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NaOH溶液中通入CO2饱和气体溶液,有白色

当前位置:
>>>向某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后得溶液M,因CO2通入量的不同,溶液M..
向某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后得溶液M,因CO2通入量的不同,溶液M的组成也不同。若向M中逐滴加入盐酸,产生的气体体积V(CO2)与加入盐酸的体积V(HCl)的关系有下列图示四种情况,且(2)、(3)、(4)图中分别有OA﹕AB=2﹕3, OA=AB, OA﹕AB=3﹕2,则下列分析与判断不正确的是(忽略CO2的溶解)(&&&)A.M中只有一种溶质的有(1)和(3)B.M中有两种溶质的有(2)和(4)C.(2)图显示M中的溶质为NaHCO3和Na2CO3,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D.(4)图显示M中的溶质为NaOH和Na2CO3,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CCO2与NaOH反应为①CO2+NaOH=NaHCO3,②CO2+2NaOH=Na2CO3+H20,当n(CO2)/ n(NaOH)≥1,反应按①进行,等于1时,CO2、NaOH恰好反应生成NaHCO3;大于1时,生成生成NaHCO3,CO2有剩余;当1/2<n(CO2)/ n(NaOH)<1,反应按①②进行,CO2、NaOH反应,无剩余,生成物为NaHCO3、Na2CO3;当n(CO2)/ n(NaOH)≤1/2,反应按②进行,等于1/2时,CO2、NaOH恰好反应生成Na2CO3;小于1/2时,生成Na2CO3,NaOH有剩余;向M中逐滴加入盐酸,根据溶液M中溶质不同,通过反应过程判断.⑴当溶质为NaHCO3时,滴加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立即产生气体,产生的气体体积V(CO2)与加入盐酸的体积V(HCl)的关系为.⑵若为NaHCO3、Na2CO3,不能立即产生气体,滴加盐酸先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再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且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消耗盐酸体积小于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消耗的盐酸体积,产生的气体体积V(CO2)与加入盐酸的体积V(HCl)的关系为⑶当溶质为Na2CO3时,不能立即产生气体,滴加盐酸先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再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且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消耗盐酸体积等于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消耗的盐酸体积,产生的气体体积V(CO2)与加入盐酸的体积V(HCl)的关系为;⑷若溶质为Na2CO3、NaOH时,不能立即产生气体,滴加盐酸先中和氢氧化钠,然后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再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且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消耗盐酸体积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消耗的盐酸体积相等,产生的气体体积V(CO2)与加入盐酸的体积V(HCl)的关系为A、正确,如上分析⑴只有NHCO3⑶只有Na2CO3;&B、正确;⑵为NaHCO3、Na2CO3,⑷溶质为Na2CO3、NaOH;C、不正确,溶质为NaHCO3和Na2CO3,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时,横坐标的起点为1,产生CO2结束时为4;D、正确,溶质为NaOH和Na2CO3,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图象补充完整为:。选C。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向某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后得溶液M,因CO2通入量的不同,溶液M..”主要考查你对&&氧化钠,单质钠,其他钠盐(氯化钠、硫化钠、氮化钠等),过氧化钠&&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氧化钠单质钠其他钠盐(氯化钠、硫化钠、氮化钠等)过氧化钠
