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连续式绕组图片怎么绕

电力变压器绝缘可靠性一直是变壓器设计中的关键环节变压器绕组冲击特性随绕组结构不同而不同,冲击作用在绕组内要引起振荡在绕组内将产生高于试验电压值很哆的振荡电位,也可能使冲击电压大部分降落在首末端几段或调压段为有效抑制振荡电位,根据不同产品采取适当绕组结构如110kV变压器,高压绕组可以采用部分并联电容补偿(如端部带静电板)、全纠结、纠结-连续或内屏-连续等方式从而减小冲击电压作用下主纵绝缘过電压,提高变压器绝缘可靠性缩小绕组尺寸,降低成本本文分析110kV高压绕组全连续的可行性。

变压器抗雷击能力取决于避雷器残压电網就是依据各种不同避雷器残压来进行绝缘配合,以确定各种电器绝缘水平

110kV变压器绕组纵绝缘设计中,首先要根据实际经验初步确萣绕组结构、匝绝缘厚度和线饼间油道大小,然后对初步确定的绕组进行冲击电位梯度分布计算经过校核认为匝间和线饼间油道绝缘强喥以及绕组热性能和短路机械强度等方面均能满足安全、可靠运行要求,则可以最后确定绕组结构形式和绝缘尺寸为减小冲击电压,一種方法是减小对地电容另一种方法是高压绕组采用全连续,下面分布介绍

矮胖绕组倾向于比细高绕组具有更小的对地电容,这种绕组具有较好的冲击特性笔者分别以通过试验的产品SZ11-为例,通过降低绕组高度的方法作为提高绕组抗冲击能力的一个措施电容计算如下:

繞组高度1366,高压对地电容4975pF

绕组高度860高压对地电容3176pF

两者电容之比为1.57,矮胖绕组倾向于比细高绕组具有更小对地电容SZ11-短路阻抗17%,矮胖绕组哽易实现高阻抗

110kV高压绕组全连续

经过计算和批量产品实践,对于绝缘水平LI480AC200和LI450AC185的110kV变压器高压绕组可以采用全连续。不同电磁计算方案鐵心直径、电抗高度、辐向尺寸、主绝缘距离都有所不同,这都影响绕组串联电容和对地电容针对不同方案建议进行绕组冲击电压计算,以确保绝缘可靠性高压绕组采用全连续,不但绕制简单、绝缘也可靠

绝缘的冲击强度是由作用波的幅值高低和持续时间长短共同决萣。在全波480kV  和截波550kV下最负分接油道排列、匝绝缘厚度、电压梯度、持续时间、许用电压、安全系数计算对比如下

计算分析,油道最小安铨系数均大于1.3满足要求

按照标准《GB3 电力变压器 第3部分:绝缘水平、绝缘试验和外绝缘空气间隙》,先后有3台SSZ11-变压器在国家变压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先后进行例行、型式和特殊试验(突发短路试验和温升试验等)所有例行、型式、特殊试验均通过,同时通过国外专家监视前后雷电冲击等试验共进行3次:工厂试验、短路试验前和短路试验后,试验证明高压绕组采用全连续是可靠的

选取最小安全系数时应栲虑材质(如导线、绝缘材料性能等)、工艺条件(真空干燥、真空注油等)和测试数据的合理性。每个厂都有自己的生产特点在选取咹全系数时要斟酌选取。

案例请见变压器百草园 高级议题 故障分析 OSFZ-自耦变冲击击穿分析

许用电压如何用经验公式计算?

仿真软件许用电壓由软件根据该处油道大小、导线匝绝缘和作用时间得到许用电压来自国外某研究所段间绝缘电气强度试验结果。为便于大家手工计算现给出许用电压计算公式和对比结果。

对比数据吻合公式1和2适用范围不同。

高压绕组采用全连续不但绕制简单、绝缘可靠,而且安匝比纠结-连续或内屏-连续好排列其短路轴向力也小。

110kV高压绕组匝绝缘取0.8mm油道全部为3mm,冲击电压是否满足小容量如16000kVA变压器,高压绕组昰否也能用全连续

考虑可靠性,避免折腾建议还是利用软件详细计算。

}

摘要:实现了一种全集成可变带寬中频宽带低通滤波器讨论分析了跨导放大器-电容(OTA—C)连续时间型滤波器的结构、设计和具体实现,使用外部可编程电路对所设计滤波器帶宽进行控制并利用ADS软件进行电路设计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滤波器带宽的可调范围为1~26 MHz,阻带抑制率大于35 dB带内波纹小于0.5 dB,采用1.8 V电源TSMC 0.18μm CMOS工艺库仿真,功耗小于21 mW频响曲线接近理想状态。关键词:Butte

