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将地区的学习方法迁移应用

小学生课内外阅读指导
——运用学习迁移理论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性
价格:¥12.00 &&
课外阅读与学习迁移
课外阅读的概念和意义
学习迁移的内涵
运用学习迁移理论促进课外阅读的实效性
教师对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运用学习迁移理论促进课内外阅读的实践案例
价格:¥12.00
请输入您的评论内容,评论内容将由主编筛选后显示,对所有人可见。
分享本书到朋友圈
名称:小学生课内外阅读指导
价格:¥12.00如何利用迁移促进学生的学习
如何利用迁移促进学生的学习
09-02-08 &匿名提问
定势也叫心向,是指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影响或决定着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也就是说人的心理活动的倾向性是由预先的准备状态即定势所决定的。从另一个角度讲,也可以说思维定势是思维的惯性,或思维的惰性。 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积极促进作用称为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称为负迁移。仔细分析一下,“定势”包含的心理学因素多一些,多表现在思维活动中;而“迁移”包含的教育学因素多一些,多表现在学习活动中。“定势”和“迁移”虽然是两个概念,但在实际生活中却不是截然分开的,他们是相互影响的。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曾经讲过一个关于自己的故事∶阿西莫夫从小就聪明,年轻时多次参加“智商测试”,得分总在160左右,属于“天赋极高者”之列,他一直为此而洋洋得意。有一次,他遇到一位汽车修理工,是他的老熟人。修理工对阿西莫夫说:“嗨,博士!我来考考你的智力,出一道思考题,看你能不能回答正确。” 阿西莫夫点头同意。修理工便开始说思考题:“有一位既聋又哑的人,想买几根钉子,来到五金商店,对售货员做了这样一个手势:左手两个指头立在柜台上,右手所致拳头做出敲击状的样子。售货员见状,先给他拿来一把锤子;聋哑人摇摇头,指了指立着的那两根指头。于是售货员就明白了,聋哑人想买的是钉子。聋哑人买好钉子,刚走出商店,接着进来一位盲人。这位盲人想买一把剪刀,请问:盲人将会怎样做?” 阿西莫夫顺口答道:“盲人肯定会这样。”说着,伸出食指和中指,做出剪刀的形状。 汽车修理工一听笑了:“哈哈,你答错了吧!盲人想买剪刀,只需要开口说‘我买剪刀’就行了,他干吗要做手势呀?” 智商160的阿西莫夫,这时不得不承认自己确实是个“笨蛋”。而那位汽车修理工人却得理不饶人,用教训的口吻说:“在考你之前,我就料定你肯定会答错,因为,你所受的教育太多了,不可能很聪明。” 实际上,修理工是利用定势误导了阿西莫夫,以至于阿西莫夫把前面的答案即聋哑人的做法迁移到后面盲人身上来。当然,定势也有积极的一面。比如,乒乓运动员在经过反复训练后,一些连贯的击球动作并不需要进行思考,而成为一种自觉意识或下意识的动作。学生在掌握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后,会进行乘除法验算。这些都是定势的积极作用。但在教学中,定势的消极影响是非常多的。小学数学低年级的“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和“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应用题,在教学中比较容易出现的错误就是因为学生思维定势引起的。例如,“红花有8朵,黄花比红花多3朵,黄花有几朵?”在这道题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数量关系的分析,而忽略了题中谁与谁比这一关系的交代。这样,学生在思维上就形成了一个错误的定势,“多”就加。遇到变式题“红花有8朵,比黄花多3朵,黄花有几朵?”也用加法来完成。以至于出现在学习中学生见“多”就加,见“少”就减的现象。这一问题教师如果不加注意,会使学生一直持续影响到小学高段分数应用题的学习。如何防止和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呢? 一、概念要清晰,教学要严谨。小学数学教材是遵循儿童学习的认识规律,依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来编排的。一些概念和算理的教学最初的表述并不是完整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严谨性。如在分数的认识教学中,二年级是这样表述的:象1/2,1/3,1/4……这样的数,叫做分数。这只不过是从形式上认识了分数,而没有从分数的意义上去认识分数。如果教师教师在这里过度强调形式上的概念,到五年级学生再学分数的意义时,新的准确概念就会弱化,因为儿童的认识规律是先入为主的,这就会造成学生在后来讨论分数问题,把0/2也作为分数。此外,跟成年人一样,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也在不断地总结知识经验,但由于其思维仍带有具体性、片断性等特点,因此这些经验往往是不全面的,由此而产生的思维定势对后继知识的学习常造成干扰影响。如初学小数除法时,常出现10÷5=2 、5÷10=2,这是学生在学整数除法时,片面地归纳出一条经验——“做除法都是较大数除以较小数”所引起的。这就要求老师在授课时要有所交代,即“较小数除以较大数的除法今后还要学习。”简单的一句话,却能防止学生产生错觉,又为今后学知识“埋下伏笔”。 二、加强变式练习,开阔学生思路。教材知识的单线型发展,也是造成学生思维定势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此,在对新接授教材的处理上,采用题组进行教学。选取的题型一般为基本题与变式题 整体出现,使学生不因结构的定型化而产生思维定势。这也有利于知识的纵向联系。 基本题:人的心脏跳动次数随年龄变化而变化。青少年每分钟约跳75次,婴儿的心跳次数比青少年多4/5。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 情节变式题:去年在为同学捐款活动中,六年二班捐款金额比六年一班多捐1/5,六一班捐款1000元,六年二班捐款多少元? 结构变式题:人的心脏跳动次数随年龄变化而变化。婴儿每分钟约跳135次,婴儿的心跳次数比青少年多4/5。青少年每分钟心跳多少次? 叙述变式题:人的心脏跳动次数随年龄变化而变化。青少年每分钟约跳75次,比婴儿少4/9。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 在不违背学生可接受性原则的基础上,可以重组教材。就是适当地把对比性强的教材安排在一起进行题组教学。如把“比一个数多(或少)几”两个类型的应用题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这样既可防止学生见到“多”就用加法计算这一定势的影响,又可早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三、强化概念的本质属性,克服定势的消极影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具有持久性,并不容易在新授后就能完全加以克服,因此还需要持续的刺激于强化。