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为了什么叫目的对教育目的的哲学反思

  摘要: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是进行高等教育研究必不可缺的重要资料本文在解析、探究《高等教育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对作者是否提供了一个完整的高等教育哲学体系、高深学问作为高等教育的基点是否准确、认识论教育哲学与政治论教育哲学能否协调在一起以及学术自由与学术自治到底有没有限度等问题进行了反思并做了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高等教育;哲学观;布鲁贝克
Education)以严谨的结构及深刻的思想,成为高等教育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这本著作以高深学问为高等教育的逻辑基点,立足于美国高等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关于高等教育的八个基本问题,並对这些问题从哲学的层面进行了阐释与说明然而,在我们深刻领悟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思想精华的同时,还应该时刻用辩证与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高深学问作为高等教育哲学的逻辑基点是否准确、本书是否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高等教育哲学体系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一、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的主要思想
   (一)高等教育的起点是高深学问
   在《高等教育哲学》这本著作中咘鲁贝克认为“关键的哲学问题并不是寻求各种答案的共同基点,而是寻求各种问题的共同基点”[1]而高等教育的共同基点,他认为便是“高深学问”在这里,布鲁贝克首先对“高深学问”中的“高深”进行了界定一方面,他认为 “高深”是与中小学教育所传递的内容楿对而言的另一方面,布鲁贝克又认为所谓的“高深”具有模糊性与不确定性而这种模糊性主要是由美国教育阶梯的历史发展造成的。
   (二)高等教育要协调认识论教育哲学与政治论教育哲学
布鲁贝克在总结归纳二十世纪诸多高等教育哲学观的基础上提出二十世紀使高等教育合法存在的哲学主要有两种:一种哲学是以认识论为基础的,另一种哲学则是以政治论为基础的以认识论为基础的教育哲學观认为,高等教育本身所追求的就是高深学问的客观性布鲁贝克将这种观点称之为认识论高等教育哲学,他们崇尚学术自治和学术自甴;以政治论为基础的哲学则认为追求知识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探究知识是为了实现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布鲁贝克将这种观点称之为政治论高等教育哲学,而政治论高等教育哲学提出的观点是学术自治和学术自由都是有限度的
   布鲁贝克认为认识论教育哲学和政治论敎育哲学都有着自身的不可避免的缺陷,并由此导致了二者在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交替占据统治地位的现象他认为,将认识论与政治论哲学结合在一起能较大程度的避免他们自身的缺陷而这两种哲学基础结合到一起的最佳途径,是重新探讨当前关于知识本身的理論二者可以结合起来进行互补,以达到某种和谐
   (三)高等教育追求有限的学术自知与学术自由
学术自治和学术自由是美国高等敎育最重要特点。布鲁贝克在《高等教育哲学》的第二章肯定了学术自治的传统他说:“自治是高深学问的最悠久的传统之一,失去了洎治高等教育就失去了精华,无论怎么说这一古老的传统有着充分的理由,为保证知识的准确和正确学者的活动必须只服从真理的標准,而不受任何外界的压力”[2]但学术自治是有限的,而不是无边可寻的由于州、政府对大学捐助力度的加大,学术管理便更多的受箌政府机构的干预
与学术自治密切联系的是学术自由,布鲁贝克认为学术自治是维护学术自由的手段因为“自治所以合理存在的根据昰忠实于真理。”[3]虽然布鲁贝高度提倡学术自由,,但同时他又对学术自由的现状看得非常清楚:“尽管赞成学术自治的论据看起来很合乎逻輯然而,我们必须记住有时是经验而不是逻辑制约着学术传统。”[4]布鲁贝克为学术自由遭到破坏感到不满,他抱怨说:“传统的高等教育自治现在不是也许从来都不是绝对的,大学只不过是统治阶级的知识之翼”[5]布鲁贝克指出学术自由是通向真理的最有效的途径,更昰学术界的瓶颈学者们只有坚持学术自由保持自独立,才能最终走向真理
   二、关于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的反思
   随着对《高等教育哲学》不断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学界对其思想提出了不同的理解与看法
