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开放经济中固定汇率下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应

2017经济学考研考点押题预测浮动固定汇率下财政货币政策
14:45:51 |
2017考研奋进群:
以下是中公教研组老师整理的2017年经济学考研考点押题预测分析浮动和固定汇率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供考生参考复习。
预测一 浮动汇率
在浮动汇率下,汇率由外汇市场供求力量决定,随着经济状况的变动而自由波动。
(1)财政政策
假定政府通过增加政府购买或者减少税收以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国内支出增加。如图12.3所示,对任意给定的汇率e,财政扩张增加计划支出,使 IS*右移,从IS1*右移至IS2*,结果汇率从e1上升到e2,但是国民收入并没有发生变化。可见,在资本完全流动的小型开放经济中,财政政策对实际GDP没有任何影响。 原因在于在小型开放经济中,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国民收入增加,增加对本国货币的需求,导致国内利率高于世界利率,这会迅速吸引资本流入国内,进而将国内利率回归到初始水平;另外由于资本流入增加了外汇市场对本币的需求,使汇率上升,本币升值;本币的升值又会使国内产品变得比较昂贵,从而降低本国出口,挤出净出口。净出口的下降刚好抵消财政扩张对收入的效应。
(2)货币政策
现在考虑货币当局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M,由于价格水平是固定的,因此实际货币余额供给增加,使得 LM*曲线右移,如图12.4所示,LM*向右移动至LM2*,必须增加Y才能恢复货币市场的均衡,结果本币汇率下降,且国民收入提高,从Y 1提高到Y2。
利率和汇率是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中的关键变量。在小型开放经济中,货币供给的增加会向国内利率施加下调的压力,因此国内投资会转而向国外投资,国内资本流出,最终会使国内利率i回到初始水平;进一步,资本的流出增加了外汇市场上本币的供给,从而使本币汇率下降,本币贬值;本币的贬值会使国内产品相对于国外产品变得便宜,刺激国内出口,净出口增加,最终总收入Y增加。因此在小型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通过改变汇率而不是利率来影响收入。
预测二 固定汇率
在固定汇率下,一国中央银行会随时准备按预定的价格从事本币与外币的交易。 固定汇率使一国的货币政策服务于唯一的目的:使汇率保持在所宣布的水平。固定汇率的实质是中央银行的一种承诺,允许货币供给调整到保证外汇市场的均衡汇率等于所宣布的汇率所需的任何水平。这就意味着,只要央行要按固定汇率买卖外汇,货币供给就会自动调整到必要的水平。
(1)财政政策&&增加政府购买
假定政府通过增加政府购买或者减少税收以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国内支出增加。如图所示,对任意给定的汇率e,财政扩张增加计划支出,使 IS*右移,从IS1*右移至IS2*,对市场汇率产生了向上的压力;但是由于央行实行的是随时准备按固定汇率交易的外币和本币,套利者通过把外汇卖给央行来迅速对汇率上升做出反应,导致自动的货币扩张。货币供给的增加时LM*曲线向右移动。因此,在固定汇率下,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了总收入。
(2)固定汇率下的货币政策
假设在固定汇率下,中央银行通过回收债券以增加货币供给M,如图,初始LM*曲线向右移动,这对汇率产生了向下的压力 ;但是由于承诺按固定汇率交易本币与外币,套利者通过向央行出售本币对汇率下降迅速做出反应,导致货币供给和LM*曲线回到初始水平。并不会对产出产生影响。因此,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实施货币政策通常是无效的。这也就是说,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央行放弃了它对货币供给的控制。
以上是中公考研数学研究院教研组老师为大家整理的2017年经济学考研考点押题预测浮动固定汇率下财政货币政策&,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另外,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中公考研为广大学子推出2017考研、等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 解咨询。同时,中公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推荐阅读》》》
本文为中公考研教研组老师整理,不经允许不得转载,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张珍珍)
本文相关热点文章推荐
更多文章推荐
更多文章推荐
