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会不会让结果变得更好,股权转让 善意第三人才会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家长学校讲课内容新入园幼儿的焦虑心理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焦虑症会不会引起突然头蒙,感觉想要晕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焦虑症会不会引起突然头蒙,感觉想要晕
我有更好的答案
会的,急性焦虑发作会有这样的现象。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兰蔻美目真相微访谈# @兰蔻LANCOME @小布
授权新浪微博账号,立即提问&
#兰蔻美目真相微访谈# @兰蔻LANCOME @梅琳老师
授权新浪微博账号,立即提问&
#兰蔻美目真相微访谈# @兰蔻LANCOME @张怡筠
授权新浪微博账号,立即提问&
#兰蔻美目真相微访谈# @兰蔻LANCOME
授权新浪微博账号,立即提问&
编辑在线回答问题(共34个回复)
网友在线提问
瑞丽网友乘风飞翔提问:呵呵,活动不错!下次有这样的活动我还要参加!日 14:19
瑞丽网友乘风飞翔提问:呵呵,活动不错!下次有这样的活动我还要参加!日 14:19
瑞丽网友乘风飞翔提问:呵呵,活动不错!下次有这样的活动我还要参加!日 14:19
瑞丽网友乘风飞翔提问:呵呵,活动不错!下次有这样的活动我还要参加!日 14:19
瑞丽网友乘风飞翔提问:呵呵,活动不错!下次有这样的活动我还要参加!日 14:19
瑞丽网友乘风飞翔提问:呵呵,活动不错!下次有这样的活动我还要参加!日 14:19
瑞丽网友乘风飞翔提问:呵呵,活动不错!下次有这样的活动我还要参加!日 14:19
瑞丽网友乘风飞翔提问:呵呵,活动不错!下次有这样的活动我还要参加!日 14:19
瑞丽网友乘风飞翔提问:呵呵,活动不错!下次有这样的活动我还要参加!日 14:19
瑞丽网友乘风飞翔提问:呵呵,活动不错!下次有这样的活动我还要参加!日 14:19
瑞丽网友乘风飞翔提问:呵呵,活动不错!下次有这样的活动我还要参加!日 14:19
瑞丽网友乘风飞翔提问:呵呵,活动不错!下次有这样的活动我还要参加!日 14:19
宝宝蛋蛋达人
安安蔷薇达人
素小云达人
张景华达人
张颖涵达人
赵秋晨达人
林少吟达人
汤媛媛达人
杨姗姗模特【特价】HK正版包邮 +说说无常 阿鲁老和尚开示本来无烦恼 +理解死亡 教你不生气的法门 卸下心头重担 所有的累 消除焦虑的慢动作冥想法_步街网
品质6道人工质检+低价全网最低价=步街网每天10点独家开抢每天最多可赚:20&积分&后才能签到&&|&&
& HK正版包邮 +说说无常 阿鲁老和尚开示本来无烦恼 +理解死亡 教你不生气的法门 卸下心头重担 所有的累 消除焦虑的慢动作冥想法HK正版包邮 +说说无常 阿鲁老和尚开示本来无烦恼 +理解死亡 教你不生气的法门 卸下心头重担 所有的累 消除焦虑的慢动作冥想法市场价:¥239.70折扣价: ¥239.70 &10.0折已售出:200 件分享猜你喜欢¥19.0032.00元&&5.9折¥15.7016.00元&&9.8折¥17.5032.00元&&5.5折¥19.8032.00元&&6.2折¥120.88120.88元&&10.0折¥110.00110.00元&&10.0折¥110.00110.00元&&10.0折¥19.0032.00元&&5.9折¥239.70239.70元&&10.0折¥24.0024.00元&&10.0折添加:温馨提示:提交订单后可在中查看订单情况,确认收货后即可获得积分(100积分=1元)Copyright (C) 2010 - 2015 步街网◆今日订单0◆◆◆列表◆◆◆意见反馈◆返回顶部◆11月24日分割线&br&&br&感谢各位知友对本答案的热情支持!刚刚读到 &a data-hash=&513b5fcc3f45d0ed5859ce0& href=&///people/513b5fcc3f45d0ed5859ce0&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黄健& data-tip=&p$b$513b5fcc3f45d0ed5859ce0& data-hovercard=&p$b$513b5fcc3f45d0ed5859ce0&&@黄健&/a&知友专栏中的一篇文章:&a href=&/huangjian/& class=&internal&&没有人会告诉你,读博士要付出一种很可怕的代价 - 黄健说 - 知乎专栏&/a&,主要是讲博士心理状态的。这里我想推荐所有正在读书的同学们看一看。&b&同时我也想提醒各位知友,千万别把我写下的经历当做治疗心理问题的灵药。焦虑的问题如果只是轻度的,我相信可以借鉴别人的经验来克服,但如果你觉得它真的达到受不了的程度,请毫不犹豫去寻求专业医师的帮助。&/b&&br&&br&不瞒大家说,我也曾经好几次在夜深人静之际偷偷摸摸跑到学校的心理咨询室(Nightline)倾诉。尤其在那段黑暗岁月里,我觉得那里的一张椅子都比我寝室的床温暖。&b&很多时候,「腐化」和「堕落」本身并不致命,但它们所滋生的孤单,抑郁和自我厌恶却是潜在的杀手。&/b&&br&&br&&b&再次强调,当你真的觉得「经历了,尽力了,人累了,心碎了,天黑了」,请千万不要继续在深渊里强撑着!我想知乎就是一个很好的倾诉平台,大不了(再)不要脸一把,把丑事全都在这里抖出来,也强过让它们窝在心里,一点一点消耗你的灵魂。&/b&&br&&b&----------------------------------------------------------------------------------------------------------&/b&&br&&br&我并不是心理学专业,只是看到这个题目有感而发,想结合自己的情况谈谈。如果有所疏漏偏颇,期待大家指正!&br&&br&看到这个问题,我顿时有一股扑面而来的辛酸,因为我曾经在人生最该拼搏的时候,沉溺在一段不努力也不焦虑的「舒适」中。回头看看这段经历,我想我能够立刻给这个问题一个真诚的答案:&b&不要缓解努力带来的焦虑!不要缓解努力带来的焦虑!不要缓解努力带来的焦虑!&/b&&br&&br&&br&在博一和博二的一段岁月里,我对当下做的论文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厌恶。那段时间里我每天宁可待在自己的宿舍里,也坚决不去办公室,原因很可笑:办公室里的同事们工作太努力了(他们三个人我都在知乎写过),一个津巴布韦来的黑人出租车司机学霸;一个印度尼西亚出身的华裔美国人,曾在毕马威总部工作过;一个俄罗斯国家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好像是这个名字)的副教授,来英国读他第二个博士。可想而知,那是怎么样一个环境,偶尔几次去,随便看看就想上网去耍,环顾四周却看到:黑人学霸盯着屏幕一定不动;俄罗斯教授在身后噼里啪啦打数据;华裔美国人调整着公式参数。这样的办公室,其实现在想想应该是每一个用心学习的人梦寐以求的环境,我却深深感到了一种恐惧,觉得自己仿佛不配和他们共处一室。那时候英语也不好,华裔美国人经常说一些笑话,看着他们三个人谈笑风生,我也只能努力保持着一脸我也听懂了请不要嫌弃我的假笑。&br&&br&自然而然,我就开始不去办公室。论文都在笔记本电脑里,其实不去我也可以工作。但是少了办公室这个和床隔离的环境,待在寝室人真的会「腐化」。我至今记得我都干了什么:开始玩以前从来不曾接触过的网络游戏(炉石传说),一口气狠狠心竟然砸下去了将近一千块(现在早已经超了);开始看以前看过或者没看过的网络小说,真的是从天亮一下子能看到天黑;下载了很多美剧开始翻来覆去的看;开始接触知乎……&br&&br&在这种状况下,人的生活节奏和习惯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也不愿意像以前那样去厨房做饭了,因为可能会遇到同学,免不了聊到论文进度;也不愿意去健身房了,觉得每天躺在床上也没什么大不了;也开始叫以前舍不得点的外卖了,觉得花点钱吃点好的理所应当;也开始上亚马逊和ebay买一些有用没用的垃圾了;也开始关注一些特卖网站了……&br&&br&那时候,真的不知道何为愁滋味,更谈不上焦虑,只是时有时无地感受到内心有一种失落,但又会迅速用上面提到的活动来麻痹和欺骗自己。那时候,老是有一种错觉,就是其实我努努力也能混上博士,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那时候,真的觉得生活并没有什么大问题,只是出了点小问题。导师对我非常和蔼,只是比较温和地提醒我注意进度问题。每次我都赶工几天混过导师会,然后就如同解放了一般继续醉生梦死。&br&&br&直到有一次,我甚至都记错了和导师会面的时间,他第一次非常生气地批评了我,我才有所醒悟。我开始试着去调整自己的生活,但却猛然发现,&b&从不努力的状态切换到努力的状态,竟然是如此的艰难!我强迫自己走进办公室,强迫自己去和我的同事们交流,强迫我自己去开始全神贯注的工作,却发现越是强迫,我内心越是有一种「焦虑」。这种焦虑的具体作用是:猛然发现自己已经落后了好多,然后着急拼命,然后发现短时间内无法弥补,然后就想着干脆不要这么焦虑了,还是过得轻松一点吧。&/b&&b&而正是这种由于努力而产生的焦虑和焦虑背后的绝望,不断地击退我试图坚持努力的信念。&/b&这中间的过程,非常曲折也非常难堪,如同一个黑洞,不断吞噬着我本来就不多信心。&br&&br&&b&而这里,还存在一个极其隐蔽的心理陷阱:由于长时间的堕落,我开始下意识地回避和同学同事之间的横向比较,于是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给自己树立的比较基准往往是之前那个堕落的自己,于是猛然努力一次,就特别容易感动自己,就特别想给自己一点「奖励」。&/b&而这种所谓对努力的「奖励」,会被你不由自主地包装成各种形式,比如「自我激励」啦,比如打着「缓解努力带来的焦虑」的幌子去给自己「放个假」或者「偷个懒」。&b&但是我发现,对我来说,这样的「放个假」或者「偷个懒」就可能是又一场堕落的开端,一点都不夸张。&/b&我想这是由于我缺乏最基本的自控能力的缘故,也可能和性格和其他因素有关。但无论如何,我深知,只要我给自己找了借口,我就会不遗余力地开始前功尽弃。&b&对于经常把自我宽容混同为自我纵容的人来说,任何自我怜悯的借口实际上都只是自我欺骗。&/b&&br&&br&如今回头看看这一路,我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复杂。很多时候我都期待,如果能重来一次,如果能够有人提点我一下,也许我就不会走这么一段弯路。但同时我也隐约明白,也许自己注定会在某时某刻经历这段弯路,因为不经历这些「血的教训」,也谈不上真正「懂了」。&br&&br&这个答案中的情况,也许只针对我个人,和如我一般,缺乏基本自控能力的朋友。对于那些能够控制自己的学霸来说,努力产生的焦虑可能又是另外一个问题。