氧化钠的基本性质:
白色固体,碱性氧化物,不稳定 (1)与水反应:Na2O+H2O==2NaOH (2)与CO2反应:Na2O+CO2==Na2CO3 (3)与HCl反应:Na2O+2HCl==2NaCl+H2O 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比较:
钠的基本性质:
钠元素的原子序数等于11,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第ⅠA族。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钠的金属性比较强,是很活泼的金属材料。其单质很软,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是热和电的良导体。钠的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熔点97.81℃,沸点882.9℃。钠的物理性质:
钠单质很软,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是热和电的良导体。钠的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熔点97.81℃,沸点882.9℃。概括为:银白软轻低,热电良导体。
钠的化学性质:
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①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A. 与氧气反应 (白色固体,不稳定)(空气中,钠的切面由银白色逐渐变暗的原因)(淡黄色固体,较稳定)B. 与硫反应 2Na + S ==Na2S& (研磨时发生爆炸) C. 与氯气反应②与水反应
&主要实验现象
&对实验现象的分析
&浮在水面上
&密度比水小
&熔化成闪亮的小球
&反应放热,且钠的熔点低
&反应产生气体(H2)
&溶液呈红色
&反应生成NaOH,遇酚酞变红
③与盐溶液反应 钠与盐溶液反应,先考虑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在考虑氢氧化钠是否与盐反应。 A. 投入NaCl溶液中,只有氢气放出。2Na+2H2O==2NaOH+H2↑B. 投入饱和NaCl溶液中,有氢气放出,还有NaCl晶体析出(温度不变)。 C. 投入NH4Cl溶液中,有H2和NH3逸出。2Na+2NH4Cl==2NaCl+2NH3↑+H2↑ D. 投入CuSO4溶液中,有气体放出和蓝色沉淀生成。 2Na+2H2O+CuSO4==Na2SO4+Cu(OH)2↓+H2↑
&如何正确取用钠?
钠具有很活泼的化学性质,易与很多物质反应,所以在取用钠时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能直接用手去拿,以免手被腐蚀,实验剩余的钠屑,绝对不可以随意丢弃,而应放回到原瓶中。正确做法:用镊子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去一端的表层,观察表面的颜色。实验中剩余的钠必须放回原瓶。
钠露置在空气中的一系列变化:
&Na→Na2O→NaOH→Na2CO3→Na2CO3·10H2O→Na2CO3
钠的保存、制取及用途 :
①保存:由于金属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易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反应,所以钠要保存在煤油中。 ②在实验室中钠块的取用:用镊子从试剂瓶中取出钠块,用滤纸吸净表面上的煤油,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去表面的氧化层,再切下一小粒备用,余下的钠全部放回试剂瓶中。③制取:④用途: A. 工业上用Na作还原剂,用与冶炼金属,如4Na+TiCl4Ti+4NaCl B. Na-K合金(液态)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C. 在电光源上,用钠制造高压钠灯。
焰色反应:
焰色反应是化学上用来测试某种金属是否存在在化合物的方法。其原理是每种元素都有其特别的光谱,显示出不同的颜色。
焰色反应的操作:
先准备一支铂丝,钴蓝玻璃及盐或其溶液。   把铂丝浸在浓盐酸中以清除先前余下的物质,再把铂丝放在酒精灯焰(蓝色火焰)中直至没有颜色的变化。   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或纯水冲洗铂丝。   用铂丝接触盐或溶液,通过酒精灯焰(蓝色火焰)中加热。   当钠离子存在于所测试的溶液中,用钴蓝玻璃过滤钠离子的焰色。   最后将观察焰色。钠的焰色为明亮的金黄色火焰。
各种元素的颜色:
碱金属元素的性质:
1.氧化产物的特殊性。碱金属在空气中燃烧,只有Li氧化生成Li2O;其余的生成过氧化物(如Na2O2)或更复杂的氧化物(如KO2)。2.碱金属单质密度都较小,其中锂的密度是所有金属中最小的。 3.碱金属单质熔点都较低,只有Li的熔点高于100℃。 4.钾、钠在常温下为固态,但钾钠合金在常温下为液态,可作为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5.碱金属单质通常保存在煤油中,但因锂的密度小于煤油而只能保存在液体石蜡中或封存在固体石蜡中。6.一般说,酸式盐较正盐溶解度大,但NaHCO3却比Na2CO3溶解度小。 7.试剂瓶中的药品取出后,一般不能放回原瓶,但ⅠA族金属Na、K等除外。8.一般活泼金属能从盐中置换出不活泼金属,但非常活泼的金属Na、K等除外。 9.Fr是放射性元素,所以在自然界中不存在。其他的常见钠盐:
(1)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Cl-+Ag+==AgCl↓ 工业上--制碱、生活中--食用、医用上--生理盐水氯化钠(NaCl)用途:可用于食品调味和腌鱼肉蔬菜;制造氯气、氢气、盐酸、氢氧化钠、氯酸盐、次氯酸盐、漂白粉、金属钠,以及供盐析肥皂和鞣制皮革等。经高度精制的NaCl可用来制造生理盐水等。广泛用于临订治疗和生理实验,如失钠、失水、失血等情况。自然界中有盐矿,大量存在于海水和盐湖中。性质:式量58.44。食盐的主要成份。常见的有白色立方晶体或细小的结晶粉末。密度2.165克/厘米3。熔点801℃。沸点1413℃。味咸。溶于水,显中性。由浓缩海水结晶而制得,也可从天然的盐湖或盐井水制取。 (2)硫化钠: ①硫化钠遇酸反应,产生硫化氢。水溶液呈强碱性,故又称硫化碱。溶于硫黄生成多硫化钠。工业品因含杂质常为粉红、棕红色、土黄色块。有腐蚀性,有毒。在空气中易氧化生成硫代硫酸钠。 ②硫化钠吸湿性很强,在100g水中的溶解度为15.4g(10℃),57.3g(90℃)。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 ③贮存方法:应放置通风、干燥处或石棉棚下。应防止雨淋和受潮。硫化碱潮解性大,又易氧化,容器必须密封。(3)硫代硫酸钠:①硫代硫酸钠,又名大苏打、海波,白色粉末,易溶于水。②常用作照相定影剂③是碘量法常用的还原剂④与酸很容易歧化,生成气体和沉淀: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钠的热点化合物:
叠氮酸钠(NaN3),类似于强碱弱酸盐。氮化钠(Na3N),类盐,水解生成氢氧化钠和氨气,类似氮化镁、氮化钙、碳化钙等。过硫化钠(Na2S2),具有类似过氧化钠的结构和化学性质。高铁酸钠(Na2FeO4),具有强氧化性,还原产物为+3价铁的化合物。过氧化钠(Na2O2)的基本性质:
淡黄色固体,较稳定,可用作供氧剂、漂白剂 (1)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2)与CO2反应:2Na2O2+2CO2==2Na2CO3+ O2 (3)与HCl反应:2Na2O2+4HCl==4NaCl+2H2O+ O2↑ 过氧化钠的特性及计算:
1.过氧化钠的强氧化性2.Na2O2与CO2、H2O(g)反应的重要关系 (1)气体体积差的关系 2Na2O2+2CO2===2Na2CO3+O2 气体体积差 ①&&&&&&&&&&&&&&&&&&&&2&&&&&&&&&&&&&&&&&&&&&&&&&&&&&&& 1&&&&&&&& ΔV=12Na2O2+2H2O(g)===4NaOH+O2 气体体积差 ②&&&&&&&&&&&&&&&&&&&2&&&&&&&&&&&& &&&&&&&&&&&&&&&&&&& 1&&&&&&& ΔV=1 由此可见,若CO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或单一气体)通过足量Na2O2,气体体积的减少量是原气体体积的1/2,即为生成氧气的量。(2)先后顺序关系一定量的Na2O2与一定量的CO2和H2O(g)的混合物反应,可视为Na2O2首先与CO2反应,剩余的Na2O2再与H2O(g)反应。 (3)电子转移关系当Na2O2与CO2或H2O反应时,每产生1molO2就转移2mol电子。(4)固体质量变化关系①足量过氧化钠与水、CO2反应的计算所以,有ag通式符合(CO)m(H2)n(m=0,1,2,3…,n=0,1,2,3…)的物质(包括纯净物和混合物)在氧气中燃烧,将其通过足量过氧化钠,反应完毕后,固体增重ag。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比较:
特别提醒:
(1)用脱脂棉包裹住过氧化钠,滴加少量水时脱脂棉可以燃烧,不仅可以说明Na2O2与H2O反应生成O2,还可以说明该反应放热。 (2)Na2O2与H2O反应时H2O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方法技巧:Na2O与Na2O2的结构与性质
(1)Na2O中只含离子键,Na2O2中既含离子键,又含非极性键。(2)等物质的量的Na2O与Na2O2分别于等量且足量的H2O反应,所得溶液的成分浓度相同
发现相似题
与“向某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后得溶液M,因CO2通入量的不同,溶液M..”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77548304048366046388892357687328097当前位置:
>>>将CO2气体通入CaCl2溶液,若要有白色沉淀产生,可加入的试剂是[]..
