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怎样才能信任开发者严格控制成片未利用地开发?

登錄人民網通行証 &&&
國土資源部印發通知&嚴格控制成片未利用地開發
日09:03&&來源:
原標題:國土資源部印發通知 嚴格控制成片未利用地開發
  人民網北京12月14日電 (記者朱雋)國土資源部近日印發《關於改進管理方式切實落實耕地佔補平衡的通知》,從轉變補充耕地方式、擴大補充耕地途徑、採取指標核銷方式落實耕地佔補平衡、規范省域內補充耕地指標調劑、拓寬補充耕地資金渠道等方面做出規定。今后將改進建設用地項目與補充耕地項目逐一挂鉤的做法,建立以數量為基礎、產能為核心的佔補新機制。
  轉變補充耕地方式。將過去以開發為主補充耕地,調整為以土地整治建設高標准農田為主補充耕地,嚴格控制成片未利用地開發,切實保護生態環境。
  “補改結合”落實耕地佔補平衡。應用范圍從單獨選址建設項目用地進一步擴大到城市、村庄和集鎮建設用地,解決地方實際困難。
  拓寬補充耕地途徑“算大賬”。除耕地開墾費外,允許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其他財政資金、社會資金等投入產生的耕地,增減挂鉤、土地復墾產生的耕地,相關部門實施高標准農田建設產生的耕地等,均可用於佔補平衡。
  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全國批准建設用地總規模3347萬畝,佔用耕地共計1710萬畝。同期,全國通過土地整治補充耕地2632萬畝,做到了佔補有余。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内蒙古自治区未利用地开发利用纪实
07:10:00 &&
中国国土资源报 &&
作者:程秀娟 李玉恒 杨军利
冬日夜幕下,柏油马路两边绰立的树影刷刷地向汽车身后跑去。从北往南在库布其沙漠行驶1个半小时后,我们到达目的地&&位于库布其沙漠腹地的内蒙古亿利资源集团旗下的生态项目基地。
2000多年前,库布其沙漠一带曾是水草丰美的草原。商代后期至战国,气候变得干冷多风,成了大漠。
20多年前,这里除了漫天黄沙就是无垠戈壁。
一年前,世界最大的沙漠论坛在这里召开,来自50多个国家的300多名代表为这里的高比例植被覆盖率所震撼。
这里,曾被中央领导人称赞:快速的工业化,没有以牺牲生态和农牧业为代价。
这里的治沙经验全球瞩目。
内蒙古自治区是一个复杂多元的矛盾体:一方面,作为全国12个重要产粮区之一,2011年粮食总产量465亿斤,今年有望达到530亿斤,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另一方面,该区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用地需求呈井喷之势。与此同时,全区四大沙漠、五大沙地又需要治理,因为这里承担着京津唐生态屏障的重要功能。
面对这一矛盾体,内蒙古国土资源厅厅长李世镕却胸有成竹:&未利用地用好了,有利于人口转移,有利于禁牧,有利于统筹工业化、城镇化、生态建设。&
近年来,在巨大的建设用地需求背景下,内蒙古耕地面积不减反增,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沙地流转,植树绿化修复生态
沙漠、戈壁,这些在艺术家眼里苍凉的美,对当地人却是实实在在的苦。现在来回三个小时左右车程的距离,在修路之前,骑着骆驼去赶集的农牧民却要耗上三天时间。
这种难,更深有体会的是需要在沙漠中运送产品的企业。
在库布其沙漠腹地,有一群靠盐场生活的人,亿利资源集团的前身就是一家盐场。盐场距离火车站本来只有60公里,但因沙漠阻挡需要绕行400多公里,产品运输十分不易。1988年,不到30岁的王文彪从地方政府调到盐场当场长。他当机立断&&修路!
