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400 万留学硕士毕业后出国留学难回本 要嘲笑吗

海归讲述留学经历:花400万留学 回本不知何年_网易新闻
海归讲述留学经历:花400万留学 回本不知何年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花400万留学 回本不知何年)
2015年,吴凯硕士毕业。这一次,他决定不再申请H1B抽签,回国工作。回国工作半年后,吴凯还经常做噩梦。梦到自己在面试时刚一开口说话就被面试官声色俱厉地喝令停下。那还不是最恐怖的梦,他曾经梦到自己浑身是血,大声呼救周围却没有一个人,噩梦中惊醒后,他浑身都是汗。在美国留学8年,吴凯曾铁了心毕业后要留在美国。最终他却选择了回国。“我相信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吴凯说,他希望自己的经历能让那些打算送孩子到国外读书的家长更理性一些。戴着黑框眼镜的吴凯看起来十分斯文,27岁的他英语和中文一样流利。吴凯的父母在深圳做五金生意。2008年,读完高二的吴凯被美国罗切斯特大学西蒙商学院金融专业录取,由此开始了留学之旅。刚到美国,吴凯还是一名17岁的少年。他像一头闯入森林迷了路的小鹿,生活全凭在美国的姑妈安排。一年后开启的大学生活并没有给他带来想象中的兴奋。“我的英语口语算不错的了,但专业课还是非常吃力,像听天书一般。”吴凯前半年最怕的就是小组讨论和回答问题,他感觉有些吃不消,他只好又专门上了一个课外培训班。“我快忘了妈妈长什么样”课堂上,吴凯感受到一种无形的隔阂,上课时都是留学生坐在一边,本地学生坐在另一边,白人学生坐在一起,黑人学生坐在一起,作为班上仅有的一名华人面孔,吴凯感受到了孤立。一次在分组讨论时,没有人愿意和吴凯分在一个组,他希望加入另外一个南美和非洲学生的组,但也遭到拒绝。那段时间,吴凯情绪低落,有了退学的打算。他向学校的华人留学生组织寻求心理辅导,在几位学姐的鼓励下,才放弃了退学的想法。吴凯有一次专门问了几名美国学生,为什么对中国留学生有偏见,对方的回答是中国学生不守秩序,喜欢开豪车炫富。但在吴凯看来,这是他们傲慢的偏见。“在美国校园里,开豪车的中国人很少,我认识的中国留学生,素质都很高。”读了一年大学,吴凯发现自己的交往圈子还是中国留学生,没有一个美国朋友。“可能因为文化的原因,中国留学生周末会一起做饭吃,唱K。”在美国4年,父母只来看过他两次,“我快忘了妈妈长啥样了。我连想他们的时间都没有了。”一天收到三封拒绝信大四这一年,吴凯曾经连续3个月没有休息过一天,每天都是在图书馆、宿舍两点一线,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交给导师后,导师觉得选题没有新意,反复更换,他的第五个选题才被老师认可。与论文同时进行的是找工作。吴凯唯一的优势是英语口语不错,但这在美国根本不是优势。最频繁的时候,吴凯一天有4家单位的面试,上午、下午各两场。但面试对他来说是一件特别打击自信心的事,有时,他一天会收到3封拒绝信,到后来他不敢点开邮件了。2013年7月,他去面试一家名叫金融数据分析公司,刚把自己的简历念到一半,坐在他斜对面的面试官就让他停下,说面试结束了。“没给任何理由。”吴凯摊开手,做无奈状。那半年,吴凯整整瘦了30斤,父亲也每天几个电话催问他工作和论文的事情。父亲要求他留在美国,母亲则支持他回国。为工作签证而疯狂如果要留在美国工作,就必须取得 H1B工作签证。 H1B 工作签证每年有6.5万个,还有2万个给硕士以上学位的留学生 ,加在一起是8.5万个。2016年,中国学生的中签率是8.4%,首次参与抽签中签率更低,在5%以下。“研究生中签率高一些,大约是33%。”“H1B抽签真的是决定命运的时刻,抽中了,皆大欢喜,可以接父母过来美国旅游一趟,抽不中,整个前途都会蒙上阴影,连死的心都有了。这意味着,你可能要在一年之内离开美国。”2013年,吴凯在第一次抽签中落选了。左思右想,他不得不申请继续去读研究生,这是他最后留在美国的机会了。“很多留学生原本没有打算在美国读研究生,但因为研究生的H1B中签率会高很多,所以,不得不选择去读研究生。但读硕士,每年又要花40万元。”“我相信回国是正确的选择”2015年,吴凯硕士毕业。这一次,他决定不再申请H1B抽签,他要回国。吴凯发现,如今海归的含金量在下降,如果应聘的是一份并不注重海外经历的工作,留学生的优势反而会成为劣势,因为海归没有在中国工作的经历。