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抵抗如何减肥糖尿病是不是减肥会减少胰岛素抵抗如何减肥

2型糖尿病的“元凶”--胰岛素抵抗
我的图书馆
2型糖尿病的“元凶”--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的“元凶”--胰岛素抵抗&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对用了20年的糖尿病诊断和分类标准进行了重新修订,并用胰岛素抵抗一词对2型糖尿病的病因重新进行定义(2型糖尿病是“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 这就是说,胰岛素抵抗和因胰岛素抵抗而继发的高胰岛素血症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提前衰竭是2型糖尿病的病理基础。胰岛素抵抗普遍存在于2型糖尿病中,几乎占95%以上。  什么是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是体内降血糖的物质,也是对血糖控制最灵敏、最迅速的物质,它实际上承担灵敏调控和快速运输血糖从血液顺利到机体各组织的双重功能,我们把它比喻为自带“遥控器”的“血糖运输车”。正常情况下只要机体血糖稍稍一高,遥控器马上“反应”,指挥各组织把“门”打开,同时向运输车提示血糖高出多少,运输车立刻工作,把血液中多余的糖很快地通过“门”运输到各组织细胞内,血糖也因此很快降下来。  胰岛素抵抗,指机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不敏感,也就是说,当血糖稍有升高的时候,“遥控器”对高血糖的“刺激”敏感性下降,对身体各组织的指挥能力下降,胰岛素就不能有效发挥作用。比如:血液中明显多了5mg的糖,需要机体组织马上开“5个门”把血糖运进去,结果只开了3个门,所以只有3mg的糖能及时进去。结果,“运输车”的工作效率下降,导致血糖的转运速度、数量下降,多余的糖就在血液中潴留形成高血糖,而多余的胰岛素在血液中会形成胰高胰岛素血症。  因胰岛素对体内多方面的调控作用,胰岛素功能受损后还会引起各种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肥胖、血脂紊乱、痛风、微量白蛋白尿、脑卒中、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等,这组疾病被称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或代谢综合征。  长期锻炼后机体氧化能力的提高可削弱脂类引起的胰岛素抵抗陆迪菲 摘译 马晓伟 审校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骨骼肌脂肪堆积以及线粒体氧化能力下降与胰岛素抵抗相关。训练强度高的运动员尽管其肌细胞内脂类水平较高,但对胰岛素高度敏感,线粒体的氧化能力较强。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医学中心的Phielix E等对高氧化能力能否降低脂质引起的胰岛素抵抗进行了探讨。& 研究纳入的受试者均为男性,包括经长期耐力训练者9名(平均年龄23.4岁,BMI 21.2 ± 0.6 kg/m2)以及未接受训练者10名(平均年龄21.9岁,BMI22.8±0.6kg/m2),分别在甘油或脂肪乳输注后行葡萄糖钳夹试验,并行肌肉活检检测高分辨率呼吸的运动量和蛋白的磷酸化以及表达水平。与无锻炼组相比,长期锻炼的受试组的线粒体容量增加约32%,胰岛素敏感性升高约22%(P&0.05)。在脂类输注后,无锻炼组的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摄取下降63%,而锻炼组的葡萄糖摄取下降的幅度较小(63% vs 29%,P&0.05)。对于未经训练的人群,脂质输注可降低机体对葡萄糖的氧化和非氧化处置的水平。然而接受过训练的人群由于糖原合成酶的去磷酸化作用,脂类输注后葡萄糖的非氧化处置水平没有变化。同时发现,在训练组中骨骼肌的线粒体容量较高,而两组间内源性线粒体功能没有显著差异。& 研究结果提示长期运动可降低脂质引起的胰岛素抵抗,特别是可以削弱脂质降低葡萄糖非氧化处置水平的作用。有关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数据揭示,接受长期训练的个体是通过转运并以糖原形式贮存葡萄糖来维持对葡萄糖的高摄取。改变线粒体的功能或容量是否有预防脂质诱导骨骼肌内脂肪蓄积和胰岛素抵抗的作用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nsulinResistanceSyndrome,IRS),是Reaven在1988年首次提出的X综合征(XSyndrome)。