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论文要怎么写,关于环境污染与防治论文的可关于

最新公告:
本站所有期刊杂志信息均包含杂志社真实投稿电话,以及投稿邮箱,投稿请点击以上期刊栏目选择相应期刊直接联系杂志社。
有关大气污染的地理论文
  浅析影响大气污染的地理因素
  [摘要]大气污染对整个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并已成为影响人类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影响大气污染的地理因素出发,分别阐述了风、逆温、云雾和气压等几种因素和大气污染的关系,说明大气污染的发生和发展与地理因素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大气污染与特定的地理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经常感受到的风、雨、云、雾、气压以及特殊的逆温等等,都是地理因素。这里我们主要从风、逆温、云雾和气压等几个方面来说明地理因素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一、风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首先,风对大气污染起到冲淡稀释作用。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会感到风速时大时小,有阵性,并在主导风向的左右上下出现无规则的摆动,风的这种无规则的阵性和摆动,我们叫它大气湍流。湍流运动一产生,气体各部分就会得到充分的混合。这样进入大气的污染物,由于湍流混合的作用,使污染物逐渐分散稀释,可以说湍流运动对大气污染起到了冲淡稀释的作用。另外,在污染物较少的地方,如果风速增大,单位时间内从污染源排放出来的污染物就会被很快的拉长,这时混入的大气越多,污染物浓度越小。这样,风又能加速大气对污染物的自净作用,起到稀释作用,从而缓解一个地方的大气污染。
  其次,风因对大气污染起到输送作用,因而又扩大了大气污染的范围。大气中的污染物质经过湍流运动的混合,在风的作用下,就会随着大气做水平运动。风把污染物从它的源地输送到污染源的下风向。一般来说,在污染企业的下风向,经常会受到因风的输送作用而带来的严重污染,频繁出现的沙尘暴就是由于强劲的西北风的输送作用,把从西北沙漠地带带来的沙子输送到广大的华北地区,有时甚至影响到长江流域,成了我国春季最主要的灾害性天气。
  最后,还得介绍一种特殊的风DD城市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在不断加大,城市人口也在迅速增加,于是,又产生了另一种风,叫城市风。在现代生活中,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汽车等交通工具每天要消耗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因而导致城市的气温高于郊区,使城市犹如一个温暖的岛屿,人们称之为&城市热岛&。由于城市风的出现,城区工厂排出的污染物随上升气流而上升,笼罩在城市上空,并从高空流向郊区,到郊区后下沉。下沉气流又从近地面流向城市中心,并将郊区工厂排出的污染物带入城市,致使城市的空气污染更加严重。因此城市风使城市上空的污染物质减少了,但却扩大了污染的范围,同时,也造成了城市和郊区的相互污染。
  二、逆温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逆温的形成有其特殊的气象条件。在日落后的夜晚,地面温度降低,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也随之降低。原来的对流层大气的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的情况发生变化:在最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中,大气的温度随着高度升高反而增加,也就是说,气温产生逆转,在这个转折点处就形成一个温度逆转的层即逆温层。这时逆温层的上部不稳定,下部稳定,而烟囱的高度一般在这个逆温层以上,因而烟气向上扩散,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的污染。
  在日出前后,也出现一个与上述状况相反的一个逆温层。这时逆温层的上部稳定,下部不稳定,因而烟气向下扩散,往往造成严重的地面污染。当有逆温时,逆温层下的烟雾、悬浮杂质等,往往不容易穿过逆温层向上扩散,此时大气污染物就会因&无路可走&,只好向下蔓延。这是因为逆温层像一个大盖子一样笼罩着大地,阻止地面气流上升运动,使污染物停滞积累在地面上,加剧大气污染的程度。同时,逆温层出现时的风速一般都很小,大多是静风,也导致空气污染物难以稀释扩散,因此,逆温层越厚,则维持时间越长,空气污染也越严重。
  上述两种逆温中,后一种逆温在秋冬季最容易出现。冬天的早晨,人们会发现烟囱里冒出的烟柱,不是向高空扩展,而是向下扩散,正是逆温层起到的作用。另外,清晨七点左右,是上班的高峰期,此时各种交通工具纷纷上路,大气污染物质迅速增加,再加上逆温层的影响,地面污染相当严重。在国外发生多次的大气污染事件,都是在这种逆温的参与下形成的。
  三、云雾与气压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云雾是一年中常见的气象因素。雾是空气中水汽丰沛发生的凝结现象。在天空叫云,在地面为雾。不管是云是雾,其形成都是有一定的条件的。当大气中有充足的水汽,有足够多的凝结物,就可能形成各种不同的云和雾。云雾形成必备的条件之一,就是凝结核。凝结核其实就是空气中的固体杂质。这些固体杂质是由于垂直气流和湍流带到大气中的土壤、风化岩石等微粒,各种燃烧烟尘如森林失火、工业烟尘等固体污染物质,它们为云雾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因此在大的工业区出现雾的机会比一般地区要多一些。据统计,市区的大气污染物质中微粒状物质是郊区的3~7倍,云量比郊区多5%~10%,雾在夏季比郊区多30%,在冬季比郊区多100%。