一起考?考研考试【图文】开放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效果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开放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效果
大小:563.52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股票/基金&
开放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作者:张鹤 姚远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张鹤
  开放经济条件下, 国际经济波动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从次贷危机到债务危机,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波及。我国国内的形势则是, 一方面虚拟经济在金融危机、债务危机的波及下, 波动性大大加强;另一方面,我国实体经济在危机之下受到严重的打击,加之国内通货膨胀与境外人民币升值的双重压力,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特殊时期, 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文献概述
  20 世纪50 年代Meade最早提出了开放经济下的政策搭配思想。他认为在固定汇率制度下, 要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达到内部和外部同时均衡。但当国际收支顺差与国内通货膨胀并存时, 财政货币政策就会左右为难, 即所谓的“冲突”。
  Tinbergen是最早将政策目标和工具联系在一起而建立起正式模型的。他指出由于某些外生冲击(例如国际贸易和利率等)的影响,经济常常偏离最佳目标,无法达到社会福利函数的最大化, 因此政策制定者必须选择恰当的政策工具,使经济达到既定目标。
  Mundell主张在内外失衡同时存在的情况下, 将实现内部均衡目标的任务指派给财政政策,将实现外部均衡目标的任务指派给货币政策, 这种有效分类原则被称为“指派”。
  Mundell和Fleming提出在国际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将标准的IS―LM 模型扩展到开放经济的系统分析的“蒙代尔- 弗莱明模型( M- F 模型)”,得出一个重要结论是: 对于开放经济体而言, 在资本高度流动的情况下,如果采取固定汇率制度, 那么货币政策是无效的;如果采取浮动汇率制度,则货币政策是有效的。
  在M- F模型的基础上, Krugman进一步提出了“三元冲突”理论,即在开放经济条件下, 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和资本的自由流动3个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各国只能选择其中对自己有利的2个目标。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 我国经济增长正处于经济政策有效期和政策干预的活跃期。目前主要研究进展和观点为:
  (1)我国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影响效果已经开始大于财政政策的影响效果。因此,在财政和货币政策之间,要更多地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
  (2)财政资金过多地进入一般竞争性的投资领域, 使货币政策的调控难度加大, 同时也破坏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性。
  (3)国债作为联结两种政策的重要工具, 在协调两种政策配合的过程当中起着重要作用。
  (4)在关注财政政策期限结构的调整并侧重经济政策组合选取的同时,还要加强货币政策规则性成分并提高金融规模和效率。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从我国货币政策实践来看,传统的占主导地位的直接信贷控制手段已经不能适应开放经济的需要, 资本的流动性增强、货币供给渠道的增多、外汇占款的增加使中央银行在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时时常力不从心。
  从两大政策协调配合上看,政策工具的配合主要表现为财政投资项目中的银行配套贷款,与发行国债以及公开市场的反向操作相结合;从时间协调性上看, 货币政策在启动经济增长方面明显滞后, 但在防止经济于某段时间内过热、通货膨胀率过高等方面具有长期效果, 而财政政策的作用体现在可以于短期内开展投资活动进而达到在短期内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