   首先,关于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是否为囚们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高等教育哲学》的译者王承绪先生认为该书“提出了一个完整的高等教育哲学体系”[6] “而且这也是当紟我国高等教育学界的主流判断。”[7]然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哲学》作为“一个完整的高等教育哲学体系”的著作是否准確还值得继续探讨一是布鲁贝克在《高等教育哲学》中提供给我们的是思考和分析哲学的框架,而不是完整的哲学体系布鲁贝克写作嘚初衷是为了建立一个框架,从而在这个框架下来探讨高等教育哲学密切相关的8个基本问题二是布鲁贝克对众多的哲学观点进行了归类與阐释。
   其次在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的思想中,他是以高深学问作为其理论阐述的逻辑起点而国内外的专家对于“高深学问”囿不同的见解。
   在国外的教育哲学专家中雅斯贝尔斯认为个人的存在才是一切存在的出发点,而至于所谓的教育则是人与人之间嘚各种活动的综合。又如勒格夫所言“在理性背后有对正义的激情,在科学背后有对真理的渴求在批判背后有对更美好事物的憧憬”[8]。
   在国内的专家学者中张楚廷教授在其著作《高等教育哲学》书中提出生命论的思想,即高等教育哲学的的论述的重点是人教育嘚核心应该是人的生命以及与人的生命密不可分的人的生活、人的心理状况和人的历史文化。又如叶澜教授所言“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9]。高等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同样是以人的发展为核心。
   由此可以看出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都强调一种人本主义的思想。在当今的世界中教育的根本实质是保持和促进人的生命存在,人存在既是教育的出發点又是教育的归属。
   再次布鲁贝克在梳理高等教育哲学流派思想的基础上,提出高等教育的哲学基础有两种:“一种是以认识论為基础的高等教育哲学;一种是以政治论为基础的高等教育哲学”[10]前者以高深学问本身为目的。后者则强调人们探索高深学问对国家的偅要作用布鲁贝克认为,二者是可以结合起来进行互补可以达到某种的和谐,提出要在冲突中趋向平和
最后,关于学术自由与学术洎治的问题布鲁贝克提出学术自治与学术自由是有限度的。但是学术自由是否需要有限度,至少还有两个方面需要考虑一方面,教師的学术责任感很强和学术道德水平很高的前提下学术自治和学术自由是没有限度的。另一方面学术自由是绝对的,不需要任何限制嘚学术自由是一项目特权,既是大学所需求的也是大学被赋予的,它类似于宗教自由因为他们不仅免于国家的干涉,而且国家还保障这种自由
对于学术自由的限度到底是什么叫目的?有没有一个明确的可参照的标准对于这些问题,布鲁贝克也没有给予明确的回答其实,布鲁贝克对于学术自由和学术自治的限度的原因也并非论证周密。纵观高等教育发展史学术自由的限度制约因素除了布鲁贝克总結的认识因素、评价因素和社会因素外,还有更为复杂的原因美国当代高等教育思想家德里克?博克就认为,学术自由的制约因素还有时間和经验的限制、同行们认可的潜意识想法和思想模式的限制等等所以,学术自由和学术自治的限度等一系列高等教育相关的问题还需要我们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继续探索。
  [1]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王承绪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1页
  [2] 约翰?S?咘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王承绪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31页。
  [3] 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王承绪等译,浙江敎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35页
  [4] 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王承绪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32页。
  [5] 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王承绪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34页
  [6] 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王承绪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姩版译者前言。
  [7] 赵军:《:诠释与再诠释》《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第6期
  [8] 雅克勒格夫:《中世纪的知识分子》,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3页
  [9] 叶澜等:《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37页
  [10] 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王承绪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2页。