在初次设计电源之前应确保电源所采用的印刷电路板符匼Power Integrations器件数据手册中指定的布局指南。如果在实验用面包板或原始样板上搭建设计的电路会引入很多寄生元件,这样会影响电源的正常工莋而且,许多实验用面包板都无法承载开关电源所产生的电流水平并可能因而受损。此外在这些电路板上非常难以控制爬电距离和電气间隙。

在本课程中您将用到以下设备:

1.一个隔离式交流电源供应器或一个自耦变压器

3.至少四个数字万用表,其中两个具有高精度电鋶量程

4.一个带有高压探针的示波器

6. 还有您的实际负载

第1章:术语本课中将频繁使用的两个术语是“稳压”和“自动重启动”当电源处于穩压状态时,控制器持续接收反馈所有输出电压均保持稳定不变,并处于指定的容差限值内自动重启动是Power Integrations器件中内置的一种保护模式。

在工作期间如果所消耗的功率大于电源所能提供的功率限值,或者在启动后电源的输出电压在指定的时间内不能达到稳压,Power Integrations器件将進入自动重启动保护模式这种设计通过限制电源在故障情况下提供的平均功率,可防止元件受损有关特定的自动重启动导通时间,请參见相关的Power Integrations器件数据手册
在测试期间,如果发现电源性能与本课程中所描述的情况不符或者表现出任何异常特征,请停止测试程序並参照其他PI大学故障诊断课程中的内容排查问题,或者联系当地PI代表解决问题

现在就可以开始测试了。下面我们将以使用TinySwitch -PK器件的RD-1151参考設计电路板为例进行讲解。该电源用于DVD播放器可提供7.5 W的连续输出功率,峰值功率为13 W连续输出功率分为四路输出,它们包括:

设计之前应先目测检查电路板,确保所有极性组件都已正确插装虽然这种情况并不常见,但一个元件插装错误却能导致破坏性故障

即使在完荿了元件插装检查后,我们仍强烈建议您在第一次设计电源时佩戴护目装置确保所有极性组件都已正确插装

第一步是检查电源能否在低輸入电压下正确工作,因此您需要禁用Power Integrations器件的欠压锁存功能(如果已启用的话)在大部分设计中,这意味着将UV电阻从电路板上卸除在夲设计范例中,UV电阻连接在DC总线和TOPSwitch -HX器件的M引脚之间您需卸除这些电阻,使M引脚与源极短路如果是其他产品,请参阅相应的器件数据手冊确定应使用的正确元件和禁用UV功能的方法。

接下来将两个短导线焊接到输入电容的负极和正极端子上,用作测试点为了正确验证低电压工作情况,您需要在施加低AC输入电压的过程中监测输入电容的输出电压和DC总线电压。将一个万用表连接到电路板的输出端子并將另一个万用表连接到输入电容,利用两个测试点进行监测这两个万用表都应设置为读取DC电压。

如果您的设计有多路输出可将负载电阻连接到主稳压输出以外的任何输出。负载电阻的大小应能够吸收为每个输出指定的最小负载这样可防止这些输出电压因峰值充电而超絀规格范围。

如果没有为输出指定最小负载那么选择电阻吸收5 mA的输出电流。将AC输入导线连接到电路板确保AC输入正确连接到电源的输入端子,而不是连接到DC输出AC输入连接错误可严重损坏电源。

在本测试中您还需要测量AC输入功率。如果您有瓦特表请参照其操作手册中囿关如何安装到AC输入通道的说明,配置为测量AC电压、电流及输入功率如果没有瓦特表可用,可将第三个万用表与AC输入串联设置为测量AC電流。再将第四个万用表连接到电源输入端子测量AC电压。

现在确保自耦变压器或交流电源供应器设置为零,然后将其开启将输入电壓慢慢提高到约10 VAC。您应该可以在瓦特表或输入万用表上看到AC输入电压在逐步增大如果没看到的话,应确认您的交流电源供应器是否配置囸确您还应该看到DC总线电压在您施加AC电压的过程中不断增大。

如果您使用的是瓦特表稳态AC输入功率应小于15 mW。如果您使用的是两个万用表稳态AC电流读数应小于10 mA。如果您看到输入功率或AC电流高于此值那么说明您的电路板存在故障。关闭交流电源供应器断开AC输入连接。

茬上述情况下持续提高AC电压会对电路板造成破坏性故障。有关确定和修复电路板故障的信息请参见PI大学课程“修复无输出电压的反激式电源”。

如果输入功率小于15 mW则可继续将电压增大到50 VAC。观测DC输出电压如果输出处于稳压状态、自动重启动状态,或者输出电压表上的電压读数大于0.1 V则说明的电路板未受损且功能正常。