&br&&br&&b&总之,保持努力的惯性并不是毫无代价的,而这种代价之一就是焦虑。但努力带来的焦虑的代价,和堕落之后产生的空虚和绝望的代价相比,真的是太过微不足道。&/b&&br&&br&很多知友咨询我如何从这个状态里走出来的,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我在知乎上的这个答案:&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你在读博士期间明白的最深刻的道理是什么? - 山羊月的回答&/a&&br&&br&&blockquote&打开门,我看到导师的脸——面无表情。能够理解,我对自己说,我知道我的报告做的不好。&br&&br&我坐下来,准备迎接暴风骤雨。&br&&br&导师看着我,沉吟了一下,说:“Clark,你知道什么是平庸吗?”&br&&br&那一瞬间,我脑子里冒出对于平庸的各种解释,关于智力的,关于机遇的,关于爹妈的,最后甚至诡异地浮现出一张阿甘的脸。&br&&br&&b&“Clark,在我求学的时候,我看到了很多比我优秀的人才,无论是智力还是背景,但是你知道吗,我不觉得没钱没背景就是平庸,那是别人贴给你标签。唯有你自己内心的平庸,才是毁掉你人生的平庸。你内心的平庸,就是你失去追求卓越信念的那个瞬间。(Your internal mediocrity is the moment when you lost the faith of being excellent.) 你以后会遇到很多机遇,但你的平庸会毁掉它们。当你觉得自己做的还不错的时候,你已经杀死了那个能够让你做的更好的自己。(When you get the feeling that your work is OK, you have got killed another 'you' who can make it much better.)&&/b&&/blockquote&&br&我把这句话贴在我的电脑屏幕边缘至今。&br&&br&&figure&&img src=&/7e68dc21b0ebfc666b36da_b.png& data-rawwidth=&696& data-rawheight=&3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6& data-original=&/7e68dc21b0ebfc666b36da_r.png&&&/figure&
11月24日分割线 感谢各位知友对本答案的热情支持!刚刚读到 知友专栏中的一篇文章:,主要是讲博士心理状态的。这里我想推荐所有正在读书的同学们看一看。同时我也想提醒各位知友,…
很多时候我也不想下车,因为那是一个分界点。推开车门你就是柴米油盐、是父亲、是儿子、是老公,唯独不是你自己;在车上,一个人在车上想静静,抽颗烟,这个躯体属于自己。
很多时候我也不想下车,因为那是一个分界点。推开车门你就是柴米油盐、是父亲、是儿子、是老公,唯独不是你自己;在车上,一个人在车上想静静,抽颗烟,这个躯体属于自己。
&p&初三时有一个月,我不说、不笑、每天只吃几块饼干。&/p&&p&重度抑郁症。&/p&&p&那是六月,我穿得很厚,但还是冷,冷得血液要结冰了。天一直是黑的,没有太阳、月亮和星星。&/p&&p&当时我年纪小,很蠢,认为青春期就是这么痛苦。我每天裹得厚厚的去上学,在座位上发呆一整天,不写作业也不说话。我真佩服别人在青春期还能说笑嬉闹,跑跑跳跳。我一点儿力气也没有,我跑不动,笑不出,仅剩的力气只能维持呼吸。&/p&&p&好难受啊,活着没意思,不想活了。&/p&&p&一次晚自习下课,我站在走廊上,突然一种强烈冲动涌出来,我敏捷地爬到栏杆上,两腿朝外悬空。我看着天,天空没有建筑物遮挡,呈现一种纯粹的深蓝。夜风从脚下、腋下吹过,好像吹开了我的心扉。我一下哭了,塞满身体的绝望被泪水冲走一小部分。许多双手把我拽下来,按住。我在躺在地上,哭着想:“不死了,我要活下去。”&/p&&br&&p&十多年前的小县城,没人知道抑郁症。班主任听闻我自杀后,从会议室赶回来,在讲台上说:“有的同学,啊,动不动就拿自杀威胁老师,威胁学校。我告诉你,你谁也威胁不住!”&/p&&p&放学回家,刚进门就挨了一记耳光。&/p&&p&“还敢跳楼!班主任都说了。长崩你了!”&/p&&p&我的脸热辣辣的,心里很麻木,不生气不委屈不伤心不惭愧。挨完打,我就洗洗睡了。&br&&/p&&p&那时候我十三岁,一整月的记忆像答题卡上的小方格一样被涂黑了,回想起来只记得无边夜色,无边痛苦。具体发生了什么完全不记得。后来和朋友聊天,说起我当年自杀,我悚然一惊,记忆才慢慢浮现。我很惊愕:原来我那么小,就开始自杀了。&/p&&br&&p&后来厌学、逃学。&/p&&p&早上背着书包出门,假装去学校,实际上走到马路隔离花坛,钻进去躺在花花草草上。那时马路上没有多少车,自行车走来走去很安静。&/p&&p&没人知道花坛里有个小孩。&br&天上的云,慢悠悠,心情真安宁。&br&&/p&&br&&br&逃学的事情被发现了,我彻底不愿意上学,父母打骂也没用。老师带着一群好学生来我家慰问,劝我回去参加中考。&br&他们站在我身后,看我写着小说,嘴里说:“真好真好。”&br&老师还说,她严肃处理了欺负我的几个男孩子。我没办法,又回去上课。&br&我当时一头雾水,十分厌烦,长大后才明白,当时我整天不洗头,说话难听,是男生私下嘲笑的对象。老师认为我是怕欺负才不想上学。我成绩好,参加中招老师能拿奖金。于是老师把几个男生揍了一顿,来劝我回去。&br&&br&还是回去了,中考,我底子不错,上了重点。&br&&p&高中第一天报到,新班主任坐在第一排课桌后面登记新生。他穿着白得耀眼的衬衫,笑容bilingbiling的。我都不敢看他的脸。&/p&&p&他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比我们还腼腆。我抑郁症发作时,逃课、不交作业、在床上一躺一天,他都不批评我。&/p&&p&那时为了督促我们学习,教室贴满标语,什么“保二本,争一本,誓上北大清华”、“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吞吴”……有一天,我睡醒了,抬头一看,我位子旁的标语是:假如你因错过太阳而哭泣,你还会错过月亮。&br&标语是班主任手写的,毛笔字,很端正。我一下就哭了。&/p&&br&&p&高二分班后,我再也没见到他。&br&&br&高二时,病情很重,晚上常常蒙着被子抽泣,严重时喘不上气。舍友A是尖子生,一心扑在学习上,愤而告老师。老师批评我:“A学习很辛苦,你不学习,别打扰人家。”&br&但一天晚上,我很难受,又开始流泪。A猛然一掀被子,说:&br&“哭哭哭,还叫不叫人睡?我明天六点要背单词!”&br&我心脏疼了一下,辩解说哭这种事不是我能控制的,但笨嘴拙舌,话说利索。我们吵起来了,A伶牙俐齿,历数我自私懒惰神经质。&br&我浑身发抖,手脚冰凉,剧烈的悲伤如同岩浆,顺着每一条神经流到皮肤上。我惨叫起来:“求你别说了,再说我就崩溃了。”&br&“你白天不能崩溃,非等我们睡了才崩溃?你真是太自私了。”&br&我捂着肚子,发出无声的惨叫。强烈的、无法承受的、酷刑一样的精神痛楚袭来。我全身哆嗦,从上铺跳到地上,说:“好了,好了,别说了!”&br&“不是我说不说,你妨碍我睡觉了。”&br&“闭嘴闭嘴,我跪下来求你,啊,再说我会死的。”&br&我真的跪下去了。&br&A犹豫一秒,说:“你跪下也没用,我要上早读,你哭来哭去,叫我怎么睡觉?”&br&&br&我浑身一软,像被人抽掉了脊梁骨。我突然失去了说话的能力。铺天盖地的绝望、痛苦、自卑汹涌而来。那是一种难以形容的感觉,类似剧痛,但不完全是。&br&每一粒细胞都发出悲鸣。每一条神经都在流血。在上腹部和胸前之间、心脏以下隔膜以上的地方有一团火焰在燃烧。&br&火焰一样烧毁一切,灼痛一切,但温度是绝对零度。&br&&br&太难过了,不能回忆,不能形容,不能讲述。我从小就相信,酷刑会让绝大多数人出卖一切。&br&那种精神痛楚,宛如酷刑。&br&&br&我当时无法听、无法看、无法想,只觉两耳轰鸣,鼓室里充斥着刀刮玻璃的声音。我看向窗台,像看见沙漠里的一片绿洲。&br&走到窗边,纵身跳下,就不疼了。&br&&br&我走向了窗户。&/p&&p&A说:“你吓唬谁呀?有本事你就跳呀!你跳呀!”&br&&br&我倍受刺激,每走一步内心都有激烈斗争。到窗边,我突然脑子一疼,感到有一清晰的、弦状的东西勒着脑仁。&br&原来,脑子里最后一根弦真的存在。&br&&br&我胸脯剧烈起伏,千万个念头像两军对垒。好久好久,我抽了自己一个耳光,想:“不要死,活下去,我还要当作家。&br&&br&下定决心的一瞬,我大汗淋漓,浑身虚脱,看着窗外的夜色笑起来。&br&一种奇妙的感觉涌出胸口。好像黑白颠倒,天地交换,黑夜之中光明一片。&/p&&p&抑郁缠身的我无比快乐。尖子生、老师和家长渺小可怜。法律不值一提,道德更是臭狗屎。&/p&&p&这世上只有我是正确的,尊贵的。违背我就是错误的,该杀的。&br&&br&像三观瞬间摧毁,又瞬间重建,这种感觉又美妙,又恐怖。传说中的反社会人格,是不是就是这样?&br&幸运的是,我当时理智尚存,才没做出违背法律的事。那种体验好像黄梁一梦,很快消散。&br&&br&我敏捷地爬上床,感觉身轻如燕,力大无穷。&br&我对喋喋不休的A说:“睡觉吧,再啰嗦就杀了你。”&br&我语气平静,而A不知为何立刻信了,呜咽一声,躲进被子不敢吭声。&br&&br&A告发了我,我被劝退了。&br&心就长了一层硬壳,只有开心的情绪能进来。但开心时太少,于是我常常一脸淡漠,无悲无喜。有时负面情绪太强,会钻透硬壳穿进来,那就非常危险了,每一次都有强烈的自杀冲动。&/p&&p&我经常站在窗口,朝下凝望,总有以种纵身跃下的强烈冲动。我身边没有尖锐硬物,我怕我会突然抓起它们,割断自己的喉咙。&/p&&p&&br&我会大哭、抽噎,甚则全身痉挛。因为自我厌恶而不肯呼吸,又因求生欲望而不得不呼吸。我倒在地上,胸腔里发出风箱一样的声音。&/p&&br&&p&也有好的时候,有那么半年,风平浪静。一次文言文阅读,翻译一句话“边民方知有生之乐”——边关百姓这才知道做人的快乐。&/p&&p&我楞了良久。&/p&&p&我一直以为,人生的底色就是痛苦。温暖甜蜜只是一些点缀,防止人苦得麻木,不能再受折磨。&/p&&p&但是这半年,点缀这么多,我觉得自己尝到了人生的一点好滋味。这就是做人的快乐,我要努力活下去呀。&br&&br&&br&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不知道什么叫抑郁症,周围也没人听过这种病。我只是和不良情绪、自杀冲动作斗争,就像别人睡觉、吃饭、喝水一样地自然而然。&br&有时候,我很骄傲,我尽了一个抑郁症病人的最大的努力,去生活,去快乐,去奋斗,这真了不起。&br&但有时候,又很沮丧。苦难就是苦难,它什么都不是。假如不是抑郁症,我现在会有怎样的人生呢?&br&不敢想。&/p&&br&&p&高考前,我成绩奇差,听说大学有心理咨询室,还有许多文学社团,就拼了老命学习。我考上一个普通二本。我知足了。&br&&/p&&br&&p&大学生活很精彩,虽然心理咨询室是个摆设,但我遇到了最好的室友。我哭泣时,她们围着我,一句话不说地听我发牢骚。她们从不认为我脾气古怪,反而常常对别人说:&br&“她是大作家!写得很好看!”