1997年,当地第一条穿沙公路开工建设。打基、铺路、硬化,一条并不宽阔的马路出来了。擦擦汗水,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围坐一起吃着粗茶淡饭,商量着明天如何铆足劲儿继续。
第二天,兴致勃勃来到现场,他们傻了眼,好不容易修的路,已被一夜间大风卷起的移动沙丘埋住了。
为使公路不被流沙掩埋,亿利公司通过建立绿色防护带&&用秸秆、沙柳扎成方格固定流沙,保护路基,然后在网格中种上沙柳或沙蒿,通过这种方式固定沙丘,给所种植被成长时间和空间,后来采用&水冲沙柳&等方式,成功修建了5条纵横交错的穿沙公路,并逐渐摸索出&锁住四周、渗透腹部、以路划区、分而治之&的治沙方案。治沙的成功实践早已离开了缩减企业运输成本的初衷。亿利公司也由当年的小盐场发展成为当今&沙漠治理、沙漠新能源、沙漠新材料、沙漠天然药业&的沙漠绿色经济企业。
&总体来看,我们采取&修路、通电、通讯、通水、植网、飞播、造林&七位一体的立体整治措施,在库布其沙漠修筑了多条穿沙公路(包括沙石路等),并沿路通电、通水、筑网格,规模化、机械化种植和飞播绿化造林。同时,依托立体式绿化方式,在库布其沙漠北缘、黄河南岸建设了一道全长242公里的防沙锁边林带。&亿利公司新闻官冀振宇介绍。
按照这种理念,近20年来,亿利公司绿化库布其沙漠5000多平方公里,控制沙化面积10000多平方公里。在早些年治沙区域,已出现了明显的生物多样性,部分沙地已经有了土壤特征。
驱车走在第一条穿沙公路上,笔直的道路直通沙漠腹地,深秋给道路两旁的草丛和沙柳披上了灰色、金黄色、红色&&在这满目生机之外,仍能看见几公里外有沙丘矗立。这是这绿色的屏障,牢牢锁住了沙丘的移动,遏止了沙尘的蔓延和泥沙向黄河的倾泄。
早晨的库布其,寂静、祥和。在第四条穿沙公路旁不时出现的小片积水边,正在喝水的马群警惕地望着我们的车辆。随着穿沙路向沙漠腹地延伸,各种景致一一展现:早年栽种的沙柳,每棵都已然长成3平方米左右的树丛,树丛周围,长出了一丛丛灰色的草丛;在树丛锁住的沙丘上,出现了一串串野生动物的小脚印,鸭蹼型的、梅花型的、小点状的、长条型的,细细数来有七八种之多。正当大家惊呼时,一只野兔蹦蹦跳跳地藏进了一棵沙柳树丛中。
抓起一把几年前治沙地段的沙土,用手一捏,没有沙子沙沙的感觉,隐约中有土壤发涩的触感。
在库布其采访的日子,赶上了下雨。豆大的雨滴打在车身,淅沥的声音犹如生命的礼赞。杭锦旗牧民新村的老牧民苏荣克日说:&记不清这是今年的第几场雨了。自从库布其有了绿色,这几年沙尘天气少了,下雨的次数也多起来。&
日,中央领导人在库布其沙漠视察时称赞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库布其沙漠生态文明建设创造了世界奇迹。
亿利公司只是内蒙古自治区利用未利用地的一个缩影,据统计,年,全区利用未利用地建成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库等生态用地6.18万公顷。
由于各种原因,内蒙古的未利用地是分包到户的。因此,亿利公司的治沙之路,也是一条沙地流转之路。&20多年来,我们一直从牧民手中租沙地种树;或者采取让牧民以地入股的方式,将沙地流转到集团。&亿利资源集团公司高级副总裁尹成国介绍说。而承包期到后,未来如何继续治理沙地成了大家都在思索的一个问题,操作不慎,好不容易有了绿色的沙地是否会&一夜回到解放前&?
