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高三学生能上985,双一流 985 211

"2016双一流大学"的糗事
54325 好笑
你可能感兴趣:
糗事百科为大家收集了很多的2016双一流大学的糗事,各种关于2016双一流大学的爆笑经历、尴尬时刻和开心视频,想持续关注2016双一流大学的糗事就收藏本页吧.
扫码下载糗事百科app“双一流”不是“211”“985”的翻版
9月21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了&双一流&建设名单,42所学校进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95所学校进入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名单公布之后,引发了全社会高度关注,除了盘点各省市有哪些学校入围,各学科有哪几家学校入选,关于&双一流&建设和之前的&985&&211&工程的关系问题,成了网友们热议的焦点。早在去年6月,教育部宣布《关于继续实施&985工程&建设项目的意见》《&985工程&建设管理办法》《&211工程&建设实施管理办法》等一批规范性文件失效的时候,关于呼之欲出的&双一流&建设是否只是大体承接原&985&&211&工程功能的讨论就一直没有停歇。一方面,利益相关者最关心原有的利益如何保障并有所拓展,担心全国高校格局将重新洗牌。另一方面,社会又担心&双一流&建设成为翻版的&985&&211&工程,继续陷入名单固化、体制僵化、激励边际效应递减的境地。有鉴于此,今年3月份,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两会上一再强调,&双一流&建设不是&211&&985&工程的翻版,也不是升级版,它是一个全新的计划。9月21日,&靴子&最终落地,局面终于明朗。按照第二届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黄达人的表述:&从&双一流&建设高校的遴选结果来看,原&985&工程大学都进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原&211&工程大学都进入&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这一结果肯定了以往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已取得的成效,也是开展&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基础。&相比去年6月相关文件被废止时社会舆论对&985&&211&的一片讨伐之声,这一次的官方表态,无疑是给了&985&&211&工程一个官方的正名。即使如此,也阻止不了人们对&985&&211&工程的继续评说。就像人们之前批评&985&&211&工程的那样:只有少部分高校受益,客观上造成高校办学环境的不公,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两大工程的模式对高校争创世界一流的推动已经有限。当今时日,无论如何为两大工程正名,都不能有助于解决以上问题。在缺钱缺项目的时代,&985&&211&工程固然是效果显著的,但在目前高校已经基本解决了&温饱&需求的情况下,追求卓越,达到世界一流任务更为艰巨。中国的高校和世界一流差距在哪里,看看近些年来&去行政化&推进得如何,现代大学制度建立得如何,&管办评&分离落实得如何,不难知道答案。&双一流&建设要实现、本世纪中叶的三重目标,要走的路并不轻松。这是一条攻坚克难的路,而不是一条&照着走&的路,的确应该不是&211&&985&工程的翻版,也不是升级版,而是一个全新的计划。全面解读:双一流名单如何选出来?为何分A、B类?和985/211区别在哪?这些大学凭什么能进双一流?
教育部官方正式发布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以下简称“双一流”),这也是继985工程和211工程之后,我国又一个在国家层面的教育工程。
名单请戳这里:重磅!双一流名单正式公布!(附全部名单)
然而,其实大家就发现“双一流其实还是985/211的高校啊~”
“双一流”名单引发网友吐槽
双一流大学名单一经公布,引发网友大量吐槽。湖南大学,这所有着厚重历史的老牌名校,在几乎所有的高校排名中都稳居30名左右。已建校几年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并未入选“一流高校”,而只出现在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名单中……
有网友犀利总结
也有一些“双一流”的段子开始在网络流传
所以,其实大家是有这几个疑问的:
1、“双一流”名单是怎么选出来的?
2、为什么分A/B类院校?
3、名单中的高校都是985/211,“双一流”跟985/211有什么区别呢?
接下来,本车给大家一一解答!
权威解答:“双一流”名单是如何选出来的?
“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是如何遴选认定的?
