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诗歌按类容月、动物、花、节日的诗歌、思想、送别

当前位置: >>
2016年高考诗歌鉴赏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2016年高考诗歌鉴赏思想内容及观点态度 考点剖析“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也是 古诗查的重要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思 想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 格,指出局限性。 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 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 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这个考点,在古诗鉴赏题中,出现的频率也很高。 诗歌常见题材及其情感 一般来说,按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送 别抒怀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诗、山水 田园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人生感慨诗、民生疾苦诗、哲理诗及其他。在评价思想感情时要注意区别。 欢聚离散皆是缘送别抒怀诗 送别诗的鉴赏要点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 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 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 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 (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 见的一种主题。 唐代疆域辽阔,社会开放,唐人出游频繁, 饯行赠诗风气盛行,因此产生了大量的离别诗。唐人送别的习俗: 1.折柳送别 2.唱歌送别3.饮酒饯别 鉴赏要点送别抒怀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他们 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 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诗歌大多缠绵 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 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生情、 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 造形象。 常见特征季节送别时间地点景物路口、长亭 秋季 清晨 杨柳、 驿站、渡口 或春季 或傍晚 码头等 酒等古人送别的习俗 ①折柳送别 ②饮酒饯别③唱歌送别 折柳送别折柳送别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体有三: 1.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 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 2.“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 惜别、不舍之意。 3.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 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送别 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 唱歌送别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注:“踏歌”是民间的一种歌调,唱歌时以脚踏地为节 拍。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骊歌是一首离别时唱的歌)(李白)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劳歌原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后遂成送别歌的代称) 饮酒饯别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徘岢荆蜕崆嗲嗔隆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鉴赏离别诗的方法:⑴、积累离别诗常用意象。 ⑵、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⑶、离别诗常用的表达技巧:借景 抒情、衬托等。 常见情感A、依依不舍的留恋之情 赠别(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B、情深意长的勉励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C、坦陈心志的告白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例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问题:这首诗作者所要表达的基本情感是什么? 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情感的。答:离愁。首先,作者选取了大量象征 离愁的景物借景抒情:?杨柳?、?杨花?、 ?风笛?、?离亭? 。末句直抒胸臆表达了 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和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 何人不起故园情 羁旅思乡诗 鉴赏要点①分析人们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 漂泊在外; 贬官异地; 雁归故乡; 逢年过节。 ②了解常见思想情感。 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注意特殊意象、特殊节日中 寄托的情思 如大雁、折柳等; 如除夕、元宵节、中秋节、 重阳节等。 ③表达思乡之情方式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 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妙喻传情: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昱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诗中写?归梦?突出了什么?前人评说,?归 梦?是这首诗的诗眼。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 么? 答:同意。①写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例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 ②?