它概括一系列与IR有关的代谢及生理紊乱,包括:胰岛素(Ins)刺激的葡萄糖摄取抵抗、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高血压、冠心病、低密度脂蛋白血症、肥胖、高尿酸血症及脑血管意外等。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即IR。IR是指需要超常量的胰岛素才能引起正常量反应的一种状态,即机体胰岛素的靶组织器官(肝脏、肌肉、脂肪组织)对Ins的反应性敏感降低、受损或丧失而产生一系列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因而机体为克服IR而引起代偿性高Ins血症。而高胰岛素血症又引起一系列病理过程即IRS,又称CHAOS(Coronaryheartdisease,hypertension,hyperlipidemia,adultonsetdiabetes,obesityandstroke)综合征。高胰岛素血症是IR的一个主要标志。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 病理病因IRS的病因从性质上可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从Ins作用部位的靶器官方面可分为肝脏和外周组织(主要为肌肉和脂肪组织)两个部位。从Ins作用的环节上则可分为受体前、受体水平、受体后水平等。遗传因素又可分为基因突变、基因易感性和基因表达改变等。Ins的生理作用是通过与位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insulinreceptor,InsR)结合来完成的。因此这种受体的数目及功能的缺陷,均会导致Ins作用的减弱,使机体处于IR状态。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 临床表现可分为二大类,一类是胰岛素作用不足;另一类是胰岛素作用的亢进。胰岛素作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糖代谢方面,如:DM和IGT,其它表现还包括生长迟缓和脂肪萎缩。胰岛素作用亢进则主要是由于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所致。某些与遗传有关的IRSA型IRS:是由于原发的InsR基因突变造成的一种严重IRS征。它的典型表现为:(1)高度IR;(2)黑棘皮病,主要表现为颈背、腋窝、腹股沟皮肤皱褶处出现绒毛状色素沉着病变;(3)卵巢雄激素过多,患者呈闭经、多毛、男性化、卵巢胞膜细胞增殖,其表现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似。Rabson-Mendehall综合征,除典型的A型IRS表现外,尚可伴松果体肥大,牙齿及指甲异常,腹部膨隆。矮妖精外貌合征(Leprechaunism):主要表现为宫内发育迟缓,面貌怪异,皮下脂肪萎缩,黑棘皮病,重度IR。某些病例还伴有生长因子受体缺陷多生长因子拮抗综合征。脂肪萎缩:表现为无脂肪细胞或局部脂肪萎缩和/或增生,完全脂肪萎缩的人可有明显的高甘油三酯血症,肝脾肿大。先天性脂肪萎缩伴IR的患者还存在胰岛素结合、受体表达、受体激酶功能及受体后作用等方面的多种缺陷。B型IRS:B型IRS是指因InsR自身抗体所致的IR,主要临床表现为难控制的DM、黑棘皮病、卵巢雄激素分泌过多。多数患者有系统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 简便自测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2型糖尿病 2分  高血压 2分  心肌梗死 2分  血压&140/90mmHg 1分  体重指数(BMI)&24 1分  血尿酸测定&386.8mmol/L 1分  血甘油三酯测定&1.9mmol/L 1分  评分标准  总分3分者,同时有糖耐量异常,糖尿病或血胰岛素水平超过15μU/ml,则有胰岛素抵抗  目前认为,2型糖尿病病友中80%~90%有胰岛素抵抗,治疗中在控制血糖同时,还要采取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措施。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 病症治疗饮食控制:较适当热量、较高纤维素的饮食有助于增进Ins敏感性,减轻高Ins血症。肥胖者在体重减轻后,可使Ins敏感性有所提高。运动:适度的体力活动可增加能量消耗,防止体重增加,促进Glut4的作用和葡萄糖的利用,增强Ins的效应。药物治疗:应在控制饮食、锻炼的基础上合理地选用下列药物,将有助于IR的改善,从而减轻其危害性。胰岛素(Ins)的应用:长期高血糖本身可通过降低外周组织Glut数目及抑制Insr酪氨酸激酶活性而致IR,并进一步恶化糖代谢。有不少作者报告强化Ins泵治疗1型DM患者可提高外周组织对Ins的敏感性。