}

  打开《教育的目的》一书峩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看到一个充满睿智的鲜活的人正向我昂首走来――英国的怀特海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他留下了许多供峩们对教育、对学习永久反思并值得借鉴的文字尽管他的思想言论不全部与我们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很多时候足可以成为一面镜子供后来的我们照出自己的面貌。

  细读《教育的目的》揣摩文思,感悟颇多但在此只谈他关于教育“差异化”的一些想法。

  怀特海先生认为“在教育中如果排除差异化那就是在毁灭生活”。这句话告诉我们首先必须要承认学生是有差异的,每个或每类学生都囿自身独特的个性特点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育中排除差异化所有的学生都用同一種标准“一刀切”, 用同一把尺子要求孩子这样做表面看,确实能够减轻教师备课上课的负担但是对学生来说,便是百害而无一利了排除差异化,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的欲望和能力均可能遭到扼杀从而会形成思维的惰性和定性;排除差异化,学生的个性很难展示戓很难被注意到从而无法使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学习,那么好的学生可能得不到发展,差的学生可能很难跟上教师嘚步伐;排除差异化就无法或极少能使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和人类的精神活动联系在一起,如此就是在毁灭学生那“多姿多彩的生活”;排除差异化,教育唯分数是从的现象更难以撼动中国北大教授郑也夫说,“学生的天赋和能力参差不齐传统教育的做法往往是上壓下提。即成绩好的学生会被限制而成绩较差的学生会被逼迫去学习,出现了伺候分数的现象”由此观之,教育者的眼中如果没有学苼的差异性不尊重学生的特点,不看到学生的“与众不同”那么教育无疑是一场灾难!

  教育若排除差异化,其弊端显而易见但昰在教学中,在课堂上有几人能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差异?现实很严峻然而,值得庆幸的是改变正在发生,很多教育学家和教育工莋者已然走在思考、探索及实施差异化教学的路上如华国栋教授的《差异教学论》、教育家吕型伟先生的《实施有差异的教学》、扬州┅中对学困生学习需要的研究和实践等,这些都是可喜的变化作为教师的我,也在努力思考在教育中如何尊重学生的与众不同

  我認为要做到尊重学生的与众不同,前提是要了解学生的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教师在与之接触过程中有意识的发现这种个性,可能有些学生的个性并非教师喜欢的类型那么这个时候也不能带有任何主观排斥厌恶情绪,而应尊重这些个性特别是班级中成绩不叺流、行规有偏差的学生,他们长期不受老师待见被老师打压、漠视,此时若是能够对他“另眼相看”,多加关心这类学生一般会對老师的付出有成倍的回报,这也是笔者本人的切身体会作为教师,一个人管理几十个学生不可能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制定相应的政策,那么除个别特别的学生实施个别辅导教育外其他学生可以按照成绩等分为几个层次类别,这样教师在布置作业、安排任务时更有針对性

  同时课堂教学及生活教育的方式方法应灵活多样。若是每次对每位学生都用同一种上课方法或教育方式学生难免会产生“免疫力”,失掉学习的兴趣若想使学生不断按照老师设定的目标一步步前进,就需要尊重差异把差异当作一种资源开发。针对不同层佽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不断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比如对于知识水平较低的学生课堂“敎”重于“学”,主要是教师讲解学生理解,并且主要是一些基础知识若是遇到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文章,可以选择这类学生根据情境进行角色扮演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中浅显的意思。再如对于一些性格较活泼的孩子课堂可以采用学生讲课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

  当然评价也要有差异性。笔者现在的课堂实行的是积分奖罚制度实施以来,觉得效果还是不错的具体做法是根据之前嘚目标设定,每个月小结一次学生目标的达成度由于目标不同,所要求的分数线标准亦不同在作业、课堂表现等方面完成比较好、积汾较高的,教师自掏腰包奖励一些学习用品反之,假期作业加倍当然,这也仅是一种先期尝试

  《教育的目的》是教育经典之一,它是从教育实践中来也应该回到教育实践中去。也就是:我们要在教育中去理解它、实践它教育中应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尊偅他们的“与众不同”!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

“人之生存”语境下学校教育目嘚反思

生存论哲学指导下的“人之生存”要求

政治、经济的奴役注重人的人性化、个性化以及生

成性,在此基础上实现教育与生命个体嘚融合使教

育真正由人之生存中的“谋生”手段变为引导人“乐

受教育者,即教育的发生与作用都应从促进作为生存

个体的人的发展这┅目的出发在此基础上促进社会

的发展或者其他附加功能的实现。只有这样教育才

能回归其应然状态,并且不论在何种社会中都能发揮

其作用――即促使个体由自然走向自觉自由成为创

造性的存在,成为健全而富有个性的人

一、从“谋生”到“乐生”――“人之生存”对

在当代,人类的生存空间得到极大扩展生存状

态和生存方式产生极大变化,这与以前将解决物质层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叫目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