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7个月的结核性腹膜炎好治吗患者,可以做ppd吗

张洪霞 (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 山西太原 030053)&
&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8-02
【摘要】 目的 探讨结核性腹膜炎所导致的不完全肠梗阻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及护理体会,提高护理水平。方法 对我科近年来收治的38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疗, 配合对患者进行的一系列精心护理与健康教育。结果 38例患者通过治疗和护理配合,治愈、好转37例,自动出院1例。结论 结核性腹膜炎合并肠梗阻通过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及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是达到有效治愈的目的。
【关键词】 结核性腹膜炎 肠梗阻 中西药灌肠 护理
&&&&&&& 结核性腹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膜感染,根据病理特点可分为渗出型、粘连型、干酪型[1]。肠梗阻主要是指由于肠腔堵塞、肠管受压、肠壁病变、肠麻痹等多种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腔发生障碍,粘连性肠梗阻以腹痛、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为主要症状。根据肠梗阻的程度,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肠梗阻[2]。保守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有很大的优越性,现就本科近年来中西医结合常规使用抗结核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38例保守治疗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 1.1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1年7月我科共收治结核性腹膜炎所导致的不完全肠梗阻患者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17~62岁。全部患者经胸片、彩超、结核菌素试验(PPD)、腹腔镜、腹腔积液化验等检查确诊为结核性腹膜炎,均伴有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有腹痛、腹胀、停止排便、排气的症状,大部分患者出现呕吐,腹部压痛。
&&&&&&& 1.2治疗方法 除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治疗原则,再采取西药和中药交替灌肠的方法。西药:0.9%氯化钠250mL加异烟肼0.2、对氨基水杨酸钠4.0,每日一次,上午输液前灌肠;方剂:红藤30g、败酱草30g、地丁30g、蒲公英30g、黄柏20g、当归10g、赤芍20g、桃仁10g、红花10g、三棱10g、呕吐者加旋覆花10g、代赭石10g,有腹腔积液者加车前子15g、茯苓12g、泽泻10g,每日1剂,水煎取汁200&300mL,晚上临睡前灌肠,均为保留灌肠。配合禁饮食,持续胃肠减压,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等保守治疗措施。
&&&&&&& 1.3结果 梗阻解除,自觉腹痛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排气排便通畅,腹胀明显减轻或消失,高调肠鸣音消失,腹部平片显示气液平消失。
&&&&&&& 2 护理
&&&&&&& 2.1 胃肠减压的护理 保持有效的胃肠减压对减轻肠道压力、改善肠壁血循环、减少肠道对细菌毒素的吸收至关重要[3]。
&&&&&&& 2.1.1 遵守告知程序 告知患者和家属胃肠减压的目的:缓解和解除腹胀、腹痛及呕吐等症状。胃肠减压期间护士会将引流管固定好,翻身及活动时应避免脱出及打折、扭曲,造成引流不畅;指导减压装置如何保持有效的负压状态,或协助下床活动、口腔护理等;如留置时间较长,有发音困难及声音嘶哑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如有排气、排便,说明胃肠蠕动功能已恢复,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留置胃管期间,护理人员会每日定时观察胃管是否通畅,不通时,会及时给予处理;医师根据病情、症状等决定拔除胃管时间,一般在排气、排便、腹胀消失、肠鸣音恢复时通知护士夹管观察,停止胃肠减压。
&&&&&&& 2.1.2 心理护理& 胃肠减压是治疗肠梗阻重要措施之一,因插管过程较难受,要向患者做好解释指导工作,使患者心理接受,置好胃管后,在胃管末端接一次性负压吸引器,并妥善固定,打开开关时要缓慢,以免负压突然增大吸住胃黏膜而导致胃黏膜损伤;严密观察引流物的性质和量并记录,一开始胃肠减压引流物一般是摄入的食物,以后逐渐变为墨绿色的胃肠液。