归梦?因旅次见闻引发,触景生情。 前两句中江水漫流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 ?归梦?之因;而?归梦?则是思乡之情的 集中表现。所以可以说?归梦?是这首诗的 诗眼。 悔教夫婿觅封侯思妇闺情诗 常见情感? 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情感,歌颂真挚爱情。 ? 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或对丈夫、家人的思念。 ? 对虚度光阴、青春易逝的哀怨,因被丈夫冷落、抛 弃之后的怨情,或借此表示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另,宫怨诗,专写古代宫女嫔妃因其失宠而生怨 情的诗歌,表达盼幸承欢、失宠被弃、孤寂善感、 渴望爱情与自由的情感。 1、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感情,歌颂真挚爱情。 如秦观《鹊桥仙》:“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 却人间无数。” 2、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或对丈夫和家人的 思念。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3、对虚度时光,青春易逝的哀怨,被丈夫冷落、 抛弃的哀怨,或借此表达自己不被重用。如秦 韬玉《贫女》:“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 嫁衣裳。” 4、注意:怨女诗主要通过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 系,具体分为两类。一是用男女的依恋比喻希 望得到君王的重用;一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 弃比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 爱情诗常见意象: 1、 比翼鸟、连理枝:比喻夫妻,如白居易《长恨歌》:“在 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 2、 红豆:象征爱情和相思。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 国,此物最相思。” 3、 画眉:形容夫妻相爱。如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妆 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4、 鸳鸯、比目:表现夫妻情深。卢照邻《长安古意》:“得 成比目何辞死,顾作鸳鸯不羡仙”。 5、 牵牛(牛郎织女):比喻夫妻间的思念。如李商隐《马 嵬》:“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6、 金风玉露:表现七夕相会,相逢珍贵。如秦观《鹊桥仙》: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7、 结发:比喻夫妻。如《孔雀东南飞》:“结发同枕席,黄 泉共为友。” 8、 落花:花是美好的象征,落花喻指年华逝去,青春不再。 如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 闲愁。” 闺怨、宫怨诗: 1、常见类型: ①闺怨诗。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 封侯。” ②宫怨诗。最为常见的写宫女“恩已断”或“未承 恩”或“君恩无常、见异思迁”之怨恨的诗作。 张祜《何满子》“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 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③征妇怨诗。沈缙凇对邮罚骸拔诺阑屏 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 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④商妇怨诗。“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朝朝江 口望,错认几人船” ⑤少女闺怨诗。 [例2]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玉阶怨 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注望秋月。 注:玲珑:此处形容月空明凄清。 这是一首宫怨诗,虽然主题是“怨 ”,但全诗没有一个“怨”字,只以人物 行动见意,引读者步入诗情之最幽微处, 以此见诗家“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真 意。 请你结合全诗,谈谈对后两句的看 法。 答案: 这两句诗以女子“下帘” 和“望月”两个行动传达出“幽怨 ”的信息:“却下水晶帘”,看似 只因夜深,无可奈何而入室,其中 却又有无限幽怨;“玲珑望秋月” ,以月之空明凄清,衬人之幽怨。 这样为读者保留了想象余地,使诗 情无限辽远和幽深。 在怨女诗中,一些诗歌中女性意象淡 化,政治性较为突出。主要通过男女的恋 爱关系比喻君臣关系。具体分为两种:一 是直接用男女之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 恋,希望被君王重用;二是用男女失恋, 女子被抛弃来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节妇吟 张籍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 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 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 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你明知我已经有了丈夫,还偏要送给我一对明珠。 我心中感激你情意缠绵,把明珠系在我红罗短衫。 我家的高楼就连著皇家的花园,我丈夫拿著长戟在皇宫里值班。 虽然知道你是真心朗朗无遮掩,我侍奉丈夫发誓要生死共患难。 归还你的双明珠我两眼泪涟涟,只恨没有遇到你在我未嫁之前。 李师道是当时藩镇割据中的平卢淄青节度使,且有一大堆 高官头衔。当时藩镇割据者用各种手段拉拢、勾结有名文 人和中央官吏,以此扩张自己的势力,这首诗实际上是作 者为拒绝李师道的拉拢而写的,只不过用了比兴手法,说 得比较委婉、客气。 在文字层面上,它描写了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经过思想 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在 喻义的层面上,它表达了作者忠于朝廷、不被藩镇高官拉 拢、收买的决心。 例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瑶瑟怨温庭筠冰簟①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②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①冰簟:凉席之美称。②潇湘:两个水名,在今 湖南省。 批注说:?通篇布景,只‘梦不成’三字露怨意 。?请你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通过写景来 表现思想内容的。