如在低年级图形的认识教学中,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在习惯的位置放置情况下,学生都能作出正确的判断,而空间位置稍加改变,学生就会在判断上出现错误。这就是因为学生还不能从其根本属性边与角这两方面去进行认识,而是从直观的空间形象上进行认识。这也是教学中定势的消极影响,因此,在最初的教学中,教师就应注意到对概念本质属性的强化,去消除定势的消极影响,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基础。同样,迁移也存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但人们通常所说的迁移都是指正迁移。凡是有学习的地方就会有迁移,因为孤立的彼此不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运用迁移规律,促进正迁移。正迁移量越大,学生通过学习所产生的适应学习新情境或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越强,教学效果就越好。教学中,在出示新的学习材料时经常会联系它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数学知识的相似相通之处,这样学生就能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主动学习新的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也就是说经常会用到知识的迁移这一方法。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迁移是极期普遍的现象,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学习方法等都能迁移。有经验的教师会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下面就是一个例子:1、求三角形面积时把它转化成什么图形?是怎样转化的? 引导学生回忆:求三角形面积需要把三角形转化成平形四边形,是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2、能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一拼。他们会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3、你能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吗?学生兴趣高涨,依照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能很快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学得也很积极主动。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感知梯形的变换特征,同时运用知识的迁移,解决新的数学问题,学生学得轻松、主动,效果非常不错。 小学数学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体系。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有助于学生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对知识进行类化,使之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灵活解答问题的能力。例如,除法、分数、比是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通过知识的迁移,既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知识,又使学生弄清这几个概念之间的异同:虽然“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数中的分子,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中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分数中的分数线,它们都可表示两数相除的关系,但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比”既可表示同类量之间的相除关系,也可表示不同类量之间的相除关系。根据三者之间的联系,在解这三类应用题时,通过灵活转换,化难为易,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把一种农药和水按照1∶2000配成药水。在1000千克的水中,应放这种农药多少千克”这道题时,可用比、分数、除法三种方法解答:用比例方法解:1∶2000=X∶1000       X=0.2用分数方法解:1000×(1/2000)=0.2(千克)用除法解:100÷(千克)通过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解答,沟通这三类应用题之间的联系,合理利用知识的迁移,打破思维定势,这样既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又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因此,只有教师在工作中,不断创新,正确掌握和运用定势与迁移的规律,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应用柯氏模式提高大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在知识迁移评估理论中,1959年威斯康辛大学提出的柯氏四层次训练成效评估模式是目前常用的绩效评估模式[1 2]。该模式包括学习者反应、知识迁移、行为迁移、组织影响四个层次。近年来高校教学调查提示,许多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能力,涉及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习迁移问题。笔者基于柯氏评估模式,结合外科手术学教学特点,将近年两届学生(共600人)分成教改组和对照组,尝试了提高大学生知识迁移教学研究。
   1大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保持由中学沿袭的依赖于教师授课的学习方法,注重于具体知识学习,缺乏横向思维;学生对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学习价值意义理解不足,导致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学生对所学专业意义认知度不明确,出现被动性学习,导致偏科和被迫性学习;学生盲目攀比学习成绩,造成优者学习心理压力过大,劣者自弃性学习态势。
   2利用柯氏模式探讨解决对策
   2.1提高学习者反应
   教育学生以学生和医生双重身份进行专业学习,引导学生树立医生职业感,激发主动学习反应。引导学生认识到教师仅是知识传授者而非知识,避免学生对教师授课不满引发的偏科学习行为。利用学生好奇心理,引导学生理解授课与听课互补理念,纠正偏科反应。教育学生理解回答问题和考试是以已学知识为题,师生在同一知识平台博弈。更正学生被动答题和应考的传统理念,激发学生博弈情趣,减轻心理压力。