&br&&br&大学一直轻度抑郁,这很好应付。只是写不出东西,真绝望。&br&更绝望的是每次落笔,父母经年累月的禁止和批评就在耳边响起。我的手发抖,每一个字都像用刀子划在心口上,真疼哪。&/p&&p&那时抑郁症不重,也很少崩溃,但频繁地想到死。&br&在很艰难的情况下,我花了一年写完一个八万字的中篇。&br&&br&写完后,自觉很差,心情绝望。好朋友看完后也劝我好好学习,将来嫁个好老公,把写作当爱好。&br&她回复我的时候,临近除夕了。夜深人静时,我一个人在书房看着电脑,看她的回复。她劝我的都是金玉良言呀,但我做不到。这么多年,这么苦的人生,我还活着,就是因为写作太快乐了呀。不管多么难过,写几个小时就会心情愉悦了。&/p&&p&但是,现在,这点愉悦也没有了。&/p&&p&不光没有愉悦,而且我也不可能靠写作挣钱糊口,度此残生了。&/p&&p&那一晚我瑟瑟发抖,觉得一切光明都没有了。再也没有一个人支持我写作了吗?抑郁症突然发作了,我打起摆子,浑身哆嗦,感到难以描述的剧痛。&/p&&p&已经二十三岁了,这样痛苦的人生过了十年,以后还要多少年呢?&/p&&p&如果一辈子都这样痛苦的话,那为什么不早早死掉,脱离苦海?&/p&&p&我摸索着走到厨房,打开窗,朝下看。冬夜,嗖嗖冷风从高处刮来。我有一种强烈渴望,我想跳下去,我想死亡,我想要永恒无痛的安眠。&/p&&p&我想父母、想写作、想我这么年轻、想一切遏制自杀冲动的东西。但是没什么效果。&/p&&p&这个世上没有任何值得我留恋的东西了。对不起父母就对不起吧,生活像酷刑,我挺不住了,我招。&/p&&p&死了以后,就不会冷,不会疼,不会绝望痛苦了吧。多好的生活啊。&/p&&p&就在我准备跳时,我看到对面楼上有一扇亮灯的窗户。窗户雪白,床前站着一个泪流满面的女孩,她长发披散,穿着紫色羽绒服,一动不动地看我。&/p&&p&我陡然意识到,那是我家窗户在对面楼上的倒影。那个穿紫色羽绒服的女孩儿是我。&/p&&p&我忽然涌起复杂的感觉,好像在极度寒冷中发现了一个火苗。我哭了出来。&br&&br&我想:“这世上还有一个人,理解我、支持我、陪伴我,她知道我全部的努力和付出,知道我所有的畏惧和缺陷。她会待我不离不弃,那个人就是我自己。”&br&&br&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我如今还能拿起笔,还可以继续写。写到一提起笔,就浑身作痛,写不出字的那天,再死不迟。&br&——————————————————&/p&&p&在经历中,很少讲到我父母。我的父母很爱我,但爱不得法,常把我往绝路上逼。&br&&br&我初三时,失去了思维和语言能力,无法说话,无法哭泣,依靠惨叫缓解情绪。叫声哀厉,会震得玻璃簌簌响。每当我嚎叫时,妈妈就堵我的嘴,或者会打我,自己也哭着说:“你以后还得结婚?啊!你这么叫,别人怎么看咱家,怎么看你?人家说你精神病啊!精神病啊!”&br&&br&父母一直不能理解什么是抑郁症,偶尔还会拿我初中高中“不听话”的事情来嘲笑我。每次他们提,我都会大发雷霆。&/p&&p&我从地狱跋涉而来,艰难地活着。&/p&&p&我佩服我自己。&/p&&p&那种求生的勇气不可以被嘲笑。&br&&br&11岁罹患抑郁症,原因不明,因地处偏远未曾治疗。初三、大三时,重度发作,生不如死。&br&&/p&&br&&p&《白夜行》里有句话,拿来作结束词,最合适不过了。&/p&&br&&p&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写作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一直不停地走下去。&/p&&br&&p&遇到写作,是今生最大的幸事。&/p&&p&—————————————————————————————&br&&br&2012年,就是我在厨房,看见自己倒影的那一年,我用一百八十元的价格,把那篇八万字中篇卖掉了。&/p&&p&那是我第一笔稿费。&/p&&p&那天距离我第一次提笔写作,已经过了十年。&/p&&p&两天后,对方网站的主编觉得我写网文太可惜,收我为徒,教我写出版文和杂志文。我第一次接触商业化,接受专业训练。&/p&&br&&p&随着写作进步,我的病也渐渐好转。我花了半年时间写了一个短片自传。这篇自传令我审视了人生,也审视了抑郁症。&/p&我的抑郁症带有一部分遗传因素。高考前吃过几天的药,收效甚微。对我而言,最好的药物原来是写作。只是前十年,我路子太野,卡文、太监都是家常便饭,每当我无法写作时,抑郁症就发作了。&p&学到正规技巧、进入职业圈后,我开始规律写作,病就好了。&/p&&p&这个好转过程,持续了三年。第一年改变很明显,会笑了,爱吃了,能感到阳光温暖和幸福了。第二年偶有复发。第三年开始坚持健身,不光没有复发,连情绪低落的状态也极少出现。&/p&&p&到现在,我已&b&彻底痊愈。&/b&&/p&&p&&b&————————&/b&&/p&&br&&p&2013年6月,第一次杂志过稿。&/p&&br&&p&2014年6月,毕业,开始全职写作。&/p&&br&&br&日,结婚。他是我见过三观最正、温和且成熟的男人,在他的带动下我开始健身。&br&&br&&p&2015年12月,成为一名编剧小学徒,签了长约。&/p&&br&&p&回望过去,真的很惊讶,我真的走过了那么漫长恐怖的十年吗?好在一切都过去了,现在的我很幸福。&/p&&br&&p&各位的留言,我每一条都看了,很感谢你们。看过这篇文章的你,如果可以对抑郁症多一些了解,对抑郁症病人多一些宽容,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p&&br&&p&若你身边有抑郁症的朋友,而你不知如何帮TA,我有一个小建议。&/p&&p&抑郁症是一种病,不高尚也不卑劣,它可能降临到我们每个人头上。&/p&&p&对于一些胃炎、骨折、重感冒的朋友,我们是怎么相处呢?&/p&&p&TA不能干活时,我们不会斥责TA“懒”。TA生活不能自理时,我们帮TA做一点小事。&br&&/p&&p&对于抑郁症的朋友,也是这么相处。&/p&&p&TA心里难过时,不要斥责他“想多了”、“太脆弱”。TA生活不能自理时,我们帮他做点小事。&/p&&p&TA会记在心里,非常感激你的。&/p&&br&&p&谢谢阅读。(*^__^*)&/p&
初三时有一个月,我不说、不笑、每天只吃几块饼干。重度抑郁症。那是六月,我穿得很厚,但还是冷,冷得血液要结冰了。天一直是黑的,没有太阳、月亮和星星。当时我年纪小,很蠢,认为青春期就是这么痛苦。我每天裹得厚厚的去上学,在座位上发呆一整天,不写…
&p&来上海之前,你要是告诉我有人买一千多万一辆的法拉利跟买菜似得,我是不信的。这种故事的桥段,不是应该出现在“霸道总裁爱上我”的小说里吗?&/p&&p&别说法拉利了,你跟我说隔壁的女同事一柜子的奢侈品包,每天换一个一个月能不重样,我都会拍着你的肩膀说:”老兄啊,你是越来越会吹牛了。“&/p&&p&我不信也正常,假设一个爱马仕的包包均价3万多,三十多个包包要多少钱?一个女的光包就近百万,你生活里见过这样的人?&/p&&p&现在?你在上海呆两年就知道,这种女人在上海真的太常见了。&/p&&p&我的第一家公司老板,第一财经报道他是业界著名的富二代,有私人飞机。他就喜欢车。&/p&&p&公司的楼下,停着七辆各种颜色的法拉利,半个停车库都是他的法拉利。当年上海车展,他买下了车展最贵的车。我们公司的人都开玩笑说,去什么上海车展啊,楼下就停的都是最好的。&/p&&p&然后我告诉自己说这是个特例,第一个老板毕竟是少数,而我也是瞎猫碰上了死耗子。&/p&&p&第二个老板,特斯拉刚出来的时候买过一辆,停在公司楼下,刚买的那天,员工都跑到楼下去看。&/p&&p&其实他是真的为人太低调了,白手起家,上市公司老总,身价十几个亿是有的。&/p&&p&第三个老板,白手起家,游戏行业发家出来的,身价多少我不说了,反正名字胡润上是有的。&/p&&p&至于我身边,月薪7000背着爱马仕的小姑娘,中午还跟你客客气气吃麻辣香锅跟你讨论早上例会内容的,这种同事我能给你数出来几个,不用怀疑,包包绝对是真的,你不知道人家老公什么身价,老爸什么身价。&/p&&p&从此知道了,原来这样的富豪很多啊。&/p&&br&&p&&b&这些看似跟这个题目没什么关系。我是想说,危机感和焦虑感,可能来自于你正在见识更大的世界。而这本身是成长的过程。&/b&&/p&&p&打网游的人都知道,接了新任务到了新地图,刚去的时候你打某小怪,你打敌人一下伤害60点,打8下才能杀一个小怪,而小怪碰你3下你就挂了,只能一边打一边补血。但是你很开心,因为打小怪经验长得快。&/p&&p&几天后你升级了变的特别厉害,打小怪一下伤害600,打小怪基本上是秒杀,小怪打你已经构不成伤害了。你打它也已经没有经验了。&/p&&p&这时候你会遇见新的大怪,打一下伤害600,同样打8下才能杀死一个大怪。&/p&&p&而你仔细想想就会觉得,这就是你在职场和生活里的状态。人生奋斗,就是摆平一个又一个困难的过程。&/p&&p&&b&焦虑是因为你对生活的现状产生和思考,从而寻求改变的过程。&/b&&/p&&p&我们越来越焦虑,往往是因为,越来越大的困难在前方。而这时候的你,可能正处在职场的瓶颈期。待你翻山越岭,回过头来看,会觉得原来经历的认为天大的困难,也就那么回事。&/p&&p&就如同爬山时,山腰的你总觉得,山顶的宝塔还有那么远,这个时候的你是最累的。而当你达到山顶俯瞰整个城市,就觉得,爬上来也就那么回事。&/p&&p&而如果你很久都没有遇见瓶颈期,没有遇见让你学到东西的人,很可能是因为你掉进了“舒适区”里。&/p&&p&“舒适区”是指你适应了当前的生活节奏,而开始用经验来处理职场遇见的问题。也就是说你已经很久没有遇见对手了。大部分的时候,这并不是一件好事。这个时候你就可能需要考虑学习新的知识,或者考虑换一个更能提升自己的工作环境了。&/p&&p&很多人都渴望生活在一个自己做领头羊的职场里,而当你发现身边的人能力强于自己的时候,大多的职场人都会焦虑,甚至有些人试图通过制造矛盾,拉小团队等方式试图保住自己的地位。&/p&&p&而这种人,往往下场都算不上好。&/p&&p&因为,职场是个特别讲合作的地方,职场是个合作和竞争相辅相成的地方。而且,合作是大于竞争的。&/p&&p&&b&职场不是拳击比赛,而是一场足球比赛。&/b&&/p&&p&就如同一个能力再强的运动员也无法一个人完成一场足球比赛,如果你是后卫,就做好后场的防卫,把球传给前锋,如果你是前锋,那么首要任务是破门,其次才是帮助后卫防守。你个人技术再好,没有对手的配合你也休想破门。&/p&&p&网上有一个视频,是万达的老总王健林问马云“对于万达腾讯百度合资成立一家公司“搞阿里”,这件事情你怎么看。&/p&&p&&b&马云说:这个市场实在太大了,与其考虑如何把竞争对手搞死,不如大家一起来考虑如何合作和共赢。&/b&&/p&&p&&b&而许多年前有一个人告诉我,如果你无法打败你的情敌,那就去跟他做朋友。&/b&&/p&&p&&b&多年后我发现,这句话用在职场上更合适。&/b&永远不要担心被优秀的人在一起而被淘汰,因为跟这样的人在一起成长是飞快的,而优秀团队教会你所能学到的远超过你可能失去工作这样的风险。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遭殃的是百度的糯米网,滴滴和快的在经历数次竞争后也握手言和,从此开始了自己盈利的生涯。