但吴凯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中国现在机会非常多,起点低一点不是问题,总比待在美国当边缘人要好。“我相信回国是个正确的选择。如果我的工作经验不够,可以积累。”吴凯经常在报纸上看到这样的报道:“留美花费500万元,回国后月薪仅5000元”。虽然父母从来没说过让他找份好工作来“回本”,但吴凯常常在心里盘算着什么时候能“回本” 。“我看这辈子是没戏了,我在美国8年花了400万元,我什么时候能挣到400万元?”如今,吴凯在香港找到一份工作,因为他的父母在香港。他的目标是将来能找到一份月薪3万元以上的工作。说到8年的留学经历,吴凯长叹一口气:“现在家长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前一定要想清楚,为什么要把孩子送到国外?为了面子还是为了让孩子将来挣更多钱?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是否真的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据美国《侨报》报道,近日,美国马塞诸塞州波士顿附近的一条隧道发生一起车祸,驾驶者中国小留学生曹瑶(Yao Cao,音译)当场死亡,车内女乘客受伤。据《波士顿邮报》、《美联社》等媒体报道,死者曹瑶来自于中国长春,是波士顿萨福克大学金融系一年级的学生,并在修读语言课程。他于周日凌晨驾车,驶至90号公路22号出口时,他所驾驶的奥迪A8疑因超速失控,飞向空中,撞上隧道顶部。
本文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郭萍_B7442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当前位置: >
花400万留学难回本 海归成“海带”?
10:39:35  [来源:]
近日有一则新闻,一位吴姓留美学生称,在美国花400万留学8年,回国后找一份薪酬满意的工作却十分不容易,这笔投资可能一辈子都难以回本。该学生的自述正好契合当前许多人“海归很可能就是出国混日子”的言论,引来一片夹杂仇富心态的嘲讽声。其实对于海归来说,且不论回国薪资是否真的不佳,单拿薪资回报来衡量留学意义未免狭隘浅薄,对于一个人而言,在年轻的时候有机会看看外面世界,见识更多的繁华盛景,这都是难得的财富积累,无论对事业的长远发展,还是人生价值观的塑造,都有重要意义。
要点速读:
留学投资短期难“回本”,但长远来看有后发优势。 “教育投资论”被中国许多家庭推崇,短期看不到回报会困惑。 拿薪资水平来衡量留学意义十分浅薄,不应该如此衡量。
数据对比显示,出国留学投资短期内确实很难“回本”
在文首提及的新闻中,小吴称自己经常在报纸上看到如此报道:“留美花费500万元,回国后月薪仅5000元”。他自己内心盘算,想要“回本”估计这辈子是没戏了。小吴看到的情况的确存在,但却未必是代表性的。
某留学咨询机构2016年10月发布的《2016年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显示,在收入方面,接近一半的海归每月税后收入范围集中在5千至1万元区间;不足20%的海归收入在1.5万元左右;约四分之一的海归起薪在5000元以下。相比小吴看到的个例,这样的调查数据恐怕要更为可靠。
不过我们确实也看到,出国留学并不是一笔小投资。《齐鲁晚报》2016年的一篇报道援引调查数据称,八成海外留学的成本(学费+生活费)年均30万至50万元,参加调查的留学生中,过半数人在海外留学的时间3年以内,总费用100万至150万元间。
出国留学不是一笔小投资
两项数据对比来看,就算百分之百的海归在国内第一份收入能达到1.5万,相比巨额留学支出,在有限的工作时间内确实很难“回本”。
部分留学生出国“混日子”, 高大上“海归”最终沦为廉价“海带”
海归毕业薪资难以达到预期有多方面原因,而个人能力因素始终是关键。
一家海外人才发展平台发布的《2016中国海归人才发展趋势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52.37万人,而回国人员总数达40.91万人。出国潮和归国潮的同步升温,导致竞争不容小觑。人才济济的时代,海归的光环不再像过去那么耀眼。