在2型DM患者中,用Ins长期纠正高血糖亦可部分改善Ins的敏感性。但不宜应用长效胰岛素(可能与其会诱发IR的发生有关)。磺酰脲类药物的应用:部份此类药物具有胰外作用,在有效降低高血糖情况下,伴血清Ins水平降低,提示可改善Ins敏感性。但亦有不少学者提出异议。不宜应用会引起胰岛素持久分泌的长效磺酰脲类药物,(如优降糖等),而应选用格列喹酮(gliquidone,糖适平,glurenorm)30mg~60mgbid~tid,格列吡嗪(glipizide,美吡哒,mimidiab)5mg~10mgbid~tid和格列齐特(gliciazide,达美康,diamicrom)80mgbid~tid。“胰岛素增敏剂”的应用:胰岛素增敏剂是指能提高机体Ins敏感性,改善IR状态的药物,包括化学结构、作用机理各不相同的多种药物。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有双胍类口服药,某些降压药和调脂药,开始使用或即将使用的有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胰岛素降解抑制剂、胰升糖素样肽-1和某些减肥药。合理地选用这些药物对治疗X综合征具有积极的应用。双胍类药物(二甲双胍,metformnin,美迪康)0.25~0.5bid~tid,此药可改善机体对Ins的敏感性,明显改善DM患者的糖耐量和高Ins血症。有的学者认为双胍类药物可使循环血细胞Ins受体数目增加及增加受体酪氨酸激酶活性。其为一种不刺激胰岛素分泌的增敏剂(insulinsensitizers),该药由于(1)提高胰岛素与其受体的结合力并增强受体后作用;(2)增强Ⅳ型葡萄糖转运体的活力,从而增进外周组织对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3)抑制糖原异生;(4)延缓及减少小肠葡萄糖的吸收;(5)轻度减肥,改善脂质异常及血管保护作用,因而对2型DM患者兼有抗高血糖及防治血管并发症的双重作用,故近年来备受各国DM专家推崇。二甲双胍的副作用主要是因药物在肠道聚集所致的消化道症状。老年合并有心、肾功能障碍者还有发生乳酸酸中毒的危险。研究显示,该药的降糖作用在500~3000mg/d之间存在着剂量依存关系,其改善Ins敏感性的效果一般需要量在1500mg/d以上才明显。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Acarbose,拜糖平)通过抑制小肠粘膜刷状缘α-葡萄糖苷酶从而延缓碳水化合物在肠道的吸收,缓解餐后高血糖,减轻对β细胞的兴奋。长期应用可改善血脂、降低血浆Ins及C肽水平。用量与用法:50mgbid~tid。为避免副作用,应从小剂量50mgqd起使用。近来研究显示,该类药物除能明显降低餐后血糖和一定程度降低空腹血糖及HbA1c外,还能降低餐后高Ins血症,调整Ins分泌状态,改善外周靶组织对Ins的敏感性,减少DM患者的Ins用量。现已在我国上市的另一种新型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倍欣片(Voglibose-basen),即优格列波糖,它对肠道的麦芽糖、蔗糖酶抑制作用较拜糖平强190~270倍,而对α淀粉酶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抑制作用很弱,口服后胃肠道反应较低,用法:0.2mgtid,餐中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胰岛素抵抗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综合征许多研究提示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塞)和β受体阻滞剂(尤其为非选择心脏性的)可明显干扰Ins和糖代谢,加重IR,恶化糖代谢紊乱,甚至诱发DM,应引起高度重视。钙拮抗剂只有持续作用的缓释剂型才有Ins增敏作用,速效类因能迅速扩张血管引起反射性交感神经兴奋,大量释放儿茶酚胺能明显抑制Ins在骨酪肌的作用并抑制Ins的分泌,反而导致Ins敏感性下降,因此不宜使用。最近众多的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ACEI)尤其卡托普利,25mgbid~tid,可明显改善2型DM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肝脏及外周组织对Ins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舒血管作用,使肌肉等组织的葡萄糖和Ins增加,其他ACEI药物为洛丁新、蒙诺,由于临床使用时间较短,尚缺乏资料。也有报道α1受体阻滞剂(如哌唑嗪)亦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IR。其作用机理与ACEI相类似,且能降低血浆TG水平和提高HDL-C水平。