以合作和共赢的眼光去看待很多竞争带来的问题,可能带来的收益远超过竞争。毕竟杀敌1000,自损800。而在如今的社会,没有人能够吃独食。&/p&&p&至于如何面对努力后的焦虑,&b&这事儿最主要的秘诀就是:把重点放在自己身上,抽点时间回忆自己过去走过的路,而不是关注点老是放在别人身上。&/b&&/p&&p&人永远喜欢关注别人比自己强的地方。&/p&&p&你周围老张买车老李买房,小赵娶了个漂亮的新娘。让你焦虑的,无非就这些东西。&/p&&p&但对于大多数的平凡的人来说,努力从来都是一个人的事,我们努力是为了让自己,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自己和妻子的父母,过的安定。你的限定范围就这么大,如果还能有点闲钱做点公益,那算是人中极品了。&/p&&p&但年轻人喜欢整天盯着隔壁那哥们,他工作没有我努力,工资凭什么比我高,他是上海本地人,有六套房,这时候你发现自己再努力也涨不过房价。&/p&&p&被这种焦虑打垮的人,不在少数。&/p&&p&&b&也许是社会太浮躁了,我们紧跟着周围的人,很少静下心来,看看镜子里的自己。&/b&&/p&&p&如果你不要把目光放在别人身上,而是放在自己身上,就会发现,比起努力之前的自己,你其实已经进步很多,已经处在上升通道了。&/p&&p&为什么焦虑的多是年轻人,到了中老年反而看淡了?真是因为年纪大了就缺少上进心了么?&/p&&p&当然不是,而是有阅历的人明白,&b&别人的生活过的再好也是别人的。你嫉妒的同事,只要你离开了这家公司,就和你没有一分钱的关系。&/b&&/p&&p&&b&但只有提升是自己的,努力过好自己的日子,才是每个人的义务。&/b&&/p&&p&现在大家总是特别浮躁,什么都想着速成,公众号里到处弥漫着“七天学会PHOTOSHOP“,”一周成为写作高手。”你七天就玩转,那些学了几年去国外进修的顶级设计师每天都在干嘛》你以为人家在顶级学府上四年课又是色彩又是历史又是文化,天天都在祷告吗?&/p&&p&我呸。人家十五岁开始写写到三十五岁才火,你这边一周就想起飞。可能吗?&/p&&p&这世界上没有哪项技能是真正速成的,所有你看到的不经意,都是背后的实验和训练完成的。&/p&&p&看别人买股票焦虑,看别人买房也焦虑,你与对方,其实情况完全不同。&b&你羡慕他下班后有自己的小家,他羡慕你每月不会收到银行催款还房贷。&/b&&/p&&p&如果你大致了解中国的经济,就知道今天的抢房,是从市场经济初期就有的。70年代结婚的人发愁的的是手表自行车和缝纫机,80年代大家抢的是冰箱电视洗衣机,90年代是变成空调音响录像机,只不过现如今,变成汽车,房子和更赤裸裸的钱而已。&/p&&p&这世上本来就没有什么逆袭,那些逆袭,不过是人家手上有的牌没有亮出来而已。以你普通人的天资,能够比上辈好一点点就已经是很好很好了,你的后辈,继续站在你身后去努力,这从来不是一蹶而就的事情。&/p&&p&每个人手上的牌不同,打法也不一样。而你要做的,就是保持清醒,别跟着鹦鹉做骂空姐的猪,悄然无息的过好当下的自己。&/p&&p&年少时总以为成功是我踩着七彩祥云,手持宝剑杀死了恶龙,从此万民仰慕天下独享。&/p&&p&&b&年龄大一点才知道,对于大多数平凡的人,成功不过是两亩半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b&&/p&&p&&b&待你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b&&/p&&p&&b&能够做到这点,实属不易。&/b&&/p&
来上海之前,你要是告诉我有人买一千多万一辆的法拉利跟买菜似得,我是不信的。这种故事的桥段,不是应该出现在“霸道总裁爱上我”的小说里吗?别说法拉利了,你跟我说隔壁的女同事一柜子的奢侈品包,每天换一个一个月能不重样,我都会拍着你的肩膀说:”老…
知乎第一个回答。&br&以前也很不懂为什么有时候爸爸把车开回家以后会坐在车里发一会儿呆,还总是不耐烦的催他下来。&br&直到自己学会了开车。&br&有一次晚上自己开车回家,车停好熄了火摇上窗子,然后突然不想动了。&br&这是一个全封闭的空间,很适合发发呆。&br&就好像打开就是另一个世界,有很多需要思考需要解决的事情,打开车门就要面对。&br&&br&突然就懂了爸爸。
知乎第一个回答。 以前也很不懂为什么有时候爸爸把车开回家以后会坐在车里发一会儿呆,还总是不耐烦的催他下来。 直到自己学会了开车。 有一次晚上自己开车回家,车停好熄了火摇上窗子,然后突然不想动了。 这是一个全封闭的空间,很适合发发呆。 就好像打…
&p&我非常能够理解题主面对有挑战的任务时的这种焦虑情绪。 &/p&&p&&br&&/p&&p&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初一,因为数学学得特别好,有一次班会,老师突然就心血来潮,让我上台分享一下学数学的经验。完全没准备,抓瞎,在台上一句话说不出了,沉默了半分钟,老师也不解围。尴尬得不行,觉得得说几句话,开口就是碎片化的词语,结结巴巴。最终也不知道怎么就下台了。甚至不敢去看周围同学的反应,只是心里默默念叨,这下完蛋了,形象全毁。该死的班主任。&/p&&p&从此之后,我也和题主一样,成为了一个遇见任何事情,只要是提前让我知道,一定要做好百分之两百准备的人。&/p&&p&这给我的大学生涯带来了许多收获。每次考试,我要把学过的每一个知识点全部吃透;每一次上台演讲,我要把逐字稿背诵至少三遍;每一次证书考试,要做N套模拟卷;以至于我考研的时候,比别人多准备了半年,从大三上学期就开始学,开始背专业课,最终硬生生的高出分数线很多。&/p&&p&所以,这样看来,题主你这个习惯并不算太糟糕。我相信你的心理一定和我有一个一样的想法:&b&「只要给我足够的时间,我相信我能完成任何有挑战的事情」&/b&&/p&&p&但是,当渐渐需要面对的挑战性的事情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发现,给我们的时间并不多,明天要演讲,今晚通知我,我没办法一晚上写出5000字的逐字稿,还背三遍。所以无尽的焦虑就来了。&/p&&p&&br&&/p&&p&我觉得这种焦虑的来源不是这件事情充满挑战本身,而是我们应对有挑战事情的固有模式:&br&&b&那就是不要让「事情失去控制」,一旦面临一个任务,我们一定要把它准备得天衣无缝。&/b&&/p&&p&&br&&/p&&p&我们为何形成这样的应对模式?&br&因为,我们太从这个模式中收益了,你看我,大学GPA上4,最惧怕的演讲在许多课上我也搞定,考了一堆当时觉得牛逼现在觉得是废纸的证书,还考上了研究生。我太从这个模式中受益了,&b&这强化了我的这个模式。&/b&&/p&&p&反过来说,当我偶尔没有遵守这个模式的时候,事情的结果又往往不好,例如题主你举例的即兴演讲,我初一就被它深深的伤害过;例如你说的无领导小组面试,我大三一边准备考研,一边参加了安永的SLP,那场面试弄得我直接萎靡不振了一个星期。这些没有办法准备到百分之两百的事情,全都失败得彻头彻尾,深深地伤害着我们,&b&从反面又强化了我们遵循我们的固定模式。&/b&&/p&&p&&br&&/p&&p&说了这么多原理,那么我们最终回到正题,如何缓解这个焦虑呢?&/p&&p&1. &b&去识别自己的应对模式。&/b&去反思自己的人生经历,是否像我说的一样,你时时刻刻要让事情处于控制下。你为什么会这样?哪些事件强化了它?哪些事件惩罚了它的反面(没有处于控制下)?&/p&&p&&br&&/p&&p&2. &b&去挑战它。&/b&有几种方式挑战:&br&(1)所有我没有完全把握的事情,我都失败了吗?&b&有例外吗?&/b&&/p&&p&&br&&/p&&p&
在我们形成固定模式后,我们常常会忽略不符合这个模式的反面。所以仔细反省常常是有例外的——有些时候我也没有完全准备好,但是发挥得不错啊。这样心理就会稍稍对我们固有模式有一个怀疑。这可以增强我们的信心。&/p&&p&然后找出这些事件的共同点,这些事件的共同点和那些我没有准备就失败了的事情有什么区别?从而我们可能会客观地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那么我们可以去更多的选择自己优势的领域去多做工作,完全树立了信心,占领了这片领土之后,我们再去开垦新的荒地,这时候,我们的心态就会是「进可攻,退可守」——克服了劣势最好,失败了也没关系,就算了呗,以后都不做这些事了,反正我有做得好的事。&/p&&p&(2)教大家一个CBT的技术,叫&b&箭头向下技术:&/b&当自己觉得失败受挫的时候,问自己一个问题:&b&「这对我意味着什么呢?」&/b&——通常,这样反复拷问自己的时候,内心发出的声音我们叫它「信念」。&/p&&p&
例如,在我初一那年的即兴演讲如此失败,下来都不敢抬头看同学的反应,这对我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我觉得我不能胜任演讲这个活动。于是「我不能胜任演讲」这个「信念」就在我的脑海根深蒂固了。此后,我不断收集我演讲失败的经历存入我的记忆,偶尔成功演讲的经验我忘得一干二净。于是,我越来越不胜任演讲。&/p&&p&(3)&b&那么,发现这个「信念」之后,我们去改变它。而且像相信「新信念」一样行动。&/b&&/p&&p&&br&&/p&&p&
我的&b&新信念是「对于演讲,我并不害怕,通常情况我是能够做一个完整的演讲的」&/b&。看这个&b&「新信念」也是要讲究的,不能一百八十度转弯,不然往往我们很难说服自己。要温和一点说服自己。&/b&那么,我相信它了,我要去行动,我给自己计划一些演讲,有演讲机会我去参加。刚开始不要参加即兴的,这就涉及到另一个技术了,叫&b&分级任务作业。&/b&我的最终目标是我要能够即兴演讲,我把这个目标分解一下:第一步,我先做写逐字稿的演讲,非常熟练不慌张之后;第二步,我做提纲稿的演讲,非常熟练不慌张之后;第三步,我做不写稿子,但在心理打腹稿的演讲,非常熟练之后;最后一步,我们去做即兴演讲。&/p&&p&
这是一个&b&系统脱敏的过程&/b&,你将逐步达到「当面临没有把握、无法控制的事情时」,也应对自如了。&/p&&p&&br&&/p&&p&3.&b&接纳你的情绪。&/b&&/p&&p&&br&&/p&&p&
我的导师告诉我,他第一次站上讲台上的时候十分焦虑紧张,到现在他做了近三十年的教师,每当他站上讲台的时候,他仍然紧张焦虑。&/p&&p&
我相信,任何一个大师在面对一个有挑战的事情,都不可能有完全的把握,都有出现些许失误的可能性,而人类面对不确定的时候是或多或少都会出现焦虑情绪的。&b&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不是因为他们不焦虑,而是因为他们能够在焦虑的情况下,像不焦虑一样行动。&/b&&/p&&p&&br&&/p&&p&
学习「带着症状去生活」是一门人生哲学。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症状,我们都要面对。我觉得可以不妨学习一些放松技术,例如渐进肌肉放松、呼吸技术等等正念中的技术,有助于我们更加聚焦于当下、此时此刻,然后能够推动我们去行动。&/p&&p&&br&&/p&&p&&br&&/p&&hr&&p&焦虑的时代,给你一杯平静,关注公众号:zengminpsy&/p&
