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展的带动性究竟有多大

股票/基金&
京冀共建临空经济区绘制三地新图景
  日前,从正在召开的市“”上传出消息,依托北京新机场,京冀将共建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且空间上将向倾斜,目前规划以及管理模式正在加紧制定中。虽然规划的详细情况目前还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空间的倾斜,叠加上北京技术、资金、人才优势与河北生态、土地优势,不仅将为河北带来更多的利好,之于北京、同样如是。正如专家所说,京冀共建新机场临空经济区成为了京津冀协同的引擎“点”,诸如三地协同发展中政策突破、产业协同、发展错位互补等问题迎来了破局点。  机遇  河北外向型经济将迎来发展机遇期  河北大学经济学院  院长 王金营  京冀共建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且空间上向河北倾斜,这无论从理念上、观念上,还是实际效果上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都是一个新突破。北京的管理模式和经验、政策等是优势,而从产业发展、空间、物流来说,河北更有优势。这样规划,可以更好地让北京、河北形成优势互补。  在北京新机场刚刚立项时,因为新机场2/3布局在北京,河北仅是跑道等,曾有声音质疑过其对河北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究竟有多大。而北京、河北共建临空经济区,把新机场的建设推上了临空产业的高度,对河北产业升级、的发展都具有更高的战略意义。这不仅将带动河北当地的物流、商贸服务,也将推动周边地区的产业,特别是外向型经济、外向型产业的发展,加工业、服务贸易发展迎来了黄金发展机遇期。  同时,新机场临空经济区空间向河北倾斜,北京也将是赢家。北京的资源过度集中,造成了交通、环境、人口等问题,如果临空经济区再过多地布局于北京,随之而来的是大城市病将出新的症状。北京周边的经济发展环境优化了,整个京津冀区域就能很好地形成有机整体,真正实现1+1+1>  3。  临空经济区是京津冀协同引擎“点”  北京商业经济学会  秘书长、研究员 赖阳  京津冀协同一体化发展、疏解北京过度集中的资源需要有契机,无缘无故的疏解是很难实现的。京冀共建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将成为一个龙头项目,以这个项目为核心,形成新的与项目建设和发展相关联产业的集聚,将带来各种各样业态、行业的升级,比如现代商务、物流、商业和服务业等。  特别重要的是,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可以形成一片以北京核心的产业价值为龙头、带动周边地区形成一个完善的新型配套的商业、商务产业体系,这必然会带动项目周边河北的产业升级。  产业的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不是说几个企业找块空地,建个厂或批发市场搞个项目就能带动商业发展起来。试想,在周围产业层次都不高的情况下,独立搞一块“高一截”的东西,是生存不下去的。这和周边的资源整合开发是具有高度关联的,应该找到产业发展的动力引擎,以这个为龙头形成一个产业体系的生长,在周围不发达的地区形成一个飞地,逐渐带动地区的蓬勃发展。  对新机场周边的商业发展状况、水平而言,这里的业态并不缺,问题就在于缺少带动产业提升的引擎“点”。有了新机场临空经济区这个点,必然带来基础设施的升级和建设,必然带来高端消费环境的需求,有了大量需求,高端的商业服务业就会入驻。  临空经济区向河北倾斜让天津参与机会更大  天津社科院城市经济研究所  所长 蔡玉胜  从国家层面来看,建设北京新机场,出发点就是京津冀区域的协同创新,在功能分工、定位上都有考虑。北京新机场建成后,将和天津机场之间在客运、货运,主干线和支线方面的分工更加明确。  就目前而言,天津机场内一些支线、二三四线城市的航线明显增多。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建设后,天津机场的航线必然进一步优化。客货流的运输功能优化后,不仅对北京、天津,对整个京津冀区域都会起到积极作用。也就是说,将进一步细化京津冀区域航空网络的定位、分工等。上升到国家层面,这对于我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东北亚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参与国际竞争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新机场临空经济区的建设从表面上来看,主要是北京、河北,实际上天津也在参与。