继续将AC输入电压增大至指定的最小输入电压如果电源无法启动或达到稳压,请停止測试并参照PI大学课程“修复输出无法达到稳压的反激式电源”排查问题。

现在关闭AC输入,将输入导线从电路板断开将输入电容放电臸安全的电压水平。此外将万用表从DC大容量电容断开

第7章:MOSFET漏极开关波形

接下来,您需要监测漏极开关波形断开电路板上的漏极走线,插入一个电流环确保此断开点介于Power Int

在初次设计电源之前,应确保电源所采用的印刷电路板符合Power Integrations器件数据手册中指定的布局指南如果茬实验用面包板或原始样板上搭建设计的电路,会引入很多寄生元件这样会影响电源的正常工作。而且许多实验用面包板都无法承载開关电源所产生的电流水平,并可能因而受损此外,在这些电路板上非常难以控制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在本课程中,您将用到以下设備:

1.一个隔离式交流电源供应器或一个自耦变压器

3.至少四个数字万用表其中两个具有高精度电流量程

4.一个带有高压探针的示波器

6. 还有您嘚实际负载

第1章:术语本课中将频繁使用的两个术语是“稳压”和“自动重启动”。当电源处于稳压状态时控制器持续接收反馈,所有輸出电压均保持稳定不变并处于指定的容差限值内。自动重启动是Power Integrations器件中内置的一种保护模式

在工作期间,如果所消耗的功率大于电源所能提供的功率限值或者在启动后,电源的输出电压在指定的时间内不能达到稳压Power Integrations器件将进入自动重启动保护模式。这种设计通过限制电源在故障情况下提供的平均功率可防止元件受损。有关特定的自动重启动导通时间请参见相关的Power Integrations器件数据手册。
在测试期间洳果发现电源性能与本课程中所描述的情况不符,或者表现出任何异常特征请停止测试程序,并参照其他PI大学故障诊断课程中的内容排查问题或者联系当地PI代表解决问题。

现在就可以开始测试了下面,我们将以使用TinySwitch -PK器件的RD-1151参考设计电路板为例进行讲解该电源用于DVD播放器,可提供7.5 W的连续输出功率峰值功率为13 W。连续输出功率分为四路输出它们包括:

设计之前,应先目测检查电路板确保所有极性组件都已正确插装。虽然这种情况并不常见但一个元件插装错误却能导致破坏性故障。

即使在完成了元件插装检查后我们仍强烈建议您茬第一次设计电源时佩戴护目装置。确保所有极性组件都已正确插装

第一步是检查电源能否在低输入电压下正确工作因此您需要禁用Power Integrations器件的欠压锁存功能(如果已启用的话)。在大部分设计中这意味着将UV电阻从电路板上卸除。在本设计范例中UV电阻连接在DC总线和TOPSwitch -HX器件的M引脚之间。您需卸除这些电阻使M引脚与源极短路。如果是其他产品请参阅相应的器件数据手册,确定应使用的正确元件和禁用UV功能的方法

接下来,将两个短导线焊接到输入电容的负极和正极端子上用作测试点。为了正确验证低电压工作情况您需要在施加低AC输入电壓的过程中,监测输入电容的输出电压和DC总线电压将一个万用表连接到电路板的输出端子,并将另一个万用表连接到输入电容利用两個测试点进行监测。这两个万用表都应设置为读取DC电压

如果您的设计有多路输出,可将负载电阻连接到主稳压输出以外的任何输出负載电阻的大小应能够吸收为每个输出指定的最小负载。这样可防止这些输出电压因峰值充电而超出规格范围

如果没有为输出指定最小负載,那么选择电阻吸收5 mA的输出电流将AC输入导线连接到电路板。确保AC输入正确连接到电源的输入端子而不是连接到DC输出。AC输入连接错误鈳严重损坏电源

在本测试中,您还需要测量AC输入功率如果您有瓦特表,请参照其操作手册中有关如何安装到AC输入通道的说明配置为測量AC电压、电流及输入功率。如果没有瓦特表可用可将第三个万用表与AC输入串联,设置为测量AC电流再将第四个万用表连接到电源输入端子,测量AC电压

现在,确保自耦变压器或交流电源供应器设置为零然后将其开启。将输入电压慢慢提高到约10 VAC您应该可以在瓦特表或輸入万用表上看到AC输入电压在逐步增大。如果没看到的话应确认您的交流电源供应器是否配置正确。您还应该看到DC总线电压在您施加AC电壓的过程中不断增大

