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唐山三个努力建成多建几所学校,却硬生生的提高

创建学校特色
提升学校办学品位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创建学校特色
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创建学校特色
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我来一个一个分析:&br&&b&Max和Caroline&/b&在剧中的设定,都是我们所说的美式口音。&br&她们两个的发音特点就是:&b&发音清晰,字正腔圆&/b&,&b&语调变化异常丰富&/b&,所有的r都发的很圆润。&br&但是Caroline的&b&语调非常非常非常高&/b&,总给人一副打鸡血的感觉。记得Max笑话她是Rachel Ray吗。&br&Max的语调相比之下低很多,&b&懒音非常多&/b&。&b&所有H开头的单词都发的气非常足&/b&。你听她说”with a little&b& H&/b&elp of this! 差点没给自己喷一个跟头哟。&br&&figure&&img src=&/f7ceb0c6be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f7ceb0c6be_r.jpg&&&/figure&&br&&b&Sophie和Oleg&/b&的都属于东欧,&br&S在剧中设定是波兰口音,O在剧中设定乌克兰口音&br&他们的共同点就是:&br&&b&a.语调变化更少,基本上在所有句尾才会有一点点提升或者下降&/b&&br&&b&b.因为母语负迁移的缘故所有的r都发出大舌音,&/b&这一点Oleg更加明显。&br&他们之间的不同点在于:&br&Oleg会&b&清化所有V开头的单词&/b&,比如把vote读成fote.&br&而Sophie&b&会把所有[i:]发成&/b&&b&[ei]&/b&比如你听她发me,都发成“卖以”,&br&另一点是她一句话中最重的音在第一个单词,越往后越轻,语速很慢。记得她被骗了以后在床上躺着,说“TWO day ago....”&br&&figure&&img src=&/a8f4f681f1118f4babfcfce066c3165d_b.jpg& data-rawwidth=&596& data-rawheight=&3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6& data-original=&/a8f4f681f1118f4babfcfce066c3165d_r.jpg&&&/figure&&br&&b&再说Earl和Han,&/b&&br&Earl是典型的黑人口音,基本上尾音的r不会发出来。&b&语调很平,清晰度很低&/b&。&br&和他相似的还有Chiandre卖手机套套破了的,还有他儿子Darry。&br&还有这个:&br&&a href=&///?target=http%3A///kan/skwo&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When A Fire Starts To Burn_百度视频&i class=&icon-external&&&/i&&/a&&br&&b&说问句的时候语调是均匀提高的&/b&,不像Caroline鸡血妹。&br&比如他说Didn't I tell you to take my name out of your mouth? 我在没看字幕的情况下听了好尼玛久才听出来。&br&&figure&&img src=&/02aff2e9e906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02aff2e9e906_r.jpg&&&/figure&&br&Han的口音是亚洲口音,&br&Han的扮演者是中国裔,但是在剧中设定是韩裔。但演员本身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他的亚洲口音是跟韩国餐馆的老板学的。&br&&b&词与词之间的连贯性很差&/b&,几乎是一个词一个词蹦出来的。语调很低,结尾的R发不出来。&br&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han和所有亚洲人都是用嗓子说话的,而部分白人是用气说话的。&br&Han结尾的L发的很重。&br&你听他说well和Max说Well是完全不一样的。他说的更像是崴啦~。&br&&br&&figure&&img src=&/7f8e140cd059c347c0691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7f8e140cd059c347c0691_r.jpg&&&/figure&U r in my house bitch!&br&以上。有人问问题我再细说。&br&----------------------------------------------------------------------------------------------------------------------------&br&&br&这个&b&用气说话&/b&,我说说我个人的理解。&br&首先不是所有native speaker都是用气说话的,也不是所有瓷器人都没有用气说话。就我的观察,&b&native speaker用气说话的多,瓷器人都用嗓子说话的多&/b&。 &a data-hash=&000bb05eb79fbb7420c8& href=&///people/000bb05eb79fbb7420c8&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上官人& data-hovercard=&p$b$000bb05eb79fbb7420c8&&@上官人&/a& 指出这个叫&b&发声的同时鼻子也在出气。形成鼻腔共鸣。&/b&&br&这里是我所指的几个“用气说话”的华裔的例子:&br&1.吴彦祖 &br&&a href=&///?target=http%3A//my./us/28842.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英语口语学习:吴彦祖纯正英语口语&i class=&icon-external&&&/i&&/a&&br&2.陈冠希&br&&a href=&///?target=http%3A//my./us/56875.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陈冠希在美国接受采访现场(雅思口语满分啊) 视频&i class=&icon-external&&&/i&&/a&&br&这里是“用嗓子说话”的华裔的例子:&br&&a href=&///?target=http%3A///show/etohebxqKSLQJsaUeRFRPg...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很经典的英语演讲 视频&i class=&icon-external&&&/i&&/a& 从06分49秒浙大帅哥上场开始看,在从08分56看外国老头发声。&br&&br&大家看出区别了吗?我所指的“用气发声”的感觉就是&b&自带重低音&/b&&br&&br&最后提一点:&br&&b&中国人说英语第一个难关是音准&/b&, [e] [ae] [a:] [?] [?:] [ ] [3:][?][i] [i:] [u] [u:] [ei] [ai] [?i][?u] [au] [ε?] [i?] [u?] 读快了也不能读错。 很多人读beach和bitch bed和bad fool和full 都是一样的。这都是元音没有区分开。&br&&b&中国人说英语第二个难关是语调&/b&,语调说的不好音再准也一听就知道不是native speaker&br&音准优质程度90%以上,语调好的:&a href=&///?target=http%3A//my./us/28842.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英语口语学习:吴彦祖纯正英语口语&i class=&icon-external&&&/i&&/a&&br&音准优质程度90%以上,语调不好的:这位同学在耶鲁的演讲。(他的名字竟然变成敏感词了!)&figure&&img src=&/fd2e5e94cf42b467bc84b3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br&&b&中国人说英语第三个难关是改变发声习惯。&/b&&br&&br&&br&--------------------------------------------------------------------------------------------------------------------------&br&蟹蟹阅读&br&&br&公众号bewithalexya
我来一个一个分析: Max和Caroline在剧中的设定,都是我们所说的美式口音。 她们两个的发音特点就是:发音清晰,字正腔圆,语调变化异常丰富,所有的r都发的很圆润。 但是Caroline的语调非常非常非常高,总给人一副打鸡血的感觉。记得Max笑话她是Rachel Ray…
&p&不请自来。&/p&&p&作为一名词典控,我在过去的几年里接触了不少英文词典(以英英词典为主),对英文词典的使用以及选择比较有感触,说一下我的理解吧。&/p&&p&-------------------------------------------------分割线-------------------------------------------------------------&/p&&p&1.英文词典的主要分类&/p&&p&2.为什么要使用英英词典&/p&&p&3.英英词典的详细介绍及选择&/p&&p&4.电子资源的介绍及更多&/p&&p&------------------------------------------------------------------------------------------------------------------------&/p&&p&&b&1.英文词典的主要分类&/b&&/p&&p&目前在国内我们接触到的英文词典主要有三种:英汉词典,英汉双解词典以及英英词典。&/p&&p&英汉词典一般为中国人所编写,如译文社《新英汉词典》,鼎鼎有名的由陆谷孙先生主编的《英汉大词典》,复旦大学的@文冤阁大学士现在正在主编的《英汉大词典》第三版也属于英汉词典的范畴。 &/p&&figure&&img src=&/77f222b7dc78a2c831e0953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268& data-rawheight=&43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8&&&/figure&&p&&br&&/p&&p&英汉双解词典是目前英语学习词典的主流。英汉双解词典都译自英语原版词典,但并非真正全文翻译,大多数词目都是英语释义配上对应的汉语解释。最著名的英汉双解词典应该是下面这本《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相信很多同学上大学后第一本英文词典就是它。&/p&&figure&&img src=&/8e84e225a7fbaad8073f9d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297& data-rawheight=&44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7&&&/figure&&p&&br&&/p&&p&&b&英英词典又分为两种:ESL词典以及Non-ESL词典(我们把它称为母语词典)&/b&。ESL词典是国内使用流传最广的英英词典类型,特点是面向非英语母语的学习者,释义用词较简单,一般局限在3000词以内,词典收词量较小。Non-ESL词典是指英美国家人士使用的词典,特点是收词量大,释义用词精确,范围广,无上限,很多词典例句很少或没有,有点类似于我们用的《新华字典》和《汉语大词典》 。&/p&&p&在国外出版社的英汉双解词典以及各种在线词典的冲击下英汉词典的市场份额逐年缩小,未来前景也不明朗,有逐渐被边缘化的趋势。学会使用英英词典是每一个英文学习者的必备要求和技能。&/p&&p&&br&&/p&&p&&b&2.为什么要使用英英词典&/b&&/p&&p&打个比方,英汉词典就好比是一个人学走路时用的拐杖,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还有点用,但如果要真正学会走路最终还是要扔掉拐杖,去接触英英词典,去接触真实的英语环境。使用英英词典至少有以下几个好处:&/p&&p&&br&&/p&&p&&b&1.更加深刻地理解词汇(中文和英文并非就真能一一对应,很多词非常微妙,细微差别在中文翻译中体察不出来)2.学到更多丰富、地道的表达(英英词典中对应的例句和表达往往非常丰富)3.更加全面地掌握单词的各种搭配以及切合语境的应用(动词和介词如何搭配?形容词如何用更贴切?常用词一词多义,活学活用等问题都可以在字典里找到答案)&/b&&/p&&p&举个例子,&i&&b&Pride and Prejudice &/b&&/i&里面有这样一个句子&/p&&p&They returned, therefore, in good spirits to Longburn, the village where they lived, and of which they were the principal &i&inhabitants&/i&.