同时,留学生本身存在对国内就业市场不了解,经验不足等问题,在许多环节上,反而不及国内高校毕业生。上述报告显示,约有7成留学生缺乏工作实践经验,但33%左右的应届学生对薪资待遇的期望却高达年收入10到15万。
海龟的光环不像过去那么耀眼
更为重要的是,许多留学生还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当前,低龄留学潮越发兴起,许多学生自费出国,原本就是依靠父母“花钱买学历”,在国外面临语言、功课等压力时,消极度日甚至“混日子”,就算最后勉强毕业,能力也远远不达标。回国后,尽管顶着海归的光环,却不能在实际求职中再次蒙混过关。
正如《新京报》评论《“400万留学何时回本”,要先问混日子了没?》一文指出,出国如果只是混,最后只能变成混混,高大上的“海归”最终只会沦为廉价的“海带”。
“教育投资论”浓缩在家庭投资思维上,扮演了错位的角色
基于上述现状,许多留学生及家长感到困惑――高价留学换不来回国后的高薪待遇,留学到底值不值?而此同时也被其他舆论嘲笑。这不免让人想到一个流行词,即“教育投资论”。
学者宋绍英发表于《日本学刊》的《论日本的“教育投资论”》一文介绍,“教育投资论”一词,源于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约在1961年开始使用。这一理论将人看作资源,把教育视为发展经济的手段,强调教育的投资价值和经济效益。据此也可看出,它其实更类似于一个宏观经济发展的概念,这在上世纪许多国家在振兴经济时被普遍利用。
然而颇为有趣的是,在当前国内,这一概念似乎正被浓缩在中国家庭投资思维上。许多家长把孩子的教育当做一种可以短期内获得金钱回报的投入。而许多人也认为,花了巨额财富去留学,如果回国工作赚不回本就一定是亏了。
这也与近几年颇为流行的“大学无用论”内涵一致。因为接受高等教育的毕业生薪资有时还不及早入社会的人,所以一些拿金钱衡量价值的父母认为读大学毫无用处。
2013年,一位名叫玲玲的女生原本已经拿到某本科院校录取通知书,却不被父亲允许就读,其父认为,收废品都比大学毕业后赚的多,他宁愿出钱资助玲玲做点小生意,也不愿“扔几万学费进去打水漂”。这一案例在当时曾引起全民讨论。
抛却部分留学生是否能力合格的问题,“教育投资论”在许多中国家庭教育投资中实际上扮演了错位的角色。
拿薪资水平来衡量留学意义十分狭隘,海归更具后发优势
但其实,只拿薪资水平来衡量留学或者上大学的意义十分狭隘浅薄,对于一些真正去镀了金,学到了真才实学的留学生而言,“花400万留学”毕业后就算“难回本”,也不必被嘲笑。
只拿薪资水平来衡量留学或者上大学的意义十分狭隘浅薄
首先,即便在金钱回报价值上,留学仍有很大价值。首份工作平均能够拿到5千至1万元左右的薪资其实已经体现出海归的优势所在。一家研究机构与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5届国内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仅为3726元。相比之下,海归们的起点已经是高多了。
更重要的是,留学生在国内职场发展明显“后劲”更足,由于更加具备国际化视野、外语优势等,无论是涨薪还是晋升都更加提速。《留学》杂志的一项调查显示,虽然起步一样,但海归的优势会在约三年后会显现,他们的薪资一般会比国内的学生高出30%-50%。《2015中国留学白皮书》也指出,海归的薪资水平增长快、后劲足,工作第一年的平均年薪为8.3万元,3年后就能达到32.7万元,“世界名校”的光环在后期会逐渐释放出光芒。这样来看,如果拿第一份工作薪资谈“回报”问题,似乎为时尚早。
此外,国家以至企业对于海外留学人才招聘的倾向性政策也足以体现留学的投资价值。
留学的意义也在于视野开阔和价值观再塑,“教育投资论”在此运用不恰当
除了后劲儿更足,就个人而言,在年轻的时候有条件,有机会到外面看看,就价值观的塑造,视野的开放都有重要意义。不妨看看一些留学生对此的具体看法。
留学的意义也在于视野开阔和价值观再塑
例如,王诺诺(网名)曾先后在温哥华和伦敦留学,他在知乎上谈及此问题时说,留学后你可能发现,拉美未必那么穷,欧洲未必那么富,美国也不是江山民主一片好,厕所有100种不同的叫法,而加州其实没有牛肉面。
留学澳洲的江白子(网民)也认为,出国两年,最明显的感觉就是,自己活的更清楚了,虽然孤独,但也正在变得更强大。所以说,每一段经历,也许都是你人生的财富积累。这样的价值,无法用薪资回报来衡量,也不应该如此去衡量。