  一个地区的大气环境往往是在一定的气压系统控制之下。低气压控制的天气,由于气流上升,风速较大,大气处于中性或不稳定状态,有利于大气污染的稀释扩散。在高压控制的天气下,因有大范围空气下沉运动,往往在几百米至一、二千米的高度上形成下沉逆温,将排出的烟气压制不能抬升,甚至自烟囱排出口逆吹向地面,由于高压控制伴随而来的小风速和稳定层结,十分不利于污染物的稀释扩散。如果所处的位置地形封闭,只要有足够的污染物排放,就会出现污染危害。伦敦烟雾事件的出现,就是因为有停滞的反气旋控制,有较强的下沉气流,形成下沉逆温,加上地面辐射冷却较强,近地面又生成辐射逆温,从而形成一个从下到上的强逆温层,逆温下的水汽接近饱和,有利于雾的生成,这种大雾与硫酸烟雾混成一体,当这种高压天气形势连续出现多天,污染物弥漫的时间越长时,产生的危害性就越大。
  综上所述,大气污染的发生是在风、逆温、气压以及云雾等地理条件的综合作用下产生的。由此看来,大气污染和地理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地理因素往往是难以控制的,因此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结合当地的气象条件实际,利用地理因素对大气污染的有利作用,避开其不利的影响,合理进行工业布局,从而达到控制大气污染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淑贞.气象学与气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3.
  [2]中国自然地理编写组.中国自然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4.
特别说明:本网站内容都来源于互联网,供浏览者学习、欣赏,使用原则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使用者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此外,使用者如对本网站内容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力人的许可。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我们的服务
杂志申请收录邮箱:; 投诉建议邮箱:
国家信息产业备案号码: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81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联系邮箱:
优先推荐期刊
电话:010-您的位置: >
中国环境问题论文
中国环境问题论文
一、中国环境现状
1、问题严峻
& & & 2007年,全国SO2排放量为2858万吨,仍处于较高水平,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尾气造成大城市的NOx、CO、臭氧浓度超标,有发生光化学烟雾的趋势;颗粒物污染极为突出,大多数城市普遍存在总悬浮微粒(TSP)超标现象。在我国部分城市,由于挥发性有毒有机物(VOCs)污染导致的癌症与呼吸系统疾病明显增加,对人体构成严重威胁。
2、与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仍未解决
& & & 七大水系、大中型湖泊及近岸海域水污染亟待控制。2007年七大水系中只有12.5%的河段达到或优于地面水环境质量Ⅲ级标准;131个主要湖泊中的绝大多数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一半以上达到富营氧化程度。
3、管理和控制亟待加强
& & & 2007年,我国危险废物产生量1015万吨,其中近200万吨危险废物直接向环境排放,危险废物累计堆存量估计已达6.5亿吨。由此引发的事故成倍增长,已构成突出的环境和问题。
4、有毒有害化学品污染已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明显威胁
& & & 以半挥发性、挥发性有机物、类激素、多环芳烃等为代表的微量难降解有毒化学品引起水体和土壤污染,通过污染土壤生产的农副产品进入食物链。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进入大气,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已经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5、城市与工业污染严重
& & & 生活垃圾和工业固体废物的随意倾倒或不安全堆埋,产生的渗滤液和严重地污染了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环境。
6、环境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 & &因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渍化、酸化等引起的土地退化进一步加剧;水生态平衡失调,河流断流、湖泊萎缩、湿地破坏加剧,水患灾害频繁;生态系统、生物资源与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破坏的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
二、中国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我国人口众多,环境的资源压力大。
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一定地理环境和生产力水平的条件下,人口增长应有一个适当比例,人口问题与环境问题是当代中国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庞大的人口数量及快的增长,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可以这样说,我国的人口问题是短时期内很难扭转的最大社会问题之一,这是用不着忌讳的。人口问题导致了我国资源的绝对短缺,因而往往出现了对资源的无节制开发的现象,这种现象伴随着惊人的浪费,给我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2、公众意识普遍较差。