根据《总体方案》《实施办法》,“双一流”建设高校通过竞争优选、专家评选、政府比选、动态筛选产生。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以增量方式统筹推动建设,以存量改革激发建设活力。“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的认定遴选程序主要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根据《总体方案》《实施办法》,组建“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高层次战略专家作用,具体承担遴选认定和审核建设方案的有关工作。
第二步,依托专家委员会,以学科为基础,确定遴选认定标准,产生拟建设高校名单及拟建设学科。具体分为三个环节:首先,综合考虑有关第三方评价的权威性、影响力及高校认可度,论证确定采用的第三方评价结果;然后,以中国特色学科评价为主,特别是反映人才培养和学科水平的评价,酌情参考国际评价,统筹考虑国家战略、行业区域急需、不可替代性等因素,论证形成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认定标准;最后,根据认定标准,遴选产生137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议名单,随之对应产生了拟建设学科。
在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议名单基础上,综合评价论证提出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建议。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重在一流学科基础上的学校整体建设、重点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创新能力;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重在优势学科建设,促进特色发展。此后,根据专家委员会的建议,三部委审议确定“双一流”拟建设高校及拟建设学科名单。
第三步,确定拟建设高校的建设方案。拟建设高校编制论证建设方案,经所属省级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审核后,报三部委。专家委员会对拟建设高校的建设方案进行审议咨询,首先把牢政治关,其次坚持综合评价和内涵发展导向,逐校对建设方案提出具体咨询意见。三部委研究后,根据咨询意见通知有关高校修改完善建设方案,并对修改完善情况进行核对把关。
第四步,三部委根据专家委员会意见,研究确定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报国务院批准。
其中,专家委员会根据国家需求、布局、区域发展以及政策连续性等因素,建议部分高校自主确定了一批建设学科,考虑到这批学科的特殊性,在名单中特予注明。
需要说明的是,此次遴选认定所产生的是“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重点在“建设”,是迈向世界一流的起点,而不是认定这些学校和学科就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能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还要看最终的建设成效。
遴选认定的第三方评价是如何选择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各方对此次遴选的评价如何?
对于大学、学科的第三方评价,目前国内、国际有几十种。选用第三方评价的原则,一是坚持中国特色,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服务国家需求、坚持传承中国文化,引导高校把“四个服务”作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简单套用国外的标准排名,不把中国特色狭义理解等同于学科特色;二是坚持综合性、多维度,利用各类评价,从各个侧面、多个维度对高校实际情况进行评价,不与单纯的人才指标、论文指标挂钩;三是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发挥综合效用。
专家委员会经过比较论证,综合各方意见建议,考虑第三方评价的权威性、影响力及高校认可度,从我国实际和可操作性出发,确定采用的国内国际评价为:
(1)4类国内第三方评价:一是人才培养类,体现高校人才培养水平,涵盖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二是学科水平类,体现高校学科水平;三是贡献奖励类,体现高校学科的社会贡献;四是政策导向类,综合考虑高校服务国家重大需求、重大发展战略布局以及政策连续性等因素。
(2)高校认可度较高、客观性较强的的国际第三方学科评价,体现各学科点的实力水平及国际影响力。
依托选定的上述第三方评价,专家委员会论证形成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认定标准,突出考查有关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学科水平、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贡献度等。评价大学办学质量是一个世界难题,国内外从来没有一个评价及其标准能够获得大家的一致认可。此次遴选认定制定的标准,是在现有条件下比较科学合理、共识比较广泛、负面影响比较小、相对最可行的标准。
此次遴选得到各方的认可和好评。有关地方表示,“双一流”建设站位高、视野广,体现了国家计划国家标准,有利于全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专家委员会委员认为,程序设计科学合理,不申报、不评审,杜绝了不正常的人情往来,结合各种因素依据第三方评价结果实行综合认定,标准全面客观,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实际。高校认为,不申报、不折腾,不干扰高校正常教学科研秩序,有利于学校把精力和重心放到自身内涵建设上来。有的高校表示,标准客观公正,程序严格规范,虽然自身没有占到“便宜”,但充分认可。
遴选认定工作有哪些机制创新?