答:全诗用冰簟、银床、碧空、明月、 轻云、南雁、潇湘,以至于月光笼罩下的玉 楼这些景物组成一组凄凉的秋夜图来表现女 子的悲怨之情。 煮酒把盏话桑麻山水田园诗 鉴赏要点意象特征:山水草木、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农村景 物农家,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 情感特征:或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表达对宁静平和 生活的向往、或表达自己从容闲适悠然自得的生活态 度,以及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向往归隐的情怀。 技巧特征:融情于景,白描,动静结合,远近结合。 语言特征:清丽洗练,清新自然、质朴。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 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古今多少兴亡事怀古咏史诗 ? ? ? ? ?后代作家临古迹、思古人、叹古事,因现实的原 因或借古讽今、或因古抒怀、或感慨今昔。 常见感情: ①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感叹昔盛今衰、物是 人非。 ② 借古讽今,批判现实。 ③ 仰慕古人成就,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 或功业无 成的感慨。 ④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 归纳历史规律等。 技法上:或借古讽今,有古今对比的,有用典的。 咏史怀古诗鉴赏要点①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 要有所了解,要积累历史知识,一定要读注解。 ②要体会意图。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 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如苏轼 的《赤壁怀古》,赤鼻矶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 ③领悟感情。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 一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二是把史实和现实 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搏击社会现 实。三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 ④分析写法。在构思上,怀古咏史诗可以说百花齐 放,有以景衬情的;有议论引发的.在章法上,或作 正对比,或侧面烘托等。 诗歌举例 a、感慨盛衰无常及昔盛今衰 越台揽古(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b、借古讽今、吊古伤今(伤己)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c、仰慕古人成就,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 或功业无成的感慨。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d、诗人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自己并不置身其 中,只用史实或就史实作出假设,表明自己的态度 倾向。如杜牧的《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这是咏叹项羽兵败,自刎乌江的诗,开头两句, 就事论事,批判项羽的不能“包羞忍耻”;三四句 就史实作出另样假设,表达了惋惜之意,从而表明 了“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屡败不馁的道理,是颇 有积极意义的。同样的题材,王安石也写了一首 《题乌江亭》,却说“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 卷土来?”他感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可见, 对于同一题材,诗人们有时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反映,就会有不同的看法,这不但体现诗人不同的 艺术技巧,也反映了他们不同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任尔东西南北风咏物言志诗 鉴赏要点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绘或赞赏, 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 ①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 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其妙] ②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 其?神似?。[不滞于物] ③从表现手法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 征、拟人、对比,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的手法。 常见感情(1)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 性、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 (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 (3)表现自己的某种人生感悟、生活哲理; (4)抒写自己悠闲舒适、不慕富贵的心境。常见意象如松、竹、梅、荷、芳草等。 读懂咏物诗的方法:1.概括所咏事物的特征。2.体会作者所言之“志”(思想、感 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 3.表达技巧――象征、托物言志、拟 人、比喻等。 厌恶官场,追求自由、隐逸、淡泊闲 适等的生活。 画眉鸟(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在林间啼叫比在笼中自由自在得 多,不是一种对自由的向往对官场的 厌倦吗?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通过对柳树咏柳“倚得东风势便狂”“飞花蒙日月”的描摹,写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并用“天地清霜”警告他们必无好下场, 难逃灭亡的命运。 古来征战几人回边塞征战诗 主要特点(1)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 (穷兵黩武)、 将士 (生活艰苦)。 (2)情感:表达的是出征远戍的英勇豪迈,建功立业的渴望 和保家卫国的豪情,或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哀痛,或是长年征战的 艰辛连年征战的惨烈和对家人思念、对帝王黩武开边和对边将恃 宠贪功的讽刺。 (3)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对比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4)常用词语: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 胡、羌、羯、夷、夜郎、长云秋月、雪山、孤城 、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 (5)风格――雄壮豪迈、苍凉悲慨、凄凉悲愤、豪放旷达、 慷慨悲壮 鉴赏方法第一,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如盛唐边塞诗风 表现出来的是豪迈勇敢、一往无前;中晚唐国势微弱, 边塞诗中于是夹杂了几许悲壮和凄怆,到了南宋,统治 者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边塞诗大多抒发悲愤,哀痛之 情。边塞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 第二 、分析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在大量边 塞征战诗中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是很不相同的,有的 豪放旷达,有的雄奇壮美,有的豪壮悲慨,有的委婉 清丽,……只有细细体会,才有可能准确领会到边塞 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的不同艺术风格。 1、抒发对边塞将士的赞颂之情及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 业的豪情: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抒发将士们思乡念亲的乡愁。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3、反映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表 达对人民的同情。 陇西行(陈 陶 )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4、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表现征人的怨 恨和厌战情绪。 征人怨 (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5、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诉衷情 陆 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 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 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念天地之悠悠即事感怀诗 古人写诗,常因事而起,触景生情,抒发心 中的感慨。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 悟,闲情逸趣等等.这些诗选作高考鉴赏材料的 可能性不小,尤其值得我们注意。 读懂这类诗,要结合生活,注意名物风俗, 注意典故,切忌主观臆测,不得义蕴 。 即事感怀诗鉴赏要点①弄清诗人感慨的事由。这类诗往往因一点 事由而发感慨,所以鉴赏这类作品,必须了解 诗人感慨的事由。诗人抒发感慨的事由不一样, 诗人抒发的感情和采用的笔法也不一样。 ②赏析?事?与?怀?的结合。李白的《春 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诗人的 故园情思是由一曲《折杨柳》引发的,先写笛 声满城飞扬,再写故园之思深浓,?事?与 ?怀?结合紧密、自然熨帖。 ③体味诗人所抒之?怀?的深挚感人。特别 是思乡、念亲、怀友、离别之佳作,其情必感 人至深,绝不矫情造作。 常见感情1、怀才不遇,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2、爱国情怀不得重用,如陆游《书愤》 3、时光流逝、沧海桑田的伤感:李清照《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4、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5、告慰平生的喜悦,追求豁达人生境界:杜甫《春夜喜雨》6、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7、伤春悲秋。如宋代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无限风光在险峰 哲理诗 古代哲理诗,意境深远,启迪心扉。 这类诗有两种情况:一是诗人在创作时,便 赋予了哲理的内涵。如朱熹《观书有感》:?半 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 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者以水为喻,意在说 明知识能使人心澄如镜,心胸开阔,充满力量的 道理。二是有不少诗,其哲理内涵是读者赋予的, 是人们在欣赏诗歌过程中领悟到的。如杨万里的 《小池》,原意只写春末夏初的池塘小景,而现 在人们常借?小荷才露尖尖角?来说明青少年的 才华初露。 例水口行舟朱熹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蓬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 细加品味,说说你的看法。 答:风雨总是暂时的,青山绿树是永恒的, 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不可遏止。 一枝一叶总关情忧国忧民(民生疾苦)诗 常见情感1、战乱离散的痛苦:杜甫《春望》 2、同情人民的疾苦:《茅屋为秋风所 破歌》 3、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腐朽: 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4、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林升《题临安邸》?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 杭州作汴州。? 5、表达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 陆游《示儿》
更多搜索: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图文】诗歌的思想内容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诗歌的思想内容
大小:1.57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诗歌思想内容》
诗歌思想内容日期:
嫩江高级中学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课题:古诗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知识梳理:诗歌是通过语言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作者根据对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创造出具有一定思想内涵的具体可感的鲜明的生活图景,即艺术形象。这些艺术形象既包含社会客观因素,也包含着作者认识生活的主观因素。在每一个形象中,都渗透着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评价、思想和感情、观点和态度。在高考中对古典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考查,往往与形象、语言或表达技巧联系起来进行。一、了解诗歌的题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并由此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由于古诗词的取材十分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我们按题材的不同分成以下几类分别加以说明。1、 边塞征战诗边塞诗派指以反映边塞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等。边塞诗多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表现将士杀敌报国的意志和不畏辛劳的战斗精神;或描写将士对亲人的思念,讽刺穷兵黩武的统治者。创作风格上多以雄浑豪放、奔腾峻伟见长。盛唐边塞诗派的出现,开拓了我国古代诗歌题材的一个广阔的领域,表现了盛唐时期激昂壮阔的时代风貌。如: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诗的前两句描写青海阴云蔽日,连绵千里的雪山也因此而暗淡无光了。这里用了一个“暗”字准确地表现了云的广大、厚重,隐喻了边疆生活的艰险。守疆的将士挺立在孤城上。一个“孤”字衬托出形势的严峻和将士的英勇。后两句具体地写出战士们的险恶处境,仅仅战场的风沙已经足以穿透将士的铠甲,而敌人的刀剑不是更严重地威胁着他们的生命吗?但是为了国家,他们早已奋不顾身,实践着不破顽敌、决不回师的誓言。诗中从西部边疆的自然风光写起,以守边将士的豪迈气概结尾,情景交融,并且巧妙地运用比喻和衬托的手法,达到了十分动人的艺术境界。2、山水田园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诗人众多,风格各异。东晋陶渊明等人的诗形成田园诗派,南朝谢灵运、谢等人的诗形成山水诗派,唐朝王维、孟浩然等人的诗形成山水田园诗派。诗人把审美对象或投向静谧的山林,或投向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如: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诗作首联交待了事情的缘由后,颔联即写诗人进村时所见的自然风景。这两句不仅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村边棵棵浓密的绿树,村外坡坡横斜的青山,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清新鲜明的山村风景画;而且一个“合”字,一个“斜”字,更将绿树环抱山村,青山横斜村外的神态点化出来,仿佛自然景物同山村人家融洽和谐,依依相合,洋溢着浓厚的情韵,极富亲切感和感染力。颈联写主客畅谈的情景。如果说,颔联是描绘整个村庄大环境的话,颈联即是勾画故友农家的小环境:室外是打谷的晒场和菜园,室内是农家的酒菜和农事的谈吐,一股浓洌的田家风味和盘托出。诗人面对窗外典型的农家风光,屋内丰盛的农家饭菜,内心怡然欢快;加上主客知交,情味相投,频频举杯对饮,声声畅谈桑麻,心境是何等畅快温暖。尾联则述他日之约,情韵深长。诗作的人情物景都融入了一片天籁之中。3、思妇闺情诗思妇闺情诗指的是以闺中思妇的情怀或愁绪为主要写作内容的诗歌。这些诗歌思想内容不是很高,但在艺术技巧上却很值得我们去探讨。这些诗或抒发别离苦情,或描写美人迟暮,或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如:更漏子温庭筠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这首诗表现妇女的离愁别恨相当动人。由于温庭筠在仕途上屡遭挫折,对于那些不幸妇女的处境还有所同情,通过这些不幸妇女的描绘就流露了他在统治集团里被排挤的心情。4、咏物抒怀诗咏物抒怀诗,指的是诗人采用象征比喻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志趣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如:画菊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一、二句写菊花独立疏芳不与“百花”为伍。这里的菊花具有了某种品质:坚持节操,傲霜怒放。菊花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百花”则是影射那些屈节仕元的故宋臣属。三、四句化用朱淑贞“宁可抱头枝上老,不随黄叶舞西风”的诗句,精心刻画了菊花宁带着清香枯死枝头,决不向北风屈服飘零落地的顽强精神,正与诗人耿耿忠心及“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风亮节相一致。这里的“北风”一语双关,字面上指大自然凛冽呼啸的北风,实际上隐喻来自北方的元朝统治者。诗人以咏菊为题,通过赞美菊花傲然不屈的品格,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心声。5、咏史怀古诗咏史怀古诗以历史人物、事件、陈迹为题材,来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如: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注]乌衣巷:在今江苏南京市秦淮河南岸。六朝时为贵族聚居的地方。朱雀桥:在南京城秦淮河上。王谢:东晋时声望、权势最显赫的王导、谢安两大贵族世家。这首诗寄物咏怀,藏而不露。金陵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演出了无数历史故事,唐代诗人游览金陵,最易引发盛衰兴亡的感慨。乌衣巷原是六朝贵族居住的地方,最为繁华,如今有名的朱雀桥边竟长满野草,乌衣巷口也不见车马出入,只有夕阳斜照在昔日的深墙上。过去栖息在王、谢豪门雕梁画栋上的燕子,现在都飞到普通百姓的房子里去了。诗人没有直接描写乌衣巷一带的萧条景象,只写野草、夕阳、燕子,唤起了读者的想象,从侧面暗示了乌衣巷的衰落,而历史兴亡之感也就在乌衣巷的今昔对比中表达出来,笔调含蓄蕴藉,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6、借景抒情诗借景抒情诗指的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融情于景,移情于物,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人的感情色彩。如: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秋天的夜晚,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明月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这清冷的水乡秋夜,陪伴着舟中的游子,让他感到是多么凄凉。此诗只用两句话,就写出了诗人所见、所闻、所感,并绘出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但此诗更具神韵的却是后两句,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夜的宁静,更在重重地撞击着诗人那颗孤寂的心灵,让人感到时空的永恒和寂寞,产生出有关人生和历史的无际遐想。这种动静结合的意境创造,最为典型地传达了中国诗歌艺术的韵味。 