所谓环保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环境状况和了解环保规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基本价值观念而发生的参与的自觉性,它最终体现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上。目前我们国家的大多数人对于环境问题的客观状况缺乏一个清醒的认识,据调查,国民对于环境状况的判断大多是态度中庸,无敏感性,对许多根本性的环境问题缺少了解,甚至是根本不了解,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社会公众不愿意主动地去获取环境。2000年&世界&前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部联合进行的对全国公众环境意识的调查报告得出的结果是,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知识水平还都处理较低的水平,环境道德较弱,我国公众环境意识中具有很强的依赖政府型的特征,政府对于强化公众环境意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从这些大量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国民的环保意识是有多么的差。一国的国民的环保意识如此的差,可以想象这个国家的环境问题又是怎样的一个状况了。&
3、环境问题与贫困等其它的社会问题交叉在一起,又有形成恶性循环的趋势。
环境问题在当今世界各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们可以归纳出这样一点,富国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与污染物相关的环境污染,而穷国环境问题主要是与自然资源相关的环境破坏,前者比较容易得到防治和恢复,而后者的防治和恢复则要困难的多。我国的环境问题也有类似情况,在平原、沿海及大城市等经济发达的地区,环境问题主要以以环境污染为主,如今经过不断地治理正在不断有所缓解;而西部相对贫困地区,环境破坏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十分严重,且日益呈现出环境问题与贫困同步深化,形成恶性循环的趋势。&
三、中国环境问题如何解决
1.正确认识我国资源问题。&
& & 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这是我国的又一基本国情,具体说,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从这方面看,中国无疑是&地大物博&,这是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也是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然而,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致使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又是我国自然资源的劣势。&总量大&与&人均占有量少&形成强烈反差,加之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平衡,气候、地理条件的限制,以及多年来一切利用不尽合理、,造成资源的巨大损失和浪费,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长期面临严峻的资源紧缺形势。
& & 所以,如何开发利用和有效地保护资源,已成为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2.要重视环境问题,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的环境形势依然 相当严峻,不容乐观。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表现在: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迅速扩展;草原退化加剧;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地下水位下降;严重;固体存放量过大,垃圾包围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
& & 造成环境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来自人口的压力,构成了对中国生态环境最大的威胁,加之中国的工业化起步晚、起点低,而且面临快速发展的形势容易使人们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注重经济而忽视生态,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
& & 根据上述我国环境的状况,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环境污染与破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刻不容缓。也就是说,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把控制人口增长、节约资源、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之中,实现经济社会长期持续的发展。 您现在的位置:&&>>&&>>&
  摘要:海洋矿物油污染事故的危害评估和责任追究,要求实时、在线的水中油类含量检测、监测数据依据.在总结各种水中油检测技术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Mie散射原理的油污染快速检测方法.采用激光粒度仪测定了柴油、原油的油滴粒径分布;利用分布散射光...