剂量与用法:每次剂量为1mg,可视病情需要酌情使用。FFA释放抑制剂:降脂、降低FFA和甘油三酯的同时并降低空腹血糖,Ins及C肽水平,提示其可能改善机体对Ins的敏感性。可望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常用的FFA释放抑制剂有:烟酸类:是临床上常用的抑制FFA释放的降脂药,但其作用时间短,降低血浆FFA和血糖的作用也不明显。近年来使用的乐脂平(acipimox)有较长的作用时间,能明显降低血浆FFA水平,但降糖作用还不肯定。腺苷A1受体激动剂:如SDZWAG994等。腺苷A1受体主要分布在肾脏、脑和脂肪组织。与Gi蛋白结合后可降低细胞浆内CAMP水平,从而抑制脂肪自身分解。SDZWA994能明显增强Ins抑制脂肪分解的作用,降低脂肪组织的FFA释放。动物试验证明,该药同时降低血浆FFA和血糖水平。贝特类降脂药:即苯氧乙酸衍生物,目前在临床上较为常用。研究表明,氯贝特可同时降低血浆FFA和血糖水平,并能抑制胆石形成。苯扎贝特可明显改善DM患者的Ins敏感性,但降糖作用轻微。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应用:噻唑烷二酮(Thiazolidine-Dione)类化合物是新近开发的一类有前途的Ins增敏剂。该类药物化合物分子结构与磺酰脲类及双胍类药物相似,属于噻唑烷-2,4一二酮衍生物。动物实验提示该类化合物在IR的动物模型中具有降糖作用。目前已经开发的同类药物有曲格列酮(troglitazone),噻格列酮(ciglitazine)等多种。以曲格列酮研究最为深入,也最早在临床使用(美国、日本等地)。研究表明,该药能显著改善单纯性肥胖者,糖耐量低减患者以及Ⅱ型DM患者的IR状态和糖耐量,并呈剂量依赖性降低空腹血糖,HbA1c和血浆Ins水平,但不引起体重增加和低血糖发生。此外,该药对IRS中的脂代谢异常和动脉性高血压也有明显改善作用,能降低血浆甘油三酯(TG)和FFA水平,提高HLD-C水平,并有降低血压和对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噻唑烷二酮类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是加强Ins所致的Glut向细胞膜转位,促进Ins介导的葡萄糖摄取,增加Ins敏感性(在外周组织及肝脏受体和受体后部位增强胰岛素活性,而不增加胰岛素的分泌)。有人认为与其能抑制脂肪源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产生有关,因为脂肪源性TNF-α可降低骨骼肌细胞的InsR的酪氨酸激酶活性,抑制Ins受体底物-1的磷酸化并抑制葡萄糖转运因子-4(GLUT-4)的表达,从而引起IR。而噻唑烷二酮可明显抑制脂肪组织产生TNF-α,并促进GLUT-4在骨骼肌的表达,从而提高机体对Ins的敏感性。该类药物的受体目前已基本确定,即过氧化体增殖子活化受体(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毒性副作用较小,可较长期使用。以曲格列酮为例,毒性作用较少见,但有肝坏死和有轻微贫血报导,应引起高度重视,用剂量与用法:400mg/d,6~12周。目前开发出的列酮类药物与PPAR的结合力及抗DM的作用强弱顺序为BRL-49653>曲格列酮>哌格列酮(piglitazone)>噻格列酮>嗯格列酮(englitazone)。微量元素:钒盐:在动物试验中研究提示,钒盐有类似Ins的作用,其机制尚有争论,可能与下列机制有关;增强Ins刺激的受体酪氨酸激酶的活性,抑制Ins受体酪氨酸部分的脱磷酸化或加强酪氨残基自动磷酸化,促进Glut1和Glut4向细胞膜转位等,其临床应用及价值有待评价。三价铬:三价铬为人体的微量元素,在糖、脂代谢中起重要作用。无机铬增强Ins活性作用很少,但转变为有机铬后可明显增强Ins的活性。许多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饮食中适当补充三价铬及含铬的化合物可改善糖耐量,降低血糖、血脂及改善组织对Ins的敏感性。胰岛素降解抑制剂:胰岛素抵抗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ns降解抑制剂通过抑制Ins降解的关键酶活性,降低高Ins血症和改善Ins敏感性。目前研究较多的这类药物是氯喹(chloroquine)和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有报导氯喹和羟氯喹可降低DM患者的血糖、血脂以及改善血浆Ins水平。但其机制尚不清,可能是通过干扰核糖体和溶酶体的作用,降低Ins的降解,从而增强Ins的作用。羟氯喹的作用更强,用量更小,副作用更少。但其长期使用的安全性及效果尚待进一步研究。Ins样生长因子-1(IGF-1):IGF-1有类似Ins的作用,可降低血糖。有研究提示:人类重组的IGF-1可降低因Ins受体受损而引致的极度IR综合征患者的血糖、血Ins及C肽水平。