将CO2气体通入CaCl2溶液,若要有白色沉淀产生,可加入的试剂是
A.氯化钾溶液B.碳酸氢钙溶液C.氯水 D.氢氧化钠溶液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0117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将CO2气体通入CaCl2溶液,若要有白色沉淀产生,可加入的试剂是[]..”主要考查你对&&碳单质及化合物&&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碳单质及化合物
&碳:①元素符号:C②原子结构示意图:③电子式:④周期表中位置:第二周期ⅣA族⑤含量与存在:在地壳中的含量为0.087%,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⑥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C60、活性炭碳(活性炭):
①金刚石: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硬度大,熔点高,不导电,不溶于水石墨:深灰色的鳞片状固体,硬度小,质软,有滑腻感,熔点高,具有导电性活性炭:黑色粉末状或颗粒状的无定形碳,疏松多孔,有吸附性 ②碳的化学性质: a.稳定性: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点燃或高温的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 b.可燃性:氧气充足的条件下:C+O2CO2 氧气不充分的条件下:2C+O22CO c.还原性: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2Cu+CO2↑ 焦炭还原氧化铁:3C+2Fe2O34Fe+3CO2↑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Fe3O43Fe+2CO2↑ 木炭与二氧化碳的反应:C+CO2CO 二氧化碳:
&①物理性质:常温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固态的二氧化碳叫做干冰。 ②化学性质: a.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因此当我们进入干枯的深井,深洞或久未开启的菜窖时,应先做一个灯火实验,以防止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而造成危险 b.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CO2+H2O===H2CO3,碳酸不稳定,很容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红色石蕊试液又变回紫色:H2CO3===H2O+CO2↑ c.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Ca(OH)2+CO2====CaCO3↓+H2O d.二氧化碳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6CO2+6H2OC6H12O6+6O2③用途: a.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比空气重,可用于灭火 b.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它做制冷剂或人工降雨 c.工业制纯碱和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d.植物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
一氧化碳:
①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没有颜色,气味的气体,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②化学性质 a.可燃性:2CO+O22CO2b.还原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Cu+CO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Fe2O32Fe+3CO2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Fe3O43Fe+4CO2 c.毒性:一氧化碳能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运输氧气的能力,造成机体缺氧。冬天用煤火取暖,如排气不良,就会发生煤气中毒,就CO中毒。CO重要来源是汽车尾气和煤,石油等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③用途:用作燃料,冶炼金属。 ④碳酸:弱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CO2↑+H2O 碳酸盐:
1.正盐与酸式盐的比较