  摘要:提出一种非线性激光荧光光谱实时识别方法,首先利用离散曲波变换对预处理的荧光谱进行分解,得到不同角度和尺度的变换系数,并利用三层分解中的低频系数形成特征向量;然后构建重油、柴油、原油等船舶常见油种的支持向量机进行训练;最后利用训练好...
  摘要:提供了一种基于紫外可见光谱的水质检测系统,各水样吸光度与COD线性拟合R2均大于0.99,单次测量在1 s内.同时提出了光谱直接对比和归一化分析方法以及对应的指标参数.通过对大量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准溶液和实际水样的实验验证,采用这...
  Abstract:The effect of pre-melting refining slag containing different contents of Ce2O3 on the absorption and modifica...
  摘要:研究从赞比亚谦比希铜冶炼厂转炉渣中回收钴的还原熔炼过程.实验考察还原剂用量、熔炼温度、保温时间及渣型改善剂CaO和TiO2的添加对还原熔炼金属回收率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分析对所得贫化渣和含钴合金进行表征.结...
  摘要:为了分析含钒钛转炉渣氧压酸浸过程的热力学特点,根据高温水溶液中计算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和活度系数的经验公式,通过计算得到了氧分压0.5 MPa、对应离子的质量浓度0.1 mol/kg、温度60~200℃条件下V-Ti-H2O系的电...
  Abstract:Viciafaba L.seedlings were hydroponically cultivated in 0-12 mg/L of extraneous lanthanum (La) for 15 d to in...
  摘要:利用荧光检测技术对某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反渗透(RO)膜深度处理时的进水、出水、浓缩液、酸洗液以及酸洗后碱洗液中水溶性有机物(DOM)的组成变化进行了研究.同步荧光光谱显示,预处理后的渗滤液膜进水在波长280,340,370 nm出现...
  摘要:重金属是危害森林生态健康主要污染物之一.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与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首次比较了亚热带人工林和自然林土壤中13种重金属元素(Fe,Al,Ti,Cr,Cu,Mn,V,Zn,Ni,Co,Pb,Se,Cd)的含量...
  摘要:应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及多种紫外参数等光谱学手段对太湖水体溶解有机质(DOM)进行分析测定,探讨太湖典型湖区水体中DOM的来源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湖区水体DOM组成特性呈现出一定的区域特征,位于入湖河流的T1点和T2点所代...
  摘要:提出采用密闭微波消解结合顺序注射冷蒸汽原子荧光光谱法快速测定沉积物中痕量汞的新方法.利用10% HCl-50% HNO3-40% H2O和30% HCl-20% HNO3-50% H2O两种消解体系在140℃条件下消解5min,沉...
  摘要:选取38份实验室自制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与丙烯酰胺的共聚物(PDA)为样品,用紫外光谱法对PDA中残留丙烯酰胺(AM)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近红外光谱扫描,在图谱中选取七个波段,将每个波段的特征峰作为自变量,吸收峰作为因变量,采用偏...
  摘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与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研究了14种重金属(Fe,Al,Ti,Cu,Cr,Mn,V,Zn,Ni,Co,Pb,Se,Cd,As)沿山地森林海拔梯度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海拔梯度对14种重金属中的6种重金属...
  摘要:TiO2多相光催化能利用太阳能有效降解多种对环境有害的污染物,使有害物质矿化为CO2、H2O及其它无机小分子物质.本文综述了TiO2光催化的机理,提高光催化能力的途径,多种具有代表性污染物的光催化降解处理方法,以及目前尚存在的一些...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波长光谱法快速测定低污染水样的化学需氧量(COD)的方法.结果表明:对低COD样品采用440和560 nm双波长的测定方法可有效地提高可靠性和检测灵敏性.该法的灵敏度(即定量检测下限)为8.6 mg?L-1;在低C...
  摘要:对三维荧光光谱法测定水中氯苯(简称CB)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CB的三维荧光谱图只有一个荧光峰,该峰位于激发波长(λex)210~240 nm、发射波长(λem)330~370 nm范围内.当CB溶液浓度为0.002~0.05 m...