生态产业就地取材,以产业养绿化
库布其沙漠绿化&神话&的背后,是未利用地开发利用的&多赢&式经济造血模式。
治沙中,亿利公司探索出了一个&政府政策性支持,企业产业化、公益化投资,农牧民市场化参与和多元投资、多方受益&的发展机制,创造出&通过改善自然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实现了&民生、环境、经济、发展&共赢。
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未利用地的利用模式:
一是大力发展了天然药业。亿利公司20多年采取&公司+农户,企业+基地&的模式,在沙漠适宜地方大规模种植了既能防风固沙又有药用价值的甘草药材,这是亿利公司发展沙产业的最大突破口:通过甘草种植,即实现了防沙绿化的目的,又产生了经济效益,一举双得。目前亿利公司的甘草医药产业规模已达50亿元。以甘草、苦参、苁蓉、马齿苋为代表的沙旱生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正在全面推进并筹划上市。
二是依托沙漠自然景观和20多年创造的绿色空间,发展了库布其七星湖沙漠旅游产业。预计2012年七星湖旅游接待中外高端游客将达到20万人次。同时该公司遵循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的沙产业系统理论,本着&多采光、少用水、高技术、高效益&的原则,引进以色列等国内外先进技术,变沙漠为良田,发展沙漠现代农业。
在推进过程中,亿利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的联盟模式:农牧民通过沙地入股、租地到企,企业再通过包种到户、包销到户的模式,让沙漠及周边地区的几万农牧民成为了库布其沙漠绿化事业最大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农牧民有的成为企业的股民,有的成为了生态建设的工人,有的成为了沙漠旅游产业的参与者&&通过多种渠道就业,他们的年人均收入大幅增加。
众所周知,过度放牧是草原沙化的重要原因。农牧民收入渠道的增多,给了生态修复的有利契机。
&在内蒙古要想做好生态建设文章、修复大自然,就要将依靠牧业的牧民从荒漠草原、半荒漠草原退出来。&以前担任过鄂尔多斯市常务副市长的李世镕对未利用地的开发利用有更广角的思考。&牧民从荒漠草原中退出后,要解决好他们的社保、就业等问题。通过未利用地的开发利用,建工厂、建城镇,使转移出来的老百姓居住有保障、工作有岗位,让他们安心,才能实实在在地将他们转移出来。不然,他们又会回到沙漠腹地。由此实现城乡统筹,同时,也将生态建设和打造京津唐生态屏障统筹起来。&
这种转移和统筹,在阿拉善经济开发区做得淋漓尽致。
&通过土地流转,转移出来的每一户农牧民,我们都解决了住房、社保、就业等问题。&阿拉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副张有义介绍道。
由于内蒙古地广人稀的特点,土地流转出来的人口不如东部沿海地区密度大,政府财政压力相对较小。亿利公司绿化的5000多平方公里未利用地上,迁移出的人口不到200人,就业问题在该企业已基本解决。
通过土地流转,结合新农村建设,将散居在大漠深处的居民生态移民到牧民新村。在达拉特旗风水梁生态产业移民新村,绿化后的平地上,有鳞次栉比的楼房,有回荡着朗朗读书声的校园,有琳琅满目的各类商店&&孩子们不再骑着骆驼上学,村民们也不用再赶着骆驼冒着风沙来回数天赶集。生态农业的发展切实改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据悉,达拉特旗风水梁生态产业移民新村项目通过完善新村基础设施和壮大产业集群,发展物流产业、绿色沙产业和种养业,开展新农村建设。养殖户户均收入达3万至5万元,达到生态恢复、农牧民致富目的。
在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乌兰布和沙漠的金沙苑生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也是成功开发未利用地的佼佼者。
乌兰布和汉译为&红色的公牛&。乌兰布和沙漠位于阿拉善盟东部,总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在当地人眼中,是个沙尘暴频发、脾气暴躁的家伙。往年,这头横冲直撞的公牛,除了在当地肆虐外,还将大量沙尘卷入黄河,导致河床淤积,水位抬高;漫天沙尘更波及&三北&地区和京津周边地区。
2005年,金沙苑公司进驻位于乌兰布和边缘的阿拉善经济开发区乌斯太镇乌兰毛道嘎查北滩地区。这里地处北纬38度线以北,阳光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沙漠土壤和气候适宜葡萄种植。这里的葡萄酸、甜度适中,是国内外专家公认的酿酒葡萄最佳的种植地区。结合这一优势,金沙苑公司开始葡萄种植、生态防护林建设,以生态农业摁住疯狂的牛头。
据阿拉善盟经济开发区提供的资料显示:金沙苑公司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配套建设葡萄酒加工项目、葡萄种植5万亩、生态防护林3万亩;二期配套建设梭梭林嫁接苁蓉3万亩、牧草种植3万亩、牲畜养殖3万只;三期配套建设五星级酒店、生态观光旅游和体育休闲中心项目。项目建设总占地1.05万公顷,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利税21亿元,新增就业2000余人。