&/p&&p&想一想,这里为什么要用 inhabitant 这个词?可不可以用resident来代替?在英汉词典里面这两个词都解释为“居民”,但是在英英词典里面这两个词的解释分别是:&/p&&p&&b&inhabitant&/b&n. [C]one of the people who live in a particular place.&b&resident&/b&n.[C]someone who lives or stays in a place such as a house or hotel.两者一比较就能看出它们的细微差别了,一个是表示“居民“,一个是“住民”。作者用词之精确可见一斑。&The nuance of language is often lost in translation&,此话不假。使用英英词典是一种最大限度避免语言失真的方法。&/p&&p&&b&3.英英词典的详细介绍及选择&/b&&/p&&p&&b&3.1 ESL词典&/b&作为一名英语学习者,我们必须知道的ESL词典及品牌是以下六个&/p&&figure&&img src=&/cc718f6ce5b0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802& data-rawheight=&2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2& data-original=&/cc718f6ce5b0_r.jpg&&&/figure&&p&&b&1.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2.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3.Macmillan English Dictionary for Advanced Learners4.Collins Cobuil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 Dictionary5.Cambridge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6.Merriam-Webster's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 Dictionary&/b&下面分别介绍:&b&1.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b&&/p&&figure&&img src=&/24f3bf86b3c077c04ccc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360& data-rawheight=&48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0&&&/figure&&p&即朗文当代英语词典,由朗文出版公司出版。朗文出版公司创办于1755年,出版词典已有251年历史,其词典的权威性一直为世人所公认。朗文当代英语词典目前更新到了第五版(LDOCE 5)。对英语学习者来说,最新版的朗文英英5是一个惊喜,在几种学习型词典中,它的收词量最大,图片最丰富,短语,例句也非常完善。难怪词典的主编宣称是“史上最强大的学习型词典”。朗文英英5印刷版词典还带有光碟,光碟软件安装后超过1G,涵盖纸质版所有内容,而且还有大量collocation和Synonym扩展,自带所有图片和单词发音(这是要把印刷版的使用者全部赶到光碟上的节奏)。推荐指数:★★★★★&/p&&p&&b&2.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b&&/p&&figure&&img src=&/d31d90bcf5cef3fbc5a12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350& data-rawheight=&3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0&&&/figure&&p&&br&&/p&&p&牛津高阶英语词典,由著名的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牛津系列词典是进入中国最早,也最为中国英语学习者所熟悉的词典品牌。牛津高阶英语词典(简称OALD)是世界上第一部为非英语国家的人们学习英语而编纂的高阶英语学习词典,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引领世界潮流,迄今已发行三千万册。目前该词典已经出到第八版,新版增收新词新义4500条,突出了语法信息与用法搭配,并将释义所用单词从3500个精选到3000以内,把学习词典普遍采用的以简释繁的原则贯彻得十分出色。OALD的双解版《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是广大高校学子最喜闻乐见的一本词典,同时它也是部大砖头,厚度高达2511页。推荐指数:★★★★&/p&&p&&br&&/p&&p&&b&3.Macmillan English Dictionary for Advanced Learners&/b&&/p&&figure&&img src=&/8ed1a67f834bc79603b7d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82& data-rawheight=&25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82&&&/figure&&p&《麦克米伦高阶英语词典》目前出到第二版,其特点是释义准确、简明、实用。词典中释义词汇严格地限于2500个常用词之内,这也大大便利了学习者,避免了释义中又有生词而需反复查找之累。词典的选词以语料库为依据,在正文中以红色标出核心词汇,再借用一、二、三个不等的红色星号来标示其使用频率的高低(一二三星词汇加起来一共有7500个,这一点和下面介绍的柯林斯词典很类似)。比如这个&/p&&figure&&img src=&/6b54edc79be5dc26c695d0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73& data-rawheight=&1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3& data-original=&/6b54edc79be5dc26c695d0_r.jpg&&&/figure&&p&词典中带有大量的插图以及单词图解,每个单词都会标出单复数形式,时态等,这一点对英语学习者来说非常方便。&/p&&p&推荐指数:★★★★&/p&&p&&b&4. Collins Cobuil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 Dictionary&/b& &/p&&figure&&img src=&/84fede255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225& data-rawheight=&34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5&&&/figure&&p&下面重点要介绍的是这本《柯林斯高阶英英词典》 ,对于初学者来说,它可能是最适合入门的一本英英词典。词典最大的特色有两个,一个是英文释义采用整句释义,一个是五星词频。什么是整句释义呢?就是结合语境用整个完整的句子来解释单词。比如” habitual” 这个词,词典是这样解释的:&/p&&p&&b&A habitual action, state, or way of behaving is one that someone usually does or has, especially one that is considered to be typical or characteristic of them.&/b&&/p&&p&我们通过这个解释马上可以学到habitual是用来形容action, state, way of behaving的,这便是这个词的使用范围。再如,hail的释义为:&/p&&p&&b&If a person, event, or achievement is hailed as important or successful, they are praised publicly.&/b&&/p&&p&这里不仅告诉我们hail的对象一般是person, event 或 achievement, 还说明hail经常用于被动结构,而且与as连用。这种解释形式对于加深学习者对单词的理解和使用是非常有效的。&br&&/p&&p&&br&&/p&&p&柯林斯词典的另一个特色是它采用的五星词频。柯林斯词典有一个高达2.5亿的语料库,从语料库中筛选出了最常用的14600词用五星标注。其中五级(最常用词,以下逐级次之)680词,四级1040词(累计1720词),三级1580词(累计3300词),二级3200词(累计6500词),一级8100词(累计14600词)。根据语料库的统计结果,掌握五级四级的前1720詞,就可以读通英語资料的75%,掌握五、四、三、二級的6500詞,就可以读通英語资料的90%,掌握这14600詞,就可以读懂任何英語资料的95%,即从理论上说,任何一篇100词的文章里大概只有5个词不认识。想读外刊读原版书的同学可以尝试着去掌握这15000个词汇。(注:柯林斯五星词频表有人整理出来了,网上可以找到,感谢整理者!)&/p&&p&推荐指数:★★★★★&/p&&p&&b&5. Cambridge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b&&/p&&figure&&img src=&/4b2e6aa620e06b448bb3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200& data-rawheight=&29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00&&&/figure&&p&《剑桥高阶英语学习词典》是大名鼎鼎的剑桥大学出版社作品(雅思考试就是由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推出的)。目前该词典最新版本为第三版,它以剑桥国际英语语料库(CIC)中逾7亿词条为蓝本,并参考了剑桥英语学习者语料库(CLC)中剑桥测试系统的原始语料,收词量和词条搭配量都非常巨大。词典的释义也控制在2000词以内。这本词典比较大的特色是词典中提供的几百个常见错误分析词条,可以帮助初学者避免单词使用中的错误。推荐指数:★★★★&/p&&p&&br&&/p&&p&&b&6.Merriam-Webster's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 Dictionary&/b&&/p&&figure&&img src=&/b76868ca8c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423&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3& data-original=&/b76868ca8c_r.jpg&&&/figure&&p&前面介绍的五种词典都是英系公司的品牌,而这本《韦氏高阶英语词典》是属于美系品牌,它也是学习美式英语的ESL词典首选。词典收录了美国常用的160,000个例句,号称是市面上所有英语学习字典中收录例句最多者,。词典的一个特点是收录了大量的美式常用惯用语、动词搭配及片语,部分美式表达只有在这本韦氏词典上才能查得到,同时它也采用了韦氏音标,而不是其他词典常见的国际音标。推荐指数:★★★★&br&&/p&&p&&br&&/p&&p&&b&3.2 Non-ESL词典(母语词典)&/b&&/p&&p&ESL词典毕竟是为外国英语学习者量身订做的,其优点是简单易懂,但其缺点也比较明显,由于释义用词所限,部分单词的解释比较啰嗦或者不精确,理解起来也不顺畅。比较好的方法是ESL词典和母语词典搭配使用。下面是我们需要了解的一些Non-ESL词典:&b&1.Merriam-Webster's Collegiate Dictionary&/b&&/p&&p&&br&&/p&&figure&&img src=&/4bceef7aa1ab08af5bb5b5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321& data-rawheight=&41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1&&&/figure&&p&考GRE的同学可能对这本词典有印象,因为据说GRE考试的词汇主要依据就是韦氏大学辞典,GRE反义词所考短语用词也大多是M-W词典中的原话。韦氏大学词典深得美国人青睐,主要因为它具有150年历史,数代美国人都是在它的哺育下长大的,它在美国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的《新华字典》 。曾经有人这么评论过:&韦氏词典是划时代的,它的出现标志着美语体系的独立&。