反驳“大学无用论”,同样如此,可参考今日话题《“高考工厂’维系了教育公平”》一文。当前“阶级固化论”再被提及,高考、上大学无疑是打破这种规律的最恰当方式,接受高等教育的毕业生薪资事实上也远远高于农民工等阶层。而学识的积累、价值观的提升更是未接受高等教育者几乎无法达到的。
所以,“教育投资论”在留学,或上大学等教育问题上的简单运用必然是不恰当的。正如金钱不能衡量一切,留学的意义也远远不是回国薪资所能反映的。
[责编:潘晓慧]
@华声大视界
华声大视界微信公众号:dsj_voc
【扫一扫二维码】
大视界,用平民视角展现世界的另一面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留学6年花200万,回国月薪2000,海归真的不再吃香吗?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封面新闻。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花上百万送女儿去留学,几年学习下来,女儿毕业后居然迷上了按摩。
  回国后到了一家中医理疗店上班,干起了按摩师,这让我这个当妈的如何见人呀?”
  9月初,成都一位妈妈看到封面新闻转发的“杭州女孩6年花200万留学,回国工作被开2000元底薪”新闻后,感同身受,向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记者讲述了发生在女儿身上的经历。
  成都一家留学中介机构,工作人员接待前来咨询的学生。
  女儿的选择:
  留学回国后,做起了按摩技师
  “我和她爸都是有头有脸的人,她这样整,叫我们如何出去见人?”虽然已经过去了一阵子,张女士讲起女儿的行为仍然十分气愤。
  “她初中刚毕业,我和她爸就送她到澳大利亚某知名学校去留学了。她在澳大利亚学了几年,却迷上了按摩,毕业回国死活要从事按摩行业,要当一个职业按摩师。”
  张女士一边讲述女儿的经历,一边封面新闻-叫华西都市报记者评理,“
  花了上百万送她留学,她就想在成都当个按摩技师,简直把我和她爸的脸都丢光了。有段时间,我简直都不想认这个女儿了。”
  为了这件事情,张女士及丈夫与女儿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张女士说,女儿在澳大利亚学了按摩,她去澳大利亚看望时,还作为顾客体验了一下女儿的技术,感觉还是可以。
  但是,作为当妈的,哪个想让留了学的女儿去当一个按摩师呢?张女士和丈夫坚决反对,女儿却要一条道走到黑。
  2015年底,女儿回国后,在成都找了一家中医理疗馆,像模像样地上起了班。
  “女儿去中医理疗馆上班后,我经常开着车去悄悄看她。看着她在那里给别人按摩,我只有悄悄抹眼泪。”
  张女士说,那段时间,她不敢告诉任何人,实在郁闷不过了,才悄悄向一个闺蜜倾诉,成天叹息,差点得了抑郁症。
  妈妈的反击:
  再送出国,悄悄给女儿开工资
  “女儿只有一个,她死活要当按摩技师,我没有办法,只有暂时顺着她。”张女士告诉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记者,“但千万别以为我投降了!我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让她干这个的,我悄悄发起了反击。”
  为让女儿放弃做按摩技师的选择,张女士与丈夫做了一个局。
  2016年春节前后,张女士借春节,特别安排一家人去澳大利亚深度游。旅游期间,特别安排去拜会自己在澳大利亚的企业朋友。
  在这场事先“安排”好的见面中,这位企业家朋友详细询问了张女士女儿的经历,当听说她刚从某校毕业,就热情地递出橄榄枝,希望她到自己的公司工作。
  “女儿听了有点心动,我和她爸立即就在旁边做工作。几个回合下来,女儿同意了,很快就在澳大利亚的企业上班了。”
  讲到这里,张女士明显十分得意地说,“女儿哪里知道,她在澳大利亚上班所领的工资,都是我悄悄打进朋友账上的。她挣的每一分钱,都是我给她开的。”
  “这一场母女‘战争’下来,虽然我是胜了,但我也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呀。”
  唯一让张女士欣慰的是,现在女儿在澳大利亚完全安定下来了,不仅彻底抛弃了当按摩技师的想法,还离开了朋友的公司,有了自己的事业。
  这个月刚完婚,可以说是事业、爱情双丰收了。
  观点:
  留学性价比降低?