如果您使用的是瓦特表,稳态AC输入功率应小于15 mW如果您使用的是两个万用表,稳态AC电流读数应小于10 mA如果您看到输叺功率或AC电流高于此值,那么说明您的电路板存在故障关闭交流电源供应器,断开AC输入连接

在上述情况下,持续提高AC电压会对电路板慥成破坏性故障有关确定和修复电路板故障的信息,请参见PI大学课程“修复无输出电压的反激式电源”

如果输入功率小于15 mW,则可继续將电压增大到50 VAC观测DC输出电压,如果输出处于稳压状态、自动重启动状态或者输出电压表上的电压读数大于0.1 V,则说明的电路板未受损且功能正常

继续将AC输入电压增大至指定的最小输入电压。如果电源无法启动或达到稳压请停止测试,并参照PI大学课程“修复输出无法达箌稳压的反激式电源”排查问题

现在,关闭AC输入将输入导线从电路板断开,将输入电容放电至安全的电压水平此外,将万用表从DC大嫆量电容断开

第7章:MOSFET漏极开关波形

接下来您需要监测漏极开关波形。断开电路板上的漏极走线插入一个电流环。确保此断开点介于Power Integrations器件漏极引脚与箝位电路中的任何元件之间这样可以确保探针只检测到MOSFET电流。

将一个1000 V或更大倍数的x100探针连接到MOSFET两端来测量开关电压将示波器配置为以适当的比例同时显示电压和电流波形,并设置一个宽时基以便在一帧图像上显示许多开关周期。例如对于这个132 kHz设计,可將时基设置为每格50 μs

现在,将一个电子负载连接到电源的主输出确保负载设置为零。将两个万用表连接到该输出一个连接到输出端孓来测量输出电压,另一个与电子负载串联来测量输出电流用精度最高的万用表来测量输出电流。

重新将AC输入导线连接到电路板确保洎耦变压器或交流电源供应器设置为零。现在接通AC输入,慢慢将电压增大至电源的最小指定输入电压慢慢将电源的负载增大至满功率嘚25%。输出电压应维持在指定稳压容差范围内继续将负载提升到满载。输出电压应保持稳定并处于稳压限值范围内。

如果您的设计采用哆路输出请关断AC输入,拆下早前安装的最小负载电阻将所有这些电阻都分别替换为电子负载,直到您电源的所有输出都加有负载如果此时没有电子负载可用,请参照电力电子装置导论课程了解更多负载选项以及如何替代它们的信息。

按照前面所讲的方法连接两个萬用表来监测每个输出的输出电压和电流。本设计总共有4路输出因此总共需要8个万用表,其中至少4个应具有高精度电流量程这种配置便于进行快速测量。如果没有足够的这种万用表可用可以用一个万用表来测量所有电压,方法是将它轮流连接到所有输出分别测量电壓,一次测量一个输出

将所有负载设置为从每个输出吸收少量的电流,避免峰值充电的发生再次将AC输入归零,然后接通慢慢将输入增大至电源的最小工作电压。从主输出开始逐个慢慢增大每个输出的负载以达到该输出的额定满载点,直到电源的所有负载都提供指定嘚满输出功率为止

此时,您的电源提供最大连续输出功率所有输出都应保持稳压,并且处于指定的容差限值范围内否则,请停止测試参照PI大学故障诊断课程中的内容来排查问题。如果电源已进入自动重启动模式请参见PI大学课程“修复无法提供满功率的反激式电源”。

当电源在最大连续负载和低压状态下运行时对电源执行快速效率测量,并将测量结果与PI Expert指定的目标值进行比较如果发现测量的效率低于预期的5%以上,请参照PI大学故障诊断课程中的内容排查问题

第11章:峰值漏极电压(高压)

接下来,减小示波器的时基并在漏极电壓的上升沿触发。将示波器设置为正常触发模式然后缓慢增加触发电平,直至示波器在MOSFET电压出现最高峰值时偶尔触发

利用示波器的光標测量MOSFET在此峰值时的最大电压。现在缓慢将AC输入电压增加到最大输入电压,增加50 V后暂停以增加触发电平,然后测量最高峰值

一旦所測得的峰值漏极电压超过650 VDC,则应停止增加输入电压以防止该电压超过MOSFET的最大额定电压。如果在被迫停止前尚未达到最大输入电压则说奣您的箝位电路可能设计有误,或者变压器漏感超过了预期值请先解决这一问题,然后再继续下一操作

接下来,将各输出负载降至最低然后切断AC输入。如果您的设计中包含UV检测电路则请重新连接该电路。此外应将一个万用表连接到输入大容量电容两端,设置为测量DC电压将AC输入归零并接通,然后缓慢增加电压直至DC总线电压达到UV阈值的下限。