韦氏大学词典目前已发展到第十一版,收词22.5万条,词义20余万条,提供词的产生年代,具有实用性和可读性,多义词按年代顺序排列,并增加用法说明,是韦氏词典各版中使用面最广泛的词典。&/p&&p&&b&2.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AHD)&/b& &/p&&figure&&img src=&/5e94feb9e16f3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389& data-rawheight=&31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9&&&/figure&&p&大名鼎鼎的《美国传统词典》初版于1969年,最新版为第四版,该词典是具有规范化色彩的英语词典之一,全面记载当代语言,雅俗兼顾,释义先给出中心词义,然后再给出引申义,对词的用法极其同义词均有说明,并有详细例证。该词典最大特色,即许多词条中有Usage Note (用法说明),给读者指明公认的确切用法。再有,该词典收有4,000多幅插画,版面清晰、赏心悦目,是美国畅销书之一,颇受学术界重视,尤其受到教师们欢迎。&/p&&p&&br&&/p&&p&&b&3.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b&&/p&&figure&&img src=&/1edaf508b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312& data-rawheight=&42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2&&&/figure&&p&《韦氏第3版新国际英语词典》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硕果。它的篇幅极大,共收录了1755年以后仍在使用的词45万条以上,并配有1000幅左右的彩图,是最大型的单卷本英语词典。该书抱着对语言作客观的记录和描写的宗旨,有闻必录,收罗了大量的俗语(包括许多三俗词汇),其20万条例证主要摘引20世纪中期的著述,引用了14,000多作者谴词造句的实例,工夫之深,可与《牛津英语大词典》(OED)媲美。&/p&&p&&br&&/p&&p&&b&4.Concis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b&&/p&&figure&&img src=&/b35c4846cea51ae3f8d17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356& data-rawheight=&5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6&&&/figure&&p&《牛津简明英语词典》(Concis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简称COED)是在OED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本中型母语词典。它以“释义准确、可靠、简明”著称于世,是一部世界公认的权威英语工具书,也是牛津词典系列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其发行量一直位居牛津词典之首。2004年牛津大学出版社推出了这部词典的第11版。这一版是《牛津简明英语词典》自1911年出版第1版以来十分重要的一版。它在继承和保持以往各版的特色和优点的基础上作了较大幅度的改进,其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收词量大,覆盖面广。&/p&&p&&b&5.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OED)&/b&&/p&&figure&&img src=&/817fe6ca488df9b8debe48e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248& data-rawheight=&17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48&&&/figure&&p&&br&&/p&&p&(这本看看就好)牛津英语大词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就是大名鼎鼎的OED)事实上并不是一本词典,而是一套词典。OED一共有20卷,被视为最全面和权威的英语词典。截至日,该词典收录了301,100主词汇,字母数目达3亿5千万个。词典亦收录了157,000个以粗体印刷的组合和变形,以及169,000个以粗斜体印刷的短语和组合,令词典收录的词汇达到616,500个。另外,词典共列出137,000条读音、249,300个词源、577,000个互相参照和2,412,400句例子。像OED这样的巨无霸平时基本用不上,不过倒可以买一套回家收藏。&/p&&p&其他英文母语词典还有:&/p&&p&Random House Webster's Unabridged Dictionary&/p&&p&Shorter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p&&p&Collins English Dictionary(注意不要跟前面的柯林斯ESL词典混淆了)&/p&&p&Webster's New World College Dictionary&/p&&p&&br&&/p&&p&等几种,限于篇幅,在此不表,有兴趣的同学欢迎谷歌。&/p&&p&除了以上的词典外,再推荐几本适用于语法和写作提升的搭配词典&/p&&p&&b&1.牛津英语同义词学习词典&/b&&/p&&figure&&img src=&/0eb539d6cc8c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294& data-rawheight=&4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4&&&/figure&&p&&br&&/p&&p&牛津英语同义词学习词典以最常见的词立条,词目下面把本条要讨论的同义词用黑体醒目地罗列出来,接着用一句话简单说明这几个词共同的含义是什么。这样的编排可以起到一个小目录的作用,让读者一看便知本条要讨论哪些词语。另一方面,这也方便水平较高的读者查阅,因为他们掌握的词汇量大,只是有些词一时想不起来,提醒一下就够了。&/p&&p&&b&2.牛津英语搭配词典&/b&&/p&&figure&&img src=&/a4cf48fa6bb3a35096ca2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288& data-rawheight=&46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8&&&/figure&&p&&br&&/p&&p&牛津英语搭配词典(外研社引进,英汉双解版)从崭新的角度探究了英语中词与词之间的组合关系。这种组合不是任意的,而是受到语义、语法、语体和文化的制约。只有熟悉和掌握了英语搭配,才能真正做到让英语单词“为我所用”,地道自然地传达思想,与人高效沟通。 本词典收录搭配丰富,逾9,000个常用英语词条,达150,000个搭配词组;例句真实自然,50,000条示例全部选自语料库;专辟25个不同主题的用法说明,加深对搭配词应用的理解;附学习页,通过练习透彻理解英语搭配,巩固学习效果。&/p&&p&&b&3.牛津短语动词词典&/b&&/p&&figure&&img src=&/164bc6c8d03bd42afb63d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294& data-rawheight=&45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4&&&/figure&&p&牛津短语动词词典(外研社引进,英汉双解版)收录英美常用短语动词近6,000条,理解与应用并重;示例10,500条,取材自语料库,以反映实际用法;大量语法、用法说明,提高语言运用准确度;附研习专页,进一步介绍短语动词的学习与应用。&/p&&p&&b&4.新闻英语分类词典&/b&&/p&&figure&&img src=&/ca3e997f9fd4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44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figure&&p&外研社出版的又一精品!这本书收集了新闻常用词、词语及例句近万个。其中还包括重要人物、历史事件、文化流派、组织名称、典故及其出处,以及最新的科技词汇,并附有世界主要通词社,英语电台、电视台、英文报纸、杂志及联合国主要机构的名称。书中对新闻词汇归纳得非常好,包含了不少BBC,CNN以及经济学人等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的词汇。想系统学一下新闻词汇的同学可以去看一下。&/p&&p&&b&3.3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英文词典&/b&&/p&&p&对于新手,如果你之前从来没用过英英词典,词汇量在6000以下,建议你从柯林斯词典入手,搭配上其他的ESL词典&/p&&p&如果你是中级学习者,推荐使用朗文英英5等ESL词典,再搭配上韦氏大学词典和美国传统词典。&/p&&p&高手的话建议在使用ESL词典之外多使母语词典。&/p&&p&&b&4.电子资源的介绍及更多&/b&&/p&&p&前面介绍的这么多词典都是大部头,如果都买纸质版的话携带和使用起来都挺不方便。好在近些年电子词典也发展起来了。上面绝大部分词典都有相应的软件和app. 当然纸质版有纸质版的好处,比如说你平时可以随意翻翻词典,把它当成书来读。我每次翻字典时都有新的发现,比如说又学到了一个很漂亮的表达,或者是一个很实用的词组,一个新的单词。这种体验是软件所不能带给你的。&/p&&figure&&img src=&/de41f5ac37fefddb5841ddfdf3d50a19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517& data-rawheight=&2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7& data-original=&/de41f5ac37fefddb5841ddfdf3d50a19_r.jpg&&&/figure&&p&&br&&/p&&p&我在写这篇文章时手头就放着几本词典:&/p&&figure&&img src=&/a5abdea989bc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a5abdea989bc_r.jpg&&&/figure&&p&常用的词典app有这几个&/p&&figure&&img src=&/52ddc9d73676ffd172b0c728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60& data-rawheight=&16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60&&&/figure&&figure&&img src=&/5af9e2758cbb689e631d9d873f00b311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60& data-rawheight=&16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60&&&/figure&&figure&&img src=&/e35bd98a7eacaeebc4f657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60& data-rawheight=&16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60&&&/figure&&figure&&img src=&/f0a0f868ef7e7f9ca883e65f9cc83be6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60& data-rawheight=&16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60&&&/figure&&p&但是一个个app安装使用起来也有不方便的地方。有没有一键解决方案呢?