目前,金沙苑已引种了优良葡萄品种2万多亩,栽植防护林1万亩,并配套完善了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年产1.5万吨葡萄酒生产线和葡萄酒庄。初步形成种植、加工、营销一条龙的生态产业链。&如果是夏天来,这里的葡萄成片,一挂一挂晶莹剔透的葡萄别提有多诱人了。&采访中,大家不停地向记者描述着盛夏时节金沙苑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濒临黄河的金沙苑二期工程现场,多台大型挖掘机、推土机正在将一座座相对高度5米左右的大沙丘推平、平整。不久的将来,这里又将是生机盎然的一片。
2010年,抓住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海勃湾黄河水利枢纽工程进入实施阶段的契机,金沙苑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旅游,规划实施了大漠探秘、葡萄园风情、葡萄酒庄、现代生态农牧业、度假酒店等一批独具特色的观光旅游项目。目前,金沙苑已规划出葡萄园主题体验区、滨水文化休闲区、沙漠运动休闲区、自然观光游览区和生态展示区,同时结合葡萄园和葡萄酒庄风情,建设金沙苑休闲度假生态旅游基地,打造独具特色的沙漠生态观光旅游景区。
采访中,记者听到一个有趣的故事。&当年,为了实施金沙苑一期工程,找老百姓流转土地。当大家找到权利人的时候,他愣神了,不知道自己家地在哪儿、有多大。不得已,工作人员从村委会查询,进行四至测量。他终于弄清了自己家地在哪儿、有多大。&阿拉善国土资源局土地收储整理交易中心主任刘怀信笑着说。故事听得大家直乐,也不禁引人思考。由于土地自然条件,除了放牧骆驼,当地农牧民很少用到自家的地,特别是未利用地。这实实在在的故事反映了当地村民土地权利状况、沙地荒芜现状。
珍惜生命之源
自然资源进入人们的生产生活领域,首先得条件、技术允许,土地资源也一样。通俗地说,就是能够&用&。要利用缺水的沙漠发展生态农业、植树种草,水资源是首先要解决的先决条件。这一点,身处沙漠中的人们尤为清楚。
沙漠缺水,但并不意味着沙漠中没水。由于技术的进步、产业多样化发展,虽然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不受&以水定地&的禁锢,但记者发现内蒙古自治区未利用地的开发利用主要用两种方式解决用水问题:一是靠近现有水源;一是靠近历史上可能存在水源的地方&&挖掘地下水。
&金沙苑二期工程属于阿拉善盟黄河西岸综合治理一期工程的组成部分。综合治理一期工程沿着黄河西岸而建,呈狭长带状。而对开发区的每个企业,我们都有用水指标控制。&张有义介绍说。
&再往沙漠腹地推进呢?&针对记者提的这个问题,张有义主任表示不能贪大冒进,须要水源支撑。
与阿拉善经济开发区一样。亿利公司在选择种植区时也有类似考虑。他们将目光锁定在历史上水草肥美的地方,下钻,打水,&一般地下十几米的地方就有水&。
&其实沙漠里是不缺水的,由于沙子的特性,雨水渗进沙子里后,太阳很难蒸发出来,水分就保留下来了。&冀振宇这样解释亿利公司植树的用水问题。
节水意识,这是记者采访中感受最深刻的。
在金沙苑葡萄园基地,每一排葡萄藤下面,都有一根细细的水管,水管上面有很多小帽,需要滴灌的时候,将帽拧下来,精确到&滴&。
而亿利公司发明的&水冲载沙柳&技术如今被广泛应用,他们用水管在沙地中冲出一个孔洞,然后插入枝条,几秒钟就能种上一棵沙柳,而冲孔洞的水又能为小苗提供生长所需。经过适当浇灌,大部分树苗的根系都可以达到地下水位。不仅节水,而且大大提高了种树效率和成活率。在记者达到亿利公司位于库布其沙漠治理现场的前一天,来自以色列的考察团刚刚抵达&&一向以节水农业享誉世界的以色列人,专程来此学习节水治沙经验。
亿利与金沙苑生态工程等节水工作只是内蒙古自治区在推进未利用地开发工作中的微观反映。据介绍,内蒙古自治区在宜农未利用地开发工程中,按照建设优质耕地的要求,推广节水技术,在西部沿黄地区投资20多亿元建设了节水工程,年节水量达2.3亿立方米。
循环经济立足长远
2011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内蒙古确定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我国向北开发的重要桥头堡和团结繁荣文明稳定的民族自治区&。现有可利用土地已成为城市和工业园区建设、新能源基地及交通等基础设施用地的重要来源,大量的未利用土地将成为重要补充。
以阿拉善经济开发区为例。该区创建于1997年,是阿拉善盟最早建立的内蒙古自治区级重点工业开发区,规划控制面积275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面积6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0平方公里,总人口3万余人。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显示:未利用地占阿拉善经济开发区总面积的85.85%。其中,盐碱地占比2.22%;沙地面积占比89.99%。在阿拉善经济开发区创建之前,那篇广袤的戈壁、荒漠上散居着200户左右的牧民,过着贫困的生活。如今,该区利用不足阿拉善盟总面积万分之七的土地,创造了阿拉善盟经济总量的40%。