  摘要:环境卫星(HJ-1A/B)的CCD图像数据在内陆水环境遥感监测中具有很大的潜力,但它的大气校正的精度是影响其定量化应用的重要因素.文章以上海淀山湖地区HJ-1A卫星搭载的CCD1多光谱数据为应用实例,首先实现了瑞利散射的精确计算,...
  摘要:提出了快速直接对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物进行荧光检测的方法――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技术,以多环芳烃蒽为研究对象,实验验证了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技术快速检测土壤中蒽污染物的可行性.采用AvaSpec-2048TEC型热电制冷式光纤光谱仪对土壤中...
  摘要:土壤可溶性有机质(DOM)是土壤有机质研究中最有意义的量化指标,交替冻融作用能够影响土壤DOM的荧光特征.文章利用三维荧光分析交替冻融对黑土DOM光谱特征的影响,并基于光谱特征的改变,评价交替冻融对黑土活性腐殖质和腐殖程度的影响....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的发展,霾已经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形式.从霾的物理性质出发,利用米理论和RT3计算了霾的光学性质和反射特性,表明环境一号(HJ-1)卫星CCD相机的第一和第二波段最适宜霾的反演.然后,利用深蓝算法,基于MODIS地表反射...
  摘要:石化废水是我国的主要工业废水之一,水量大、污染重.废水含有大量荧光物质,它的荧光光谱可以展现有机物组成,就像指纹一样与水样一一对应,被称为水质荧光指纹,简称水纹.论文通过对我国某大型石化企业的废水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的研究,揭示出石...
  摘要:应用红外光谱法,研究了不同pH值和Cu2+浓度条件下,合成赤铁矿和三羟铝石吸附Cu2+后表面羟基结构及其特征吸收峰的变化.结果表明:(1)随Cu2+浓度增加,赤铁矿表面H-O-H和OH的变形振动参与了吸附反应,Cu2+强烈地缔结在...
  摘要:为探讨硫酸盐还原菌胞外多聚物(EPS)吸附Cu2+的特性,采用热力学平衡实验研究了EPS对Cu2+的吸附行为,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带能谱仪的扫描电镜(SEM-EDS)分析EPS吸附Cu2+前后官能团以及元素组成的变化来研究...
  摘要:陆地气溶胶一般由粗粒子和细粒子气溶胶组成,二者的光学特性并不相似,如何利用卫星观测数据获取粗粒子和细粒子气溶胶是反演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基于AERONET/PHOTONS北京站地面观测数据,本文分析得到了北京地区的气溶胶模式(包括...
  摘要:以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结合平行因子分析算法研究了石油类污染物识别与浓度测量方法,重点分析了两种以上成品油共存时对测量的影响.以0#柴油、97#汽油与煤油的CCl4溶液为测量样本,通过两种或三种油不同配比的混合溶液来模拟多种石油类污染物...
  摘要:根.各处理碱性位点数总体小于酸性位点数,且在根、茎、叶三部位的分布差异不大.Mn和Si处理能促使风眼莲秸秆含更多的木质索、果胶、木聚糖(半纤维素)等非晶型物质,这些物质含馈的提高会导致相应的生物质材料具有更多的-0H,-COOH等...
  摘要:基于扫描长程差分吸收光谱(DOAS)系统于日~9月4日期间对北京市郊区进行了大气污染物HONO和NO2等垂直廓线的连续监测,详细探讨了HONO,NO2和HONO/NO2比值的垂直分布特征,重点研究了HONO的形成...
  摘要:采用Kmeans聚类与多光谱阈值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云检测.在地物光谱分析的基础上,应用Kmeans聚类算法对聚类特征数据初始分为两类,第一类为云、烟雾和雪,而植被、水体和陆地等其他下垫面为第二类;然后应用光谱阈值判断排除烟雾和雪等的...
  摘要:采用红外(FTIR)、X射线衍射(XRD),确定了聚磷硫酸铁(PPFS)的结构组成,PPFS是一种高电荷的多羟基多核络合物,电镜扫描(SEM)表征分析,PPFS具有簇状类珊瑚礁立体网状的形貌结构;混凝烧杯试验说明,PPFS在絮凝时...
