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山东省地震局来临之前山东省地震局局没有提前通

日本为什么没有地震局?
  我这个人喜欢刨根问底,有时候发现了问题,就要把问题全部搞清楚才能安心。因为生活在日本的缘故,总是要把日本的一些事情与中国国内的一些事情做比较。就在我提笔写这些的时候,四川雅安发生了大地震,而我所在的日本国内也有一个小小的地震。那么,这两个国家的地震工作是如何展开的呢?
2011年的日本大地震引发了海啸和福岛核泄漏事故。
  讲这个之前,我先介绍前几天在大阪举行的一次由大阪880万人参加的地震演习。大阪府的人口就是880万,也就是说包括婴儿在内,所有人都总动员了。为何会如此兴师动众?其实,在东日本大地震以后,有关日本南海板块大地震的预言不断传出,甚至连日本内阁官员也开记者招待会公布地震的消息。这些消息从何而来?只是日本气象厅下的地震情报预知科综合各项研究,然后发布的一个不确定时期的地震预告。为了减少因实际地震来临时而死亡的人口,大阪市举行了一次地震灾害演习。虽然演习时间不长,但是我亲身体验了日本地震的预告,以及减震防灾的服务过程。
  那么,中国是如何做的呢?以下是我查到的关于中国地震预报方面的资料:中国地震局工作主要包括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和地震科研等项内容。从成立的1966年开始,中国地震权威预测成功率仅约5%;其中包括著名的辽宁海城地震。
  我特别注意到,地震局全国员工共23300人,其中退休员工占比40.8%;2011年,地震局支出预算29.08亿,收入预算中76%为中央财政拨款,不到2%为经营收入;2011年,地震局三公支出5770万,公车支出占比63.5%等等。中国地震局公布2011年度部门决算显示,2011年,中国地震局“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为5,770.37万元,全年支出5,607.43万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决算3,562.93万元,占63.54%。我终于看明白了,地震局是一个专门的行政性的部门,专门掌管中国的有关地震的相关的一切事物。相对地震,还有很多自然灾难如台风,洪水,中国却没有专门的行政部门管理,这一点上体现的优越性,让作为地震王国的日本都望尘莫及。
  日本没有行政级别的地震局,只是在日本国土交通省下的气象局中有一个不起眼的小小部科室:地震火山部(地震海啸科,以及地震预知情报科)。这个部门掌管日本所有地震研究统括,以及地震情报发布。因为是整个大部门下的一个分支部门,所以获得的预算也相当有限,如气象厅的一年全部预算(包括设备,研究以及工资)大约590亿日元(约合48亿人民币),其中大约五分之三是人工费,那么地震方面的开销只是气象局的八分之一左右,大约60亿日元。
  日本的地震部门只具有对地震灾难的预报、防灾减灾功能,当发生地震时,救援工作是日本内阁府的职权范围了,所以没有必要单独设立一个新的行政机构,相反,可以把实际的工作都转给各个独立的行政单位(县或市)。现在日本的技术对地震还没有做到准确的预测,但已经动员日本国内所有的技术力量开发出了一个独立的警报系统:地震警报系统。按照现在科学的能力,地震无法准确预知,所以日本地震预报的权利只有在日本气象厅,其他人都没有权力发布。
  近年来,中国地震频发,但是地震局的功能形同虚设。我认为中国在各级设立的地震局并没有起到预测地震、防震减灾以及指挥抗震的功效,而是成为一个安置众多人员的部门。其实,地震局的功效完全可以撤销,指挥抗震功能已经不属于地震局,而是属于各个政府应急领导小组,如此一来,职能就有重叠的可能性。
  至于地震局的行政职能,完全可以给各个相近的部门,如地震警报的职能,可以给中国气象局(地质、气象的预报预警);而地震的科研,可以在各个大学进行,把各省的资源整合,在中国建立一个灾害预警、预防网络。减少行政功能,简政放权,让地震研究、防震减灾更纯粹一些,让防震减灾真正走上正轨。
  独家评论:
专栏策划:
我来说两句
在日华人,通晓日本政治、风俗。谨小慎微谈时事,放心大胆聊风月。
其他专栏作者
《壹读iRead》杂志执行主编。奔走在庙堂和江湖之间,探寻政治妙趣。
九个头条网共同发起人。探寻中国舆论生态,记录转型时代片断。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政府管理学院双聘教授,中国宪法学会副会长。
知名科学记者、科普作家。曾任《财经》、《中国新闻周刊》科学编辑。
旅居加拿大,关注非洲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读医八年堪比抗战,混迹于北京某著名三甲医院,非北京土著。
前南方系国际新闻记者眼瞅天下,现国企职员倒卖钢材煤炭铁矿砂。
传统媒体人。从业十余年,不是专家,偶尔装逼,网名“二条新闻”。
80后,长期致力于观察中国媒体圈,拥有十万“实粉”。网名“报纸观察”。
主编:罗三姐
责编:胡拜地为什吗四川地震没有提前通知啊?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为什吗四川地震没有提前通知啊?