目前,开发区共入住各类企业245户,其中,工业企业93户,规模以上企业39户,上市公司1户,中外合资企业2户,引进消化吸收世界领先技术38项,具有自主创新技术8项。现已形成乌兰布和工业园区、巴音敖包工业园区和贺兰区、金岸区&两园两区&的总体布局。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3亿元,增长19.5%;工业增加值151.57亿元,增长19.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87亿元,增长9.75%;财政收入15.5亿元,增长1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3881元、10904元,增长13%和15%。带动乌斯太镇近200户600余牧民实现转产转移。同时为阿盟5000余人提供了就业机会。绿化率达到21%,森林覆盖率由2001年的3.1%提高到目前的7.36%。
阿拉善经济开发区逐步走出了一条以工业园区建设带动生态恢复治理的工业治沙模式。利用未利用地建设工业园区,实施绿化、硬化等配套工程,达到&开发一点,绿化一片&的目的。通过区内企业移土、换土搞绿化,深挖、高垫搞硬化,种草、铺路搞美化,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治理的双赢。
先搞生态建设、后招商引资,是内蒙古开发利用荒地、沙地、石板地等未利用土地的实践路径。无独有偶,在杭锦旗郭三梁工业园区,我们看见了亿利公司致力打造的&库布其绿色清洁能源示范基地&,其中,沙柳生物制油厂是重要项目之一。 沙柳是内蒙古沙区的当家树种和乡土树种,抗风沙、高抗逆、耐干旱,被誉为&防风固沙先锋植物&,生长规律为三年平茬一次,萌孽更新,单株增加8倍,是防风固沙植物的首选之一。&利用生态治理中生产出的大量沙柳及沙柳平茬后产生的原料生产生物柴油,全部是就地取材,前景广阔。&该厂长白雅尔图笑着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依托库布其沙漠丰富的土地、阳光和生物质资源,亿利公司采取了&开放多元&的投资战略,联手中国泛海集团、大连万达集团、浙江传化集团、四川宏达集团、山东能源、上海均瑶集团、浙江正泰集团等多家优势民营企业,联手打造一个集新能源、新材料、生态碳汇林于一体的极具沙漠特色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主要发展沙漠太阳能全产业链项目、沙漠生物质能产业、碳基复混肥产业、乙二醇等绿色能源项目,力争实现沙漠产业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同时在园区周边规划建设大规模的沙漠生态碳汇林项目,实现生物固碳,切实把&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和沙漠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工业经济与生态建设循环互动,实现&美丽和发展&的共赢。
做好平衡,让未利用地得到有效开发
随着西部大开发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国家能源电力产业、煤炭石油化工产业、奶产业和钢铁稀土产业基地建设,以及一系列投资倾斜政策的落实,自治区经济社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长。今后10年,煤炭、油气、火电以及风能、太阳能等能源项目将进入全面快速发展期,会极大催生对未利用土地开发的需求。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太阳能等新能源项目,在沙漠地区开发潜力更大、占地量也非常大。小型的太阳能发电厂,占地就达万亩以上。如何平衡发展冲劲与依法用地的问题,现实地摆在面前。
但另一方面,未利用地潜力巨大。2011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资料显示:内蒙古自治区全区未利用地总面积2978.35万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5.80%。根据内蒙古土地勘测规划院提供的《内蒙古自治区未利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研究》成果,全区未利用土地中可利用类为375.66万公顷,占未利用土地总面积量的12.61%。未利用土地资源中,宜建不宜农的未利用土地为164.50万公顷,这部分未利用土地土壤贫瘠、砂砾化严重,不适宜农耕或植树种草。宜农未利用土地潜力可观,包括耕地适宜类90.51万公顷;林地适宜类、人工草地适宜类等生态宜建类合计219.07万公顷。
如何做好平衡,让未利用地得到有效开发,李世镕认为要解决几个关键问题:
一是做好未利用地摸底调查,对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进行科学规划,列出重点开发区域、适宜开发区域,做到科学选区、合理布局、先后有序、统筹规划。
二是对未利用地实施差别化政策。调动政府、企业积极性。