有,答案就是我之前介绍过的开源词典平台,比如说下面这几个:&/p&&figure&&img src=&/a322dffe7ef05b5cebdda929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41& data-rawheight=&14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41&&&/figure&&p&mdict&/p&&figure&&img src=&/fffdd3dda31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24& data-rawheight=&12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24&&&/figure&&p&深蓝词典&/p&&figure&&img src=&/23a60cbf2e9bbe8be16b65568c2bbda3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34& data-rawheight=&12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34&&&/figure&&p&&br&&/p&&p&欧路词典&/p&&figure&&img src=&/afedbcb2a2d69d89c40111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37& data-rawheight=&12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37&&&/figure&&p&灵格斯词典&/p&&p&&br&&/p&&p&以Mdict为例,Mdict 是一款跨平台的开放的电子辞典平台,软件本身不提供辞典数据,而是使用用户自己制作的辞典数据。网上有大量用户转换制作的词典可供下载,包括百科等,还可以自己制作词库。这是我安卓手机上的Mdict软件,加载了常用的十几本词典,可以实现多词典同步查词,非常非常好用。具体的词典使用教程请自己上网找。&/p&&figure&&img src=&/fba4e95b572f579294cfe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fba4e95b572f579294cfe_r.jpg&&&/figure&&p&&br&&/p&&p&再推荐几个很好用的电子词典资源:&/p&&p&&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 class=&icon-external&&&/i&&/a& 非常好用的网站,这是一个能让你学单词而不只是背单词的地方。网站免费,ios版app 售价18元,但绝对物超所值。&/p&&figure&&img src=&/ee41cfc8a424a871f93ae4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2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ee41cfc8a424a871f93ae4_r.jpg&&&/figure&&p&&br&&/p&&p&韦氏可视化词典 &a href=&///?target=http%3A//visua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Visual Dictionary Online&i class=&icon-external&&&/i&&/a&&/p&&figure&&img src=&/df9f13dda0912d3eeaa7f65d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df9f13dda0912d3eeaa7f65d_r.jpg&&&/figure&&p&&br&&/p&&p&如图所示,这个网站非常强大,所有单词采用图解的方式来说明,内容非常详细,单词还配有发音。推荐大家没事上去看看,可以积累一些平时经常见到但又不知道怎么表达的单词。&/p&&p&&br&&/p&&p&当然,有时候可能还会碰到一些比较少见的词,比如下面经济学人13年纪念曼德拉的文章标题&/p&&figure&&img src=&/fb1febdb3997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485& data-rawheight=&3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5& data-original=&/fb1febdb3997_r.jpg&&&/figure&&p&Invictus这个词在很多词典中是查不到的,这个时候就要动用谷歌了(谷歌大法好)。搜了一下发现,Invictus是一个拉丁词汇,意思是“不可战胜的”。同时,这也是威廉姆o恩内斯特o亨里(William Ernest Henley)写于1875年的一首诗。据说,曼德拉曾多次默念过这首诗。这时候才理解作者为什么要用invictus做标题了。&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Google&i class=&icon-external&&&/i&&/a&
内事问百度,外事问谷歌(不要问我怎么翻墙)&/p&&p&&br&&/p&&p&需要下载以上电子词典资源以及获取MDict词典安装方法的同学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b&英文悦读&/b&,或者扫描下面二维码,并向公众号回复“词典”,欢迎加入!&/p&&figure&&img src=&/v2-9bb0dbaebf61a993dccf39a6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213& data-rawheight=&5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13& data-original=&/v2-9bb0dbaebf61a993dccf39a6_r.jpg&&&/figure&
不请自来。作为一名词典控,我在过去的几年里接触了不少英文词典(以英英词典为主),对英文词典的使用以及选择比较有感触,说一下我的理解吧。-------------------------------------------------分割线-------------------------------------------------…
谢题主和 &a data-title=&@lushark& data-editable=&true&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7a6e606c8d70f8c8a3edeb693eb62450& data-hash=&7a6e606c8d70f8c8a3edeb693eb62450& data-tip=&p$b$7a6e606c8d70f8c8a3edeb693eb62450& data-hovercard=&p$b$7a6e606c8d70f8c8a3edeb693eb62450&&@lushark&/a& 同喵。&br&题主既然是b站中人,那么想必很熟悉一个说法:DSSQ——不熟悉这个词的,大概也不能叫b站中人了吧(笑)如果有各位不熟悉什么叫DSSQ的,这个本来是b站鬼畜区用来吐槽观众审美偏差的一个词,也就是“大势所趋”。(几百年没看分区,原来鬼畜区都单独列出来了,以及知乎上竟然有问这个的,吓得我从椅子上翻下去了:&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如何看待B站鬼畜曲的&DSSQ&现象及作品? - 哔哩哔哩&/a&)&br&&br&词语的“误用”——当然,这个加引号的“误用”有着很明显的成王败寇的涵义——实际上就是一种大势所趋;共时语言学对此无能为力,而历史语言学里无数次记载了这样的变化。这里的“误用”,不仅仅包括含义上的变迁,也包括了读音乃至句法性质的更改。而说是成王败寇,是因为如果这样的“误用”是由权威发起的、或者最后占了主流,就变成了正常的用法;如果“误用”始终没有得到大众的认可,那就永远都是“误用”。“鲁迅用的是通假,你用的就是错别字”,这是同样的道理。&br&结构与读音、含义与原生“典故”相分离的情况,在历史上各种语言里都屡见不鲜,汉语里自然也多的是。“呆板”的变音、“底”作为属格标记的消失(被归并到了“的”里)、“空穴来风”的转义,我想不用我说大家也耳熟能详。至于外来词的含义变化(对应题主所说的NTR的含义变化),那就更是数不胜数了。汉语的例子不说了,举个遥远点的例子,英语里的“刺客”一词assassin,是一个至少传了两手的词,从阿拉伯语传到罗曼语族诸语言(包括拉丁语),然后再传入英语,而这个词在阿拉伯语里的含义本来是“抽大麻的人”。(当然,这两个含义其实是紧密相连的,据说是因为阿萨辛派在刺杀前是需要抽点大麻high起来的——否则就没有什么“信仰之跃”了。)&br&以当前共时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的描述性风格来看,我们没有必要也完全没有可能限制住词义和语音,让它们永远不脱离诞生那一刻的面貌。&b&语言是流动发展的,所以prescriptivism是永远不可能有市场的,一切“用错”的机缘巧合,都可能是语言下一步的发展方向。&/b&我想这点回答区里很多人都想到了——&br&&br&&b&但是这并不是事情的全部。&/b&如果你只想到这一点,那就太浅了。&br&“一切语言是为了交流”,这话从大面来上并没有太大问题,但是语言和交流毕竟是两码事。就结构主义的角度而言,语言的基础在于其结构上的特征、容许的规则和限制的规则;而交流的基础在于&b&共同体内共享的言语体系&/b&(大概对应索绪尔的parole),如果没有一个共同认可的言语系统,即使我们说的是同一种语言,也可能完全无法交流。“黑话”之所以为“黑话”、“春点”和“切口”之所以神秘,并不是因为它们在结构上和标准汉语有所区别,而是因为它们是独立于平民百姓日常用语的言语体系,就算你掌握了标准汉语的结构,普通话乃至北京话说得一溜,该不明白“合字,你把,色堂果儿嗨闪嗨福”是什么意思,你还是不明白。(本句来源于&a class=&internal& href=&/question//answer/&&作为一名汉语流利的外国人是种什么体验? - 陈涛的回答&/a&)&br&这种共同体内共享的言语体系,不仅是交流的基础,更是&b&一种身份的建构工具&/b&;当我们构建社会身份的时候,言语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并不是唯一的)。因为这套言语体系在共同体内共享,所以如果你懂它的意思、能够熟练应用它来表达自己的意图,就有可能可以被认为是共同体里的一分子;如果你不懂它,就只能被共同体内部的成员排除在这个共同体之外。有趣的是,&b&身份的建构并不是说“我说我是那就是了”,而是必须要靠&u&符合公认习惯的特定言语表达&/u&来获得其他人的认可&/b&才有建立的可能性。我就算说一百次“你们城里人真会玩”,大家也不可能认为我是乡下人,而只要我说一次“唉,玄不救非”,估计就会有人心领神会地接上“氪不改命”。也就是说,要想混圈子,就先要知道这个圈子里习惯怎么说话;一旦和圈子的主要习惯有悖逆,大家一看就知道你是装的。&br&有关言语体系和身份建构的研究,可以参考这篇:&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www.sscnet.ucla.edu/anthro/faculty/ochs/articles/93con_socid.pdf&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onstructing social identity: A language socialization perspective&i class=&icon-external&&&/i&&/a&。就大型的语言变体来说,AAVE(African American Venarcular English,政治不正确一点叫黑人英语)、魁北克法语,都是典型的身份建构的工具;留学生的code-switching有些时候也可以被当成身份建构工具的一种;而就一个统一语言体系内部来说,行业语言(包括academic English)、团体黑话、in-joke/引用台词、那些“你不说你就out了”的流行语,也可以被看成身份建构的言语体系,只有了解这些才能被相关的人士认可。&br&所以,“一切语言是为了交流”其实并不是一句完全妥当的表述;更妥当的话,应该说,&b&“一切语言是为了共同体内部的交流,共同体外的人我管你干嘛”&/b&。&br&&br&题主所说的ACG黑话,显然是小圈子黑话切口的一种,也自然是一种用来建构身份、协助划分共同体范围的言语体系。更典型的是,所谓的“ACG黑话”,是依托在众多作品、典故、源语言基础上的,这样的特点给了共同体成员一种深刻的印象:&b&你不仅要知道话该怎么说,还得完全理解话背后的典故是怎么回事;我们只接受有着充足common ground的人作为成员,不了解典故的人就算会说话也没用。&/b&这样的特征就让“误用”变得非常恼人(更确切一点,offensive),因为如果一个人足够了解典故的话,他是不可能用错这个词的,凡是误用词语的人,不仅要被排除在共同体之外,还都可以被简单粗暴地划分到一个特定的名叫“不懂装懂”的范围里。比如说弹幕,这个词最早来源于“密集的子弹”,ACG圈里的人大多都会知道“左舷弹幕太薄了”的典故,如果有人念成“弹奏”的“弹”,一个圈内人就可以立刻知道说错的人不仅不会念&u&被共同体习惯认可&/u&的读音,而且也肯定不知道“左舷弹幕”的典故,所以这个人“是假的!是特技!”大多数人,不管混不混共同体,比起“不知道”来说都更讨厌“不懂装懂”,而共同体内部成员对于遵循言语习惯一事更加敏感,毕竟他们依靠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身份,所以对于这种破坏了共同体内部习惯的不懂装懂的人,成员们的态度非常不爽,乃至于“愤慨”、“残暴”,都是说得通的。