  在我国资本项目有限管制和管理浮动汇率背景下, 我国的财政政策有效,而货币政策弱有效。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 经济危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一直以来高速增长的贸易和资本“双顺差”, 在此我们可以通过政策间的双向协调、利率市场化、国债买卖和一揽子汇率制度等政策的变化来调控宏观经济,进而达到稳定增长经济目标。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改革开放30 多年来, 我国政府始终在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方式、方法上, 不断摸索前进。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为进一步保持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增长, 我们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应该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有正确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以合理分工为前提力争实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运作。
  货币政策的优势在于对总量进行调节而财政政策更适用对结构进行调整,无论哪一方的缺失或弱化, 都会导致经济失衡并造成严重后果。而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更是一个经济体协调发展所必须考虑的两个关键因素。
  (二)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的手段及应用范围作适当调整。
  货币政策对总需求的调整应该尽量降低行政干预度,并采用更加多样化的市场手段及工具,例如利率、再贴现率、存款准备金率等, 并遵循商业银行市场经营原则,减少政策调节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政策性风险, 促使其发挥稳定的调节作用。
  财政政策的作用范围应以基础性和公益性投资项目为主,明确政府在公共投资领域的主导作用。财政政策不宜参与竞争性投资项目, 该领域的投资应以货币政策为主,充分利用市场的调节功能以防止盲目投资达到节省社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财政政策由于其特殊性可以实现多层次调节, 以预算、税率等宏观调控手段对宏观经济总量进行调节进而影响社会总供求关系;以财政的投资性支出、转移性支出等手段对产业结构及区域经济结构进行调节;另外, 财政补贴及转移性支付等手段可以对微观的居民及企业形成影响,进而实现财政政策的微观调节功能。
&&&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张鹤
  &&大学姚远
暂无专家推荐本文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将自动提交到和讯看点,
请输入您的观点并提交。
请输入您的观点 168字以内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置顶我的观点
评论精品策划
特色产品:
社区精华推荐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一、国民收入核算
  1、GDP概念:一国,一定时期,最终产品,市场价值
  2、GDP核算:生产法、支出法、收入法
  支出法:GDP=C+I+G+(X-M)
  收入法: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GDP=GNP-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益
  NDP=GDP-折旧
  NI=NDP-企业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政府转移支付
  DPI=PI-个人所得税
  3、国民收入恒等式:I=S,I=S+(T-G),I=S+(T-G)+(M-X+Kr),Kr本国居民对外国居民的转移支付
  4、GDP平减指数
  附:GDP适用意义
  二、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凯恩斯的国民收入观点:他认为,总需求决定总供给,支出决定收入,因此当两者不相等时,实际产出进行调整以适应总需求,直至非意愿存货投资为零,即达到平衡。
  2、几种消费函数的理论:
  (1)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C=a+bY,C,Y分别为当期消费与消费,且MPC,APC递减。
  (2)杜森贝利相对收入假说:认为个人或家庭的消费取决于两方面因素,①其他家庭或个人的收入水平,即消费者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相对地位。即人们的消费对他人具有“示范效应”。②最近时期的收入水平,主要是指消费者过去所达到的最高收入水平,家庭和个人对收入上升容易适应,而对收入下降难以适应,即具有“棘轮效应”。