用量:0.1~0.4mg/kg,2次/d。胰升糖素样肽-1(glucogon-likepeptide-1,GLP-1):GLP-1是一种结构上具有高度种属保守性的主要生理活性肽,能促使葡萄糖诱发的Ins释放,故称为小肠促Ins性胃肠肽。研究表明,GLP-1可改善Ins敏感性(胰外作用),减少1型DM患者的Ins需要量;对2型DM患者则有促进Ins分泌,降低血糖的作用,并能降低血浆TG和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GLP-1增敏的机理主要与其抑制胰升糖素的分泌,抑制胃排空,促进肝脏和肌肉合成糖原以及促进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有关。β3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包括BRL26830A等。β3受体主要参与机体的脂肪分解和产热过程。β3受体激动剂可明显减少白色脂肪组织,并促进棕色脂肪组织的产热过程,从而减轻体重,增加脂肪组织的胰岛素受体数,改善高血糖及高Ins血症。脂肪酸氧化抑制剂:目前研究较多的是肉碱脂酰转移酶(CPT)抑制剂。CPT有CPT-Ⅰ和CPT-Ⅱ两种同工酶,前者更为重要。CPT-Ⅰ抑制剂主要是依托莫司(etomoxir)。研究表明,该酶可明显抑制α型DM患者的脂肪酸氧化,抑制肝糖输出,并能明显降低血糖。CPT-Ⅱ抑制剂有SDZ51-641。这类药物可抑制CPT-Ⅱ活性,减少线粒体辅酶A的产生,抑制糖异生,从而降低血糖。食欲抑制:包括芬氟拉明等。这类药物属于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它可通过刺激下丘脑的饱食中枢而明显抑制食欲。用胰岛素钳夹技术研究表明,芬氟拉明可明显改善DM患者的Ins敏感性,直接促进外周组织的葡萄糖利用,并能显著降低肥胖者的血糖,而且这一作用与减轻体重无关。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2型糖尿病中的胰岛素抵抗解决方案.ppt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3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格列美脲的特点
格列美脲与受体呈“开-关”式的结合与解离
胰岛素分泌由血糖及药物浓度双重调节
临床研究和实践中亚莫利发生低血糖的机会及 严重程度低于其他SU
拟胰岛素作用,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与胰岛素抵抗 作用机制
可逆性(竞争性)抑制小肠上皮细胞刷状缘的α-糖苷酶,从而减慢葡萄糖的吸收速度,使餐后血糖高峰低平,降低餐后血糖 作用部位在小肠上段,持续约4-6小时 对葡萄糖的吸收过程没有影响。对空腹血糖无直接作用,但可通过降低餐后高血糖、减轻葡萄糖的毒性作用,改善胰岛素抵抗而轻度降低空腹血糖 STOP-NIDDM是一项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1429例IGT患者随机接受安慰剂或阿卡波糖 100 mg tid 治疗3年,研究的主要终点是观察阿卡波糖能否延缓或预防IGT患者发展至2型糖尿病,次要终点是评价阿卡波糖对心血管事件的作用。 STOP-NIDDM研究 延缓2型糖尿病发生危险达36% 逆转糖尿病进程 降低大血管并发症 降低新发高血压发生率和总体血压水平 延缓IMT的进展约50% 其它降糖药物 其它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都可以通过改善血糖等代谢指标,改善机体代谢状态,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 达到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治疗作用需要在合适的时机应用 治疗代谢综合症的根本是治疗胰岛素抵抗 改善胰岛素抵抗需要综合治疗,长期治疗 糖尿病的治疗还要考虑到保护胰岛的功能 没有胰岛素,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好也不能发挥降糖作用 糖尿病的改善胰岛素抵抗治疗与一般的代谢综合症,PCOS的治疗要复杂得多 2型糖尿病中的胰岛素抵抗
从病因发病机理到临床诊断和治疗 胰岛素抵抗的定义 胰岛素抵抗是一种常见的病理生理状态,主要是靶细胞对机体循环中生理量胰岛素不能发挥正常生物学作用 2型糖尿病的病因 遗传因素 胰岛素分泌缺陷 胰岛素分泌后作用缺陷 饮食行为改变 环境因素 热卡摄入量 热卡消耗 其它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 胰岛素受体或受体后缺陷——胰岛素抵抗 外周组织
葡萄糖输出增加 胰腺 肝脏 胰岛素分泌受损 葡萄糖产生增加 X 葡萄糖消耗减少 血糖升高 A路径 B路径 胰岛素抵抗与疾病