&br&需要注意的是,在任何非规范性的共同体的黑话里,并不存在传统的prescriptivism所说的“正确”、“规范”的定义,因为大多数松散的小圈子性质的共同体缺乏一个可以定义“正确”与“规范”的官方组织。标准语当然可以有规范与否,我们有《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也有人教社的语文书。但是小圈子共同体的黑话并不存在类似于教程的东西,融入共同体、习得言语表达的过程完全不是靠教材,而是靠语音句法语义推测(这二者的区别近似相当于SLA里的explicit learning vs. implicit learning,说来就话长了)。因此,&b&用来代替“正确”和“规范”的,就是我之前一直在用的“公认的习惯”,共同体的成员是靠着习惯代代相传来维护内部言语体系的稳定的;在共同体内部的言语体系里,我们无法说对和错,却可以说“是否符合习惯”。&/b&K岛维基、萌娘百科等,实际上就是“习惯的记录”,虽然没有官方地位,但是受到共同体内部习惯的认可,自然可以作为参考。&br&当然,习惯的传递并不是一个稳定可靠的渠道,传输过程中总会有噪音,有编码和解码的偏差,如果大家玩过传话游戏就应该很容易理解这点(妈蛋要是真严肃地引入信息论我觉得这个回答字数会翻倍……)。这点在语义的发展上尤为明显:望文生义、含义泛化,都是噪音和解释偏差造成的结果,不仅在ACG黑话里如此,在其他大大小小、有规范的没有规范的共同体言语体系里都是如此。因此,就算是我们严格控制每一代习惯的传递,过了那么几代以后,会发现语义的偏转还是不受控制地出现了。有些时候,共同体的习惯也随着语义偏转一起变化,比如当前对于“吐槽”、“同人”的用法;而还有一些时候,共同体的习惯还是在明显拒绝着这些超出习惯的偏转,那就是我们现在嘶吼着想让“小学生”们改过来的那些词了。当然,如果共同体习惯用语的词汇开始离开共同体、进入一个大环境里自由发展的话,之后出现的偏转更是连你哭着喊着去拦都没有用。&br&——于是这又回到了我一开头说的:&b&不管是从共同体内部来看,还是从小型共同体到公域的角度来看,“误用”都是大势所趋。而DSSQ IS GOD,我们无法阻挡。&/b&&br&&br&那么最后说到题主在问题描述最后提出的问题:&br&&blockquote&一些有影响力的ACG媒体是否应该规范这些黑话的用法,还是任由其发展呢?作为个人,又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呢?&br&&/blockquote&之前我也说了,大多数松散的小圈子性质的共同体缺乏一个可以定义“正确”与“规范”的官方组织;有影响力的ACG媒体再怎么有影响力,也不可能突然跃升为“规则的制定者”——且不说prescriptivism有没有市场,你觉得他们真要制定规则的话,会有人当回事么?&b&无论是从共同体内的生态,还是语言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看,他们只可能是“习惯的遵循者”;如果需要起到任何作用的话,也只是能够依靠自己的影响力,把一些想熟悉言语体系的入门者带入公认的习惯范围内&/b&。当然啦,现在国内ACG媒体良莠不齐,还有一些共同体之外的媒体想参(chan)与(huo)报导,这里面有一些真是能指望他们自己遵循规则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还是不要抱太大的希望了。如果真正要说起到什么作用的话,可能萌娘百科这些“习惯的记录者”会更有意义一些:从历史语言学的角度来看,那可是词源历史的一手材料啊。&br&至于个人的话,本来这就是个人的选择,你再怎么问我们也没办法替你做决定。我可以告诉你的是,在我混迹各个小型共同体的经历里,我一共见到过三大类态度,取决于各人的善意程度。第一种态度就是按照自己熟悉的习惯去纠正不符合习惯的人,并且告诉他这是这个共同体内的习惯,所谓“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共同体、快速建构起在共同体内部的身份”;第二种态度则是“天又没塌下来,管我鸟事”,他们写他们的,你去按照你自己的习惯用,屏蔽也好,关弹幕也好,锻炼视而不见的能力也好,自吃一杯,不问他们的废与兴。&br&不过啊,我倒是更喜欢用第三种:你当然可以有不遵循共同体内部习惯的自由,那就别嫌我有看你不顺眼的权利了呗——你把群体里重要的言语体系都不当回事,那我骂骂你傻逼你还不愿意了?贼又能吃肉又不挨打,天下哪里有这么好的事儿啊?&br&所以说,还是别学我这样了,太不友善……&br&&br&p.s.这篇回答本身就可以被看成是作为共同体交流基础的言语体系的表现;谁能数清楚我里面一共用了多少个梗?&br&p.s.2.因为前期准备不足出了几个错误,回复区可以观测到共同体内部人士因为词语误用而感到冒犯的案例,对不起窝错了(。&br&p.s.3.其实ACG的黑话都是简单的,我以前在的一个小型共同体里,聊天的模式是这样的:“昨儿下桥党本来打算14d的,可惜被捆绑物看穿了,说如果我要敢拿一点羊毛就报告给bkkl让他们关我小黑屋,我他喵的真是日了跨越了”……欢迎来猜这到底是基于什么组建的共同体。
同喵。 题主既然是b站中人,那么想必很熟悉一个说法:DSSQ——不熟悉这个词的,大概也不能叫b站中人了吧(笑)如果有各位不熟悉什么叫DSSQ的,这个本来是b站鬼畜区用来吐槽观众审美偏差的一个词,也就是“大势所趋”。(几百年没看分区,…
这一篇关于心理调节和效率保证的文,个人觉得是在众多“如何背单词”、“如何做题目”等中最重要的了。因为人大多都是以情绪和心态支配的,有积极的情绪和向上的心态是考研人备考效率的保证;另外,我还会介绍的一点是如何靠自己提高学习的效率。如果你对这两点感兴趣,那就请你放心的看下去,必有收获!(有种b站up主的风格,原谅我看多了up主的种草视频~~)&br&先介绍一个我自己,本人2017年考研,396分,初试复试均第一,已被录取。&br&&br&我的学习历程。&br&&br&时间:7月上旬--考前,中间有近20天的实习。总的来说复习时间120天左右。&br&&br&作息:早7点起床---晚11:30睡觉,午睡0.5h。因为我不太能熬夜,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是作息规律,希望能够尽量提高效率,而不只在学习时长上下功夫。&br&&br&首先说说心理调节方面。我是从大三下学期开始调节自己的习惯和心理状态。我本身和大家一样都是爱玩的并且一有人约必去的那种,这就导致定力不强,对于诱惑真的是抵抗力为0。我真的意识到这个问题严重性,所以限制自己出去玩的次数,大三下没课的时候就去图书馆待着(之前没课都在寝室待着或者出去溜达),在图书馆不玩手机,可以查查考研的信息,看看专业课,背背单词,做做数学课本课后习题这样。保持每天在图书馆3h左右。可以说,开始的这个过程很痛苦,因为这时候要主动的远离一下之前玩的小伙伴,自己独自蹲图书馆,习惯于和自己相处。慢慢的,坚持了一学期,时刻告诉自己你是要考研的人,不要和别人比。要习惯于静下心来看书。(我觉得我和大部分人一样,大学玩3年,到考研的时候很容易静不下心来,所以收心这一步是很重要的)。&br&&br&考研后期,会看着别人保研的工作的,整天懒散的,清楚地告诉自己,你是要考研的,别人和你没有关系,专心学自己就好,一些自己加给自己的无所谓的压力是最能压倒人的。还会有学了也做不对题目的困惑和挫败感,我给你的调侃就是希望自己在第3遍的时候能会做就好啦~~内心的高傲要有的,自嘲也是要有的。&br&&br&总之,在考研前期,心理方面一是要给自己收心,习惯于学习这种孤独的状态,然后慢慢去享受它;考研后期,给自己鼓鼓劲,努力看到学习中的乐子,往好的方面去想。&br&&br&其次说说如何给自己安排计划。我本身是一个没有计划什么事情都我完不成的那种人,所以无论是看书学习,还是在电脑上干活,都要写出这样的一二三点我要做什么。这里偷偷推荐大家一个电脑上的记事情的小软件---atnotes(见下图,有需要的找我要安装包也可以,网上下载也方便的)&br&&br&回归正题,我在学习的时候,首先会制定一个大计划(近一周内或2周内),另外就是小计划(今天学习这一上午要干什么),我会买一些便条纸,放在笔袋里,学习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列出小计划。例如上午8点到图书馆我会写:&br&&br&1.上午做2016年数学真题,2.5h&br&&br&2.答案订正,整理错题1h&br&&br&3.写英语大作文+小作文45min&br&&br&4.作文批改、语言点整理 30min&br&&br&5.12点吃饭&br&&br&这样的话就是一个小task接着一个,自己就在暗示自己限时完成,完不成其实自然的就有一种挫败感和愧疚感产生,所以下次就会更加提高自己学习效率。完成了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吃饭的时候也会觉得很踏实。&br&&br&对于大计划,比如我要刷高数真题,30年的真题,我要在30天之内刷完第一遍,刷完一遍我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写到这里,分享给大家我在数学错题本前面写的一段话--摘自张宇老师):&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1280& src=&/v2-8bbc5e9f02aa_b.jpg& data-rawwidth=&1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20& data-original=&/v2-8bbc5e9f02aa_r.jpg&&&/figure&&br&已下这张图是我在考前2周的时候给自己定下的复习小tips(字不好看,轻嘲)我自己平常喜欢写写这种为了让脑子更逻辑一点:&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1353& src=&/v2-fcd6eb5f1_b.jpg& data-rawwidth=&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fcd6eb5f1_r.jpg&&&/figure&&br&我的核心已经说完了。这种心理调节和安排计划是考研学习中的边缘问题,主观性很大,希望我的自我调节方法对大家有所帮助吧!&br&&br&&br&end
这一篇关于心理调节和效率保证的文,个人觉得是在众多“如何背单词”、“如何做题目”等中最重要的了。因为人大多都是以情绪和心态支配的,有积极的情绪和向上的心态是考研人备考效率的保证;另外,我还会介绍的一点是如何靠自己提高学习的效率。如果你对这…
这个方法虽是基于我自学西班牙语的历程总结出来的,是基于“听”的。但同样适用于英语甚至日语。说句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话:国家都已经开放二胎了,你还没开始学二外吗?&br&&br&放心,你绝对不会才出虎穴,又如狼窝。&br&&br&其实学外语和生孩子一个道理:第一个是最艰难的,第二个就好了。不但生产过程更轻松,姐姐还能帮忙照看弟弟。更不用说西语直接隶属于拉丁语,是疟遍老美千百遍的二外,是通往英语的门户。如果你觉得学英语已经到了一个审美疲劳的阶段,可以试试接触西班牙语,从一个更高的角度去俯视它。&figure&&img src=&/v2-faff40ec026d89e8ac528f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29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v2-faff40ec026d89e8ac528f_r.jpg&&&/figure&&br&废话少说,入正题:&br&&br&原则1:在语音部分投入越多,回报越大。&br&语言的本质就是声音!&br&原则2:不要太介意词性。&br&男孩女孩都一样,关键看有没有理解。&br&原则3:先日常后高端。&br&在掌握基础高频词之前,不要去背又长又不常用的词。一个人不能光努力,也要考虑环境和历史进程嘛。还有另一层意思,直接背单词的常用形态,而不是一定要先背原型的。&br&&br&&br&&br&具体步骤:&br&1、选好一个类别的生词,食物、动物、动词什么的(最好都是同词根的,且最好一次不要超过100个,根据自己能力),把这些词的中文译文随意地写在一张A4纸上(顺便练练字),目的是在记忆之前,给自己的脑子发送如下指令:现在我要将这些熟悉的概念和陌生的声音联系起来咯!&br&&br&2、选一个可变速发音的单词软件,闭上眼睛放松地听第一遍。&br&目的是尝试找出每一个单词发音上的亮点。例如西班牙语的reafirmire(再次确认之意,是不是和英语很像?)的发音就很有特点,开始中间和结尾都有弹舌音,我就把这个特点作为该单词的一个特征,记在脑子里。&br&&br&3、听第二遍,闭上眼睛专注地听。&br&这次不但要找出单词的发音亮点,还要争取把亮点和中文译文联系起来。&br&&br&4、听第三遍,这次睁开眼睛,一边看其拼写,一边听。&br&目的是把声音、概念和拼写都联系在一起。这里就体现出西班牙语的一大便利性了——它的发音和拼写非常规则,不像英语,同样一个发音往往由不同的字母组成。当然比西语更方便的是日语,听出来就一定能写出来;看见了就一定能准确读出来。&br&&br&5、听第四遍。&br&目的是测试,每听一个词,在A4纸上找出对应的中文译文,将其划掉。&br&&br&6、回到step 2,直至全部掌握。&br&&br&7、最后,看着中文译文,正确读出并拼写出单词。&br&&br&经过这样炮制过的单词,你就可以把它们,以单个汉字的形式,极简主义地写在你的随身小本上,时不时拿出来巩固复习了。&br&&br&把英语单词终结为一个一个的汉字。祝好运!