  (3)莫迪利安尼生命周期假说:人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参加工作挣去收入,第二阶段纯消费而没有收入,靠第一阶段的积蓄维持消费,消费者一般会计划自己的消费开支,以达到整个生命周期消费的最佳配置。C=aWR+cYL,a为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c为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同时还指出总储蓄取决于经济增长率和人口年龄分布等变量。
  (4)弗里德曼持久收入假说:指出消费行为与人们的持久收入密切相关,而与当期收入很少有关联。C=cYp,Yp=θY+(1-θ)Y-1,通常,持久收入改变对消费影响较大,当期收入改变对消费的影响较小。
  v生命周期假说与永久收入假说区别与联系:
  (1)区别:前者偏重对储蓄动机的分析,从而提出以财富作为消费函数之变量的重要理由;而持久收入假说则偏重于个人如何预测自己未来收入的问题。
  (2)联系:单个消费者都是前向预期决策者,在以下几点是相同的:
  A,消费不只同现期收入相联系,而是以永久收入作为消费的依据
  B,一次性暂时收入变化引起的消费支出变动甚小,即边际消费倾向很低,甚至近于零,但来自永久收入变动的消费倾向很大,甚至接近于1
  C,政府想用税收政策影响消费时,暂时性的政策变动几乎无效,只有永久税收变动,政策效果才会明显。
  3、国民收入的决定
  4、乘数论
  定量税下:
  比例税下:
  三、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1、IS曲线:
  (1)理论背景:投资函数的引进,即投资的边际效率曲线(MEI)
  (2)推导:投资函数与消费函数联立代入国民收入等式中
  (3)斜率:-(1-β)/d,即β,d越小,IS越陡峭
  (4)移动:财政政策实施,增加总需求
  2、LM曲线:
  (1)理论背景:凯恩斯的利率决定,利率由货币供求决定;三大动机的引入,从而推导出货币需求曲线。
  (2)推导:货币供求等式Ms=L(Y,r)
  (3)斜率:k/h,k越大,h越小,LM越陡峭
  (4)移动:货币政策实施,增加货币供应量
  3、IS-LM分析
  不均衡的调整问题
  四、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1、财政政策效果分析:
  (1)图形分析:
  a,因IS斜率不同,财政政策效果不同(两个图)
  b,因LM斜率不同,财政政策效果不同(一个图)
  结论:IS越陡峭,——β,d越小,
  LM越平缓,——k越小,h越大,财政政策效果越好
  (2)凯恩斯极端:(图)
  在LM的凯恩斯区域,即由货币需求中导出的流动性陷阱中区域,移动IS,且IS垂直(因经济萧条期时d即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为0,不管利率如何变化投资都不会变动),无挤出(因即使IS不垂直,在流动性陷阱中,扩张财政不会使利率上升)。
  IS垂直,说明货币政策无效;
  LM水平,说明无挤出,财政效果非常有效
  (3)挤出效应
  A,定义: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B,机制:由于政府支出增加,商品市场上购买商品和劳务的竞争会加剧,物价上涨,在名义货币供应量不变情况下,实际货币供应量会因价格上涨而减少,投资目的的货币量(m2)减少,债券价格下降,利率上升,挤占个人投资和消费。
  ΔG增加→Δy以乘数增加→ΔL增加→Δr上升→Δi下降→Δy’下降(挤出Δy-Δy’)
  C,影响因素:财政政策效果越好说明挤出越小,β,d越小,k越小,h越大,挤出越小。
  2、货币政策效果分析:
  (1)图形分析:
  a,因IS斜率不同,货币政策效果不同
  b,因LM斜率不同,货币政策效果不同
  结论:IS越平缓,——β,d越大,
  LM越陡峭,——k越大,h越小,货币政策效果越好
  (2)古典主义极端:(图)
  在LM的古典区域(垂直段),即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为0,挤出完全,财政效果无效;另一方面,IS水平,说明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达到无限大,(由古典利率决定得出,古典主义认为,利率只有实际因素决定,而收入对利率储蓄无影响,I,S只是利率的函数)
  IS水平,说明货币政策完全有效
  LM垂直,说明挤出完全,财政效果无效
  (3)货币政策局限性:
  A,通胀下效果明显,经济萧条时,流动性陷阱,政策效果较无力
  B,货币政策效果的实施以货币流动速度不变为前提,否则会抵消货币扩张或紧缩的力度。
  C,时滞效应
  D,开放经济下,若紧缩,固定汇率下,无效;浮动下,可能会加大抑制国内经济幅度
  E,预期因素,若考虑预期因素,货币政策实施的效果,可能会被公众的反映所抵消,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只有未预期到的政策实施,才会有效
  五、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1、财政政策
  (1)工具:a,支出类,变动政府购买支出、改变政府转移支付
  b,收入类,变动税收和公债
  (2)机制:a,政府购买,作用最为直接,直接作用于总需求
  b,政府转移支付,通过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作用于总需求