比如在天津武清的周边地区,这里距离北京新机场比较近,在地方的产业规划中有意识地在物流业、土地储备等方面做一些调整和倾斜。这对当地产业的发展带动作用将非常巨大。从另一方面,新机场临空经济区空间向河北倾斜,对天津来说机会也会更大,毕竟天津的产业发展空间相比河北还是不足的。  建议  研究(,)政策向临空经济区辐射  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研究中心  常务副主任 张贵  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的合作模式其实有很多可以探讨的空间。比如在管委会的构建中,可以采用北京、河北共同出人搭建一个班子。这个班子可以由政府组成,也可以走社会化的管理模式,引入第三方机构。具体选择哪种方式,建议应该着眼于市场,哪种方式更贴近市场就选用哪种方式。  在政策上,北京应该把具有比较优势的科技、人文、政策辐射到临空经济区,比如北京的保税政策、通关物流政策和中关村的政策等。特别是中关村的政策,如果能辐射到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对品牌、人才、企业将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增强区域的创新活力,提速区域经济的发展。  从产业角度,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将在北京新机场建设的起点之上,更加高效地提升河北的产业结构。按照惯例,机场周边必然布局仓储、物流、保税、保税加工、展示这样的产业。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应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在产业种类上进一步去拓展,把这个区域打造成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的京津冀合作平台。  新机场周边有许多农业用地,要开发建设绕不开的是农村集体土地流转问题,应该进行政策的创新和探索。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文 /制图
(责任编辑:HN054)
01/25 21:5701/25 15:3301/25 15:3001/25 02:1901/24 18:5601/24 18:0501/24 17:3001/23 18:01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应对新常态,很重要的就是区域经济增加来创新发展,区域之间相互竞争也很激烈,我前些年专门去了东北,看了看东北现象,我是1997年调到国家经贸委赶上三年改革脱困,我曾经十个月去了四次东三省,主要大型企业都走遍了,最近东北到底怎么样我去看了。东北经济下行压力更大,区长有句话说我们常州经济已经发展不错了,江苏经济发展不错了,大家不知朝哪儿投,对经济前景信心不够,这个确实是要认真慎重思考的问题,关键的问题,怎么把各方面的企业家,把地方经济的创新积极性调动起来。我觉得这个至关重要,解决问题最终既要靠政府的引导,环境创造,还在于我们大家聪明才智的发挥。
应对新常态,很重要的就是区域经济增加来创新发展,区域之间相互竞争也很激烈,我前些年专门去了东北,看了看东北现象,我是1997年调到国家经贸委赶上三年改革脱困,我曾经十个月去了四次东三省,主要大型企业都走遍了,最近东北到底怎么样我去看了。东北经济下行压力更大,区长有句话说我们常州经济已经发展不错了,江苏经济发展不错了,大家不知朝哪儿投,对经济前景信心不够,这个确实是要认真慎重思考的问题,关键的问题,怎么把各方面的企业家,把地方经济的创新积极性调动起来。我觉得这个至关重要,解决问题最终既要靠政府的引导,环境创造,还在于我们大家聪明才智的发挥。请有识之士共同指教,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性究竟有多大?【张家口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66,581贴子:
请有识之士共同指教,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性究竟有多大?收藏
个人认为旅游对经济的带动性很有限,而且我觉得张家口的旅游业寿命不会很长,因为客源有限就是北京人而已。真要发展经济,惠及全民,还是得发展工业,你得有实业,有产出,才能获取价值!举个例子,张家口一个宣钢,一个煤机厂就能养活多少人,可能不是一般人想象到的,不止是厂里的员工,还有很多外围依附两个厂的大有人在!
「住哪里都上携程」低价,狂减,服务好,,携程订房超划算!携程-便捷的在线酒店预订网站!7*24小时免费预订!
在张家口都不怎么样
张家口有什么旅游项目?