我非常能够理解题主面对有挑战的任务时的这种焦虑情绪。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初一,因为数学学得特别好,有一次班会,老师突然就心血来潮,让我上台分享一下学数学的经验。完全没准备,抓瞎,在台上一句话说不出了,沉默了半分钟,老师也不解围。尴尬得…
修改答案……&br&居然可以破2k赞而且还在持续获得更多,这是我始料未及的……&br&&br&感谢评论里几位朋友说明了一下原博大概情况……我之前是真不知道,原博主是不是就是图片水印的博主,所以只好说个“来源于微博”,谢谢大家指点,那就此说明一下,图片作者为微博用户:@笛子Ocarina &br&&br&善意的指正就好了,不用来说些什么盗不盗图,我在知乎答的题也不止这一个,无奈这个拿了最多赞,这个我也没有办法,人的一生就是不可以去预料,对不对。&br&&br&以下是之前答案:&figure&&img data-rawheight=&11224& data-rawwidth=&430& src=&/bc398f20d33b75a1029518dfcc4875d5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0& data-original=&/bc398f20d33b75a1029518dfcc4875d5_r.jpg&&&/figure&&br&图片来源于微博
修改答案…… 居然可以破2k赞而且还在持续获得更多,这是我始料未及的…… 感谢评论里几位朋友说明了一下原博大概情况……我之前是真不知道,原博主是不是就是图片水印的博主,所以只好说个“来源于微博”,谢谢大家指点,那就此说明一下,图片作…
&p&&b&什么是焦虑型依恋?&/b&&/p&&br&&p&从情绪取向治疗(EFT)的角度来看,焦虑型依恋是在用焦虑掩饰被抛弃的恐惧。焦虑型依恋的人,可能因为小时候父母对自己的回应方式不敏感及时、不持续或者时好时差,所以长期处于被忽略或这抛弃的恐惧当中。这种恐惧称为是原生情绪。&/p&&br&&p&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原生情绪的困扰,我们可能产生出所谓的次生情绪来自我保护。有的人会愤怒地抗议和抗拒他人,有的人则会产生焦虑情绪,向父母发出既依赖又抗拒的信号,以此确保对方的持续关注。还有的人会展现冷漠无情的一面,让对方感到“我不需要你”,以此来保护自己。&/p&&br&&p&当一个人主要展现的是愤怒和焦虑时,可以被归类为依恋风格中的焦虑-矛盾(anxious-resistant)型,而当一个人展现的主要是疏离和冷漠时,则可以被归类为焦虑-逃避(anxious-avoidant)型(Ainsworth et al., 1978)。虽然风格上有所不同,但是两种类型的人,所展现的都是最内在的情绪都是对被抛弃的恐惧担忧,只是反应不同。尤其是逃避型的人,很容易让人以为她真的冷漠,但疏离行为实际上是对内在痛苦的掩饰。&/p&&br&&p&焦虑型的人在成年后与伴侣相处时,也常常会展现愤怒/焦虑或者疏离的次生情绪。比如焦虑-矛盾型的人,会要求爱人电话短信秒回,每天报备行踪,禁止和其他异性来往,如果做了某些事情就有可能是不爱我了的表现。一旦违反这些期望,这类型的人就会展现出巨大的愤怒和焦虑情绪来。矛盾型的人,依赖这样的反应来获取对方更多的关注和照顾,从而安抚自己的不安感觉。而逃避型的人,在面对类似场景时,则更多展现出疏离的倾向,采取回避,忽视,冷战等等方式,来掩饰自己对关系破裂的恐惧。&/p&&br&&p&&b&焦虑型依恋的影响&/b&&/p&&br&&p&&b&焦虑型依恋对于成年人亲密关系的影响在于,我们在关系中展现的往往是次生情绪(愤怒/焦虑、疏离/冷漠),这些情绪的本意是表达内心原生情绪被照顾的诉求,但是站在伴侣的角度,却会被外露的次生情绪所干扰,从而产生误解。&/b&&/p&&br&&p&焦虑型依恋的人,他们的伴侣往往会在相处中感到很困惑,会觉得自己的伴侣好像非常敏感,一件小事情就会被触发,反应强烈得和事情本身不成比例。或者发现对方好像很冷漠,经常会不理会自己,遇到矛盾问题会把自己像刺猬一样包裹起来。&/p&&br&&p&所以虽然你的最深层情绪时担心被抛弃,但是表现出来的次生情绪却可能让伴侣感到你占有欲强,爱管闲事,缺乏信任或者拒人于千里之外。由于不清楚这些行为的真正动机,伴侣也就无法用真正能够安抚到你内心担忧的方式来回应你,而是回应你表现出来的次生情绪。&/p&&br&&p&当两个人都是焦虑型依恋风格的时候,情况则有可能更糟糕。当一方感到恐惧并展现愤怒/焦虑或者疏离时,也会触发另一方的恐惧并且展现类似的次生情绪。&b&尤其是如果一方是矛盾型,而另一方是逃避型的时候,就会产生夫妻关系中十分常见的逼近-回避的场景:一方不断抗议、逼近、索取更多的爱,另一方则不断逃避、疏离、拒绝进一步沟通。&/b&&/p&&br&&p&&b&如何应对?&/b&&/p&&br&&p&我首先的建议肯定是带着你的伴侣一起去寻求专业的帮助,找EFT或家庭系统治疗等流派,擅长夫妻关系的咨询师。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依恋风格可能会影响和塑造你成年后的亲密关系,但并不会完全决定你的未来。一个人一生的依恋风格会有很大的重塑空间,而把时间和金钱投资在重塑自己的依恋风格上面,会对生活幸福指数的提升有非常大的帮助。&/p&&br&&p&关于依恋风格的另一个重要但常被人忽略的点是,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父母。研究发现即使是安全型依恋的父母,也大概有一半的时候是会犯错误的,但是重点是在于这些父母懂得在时候去修复关系中产生的裂痕(Howe, 2011)。这个点请大家先记住。&/p&&br&&p&如果你暂时无法寻求专业帮助,只能依靠自己去做调整改变,那么首先我要告诉你这个过程会是个不小的工程,需要你的耐心和坚持,因为毕竟要改变二三十年里形成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p&&br&&p&&b&我会建议你按照这样三个步骤去做:理解与反思,沟通与商讨,尝试与改进。&/b&&/p&&br&&p&&u&1. 理解与反思&/u&&/p&&p&人格、情感模式和行为的自我调整,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自我认知的反思。人们遇到问题都喜欢去指责和怪罪别人,但是在这个问题里,我认为主要的工作是在自己身上完成的。&/p&&br&&p&你了解清楚了自己的问题,知道如何形成,会有哪些习惯性的反应,才能够有针对性地改变。如果你觉得自己是焦虑型人格的人并且不满这个现状,那么你或许需要先去好好研究下这个问题,对依恋风格理论有更深入的理解。&/p&&br&&p&你需要反思的是,你的愤怒/焦虑或者疏离的表现,本质上是为了安抚自己,让自己避免直面被抛弃的恐惧。可是这些表现,是否真的有达到安抚的目的?是否有更好的选中?&/p&&br&&p&你将一张纸一分为二,在左侧列举一些容易触发你焦虑型依恋的场景,这些场景里你的情绪、想法和行为,然后在右侧列举理想状况下你认为最好的,最能够安抚你被弃恐惧,也最有利于关系的结果。然后你可以问自己:左边的部分,和右边的部分,是否真的可以联系起来呢?&/p&&br&&p&比如你左边写的是男朋友短信不回复,你怀疑他和其他女孩在一起,于是你打电话抱怨和争吵。这样的行为,可以让你的伴侣了解到你的担忧,能够促使他自愿地给予你安抚和积极回应吗?&b&愤怒和焦虑,往往可以在当下为自己争得更多的注意力,但是长远来说,这种强迫性的索取,并不利于双方形成亲近和敏感的回应模式,而是会让一切亲密行为看上去都像完成任务一样。&/b&&/p&&br&&p&我的经验中,很多焦虑型依恋的人,在情感诉求的表达上往往都是词不达意的。心里想的是一出,表达出来让别人接收到的是另一出。不光没有被安抚到,反而破坏了彼此的感情和信任,加剧了冲突。&/p&&br&&p&&u&2. 沟通与商讨&/u&&/p&&p&在对自己的情况有了充分反思之后,你可以和自己的伴侣进行较为深度的沟通,让他了解你的成长经历是如何影响你的依恋风格的,包括具体有哪些重要事件塑造了你当下在关系里的习惯和行为。以及当你做哪些事情的时候,是自己的愤怒/焦虑或者疏离情绪在作祟?同时也让对方知道当你做这些事情的时候,真是的内在情感是被弃恐惧,而不是对对方的嫌弃、不信任、或者攻击。&/p&&br&&p&你也可以和伴侣分享当前他回应你的方式,会让你有哪些感受和想法,尤其是情绪上的反应是怎样的。我的咨询经验里,对方往往会对你的情绪反应感到毫不知情,十分意外,所以这样的分享很有必要。&/p&&br&&p&你们还需要去共同分析,过去的互动当中,有哪些因素一直在阻止你们尝试新的方法,而一直都执着于某一个低效的,不良的模式。双方的那些想法和认知,限制了你们对于不同互动模式的探索。&/p&&br&&p&有了这样的相互了解和分析,你们可以共同商讨,未来在类似的情况下,双方可以做哪些事情来更好地回应彼此。你们可以设计和约定一些特定的行为,以及出现了回应不及时的问题后,最佳的修复方式。记得前面说的吗?好的父母并不是不犯错误,而是很善于修复关系。和伴侣相处也是如此,出了问题,不要让它就这么过去,而是等平静下来之后,两人一起去沟通、探讨,摸索出更好的方式去避免和修复。&/p&&br&&p&&u&3. 尝试与改进&/u&&/p&&p&接下来的步骤,显而易见就是要把所有的计划和商讨付诸实践。我的建议是,先从一些相对比较简单的小事情入手,尝试一些新的方法,来得到一些“独特结果”。&/p&&br&&p&比如以前对方不回信息,你会很焦虑并且打电话过去抱怨,那么这一次你试着打电话过去告诉对方你的焦虑感又产生了,希望对方知道,而对方则改变之前敷衍的态度,而是鼓励你勇敢面对焦虑,给予你情感上的支持。这样的新互动,就会带来新的体验和情绪反应,而这种独特结果,就会成为两个人关系改善的基石。&/p&&br&&p&从小的事情开始,不断创造一些独特结果,让两人在互动中有一些新的良性的体验,关系就会越走越好。&/p&&br&&p&另一方面,并非所有方法都一定有效,或者同时照顾到双方的体验。所以不断改进和平衡也很重要。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基本思路就是:&/p&&br&&p&&b&1. 尽量让对方透过你的次生情绪和行为,看到你的原生情绪,给予对方准确回应你最本质的被弃恐惧的机会。&/b&&/p&&br&&p&&b&2. 两人关系出现矛盾和裂痕后,要积极迅速地去修复,不要让次生情绪在关系当中有不断滋生和发酵的空间。&/b&&/p&&br&&p&&b&最后的最后,关于依恋关系的改善我推荐一本书:《亲爱的,我们别吵了》,EFT的创始人之一苏珊·约翰逊著,是写给大众读者的,非常适合这个问题的深入理解和反思,也给出了很多伴侣关系中值得尝试的实操方法。另外我写的《假性亲密关系》也有更多相关探讨,可以在知乎书店找到。&/b&&/p&&br&&br&&p&&b&References:&/b&&/p&&br&&p&Ainsworth, MD., Blehar, M., Waters, E., & Wall, S.(1978).Patterns of Attachment: A Psychological Study of the Strange Situation.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p&&br&&p&Howe,D.(2011).Attachment across the life course. London: Palgrave.&/p&