  c,政府税收,作用途径有两条,一是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二是税率高低改变国民生产总值的边际消费倾向(收入分配合理,边际消费倾向上升)
  d,公债,货币筹资,叫中央银行增发基础货币,--通胀
  债务筹资,向公众(购买力向政府部门转移,并不直接引起通胀,但,发债会使利率上升,中央银行为了控制,买进证券,投放基础货币,也会引发通胀)
  注意:巴罗——李嘉图定理(当政府发债时,理性个人会将预期政府未来会提高税收,只不过是一种延迟增税,故会缩减开支,政府储蓄的减少会被私人部门的储蓄增加弥补上,故财政效果无效。)
  (3)自动稳定器:指财政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减轻各种变量或者说干预对GDP冲击的内在机制。包括:政府的所得税制度、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等。
  (4)财政思想的演进:年度平衡预算;周期平衡预算;功能财政思想(反经济周期的需要利用预算赤字与预算盈余,无需刻意保持财政收支平衡)——实施和贯彻: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凯恩斯的“需求管理”
  注:充分就业预算盈余的引进
  (5)财政政策局限:a,时滞b,财政效果的不确定性,首先是乘数难以确定,其次在财政政策产生效果的时间里面,需求可能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可能并不能熨平经济波动,反而会加大经济是波动c,挤出效应d,巴罗——李嘉图定理e,政策不一致
  2、货币政策
  六、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AD曲线:(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均衡和货币市场均衡来反映)
  (1)推导:(由IS-LM推导得出)
  (2)向下倾斜原因:a,凯恩斯利率效应:P下降—M/P上升—r下降—AE增加—Y增加
  b,庇古财富效应:P下降—W更富有—C增加—AE增加—Y增加
  c,蒙代尔-弗莱明汇率效应:P下降—nx增加—AE增加—Y增加
  (3)斜率:与IS曲线斜率同向变化,与LM曲线斜率反向变化
  (4)移动:扩张财政和货币右移,紧缩政策左移
  2、AS曲线:
  (1)表达式推导:由奥肯定律和菲利普斯曲线能推导出y=yf+λ(P-Pe),对λ的不同取值能推出三种不同形状的总供给曲线,即λ=0古典;λ趋向∞凯恩斯;有限正数,中间区域
  (2)三种AS曲线:(总量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理论来反映)
  A,古典总供给曲线:①假设:长期,价格弹性,市场机制完全
  ②图形:垂直
  ③政策含义:长期中,经济的产出主要由充分就业的劳动数量所决定,从而总产出独立于价格,增加需求的政策并不能提高产量,只会使价格上升,甚至引发通胀。
  B,凯恩斯总供给曲线:①假设:短期,价格刚性
  ②图形:水平
  ③政策含义:只要国民收入或产量处在非充分就业水平,那么国家
  就可以通过增加总需求政策来达到充分就业。
  C,常规总供给曲线——中间区域:向右上方倾斜
  ①新凯恩斯学派的粘性价格模型:
  P上升—W/P下降—增加劳动需求—产量增加
  ②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工人错觉模型:
  由于工人存在货币幻觉,当价格上升时,使劳动供给增加,亦使产量增加
  3、AD-AS模型:
  ①AD,扩张总需求政策(古典情况,凯恩斯情况)
  ②AS,(生产能力发展,进口投入品价格上涨—滞涨)
  vA,总需求冲击
  B,总供给冲击
  C,及其冲击下的政策调整(货币主义:短期无效长期有效;理性预期学派;新凯恩斯主义基于工资黏性和长期合同理论的政策调整)
  七、通货膨胀和失业
  1、失业
  2、通胀
  3、两者联系:菲利普斯曲线
  短期菲利普斯——附加预期菲利普斯——长期垂直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在预期通货膨胀低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的短期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交替关系的曲线。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位于“自然失业率”水平的垂直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交替关系,一旦形成通货膨胀预期,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就会上移,工人会要求足以补偿物价上涨的更高的名义工资,而雇主则不愿在这个工资水平上提供就业,最终,失业率恢复到“自然失业率”水平。无论政府如何继续采取膨胀政策,工人的预期的调整必然带来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进一步上移,结果长期内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并不存在稳定的替代关系,而是稳定在“自然失业率”水平的垂直线。