三是力争赢得地方政府共识,将未利用地的开发使用纳入地方政度的整体发展战略,与地方政府打好组合拳,统筹将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规划、基础设施配套规划和建设、城镇服务区的规划和建设等,才能使未利用地的利用实实在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采访中,李世镕描述了这样一个未来:&如果未利用地得到了开发利用,那就可以相对减少农用地占用,缓解保护耕地的压力。内蒙古还有很多宜农未利用地,如果能够得到利用,可再造一个产粮大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据统计,2007年至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通过土地整治开发宜耕未利用地新增耕地2.52万公顷。
独家稿件声明
本网站内容中注明来源为“中国国土资源报”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个人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不得对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国土资源报”。转载本报稿件需经本报授权。违反上述声明者,本报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主办:中国国土资源报社
承办:北京中地世纪文化传媒中心
运维:北京金地世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羊肉胡同甲30号&&邮编:100034 &&&电话:010-&&&邮箱:股票/基金&
东营在全省率先启动未利用地开发荒碱地生金
作者:魏东 李明 贾瑞君
&  2011年10月,东营市在全省率先启动未利用地开发项目建设。截至2013年底,两年多的时间里,东营已启动实施未利用地开发项目7个,建设总规模24.76万亩,建成后将新增耕地10.75万亩。
  荒碱地是如何变成良田的?开发后的荒地如何高效利用?近日,本报记者围绕以上问题在东营进行了采访。
  逾三成土地未开发利用
  东营地处黄河三角洲核心区,未利用地面积达到411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3.25%。通过农用地适宜性评价分析,适宜开发整理为农业用地的未利用地130万亩,适宜生态保护的181万亩,适应开发为建设用地的100万亩,是我国东部沿海土地后备资源最多、开发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
  “科学开发利用未利用地,是建设黄蓝经济区的重要内容,是搭建区域合作新平台的重要手段,对于探索土地利用管理新模式、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拓展全省发展空间具有重要意义。”东营市土地综合整治服务中心主任张宝民介绍,2011年2月,东营市被列入全国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2011年10月,该市在全省率先启动未利用地开发项目建设,标志着东营市在黄三角地区土地管理改革创新上率先迈出实质性步伐。
  为确保未利用地开发科学高效,东营市确定了“先易后难、分期分批、稳步推进、高效开发未利用地”的原则,并突破项目规划先测量后设计的传统思路,实行测量与设计并行,避免了以往测量在先、设计在后容易出现误差的现象,实现了测量和设计一步到位,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质量。
  截至2013年底,东营市已启动实施未利用地开发项目7个,预算投资约15亿元。其中,东营市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土地整理项目、河口区新户镇永合土地开发项目、河口区新户镇北李土地开发项目等3个项目已全面竣工,新增耕地1.3万亩,完成投资1.12亿元。河口区新户二期土地开发项目、东营市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土地开发项目、东营市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二分场土地整理项目、挑河东片土地开发项目等4个项目正在实施,总规模21.8万亩,预计新增耕地9.45万亩,投资14.6亿元。
  荒碱地变高标准农田
  “去年,在遭遇夏季雨涝灾害的情况下,我们种植的水稻仍然达到了亩产500斤左右的产量,对于这块土地来说,已经是一个突破了,今年我们的目标是亩产800斤以上。”正大桑田(东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金文奎介绍,该公司承包来种植水稻的这块土地,正是东营市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土地整理项目所在的地方。