这个方法虽是基于我自学西班牙语的历程总结出来的,是基于“听”的。但同样适用于英语甚至日语。说句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话:国家都已经开放二胎了,你还没开始学二外吗? 放心,你绝对不会才出虎穴,又如狼窝。 其实学外语和生孩子一个道理:第一个是最艰难…
题主目标明确,就是“词汇和句式的积累”。我来介绍些小工具吧,顺便夹带私货。&br&&br&&b&资源,从阅读中来,到阅读中去&/b&&br&&ul&&li&德国亚马逊&/li&&li&Kompakt(苹果和安卓应该都有)&/li&&/ul&&br&&b&字典,传道授业解惑&/b&&ul&&li&杜登&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www.duden.de/&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Duden | Startseite&i class=&icon-external&&&/i&&/a&&/li&&li&德语助手,也有手机应用,推荐安卓用户&/li&&li&iOS用户自带词典,DUDEN-WISSENSNETZ DEUTSCHE SPRACHE和OXFORD GERMAN DICTIONARY&/li&&/ul&&br&&b&积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b&&br&单纯地阅读,查一遍忘一遍,效率太低。我们需要摘录下来,制成单词卡,重复、记忆。&b&重(si)点(huo)来啦~~~&/b&&br&首先,你要有Firefox,然后安装插件GreaseMonkey(油猴子),然后安装两个油猴子脚本(拙作),见&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s%3A///DerJoker/duden-js&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GitHub - DerJoker/duden-js: build vocabulary from duden.de&i class=&icon-external&&&/i&&/a&。其中一个脚本实现双击去杜登查词,懒人必备;另一个脚本就是一键添加你中意的例句,最后一并保存成csv格式,导入Anki,开始记忆之旅吧。&br&&br&最后贴上我之前的一个回答,与之相关,顺带求赞。&br&&a class=&internal& href=&/question//answer/&&怎样快速有效地学习德语? - 封亚的回答&/a&
题主目标明确,就是“词汇和句式的积累”。我来介绍些小工具吧,顺便夹带私货。 资源,从阅读中来,到阅读中去 德国亚马逊Kompakt(苹果和安卓应该都有) 字典,传道授业解惑杜登德语助手,也有手机应用,推荐安卓用户iOS用户自带词典,D…
因为国内学校的老师要我给学弟学妹分享一些学德语的方法与经验,我决定把这篇回答重写一遍,顺便也好好解答一下评论里的一些询问。以下更新于中欧时间2月24号傍晚:&br&--------------------------------------------------------------------------------------------------------------------------------------------&br&&p&关于我的德语学习方法:&/p&
&p&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积累!积累!每天的积累!&/p&&p&之前德语老师推荐过一个德国的儿童新闻节目叫logo!,是ZDF电视台的,每天10分钟。&/p&
&p&(附上链接:&a href=&///?target=http%3A//www.tivi.de/fernsehen/logo/start/index.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ZDFtivi - logo! - Hallo bei logo!&i class=&icon-external&&&/i&&/a&)&/p&
&p&课本和习题并不是每天都要碰,但这10分钟的节目我尽力保证每天都看。刚开始的时候,每天反复看两遍,也只能懂个大概。但看的时候,我会尽量把里面听不懂的生词找出来记录下来,然后顺便背出来。还记得当时过了一个学期,记录下来的生词有整整半本新求精课本那么厚。然后每天背,背完一遍打一个叉,一直到5个叉,那一页纸才算过。当然,在生词旁边也可以加一句例句,把例句背出来,也就把单词背出了,更顺便加深了自己脑子里的句子结构。&/p&
&p&要在字典或者手机里找到自己听不懂的那些生词确实不好弄。我会先通过大致的读音去推测那个生词的构成,输入到德语助手里,看有没有对应的单词,并检查相应的解释放到听到那个生词所在的句子里是否说得通。如果这样不行,就猜大概的中文意思,输入德语助手,找找看有没有相应读音的单词。若还找不到,就干脆跳过吧,德语的学习是没有尽头的,在以后的日子里,总会再碰到。 &/p&
&p&其实logo!节目里的新闻,很多和它网站首页的那些文章吻合,有些甚至是照着念的。对于新手,可以先把首页的文章过一遍,记录生词和短语,再听节目。如果你觉得听logo!已经没问题了,可以改成先听节目再看具体的新闻文章。&/p&&p&对于我,坚持听一段时间之后,发现logo!这个节目听的越来越顺。我基本上把这个节目里面常出现的单词背会了,甚至反过来又通过这个节目加深记忆。logo!本身也是儿童新闻,里面都是大多数德国人平时惯用的表达方式,这对于我后来到德国能快速应对这里的生活功不可没。后来这种坚持也就变成了习惯,一直到现在,logo!甚至成为了我每日了解世界新闻的一个很好的入口,我也渐渐地被里面那几个有爱的主持人深深吸引,简直入坑。这对自己后来能顺利地通过德福考试,甚至完成毕业论文都是至关重要的。&br&&/p&
&p&当然,学习德语其他方法很多,这只是我自己的方式,不同人一定也有不同的方法与窍门。有一点是通识,就是在目标语言的国家生活,真的是最有效的语言学习方法。前提是你要打破自己的拘谨,敢交流,敢和陌生的异国人接触甚至交朋友。&/p&
&p&最后我想说的是,学语言的过程永远都是幸苦的。然而这样的辛苦对于在德国的求学生活,也只能算九牛一毛了。上课听不懂,德国同学不带你玩,有事情要找教授,找实习,做论文,甚至申请硕士,还有在异国他乡越陷越深的孤独,很容易把人击垮。&/p&
&p&虽然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只是介绍自己学德语的一点方法,但我希望你们能了解到来德国念书并不只是旅行观光,如果你决定来了,并希望自己有个好结果,请一定保证自己有足够强的意志力去面对这一切。当自己感到沮丧脆弱的时候,也记得轻轻地告诉自己一句:Be Strong!&/p&
&p&希望你们可以保持努力,然后收获自己想要的结果!&/p&
因为国内学校的老师要我给学弟学妹分享一些学德语的方法与经验,我决定把这篇回答重写一遍,顺便也好好解答一下评论里的一些询问。以下更新于中欧时间2月24号傍晚: ------------------------------------------------------------------------------------…
&figure&&img src=&/52b12cb2c26e5fe05e7a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2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52b12cb2c26e5fe05e7a_r.jpg&&&/figure&卷首:我来晚了九十度鞠躬!!!虽然关注者不多,但是让任何一个关注者失望都是我的失职呀。语言学在国内还勉强算是一个小众学科,所以每一个关注者对我们来说都异常重要。&br&&p&到目前为止,我们研究的都是单个的语言社区Speech communities,而在这些单个的语言社区中,所有的群体都说这可以互通mutually comprehensible单一语言。可是,在世界范围内,单一语言monolingual并不是普通情形。大多数人是生活在多语的环境中的multilingual societies. 下图是&a href=&/?target=http%3A///worl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World | Ethnologue&i class=&icon-external&&&/i&&/a&这一网站的首页截图,强烈建议语言爱好者去看一看玩一玩。首页的动态地图,鼠标点到哪里就会显示相应地区的官方语言数量,民间方言数量,存活语言的数量以及正在消亡的语言数量。真是令人叹为观止:&/p&&figure&&img src=&/e4cbd6a8cedd75d96c0643_b.jpg& data-rawwidth=&933& data-rawheight=&3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33& data-original=&/e4cbd6a8cedd75d96c0643_r.jpg&&&/figure&&p&有人会问,既然在单个语言社区中说单一的语言,为什么又说大多数人是生活在多语环境中呢?第一讲中我们就很明确地指出,每个人都同时生活在多个语言社群当中,拥有多重、不同层级的社会身份。&/p&&figure&&img src=&/3e242dd46e56e9eb7cb70c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1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3e242dd46e56e9eb7cb70c_r.jpg&&&/figure&&p&上图中的【双语很重要】是我的导师Antonella Sorace创建的项目,旨在告诉大家多语才是常态。而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这一点的意义就在于,如果人们能够认识到多语才是社会环境的常态,那么他们就更容易站在不同的立场、从不同的角度来更加多元地思考这个本来就多元的世界。应用到本土,就是促使人们明白,多种方言和官方指定方言“普通话”是地位平等的共存关系。&/p&&p&&b&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方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言,有自己的口音。语言、方言、口音,都是没有优劣之分的。&/b&&/p&&p&&i&What is sociolinguistics&/i& 里面 Van Herk是这么形容会讲多语的人:&/p&&blockquote&... competence in multiple languages seems like an amazing (or freakish) skill.&/blockquote&&p&简单说来就是,当人们认识到双语乃至多语是常态了以后,会讲多种语言的人在他们看来就是拥有掉渣天技能的一群人。&/p&&p&在讲表尊噗通话的基础上,会说维语、会说闽南话、会讲粤语的人群应该被我们仰视,因为他们在语言方面拥有多元竞争力。&/p&&p&在此基础上,人们更加容易将不同地区不同方言之间的界限视为流动的fluid,而非固化的fossilized。那么我们就不难想象到,以口音歧视为表象的地域歧视在人们的新思想、新观念下会趋于弱化。&/p&&p&在进入正题之前,让我们先发散一下思维,想象下会讲多语的人身上都会生发出怎样的语言现象?&/p&&p&1. 首先能想到的就是在个体层面,语言转码code-switching。听上去玄而又玄,其实跟我们平时跟同事讲话与跟父母讲话的时候用不同的口音,是一个道理;&/p&&p&2. 再拓宽一点到社会层面,不同场合用不同的方言/口音,最常见的有正式场合和非正式场合之分。小到用词的区别,大到运用两种完全不同的方言(常见于阿拉伯语社群);&/p&&p&3. 进一步延伸到语言态度(language attitudes)既然语言有场合之分,那在人们的评价、态度中是否有高低贵贱的不同呢?&/p&&br&&br&&p&首先,让我们回答这样一个问题,what is multilingualism?