  不能只拿第一年工资说事
  张女士与女儿的“战争”,将出国留学花费巨资回国后就业不太理想的社会现象反映得淋漓尽致。
  花几百万留学,回国后要工作几十年才能挣回来,到底还送不送子女出国留学?
  对此,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采访结果显示,目前,国内每年有超过50万人选择出国留学;相应的,每年也有数十万海归回国,因而无法用单一个案来以偏概全。
  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家庭多种多样,去的国家、选的学校、所在城市也千差万别。
  很难只用“留学花了多少钱”和“回国工作月薪多少”来衡量出国留学是否值得。
  “出国留学,尤其是在等费用较高的国家,留学6年花200多万,的确有这样的情况。”启德教育集团成都分公司总经理林泽馨说,留学生回国就业时,“一个月只有2000元底薪,差了1000倍,这个现象的确值得深思。”
  林泽馨说,再加上如今用人单位在选择新人时也很现实,“考虑的是新人加入企业能带来什么样的价值。”
  刚毕业的学生,即便有海外留学背景,但没有太深的职业背景,因此很难在短时间内创造出多大的价值。
  但是,林泽馨认为,如果只是简单地拿海归留学生第一年的低收入作比较,如此下结论还太早。
  “留学生和国内的大学毕业生相比,不能说海归就具备绝对优势。但从外语能力和适应能力、生存能力来看,海归的优势更明显。”林泽馨说。
  应该把留学生放在毕业后5年,甚至10年的时间维度来看。在这个维度内,看留学生的提升速度和发展空间,这样更客观一些。”林泽馨说,“尽管留学投入和工资收入差了1000倍,但这个差距可能只在第一年。”
  经过第一年的起跑后,“留学生可以不断地把学习积累释放出来,5年后,会达到更高的高度。”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也认为,出国留学既有经济账,更有教育账。
  “如果只算经济账,很难解释为什么有那么多家长会选择送孩子出国留学。”只要算好教育账,在家庭可以支付出国留学费用的前提下,出国留学不管经济账如何,都不会“亏”。
  着眼事业发展
  不过分看重投入和产出比
  调查发现,不少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家庭,并不过分看重投入和产出比。这类家庭,大都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在留学花费方面,也远比“6年花200万”多得多。
  成都市民李先生,在儿子小学毕业后就把他送到了,小李在英国从初中一直读完了博士。
  去年,小李毕业后,回到成都工作。前后算下来,小李在英国读了10多年书。
  “一年按50万算,总共花了至少600万。”
  对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花600万供孩子出国留学,都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
  若计算投入、产出,假设小回国就找到月薪1万元的工作,要想挣回花掉的600万,足足需要50年,直到退休也挣不回成本。
  但这笔账显然不能这么算。
  “首先,家里既然能负担得起这笔费用,就不会想让他赚回来的问题。”李先生说,其次,儿子在国外10多年的积累,未来在事业上会有更大成就,不能只看眼下月薪多少。
  与李先生有同样想法的,还有成都人王先生。
  2010年,王先生送儿子去美国名校华盛顿大学留学4年,前后花了130余万元。这笔钱对王先生来说,虽然略感吃力,但也能勉强应付。
  王先生说,他也不会去算投入产出比,“儿子学到了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这些钱划得着。”
  起点虽然差不多
  但海归后续提升潜力更大
  生于1987年的绵阳人王仕锐,在取得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博士学位后,又去哈佛大学读了个博士后。
  2014年,王仕锐回到成都,进入医联领域创业,开发了针对医生的学术社交平台医联APP。
  刚满30岁的他,入选2016年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王仕锐此前接受采访时透露,在美国的求学经历,让他看到了互联网对医疗的改变,同时也看到了网医疗的滞后,并萌发了创业念头。
  其实,在每个行业领域,都可以找到不少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佼佼者。
  “比如酒店管理专业,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学完这个专业回来后,进入国际五星级酒店工作,起薪都在元。”