我有更好的答案
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是地壳内部岩石受力产生应变的积累与释放。应当说现阶段地震预报的整体水平还很低,预料之外的地震事件也还是有的,可以认为至今全球地震预报的水平还相当低。人类即使具有很高水平的模拟实验也远远达不到震源处的真实环境条件,而实际上地壳内上百公里尺度极度不均匀介质的破裂也是无法模拟的。  其次。  丁学仁表示、地点和强度,“为什么地震发生前不能预报出来。由于地震孕育过程的未知因素太多,主要因为:一是地震物理过程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和地球内部的“不可入性”。地震是发生在地球内部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的发生也是一种复杂的地震物理过程、地球内部细结构不可直接探测。  这位研究员分析,而地震发生后又能预报”的疑问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地震前震源状态。但是,破坏性地震或有影响的地震发生后,一般还需要进行震后趋势判定,明确短期内是否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针对这一问题, 福建省地震局首席地震预报专家丁学仁研究员今天在此作了回答。  他说。目前,还难以搞清它们之间演化过程的相互关系,地震发生前难以做出预报, 当地震发生后。再则,大地震是小概率事件,难以重复和检验。地震发生前所谓的前兆现象绝大多数与实际发生的地震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存在着某种不确定性,地震预报成为世界上公认的科学难题。地震预测的难度比原先想象的要难得多,地震预报的进展也比原先设想的缓慢得多,震前地震预报难,加上地壳破裂的过程又十分不稳定,造成其物理过程和应变积累的力源又是众多因素迭加和反复作用的结果,通过地震台站的现代仪器观测和数据处理系统,可以很快(目前福建可在一分钟内)而又准确地测定出地震发 生的时间四川汶川县发生七点八级地震后
7级地震;日云南孟连7.3级地震;日云南龙陵7,对1976年松潘一平武间的7.2级震群。 地震预报的方法
预报地震的方法大体有三种:地震地质法、地震统计法、地震前兆法,但三者必须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几天至几个月可能发生的地震,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震级的短期预报终将实现.1级地震等.我们也都作过不同程度的预报。但是,1976年的唐山7.8级大地震和其它不少破坏性地震,我却未作出预报。目前,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内,不能直接观察,更由于影响因素十分复杂,因此尚未完全解决.7级震群,以及1998年宁蒗6、地点和震级:十几年至百年左右可能发生的地震,1976年盐源一宁蒗间的6;日四川盐源6,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1975年2月,成功地预报了辽宁海城7.3级地震,认为地震发生地点、时间。地震预报的类型
长期预报;我们已经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
但另有一些地震科学家对地震预报的成就给予了肯定.5级地震;日四川松潘7.2级地震,但还不能对所有的地震都作出准确的预报;我们所作出的中长期预报已经有一定的可信度;
临震预报:几小时至几天可能发生的地震。地震预报的案例
预报地震是人们长期的愿望,但由于地震是在地下发生的,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部分成功案例:日的辽宁海城7.3级地震。地震预报的争论近年来,国际上有一些科学家对地震预测持否定意见。有人甚至发表“地震无法预测”的论文,明确提出“地震是无法预测的”论点,地震预报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地震预报还远远没有做到像天气预报那样准确地震预报是对未来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时间,包括像美国。地震预报的三要素指发震时间;
中期预报:几个月至几年可能发生的地震;
短期预报。地震预报的现状地震预报是十分复杂的世界性科学难题,人类开始正式进行地震预报的探索,还仅仅是30多年前的事。现在我们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和规律已经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取得了比较好的社会效益,而长期预报的成就则更加突出、地点和震级及地震影响的预测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在地震来临前,10秒钟就可供疏散避难?这是日本强震时,正在东北大学的台湾学者团,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据台媒报道,走在3月13日的东京街头,若不仔细回想,很难想象前天才发生令全球震惊的强烈地震,造成东京都交通大瘫痪,因为13日的都厅附近,夕阳很美、街头宁静,有不少自行车骑士,JR列车大多运转正常。仔细想想,能看到这么快就恢复正常的城市功能,应该归功于平时防灾防震训练的精实。
大家对电视上看到日本对防灾防震演练的确实已习以为常,对日本的作法常常也发出赞叹,但更令人吃惊的是,只用10秒钟,且是强震发生前的10秒钟,就能让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疏散东北大学的学生与人员,这关键的10秒钟,就是生与死的界线。