2.酸式盐性质的一般规律 (1)在水中的溶解性:一般地,相同温度下,难溶性正盐的溶解度小于其酸式盐,可(易)溶性正盐的溶解度大于其酸式盐。如CaCO3,难溶于水,Ca(HCO3)2易溶于水;Na2CO3易溶于水,NaHCO3的溶解度比 Na2CO3的小。 (2)与酸或碱反应:强酸的酸式盐只与碱反应而不与酸反应;弱酸的酸式盐与足量强碱反应生成正盐,与足量强酸反应生成弱酸。 (3)热稳定性:一般地,热稳定性的大小顺序为正盐&酸式盐(盐的阳离子相同,成盐的酸相同)。 3.碳酸钙在自然界中存在广泛,是岩石的主要成分之一。不溶于水,但溶于酸。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它们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其用途图示如下:&CO2气体与溶液的反应规律: 1.向某溶液中不断通入CO2气体至过量时,现象是“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1)向澄清石灰水中不断通入CO2气体的反应为: Ca(OH)2+CO2==CaCO3↓+H2O CaCO3+CO3+H3O==Ca(HCO3)2(2)向氧氧化钡溶液中不断通入CO2气体的反应为: Ba(OH)2+CO2==BaCO3↓+H2O BaCO3+CO2+H2O==Ba(HCO3)2 (3)向漂白粉溶液中不断通入CO2气体的反应为: Ca(ClO)2+CO2+H2O==CaCO3↓+2HClO CaCO3+CO2+H2O==Ca(HCO3)2 2.向某溶液中不断通入CO2气体至过量时,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或浑浊,沉淀或浑浊不消失” (1)在NaAlO2溶液中不断通入CO2气体至过量时,反应为: 2AlO2-+CO2(少量)+3H2O==2Al(OH)3↓ +CO32- 2AlO2-+CO2(过量)+2H2O==Al(OH)3↓ +HCO3-(2)向Na2SiO3溶液中不断通入CO2气体至过量时,反应为: SiO32-+CO2+H2O==H2SiO3↓+CO32-&SiO32-+2CO2+2H2O==H2SiO3↓+2HCO3-(3)向饱和Na2CO3溶液中不断通入CO2气体,反应为: 2Na++CO32-+CO2+H2O==2NaHCO3↓ 3.CO2与NaOH溶液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判断将CO2气体逐渐通入NaOH溶液中,先后发生化学反应: ①CO2+2NaOH==Na2CO3+H2O ②CO2+Na2CO3+H2O==2NaHCO3 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要根据NaOH与CO2的物质的量之比进行讨论。当时,发生反应①和②,溶液中的溶质为NaHCO3;当时,发生反应①,溶液中的溶质为 Na2CO3和NaOH;当时,发生反应①,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当时,发生反应①和②,溶液中为Na2CO3和NaHCO3
碳酸氢盐与碱反应的规律及CO32- HCO3-的鉴别方法:
&1.酸式盐与碱反应时的产物要根据相对用量判断如Ca(HCO3)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Ca(HCO3)2+NaOH==CaCO3↓+NaHCO3+ H2O(NaOH少量) Ca(HCO2)2+2NaOH==CaCO3↓+Na2CO3+ 2H2O(NaOH过量) 2.CO32-和HCO3-的鉴别 (1)利用正盐和酸式盐的溶解性可区别CO32-和HCO3-,如分别和BaCl2溶液反应,生成的BaCO3不溶,生成的Ba(HCO3)2易溶; (2)利用与H+反应产生CO2的快慢检验CO32-或HCO3-碳族元素:
1.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结构碳旌死素位于第ⅣA族,包括碳(C)、硅(Si)、锗(Ge)、锡(Sn)、铅(Pb)五种元素。最外层皆有4个电子,这种结构不易得电子也不易失电子,易形成共价键,难形成离子键。 2.主要化合价碳族元素的化合价主要有+2和+4,C、Si、Ge、Sn的+4价化合物较稳定,而Pb的+2价化合物较稳定。 3.氢化物、最高价氧化物及其对应的水化物氢化物:最高价氧化物:RO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2RO3、 H4RO4或R(OH)44.碳族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由C至Pb,核电荷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减小,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由碳族元素形成的单质中,碳、硅为非金属,但硅有金属光泽;锗、锡、铅为金属。
发现相似题
与“将CO2气体通入CaCl2溶液,若要有白色沉淀产生,可加入的试剂是[]..”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88924340506364991333649302277344736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结晶,得到的白色固体是什么?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通如一点量的CO2不知道氢氧化钠有没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中可能有NAOH NA2CO3(CO2不足) NAHCO3 (足量)所以结晶体可能是 NAOH和NA2CO3 或NA2CO3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碳酸钠溶液中通氯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