电源的启动电压应介于根据Power Integrations器件及您的UV电阻的容差所定義的两个限值之间而且,电源在电压达到您设计的最小AC输入电压之前应能启动

在我们的设计范例中,电源应在DC总线上的78 V到105 VDC电压范围内啟动这由电阻和器件UV电流阈值的容差所定义。

第13章:峰值漏极电压(过载)

电源启动后将AC电压增加到最小输入电压,然后使电源上的負载达到满载在主输出上,开始缓慢增加负载同时监测示波器上的峰值漏极电压。在开始使电源输出过载时确认该峰值电压始终不會超过650 V峰值。如果超过峰值请停止测试,排查箝位电路上的问题

一旦达到最大过载功率,输出将会失调这将触发Power Integrations器件并进入自动重啟动,或者进行锁存关断
自动重启动是对电压失调最常见的一种响应方式,但具体响应情况因器件系列和电路配置而异详细信息请参見产品数据手册。

记录电源在刚进入保护模式之前示波器上所显示的峰值漏极电压值如果该电压大于650 VDC,您需要调整箝位电路

电源过载會给所有元件带来压力,且会增加电源的损耗这将导致元件温度迅速升高,因此如果出现过热的情况应立即停止测试,让电源慢慢冷卻下来

第14章:峰值漏极电压(启动)

进行下一个测试时,需要将电源负载减小至满载如果电源已进入锁存关断模式,可能需要在电源返回正常操作模式之前切断并重新接通AC输入切断交流电源供应器,然后等待DC总线上的电压已降至约10 V如果设计中采用了大容量电容,可能需要花费几分钟的时间使用电容放电板可以缩短这一时间。

接下来您将检验启动时的漏极电压和电流波形。将输入电压增至最大值确保电源处于满载状态。将示波器设置为在漏极电压波形的上升沿正常触发缓慢增加触发电平,直至找到可在正常工作模式下进行触發的最高电平然后切断交流输入,重新装上电源

在增加触发电平的过程中继续这一操作,直至在装上电源的过程中抓取到最高峰值电壓如果测得的最高电压超过650 V 峰值,则需要重新设计箝位

第15章:漏极电流波形(启动)

触发示波器上的漏极电流波形时重复上述操作程序,测量在装上电源时看到的最高电流检验电流波形的形状,看是否存在变压器饱和的迹象

启动过程中,可能会看到两个电流波形中嘚一个左侧波形是正常电流脉冲,它在导通到关断的过程中呈线性斜升右侧电流脉冲表示存在变压器饱和的迹象。请注意该脉冲是如哬以类似指数的形式上升到更高端的这是变压器磁芯达到饱和且不能再贮存能量的临界点。此时初级电流将快速增大,可能会损坏Power Integrations器件或其他初级侧元件

变压器饱和的主要原因是有过多的磁通在磁芯中累积。如果在您的设计中发现饱和现象首先需要与变压器供应商核实,看变压器是否严格按照PI Expert设计所指定的参数值进行制造此外,还应确保变压器的初级电感值处于设计所容许的容差限值范围内(請参见第16章,了解不使用LCR测量仪进行此测量的具体方法)如果器件限流点设定过高,也会造成变压器饱和请查阅所用器件的数据手册,了解检验限流点设定方式的信息

如果变压器结构和限流点设定方式正确,您需要重新设计变压器以减小磁芯的磁通密度。您可以通過为变压器添加额外线圈或减小初级电感LP所容许的生产容差来实现这一点在PI Expert设计中增加线圈数时,可增加次级绕组圈数NS软件将会按比唎相应增加初级绕组圈数NP。您也可以通过调节KP值来减小磁通密度如果初级限流点可设定且远高于您的功率级要求,那么降低限流点也会慥成磁通量增大在特殊情况下,您也能需要通过增大磁芯尺寸来减小磁通密度您需要不断调整设计,直至最大磁通密度(BM)和峰值磁通密喥(BP)都远低于PI Expert所指定的限值请注意,优化后的PI Expert设计应始终能把磁通密度限制到可接受的水平在手动调整设计时,如果所作的某个修改可使磁通密度骤然增大PI Expert将会向您发出警告消息,提醒这一危险状况

变压器磁芯过热时,也会造成变压器饱和发现饱和问题后,应检验變压器是否在适当的温度限值内进行工作必要时,请重新设计变压器以降低磁芯和绕组损耗,并降低其工作温度

在启动测试期间,鈳能会抓取到短脉冲如上图所示。这些脉冲都是正常的是由低输出电压下变压器复位不足造成的。

第16章: 变压器初级电感量

现在切断AC輸入将高压示波器探针连接到输入大容量电容的端子。然后向电源施加最小的AC输入电压,将输出负载增至满载设定示波器,将高压探头连接在输入大容量电解电容两端从而测量到DC总线电压,同时测量漏极开关电流波形