什么是焦虑型依恋? 从情绪取向治疗(EFT)的角度来看,焦虑型依恋是在用焦虑掩饰被抛弃的恐惧。焦虑型依恋的人,可能因为小时候父母对自己的回应方式不敏感及时、不持续或者时好时差,所以长期处于被忽略或这抛弃的恐惧当中。这种恐惧称为是原生情绪。 为…
-&br&运动。&br&&br&尤其是冗长的运动,比如,跑半小时的马拉松,骑一小时的脚踏车,一类。&br&所有情绪的问题,最好的锻练办法,就是运动。&br&&br&情绪,其实也是「身体反应」一种。&br&&br&长时间,折磨式的运动,能在很大程度内,提升你「控制自己身体」的能力。&br&&br&这是某一个流派的「问题心理矫正」办法 ,最好的例子,是在处理青春期的心理问题。&br&很多问题青少年,有严重的情绪失控问题,讲大道理,无一毛钱用处。&br&拉出去跑上五千公尺,跑上一天,两天,三天,四天,五天,六天,七天。&br&(就像阿弥陀佛经说的,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br&&br&跑上一定时间後,所有的人,都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了。&br&&br&-
- 运动。 尤其是冗长的运动,比如,跑半小时的马拉松,骑一小时的脚踏车,一类。 所有情绪的问题,最好的锻练办法,就是运动。 情绪,其实也是「身体反应」一种。 长时间,折磨式的运动,能在很大程度内,提升你「控制自己身体」的能力。 这是某一个流派的…
焦虑有两种,一是对当前的行为不满,二是对当前的状态不满。&br&&br&对行为不满,是指当前做的并不是最该做的事。当面对一个困难又不得不做的事情时,人本能的会逃避,寄希望于做更容易的事来寻求安慰,而结果就是更加焦虑。&br&&br&下星期有个面试,很焦虑,怎么办?&br&&br&打游戏?做运动?背单词?找朋友吃饭?去图书馆学习?&br&&br&甚至学习本身都不能消解那种焦虑,因为那不是当前最该做的事。最该做的是什么?把面试中可能的问题列出来,找个朋友模拟面试,他提问,你回答,找出不足,总结提高。来个几遍,焦虑就缓解了。&br&&br&做当前最要紧的事,是面对焦虑的有效办法。&br&&br&对状态不满,是一种弥漫性的焦灼。不满现状,却不知能做什么,看不到未来,看不到转机。面对这类焦虑,怎么办呢?&br&&br&生命的本质是时间,把时间花在有意义的事上,时间就有了意义,进而生命就有了意义。&br&&br&列出来哪些方面是有意义的,学习,工作,健康,运动,社交...... 统计自己把多少时间花在这些事上,三个小时?五个小时?不计较结果,只关注时间,一点点提高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的时间比例,每一天也就越来越有价值,那种弥漫性的焦灼,也会一点点化为对生活掌控后的喜悦。&br&&br&当不再焦灼时,偶然间的某个机遇,就可能改变生活。
焦虑有两种,一是对当前的行为不满,二是对当前的状态不满。 对行为不满,是指当前做的并不是最该做的事。当面对一个困难又不得不做的事情时,人本能的会逃避,寄希望于做更容易的事来寻求安慰,而结果就是更加焦虑。 下星期有个面试,很焦虑,怎么办? 打…
补在前面:好久前写的答案,能帮助到好多人真的很欣喜,,已毕业工作将近一年,现在的我不再是上学时候那个勤规划勤学习的学屌了,而是工作之余爱看书爱思考的精神享乐主义学渣。。。&br&&br&&br&高效工作和学习的方法就两个词:简单+富足&br&(血和泪的教训,才总结出这个 ~~~&br&当年高三时候,累得身心俱疲,感觉自己无时无刻不在忙碌,压力大,胃口不好,浑身无力,去看老中医,说我气虚,吃一大堆中药也没见改善。高考如期而至,考得很不好,当时感觉这个世界不公平,为什么我付出的最多而收获的是失败。~~~~~~~后来,暑期的某个下午,我看到一只砰砰砰在窗户上乱撞乱窜想要飞出去的苍蝇,旁边开着小窗户,它不知道,无谓的在玻璃上撞却不知从小窗户飞出去。。。看到这一幕,我瞬间想到了我自己,这只苍蝇就是我过去的写照,撞得头破血流只因为方法不对,再多的忙碌都只是徒劳。~~~~~~再后来,我选择了复读,订规划,更正方法,过简单又富足的生活,这一年,我偶尔会出去泡泡网吧,消闲娱乐,学习生活轻松自如,成绩一直靠前。。。第二次高考,题目难度增加了,我却比上一次高考增了30分,如愿进入大学校园。从那以后,无论学习还是工作,我都用这一套,屡试不爽。)&br&&br&废话说完了,下面是对“简单+富足”的解释:&br&&br& 何谓简单?就是做规划,把一项任务分成若干部分,每天完成一部分,按规划逐步推进。每天要做的只是花时间完成今天的任务,就这么简单。(比如一本600页的书,我打算用十天看完,因此每天看60页,时间随便定,都是每天的闲暇时间,把这60页的内容看通看懂并做好笔记就行,,,学习是不是很简单呐~~)工作也是一样,可以把工作任务分成若干个部分,每天完成一个部分。&br&&br& 何谓富足?完成了今天任务,就有了一天的收获,自己的内心就是富足的。我不会再去多看,而是休闲娱乐打游戏放松,晚上躺床上,想想今天巨大的收获,愉快又安稳地睡觉,真是太美好了。&br&&br&具体怎么做呢?&br&&br&1.规划:思考要用多少天完成多少任务,然后平均分配,注意每天的工作量不要太大,这样才能保持激情和效率。&br&2.实施:按规划每天找时间完成这天的任务,做完就行,不需要多余去做,有闲暇时间去娱乐放松,做明天的事情是不机智的。&br&3.坚持:做了规划就要坚持,坚持下来就必然会成功。&br&&br&~~~~~~~分享一下,希望看到的朋友可以轻松愉快的工作学习,走向成功。。&br&~~~~~~~~~~~~~~~~~~~~~~~~~~~~~~分~~~~~~~~~~~~~~~~~~~~隔~~~~~~~~~~~~~~~~~~~~线~~~~~~~~~~~~~~~~~~~~~~~~~~~~~~~~&br&又看了一下提问题的这位朋友的困惑,你是和大多数人犯了同样的错误。实际上许多人把做计划理解错了~~~&br&&br&许多人的计划都是诸如此类的:&br&(1)每天下午三点到五点看英语。&br&(2)床头放本史记,每天睡前看半小时。&br&(3)每天要花9个小时(早8点到晚7点,中午休息两小时)复习考试。&br&……等等等等……&br&&br&而我的计划是这样的:&br&(1)我要在一个月内背会1500个生词,因此每天用两个小时,在两小时内背会50个单词。&br&(2)床头的史记,12本纪,30世家,70列传,共112篇,我要每天看一篇,用四个月看完。&br&(3)考试的资料总共有300页,离考试还有20天,所以我要每天抽时间看20页,并总结整理出这20页的重点。用15天全部看完,之后的5天把总结的重点每天看一遍,进行巩固加强。&br&&br&看到两种计划的区别了吧,要具体到每天做多少内容,而不是具体到每天哪个时间段干什么。每天晚上看半小时史记,也许你今天用半小时看了两篇,明天心情不好就只看了几行,这样估计好多年都看不完这本书。你如果订了每天看一篇,这样花100多天时间就会看完,也许今天看一篇用了20分钟,明天看一篇用了一个小时,但不变的是你每天都完成了一篇。我觉得这样的计划才能称得上是好计划。&br&&br&也只有做这样的计划,才能长久地坚持下来,获得成功~~~~&br&&br&我又来了 ,,,,继续分割~~~~~~~~~~~~~~~~~~~~~~~~~~~~~~~~~~~~~~~~~~~~~~~~~&br&有朋友在评论中提出“如何集中注意力”的问题,我回复他了,感觉这条回复其他朋友也可以用得到,所以考虑粘贴到这里,希望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br&&br&下面是我回复那位朋友的答案:&br&&br&如何集中注意力,我一直使用“强制任务学习法”(我自己给起的名),在上面的答案中,我已经介绍了我自己制定任务的方法,即“每天完成多少的内容”,时间可以自己订。&br&&br&在此基础上,加上“强制任务学习法”,就可以保证自己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br&&br&什么是“强制任务学习法”,就是给自己今天要完成的任务设定时间,比如“每天要看一篇史记传记”这个任务,今天晚上吃过晚饭有时间了,于是坐下来完成今天的任务,在完成任务之前,自己设定一小时完成(这个时间需要根据任务的性质和繁重程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设定好时间之后,自己就会一直暗示自己必须在一小时内完成,自然而然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起来。如果没有这个时间设定,肯定会懒散,不能集中精力。&br&&br&说了这么多,实际上“强制”就体现在这个“时间设定”上,用设定时间的方法强制自己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从而迫使自己集中注意力。。&br&&br&~~~~~~~~~~~~~~~~~~~~~~~~~~~~~~~再分隔~~~~~~~~~~&br&&br&看到这个题可以答一些,就写下了自己的答案,几天过去居然被赞同了这么多,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呐~~~&br&&br&朋友们的评论我都看了,许多人提出“手机拖延症”的问题,似乎是所有人的通病。&br&当年高考前一个多月,我下决心扔掉手机专心学习,于是打电话给爸妈,告诉他们在6月10号之前按时给我打钱就行,别再联系我,然后将手机的卡拔了,电池抠了放箱子里面失联了一个多月。(虽然这方法很有效,但是不实际,所以只当做笑料供大家开心一下~~~)&br&&br&在学习上,我克服手机拖延症就是用“强制任务学习法”,因为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所以就会无暇顾及手机,直到今天的任务完成了再拿出手机,刷微博,泡知乎,浏览果壳,看看派代。这个时候感觉好爽,,,,实际上浏览这些东西可以当做是娱乐、消遣、放松。我们定的任务是很简单的,几十分钟,一两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保证这几十分钟、一两个小时内不看手机专心学习,到完成任务再看就好了。&br&&br&~~~~~~~~~~~~~~~~~~~~~~~~~~~~~~~~~~~~~~~~~~~~~~~~~~再分割~~~~~~~~~~~~~~~~~~~~~~~~~~~~~~~~~~~~~~~~~~~&br&平时的学习和高三高强度的学习有些不同,有知友问高三学习的方法,我努力回想当时我做的计划,写在这里,,给还奋战在高三一线的同学参考一下。