&/p&&p&案例分析:南非共和国 Republic of South Africa&/p&&p&南非的官方语言是什么?想当然的答案是:英语。&/p&&p&哈哈哈哈哈哈哈哈错了吧!&/p&&p&在1994年以前(也就是区区二十年前),南非的官方语言和授课语言都是Afrikaans(南非语,有名南非荷兰语)。而时至今天,南非有11种官方语言。而民族学家到目前为止在南非发现了28种活的语言。注意,是活的语言。下表展示了南非每一种官方语言的是使用人数以及所属的语族语支。&figure&&img src=&/a2124431bcf39d7b850bff54d7cac6af_b.jpg& data-rawwidth=&564& data-rawheight=&2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4& data-original=&/a2124431bcf39d7b850bff54d7cac6af_r.jpg&&&/figure& 大家可以看出,英语,甚至一度的唯一官方语言南非语,都不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这里穿插一个小故事,为什么1994年以后南非官方要修改自己的官方语言,并将其增至11种之多?大家都知道,1961年南非退出英联邦以后,南非是由白人当政的。而南非的白人当局长期以行政和立法手段推行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制度 &a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Aparthei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partheid&i class=&icon-external&&&/i&&/a&,而这一制度受到了南非各界的强烈抵制,其中中流砥柱就是&a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African_National_Congres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frican National Congress&i class=&icon-external&&&/i&&/a&(ANC)。1990年(也就是德克勒克党政以后),白人当局也就是国民党National Party government释放曼德拉,并开始了南非社会向多元族群的民主过渡,表现为逐步废除种族隔离制度apartheid。在1994年,南非举行第一届真正意义上的、各个种族都参与的全民大选,ANC以显著优势获胜,并当政至今。从中可见,在种族和政治争端中,语言所起的象征性和实质性意义。&/p&&p&在大多数南亚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他们的社会成员大多都掌握多种语言,而且更奇妙的是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用途和适用场合。这是多语社会的一种表现形式。还有一种表现形式就是,整个政体(国家)是双语或是多语的,但是国家中的各个社群是单语的,也就是说,多语的国家是由多个并存co-exist的单语社群组成的,比较突出的例子有比利时(荷兰语,法语和德语)和加拿大(英语和法语)。所以大家真别以为欧盟总部在布鲁塞尔比利时人民就会说世界语英语了。带好翻译小助手,不然地铁朝那个方向坐都不知道。&/p&&p&上面说的两种情况:1. 多个多语社群组成的多语国家;2. 多个单语社群组成的多语国家,说的都是这多种语言并驾齐驱的状态。我们当然还要考虑到asymmetrical bilingualism 不平衡的双语状态:一种语言较为强势,而另一种语言较为弱小且要依附于强势语言,因为受教育的语言和市场上的语言都是以强势语言为主导的。&/p&&p&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通过哪些标准我们可以衡量一个语言的活力(成为一个社会中并行的多语之一):&/p&&p&&figure&&img src=&/4ff566ea878_b.jpg& data-rawwidth=&499& data-rawheight=&3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9& data-original=&/4ff566ea878_r.jpg&&&/figure&我们可以看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衡量标准:社会地位;使用人群;以及官方支持。&/p&&p&我们国家的多种方言以及少数民族语言,按照上述三方面的衡量标准,应该说大多数都满足前两条,而只有粤语满足第三条:正式(教育/就业)或非正式的(产业/文化)的支持。&/p&&br&&br&&p&接下来,我们来聊聊个体层面的转码&a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Code-switchin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ode-switching&i class=&icon-external&&&/i&&/a&。&/p&&p&转码的定义其实很简单,当人们在单一语言行为中或不同语言行为之间交替使用不同的语言/方言,这就叫做转码。我们经常谈到的,在不同场合,不同说话用途使用不同的语言,叫做&u&situational code-switching&/u&,我们这里翻译为&u&情境转码&/u&。情境转码的动机多是社会层面(domain)的(这里涉及到双层语言diglossia,下一节会讲到),不同的社交场合对语言规范提出不同的要求。&/p&&p&情境转码的影响因素还有:谈话双方的关系模式(朋友/同事),交流的渠道(书面还是口头;电话还是面对面)等。&/p&&p&除了情境转码,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转码形式叫做&u&修辞性转码&/u&&u&Metaphorical code-switching&/u&。如下所示(说话者是萨摩亚—英语双语者,斜体部分为用萨摩亚语表达的部分):&/p&&p&My doctor told me to go on a diet, she said I was overweight. So I tried. &i&But it was so hard, I'd keep thinking about food all the time. &/i&Even when I was at work. And in bed at night &i&I'd get desperate. I couldn't go to sleep. So I'd get up and raid the fridge. The I'd feel guilty and sick. &/i&(大意就是一个死胖子无法克制成为一个死胖子的冲动)。&/p&&p&看了这段话我们会不禁思考,是什么促使说话者在讲述同一个故事的时候在两种不同的语言之间转换,动机是什么?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得出,在描述事件的背景,故事发展的时间线索的时候(so I tried, Even when I was at work, and in bed...)说话者用的是英语,这些部分内容进行诠释和演绎的空间很小(hard expository)。而在描述自己纠结,愧疚,无奈的心情的时候(I'd keep thinking about food all the time, I'd get desperate, I couldn't go to sleep),用的是萨摩亚语。换言之,不同的语言在就是说话者进行自我诠释、自我演绎的工具,行使社会文化层面上的功效social work。很可能英语在他看来(或者在他所处的言语社群看来)具有“规范”“正式”“客观”的属性,而萨摩亚语则可以起到“抒发情感”“博取同情”这样的功效。&/p&&p&要完成这样具有修辞意义的转码行为,说话者需要对两种或多种语言都同样精通,不然无法解释他们赋予不同语言不同社会功效和修辞意义的行为。&/p&&blockquote&To do this kind of switching, the speaker has to know both languages well enough to draw on them, and he also has to know what social meaning each language carries in the multilingual speech community
that he inhibits.&p&—— Van Herk, &i&What is sociolinguistics&/i&, 2012&/p&&/blockquote&&p&上述的讨论在很多对多语现象并不了解的人看来是反直觉的,因为我们耳熟能详的Chinglish(中文+英语),Spanglish(西班牙语+英语), Fanglais(法语+英语), 都是被批判的对象,而且会认为说话中表现出语言混用mixed language 特征的人多是语言能力有限的。code-switching跟语言混用不同的地方就在于,转码是有意识\有目的,且是系统的systematically。最小的转码可以小到音节proble&i&mo&/i&,但明确的社会功效(嘲笑发音不标准的西班牙佬)将这样的转码同语言混用区别开来。&/p&&p&在美国生活的朋友可能会发觉,扭腰的波多黎各人就像曼城的印巴人那样多,Poplack, S. 在她1980年和1987年两个针对西班牙语社区的研究中就发现,转码的现象在这样的双语社群中极为常见,平均百字中就可以发现数十次转码之多。如此频繁的转码在社会语言学家看来,极有可能是一种不断表明、不断塑造个人身份的言语行为。(Poplack, Shana & Sankoff, David. 1987. &a href=&/?target=http%3A//www.sociolinguistics.uottawa.ca/shanapoplack/pubs/articles/PoplackSankoff1987.pd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Philadelphia Story in the Spanish Caribbean&i class=&icon-external&&&/i&&/a&. American Speech 62, 4. 291-314.;Poplack, Shana. 1980. &a href=&/?target=http%3A//www.sociolinguistics.uottawa.ca/shanapoplack/pubs/articles/Poplack1980a.pd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ometimes I’ll start a sentence in Spanish y termino en espa?ol”: toward a typology of code-switching&i class=&icon-external&&&/i&&/a&. Linguistics 18, 7/8. 581-618.)&/p&&p&我在以前的答案中提到过,生活在主流社会边缘的弱势文化群体通常会在表明自己社会文化身份的时候较为激进。这是“哪里有不平,哪里就有不平之心”在社会语言学方面的典型反映。&/p&&br&&br&&p&下面我们进行到第三讲的最后一节,转码行为扩展到社会层面会造成怎样的影响?&/p&&p&双层语言diglossia。&/p&&p&我给双层语言下的定义就是,不同语言在不同社会场合中用途的固化以及固化带来的社会效应。就像dressing code,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时间长了形成一套不成文的规定,对社会成员的衣着行为产生约束,并对不同的衣着附加不同的社会意义,这就是固化及固化产生的社会效应。