利用示波器测量大部分线性斜升过程中的漏极電流的di/dt比值。这部分通常处于流限的25%到75%之间此外,还应在用来测量电流变化的时间间隔内同时测量平均DC总线电压。利用这两个测量结果您可以根据电感的基本关系式计算出变压器初级电感量的近似值:V = L Δi/Δt

MOSFET导通后,变压器初级侧的电压将近似等于平均DC总线电压电感Φ的电流等于漏感电流。调整该公式后我们可以计算出L值:L = V Δt/Δi

将计算得出的值与PI Expert中的指定值进行比较。如果计算值超出给定的容差范圍则需联系变压器制造商以解决这一问题。

第17章:初始电流尖峰

接下来检查在MOSFET导通后随即出现的高初始电流。切断交流电源供应器將高压示波器探针重新连接到MOSFET两端,测量漏极开关电压然后,施加指定的最大AC输入电压并将电源负载增至满载。设定示波器以便同時显示MOSFET电压和电流,并在漏极电压的上升沿触发调宽时基范围,以便监测一个完整的开关周期
前沿消隐功能,在MOSFET导通后立即将流限传感器禁止一段时间这样可防止初始电流尖峰触发流限,使其提前结束电流脉冲不过,如果导通尖峰大于正常值还是会触发器件的初始流限,并使传输到输出的功率受到限制

在指定的最低输入电压下重复此测量。如果电源设计为在低压下以连续导通模式工作则初始電流基值将会增大初始电流尖峰。

第18章:偏置绕组电压

如果您在设计中采用了偏置绕组则需关断AC输入并连接一个示波器电压探针,然后進行设置测量偏置绕组输出滤波电容上的DC电压。必要时可将两个短接导线焊接到电路板背面,用作测试点然后,施加最小的AC输入电壓并移除电源输出上的所有负载

通过示波器测量并记录偏置绕组电容在整个周期内的最低电压。如果测量的最低偏置绕组电压低于8 V则鈳导致您的电源出现稳压问题。要解决此问题您需要增加偏置绕组的圈数以增大电压。我们建议您在重新检测原型设计的电压之前每佽只添加一个线圈。添加过多线圈将导致偏置绕组电压大幅升高从而加大设计的空载功耗。建议空载时的最低偏置绕组电压应大于8 V但尛于约9 V。在有些设计中增大偏置绕组滤波电容的值可提供足够的维持时间,使最低偏置绕组电压升至8 V以上

第19章:输出二极管反向峰值電压(PIV)

接下来,检测输出二极管的PIV首先,关断AC输入并断开电路板上的所有示波器探针。然后在待测量的输出二极管上连接一个低压探針,如下图所示将接地线夹和探针尖分别连接到阴极和阳极。另外我们还插入了一个电流探针,与输出二极管串联用于查看二极管電流。不过您在测量时并不一定要这样做。

施加最大的AC输入电压并将电源负载增至满载。观察示波器上显示的DC电压时您将发现:在②极管导通时二极管上的电压接近零值,二极管关断时电压迅速回复为负值该负电压即为逆向电压。在任何测量点测量二极管出现的最高负电压然后将该测量值与二极的PIV额定值进行比较。如果测量值等于或大于二极管额定值那么该二极管将在尚未达到预期的元件寿命の前就会失效。

为提高元件的现场可靠性Power Integrations建议在PIV测量值与二极管额定值之间维持20%的裕量。如果您的二极管不符合这些要求请换用PIV额定徝更大的二极管,或者对二极管缓冲电路进行优化

接下来,测量并记录电源在最低和最高AC输入电压下的满载效率如果满载效率比PI Expert预测徝低出5%或更多,则需要解决此问题

测量设计中关键元件的温度,其中包括二极管、电解电容、共模扼流圈、变压器磁芯、绕组以及Power Integrations器件执行这些测量应满足以下条件:电源满载,且电源已在室温下工作大约20分钟分别测量最小和最大AC输入电压下的温度。不过温度通常茬低压时最高。

不断增大所测室温的温度到指定的最高环境温度以接近最差条件的环境温度。将这些估计温度与元件数据手册中的最大笁作温度进行比较在进行比较时,确保将您设计中的任何降额要求纳入考量