(注意:&br&学习方法因人而异,切忌照搬别人的,只可以稍作参考,找到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学习方法才是最重要的!!!!!&br&&br&学习方法因人而异,切忌照搬别人的,只可以稍作参考,找到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学习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br&&br&学习方法因人而异,切忌照搬别人的,只可以稍作参考,找到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学习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重要就要来三遍。。。&br&&br&下面是我当时的计划:&br&高三的任务比较繁重,所以所谓的“简单”也不能太简。我努力回想好多年前的高三,那时候我大概是这样规划我的每一天的:&br&&br&早6:30~7:15大声快速读历史和政治书上划的重点及记在旁边的笔记(共十本书一个月左右就可以通读一遍,然后循环,几遍过去会有一种书越读越薄的感觉。)&br&&br&7:15~8:00,读英语笔记及一些语文优秀作文(也是大声快速循环读)&br&&br&8:00~12:00,早课&br&&br&12:00~15:00中午饭+午休&br&&br&15:00~17:00,午课&br&&br&17:00~18:00,下午自习,做数学题(卷子,习题册等)&br&&br&18:00~19:00,晚饭&br&&br&19:00~20:00,继续大声快速读历史政治英语(这是我们的晚读课)&br&&br&20:00~21:00,晚一(一般老师要讲卷子)&br&&br&21:00~22:00,晚二(有老师讲题)&br&&br&22:00~23:00,晚三(自己支配,我会做英语卷子)&br&&br&23:00~00:30,带上历史、地理、政治卷子回寝室,洗漱完带到寝室楼的自习室完成,完成后大概在00:30左右,然后休息。&br&&br&以上是大致的时间安排,但是每一个时间段我都会用“强制任务学习法”给自己制定这一个时间段中要完成多少任务,比如早读45分钟要读历史政治,我会在读之前想好这45分钟我要读多少节内容,然后就强制自己集中注意力在规&br&定时间完成。&br&&br&这样设置计划并加上“强制任务学习法”,会发现学习比之前轻松多了,这也是一种“简单”吧!&br&&br&我觉得说干巴巴的方法没什么大用,还是举例子简单明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补在前面:好久前写的答案,能帮助到好多人真的很欣喜,,已毕业工作将近一年,现在的我不再是上学时候那个勤规划勤学习的学屌了,而是工作之余爱看书爱思考的精神享乐主义学渣。。。 高效工作和学习的方法就两个词:简单+富足 (血和泪的教训,才总结出这…
高考前一个月,我一直在想着考完了学数分学高代,然后学习计算机编程,然后还要创业,各种疯狂crazy的idea在我的脑海里面乱窜。&br&后来在大学考GRE前,我也在想,等我考完GRE一定要把Andrew Ng的机器学习的课听完去研究无人机(事实发现并没什么卵关系)。&br&再后来,我发现其实我不是那么想去做那些那些事情,只是我想逃避眼前的事情可是又不想让自己觉得自己是个爱逃避的懦夫。于是呢,我就开始寻找各类觉得crazy,貌似不现在做就会后悔一生的事情。其实都不是。&br&&br&&b&人往往是这样,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遇到困难往往不是想着去解决,而是去寻找是不是有“更有价值的事情”去做。&/b&&br&&br&&br&&b&其实并不是在寻找有价值的事情,你会发现,归根到底,你不是热爱彼,而是逃避此。&/b&
高考前一个月,我一直在想着考完了学数分学高代,然后学习计算机编程,然后还要创业,各种疯狂crazy的idea在我的脑海里面乱窜。 后来在大学考GRE前,我也在想,等我考完GRE一定要把Andrew Ng的机器学习的课听完去研究无人机(事实发现并没什么卵关系)。 再…
一直以来想聊聊关于社交焦虑的问题,是因为近年来「社交恐惧症」这个词似乎变得很流行,但很多人可能对社交焦虑与社交恐惧症未有区分出來。尤其很多人在社交网络上推脱不参与线下聚会的理由,多是说自己患有「社交恐惧症」。&br&&br&&a data-hash=&aecdbd6b7c38ed0d2b54ee& href=&///people/aecdbd6b7c38ed0d2b54ee&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凤红邪& data-hovercard=&p$b$aecdbd6b7c38ed0d2b54ee&&@凤红邪&/a& 大概是一位不错的心理学爱好者,但是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偏差实在太大。他的一个基本错误就是在于,明显没有弄清楚什么是社交焦虑,什么是社交恐惧症。社交焦虑(social anxiety)是一种正常心理现象,与陌生人见面之前,人人都有可能出现焦虑的情绪。至于大家提到的社交恐惧症(social phobia),也被称为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 ,SAD),即是心理疾病的一种,而凤红邪答案提到的,我引用--「社交恐惧症本质原因在于,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之间的矛盾」即与事实有偏差。原因有二:第一,虽然社交恐惧症成因复杂,目前为止科学界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但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之间的矛盾远远不能概括社交恐惧症本质和原因,我在稍后会展开;第二,将社交焦虑直接上升到社交焦虑障碍或社交恐惧症,当中偏颇一来令人引起不必要烦恼和压力,二来令真正有需要的人困惑。&br&&br&&u&社交焦虑/社交恐惧&/u&&br&&br&几乎任何人在社交场合都会有某程度度的紧张感,但这种紧张感其实并不会造成他们完全断绝社交活动。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在与陌生人见面前感到有点担心焦虑,或在出席正式場合前有些恐惧紧张,这是正常的,但在实际情况中又不难发现,其实我们可以应付自如,某些场景到最后甚至是乐在其中。&br&&br&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焦虑治疗中心的一份报告指出,如果青少年在社交场合从来不考虑别人的感觉,从来未有过焦虑担心,不但无法真正拥有长大成人的心智,而且也会变成一个迟钝而不敏感的人,这不是一件好事。而心理学上有一份研究,指出容易在社交上出现轻度焦虑害羞的成人,比其他人更能体谅别人,了解别人,而在交谈时他们亦会更细心倾听,较少打断別人的话。&br&&br&所以,我们其实不必把社交焦虑看作洪水猛兽,适度的社交焦虑不但是正常的,而且是必要的。想象一下,一个毫无社交焦虑感觉的人,也就不会在乎他人对他的评价,不会考虑他人的感受。&br&&br&&u&社交恐惧症/社交焦虑障碍&/u&&br&&br&我们要明白,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以上的害怕及焦虑的感觉不会持续阻止我们去做想做的事情。不过,当这种焦虑与不安的感觉令我們不能从容地去做一些事,从而严重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时候,它便可能成了恐惧症。&br&&br&患有这社交恐惧症的人,一般会有如下特征:&br&&br&心理方面:&br&&ul&&li&经常担心于人前出丑&br&&/li&&li&参加聚会前会感到十分紧张&br&&/li&&li&不断想像自己尴尬丢脸的情况&br&&/li&&li&无法随意说话和做想做的事情&br&&/li&&li&在活动后,会一直做「检讨」,反复地想当时应该怎么做&br&&/li&&/ul&&br&生理方面:&br&&ul&&li&感到口干&br&&/li&&li&面紅耳熱&br&&/li&&li&流汗&br&&/li&&li&心跳加速&br&&/li&&li&手指脚趾麻痹&br&&/li&&li&心悸&br&&/li&&/ul&&br&为了不感到恐惧,社恐的人多会做出迁就,让自己的生活受到限制。他们无法上街购物,即使有能力得到一份更好地工作,可能也会拒绝升职加薪的机会。半数的严重患者甚至无法和他人建立长远的伴侣关系,其中尤以男性为甚。&br&&br&&u&社交恐惧症的原因&/u&&br&&br&凤红邪用中国特有的教育方式谈到家庭对于社交恐惧症的影响,其逻辑建立在他认为社交恐惧症的本质原因在于「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之间的矛盾」上。他说「但是在我国目前的教育环境、或者说世界上大部分精神文明程度、教育理念不是那么发达的地方,人们的自我认同度与自信心普遍不高」作为患上社交恐惧症的原因。这个逻辑表面上看似乎有点道理,因为家庭因素确实是造成社恐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但按照这个推论,就没法解释为什么教育更加完善的美国和欧洲,也具有那么多社恐患者了。&br&&br&事实上,即使中国社交恐惧症人数因为各种原因(譬如东方传统文化)长期被误解为「内向」和「害羞」而趋于保守,但目前没有任何数据能证明中国的社交恐惧症比例高于美国。而在美国,调查显示,亚裔患病率实际低于白人。&br&&br&社交恐惧症的成因,科学还没有定论,但我们已知道社交恐惧症在以下人群比中发生率较高:&br&&ol&&li&?对自己在公共场合的行为要求特別严谨的人&br&&/li&&li&?在孩童时期曾经有口吃问题或有人际关系阴影的人&br&&/li&&li&最近有学者认为,社交恐惧可能是因为患者停滞在 3 至 7 岁孩童正常发展的害羞階段影响(而非凤红邪说的,「15 岁与 29 岁左右是大众普遍会产生社交焦虑的两个年龄段」)&br&&/li&&/ol&&br&我希望在此再次强调,不能将社交焦虑与社交焦虑症混為一谈,一般的社交焦虑,一些自助书、练习等就可以提升社交商及社交技能。而如果认为自己患有社交恐惧症,请尽快确诊,并寻求更专业的人士帮助,而不要仅仅认为「我就是这样的,说的就是我」。&br&&br&&u&关于社交焦虑的建议&/u&&br&&br&社交当中产生的焦虑感,虽然并非病理性行为,却也有程度高低之分。我们确实见到有些人非常善于交际,而有些人则害怕与陌生人见面。但我们可以注意到,在正常情况下,几乎不会有人对和熟人见面有焦虑感——除非自己和熟人之间中的某一个产生了改变。&br&&br&社交焦虑产生的主要原因,也就是题主所问社交的「可怕」之处,我个人认为还是在未见面之前,担心他人对自己产生负面评价。