  八、开放经济下,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1、假设:小型开放经济(r=r*,资本可自由流动)
  2、模型:(图)
  3、不同制度下的政策实施分析:①浮动汇率下,财政政策无效(G增加—r上升—资本流入—升值—净出口减少,抵消了扩张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有效(Ms增加—r下降—资本流出—净出口增加—加大了政策效应)
  ②固定汇率下,财政政策有效(G增加—r上升—资本流入—升值—央行干预Ms增加,加大了政策效应),货币政策无效(Ms增加—r下降—资本流出—贬值—央行干预Ms减少,抵消了原来的扩张)
  九、经济增长理论
  1、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索洛模型)
  ①假设:规模报酬不变;边际产出递减
  ②稳态分析:sf(k)=(n+δ)k;sf(k)=(n+δ+g)k(图)
  A,储蓄率增加:人均产出,人均资本水平增加;
  B,人口增长率增加:人均产出,人均资本水平减少;但总产量的稳态增长率增加
  (图)
  但两者的变化都不会改变稳态增长率,只具有改变人均收入的水平效应
  ③资本的黄金率水平:MPk=n+δ;MPk=n+δ+g(劳动扩张型经济增长)(图)
  2、内生增长理论(不存在资本收益递减假设)
  Y=Ak;
  ΔY/Y=ΔK/K=sAδ
  ΔK=sf(k)-δk (只要sA&δ,即使没有外生性技术进步的假设,经济收入的增长也会持续下去)
  3、经济增长核算
  产出增长=(劳动份额*劳动增长)+(资本份额*劳资本增长)+技术进步(表达式推导)
  ΔY=MPL*ΔL+MPk*ΔK+F(N,K)*A
  十、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学派
  1、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
  ①假设:(主要结合了理性预期后的)a,个体利益最大化b,理性预期c,市场出清的,自然失业率假说(任何一个资本主义社会都存在一个自然失业水率,其大小取决于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量和文化传统。长期而言,经济总是趋于自然失业率)
  ②主要命题:a,货币主义:经济自身稳定;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存在;长期货币中性;凯恩斯的经济干预政策有害
  b,理性预期:经济自身稳定;货币短期长期均中性;干预有害
  ③对经济波动的解释(运用AD-AS模型,分析政策运用)
  货币主义AD-AS模型;(货币短期非中性与长期中期的兼容性)理性预期AD-AS模型(图)
  分为:货币周期理论:(理性预期AD-AS模型)——根源于信息不对称(能预期到的政策改变不会影响经济运行,只有未预期到的政策才会改变,信息筛选能力不完全导致的)
  实际周期理论:由实际变量导致的经济波动,技术冲击等
  2、新凯恩斯学派
  ①假设:价格粘性;(市场、信息)不完全;理性预期;最优化原则
  ②主要命题:a,私人经济内在不稳定b,货币长期中性c,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存在d,政府干预有效
  ③对经济波动的解释(运用AD-AS模型,分析政策运用)—(新凯恩斯主义AD-AS模型)
  观点:由于价格和工资的粘性,经济在遭受到总需求冲击后,从一个非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回复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用政策来刺激总需求是必要的,不能等待工资和价格向下的压力带来经济恢复,因为这是一个长期而痛苦的过程。
  ④粘性工资理论:长期合同或交错合同论;|| 效率工资论;局内局外人理论;隐性合同论
  ⑤粘性价格理论:菜单成本论;长期(供货)合同;弯折的需求曲线;信息不完全风险不确定(后两个寡头垄断)
  ⑤信贷配给理论
  老生研路
  微信ID:老生研路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欢迎大家加入老生研路的QQ群
  2018贸大考研群:
  2017贸大MPAcc群:
  2017贸大431金融专硕群:
  2017贸大815经济学请加QQ:
  2017年贸大434国际商务硕士群:
  经济类联考群:
  2017人大434国际商务群:
  17中央财经431金专流群:
  2017中南财经政法MPAcc:
  2017北京工商大学MPAcc:
  2017考研数学群:
  2017考研英语群:
  2017考研经济金融2群:
  2017考研MPAcc:
  2017人大mpacc考研:
  经济学综合群:
  2018年贸大国际商务群:
  2018年贸大金融专硕群:
  2018年贸大MPACC群: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历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