嫩江高级中学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课题:古诗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7、赠友送别诗赠友送别诗在中国诗坛上,送别诗一直是诗家的重要题材。“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作为至情至性的诗人,与挚友分别时,心中会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激情。赠友送别诗主要抒写离别之情,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前两句叙述友人顺江东下扬州的情形,“烟花”两字点染出柳如烟、花似锦的一派春光,诗人送别朋友时的惆怅情绪淡淡地流露了出来。后两句着意描写友人“西辞”,看起来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又包含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远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直到帆影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失了,而李白还在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惟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可是谁又能说是单纯写景呢?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不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一片孤帆吗?诗人的心潮起伏,不正像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吗?8论道说理诗论道说理诗中诗人把自己对自然、事理的顿悟或体察诉之于笔下。如: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写得景象壮观,气势雄阔。三、四两句诗,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过程,而含意深远,耐人寻味。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水仙子 咏江南张养浩一江烟火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注]飐zhǎn,风吹使颤动。这首元曲的主旨是“爱杀江南”,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一主旨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作者是从两个方面表现这一主旨的。①美丽的自然景观:“一江烟火照晴岚”,写出了强烈阳光照射下,水气蒸腾,江上烟波与岸上山岚相映生辉的景象。流水生烟,山岚耸翠,沙鸥在舞,芰荷恬淡,宁静之中显出一派生机。②江南的繁华富庶(或“人文景观”“市井景观”):“接画檐”写出了当地的富裕,人口的稠密,“十里珠帘”“画船儿”“酒旗儿”写出了市井的繁华热闹。二、领悟作者的感情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以下几种:1、忧国伤时(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2)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3)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2、建功报国(1)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2)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3)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4)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6)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3、思乡怀人(1)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2)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3)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4)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4、生活杂感(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2)昔盛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3)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4)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5)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6)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7)依依不舍的留恋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8)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9)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点拨] 如何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1)了解诗歌发展史上各个时代的代表作家(特别是教材中已涉及的作家)的主要经历、思想信仰、政治态度、文学主张、创作风格等,以求在评价时能做到“知人论世”。(2)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与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密不可分,鉴赏中要注意整体阅读、理解、分析,不能架空分析,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或者只抓住只言片语就乱下结论。(3)注意诗歌内容上的多向性。按照诗歌表现内容的不同,我们把古典诗歌大致地进行了分类,但这些分类并不是绝对的,有些诗的内容有多向性,在鉴赏时必须加以注意。其实,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并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情感。比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既抒发了对“千古风流人物”的赞扬和仰慕,又有自己年华早逝、功业未成的感慨等。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趋向和风格一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如杜甫一生遭遇坎坷,他的诗歌的主要风格就是沉郁顿挫,但他在青年时期创作的《望岳》也体现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再比如,李清照是南宋著名的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但她也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放之词。因此,对某一个作家的创作风格及其作品的思想内容不能一概而论。 嫩江高级中学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课题: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跟踪训练1.(2009·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题。小重山·端午