前一段时间沃尔沃落户的时候还有人讨论会不会污染我们的青山绿水。我是希望可以发展旅游业 而不是工业
张家口的名气响了来旅游的就不只是北京人了
而且就目前情况我们也没法发展大型工业 国家不批 小型污染的也不行 劳动密集型的?富士康落户河南了。阿里巴巴落户张家口还是个好消息 ……
东北是旧中国到解放前若干年中国最大的工业基地,直到现在依然有很多工业上的中国之最在东北,但是东北还是穷。所以工业、旅游、商业都不足使一个地区富,能使一个地区富的是人的观念,是领先一步的思路,是没缝也要钻的找机遇抓机遇。我最受不了怕影响张家口环境之类的话,人全饿死了,环境自然就好了,可是有意义吗?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究竟有多大
中国经济报告【
消费、投资和出口三大需求对我国国内生产的拉动能力差异很大,1元消费和投资、一般贸易出口、加工贸易出口分别拉动大约0.9、0.7和0.3元的国内增加值。从“消费、投资和出口拉动的国内增加值”角度测算,;2008年我国GDP年平均增长10.1%,其中消费、投资和出口拉动的国内增加值分别贡献了3.4、4.3和2.4个百分点,2009年GDP增长8.7%,出口拉动的国内增加值贡献了2.8个百分点。外需对我国经济增长起了重要贡献,但是内需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根本源泉,我国经济发展的模式历来都是以内需为主的。
对外贸易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取得了GDP年均增长9.8%的发展奇迹,2009年中国出口规模达到12016.7亿,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衡量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宏观经济的一个基本问题,对于正确认识内外需关系和我国经济发展模式,正确判断宏观经济形势,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常用分析方法所存在的问题
当前国内经常采用国民经济核算公式或三大需求公式来分析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但是这两种方法存在着明显的低估或高估现象。
(一)从国民经济核算角度低估了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现在最经常采用的方法是从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的角度,根据公式:
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1)
从这个角度分析,一般认为消费和投资①构成了GDP的主要成分和泉,而净出口比重不足1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很低。
从支出法GDP核算的角度衡量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明显的低估现象,主要是因为把用于消费和投资的进口全部从出口中进行了扣除。在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公式中,计算净出口时把进口从出口中扣除只是为了统计核算上的方便,而并不具有实际的经济意义。进口的国外商品既可能用于出口,也可能用于国内消费和投资,因此把用于消费和投资的进口部分一并从出口中扣除,实际上低估了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同时也高估了消费和投资的贡献。
(二)从三大需求角度高估了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另一种经常采用的方法是从三大需求(三驾马车)的角度,根据公式:
总需求=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出口
⋯⋯⋯⋯(2)
其中前两部分构成了内需,后一部分构成了外需。
从这个角度分析,一般认为三大需求近年来基本三分天下,鼎足而立,;2008年间消费、投资和出口占总需求的比重分别为43%、32%和25%,对总需求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29%、32%和39%。
从三大需求的角度衡量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明显的高估现象,主要是因为三大需求对国内供给的拉动能力是不一样的。与“总需求=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出口”公式相对应的是:“总供给=国内生产+进口”,根据国民经济核算恒等式“总需求=总供给”,“国内生产供给(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需求-进口”,三大需求拉动的总供给既可能来自国内生产也可能来自进口,值得注意的是,单位消费和投资需求拉动的国内生产往往比单位出口拉动的国内生产比例高,尤其是出口中的加工贸易出口对国内供给的拉动能力远远小于消费和投资。近年来我国加工贸易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在50%左右,加工贸易出口在我国只是简单“过一下手”,根据国内外学者的测算,加工贸易出口拉动的国内供给不及一般贸易出口的一半,比消费和投资更是小很多(详见表1)。因此,从三大需求角度分析,实际上高估了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同时也低估了消费和投资的贡献。
二、从“消费、投资和出口拉动的国内增加值”角度科学衡量出口贡献
既然经济增长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为衡量基准,因此评价消费、投资和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应以其拉动的GDP来衡量。GDP衡量的是属地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增加值之和。由于进口的存在,三大需求既拉动了国内增加值,也拉动了国外增加值,同时三大需求对国内增加值的拉动能力也存在差异,而只有三大需求拉动的国内增加值才算是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因此要计算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需要从出口中剔除出口拉动的国外增加值份额,当前国内外主流方法是采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②。
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把生产投入区分为国内生产和进口,再把进口和出口分解:进口=用于消费的进口+用于资本形成的进口+用于出口的进口,出口=加工贸易出口+非加工贸易出口。
至此,我们就可以把仅具有统计核算意义的国民经济核算公式(1)改造成具有实际经济意义的公式:
国内增加值=(最终消费-用于消费的进口)+(资本形成-用于资本形成的进口)+(加工贸易出口-用于加工出口的进口)+(非加工出口-用于非加工出口的进口)=消费拉动的国内增加值+投资拉动的国内增加值+加工出口拉动的国内增加值+非加工出口拉动的国内增加值
⋯⋯⋯⋯(3)
三、计算结果
根据计算,消费、投资和出口三大需求对我国国内生产的拉动能力差异很大,1元消费、投资、一般贸易出口和加工贸易出口分别拉动大约0.9、0.9、0.7和0.3元的国内增加值。
;2009年年平均出口拉动的国内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4.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7.5%,测算结果介于根据净出口和出口计算的结果之间(详见表2)。根据消费、投资和出口拉动的国内增加值来测算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具有实际的经济意义,计算结果科学客观。
分析三大需求拉动的GDP可知:
1.从占国内增加值(GDP)的比重来看,;2008年消费、投资和出口拉动的国内增加值比重平均分别为49%、36.2%和14.8%,其中;2007年出口拉动的国内增加值持续快速上升,从11.6%上升到18.7%(详见表3)。
2.从增速来看,;2008年消费、投资和出口拉动的国内增加值增速平均分别为7%、12%和17.5%,其中;2006年连续5年出口拉动的国内增加值保持20%以上的增长,是GDP增长的2倍,这在中国外贸发展历史上是没有的。
3.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看,;2008年GDP平均增长10.1%,其中消费、投资和出口拉动的国内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分别为34.5%、42.4%和23.1%,分别拉动3.4、4.3和2.4个百分点(详见表4)。
4.从对经济波动的影响来看,由于投资拉动的国内增加值比重高、波动大,往往是引发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由于出口拉动的国内增加值比重大幅上升,并且波动很大,使得出口与投资一起成为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
四、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1.内需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但是外需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在;2007年大幅上升,相应地内需尤其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2007年出现明显下滑。;2008年均内需拉动的国内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8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7%,内需历来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同时,;2007年外需拉动的国内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11%快速上升至19%,2008年又下滑至17%。相应地,;2007年消费拉动的国内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57%下滑至44%,2008年下滑趋势得到遏制。
外需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贡献,但是内需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根本源泉,我国经济发展的模式历来都是以内需为主导的,这是一个基本事实。因此,扩大内需、以内需为主不仅是当前的主要任务,而且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坚持的基本方向。
2.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外需大幅度下滑对我国经济冲击较大,为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需要启动内需来弥补外需留下的缺口,但是这个缺口有多大,如何使我国的刺激政策保持在适度区间,既不会出现1998年刺激力度不够的情况,也不会出现刺激力度过猛的情况,回答这一问题需要准确衡量出口下滑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
计算发现,我国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007年已经开始下滑,到2008年迅速转为-2.1%,2009年更恶化至-32.7%。外需拉动的经济增长由2007年的2.6个百分点迅速变为2009年的-2.8个百分点。这次外需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远远超过1998年危机的程度,2009年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能实现8.7%的增长,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起到了关键作用。
3.伴随着我国出口的快速增长,中国面临的国际贸易摩擦日渐增多,世贸组织的数据显示,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成员,2008年全球35%的反倾销、71%的反补贴涉及中国。2010年新年伊始,中美贸易摩擦再度成为两国争议的焦点。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顺差国,欧美发达国家认为中国大量的出口产品对其生产和就业造成了严重影响。
事实上,中国、墨西哥以及东南亚各国的出口结构与欧美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这一类国家加工贸易出口占总出口比重很高,因此不能忽视出口结构差异而简单使用出口总规模来衡量一国外贸对他国生产和就业的影响,否则必然造成过高估计我国出口产品对出口对象国的影响。我国出口产品中不仅带动了国内增加值,而且还带动了国外增加值,尤其是占半壁江山的加工贸易出口带动的国外增加值率达到70%以上。
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出口结构中所存在的上述差异,是由全球产业分工格局所决定的。这既说明了我国在全球产业分工链条中的地位还相对较低,同时也说明了发达国家仅仅强调出口规模而忽视出口结构差异必然夸大了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频道头条 Big News
ArpAdPro_Date_End -->
ArpAdPro_Date_End -->
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化带动经济发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