   2.2知识迁移
   在提高学习者反应的基础上,教育学生认识到大学教育重视自学和实践能力培养,主动建立自学和实践能力知识目标,实现知识迁移[2]。同化原有知识,顺化新旧知识,实现知识内化[3]。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能力。引导学生同化与原有知识类同的新知识,增长纵向知识的深层学习;顺化与原有知识不同的新知识,拓宽横向知识的互补学习。在纵横双层面的同化和顺化学习中达到知识内化,提高知识迁移效果;在知识内化基础上,引导学生与教师形成互动式解决问题模式,使知识间出现迁移趋势。 2.3行为迁移
   在开发学生心智技能基础上,针对专业理论设计综合性实验,转化技能的陈述性知识为程序性知识,开发学生默会知识显性转变,获取知识行为迁移。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利用师生对话与实践交流,指导学生正确地观察与模仿,将教师的默会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获取知识行为迁移;教师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条件和机会,鼓励学生独立操作,学生通过教学实践获取默会知识,提高知识行为迁移效果[3]。
   2.4组织影响
   组织学生尝试医院教学实践。在工作中增加师生交流,体会理论与实践相融性。实践后期进行基本技能操作考试及问卷调研,评价教学实践的组织影响效果。
   3结果与讨论
   问卷调研结果显示,对照组学生中52%(其中82%为男生)认为外科手术学是未来工作中有用的技能性课程,许多学生因想成为外科医生而重视该科学习。21%仅对该科有兴趣,其余则是为了完成学业。教改组学生普遍认识到外科手术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强的课程,有利于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综合性培养,不是仅局限于兴趣或准备做外科医生的狭义范畴。35%学生认为通过外科手术学学习,对其他课程学习认识有所提高,尤其经过教学实践,体会出大学能力培养的涵义。医院指导教师总结教改组学生较对照组求知欲明显增强,自律及操作能力有所提高。技能考试成绩显示,教改组较对照组提高12%。
   针对教学问题,利用柯氏评估模式,进行教改研究,是培养应用型高校人才知识迁移的途径。开发学生的学习反应,结合实践教学,拓展学生显性知识与默会知识的融汇,可增加知识、行为迁移效果,组织影响是强化知识迁移的有效方法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新课程教学如何促进学生学习迁移之我见教学,促进,培养,学习迁移,课程教学,提高教学,新课程,学生学习,新课程学习,迁移之我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新课程教学如何促进学生学习迁移之我见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如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_百度知道
如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我有更好的答案
没有认知,知识迁移将无从谈起。在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知识学习发生影响的这一过程中、注重知识同化调整,提高迁移水平知识的认知结构是在学习的不断深入下扩大、深化和发展的。一。二。三,鼓励、启发学生在学习中合理联想,利用自己所学的数学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理解学科知识,夯实迁移基础期刊文章分类查询,以一定的教学探究情境为载体,实现思维的拓展,突破难点,掌握新知识,达到知识和方法的迁移。因此教学中、加强新旧知识联系,实现迁移通畅河北省衡水市滏阳小学 李静教育的重点在于学习方法的传授,而不仅仅是书面知识的灌输,学生更容易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解题过程中学生对相关知识内在联系的思考和运用教师想促进学生学习迁移,首要的任务是抓好,思维的拓展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探究过程中既要符合学生兴趣又要与所学知识紧密相连。因此在教授此节课前预先让学生对乘法口诀再熟悉一次,随后投影出“节日广场图”。由此可见,认知结构是知识迁移的基础所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找出其中蕴含的数学规律。四、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可以自觉地建立新旧知识的关联点,当新知识不易被学生掌握时,就要对原有知识进行改组,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不断提高迁移水平。比如在低年级“节日广场”教学时,由于前面两节课已经让学生对乘法口诀有了初步的认识,关联点是重中之重,只有找出两者之间的关联点,同时借助研究,还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完成知识迁移与实际的契合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必须要合理的探究情境,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学生才能将知识进行迁移,又要引导学生对过往知识进行总结温习。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便能达到培养知识迁移能力的目的,引导学生由此及彼,“以旧学新”。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和求知欲都非常旺盛的时期,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教学情境探究成为数学教学中的一个新亮点。教学情境的探究有助于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它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人们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知识学习发生影响,充分利用典型例题,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练习和应用机会,使学生真正掌握基本概念、应用原则和基本方法,才能真正实现知识迁移,认知和思考也正在不断成熟完善。因此。那么,呢?下文将逐一进行论述。奥苏伯尔认为知识迁移就是,10以内的数能通过口诀快速算出乘法结果,这一时期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正确的引导、抓牢基础知识的教学,利用已学的知识联系推论未学知识,教师可采用“以类比促迁移,抓训练攻难点”的教学策略
采纳率:70%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知识迁移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探究教学方法 促进学习迁移.doc 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00 &&