糖尿病/糖耐量异常 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 高血压 脂代谢紊乱(HDL降低,LDL升高) 多囊卵巢综合征 黑棘皮病 等等 胰岛素抵抗的起因与产生 缺乏体育运动是导致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主要因素
饮食与运动的失调
精神紧张与应激
一些基因的缺陷
其它 体育运动与肥胖和2型糖尿病 有规律的骨骼肌锻炼可以造成胰岛素信号成分的表达变化,特别是葡萄糖转运子
运动能增加骨骼肌的血流量及到达靶组织的胰岛素水平,进而使代谢状态得以改善
通过运动释放局部的缓激肽以刺激对葡萄糖的摄取 耐力训练可大大减少肝糖的合成 胰岛素抵抗的起因与产生 饮食与运动的失调 每天需要的饮食量,即热卡摄入量: 基本生理能量需要:生命器官基本活动 基础代谢 * 摄食本身能量消耗 社会正常活动能量消耗* 体育锻炼消耗* 能量物质吸收过多,消耗不平衡 体重增加→肥胖→胰岛素代偿分泌增多→失代偿 食物摄入与能量物质吸收 能量物质吸收不足,消耗状态不同,人体状况不同 胰岛素抵抗的起因与产生 其它与胰岛素抵抗有关因素 年龄 药物 吸烟 游离脂肪酸 各种脂肪因子 TGF、TNF
胰岛素抵抗的起因与产生 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及后续作用 ——
William I. Sivitz
POSTGRADUATE MEDICINE
2004 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水平发病机理 受体前 胰岛素分子结构异常
胰岛素拮抗物↑*
胰岛素降解加速
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
胰岛素受体自身抗体
肥胖对受体的影响*
受体后 TNF?↑
受体底物↓
葡萄糖转运载体缺陷*
各种关键酶活化障碍*
胰岛素分泌障碍* Dilemma on Treatment of T2DM 糖尿病治疗指南与糖尿病治疗个体化 糖尿病病人间差别 治疗糖尿病药物种类 每类中药物数量 糖尿病药物治疗与病人行为的协调性 如何判断病人状态 何时切换或合并用药 如何判断胰岛素抵抗和抵抗程度 临床评估 病史与体格检查 药物,特别是胰岛素治疗反应 实验室检查 正常血糖胰岛素钳夹技术(Clamp) 微小模型(Minimal Model) 胰岛素耐量试验 动物研究应用较多
空腹胰岛素 胰岛素抑制试验
空腹血糖 FPG /空腹胰岛素 FINS 比值
OGTT血糖曲线下面积/胰岛素曲线下面积比值
稳态模型(HOMA )* 空腹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临床初步评估 科学研究 胰岛素抵抗的分析与临床使用 胰岛素抵抗评估的应用
许多医生渴望找到一种测定方法能用于临床评估每个糖尿病人胰岛素抵抗程度
现今医疗技术水平条件,在临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胰岛素抵抗,您应付的了吗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诱发因素之一,是人体组织(如肌肉、脂肪等)对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的作用发生了抵抗。这是很多糖尿病患者血糖不达标的重要因素之一,也就是说,如果您是因为胰岛素抵抗出现的高血糖,要是把胰岛素抵抗搞定了,那么您的血糖就可以控制得比较好。
胰岛素抵抗是怎么回事
胰岛素抵抗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环境因素包括久坐、肥胖、衰老等。这些因素会导致人体内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表现为外周组织尤其是肌肉、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出现障碍,最终出现高血糖。
在胰岛素抵抗初期,机体通过代偿性胰岛素分泌增多可以维持血糖在正常水平,随着胰岛细胞功能减退,当不能再产生足够的胰岛素以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时,血糖水平就会逐渐升高,进入糖尿病前期或发展为2型糖尿病。
哪些因素会造成胰岛素抵抗
肥胖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原因,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70%~80%的人为肥胖者,肥胖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所以糖尿病患者要先治疗胰岛素抵抗首先就要减轻体重。