  摘要:积雪中的污染物含量可以用来反映区域和全球范围内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但是迄今为止,对大范围或人类活动难以到达的地区进行积雪污染物含量时空监测的研究尚不多见.文章通过模拟大气沉降实验,应用光谱学技术分析了不同污染物含量对积雪反射光谱...
  摘要:采用荧光光谱技术检测分析了苯乙酮在电芬顿处理过程中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变化规律,研究了苯乙酮的三维荧光特征及其指纹特征,对苯乙酮去除率和荧光峰强度变化进行线性拟合研究.结果表明,苯乙酮具有两个荧光峰,分别在λEx/Em=270/30...
  摘要:针对废水处理过程中厌氧反应器过程中产生的荧光类物质荧光特性和废水处理过程之间的关系,采用荧光光谱技术构建一个在线测量废水处理过程中厌氧反应状态的荧光检测平台,并为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参数控制提供有效的、可信的和稳定的技术依据,在一定程...
  摘要:基于三维荧光光谱的水质荧光指纹法已经逐渐显示出作为水体有机物的新型表征方法的价值.本文研究了北京的城市水体的三维荧光指纹.结果表明,北京城市水体的荧光指纹可以分为3种类型:Ⅰ型有2个荧光峰,其中心分别位于λex/λem=275~2...
  摘要:湿地植物在生态水分、物质能量循环中起到重要作用,能够综合反映湿地的生境特征.分别选取典型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湿生植物和中生植物,采用导数法和包络线去除法,分析不同水分环境梯度下植物的光谱特征和变化趋势.挺水植物、湿生植物...
  摘要:在湖泊生态系统中,CDOM(colored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是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也是碳循环过程的主要物质组成.作者在日-28日太湖水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与探讨了从Land...
  摘要:通过实地定点土壤取样和光谱测量,研究了实测光谱反射率与土壤PH值之间的关系.分别采用反射率Reflectance、一阶导数FDR、倒数之对数log(1/R)和波段深度BD四种光谱指标建立对PH值的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并且利用验证...
  摘要:利用扫描长程DOAS(差分吸收光谱技术)系统结合气象高塔于日至8月13日开展了测量大气污染物廓线的外场,实验,对北京市大气中的SO2,NO2,O3,HCHO,HONO五种痕量气体进行实时监测,获得了 HCHO等污...
  摘要:联合使用气质联用色谱(GC-MS)、傅咀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FTIR)及三维荧光光谱(EEM)等三种分析检测仪器对ABS树脂生产废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进行全面的定性分析.检测结果表明气质联用色谱能够定性分析出该废水中苯乙酮、苯...
  摘要:选取中国不同产地的17种原油,考察了原油环己烷溶液3个浓度(5,500和5 000 mg?L-1)的同步荧光光游(SFS)特征,测定了其中4种原油自然风化1,3,5,10,15和35 d的三个浓度油溶液的SFS,并利用原油的SFS...
  摘要:为了筛选生活垃圾堆肥过程中最佳的复合菌剂接种方式,试验对堆肥起始接种、高温期接种、高温后接种、后腐熟接种和不接种菌剂五种不同接种方式下的生活垃圾堆肥过程中水溶性有机物(DOM)进行光谱分析,考察了生活垃圾堆肥中 DOM 组成随堆肥...
  摘要:针对日益严重的天然气管道泄漏问题,研制了一台基于吸收光谱技术的实用化机载天然气管道泄漏监测红外激光雷达.介绍了该仪器的工作原理,论述了该仪器的系统构成、设计方法,探讨了高精度激光稳频,实时定标系统等关键技术.地面试验和机载试验数据...
  摘要:研究了矿化剂对制备铝酸钙粉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研究中以铝矾土和石灰石为原料,加入一定量的矿化剂,混合均匀,经高温煅烧制得铝酸钙粉.借助于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差热-热重分析等手段对不同原料的铝酸钙粉的结构、组成及性能进行了表征...