三部委在总结以往重点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借鉴教育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高等院校设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工作的推进机制,积极推进“双一流”建设高校认定遴选机制的改革创新,主要有:
一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成立专家委员会、建立战略专家咨询组织,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创新,也是实施推进的重要保证。专家委员会由来自有关部委、高校、科研机构、学会协会和咨询机构的代表组成,特别兼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代表,具有很高的代表性、权威性,不仅在认定遴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建设方案咨询、跟踪指导、建设中期和周期评价等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
二是改革认定工作流程。采用认定方式遴选,不组织高校申报,不需主管部门推荐,在确定一流学科建设范围时,专家委员会不对具体高校或学科进行评审,而是根据国家战略、水平标准、特殊需求等原则,论证确定认定标准,再根据认定标准遴选产生拟建设高校。专家不直接对某一高校是否纳入“双一流”建设范围做出评判。认定标准对所有高校一视同仁,不区分中央高校、地方高校,最大程度保证遴选的公平公正、开放竞争。
三是依托第三方评价。认定遴选标准的依据、数据,充分依托第三方评价,根据已公开发布、可公开获取、高校普遍认可的国内、国外第三方权威评价结果确定,以中国特色学科评价为主要依据,体现内涵发展要求,注重既有成效的客观评价、整体评价、质量评价,不与各类头衔的人才数量、各类基地平台条件等挂钩,坚决纠正高校数人头、拼硬件、铺摊子等恶性竞争、短期行为。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遴选认定不是一劳永逸。“双一流”建设以学科为基础,对建设过程实施动态监测,实行动态管理。建设过程中,将根据建设高校的建设方案和自评报告,参考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对建设成效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等情况,对实施有力、进展良好、成效明显的,加大支持力度;对实施不力、进展缓慢、缺乏实效的,提出警示并减小支持力度。对于建设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不再具备建设条件且经警示整改仍无改善的高校及学科,及时调整出建设范围。建设期末,将根据建设高校的建设方案及整体自评报告,参考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对建设成效进行期末评价。根据期末评价结果等情况,重新确定下一轮建设范围,有进有出,打破身份固化,不搞终身制。
为何分A/B类?
据教育部介绍,将一流大学区分为A、B两类,主要是希望督促所有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加快改革、加快发展,并推动归入B类的高校正视差距、奋起直追。
“双一流”跟985/211有何区别?
什么是“双一流”
“双一流”指的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日,全国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回答"双一流"相关问题时表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它的性质定性就是八个字:中国特色,世界一流。
什么是“985”工程
"985工程"源于1998年5月,目标是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首批入选“985工程”的高等学校共有9所,被称“九校联盟”,截至2013年年末,“985工程”共有39所高校。
什么是“211”工程
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211工程”于1995年由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
对比“985”“211”数量上有什么变化
“双一流”大学名单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其中A类36所,B类6所。与此前39所985相比,新疆大学、云南大学、郑州大学三所高校跻身42所一流建设高校。
与“985”“211”的最大区别在哪
“双一流”建设不是“211”“985”的翻版,也不是升级版,更不是山寨版,它是一个全新的计划。
此次“双一流”的名单,“建设”两字不可或缺,即“双一流”是一个动态建设过程,遴选认定不是一劳永逸。
"双一流"并不像985、211高校"终身制",而是"每五年一个建设周期。"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211”“985”是静态
而“双一流”则是动态
ID: sxjy518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分享文章到微信
关注新文阁公众号
你可能听说过985、211 可你知道“双一流”高校吗?
你可能听说过985、211 可你知道“双一流”高校吗?
来源:新文阁
编辑:jian
导读 : 你可能听说过&985&、&211&,可你知道&双一流&高校吗?名校标签或将进入更替倒计时。你可能听说过&985&、&211&,可你知道&双一流...