&/p&&blockquote&In diglossia situations, the high (H) variety is used in formal situations, the low (L) variety among friends. What really makes diglossia diglossia is that you can't mix a bit of one language and a bit of another... &u&The choice of which language to use is highly constrained by the social context of use, or domain&/u&. &br&——Van Herk, &i&What is sociolinguistics&/i&, 2012&/blockquote&&p&在双层语言的环境下,有高语境(正式)和低语境(非正式),并相对应的有高语境用语和低语境用语。双层语言之所以叫做双层语言是因为不同层次之间泾渭分明,丝毫不可僭越。使用哪一种语言受语境的严格限制。所以双层语言又叫做社会多语现象social multilingualism, 意在凸显社会的约定俗成在语言使用方面的约束效力。&/p&&p&这一部分比较好理解,我们就简单举三个例子:&/p&&p&&figure&&img src=&/9d36f2ef16a658d8d886a_b.jpg& data-rawwidth=&436& data-rawheight=&1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6& data-original=&/9d36f2ef16a658d8d886a_r.jpg&&&/figure&在埃及阿拉伯共和国,高语境用语就是阿拉伯语,而低语境用语是埃及阿拉伯语。&/p&&p&在海地共和国,高语境用于当然是法语,而低语境用语是海地克里奥语(多谢&a href=&/people/990ff12992d1eddadbca& data-hash=&990ff12992d1eddadbc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990ff12992d1eddadbca& data-hovercard=&p$b$990ff12992d1eddadbca&&@Skiisses Zenos&/a& 纠正)。 &/p&&p&在希腊共和国,高语境用语是希腊语(加达语),而低语境用语是迪摩语。&/p&&br&&p&到这里这一讲就结束了。既然谈到多种语言,就不可避免地要谈多种语言碰撞交流的时候会产生什么样新的语言现象,甚至新的语言(例如洋泾浜语)。下一节我们要讲的内容就是,Language contact语言的交汇与碰撞。&/p&&br&&br&&p&本节参考文献:&/p&&p&Van-Herk, G., 2012. &i&What is sociolinguistics?&/i&
Chapter 10 Multilingualism.&/p&&p&Poplack, Shana & Sankoff, David. 1987. &a href=&/?target=http%3A//www.sociolinguistics.uottawa.ca/shanapoplack/pubs/articles/PoplackSankoff1987.pd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Philadelphia Story in the Spanish Caribbean&i class=&icon-external&&&/i&&/a&. American Speech 62, 4. 291-314.&/p&&p&Poplack, Shana. 1980. &a href=&/?target=http%3A//www.sociolinguistics.uottawa.ca/shanapoplack/pubs/articles/Poplack1980a.pd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ometimes I’ll start a sentence in Spanish y termino en espa?ol”: toward a typology of code-switching&i class=&icon-external&&&/i&&/a&. Linguistics 18, 7/8. 581-618.&/p&
卷首:我来晚了九十度鞠躬!!!虽然关注者不多,但是让任何一个关注者失望都是我的失职呀。语言学在国内还勉强算是一个小众学科,所以每一个关注者对我们来说都异常重要。 到目前为止,我们研究的都是单个的语言社区Speech communities,而在这些单个的语…
谢 &a data-hash=&551d31597& href=&///people/551d31597&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551d31597& data-hovercard=&p$b$551d31597&&@kthr sl&/a& 的邀请。我本来是六点爬起来喝水的,手机看到这个问题,回答了一半,觉得不爽,爬起来用电脑怒答!答完才看到邀请。&br&------------------------------------------------------------------------------------------------------------------------------------------&br&我真是看到这样的问题就来气啊。&br& 你如果把德语只是当工具学,最后你就只能得到一个用着还不怎么顺手的工具。你热爱它,把它当学问学,最后你毕业时的水平肯定会高于同学。 &br&通常德语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想的太多,用功太少,最后还怪德语难学。时间不用到,什么都不会好学的。你就是典型。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只是空想,【德语好难啊,学好了也不过就是不是德国文盲啊,其他什么都不会啊。】
你以为叶本度老师,孔德明老师这样的牛人,都是一天成为的么。有幸听过叶本度刘芳本老师的讲座,人家当初的用功程度,我们现在的人赶上一半都能成为新时期的学霸。&br&任何一门学问,我觉得意义都大致有两点,第一,认识更大的世界,第二,帮助改造世界。
小语种也是一样的。如果你认识不到小语种作为学科存在的意义,那你肯定会产生你提出的那些问题。&br& 针对你提出的后面五个问题,拿德语举例,回答一下。&br& 1.【不教授其他学科知识】【看不懂财务报表,经济数据之类】。
我是不知道,不懂,不明白,你是不是上知乎只顾上羡慕别人专业棒了,完全罔顾知乎上的万能建议【读书】。
你不想毕业时像你描述的那样,你就自己私下学,自己找书看啊!!!&br&你这句话说的像是那些财务报表,法律文书,经济数据换成中文你就能看懂似的。你能么?&br&2.什么叫【有的人甚至没法写好一篇完整的作文】?我不知道你觉得哪些专业,算是你说的有意义,但是学电的也有最后没能力自己设计出一个符合要求的电路,学材料的也有最后没法自己弄明白毕业设计的人。我能想出来的,不会毕业啥都不知道的只有理论性学科,比如管理【只是举例,不是黑!】。
为什么技术性专业,总有人四年下来啥也不会呢?因为这是技术啊!!!技术就是谁练得多,学得熟,谁就天下第一的东西啊!!!&br&如果你要说,国内教育效率低下,如果你已经知道这一点了,那不是更有很多时间自学德语或者看看你认为以后有利于找工作的书么。&br&另外,大学教育和技术学院的差别在于,大学就是教会你,即使你技术全都不知道,也有通过各种渠道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看书,查阅资料的方法。&br&3.知乎上是不提倡呵呵别人,这要在别处,你这一条我就可以给你满屏的呵呵。首先先说德语王。废话不多说,我上铺是个学霸,没德语王也没妨碍她拿国奖。我斜上是年级第一,高德可以考100的牛人,她大三做了一个十一的卖场促销,自己挣了一个德语王。还有同学买毕业学姐半价处理的。&br&所以,自己学不好,关德语王什么事啊。想要德语王,自己想办法啊。只要想学好德语,总是有办法的。别找借口。&br&至于出国。我就继续想呵呵你了。你真是学德语的么。不知道去德国不要学费么。18万保证金以后都是按月作为生活费返还的。这些你都搞懂来再来说【钱对学好德语的影响】吧。&br&4.我是越回答越后悔回答这个问题。别的学科我不知道,按照推理来说,我国小语种专业发展欣欣向荣,让你用十几年前的教材,编者出版社都吃什么。至于德语,这更是笑话。&br&你可能是觉得【当代大学德语】枯燥。我原来也觉得。但是我自从把市面上几乎所有教材学个遍后,就觉得,【当】之所以成为德语专业教材,是有道理的。它虽然枯燥,但是符合专业学习的要求,没学到的语法知识绝不会在篇章里出现。&br&如果你觉得当代大学德语没意思,我推荐一下【新求精】和【新标准】都是很有意思很活的教材,更注重口语一些。但是专业学习,还是【当】更踏实。&br&5.其实,刚毕业的学电,学材料,学机械的那些人的技术,也不用相信。他们都是要现到工地上再学先进技术的。&br&只不过小语种用人单位轻易不了解,所以才会有这种论调。在专业的翻译公司,也是要有人带着,自己再磨砺一下,才能独当一面的。&br&&br&我前面还怒气冲冲,到后面我已然被题主弄到无力生气了。&br&不热爱自己的专业,那就趁早想想自己想干什么,该看书看书,该干嘛干嘛。&br&这是我在知乎写的最语气不善的回答,其他答案我都改改语气再发,但这个我不想。&br&德语是我的专业,我很热爱她。没有努力过的人,不配来说她不好。
的邀请。我本来是六点爬起来喝水的,手机看到这个问题,回答了一半,觉得不爽,爬起来用电脑怒答!答完才看到邀请。 ---------------------------------------------------------------------------------------------------------------------…
&p&作为在美帝生活了8年,干的还是广告这个靠嘴的行业,日常工作包含了各种蛋逼和撕逼,可以试着给楼主提供一些意见。&/p&&p&首先关于谈笑风生这个事儿吧,我认为关键不是表达能力不行的问题,而是在国内接收的信息与国外不对等的缘故。&/p&&p&打个比方:&/p&&p&在国内的时候呢,我们能聊的话题都是国内的流行热点新闻,从林心如霍建华520虐狗,胡歌微博不回应;住房公积金越来越不好取;电视剧欢乐颂到底是不是一部严谨的好剧等等这种问题,这是中国大家最常聊的“爆款”话题。&/p&&p&而在北美呢,人家根本不知道上述是什么东西。他们聊的是美国的“爆款”话题:奥巴马访越南啦,川普又发表了什么傻逼言论啦,谷歌的I/O大会啦,Radio
Head新专辑啦等等。&/p&&p&我认为这是一个关键点。假设你的听说能力都过关,但是由于接受的信息完全不同,那么就很难有聊的点。没有能“谈”到一起去的点,那么就不存在“笑风声”了。因此我觉得关键是,从现在开始,用美国(加拿大)人用的App,吃他们常吃的食物,去美国超市购物,用他们用的社交媒体,最关键的,问问他们平时都上什么网站,用什么APP浏览新闻。&/p&&p&我的外国同事基本上用这几个App,给你作参考:&/p&&figure&&img src=&/7cedccc979ba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3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7cedccc979ba_r.jpg&&&/figure&&p&Yahoo
News Digest:涵盖的新闻比较广,每天推送个七八条,快速Get最热新闻,每天蹲马桶的几分钟一下子就看完了。&br&
Quartz:新闻观点比较新奇,每天推送八条,界面和推送方式有趣,同上马桶读物。&/p&&p&Pocket:
这个就不用说了吧,个人不是很喜欢用,
信息有点繁杂,现在不用了。&/p&&p&Feedly:
跟Pocket有点像,我现在也不怎么用了。&br&
Seed:这个图标是个黄色种子APP的算是我压箱底的秘密武器。与国外的最新新闻同步,科技,政治,设计,生活方式方面的权威内容源都有,最关键的是:兼具翻译!翻译!翻译!功能!英文不是母语的我,绝对需要的利器。最新的版本他们还增加了关键字功能,点击某一个你不认识的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党建工作今后努力方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