  林泽馨说,在国外学酒店管理专业投入并不低,“学费、生活费算下来,一年要花20-40万元人民币。尽管他们有的从前台做起,但经过几年,虽然与国内学生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海外留学生的提升价值会更大。”
  林泽馨现身说法,他也是一名海归。
  2002年到2008年,他在一所学校学习供应链管理,毕业后曾在当地工作一年。
  “当时一个月收入接近2000欧元,生活很轻松。回国后第一份工作,底薪不到3000元人民币。”林泽馨说,但在此后的工作中,留学经历对自己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我也遇到过一些家长,真的是倾家荡产,卖房子供孩子出国留学,我觉得这有些急功近利。”林泽馨说,不排除有的家庭把出国留学作为投资,“把房子变成孩子更好的未来。”
  但重要的是,将这种投资设定多久的回报预期。可以肯定的是,预期当然不是一年。“海归学生和家长,都需要沉下心来。”
  工资低很正常
  别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太高
  9月15日晚上7点,已是时间晚上8点,与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记者接通微信语音聊天时,黄雪刚从兼职的服装店下班。
  今年底,广汉女孩黄雪将从韩国成均馆大学毕业。大四这年,她每周有三四天在服装店兼职,“从早到晚站10个小时,中间只有1个小时吃饭休息。”
  2012年,已在一所大学上大二的黄雪决定休学,准备去韩国留学。此后,她放弃学籍,到韩国成均馆大学从大一开始学起。
  黄雪算了一笔账,留学4年,每年学费加上生活费,总的下来要花14万人民币。她坦言,家里并不是特别富裕,“父母的收入加起来,刚刚够。”
  “毕业后如果回国工作,我对一开始的工资预期是元的样子,只要满足生活就行。”黄雪说,她回国后希望能进入一家媒体公司或翻译社工作。
  她知道,对一个职场新人来说,没有多少资本要求高薪。
  “留学生回国后可能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太高。其实,国内的学生更了解形势,海归应该抱着学习的心态,先花时间去适应国内的节奏。”
  对于最近关于出国留学的热议,黄雪也有自己的看法。“刚开始工作工资低很正常呀,第一个月相当于交学费,能拿到工资就不错了。”
  黄雪说,“如果第一个月就给我七八千元,我拿着心里都会不安。什么都没做,给我那么高工资干嘛?”
  不过,黄雪也知道,收入低只是暂时的。“不要只看出国留学花了多少钱,现在挣多少钱,以前花的钱,都是为未来的提升空间买单。”
  而且,留学的经历无论如何都是一笔财富,“在韩国看得多了,哪怕回国开一家服装店、韩餐厅都可以。”
身穿韩国民族服饰的黄雪
  市场:
  成都自费留学大热
  有的小娃娃还出国读小学
  9月14日,成都福兴街一家留学中介,一大早前来咨询出国留学的人仍然络绎不绝。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在成都各大留学中介机构走访发现,自费出国热度依然高涨,就整体人员分布情况来看,呈现出明显的低龄化趋势。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54.45万人。其中,自费留学49.82万人,占出国留学总人数的91.49%。
  而2014年,自费留学人数为42.30万人。不过,从2012年起,自费留学比重便一直保持在92%左右。
  今年17岁的李玟将于明年从成都一所国际学校毕业,在妈妈的陪同下,到该机构咨询留学事宜。
  她准备申请美国的一所学校,明年出国读大学。实际上,李玟从去年就已经开始准备托福考试。
  “成都留学市场非常好,国际学校越来越多,很多学生家长很早就有送孩子出国留学的想法。”该中介机构总经理李先生说,成都国际部、国际学校项目超过30个,留学热也因此不断升温。
  此前,出国留学的人以出国读研居多,占到出国留学总人数的60%。但近几年,更多的是出国读本科和高中,“低龄化趋势明显。”更有甚者,有年龄低于12岁的群体选择出国读小学。
  “年,出国留学出现井喷,每年增幅在20%上下。近几年有所放缓,但增幅仍在10%左右。”李先生说。
  封面新闻记者 董兴生 摄影报道
&&&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封面新闻
(责任编辑:宋政 HN002)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留学6年花200万,回国月薪2000,海归真的不再吃香吗? 》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你可能会喜欢
热门新闻排行榜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毕业后出国留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