应激是个体对面临的威胁或挑战作出适应和应对的过程,研究发现,心理应激会引起胰岛素抵抗,常见的应激反应如焦虑、紧张、抑郁、愤怒等情绪都会加重胰岛素抵抗,所以心理应激对胰岛素的作用要引起糖尿病患者的重视。
药物副作用
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会有胰岛素抵抗。北京回龙观医院合并症科的丁利陆副主任医师介绍说,一些抗精神病药物会引起胰岛素抵抗,这主要是因为精神病患者大多运动量小,同时抗精神病药物还会促使患者食欲增加,再加上药物的副作用,时间久了,精神病患者容易出现肥胖及代谢综合征。所以,精神病的胰岛素抵抗问题是双重作用,一是药物副作用,二是患者疾病导致的不良生活方式。
微量元素缺乏
研究发现,微量元素如镁、铬在葡萄糖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镁的摄入量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降低有显著相关性,镁缺乏可能加重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异常及高血压。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状态下存在着镁、铬等微量元素缺乏现象。
那么在饮食中是不是需要特别补充这两种微量元素呢?《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10年版)》指出,由于糖尿病患者饮食受一定限制,容易导致营养素缺乏,而微量元素的缺乏可能会加重糖尿病糖代谢障碍。但补充这些营养素也不会在短时间内改善治疗效果,因此为预防或纠正无机盐与微量元素的代谢紊乱,在日常生活中可适当补充含多种微量元素的营养制剂,而非大量补充某一种元素,以免造成代谢失衡,反而对人体有害。
胰岛素抵抗要怎么应对
运动是减肥最简单也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减肥就像一场持久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事,所以您要先制定长期的运动计划,从小强度的运动开始,以便能够长期坚持。有研究表明,只要每天运动运动1小时,就可以明显减少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患者要求限制饮食,每天的食物摄入总量不能超标,在此基础上,选择富含膳食纤维、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少吃多油、高糖的食物,这样既能控制血糖又能帮助减轻体重。
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患者首先的降糖药物,它可以改善肝脏释放过多的葡萄糖入血,来降低血糖。这种药物同时具有减轻体重的作用,所以适合肥胖患者服用。
减重手术是近几年新兴的治疗糖尿病手段,通过减重手术,可以减轻患者的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使血糖降低甚至恢复到正常水平。
使用胰岛素增敏剂
大多数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使胰岛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出现高血糖。北京宣武医院内分泌科贾克宝副主任医师说,存在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建议服用胰岛素增敏剂,如二甲双胍可以改善肝脏的胰岛素抵抗,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以全面改善肌肉、脂肪等组织的胰岛素抵抗。
如果正在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出现了胰岛素抵抗,贾克宝副主任医生建议胰岛素联合胰岛素增敏剂使用,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状况。
酒喝多了会损伤肝脏甚至导致脂肪肝,功能正常的肝脏细胞对胰岛素很敏感,血糖高时会在肝脏形成糖原存储起来。但是如果肝脏因为喝酒而受到损伤,会影响到肝脏对血糖的调控作用而出现高血糖。吸烟不利于血糖控制,《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指出,新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戒烟有助于改善代谢指标、降低血压和白蛋白尿,所以糖尿病患者为了更好地控制血糖,要戒烟限酒。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胰岛素抵抗 减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