ②数出24千克重的有多少人,然后用画“√”的方法表示……师介绍书上第104页下图统计方法;统计方法可以用画“正”字等记录。 小结:以上这些方法都是整理数据的方法。你们就用自己喜欢的统计图形符号记录你们小组里不同体重的人数吧。五、根据表格1的记录数据,各小组完成表格2。
六、出示表格3,教师和学生一起将全班学生体重人数整理出来的数据,填写在全班体重人数的统计表里。
师:我们已经把全班小朋友的体重人数整理出来了,你们观察,看一看从师:我们已经把全班同学的体重人数整理出来了,仔细观察看一看从表格3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哪个体重的人最多,哪个体重的人最少)活动三:比一比、说一说(明确天平及盘秤的使用方法。)师: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有两组物品(两个书包、两本书),每组物品都有1号袋和2号袋,请你用最简单、最快的方法分出每组物品中谁轻谁重。(小组活动)汇报交流每个组比较的结果。组1:我们小组比较了两本书,用手掂一掂就比较出了谁重谁轻。 组2:我们小组比较了两个书包的重量。因为重量差不多,所以就用天平称量后比较的。组3:我们小组比较了两个书包的重量,用盘秤称量后比较的。 ……师小结:小朋友们可真聪明,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比较出了这两组物品的重量。在比较物品的重量的时候,能用手掂出来的用手直接掂一掂就行了,比如比较两本书的重量;不能用手掂出来的,我们再选用合适的称来称一称,比如比较两个书包的重量。三、交流总结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板书设计:有多重1. 磅秤
(1)用途(2)称量方法(3)认读物体质量的方法2.天平3.盘秤作业设计基础:1.1 千克=(
2000克=(
)千克20千克=(
5000克=(
)千克2.比较大小2千克○200克
3000克○30千克1200克○2千克
2100克○2千克
综合:1.填上合适的单位(克或千克)四个苹果约重1(
我的体重是22(
一个鸡蛋重50(
一个手机重60(2.一个2分硬币重1克,(
)个2分硬币重10克。3.一个苹果重200克,(
)个苹果1千克。4.按从重到轻排列。900克
) 拓展提升:想一想:1千克棉花和1千克铁,哪个重些?说说理由。
上一篇: 下一篇: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意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