  摘要:受高浓度悬浮物的影响,浑浊Ⅱ类水体叶绿素a浓度高精度定量反演一直是研究难点之一.利用2004年到2010年太湖4次实测光谱数据和水质参数,分别建立了两波段、三波段、改进三波段及四波段的叶绿素a估算模型;选择最优模型,利用巢湖200...
  摘要:采用光谱分析技术,对4个不同填埋年限垃圾提取出的水溶性有机物(DOM)进行了研究,探讨DOM的荧光和紫外光谱变化特征在填埋场稳定度表征中应用的可能性.荧光光谱显示:填埋0年垃圾DOM以类蛋白物质为主,而填埋1,5,10年垃圾DOM...
  摘要:我国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保护的形势严峻,加强半干旱地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没势在必行.文章在内蒙古武川县选取当地常见的4种不同植被生态体系:灌木地、乔木地、苜蓿地、人工混播牧草地.采用样方法采样,进行化学分析,测定不同生态体系...
  摘要:以低成本稻壳灰作为吸附剂,使用FTIR,SEM,XPS,XRD,XRF等分析手段,研究稻壳灰对Cr(Ⅵ)的去除机制.FTIR研究表明酰胺Ⅱ带,Si-O-Si,O-Si-O等在Cr(Ⅵ)去除过程中有一定贡献.由SEM图片清晰可见:吸...
  摘要:大气是影响遥感定量分析与应用的重要因素.该文利用暗像元大气校正算法,在IDL平台下,从Hyperion传感器的可见光-近红外波段逐通道提取大气光学厚度信息,并利用该数据实现对Hyperion数据大气校正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大气光...
  摘要:采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分析研究了两种基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在深度处理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过程中溶解有机物(DOM)组成特征.结果表明,两种潜流人工湿地对尾水中CODcr和DOC的去除率平均分别达到61.6%和70.1%.相比...
  摘要: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不同堆肥时期样品中水溶性有机物(DOM)的特征吸收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堆肥进行时样品DOM中的非腐殖质物质不断转化为腐殖质类物质,并且腐殖质物质的芳构化及分子量增加,腐殖化程度加大,同时苯环结构上的...
  摘要:利用同步荧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分析了717树脂处理卫生填埋场渗滤液过程中有机质的组成变化.同步荧光光谱显示,在开始10 min内,波长较长的特征荧光峰强度急剧下降,波长较短的荧光峰升高,其后变化不大.三维荧光光谱扫描发现,渗滤...
  摘要:水体中的大多数有机污染物在紫外区域有较强的吸收,因此可利用紫外吸光度检测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浓度.在检测过程中,通过平滑、导数、标准正态变量变换等光谱预处理后,采用主元回归、偏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等方法建立回归模型,并由该模型依据待...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统计量的差分吸收光谱SO2浓度反算方法,利用差分吸收度标准差的大小表征SO2浓度的高低.使用主元素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PCA)方法对差分吸收光谱进行处理,将处理结果、信号相...
  摘要:用分光光度计法确定查干湖复杂光学特性水体悬浮颗粒物的光谱特性与吸光幅度,在室内可控实验中利用定量滤膜技术对日和10月12日两期水体采集样品处理获得了以藻类色素颗粒和非色素颗粒(无机沉积物,有机碎屑)两种光活性颗粒...
  摘要:将赤潮藻生长过程中产生的荧光溶解有机物(fluorescent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FDOM)的三维荧光光谱与主成分分析相结合,尝试建立了我国沿海10种常见赤潮藻的识别测定技术.用主成分分析提取三维荧...
  摘要:地表参数的遥感反演误差的大小由遥感数据误差和反演模型误差共同构成,数据误差不是简单地加减到反演误差中,而是经过反演模型改造后融入到反演误差中.因此,在地表参数定量反演过程中,用回归系数最大或均方根误差最佳代价函数来描述地表参数与遥...