  你可能听说过“985”、“211”,可你知道“双一流”高校吗?名校标签或将进入更替倒计时。  你可能听说过“985”、“211”,可你知道“双一流”高校吗?从2015年国务院正式公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开始,国家“双一流”建设正式拉开大幕,与此同时,关于“双一流”将取代“985”、“211”的消息也开始甚嚣尘上。去年教育部表示“985工程”和“211工程”将统一纳入“双一流”建设。今年6月,随着网上有流传42所双一流大学入选名单一事,教育部回应:“双一流”建设的有关工作仍在过程中,最终名单确定后拟于8月底左右正式公布。这也意味着“统治”了大学江湖近20年的名校标签或将进入更替倒计时。  随着名单公布时间日趋接近,“双一流”是什么?什么样的大学有机会进入“双一流”?为何说会取代“985”、“211”?今天新浪高校驾到栏目将带领大家提前做好功课,解密这些让考生和家长困惑不已的大学建设举措。  一、“双一流”到底指的是什么?  双一流(即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双一流”指的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日,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要求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的基本原则,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总体方案》从建设、改革两方面共安排了10项重点任务。5项建设任务包括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着力推进成果转化,5项改革任务包括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的领导、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实现关键环节突破、构建社会参与机制、推进国际交流合作。  梳理高校标签可以发现,其实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985”、“211”都是国家为增强高等学校教育、科研水平以及学科水平而采取的一系列建设举措,而且这些举措也都是一脉相承的,无论是最初的“211”还是即将公布的“双一流,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建设全国顶尖高校、并在此基础上建设世界一流高校。  二、“985”“211”、“双一流” 这些标签意味着什么?  虽然前文已经解释了国家在高等教育建设上所实施的一系列大型的“工程”和“计划”,但估计大家依然觉得云里雾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国家折腾出的这些个举措,究竟意味着什么?能凭这些来判断大学的优劣吗?  传统序列——985&211&普通高校  现在“985”和“211”基本上已经成了名校的代名词,而且在社会上、特别是招聘时也获得广泛认可。“985”一定是“211”,“211”不一定是“985”。在中国大学中,“985”、“211”、普通高校就像是金字塔一样的层级关系。关于这些高校“常识”,考生和家长并不陌生,但至于它为什么会成为判断大学优劣的标签,不少人却说不出个所以然。  “985/211”高校资金相比普通高校占有压倒性优势  从这两项工程的建设内容可以看到,入选的学校都需要在教学、科研、基础建设、国际合作交流等多方面全面进行改革和建设。为实现这些目标,国家每年在这些“985”、“211”高校投入的资金相比于其他普通高校,占有压倒性优势,而39所“985”高校又是这一系列高校中的“高富帅”。在2017年教育部直属高校部门预算中,居于首位的清华大学2017年预算数达到了233.35亿元,而居于末位的中央戏剧学院(非985/211)经费只有3.98亿元,不过清华大学的一个零头。
当前栏目:
推荐栏目:
上一篇:下一篇:
最新网络热点
张文斌,男,日出生于中国江苏徐州睢宁县作家,歌手。20...
韩团中年龄最小的被大家称为「忙內」,因为年龄小自然会受到大家的...
如今大红的小鲜肉-鹿晗的女朋友是谁?这是很多人想知道的一个问题,...