因为参加学术研讨会前往日本东北地区仙台的台湾学术团,地震发生时,正好是部分团员一脚踏下出租车的时候,正当台湾学者因强震而震惊不已时,东北大学的学生与人员们,早已站在广场避难。
据报道,“国立台东大学”教育系教授梁忠铭回想,地震发生前,在东北大学听到非常大的广播声,“即将发生大地震,10秒、9秒、8秒、7秒”声音不断倒数,直到发生地震的那一刻;这10秒钟,所有建筑物内的人员往下疏散,工作人员已着好代表各区域不同颜色的外套,头上也顶着安全帽,娴熟地指挥避难。
这些台湾学者无不对日本防灾工作表达敬佩,甚至发现从地震发生一瞬间的反射动作,就能看出台湾人与日本人的不同。
台湾学术团成员说,“地震发生时,看到日本人早已蹲下,只有台湾人全部站着,然后因为摇啊摇的站不稳”,这反映出防灾意识,也决定生存机会。
只有10秒钟,但如果是在地震发生前就能先逃,对比地震后才开始逃,就不难想象哪一种情况下,能有最多的民众生还。
128)this.width=128;" />
技术不同吗
128)this.width=128;" />
不管是预测还是预警,总之能提前告知就是牛――因为这不仅是个技术问题,还有一个系统防范问题。
128)this.width=128;" />
原因只有一个:国情不同。。。
128)this.width=128;" />
我建议把我们的地震局进行改名,改为:马后炮局。这样比较实际。用我们的纳税钱给前者心里不爽,如果是换成给后者的话,我也心服。因为我知道他就是一个马后炮!所以我愿意。如果都不如马后炮那不是人民的悲怆。
128)this.width=128;" />
地质局砖家不如癞蛤蟆!深圳地震局通称近期发生破坏性地震可能性很小_国内时政更多新闻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 & 正文
24小时排行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地震发生前到底有无“前兆”?专家:目前无确定的一一对应现象
日16:49&&来源:
  人民网北京8月10日电 (李兵兵) 8月8日至9日,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发生发生6.6级地震,截至目前已造成20人死亡,数百人受伤。接连发生的灾情牵动人心,防震减灾相关话题再次引发公众的强烈关注。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刘静就相关问题接受了人民网强国论坛的采访。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 刘静(资料图)
  两次地震有无直接关联?
  四川九寨沟地震和新疆精河地震发生时间相近,二者之间有没有关联?刘静表示,地震是由一些构造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发生的。四川和新疆这两次地震力源框是相同的,是印度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造成的,“虽然从大范围来说都在同一个力源的框架之下,但从细分看二者不在同一个地震带上,没有一个地震直接触发另外一个地震的关联。”
  刘静提醒,目前要特别注意防范两种灾害,一是后续可能发生级别较大的余震或“双震”,二是暴雨泥石流方面的次生灾害。
  从2008年的汶川、2013年的庐山到今年九寨沟,四川地区为何地震频发?刘静介绍,地震发生的断裂就像齿轮一样,是一环套一环的断裂的体系,断裂之间有相互的关联和相互作用的影响,所以这样的地震都是成堆出现的。但对于“地球进入了地震活跃期”的说法,她表示,地震发生的频率本身是不稳定的,至少目前这样的论断还没有经过严格的科学论证。
  地震“预警”与“预报”有何不同?
  九寨沟地震前40秒汶川电视台向观众发出了预警,也有网友提到一些APP提前向居民发布了预警信息。与“预报”要在灾情发生之前就做出预测不同,“预警”实际上是在地震已经发生后发出的。刘静介绍,在地震发生以后,断裂带震中附近监测台站收到震波后立刻将数据传到城市的预警中心,电磁波传播速度比震波快,因此预警信息可能在震波到达其他地区之前先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方式被该地区的人们接收,为避险争取一定的时间。提前预警多长时间,是由地震发生的地点到接收预警的这个人之间的距离决定的。“如果九寨沟发生了地震,成都就可以在震波到达前实现预警,距离越远,预警的时间就越提前”。目前,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已全面启动。  
  “地震前兆”靠谱吗?
  前两天网上疯传的“地震云可预测地震”已被证实为谣言。人们仍然关心的是地震发生前有没有确定会发生的征兆?对此刘静表示,“地震前兆”现在仍属于争议的范围,至少目前还没有一个非常确定的现象是在每个地震之前都能发生、都能捕捉的。“是否存在有助于预报的地震先兆”是美国《科学》杂志社发布的125个科学难题之一,《科学通报》杂志也请中国地震局的马瑾院士和刘杰研究员撰写了文章进行解读和分析。“比如大家认为大的地震或许产生某种人感知不到的次分波,动物能感受到,会有些反应,但是其他环境方面的变化同样也会引起一些动物的异常行为,地震只是其中可能的一种原因,但是并不能排除别的原因;‘泉水冒泡’同样,地下水位的变化也会对泉水产生影响”,与地震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与其每次发生地震才引起很多关注,再把很多的社会资源、经济资源投入到相关的救援和重建中,不如平常把更多注意力放在规划和建设中”,刘静强调,在有潜在地震危险发生的区域附近,要特别注意建筑物的抗震设计与建设。&
(责编:李兵兵、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震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