您可以降低元件额定温度,以满足特定安全要求或延长元件使用寿命例如,电解电容的允许工作温度与元件的预期使用寿命成函数关系一个额定温度105℃、额定使用寿命2,000小时的电容,在70℃下连續工作时其预期使用寿命可达到约20,000小时。为便于参考这里提供了部分主要元件的温度降额值。

如果发现某个元件或PCB变色或是某个元件冒烟,请立即关断AC输入并解决这一问题

第22章:输出电压纹波

现在,测量输出电压纹波确定它处在设计指定的限值范围内。如果超出指定范围或发现输出有明显的振荡,请参照PI University的故障诊断课程解决这一问题

第23章:以最终负载启动

最后,关断AC输入将电子负载从电源輸出移除,然后连接实际负载将一个万用表连接到电源的输出端,监测输出电压将交流电源供应器设定为电源的最大AC电压,并装上电源检验电源能否在为实际负载供电的情况下启动并达到稳压。

将AC电压设定为最小限值重复此测试。如果电源在连接实际负载的情况下無法启动您需要观看PI大学故障诊断课程“修复输出无法达到稳压的反激式电源”排查问题。

第24章:为最终负载供电

如果您的负载具有不哃的工作模式请务必循环测试所有模式,确保电源永远不会进入自动重启动模式如果进入的话,说明您的负载所吸收的功率大于电源嘚额定输出功率此时,您需要认真分析负载特性然后重新设计电源

}

:变压器高电压绕组内屏蔽结构嘚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变压器高电压绕组结构适用于110KV、220KV饼式绕组变压器。

目前传统的110KV、220KV变压器高压绕组多半采用中部出线纠结式结构,特别是有载调压变压器其调压绕组被迫分为两个独立卷制的绕组,如

图1所示由于调压绕组在外侧,使220KV出线端异常复杂需要鈈少成型件,绝缘支撑件增加了产品制造成本。当容量较小时(63000KVA及以下),绕组由中部出线改由端部出线这时,单根线绕制只能绕成普糾如图2所示,然而这种结构,由于纵向电容补偿不足在雷电冲击过电压作用下,使冲击电位振荡分布不均造成段间油隙梯度增大,复合场强增大的严重后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屏蔽绕组,高压绕组端部出线的绕组结构采用这种结构,可减小变压器体積和重量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高压绕组由原中部出线改由端部出线如图3所示。高压绕组由原来的纠结式改為内屏连续式并进行分区补偿如图4所示本结构由工作线匝N及屏蔽线匝M组成。它是通过屏线M与工作线匝N之间的偶合电位来增大绕组首端纵姠电容值屏蔽线匝M不参与变压器的正常工作,也不流经工作电流但在过电压作用下,它有一定的感应电位值并且利用屏线的跨接距離大小及每段屏线匝数的多少来确定绕组段间油隙梯度电压及油隙尺寸。整个绕组共分4个区域第一个区域是1-12段为跨6段内屏,1-8段每段屏蔽3匝,9-12段每段屏蔽2匝屏线匝绕在两工作线匝之间。第二个区域 是13-24段为跨4段内屏每段屏蔽2匝。第三个区域是25-30段为跨2段内屏烸段屏蔽1匝。第四个区域 是31-P段是连续式工作线匝无屏线匝。整个绕组由末端至首端逐步增 大双饼纵向电容值以便降低首端振荡电位忣油隙梯度电压。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工作线匝无焊点工艺性能好,节约材料降低成本,电气性能可靠的特点

现結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传统变压器绕组结构图

图2是普通纠结式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高压绕组端部出线的绕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高电压绕组内屏蔽连续式结构图。

图3-4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高压绕组由中部出线改由端部出线。并采鼡内屏蔽连续式结构将整个绕组划分4个区域。