  金文奎至今记得,未开发之前,这片土地盐渍化程度高,土地不平整,杂草丛生,没有配套相应的排灌设施、生产路等,能种植作物的土地比例仅占20%多。“原来这片地含盐量最高的地方高达10‰以上,通过开发,我们的目标是今年将土地含盐量总体降至3‰以下。”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土地开发项目现场指挥部技术总监张传安表示。
  记者在开发现场看到,东营市现代畜牧业示范区一期、二期工程基本完成,成片的土地中配备了完整的排沟、灌渠系统,生产路规划整齐,现代农业种植区的模型初显。东营黄河三角洲未利用地开发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禹国栋介绍:“目前东营市未利用地开发,主要采用先进的暗管排碱与大型水利设施和灌排沟配套的模式,原来的简单整理、复垦转变模式已基本被淘汰。”
  暗管排碱技术起于荷兰,遵循“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水盐运动规律,利用专业机械在一定土壤深度埋置具有滤水微孔管暗管,实现挖沟、放管、敷料、埋管、平地等施工过程一次完成,将土壤中高矿化度水分及盐分经入渗和自流作用汇入田间排水系统,从而起到控制农田地下水位、淋洗盐分、抑制盐分上移、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的作用。
  “暗管不仅接收土壤的地表水溶解盐渗入和排出,而且也截住了地下矿化度高的水渗入暗管,不再上升到上层土壤造成返盐。而且暗管还有排涝作用,土地完全脱盐以后再渗出的淡水还可以集中起来进入水库,用于灌溉,使水资源循环利用。”张宝民介绍,暗管排碱技术的利用还可减少田间沟渠配套数量,占灌区总面积11%以上的土地可开发为新增耕地。
  据了解,暗管排碱与大型水利设施和灌排沟配套的模式较传统模式土壤脱盐改良周期、节地率、节水率分别提高50%、12%和30%,经开发后的土地基本实现了“田块平整、林网覆盖、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生态系统。
  未利用土地开发之后
  未利用土地开发之后,如何能够有效“利用”?这是很多人关注的问题。
  “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产业化的生产基地,提升未利用地开发的层次和水平,是我们对未利用土地开发工作的总要求。”张宝民表示,东营市在未利用地开发利用的基础上先后引进了正大集团、正邦集团、河南天瑞生态投资有限公司等大型涉农企业,实施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在东营市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土地整理项目区,正大(东营)投资有限公司建设的农业科技生态园,是全市利用外资最大的农业产业项目,总投资约40亿元,占地8万亩,将打造绿色农业种植和现代畜牧养殖产业。通过产业带动,辐射周边,该项目将实现100万头生猪养殖和100万亩农业种植的总体目标。
  “此外,东营还结合大规模未利用地开发,探索对外承包、转包、置换、土地入股等模式,带动土地快速流转和规模化开发,实现了产业升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大提升了未利用地开发的层次和水平。”东营市土地综合整治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陈静介绍。
  在做好土地经营的过程中,其指标交易为全省耕地占补平衡作出了贡献。“1.3万亩占补平衡指标,以每亩3.5万元的价格分别交易到青岛、烟台等市,除去开发成本,共获得4.55亿元专项资金,为后续未利用地开发提供了融资渠道。”张宝民认为,通过土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不仅解决了很多用地紧张地区的指标问题,确保了全省占补平衡制度的落实,也为东营大规模后续开发未利用地提供了资金支持。
  耕地占补平衡是指《土地管理法》规定的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非农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要按照“占多少,补多少”的原则,补充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这项制度是坚守耕地红线的重要举措。
  张宝民介绍,目前山东已建立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易地交易平台,实行“占补平衡”指标市场化交易。“2011年以来,东营已实现指标交易3.65万亩,总交易额近12亿元,为全市实施大规模未利用地开发积累了一定的资金。”
暂无专家推荐本文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将自动提交到和讯看点,
请输入您的观点并提交。
请输入您的观点 168字以内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置顶我的观点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才能做好java开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