&&&&&&& 2.1.3 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胃肠减压术看起来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操作者的技术水平、患者自身配合及减压装置质量等原因,常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引流不畅、插管困难、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
&&&&&&& 2.1.3.1 引流不畅 由于置入胃管时病人的吞咽动作与操作人员送管动作配合不当,使胃管在胃内盘曲、打结;使用时间过长使胃管老化、变脆,管腔内粘连,因固定不牢使胃管向外滑出脱离胃腔;胃肠减压装置漏气,失去负压使引流不畅等。为此,护理人员要熟悉操作技术,插管速度应尽量与病人的吞咽速度相吻合,长度适中(45-55cm),以免胃管在病人的口腔内盘曲;工作中加强责任感,定时检查胃管,及时发现和纠正滑出的胃管;定时更换胃管,以防止胃酸长时间腐蚀胃管,使其变质从而发生粘连,造成胃管不通畅。
如发现胃管阻塞可先将胃管送入少许,如仍无液体引出,再缓缓将胃管退出,边退边回抽胃液;每天用生理盐水冲洗2次,保持胃管通畅。
&&&&&&& 2.1.3.2 插管困难 病人精神紧张,在插管过程中出现过度换气、头后仰等自卫动作,胃管进入咽喉部不能顺利进入食道,使插管失败等。因此,插管前指导病人作有节律的吞咽动作,使护患配合默契,保证胃管的顺利插入;同时插管的动作要轻柔。
&&&&&&& 2.1.3.3 呼吸困难 由于病人不配合,导致胃管顺着头后仰所形成的弧度较小的声门口进入气道;胃管脱出盘旋在口咽部;反复插管或长时间胃肠减压留置胃管而引起喉头水肿。为此,护理人员在插管过程中如病人出现呛咳、呼吸困难等症状,立即停止插管,检查有无盘旋在口中或误入气管,如证实应立即拔除,休息片刻再重新插入。反复多次插管或长时间胃肠减压留置胃管的病人可给予糜蛋白酶或地塞米松雾化以消除喉头水肿。
&&&&&&& 2.1.3.4 声音嘶哑 由于胃管过粗、留置时间过长或反复插管使声带损伤,充血、水肿、闭合不全;胃管较硬,插管过程中损伤喉返神经。为此,应选择粗细合适、质地较柔软、表面光滑的胃管以减轻局部的刺激。出现声音嘶哑者,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局部的湿润。
&&&&&&& 2.2 灌肠的护理 灌肠前告知目的、注意事项等,取得配合。协助患者排空二便并做好一切准备,用屏风遮挡患者,取左侧卧位,屈膝臀下垫10cm高的软枕以抬高臀部,将灌肠药液加温至39-41℃并保持药液的恒温,为减少肛管对肛门及直肠黏膜的刺激,润滑肛管前端,轻轻插入15-20cm,在插管过程中遇到阻力时,可轻轻松开调节器,使少量液体流入直肠内,顺势轻柔插入所需长度;以30滴/min的速度缓慢滴入[4],药液滴完,关闭调节器,用卫生纸包住肛管前端轻轻拔出,帮助患者取平卧位,告知药物在保留时易刺激肠道,增加肠蠕动,应转移注意力,药液保留时间越长越好,若时间短则达不到治疗目的。按消毒原则做好各用物终末处理。观察患者灌肠后疗效并记录用药前后体温,腹痛、腹胀、大小便等变化情况。
&&&&&&& 2.3 心理护理 患者腹痛、腹胀、对禁饮食、灌肠及胃肠减压感到恐惧。护士应以亲切的语言、理解的心情、精湛的技术使患者产生信任、安全感,达到调整心理的作用,得到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配合。
&&&&&&& 2.4 饮食护理 肠梗阻病人应禁食、禁饮,适当补液,加强营养,记录24h出入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如梗阻缓解,病人排气、排便、腹痛、腹胀消失后可进流质饮食,但应避免易产气的豆类、牛奶等,进食时少量多餐,逐步过渡为半流质饮食,软食。应给予低纤维素、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低纤维素食物可减少肠蠕动,从而减少肠梗阻的发生[5]。
&&&&&&& 2.5 口腔护理& 因禁食、禁饮,唾液分泌减少,口腔黏膜干燥,护理人员应选择合适的口腔护理溶液,进行口腔护理,每日一次,预防和减少口腔细菌的滋生。
&&&&&&& 2.6 抗生素的应用 合理应用抗生素,以减少毒素吸收,减轻中毒症状。注意配伍禁忌,注意用药后的副作用及疗效观察。
&&&&&&& 3 健康教育
&&&&&&& 3.1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周而复始的进行腹膜炎及肠梗阻相关知识的教育。指导病人坚持抗结核治疗,保证足够的剂量和疗程。
&&&&&&& 3.2 指导患者坚持按医嘱服药,不要自行停药,同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以及肝、肾功能损害等。
&&&&&&& 3.3 有良好的心态,保持乐观的心情积极接受治疗。
&&&&&&& 3.4 注意营养与休息,生活规律,劳逸结合。
&&&&&&& 4 讨论
&&&&&&& 结核性腹膜炎所导致的不完全肠梗阻采用中西医治疗,可以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在胃肠减压及保留灌肠的同时护士做好相关护理以减轻患者痛苦,再配以全程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治疗及护理有所了解并很好的配合,达到满意的治疗目的。
参 考 文 献
[1]尤黎明,孙国珍,袁丽.内科护理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陆以佳,刘咸璋,刘淼.外科护理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5.