探究教学方法 促进学习迁移.doc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探究教学方法 促进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近年来,高考文科综合试题一直坚持“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除了注重对学科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更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灵活运用的考查,以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过程。由于学生在高考复习中存在着“只会背书不会说话”,“只会说原理不会用原理”等问题,停留在机械性记忆上,不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状况,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成了目前的当务之急。而促进学习迁移,是使学生将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技能向智力、能力转化的关键之一,对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具有更要意义。
  一、正确理解教材中的概念、原理是促进学习迁移的基础
  学习迁移作为一种学习活动,是以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为前提的。它要求教师既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又要促进学生在各种新情境、新条件下活学活用已学的知识,从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灵活迁移,在学习和运用中发展智力形成能力的目的。由于教材中涉及众多概念、原理,这就要求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知识中最基本的相同因素,只有懂得它们的真正含义、应用条件和范围,才有可能实现迁移。教学中,我采取三种方法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和原理:①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理解新知识。如在“人民、公民”概念的基础上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②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理解新知识。比如学生有使用纸币的经验,在此经验的基础上理解货币及其本质。③在教师提供例证的基础上理解新知识。如“山边的石头、自家用的石头、加工水泥的石头”等为例,正确理解商品的含义。由于已知理论、经验、例证不仅能提供迁移的方向,而且它们本身就包含着学习迁移,所以,上述方法既能加深学生对概念、原理的理解,又能帮助学生实现学习迁移。
  二、寻求知识间的共同因素是促进学习迁移的关键
  心理学家贾德的“概括原理说”认为,“迁移产生的关键在于学习者能够概括出两组活动之间的共同原理,而且,概括化的知识是迁移的本质,知识水平越高,迁移的范围和可能性越大”。因此,学习迁移的范围与效果的大小取决于知识与知识之间存在的共同因素。教学过程中,能否使学生实现学习迁移,往往取决于学生能否认识知识与知识的同一性或相似性。对此,我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以下三点:①在知识群体中寻求共同因素。如在《经济生活》第一课中有商品、商品交换、价值、交换价值、一般等价物、价值量、等价交换、价值规律、货币、价格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概念,它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的因素,这就是“劳动”。只要抓住了这个共同因素,就能比较容易地理解这一群体中的每一个概念及相关的知识,实现知识间的迁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把商品价值论称为劳动价值论,就是因为这一体系中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是“劳动”。②在练习中让学生辨认知识间相同或相似的因素。教师向学生布置“比较”、“判断”、“辨别”等不同题型的练习题,给学生创造辨认知识间相同或相似因素的情景,建立知识间的联系,非常有利于学习迁移的实现。③教育学生形成寻求知识间共同因素的“定势&和良好的态度。每讲一种新知识,我总是先让学生回顾已知知识,通过分析、概括,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寻求共同因素,或将新知识纳入已知系统,或将已知知识归入新知识体系,这是促进学习迁移的关键。
  三、建构完整的知识结构是促进学习迁移的保证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反映事物的知识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为此,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结构是促进学习迁移的保证。教学中,我着重帮助学生掌握教材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的整体结构,使学生头脑里的学科知识不断板块化、网络化、系统化。为编写教材和授课的方便起见,编者与老师一般要把一门学科整体内容分成单元、课、节、目、层次和知识点,如果老师只是照此讲下去,学生得到的往往是孤立的、零碎的知识。因此,老师应该帮助学生了解一门学科知识的全貌,就要重视教材的整体结构。教学中,老师要从整体出发,讲清知识的纵向和横向联系,使其构成一个知识网络,并让学生知晓这一网络中点与点、目与目、节与节、课与课以及单元间的关系,知晓点与目、目与节、节与课、课与单元的关系,这样就比较容易实现学习迁移。如对高二哲学与生活知识的教学内容可划分为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和人生观、价值观;对高三政治生活知识的教学内容可划分为国家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和宗教、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这样就有可能比较顺利地促进学生学习迁移。
  四、加强研究性学习是促进学习迁移的途径
  研究性学习强调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强调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开发利用学校和当地的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39页23页91页39页17页38页25页23页63页13页}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