本周热门排行从“985”到“双一流”,我看到的只是强者恒强
从“985”到“双一流”,我看到的只是强者恒强
河州全球体育猎奇
这几天,“双一流”的热度一直不减,不管是吐槽的,还是为自己的母校打call的,大家都或多或少的回忆起自己的大学时代。但更多的还是感慨那一纸学历在自己人生中所起的作用。1本人来自山东,大学侥幸进了一个985。刚进大学的几个星期,脑袋里面装着的完全是高中班主任传递的那套关于大学生活的理论——自由,自由,还是自由!轻松,轻松,还是轻松!他们真的不是在做秀可当我的大学生活真正走上正轨之后,我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如果我早上七点半以后到教室,基本上就没机会坐到前三排。老师拖堂是常有的事情,两堂课之间的10分钟休息时间只能留给我们几分钟的厕所时间。当老师好不容易宣布下课时,总有几个或者一群同学围绕在讲台边,与老师开始争辩。而在清晨宁静的校园中,总有些熟悉的身影出现在固定的角落里,大声的朗诵着什么,有英语,也有些我听不懂的东西。……那时候,我才逐渐明白,大学才是人生奋斗的起点。而“985”或者是“双一流”的学子明白这个道理的人数比例应该是要高于其他的普通院校。或者说,有更多的人明白并且去践行这个道理。2不管你承认与否,这是一个拼资源的社会。而“双一流”的资源确实要远胜于普通院校。双一流的师资力量,硬件设施,求职机会都是普通学校所难以比拟的。双一流的院校,每年都会有大量的保送研究生的机会,除了保送本校,还可以保送到中国top2的两所大学以及中科院。而普通院校的学生更多的只能选择通过那一纸试题,去博取那一个面试机会。而当面试来临时,他们又是最有可能被刷下来的。双一流的学子整体上要更加优秀,也就是说你有更多的机会认识更加优秀的人。尽管我也十分厌恶功利的人际关系,但是你我都得承认,我们更愿意接近优秀的人。而“双一流”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确实要更多一些。最近见诸报端的传销很多都是被同学骗去的,而这些“中国好同学”往往来自相对比较一般的院校。同样是介绍工作,985高校的同学,学长更多的是把你推荐到国企,外企之类的单位。有些优势一旦形成,真的很难撼动。我所学的这个专业,全国上上下下,各个单位,大部分的领导都可以称之为我的学长。类似的情况在电力,在交通,在水利,都非常普遍。你可能会质疑这些单位用人有问题,但这只是一种人之常情。当一个领导看到毕业于自己母校的新同志进来时,会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或者说会把对母校的感情用在这个新同志身上。这种天然优势是其他学校的毕业生所难以比拟的。3不得不说的就业歧视。为什么存在就业歧视?其实问题并不是出在用人单位上,而是求职者本身出了问题。用人单位不是第一天进行招聘,单位的人事主管在这个领域更是混了好多年。他们的经验就是——那一纸学历可以帮他们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对,他们也承认,这种简单粗暴的第一轮筛选策略确实有可能让他们与很多优秀人才擦肩而过。但他们没有必要把全天下的人才都搜刮到自己碗里,他们只需要几个或者十几个,而“985”这个池子里面的人才足够他们挑选了。有人愤愤不平——这种就业歧视,实际上对他们高考成绩的二次惩罚。他们当初只是一时大意,或者没有发挥好罢了。错咯,用人单位才不会去翻你的高考成绩呢,他们看重的是你的这四年所接受的教育!但是他们也不知道你这四年都在干些什么,所有的求职者都会选择对自己的履历进行粉饰,夸张。但是你的毕业证书,是没有办法作假的。你的大学环境,他们了解的比你都多。其实,歧视无处不在,远比你想象的多。曾经有人在征婚启事上,明确指出要求对方的本科毕业于985高校。其实,在我看来,这一条比钱,房,车要靠谱很多。有房有车,只能证明这个人的父母比较靠谱,但是“985”的标签却可以说明这个人比较靠谱。当年我上大学的时候,学院里面的老教授讲过这么一个事情。每年都有很多二本、三本院校的学生报考我们学校的研究生,考试分数还特别高,往往第一第二都来自这些学生。但是学院的教授们一般都不会收这些学生的。老教授心疼这些学生奋斗一两年,不忍心把他们全都pass掉,于是录取了其中一个。但这个学生最终却没有能够完成学业,因为他什么也不懂,本科不是这个专业的,编程与外语能力也比较差,根本没有能力完成学校所制订的毕业条件。他们之所以报考这个专业的研究生,只是因为他们听说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好。从那以后,老教授招收的学生清一色的全都是自己学校培养的本科生。4其实,“双一流”对我们这些上班族而言,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该遭受的歧视,在找工作的时候已经受够了;该享受的福利,读大学的时候也没珍惜;当初撩过的妹子,如今也不知道给那个男人生了娃;还记得那些年,你撩过的姑娘吗?除了一声感慨,能做的可能就是好好教育下一代,让他考个“双一流”。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河州全球体育猎奇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全球体育八卦,娱乐,猎奇发布 ,欢迎订阅
作者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双一流和985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