[3]孔宪华,毛宇强.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并急性肠道假性肠梗阻的护理18例.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2-23.
[4]夏雪梅,苏冬梅.改进溃疡性结肠炎灌肠方法及结肠镜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A):10-11.
[5]张敦熔.结核病新概念[M].北京:北京农业科技出版社,.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网络读者服务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您现在的位置是: &
中药红藤汤灌肠治疗结核性腹膜炎疗效观察
□ 张秀花 王田慧
摘 要:目的:观察中药红藤汤灌肠在治疗结核性腹膜炎中的作用。方法:对28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例,对照组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结核治疗、激素及大量腹水者腹膜穿刺抽液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藤红汤灌肠。结果:治疗组腹腔积液吸收快,腹壁柔韧感消失快,腹腔并发症发生率低。两组1个月腹部症状与体征状消失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红藤汤灌肠治疗结核性腹膜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单位: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山西 太原 030053【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红藤汤灌肠在治疗结核性腹膜炎中的作用。方法:对28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例,对照组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结核治疗、激素及大量腹水者腹膜穿刺抽液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藤红汤灌肠。结果:治疗组腹腔积液吸收快,腹壁柔韧感消失快,腹腔并发症发生率低。两组1个月腹部症状与体征状消失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红藤汤灌肠治疗结核性腹膜炎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中药红藤汤;灌肠治疗;结核性腹膜炎
  结核性腹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膜感染。以儿童、青壮年多见。女略多于男,为1.2∶1~& 2.0∶1。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8例均为2007年1月至2007年10月住院的初治患者,无糖尿病及其他严重疾病,据病史多数患者具有结核中毒症状、腹部症状(腹胀、腹痛等)及腹部体征(腹壁柔韧感、压痛以及有中量以上腹水者叩诊有移动性浊音、有肠粘连的腹部常可触及肿块等),b超检查,腹水化验结果,ppd试验,抗结核治疗有效,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腹膜炎,而确诊为结核性腹膜炎。b超显示有小量至大量腹水(b超测量液性暗区上下径5 cm~& 7 cm为中量,>7 cm为大量,<5 cm为小量),入院后随机分为治疗组9例,对照组19例。治疗组9例,男性3例,女性6例,年龄13岁~& 68岁,腹部症状与体征状消失时间25 d~& 35 d,其中大量腹水者2例,中量腹水者1例。对照组19例,男性7例,女性12例,年龄16岁~& 57岁,腹部症状与体征状消失时间45 d~& 65 d,其中大量腹水者3例,中量腹水者4例。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腹水的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28例病例均给予相同的抗结核方案:2hrze/7hre,其中异烟肼(h)0.4 g/ d,利福平(r)0.45 g/ d ,吡嗪酰胺(z)1.5 g/ d,乙胺丁醇(e)0.75 g/ d,并口服泼尼松30 mg / d(每周递减5 mg共服6周),同时治疗组,每天中药红藤汤[红藤30 g、败酱草30 g、地丁30 g、公英30 g、当归10 g、赤芍10 g、黄柏20 g、桃仁10 g、三棱10 g、莪术10 g、陈皮10 g、车前子15 g(有腹水者加)],以上中药加水浓煎为100 ml,温度为38℃~& 39℃保留灌肠一次,14 d为1个疗程,一般用2个疗程,有腹水者,均在b超定位下进行,每次抽液不超过1 000 ml,缓慢抽尽后,在腹腔内注入异烟肼0.2 g及地塞米松5 mg。
  1.3& 观察指标& 观察1个月腹部症状和体征消失情况。有中量以上腹水者,每隔3 d~& 4 d复查腹部b超,直到腹水消失或微量(液暗区<1.5 cm)不能抽出则判断腹水吸收。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2 检验。
  2& 结果
  2.1& 腹水吸收的时间& 治疗组最短的25 d,最长的35 d;对照组,最短的40 d,最长的57 d,经t检验,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平均腹水吸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2.2& 治疗1个月腹部症状和体征消失& 见表1。
  2.3& 并发症发生率& 治疗组无并发症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31%。经&2检验,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1个月腹部症状和体征消失比较(略)
  注:&2=11.00,p<0.05。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略)
  注:&2=1.37,p>0.05。
  3& 讨论 ......(未完,请点击下方“在线阅读”)
特别说明:本文献摘要信息,由维普资讯网提供,本站只提供索引,不对该文献的全文内容负责,不提供免费的全文下载服务。
金月芽期刊网 201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结核性腹膜炎腹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