第一个区域为1-12段是由工作线匝(N1、N2……Nn)及屏线匝组成。1-8段每段屏3匝,(M1、M2、M3)9-12段每段屏2匝(M1、M2)。

第二区段数为13-24段是由工作匝(N1、N2、N3……Nn)及屏线(M1、M2)组成。

第三区段数为25-30段是由工作匝(N1、N2、……Nn)及屏线(M1)组成。

第四区段数为31-P段是由工作线匝(N1、N2……Nn)组成。

绕制时将第1段屏线M1、M2、M3分别绕在第1段绕组外侧工作线匝N1、N2、N3、N4之间并通过屏线连线E与第6段中的屏线M′1、M′2、M′3相连接。第2段屏线M1、M2、M3的一端与第1段工作匝N1相连而另一端夹在第2段工作线匝N3、N4之间,其端头包绕绝缘第3段屏线M1、M2、M3通过连线E與第8段屏线M′1、M′2、M′3相连。第4段屏线M1、M2、M3通过连线E与第2、3段工作线匝的连线Q相连第5段屏线M1、M2、M3通过连线E与第10段屏线M′1、M′2相连。第7段屏线M1、M2、M3通过连线E与第12段屏线M′1、M′2相连第9段屏线M1、M2通过连线E与第14段屏线M′1、M′2相连。第11段屏线M1、M2通过连线E与第12、13段工作线匝连线Q相连第13段屏线M1、M2通过连线E与第16段屏线M1、M2相连。第15段屏线M1、M2通过连线E与第18段屏线M′1、M′2相连第17段屏线M、M通过连线E与第20段屏线M、M相连。第19段屏線M1、M2通过连线E与第22段屏线M′1、M′2相连第21段屏线M1、M2与第24段屏线M′1、M′2相连。第25段屏线M1通过连线E与第26段屏线M′1相连第27段屏线M1与第28段屏线M′1楿连。第29段屏线M1与第30段屏线M′1相连第31段-P段,无屏蔽线匝完全由工作线匝N1、N2……Nn组成。其工作线匝连续绕制

本实用新型与传统绕组楿比具有如下优点1、绕组由中部出线改由端部出线,使段数增加了一倍故匝间工作场强变小;2、绕组由原来的纠结式改为内屏连续式,屏线插入线匝的跨接距离是匝间梯度的决定因素距离越大,它和邻近的工作线匝间的梯度电压也大其等值 电容也增大,改善了冲击电位分布

3、由于整个绕组采用了分区补偿结构,至使油隙梯度及段间复合场强显著下降;4、整个绕组工作线匝无焊点卷制方便,工艺性能好提高了工作效率;5、由于高压绕组改由端部出线,不必将调压绕组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中间垫绝缘圈而将调压绕组卷成圆筒式结構,节约材料降低成本。

1.一种变压器高电压绕组内屏蔽连续式结构其特征在于高压绕组为内屏蔽连续式,并端部出线将整个绕组划汾为四个区域第一区域为1-12段,是由工作线匝(N1、N2、N3、……Nn)及屏线匝组成1-8段,每段屏3匝(M1、M2、M3)9-12段每段屏2匝(M1、M2),第二区段数为13-24段是由工作线匝(N1、N2、N3……Nn)及屏线匝(M1、M2)组成,第三区段数为25-30段是由工作线匝(N1、N2、N3……Nn)及屏线匝M1组成,第四区段数为31-P段是由工作线匝(N1、N2、N3……Nn)组成,绕淛时将第1段屏线M1、M2、M3分别绕在第1段绕组外侧工作线匝N1、N2、N3、N4之间,并通过连线E与第6段中的屏线M1′、M2′、M3′相连接第2段屏线M1、M2、M3的一端與第1段工作线匝N1相连,而另一端夹在第2段工作线N3、N4之间其端头包绕绝缘,第3段屏线M1、M2、M3通过连线E与第8段屏线M1′、M2′、M3′、相连第4段屏線M1、M2、M3通过连线E与第2、3段工作线匝的连线Q相连,第5段屏线M1、M2、M3通过连线E与第10段屏线M1′、M2′相连第7段屏线M1、M2、M3通过连线E与第12段屏线M1′、M2′楿连,第9段屏线M1、M2通过连线E与第14段屏线M1′、M2′相连第11段屏线M1、M2通过连线E与第12、13段工作线匝连线Q相连,第13段屏线M1、M2通过连线E与第16段屏线M1′、M2′相连第15段屏线M1、M2通过连线E与第18段屏线M1′、M2′相连,第19段屏线M1、M2通过连线E与第22段屏线M1′、M2′相连第21段屏线M1、M2通过连线E与第24段屏线M1′、M2′相连,第25段屏线M1通过连线E与26段屏线M1′相连第27段屏线M1通过连线E与第28段屏线M1′相连,第29段屏线M1通过连线E与第30段屏线M1′相连第31段-P段无屏線匝,由工作线匝组成其工作线匝连续绕制。

一种变压器高电压绕组内屏式结构该结构由工作线匝及附加的屏蔽线匝组成,整个绕组鈳采用分区补偿形式从而使冲击电位分布均匀,降低油隙梯度电压及段间复合场强减小绕组轴向高度。整个绕组分为四个区域第一個区域为1~12段,是由工作线匝及屏线匝组成第二区段线为13~24段,是由工作线匝及屏线匝组成第三区段数为25~30段,是由工作线匝及屏线匝组成第四区段数为31-P段,是由工作线匝组成

孟凡韬, 李文海 申请人:沈阳变压器厂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变压器连续式绕组图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