当一个人觉得别人总对自己有负面评价的时候,便会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对自己缜密的观察(detailed self-monitoring and self-observation)。他们总是通过自己的猜想来判断自己在别人面前呈现的样子,别人怎么想自己的,这样就会很容易进入一个封闭的怪圈,他们的恐惧来自于自己的想象。&br&&br&面对社交所产生的焦虑感,我有 5 点扼要的建议:&br&&ul&&li&不要对于自己在社交中有过高的要求,比如「我完全不能暴露任何缺点」;&br&&/li&&li&不要对对自己订下的形象規則 ,比如「我要经常看起来聪明及能夠自制。」 ;&br&&/li&&li&不要对于社交中的后果固有的想法,比如「如果我对某人的观点表示不同意,他一定会觉得我很笨,回避讨厌我」;&br&&/li&&li&不要对自己产生过多的负面评价,比如「我和别人不同,我非常怪」;&br&&/li&&li&不要有对将来的负面预测 ,比如「如果其他人认识真正的我,他们就会知道我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br&&/li&&/ul&&br&而克服社交焦虑最好的办法,还是多多参与社交,熟悉社交规则,建立社交方式,都有助于造成心理的安全感。当对社交技巧熟悉以后,对于社交结果就会出现偏良好的期待,结果也变得更可预测,社交的「可怕」之处也就自然减轻了。&br&&br&&u&关于社交焦虑症的建议&/u&&br&&br&至于社交焦虑症的心理治疗,可能有人会有兴趣了解,简单介绍三个常见疗法:&br&&br&&b&社交技巧训练&/b&&br&社交技巧训练可以帮助患者轻松及自信地与人相处。训练包括学习一些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社交技巧,例如如何与一个陌生人展开对话。患者可以与其他人练习技巧,然后获得反馈,将练习过程录像,并从录像实况中了解自己的行为和在别人面前的表现如何。 &br&&br&&b&层递式呈现治疗&/b&&br&?研究发现,即使患者对某一种情况感到十分恐惧,焦虑的感觉是会随着时间而减退的。层递式呈现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列出所有令你恐惧的情况,然后将它们按不同的恐惧程度排列出先后次序。在治疗师的协助下,由最轻微的恐惧情况开始,患者需要保持面对令你恐惧的情况,直到他不再感到焦虑为止。然后,可以处理下一个程度的情况,如此类推。整个过程分阶段进行,恐惧和挑战的程度会随着成功克服的练习而逐渐增加。 &br&&br&&b&认知行为治疗 &/b&&br&社交恐惧症患者面对的问题,对自己、世界及他人的看法有密切关系。认知行为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去改变自己对自己或及自己对他人的想法。治疗师会协助患者去留意患者惯常对自己作出没有帮助的规则、假设或预测及这些想法引起的身体反应,以及一些惯常想法的不良影响及这些想法与焦虑情绪之关系等。例如,治疗师可能先请患者一面说话, 一面想着自己一定要表现得十分聪明及有趣。在数分钟后,尝试另一种模式, 把注意力集中在谈话内容或要完成的事情上,而不要留意自己有的表现。这些治疗通常都会由治疗师与患者个别进行。 &br&&br&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越是害怕某样东西,就越该去了解它,认识它,并且正视它。这不仅仅对社交焦虑有效,我想,对人生中很多事情都会有效。
一直以来想聊聊关于社交焦虑的问题,是因为近年来「社交恐惧症」这个词似乎变得很流行,但很多人可能对社交焦虑与社交恐惧症未有区分出來。尤其很多人在社交网络上推脱不参与线下聚会的理由,多是说自己患有「社交恐惧症」。
大概是一位不错的心理…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不知道该不该写,该怎么写。&br&可我最后来了。&br&原谅我吧,我必须匿。&br&&br&&br&&br&&br&&br&&br&&br&我是96年出生的女生。&br&我父亲是日本人,母亲是中国人,在我母亲怀孕四个月时父亲一走了之,再也没回来,带着母亲全部的财产。&br&母亲生下我后无力抚养,把我寄养在二姨家里,从一岁到三岁。&br&我从小自闭。六个月就会说话,十个月能背唐诗,但一岁之后没说过一句话,持续两年。他们都以为我是哑巴。其实不是。&br&我只是想我妈妈。&br&我不想离开她。&br&&br&三岁前的生活算是我这辈子最无忧无虑的时光,虽然哥哥常欺负我,但也只是小孩子的把戏,没实质性伤害。阿姨 姨夫对我也算仁义。&br&我很感谢他们。&br&&br&三岁之后,我回到妈妈身边。那时她事业刚起步,还是不能陪我,于是我又被送到舅舅身边。&br&舅舅混社会,每天带着我出入网吧赌场夜总会之类的地方。&br&我看到那些黑暗角落里上演的人间悲喜,觉得无比心安快乐。每天能见到各种人。让我觉得我不是没人要的垃圾。&br&&br&后来我五岁,终于回到母亲身边。&br&我知道她很爱我。我知道我没爸爸。我也知道我不够讨人喜欢,所以我把她忙于工作无暇顾及我看作理所当然。我把周围孩子的嘲笑孤立看作我罪有应得。&br&其实这时我的抑郁症就出现端倪了。&br&&br&你知道吗,我每天晚上都盖着被子装作熟睡,然后一直一直流眼泪,浸湿小半个枕头。你能想象吗,我每天都觉得绝望,孤独,被抛弃,觉得即使我死去别人也不会为我伤心,我才五岁不到。我看着其他人的幸福家庭,告诉自己我并不需要。&br&说起来挺奇怪。可能是我天性极度敏感,遭遇又颠沛流离,我从小就懂得很多这个年龄段不该懂的东西。&br&用在某些人身上是早慧,用在我身上,就是悲剧。&br&知道的越多,快乐就越少。&br&然后母亲交了个男朋友。非常暴力的一个人。&br&我母亲很爱他,我从来没见她笑的这么开心。&br&看到她开心,我也开心。&br&直到他开始性侵我。&br&我看过一个调查,大意是研究人群中遭遇过性侵的人的比例,好像高达百分之三。&br&当时我身边还有别人,她们很不可思议的说不会这么夸张吧,这样岂不是每一百个人中有三个人可能遭到性侵? &br&坐在旁边的我没有说话。&br&可是我的眼泪都要掉下来。&br&我想告诉她们,是的,真的有这么可怕。我就是一个被性侵过的女孩。&br&可我不敢回忆过去了。&br&&br&第一次他性侵我时,我五岁。&br&我很疼,没哭。他施暴时,我就看着天花板上的图画,画的是圣母和小天使。她们看起来很幸福。圣母笑的很温暖。就像我妈妈。我当时甚至还想到妈妈常用的洗发水的香味,她笑起来眼睛弯弯的,好看极了。我不想哭。&br&&br&完事之后他甚至都没威胁我不准告诉别人。他知道我不会。&br&你们不要嘲笑我。我小时候就是这样一个小孩。我自闭,自卑,孤僻,自尊心极强,喜欢把一切都藏在心里。&br&我什么都不会说的。因为羞耻,因为不信任任何人,因为我不想让妈妈不开心。&br&我觉得反正我是多余的。他怎么对我无所谓,妈妈有了他开心就好了。&br&不知道你们能不能理解,一个从小受尽忽视嫌弃、天性敏感脆弱的小孩子,她不敢也不想向任何人寻求帮助。因为她知道,有些东西是必须自己承受的。 她觉得自己无依无靠,没人会帮她。&br&这样深深的自我贬低,现在看来,我都怜悯那个那么幼小可怜的孩子。&br&故事的后来,当然不是王子披荆斩棘救出公主,不是孩子和父母过上一家团圆其乐融融的日子。生活的戏剧性就高明在这里。&br&后来啊,他每隔一两个星期就性侵我一次。从五岁到七岁。&br&我呢,我做了什么?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过。&br&哦不,我自杀过。在他第二次性侵我之后,我喝了一瓶胶水。&br&当时我只有五岁,以为喝下胶水胃肠就会粘住,就会死。&br&那时绝望灰暗的心情,伴随我很多年。&br&我闭着眼睛喝下去。喝的很快,因为我怕自己后悔。&br&我从来都不是勇敢的孩子,连这幼稚的自杀,都是借着一股冲劲儿。&br&喝完我就后悔了,可我又释然了。&br&我感到轻松、遗憾和害怕。&br&我小心翼翼的写下了遗书:妈妈,我sǐ了。你别nán 过。&br&我写了一遍又一遍,挑出最工整的那张,塞到妈妈枕头底下。然后哭到上不来气。&br&一个孩子的绝望未必就一定浅薄。&br&我一直提心吊胆,两天后,我发现我还没死。失望委屈又没胆量再死一次,哭着去妈妈房里拿走遗书。抱着它哭了好久。&br&&br&我七岁的时候,实在忍受不了了,我告诉了母亲。母亲气疯了,跑去和他大打一架。&br&然后不到一星期,他们和好了。呵呵。&br&&br&他跟母亲说,他不会再犯了,然后母亲相信他。他们和好如初情好日蜜。&br&他狠狠打了我,警告我不许再跟任何人说。&br&然后继续性侵我。&br&&br&呵呵。其实他不知道,即使他不用警告我,我也不会再告诉任何人了。&br&我鼓足了所有的勇气,赌上我对亲人所有的信任,抛开所有的羞耻心,换来这样一个结果。&br&当时我知道他们和好后,很奇怪,没特别伤心惊讶。&br&我只是累。&br&然后觉得无所谓了。怎样都无所谓了。小孩子的绝望灰心往往出乎你们的意料。&br&&br&这段噩梦在我八岁时终于结束。&br&他们经常争吵,分手了。&br&母亲开始交一个又一个的男朋友。&br&我也不用受难了。面对他们挺容易。一口一个叔叔爸爸再甜甜笑一下就行了。&br&他们很开心。妈妈也很开心。&br&&br&中间还有些东西,我不想写了。太压抑,想起来太窒息。只交代背景,这时我暂居欧洲。&br&&br&直接跳到我十一岁吧。&br&就是在我十一岁开始,我患了抑郁症。&br&现在分析,大概跟我天生的性格、遭遇、环境的过度频繁变化以及爱的缺失都有关吧。&br&当时整天头痛,后脑和左脑。一个月体重暴涨十公斤,又暴跌十公斤。厌食症和暴食证并存,可以一个月不吃任何东西只喝水和酸奶。也可以一顿吃下十二寸的披萨加1L牛奶。吃完就吐,控制不住。不愿说话,不愿出门,房门紧闭,窗帘拉的密不透风,不开灯,坐在漆黑的房间角落一整天。感到沉默,空虚,和完整。明知道没什么需要担心难过的,但就是控制不住的绝望。&br&仿佛被魔鬼控制在地狱了,让人只想死的干干净净。&br&看世上开心人那么多,两厢对比之下,自己的阴暗肮脏更是无所遁形。&br&对一切事物都失去兴趣,每天昏昏噩噩,经常连续睡几十个小时。&br&后期情绪大变,根本控制不住。经常无缘无故的放声哭泣,大发脾气,恶毒刻薄,连自己看了都恶心。&br&而且我故意纵容自己沉浸在这种情绪之中。只有在冰与火之间行走,我才有真正活着的感觉。&br&我的理智一直都很清醒,独立于我的情绪之外,冷眼旁观我的丑态。&br&每天以割自己几刀作为开始,再以深夜嚎啕大哭作为结束。&br&我不想让别人知道,可是太明显了。&br&于是我从十二岁开始接受正规抑郁症治疗。&br&先是在德国本地住院,后来在德国医生的建议下被家人转回国内就近治疗。&br&从黛丽新舍曲林吃到安非他命。&br&上瘾。&br&偷偷高价买药。&br&接受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让孩子远离焦虑 pdf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