  摘要:研究了以Fe-Ni-Mn/Al2O3为催化剂(FA催化剂).用微波促进非均相类Fenton反应催化氧化脱色降解有机染料直接桃红12B及相关机理.内容包括直接桃红12B溶液的浓度-吸光度工作曲线,初始pH值、H2O2用量、FA催化剂...
  摘要:采用荧光分析技术和数学分析方法,对不同阶段鸡粪堆肥样品提取出的水溶性有机物进行了特征荧光参数定量化表征.结果显示:随着堆肥的进行,类腐殖质荧光峰与类蛋白荧光峰荧光强度的比值I330/I280、465 nm激发波长下发射光谱中470...
  摘要:荧光光谱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强、测量快速便捷,而三维荧光光谱更有信息丰富的优点.荧光光谱与水样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就像水样指纹一样,被称为水质荧光指纹.该文采用三维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北京两个相邻景观湖四季的水质变化.两湖湖水均具有明显...
  摘要:研究了中红外漫反射光谱快速预测土壤蘑金属元素含量的可行性.以在南京江宁区和八卦洲采集的共161个土壤样品为例,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法对土壤中Ni,Cr,Cu,As,Zn,Pb,Hg和Cd等8种重金属元素数据进行了预测.通...
  摘要:以37份实验室自制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与丙烯酰胺的共聚物(PDA)为样品,用沉淀滴定法对PDA阳离子度进行测定,并进行近红外光谱扫描,分别采用特征峰和全波谱段作为输入层神经元,采用RBF神经网络的数学转换方法建立近红外反射光谱(N...
  摘要:利用气相色谱(GC)、气相色谱-质潜(GC-M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六氟丙烷洁净气体灭火剂在管式反应器中500~750℃时的热分解性能.经测试发现热分解气体中含有氟化氢,GC-MS分析发现含有五氟丙烯,说明六氟...
  摘要:提出一种基于火点与背景的类间方差和烟雾掩膜的红外光谱火点检测算法.该算法的潜在火点判定阈值设为305K,再利用MODIS热红外光谱通道亮温数据的类间方差值将森林火灾火点从背景中区分出来,并对低温闷烧火点采用烟雾掩膜进行识别.应用该...
  摘要:采用光谱信息融合理论,研制了一种新型便携式多参数水质分析仪,自行设计了仪器的分析方法、硬件结构、内部工作原理及软件功能.可作为一种无须化学试剂、体积小、快速、易于野外现场作业的绿色水质检测工具.通过对少量水质样品的光谱测量分析,快...
  摘要:采用Boehm滴定法量化了低温焚烧稻壳灰表面官能团,考察了溶液初始pH值和温度对吸附效能的影响,借助动力学方程和吸附等温线,研究了稻壳灰对Cr(Ⅵ)的吸附性能,利用红外图谱、扫描电镜表征了稻壳灰的表面形貌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p...
  摘要:采用经硅烷偶联剂KH-560表面改性的纳米银粉作为填料,环氧树脂为基体在180℃固化得到银导电胶.借助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测试手段,对改性后纳米银粉和导电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银...
  摘要:最近,柴油车的排气污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分别介绍柴油车尾气净化技术,即排气后NO_x处理技术和排气后PM(微粒)处理技术,以及近来新近开发的能够同时处理NO_x和PM的技术及其最新研究进展,并对以上研究方向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
  摘要:金属元素,特别是重金属元素是造纸污泥资源化利用需要考虑的因素.采用ICP-AES法测定安徽山鹰纸业2种造纸污泥,福建青山纸业1种造纸污泥,福建中竹纸业1种造纸污泥的17种金属元素.结果显示,4种造纸污泥都含有不同量的金属元素,其中...
  摘要:自然水体不同组分光谱之间存在复杂的耦合作用机制,由此导致水体光学特性的高度复杂性,给水质参数遥感反演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目前对此缺乏系统性认识.基于水体光学Monte Carlo高光谱模拟,研究了典型可遥感水质参数叶绿素a(Ch...
共 540 篇论文摘要&&首页 | 上一页 | 1
| &68篇论文摘要/页&&转到第页
http://www.unjs.com
| 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雾霾环境污染论文3000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