[元]舒頔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词中先详细描绘了端午节人们忙碌的场面:“处处忙”“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点出端阳风俗,洋溢着喜庆气氛。“空惆怅”是写作者触景生情的感慨:世人只知过节,却不知节日的历史内涵。下阕紧接上阕,叙述自己对屈原的敬仰之情,“千年忠义气,日星光”是对屈原爱国精神的赞颂。“总堪伤”是描写作者读罢《离骚》后的情态。“无人解”是写自己的孤寂落寞的处境。同时和上阕“空惆怅”照应。[答案] 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了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之情,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1-2)问题。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蜀僧抱绿绮, 西下峨嵋峰。为我一挥手, 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 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 秋云暗几重。注:绿绮,古代著名的琴。(1)李白这首诗写听琴,运用了_______________这一典故。该诗表现音乐的高妙并不是直接写琴声,而是从侧面重点描写______________
。[答案]俞伯牙和钟子期,听者的惑受。(2)联系诗中所写的典故和最后一联所写的形象,简要说说这首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人具有济苍生的抱负,也期待着同样能得到人生的知音;诗人在结尾以“碧山暮”、“秋云暗”一方面写出了听琴时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另一方面也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愁情。(意思对即可)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第3题。客中初夏
司马光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这首诗主要描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
(不超过5个字);[答案]初夏的风光(或“初夏的景物”);初夏天气的总体特点是_____________
(不超过4个字)。[答案]清和(或“清新、和暖”)。4.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1-2)题。定风波
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1)开头“莫听”“何妨”两个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莫听”表现了作者在风雨面前毫不在乎的态度,从而反映出作者旷达的处世态度;
“何妨”更小写出作者在风雨面前还要吟咏着诗句悠然信步,更隐含了作者对自然风雨和生活厄运的挑战。(2)本篇借眼前景抒胸中情,诗中的“风雨”是实指,也是隐喻。联系诗人的政治处境,分析“风雨”的喻意,并概括诗歌所表现出的作者的生活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风雨借自然界的风雨比喻和象征人生的坎坷。
在常人所认为的悲喜之中,作者却认为不管是风吹雨打还是阳光普照,一旦过去都成为虚无。这恰恰反映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脱人生态度。在遭受挫折时,不悲观失望;在境遇顺达时也不要沾沾自喜,要永远保持自己内心的平静和超脱。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倦夜①
杜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①。[注:①此诗为广德二年写于成都。当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西北吐蕃兵又骚扰中原;并于广德元年十月,直捣长安,逼得唐代宗李豫一度逃往陕州避难。②徂:cú,过去;逝。]本诗为什么以“倦夜”为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以“倦夜”为题;“突出表现诗人为“万事干戈里”彻夜难眠。表达了对国事民情的忧虑,及报国无门的感慨。6.阅读下面牛峤的《定西番》一词,然后回答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乡思望中天阔,漏残星亦残。画角数声呜咽,雪漫漫。本词通过描写什么风物来表现征人的什么情绪?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通过边塞风物的描写,来表现征人的思乡情绪。7.【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关河令
周邦彦①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①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8.【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荒郊一望欲销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销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春日忆李白
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处指论诗。(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10、【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减字木兰花
苏轼莺初解语,最是一年出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等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本文由()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免费下载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传统节日的诗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